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6:0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

第一篇: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

我校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之风吹遍校园之际,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大潮中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下面将我校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为使广大教师尽快从观念上适应新课程、从行动上走进新课程,我们在认真分析我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实施“观念先导,培训保障”的策略,学校教务处围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内容,积极组织培训和教研,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新课标培训,会下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并在教学中努力践行。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为教师提供平台,展示课改成果

每学期初我们的教学工作计划中都会设计有关课堂教学教研的活动,针对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诸多疑惑、彷徨的现状,我们借助听课观摩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多听课,更重要的尽可能多地参与评课,在交流、对话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促成自己的感悟,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保障。我们在实战中加强培

训,以研讨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促进新思想、新理念由内化到外显的实现。同时,我们还积极让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与观摩。在上课与观摩的过程中,教师个人、学校群体认识、理解、运用新课标的能力均得到提升。通过参与上级的教研活动,对我校教师,提供了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例如:2009年11月教导处组织开展了语文公开课活动。公开课均由市、县级骨干教师执教,他们是在参加了上级课改培训后,初步掌握新课改新路子的带头人,为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做表率,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促进他们在教学工作中迅速成长。2010年4月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有关要求,积极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依据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安排,设计并安排了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本次展示的语文课均由我校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带头人执教。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影响了其他教师,促动了我校小学语文教学课改步伐的加速。2012年4月我们组织了“示范课”和“优秀课”评选活动,教师公开上课达到20节,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五个学科,这对我们这个规模不大,小学部仅有十几个教学班的学校,可以说是全员参与,人人有锻炼机会,很多课可以说虽然处于课改萌芽状态,但我们的老师们都能够运用新观念,新理论,新教法上课,努力向自主高效课堂迈步。2013年3月我们又组织了自主高效课堂教学评优赛活动,在向课改先进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不断向新课改靠拢,适合我

们的我们就拿来用,在多次的教学活动后,我校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校年轻教师赵芳、姚兰老师的语文课,陈杨老师的数学课,姜楠、白玲老师的英语课多次得到县小教部领导的好评。

三、依据新课标,搞好语文各方面的教学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素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在教学中我们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写字教学中我们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中指出: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拿出10分钟来写字练字。我们也要求语文课堂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时间,另外我校的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写字练字的机会。每学期我们都会举办一次教师或学生的写字比赛活动,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或楼廊展示板上,以此来激发全校师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汉语拼音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做到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我校领导和教师非常重视拼音教学,通过每年的拼音质量检测可以看出新课改后的教学质量已

经在逐步提高。

2、关于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成分,朗读要有层次。我校在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评课中都会提倡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使孩子的朗读有层次有提升。如姚兰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就是在引导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了秋雨的美,使学生产生了喜爱之情后再让学生练读,汇报读,评议读,再展示读。这样就做到了自然读,读的自然,分层次,读的越来越精彩。

3.关于写作和口语交际

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教师们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和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写实事,说真话,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除了完成教材要求的习作内容外,教师还设计了好多训练项目,例如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写写假期中的生活,参加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等。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鼓励老师大胆地创新,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唱、画、演、写、做、辩”等

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里面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我们仔细阅读,用心揣摩,只有把课标领悟透彻,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找准方向。

四、创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环境,营造课堂上的融洽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够努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

六、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资助下,我校加大了投入力度,装配多媒体教室,特别是现在的班班通的建设我校于上学期就已经投入使用,教学效果非常好。除加强硬件建设外,我校还注意加强软件建设,组织教师培训,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教学效益。在施教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采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教师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为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学校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

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 实现我们自身在专业上的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业务培训材料

我校如何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

二道河子九年制学校

2013年9月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标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

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

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定稿)

《小学语文新课标》(修订版)学习体会

2012年8月28-30日全校老师听取了黄新凯副校长对《小学语文新课标》(修订版)的解读,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下是个人的心得: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第四篇: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初探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初探

廉江市河唇二中 尹翔学

内容简介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首道障碍是师生关系普遍难以平等。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建设和谐幸福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把平等对话充分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去,选取合理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难以平等对话的现状

1、满堂灌现象还依然存在。

这仍然是司空见惯的事。教育部曾组织调查过义务教育实施课程方案的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和发展;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

农村学校的典型现象是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学生几乎完全是被动接受。这种教法的信奉者认为:多讲比少讲好,讲多一点学生就懂多一点,讲少一点学生就懂少一点。

不可否认,一些满堂灌的科目还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接受性、积累性的教学,努力去记去背的话,能体现出短期的急功近利;而不是探索性、发展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2、满堂问现象属矫枉过正。

