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5:0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浙江作为“资源小省”和“经济强省”,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十分严峻,2007年浙江成为了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而工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是我省经济转型、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截体,在我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资源日益短缺、原材料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节能减排,还为浙江循环经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保障。

一、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

——1个法宝。浙江经济增长快、规模大、活力强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起步和发展无不依靠循环经济这一法宝。

——2个阶段。我省工业循环经济经历了“资源简单利用”到“资源高效利用”二个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不少民企较早开始意识到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不足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制约,自发地开始解决这一矛盾,他们依靠“千山万水、千门万户、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废旧物料回收利用的资源优势,使得浙江产业和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但在“十一五”期间,浙江循环经济的发展将进入第二阶段,即转型时期的“资源高效利用”阶段。这一阶段,区域特色产业经过人力资源、技术、资本的不断积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自主产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相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种模式。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浙江块状经济中,既有永康、东阳、路桥、黄岩、玉环、温岭、慈溪、余姚、上虞、诸暨、富阳、嘉善、乐清和龙湾等县(市)域经济“大板块”;又有温州柳市(低压电机)、温岭泽国(泵业)、诸暨店口(五金)、上虞汤浦(铜管)、嘉善陶庄(废钢铁利用)、余姚河姆渡(不锈钢材料)、温州永中(不锈钢材料与制品)、富阳(春江、大源、灵桥的造纸业)等乡镇(或街道)经济“小板块”,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两者互动发展的若干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永康模式”:以永康传统手工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金属再生资源,提升本地传统产业,发展五金制造业。主要是大量购入铝、铜等金属再生资源,并依此为原材料依托,不断发展和提升本地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中国五金之都”,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经济。二是“路桥----温岭模式”:以废旧金属拆解产业为主导,带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旧电器、五金等固废物,通过拆解、分类与加工,再大量向周边地区输出成品、半成品,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进而打造出全国最大民营汽车、摩托车基地,中国大陆最大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

三是“余姚----慈溪模式”:以废旧金属、塑料回收为切入点,延伸产业链,形成国内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主要是从废旧金属、塑料等再生资源利用着手,形成废旧物-配件-家电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并依托市场合理配臵资源,打造中国家用电器生产出口基地和塑料模具、电子电器、机械仪表主导产业。

——4位一体。

(1)民营机制具有追求低成本的动力。浙江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堪称“民营企业乐土”,形成了在全国有影响的“温州模式”和“浙江精神”。浙江民营企业具有先天的市场属性,敢想敢干、善抓机遇、与时俱进、对宏观政策有一种天然的敏锐力,从而使浙江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最前列。如永康等地民营五金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握成本理念,从废金属回用到加工制成品,处处精打细算,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一张大废铁皮先拿来加工电动工具、不粘锅等大五金件,剩下的边角料再经过冲、割、压等几道工序按产品大小来利用加工成锁具、餐具、啤酒开等小五金件,到最后实在无法再利用了,才压制成团,送往冶炼厂回炉利用。循环经济 在民营企业中得到充分发挥。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解决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原料来源和低成本优势。可以说,浙江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浙江人从国内家庭、工厂,甚至从国际上大量回收再生资源,解决了初期发展经济的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并获取了低成本的优势。

(3)产业集群降低了产业的准入门槛和企业的制造成本。产业集群是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并呈现出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格局,低成本高效益的比较优势,小企业大协作的集群效应和小资本大集聚的群体规模。如温岭、路桥汽车摩托车制造及配件、余姚、慈溪家用电器及塑料制造、龙湾不锈钢及铜加工、黄岩塑料制造、玉环阀门制造、永康五金制品、富阳造纸等特色产业集群。

(4)专业市场降低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交易成本。浙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市场大省”,形成了原材料和产品两个大市场。它们不仅为广大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产品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出来。如“中国塑料城”就是余姚从利用废塑料、废金属生产塑料制品模具及家电配件,逐步发展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塑料原料、塑料配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和信息交流、展览展销等综合性、多功能的塑料专业市场。

