第一篇:坚定不移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坚定不移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记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谷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定子同志 马定子,男,汉族,现年49岁,大专学历,现任甘谷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该同志自2009年担任现职以来,尤其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不忘组织重托,坚定不移地落实“抓班子、带队伍、创先进、争优秀、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使党建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农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农业局党委2011年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全县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同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年度考核中,甘谷县农业局连续三年被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并在政府序列排名第一;他个人也赢得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0年被县委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被评选为中共天水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
一、抓党建,强化组织保障。
马定子同志在农业局工作以来,一直强调,“抓工作,必须抓党建,党建抓好才能促发展”。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是认真学习,他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课业时间坚持自学,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学习必读篇目,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加强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学习,不管工作多忙,始终坚持每周一、三、五学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党委成员学习活动,班子成员结合各自的分管工作,撰写了有工作情况、有问题分析、有政策建议、有思想深度的心得体会,着力提高了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制度,结合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好”党委和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职责》、《党委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和《实绩过失登记制度》等6项制度,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在公示栏里设立了光荣榜,对获得各级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展示。并确立党员示范岗29个,对不同岗位中工作突出,业务能力强的党员经支部推荐,党委会议研究后同意的将列为党员示范岗,并制作示范牌、亮牌上岗,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向先进学习的激情。四是加强组织活动场地建设,他把解决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党建的主要内容来抓,千方百计想办法筹资金,先后为6个支部更新了活动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器材,为机关党支部购置了电脑、投影仪、电视机等先进的电教设备,为党员的培训、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抓作风,促进工作效能提高。
作为党委书记、局长的马定子同志把机关作风整治、服务环境的优化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当作关键工作来抓住。结合去年全市开展的机关作风整治和今年开展的“加强作风效能、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针对单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干部作风得到转变、服务环境得到优化,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针对技术干部下乡蹲不住、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制定了明察暗访措施。干部在那里下乡,指导那些农户,通过主要领导下乡督查,或局办公室电话联系村组干部、受培训农民,进行调查,有效地解决了下乡蹲点难,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针对农民科技种田能力较低的问题,开展了“一帮一抓一联系”活动。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分乡镇、区域,确定每名技术人员“帮助扶持一户科技示范户,抓一项实用技术推广,联系一个示范点”,做到工作人性化,干部积极,群众满意。三是针对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实绩与过失登记制度。实行日常工作按单位职能落实考核,分块管理,阶段性重点工作逐人单项考核,确定实绩和过失,建档年终合并考核。对今年1—5月份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能源站等8个单位和48 名干部记实绩一次。并对个别单位记过失一次,并在局办公室张榜公布。四是针对个别干
部不按时上下班,不按时签到的问题,实行督查通报制度。主要领导、值周领导小组不定期(每周至少一次)督查,并发通报。杜绝迟到早退和不按时签到的情况。五是针对个别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情况,研究制定了《甘谷县农业局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实行账前审签制、账后报告制,领导小组定期审计制,加强了财务监管,杜绝了个别单位假公济私、谋取私利的问题。
三、抓“双联”,促进小康建设步伐。
在今年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马定子同志带领局班子成员多次下到他所联系的西坪乡马家河村及农业局联系的其它三个村,了解村情民情,制定发展规划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帮扶活动,为推进全县小康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动员全体干部积极捐款,统一购置农资,帮助贫困户。给所联系的4村所有农户免费提供了粉锈灵0.5吨、阿维菌素72公斤;资助玉米种子1.35吨、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25吨,补贴地膜5吨,化肥2.48吨,辣椒苗70万株,共捐助了17.03万元的农资,充分调动了贫困村群众生产积极性,加快作物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村有产业、户有收入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田能力。先后组织职工开展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沼气池建造及后续管理、地膜线辣椒栽培、全膜双垄沟
播技术、全膜穴播小麦技术为主的各类农业科技培训8期次,培训农民2100余人次,散发资料2500余份,做到户户有1套科技资料,户均培训1个技术明白人,提高科学种田能力。