‚新课标‛出台后,出现另一种典型的情况:

一些老师用看似‚启发式‛的‚满堂问‛来教学。老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不少问题既浅显又浅薄。由于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难以说得上‚探究‛的价值和效果。

这种 ‚满堂问‛的状况,是走出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怪圈,确实进化不少了。因为教师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注意到听说能力的培养,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一问到底,形式单调,充斥无启发性的问题,引诱学生钻进预设的套子,还是以教师为主,还是‚传话‛教学;就是借鉴‚一站到底‛式的问答形式,也未必真正切合新课标精神。有些更是不得要领,像无病呻吟,没有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设计缺乏层次和深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尚未形成,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足以说明问题,说重些还不如学习机的智能化呢。哪用看什么考试得出的教学效果呢?何况现行的笔试片面得可以,部分教师对答卷的解读也机械得可爱,更不用说别的了。

3、热闹课堂多形式主义。

观课时,常听到这类课:场面热闹非凡,形式花样翻新,掌声经常响起。外行些的,确实会感觉良好。但实际上是有活动欠体验,有形式少实质;给人的感觉是像在想方设法地应付上级检查,投机取巧地蒙混过关。我们确实‚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阅读,独立

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内行看门道。如果讲得精彩,问出玄机,答得奇妙,不由自主地鼓掌赞许,那倒是我们致力追求的。要看教师异常清晰的教学思路,看教师激趣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引证解决问题的本领,看教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真功夫,看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一节课下来,我们是教了,学生是学了,知识也有了。好像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教给了学习的方法吗?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吗?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吗?好像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能避重就轻吗?那是懒惰加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能说教得一塌糊涂,也有误人子弟之嫌吧。

常听到一些不和谐音。有学生的不屑:这样的语文课,缺多少节都没关系;也有老师的感慨:语文是越教越不会教了;还有我的看法:这样卖力的教,倒不如让学生自主的学。真是当今不少基层语文教师的悲哀啊!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究竟在哪呢? 根源是缺乏真正的平等

我并不想跟我们的传统美德过不去,也不想标新立异,只想让同道中人明白自己的尴尬处境: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难以对得起自己所领的那份工资,有辱师德啊。能达此目的,就问心无愧了。至于‚农村教师大有作为‛的高论,至少目前只能说是领导们的高瞻远瞩。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真正的平等关系。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1、社会原因。

长期以来,受等级社会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我国师生关系就有浓厚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是以教师为本位。

从‚教‛字的本义来看,就是手持木棍打出孝子;从‚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中,也可见一斑。在现实生活中,‚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不也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吗?

再来看看扭曲了的人际交往传递链:老板受了别人的气就在公司教训员工,受了气的员工回到家就找茬教训老婆,老婆不顺心再教训儿子,憋着气的儿子只好拿玩具出气了。

比如‚斗毒‛的思想和做法:你做得好吗,我会把你说成差;你有本事吗,我叫你无处用;你正直无私吗,我设局拉你下水;他和你好朋友吗,我要把他弄成你的对头;你想评优获奖吗,我不告诉你或不上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哪来教育界的净土?何来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呢?无数的事实证明:社会刮什么风,学校就下什么雨。当然,不可否认有表层的、象征性的、阶段性的平等。

这在基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因为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太悠久了,我们农村的法制建设太不健全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还人为地不平等对待,能不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吗?

2、家长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受

自身品行、经济、学识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一些家长没有尽到监护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主要有六种表现:

一种是家长素质偏低,无力教育孩子。有位母亲诉苦,儿子厌学甚至逃学,你讲什么他都不听,真的毫无办法。

一种是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变留守。不少农村的家长,长期在珠三角等地打工,一般一年回一次家,一直将孩子交给外婆、阿姨之类的人抚养。而外婆、阿姨之类的‚外人‛难以胜任监护人的角色。

一种是家长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或起早贪黑,或经常外出,或吃住在档口,身心疲劳,自然对孩子的管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种是家长沉迷赌博,当孩子没到。君不见赌博很流行吗?真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啊。有些人的家,就是麻将馆。小赌怡情,倒是无可厚非,但沦为了真正的赌徒,一天不赌就过不了日子的人,是难以维持家庭和睦和成为称职的家长的,甚至会危害他人。

一种是家长婚姻破裂,孩子被抛弃。某家长离婚后,抛弃女婴,双双出走而杳无音信;无可奈何而又年老体衰的大伯,只好像母鸡带小鸡一样地领养。又有某家长离婚后,抛弃男婴,双双各自外出打工,隔代的奶奶只好免为其难地抚养。

