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综合实践论文
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研究
——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它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相辅相成,统筹一体。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虽然随着国家教育教学装备的不断投入,但农村中学的硬、软件资源还是严重匮乏,面对这种现状,为了优化和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中学的发展,应构建“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用以规范当前的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并通过联系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农村中学物理活动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自主活动 有机结合 主动发展 联系实际 亲身体验 创新精神
一、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的指出:要“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为必修课程。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进一步加强课程结构的改革和各类型课程内部的整合,建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符合农村中学的物理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全新课程体系,是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活动的主旨就是突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它与具体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统筹一体,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主要作用。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优势,通过学科内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科内物理知识为拓展的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较为便利的实现物理学科的课程目标。但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活动类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教师水平关系和教学理论的不完善,导致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失去了本来面目,乃至一些教师把它当成学科课程来教,为了优化和完善发展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有功能,尝试构建“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用以规范农村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农村中学物理活动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理论。
二、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农村社会实际,通过亲身劳动、活动体验进行学习实践,积累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物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使学生养成从物理的角度去考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的良好习惯。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应注重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着升学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三、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落实是没有蓝图可鉴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各种硬 软件资源严重匮乏,教育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而国家的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迫切使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迎难而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结合农村校的实际,学生的水平,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自觉地给予注意及重视,让学生能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参加者。
2、形成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和正常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领导和被领导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而培养科学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是经亲身体验、亲自尝试而来的经验总结,是淡化了学科界限的综合知识。因为实践活动是以某一特定任务的完成为目的,各种有关知识相互交融并统一在具体的任务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各科知识自然和谐地结合的过程。、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最高的标准。
四、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研究的内容不同、活动形式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所以不可能有统一的教学模式。
1、农村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以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依据,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格和个性完善。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
2、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足量完备的活动资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创造意识,对于有创新的活动及经验要善于归纳总结推广。、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多方面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自方性,引导学生体验和分享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做、乐中创。4、学生要有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权利,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自主探索自我体验的机会。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五、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教师应引领学生制定以多种目标形式的活动内容,实践激发求知欲,事半功并恰当提出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使学生活动有序定向。学生从生活、物理、社会的相关联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围绕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等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声、热、光、力、电、能量等知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自主选择成立活动小组。
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包括小组人员的分工,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指导对象的确定等。使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着手实施,学会调查、记录、采访,进一步细化整理各类相关资料。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自主确定活动主题。
主题确定是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主题确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在内容的深度上要有伸缩性,在广度上要有可操作性。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间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4、制定活动方案的形式。
由于物理学科特征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这决定了“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具有多种课型,灵活优化和选择。
