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篇

时间:2019-05-12 19:0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罗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罗城农业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情况汇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局

(2012年7月18日)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切入点。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我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县注重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生产,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不断发挥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模式,搞好农业内部“小循环”,推动工业介入“大循环”,从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秸杆综合利用模式。我县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杆一直没有综合利用,近几年来,才得到开发利用。一是作原料。龙岸、黄金等地利用桑枝作培养基种植秀珍菇等珍稀食用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龙岸镇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几年用桑枝和稻草大棚种植秀珍菇,年产值过百万元;二是作肥料。我局通过中低产田改良项目,推广秸杆还田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肥料的投入,亩平节本增效50元。

(二)肥药减量增效节约型模式。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截止当前,全县共检测土样2万余个,发放施肥通知单3万余份,使得亩均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减少化肥用量20%。二是大力推广农作物无害化防治技术。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黄色粘板的应用,推广BT等生物农药的应用,1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亩均减少用药成本15元,减少人工50元,亩增产量5%,亩平节本增效100元左右。

(三)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工业介入农业的产业化模式。我县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我县牛毕糖厂近年来引进酒精和有机肥生产,综合利用蔗渣生产食用酒精和有机肥料,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今年,我县通过广西罗城中科嘉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红薯生物质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示范建设,包括年种植7万亩、总产22万吨的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建设、年产3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年产3000吨的红薯粉条加工厂建设、年产5万吨食用酒精生产线建设以及采用自然农耕法栽种,施用自行生产的微生物有机肥,年种植5万亩,年产有机大米1万吨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生产的循环利用模式。目前,项目已落实高淀粉红薯基地2万亩,生物有机肥厂已完成厂房建设,即将竣工投产。通过工业介入农业循环经济,实施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全县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传统粗放型生产,不仅浪费资源,还产生大量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污染了环境,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产生的危害和问题日益严重。

一是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二是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不强,循环经济理念尚未全面建立。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轻内涵,重增长、轻发展,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浪费资源、制造污染的现象随处可见,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

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大量使用化肥既带来浪费,也导致污染、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大量使用农药,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农作物秸秆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造成浪费和污染;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树立资源忧患意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两型社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强化政府行为,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两型社会作为全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强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三是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四是转变工作作风,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整合涉农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多元投入,重点扶持循环农业试点,特别是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相结合的试点,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搞好循环农业,加工工业园区建设。

3、建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机制,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一是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稳定队伍,健全服务、完善机制、利益吸引等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强化技术培训。目前的工作重点应围绕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进行培训,通过科技下乡,农村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基层技术服务队伍;三是要建章立制,制定规范性技术服务文件,进行规范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服务质量;四是要完善服务机制,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搭桥铺路。

4、不断研究探索循环经济的模式,拓宽综合利用的领域和渠道,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建议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先从农业内部的小循环入手,逐步扩大到加工业、贸易业等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社会生产大循环,要认真探索工业等产业介入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的转变,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5、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广与开发节约型农业技术。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等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与渔船节能等节约型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第二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与理念,正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现代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土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原则要求减少农业投入,从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况,导致环境污染、土壤功能弱化、农产品易受污染等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在保证不降低产出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来相对减少投入量。

再利用(Reuse)原则要求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污染转化为资源,不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附加值。

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少产生废弃物,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为今后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循环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价某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流程)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循环经济型农业的总体目标。因此,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行为以及相应的结果来考察,据此建立一个BPEIR概念模型,即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模型(图1)。因为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一个循环总量,而且该循环总量大小取决于系统外的投入以及系统内的消费量。如果对于一个区域系统投入加大,消费量减少,则循环总量会增大,对于系统产生的压力增加,从而会造成系统内各组分向不利的方向发展,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多,促使其有效利用量下降,则会带来土壤退化、作物产量下降等负效果。负效应集聚对系统的冲击,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措施减少系统的循环总量,减小系统的循环压力,比如农业中种植模式的改变、废弃物资源化等措施,均为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对于系统的投入;反之,如果对于区域系统投入减小,消费增加,说明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则系统内循环总量减少,压力减小,使系统各组分良性发展。因此,从农业生产行为以及产生的效果出发,考虑系统的输入端、过程、输出端来进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1.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技术路线

