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信C网基站机房标准化整治操作法
电信C网基站机房标准化整治操作法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基站数量越建越多,但各地市的机房大小、设备布局、施工工艺等建设方案不尽相同,给设计、施工及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全方位标准化管理的今天,迫切需要将各地市的机房的建设方案及施工工艺进行统一,真正实行标准化模式下的管理。
关键字:机房标准化整治 正文: -、创作背景:
随着电信CDMA的不断建设、优化,基站越来越多,为加强基站建设的工程管理,方便今后的维护、扩容,有效地降低成本,建设标准化基站和对现有基站标准化整治势在必行。针对各地基站标准不一致,为提高基站的规范性,特从基础、机房、设备安装及施工等环节提出标准化整治要求。
二、常用解决办法
1、对基站电源引入、光缆引入进行整改,减少雷击引发的障碍。
2、对室内桥架进行整治,避免交直流、信号线、馈线等各类缆线的交叉。
3、接地改造,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4、接地体预留、设备安装等机房环境。
5、天馈及GPS整治
三、实现目标
通过机房改造,按照机房建设的各项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对现有机房进行优化设计、整改,使机房设计更经济、实用、节能、环保;内部设备布局统一;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机房环境,延长基站、电源、传输、网络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实现机房管理的智能化,满足现代化机房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
四、创新点和原理说明
通过局部增高桥架,避免各类线缆的交叉;电源、光缆等外线缆的引入、保护,避免了感应雷对设备的影响;使用分布式室内地排降低所有设备接地线的长度,提高桥架走线的整洁度。
五、主要步骤或功能
本操作法,适用与新建基站和现有基站的整治
主要从接地系统整治、室外线缆引入整治、孔洞预留、接地体预留、室内线缆走线、室内外走线架整治、天馈整治、环境整治等几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六、综合评价
基站标准化需要从设计阶段就开始需要充分考虑,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规划,否则等到土建完成,如:预埋件、预留体就无法改变。
整治只是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情况下,对设备、线缆等进行整改,所以在设备施工初时,最好要求最好一次到位,否则就很难整改,如桥架,电源线等就很难更改。
操作法手册
电信C网基站机房标准化整治操作法
一、总则
本操作法,适用与新建基站和现有基站的整治。
通过机房改造,按照机房建设的各项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对现有机房进行优化、整改,使机房设计更经济、实用、节能、环保;内部设备布局统一;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机房环境,延长基站、电源、传输、网络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实现机房管理的智能化,满足现代化机房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
二、使用步骤
(一)基站基础施工整治和要求
1、接地体设置:
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和引出高度,一般为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1处,室外接地端子(为防止偷盗,可在室内)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此外,可适当增加室外交流电进线孔;光缆进线孔及室外走线架下方的室外接地端子。
2、防雷接地整治:
(1)、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机房地网的组成: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或铁塔基础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3)、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4)、地网施工中焊接部位,以及从室外联合地网引入室内的接地扁钢应作三层防腐处理,具体操作方式为先涂沥青,然后绕一层麻布,再涂一层沥青。
3、孔洞预留:
(1)、电力引线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一根,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2300㎜,室外管口处做防水弯,管体防进水斜度2%。
(2)、光缆引线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一根,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2480㎜,室外管口处做防水弯,管体防进水斜度2%。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后面墙上。
(3)、馈线洞:与室内两排走线架位置相对应,馈线洞应做两处,馈线洞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各12根,下沿距地2480㎜,两端与墙平齐,管体防进水斜度2%。未用的馈线进孔应用防火泥进行封堵。
(4)、空调洞:墙面砌体预埋直径80的PVC管一根,两端与墙平齐,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300㎜,管体防进水斜度2%。
预埋管观感工艺要求:预埋件出墙部分须与墙体保持整体性,引出端长不得大于100㎜。预埋管体两端与墙平齐,光滑无毛刺,所有管体防进水斜度和管体间距应保持一致;管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4、线缆引入整治:
(1)、交流引入 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或采用金属铠装电缆埋地引入的方式,其埋地长度宜不小于15m(可将电缆环绕机房迂回埋设),并在交流电缆终端杆及机房外墙引上处采用钢管(直径50mm)护套,钢管应高出地面1.7m以上。钢管两端口要采取防损伤及防水的措施,可用防火泥作堵塞处理。引入钢管及铠皮要做好良好接地。钢管应高出地面1.7m以上
(2)、光缆引入 有金属加强芯光缆应以埋地方式进入机房,埋地长度宜不小于30m,两端金属层应就近可靠接地。对于不具备埋设电缆或光缆的机房,电缆引入及光缆引入不得直接挂在铁塔上或利用铁塔拉线,应在机房外墙设拉攀架设引线。需在外墙绕线才能进入机房的线缆,应穿PVC管,PVC管沿墙敷设时应横平竖直,与进线孔对接。
(二)、基站设备整治规范
1、室内地排接地整治:
(1)、室内设置 1 块总接地排,总地排尽量靠近室内交流配电箱处,不宜设在馈窗口,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均接至总接地排。室内、室外接地排尺寸为:500*100*10mm(长*宽*厚),主材部分采用铜排,绝缘部分采用绝缘胶木板(厚度10mm)。
也可以利用分布式接地系统,设备可就近接入接地铜牌上,大大缩短了设备的接地线缆,保证接地性能,同时使桥架更加整洁,美观。
(2)、走线架、金属槽道两端、馈窗、电池架应与室内接地汇集线作可靠连接,宜用16mm2~35mm2铜导线做可靠连接,连接处要去处喷涂层。接地线缆的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并使用螺栓紧固,布线宜短、直。
2、室外地排接地整治
(1)、室外接地排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10mm的铜排,并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做可靠连接。为防盗,馈线接地排也可以设置在馈线孔的室内侧,铜排的安装应与基站室内外走线架隔离。
(2)光缆安装时,应将光缆加强芯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的加强芯接地母排妥善连接,同时将加强芯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布放的接地线宜不小于35mm2,且宜短、直。加强芯专用接地母排应与光缆终端盒体和机架内金属体进行电气隔离。
(3)主馈线必须至少在距室外天线侧馈线头25-30cm 处(A点)与馈线防水弯前(C 点)有两处接地。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要求在馈线在下塔拐弯前 0.5-1 米处(B 点)接地。
3、室内外、走线架整治:
(1)、室内走线架宽度为 600mm,蓄电池爬梯宽度为 400mm;电源线、信号线必须分两边走线。(可采用局部双层走线架,能确保电源线与信号线避免交叉),为不阻碍机架里空气与外界的对流,机架顶与走线架间的距离必须大于 200mm;同时为方便走线架上布放电缆,要求走线架与机房顶的净空距离大于300mm。一般宜采用凹形钢方式,经过梁、柱时,就近与梁、柱用吊挂进行加固,但走线架应与机房内钢筋保持绝缘。
(2)、走线架应电气连通。走线架接头之间如没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时,应增加导线以加强走线架之间的电气连通,导线宜不小于35mm2。(3)室外走线架需两端接地,走线架每隔 5m 接1 次地。室外走线架靠近铁塔端与馈线 B 点的接地排相连,靠近机房端与 C 点(EGB)接地排相连或与室外预留接地体相连。
4、线缆布放整治:
(1)、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射频线、地线、传输电缆、控制线等应分开敷设,严禁互相交叉、缠绕或捆扎在同一线束内。
(2)、所有的线缆应敷设在指定的桥架、线槽或线管内,线缆的敷设应平直,不得产生交叉、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在安排线缆路线时,必须考虑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4)、多条电缆平行敷设应用扎线带绑扎,并做出标识,扎线带应保持相应间距,线缆扎线带的绑扎不能太紧以免影响线缆的使用。(5)、线缆布放时长度应有冗余。
(6)、机柜内的线缆应排列绑扎整齐,线缆的敷设不得影响机柜门的开启、关闭及设备更换。(7)、室外线缆应采用隐蔽方式布放,室外安装的线槽、线管均应选用具备防水、防锈、功能的金属材料。
