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报告

时间:2019-05-15 05: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报告》。

第一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报告

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重化特征日益明显,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迅猛膨胀。目前,能源和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委一直通过大力宣传、强化考核和加强管理,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和用水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下达全市重点用能、用水单位的能耗、水耗定额,依据定额执行情况提出具体的节能降耗目标,加强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节能。“*”期间,全市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9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万吨。二是清洁生产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先后组织40多户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28户企业已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提出有关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案2000多个,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成绩突出。目前全市共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00多家,年销售收入60亿元左右。2005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02.1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9.7%,远高于全省89.5%的平均水平。“*”期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产品)68个,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7.2亿元,减免税金1.8亿元。四是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迅速。全市已铺设集中供热干、支管109千米,发展热用户122个,热源厂4家,已编制完成了《城市供热工程规划》。五是循环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利用次小薪材生产中密度板和高密度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已建立一批如东盾人造板、雅尔斯人造板、惠泰木业等大型木林加工企业,年木材加工能力近百万立方米;新建了淮钢集团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和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鼎元科技公司利用稻(麦)秸杆生产墙板等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

下一步我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我市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考核,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指标。从今年开始,建立全市和各县(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电力消费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公报制度,对各县区和重点企业提出具体考核指标,逐层分解,落实责任,督促检查和考核。推荐、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重点推广列入《节能设备(产品)目录》的终端用能设备(产品)。同时,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节能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二、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应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认真组织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不属于强制性清洁审核的企业,重点围绕我市100多户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和年耗水5万吨以上的重点用能、用水企业,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确保每年有10户以上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通过开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环保模范企业以及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引导,推动清洁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向一、三产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全面推广。

三、抓好重点,全面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抓好盐化工行业的废水、废渣、废气、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轻工行业的废渣、余热以及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材行业的煤渣、粉煤灰、磷石膏、硫酸渣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突出抓好*淮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60万吨高炉渣微细粉综合利用项目、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的热电烟气脱硫及灰渣综合利用改造工程等18个重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同时,认真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期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 %以上。

四、组织试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企业。抓好*淮钢集团有限公司、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安邦电化有限公司、*淮河化工有限公司、金湖县国祥工贸有限公司、涟水绿壮无公害农产品有限公司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指导试点企业做好试点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工作,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和核算制度,引导企业通过采取建立物质闭路循环、重新利用废物资源、有效降低消耗性污染等措施,促进污染零排放或大幅度减少排放。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监督检查,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向全市推广。

五、加强执法,促进企业合理用能。依法完善市、县节能、节水执法机构,对煤炭、电力、钢铁、石化、建材、化工、造纸等高耗能(水)企业以及宾馆、商厦、写字楼等公共设施节能、节水情况进行检查;对高耗电产品限额标准、建筑节能标准及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监测工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节能法》和其他节能法规的规定,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实行能源计划管理和定额管理。同时,坚决关闭或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促进企业节约用能、合理用能。

第二篇: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

**市发改委课题组

(2014年1月8日)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市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全面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功能区划,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体系,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和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

(一)组织和政策保障体系初步确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自觉把节能环保观念和资源意识体现到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各个方面。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机制。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建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0-2015年)总体规划纲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大工作重点,提出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等举措,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制定出台了《**市“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市“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市节能监察实施细则》、《**市粉煤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市实施〔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细则》、《**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规则》、《**市“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文明、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相关政策和意见。从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对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四大重点领域、实施40个左右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10项重点行动的“441”工程,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

(二)农业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我市农业循环经济起步早,在病虫害无害化防治、节水灌溉、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绿色农业基地等方面,已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1、生态种植技术得到推广。2012年,全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75.6万亩,覆盖341个村组,涉及农户15万户。推荐主要作物施肥配方15个,配方肥施用面积达106.6万亩,配方肥施用总量达5.33万吨。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612.6吨。在水稻上通过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在确保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近3年来,全市氮肥、农药的使用量分别减少了12.7%和26.1%。

