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报告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有关规定,本局于2015年3 月17 日至3月27日对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2014年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实施了监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被监审单位基本情况
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位于苏州市人民路1100号,改制于2012年,其前身为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现隶属苏州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汪香元;目前注册资本100,000.00万元,均为国有资本。公司经营范围:自来水供应,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给排水安装,二次供水设备安装,给水工程设计,水质检测与分析,给水器材供应,自有房屋出租。
至2014年底,公司员工642 人;固定资产原值283,631.48万元;设计日供水能力为90.00万立方米,拥有DN100以上供水管网2205 公里,承担姑苏区、相城区和木渎镇、胥口镇供水任务,供水用户466848户,其中居民用户435501户,工商用户28349户,其他用户298 户。
二、成本监审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三)《江苏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
(四)《江苏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实施细则》;
(一)成本审核内容。
依据合法性、相关性、合理性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审核公司上报的成本项目、成本核算内容和费用分摊方法是否合理,填报的成本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二)成本项目核增核减情况及理由 1.核减项目
(1)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奖金,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按规定核算,审定为8,845.09万元。
(2)业务招待费。按规定核算,审定为13.57万元。(3)管理费用-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按规定核算,审定为485.42万元。
(4)修理费。按规定核算,审定为2,014.63万元。(5)应计未计成本。按规定核算,审定为5,294.53万元。2.核增项目
(1)固定资产折旧。按规定核算,审定为10,868.28万元。
(2)管理费用-其他费用。按规定核算,审定为518.90万元。
(3)成本冲减项目。包括其他业务应分摊成本、其他应扣减的支出等。按规定核算,审定为970.54万元。
六、成本监审结论
经审核,核定2014年度供水总定价成本为36,988.90万元,单位定价成本为1.80元/立方米(含应计未计成本0.26
第二篇: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范文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供水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经营者,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县、镇的供水企业。
第四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审核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
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三)相关性原则。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需为供水生产经营过程直接相关
或间接相关的费用。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计入
本期成本。
第五条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没有正式营业的,应当以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为基础。
第二章 构成项目及相关审核标准
第六条 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由合理的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制水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通过一定的工程设施,将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必要的汲取、净化、消毒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费用。包括原水费、水资源费、原材料费、动力费、制水部门生产人员工资及福利、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和制造费用。
第八条 输配成本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输送净水到用户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输配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动力费用、输配环节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和其他辅配费用。
第九条 期间费用是指城市供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
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以及专设销售机构(供水所)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及福利、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代收手续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租赁费、会议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筹集城市供水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等。
第十条 原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原水的费用。购入原水的费用按购入原水的数量和原水价格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含原水预处理成本)。
第十一条 水资源费指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所支付的水资源有偿使用费。按企业实际取水量与当地水资源有偿使用费用标准计算据实计入定价成本。
第十二条 原材料费指直接用于制水过程中的各种药剂费用。包括消毒药剂和混凝药剂费用。计入定价成本的原材料费用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
定。
第十三条 动力费指直接用于原水输送、水厂生产及成品水输配所需动力的费用。包括基本电费和电度电费及其他动力费。
基本电费指按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定期定量收取的费用。
电度电费指按实际消耗的抄表动力电量和单位电价计算收取的电费。
计入定价成本的动力费用分环节按城市供水企业的实际发生数据实核定。原水输送和水厂生产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制水成本,成品水输配所需的用电费用计入输
配成本。
第十四条 人员工资指企业按定员标准和规定向职工发放的工资、资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各种货币报酬。人员工资不得计入本项指标外的其他费用项目。
企业定员标准原则上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核定。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低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销售人员数量还应当根据抄表到户比例及用户结构等情况合理核定。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按照一定范围内供水行业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实际利用的生产能力确定企业定员标准。
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当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确定,最高不得超过当地社会平均职工工资的1.2倍。
计入定价成本的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企业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十五条 外购成品水费(馈水费)指从外部购入可直接供应用户的成品水费用。
按实际发生数直接计入制水成本。