一种是家长角色倒臵,孩子领导家长。某孩子经常夜不归宿而家长从来不闻不问,相反家长外出还得向孩子请示。

3、教师原因。

不可否认,多少有待遇偏低因素和心理问题。

我曾见过和听说过这样的普通个案:教师靠‚打、罚、骂、留‛

等类似法家的严厉措施整治‚不听话‛的学生,而‚不听话‛的学生层出不穷。结果出现状况是:他来上课,全班噤若寒蝉,不敢抬头正视;别人来上课,全班熙熙攘攘,难以正常教学。

面对新生代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留守子女,在电视、电脑前长大的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有没有平等的观念,有没有民主的意识呢?特别是年长一些的,思想狭隘一些的,财商高一些的,能把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对学生活力的压制上吗?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抛弃那种惺惺作态的陋习,转变成平等融洽的交流者,成为学生式的教师。新课程把教师角色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是非常恰当的。

这样,就能打破隔阂,趋于平等了,心平气和了,轻松愉快了,团结互助了;就不用不好意思,不用藏头露尾的,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流,矛盾就会减少,心理问题也好化解。

4、学生原因。

‚学生越来越难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放眼望去,有厌学者,有逆反者,有蓄意攻击者,有轻生者,也有恶性循环的迹象。一些意想不到,触目惊心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某些对传统美德的颠覆,更令人无奈和担忧。

一孩子读小学还好,上初中后迷上网络游戏就像中了毒,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了,结果学习一落千丈。

改过一张得‚0‛分地理试卷,卷头上赫然写着:我要考100分,不行就跳楼自杀。我只好眉批:鼓励靠自己努力考100分,严禁害人

害己的跳楼自杀。

某同学一向表现不错,却突然变得不可理喻地狂躁。比如在课堂上毫无顾忌地不停地敲打桌凳,还有堂皇的理由:‚我在学雷锋做好事!‛可怜的孩子,我去哪里找药来救你呢?

我们常谈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该考虑外在因素。比如诱发沉迷网络。又比如无意识地受到隐性的教唆。很多学生就有受逼迫的潜意识。我觉得,外因影响很大,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压力扭曲了未成年人本来可塑性极强而又不健全的心灵。

5、管理原因。

为了社会的和谐,就不便展开啦。在现行体制下,管理者的德行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看是不是服务型的管理模式。也许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能帮得上大忙。

6、时代原因。

有专家们称:中国正值社会和经济转型期,处于心理问题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淡漠,社会责任感丧失,已经统治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并上升为某些领域和人群的普遍社会心理。

我们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受各种思想与思潮的冲击很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又不大协调,广东精神还未来得及显现。这就处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各种不和谐问题就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不光与内地有较大的差异,就是与邻近地区比较也大不相同。

7、社区原因。

相对于城市来说,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更像原生态的处女地,需要文明的活力来滋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这一姓氏的比较强势不讲理,那一姓氏的比较弱小气不顺;这一片的比较蛊惑和好求着数,而那一区域的又比较较真和多好事者。这就难以制衡。某些村民,弱肉强食的想法念多一些,而平等正义的观念尚未形成。这就容易产生和激化本不该有的矛盾与冲突。

有一家勤劳致富,过得好一点,有楼有车的。邻近的一家就不平衡,不服气了。怎么办?就做房子挡住你出村的路,让你出入都难受。这两家就一直纠缠不清了,甚至玩起了功夫,多次调解都无效。

有一村民,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争当‚老大‛。几次枪口顶住太阳穴都面不改色。就是躺进棺材,他还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这就难以平等和谐了,有待人们素质的提高了。

时代在召唤,社会在进步,相信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会更理性,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没有平等,哪能和谐?都想当皇帝,都想做‚人上人‛,都想比别人更幸福,岂不争得死去活来!岂不搞得乌烟瘴气!又如何谈得上宜居幸福呢?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的平等呢?