2、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应用。积极推广农作物间种套作技术,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复合产出率;推广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形成了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秸秆→沼气→电力;秸秆→生物质炭(木焦油)等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渔业立体养殖模式,形成了水生植物与养殖鱼、虾、蟹共生的环境,有效保护和利用了水生资源,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农业废弃物一定程度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对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利用。开展禽畜粪便沼气工程,全市36个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已达75%以上。同时充分利用沼液作为农田绿色肥源,施用面积已达5000多亩,比一般农田减少60-80%的化肥使用量;利用畜禽粪便生产优质有机肥料,通过高温发酵等技术处理,对禽畜粪便实行资源化利用。到2013年,全市户用沼气保有量23079口、小型及联户沼气工程128处、大型沼气工程6处,沼气工程总容积197832立方米,全市年产沼气约900万立方米,解决了9万农民的全年生活用能问题,年可节约标煤约6500吨,减少能源支出约1440万元;年处理畜禽粪便污水近50万吨,提供无公害有机肥(干物质)约5万吨,创肥料效益5000万元;年可减少326吨二氧化硫和5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挥了减少大气污染的功能效应。阳光大棚覆盖面积2.3万亩,太阳能照明路灯760盏,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5.2万户;全市建成了六十社区等生态家园低碳生活小区123个,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小区112处,生态能源站6个。

实施了油菜、小麦、水稻三种作物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全年实施面积18.03万亩。亩平还田作物秸秆300-500公斤计算,亩平可减少化肥用量3-5公斤,亩平节本增效30元以上,项目区可节约化肥用量577吨,实现节本增效614.8万元,项目区土壤有机质提升0.05%。特别是通过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农民逐步认识到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性,不再将富余秸秆随意丢弃或焚烧。项目区秸秆还田量达到85%,焚烧量仅占8.7%,比实施项目前浪费秸秆资源的现象有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峒山社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示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采用生物质移动床热解联产联供工艺,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进行粉碎、干燥、挤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原料装入热解移动床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热解,产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经过净化装置的冷却、脱焦、过滤、除尘和除酸后,产出清洁优质燃气,送入储气柜中,再通过稳压罐输送给燃气机组发电和供城镇居民使用。

4、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10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到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56个,有126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并对农产品出口实施了基地备案制度,“三品”种植面积达25万亩。一区(梁子湖区)两线(百里长港线和樊寺线)一园(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带)初步形成。

(三)工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进

我市工业领域不断深化节能降耗、污染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工业循环经济呈现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1、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市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发电三大行业和**电厂、鄂钢、世纪新峰、吴城钢铁等几家高能耗企业,它们既是能耗大户,又是节能降耗潜力所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前三年期间,先后实施了鄂钢1080高炉TRT发电;电厂高压电机变频改造、尾水余能发电,吴城公司电炉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世纪新峰4.5MW低温余热发电、尾气余热烘渣等一批重大节能工程,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全市工业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有了较大下降。另一方面,狠抓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施了如**电厂锅炉燃烧调整节能改造等一大批节能改造项目,采用了许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用能效率,让这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成为带动全市能耗下降的主力军。到2012年,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1.30吨标煤,比上年下降5.63%,降幅排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降幅(4.30%)多降1.33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绝对值由“十一五”以来的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分别比黄石(1.5131)、宜昌(1.3332)低0.2125和0.0326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0.7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下降16.4%,降幅都排全省第一。这表明我市高耗能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在逐步得到改善。

2、资源综合利用成效突出。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21.25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产值约39.8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2.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7.32%,比2010年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利用废气资源31.77亿立方米,利用废水资源3596.1万吨。2012年,全市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24家,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对电厂粉煤灰、选矿尾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市电厂粉煤灰和钢厂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均达100%。坚持以点带面,带动循环经济发展。**电厂和吴城钢铁公司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工作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工作已走在全市的前列。

3、清洁能源成效喜人。编制并实施了新能源示范行动计划,峒山40兆瓦现代农业光伏大棚科技示范园、顾地总部基地1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蟠龙大市场3兆瓦微电网、蓝焰峒山生态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到2012年,在主要城市道路、部分新农村社区道路以及凤凰广场、环洋澜湖公园、观音阁公园等市区12个游园等场所,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景观灯8760盏,总功率约为380千瓦,每年可节约用电76万度,相当于替代约0.03万吨标准煤量。目前全市共有各种生产锅炉102台,其中48台改用稻壳燃料,年消耗量约为11.4万吨,相当于替代5.7万吨标准煤。另一类是企业购买秸秆炭化棒作为退火炉和加热炉的替代燃料,目前全市共有弛久弹簧钢厂、同方泵业、神龙泵业、永鑫铸钢厂和永红粮机厂等企业使用秸秆炭化棒燃料,年消耗量约为5.91万吨,替代常规能源约为2.96万吨标准煤。**蓝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后,年产生物质燃气1051万m³,焦炭10512吨,生物焦油2000吨,可向长港镇和峒山社区6000户农户集中供气,向周边2万分散农户提供生物质炉具和成型燃料,同时可年发电约867万度,每年可节约煤炭约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8.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近1000吨。

