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学生在活动中乐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的目标设置和知识传授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只是一个相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教师必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关键词】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自主选择
丰富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但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直观地理解“活动”或“实践”,应该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只有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才会使课堂与生活和谐统一,才会让学生喜爱学习。
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得。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目标设置和知识传授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只是一个相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教师必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而是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主线,即“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缩小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要实现“知行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目标,选题无疑是个难点。此时,我们应该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例如:在开展《我为家乡当导游》的实践活动时,有的学生不乐于参与。通过了解,原来主题中的“家乡”更多的指学生所在的省份。常居农村的学生,对很多外地的旅游胜地了解甚少,开展起活动来自然困难重重。我立刻将“家乡”的范围缩小到本县甚至学生各自生活的村庄。这样一改,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当“小导游”,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含山县境内的“华阳洞风景区”、“昭关古道”、“伍相祠”和一座座美丽的村庄。这种贴近生活的选题让学生乐于参与,自觉行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精神也得以激发。
二、培养能力,重在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大特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教学时有选择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教学《地球家园》时,我首先紧扣当前“关注全球变暖”这一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从小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后,我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后,我组织学生带上抹布、小铲刀、小桶等工具,清除社区内墙壁上的“牛皮癣”,捡起路边随手被丢弃的垃圾„„我还在实验室里通过“燃烧塑料袋”的小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巨大危害,谈谈生活中常见的“白色垃圾”及处理办法,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课后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了环保购物袋,并让他们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举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帮助他们树立了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自主选择,发展创新
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多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世界,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按照自己的思路寻找线索,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例如在主题活动《节日美食》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研究的内容特别多。有的想了解美食的种类,有的想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有的想了解美食的营养价值,还有的想了解美食与风俗、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我将学生们分组,指导制定研究方案,分工负责,收获很多。还特意买来糯米面,指导学生按课本中的步骤制作元宵,让学生痛痛快快地过了一把瘾!
又如在《认识无公害蔬菜》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设置问题,再通过讨论交流将问题归类为蔬菜的种类、蔬菜的种植、蔬菜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最后请经验丰富的学生家长将自己菜地里种的蔬菜带到课堂上来,让她现身说法,说说如何鉴别“无公害蔬菜”。买蔬菜时要看菜叶上的斑点、菜梗的颜色,闻蔬菜的味道,也可以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以此判断蔬菜是否新鲜。对于买回家的蔬菜该怎样吃才放心,这位家长概括为“冲洗、浸泡、焯水、炒熟”八个字。家长的语言朴实而明了,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整节课沉浸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总之,要善于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习动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开展社区采访活动,撰写新闻报道,并进行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张贴在宣传栏中。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社区小超市寻访”、“给不遵守校纪校规的同学写一封信”、“关注水污染”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四、积累素材,丰富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文化课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上,我通过“发展”途径对学生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掘。我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采访、去操作实践,再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学生都记得清清楚楚,活动中的心理体验他们也讲述得绘声绘色,活动后的感受更是深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融入了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细致记述活动经历,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写作素材,燃起了他们写作的激情。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
“路漫漫其修远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任重道远,还有许多课题亟待研究。我们应该在实践活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发展才能,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以获得自己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浅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遇到的困难
衡水市第十四中学 王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任何课程改革,都要从学生的生存状态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都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一、课程设置与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科学教育教学思想。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地方发展的特色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二、开设课程的意义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之上,是知识的联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综合活动课程的开设,改变了学生被动的求知方式,让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自选研究课题近百个,从查阅资料开始,进而调查研究,设计实验,理论分析,论断结论,最后写出论文报告,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综合活动课中,学生接受了最新科技与社会学的知识和信息。从看专家报告,看电影电视录像,到参砚访问工厂实验室,查看图书资料,使学生得到课本上难以获得的环境学、地理学、物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广泛知识,从而使学生一下子站到了社会的前沿,解决了课堂知识的滞后和当代新科技知识“爆炸”的矛盾。学生在综合活动课中,学会了查资料的方法和论文宣讲与答辩等综合方法。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在“做”、“考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理解和感悟生活。从而在获得“程序性的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自觉地强化能力。
3.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史以来,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员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尽社会责任,普遍地把履行道德责任视为人之美德。我国而言,24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倡导“仁以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成为近、现代无数炎黄子孙的道德信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社区建设问题、百姓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4.能培养一支具有综合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是当前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在开设综合活动课后,迫使教师本身要拓宽知识面,如开展以环境学力载体的活动课,教师要有环保、人口、资源、气象、社会、美育等综合知识,教师除了自己查阅资料外,通过单科进修、听专家报告,与学生共同研究,在教学中得到长进。开发综合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也提高了师资,为高中以后的课改打好了基础。
