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摘要: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是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践中,该制度的运行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对我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主动报告 医疗不良事件 对策
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在参考美国jcaho(美国医疗行业协会)制定的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版的患者安全目标,随后即在全国卫生系统中全面推广。作为八条患者安全目标中的重要一条,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工作在全国各大医院开始推广,各医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一方面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在该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医院、科室、临床医师层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办法。
一、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基本概况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
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通过及时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等活动,提供了分享病人安全信息的机会,尤其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2]。
二、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运作,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而这些问题基本可以归纳为医院层面、科室层面和医师层面。
(一)医院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清
在医院层面,由于各职能处室责任分工不同,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实际管理部门众多。医务处仅仅是临床医生报告不良事件的负责部门,而护理类不良事件归口在护理部,护士会直接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汇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由药学部门统一监测,器械耗材类的不良事件由设备物流部门负责。这样的分工并无不妥,但客观上确实造成了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多头管理,而多头管理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各自为政,从而形成了管理的空白区。
(二)科主任层面不重视
在科室层面,科主任对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不重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有的科主任甚至不认为这样的主动上报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科主任而言,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终究是科室管理或医疗技术出现偏差的结果,即使是非惩罚性的上报也会给医院管理层形成科室管理不善的印象,因此科主任对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科室主任的大力推行和高度重视,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在临床基层的落实和强化就无从谈起。
(三)无后果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率低
在各临床科室,对无后果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率普遍偏低。但是我们要指出,无后果的医疗不良事件仍是医疗不良事件,之所以没有后果,是因为在某个环节,某个错误得到了纠正,但是此类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源头并没有得到明确和处理。对于临床科室,报告无后果的医疗不良事件缺乏主动性,往往容易被忽视或是不了了之。但是由于问题的源头仍在,类似的事件会频繁发生,在特定情况下,此类医疗不良事件就有可能从无后果发展为有后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损失。
(四)自己的医疗不良事件自行处理,实在无法处理才上报
在临床一线医师层面,医疗核心制度里的首诊负责制决定了谁的病人即由谁来负责。对于自己的病人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如果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解决和处理的,一般的医师都会自行处理,而处理结束之后,多数并不会主动上报该起不良事件。只有不良事件在临床医师个人层面已经无法处理了,才会想到上报,向科主任及医务管理部门汇报,取得管理层的帮助。
(五)他人的医疗不良事件尽量不去管
由于医疗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即使是首诊负责制,也存在晚夜间及节假日等非工作时段,而在这些非工作日时段,临床工作都是由值班医师来完成的。那么,在值班期间发生的其他医师的病人出现医疗不良事件怎么办?多数的医师会自然的选择尽量不去上报,如果有病人发生了医疗不良事件,那么值班医师有立即处理的责任,这也是值班的职责所在。但多数医师会选择等待该病人的主治医师来进行上报,一方面是自己对该病人的情况并不如他的主治医师熟悉。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同事之间的相处,尽量不去对别人的事情做过多地干涉,避免同事之间发生误解。
三、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医院整体管理,改变多头管理的现状
按各职能处室的职责分工对临床进行全面管理和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其实并不矛盾,前者是从工作效率和专业管理的角度,而后者的重点在于统筹协调。医院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医院的整体管理,对于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而言,改变多头管理的关键在于有一个部门来牵头负责,而最合适的部门为医务处。因为医疗不良事件的主体部分在于临床医师,临床医师是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核心人员。医院通过管理职责的改革,最终形成由医务处总牵头总负责,护理部、药学部门、设备物流部门及后勤等多部门协作的管理体系。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在各部门汇集统计,定期向医务处汇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对医疗不良事件加强分析,找原因查问题
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汇报渠道,汇报的目的一方面是沟通各层级的信息,使基层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并便于事件的统一协调处理;另一方面在于挖掘原因,分析状况,从而最大限度避免类似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分析,找原因、查问题才是我们建立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目的所在。医院应当同时建立医疗不良事件的点评和讨论机制,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决不能简单放过任何一起医疗不良事件,尤其对于集中发生的类似医疗不良事件要高度重视,因为这样的情况说明我们在系统上存在缺陷,如何改善系统、弥补缺陷就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了。我们可以邀请院内外专家对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点评,并组织科室内部人员进行讨论,举一反三,从而推动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增强科室层面的认识,管理要抓科主任
任何科室的工作要想做好,牢牢抓住科主任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通常都说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工作亦是如此。医院领导层必须要加强科室层面的认知,在科主任例会上加强不良事件的通报,务必使每一位科主任都从内心重视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消除抵触或是质疑的情绪,让科主任明白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好处,鼓励大家自曝家丑,同时把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的工作纳入到科主任责任制的考评之中,做好科主任的工作。这样,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的工作就会在科室顺利开展。
(四)细化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
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核心在于非惩罚性,鼓励上报而不责怪上报人是制度的基础。但仅仅这样仍不够,必须要调动科室员工的积极性,要细化不良事件上报的奖惩制度,对于及时上报医疗不良事件从而减少医院损失的员工应给予适当的奖励。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应当发现不良事件而不进行上报的要予以严肃的批评并给予警示处理。在临床医师层面,消除大家对不良事件上报的顾虑,鼓励大家无论是自己的病人还是别人的病人,都进行客观认真的不良事件上报,这样做并不是给别的同事为难,而恰恰是在帮助自己的同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上报的员工应当予以表扬和奖励。