4、污染减排取得进展。工业领域尤其是高污染性行业中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2012年有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6家重污染企业通过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累计达25家。环保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效果,尤其是通过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否决了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和节能要求的投资项目,限期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小选矿、小钢铁等重污染行业得到了集中整治。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52%、2.74%、12.53%和1.02%;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排放量下降1.5%、2.0%、2.0% 和1.0%的减排目标。

5、园区循环化建设和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投入近60亿元资金,在**开发区、葛店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建设了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开发区已有35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近20亿元,节水1.67亿吨,节电1.85亿千瓦小时,减排二氧化硫、烟粉尘等污染物18万多吨。通过对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实现产业重组和产品升级换代,优化城市布局,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鄂钢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围绕鄂钢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项目有:1条年产矿渣微粉120万吨生产线,“十二五”末达到综合利用矿渣205万吨/年。建设2条40万吨/年的钢渣热闷处理加工生产线,淘汰现有的钢渣热泼生产线。1条钢渣提纯加工线和钢渣粉线,实现高炉渣和钢渣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实现钢渣“零排放”。1条建设污泥冷固球团线,将转炉污泥、除尘灰、氧化铁皮等废弃物,加入石灰(萤石)、有机粘结剂等辅料,通过高压成球机制成污泥冷固球团。1条氧化铁皮和除尘灰直接还原铁生产线,形成年产10万吨直接还原铁的生产能力;1条瓦斯灰提碳选铁生产线,年处理瓦斯灰8.7万吨。在峒山、池湖、恒大等10个新社区开展的“四个一型”低碳社区建设,推进了社区太阳能热水、太阳能路灯、沼气利用、绿色交通及垃圾、污水、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建设。

(四)服务业和城乡循环经济起步加快

我市把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作为发展循环服务业的重点,并大力开展服务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服务业循环经济在较高起点上加速起步。城乡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生态乡镇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1、服务业生态集约特征有所显现。近年来我市注重引导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涌现出了一批以节地和环境友好等为特征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了商贸流通、社区服务、休闲旅游等生活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了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文化传媒等知识型服务业。市委、市政府把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放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上,瞄准当前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抓住电商巨头在中西部地区抢滩布局的时机,在葛店开发区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中部电子商务基地”,成功引进了亚马逊、普洛斯、唯品会、苏宁易购、当当网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随着一批电商领军企业入驻,为我们形成千亿级产业新集群奠定了基础。“绿色餐饮、绿色宾馆、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等循环特征服务主题开始出现。

2、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整合供水资源,统一编制规划,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建设思路,初步探索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模式和管理机制。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铺设城区至乡镇主管网,目前主管网已覆盖全市乡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二是按照“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模式,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全市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华新公司(**)环境有限公司实施的城乡生活垃圾市级生态处置工程项目预计在2014年初可以投入使用,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是按照“全域统筹、分区处理、厂网并举、雨污分流、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实施城乡污水收集处置体系建设。

3、城乡生态建设不断深入。近年来,通过稳步推进百里长港生态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生态网络体系,实现人工建筑、自然环境、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景观的完整统一。强力推进湖泊生态保护,坚持将湖泊生态保护作为一条原则贯穿于各个体系、层级的规划之中,对湖泊及其陆域保护地区进行永久、刚性保护。始终把梁子湖生态保护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拆除梁子湖养殖围网2万6千多亩;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近10万亩;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分的“三区”环境管制和湖泊保护区“三线”保护要求,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现场监察制度;建成了梁子岛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梁子湖生态保护试点工作,实施试点项目10个,有力地推动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结合利用德国促进贷款项目积极推进洋澜湖环境综合治理,洋澜湖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强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2010一2012年共对123个村庄(社区)进行环境连片整治,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亮点工程,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示范和标杆作用。