①情境型:指教师创设的某一种物理情境或提出物理活动主题,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定向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基本教学程序:确定目标 ——自主设计 ——实际操作 ——成果欣赏。充分发挥情境的感染育人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完成角色的定位与实现。
②创造型:以启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课型。教学基本程序:引导发现问题 ——寻找规律设想 ——操作尝试 ——总结延伸。要发挥学生兴趣特长,要与创造性活动创新思维活动相联系,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
③启示型:让学生在群体中各自充分展示活动才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教学法基本程序为:提出要求——展示才能——欣赏交流——课后延伸。为学生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干的机会,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
④游戏型 :以游戏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交往能力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教学程序为:提出要求 ——自主游戏(自主设计)——游戏活动(解决问题)——评价总结。有利于激发学生活动热情,有利于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自我心理调节,有利于增进学生在活动的主动性。
运用“自主活动,主动发展”教学模式时,要求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首先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类型,其次要依据“自主活动,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理论及操作程序来优化处理自己的教学设计。
五、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起到了调控、定向、激励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学信息反馈和矫正,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双向提高。评价方法有汇报成果、作品展示、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面相结合。
第二篇:综合实践论文
从实践中收获真知
莲花中心小学叶文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在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在实施课程中我们小组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大自然的年龄特点选取了“人与自然”这个活动主题,并结合季节优势确立了“小蝌蚪成长记录”的小课题。我们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采集蝌蚪—喂养蝌蚪—观察蝌蚪”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更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活动课就是要“动”——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开题课里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由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开题课他们围绕着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小蝌蚪在那里生活?小蝌蚪吃什么?小蝌蚪先长前腿还是后腿?”等等。学生的思路是那么开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学生在提出了问题之后就着手去实践。他们先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到小区、公园或农田的水塘里采集蝌蚪。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到蝌蚪的生活环境,并注意到采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采集完蝌蚪学生就在如何喂养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学生把蝌蚪采集回家后换上了水龙头的水,结果蝌蚪没养几天就死掉,有的学生在蝌蚪生长的池塘里找到水草来喂它们,也有的拿鱼料来喂,有的在瓶子里养得太多蝌蚪,以至于蝌蚪氧气不足而死。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有的学会了与同学交流,有的主动找老师帮忙。学生带着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兴趣高昂,学会了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如何与人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学生、师生的关系也进一步密切。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在观察蝌蚪时兴致最浓,他们每天都会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蝌蚪的生长情况,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也有实践机会,我们组织各小组在教室养一瓶,让他们时时都有观察的机会,我会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与他们一起探索、学习,我也是在跟孩子们一起观察蝌蚪的过程中了解到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综上所述,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真正是学生带着兴趣去干的事,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第三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关于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报告 宜丰县黄岗中学
指导教师:林升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电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大,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热水器品种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各种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热水器制造中。但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通过课题研究及市场调查的学习方式对电热水器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经济核算、环保、技术性能指标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接触社会,能够学会收集、阅读、整理资料、实验、调查访问等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一些所学的电学知识解释电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从而丰富学生一些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研究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在研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亲身体验科学结论探索的乐趣,进而培养和树立学生“科学 技术 社会”STS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知识准备:
1.知识点:初中物理第二册电学焦耳定律和电热知识,家庭电路的基本常识及材料与结构学、环境学、市场营销学的有关知识。2.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对南京城区各大、中、小型商场的电热水器销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价格、购买人群、品牌及种类等。
(2)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到学校图书馆、金陵图书馆查找各类电热水器的相关资料,能进行初步的文字分析并推导一些结论。
(3)网络信息法:
通过社会服务中心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电热水器的文字、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各类电热水器的性能、选购、维护、保养和安装的方法。(4)比较归纳法:
通过采集市场信息和数据分析,比较各种电热水器的不同构造、工作过程以及向用户和厂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电热水器”是以电为能源,加热冷水为家庭、企业、医院、事业等单位提供热水源的一种电器装置。它是一种新兴消费品,以快捷、方便、卫生特点迅速进入家庭。“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对电热水器种类、工作过程、技术性能、使用、保养、维护、安装等方面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热水器有关知识学习,丰富有关电热水器的专业知识。“电热水器的市场调查”是指通过学生实地调查,了解电热水器的行业状况、种类、技术性能指标、选购方法以及市场特征,结合调查的结论进行市场分析,对用户和厂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的含义是指通过对电热水器的有关工作过程、性能、使用、保养等方面科学探究以及市场调查,让学生初步体验和掌握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强化“科学