2、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就(1)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我省围绕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全年目标,全力以赴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与11个市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及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与嘉兴、丽水市签订了淘汰落后小钢铁责任书。制定了《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部署“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高能耗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推进“十百千”节能行动。加强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进行督查。2007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4.18%,完成省政府年初确定的考核目标任务。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60.3%,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取得新优化。根据我省资源条件和行业结构的特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布局,针对纺织印染、火力发电、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度。目前,全省造纸行业制浆生产线已全部关闭;印染行业普遍实行技术更新、中水回用和污水集中处理;味精行业已实现全行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达标排放;固废拆解业通过规范整治,全面实现了园区化改造;化工、医药、制革、冶炼等行业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工作提到有力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清洁生产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制定清洁生产五年推进计划,明确 分步目标任务,增加省财政支持资金。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通知》,把发电、热电、电镀、医药、化工、造纸、印染、皮革等行业和工业园区内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作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重点,提出重点耗能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标准煤吨以上)、重点耗水企业(年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和省控重点污染企业,要在全省率先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符合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条件的企业,要在2010年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省级层面共安排了二批52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其中一批是266家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全年共有65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4)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制定了《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细则》,代拟了《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省财政设立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列入国家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宁波、永康二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从传统的粉煤灰、冶金炉渣等工业固废拓展到废旧家电、废旧轮胎等社会消费废弃物。2007年,认定和重新认定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61家,新增生活垃圾、粉煤灰、冶金炉渣等固废利用能力150余万吨。

二、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所做工作

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2005年6月召 开了全省循环经济大会,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习近平)担任组长的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下发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和《浙江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991行动计划”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4121工程”,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方面,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摆在全省循环经济的突出位臵。目前,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主要由省发改委负责,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主要由省经贸委负责。

2、制定了工业循环经济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35号)、《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3]22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5]59号)。编制了《废旧电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出台了《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加强节能、节水和清洁生产等领域的工业循环经济扶持。

3、组织实施工业循环经济“4121工程”。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抓好4个市、10个(县、市、区)、22个工业园区和116个企业工业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除了个别企业外均完成了工业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22个试点园区中属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和116家试点企 7 业基本在2007年底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已从规划编制阶段进入实施阶段,部分试点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生产节水39.6%,单位产品取水量只有2.3吨/百米布,比行业A级取水标准3.63吨/百米布低37%,在节水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三、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

1、观念性制约因素短期内较难改观。循环经济是新理念,与循环经济相对立的传统经济思想观念障碍明显。一些政府部门在业绩考核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企业往往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主要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为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力度,“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广大群众对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缺乏认识,企业“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工业结构不甚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特征明显。我省现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方面:我省人均自然资源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各省区中 居第15位,而土地只占全国的1.06%,“人均资源量指数”仅高于上海、天津,居全国倒数第三。在能源方面:我省煤、油、气、电四大能源极为缺乏,油和气资源全靠外省调入。在资源、能源使用和环境方面:目前我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状况尚无明显改观。资源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大量存在,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仍在全省占相当部分。我省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虽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人才、技术、知识等符合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要素供给不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够、素质偏低、技术人员结构欠合理;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科技开发、技术引进和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4、缺乏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法规、机制和政策。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通盘规划还没有出台,因此无法指导工业循环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更缺乏高效的价格形成机制、投入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缺乏促进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包括企业资源再生利用的激励机制,节约使用资源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技术支持机制等。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具体举措有待落到实处。如环境资源的有价性还未得到根本体现,全省还没有全面开展水资源费的征收,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现实,也是我省单位水 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招商引资政策、产业政策和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等,存在不利于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

四、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完善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加强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组织落实。健全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地要相应建立工作机构;省各有关部门也要提出工作措施。形成省市联动、部门齐抓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责任明确。完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对省直属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三是政策推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本地本部门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是监管执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责任单位要定期听取汇报,深入基层,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各相关成员单 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工业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2、完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当前重点研究制定促进资源循环化利用、工业区域生态化、“4121”示范试点工作的鼓励政策,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一是在补偿机制方面。完善财税优惠政策,运用好财税调节杠杆。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研究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的政策,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将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在投入机制方面。结合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大省财政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倾斜力度。把资源循环化利用、工业区域生态化、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试点工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领域。省财政要积极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资源循环化利用和工业区域生态化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并积极落实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工业循环经济”等专项资金,发挥好专项资金对“4121”示范工程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 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和鼓励民间资本对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进行资金投入。