四、抓重点,农业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党建抓好促发展”,在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在马定子同志的带领下,以“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留膜免耕、多茬种植”为特点的小麦种植技术,沼气建设和蔬菜产业发展都取得长足发展,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如在2011年,马定子在全国旱地小麦技术培训暨现场会和全国沼肥综合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两次代表甘肃省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在甘谷召开,有宁夏等10多个省内外党政考察团甘谷考察小麦、蔬菜种植;今年6月份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现场会又在甘谷召开,让甘谷的农业重点工作得以广泛宣传。
马定子同志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具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他总是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第二篇:解放思想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解放思想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一、基本现状
近几年**乡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远抓林果兴乡、近抓养殖富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常抓社会事业发展”的乡域经济发展思路,把基层党建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抢抓西部崛起战略机遇,突出基层组织建设这一“主体”,围绕乡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一“主线”,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示范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六项建设”,落实“四个长效机制”,党的建设和各项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通过思想的大解放,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审视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正视基层党建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正视我们自身思想解放的程度,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发展农村党员力度不大,整体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当前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女党员偏少的队伍结构,以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着的严峻形势。导致农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动,大大削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党建工作机制不完
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三、建议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们在党建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因素仍然不少,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新的视角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基层党组织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组织上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生命活力。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技术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挑选那些思想作风好、品行端正、工作负责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在党员和干部的培训力度上狠下功夫。要完成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好农村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应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训、轮训长效教育机制,认真抓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是在农村党员发展上狠下功夫。制定农村党员发展规划,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党委和村支部要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当年发展计划,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对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比例结构、标准程度都有具体的布置。从解决少数村长年不发展或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入手,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生产技术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及返乡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纳入到党组织的视野,使他们逐步了解党、认识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搞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既充实了我们带头致富队伍,又在农民当中树立了典型,将促进农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在党员示范带动上狠下功夫。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典型引导,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村党员中实施了创业带富工程,以打造农村致富骨干群体为目标,以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党员和骨干人才为主体,通过充分挖掘致富潜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形成全民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要解放思想,正确联系工作实际,正视思想、工作差距,抓好基层当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不但要紧随党委、政府的脚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要在当前全县解放思想的大潮中,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为清水经济社会发展作保障。
第三篇: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天长市大通镇党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大通,千秋古镇,地处天长市西北部。历史上,这里曾叫“禹王集”。相传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体察民情,到此微服私访,为民伸冤除害,当地百姓为感其恩,遂将地名改为梁武帝国号,“大通”由此得名。而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在天长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地方党委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下,大通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这片古老土地正焕发着新的蓬勃生机。