三、遇到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乏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教育观念的导向,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育实践。实践问题归根结底来源于认识问题,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种种值得关注的问题,跟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受传统教育价值观和目前社会大环境下就业压力,家长、社会舆论对学生的质量要求还是停留在分数上,以能否考上大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导致了学校重视学科课程,这在无形中就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部分学校在教育方针和社会压力中间左右为难,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部分校长、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和学科课程同等对待,只把它当作调节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紧张情绪的中间站。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足以怪了。
2.缺乏指导思想和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综合程度最高课程范围最广的课程领域,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控制权力减少,从课程目标设计到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方法确定、课程评价策略选择,地方和学校拥有较大自主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充斥着较多的复杂性,不仅是“如何教的问题”需要理论关照,包括“教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样教”等问题都需要有深入细致的探讨。而目前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一系列的理论指导是比较缺乏的,多数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的技术,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都感到迷茫。
3.硬件条件不足
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学校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占地普遍较小,使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场所受到了限制。不少场馆会所都被私人承包,要免费对学校开放几乎不可能。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有硬性的要求,但学校和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社区也没有能力来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作为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没有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胜任的。这门既没课标,又没教材的课程将极有可能成为空设课程。
四、解决办法
学校必须组建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组或教研组,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相组成。专任教师的任务,一是在理论与方法层面设计教学方案,从事理论课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检查以研究方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评价。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负责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学生管理,负责课题开题论证和结题汇报的组织工作,审核课题立项中的程序问题,监控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指导、督促课题研究资料搜集,督促和检查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学校应统筹规划,发现人才,培养骨干,聘请称职能干的专任教师。
学校领导、教师均有承担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方案,参加课题论证并作点评,参与小组成员任务分配的协调,参加课题论证会,对课题作出点评,并提出答辩中的有关问题,评审课题组“课题手册”,批阅研究报告,作出课题评价的初步方案。指导教师的教学课时、教学态度和教学成果应与学校评优和奖励挂钩。
家长、社区能人等有关社会力量也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高校联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高校教师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做到校际之间课程资源的共享。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文昌市东郊中山小学
黄丽玉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第九册语文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有趣的汉字》。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 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字谜或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说一通,然后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先准备好各种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陈奕仲同学表演的“蝎子”,只见他双手拄在地上,一只脚还不忘弯曲地向后翘起来左右摆动;另一个是陈川文和陈元农表演的“蚊子”,他们“嗡嗡嗡”地飞了一会,结果同学们不是猜苍蝇就是猜蜜蜂,大家都很着急,催他们赶快下去,让人猜下一个。这时,只见川文同学想了一下便和元农同学耳语一番,就又开始表演了:一个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另一个就“嗡嗡嗡”地飞过来,围着看书的同学转了一圈,然后用两个手指做出蚊子尖嘴的样子叮在看书同学的手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蚊子!”“蚊子!”大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不觉得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这就是我心目中胆子小,反应迟钝,毫无想像力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 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2、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 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我相信,你一定会乐教其中的。我更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会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感想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掀起素质教育的热潮,农村中小学也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品德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中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教语文版《陈毅市长》一课时,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体会这篇戏剧的主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的理解这篇戏剧,以至这则戏剧所要表达的主旨能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戏剧逐字逐句的读一遍,然后机械的要求学生默读一遍,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新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一些电视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预先准备已写有成语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王志
军同学表演的“掩耳盗铃”,只见他一手捂住耳朵,一手拿着小木棍使劲敲桶,还不忘左顾右盼,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还有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为了引入《水浒传》这个主题,请同学上来讲一个水浒人物的故事。肖维自告奋勇地讲述了林冲的故事,他的讲解刚刚结束,班里其他同学都议论纷纷,畅所欲言,各自讲述自己知道的梁山好汉的事迹。这就是我心目中反应迟钝,不积极发言的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当然,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朱自清),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笔者现在所带学生都来自农村,全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也就有了很多不曾有过的体会。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就充分挖掘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学生有着说不完的体验,对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诉诸于文,真挚动人;他们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动力所在,加倍努力。
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得其生活之源,扬其“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开阔无边„„,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荆门市掇刀区掇刀小学安文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生在善于发现、勇于实践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勇于实践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第九册语文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有趣的汉字》。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字谜或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说一通,然后 1
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先准备好各种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陈奕仲同学表演的“蝎子”,只见他双手拄在地上,一只脚还不忘弯曲地向后翘起来左右摆动;另一个是陈川文和陈元农表演的“蚊子”,他们“嗡嗡嗡”地飞了一会,结果同学们不是猜苍蝇就是猜蜜蜂,大家都很着急,催他们赶快下去,让人猜下一个。这时,只见川文同学想了一下便和元农同学耳语一番,就又开始表演了:一个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另一个就“嗡嗡嗡”地飞过来,围着看书的同学转了一圈,然后用两个手指做出蚊子尖嘴的样子叮在看书同学的手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蚊子!”“蚊子!”大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不觉得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这就是我心目中胆子小,反应迟钝,毫无想像力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2、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三、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