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时间:2019-05-14 05: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向常态化推进

大埔堀小学 林桂忠

【摘要】: 关注常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根本,没有常态下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搞得再怎么轰轰烈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并以问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主动实践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关键词】: 探究培养

合作求知

实践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主动实践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下面几点看法:

一、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变化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安排了参观、访问、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二、创设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在教师满心的期待中积极地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安全需要”、“认知需要”变为“自我实现需要”,从而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给了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潜能得到了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融趣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意识,形成学习上的主动.多种形式具有挑战性,贴近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如何节约用水,水是一个人们一直关注的主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但是还是要孩子们明白,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人类目前可以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十万分之一.这样,就让孩子们对水资源的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大家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做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当孩子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孩子这堂实践课就一定能上得更加带劲,自己能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实的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兴趣很浓.三、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与活动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如我开展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心得”“编一份科技小报”等。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现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识。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六一”展评。此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策略.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解一接受”模式.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意识,须从问题意识入手.首先要让学生想问.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有问题可提.例如在《汽车与生活》主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考察公路行驶的车辆.学生们观察到了一系列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汽车的种类有哪些?汽车与环境有什么关系?怎样减少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等等.这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想想,要想了解这些现象,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活动,这样的兴趣引导,问题入手,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这样从问题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四、重视合作式探究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现代教育中指出要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局面.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巧取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集气瓶中有铁砂、纸片、绿豆、木片等物,可运用一些工具,该怎样巧妙的取出物体?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认真讨论、研究,进行多种设想,最后制定出巧取物体的方案.方案设定后,再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组间合作意识,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嘴、眼睛等,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次实验操作中,组间合作探索,终于制定出一项既合理、可行,又方便、巧妙的方案:先用塑料棒进行摩擦,把集气瓶中的纸片都吸出来,再用吸铁石把所有铁砂吸出来,倒入水,让木片浮在水面,把木片取出,最后把水倒掉,绿豆就留在了瓶中.这样简单几步几种物体就被巧妙的分开并取出了.通过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学会交流、分享探究信息成果.五、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拓展思路

1、创新要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创新无处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更是蕴育了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标新立异,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希奇古怪的想法,也许这就是孩子创新的火种,可以点燃创新的火炬.如:《植物生长》一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课堂:老师买了一株漂亮的水仙花,打算栽入自家花盆中,在栽种时,花盆突然破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空可乐瓶子剪成花盆状,把水仙栽入了“代替”品中.以此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代一代”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下雨了,没带雨伞,用什么来代替?到野外游玩,走到溪边想喝水,可此时没有水杯,用什么来代替?„„在完整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创新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发现了问题而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又一次体会到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之鸟的广阔天空.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六、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着眼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成功的机会, 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此文获区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中心学校 姓名:董国刚

邮编:064003 电话:***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重视活动的实践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一、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探访消失的小溪流》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对“小溪流”的调查采访的活动,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有关小溪流的原貌及现状,并在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和新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集小溪流的资料,并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现象及感受记录下来,培养了孩子们阅读、写作、讨论、表达能力。思考分析小溪流消失的原因。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责任感、组织和策划能力。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二、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对附近集贸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饭馆的寻访”、“给违规乱闯红绿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伴们讨论与合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五、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三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说”“动”并行,收获真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课程 学生们 “说”与“动”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广告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还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

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

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素等。

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

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东白湖镇小

蔡炬烽

参考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金坛市常胜小学

杨迎春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着划一的知识,划一的教科书。同一年龄的学生被教师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的程序和进度进行教育。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接受者,记忆者的角色。