三是在价格机制方面。深化价格改革,健全有利于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新机制,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发挥好价格对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

3、大力构建高效技术供给机制

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突破技术瓶颈,逐步建立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增强科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贡献率。

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和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重点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攻关,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各类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零排放”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废旧家电拆解处理技术、海水淡化和中水回用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等。

建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引导和集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各方面的科技力量,鼓励创建循环经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在浙江大学等高校设立若 干个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基地,吸引优秀科学家从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强循环经济重点学科建设,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加强块状经济及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积极支持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协调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关系,促进技术创新合力和创新链的形成。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及时发布循环经济技术的有关信息,建立循环经济技术转让市场,加速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扩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咨询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完善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构建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充分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构建循环经济管理信息网,循环经济综合信息服务网,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信息网,资源循环再利用信息网,循环经济电子商务平台,重要废弃物交易平台等,逐步形成集管理与决策、技术与研发、资讯与商务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支持系统。

4、抓好重点项目(库)建设

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做好国家、省市各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规划申报、土地指标分配争取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工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督促检查,掌握项目建设 进度。滚动调整和充实完善全省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库,以项目为支撑和示范,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各市、县和各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新建项目能耗设计指标应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有条件的重点产品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项目,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的新增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要切实将环保审批作为行政许可的前臵条件,建立部门信息定期通报制度。

5、探索强化相关考评体系

积极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工业循环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借助国家连续出台的相关技术导则(规范),探索符合实际的绿色GDP核算制度及相关统计制度,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特别是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目标考核督查,确保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推进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研究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健全奖惩与监督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在规划实施中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考核,实行绩效与奖惩相挂钩。建立各级政府内部规划实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对各部门和各级领导执行各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监察。

6、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利国利民,既关系当代发展,又惠及子孙后代,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一是充分发挥宣传、广电、教育、共青团、工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协会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工业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教育部门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是积极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推行工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建立节能环保国际合作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是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增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做好资源 节约工作的意识和决策能力。广泛开展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的能力。加强对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保证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5〕70号)精神,加快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工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工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我市是资源小市,环境承受能力脆弱。近年来,我市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工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杭州,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格局,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四)基本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走集约化、循环型工业发展道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法制建设与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五)主要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业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工业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更趋合理。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力争到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由2004年的0.42吨标煤下降到0.34吨标煤,下降1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约64%提高到75%,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93%提高到96%,提高3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废水排放量各下降20%。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

(六)紧紧抓住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七)牢牢把握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的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五是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关要实行绿色采购。

四、坚持依法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八)加快制定《杭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能源节约“十一五”规划》。要将工业循环经济理念和要求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中,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我市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各地要结合实际,编制适合本地区工业循环经济规划,并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

(九)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业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落实工业节约用水、节约用能、节约用材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主要耗能、耗水等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耗水行业节能、节水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和实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重点用水行业的产品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完善和执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政府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符合国家公布目录的节能、节水、废弃物再利用等产品,倡导绿色消费。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建筑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十)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支持企业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鼓励企业申报节能、节水产品论证,加强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的监管和服务。

(十一)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杭政〔2003〕6号),依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绿色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十二)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我市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及产业

发展的现状,制定我市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录,提出明确的目标、方向与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等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高耗能、高耗水最高限额和定额、能效标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达不到能效标准的用能、用水产品。对违反国家法律与规定的,企业必须限期治理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要求或逾期不治理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理。

五、建立和完善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十三)加大工业循环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补助以及奖励、宣传培训等。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的鼓励政策。切实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和技术改造进口设备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从供地、供水、供电、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要加大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对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可通过投资、资金资助、贷款贴息等予以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各类金融机构应对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要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降耗。

六、加快工业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工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要自觉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起抓,主动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建立和完善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计量、物料平衡、统计、核算、考核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工业循环经济企业建设。

