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汇报
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围绕市委政府“一化三基”、“五百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工作,市质监部门充分履行职能职责,主动将质监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积极服务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服务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质量兴市工作助推质量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始终把培育名牌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作为质量兴市的关键点,围绕产业转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名牌兴市战略。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提请市政府出台《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永州市质量兴市奖励办法》、《永州市名牌产品三年培育规划(2009-2011)》、《永州市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等多项质量兴市的政策。二是积极做好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目前正为舜皇米业等4家企业申报湖南名牌产品,为永州山苍籽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天龙米业、银利来粮油实业 “中国名牌”企业2家,长丰猎豹、湘江纸业等 “湖南名牌”企业19家,“湖南省质量管理奖”企业2家,国家免检产品企业1家。这些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中凸显名牌竞争优势,引领了整个永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全市经
济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围绕全市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先后制订了江永香柚技术规程、永州金叶等省、市农业地方标准120多项。同时,通过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推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目前,全市共有32家企业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据统计,农业标准化实施以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新增效益2个多亿。二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我市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特点,通过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的纽带,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发展模式,精心筛选农业标准化项目,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先后完成了江永香柚、天龙米业、熙可罐头等六批35家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建设,其中江永香柚项目获得承担制定国家标准资格,今年又有7个农业标准化争取了国家立项,使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在前列。
(三)、加强强制认证工作促进节能环保工作。一是通过生产许可强制认证限制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首先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的引进,同时通过生产许可证、计量认证、3C认证等国家强制认证制度,整顿淘汰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小水泥、小水电、小冶炼企业。二是通过强化计量节能工作,推动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我市有湘江纸业等6家企业列为“省百家”节能降耗企业名单,市里认定的重点能耗企业30家,市质监部门针对这36家高能耗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强制性标准,积极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制度,配置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能源计量数据分析手段,为企业培训考核能源计量人员。通过计量节能工作,有效降低了高能耗企业的能耗指标。据统计,通过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企业节能增效近300多万元。
(四)、抓好专项整治保质量安全促平安和谐永州建设。以专项整治为重点,先后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家电下乡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先后查处生产销售假“五粮液”案、劣质化肥案等多起重大案件,违法产品货值金额达600多万元。为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全市质检系统在经费特别紧张情况下,又升级了12365质量咨询投诉系统,做到随时投诉,随时受理,及时查处,及时回复。在有效开展各项专项整治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查建档工作。对全市800多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600多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251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面建立了档案,并纳入动态监管。二是建立了巡查制度。加强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尤其对一些小作坊企业进行了重点规范。三是加强强制检验工作。加大对企业产品的抽检覆盖面,要求企业产品出厂要施行批批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四是建立了应急反应预案。对出现的紧急事件能及时快速有效地进行处
理,有效地维护了全市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五)、强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识促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重点,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今年来,我们把企业服务年活动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三大安全保障行动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先后开展了多项面向企业、服务企业的免费检测活动,共出动80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将技术服务开展到车间班组,深入到田间地头,为300多家企业和单位免费检测特种设备162台件,检测农资化肥产品560多批次,检测食品850多批次,累计减免企业各类规费300多万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扎实开展“三服务三争当”活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服务企业办1—2件实事,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以优化经济环境为目标,主动服务服从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在特别保护期政策实施以来,我局按照企业特别保护期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专门下发了文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市质监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市政府、省局关于对企业实施“特别保护期”有关精神,坚决做到两个取消、三个调整、四个延期,依法依规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在工作措施上做到“三个严禁”,即:严禁乱检查、严禁乱收费、严禁乱执法。
二、下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结合永州质监工作实际,质监部门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好地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在实施质量兴市工作方面。一是加强部门的联动,加大名牌培育工作力度。在名牌培育过程中,加强与经贸、统计、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召开名牌战略联席会议、经济信息共享
等机制,制定名牌培育计划,有针对情地开展培育工作。二是制定我市名牌产品培育规划。有序推进名牌培育工作,市局与县局要按照培育一批、储存一批、申报一批的要求,掌握重点企业和地方优势特色产品情况,摸清企业主导产品和市场占有水平、出口创汇水平、技术开发等主面的具体情况,梳理排队,形成规划。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在名牌培育中的实际问题。三是落实鼓励企业发展名牌产品的政策措施。市局与县局促请当地政府出台针对名牌产品的扶持和奖励政策措施,并使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让名牌产品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优惠政策,使名牌战略的实施能获得更强劲的动力。四是建立完善保护机制,维护名牌产品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坚持创牌与保牌并举,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等“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
