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论文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如何让综合实践课发展学生实践生活能力探讨
大渡口区庹家坳小学 李先瑜
关键词:综合实践 生活 发展 学生 生活能力
摘要: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能力。
正文: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逊于别国孩子,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于生活和社会的实践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而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发展学生实践生活能力的杠杆,首先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而此时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就成为举足轻重的目标,要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一、立足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学会使用视听媒体,收看有益节目,在田野里体验农活。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使用各类媒体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思考记录习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可以设置一个“每日信息”摘录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媒体收集信息,选择重要的一些内容,写在摘录本里。并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还可以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体验生产劳动
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特点,可以围绕种植方面做文章,与学生家长签约,要求学生多多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如给植物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的学生采集样本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蔬菜的病害情况,再上图书馆、上网等收集资料,对症下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预防了病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二、扎根实际生活,拓展实践活动渠道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如开展“商品交易会”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中的玩具或喜爱 的图书标上价格,想好介绍词,向同学们进行推销。哪个孩子的家中没有玩具与图书呢?谁又不喜欢玩具与图书呢?同时也鼓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合作一些手工、菜肴拿到学校进行交易。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课题就比较兴奋。
三、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参观,参与劳动、采访,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接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懂得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农民的理解和感情。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劳动技能。
1、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比如,我校旁边有条贯穿全市的大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绿绿黑黑的,虾儿鱼儿全跑了,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 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实践竞赛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竞赛不失为一种良好途径。如组织开展“熬制重庆火锅”比赛。由于小学生天生对吃玩比较敏感,而学校乡村少年宫又正好开展了厨艺兴趣小组,所以利用这一资源,进行熬制本地特色火锅比赛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比赛的具体操作设计可以这样进行,赛前宣布要求:每位学生准备所有熬制火锅的作料,要求大家在一定时间内熬制出火锅底料教师灵活地参与指导。活动结束后学校还要评出‘火锅大亨’,予以奖励。实践证明:孩子们兴趣很浓积极性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如果学校是一池清水,那么生活就是汪洋大海。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四季变换,万物兴衰、日月星辰,无不蕴含于生活之中。让教学活动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动如生活般充满情趣。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声、有色,是学校教学的不竭之源,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与发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回归于生活,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这样活动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水清鱼跃。
第二篇:综合实践论文
从实践中收获真知
莲花中心小学叶文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在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在实施课程中我们小组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大自然的年龄特点选取了“人与自然”这个活动主题,并结合季节优势确立了“小蝌蚪成长记录”的小课题。我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采集蝌蚪—喂养蝌蚪—观察蝌蚪”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更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活动课就是要“动”——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开题课里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由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开题课他们围绕着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小蝌蚪在那里生活?小蝌蚪吃什么?小蝌蚪先长前腿还是后腿?”等等。学生的思路是那么开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学生在提出了问题之后就着手去实践。他们先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到小区、公园或农田的水塘里采集蝌蚪。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到蝌蚪的生活环境,并注意到采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采集完蝌蚪学生就在如何喂养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学生把蝌蚪采集回家后换上了水龙头的水,结果蝌蚪没养几天就死掉,有的学生在蝌蚪生长的池塘里找到水草来喂它们,也有的拿鱼料来喂,有的在瓶子里养得太多蝌蚪,以至于蝌蚪氧气不足而死。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有的学会了与同学交流,有的主动找老师帮忙。学生带着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兴趣高昂,学会了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如何与人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学生、师生的关系也进一步密切。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在观察蝌蚪时兴致最浓,他们每天都会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蝌蚪的生长情况,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也有实践机会,我们组织各小组在教室养一瓶,让他们时时都有观察的机会,我会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与他们一起探索、学习,我也是在跟孩子们一起观察蝌蚪的过程中了解到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综上所述,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真正是学生带着兴趣去干的事,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第三篇: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角色的定位。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角色定位 转换 【正文】
自2001年在课程改革实验区试行算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广泛实施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角色的定位。