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农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反映某一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二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诊断,具体是通过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找出制约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信息(图2)。

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循环经济的“3R” 原则,即以“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并根据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认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核心技术指标,全面准确地反映农业系统输入、输出终端和运行过程的复杂内容。因此,为选取有效的评价指标,本文根据图1中BPEIR模型以及特尔菲法,对众多因子进行分析,筛选出20个参评因子构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该类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即系统输出终端的效果。其中,采用农机总动力与农林牧渔商品率作为反映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以及农业产业化效益的指标; 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该类指标用来揭示区域农业生产系统投入端的现状;三是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标,用来体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的程度; 四是资源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反映农业发展中对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的影响。

1.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的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各指标间的重要性关系 "#$。因此,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取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表1)

研究区域实证分析 2.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从以上选取的指标中可以得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性质各不相同,数据之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为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值标准化法主要适用于评价指标与参照值之间相互关联且有所区别的情形。具体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应用有两种类型:

一是正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大,所反映的循环状况越好;

二是负作用指标。该类指标值越小,越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两种类型,指标标准化处理的公式如下:

Xij为某一指标的原始值,Xi为具体研究对象某一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第i指标原始值。

2.2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由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与层次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均需从不同层次与侧面反映农业循环发展的状况。因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采用加权函数法进行计算,即

式中,Xi为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化值;Wi为与各指标相对应的权重;S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水平得分。

2.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是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考察,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阻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行为与政策的相应调整,从而有效地减少系统投入、提高系统产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的目标。具体方法是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诊断。

3做出结论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下面就分别以2000~2009 年甘肃省、1991 ~ 2005 年黑龙江省、1990~2008 年吉林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例具体分析

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结果

2000-2009 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态和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图3 2000-2009 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提升的趋势,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是 2000年的 2.76倍,年均提升速率为11.95%(图3)。分类指标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2000~2009年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准则层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和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评价值,均高于2000年的水平,资源减量化评价指数值从2004开始才高于2000年的水平,按照各项分类指标评价指数值年均提升速度的高低来排序,依次为资源循环利用指标(21.63%)、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7.27%)、资源减量减量化指标(2.21%)、资源环境安全指标(1.61%)。说明2000~2009年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的拉动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而资源减量化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的作用非常有限,是限制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

图4 2000-2009 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指标评价结果

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3 分类指标的约束度判断

为了进一步判断各分类指标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约束程度的大小,将单项指标的约束度进行加总,得到各分类指标的约束程度的度大小。从图7可以看出,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20.06%)、资源循环利用因素(17.12%)、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5.79%),说明甘肃通过控制农业资源投入减轻农业循环系统压力的任务还很艰巨,未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在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格外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图5 2008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的约束度

4政策建议

①在优化资源减量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效率,特别是要在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处理技术

②构建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向包容性增长转变主攻方向为:加强以农产品加工为载体的环保型产业间循环链接技术和农业产后剩余资源及废弃物多功能化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③研究和推广应用农业洁净生产技术。主攻方向为:研究和推广以科学施肥技术、高效农药综合防治技术、农膜高效利用和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为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并加强生物农药、优质复合肥、基因技术等替代物质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

④开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主攻方向为:研究开发农业废弃物资 源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农业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

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长效运行机制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逐渐向前发展。2004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是1991年评价指数的1.37倍。依据图2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的时间发展顺序,可将1991—2004年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八五”期间(1991—1995年):起步发展阶段,该阶段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数在[0.87,0.95]内波动,发展状态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比较缓慢。第二阶段“九五”期间(1996—2000年):平稳发展阶段。该阶段

图6 1991—2004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循环农业发展指数在[0.96,1.04]内波动。虽然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于第一阶段,但该阶段也明显表现出平稳趋势。第三阶段“十五”期间(2001—2004年):提升发展阶段。该阶段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处于一种相对较快发展的状态,其综合评价指数主要分布在1.04左右。其中,2004年出现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最高值(1.194)2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分类比较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较高,产出水平提高幅度最大,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较强的拉动作用;农业生产的投入方面,在“八五”期间发展逐年下降,对农业整体发展起制约作用,但在“十五”期间,情况有所好转,资源的减量化投入日益贯彻到农业生产中;在资源的利用环节,总的有效利用效率