(五)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从“十一五”到现在,一些重点企业的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循环水能回收电站项目。该公司对冷却用水进行回收利用,安装2台容量为2WM轴伸贯流式水能机,项目已建成,年节约标煤7000吨,减少灰渣和粉尘排放166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吨。二是鄂钢公司、吴城钢铁公司、鸿泰钢铁公司三大钢铁企业的节水工程项目。这些企业主要建设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污水处理回用工程,项目建成后,到2012年,这些企业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为98%,基本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三是湖北归一节能环保科技建材有限公司等70家企业利用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项目。这些企业以脱硫石膏、煤渣、矿渣、粉煤灰等为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建设年产各类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400万立方米,灰沙砖5亿块。境内传统粘土砖全部淘汰,通过粉煤灰和工业废渣的利用,减少排灰、排渣场1500余亩,节约粘土砖、瓦取土用地近1000亩。四是鄂钢公司的富余煤气发电项目。该公司利用高炉和焦炉的富余煤气,建设2套富余煤气发电装置,依托现有3#、4#6M焦炉,回收利用干熄焦余热资源,建设1套发电装置。年发电量达8亿千瓦时。五是武汉启科数控机制造有限公司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再制造项目。该公司运用先进的加工修复技术、信息技术、数控及自动化技术等,对废旧的重型和超重型机床进行再制造,年再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79台套。机床再制造循环利用率达85%以上。年可节约11655.5吨钢铁,节约能源10373.4吨标煤。六是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该公司依托现有的2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新上1套装机容量为4.5WM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配套建设相关辅助设施。七是**今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公司主要利用电厂的粉煤灰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掺比平均值达70%左右。已形成了一个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链和新型建材产业群。八是峒山社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全国领先的秸秆干馏热解技术,利用丰富的棉杆、杂木枝等生物质废弃物做原料进行粉碎、干燥、挤压成型;然后,将成型原料装入热解移动床中,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热解,产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经过净化装置的冷却、脱焦、过滤、除尘和除酸后,产出清洁优质燃气,送入储气柜中,再通过稳压罐输送给燃气机组发电和供城镇居民使用。

(六)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我市初步形成了以下六大产业链。一是以鄂钢为龙头的企业钢铁循环经济产业链:“炼钢→富余煤气→发电”、“钢铁→冶炼渣→微粉→ 水泥(新型建材)”、“炼焦→煤焦油→化工产品”和“钢铁→板材→工程机械(船舶制造)”,利用炼钢、炼铁和炼焦等环节产生的废弃物生产电力、建材和化工产品。二是以**发电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链:“电力→粉煤灰(工业石膏)→新型建材(水泥)”、“电力→蒸汽→供热”,利用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和脱硫石膏用于水泥和新型建材生产,同时,回收电厂余热资源生产蒸汽,淘汰工业园区的燃煤锅炉,对工业园区实行集中供热,形成热电联产。三是机械再制造产业链:“废旧机床(工程机械)回收→检验检测→绿色清洗→寿命评估→控制系统更新和部件修复再制造→产品检测”和“废旧冶金轧辊回收→检验检测→绿色清洗→寿命评估→表面涂层强化再制造→产品检测”,对废旧机床、工程机械和冶金轧辊通过修复加工进行再制造,恢复其使用价值。四是循环农业产业链:“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种植→秸秆→沼气→电力”、“种植→秸秆→生物质炭(木焦油)”,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废弃物制备沼气,沼气池产生的肥料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五是以选矿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选矿→矿渣→新型建材(矿山充填料)”,将尾矿再选废渣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和矿山充填料。六是以**开发区的顾地塑胶公司为龙头的回收利用塑料废弃物生产城市排水管道产业链:“废旧塑料→造粒→管材”。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不够主动,行动不够统一,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简单化,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上,还存在片面乃至错误的理解,缺乏操作应用的具体措施。社会公众绿色消费、节约消费的理念尚未全面形成,旧的生活习惯没有根本转变。

(二)资源约束,保障能力不足。我市本身资源贫乏,属于资源外向型城市,由于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资源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生产要素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尤其是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急剧增加而用地指标紧缺、后备资源枯竭的形势下,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问题已经不得不加以关注。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推动,其中部分企业、产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属于家庭作坊式企业。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使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并且工业化水平不高,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万元产值能耗高,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四)循环产业链发展程度处于初级阶段。从总体上讲,我市循环经济的普及面还很小,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就农业而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循环的模式比较简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不完善。就工业而言,清洁生产型和循环型企业的运行成本有待降低,产业和行业间的配套能力差,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还占有较大比重。另外,我市的循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运行机制远未形成。在社会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循环经济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废旧物资回收与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尚未建立。