突破围城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我觉得,这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可以拓展到整个教育上。把

她作为落实新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就是我们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先决条件。就像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公众语言,建设新农村来解决‚三农‛问题一样,必将取得显著成绩。有目共睹的事实,毋须臵疑。

平等对话是一种积极互动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感应,是个性的张扬。没有高压,没有威严,没有驯服,没有利用,就像谈恋爱一样,双方都热情洋溢,心情舒畅,在享受这个美好的过程;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人心所向,心甘情愿,努力奋斗着。这样,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相反,如果是为了贬损,为了战胜,那起码像家庭冷暴力,谈不上家和万事兴,和谐就无从谈起。

实施平等对话的依据

1、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谈自己的独特体检;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话题:看完《出师表》后,刘禅会怎样想和做呢?刘禅身边的大臣们又会怎样想和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地各持己见,张扬和发展个性。让学生当演员吧。我们当导演多好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引导他们表演得更精彩,那你一不小心就成名导了。

如果我们信口开河,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则往往可能‚似是而

非‛;如果我们肢解分析,寻根究底地挖古董,则往往可能‚正确但无用‛。吃力不讨好,惹上了咽喉炎这种职业病,可不是闹着玩的。身边就有不少教训,有的演变成苦不堪言的不治之症。(本段引用的出自曾曦《非凡的学习》)

2、从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看,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教养、有文化、有个性的人。就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要学会尊重、唤醒、保护和宽容学生,而我们先前大多以教知识为目标,真正的本末倒臵了。

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设计这样的对话话题: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金钱究竟有多重要?你又怎样看待金钱呢?亲情有价吗?依据现实,旁征博引,畅所欲言,辩论是非曲直,再归纳小结一下,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就都有了。这是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

人文性侧重于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方面的发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妹妹。同样,班上五十二位学生就有五十二种个性。我曾领教过一些品行怪异的学生,有的甚至直接从天堂掉进地狱。‚怪异‛的产生,大多数应该归咎于我们教育的长期失误: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因材施教,片面评价学生,压制个性,扼杀创造力,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以及延续甚至扩大着某些陋习。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进行心灵的对话。如写作训练,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写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东西或问题,也应切合节气、节日等时令,‚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

受和真切体验‛。

3、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进行同伴合作识字和体会书法审美价值时,也可以进行对话教学。如学习‚欲‛字的本义和推演。又如总结大字为部首组成的字均带大本身信息:大力为夯,大亏为夸,大可为奇,大弓为夷,大长为套,大头者为奢……

4、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对话。它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前者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后者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总而言之,一节课,一篇文章,一个单元,一册文本,都可以自始至终地进行对话。

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启发激趣环节可以围绕‚我的父亲是怎样的人‛进行对话,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围绕‚文章出现几次‘背影’及作用‛进行对话,研读探究环节可以围绕‚父亲为什么要亲自去买橘子‛进行对话,拓展创新环节可以围绕‚如何从正面来写父亲‛进行对话。

5、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在就写作话题进行充分对话基础上再写作文。如上‚我为班级增光彩‛主题班会后再作文。在上写作专题指导课时,像如何命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拟小标题,如何描写动作等专题指导课,都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对话教学。

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或多向对话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

明素养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这就非常适合创设情景进行对话教学。像确立‚这就是我‛,‚瞧我这家子‛,‚春天的歌‛等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

7、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从‚确立探究主题‛到‚制订学习方案‛到‚开展探究活动‛再到‚交流分享探究的成果‛,也无一不能实施对话教学。如九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就给予我们游刃有余的空间。

实施平等对话的方法

采用某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是程式化的表现。如果教师每节课都用同样的语调和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厌倦。况且‚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要避免模式化,‚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要想达到求真、求实、求新、求趣、求活的教学效益,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选取和创新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灵动的整合‛。

1、商量教学法。

这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崇尚科学与民主的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跟同学商量,以达成共识。这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情感,来实施愉快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选自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重点在四大名著。师生对话得知:绝大多数对四大名著不太了解,看

过的也基本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尤其是《红楼梦》。于是,集体决定炫一节‚四大名著‛课,小组分工合作,用表格的形式从书名、作者、时代、背景、内容提要、主要人物、思想倾向、艺术特色等方面整体把握,为本单元教学做好了铺垫,为进一步探究张本,效果显著。

当然,商量也应基于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到义务教育的特点,多做学情调查,研究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存在问题‛。接新的班级时,引导全班同学人人参与编写《我的语文学习状况》、《语文问题集》,就有了总揽全局的基础。

2、先学后教法。这是洋思中学倡导的。

‚先学‛是在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的指导下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带着问题读课文、弄清注释、发现疑难作记号、试做习题等。‚后教‛是让学生充分自学后互动式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文本之间的再深入对话。

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去讲,岂不狗眼看人低?