天长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大通镇面积163.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和3个社区,人口40203人。近年来,大通镇党委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组织部门具体抓、职能机构配合抓”的领导和工作机制。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三级联创”、创建“五个好”支部为目标,以农村党建“五大载体”为抓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选好班子,夯实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大通镇党委下设35个党总支(支部),其中农村(社区)党总支(支部)12个。全镇共有党员1376名,其中农村党员961名。作为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大通镇党委书记周福明在上任伊始就坚持抓人促事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把党员中有开拓精神、有一定文化程度、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周福明书记强调,“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尤其要选准一把手。”
双柳村党支部原是一个软弱涣散的支部,村干部威信低,班子整体战斗力不强。2005年,该村被确定为滁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换届选举时,镇党委果断调整,选出以支部书记倪玉生为首的村两委班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委会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村两委经研究,将有六间门面的原村委会办公场所公开拍卖,筹集建设所需启动资金29.5万元,并严格招标,重建支部活动室,为6个未通砂石路的村民组铺设了总长5公里的简易砂石路。通过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让村民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很快树立起村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班子威信。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任务,村委会邀请南京设计院专家制定了双柳村总体发展规划,将示范点划分为居住区和工业区。为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他们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并立足实际,提出合理的征地补偿意见,顺利完成征地工作。不仅为示范点所在的高庄村民组积累了可观的集体收入,用于支付本组村民的医疗保险、防汛抗旱等多项费用,也使要到示范点建房的农户普遍接受,感到满意,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投入60余万元,铺设下水道800米,架设路灯25盏,新做水泥路500米。示范点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人气指数直线上升,双柳村农民掀起新一轮的建房高潮。截至目前,农民自建、联建住房1000套,入住700户,全村近四分之一人口聚居于此,小集镇初具规模。每逢农历一和六,街头巷尾,商铺林立,摊贩众多,人头攒动,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这里是天长市乃至滁州市唯一实行农村集贸市场逢集的行政村。
村支书倪玉生说:“争创五个好村支部,班子建设是关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把村里各项工作搞上去,必须从党支部一班人做起,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村民反映电视收视效果差,村委会就与帮扶单位联系,于2006年底在天长市率先开通了村级有线电视网,首批用户达115户,目前已发展至近300户,同时组织电影进农村、农民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过去,180户居民从便益社区接入自来水,随着集镇规模扩张,原水厂已不能满足需求。经选派干部李晓明奔走、协调,原水厂投资新建的双柳自来水厂即将开通。
为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双柳村党支部精心谋划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实现一村一品。双柳自来水厂550万元投资的第二期工程,将建立一家粮食加工厂,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将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大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工业、商业、建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路子。通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全村现有玩具、风铃、中国结等工厂、加工点10余家,实现6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解决了农村妇女就近就业的难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小集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街南村紧邻大通集镇。该村利用镇村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开辟了丰谷一巷、丰谷二巷农民住宅A区,新建300多套农民住房,今年又开辟了丰乐路和禹河路农民住宅B区,农民住房建设正如火如荼。
镇党委书记周福明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总结为“六抓六促进”。即: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抓农民增收,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抓村民素质提高,促进乡风文明;抓村庄规划、“四清四改”,促进村容整洁;抓村民组织建设,促进民主管理;抓项目管理,促进资金合理使用。
创新载体,强化素质,激发党员干部“双培双带”能力 大通镇党委将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作为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动力工程来抓,紧紧抓住教育培训、激励引导等关键环节,把党员干部培养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干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以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仅2007,全镇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举办12次培训班,累计培训1800人次,其中党员干部受训1350人次,发展能手受训达500人次,帮带对象受训达1000人次。目前,全镇共创办村级“双培双带”示范点15个,有93名致富能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1人被列为建党对象进行考察,17人加入到党组织中。43岁的坝田村农民陈文凯就是一位刚刚加入党组织的致富能手。
陈文凯从2000年开始养鹅,从最初年出栏近1000只,发展到现在年出栏90000只,获利60多万元,并第一个成功采用种草养鹅技术,成为全市养鹅状元。2007年,他又投入30多万元新建一座占地1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肉鹅可达10万只。镇党委将其作为建党对象,并全力支持他于去年11月牵头成立“文凯种草养鹅专业合作社”。
加入党组织后,陈文凯觉得自己更有义务和责任带领乡亲致富。利用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他不但对上门求教的当地养鹅户毫无保留,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五要”经验印成明白纸发到大家手中,而且经常组织合作社社员召开会议,观摩交流,邀请外地专家传授最新养殖技术。在其影响带动下,周边43个农户养殖优良品种“扬州鹅”,年饲养量15万只,其中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达10户,户均收入2万元左右。陈文凯通过推广高床育雏、程序免疫、配合饲料等先进技术,使雏鹅成活率达到96%以上,指导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菊苣等150多亩鹅饲料,并统一购进专业饲料300吨,使养鹅户节约成本、提高效益5万元。今年4月,饲料原料一路猛涨,而肉鹅价格直线下跌,合作社投入20万元,购进小型饲料造粒机,为社员生产自配料30吨,直接提高每只鹅经济效益2元。恰在此时,社员尤金朝2000只鹅到了成熟期销售不出,陈文凯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帮其销售一空,解其燃眉之急。
