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活动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本文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一、五重安村村简述
五重安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地处迁安市边陲,与迁西县、青龙县接壤。全村有1000名多村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极为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是五重安乡政府所在地。村东设有乡集市。
二、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五重安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五重安村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村子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五重安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菌包。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五重安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三、五重安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定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五重安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五重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村组和最差卫生村组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并不希望生活早污浊不堪的环境当中,我们呼唤青山绿水,那就要从我们每一个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时候文明只是举手之劳,五重安村相较于其他村而言经济较落后,但我们必须让环保先行,保护好这原本美好的青山绿水,这或许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谓“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恒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学院:系别: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班级:姓名:学号:时间:指导老师: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系
环 保 概 论
09级精工班李国耀200953232011年11月24日闫 喜 凤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摘要本文写的当前农村的主要污染问题是生活污染,乡镇企业的污染。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完善机制,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配套政策,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现状、防治政策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由于农村环境问题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打等特点,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重视,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1、农村环境现状
1.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1.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1.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
2.1生活垃圾污染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2.2水污染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2.3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成为农村的新的污染。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污、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设备落后加上监管力度不大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差等原因,环境污染严重。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耕田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67%和89%,已经成为环境突出问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2.4农业面源污染
(1)畜禽粪便污染.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经在4万左右,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27亿t,COD(化学耗氧量)产生量6900多万吨,我国畜禽养殖业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是直接排放到土壤、河道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的污染危害极大。
(1)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仍处于依靠农药、化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药用量达140万t,其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5%,有毒品种占75%。化肥的使用量为4700万t其中氮肥用量高达2400万t左右,有机肥使用量占25%。由于农药、化肥利用率问30%-35%左右,绝大部分挥发打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身体健康。
(2)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我国每年秸杆产生为7亿t,其中40%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由于这些秸杆未能很好利用,又无处存放,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杆的现象。秸杆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环境,秸杆焚烧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
2.5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3、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4.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4.2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既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4.3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4.4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陈润养.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初探.环境保护,2008
[2]刘青.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河南农业,2008
[3]俱国鹏,房妮.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科技信息,2008
[4]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理论前沿,2009
第三篇: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4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
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2.水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3.工业企业污染。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二、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三、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有关部门和所有农村人们用实际行动来改造我们生活的环境,用我们自己的双手让农村的蓝天白云、青山秀水再次重现!
第四篇: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吴泽永
学号:20081509
学院:文史学院
专业:新闻学
2011年2月15日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县新厂镇营寨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一、营寨村简述
新厂镇营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地处靖州县边陲,与通道县县溪镇接壤。全村共六个自然团,2000名多村民。营寨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极为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都是经过泥泞的盘山公路去往通道县县溪镇,而很少再到新厂镇赶集。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坐山吃山也是温饱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香菌种植产业。该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香菌种植,尤其是上营寨和下营寨更胜一筹。香菌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香菌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香菌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营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营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营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营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营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营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菌包。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营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营寨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