技术
社会”STS意识的一种课外实践范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的总目标:通过对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和市场调查,引发学生 对生活中物理知识和现象的关注和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与体验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完美个性特征。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初步实地调查概括和分析出当前电热水器市场行业状况出与市场特征; ②利用已学物理知识探究电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 调查市场上电热水器种类及各自特征; ④ 探究各类型电热水器技术性能指标;
⑤调查分析电热水器的选购及正确安装的方法; ⑥ 探究电热水器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保养方法; ⑦关于电热水器与燃气热水器的比较研究。
四、成员分工及实施过程:
1、成员分工:课题指导教师:林升日
课题组成员:初三(3)班
谢颖、杨文、陈鹏、万志勇
任务及分工:总负责:谢颖;计算机上网:杨文;资料保管及数据分析:陈鹏、万志勇
摄影:王志智; 美工:刘畅。
课题访问的专家:校内2位(物理老师、劳技老师)、校外3位(电热水器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及售后服务维修人员)。
2、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① 研究时间:2001年12月13日——2001年2月3日 ② 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前期准备阶段,2000年12月13日——2000年12月25日,工作内容是明确任务,查询资料,收集有关信息,初步了解电热水器大体情况,并设计实验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初步实施阶段,2000年12月26日——2001年1月3日,工作内容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个人分工,进行课题开题指导,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深入阶段,2001年1月4日——2001年1月23日,工作内容是进行实验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统计各类数据,进行课题中期检查。
第四阶段:实验探讨总结阶段,2001年1月24日——2001年2月3日,工作内容是总结整理资料,分析各类相关数据,讨论实验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打印实验成果。
五、经费预算与成果形式
经课题小组核算,本课题研究需要的费用如下:
胶卷及冲洗:35元;交通费:15元;购买纸张:5元;图画颜料:10 元;上网费用:25元。
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图片、广告画、调查日记、学生论文。
六、研究实施及过程指导
1、课题的选题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研究性原则。而本课题的选题工作则是在指导教师下发“家用电器”为主题的15个研究性课题指导提纲后,从中筛选出的。学生通过三次集中讨论,由最初“电热水器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工作效率及价格调查”选题,改进而成目前的研究课题,修改目的是为了强调科学探究的整体性,突出研究性和实证性。而本课题选题具体实施则包括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①课题小组研究动员。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性特征及其对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意义以及对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培养的价值,我们邀请了南京玉环电热水器厂的赵工程师做了“电热水器设计研究过程及课题研究实践对人能力的培养”专题报告,学生反响热烈,袁静等一批同学渴望参与课题研究的心情让老师感动。
②国内外本课题研究背景介绍。内容包括:a.由指导老师分别向学生介绍了国内外学生有关中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国内如上海七宝中学研究性学习“城市光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课题的成功介绍经验。b请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介绍他们成功经验及如何写研究报告,如邀请金陵中学理科实验班校友到班级做了有关“物理力学专题研究实验”报告。c.课题研究方法的介绍,譬如“创造思维、调查法在物理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③当前有关电热水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前沿知识介绍。我们聘请了“小天鹅电热水器有限公司”李工程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电热水器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最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研究视野,并为之提供最新课题研究信息,而且让学生了解到当前课题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为学生自主选题作好准备。
④自主选题。
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谢颖,杨文等同学根据个人爱好与特长,自主选择了“家庭电器”主题中 “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研究课题。他们所选的课题实际上并不受学科限制,需要运用一门或几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也同时涉及一些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予以阐明的问题,另外,有一些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用调查、比较、理论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总之,在本课题选题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展示,袁静等同学最终确定并选择了全新的“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因一般同学未研究过,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2、研究前期准备阶段
与选题过程的开放性相反,本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要特别强调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成功的可能。这一阶段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分阶段实施。
①课题小组的组织。在 个人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个人题目相近的谢颖、杨文,陈鹏等七位同学自愿组成一个“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最后大家一致推荐谢颖为总负责,杨文同学主要负责联络指导教师及负责各成员研究的分工。
②小组课题的确定。指导教师对组内对每个同学提出的课题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论证,协调合并,最后浓缩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课题即“关于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在此过程中,每位同学查阅、收集了各种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电热水器最新资料,掌握了一些相关学科的 基础知识,并具体了解了电热水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指导教师对此 过程的指导也十分重视,因为此项前期工作进展如何将影响整个课题 的研究质量、研究水平以及研究进展速度,因此,我们尤其加强查阅资料的方法指导与传授,我们请图书馆彭标老师为学生专门介绍了查阅资料的一般方法,并介绍了“图书情报检索”等内容。我们还带学生到学校图书馆请老师做了现场指导。在现场指导时,还 着重请相关人员介绍了如何上INTERNET网的知识,使杨文同学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网上查阅资料和下载相关文件的方法,让课题小组全体同学对本组“电热水器”课题研究总体概况及主要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印象,为下阶段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指导教师的选聘。
当“电热水器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后。课题小组同学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选聘了校内相关学科的物理教师、劳技电工教师等人员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及技术指导从理论知识、课题研究 程序与研究方法等方面提供了直接地指导、帮助与技术支持,对学生帮助很大,但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都是由谢颖等同学独立完成。
④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小组成立以后,同学们进行了认真讨论,共同商量拟定了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了具体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了课题的名称(即关于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实施步骤(即分四个阶段);课题小组的成员及分工(分工要求:七人任务明确,各有侧重);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