说起把党员、干部培养为致富能手的典型,恐怕非华商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德保莫属。梁德保,1977年出生于刘营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幼丧母,家境贫寒。1999年大学毕业后,返乡探索创业门路。作为一名党员,他得到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帮扶,于2000年做起了粮油贸易生意。他起早贪黑,奔波劳碌,不辞辛劳,不畏艰难,4个寒来暑往,奠定了他二次创业的基础。2004年,梁德保在浙江创办了一家铜业贸易公司,初步完成资本积累。为加快家乡工业经济的发展,2005年11月,他响应组织的召唤,回乡投资1200万元,创办了华商钢结构有限公司。2006年6月,该公司被列入省“861”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百千”工程,梁德保个人也被评为天长市青年“创业之星”。2007年,梁德保创办的两家公司实现生产和贸易产值3亿元,上交利税100余万元,解决70多人的劳动就业。日前,公司与一家韩国贸易公司的合作谈判已接近尾声。
如今,大通镇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一至两门实用致富技术的越来越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显著增强。
公开承诺,双向带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大通镇党委把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的同时,又把他们培养成为村干部,通过他们向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当年的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他们自我约束,倍加努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顶梁柱”、“主心骨”和“带头人”。
天长市首届十大“公益之星”陈录林2000年到原便益乡投资创办了天长市多林灯饰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占地60多亩,拥有员工660多人,产品100%出口国际市场,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玻艺品种最全、技术力量最强、生产设备最先进的生产企业。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订单仍有10%的增长,1—11月实现产值2800多万元,为稳定地方经济作出卓越贡献。陈录林常说:“企业不光是我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如果企业有了发展,就必须回报社会。我的目标不是创办一个企业,我要做的是让一方人都能走上致富路。”
2007年,原便益乡并入大通镇,便益社区一时街道无人打扫,交通时常堵塞。陈录林说,大街上一阵风,垃圾满天飞,他有一个多月足不出户。行政村合并,村两委换届,在镇党委动员推荐,全体党员投票选举下,陈录林当选为便益村支部书记兼便益社区居委会主任。上任前,他向组织和党员郑重承诺:“不拿一分钱工资,不在村和社区报销一分钱。任期内,集镇建设要有大的改观,农民收入要大幅度增加。”
“言必行,行必果。”为彻底改变镇容村貌,做到集镇管理长效化,社区聘用8名专职人员维护市场、打扫卫生,对街道进行亮化绿化。除了收取少量管理费外,陈录林每年出资10万元承担人员工资和路灯电费。为加快社区内周圩小区的建设,他公司先行垫资270余万元,平整土地,修建道路,通水通电,小区规划建设200套农民住房,目前已有40%在建。不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农民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也将在小区内崛起,他为此承诺:自筹资金不足部分,由他个人全部负责,不让群众多负担一分钱。如今,便益社区路灯亮了,街道宽了,下水道通了,村里共青团、妇女和儿童的活动经费有着落了,残疾人、特困户、贫困学生得到及时救助和照顾了。当地群众提起陈录林,没有一人不竖起大拇指:“有这样的领路人,是咱们老百姓的福。”
大通镇党委还十分注重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引导有门路的流动党员把家乡的富余劳动力带出去,把在外面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引到的项目带回来,创一番事业,促农民增收。
刘跳村党员吕兴龙早在10多年前走出大通,只身一人到上海打工。几年后,他创立了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致富不忘家乡,把几十个乡亲带到外面大世界,闯荡市场,开阔眼界。今年,他回乡创办了恒基养殖有限公司,从事猪、禽、鱼一体化科学养殖,带动附近农民产业化养殖。
稳农强工,活商兴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通镇党委结合农业乡镇的特点,大力争取农业项目,加大农业投资,合理规划农业资源,在提高农业产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经济的新路子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他们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设施基础建设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增加投资,科学安排农业项目。全镇非粮作物比重逐年增加,粮油优质品种得到大面积种植,良种良法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农业机械水平不断提高。
以加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按照巩固提高、引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个体民营企业,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通过贯彻实施“三放战略”和“集退民进”决策,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该镇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并规划了3.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2008年,截至11月底,全镇新引进企业6家,引资额达4500万元。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镇党委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镇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大力整顿计划生育秩序。新农合、低保等工作有序开展,参保率不断提高。集镇“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文明创建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新的加强,营造出“平安大通”、“和谐大通”的社会氛围。
2008年,大通镇预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税6000万元,财政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谈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与成效,大通镇党委书记周福明概括道:“一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发展的保证,哪里的党组织团结,有凝聚力、战斗力,那里的发展就快,变化就大;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的关键,加快发展不动摇;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发展的基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四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是发展的根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篇:立足边防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定稿)