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并不希望生活早污浊不堪的环境当中,我们呼唤青山绿水,那就要从我们每一个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时候文明只是举手之劳,营寨村相较于其他村而言经济较落后,但我们必须让环保先行,保护好这原本美好的青山绿水,这或许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谓“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恒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篇: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_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 李博斐 学号: 学院: 专业:
2011年2月15日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不能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不是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困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成为垃圾;因此作为有教养的新世纪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参与“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我们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此,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少用高浓度洗涤剂,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要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您知道吗?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用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以节约石英砂、纯碱等原料,还可节电;用废金属冶炼金属可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还可减少空气污染;而一些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可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变成绿色肥料等。
因此,我们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信息网络等多种大众媒体,大力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抓紧制定适合国情有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可考虑在一些单位深入细致地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完善管理办法,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尽快普遍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上海能以崭新的面貌举办2010年世博会,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间。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山西省原平市班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一、山西省原平市班村简介
原平市班村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城中村,地处原平市边陲,与通道县县溪镇接壤。全村2000多名村民。班村是典型的小康村,交通极为方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都是经过泥泞的盘山公路去往通道县县溪镇,而很少再到新厂镇赶集。
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坐山吃山也是温饱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香菌种植产业。该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香菌种植,尤其是上营寨和下营寨更胜一筹。香菌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香菌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香菌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营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营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营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营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营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营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菌包。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营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营寨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并不希望生活早污浊不堪的环境当中,我们呼唤青山绿水,那就要从我们每一个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时候文明只是举手之劳,营寨村相较于其他村而言经济较落后,但我们必须让环保先行,保护好这原本美好的青山绿水,这或许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谓“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恒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内 容 提 要
xx,坐落于xx区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xx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xx地区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字:人口管理
提 纲
一、xx地区外来人口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二)违反<<治安管理处理条例>)居高不下。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发育不全。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三)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xx区xx地区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
xx,坐落于xx区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xx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xx地区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xx地区外来人口现状
人口大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出现的新事物,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外来人口住某些特定的场合曾被冠以“流动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称号,这之间显然是有区别的。外来人口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主体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承建制单位的职工以及境外在沪人员。本文的外来人口重点指的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那些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长期滞留本市,以各种合法、非法手段谋生的社会群体。
经调查,至2005年9月底,xx地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有314xxxx(男218xxxx,女96xxxx)。其中务工者243xxxx(男146xxxx,女97xxxx),务农者24xxxx(男16xxxx,女7xxxx),从事服务业的10xxxx(男6xxxx,女3xxxx),经商者30xxxx(男19xxxx,女11xxxx),其他6xxxx(男4xxxx,女2xxxx)。
从地区治安现状来看,作案对象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大。去年1—9月份,xx派出所共刑事拘留1xxxx,其中外来人口1xxxx,占总数的83.3xxxx;治安拘留xxxx,其中外来人口 xxxx,占总数的71.4xxxx。处警告、罚款的外来人口1xxxx,遣送三无盲流人员4xxxx,其中包括送“四边”场所的有轻微违法犯罪人员1xxxx。因此,全镇在去年1—9月份共打击处理外来违法犯罪人员7xxxx,占全镇外来人口总数的2.2xxxx,而同一时期xx地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仅为0.0xxxx。由此可见,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左右xx地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去年l一9月,xx派出所破获抢劫、盗窃、诈骗等刑事案件2xxxx,其中外来人口作案达2xxxx,占91.3xxxx,其中大案占2/3以上。突出表现为:1.抢劫案件。去年l一9月,xx派出所破获的抢劫案件共xxxx,其中作案者和被害者均为外来人口的xxxx,占总数的7xxxx。2.盗窃机动车案件。去年1~9月受理的全部刑事案中有1/3以上是盗窃机动车案件,其中大部分系外来人口所为;3·街头诈骗案件仍屡见不鲜。有些外来人口看准上海中老年人贪小的心理,用“金元宝”、“秘鲁币”、“劳力士表’’等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而当受害者发现上当受骗时,作案人早已逃之天天,所以给案件侦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违反<<治安管理处理条例>)居高不下。
在查获的聚众赌博、结伙斗殴、卖淫嫖娼等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对象中,外来人口占了相当比例。2003年,xx派出所共查处违反治安管理对象10xxxx,其中外来人口6xxxx,占63.5xxxx;2003年有处16xxxx,其中外来人口12xxxx,占73.6xxxx,增加了10.0xxxx百分点。而去年1—9月份,共查处8xxxx,其中外来人口7xxxx,占85.3xxxx。此外,由外来人口经营的发廊、小饭店等有8xxxx家,并有增长的趋势,而这类场所正是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孳生地。‘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部分外来人员为争取暴利,置国家法律、法规、人民的生活安全于不顾,在租赁的房屋中,加工劣质豆制品、制造假酒、假味精、假证件等,严重危害了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管理秩序。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查处,但查处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威慑力。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发育不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只有人口的自由和合理流动才能给市场带来活力,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必要条件和操作运行的必然结果,义是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二大支柱之一劳
