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税收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水、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审视我国现阶段财税政策,有必要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合理的税制安排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绿色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税收政策的支持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税收手段既能很好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可有效地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因势利导,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跃升到了新的高度。新法重新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建立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新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扶持和鼓励力度,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将有效激励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能源消耗由高污染、高消耗向低消耗、循环型转变,生产技术由粗放、滞后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生态环境由高污染、高破坏向低污染、友好型转变。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税收政策鼓励资源节约降耗。(1)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2)纳税人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需要定期减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地方税务局审核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3)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
2、税收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原材料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标准。
3、税收政策鼓励加强环境保护。(1)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2)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企业从事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3)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环保企业乃至一般企业从事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产品与技术开发的积极性,从而将直接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税收政策借鉴
1、德国的生态税政策。生态税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而增加的一个税种。生态税的引入有利于政府从宏观上控制市场导向,促使生产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生产者的行为,改进消费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2、日本的退税政策。政府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产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处理玻璃碎片用的夹杂物剔除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空瓶洗净处理装置等,除实行特别退税外,还可获得3年的固定资产税退还。对公害防治设施可减免固定资产税,根据设施的差异,减免税率分别为原税金的40%-70%。同时,对各类环保设施,加大设备折旧率,在其原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有折旧率的基础上再增加14%-20%的特别折旧率。
3、美国的税收优惠。美国亚利桑那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销售税10%。征收新鲜材料税,促使人们少用原生材料、多进行再循环;征收生态税,除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都要收取生态税;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从上世纪90年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代起,美国政府开始了农业“绿色补贴”的试点。其特点是,设置了一些强制性的条件,要求受补贴农民必须检查他们自己的环保行为,定期对自己农场所属区域的野生资源、森林、植被进行情况调查。此外,对表现出色的农户,除提供“绿色补贴”外,还可暂行减免农业所得税,以资鼓励。
四、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
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和循环经济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的税收制度在调节经济发展、引导循环经济方向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税制,为此建议采取实施以下税收政策:
1、增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一是扩大征收范围。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二是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计税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三是将现行其他资源性的税种如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并入资源税,并将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也并入资源税。四是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税真正成为发挥环境保护功能的税种。
2、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把使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资源消耗量大、严重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并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对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实行低税或免税;对于资源消耗量小、能循环利用资源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不征收消费税,从而限制环境污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3、通过取消出口退税和加征出口关税等限制一些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保护国内资源;同时通过调节进口关税提高进口产品的质量,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
4、调整增值税。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目前我们国家除了东北等部分试点地区以外其余的地区都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从而抑制了企业投资发展循环经济设备的积极性。为促进企业购置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利用效率的环保设备,需要增加企业时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
5、开征环境保护税。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改为征收环境保护税,建立起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既唤起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又能充分发挥税收对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
6、实施税收激励机制。通过税收这个经济杠杆,实施税收激励机制,鼓励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如对利用“三废”的生产行业和产品进行减免税;对生产环保产品的产业给予的政策倾斜,如对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可采取减免税措施;对从事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进行支持,对单位及个人给予环保的投资、再投资、捐赠予以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等;鼓励企业防治污染设备加速折旧;对使用环保建材的建筑企业要予以减免税费等。
7、尽早开征燃油税。燃油税已经在各个层面讨论了很长时间,开征燃油税对循环经济的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第二篇:突出重点 完善机制 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突出重点 完善机制扎 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威海市人民政府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368.5亿元,增长15.9%,45户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14.9万吨标准煤,38户重点用水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3%。