但是,从面向21世纪的现代课程理论来看,应当鼓励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真实的生活同样是最好的课程,换句话说,课程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应当允许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学习;现代课程应当减少“灌输”,而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将概念运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从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什么是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从结构层面上看,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包括态度和情感)。其中,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但它们都必须于依赖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一旦具有,将终身促使人去勤奋地学习,去创造性地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先从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入手,进而初步确立科学的精神,丰富科学的知识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但是,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课程性质与结构的缺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许多学科性课程陈旧和先天性缺损。因此,我一直希望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可以利用学生在各个学科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合力,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体验人类在探究自然与社会规律时所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当代最重要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我选择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过程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我从上学期起,就开始实施了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第一环节,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丰富学生的认识。

这一环节实际上包括了上学期活动课教材中的“认识动物”、“地球的水资源”等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资料,讨论,写发言稿,上台演讲。并找到了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象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合作精神,教会了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懂得了怎样去找材料,例如从报刊、电影甚至于电脑网络中收集;怎样去处理,综合这些材料,怎样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到结论等。

第二环节:指导学生实验,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

这一环节包括:“鸡蛋的认识”、“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在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要完成的几个小课题;对照书上提供的各个小课题的实验方法,小组内讨论,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总结出实验步骤再开始实验。在实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结果,小组的结论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实验的环节、步骤;认识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先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可行的方法,得到结论。

第三环节: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学会生活

这一环节包括:“身边的建筑”“家庭的经济”等内容。在讲授“家庭的经济”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得到数据,大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学会科学消费。,在讲授“身边的建筑”这一内容时,邀请社会上的人士,来校介绍同学们生活小区的建筑规划,增进学生对社会,家庭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懂得了怎样收集科学数据。

上面几点,是我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一些尝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所帮助。

1.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成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的主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它也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生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这些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学习方式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无论是参加讨论,还是完成实验,他们都是以积极主动参与者的姿态出现,表现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未能表现出的潜能与学习动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新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门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是课程的灵魂,要使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首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要有真正的民主意识。

2.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自身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不能要求我们的教师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但是也不能设想我们自身没有科学的兴趣,没有对新兴科学技术了解的愿望,就能激发出学生科学的情感。应该看到,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相应的位置。因此对教师科学素质的要求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3.要认真在总体上设计活动课。

要使活动课达到实效性,必须充分准备。老实说每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料的准备都要耗费我相当长的时间,这门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相当强的课程,有时所准备的资料相当难找。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为实施素质教育新开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需要我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金坛市常胜小学 颜晓芸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发挥的角色作用或过于强势,或模糊弱化。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又将起哪些作用呢? 一.教师是参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在活动的开题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这些看来似乎只能在大学的校园内出现的活动形式,忽然间要出现在我们小学的校园内,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也许许多老师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小学生搞这样的课题研究,行吗?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是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生的手,小心翼翼地带领学生向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从幕前策划撤到幕后参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只是远远地站在学生旁边,时而举起手中的火把,让学生借着他的火光不断地摸索。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旁给学生当当“参谋”。学生选择课题摸不着头脑,“参谋”提示他们,从自己的身边去寻找;学生把课题方案搞出来了,老师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设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虽然活动不是自己亲手“策划”,但是从学生的“策划”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信,看到了学生那被埋没已久的潜能。

二.教师是伙伴

学生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中制定计划和探索研究全过程的主人。这时教师可以伙伴的身份平等的参与。一方面使学生倍感亲切,感到有动力、有热情,自然地体验到与教师一道探寻智慧的乐趣,感受到教师关心,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交往关系。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参加实践劳动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体验,一直忙到太阳下山。说实在的,那可真累死人。可看到老师一直参与我们的活动,我就不觉得累了”。另一方面也可积累教师教学的经验,提升指导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层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从而使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活动交往者。

但是教师在学生中决不是一般的伙伴,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可能会把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变成放纵,缺乏现实责任感,即“自我膨胀”;可能会被外界的力量所主宰,即“迷失自我”;还可能转移兴趣,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而这时,强调教师是伙伴因为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引领他们在主题范围内深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输送氧气,让它能燃烧起来,进而制定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富有个性的活动计划,并进行探究和体验。

三.教师是“主持人”