动力市场建立的前提条件。然而xx地区乃至×××和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作为市场首要资源的大量流动劳动力由于地区分割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或放任不管,导致宏观控制乏力和微观配置失调,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真空地带”和某种程度的无序状态。况且,即使xx地区建立了自身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如此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也终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xx地区外来人口盲目无序地涌入和难以消化成为必然。难以消化的部分一旦滞留xx,成为无固定职业和无正常收入的盲流,又极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就城市文明的历史和现状来说,低下的素质往往是导致犯罪的内在因素。外来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调查,xx地区的外来人口中,农民占92.5xxxx,城镇无业人员占 3·7xxxx。这些人文化素质很低,小学文化者占57.1xxxx,文盲占10.3xxxx。这些人为“淘金“而来,抗争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和时有表露,起居言行与大城市文明不相合拍。加之由于自身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技术,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力密集型的重体力工作。这些岗位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待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牟利求富欲望膨胀,在其他消极和不良因素综合作用下,犯罪意念充斥概率加大,尤其易在相互影响中纠合抱团,犯科作乱甚至走上职业化犯罪道路。
(三)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旧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未完善,所以外来人口方面出现管理相对滞后或未能达到应有力度的情况。相对突出的是易于引起和加重治安问题的诸如外来人口文明程度不高与有关方面宣传教育不够;外来人口问题多样性与行政管理手段单一性等矛盾问题。另外,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事情,与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无关或关系不火;有的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对外来人口无序流入造成的后果、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外来人口增多是一种趋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从而影响了抓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而且有关职能部门沟通不够,有的出现空挡,缺乏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措施。按有关规定,外来务工、经商等人员均需办理暂住证、务工证、健康证,但公安、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具体执行上缺乏环环衔接和相互制约的办法和措施。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以上粗略剖析了xx地区外来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正确对待人口正常流动,既不能将之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只疏不堵”、“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方针,引导外来人口科学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服务。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从宏观上建立起对外来人口的调节控制机制,将外来人口的流动控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对象之中,是加强和改善外来人口管理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1.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提高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加快乡镇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抓紧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省(市)际间劳务协作;实行按就业需求信息发放证卡的办法,开展有序有效的管理服务,以逐渐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宏观调控机制。
2.应把外来人口的管理与城镇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起来,加强宏观规划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根据工业和城建发展的需要规划可容纳的外来人口的数量,根据这个数量扩建外来人口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负荷能力。这样,既可以防止城镇基础设施“超载”,义可以为外来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便于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达到全面开放、计划管理、管而不抑的局面。
3.对房屋租赁,按照“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个体旅馆式管理办法,建立房东自管队伍,实行派出所(警署)与房东,房东与承租人两级签约,落实外来人口来报去销的申报制度、有验制度、联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将房东的责任、权利、义务统一起来。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为之努力,消除和抑制违法犯罪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经济建设。因此,首先要抓好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画栏、板报、会议、检查、整治、暂住登记、用工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对外来人口进行形势、政策、时事、治安等各方面的宣传灌输,以调动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和经济建设的兴趣,提高观察视野和分析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要抓好教育,包括语言、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常识等,可以通过开办民办学校等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适应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节拍。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1.组合各个方面落实责任。外来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在政府领导卜,建立以公安为主体,其他部门参加的管理机制,以登记办证为龙头,计划生育、劳动、工商、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合作,摒弃以往“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和做法,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和立体管理格局。这样,外来人口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改善和加强。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管理外来人口,实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以推动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2.实行连带责任制。通过行政管理、法制制约、经济处罚等手段,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在公安机关指导协调下,充分调动企业法人代表――房屋租赁户房东――工地工头,“三管齐下”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今后凡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雇工或房客违法犯罪的,用工或留宿单位的治安责任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另外,要提倡建立“外口集居点”,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真正把外来人口管住管好。
3.进一步发挥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管理一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的公安派出所是管理外米人口的“先锋”,应走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实行社区民警主管、专管员专管、治保主任和用工单位及房东协管的“三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摸底、登记、发放、验证、查防、函调、建档、统计等日常工作作,熟悉外来人口的劳动管理与就业服务,包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保险等服务。
外来人口带来的问题是近年来困扰着xx地区乃至上海和全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正日益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发展的速度、社会的稳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对外来人口管理问题则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十分关心又非常迫切的课题。外 来人口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作方法。公安机关及有关各方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强化管理意识,深化管理措施,优化操作方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