像教学古文,学生都有讲解、翻译之类的参考书,完全可以利用之自学,互学。老师不应霸占,提出学习目标即可。到了难点、探究、拓展等环节才进入‚教‛,共同探讨。

3、茶馆式教学法。这是上海育才学校提倡的。

即‚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方法。发展为‚后茶馆式教学‛: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

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4、情景教学法。

这是江苏李吉林老师创造的。

她以生活展现情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学习、体会,接受美的熏陶。

5、读写结合法。

这是广东丁有宽老师创造的。

这是依据读写的规律,找出读写间的联系,读中学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一种方法。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后,模仿其写法写作文《夏》。又如学习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后,写自己的《难忘第一次》。

6、切入教学法。

就是从文本中寻找一个能够总揽文本整体的切入口或突破口,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能够“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这个切入口或突破口可以是某个关键词句,也可以是某个关键问题……

如《陋室铭》的关键词‚馨‛:文本从哪几个方面(环境,朋友,生活)来体现陋室主人的‚馨‛呢?又如《两小儿辩日》的关键词‚辩‛:辩什么——辩的观点——辩的理由呢——人在‚辩‛中的

表现。

7、诵读教学法。

诵读法,是一种能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的读书方法。读书时,眼观其文, 口读其声, 耳听其音, 脑思其义。其优点是印象深刻, 帮助理解, 加深记忆。如教学古今名篇。新课标就有‚诵读古代诗词‛和‚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的要求。强调‚要重视诵读,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让学生养成诵读优美诗文的良好习惯。‛

当然,还要指导实用的背诵的方法。如寻找重点词,中心句,过渡句等背诵的支柱点。

8、讨论教学法。

此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也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如教杨绛的《老王》时,可用结尾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设臵问题讨论:⑴怎样的人才算是幸运的人?⑵怎样的人才算是不幸的人?⑶文中的幸运者是指谁?⑷老王为什么是不幸的呢?⑸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说明了什么问题?

又像学习方法推介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推心臵腹的讨论,更容易接收消化。

9、辩论教学法。

此法是教师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量化处理,设计为具体的讨论题,使学生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预习,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投入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互助协作的集体精神,切实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如对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六亲不认的做法的看法:是个人的原因?是家庭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

可设主持人和正、反方。有记录、有发言、有小结,学生轮流进行,机会均等。

真理越辩越明吗。又如挖掘出来的思想教育:是读书无用还是读书有用,是计划生育好还是多子多福,是靠关系还是靠能力,是奉献还是索取,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悲观,都能越辩越明,比空洞说教好得多。

10、游戏教学法

这是既充满娱乐性又具有知识性的益智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情境中轻松达到学习目标。可以加入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释疑中掌握知识 ,学会思维 ,发展智力。各学习小组之间,男、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都可以游戏竞赛。

如组词开花,看谁的花朵开得最美;成语接龙,看谁的脑筋转得又快又灵;抢答问题,看谁的回答即准确又有创意。

像猜字谜识字。如:来日是大暑(奢),熙熙攘攘(侈),分量不足(欣),老是赊账(欢),针灸通经络(窜),野火烧不尽(荐),有一点不准(淮),柴门闻犬吠(润)。

说明文教学比较枯燥,可以采用猜谜抢答式的游戏活动。如教学《向沙漠进军》,把课文中的重要知识以谜语和抢答形式出现。

又像文学文化,文言实、虚词,古诗文背、默写,都能如法炮制。新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也要求:‚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此法迎合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会水淋鸭背,而会记忆犹新,甚至终身难忘。

11、换位教学法。

一种是人物换位。教学《斑羚飞渡》时,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时,可引导学生换位:如果你是头羊,心里会想些什么?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换位:如果你是这中年公斑羚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谈到‚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时,引发学生换位:你是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一种是师生换位,让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执教,‚是主动参与教学的学习‛。初生牛犊不怕虎吗。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走

上神往的讲台。讲好了,大家鼓掌;讲不太好,有人帮助;讲错了,有人纠正;讲不下去,有人接替。这样,互相体会,更能相互体谅,更能有真知灼见。学习更有趣,更主动,更有成就感。

12、演说教学法。

有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法‛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成功范例:在老师讲课之前,先抽出五分钟时间,让五个同学依次登上讲台,要求他们态度大方,表情自然,用洪亮的声音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讲一个内容,时间是每人一分钟,内容范围不限制(当然要健康),达到这个要求的算合格。师生共同组成评委。

这能很好地喧泄自己的情感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如主题演讲,口头作文。

13、写生教学法。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此教法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习美术的方法,避免闭门造车,可以依葫芦画瓢。这最适用于写作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莫泊桑学写作时,老师要他每天到大街的十字路口去观察行人,然后把行人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等特征具体地描写下来。由于莫泊桑对各种各样人物的特征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他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终于成了一代文学大师。