从我执教语文以来,有幸执教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这段时间两门学科的对比教学,我发现教师在这两门学科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从教材讲解者转换成教材的加工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的编排体系完全不同于语文课,它不是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而是以主题(如理想的学习用品、家乡的风味小吃、风筝等)单元构起来的。这个“教材”,对学生来说,不是要去学习的对
象,而只是在活动时用来参考的粗疏的框架或指南;对于教师来说,不是用来教的教材,只是为了心中有数,大体了解自己该干些什么事情。
教师在备课时无须遵循死板的格式去写教案,而应更多地考虑“教材”以外的东西,如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工具材料、安排场所、联系参观点等。另外,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修改、调整乃至重新设计活动的主题。比如《畅想奥运》这个主题,我们班孩子在08年奥运时才6岁,年龄较小,对奥运的记忆很淡薄,再加上这个主题离08年又过了两年了,所以要按教材编写的题材来上课,太不切实际。教师必须重新设计、调整活动方案,例如先组织学生观看申办奥运和奥运开幕、闭幕的视频,欣赏典型奥运建筑物和吉祥物,还能让学生把一些奥运纪念品带进课堂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他们找回一些对奥运的回忆。
二、教师从由班集体授课转换成开放性教学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十分突出其开放性,完全顺应了这一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广阔的、充满着弹性的开放性的空间,就活动空间而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场所不局限于校园或教室内,事实上,教室、实验室、运动场,校园、家庭、工厂、农村、社会大自然,网络世界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所。例如《风筝》这个主题,课堂
上和校园里这两个场地都不适宜,一是场地小,二是场地有障碍物,学生不能把活动施展开。教师必须提前去周边考察,选择适宜的场地,并提醒学生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到空旷的场地就地开展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活动,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三、教师从权威者转换成合作者或朋友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生关系也不同于语文学科。语文课的师生关系是沉闷甚至紧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民主、融洽、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彻底摆脱旧观念,把自己从权威者位置上解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单纯的控制和监督,不再是“统帅”学,“代替”学,由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而是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他既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激励者;既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当学生在辩论着算盘和计算器谁的计算速度快时,教师是一位聚精会神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失败时,教师是一位体贴、耐心的朋友,鼓励和协助他们走向成功;当学生顺利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时,教师是一位分享者。教师已经不是过去那位可敬而不可亲、可点头打招呼不可倾谈交心的“老师”,而成了平等的商谈者、同甘共苦的好朋友„„
四、教师“台词”从命令式转换成激励式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老师爱用、惯用的语句有哪些呢?可以随便拾取一些,如:“同学们,现在注意听讲”、“这个地方、这条原理很重要,必须牢牢记住”、“请某某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你又错了,你的脑袋用来干什么的”、“你应该这样,不要那样”、“现在我来宣布这次期中考试的分数和名次”等等,在语文课上,我爱用、惯用的语句可以随便举例,如: “这个词语容易写错,必须牢牢记住”、“这种句式转换题经常考,一定要认真听”、“把背挺直,手放在桌子上”等等,这类命令式的话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是不适宜的。正如前面所说,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并不欢迎这种命令式的、传授式的“台词”。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考虑到这几点:首先,多用第一人称,少用第二人称,尽力将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其次,始终记住这门课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不以传授知识为主,不是为了考试;再次,不要过细评价学生活动结果的优劣,多讲鼓励的话如“你真行”、“你真棒”;最后,多用体态语言、表情动作,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黄建平、陈树杰,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1月(2)《瑞吉欧幼教才模式述评》王春华,《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0期(3)《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张华,《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8期(4)《走进新课程》钟启泉、崔允、朱慕菊,2002年(5)《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年2期(6)刘晓琼《走向生活丰富综合实践》
(7)彭志辉《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与实施》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善于发现 勇于实践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文昌市东郊中山小学
黄丽玉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而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多功能教师,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农村小学的教师是‘甘草’,一身都是‘小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第九册语文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有趣的汉字》。在这一节内容中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 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如果教学时,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字谜或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说一通,然后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趣”,那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的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不仅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会使学生养成“用别人的肺呼吸”的坏习惯。这不仅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对他们今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相当的不利。
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得靠我们教师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了。所以,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受《幸运52》节目的启发,我决定用参加“看表演猜词语”的比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时,我先准备好各种动物名称的卡片,然后讲明比赛规则,再让各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在同一时间内哪组猜最多,算哪组获胜。其中两组同学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陈奕仲同学表演的“蝎子”,只见他双手拄在地上,一只脚还不忘弯曲地向后翘起来左右摆动;另一个是陈川文和陈元农表演的“蚊子”,他们“嗡嗡嗡”地飞了一会,结果同学们不是猜苍蝇就是猜蜜蜂,大家都很着急,催他们赶快下去,让人猜下一个。这时,只见川文同学想了一下便和元农同学耳语一番,就又开始表演了:一个装出认真看书的样子,另一个就“嗡嗡嗡”地飞过来,围着看书的同学转了一圈,然后用两个手指做出蚊子尖嘴的样子叮在看书同学的手上,只听见“啪”的一声„„“蚊子!”“蚊子!”大家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也不觉得为他们的表演鼓起了掌。这就是我心目中胆子小,反应迟钝,毫无想像力的学生吗?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兴趣之门打开了,一切都变得容易了许多。接下来,再由活动过渡 到教学内容中,同样用比赛的形式,同学们大胆地去探讨、研究,一节课下来,他们还觉得余兴未尽,相约下午活动课时还要再比一场呢!