图7 1992—2005年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各分类指标评价指数

不高,循环利用的水平低,1995年后逐年下降,对整个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 阻碍作用;生态效应方面,其发展水平低于或等于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但仍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1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图8 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图

(1)1990—1996年停滞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各年份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数均低于1990年,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4.18,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处于低水平波动阶段。该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粮食产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获得高产出,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忽视农业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2)1997—2002年缓慢波动上升阶段。这一阶段循环农业指数小幅升高。除了2000和200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以外,综合评价值均高于1990年,综合指数平均为4.77。国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

(3)2003—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循环经济指数快速升高,年均指数为7.01。随着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明确提出发展循环农业,将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吉林省作为国家农业大省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受益地区。农民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鼓励下,提高了循环利用意识,重视利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链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农业技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2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类指标评价

图9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类指标评价指数

依据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分类指标评价结果,2008年吉林省经济社会产出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资源环境安全指数均高于1990年。1990年以来资源减量化指数不断下降,单位面积上物质量增加,循环系统内消费能力下降,导致循环农业系统内循环总量增加,促使系统内压力加大,对系统的负面影响增强。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变动与经济社会产出指数变化趋势相似,2002年以后经济社会产出指数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数迅速提高,说明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资源投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吉林省经济社会产出与资源循环利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003年以来,随着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产出提高,农民开始更加关注农业资源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

3障碍性因素分析

根据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因素诊断计算得到,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性因素依次为人均沼气量、农用柴油使用强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农药使用强度、农村用量强度、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化肥有效利用水平、农膜使用强度、单位畜禽产品率和农机动力产值。尤其是人均沼气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柴油使用强度是成为制约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质量和数量,充分发挥沼气在循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购买性外部资源的投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从分类指标上看,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产出指标。说明长期以来吉林省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要素投入过多,而系统内消费能力没有提高,导致投入的物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系统内循环总量增加,制约着吉林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因此,当前吉林省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投入的水平,在同等产出情况下降低单位面积上的物质投入,从而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结论及政策建议

(1)减少农业生产外购性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减量投入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因此,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原理,减少和优化对化石能源消耗结构,解决滥施和偏施化肥、农药的现象,以及地膜回收不力等问题。

(2)建立农牧结合循环生产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水平。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是制约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限制因素。因此,吉林省应建立适宜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尤其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促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3)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是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另一限制因素。今后,吉林省应当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带动、村企互动、投资推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外向牵动等不同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4)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机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府需要规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激发他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①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开发专项基金,支持各种形式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开发;②是对农业循环经济产品生产和销售给予减税让利;③是对投资农业循环经济开发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提供信贷担保;④是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实施给予水电等能源价格方面的减让或补助。

第三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模式构建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模式构建

叶美锋林代炎吴飞龙

(福建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福州 350003)

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Agriculture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attern Construction

Mei-feng YE,Dai-yan LIN, Fei-long WU,(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Fuzhou,Fujian,350003)

Abstract: The develop agriculture circulation economy was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 and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 economical idea

Key words:agriculture; 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model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了经济的全方位的、快速的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循环经济理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工业循环经济理论,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而言,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要求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而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中,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尽可能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原则是“3R”原则[2],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原则是通过在农业循环经济运作的源头,即资源投入的输入端,减少物质与能源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以预防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在畜禽养殖业中,通过集约化生产,引进新品种,并对饲料的合理配制,降低料肉比,推行畜禽健康养殖,减少饲料成本及药品投入,提高成活率,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降低畜禽废弃物重金属排放的效果。再利用原则是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次使用资源或产品,以避免其过早成为垃圾。如猪舍冲栏污水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D89B13及院科技支撑项目Zymb0805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叶美锋(1981-),福建福州人,研究实习员,从事农业污水治理研究。E-mail:yemeifeng1021@126.com [1]

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可作为鱼塘养鱼、农田灌溉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资源化原则是通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回收,综合利用,以达到从输出端减少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的目的,如利用畜禽养殖场固液分离后的畜禽粪渣栽培食用菌,再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使畜禽粪便废弃物完全资源化利用,既防止废弃物排放污染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2.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方向