三、下一步工作思想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百湖之市”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推进新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绿色转型”,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导向”,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重点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完善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好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完善工作。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框架;城市生态及基础设施框架;生态文明及生态人居框架;支撑保障体系及重点项目等。“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都要以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相衔接。

(二)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守土有责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切实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方式,制定并试行符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将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总量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重点,确定考核内容,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绿色GDp”政绩考核体系,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根据物流和产业关联性,改造开发区(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实现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对规划新建的工业园区,也要按循环经济的的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既要为引进资金项目搭好平台,也要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项目,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农业园区建设中,积极探索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农产品系列化深加工的农业技术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猪(禽)→沼→粮、猪(禽)→沼→菜、猪(禽)→沼→果,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五环工程等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培育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农艺科技园区,农业良种种植示范基地等,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并以此带动文明生态村和农业生态县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是主体。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节水、节能、降耗、减污技术,通过能源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废物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生产链条,同时要加大对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四)切实抓好节水工程建设,创建节水型城市。一是以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原则,加快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形成不同层次的中水回用循环体系,选择学校、住宅区、宾馆饭店、行政机关、大型企业等进行中水回用试点,污水处理后可用于绿化、景观、保洁、卫生冲厕、工业用水等。二是抓好工业节水工作。大力发展节水项目,对高耗水的产业加强调控限制,鼓励企业利用中水。凡有利用冷却水工艺的生产项目,都应采用闭路循环技术,实现“零”排放。所有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都要加强治理,实现达标排放。三是抓好农业节水工作。农业用水浪费较大,不容忽视。在继续大力推广滴灌、喷灌、防渗管道等节水措施和旱作模式的同时,应抓好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农民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和创新应用先进节水技术的积极性。四是应利用废弃河道、洼地、坑塘等修筑堤坝,蓄存雨水,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五)建立废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发展“静脉”产业。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做为一项新兴产业来抓,积极研究和引进废旧物资利用技术和项目;规范和整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市场;加强废旧物资回收队伍的管理。重点采取对种植废物、养殖废物、餐饮废物、废塑料、废金属、废轮胎、废家电、废灯管等方面回收利用加强规范引导;不断整合社会人力财力技术资源,逐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成系统。

(六)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消费模式。结合“五城同创”活动,引导居民形成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活方式,并通过消费行为反作用于生产领域。在居住区尤其是新建小区提高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推广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实行集中统一供热供水。在消费环节上,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低排放的资源循环使用意识,形成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易耗品实行多次反复利用,切实减少废弃物的发生,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每个家庭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抵制“白色污染”和过度包装,对生活垃圾进行适当分类。鼓励大家购买环保和节能产品,节约水电纸张等,提倡乘坐公交车出行,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和交通压力。

执笔:王-运-平

第三篇:紫阳县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紫阳县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近年来,紫阳县积极倡导实践循环经济,围绕富硒食品、清洁能源、特色矿产三大产业,推广先进工艺技术,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良好,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农业布局,按照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狠抓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得以夯实。以富硒茶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7万亩,2010年茶叶产量达到2983吨,实现综合产值5.6亿元,是2005年的5.2倍;建成3万亩标准化魔芋种植基地,年产1000吨魔芋胶生产线顺利投产,实现综合产值1.4亿元;畜牧、蚕桑两项传统产业稳步发展;设施农业已经起步,建成大棚蔬菜1000亩、秦巴硒菇种植基地2万平方米;建成2万

亩厚朴基地;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38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全县立体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积极开发应用农村新能源,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建成户用沼气池9725口,秸秆用于生活燃料、堆肥、部分还田,部分作物秸秆及桑枝残粪用作食用菌培养基,畜牧业的下脚料对农作物进行施肥等循环应用得到较好发挥。