第十六条 制造费用指城市供水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质检测监测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确认。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确认;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合理确认。评估增值的固定资产价值按评估前的原值计算;经营者不能提供固定资产评估前价值有效证明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合理认定该固定资产原值。
第十八条 闲置超过9个月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得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补提折旧。
第十九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限平均法,原则上按照监审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的中值核算,残值率统一按5%计算。重要固定资产实际可使用年限超过财务制度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上限10年以上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按照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
第二十条 因过度超前建设而增加的投资成本不能全部由当前消费者承担。本期供水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按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乘以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确定。本期生产能力利用率=本期实际日综合生产能力÷设计日综合生产能力×100%+合理超前建设率。合理超前建设率暂按20%确定。
第二十一条 修理费指为维持城市供水正常生产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其中,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式的,年预提额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4%,且实际大修理支出不再重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正常的大修理周期。日常修理费用据实核定。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合计一般不得超过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扣除与当期供水无关的过度超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的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一次性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在租赁有效期内平均摊销。自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第二十二条 水质检测费指为保证供水质量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据实核定。
第二十三条 其他制造费用指制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间接费用,在不超过制造费用10%的限额内据实核定。
第二十四条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社会保障费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医疗保险费用已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不得在社会保障费中重复计算;其他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也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计算。
第二十五条 业务招待费在以下限额内据实计算计入管理费用: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 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不超过该部分的3‰。
第二十六条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摊计入费用中。其中,土地使用权费用(包括土地征用费、拆迁费、补偿费等)如果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情况下,均按土地使用年限分摊。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年限的均按10年摊销。长期待摊销费用中的开办费按5年摊销,其它长期待摊费用按
受益期限摊销。
若存在过度超前建设,应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按照生产能力利用率核定本期供水应
分摊的无形资产。
第二十七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还贷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贷款总额超过投资总额70%的,按投资额的70%核定贷款利息。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未具体规定审核标准的其他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九条 下列费用支出不得计入城市供水定价成本:
(一)经营者非持续、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合理费用;
(二)与城市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以及虽与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但
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闲置和出售的净损失;
(四)滞纳金、违约金、罚款和公益性捐赠;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
(五)对外投资等支出。
(六)超出管理费用列支范围而以“管理费”名义列支的各种费用,包括向行政主管部门上交的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等;
(七)明显超出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不合理支出。
第三十一条 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应单独核算。不能单独核算的,应按照其他业务收入净额(指其他业务收入扣除直接费用后的余额)的不低于50%的比例冲减供水总成本;不能单独核算且其他业务收入净额为负数的,应按照直接从事其他业务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核减供水总成本。
第三章 其他相关指标及核算公式
第三十二条 供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实际供出的水量。水厂自用水
量不包括在内。
水厂自用水量:指水厂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生产所需的工艺用水量。自用水率
按不高于4%据实核定。
供水量=取水量*(1-自用水率)
第三十三条 有效供水量指按合理产销差率核定的扣除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不
收费水量后的应收费水量。
有效供水量=供水量*(1-产销差率)-不收费水量
不收费水量指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减免或不收费的水量。
产销差率指城市供水企业供水量和应收费水量的差额与供水量之比。原则上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内的不高于18%;年供水量2亿立方米以上的不高于16%。各地可根据实际供水规模,消防、绿化、环卫用水计量收费情况以及抄表到户等情
况修正确定合理的产销差率。
第三十四条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指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供水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时间内所发生的合理费用与相应的有效供水量来计算的单位成本。
公式:供水定价成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
单位供水定价成本=供水定价成本/有效供水量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施行。
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第三篇: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规定