(十六)逐步建立工业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工业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咨询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

七、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和领导

(十七)抓好工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组织开展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探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形式。实施“2632”示范工程,确定2个区、6个园区(功能区、块状经济区)、30个企业作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200家企业作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抓好一批工业企业重点项目,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提供示范。进一步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的政策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思路。

(十八)合力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级发改、经济、环保、财政、科技、建设、水利、统计和质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第三篇: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08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8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2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工作建议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第四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效的发展局面。

1、优化发展环境,搞好服务支撑。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充分开发利用行政资源,科学调控,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盘活金融市场,强化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有关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相应的政策性贷款。在贷款贴息补助、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划拨上,给予循环型工业企业倾斜。积极推进县城投公司的建设与运作,为企业提供强大融资平台。二是抓好专项整治,放宽经营环境。政府重点扶持循环型工业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落实放宽经济环境优惠政策,并经常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进一步杜绝干扰生产、违规摊派、妨碍运输等现象发生,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三是倡导和谐文化,推广循环理念。在政府网站、电视报刊中开辟专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制实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政府联络协商、学术团体论坛推动、企业之间对接整合,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实体合作,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积极推动建立富碾工业经 1 济合作带、滨洲铁路西线工业化合作区、嫩江流域西部生态合作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步伐。具体商定合作范围、规模、项目、方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将区域内的资源统筹起来,相互之间给予优惠政策,创造区域内相对更加宽松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升级链接,实现集约化发展。立足于发展工业的特色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成果,积极寻求资源型工业的健康发展道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型企业规模化建设,搞好产业配套链接,培育形成主导产业集群。一是推动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推动以江源钢铁公司为依托建立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的进程,鼓励其抓紧完成炼钢、轧钢生产线建设,上马铸造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原料向生产定型产品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北疆集团龙江水泥公司一号窑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改造工程。引导强大饲料公司针对畜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研发羔羊饲料。二是加快链接进程,实现集成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玉米深加工,推动杂粮杂豆深加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扩大秸秆压块生产规模,发展秸秆乙醇加工项目。围绕畜产品加工,推动元盛食品公司加快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进程,积极发展皮毛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猪、鸡、鸭、鹅深加工,推动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围绕矿产品深加工,推动陶粒泥(页)岩、麦饭石、矿泉水开发形成规模,加快铜矿勘探开发步伐。三是发展配套加工,实现捆绑发展。以电器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业户,建立配套加 2 工体系。推进电器集团与哈飞集团的产销合作进程,促进电器集团的技术创新,完善培训体制建设工作,提高配套企业业户生产能力,形成机电加工制造业良性发展格局。

3、强化管理营销,提高运营收益。应对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经营趋势,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拉伸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是推行精益管理,获得积聚效益。建议企业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把握住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交通运输等流程,强化效益指标,突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环节,系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达到综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最终形成积聚效应。二是做好下游延伸,提高销售收益。在坚持企业主营业务方向、规模、效益的前提下,为有效弥补流动资金不足,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具体可以介入下游市场,开拓延伸产业,建立流通站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三是搞好横向联结,放大营销效益。政府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建设,通过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重点强化江源钢铁公司与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对接,抓住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建设契机,争取实现同一厂、二厂、重机厂的产销合作。四是研究市场行情,健全营销机制。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搞好经营战略调整、完善和市场研究。积极促进其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实施淡季原料与产品储备,等待旺季高价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4、强化支撑条件,形成后发优势。抓住农业产业化、城镇集中化、交通网络化、市场开放化等重要环节,强化循环经济支撑条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原料供应。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广品种玉米种植工作,扩大品种牛羊养殖规模,增加高产奶牛存栏数量,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鼓励企业建立与县内外产业基地稳定的供应关系,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原料基地。努力培育和塑造低成本、高品质、充足量的原料优势,创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城镇建设,积聚资源要素。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完善软实力,大力推进行政、农业、商贸、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提高五个镇的区域中心镇功能作用,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集中,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件。三是完善路网建设,强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向西部和南部倾斜,实现与111国道的有效衔接,以提高矿产原料的输出能力,强化景星镇、龙兴镇和山泉镇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有效支撑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四是活跃流通环节,实现产销顺畅。积极引导扶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行业协会发展建设,以行业协会为中介,提高城乡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快城乡各种专业市场建设,改善经营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塑造经营特色,扩大经营规模,并大力发展贩运队伍,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废旧物品回收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各类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形成发展循 4 环经济的支撑市场条件。