(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工业产业链建设,打造经济、环保、生态新型工业,通过技术引进、资源整合,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逐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清洁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建成14条清洁化茶叶生产线,提高了茶叶清洁化生产水平;康洪公司实施技改扩能,对178个基层烘茧站茧灶进行节能改造,达到了节能减排目标。康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栽培秦巴硒菇,在绿色环保中实现循环生产。煤矸石发电、提钒、生产灰渣砖已纳入规划,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二是清洁能源使用规模扩大。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十一五”期间建成水电站16座,装机总容量达6.5万千瓦,形成以汉江水电公司为代表的5户清洁能源规模企业,年发电量达2亿度。三是矿产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提高。锰矿整合划转到湘贵锰业公司,实现了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矿渣制砖已完成规划设计。恒佳伟业公司整合了全县板石生产企业,积极推广先进洞采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达15%以上,年产板石达到200万平方米;四是

生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集商贸、流通、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硒谷生态工业园区,陕煤集团充分利用富硒自然水,年产25万吨矿泉水生产线即将投产;建成双安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蔬菜、秦巴硒菇、生猪养殖、富硒油茶等农产品实现综合开发。两大园区的建成,促使产业聚集度逐步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三)循环型社会建设现状

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循环型社会建设效益初显。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编制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已开发富硒茶观光园、擂鼓台森林公园、任河漂流等生态项目,逐步形成山水相依的生态休闲旅游格局,旅游业带动农业、餐饮住宿业、商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二是商贸流通服务业链条初步建成。以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为主的农贸市场建设初具规模,连锁经营逐步覆盖城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仓储冷藏物流已经起步,商贸流通活力逐步增强。三是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话普及率达到95%、通讯覆盖率达到97%以上,所有建制镇用上互联网,所有行政村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站。

(四)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紫阳的战略目标,我县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十一五”期间,造林建园85万亩,111.5万亩天然林、49.76万亩退耕还林和145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商品林采伐量为零,森林覆盖率达到55.7%;完成重点小流域治理612平方公里,任河、汝河、渚河等重点水域地表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重点企业治污效果明显,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环境质量稳步上升。

二、我县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县循环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未得到改变,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循环经济发展层次不高。循环经济理念引入时间短,实际工作中缺乏高度和深度;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高,产品互补、资源互用能力不强;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共识,社会大循环仍未启动。

(二)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农业起步较晚,规模效益不明显;工业经济发展仍然是粗放式资源消耗型,新型工业没有形成规模;现代企业链不完善,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规模扩张进程缓慢。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生产方式和技术设备比较落后,工艺水平低,技术改造能力弱;矿产品精深加工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规模产业经济不突出,资源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矿山管理水平低,市场适应性差。

(四)科技发展水平低。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科技人才少,经费投入不足;生产者素质偏低,传统生产大量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窄;科研平台建设滞后,创新能力弱,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品、专利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五)生态环境建设滞后。地理条件恶劣,地质结构脆弱,抵御灾害能力弱,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受资金和项目的影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三、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及对策

县发改局已聘请中国东西部研究院初步编制了《紫阳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目前正在修改完善。按照这个规划,提出我县下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

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立足农业、矿产、水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三大产业,稳步发展农业,重点发展工业,积极推进全国标准化茶园基地、陕西省优质农产品产业示范区和秦巴山区优质药源基地建设,建设山青水绿、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新紫阳。

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结构趋于合理,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业等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逐步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三废”综合利用,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结构逐步优化,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改善,循环型生态县城逐步建成。

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重点:

——强化发展循环经济机制。结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决策部署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体

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宣传和引导,积极倡导群众实践绿色消费,启动社会大循环。

——抓好农业循环经济。继续抓好双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秦巴硒菇、富硒油茶为主的现代农业,实行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示范带动农业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发展紫阳种无性系丰产茶园4万亩,推广无公害管理,建设生态有机茶园3万亩,加快茶叶生产线更新升级,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做好退耕还林管护和天然林保护,实施人工造林工程;大力支持蚕桑企业开发丝绸和蚕桑副产品;加强中药材、魔芋等农业资源的生态加工;建立生活废弃物回收站,加大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在农村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农村新能源,推进沼气池建设;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施茶树紫阳种、皱皮桔、陕南白山羊、紫阳黑猪等地方优良品种选育工程;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村“五改三建”实事工程。

——抓好工业循环经济。一是加快富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帮扶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紫阳富硒矿泉水”品牌,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园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矿产工业,加强金属矿中锰矿、毒重石、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力度,加快解决选矿分离工艺问题;加速优质板石和新型轻质、节能、环保建材产品的生产,采用板石洞采技术,提升板石开采能力,改造现有制砖企业生产工艺,推广页岩多孔砖生产;三是加快尚坝、八庙梁等9座水电站建设进度,力争201