(一)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指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威海市节约能源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循环经济重大问题和阶段性工作进行了部署,发挥了指导作用。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市政府将循环经济有关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目标任务,实行严格的约束性计划管理。同时,将资源节约工作纳入了对各级的目标责任制考核,逐级签订节能和环保目标责任书,加强调度和考核,建立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循环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四是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了对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
(二)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确定了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三大基地”,培育运输设备、机电工具、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群”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高耗水、低产出、粗放用地的项目,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全市有24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4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被评为全省环境友好企业,去年又确定了10户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和10户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树立了样板,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刘公岛景区和乳山银滩开发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域认证。市工业园、石岛工业园等重点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的要求编制了规划,科学引进和合理布局项目。三是发展清洁能源。依托我市地处沿海,岸线和风力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规划和推进了华能风力发电、乳山红石顶核电等一批风电、核电项目。加快推进热电厂的脱硫改造,华能电厂二期海水烟气脱硫项目建成后将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四是发展环保产业。全市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已达到49家,一般工业废水治理、中水回用、工业消烟除尘等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废旧资源特别是废旧纸张、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去年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5.6亿元。
(三)推动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突破。一是抓节水。对100多家单位实施定期水平衡测试。严格执行用水计划,加强对用水量的调控。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华能电厂筹资1980万元,建造了日产淡水能力2500吨的国内最大的二级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所产淡水全部用于锅炉软化水和生活用水,年节约处理成本约550万元。目前全市年海水淡化量300多万立方米,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每年约30亿立方米。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回用和中水设施,中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7%,市区日中水生产能力达到 1万吨,利用率达到60%。大规模推广农业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10万公顷,年可节水1.7亿立方米。二是抓节能。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指导企业编制节能规划。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节能技术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三角集团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硫化车间内温冷却水回收系统改造、水泵电机变频改造等五大工程,年可节约400余万元。加强了建筑节能工作,中心城市新建多层住宅全面推广了应用框架结构,中心城市和3 个县级市的城市规划区均实现了新建建筑实心粘土砖使用率为零的目标;大力发展以粉煤灰加工为主的新型墙材,年产量由1999年的1.5亿标块提高到去年的8.7亿标块,应用率达到了85%以上。三是抓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抓了热电、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46户,年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118万吨,去年实现产值9亿元。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做到了当年排放当年全部利用。在农村大力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用沼气及小型沼气工程,沼气总池容达到4.8万立方米,年可产生沼气225万立方米。此外,在节地、节材、节矿等方面也实现了突破。
(四)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市里设立了节能资金,加大了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近年来先后为二热电海水淡化、蓝星玻璃水煤浆替代重油、以塑代木等一批重点项目,争取资金支持2000多万元,为威海恒信水泥、荣成映波水泥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收6000多万元。二是强化技术支持。围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实施了包括工厂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等包括国家863计划和省级重点攻关计划在内的一批重点项目,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去年我们调整了用水价格,对居民生活用水超过阶梯部分加倍收取水费,并提高了船舶、建筑、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价格,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四是强化执法检查。不定期对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和资源节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督促企业搞好整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深入。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下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资源开采和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废弃物产生以及土地利用等环节,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标准、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体系,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2%、取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重点领域。着眼于能源和资源减量化,加强对冶金、热电、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重点抓好百户用能企业,特别是45户省级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任务。着眼于资源再利用,重点抓好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等的回收利用。着眼于废弃物资源化,抓好蓝星玻璃以塑代木、大业金矿尾矿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抓好清洁生产,今年争取完成10—15户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抓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的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促进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是抓技术支撑。依托重点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节能、节水、节材、节矿和循环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现场会、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继续淘汰一批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为企业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三是抓宏观管理。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尽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方向。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政策,适时出台新的鼓励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超能耗加价制度,运用价格杠杆的作用,调控能源供应与使用。不断完善能耗统计公报制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实施严格的考核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引导,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篇: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区情