(8)、除非已进入设备机壳内,所有室外线缆均应布放于线槽、线管内,不得外露。(9)、应确保基站、机房内安装的所有设备有效接地,接地标准符合中国电信相关行业规范。(10)、采用机打标签对所有线缆、端口进行标识,标签设计及粘贴方式符合中国电信相关行业规范。
(11)、应急照明与其他交流线分开布放,不得交叉。
5、天馈系统整治要求:
(1)、馈线、跳线布放符合要求,外观无损伤;转弯处弯曲半径符合要求;入机房前防水弯制作规范
(2)、馈线与跳线连接紧固,馈线卡间距满足要求,扎带绑扎规范
(3)、主馈线必须至少在距室外天线侧馈线头25-30cm 处(A点)与馈线防水弯前(C 点)有两处接地。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要求在馈线在下塔拐弯前 0.5-1 米处(B 点)接地。(4)、天线安装位置满足整治要求,天线分集距离满足要求,天线没有收到阻挡(包括广告牌、女儿墙等),天馈连接线要有标识。
(5)、馈线窗密闭良好。
6、GPS整治要求:
1、GPS安装、绑扎牢固,垂直度符合要求
2、GPS一般安装在铁塔南侧,距离铁塔50cm以上,270度范围内无明显遮挡。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室内走线架,采用局部加高法,避免了线缆的交叉。
室外走线架两端接地,进线端接入预留接地扁钢,靠近铁塔端通过扁钢接到塔角接地扁钢上。
电源引入采用地埋穿管方式:外套钢管、管口封堵
接地排标签规范,地排左侧工作地,右侧保护地
利用分布式接地排,可以减少设备的接地线,使桥架走线更加整洁
机房内接地体预留。
机房现场环境
现场安防
现场物防
架空方式交流引入室外线布放工艺
光缆加强芯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的加强芯接地母排,并接入室外地排
GPS的安装
围墙顶部
线缆布放工艺
主要参考标准
▪ YD/T1712-2007《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
▪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 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第二篇:3电信基站机房节能
2.1.电信基站机房节能原理
由于机房内温度的升高是因电气设备的长期运行发热、而非站外环境温度所致。如一年四季均用空调来保持站内温度(主要 是降 温),则冬、春、秋三季及夏季的早晚时段的室外低温便可散热降温的有利条件被忽视,从而导致电能的浪费、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机房智能通风系统充分利用机房室内外的温差而形成热交换,依靠大量的空气流通,有效地将机房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迁移,实现 室内散热。从而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和营运成本、延长空调使用寿命。如图所示。
2.2.电信基站机房节能组成
智能通风系统系统主要是由主控机箱、进气装置(进气箱)、排气装置(排气箱),室内外温度探测器、室内外湿度探测器、室 外灰 尘探测器、防雨透风口、交流互感器、交流接触器、滤尘装置、安装配件线缆等组成。
电信基站机房节能示意图
2.3.电信基站机房节能工作流程
通过主控机设置系统风机启动温度的室外低温门限(T1)、室外高温门限(T2)、室内温度T3、室外湿度S1、室内湿度S2、灰尘传 感器C1以及其他设置参数与事项。系统实时检测室内外温度、湿度、尘度在特殊的数学模型算法程序的规范下,自动控制风机的 合理 工作,与空调达到一个合理的温控配合,同时在风机的前端或后端加装冷凝器,通过循环冷凝水的低温冷却空气,再吹进室内,达 到 降温,从而达到节能的最佳效果。
机房智能通风系统即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通过RS232或RS485总线和动力监控模块连接,通过不同的传输网络将数据上传 到监控 中心,本系统主要是以提高空调的运作效率,利用自动换气调温原理,从而来节能,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二、电信基站机房节能设备示意图(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3.1.智能通风主控机箱
主控箱是电信基站机房节能的核心部件,CPU控制程序、A/D、电源、控制逻辑电路、系统开关、参数显示、设置按键、控制 风 机及空调的交流接触器、网络管理接口,这些都设计在主控箱中。主控箱的基本参数:
(1)供电 220V/-48V(2)面板显示窗口 2个(上部窗口显示与室外相关的信息,下部 窗口 显示与室内相关的信息)
(3)面板设置按键 4个(4)开箱锁 1个(5)电源输入线 1根
(6)风机电源控制输出线 2根(1个供进气箱使用,1个供排气箱使用)(7)室外温度探测连接线 1根(8)室外湿度探测连接线 1根(9)室内温度探测连接线 1根(10)室内湿度探测连接线 1根
(11)功率 小于 1W(12)箱体尺寸 350mm×270mm×93mm(高 ×宽×深)3.2.进气箱
进气箱是由风机、滤尘器、引风口组成。滤尘装置在进风口出。进气箱一般安装在机房内北(阴)面的下部。3.3.排气箱
排气箱完成将机房内的热气排出,一般安装在机房内南(阳)面的上部。
3.4.室内外温度探测器
3.5.室内外湿度探测器
三、电信基站机房节能的设备组成清单
电信基站机房节能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主要功能 备注
是系统的核心或心脏,采集到的信息处理,发出控制指令。内有1 主控箱
个 1 必备
主控板、显示面板、开关、交流接触 器等
内有2个离心风机,上面安装了2 进气箱
个 1 必备
滤尘装置,内可选安装冷凝水管 排气箱
个 1 内置1个离心风机 必备
上面固定了1个温度传感器、14 室外集成盒
个 1 个湿度传感器,采取了防雨措施。必备
含连接线。
上面固定了1个温度传感器、15 室内集成盒
个 1 个湿度传感器,采取了防雨措施。必备
含连接线。尘感探测器
个
1选用 7 辅材
套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机房节能测试数据
我公司的机房换气节能系统在湖南、湖北、山东、河北、北京、四川等多个省市运用。
目前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安装了一套机房智能通风系统,该系统进风机由1台离心风机组成,排风机由1台轴式 风机组成,每台离心风机的 进风量是2100m³/小时,相当于每小时更换机房内的空气10次,整套系统功率在185±5W之间。经过测试分析,机房有2台3匹的空调制冷,空调制冷 功率大约为6000W,由于机房发热设备多,根据监测,空调每天需运行15个小时以 上,由此可以得出:
7、没有安装机房节能换气系统情况下,机房每天运行用电量:149.4度
8、安装运用机房节能换气系统情况下,风机平均每天运行16个小时,机房整体用电量117.4度。
9、安装节能系统后每天节约用电量:149.4度-117.4度=32.0度;
10、每天节约用电率:32.0度/149.4度×100%=21.5%;
11、一年平均可用节能系统12个月,年平均节电量: 32度/天×30天×12个月=11520度/年;
12、按照湘西自治州目前电价每度电1.05元计算,年节约费用:11520度/年×1.05度/元=12096元/年;
第三篇: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
建设管理规范
(V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二○○八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总则...............................................................................................................................3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3
第一节
一般规定......................................................................................................................3
第二节 防雷接地规定...........................................................................................................3 第三节 基础施工规定...........................................................................................................4 第四节 线缆引入规定...........................................................................................................4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章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5 机房结构...................................................................................................................5 室内部分...................................................................................................................5 室外部分...................................................................................................................6 围墙部分...................................................................................................................6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7 线缆布放规范...........................................................................................................7 设备安装规范...........................................................................................................7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8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9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18 附录C:参考规范.........................................................................................................................19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安徽移动基站机房建设标准,提高基站机房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 本规范适用范围:安徽移动自建基站机房。第3条 本规范由省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条 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数量和引出高度,材料一般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两处(位置按设计),室外接地端子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可在室内引出),交流电进线孔下方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室外端子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