2年全部建成发电;四是实施康洪茧丝、魔芋初精加工技改扩能;积极争取煤矸石发电综合开发项目和煤化工深加工项目建设。

——抓好循环型社会建设。一是抓好现代流通,实施清洁生产策略,选择绿色运输,实施绿色包装,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积极构筑区域物流中心,发展以县城和向阳为中心的商品集散与铁路物流区,以蒿坪和汉城为中心的富硒食品物流区、以高滩和毛坝为中心的工矿产品物流区;发展沿铁路、高速公路的南北通道和沿汉江航运的东西通道。二是开发绿色旅游产品,以富硒食品、民歌茶艺、民间工艺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地方特色浓、文化内涵深、投资效益高、商业形象好的特色绿色商品;深入挖掘紫阳文化,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和旅游核心景区,加快旅游村建设;三是加大“两型”社会建设。推广应用太阳能,推进建筑节能,推动交通运输节能,指导好商业和民用节能,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环境,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我县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在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体制,转变发展方式,全民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紫阳的宏伟目标。

2011-07-11

第四篇:循环经济发展报告

循环经济发展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它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2002年贵阳市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建设试点城市,率先在全国编制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在确定首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出台了全国首部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地方法规。按照这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近20年的努力,将贵阳市建设成为经济运行高效良好、基础设施完备齐全、城市布局科学合理、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循环健康协调、支撑体系健全有力、居民生态意识和文化素质良好的生态中心城市。

一、2004年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2004年,全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大贵阳”和“生态经济市”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贵阳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由以钱易院士、金涌院士为顾问的清华大学课题组承担编制完成,通过由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主持的专家论证。2004年10月已报批人大初审通过。《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经2004年7月8日贵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12月初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示范基地的建设。

(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逐步加大政府对高效、清洁的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技术的投入,引导企业推广节能、节水、降耗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以黄磷尾气、废渣和其他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技术已经初步显示成效并得到充分应用。

1.贵阳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但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循环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的三重压力,表现出“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特征。粗放式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给贵阳市带来了大范围的不可逆转的区域环境灾害和生态灾害。结合贵阳实际,市委、市政府在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支撑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第三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六大类总投资达479亿元的254个建设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总额为279亿元的国债(循环经济)资金项目,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提交了磷、煤化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内容的总投资26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

2.全市有20多个生态工业项目已有合作投资伙伴,协议资金达到近200亿元,部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全面启动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循环经济煤化工示范基地和息烽循环经济磷复肥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其中,开阳的60万吨合成氨、120万吨磷氨项目已经得到山东兖矿集团和贵州开磷集团的正式确认,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双流开发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制20000吨/年甲酸、安达公司20万吨/年硫酸、8万吨/年湿法磷酸及净化项目等项目;息烽基地中,西洋肥业公司建成40万吨硫磺制酸利用余热和废渣发电项目,山东信科环化利用西洋肥业公司15万吨盐酸发展下游产品一期工程(5000吨氯化钡、1.5万吨硫尿)正式投产,息烽合力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和磷渣发展循环经济项目(60万立方米地砖/年、3万吨/年甲醇、1.5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已经完成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开阳开磷利用磷渣生产150万平方米/年全息石膏砌块项目的45万立方米/年中试成功。清镇基地已形成了水晶集团与水晶集团二级企业间的循环体系、水晶集团与煤气气源厂间的循环体系、兰花水泥厂与周边企业间的循环体系以及清镇市煤化工示

范基地东区与西区间的循环体系。贵阳煤气气源厂等三家投资3570万元的1.5万吨碳黑生产线等一批循环项目建成投产。

3.贵阳市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进入全面实施建设的第三年,2004完成国际招标2次,招标金额4604万日元;贵州省水泥厂粉尘综合治理项目现已完成全部国际招标采购,2004年2月建成并投料试车,该系统调试阶段环保效果明显,有效的降低了粉尘的排量;市监测站空气质量与污染在线监测系统项目现已安装竣工并通过验收;贵阳煤气输配扩建工程完成二个包的国际招标采购工作,10万立方米气柜制作完成,2004年1月投入使用;贵阳钢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已完成六个包的招标工作,10吨燃煤锅炉脱硫除尘系统已安装完成,30吨电炉及除尘工程已安装投产;水晶集团汞污染治理已完成一个包的招标工作,引进日本羰基醋酸专利合同已签定执行。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果和社会效益。2004年10月完成贵阳市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顺利通过了日方的预评估和正式评估,为中日两国政府顺利签署项目贷款协议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力度,争取最广泛支持