只要你当个有心的教师,敢于去实践,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我们的学生有着多么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
2、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我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我认为,不管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走进孩子的生活从德育入手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 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表现并服务于生活,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走进学生的生活也是便捷之路之一。
比如针对我班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做值日的不良习惯,我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的实践活动。首先,我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影带,利用班会时间让大家观看,让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别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了。目的达到了,我便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为争当“文明小公民”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生们也表现得信心十足。仅仅几天时间,我突然发现我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了,其结果来得如此之快,是以往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无所能比的。可见,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真的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明确教师的职责,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勇于去实践,我相信,你一定会乐教其中的。我更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会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论文
师生携手综合实践,走出课堂学以致用
——记崇远希望小学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
崇远小学是一所西部农村希望小学,在这里的学生中75%以上的为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显得生活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崇远小学利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走出了一条崇远小学特有的综合实践课型。
崇远小学综合实践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课内的知识性学习和研讨,一个是课后的实际参与实施,再一个就是总结经验,汇报拓展。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在实际的参与中,把理论联系了实际,并不断总结,改变了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被动学习的局面,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课内的知识性学习和研讨。
综合实践课讲究的是“经验与操作相结合”,并且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因些每位教师在实践课的选题上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自己的侧重点。不过总的来说他们都为了课程更生动,课前和课堂上都做足了功夫。
课前的课题的选择和课堂上方案的制定是综合实践课准备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初步确立综合实践的课题题目,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
步观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在教室里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再次确定主题,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做出活动方案。
比如在六年级“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先是由老师和同学们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提出活动内容,明确地提出学习的任务:讨论、研究“家乡特产”问题。然后由全班共同讨论生成研究的子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了家乡的辣椒——学校所在地是石柱县的万亩辣椒示范基地。接下来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共同讨论,策划活动初步方案、明确分工。老师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们指出了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聘请相应的辅导老师。过一段时间,老师在了解到搜集资料基本完成了,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并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只是在确立方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通过帮助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法、质量等因素,最终活动方案设计、方法、分工、活动步骤等的形成,就是可实施的活动方案了,这样活动的准备阶段就算完成了。
二、课后的实际参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崇远小学为了更好的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开辟了两处“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并在实践基地里给每个班划拨了两块,让学生和老师根据制定的方案,实地进
行实验。
比如六年级的“家乡特产知多少”方案在确定以后,老师就指导学生在实践基地里,让同学们结合前期搜集的知识,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在实践基地里选了两块易接受阳光照射、地壤肥沃的土地作实验地,再由推选出来的三位得力管理员对地进行丈量,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等,从这时开始,进入了分工合作的阶段,按前期制定的方案,哪些负责施肥,哪些负责浇水,各施其职。在这期间,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每天到实践基地处去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当辣椒的幼苗生长出来以后,学生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看着这些小苗,负责记录的同学,甚至拿尺子每周量一量作物的高度,用图画本画出了辣椒生长的整个过程。辣椒丰收了,同学们利用记录的数据在计算着辣椒的生长周期、辣椒的产量、辣椒的单果重量等等。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是闲着的,他们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他们从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自信。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和评价。
三、总结活动经验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为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会是单一的知识,在实践活动完了以后,要及时的让学生总结活动经验,包括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并与之前
制定方案时搜集的资料进行适时对比。
六年级在“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实践活动中,在辣椒丰收后,同学们将成果用板报的形式向全班作了汇报。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或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形成了文字记录,并张贴在宣传栏上,扩展了本次活动的影响面,和全校师生一起共享资源,分享实践的快乐!
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经验与过程”的课程,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去完成。只有这样才是一次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