目前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不断重视,国内各省市对农业循环经济都开展了一系列模式构建与推广,就此总结归纳一些较有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1.1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发展最早的模式[3-5],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立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是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发展已有相当成功的模式。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域气候、环境、经济条件等各项因素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实施的生态农业模式也各有不同。在辽宁省实行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高效的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目前已在东北地区大范围推广21万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还有在南方地区推广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以及在此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衍生出的“猪-沼-稻-鱼”、“猪-沼-茶”等模式,则是通过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还将加工业引入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体的循环链条中,实现“种、养、加”一条龙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种养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模式已在各地区也已取得良好成效[6]。在西北地区则是根据当地生态脆弱,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等实际情况,通过“山地种养结合”、“小流域开发治理”、“林间套作”等多种模式,发展小规模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通过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以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1.2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模式就是指将废弃物、农副产品等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变成有用的资源,再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过程,生产出新的产品,即利用农业废弃物与农业资源之间的循环发展经济。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残余类废弃物,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类残余废弃物,农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类残余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中还含有丰富有机质、N、P、K养分,若利用得力,既可解决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为企业、农户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目前在该方面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包括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及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

2.1.3 循环生态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循环生态农业园区发展模式是把农业的发展纳入到生态农业园区中,以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为基础,通过加工业的发展带动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加工业主要生产原料来自农业生产,而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垃圾等固体废物能够转变成为良好的农业资源,从而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形成以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和工业互动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依托科研机构开展新品种研究及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创立企业品牌,并使农民有效参与到产业系统中,让农民真正分享到企业的利益,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共同富裕。

2.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的要害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弃物的产出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量,因此,以福建省为例,运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知道,目前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安全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而根据2002的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排序分析[8],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为农业耗水系数、禽畜粪便资源化率、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膜使用强度,排名前五位的有4个是资源减量投入方面的,说明长期以来资源大量投入是影响福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资源投入不断增加,导致单位面积投入的农业资源量过大,影响了农业系统的消费能力,给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因而制约福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此外,资源安全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标排名也较前,特别是资源循环利用指标中的禽畜粪便资源化率,排在第二,障碍度达14.57%。因此,只有充分关注并处理好这些因素,才能使农业循环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7]

2.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目前,全国上下对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少对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仍有许多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具体来说,一是需通过政府干预措施,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部门、相关企业及农业生产者各自的职责与权益,同时指定经济激励措施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积极性;二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度,并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三是应根据各区域环境条件、资源情况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国内外先进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成果,从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制度以及模式创新进行研究,以便制定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与实施成效

根据以上各地区制定与实施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可以看出,在推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对目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大量投入与资源循环利用问题,而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中主要的产物包括农业桔杆、农产品加工下脚料以及畜禽粪便废弃物等,其中又以畜禽粪便废弃物为最主要污染物,这些废弃物的年产量巨大,如果不经过处理会对

环境造成极其严重影响,而这些废弃物中还含有丰富有机质、N、P、K养分,通过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潜力分析(表1)可见其巨大的商业开发前景[9]。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潜力分析表

种类

畜禽粪便

农业秸杆

生活垃圾

林业废弃物

加工废弃物

其他

合计 数量/108t26 7.0 2.5 0.5 1.5 0.5 39.0 肥料 有机质/10t N/10t 27399 36386 1748 6250 3205 3040 2001 80029 1470 430 69 120 34 84.8 56.6 44能源 4P/10t 294 57 7.3 72 55.5 17.3 11.5 K/10t 1109 651 37 249 500 101.8 67.9 4热值/10KJ 沼气/10m 标准煤/10t 32 100 12 23 7.3 22 6.7 203 497.84 1546.86 177.8 346.71 111.13 328.93 102.24 3111.5 1.12 3.48 0.40 0.78 0.25 0.74 0.23 7.0 15838蔬菜类废弃物 1.0 2264.4 459.1 2715.7

因此,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对各地区实行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分析,可归纳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以种植业为农业循环模式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农副产品加工业,种植业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同时,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秸杆可利用秸秆气化制气、秸秆压块成型制炭和锅炉集中直接燃烧等形式,其中秸秆气化目前在国内已开始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通过秸秆气化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可成为直接供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的优质能源;农作物秸秆、籽壳还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既可提高秸杆转化率,有可降低食用菌栽培成本[10-11]。而菌渣可作为有机肥的生产原料,生产出的有机肥又可以用于农产品种植,实现一个以有机肥为中心的闭和循环体系。例如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山东章丘