又如写事物说明文,游记。更进一步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能给我们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胜过纸上谈兵。

14、欣赏教学法。

这是应用‚接受美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语文学习内容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说课文《春》有五幅图,说《变色龙》像独幕剧,说《过故人庄》似美妙乐章,说《观潮》是剪辑的精彩镜头,这就是在用美术、戏曲、音乐、摄影的眼光欣赏看课文。

如赏析朱自清的《春》的一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多角度欣赏后,会给我们多角度的感受:时令感,画面感,动静感,色彩感,层次感,变化感,对称感,音乐感,诗意感,轻快感,情味感。

这尤其适用于学习古诗词和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审美能力。也用于提升欣赏的人生态度,因为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15、表演教学法。

可以分为教师的表演示范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前者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自己的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表演性的朗读和配乐,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解读,对关键情节和内容作出形象化的解说和模仿,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还原,造成教学过程中 的形象性和具体生动与可感性,让学生从中得到审美的体验和认识。

指导学生进行内容的表演性尝试,组织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表演性学习中来,在学生表演性阅读中要不断地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表演热情,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望。把参与表演变成理解教材的重要手段,增强教育的体验和感受,真正提升语文的审美境界。

如学习《桃花源记》,把课文的叙述形式改为对话表演形式。又如学习戏剧单元时编课本剧表演。这也能提升艺术表演水平。

16、展示教学法。

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来展示学生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特长。如‚综合性学习‛时‚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又如展示我的珍藏和得意之作,并能说其中的故事。这可很有吸引力和成就感哦。

17、总领教学法。

就是教学每一册或每一时,对这一册或这一单元全景式的学习。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六个单元分别是:战争(性质、时期、国别),普通人的爱(类型、方式),建筑匠心(类别、特色),自然科学,古人名篇,歌咏自然。指导学生合作自学,归纳整理,这样能达到初步整体把握的目的,也有利于教学后阶段的总结提升。

当然,几种方法可以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上出特色课,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保障平等对话的机制

由此可见,平等对话教学完全可以普遍推行,也是全面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神奇方法。那么,怎样保证对话教学积极有效地实施推广呢?

1、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我总觉得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理应跟踪世界文明的潮流,来达到促进人们生活方式文明进程目的。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中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教师要有终身学习。

这也有教师培训的问题。‚任何一位教师在师范院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于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来说,都显得非常有限,必须不断学习和进取,否则就无法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我们不能‚三教九流无所不知,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也能大致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总觉得,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应有更高要求,必须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必须具备一定文学修养,才能信任。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原来的‚一桶水‛还在不断地缩水,要安装‚自来水‛才会永不枯竭。不学习就等于自我封闭,不学习就会落后衰退。就有学生说老师的普通话很滑稽,就有老师看不大懂学生的作文,就有师生之间的‚代沟‛问题。肯不肯钻研业务,会不会使用网络,学没学好‚新课标‛,懂不懂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比如网络教学,不少教师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网

络教学知识,对网络教学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门外汉,就会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而落伍。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却是最有代表性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最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3、重视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就校内的教学资源而言,像我们这样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实在严重匮乏。‚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问题。”这才能出现校园应有的书香气,这才有实施对话教学的基本物质基础,才有条件谈得上‚世界是语文‛。如果资源枯竭,就像闭门造车,像井底之蛙,不能有效地与外界进行良性互动,如何能突破围城呢?

各类基础教育网的开通,能大大缓解这一矛盾,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全面开发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因为她最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图文并茂最易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动感鲜活最易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这就能大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效果。所以,‚学校要配臵满足语文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重视教研机构的提升。

教育局等上级机关是有教研机构,也非常重视教学教研工作。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呢?又能发现和解决多少问题呢?有教学工作检查组的到来,却不乏形式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实际的东西。但还有比这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比如采用教育发达地区的教研成果(如深圳)和借助高校(如湛师)的教研力量。

由于计划生育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广大农村学校的生源日益减少,专职教师相对富余,教学负担相对减轻,加强教研工作已有极大的可能性。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呢?我觉得,教学和教研如同左右手,同等重要;教学实践只有在教研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就如一个政党必须有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一样。况且教学是动态的,是发展的,还要符合人们越来越高的期望。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这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才有实效。

5、重视教学过程的监控。

我们要让师生看重和享受共同或相互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让某些不全面的考试来一锤定音。