****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我们本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化工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116家,上市企业4家,实施项目178个,总投资405亿元,初步形成了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光伏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4亿元,实现税收5.54亿元。
二、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成效
近年来,我们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围绕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单位gdp能耗由2008年的2.79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现在1.61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8年的241立方米/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54立方米/万元;同时,企业工业废弃物则以8.5%的比率逐年下降,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8%以上,目前,集聚区工业废弃物处处理率达到95%以上。随着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全面建成,集聚区污水处理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
(一)科学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我们按照“三规合一”和“四集一转”的要求,编制了西部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并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先后两次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完善,率先通过了省里的安评和环评,形成了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2012年,我们又针对辖区化工产业突出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聚区内化工产业链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设计,依托佰利联公司、多氟多公司、焦煤集团等化工企业,以发展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涂料产业和基础化工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西部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的发展目标。
(二)突出重点抓循环。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实施“循环改造”和“链条延伸”,引入新工艺,谋划新项目,建立新链接,基本形成了“氟、钛、锆、硅、锂”五大化工元素循环产业链。一是抓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工艺改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拿佰利联公司为例,主产品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七水硫酸亚铁,经工艺转化,重新用于提炼钛白粉;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处理转化为中水,实现循环使用;产生的废气(热)经过梯级利用技术,为自身发展和周边企业提供热源;产生的黄泥废料用于制取钛石膏,生产石膏砖。二是抓外引内联,打造循环链条。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引进建设产业链延伸关键项目,促进了企业间、产业间的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围绕佰利联公司主打产品钛白粉,我们引进了江苏三木集团和河南汉莎,实施了表层材料工业园和高性能环保涂料等项目,形成了从基础化工产品到高科技终端产品的链式发展。围绕焦煤集团开元化工,我们引进合晶科技,实施了离子膜烧碱、多晶硅等项目,形成了“离子膜烧碱-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光伏产业互补共进的循环链条。三是抓产业互动,促进循环链接。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依托氟、钛、锆、锂、硅等五大产业延伸,规划建设了产品相互应用、互为原料的六大产业园。如氟化学产业园区利用光伏产业园区的产品单晶硅、多晶硅生产太阳能切片,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节能灯具等产品;佰利联产业园区与光伏产业园区、氟化学产业园区间共享氯气等化工原料……按照集聚区规划,通过政府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强化园区联系,推动产业向精深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园区间形成横向耦合的产业循环。
(三)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给予奖惩。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四)严格管理抓执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环保飓风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30余家“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工作建议
我们在循环经济中,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循环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建议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建议设置具有可操作性、能反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考核评估体系。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经验,抢抓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巩固提升循环链条,着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第四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效的发展局面。
1、优化发展环境,搞好服务支撑。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应充分开发利用行政资源,科学调控,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盘活金融市场,强化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有关企业认定为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相应的政策性贷款。在贷款贴息补助、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划拨上,给予循环型工业企业倾斜。积极推进县城投公司的建设与运作,为企业提供强大融资平台。二是抓好专项整治,放宽经营环境。政府重点扶持循环型工业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研究落实放宽经济环境优惠政策,并经常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进一步杜绝干扰生产、违规摊派、妨碍运输等现象发生,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三是倡导和谐文化,推广循环理念。在政府网站、电视报刊中开辟专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制实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四是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政府联络协商、学术团体论坛推动、企业之间对接整合,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实体合作,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积极推动建立富碾工业经 1 济合作带、滨洲铁路西线工业化合作区、嫩江流域西部生态合作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步伐。具体商定合作范围、规模、项目、方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将区域内的资源统筹起来,相互之间给予优惠政策,创造区域内相对更加宽松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2、推动产业升级链接,实现集约化发展。立足于发展工业的特色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成果,积极寻求资源型工业的健康发展道路,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型企业规模化建设,搞好产业配套链接,培育形成主导产业集群。一是推动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推动以江源钢铁公司为依托建立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的进程,鼓励其抓紧完成炼钢、轧钢生产线建设,上马铸造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原料向生产定型产品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北疆集团龙江水泥公司一号窑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改造工程。引导强大饲料公司针对畜牧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研发羔羊饲料。二是加快链接进程,实现集成发展。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玉米深加工,推动杂粮杂豆深加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扩大秸秆压块生产规模,发展秸秆乙醇加工项目。围绕畜产品加工,推动元盛食品公司加快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进程,积极发展皮毛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猪、鸡、鸭、鹅深加工,推动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围绕矿产品深加工,推动陶粒泥(页)岩、麦饭石、矿泉水开发形成规模,加快铜矿勘探开发步伐。三是发展配套加工,实现捆绑发展。以电器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业户,建立配套加 2 工体系。推进电器集团与哈飞集团的产销合作进程,促进电器集团的技术创新,完善培训体制建设工作,提高配套企业业户生产能力,形成机电加工制造业良性发展格局。