“主持人”的角色是我们大家都了解的,在活动过程中起到串联的作用,但决不是活动的主体。他像《艺术人生》栏目里的朱军,像《非常6+1》栏目里的李咏,与交流对象总是那么平等亲切,决不“喧宾夺主”。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就需要像主持人一样把展示、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给予相应的认可。当然,也需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当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尝试直接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教师做嘉宾。在“走进水果王国”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巧手拼盘大赛”时,有一个“星级设计评比”的内容,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奋度,个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在“星级设计评比”时,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给予肯定,并适时提问点拨,以完善深化他们的表达。结果,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特色。这次活动,无疑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四.教师是协调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空间从课堂扩展到学校外部,扩展到家庭、大自然、大社会,所涉及的教育关系远比学科课程要复杂,活动场所的选择、活动安全的规划、活动资源的保障等等。教师应能够调控学习环境,选择与相关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把环境中的人和物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些均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关系。这其中,当地社会、自然方面担任工作的外部人才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诸如,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甚至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均需要教师妥善协调,以便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

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增强人际关系能力,与当地人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灵活运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以及其它一些校外活动基地,并且得到有关工作人员或专家们的理解和帮助。比如,我在组织学生了解学校的体育文化特色时,我就邀请校长接受我们学生的采访。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

襄阳区伙牌镇镇直小学 陈静 康胜永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新的举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 着意在“活”字上下功夫。

我认为可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这三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关注语文学科自身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建议。时值春暖花开的春天,学生们以开展春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那春天又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语文课上,以“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开展活动:如词语的积累;春天古诗词的积累;描写春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春天里生命的勃发与可爱。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老师采用“画说写”方法, 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 主要的步骤是:第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 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 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秋天》创作了一首小诗《春天》,甚是生动。课后在学生对春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春天。学生想到:放风筝、挑野菜等活动也可以感受到春天。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 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 让学习过程“活”起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有时和一门学科相联系,有时和几门学科相联系,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实践能力。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生命的桥》,就可以和《品德与生活》中《桥》的活动主题相结合。课前可组织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开展活动:如让学生画画见过的桥,去身边的桥看看、了解它的故事,也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去查找中国名桥的资料。在学生充分体会到实体桥在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时,再引出生命中无形的桥。因为有了实践的加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渲染的动物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人与人生命的思考上。如何架起生命的桥梁?哪些人在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如何感谢那些为自己搭建生命之桥的人?“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或许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来说,生活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三、开发挖掘社会生活资源, 让学习手段“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正所谓“社会有多大, 语文学习就有多宽广”。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和学校中举行的重要活动, 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因此,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四年级上册有篇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襄阳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三国时期这块沃土上就曾有诸葛孔明在此居住。我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我爱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十分踊跃, 提出了“三顾茅庐的由来?”“家乡有哪些名人?”“家乡有哪些名胜?”„„十几个问题。接下来, 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根据我为他们设计的表格探究一番。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 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家乡的风光; 有的收集了关于家乡故事的书籍、文章;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自实地体验调查„„不少学生说“:生在襄阳, 对家乡的认识竟然这么肤浅;身在家乡,却还有不少地方没去过,没听过。”在一番实践后,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活动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体验,活动的成果更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也打消了我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我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 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 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让我的学生思维更“活”了!

综合实践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金坛市常胜小学

谈 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 和 老师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的结合。

亲历实践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社会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受到摧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实践性强、动手又动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好机会,能最大限度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当他们失去信心时,就让他们在其它精神生活领域中得到充分表现,这样他就会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和对别人的尊严感,使其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和自由创新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师、更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从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范围、活动形式、成果表达形式乃至活动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课内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如我们在开展“家乡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采用小组分工进行采访记录、个案调查、拍摄录制、文字图片处理、录音合成、书写调查记录、形成调查报告等,最终形成成果展示,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获取的结果。这一系列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综合处理文字、图片,同时还要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达到创新。所以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河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保护家乡河。同时在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等得到了锻炼,从而加强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更广的空间、更多的领域去探索、去求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国家大事知多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国家大事,再与同伴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国家的每一件的大事都关系到自己的荣辱。从而不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使学生增长知识、体验生活、感受人文、学以致用、增进友谊、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是好处多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有了创造的欲望