2004年,采用资料发放、知识宣讲、展板展示、文艺演出、现场签名、问卷调查等形式,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深入人心;接待组织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1家中央媒体组成的循环经济贵阳采访团在内的近百人次对我市循环经济建设进行专题报道;新闻联播、新华社动态清样、瞭望周刊、人民日报等都给予大篇幅的报道。

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各部委的联系,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深入同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在具体项目方面的合作,力争贵阳市成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专项试点城市。加强与日本、德国等政府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机构的联系,拓展了与国外合作的空间和机会。为贵阳市的循环经济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贵阳市的循环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以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生态城市作为新事物、新理念在各级干部思想认识上尚存在一定差距。循环经济项目在土地、信贷、立项、资金等方面缺少必需的政策支持,缺乏强有力的技术与人才支撑,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相关规划,遂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

二、2005年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展望

2005年是“十五”和“十一五”承前启后的一年,贵阳市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延长和拓宽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努力加快贵阳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为贵阳市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目标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做好《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的宣传和实施工作,研究、起草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二、分解、落实《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示范项目的建设。将《总体规划》进一步分解、落实并纳入到全市“十一五”各有关部门专项规划中,并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和《条例》规定,逐步向各部门和区县分解下达落实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并进行监督考核;继续加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的建设力度,全面启动以磷煤化工为重点的生态工业项目建设。成立贵阳市清洁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展企业节能降耗活动;以农村“一气八改”工程为纽带,开展生态农业、生态经济村建设工作;引导绿色消费,开展废弃物综合处理工作和绿色饭店、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的创建活动,继续执行中日环境合作示范城市项目,继续贵阳市水污染治理工程日贷项目。

三、争取在财政资金中建立循环经济专项,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项目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和公众参与的广泛的投融资机制,积极引进外资和启动省内外民间资金,为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创造比较好的条件。

四、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组织和国外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借鉴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加快贵阳市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步伐。

第五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 沈 勇

各位领导、委员: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我市“四大发展”,加快“两宜”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当然涉及到很多因素,今天,我主要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层面上谈几点看法。

一、着眼长远,整体规划,有序推进

园区规划不能急功近利,要谋长远、看后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从实际出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园区发展。园区规划要以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本地工业远景规划相结合,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效益园区。要以超前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构筑园区龙头地位,凸显园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在项目的建设中,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不能因为资金制约而降低建设标准,杜绝“雷声大,雨点小”的平庸行为。要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让有内在联系的大中小企业成为左邻右舍,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现实看,目前

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大型洗选设施建设,努力做到应洗尽洗,提高煤炭产业洁净化水平。同时,要加快煤炭加工转化、产业延伸步伐,大力发展电力产业,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煤电联营、煤电热联营和煤电铝联营,积极发展煤化工、煤建材等多种产业。通过转型发展,促进循环发展,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应对金融危机能力。

从我们自身来说,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能够在短短几年迅速发展壮大,并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其主要原因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扶持下,紧紧抓住循环经济这条主线,超前谋划,率先行动,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对新型产业规模发展,大力推进关联产业链条延伸,有力促进了集团园区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现已形成集煤炭生产、皮带输送、洗选加工、发运销售、矸石发电、冶金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循环型大型股份制企业。在新型产业中,特别是全长31华里、年输送1500万吨的超远程输煤专线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它的诞生,实现了煤炭运输的现代化、自动化、集约化和环保化,填补了我省现代化运煤的空白。

金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赞誉。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结构调整先进企业”,被列入全省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三大企业方阵”和全省首批“十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进入了全国民企500强、全国煤炭工业100强和全省工业30强,并获得“全

下载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基本区情****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为充分发挥区......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

    关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建设社......

    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编辑:admin 时间:2008-9-8 21:38:00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国内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有关循环经济的一些概念、特征、发展模式等问题,并通过介绍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优秀案例,结合本国国情给出国内发展循......

    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以新型能源、精品陶瓷、光电机械、生物食品、资源利用为主体的五大循环产业,成为我省重要的循环经济基地。该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