为提高政府制定物业服务收费的科学性,合理核定物业服务定价成本,根据《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建设部于2007年9月10日联合印发了《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07]2285号),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规定,在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物业服务收费”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以下内容: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
一、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的定义
1、物业服务定价成本,是指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物业服务社会平均成本。
2、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是指价格主管部门为制定或者调整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对相关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成本实施监督和审核的行为。
二、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的原则和依据
1、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为与物业服务直接相关或者间接相关的费用。
(3)对应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与物业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相对应。
(4)合理性原则。影响物业服务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社会公允水平。
2、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的依据
核定物业服务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原始凭证与账册或者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真实、完整、有效的成本资料为基础。
三、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的构成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由人员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绿化养护费用、清洁卫生费用、秩序维护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办公费用、管理费分摊、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经业主同意的其它费用组成。
其中:
1、人员费用是指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根据政府有关规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
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是指为保障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运行、维护保养所需的费用。不包括保修期内应由建设单位履行保修责任而支出的维修费、应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出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3、绿化养护费是指管理、养护绿化所需的绿化工具购置费、绿化用水费、补苗费、农药化肥费等。
不包括应由建设单位支付的种苗种植费和前期维护费。
4、清洁卫生费是指保持物业管理区域内环境卫生所需的购置工具费、消杀防疫费、化粪池清理费、管道疏通费、清洁用料费、环卫所需费用等。
5、秩序维护费是指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秩序所需的器材装备费、安全防范人员的人身保险费及由物业服务企业支付的服装费等。其中器材装备不包括共用设备中已包括的监控设备。
6、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是指物业管理企业购买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用,以物业服务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单和所交纳的保险费为准。
7、办公费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为维护管理区域正常的物业管理活动所需的办公用品费、交通费、房租、水电费、取暖费、通讯费、书报费及其它费用。
8、管理费分摊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在管理多个物业项目情况下,为保证相关的物业服务正常运转而由各物业服务小区承担的管理费用。
9、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规定折旧方法计提的物业服务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物业服务固定资产指在物业服务小区内由物业服务企业拥有的、与物业服务直接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
10、经业主同意的其它费用是指业主或者业主大会按规定同意由物业服务费开支的费用。
四、物业服务定价成本审核的方法和标准
1、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以及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的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工资水平确定;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确定,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的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超过规定计提比例的不得计入定价成本。医疗保险费用应在社会保险费中列支,不得在其它项目中重复列支;其他应在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也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列支。
2、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年限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企业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明显低于实际可使用年限的,成本监审时应当按照实际可使用年限调整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残值率按3%—5%计算;个别固定资产残值较低或者较高的,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残值率。
3、物业服务企业将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内容外包给有关专业公司的,该项服务的成本按照外包合同所确定的金额核定。
4、物业服务企业只从事物业服务的,其所发生费用按其所管辖的物业项目的物业服务计费面积或者应收物业服务费加权分摊;物业服务企业兼营其它业务的,应先按实现收入的比重在其它业务和物业服务之间分摊,然后按上述方法在所管辖的各物业项目之间分摊。
第四篇: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
发改价格[2006]31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水利(水务)厅(局):
为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核定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供水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调查、测算、审核供水经营者供水成本基础上核定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是指一定范围内供水经营者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具体事务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机构组织实施。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开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工作。
第四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成本。
(二)合法性原则。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供水成本。
(三)相关性原则。凡与供水经营无关的费用,一律不能计入供水成本。
(四)分类核算原则。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按供水对象和供水环节分类核算。供水对象分为农业、工业、自来水厂、水力发电、社会公益等;分环节(或级次)管理的水利工程供水,可按供水所分的环节(或级次)确定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对象。