第五篇: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财税政策专题调研 2

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财税政策专题调研

2013年8月

一、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前景及主要经验作法

(一)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势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法规支持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全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全市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已投入运营;龙源风力发电实现上网发电;新建2×58兆瓦热源厂今年可投产。2012年,我市GDP能耗达到0.9625吨标准煤/万元,达到xxx市先进水平。我市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减少,能耗、水耗、物耗和污染排放持续下降,“三废”排放符合或优于国家或xxx标准,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节能、降耗、环保、增效成为企业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产业与产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加工链接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我市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循环经济型社会的雏形。

我市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实施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加强监管工业企业节能,推动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等措施,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GDP能耗达到0.9吨标准煤/万元以内,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市。

(二)主要经验作法

1、主要政策管理措施

一是推进能效对标工作,对规模以上企业用能进行监控和调节。按月掌握重点用能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对异常用能和超额用能的企业进行行政干预,严格查处。对不达标的企业将依据《节能法》有关条款给予惩处。强化能源统计管理,要求规上企业继续完善能源统计台帐,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和专职能源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按照要求完成能源统计报表工作;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建立重点用能企业信息报送制度,监督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能源报表网上直报。

二是督促有关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强制性清洁能源审核工作和安排有关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三是加强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支持新热源厂建设,逐步淘汰陈旧落后锅炉,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减少平房民用取暖土锅炉;落实节能措施,加强节能政策领导,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工程,加大节能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继续对符合国家奖励条件的节能项目积极上报,争取各级财政节能专项资金的支持。

四是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监督检查力度。经常组成工作组深入企业,对工业企业贯彻落实节能法规情况进行检查。严肃查处违规用能项目、违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耗能超限额标准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

2、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一是龙源xxx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61亿元建设葫芦头风力发电一期4.96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目前已开始上网供电。年上网电量可达11,410万kW〃h,等效满负荷利用2305小时。4.96万千瓦的风电场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1.1万吨,二氧化硫79吨,氮氧化合物375吨,灰渣8707吨,节能48,028吨标准煤,节水38947吨。

二是新建4×58兆瓦热源厂,总投资2.4亿元,该项目由xxx市兴通热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增供热能力280万平方米,建成后年可节约标准煤22674吨。

三是xxx市三家煤矿每年产生煤矸石15万吨,每年生产矸石砖500万块,实现煤矿生产的废物循环利用,达到节能、节材、节地的目标,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目前,这种集利废、环保等优点为一身的“再生砖”已是粘土砖理想的替代品。

四是xxx雀巢公司通过回收2#蒸发器蒸发水做为CIP回用水、锅炉饮用水、冷却水、密封水,每年可节水40484吨;用冷却水回水加热一次风和二次风,每年可节能440吨标准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72吨。

五是xxx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近1万吨,垃圾处理厂每天处理垃圾近1000吨。大大减少了污水和垃圾的排放,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垃圾排放。

二、在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市场各自应当承担的作用

1、政府应承担的作用

一是我市在推进工业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执行和落实国家、xxx相关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优惠政策;并制定了xxx市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优惠政策;

二是强制工业企业进行节能管理,实施能源审计和清洁能源审核,淘汰落后产能和督促工业企业实施节能工程;为企业争取节能奖励资金。

三是对低能耗、高产出的新型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引导本地工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四是协调产业与产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解决水电、土地、融资等问题,帮助工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2、企业和市场应承担的作用

一是企业应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工作,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市场应以价格机制,让利于工业循环经济相关企业,助其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工业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组织、指导和推动全市的工业循环经济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重大问题。市经信局负责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重点企业要加强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要把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与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