⑤开题报告的组织落实。在谢颖等同学选定课题并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后,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由谢颖作为代表向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研究课题总体构想。指导教师和全班38位同学均向她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可能遇到的疑难。在袁静和课题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下,较好的回答了同学们和指导老师提出的质疑和询问。指导老师根据全班所提问题和讨论情况,对电热水器此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了研究方案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其中课题研究内容里有两项明显不合理及难以实现的研究选题没有通过,建议袁静和课题小组同学重新讨论和修改,并最终完善为目前9项研究内容。
3、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
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小组成员随即就按研究计划,利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外活动时间及周六、周日等其他时间分头进行研究。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本课题小组也提交了经费预算,大约100元。由指导教师审核后,由袁静、郑亚萍自行购置所需的材料、器材、资料。课题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计划既分工负责各项任务,又相互配合,体现了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整个“电热水器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指导教师既为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提供了咨询服务与研究的具体指导,同时又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对袁静等同学课题研究出现的偏差进行正确引导。由于这是一项以学生自主研究活动和课外综合实践 为形式的问题解决活动,我们指导教师的监控仅体现在依据本研究课题小组所制定的方案,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掌握和了解小组的研究活动大体情况,及时帮助解决课题研究中发生的偏差和失误。此外,我们指导教师还对课题小组的阶段性研究进行阶段检查,督促课题小组完成了课题 中期进展报告,并根据研究实际情况,指导课题小组及时进行研究计划的调整,譬如把“关于电热水器工作原理”不再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
4、结题与课题答辩阶段。
课题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立即抓紧寒假时间,由陈鹏等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分别独立地写出了分项课题研究论文和课题工作报告,而指导教师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详细叙述了研究思路、研究过程和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6篇学生 研究论文、一份课题总体研究报告以及活动摄影图片等材料);而研究工作报告内容着重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调查日记、研究心得等。我们指导教师对袁静等同学的“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的成果报告进行了初步预览和初审,并安排他们准备参加班级内课题答辩,并修改部分不足之处。课题答辩是由陈述、展示、提问、问答、评语五个部分组成。2月1日在初三(3)班组织了论文答辩。研究小组推荐谢颖和杨文两位同学为陈述人,在限定的45分钟内,她们向全班和指导教师简要汇报了开题通过后的课题方案的主要实施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主要收获。郑亚萍同学利用实物视频展示台向大家展示六份课题小组研究论文和部分社会调查活动图片以及部分数据的统计分析。谢颖同学就指导教师和班级个别同学提出的有关电热水器研究中疑难问题进行现场回答。同时,课题小组的王志智、刘畅同学做了及时必要的补充,使得答辩活动得以圆满成功。在答辩过程中,大家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并一致指出该项课题的价值和研究成功之处在于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了固有的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白的知识获得在于自主求知和主动建构,而非填鸭式的灌输。另外,也指出了课题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善意地指出了课题小组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小组全体成员万分激动和欣慰。我们将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包括学生分项课题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活动摄影图片)整理后,提交到总课题组,并希望得到上级专家和学者对其更高要求的评估和鉴定。
七、研究的学生成果及其体会
经过为期40天的“电热水器科学探究及市场调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学生撰写研究论文6篇,活动图片若干,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调查报告一份,课题研究日记体会若干,漫画一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其自主性积极性份外高涨。在课题结束时,课题小组学生进行论文答辨及交流会时,物理教研组专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特别请校长向课题研究小组颁发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创新奖。校长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和新颖的学习方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学生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袁静同学说:“此项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课题研究创新奖杯,整个课题研究方式是他从小到大未曾接触过的第一次,他将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并发展了我们自主学习和社会活动能力”。对课题小组全体学生而言,通过课题研究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以下几点:
1、通过课题研究训练了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积极性。
2、课题研究训练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互联网网上学习,利用图书馆查询资料以及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网上学习的技能,教会了他们信息检索的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完成了对学生课题研究基本方法的活动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从事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探索科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初步获得了开展科学研究的成功体验。
4、探索了学生从事小课题研究的独特规律,以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途径和指导办法。
5、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学生从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召开课题论证会到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处理与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课题报告都是由学生自己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相互切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教师、学校、社会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真正成为了真后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并让学生开始强烈地意识到现在固有的旧的接受性学习模式亟待转变。
八、研究活动的评价与管理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生,课题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创新能力。所以,为了突出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与研究过程规范性及有序性,必须重视对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进行课题评价与过程管理。课题指导教师着重于对学生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予以指导,对学生研究论文成果、活动参与态度、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质量、协作沟通能力及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价。对课题评价内容方面主要注意课题过程性评价和过程性管理。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常规评价、成果评价、学生论文以及答辩时活动评价等几个方面。