金坛市常胜小学

栾育莲

秋学期开学了,新华书店给学生发了教辅用书推荐一栏表,在五年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与语文、数学、英语相关的书都要,而与综合实践有关的书和材料居然少人问津。调查了解后发现,原来老师几乎不用这类书,为了所谓的安全,也不让学生带制作材料来动手做一做;而老师则认为没什么可让学生做的,学生也想不出可参与的。真的吗?在与学生、老师一番番细心的交谈中,我发现原来大多数学生在创造、创新领域里存在着这样的现状:

1、有动手的念头,但缺乏动手的机会。

2、有创造的欲望,但缺乏创新的思维。

3、有创新的萌动,但缺乏创新的突破。因此,我与我班老师、学生商量,利用每周两节的综合实践课,组织了兴趣小组,沙龙等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场所和机会,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让综合实践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

1、让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突破原来的旧框框。

大多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的增多,他们的思维自由度却在减低,而表现在思维中的创造性更是与日俱减。根据他们有创造欲望的天性,平时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对思维“自由”的训练。

⑴看谁想得多:让学生想得越多思维便越开阔。如:“一张废报纸有什么用呢?”、“哪些地方能找到三角形呢?”„„

⑵看谁想得深:让学生想得越深思维便越周密。如:“圆圆的车轮真的没有缺点吗?方方的车轮真的不能行驶吗?”

⑶看谁想得新:要想到一般人想不到而又熟悉的东西,如:“保健牙刷、固体胶水、芳香圆珠笔”等,你能在这些小发明上再进行发明吗?

⑷看谁想得快: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越短,便表明思维越敏捷。如:“怎样让一块冰糖最快溶化?”、“如何让一堆火尽快熄灭?”,你能在一分钟内说出多少中方法。

2、使动手成为快乐的活动,增强原有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动的本性,然而许多学生在过重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丧失了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⑴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如:叶子可以做成叶贴画、叶标本、叶脉书签等。

⑵看谁做得好: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⑶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⑷看谁拆装得好:让学生对一些旧玩具进行拆装,从拆装中研究结构,了解、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3让求新变成发明的举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留心生活,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麻烦和困难,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学生正是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活动中化险为夷、梦想成真的。

⑴看谁搜集的困难多:留心一下生活、学习中的遭遇,很可能就是一个受启发的地方。如:发现英语老师在黑板上画四线格总是一条一条的画,很慢也很麻烦。

⑵看谁解决的方法新:解决问题要符合自己的需要,想办法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多的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奇。如:设计一下能画出四条或五条线的笔架,既能让英语老师受益,又能让音乐老师省事。

⑶看谁设计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让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如:利用圆筒固体胶可伸缩的原理和结构,做成五个并排插粉笔的多线粉笔架,可以自由调节粉笔的长度,可以一次画出四条或五条线。⑷看谁设计的东西好:设计的东西要带给人方便,而且在外观上能给人精美的感受。多线笔架制作容易、使用光法,方便了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

虽然是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但让我与学生真真切切感到了综合实践课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也在创造和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综合实践课的期盼越来越强烈。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让同学们学着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设计和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尝试去解决问题。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现实生活 身边资源

有效性

[正文]:

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搭建生活实践平台,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不是唯一的信息源,老师要善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得到发展。例如:学习《蝴蝶》一课后,教师适时引导::在田间地头、墙隅屋角、花坛草丛„„随处可见蝴蝶美丽的身影。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蝴蝶吗?请课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课后分别去图书馆、大自然、蝴蝶展厅等处了解蝴蝶,收集、整理资料。两周后,学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收获:有观察日记《蝴蝶飞过我身边,》有描写蝴蝶的诗词“繁莺歌似曲,”疏