第5条 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交流电及光缆引入埋设进机房,在机房室外交流进线孔或光缆进线孔下方地坪预留手孔,并预埋钢管(直径100)连通至机房围墙基础之外。交流引入终端杆至机房应预埋交流引入用钢管,在围墙外转弯处可设置一处手孔,有条件时预埋钢管时应同步预穿交流电缆。
第二节 防雷接地规定
第6条 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第7条 机房地网的组成: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含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第8条 铁塔地网的组成: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地基四角塔脚内部金属构件焊接连通组成铁塔地网,并将铁塔地网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每个塔基地桩内的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
第9条 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
第10条 基站所在区域土壤电阻率低于700Ω•m时,基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控制在10Ω以内;当基站的土壤电阻率大于700Ω•m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限制,此时地网的等效半径应≥20m,并在地网四角敷设20~30m的辐射型接地体。
第11条 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或补加垂直接地体。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10~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形也可根据地形埋设。对于特殊地层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使用降阻剂。
第12条 接地体的上端距地面应不小于0.7m(如地下有岩石,可根据地形决定埋深)。第13条 地网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或气焊连接,不宜采用螺钉连接或铆接;无法使用电焊或氧焊的,建议使用热熔焊接。
第14条 地网施工中焊接部位,以及从室外联合地网引入室内的接地扁钢处应作三层防腐处理,具体操作方式为先涂沥青,然后绕一层麻布,再涂一层沥青。
第15条 接地扁钢引出墙体端,应焊接过渡铜铁排,铜排出墙端开孔。固定螺栓紧固后与过渡铜铁排之间宜点焊。
第16条 本章未述及的防雷及接地要求应遵照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W-011-2007)。
第三节 基础施工规定
第17条 基础施工应遵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铁塔基础混凝土不小于C25,一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桩基50mm,其他基础40mm,钢筋锚固长度为40d。
第18条 塔基施工时塔基及地埋件尺寸要准确,符合设计要求,要用对角线校核。一般要求水平边长及对角线误差不大于10 mm,定位板高低(水平)误差不大于3mm,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因震捣混凝土而使地脚螺栓位置偏差。
第19条 地网施工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作为水平接地体,用50mm×5mm长2.5m的热镀锌角钢作为垂直接地体,地网及接地体顶部距地面的垂直埋设距离不小于0.7m。垂直接地体在地沟内的打入深度应不小于2.3m,若地质较硬导致角钢无法打入到要求的深度,可以将角钢的多余部分去除。为了便于焊接,打入角钢的侧面应与垂直布放的扁钢相平行。为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焊接时要做到三面焊接。
第20条 基础施工观感工艺要求:严禁出现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第21条 基础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应及时对外露的铁塔地脚螺栓作防腐处理(涂抹黄油),以防锈蚀。
第四节 线缆引入规定
第22条 交流引入
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或采用金属铠装电缆埋地引入的方式,其埋地长度应不小于15m(可将电缆环绕机房迂回埋设),并在交流电缆终端杆及机房外墙引上处采用钢管(直径50mm)护套,终端杆处钢管应高出地面2.5m以上,机房外墙处钢管高出地面1.7m以上。钢管两端口要采取防损伤及防水的措施,可用防火泥作堵塞处理。地埋电缆离地面距离不小于0.7m,钢管及铠皮要做好良好接地。(参考图6)第23条 对于不具备埋设电缆或光缆的机房,电缆引入及光缆引入不得直接挂在铁塔上或利用铁塔拉线,应在机房外墙设拉攀架设引线。需在外墙绕线才能进入机房的线缆,敷设时应钉固均匀、横平竖直,与进线孔对接。(参考图7)第24条 光缆安装时,应将光缆加强芯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的加强芯接地母排妥善连接,同时将加强芯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布放的接地线宜不小于35mm2,且宜短、直。若与馈线接地排距离较长(大于2m),也可与室内接地汇集线就近连接。此外,加强芯专用接地母排应与光缆终端盒体和机架内金属体进行电气隔离。
第25条 架空光缆、电缆、馈线进线回水弯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第三章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第一节 机房结构
第26条 塔下屋基站机房中轴线尺寸一般为5米×5米,室内外高差一般不小于300mm,机房屋顶采用结构找坡,自由落水,机房最低净高为3米,屋顶找坡坡度为2%。
第27条 机房结构基础部分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做法:1)材料:砖MU10,水泥砂浆M7.5(或M5.0),混凝土除垫层为C10(或C15)外,其余均为C25;2)防潮层做法为1:2水泥砂浆掺3%-5%防水剂抹20厚;3)基础底板及地梁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为35(或40和35);4)基础预留洞位置及尺寸应附合图纸要求;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基坑(槽),并用素土从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地分层进行回填夯实至室内外设计标高,再施工上部结构。素土的压实系数为 0.94。
第28条 机房上部结构部分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做法:1)材料:砖MU10,混合砂浆M5.0,混凝土C25钢筋:箍筋为HPB235级, 纵筋为HRB335级。2)所有现浇的悬挑构件(雨蓬,挑檐)的模板和支撑均须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 100%,且待上部所有墙身,楼板及屋面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3)所有现浇的悬挑构件的上部钢筋严禁踩到,踏扁,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钢筋进行修整,方可浇筑。4)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柱为30(或25),梁为25,板为15,由于屋面板跨度大于4000,施工时须预起拱15mm.第29条 房顶挑檐不小于30cm;门头雨蓬深度60cm,两边宽度大于门宽20cm。(参考图5)第30条 机房房顶应铺设架空隔热层(预制混凝土板),架空隔热层高度20cm,隔热板厚度不小于35mm。对于屋顶布放设备的机房,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如反光模)作隔热处理。
第31条 感观工艺要求:严禁出现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严禁出现外表缺陷: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第32条 机房要安装具有防火防盗双重功能的门,且开关告警可远程监测。机房防盗门锁芯应采用动环监控系统可电控的一体化机械锁芯,不得在动环监控系统安装后破坏防盗门功能。
第33条 机房采用通风换热节能装置的从其有关技术规范。
第二节 室内部分
第34条 地面:铺设防滑地砖,规格:600×600,颜色:灰白色或米黄色,垫层与铺法按设计说明。铺设地砖踢脚:深色,做法按设计说明。
第35条 内墙面:刷白色乳胶漆。满涂腻子2遍,白色乳胶漆2度墙面,做法按设计说明。顶棚粉刷:刷白色乳胶漆,满涂腻子2遍,白色乳胶漆2度墙面,做法按设计说明。
第36条 观感工艺要求:地砖铺设平直无错位,踢脚与地砖缝隙一致。墙面、天棚抹压平整光洁,手感厚实,不允许有抹印、水泡、沙眼现象,墙体、地面无水气,室内干燥。