[12],当地大力发展秸秆气化,实现了能源循环利用。目前已建成六处大型秸秆气化站,可消化秸秆1.5万亩/年。如刁镇巩家以各种秸秆为气化原料,产气量400立方米/小时,气柜容量为600立方米,日均消耗作物秸秆2000多公斤,年可消化作物秸秆近1000吨,消化利用1000多亩的秸秆。当地还大力发展食用菌养殖,通过利用小麦、玉米等秸秆作为培养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目前已修建了水寨、枣园、双山等20余处食用菌养殖基地,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年消化秸秆近6万亩。产菌后的菌渣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制成生物肥料,或是把桔杆加工成制成颗粒状饲料,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已建成济南澳利、凤凰山、东旺等六家生物有机肥厂和白云湖、金土地等五家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饲料厂, 年消化玉米秸秆近20万亩。一方面提高种植业作物产量,培肥地力,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合循环系统,另一方面扶持壮大了龙头企业,实现了秸秆转化增值。

另一种是以种植业养殖业结合作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共同发展,该模式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技术,使畜禽粪便转化为养殖业内部或种植业的原料或能源,实现养殖粪便的潜在经济价值,同时实现养殖废物零排放。通过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后,猪粪渣可以作为原料栽培食用菌,菌渣与猪粪渣生产有机肥,分离出的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液作为液体肥料用于农田施肥,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生活生产燃料,还可以用于发电以提供养殖场及周边农户生活用电[13]。目前福建省福清市一个年生猪存栏数1万头的猪场,利用菌渣及猪粪渣年可实现生产有机肥

3000吨,年产沼气量达11万m3用于发电利用,预计年发电量将达17.0万度,则年可节约电费11.5万元。沼液用于鱼塘养鱼及灌溉用肥料,年可节省肥料27万元,年新增产值达360万元,新增利润100万元,猪场采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运行3年,已全部收回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伟.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生态农业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141-143.[2]翁伯琦,陈奇榕,黄跃东,等.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科技出版社,2006.[3]张庸萍,袁冬梅.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

(1):65-68.[4]曹俊杰.论生态农业与农村循环经济的一致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22-25.[5]周震峰.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1):61-64.[6]王芳,赵黎明.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9):72-73.[7]方中友,陈 逸,陈志刚,等.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5):487-491.[8]朱鹏颐,张国.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思考[J].东南学术,2007(3):78-86.[9] 孙永明, 李国学, 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8): 169 – 173.[10]胡明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57—

759,76.[11]孙振钧,孙永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6—13.[12]许英梅.山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剖析..[13]黄军,何健,周青.循环农业模式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6):76-79.

第四篇:潍坊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推荐)

4.2.3潍坊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实证分析

在潍坊现有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下,考虑到潍坊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在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思路指导下,以农业可持续增效,农业收入增加为目标,通过农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合理的区域布局,突出地方产业特色,改良产品质量。在种植业稳定生产的基础上,推进蔬菜,畜牧业和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发展花卉,优质苗木栽培等新兴产业。把生态,科技与农业相结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最终建成高效,协调的农业现代可持续发展系统。潍坊市存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淡水资源缺乏、农用土地资源不足等阻碍因素,应转换发展思路,改变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高效益农业发展模式。