立足边防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马鬃山镇党委
马鬃山镇是甘肃省惟一的边防重镇,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边防线长65.017公里,东、西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友邻,南与本省的玉门、瓜州、金塔县相壤。全镇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全镇辖6个牧业行政村,共11个党支部。
近年来,马鬃山镇党委抓住发展契机,攻坚克难,始终坚持“立足边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建阵地、顺民心,谋发展、保稳定”的目标要求,以转变机关作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强化班子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以谋思路、促发展为主攻点。把党建工作作为和谐稳定边防建设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举措,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和谐边防建设和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责任、创机制,为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在党建工作实践中,马鬃山镇党委切实体会到:有没有一个好的责任机制,是保证党建工作稳步推进的关键。近几年来,镇党委在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层层落实责任。一是落实党建领导责任制。明确镇党委书记是
“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镇党委成员每年帮扶一户困难户。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联系制。明确镇副科以上党员领导为村党建工作联系领导,同时选派了6名优秀机关党员干部为驻村工作组组长和党建联络员,协助村党支部抓好日常工作和村党建工作规范建设。三是实行党建责任追究制。镇党委与各村分别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将工作目标、任务、时限、措施和要求具体落实到村党总支书记身上,通过每年两次考核评比,积分兑现奖惩。考核后对不合格的村党支书记给予黄牌警告,通报批评,限时整改,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四是推行“三项”工作制度。镇党委在全镇6个村民委员会实施了村干部工作听证制度、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和村干部诫勉、辞职制度等“三项”工作制度。同时全面实行村级建设工程招投标;推行了村干部任期公示,完善了村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定期述职、谈话诫勉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新了村干部工作制度,增强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转变了村干部工作作风,有效的推动了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五是完善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和党建工作抽查通报制度。镇党委每半年组织一次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同时由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带队不定期对各村党建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在全镇通报,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派工作组帮助整改提高。通过这些机制的运行,使马鬃山镇抓党建的力度不断强化,形成了镇党委带头抓,镇分管领导直接抓,村党支部自
觉抓,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重教育、强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个围绕、五大重点、六个打造”的目标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牧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教系统的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科学、学经济”。按照中央、省委、市、县委对干部教育和农村党员培训的文件要求,制定出台了《肃北县马鬃山镇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肃北县马鬃山镇牧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实践培训规划》,并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作出计划安排,全面推行“四项机制”,即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的理论学习示范制;分层次对农村干部教育的重点培训制;以开展具有特色的报告、知识竞赛等为载体的普及制;以牧农村党员活动制度为主的新平台。
在教育培训上,以镇党委集中培训为阵地,以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副科以上领导上党课,做到机关和村党支部每月上一次党课,牧农村党员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同时认真做好电教播放工作,坚持做到每月定期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一次,并将学习情况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无故旷课三次以上的年终考核视为不合格。从2009年到目前先后举办培训班9期,召开党员教育培训会议27次,培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牧民群众120余人次。
通过教育培养,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法纪观念和科技兴牧观念得到了明显提高,对发展的信心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每年都有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三、抓经济、强建设,全面带领群众谋经济发展 镇党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采取上下联动、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式,让党员进一步“动”起来,把群众进一步“带”起来,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有力的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镇党委将党建示范点建设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知识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推手,按照“五个好”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创建党建示范点。通过创建活动,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学习氛围,完善了村规民约及村务公开制度,各项惠民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并通过大力发展种羊改良、优质蒙古绵羊改良等工作,有效地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能人帮贫户的致富网络。组织人员深入牧区进行调研,广泛征询牧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详细统计优质种畜需求,在此基础上,2010年以来与县牧农局一起协调从内蒙古杭锦旗引进优质山羊100只,从内蒙古锡林格勒引进蒙古绵羊140只,鼓励养殖大户三户到酒泉、玉门等地实施规模舍饲养殖,引导金庙沟村民大力引进骆驼,沟通协调为牧户贷款引进骆驼150峰,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组织兽医站专业人员成立检测防治小组,按照“预防为主,辅助治疗”的防病方针,深入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不