第37条 电力引线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一根,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2300㎜,室外管口处做防水弯,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左面墙上。第38条 光缆引线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一根,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2480㎜,室外管口处做防水弯,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对面墙上。
第39条 馈线洞:与室内两排走线架位置相对应,馈线洞应做两处,馈线洞墙面砌体预埋直径50的PVC管各12根(横四竖三),下沿距室内地坪2480㎜,两端与墙平齐,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未用的孔洞应用防火泥进行封堵。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右面墙上。(参考图10)第40条 空调室内外机的连接管:墙面砌体预埋直径110的PVC管一根(与空调排水孔同孔),两端与墙平齐,室内一端距室内地坪50-150㎜(也可根据空调连接管安装位置确定),管体防进水斜度高低差2cm。一般位于机房进门右面墙下方。
第41条 预埋管观感工艺要求:预埋件出墙部分须与墙体保持整体性,引出端长不得大于10㎜,周边不得有二次抹腻现象。预埋管体两端与墙平齐,光滑无毛刺,与墙结合部分不得有二次抹腻和二次粉刷现象,所有管体防进水斜度和管体间距应保持一致;管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第42条 电器部分,开关:暗装开关,进门左侧安装,下沿距地1400㎜安装。插座:单相与单相带地插座,下沿距地300㎜安装。照明:双管荧光灯,吊顶或吸顶安装,不得安装于走线架正上方。电器、灯具、插座、开关必须使用品牌产品。
第43条 电器安装观感工艺要求:日光灯、开关、插座安装规整,不倾斜,周边与墙结合处不得有二次抹腻和二次粉刷现象,表面不得粘附油漆等物。
第三节 室外部分
第44条 外墙:水泥沙浆抹光,外墙白色乳胶漆涂两遍(6厚1:2.5W水泥砂浆压实抹光,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找平),或白色面砖外墙(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找平,刷素水泥浆一道,8厚1:1水泥砂浆,外贴面砖, 内掺水泥重5%的107胶,素水泥浆勾缝,缝宽5-8mm)。(参考图2)第45条 混凝土地坪:为防止基站内生长杂草,做混凝土地坪(做法满足设计要求),散水波3-5%,散水与勒脚交接处设伸缩缝,伸缩缝内需灌沥青。院内地面整体高度须大于院外地面高度,中间高度大于四周高度。(参考图1)第46条 观感工艺要求;房屋外墙面抹压平整光洁,不允许有露清、抹印、水泡、沙眼现象,地面面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表面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现象,坡向正确,排水通畅,不得倒泛水、积水。
第47条 交流引入采用埋设方式时,在机房外交流进线孔正下方做一手孔(长*宽*深:40cm*60cm*100cm),预埋钢管一根(直径100mm),埋深80cm;手孔至进线孔沿墙敷设钢管(直径50mm),手孔设手孔盖盖封严实、避免进水。光缆引入采用埋设方式时也应采用手孔方式,做法同上。
第四节 围墙部分
第48条 围墙高度可根据基站位置综合考虑,对于平地围墙一般不低于2.5米,位于山上的基站围墙高度一般不低于2.2米。每隔3米左右设一壁柱。
第49条 围墙:横平竖直,全高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0㎜,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围墙四周与地面结合处预留一定数量排水孔洞,每面不少于2个排水洞,壁柱间均设排水孔,距中。四面孔洞间距要保持一致。(参考图9)第50条 围墙上端以水泥沙浆封口并均匀插布玻璃碎片。围墙顶两边挑檐不小于10cm,压顶粉刷作好滴水线或防水檐。(参考图3、4)第51条 围墙内、外立面:上部涂白色,下部可涂灰色(高600 mm)外墙涂料2度,围墙防水檐及壁柱可涂灰色(15厚1:2水泥砂浆打底;水泥砂浆粉刷内墙面:8厚1:2.5水泥砂浆粉面,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参考图8)第52条 围墙门规格:全钢板门,颜色可为银灰色或绿色。门楼规格:高度应达到3米(山区根据情况设定;低于3米应插布玻璃碎片),防水檐板厚不低于50mm;内外沿各伸出不少于200mm。防水檐作好滴水线。
第四章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第一节 线缆布放规范
第53条 电源SPD必须安装在交流配电设备的交流输入端,SPD的接地线尽可能短、直,应小于1m。当上一级SPD与次级SPD都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之间的电缆线隔距应大于5m(加装退耦器的一体化避雷器不受此限制)。
第54条 基站的室内接地转接铜排宜采用不小于截面100mm×5mm的铜排,接地汇集线的接地引入线宜尽量引自接地转接铜排中央处的接线孔。(参考图13)第55条 馈线在机房入口处应设馈线接地排,馈线接地排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的铜排,并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或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做可靠连接。为防盗,馈线接地排也可以设置在馈线孔的室内侧,但必须确保馈线接地排与包括走线架在内的其它金属体绝缘,馈线接地排与地网的连接方式不变。铜排的安装应与基站室内外走线架隔离。
第56条 接地引入线的铜质电缆与镀锌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通过过渡铜铁排连接,过渡排出墙端如固定外墙时,其高度宜不低于2.5m。(参考图13)
第57条 走线架、金属槽道两端应与接地汇集线作可靠连接,走线架、金属槽道连接处两端宜用16mm2~35mm2铜导线做可靠连接,连接处要去除喷涂层。接地线缆的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并使用螺栓紧固,布线宜短、直。
第58条 站内、外使用的电源配电箱不宜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只安装断路开关。第59条 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射频线、地线、传输电缆、控制线等应分开敷设,严禁互相交叉、缠绕或捆扎在同一线束内。
第60条 各类线缆布放工艺符合施工、监理规范,扎带均匀一致,各端点粘贴标签,标签整齐且牢固。(参考图12、15)
第二节 设备安装规范
第61条 设备安装位置摆放:考虑两排机架位置及两排室内走线架,以进门位置为准,机面面向门横排,机背离墙间距达到800mm;一般为馈线洞在右面墙安装,交流配电箱、接地排及防雷器挂左面墙安装,蓄电池靠门侧墙(距内墙大于150mm)位置安装,空调靠右面墙安装。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规定。(参考图16)
第62条 走线架采用U型棒式走线架,外涂灰白色防锈漆,机架上方走线架宽500mm,光缆进线走线架及蓄电池线缆走线架宽300mm,走线架离地高度2400mm。走线架每米4-5根横铁,沿墙对墙加固,设备上方走线架对顶吊挂或立柱加固,每隔2米左右加固一次。安装后走线架应稳固、整体不晃动。(参考图17、18)
第63条 动环监控配线单元应安装在综合机架内,其他动环终端根据设计安装,沿墙布线采用线槽,线槽横平竖直,转角处理得当。(参考图14)
第64条 其他安装工艺要求符合设计文本。
第65条 基站交流配电箱应满足《安徽移动基站交流配电箱规范要求》,满足油机快速接入需求。
第66条 地面基站的空调室外机应安装防盗网,加装防盗连线并接入动环监测告警系统。
第五章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
第67条 基站土建施工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并同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资质进行核验。基站土建的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应同步进行,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和考核应同步进行。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时应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及有关管理规定。
第68条 对于如下关键环节必须实施现场监理或随工验收,并作好现场记录:⑴定位放线,⑵验槽,浇砼垫层,⑶验独立基础(孔桩)钢筋和砼浇筑,⑷验塔基地梁钢筋、模板和浇砼,⑸塔基验收,⑹机房、围墙的验槽,浇砼垫层,⑺验机房地梁钢筋、模板浇砼,⑻验墙体和构造柱,⑼验机房屋面钢筋,⑽主体验收。
第69条 地网设施、基础施工等属于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未经验收签证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验收范围:包括地网接地体和地埋的钢材材质、规格,电缆地沟的位置、深度、宽度,地下部分的焊接工艺和防腐处理等。
第70条 混凝土配比及浇筑过程必须进行旁站监理。浇好后应留置试块,砼试块的取样、制作必须在现场监理监督下制作,同时监理人员应在试块上作标识。
第71条 为便于对施工、监理单位工作督促管理,应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在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拍摄一定数量的现场照片,并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第72条 各分公司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基站施工管理实施细则。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1:围墙内地坪(散水坡、排水孔)机房外墙散水坡与院内地坪小台阶
图2:院内地坪
图3:围墙顶部
图4:围墙挑檐
图5:门头雨蓬
图6:室外交流引入外套钢管、管口封堵
图7:架空方式交流引入室外线布放工艺
图8:围墙(高度2.5m,粉刷工艺)
图9:围墙内饰工艺
图10:室外馈线孔
图12:线缆布放工艺
13:接地排线缆引接(铜铁过渡排)
图14:动环监控线缆布放工艺
图15:线缆布放工艺