第五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必须以经注册会计师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及帐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合理。
第六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由合理的供水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
第七条 供水生产成本是指水利工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指水利工程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水资源费、水质检测费、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和其他制造费用等。
1、直接工资。指直接从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直接材料。指水利供水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原水、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以及其它直接材料的费用支出。
3、其他直接支出。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工资、直接材料以外的与供水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供水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水文水工观测费、临时设施费等。
4、固定资产折旧。指按规定折旧方法计提的供水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供水固定资产指与供水直接相关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包括水工建筑物、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设备及传导设施、工具及仪器、防护林及经济林木及其他固定资产六类。
5、修理费。指为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需要发生的大修理费和日常维护费用。
6、水资源费。指按国家规定收取的水资源费。
7、水质检测费。指为保证供水质量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所发生的费用。
8、其他制造费用。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间接费用。
第八条 期间费用是指供水经营者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合理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营业费用。指供水经营者在供水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供水经营者负担的运输费、资料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广告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销售服务费、代收手续费以及水费计收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及其他费用。
2、管理费用。指供水经营者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修理费、社会保障费(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指供水经营者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供水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第九条 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相关项目按本办法第十条至第二十条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审核。
第十条 供水经营者应根据工程运行和生产经营的需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供水、发电和社会公益支出应分别单独核算。不同供水对象的共用资产和共同费用应综合考虑收入、成本、供水量、供水保证率等因素按照一定方法合理分摊。水产、园林、农业、运输、旅游等综合经营项目,应当按类分别核算成本费用;不能单独核算的,原则上按照综合经营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扣减供水总成本。发电结合其他用水的,发电用水成本原则上按照发电水费收入占水费总收入的比例分摊核定。
第十一条 水利工程供水一般按产权分界点作为供水和水费结算(收费)计量点;实际水费结算(收费)点与产权分界点不一致的,也可以按照水费结算(收费)点作为供水计量点,但应合理界定不同产权单位的供水成本。水利工程供水的单位定价成本应按年平均供水量计算,其中非农业用水年平均供水量一般按照最近三年平均实际供水量核定,农业用水年平均供水量一般按照最近五年平均实际供水量核定。如果最近几年连续出现较严重干旱或洪涝灾害、或者用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年平均供水量的计算期可以适当延长。新建水利工程,采用供水计量点的年设计供水量并适当考虑3-5年内预计实际供水量计算。
第十二条 人员数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定员标准,实际人员数量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人员数量小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按定员标准的下限核定。人均工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国有经济)平均工资水平的1.2倍;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工资管理部门批准的工资标准的,按照批准的工资标准确定。人员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人员数量和人均工资核定。
第十三条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2%和1.5%核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按照当地规定的比例和水平核定。
第十四条 大修理费原则上按照审核后固定资产原值的1.4%核定,也可根据水利工程状况在审核后固定资产原值1%-1.6%的范围内合理确定。日常维护费用据实核定。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原值按照不同情况分别核算。其中:1994年3月31日以前建成投产的水利工程,已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各类固定资产价值确认;1994年3月31日以后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为准。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和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分类核算。1994年3月31日以后群众投工投料形成的固定资产,其折旧不计入农业供水定价成本。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第十七条 业务招待费按照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在1500万元(不含)以下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5‰核定;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在15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以下(不含)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3‰核定;年经营服务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含)但不足1亿元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2‰核定,超过1亿元(含)的按最高不超过收入总额的1‰核定。
第十八条 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合计不得超过审核后供水生产成本的30%。
第十九条 贷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根据实际贷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经营期计算年平均贷款利息。
第二十条 其他成本费用项目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审核,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2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水
第五篇:广东省物价局关于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监审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物价局