定期巡回医疗检测。今年以来,防治小组深入牧区,累计工作40余天,注射口蹄疫二价疫苗9400只,肉毒梭菌疫苗2500只,有效的消除了畜牧业生产的安全隐患。在接羔育羔、抓绒剪毛等牧忙时期,镇党委、政府在深入各村调研慰问,发放茶叶、牛奶等慰问品和了解抓绒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积极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下村帮民生产,根据牧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的情况,对劳动力少、生活困难户和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帮扶。
同时,镇党委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领导各支部积极开展工作,狠抓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事业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和谐边防建设和基层党建出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基础项目建设中,近几年先后完成了马鬃山红柳河库容121万立方米水库,马鬃山驼马滩人畜饮水管道工程27公里,大型防洪坝 12公里,新打土井32 眼,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工程120万亩、棚圈27座,防风林带及育草基地800亩,引进绒山羊种公畜305只,从较大程度上方便了边境地区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在通道建设中,针对马鬃山镇牧区交通不便,镇区通讯极度中断和闭塞的实际,修通了音凹峡村村级道路39公里,云母头村村级道路111.58公里、金庙沟村村级道路77.16公里,马鬃村村级道路40.9公里、明水村村级道路20公里,新建了中国移动通信、联通通信基站1所,从根本上解决了边境地区群众交通不便,信息堵塞的问题,推动了沿边经济社会的发展,拉紧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对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了
新建、扩建和改造,建成了马鬃山镇军警民活动中心、马鬃山镇风光能互补电站、马鬃山镇净化水厂、城区道路改造工程1.8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管网工程4公里,2.5万立方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军、警、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加快马鬃山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社会事业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马鬃山国门学校,蓝天幼儿园,马鬃山镇广播电视服务站建设、马鬃山镇文化站建设、马鬃山镇中心医院更新锅炉及购置急救车等项目建设,并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全县中小学生“全免一补”教育。同时,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马鬃山镇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了改造,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6%以上。加大卫生医疗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了边防军、警、民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水平。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牧民参合率达到92 %。加大了对马鬃山古生物化石、恐龙化石保护工作的力度,从牧民中聘请了看护员,乱采、乱挖古生物化石的行为得到遏止。通过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马鬃山镇党委和所属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决心得到显著加强,培养了一批“能干事、敢干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全镇牧业总产值达到713万元,年均增长8%;牧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0元。
第五篇: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发展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太和镇“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的统一安排,下面我就我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太和镇党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目标要求,以“抓书记、强班子,抓发展、明思路,抓覆盖、建组织,抓规范、建制度,抓阵地、建场所,抓保障、增投入”等六项整改任务为重点,紧紧围绕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旅游活区、特色强区”三大战略,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动摇,正确处理抓好党建与促进发展的关系,积极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现将具体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太和镇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160亩,山场面积42000亩。现有人口55747人,下辖 22个村(居)。镇党委下设有3个党总支,4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30名(含预备党员79名),其中农村党支部22个,党员1198名;企事业党支部27个,党员632名,占全镇人口的3.28%。全镇共有流动党员 名。全镇84名村干部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 人,平均年龄在 岁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抓书记、强班子,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一是强化党委工作责任制。镇党委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委的主要职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干部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求实效,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各支部也根据镇党委的工作要求,也建立了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村、本单位党建工作计划,实施公开承诺制,细化任务,量化目标,在全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氛围。
二是抓好村领导班子建设。我镇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始终,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狠抓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尝试建立村书记交流平台,探索完善村书记“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考核制度。将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对村干部进行认真的考核和考评,兑现奖励工资。
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我镇下大力气实施农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双培养”工程。按照“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加强村班子建设;按照“四种人”,即“知识上是文人、致富上是能人、产业上是带头人、群众中是贴心人”的要求,加快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选拔好村级后备干部。目前,我镇已选拔3名致富能手担任村支部书记,确定85名村级“两委”后备干部。