4.2.3.1 区域Ⅰ:以种植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生产区

首先,农业、畜牧业和沼气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依据该区种植业、畜牧业生产状况良好,又存在秸秆、牲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等限制性因素,通过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以沼气为中介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形成高效率,高产出的优质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结构可概括为,种植业→畜牧业→推广麦秸氨化和玉米秸青贮等技术,为农区饲养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以发展食草类畜禽为主;畜牧业→种植业实施秸秆和牲畜粪便沼气化,产生的沼气用作生活燃料,沼液用于培植农作物,沼渣用于改良土壤;围绕畜牧业建立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提高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这种模式使生产与生态密切联系,沼气作为连接的纽带,通过秸秆加工作为饲料减少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了循环利用的效率。同时,利用畜牧业产生的粪便沼气化,既可以为居民提供生活的能源,又可以把沼液用作农作物肥料,实现了资源充分有效利用的目标。这种模式还可以利用沼肥中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状况,比如使土壤酶活增强等,增加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增产,减少发病率,同时解决一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家禽养殖和蔬菜产业综合利用模式。该模式以该区家禽、生猪饲养数量大为依据,推广家禽养殖和蔬菜产业结合利用模式,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诸城市昌城镇的组合式生态温室,目前已较好推广并初具规模。形式上是一体化的,畜舍、沼气池、冬暖式大棚、工房为一体,内容上种植、养殖、生态、环保和能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家禽粪便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处理作为

家畜饲料,家畜粪做为沼气池填料,沼气池提供沼气而用于生活能源和为温室增温,沼渣和沼液作为蔬菜作物和鱼塘的肥料;沼气池上面建畜舍为家畜保温;家畜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作为蔬菜光合作用物质条件,蔬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改善了畜舍空气。这种模式使太阳能生物能源得到综合利用,使得养殖业,蔬菜花卉种植和沼气的利用等实现了良性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且符合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该模式实现了多方面的效益,畜舍空气质量的改变,使家畜生病减少,生长速度加快,肉产品质量提高,并且以沼液作为添加剂可节省饲养猪的成本。在蔬菜花卉生产上,由于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由于场地的有效利用,要比单独大棚生产的效率提高一倍多,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4.2.3.2区域Ⅱ:种植和畜牧业,蔬菜,花卉为主导的生产区

从分区结果可以看出,该区机械化程度较低,秸秆利用率低,相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差。鉴于此,在该区发展农业可持续模式时,关键在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应考虑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该区种植和畜牧业所占比例较大,可参考之前的模式,再次基础上还可构建秸秆,奶牛养殖,沼气和林木果树的综合利用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临朐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基础之上的。其中,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使秸秆需求量增加,因此可采用青储,氧化等措施,形成秸秆处理形成牛羊饲料,牛羊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料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然后废弃的牛粪可用作沼气池生产沼气,为居民提供燃料。该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增值空间很大,可以发展加工业等其他产业。这种模式实现了多产业的整合,形成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利于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增加了有机食品的产量,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乳制品的发展也因此而带动发展起来。

4.2.3.3区域Ⅲ:蔬菜,种植,畜牧并重区域

该区域的农业经济水平较高,但是环境问题成为限制因素,特别是化肥农药的使用超出了其他区域和山东省平均水平,因此应特别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区域1中的生产模式。同时,该区域的道口镇,营里镇,羊口镇等处于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比较大,首先淡水资源缺乏和降水不足,水资源开发过度,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等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植被覆盖率低,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推出了依据地形特色粮食生产与渔业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地势较低的地区挖

池塘发展渔业,累积的土可以堆成台田,台田高出地面因此可以使地下水位相对较低,改善土壤盐碱化。早雨量大的季节可以利用地势排水道池塘中,缺水时可用池塘中的水灌溉。池塘可养殖短期生长的鱼类。池塘中的淤泥还可用于肥田。这种模式是同当地环境状况紧密结合的结果,可以解决当地土壤盐渍化和淡水缺乏的问题,还可以在种植业,养殖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是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鱼塘还可以改善大气环境。这也改善了该区域的种植业单一的现状,使生态链得到稳定。且这种有机农业的模式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3.4 生态旅游模式

潍坊农业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供应农副产品的角色,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潍坊农业可以抓住农业发展的机遇,结合自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进行农业旅游开发,丰富农业产业链,形成生产销售,观光,旅游等综合性的农业园区。潍坊的生态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交通便利。且是文明世界的风筝的故乡,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同时也可减少环境压力,合理利用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53]。具体来说,潍坊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林牧渔丰富的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地区。形成风格独特,设施完善的旅游观光区。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农耕农业的思想,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思路,同时扩大了农业劳动者从业的思路,推进了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加强了农村经济技术的合作和交流,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加速农村经济现代化及全面发展,可以宣传有机农业,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人们对于农业的了解。提高农产品品牌意识。在当前农产品市场不景气,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可以有效扩大内需,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同时可缩小城乡两极分化的趋势。同时可增加招商引资的机会,发展农村旅游环境。潍坊的寿光可以打造以蔬菜为特色的农业旅游,而青州有5万亩花木栽培面积,是江北重要的花卉生产集散中心,享有“东方花都”之称。可以借助以青州花博会为重点,融合井塘明代古村游、青州生态园游等活动,建立青州特色生态旅游。昌邑市苗木面积已达10万亩,城市园林绿化苗木4.4万亩,借助昌邑苗木优势,举办以苗木园艺信息交流,产品交易为主题的绿化苗木博览会,以苗木博览会结合苗木销售,同时开发以绿化苗木等为主题的农业旅游项目,促进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丰富潍坊的旅游内容。