图16:室内走线架及机柜安装
图17:走线架及线缆布放工艺1
图18:走线架及缆线安装工艺2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
(阜阳分公司提供)(六安分公司提供)
附录C:参考规范
《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QB-W-011-2007)
第四篇: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 适用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移动通信基站应达到的各项技术和维护要求,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安全管理、环境布置、线缆布放、标识标签、基站电源、防雷接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作为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的企业标准,适用于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工作,可作为移动通信基站运行维护的工作标准,也可作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验收的技术指导意见。
鉴于移动通信宏蜂窝基站和微蜂窝基站(含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区分布系统)在机房要求、使用设备和天线等方面的各项区别,现对本标准针对宏蜂窝基站和微蜂窝基站的适用性作如下说明:
本标准第4章-第11章适用于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宏蜂窝基站的标准化整治和运行维护工作。
本标准第5章的5.1.8节、5.1.9节、5.2节,第6章-第7章,第8章的8.1节、8.4节、8.5节,第9章-第11章适用于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微蜂窝基站的标准化整治和运行维护工作。2 引用标准
YD/T 1821-2008 《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YD 5059-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T 5026-2005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 YD/T 5040-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75-200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 YD/T 5131-2005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YD/T 5132-2005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T 5120-2005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60-2007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验收规范》 92DQ1 《建筑电气通用图集-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 Q/BJT 08—2005 《通信机房三线整治技术要求》
《中国联通机房标准化规范》2006版
《中国联通机房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2006版 3 相关释义
ODF 光纤配线架 DDF 数字配线架 BBU 基带处理单元 UPS 交流不间断电源 SPD 电源用雷电浪涌保护器 PE 保护地线 dB(A)噪声计量单位 °C 摄氏度 m 米 cm 厘米 mm 毫米 µm 微米
m2平方米 mm2平方毫米
Ω 欧姆 h 小时 V/cell 伏/单元 AH 安时 KV 千伏 A 安培基站安全管理要求 4.1 基站安全管理制度
4.1.1必须有明确的基站出入、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有基站门禁卡和钥匙管理流程。
4.1.2基站现场安全管理制度须上墙,包括:《通信机房防火制度》、《通信机房八不准》、《机房灭火流程》。
4.1.3基站日常维护相关制度悬挂在机房内的墙面上,包括:入室管理、基站施工管理、机房安全管理等内容。
4.1.4上墙制度的制作材料应采用材质轻、防火、防水、经济的材料;材料规格符合固网模块局房标准。
4.1.5严格执行“52周维护作业计划制度”、“割接升版管理制度”、“网络障碍受理流程”、“重大故障汇报流程”、“网络安全责任制”。4.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安装情况
4.2.1基站必须安装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够监控温度、门禁、水禁、烟感、市电停电、开关电源告警、空调告警、空调室外机防盗。
4.2.2应在机房低洼处以及易出现外部进水情况的地方多处安放水浸探测器。4.2.3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可实现自动抄表的功能。
4.2.4监控设备应具备升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并预留一定的输出输入端口。4.2.5基站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宜安装在交流配电箱旁,采用壁挂方式。4.2.6对于位置偏远、盗窃事件易发区域的站点以及与其他运营商共机房的站点,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加装视频监控功能,并且机房大门、主设备、电池都应在监控范围内;可根据机房的不同布局,安装1-2个视频监控点。4.3消防设备配置情况
4.3.1每个机房必须配置两个气体灭火器(如: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器类型与型号必须遵照公司安保部相关要求。灭火器的出厂日期、使用日期及使用年限必须有标记说明,且在出厂两年以后,每年进行一次检验。4.3.2灭火器须安放在易于取放位置,并定点存放。
4.3.3灭火器存放处上方须有标识牌,标识牌应符合《中国联通集团标识标签标准化规范》。
4.3.4机房内不应有洒水式消防器材。4.3.5机房建筑材质应满足防火要求。4.4防火通道及安全隐患
4.4.1防火通道畅通,基站外围无安全隐患,基站门窗密封完好,电缆孔洞应用防火阻燃材料封堵,密封处应平整,无缝隙。4.4.2机房内严禁放置易燃物。
4.4.3野外自建机房,应有围墙(栏),围墙(栏)门完好、围墙(栏)无缺口,能正常关锁、隔离。围墙外排水设施齐全,四周排水孔畅通,地基稳固无沉降,围墙无裂痕。散水坡完好,无断裂和塌陷现象。
4.4.4基站外部空调室外机组等易盗物品应加装防盗保护装置。5 基站环境与布置要求 5.1 基站机房环境管理
5.1.1基站设备整洁,表面无灰尘、污渍,墙壁无漏、渗水现象。5.1.2机房所有的门、窗和馈线进出口必须能防止雨水渗入。5.1.3 机房内不应有水管、暖气管穿越。
5.1.4机房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灰尘及害虫从外界进入机房,便于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5.1.5移动基站机房内必须配有拖布或笤帚、撮子;模块局内的移动基站机房可不另配清洁工具。
5.1.6工程剩余材料要堆放整齐,并附有余料清单。
5.1.7机房必须有防静电设施和用具,进行插拔设备板卡操作时,必须配戴防静电保护手环,以免损坏电路板。5.1.8温湿度配置标准
1.基站配置温湿度计;机房温度范围10-30℃,湿度范围20%-85%。2.温湿度计的规格型号应采用公司入围的产品。5.1.9空调要求
1.空调设备安装正确,运行正常,制冷量满足设计要求。
2.空调供电须由专用插座(专用保险开关)供电,室内机位置距空调供电专用插座距离合理,空调电源线不飞线、吊线。3.空调室内机必须安装牢固,不倾斜。
4.室内机冷凝水管安装应保持一定坡度,避免回水。
5.空调室外机如有支架,须安装牢固;室外机须留有维护空间。
6.安装室外机位置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换热环境,避免形成气流短路而影响换热效率。7.在人行过道或临街等人员过往较多的位置,室外机安装位置不得低于2.5米。8.空调室外机应接地。
9.室外机应尽量避免受阳光直射。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应优先考虑机房的北侧、东侧,如安装位置在西侧和南侧,须加装遮阳篷。5.1.10基站门窗
1.机房门应采用钢质防盗门,门外开,防盗门不应有损坏或腐蚀生锈痕迹,门锁不锈蚀,打开容易、防盗性能良好。
2.基站机房内必须有门贴(见图5-1),在内墙壁、门等处,距离地面高度为1.6m-1.8m处;门贴内容应包含:所属分公司、局/站、基站编号(详见本规范10.1要求)、维护联系人、联系电话、火灾报警电话。
3.机房窗户应不受阳光直射,受阳光直射时应用遮光纸做避光处理或用隔热板封闭窗户。
5.2 设备安装及排列要求 5.2.1 机架
1.机架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且垂直牢固。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架应在同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2.机架必须进行底座加固。机架的其他加固方式必须依照设计图纸作防震加固处理。3.机架垂直误差不超过0.15%;相邻机架紧密靠拢,缝隙不超过3mm(需留有足够维护空间的除外);各机架前面平直整齐,在同一平面,每米偏差不超过3mm。5.2.2 设备
1.电信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执行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2.设备前侧排列整齐,无明显的错位。
3.所有设备原则上不应墙挂,需入架,受机房条件限制入架确有困难的部分设备可不入架,必须做相应的线缆整治,确保整洁、美观。传输设备必须入架,入架整治时应考虑传输设备相关线缆路由,使其符合线缆走线规定。4.传输设备必须为双路供电。5.基站必须采用双路由传输。5.2.3走线架
1.走线架或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要求整体牢固,无晃动;机房内所有落地安装的设备机架顶应与走线架有加固措施。
2.室内走线架与列架顶部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安装应整齐牢固,平稳。竖立的走线架必须垂直,平放的走线架必须水平,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走线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走线架经过梁、柱时,就近与梁、柱加固。