蝶舞成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参观记《世界名蝶简介》,有读书笔记《谈蝴蝶的一生》等。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又拉近了综合实践学科与社会、自然的距离,创造了许多让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等)的机会,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只要我们留心,做一些小小的改进,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比如教学六年级《怎样让我们吃得更安全》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制订活动方案,首先,主题确定后,我们要仔细想一想,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或活动方案。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活动方案框架,你们也可以据此设计自己的方案。

1、活动方案:{1}活动任务

{2}活动准备{3}活动内容可以自己定三点;

2、活动方式:{1}调查活动{2}交流活动;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关注身边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时值硕果累累的秋天,学生们以开展秋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实践活动课上,以“和秋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开展活动:如词语的积累;秋古诗词的积累;描写秋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秋天里景物的宁静与柔美。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老师采用“画说写”

方法, 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 主要的步骤是:第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 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 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春天》创作了一首小诗《秋天》,甚是生动。课后在学生对秋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秋天。学生想到:到果园架着梯子采摘果子,比如提着篮子比赛采红灯笼似的柿子、或者是采摘桔子等。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 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愉快

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动的本性,然而许多学生在过重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丧失了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⑴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如:叶子可以做成叶贴画、叶标本、叶脉书签等。

⑵看谁做得好: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⑶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⑷看谁拆装得好:让学生对一些旧玩具进行拆装,从拆装中研究结构,了解、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5]看谁设计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让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如:利用圆筒固体胶可伸缩的原理和结构,做成五个并排插粉笔的多线粉笔架,可以自由调节粉笔的长度,可以一次画出四条或五条线。

[6]看谁设计的东西好:设计的东西要带给人方便,而且在外观上能给人精美的感受。多线笔架制作容易、使用光法,方便了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

虽然是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但让我与学生真真切切感到了综合实践课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真正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感想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潮,农村中小学也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品德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中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教语文版《陈毅市长》一课时,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体会这篇戏剧的主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这篇戏剧,以至这则戏剧所要表达的主旨能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戏剧逐字逐句的读一遍,然后机械的要求学生默读一遍,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新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一些电视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预先准备已写有成语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王志

军同学表演的“掩耳盗铃”,只见他一手捂住耳朵,一手拿着小木棍使劲敲桶,还不忘左顾右盼,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还有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为了引入《水浒传》这个主题,请同学上来讲一个水浒人物的故事。肖维自告奋勇地讲述了林冲的故事,他的讲解刚刚结束,班里其他同学都议论纷纷,畅所欲言,各自讲述自己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事迹。这就是我心目中反应迟钝,不积极发言的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当然,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朱自清),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笔者现在所带学生都来自农村,全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也就有了很多不曾有过的体会。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就充分挖掘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学生有着说不完的体验,对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诉诸于文,真挚动人;他们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动力所在,加倍努力。

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开阔无边„„,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下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荆门市掇刀区掇刀小学安文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文昌市东郊中山小学黄丽玉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合集五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文明礼仪插上真实的翅膀zrb七彩作文网 泗阳双语学校开发区校区 戴雪云zrb七彩作文网 【摘要】小学正是同学们打好文化基础和素质基础的黄金时段,......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拙议农村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略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中心学校 张家华 236115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伴随新课改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

    走近生活,让综合实践课活动多姿多彩 胡志民 颍泉区苏集中心校店集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类新课程,它的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它立足于以人为本,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四策略”催绽实践之花 作者姓名: 林 秀 碧 作者单位:南安市霞溪小学 邮政编码:362305 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 林秀碧,本科学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粮油作物》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设计意图 粮、油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可是,2008年世界上不少国家粮油紧缺,部分地区甚至造成粮荒。而我国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5-25 08:48:00 ]阅读:610作者:吴建强 编辑:studa090420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