关于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监审的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物价局2011年4月12日以粤价〔2011〕77号发布 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办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定价成本监审一般技术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县级以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城市公共汽车营运企业客运成本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监审,是指本省县级以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调查、测算、审核公共汽车营运成本基础上核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是指本省县级以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本级城市范围内城市公共汽车营运企业为完成营运任务所发生的社会平均合理成本,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票价的基本依据。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汽车营运企业,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企业。
第三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监审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各项费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相关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各项费用,应当与城市公共汽车营运活动相关。
(三)合理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各项费用应当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影响定价成本水平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并适度从紧。
第四条 核定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审计(审核)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账册及营运企业提供的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成本资料为基础。
没有正式营运的,成本监审时应当以有权审批单位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等资料为基础,参考本省一定范围内已正式营运的其他公共汽车营运企业同类服务的实际成本,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和意见,合理测算、核定定价成本。第二章 定价成本构成项目及相关审核标准
第五条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由直接营运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
第六条 城市公共汽车直接营运成本,指城市公共汽车营运企业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实际发生、与营运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包括职工薪酬、各种燃料、备品配件、轮胎消耗费、动力照明费用、折旧费、修理费、通行费、保险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车辆牌照检验费、线路费、车船使用税、站场维护费、事故损失费、劳务费、点钞费、IC卡交易服务费及其他直接营运费用等。
第七条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指公共汽车营运企业内设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营运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部门职工薪酬、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租赁费、会议费、车辆费用、宣传费、税金(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劳务费、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和其它管理费用等。
财务费用,指公共汽车营运企业为筹集营运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营运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以及相关手续费等。
第八条 职工薪酬,是指公共汽车营运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相关支出。
计入定价成本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费用应按下列标准核定:
(一)职工工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等。
计入定价成本的职工工资总额按照核定的企业职工人数和人均工资核定。
⒈职工人数:⑴有具体定员标准规定的,按照规定的定员标准确定;没有具体规定,但存在行业公认的定员标准范围的,应按照定员标准范围和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合理审定。实际职工人数超过定员标准上限的,按定员标准上限核定;实际职工人数低于定员标准下限的,据实核定。
⑵职工人数没有定员标准或原行业定员标准不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可以参考本地区或本省范围内同类可比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等综合确定。
⑶公共汽车营运企业的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不得超过核定的全部职工人数的12%,服务人员不得超过核定的全部职工人数的7%。
⒉人均工资:计入定价成本的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不超过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该行业职工平均工资。
⒊因依法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按照一定年限分摊列入管理费,分摊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二)职工福利费,指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列入定价成本的职工福利费,按照不超过核定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4%据实核定。
(三)社会保险费,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费用。社会保险费的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职工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确定。
(四)住房公积金,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缴纳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计提基数按照核定的相应职工工资水平确定,计提比例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确定。
(五)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照核定的职工工资总额及国家统一规定比例核定。
第九条 燃料费,指营运车辆运行中为满足汽油、柴油等各种燃料、润料耗用所需支付的费用。燃料购进价格明显高于同期同类产品市场平均价格的,原则上应当按照同期同类产品市场平均价格确定其进货成本。燃料费可依据有关车辆技术指标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考虑确定,但平均百公里消耗量不得超过监审前三年平均百公里消耗量。
第十条 轮胎消耗费,指营运车辆耗用的外胎、内胎、垫带、轮胎的翻新及修补费用。各地可依据有关车辆技术指标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考虑确定,但平均消耗量不得超过监审前三年平均消耗量。
第十一条 修理费,指营运车辆进行各级护养和小修所发生的工料费用、修复旧件费用和行车用机油费用,以及车辆大修费用。年修理费按不高于核定的固定资产原值的2%据实核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一)一次性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该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二)经修理后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
(三)经修理后该固定资产生产能力提高;