2、抓紧落实支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和规划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xxx节约能源条例》和《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抓紧落实《xxx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工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强力支持,制定适宜配套的法律法规、技术经济政策是保障生态工业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逐步建立起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支持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重点在固体废物利用、水资源管理及绿色招商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

3、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

将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是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要与现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相协调。市政府根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对市各级部门实行工业循环经济定量考核制度;编制和实施科学、合理、规范、针对性强的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并通过各种媒体定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将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并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4、加强技术支撑保障

工业循环经济的实施离不开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推动力。我市技术政策着眼点主要在于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明确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作为技术行为主体所起的作用,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合理确立行业技术经济政策和主要工业产品的规模标准,引导资金的技术流向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指导相关技术的传播应用,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改投入力度和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贯彻实施国家制定的技术政策和技术实施标准。

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尽管我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困难和问题。

1、发展理念落后。受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及公众对循环经济理念了解不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形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谋求发展的全局观念,在生产、经济活动中,造成资源与环境无谓的浪费与污染。

2、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发展方面,因技术装备差,科技含量不高,容易造成高能耗、高物耗、低效益;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程度低,这些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

3、资金投入不足。受经济条件制约,市级财政比较困难,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循环经济项目、技术开发上。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4、科技水平落后。目前我市存在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适用科学技术推广率低等问题,即使存在一批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好项目与好机会,也会由于缺乏关键技术而影响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致使循环产业链处在较低层次。

5、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我市经济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较弱,如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仍在试运行阶段,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营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工业经济需要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大力支持

(一)加强财税引导,建立和完善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 随着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改革,政府的工作重心也会由项目建设逐步转向公共服务领域,资源与环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下一步改革需要建立中央的纵向转移支付和与地方横向转移支付共同作用,建立超越行政地域的财政补偿机制。

(二)深化资源税与环境税改革,建立全面协调的财税调节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资源税改革,在目前扩大征收范围的基础上,深化征收方式,针对资源产品的不同特性分别实施从量和从价征收,如对于价格弹性低的准公共产品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等,可以采取从量征收;而对于完全市场化的,如矿产资源等,改为从价征收。二是在目前费改税的基础上,取消排污费,代之以环境税,并将碳税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平衡现有税种之间的关系,可按照国外发达国家一些作法,开征碳税与其他税种,减少或抵扣企业所得税等,减少企业负担,激励企业保护环境,充分发挥税收工具的调节作用。

(三)进一步拓展财税政策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

一是财税政策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如对于共伴生矿产和尾矿的综合利用问题,目前缺乏具体的财税政策,与其他财税优惠政策的对接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财政政策的覆盖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展,特别是非公有中小企业。它们申请财政补贴的难度较大,应进一步加大对其补贴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节能减排。三是加大对于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的支持和引导。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解决工业循环经济企业融资难的建议: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资金的力度。借助国家、xxx、地方政策,对我市低能耗、高产出或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快健全完善企业信用记录体系。健全信用担保体,提升工业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地位,完善信用担保的内部风险分散机制按企业信用等级,给予企业与之相当的贷款;三是金融机构应有条件的适当放低融资门槛。增加贷款抵押物种类、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放宽条件,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四是规范民间投资,助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目前四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没有完全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求,民间借贷可以缓解国有银行的融资压力,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的窘境,民间融资手续简单,企业可以快速地提取资金使用,灵活方便,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必需的资金需求。

下载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xkqhje大连市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

    工业经济发展资料整理汇报[全文5篇]

    工业经济发展资料整理汇报一、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家(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全文) 2012年,经济发展既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又面临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方面,国际金......

    第四章 工业经济发展

    东马蓬志——工业 第四章 工业经济 第一节济源锅炉厂 济源锅炉厂是东马蓬村办集体企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济源乃至河南的明星企业,锅炉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区,年产值数千......

    探析工业经济发展

    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区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面对这种状况,今年3月刚刚进行区划管理体制调整的**区又是如何应对的?近日记者就此采......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1.36亿元,增长13.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一、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整体实力不断攀升 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增长16.1%;实现工业增加值244.7亿......

    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工业座谈会交流材料---工业经济2008年发展思路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一、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666.53亿元,增长14.96%;规模以上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