九、指导教师的感想
关于电热水器的科学探究及市场探究”课题研究是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高水平科学研究,但其学习形态类似科学研究,所以从总体上审视该课题研究过程,此课题研究在以下方面值得肯定:
1.课题调查研究的过程比较成功。课题题目经过修改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研究兴趣,且研究内容比较切实可行,研究方案制定大体上合理,体现了课题方案完整性。调查问卷设计略有些粗糙,调查范围较大,涵盖面较广,但作为学生第一次尝试,其实践价值很大。课题小组几位同学能实地参加调查,无疑促进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2.同学间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探索,既分工明确又合作探究,到课题完成时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尤其王尧同学学会了计算机上网查询资料,所以,此学习形式基本上是成功的。
3.指导教师在学生开展研究过程中角色地位比较合理,在重要环节上给予了学生及时必要的指导与点拨,比较适时和适度,较好的处理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4.对于研究性课题学习的活动评价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百分制评价方式,应当采用课题多元评价和过程监控评价方法。多采用描述性评价方法,真实地评价和反映学生潜能及学习成就,并引导学生多关注自我评价,尤其是对创新思维的思考和深层次认识,这样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利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另外,本课题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选题贴近生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内容虽多却较为平淡,稍稍欠缺创新性和研究性成份,不能完全充分展示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特征②学生对课题研究背景资料的查找较为困难,说明人们对网络信息教育发展及趋势缺乏足够重视和认识,③把研究课题结果与研究目标相对照,有个别之处存在明显距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④学生学习方式正在逐步转变,教师在课题指导中体现出其业务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对课题指导的调控力度有待加强,虽然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但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所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时,其自身知识面要有所拓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 顺利完成,并取得实效。
第四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13--2014学年学期九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我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现将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课注重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相统一,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历;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开展与物理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
第一、提出问题。学生从生活、物理、社会的相关联系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围绕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等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声、热、光、力、电、能量等学科知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例如:怎样设计组合机械、怎样设计报警电路、怎样设计呼叫电路和强答器电路等。
第二、确定主题。根据学科特点主要有研究性学习为主和以技术实践为主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确定主题,也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
第三、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跨班级和跨年级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课题研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持续、深入地开展探究。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教师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塑造民
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2.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第五篇:初二物理综合实践课
初二物理综合实践课 课题: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自行车的构造和它对应的物理原理。
2、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3、让学生亲身参与,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的综合实践。
4、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师导入发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是公认的“自行车王国”。作为一种最普及最方便的代步工具,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我们中学生而言,也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骑车,或许我们都会,但要系统、详尽地解释其中的物理知识,未必人人都能够做到。为了明确这些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选择此课题作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当然,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本节课重点针对我们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本和开动脑筋,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之旅。
三、综合实践探究过程(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一)认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车把、前叉、前轮、前轴和后轴、后轮组成执行部分,起导向和行驶的作用。
(2)脚蹬、中轴、链条、飞轮等部件组成传动部分,推动车子前进。(3)前后闸部件组成控制部分,骑行者可以随时操控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或停止。
这三部分通过车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
(二)认识自行车中的摩擦(1)增大有益的摩擦 比如:轮胎表面的粗糙不平、橡胶紧套车把、刹车系统等等
(同样是学生活动为主,请同学现场演示,并做示范动作,教师在旁边引导为辅)(2)减小有害的摩擦
比如:车轮设计成圆形、各转动部件都要加注润滑油等等
(以上两点都要求学生能具体指出它的对应部件,并说明它的物理原理)
(三)认识自行车中的压强
比如:车座为何设计成宽大的形状?螺丝和螺栓之间为何要增加垫片?(这个问题比较难,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根据情况要适时给予表扬)
(四)结合自行车的构造和交通案例,进行安全教育(1)请同学指出自行车中有关行驶安全的部件设计
比如:前后车架和脚踏板上的反光镜、车铃、轮胎上的限载标志等等。(2)结合交通案例、法规让同学们指出自已平时骑车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改正的措施。
(五)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
提供一些必需的工具,让学生分组比赛装卸自行车的前后轮等一些简单的部件,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为有趣的综合实践。
(六)师生总结
老师相信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一定会对自行车的构造和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学习物理有了更大的兴趣。同学们,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你们去留心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你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痕迹,当你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时候,你们会感到很快乐,学习也就更有动力了。最后,祝同学们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