教学过程就像钓鱼一样,乐在钓鱼过程,而非吃鱼。身边就有不少带上盒饭的垂钓者,乐此不彼,还将部分钓的鱼用来喂猫或者送给别人。

我觉得,教学过程的实施很能看出问题。看课堂教学设计,看课堂教学效率,看课堂教学互动性,看教师上课的热情与特色。这也是我们教师的价值取向问题,体现出非功利性。因为我们是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是在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公民。

6、是评价机制的转变。

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嫌单一刻板,无视学生个性差异而一刀切,往往注重学业成绩而忽略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国外主要的三大评价机构,它们的评价重点就放在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与未来发展

上。

为此,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惠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等不同的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本身,以获得评价的最大效益。

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要日趋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要切合实际和体现发展性,因材施评,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良好的个性,才有利于 ‚新课标‛的实施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毋庸讳言,目前的各种升学考试就漠视了性别的差异:较适合女生的细腻,而很难体现男生的特质,成绩往往表现为女生优于男生。

7、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体现在教育资源配臵的不均匀和不公平上,也体现在对不同学校及师生的不同态度上。

这在美国与日本,就有很好的借鉴。像日本的教育公平性有法律保障。如硬件方面,无论什么学校,各种教学设施都一应俱全,不因外部条件和地理位臵的区别而有不同,这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同等条件的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也是一视同仁地统一均衡地配臵,这也就保证了教师的公平。而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就有三六九等的区分度,很不公平,很不科学。

只有教育公平了,才有教师的平等,也才有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也才有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真正的平等对话。同时,往大处说,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是保障社会和谐幸福的重要途径。

主要参考书: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推进中的通识培训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周立群 庞车养.与新课程同行: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009.9重印)[4] 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丁莉娟,赵志昇编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6] 年版)广东省义务教育语文(7-9年级)教学指导意见(2012

第五篇:怎样在小学语文习作中落实新课标修订稿[范文]

新课标下实现小学生习作有效批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对于这段文字,我是这样理解的:不要以专业论文的标准来看待小学生作文,要让学生尽量淡化对分数的注意,强化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在平时作文训练的时候,因为不是选拔考试,所以就更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使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综合上述理念,我认为批改习作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可。那么,如何使作文批改变得轻松而又有效呢?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以下三种批改方法,供还在为作文批改发愁的同行们借鉴参考。

一、教师批改——指出需修改的地方,写上恰当的评语

教师批改,是我们最传统的批改方式。以往都是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了,放在案头,教师就一本一本去批改。我们的教师每翻开一个作文本,看到学生的字写工整,语句通顺,就师心大悦,读一读作文内容后,觉得没什么好改的地方,就打上“优”,然后写上批语——这就是教师最高兴看到的作文;有些作文翻开,读了觉得内容很好,只是有些错别字或有些句子不通顺,教师就去画出这些错字、句,帮学生一一订正在本子上,然后打上个“良”,写上“本文能围绕中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基本符合本次的习作要求,可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欠妥当,希下次注意修改自己的习作”等等之类的评语——这是教师们认为还可以,改改不怎么辛苦的作文;而有些作文呢,完全偏离习作训练要求,且语句很多不通顺,错别字又多,甚至通篇都没有标点符号,教师想帮他批改,就觉得非动全篇不可„„这就是让老师最头疼的作文。

其实,我们又何必如此修改作文,让自己感觉头疼呢?不管是字句通顺的还是字句不通顺的作文,我们都先全篇读一下他(她)的内容,看看内容符不符合写作要求,如果内容符合,我们就再重新阅读一遍,发现优美的句子或用得准确生动的词,就用红笔勾出来,再在旁边写上激励性评语:“好句!”、“好词!”。如果有错别字或哪个句子不通顺,我们也用红笔勾出来,再在旁边注上:“用词不恰当。”或“句子不通顺!”这类提示性批语。发现有好的过渡句或好的中心句,也用红笔画出,写上“此过渡句用得好!”或“此句子点明中心,效果很好!”之类批语,然后写上评语。发下去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语自行修改(如果用钢笔誊写的习作,改用铅笔修改习作),再通过展示台抽一些学生上来汇报他(她)的修正结果即可。这样批改老师又怎会觉得头疼呢?其实,我们教师根本没有必要每个错字、每个病句都替学生修改,你只要指出文章的优缺点,然后指导学生来修正就可以达到轻松、有效的效果(当然,一眼就能发现的错别字还是要替学生改一下,或用红笔圈一下,让学生在修改习作时自行修改)。如果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偏离写作要求,教师也不必头疼,那只是个别的学生,而且可能是那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我们教师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准则来个特别“批改”就行了。