(二)在农业标准化工作方面。结合我局年初提出的我市2009年实施标准化战略项目计划,全力组织标准化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动我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组织江永香柚总公司全面完成国家标准《江永香柚》的制定工作。完成地方标准《永州异蛇酒》的制定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全年20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三是做好新申报的7个国家级农业业标准化
示范区建设工作。四是推动农产品认证,促进外向型农业发展。积极推动天龙米业、江永香柚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三)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以“节能、降耗、增效、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行政管理和计量检测技术上的优势,着力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目前重点能耗企业的能耗基础数据。今年我市有湘江纸业等6家企业列为“省百家”名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年耗10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底数,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计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计量档案,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管理制度,针对普查中发现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不健全的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能源计量管理网络。二是进一步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成立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领导小组,在做好辖区内各耗能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与企业实行“一对一”的联络,确定专人进行沟通、协调和联系,及时了解各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和节能降耗情况,帮助企业配齐、管好、用好能源计量器具,解决计量检测方面的疑难问题,认真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引导企业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三是搞好能源技术改造。聘请技术专家,配合市节能监测机构对企业开展能源平衡测试,根据对企业主要耗能设备进行测试及效率分析的结果,摸清企业能耗情况,找出节能降耗的切入点,指导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方案,帮助企业落实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四是加强计量检测服务,指导企业合
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设备,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积极推广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系统,做好测量过程的动态控制,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促进企业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使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能源物料核算及安全生产等过程得到有效的计量保证,充分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针对能源计量器具往往要等到大修时才能拆卸检定,按周期进行量值溯源有很大困难等情况,给企业提出解决方案。五是推行“用能单位实施《通则》合格认可”制度。加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宣传,推行重点耗能企业“实施《通则》合格认可制度,坚持重点耗能企业器具配备率、准确度等级符合率和设备运行合格率满足规定要求的原则。争取“十一五”期间,列为重点耗能企业中的80%通过合格认可,确保节能减排方面的统计、监测、考核、审计、认证工作所使用的计量数据准确可靠。六是强化能源计量执法检查。依据《节约能源法》、《计量法》、《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及有关重点耗能行业的管理要求,组织计量、稽查执法机构加强对年综合能耗1万吨以上标煤重点用能单位执行国家强制标准和计量法律行规情况的检查。通过执法检查促进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达到“3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进出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重点耗能企业所属的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100%。
(四)在维护食品、特种设备和烟花爆竹安全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等行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充分发挥12365投诉举报平台的作用,坚持有诉必接,有举报及时查处,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三是加强全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批批检和监督抽查计划,确保质量安全。四是认真监督产品质量定期检验计划的组织实施,督促产检机构做到按周期抽样,不以抽代检,不以收代检,严格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制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验费用。五是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管理,督促产检机构严格按照标准、法规进行检测,对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产品积极协助企业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五)在行政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环境方面。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对企业的例行检查工作,由主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集中一起去企业,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组建企业服务小分队,集中时间对企业进行质量、计量、标准化和认证认可方面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办理和行政许可“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机制。设立行政许可统一受理窗口,对企业急需办理的事项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服好务。三是严格兑现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优化经济环境八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依法审批、限时办结、规范收费、规范检查、规范处罚、优质服务、违约问责。加强执法监督,积极推行
实行“阳光办案”,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对质监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篇:承接产业转移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万物回春、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美丽的皖江之滨,共同迎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的隆重召开。首先,我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的委托,向此次对接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位来宾和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
开发开放皖江,是安徽人民不懈的追求。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这不仅圆了我们多年的梦想,也使皖江这条蓄势在发的巨龙从中部大地脱颖而出、翘首起飞。顺应国家的部署,当前皖江示范区建设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在这个重要时刻,省政府举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目的就是架起金融与示范区建设合作的桥梁,为金融发展营造新的平台,为示范区建设加油助力。
承接转移、合作共赢,是此次对接会的主题,也是金融机构和示范区建设的共同机遇。我们高兴地看到,各地政府为实现对接作了大量准备,按照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精选了580多个对接项目,分布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农业产业化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符合