3.室外走线架在楼顶平面水泥墩和墙面上固定应稳固,与楼顶平面或墙面平行。砖垫的部分应用水泥墩固定。
4.走线槽的安装应端正牢固、美观。切割走线槽时,切口要垂直整齐。走线槽的两端须安装封头。
5.走线管安装整齐、美观,其转角及分支处应使用弯头或三通接头连接。6.走线架、槽道应接地。5.2.4天线
1.天线安装必须牢固。
2.天线与跳线的接头应作防水处理。
3.对于宏蜂窝基站,全向型天线应垂直安装;方向型天线的指向和俯仰角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4.对于微蜂窝基站,吸顶天线或壁挂天线应用天线固定件牢固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确保附近无直接遮挡物存在,并尽量远离消防喷淋头。对于定向天线,天线主瓣方向应正对目标覆盖区。
5.对于微蜂窝基站,在无吊顶环境下采用吊架固定方式时,天线吊架和支架的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倾斜现象,吊挂高度应略低于梁、通风管道、消防管道等障碍物,保证天线的辐射特性。5.2.5馈线
1.馈线的布放应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情况。
2.馈线和室外跳线的接头应接触良好并作防水处理,在馈线从馈线口进入机房前,必须有一个防水弯,以防止雨水沿着馈线渗进机房,防水弯最低处要求低于馈线窗下沿10cm-20cm。
3.每根馈线在室内和室外必须有标签,标签格式、内容、规格及材质参见本标准第7章“基站标识标签要求”。
4.馈线宜每隔1m安装一个馈线卡子,使馈线走线整齐美观。
5.馈线布放应路径清楚,弯曲不能过度,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20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10倍馈线外径)。
6.馈线绑扎力度应适宜,布放顺直、整齐,不能互相缠绕,并按连接次序理顺。严禁出现斜走线、空中飞线、交叉线等情况。
7.馈线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也就是通常指的弱电井,不宜使用通风管道或水管管井。馈线应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
8.馈线窗多余馈线孔应密封,做好防水处理。
9.馈线与室内软跳线连接处应有防雷器,馈线在室外部分的外防护层应有不少于三点的外保护层接地连接,一般要求在靠近天线的馈缆顶部、靠近塔底的馈缆末端、馈缆进入机房前须接地,长度超过60m的馈线,应在馈线中部增加一处接地点。
10.接地线的导线方向应顺着馈线的方向,接头须做防水处理。
11.对于微蜂窝基站室内裸露在线井、天花板等外侧的馈线宜套管布放,并对走线管进行固定。5.2.6天线增高体 1.铁塔
(1)平台数量、直径、间距应满足收发信天线安装、扩容和维护要求,铁塔的结 构、工艺等应符合YD/T5132-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的要求。
(2)天线支撑钢管应能上下移动,便于上下调整和更换。(3)自立塔外侧或内侧应预留维护爬梯,并考虑保护圈。(4)爬梯两侧预留角钢,供电缆的布放和固定使用。(5)平台设馈线下线孔,以便馈线下线。
(6)铁塔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其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但建于建筑物上的 铁塔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7)防雷保护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增高架
(1)楼顶天线增高架的规格须满足综合楼顶及屋面的承重能力。(2)天线增高架规格应满足天线数量及挂高要求。(3)增高架高度超过6m时,须考虑拉线等安全措施。(4)楼顶天线增高架在组装过程中确保不破坏楼顶防水层。(5)楼顶天线增高架必须严格按标准接地。(6)楼顶天线增高架表面应作防锈处理。3.桅杆
(1)楼顶天线桅杆的规格须满足综合楼顶及屋面的承重能力。(2)桅杆须考虑拉线等安全措施。(3)桅杆的安装应确保不破坏楼顶防水层。(4)桅杆必须严格按标准接地。(5)桅杆表面及连接部位应作防锈处理。5.3 基站维护记录要求
5.3.1基站机房内必须有基站维护记录。
5.3.2维护工作记录类文档资料为基站内维护工作记录文档,主要包括: 1.基站出入登记记录。2.巡检记录。
5.3.3基站维护记录资料、文件保存周期应符合维护规程要求。6 基站线缆布放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电缆、光缆、信号线应布放整齐、规范。
6.1.2 遵守“三线”分离原则:电缆走线架缆线较多的情况下,“三线”不能分离时,采取两层走线架的方式进行分离;交流缆线与其他缆线同走线架时,必须采取金属槽道进行隔离。
6.1.3 严格遵守Q/BJT 08—2005《通信机房三线整治技术要求》。
6.1.4 信号线应整齐布放在走线架内,走线应保持平直顺畅,不应有交叉和空中飞越的现象。
6.1.5在墙面、天花板走线的各类信号线必须用走线管或走线盒,排放顺直整齐,不得与强电缆线共用同一线管。6.2 光缆相关要求 6.2.1光缆布放要求
1.光缆全程布放时,应A、B端保持一致。A、B端的顺序依次为骨干节点、汇聚节点、接入节点。相同节点间敷设光缆时容量较大节点(起领导地位的节点)为A端,容量较小节点为B端,或按所处地理位置规定,北/东为A端,南/西为B端。
2.当光跳线数量较多且距离较远时,可选用加强型跳线或带尾纤的室内光缆。3.在施工时应按光缆实际盘长一次布放,不得断开。
4.为了减少光缆接头及降低光纤衰耗,光缆在由架空杆路转入地下管道时,如果管道长度较短,可将架空光缆不变程式,直接引入管道。
5.光缆在人(手)孔内做引上时,不得与其他电缆穿放在同一引上管内。6.光缆在人(手)孔、通道内安装时,应在最上层托板布放,水平方向尽量靠近人手孔内壁,并用尼龙卡带绑扎固定。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光缆挂钩装置整齐、均匀、无损坏,卡挂间距为50㎝,偏差±3㎝。挂钩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6.2.2光缆固定安装要求
1.光缆布放后应用尼龙卡带绑扎固定。
2.人/手孔内、进线室、室内/外通道内的光缆/保护光缆用的塑料子管应与每块托板之间固定。
3.在电杆两侧,光缆与钢绞线之间固定;引上处单侧固定。4.光缆在走线架上应与每条横梁之间固定。5.光缆加强芯应与ODF架之间固定。6.2.3光缆余长要求
1.为了降低线路衰耗,延长接入距离,减少大量预留光缆的盘存空间,合理利用人孔、通道、进线室和电杆的维护空间资源,除光缆成端和接续必要外,光缆布放不预留余长。
2.为适应和减少环境变化引起的光缆线路特性改变,架空光缆应在每根电杆上做“U”型预留(20cm)。
3.严格执行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严格控制成端和接续长度,光缆在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点、分纤盒、接头盒等处成端或接续后剩余的光缆应尽量短,杆上不允许盘留。
6.2.4光缆标识要求 光缆的标识要求参见本标准第7章“基站标识标签要求”。6.3 电缆相关要求 6.3.1一般要求
1.电缆在进线室内必须依据管孔的占位及列架占用的顺序排放整齐,不得跳层和交错。
2.电缆在人孔内必须按顺序整齐排列在两侧相应托板上绑扎固定,不得错层、交叉、不得直穿人孔中间,严禁多余电缆盘放在人孔内。
3.电缆接口应水平放置在托板中间,接头应依次排列,同层同位只允许排列一个接口。
4.人孔内所有的电缆必须挂牌标明缆号、程式和类别,出租管孔的缆线还须标明产权所属单位,特殊用途电缆可用代码表示。
5.人孔内所有分歧电缆(含气压传感器专用套管)与主干电缆须做水平排列,分歧电缆须排列在墙壁侧,并距分歧点10cm处绑扎牢固。
6.人孔同侧分歧引上电缆应沿墙壁向上弯曲180度迂回排列在最上层托板上,异侧引上电缆不得遮挡管孔并不得放置于人孔地面上。
7.人孔两侧下层主干及大对数电缆如有接口应由下至上应隔层排列,上层小对数电缆及光缆可逐层排列。8.室外电缆的裸露部分应有槽道和盖板,槽道上应有孔,便于渗雨。锈蚀部分应进行美观处理。
9.对于基站设备在模块局内的站点,传输设备与无线设备通过DDF对接且相应接口条件允许时,必须直接采用120Ω系列平衡电缆,无需进行再次转换。10.室外直埋电缆敷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而定。无规定时,一般不小于60cm。遇有障碍物时(如穿越公路)应敷设穿线钢管或塑料管。11.电缆在柜、箱内布放时应绑扎固定。6.3.2电缆余长要求
1.除电缆成端和接续必要外,电缆布放不应留余长。
2.严格执行设计、施工、验收规范,严格控制成端和接续长度,电缆在成端或接续后剩余的部分应尽量短,不允许盘留。
6.3.3电缆标识要求 电缆的标识要求参见本标准第7章“基站标识标签要求”。6.4 电调线相关要求 6.4.1 电调线接头要求
1.每根电调线上应拥有针、孔式两种接头各一个,电机上也相应有针、孔式两种接头,连接时要按照针孔对接的原则执行。
2.接头应注意连接正确并确保连接紧密,避免因接头连接错误或接触不良而导致无法调节;对于电调线接触不良导致无法使用的,应整改。3.放置在机房内的电调线未做接头或做接头错误,应整改。4.整改后的电调线接头应通过专业设备测试,保证正常使用。6.4.2 电调线电机要求
1.对于采用驱动电机调节滑动拉杆调节电子下倾形式的,因为拉杆必须通过电机才能拉动和固定,无法使用人工手动方式调节,必须保证电机安装步骤无误。2.电机安装过程中要避免直接手动调节拉杆后进行安装等不规范操作,以免导致电调仪读取的电子下倾数值与实际下倾刻度数值不符,甚至导致驱动电机卡转、空转或损毁。
3.检测电机情况时,可通过电调仪调整天线下倾到最大值(如10°)和最小值(如0°),相应地对比电机上的实际刻度尺读数,检查读数是否一致。若存在问题,应整改。
4.电机数据配置存在问题的:包括基站名、扇区号、位置区号、频段等参数设置有误,天线类型和型号不匹配等,应整改。
5.整改后的电调线电机应通过专业设备测试,保证正常使用。6.4.3 电调线布放及余长要求
1.电调线的布放遵守“三线”分离原则。
2.电调线应顺直、整齐,应避免线缆交叉纠缠,下线按顺序。
3.电调线在走线架上应绑扎(或用尼龙缩紧扣卡固),绑扎线扣(或卡固点)松紧适度,扎带扣方向一致。
4.在电调线从馈线口进入机房之前,要求有一个“滴水弯”,以防止雨水沿着电调线渗进机房。
5.电调线入机房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防雷接地。
6.电调线原则上不应留余长。对于新建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定长电调线,不留余长,电调线室内部分长度应满足工程操作需要;对于已建工程,应以不留余长为原则进行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因技术上确不能实现而留下的余长应入机房并做余长盘,余长盘宜靠近交流配电箱引出插线板处挂墙固定,以便于工程人员拉出电调线在靠近电源插口的地方进行工程操作。6.4.4电调线标识要求