(二)抓发展、明思路,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镇党委按照培养一支队伍(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实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发挥好党员作用,重视发展青年党员,培养后备力量),找准一条路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动党员群众献计献策,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找准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好路子),建立一套制度(督促村“两委”班子严格执行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工作规则,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章办事),解决一些问题(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目标要求。
一是提高队伍战斗力。定期举办培训班,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党务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群团干部等进行专题集中培训,不断推动党员理论学习正常化、组织生活制度化、党费收缴明晰化,有效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二是积极开展“五联一创”和“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活动。我镇积极开展“镇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村村联建、能人治村、流动管理”等一村一特色活动,落实农村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在党群、干群中架起了“连心桥”。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进村组、知村情的活动,抓实“四送一增”,进村入户送政策、送信息、送文化、送科技、送温暖、增和谐;高标准地完成区府路刷黑、绿化、美化工程;对太和城镇管理工作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迅速启动污水处理厂、建材家居集贸市场建设。
三是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洪、邱山是两个“空壳”的山区村,90%的村民都迁居到太和城区或外出打工,针对“组织活动难开展、经常教育难坚持、党员作用难发挥、群众服务难跟进”等多种难题,邱山村在老区政府大院租房成立了“流动党务室”,上洪村在竹林街挂起了“流动党群活动中心”的牌子,依照“三齐九配套”的标准(即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齐全,牌子、桌椅、电话、书刊文件柜、电教设施、规章制度、公开栏、宣传橱窗和卫生间配套),建起了规范化的村级组织阵地,实现了“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党员流向哪里,党组织活动办到哪里;便民服务少麻烦,村民办事不用两头跑”。
(三)抓覆盖、建组织,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镇积极探索,灵活党组织设置方式,着力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不断规范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大胆创新方式,抓好组建工作。按照行业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辅和有利于党委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原则,抓好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主要采取独立式、注入式、联合式、挂靠式等方式进行组建。独立式:启迪矿业公司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镇党委让该公司挂牌单独建立党支部;注入式:湖北苏星制衣有限公司只有2名党员,镇党委选派镇干部胡运道为党建工作指导员,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组建党支部;联合式:伟业蔬菜基地仅有柯昌伟1名党员,镇党委让他就近同柯畈村建立联合党支部;挂靠式:红枫园艺场暂时没有党员的企业,镇党委委派花贺村党支部书记贺其建为驻园艺场党建工作指导员,将该企业与村党支部挂靠一起,开展党的工作。目前,全镇所有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实现了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100%的目标。
二是建立健全机制,提升党建水平。我镇严格按照“五个好”企业党支部创建标准,帮助企业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班子,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学习培训、发展党员、党员承诺、先进性评价、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
三是加强新兴组织建党,扩大组织覆盖。我镇水稻合作社,现有4名党员,镇党委以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同意其成立党支部的申请,由新建村党支部书朱泽民兼任支部书记。
四是突出党建带群建,打造党群共建。子坛村始终把兵、青、妇建设作为党建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围绕“发挥作用”上下功夫,通过“党建带群建”和“群建促党建”,积极构建了富有活力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妇女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由村妇联主任陈素娥领头组织的村级管乐队、健身队、舞蹈队,不但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而且还促了党组织的团结。子坛村在去年换届选举中,村委会主任胡斯树和村支部副书记陈树青两人之间一直有一个“疙瘩”,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民主生活会他俩之间的思想包袱也没解开。6月7日,子坛村举行的“喜迎十八大,红歌颂党恩”文艺会演,由于两人的妻子都有表演节目,为了把这次活动举办成功,他们互相交流,积极配合,关系融洽了。民兵应急分队生龙活虎。产业带头人陈卫军回村担任子坛村党支部书记后,自己挖机队的20多名员工,一律招用本村小伙子,既解决了本村青年的就业,又组建成了民兵应急分队。在子坛村,不论是森林防火、抗洪救灾,还是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一群身着迷彩服的民兵总会昂首挺胸出现在现场。青年就业创业实现“双赢”。村党支部重视青年工作,实施“四个衔接工程”:把青年服务中心与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工程衔接起来,把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与信贷致富工程衔接起来,把立足岗位比奉献与提供就业岗位工程衔接起来,把推选优秀青年与发展青年党员工程衔接起来。返乡青年能人胡云托、熊金华开办的凡文制衣,金海公司先后为本村提供青年工作岗位183个。原来村民打牌、赌博、买“六合彩”成风,现在全村无赌,村风文明和谐。