第五篇:XX市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天,民盟江苏省委、盐城市委循环经济调研组领导、专家来我市检查指导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这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东台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东台位于江苏中部沿海,辖个镇、个村,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市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沿海滩涂万亩。年撤县建市,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曾两度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年列全国第位,江苏第位,苏北第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市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等九个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先进县(市),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市和全省首批林牧渔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示范市。去年,全市实现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近年来,东台市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按照胡总书记在××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这一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上,大胆革新传统生产方式,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生态型发展之路,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一、面对入世的新要求,树立生态经济发展新理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共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由保供应向保安全方向转变,特别是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条件苛刻的检测,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生态型发展的道路。但是,无论是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还是发展无公害农业,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就工业生产,必须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我市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工业强市,面对入世的新形势,传统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末端处理。这种实践模式,正迎合了我市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的内在要求。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社会经济、人体健康重大损害。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循环经济能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认真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促进农村早日全面达小康的实际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探索的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这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具体举措。

二、以工程项目推进为载体,坚持分类指导,抓实各项关键措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能够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也是我市实现“以工兴市、农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在循环经济发展上,我们着力抓了五大工程:

一是沼气能源利用工程。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多元投入,从年开始在全市推广“畜禽圈舍、厕所、沼气池”三位一体工程,重点实施了“大棚猪沼菜”、“鸽—猪—鱼—人生态家园”、“羊、林果无公害食品”等示范项目。六灶农民陈荣平利用种植的亩菜地,建筑立方米的沼汽池两只,池顶建猪圈养猪,猪粪直接入池发酵,产生的沼气除供全家照明、生活燃源用气外,还供大棚蔬菜夜间照明,猪舍冬季加温,像这类典型,全市有多个。据市计委统计,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市先后建成各类沼气池个,万多立方米,年总产气量达万立方米,年节约能源万吨标煤,节约饲料吨,建成各类生活污水净化池多只,改善了近万人的生活环境。

二是秸秆过腹还田工程。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各类秸秆万吨以上。针对每年大量秸秆焚烧、抛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这一严重问题,全市加大秸秆利用力度,大力发展食草动物,特别是年,借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羊项目的契机秸秆过腹还田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投入多万元,兴建秸秆青贮永久池个,添置切草机台。建成秸秆养羊、养牛示范镇个、示范村个,示范带个,百头以上示范羊场个,头以上奶牛场个。秸秆过腹还田综合利用得到了普及,全市年利用秸秆青贮、氨化、微贮达万吨。据市林牧业局统计,自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利用各类秸秆万吨,按公斤秸秆个饲料单位计算,节约粮食达万吨。秸秆处理率达,××年,全市饲养山羊达万只,奶牛头,毛兔万只,分别比年增长、和以上,最近几年,农民来自食草动物的年均纯收入达元左右。今年,全市再贮玉米秸秆万吨。其中,头灶镇葛坝示范羊场青贮多吨,多只山羊常年饲喂秸秆,富安镇富湾银奶牛场青贮玉米秸秆吨,市宇航奶牛场青贮秸秆达多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六灶农民还发明了秸秆制粒养羊、养兔新技术,并获得了专利认证,为畜禽常年利用秸秆找到了一条新路。