金融投入方向。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各金融机构为参与对接表现了极大热情,参会的不仅有长期对安徽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各银行业机构,也有潜力和优势巨大的大型保险机构,还有正在蓬勃兴起的投资基金,这都将为成功开展对接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开展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合作,是我省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金融机构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深入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形势下,在皖江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各金融机构都要珍惜此次对接机遇,共享合作成果,借此机会,提三点希望。
一是齐心协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推进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各有关方面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示范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履行好职责,发挥好各自的职能和作用。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做好规划工作,加强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要研究解决好用地、环保、资金等重点问题,保障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要加强科技创新,抓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更有力地带动和促进
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示范区建设,既是安徽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也是各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性地做好金融工作,确保实现新增信贷规模高于去年水平,信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规模高于去年水平的目标要求。要围绕示范区建设这个主题,强化金融组织、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利用银企对接平台,加大对示范区重点项目、新兴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协调服务。各级政府要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加强协调服务,切实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银企合作。要积极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好项目。加强跟踪监督,大力抓好对接成果的落实。要加强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各类金融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八百里皖江风云动,示范区建设春潮涌。今天的对接会是各地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合作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的良好开端,后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加强沟通,跟踪落实,使银企
对接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最后,祝愿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三篇:奈曼旗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定稿)
奈曼旗承接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
转移基本情况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条件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北纬42°14′至43°32′、东经120°19′至121°35′之间。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1636年臵旗,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全旗辖14个苏木乡镇、1个国有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居委会、355个嘎查村,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6.96万人。
奈曼旗是全国产粮大县,自治区重点工业旗县。农牧业是奈曼旗传统产业,盛产玉米、水稻、荞麦、小米、葵花等20多种无公害粮油产品。石灰石、麦饭石、硅砂、油页岩储量丰富,极具开发潜力。综合分析我旗现有资源状况,具体可概括为:
(一)土地资源条件。奈曼旗总土地面积1220万亩,60%以上是荒沙地,全旗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特别是沙地面积可达700万亩,土地资源充足且使用成本较低,使我旗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容量相对较大。在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奈曼工业集中区均在镇郊荒沙地段规划建设,发展工业项目基本
不占耕地和农田。
(二)水资源条件。奈曼旗水资源总量为6.7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5.65亿立方米。现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21座。舍力虎水库总库容1.27亿立方米,入库年径流量7455万立方米,可臵换工业供水量800万立方米。新拟建的牤牛河水库截浮流工程,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975万立方米。此外,大沁他拉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大沁他拉镇新区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化工区污水处理工程等,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3000万立方米的中水能力。
(三)光照条件。全旗光照丰富,热量充足。经计算,全旗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941-2952h,总辐射量一般为122.71-126.35千卡/平方厘米。与全国各地比较,仅少于拉萨、玉门和北京。奈曼旗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受海拔高度、纬度,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强度诸因素的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明显差别。一年中5月份辐射量最多,一般是15.35-15.67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辐射量一般是4.75-4.97千卡/平方厘米。从各月太阳总辐射、各界限温度期间总辐射量等数据得出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和最低年之比均在1.16以下,太阳辐射比较稳定,可以满足新能源项目建设需求。
(四)风能条件。从我国风能分布图可以看出,奈曼旗处于风能较丰富区。据奈曼旗气象站(10米高程)累年测风资料显示,年平均风速为3.32m/s,有效风速时数在4800h,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70w/m。能够满足新能源项目建设需求,并可规划560万千瓦风电场。
(五)农牧业资源条件。农牧业是奈曼旗传统产业,全
2旗可耕地面积近400万亩,粮食总产量33亿斤以上,是玉米、小米、荞麦、水稻、葵花、杂豆等农作物的天然有机生产基地。全旗农作物秸秆总量200万吨以上,目前主要用作燃料、饲料和肥料的占全部农作物秸秆的50%左右,随着农作物良种推广和产量增加,秸秆的产量还有增加的潜力。全旗草地面积141万亩,牧业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1000万只以上。全旗林地面积3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28%,其中商品用材林130万亩,灌木能源林110万亩,果树经济林12万亩。每年有大量的秸秆、灌木和树木枝丫材伐根、皮张等农畜剩余物或副产品等可供开发利用。
(六)区位优势。奈曼旗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中心,是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结合部,属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及环渤海经济圈叠交区域。在区位上,奈曼旗处于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和内蒙古东部入海两大地理走廊的交叉点上。两大地理走廊的其中一条是东北至西南方向的京通铁路及即将建设的电气化改造和增二线扩能、国道111线、通赤高速公路、东北地区飞往北京的航线等;另一条是渤海湾连接辽宁“五点一线”与内陆到达锡林郭勒盟与蒙古国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这一既跨省区又通疆达海的最便捷地理走廊,这条地理走廊主要包括巴新铁路、盘奈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巴林右旗大阪到辽宁阜新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等。