五是为无职党员合理设岗,变“无职”为“有责”。针对农村无职党员难有作为、发挥作用缺少舞台的实际,我镇结合实际,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使党员想干事有机会、想出力有载体、想工作有平台、想管事有名份,对促进农村稳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花贺村乡风文明理事会,在村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选拔出了集体主义观念强、群众威信高、敢于伸张正义、组织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科技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进入到乡风文明理事会,并成立党小组。理事会在老党员、老干部贺其华带领下,按照“七有、三明确”(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室、有活动场地、有活动载体、有章程、有相关制度、有档案柜,议事规则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各分会职责明确),积极开展工作。在塘堰改造、土地流转、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社会矛盾调处、塆风文明等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在去年村民贺聿刚、贺聿顺两家发生纠纷,导致贺聿顺86岁老母去逝一事,会长贺其华组织两家房头理事会成员贺其保、贺聿信,配合村党支部做了大量的劝说工作,化解了可能引起两个家族群体斗殴事件。
(四)抓规范、建制度,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
一是夯实工作目标责任制。按时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月例会”。每月5日前,镇党委及时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月例会”,提出本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安排下月打算,并实行“分解上墙、办结销号” 的工作方法,按时完成基层党建任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是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坚持镇党务政务公开、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加强“太和QQ群”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基层党组织议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继续深化党员议事会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制定和完善工作流程图,推进议事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把村级事务决策全程置于普通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实行“一事一议一公开”。
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对照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根据实际与各支部签订了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书。镇党委定期派出督查组,赴各各基层组织建设成员单位对目标责任书进行逐项督查考核,实地检查验收。
四是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制度。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后,开展“三访三问”特殊群体党员活动。每年“七一”前夕,镇党委成员分别赴22个村(居)开展慰问,共慰问困难党员及离任村干部186人,并向他们发放了价值人民币约20000元的慰问物品。
(五)抓阵地、建场所,筑牢基层组织活动阵地。
我镇坚持“建、管、用”并举,抓实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基层党建工作搭建了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一是抓好阵地建设。按照“五个好”的标准、“五务合一”的要求,通过“村党组织自筹一点、区镇补贴一点,集体资产盘活一点、结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各方筹措一点”的办法,新建了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了4个村委会办公楼,使全镇党组织活动阵地得到了明显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
二是严格资产管理。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安排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党组织活动场所硬、软件设施的管理。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达到了“八有”,即有组织门牌、有办公及会议桌椅、有远程教育设施及电视机、有公开栏、有资料柜、有制度牌、有党旗、有科普宣传栏,切实使党基层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标准化。
三是发挥功能作用。基层党组织注重活动场所“一室多用”功能的发挥,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活动场所召开村“两委”联席会、“一主五辅”会、党员大会、村民理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为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有效实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依托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再就业培训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拓展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把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居)民议事的场所、服务群众的窗口”。
(六)抓保障、增投入,增强基层组织向心力。
一是落实保障机制。根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以财政经费投入为主、党费资助为辅、基层单位经费支持为补充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党员教育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着力解决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我镇认真开展“分类定级星级化”管理创建工作,对49个党支部逐按一类、二类、三类分类定级,对党员进行“量化评星”,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励,并与财政统发补贴、中心工作奖励、落实生活补助等措施相结合。对于考评结果为“一类”等次且获得省、市组织部表彰的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加大奖励,对于考评结果为“三类”等次的党支部不予发放绩效补贴。
三是增加经费投入。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标准化修建,配备了办公设施,全面改善了村办公场所条件,使村干部有地方办事,有场所议事。严格纪律,全额拨付村办公经费,不截留、不代扣,保证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帮助各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员活动“三会一课”、流动党员管理等8项制度及党员花名册、流动党员管理台帐等6种表册。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今年以来,我镇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发展后劲和可行的增收思路,党支部带富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全镇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没钱办事,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直接导致村级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
(二)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望上级党组织予以解决。
(三)党员老龄化和“两偏”问题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改进。
(四)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加大。
(五)村两委干部没有任何待遇,积极性难以调动,服务意识有待于提高。
201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