三是渔业产业链工程。以农林牧种养业为基础,利用畜禽养殖的“废料”,开展高涂“经济贝类”的双增养殖,重点利用奶牛的优质粪肥培育海水藻类,以海水藻类养殖出口创汇贝类。此生物产业链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亩土地采取粮草林木套夹种可饲养一头高产奶牛,一头成年奶牛的粪肥经过处理后,可供亩高涂文蛤养殖池的饵料培育,这条农牧渔的产业链最终可形成四个最终产品。一是套种的林木除改变环境气候而外,按年成材计算每年每亩产值可达元;二是一头产奶牛全年可产牛奶万斤,产母小牛头,价值元;三是亩文蛤池可产成品文蛤公斤,产值元;四是养殖池套养虾蟹产值元。这样亩滩涂开发采取产业链式的经营方式可创产值元,利税元,而按过去的常规经营方式亩滩涂不论自己经营还是承包他人,最高只能收益多元,目前该生物链已在我市新东水产养殖公司示范成功。

四是生物有机肥加工工程。我市是全省家禽养殖大县,年饲养家禽在万羽之间,家禽总产值多年来位于全省第一。面对面广量大的畜禽,鸡粪成为继工业“三废”之后的主要污染源。这是因为,鸡粪直接作为肥料,不仅因其盐份含量高,长期施用容易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且因其含有病菌虫卵等,不经过高温腐熟不利用无公害的生产。因此,过去相当一段时期,鸡粪污染比较严重。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鸡粪烘干生产有机肥和机械搅拌、发酵生产生物肥两个项目,并在三仓镇建成鸡粪加工厂,年加工鸡粪吨以上,生产有机肥吨以上,生产的“田粮”牌有机复合肥,经过年多的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能够促进作物增产提质,改良培肥土壤。我市三仓镇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使用这种肥料生产的绿色食品——“佳蜜”牌西瓜,品质进一步改善,口感更佳,已成功打入超市销售。此外,近几年,我市还引进推广“尹氏”、“贝思特”等生物有机肥,用于我市无公害生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工业变废为宝工程。在狠抓企业贯标生产、污染排放达标的同时,突出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市磊达集团利用粉煤灰生产的“梅花鹿”牌水泥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该企业年消化粉煤灰万吨,不仅消化了我市全部的粉煤灰,而且每年需要从外地购进万吨左右;我市所有的砖瓦厂都采用淤泥和煤渣生产红标砖,每年消耗煤渣达万吨左右,年产红标砖亿块;市造纸厂全部利用废纸板再生黄板纸实行废纸板—黄板纸—纸箱—废纸板的循环利用,年生产黄板纸达万吨左右。

三、存在问题

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多矛盾和不足。

⒈对循环经济发展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受传统经济理念、经营方式的影响,少数地方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现象仍有存在。

⒉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财力投入不足。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国家财政基本没有专项发展的基金,目前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群众自主投入和引进外资投入,发展速度受到限制。

⒊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不健全。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没有专门的机构、专职的人员来抓。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资源的再利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前道污染源的控制。

⒋对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手段。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各地的内在要求,靠自发自觉,往往政府热、群众冷;上面热、下面冷。

四、几点建议

循环经济涉及面很广,关联到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各项领域,各行各业。目前,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课题,普及面还较小,深度还不够,质量还不高。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要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循环经济是一个大命题,这一命题光靠一个地区很难解决,必须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下,统一发展。建议国家关部门要借鉴国外经验,制订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利用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出台相关法规,对循环经济发展实行制度约束。

第二,要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第三,要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的能源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四是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循环经济其本身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国家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例如,我市秸秆虽然利用率较高,但每年还有大量废弃,部分农民对回收秸秆,建立气站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兴建气站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短期内根本无法收回成本。因此,建议国家对这类社会效益较高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推进循环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下载罗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整,社会参与,达成一致行动,形成规模效应。为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循环经济和谐高......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基本区情****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为充分发挥区......

    2016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范文大全

    2016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基本区情****区地处****西部,是五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下辖10个办事处,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以新型能源、精品陶瓷、光电机械、生物食品、资源利用为主体的五大循环产业,成为我省重要的循环经济基地。该市......

    加强示范项目建设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精选5篇)

    加强示范项目建设 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 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管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共五则)

    创新机制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2 12:45:00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县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县域经济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会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循环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途径。本文以广西恭城县为例,阐述了该......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申请报告1[本站推荐]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循环农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有机农业的兴起,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F.H.King考察中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