(四)经修理后该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租赁有效期内平均摊销。自有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并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第十二条 通行费,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支付的车辆通行费用,包括过路费、过桥费、过隧道费、过渡费、年票费等,据实核定。
第十三条 事故损失费,指营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因行车事故所发生的净损失。有旅客保险收入的企业,其旅客伤亡事故损失不得计入定价成本;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造成的非常损失,不得计入定价成本。
企业发生的机损、行车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等事故损失费,据实核定。
参加保险的企业,保险公司给予企业的无赔偿优待,应冲减成本。
第十四条 业务招待费是指公共汽车营运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列入管理费用,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折旧,原则上按照当次定价成本监审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规定的折旧年限的中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残值率取4%。
(一)按规定进行过清产核资的,按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资产价值确认;经营者发生合并、分立的,可按经有关政府部门认可的评估价值确定资产成本;其他情况下资产价值均应按历史成本确定,经营者不能提供有关资产历史成本资料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认。
(二)闲置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三)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以竣工决算报告和相关原始购置凭证为依据予以确认;未经财政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或未形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由实施监审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认。
第十六条 实行特许经营的,经营期满后,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得重复计提折旧。具体折旧年限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一)特许经营期满后资产无偿移交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最高不超过特许经营期;
(二)特许经营期满后资产有偿转让的,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确定折旧年限。
第十七条 全部或部分通过政府补助或社会无偿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其折旧原则上不应计入定价成本,但后续支出可以计入定价成本。政府允许计提折旧筹建更新改造资金的,该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可计入定价成本,但应在定价成本核定表中单独反映。
第十八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一)无形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1.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的金额计价。
2.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
3.企业自行开发并通过法律手段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照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
(二)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分摊入管理费用中:
1.土地使用权费已计入地面建筑物价值且无法分离的,随建筑物提取折旧;其他情况均按土地使用权年限平均分摊。
2.特许经营权费用原则上不得计入定价成本。如政府明文规定允许特许经营权费用计入定价成本,有特许经营年限的,按照特许经营年限分摊计入;没有特许经营年限的,按30年分摊计入。
3.专利权等其他无形资产,有明确受益期限的,按受益年限分摊;未明确受益年限的,按10年摊销。
第十九条 借款利息总额原则上按实际借款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核定,并按照还款期计算年平均借款利息。有特许经营年限的,按照特许经营年限分摊计入。
借款总额超过投资总额的80%的,按投资总额的80%核定借款利息。
第二十条 管理费用的各明细项目,本办法已明确规定核定标准的,从其规定;其他管理费用按照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核定,但其总额占营运成本的比例不得超过监审前三年本地区或更大范围内该行业其他管理费用占营运成本的比例。
第二十一条 公共汽车营运企业的其他业务收支情况应单独核算。
其他业务与公共汽车营运业务共同使用资产、人员或统一支付费用和依托主营业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主营业务而获得政府优惠政策的,应当将其他业务收入(含广告收入)按照收入比例分摊总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净值为负值的,直接将其他业务支出冲减总成本。
第二十二条 下列支出不得计入定价成本:
(一)经营者非持续、非正常活动发生的费用;
(二)与公共汽车营运活动无关的费用;
(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损毁、闲置和出售的净损失;
(四)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罚息、被没收的财物;
(五)企业赞助、捐赠支出;
(六)公益广告、公益宣传费用;
(七)经营者过度购置固定资产所增加的支出(折旧、修理费、借款利息等);
(八)向上级公司或管理部门上交的利润性质的管理费用、代上级公司或管理部门缴纳的各项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以及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
(九)与公共汽车营运活动有关,但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
(十)计提的各种准备金;
(十一)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十二)其他不合理支出。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获得的与公共汽车营运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核算;用于补助专门项目的,直接冲减该项费用;有专项用途但不能直接冲减该项费用的,或未明确规定专项用途的,应当冲减总成本。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未列入的其他直接营运成本费用项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规定审核;没有相关规定的,原则上据实核定,但应符合一定范围内社会公允水平。第三章 其他相关指标及核算公式
第二十五条 总营运车辆数,指企业全年用于营运业务的全部公共汽车车辆数,以企业固定资产台账中已投入营运的车辆数为准,包括经营租赁和融资租入的车辆。新购和调入的营运车辆,自投入营运之日起开始计算;报废和调出他用的营运车辆,自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之日起不再计入,并按同期使用月份加权平均计算报告期平均车辆数,计算公式为:
总营运车辆数=年初车辆数+新增车辆数×报告期使用月份数÷12-减少车辆数×(12-报告期使用月份数)÷12
第二十六条 单位人次营运成本,指企业营运车辆每次运送一位乘客消耗的费用。
单位人次营运成本=总客运营运成本÷总客运量
第二十七条 总客运量,指企业全年运送乘客的总人次,包括收费乘客和免费乘客。
(一)收费乘客的公共汽车客运量计算方式:普通乘客依据售出普通车票张数计算人次,如果难以以车票统计实际乘客人数的,可以收入除以票价计算人次;无人售票和可用IC卡付费的营运车辆,以实际金额折算乘客人次;月(季、年)票乘客人次等于月(季、年)票张数乘以每张月(季、年)票月(季、年)乘车次数。每张月(季、年)票乘车次数由近期客流调查资料确定。无客流调查资料的城市月票乘车次数按每张每月90人次计算。
(二)免费乘客的公共汽车客运量按实际计算,无法确定实际免费乘车人数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抽样确定。
第二十八条 客运周转量,指乘客乘坐里程的总和,计算公式为:
客运周转量=客运量×平均运距
其中:平均运距,指乘客每次乘车的平均距离,按调查期客流调查资料确定。
第二十九条 百公里营运成本,指企业营运车辆每行驶百公里所发生的平均费用。
百公里营运成本=总客运营运成本÷总营运里程(百公里)。
其中:总营运里程,指营运车辆为营运而出车行驶的全部里程,包括载客里程和空驶里程。
第三十条 单位人公里营运成本,指企业营运车辆每行驶单位公里运送一位乘客发生的平均费用。
单位人公里营运成本=总客运营运成本÷客运周转量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2.城市公共汽车客运定价成本监审表),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