3、强化管理营销,提高运营收益。应对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的发展经营趋势,政府应加强正面引导,拉伸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是推行精益管理,获得积聚效益。建议企业采用精益管理模式,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把握住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交通运输等流程,强化效益指标,突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环节,系统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达到综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最终形成积聚效应。二是做好下游延伸,提高销售收益。在坚持企业主营业务方向、规模、效益的前提下,为有效弥补流动资金不足,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具体可以介入下游市场,开拓延伸产业,建立流通站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三是搞好横向联结,放大营销效益。政府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建设,通过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重点强化江源钢铁公司与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对接,抓住齐齐哈尔市铸造工业园区建设契机,争取实现同一厂、二厂、重机厂的产销合作。四是研究市场行情,健全营销机制。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针对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搞好经营战略调整、完善和市场研究。积极促进其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实施淡季原料与产品储备,等待旺季高价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4、强化支撑条件,形成后发优势。抓住农业产业化、城镇集中化、交通网络化、市场开放化等重要环节,强化循环经济支撑条件,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原料供应。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广品种玉米种植工作,扩大品种牛羊养殖规模,增加高产奶牛存栏数量,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鼓励企业建立与县内外产业基地稳定的供应关系,支持企业建立自主原料基地。努力培育和塑造低成本、高品质、充足量的原料优势,创造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城镇建设,积聚资源要素。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完善软实力,大力推进行政、农业、商贸、教育、卫生等资源整合,提高五个镇的区域中心镇功能作用,促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城镇集中,从而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件。三是完善路网建设,强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建设,重点向西部和南部倾斜,实现与111国道的有效衔接,以提高矿产原料的输出能力,强化景星镇、龙兴镇和山泉镇的区域经济辐射作用,有效支撑县域循环经济发展。四是活跃流通环节,实现产销顺畅。积极引导扶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行业协会发展建设,以行业协会为中介,提高城乡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快城乡各种专业市场建设,改善经营环境,规范经营行为,塑造经营特色,扩大经营规模,并大力发展贩运队伍,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抓好废旧物品回收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各类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形成发展循 4 环经济的支撑市场条件。
第五篇: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2 12:45:00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沙洋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花卉苗木等七大特色板块基地,面积达235万亩,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油菜专业大县第一县。
由于受到农业生产条件、资金、技术和农民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沙洋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快。这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用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政策法律法规,是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明确立法框架,研究形成专门法,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化。同时政府应制定系列、配套的农业循环经济政策,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资金投入是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经济就难以发展,效益就难以增加。沙洋县每年整合500多万元的资金,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奖励支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推动了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但相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建立产业准入机制,对新建的农业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等方面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一些节约农业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技术开发、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农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撑,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目前,沙洋县已与华中农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县的循环经济还停留在农业资源的低层次循环上,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还较低。必须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着眼于解决制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整合各类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全力组织科技攻关,尽快攻克关键技术,着力培育和形成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循环型产业集群。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整合科技服务力量,全面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服务组织模式,推进科技推广服务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广传统有效的农业科技、实在实用的农业科技、生态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循环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层次和规模。沙洋县以农广校、农村科技服务站、农家书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等为阵地,以阳光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等为平台,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常规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440期,培训农民6.8万人,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农民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必须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要求,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土专家和明白人队伍,造就一批会经营、善开拓的农村经纪人队伍,造就一批善管理、懂市场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沙洋县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51家,网络带动农民2万多户。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企业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既要保证龙头企业的优质原料需求,又要保障农民利益,通过合作组织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郑中华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