1.电调线两端应有明确的标识。现网天线的电调线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和菊花链串连,应对有菊花链连接的基站标识电调线SN,对于直接连接的基站省略电调器SN的标识过程。
2.由于天线厂家对电调器SN的标识方法和长度规定不同,SN序列码宜至少保留15位长度。
3.对于电调线采用直接连接方式的基站:
(1)对于一个站址三张网络(GSM/DCS/WCDMA),每张网络3面天线,共9面天线; 每面天线接驳1根电调线,共9根电调线接至机房,电调线标识示例如图6-1(天线厂家英文缩写以“NAME”为例,下同):
(2)对于一个站址三张网络(GSM/DCS/WCDMA),采用塔下合路的方式将三网信号 馈入3面宽频天线(3个扇区);每面天线接驳1根电调线,共3根电调线接至机房,电调线标识示例如图6-2:
注:现网中G/D/W塔下合路的现象很少,但两两组合普遍存在;可将没有的网络标识(如G/D/W)置空即可。
4.对于电调线采用菊花链连接方式的基站
(1)对于一个站址三张网络(GSM/DCS/WCDMA),每张网络3面天线,共9面天线; 每张网络各自采用菊花链连接方式,即每张网络只接驳1根电调线,共3根电调线接至机房,电调线标识示例如图6-3:
(2)对于一个站址三张网络(GSM/DCS/WCDMA),每张网络3面天线,共9面天线; 三张网络全部采用菊花链连接方式,即三张网络只接驳1根电调线,共1根电调线接至机房,电调线标识示例如图6-4:
注:现网中G/D/W共用1根电调线的现象不存在,但两两组合存在,可预留三张网络的序列号空间,将没有的网络序列号置空即可。
5.电调线标识的底色应按照不同系统予以区分,GSM采用黄色,DCS采用青绿色,WCDMA采用橙红色,可参照上述3、4中的示例。
6.为达到便于观察、方便灵活的目的,可以根据不同条目的数目进行相应设置。每个条目的长宽为10cm×1cm。
7.室外电调线标识材料应耐磨、防雨。
8.为便于管理维护,各标识标签应在基站巡检记录本中另作备份并长期保留。7 基站标识标签要求 目前基站标识标签遵守2006版《中国联通机房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待2010版《中国联通网络资源标签标识标准化规范》正式发布后,采用新版标签标识。8 基站电源要求 8.1 交流配电箱
8.1.1 交流配电箱应留有备用空开,以满足后期扩容要求。
8.1.2 基站交流配电箱的输出端子下方应清晰标示其供电设备的名称或代号。8.1.3 配电箱开孔要求:孔洞防火封堵严密,切口整齐、光滑、无毛刺。8.1.4 配电箱应设置总电流表、电压表、电度表。箱体应作接地保护,并设置PE排。
8.1.5 配电箱内的所有线路敷设应做到横平竖直,出线方式应为上进上出方式。8.1.6 严禁电缆并联至同一空开。
8.1.7 设备供电应使用专用电缆连接空开,不得使用插线板。对于微蜂窝基站设备的供电,如因设备规格等原因无法避免的,应使用专用插线板,并定期检查以确保插线板安全、可靠,严禁插线板级联。
8.1.8 严禁出现配电箱“大开关,小线径”的现象。电源电缆截面的计算应参照附录B中92DQ1《建筑电气通用图集-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的要求。8.2 高频组合开关电源
8.2.1 发电机与市电的转换部分应配有安全闭锁装置,防止发电机引入端与市电引入端因误操作而造成并网。
8.2.2 开关电源设备安装位置、整流器的数量须符合设计规定,安装要牢固,各电源开关、刀闸、接头接触良好。
8.2.3 开关电源空开上必须有标识,记录使用设备名称,具体标识方法参见本标准第7章“基站标识标签要求”。
8.2.4无线设备供电应接在一次下电上;传输设备供电、环境监控应接在二次下电上,保障其他基站运行正常。
8.2.5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应采用30A或50A的整流模块,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8.3 熔丝开关
8.3.1 所有对无线机柜供电的直流开关必须符合相关设计规范。
8.3.2 分路熔丝容量应为分路直流电流的1.5倍,总熔丝的容量不应超过额定电流的2倍。
8.3.3 熔丝与底座应接触良好。8.4 蓄电池
8.4.1 机房地板的负荷必须满足要求,电池安装位置与设计一致,各节电池之间的连接条要安装正确且牢固。
8.4.2 各节电池之间及电池与电池线的接点不应涂有黄油;每组电池都安装有盖板。
8.4.3 不允许不同容量、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电池混合使用,替换电池时要综合考虑电池性能。
8.4.4 从整流机架的蓄电池熔丝单元到蓄电池的直流电缆要连接可靠,并按要求固定走线。
8.4.5 蓄电池应保证无漏液、极柱无锈蚀、电池壳体无变形等情况。8.4.6 蓄电池盖板上不能摆放导电物体。
8.4.7 基站电池浮充电压值应根据蓄电池种类和设备端子电压要求合理取定,一般情况下对于防酸型铅酸蓄电池,浮充电压应为2.16-2.20V/cell;对于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浮充电压应为2.20-2.27V/cell。
8.4.8 基站蓄电池线径应满足压降、载流量与保险之间的匹配关系。
8.5 电源电缆 8.5.1 电源电缆应采用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软电缆。8.5.2 电源电缆的连接应采用热缩管保护,连接要牢固可靠,并按设计要求固定走线。8.5.3 电源线弯曲时,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规定。铠装电力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外径的12倍,塑包线和胶皮电缆不得小于其外径的6倍。8.5.4 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设备保护地线应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的电源线或在接线端子处缠绕不同颜色的胶带以便区分,具体要求可参见本标准第7章“基站标识标签要求”部分内容。8.5.5 电源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截面在10mm2以下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即在电线端头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垫片,拧紧螺母。2.截面在70mm2以下的多股电源线应加装接线端子,截面超过70mm2的电源线宜采用大一号接线端子,其尺寸与导线线径相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设备接触部分应平整、牢固。8.5.6 至48V用电负荷的供电电缆呈辐射状向用电负荷布放。9 防雷接地要求 9.1 基站接地 9.1.1 从设备保护角度考虑,室内与室外设备连接地排宜单独接地。9.1.2 对于租用和共用机房,则应考虑楼宇建筑情况:若楼宇接地情况满足基站防雷接地规范要求,则可直接连接楼宇接地;否则,应考虑另做接地。9.1.3 现场测试基站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或达到接地电阻竣工验收值。9.1.4机房内接地系统采用等电位设计,安装的设备机架、电缆走线架及各类金属构件必须接地,各段走线架之间必须电气连通。
9.2浪涌保护器 9.2.1 电源用雷电浪涌保护器(SPD)应完好,是工信部入网产品。9.2.2 SPD最大通流容量应符合要求,具体参照如表9-1。
说明:
1.城区指市区内一般公共建筑物、专用机房。
2.郊区指包括城市中高层孤立建筑物的楼顶机房、城郊、居民房、水塘旁以及无专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的基站。
3.山区指包括山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旁的易遭受雷击的机房。9.2.3 SPD的引接线和接地线必须通过接线端子或铜鼻连接牢固,铜鼻和线缆连接时,应使用液压钳紧固或浸锡处理。
9.2.4 SPD的引接线和地线应布放整齐,在机架应绑扎固定,走线应短直,不得盘绕。9.3 其它
9.3.1 按照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及YD/T 5175-200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执行。资源和资产管理 移动通信基站的资源管理应纳入资源管理系统,应符合公司资源管理要求。移动通信基站的资产管理应符合公司资产管理要求。10.1 基站编号
10.1.1 基站必须有明确的编号,基站门贴上的基站编号必须与资源管理系统中保持一致。
10.1.2 基站编号应采用“区局标识+端口局标识+网络类型+序号”的形式。1.“区局标识”应采用区局分公司名称的拼音缩写,且不超过4位字符,例如:“2Q”表示二区分公司,“CP”表示昌平分公司,“MTG”表示门头沟分公司。2.“端口局标识”应采用端口局名称的拼音缩写,例如:“ZGC”表示中关村局。3.“网络类型”应采用该站点各张网络英文缩写的头字母,例如:“W”表示WCDMA网络,“D/W”表示共有DCS与WCDMA网络,“G/D/W”则表示共有GSM、DCS与WCDMA三张网络。
4.“序号”应采用一串北京联通全网唯一的6位字符/数字表示,其中第一位为标识位,用“0”表示宏蜂窝基站,例如“002134”;用“M”表示微蜂窝基站,例如“M00134”。
5.基站编号示例。例如:“2Q-ZGC-G/W-002134”,表示该宏基站位于二区的中关村端口局下,编号为002134,GSM与WCDMA共站;“2Q-ZGC-W-M00134”,表示该微蜂窝基站位于二区的中关村端口局下,编号00134,为WCDMA系统。10.2 固定资产
10.2.1 基站内实物资产应进行定期核查和记录,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1年。10.2.2 须保证基站内固定资产准确,固定资产标牌粘贴符合规定,帐、卡、物、责任人相符率达到100%。
10.2.3 应对闲置设备及时进行登记和清理,按相关规定办理调配手续,并进行记录。
10.2.4 加强设备的固定资产报废工作的管理,保证已经符合固定资产报废条件且存在运行隐患的设备能够及时办理报废。10.3 备品备件
10.3.1 对基站内的备品备件须有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位置、型号、数量、版本序号等信息,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1年。
化,能耗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动态变化,在进行基站标准用电量核定工作时,必须坚持动态发展的原则,分季节、分区域、分类型,科学合理地进行用电量采样,避免简单机械的测量方式。
11.1.4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节能减排工作,尤其是空调节能技术,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各基站所处不同地域环境选择合适的节能方案。11.2技术节能要求