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的颁布,从2007年至今已有近8个年头,这一项患者安全目标的推广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也为医院的医疗安全工作带来了保障,很多的医疗不良事件或是安全隐患在萌芽阶段即得以消除。现阶段,随着民众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时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院应当对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更多地从以人为本出发,兼顾到医院、科室及临床医师三方利益,奖惩到位,责任到人,使制度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实现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提高。
第二篇: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严重护理并发症(非难免压疮、静脉炎等)、严重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感染、跌倒、坠床、管路滑脱、意外事件(烫伤、自杀、走失等)等情况。
二、不良事件分级
(一)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一)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
(二)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于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及时在科室内通报,以引起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不良事件级别,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及时上报。
(三)各护理单元要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定期演练;建立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四)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护理部每月汇总工作中护士发生的各类风险事件,包括护理风险、医技、信息、药剂、检验、后勤等系统造成的风险事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改进,避免和减少其它部门给护理工作增加的风险系数。
(六)护理部对严重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根因分析,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修订相关制度、流程,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四、管理
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提高护理安全意识,营造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氛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一)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当事人或病区,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二)对于主动上报他人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并给予适当经济奖励。
(三)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不按规定及时上报或不釆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后果,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责任人处以经济处罚或待岗、免职等处罚。
第三篇: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一、主动报告原则
1、主动报告制度依据保密性、自愿性和非处罚性为处理原则,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
2、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如原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应严格保密。
3、主动报告者应遵循真实、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陈述事件,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4、报告中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后果的免于处罚。
5、主动报告人员为消除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经医务处或护理部讨论决定将给予适当奖励。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务处或护理部,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
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医务处或护理部,医务处或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每月在医护质量通报上公布分析处理结果,并跟踪处理及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每月的考评内容。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18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等部门。
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臵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7、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8、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9、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10、医疗处臵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1、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神经受损。
12、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3、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4、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15、病人不满:病人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16、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
17、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
18、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四、医疗不良事件奖惩机制
⒈每年由医务处和护理部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办公会通过。
⒉定期对收集到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给予表扬,并纳入积分制管理,每上报一例奖励积分10分。
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隐瞒不报,与科室当月综合质量考评挂沟,不良事件报告落实差的科室,年底与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挂沟。
⒋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隐瞒不报,最终引发医院赔款,在医院医疗纠纷赔款标准基础上酌情上浮。
⒌当不良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主动上报,若应报告而未报告(48小时内应完成书面报告),经发现后将追究相关责任。
⒍不良事件的当事者若未主动报告,他人亦可报告,经查证确认后,报告者给予表彰或表扬。
⒎对个人报告者保密的前提下给予奖励,并给予不具名的公开表彰,定期对及时整改和持续改进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扬。
二O一一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药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生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洞、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坚持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义手术的再次感染、麻醉相关事件。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凡出现以上情况,科室及医护人员必须主动向以下职能部门报告,各部门及时报告医务科、分管院长。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尚未发生或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疗设备处。
6、设施安全(不良)事件总务处。
7、服务及行风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党委办公室。
8、人身安全(不良)事件保卫处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第五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石家庄心脑血管病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各科室、每位职工能够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结合卫生部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医院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医院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