所以,我们教师批改作文,应该“尊重个性差异,灵活批改,多些鼓励,少些批评”。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再觉得批改作文是很苦恼的事。我们教师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学生的作文,理解学生的作文,这样,读学生的作文时我们的心情就会是愉快的,而不是烦恼的。

二、学生自改、互改或组改—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或在评价别人作文的过程中促进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许多老

师的认可。作文批改也没有必要一味强调老师改,也可采用一种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交给学生来自改或互改。其实,如果在评改这一环节上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文章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作文水平也应在不断的修改中得以提高。学生参加作文批改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当然,目前社会和家长并不赞成这种作文批改方式,甚至连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都不认可这种方式,认为让学生批改作文是老师不负责,偷懒的表现。可事实上批改是对作文的一次鉴赏与修改的过程,作者的参与应是必然的,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置于事外,单凭教师的批改去代替学生的自批自改,错失了学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教师还错误地认为满纸红批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而还要长期坚持下去。我认为这一错误的做法应当给予及时的纠正,按照写作的规律办事,发挥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在批改过程中是否全过程交给学生就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呢?

我认为教师的批改也是必要的,不过它必须是一种示范,是培养学生学习修改、提高修改能力的过程,而非一个越俎代庖的过程。这种作文批改又有哪些方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1)自改;(2)互改;(3)组改。下面我就来谈谈这几种作文批改方式。

(一)自改,这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批改方式,在完成作文后由学生进行自批自评。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叶老还曾一再强调:“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自改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批改前,由教师根据训练的要求规定一下修改的内容,首先要求学生在自认为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句子或段落下划线,并在句末加上红五星。然后要求学生至少找一处认为不够妥当的地方,用铅笔修改。这样操作简单,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易受打击,批改的兴趣也会随批改的次数增加而增加,最后养成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浅,有时无论怎样改,都不能改掉文章的一些缺点,差生更是如此,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多关注差生,以求学生作文水平共同提高。

(二)互改,这是一种同学间交换批改的方式。在批改前也是由教师定出批改的范围,然后同学之间进行批改。这样的批改可以使同学之间及时交换批改意见,正如教师的面批作文一样,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可以立刻与作者商量,研究其写作的初衷、意图,达到更有利的批改目的。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改的缺陷,它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互改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具体而言,有以下优点: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第三,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每次又都抽签换人,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

文,每次又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第五,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这种方法的缺点同样是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有时无论怎样改,都不能改掉文章的一些缺点,老师可在学生互改后抽几篇作文,利用评讲课适当点评一下。

(三)组改,这是一种分小组批改作文的方式。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引发作文批改的兴趣,并出示自己创作中的部分手稿,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这种作文批改方式要注意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学生作文,在一定的时间完成批改任务。数量不宜太多,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又影响批改的质量。起初,可让小组学生在一课时内批改两篇作文,往后可适当增加。这样的小组互批互改活动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在互相批改中渐渐形成了浓厚的作文兴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会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这种角色互换,还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批改文章的甘苦,进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同时,也把教师从令人头晕的“劳役”中解脱出来。

多年的尝试,使我觉得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修改习作中来,效果真的很不错。

三、现读现改——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大家共同来口头评析

我们教师批改作文还可以采用“现读现批”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班上读自己写好的作文,然后师生共同来口头评析。要求学生注意听,听完后对该同学的作文有什么好或不好的看法提出来,自由提、自由反驳,然后教师综合大家的看法做个口头小结,然后让该同学根据大家共同的看法给自己的作文打上等级分,并把听评后的感悟写在作文的后面。这种做法也相当好,能加强学生的听、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解决了教师难改的问题。不过这种做法有一个时间的限制问题——也就是两堂作文课我们不可能评析完全班同学的作文,但这也没关系,我们可采用“轮流”的方式;这次听评第一组的,其他组的教师拿回去批;下次听评第二组的,其他组的可以交由同学互改等,灵活多变。这种听评、现改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同时也减轻了教师一些批改负担。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批改作文方式既轻松,又有效,同时又能够体现教育教学的人文性及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方法既解决了教师作文难改的问题,又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下载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 衡阳市珠晖区金甲小学 张勤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2011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本周我们又学习了《小学语文课程课标》,使我有一次温习了小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明确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通泰路小学张坤 从2001年到2011年,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各学科课程经历了酝酿、试点实验和全面推广使新课程理念得到了迅速的传播,这也为初入语文教学的我......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四(4)班 杨源昌 今天俞石泉主任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俞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012小学语文新课标复习题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 通过学校组织新课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体会

    学习《新课标》的几点收获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