11.2.1 整流模块长期运行负荷率不宜低于20%,在满足基站最高负荷以及蓄电池充电负荷的前提下,启动电源模块休眠节能功能,对剩余开关电源模块启动休眠功能。
11.2.2 开关电源和UPS不间断电源的效率必须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优先选用供电转换效率高的电源设备。
11.2.3 宜采用水蒸发式新风系统节能技术、便携式智能直流发电机、热管技术、热交换一体机、智能新风节能以及WCDMA网络超级基带群改造等科技要求实现基站节能:
1.水蒸发式新风系统节能技术(1)应考虑机房安全因素,满足消防相关法规,做到控制系统与消防系统的联动;
(2)应关注使用该技术后机房内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运行安全。2.便携式智能直流发电机
(1)可作为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山区站、楼顶站、边际站及传输中继站等)基 站或重点保障基站的应急电源或后备电源;
(2)结合市电电源情况,为市区站、山区站、偏远站、中继站、楼顶站及边际站 等配置发电机时,应综合考虑直流发电机采购成本及节省的人工和油料成本,合理配置直流发电机数量。3.热管技术
(1)应考虑本地气候条件,以估算设备运行时长;
(2)应考虑设备安装基站的直流负载情况,负载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4.热交换一体机
(1)可应用在面积紧张的自建基站;
(2)可在基站新建时,考虑节能空调一体机设备的应用。5.智能新风节能
(1)新风节能设备需将室外冷空气引入室内,会对基站空气产生影响,对该技术 要求的引入应考虑基站所处环境、地区气候等综合因素。
(2)可使用如高科技纳米碳材料的防尘罩,应在保证通风量的情况下,减少灰尘 附着,提升防尘装置寿命,降低设备维护周期,减少维护工作量。6.WCDMA网络超级基带群改造
(1)可将基带单元集中放置于已有机房(核心、骨干或接入机房)之中,RRU采 用光纤拉远至覆盖站点。在覆盖区域一定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机房随站点选择而重复建设的现象;
(2)BBU集中放置的机房站点必须增加维护力度,一旦出现供电、传输中断等故 障或异常情况,则会导致所有相关的数个甚至十几个RRU站点中断,影响范围大;
(3)BBU如果集中设置在原固网的接入点机房,尤其是农村接入点机房,普遍条 件较差,必须对这些接入点机房进行配套改造,并更换或增加蓄电池、空调、环境监控等,否则难以满足移动网维护要求,由此会增加部分建设、运行成本,应考虑这部分成本的增长。11.3 管理节能要求
11.3.1 应建立基站用电量、电费基础台账,完成电费支付流程的有效管控,实现基站用电台账与电费报销数据一致。
11.3.2 基站用电管理中,应对同一局站不同月份用电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及相同容量局站用电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11.3.3 根据基站机房的结构以及基站总电流量,可将室内型基站(包括室内型室分信源、直放站)做如下分类,详见表11-1。基站用电量的标杆值应为同类型多个用电量合理、整体能耗较低的基站用电量的数学平均,满足用电量标杆值的基站设定为标杆基站。标杆基站必须每月上站抄表记录基站用电量。
11.3.4 非标杆基站用电量不得高于标杆基站用电量的+10%。
11.3.5 室外一体化基站(包括室外型室分信源、直放站)要求基站日用电量不得高于主设备日用电量的1.2倍。
11.3.6 提高本地交换网端口资源利用率,减少网络冗余资源能耗。
11.3.7 具备条件的基站应将业主供电改为供电局直供电,降低电价;新建站点应优先考虑从供电局杆路取电,避免用电单价高、私接偷电等问题发生;对于业主供电的基站须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工作,力争在稳定电费的同时降低电费。11.3.8 应采取分级设置方式管理基站,依靠动环监控软件实现空调的集中监控,适时关闭。改善冷凝器通风环境,保持清洁,减少用电消耗。
第五篇:基站机房分包协议
土建基站建筑工程协议书
甲方: 乙方 :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就委托建设工程施工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 工程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双方委派的工程代表:
甲方代表: 联系电话:
乙方代表: 联系电话:
第二条 工程项目的运作方式
(一)甲乙双方协商确定,由甲方将基站土建建设工程发包给乙方,包括塔基基础和机房的土建部分
(二)乙方根据建设方设计院制订的图纸和细则进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其间乙方涉及到的与施工有关的各项协调事宜均由乙方自行解决,涉及乙方不能确定的技术问题或特殊突发情况应和及时甲方协商解决,并有甲方协调建设方共同解决。
第三条 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
(一)按照甲方对机房基础参数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要达到甲方要求及安全技术指标)。
(二)机房土建部分的施工、选材、材料采购等(不含装饰及安装的施工项目)。
(三)机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防护、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四)配合甲方进行工程的验收。
第四条 工程价款与费用结算
(一)工程施工总价款人民币(小写):(人民币大写:);其中包含项目内容所涉及的各项费用。
(二)付款方式:
1.乙方进场后每完成一个基础的土方开挖,甲方付给乙方 作为前期的施工进场预付款。2.该工程塔基完工及机房完成封顶后付工程费用,建设完毕经甲方及相关部门验收合格付合同金额。
第五条 工程期限
(一)工程开工日期为:_ _;
(二)施工最后期限:_ _;
(三)完工时间预计:__ __;
第六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工程施工图纸和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明确乙方的具体工作内容;
2.施工过程中,甲方有权根据需要对工程和施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具体程序及细节由甲乙双方协商;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安排甲方提供的设备存放地点。
2.乙方在组织施工时应切实注意安全,凡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事故,由乙方自行负责;
4.乙方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侵害第三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责任由乙方负责。5.每一站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由乙方负责及时处理。
第七条 乙方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期间,应服从遵守甲方有关制度,维护甲方的企业形象,不得借甲方的名义在施工期间从事各种违法违纪活动,由他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负责。
第八条 工程质量与验收
(一)甲方按中国铁塔基站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对乙方所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乙方施工完基站即通知甲方进行验收。
(二)乙方按甲方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采用的标准、设计的要求和甲方代表依据合同发出指令施工,随时接受甲方代表及其委派人员的检查检验,为检查检验提供便利条件,并按甲方代表及其委派人的要求进行返工、修改,承担由自身原因导致返工、修改的费用。
(三)工程达不到图纸和现有模块机房建设质量条件的部分,甲方代表一经发现,可要求乙方返工,乙方应按甲方代表要求的时间返工,直到符合约定条件。因乙方原因达不到约定条件,由乙方承担返工费用,工期不予顺延。返工后仍不能达到约定条件,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四)工程具备覆盖、掩盖条件或达到约定的中间验收部位,乙方自检合格后在隐蔽或中间验收48小时前通知甲方代表验收,并准备验收记录。通知包括乙方自检记录、隐蔽和中间验收的内容、验收时间和地点。验收合格,甲方代表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和继续施工。验收不合格,乙方在限定时间内修改后再由甲方重新组织验收。
第九条 违约责任
(一)若因乙方原因造成工程逾期交付或因施工质量不合格给甲方造成损失,甲方有权视情况从工程协议款中扣除(原则上施工期限每逾期一天扣罚500元),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因甲方原因造成的乙方工程延期或者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负责。
(二)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施工,不能自作主张,否则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乙方自行负责。
(三)本协议生效后,除甲乙双方一致同意或不可抗力外,双方应认真履行。任何一方单方中止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为本协议工程施工费用总金额的____ 要求乙方予以完善和改进,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并不因此而增加施工工期,给甲方带来损失的,甲方有权向乙方索赔直至扣除乙方的施工费用;
(五)由于乙方施工质量问题或乙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全力配合甲方工作而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协议,并要求乙方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十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经双方协商一致,协议条款可以予以变更或终止。第十一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章)_________
乙方:(章)__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