(七)交通通讯优势。奈曼旗交通优势明显,国道111线、大广高速、京通铁路贯穿全境,其中大广高速公路(北京—承德—赤峰—通辽—四平)穿越奈曼旗境内140公里,设臵三个出口。已开工建设的巴新地方铁路纵穿奈曼旗全境,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在奈曼旗境内规划有6个站点,铁路建成后,奈曼旗将成为自治区距离港口最近且有铁路直达的旗县。规划建设的2条园区铁路专用线(巴新铁路大沁他拉站至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京通铁路嘎什吐站至工业园区铁路运输专用线)正在有序推进中。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180公里范围内有赤峰、通辽两座机场。通讯方面,目前全旗已建成通讯基站203个,铺设光缆1600公里,通讯及互联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八)电力能源优势。奈曼旗现有220千伏变电站一座,两台主变容量分别为12万千伏安和9万千伏安,供电负荷能力为20万千瓦,除满足全旗现有工农业供电负荷外,还剩有5万千瓦供电能力。在建及规划建设的通辽南部环网扣河子-奈曼220KV输电线路工程和220KV奈曼开发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将分别为我旗增加5万千瓦和30万千瓦供电能力,全旗供电能力可达55万千瓦。
(九)人文优势。奈曼旗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红山原始文化、契丹辽元文化、“乃蛮”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燕长城、辽代陈国公主墓、清代王府、青龙寺、清代佛塔等一大批证物古迹。特别是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形成了“胸怀坦荡、诚实守信、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奈曼人文精神。此外,我旗沙漠、怪柳、麦饭石等一些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也会在人文因素照耀下变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资源。这些都是奈曼旗未来经济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挖越厚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奈曼旗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和工业强旗战略,紧紧依托资源、地缘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形成了建材、化工、金属采选加工、轻工食品加、装备制造、能源等优势主导产业,经济格局
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导向工业引领的全面转型。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5.6亿元、74.7亿元和32.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6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5571元和6999元。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展情况
(一)承接产业转移总体情况
奈曼旗紧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特殊的区位等优势,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主动承接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积极主动用好用足国家、自治区和通辽市支持政策,认真做好对接落实,发挥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不断提高外引资金利用水平,吸引外资向重点产业集中,向农业、服务业领域集聚,向基础设施、社会建设和民生项目延伸,积极推进承接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化工产业方面,主要与浙江、吉林、河北等发达地区建立产业转移合作,发展以活性染料及其中间体产品为主导的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方面,主要承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辽宁省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及功能附件、机械设备制造、金属铸件等企业和项目,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提升我旗装备制造业能力和水平;羊绒皮草加工方面承接天津、河北地区相关产业转移,主要生产绒毛制品、羊绒制品等;硅砂产业方面,发挥本地区丰富的砂资源优势,积极
与安徽省合作,推进硅砂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以内蒙古仁创公司、乌兰蒙东水泥、华鑫公司、东昇公司、内蒙古三岩矿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工业用沙格局,全旗吃沙用沙企业发展到38家,开发的沙产品达100多个,年用沙量超过50万吨,年吃沙还田200亩以上,年创产值近15亿元。几年来,按照项目拉动、园区承载、产业支撑、循环高效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上工业项目,在积极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五年来,累计外引内联重点项目640多个,到位资金200多亿元。组织实施新型镍铬复合材料、宏基水泥、明州化工、津蒙线缆、龙源风电等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66个,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初步培育形成了建材、化工、金属矿采选加工、轻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和电力能源六个主导产业,聚集项目269个,产业的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全旗中小微企业发展到276家,其中规模以上46户,纳税超百万元、超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20户和5户。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0.6亿元和52.2亿元。
(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奈曼旗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奈曼工业区、奈曼化工区、八仙筒工贸区、白音他拉轻工食品加工区、黄花塔拉羊绒皮草加工区和南部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已经批复的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区2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53家,从业人员2万人。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工业园区2009年被通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园区,2012年申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待自治区政府批复。到“十二五”期末,奈曼旗工业园区实现工业项目投资200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投资5亿元,规划完成总产值700亿元,销售收入672亿元,上缴税金30亿元,企业员工达到3.5万人。逐步建成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水泥建材生产基地、染料化工生产基地。
具体六个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如下。
1.奈曼工业区。奈曼工业区位于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东郊、国道111线两侧沙荒地段,以京通铁路为界形成南北东三个区域。总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走廊50平方公里,已建成14平方公里。奈曼工业区是以建材、轻工和食品加工、信息识别技术与加工制造、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等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到目前,入驻企业78户,完成投资22亿元,重点项目有:奈曼旗中联水泥、华鑫矽酸盐制品、兴柏玉米淀粉、海克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博浩万寿菊浸膏等。
2.奈曼化工区。奈曼化工区位于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南8.5公里处,以111国道为界,分东西两个区域。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平方公里。奈曼化工区是以活性染料及其中间体产品为主导的精细化工园区,主要发展引进原料、销售两头在外的非资源型产业。园区现已有浙江龙盛集团、宁波明州公司、承德克瑞特公司、吉林吉化集团、天津金世集团、北京天擎化工、鞍山惠丰集团等18家业内知名企业入驻,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3.八仙筒工贸区。八仙筒工贸区集中区位于八仙筒镇,规划设计占地12平方公里(其中纸业园区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年生产50万吨纸制品的规模,八仙筒创新纸业园区将建设成为较大的浆料和生活用纸交易市场和生产基地,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4.白音他拉轻工食品加工区。白音他拉轻工食品加工区位于白音他拉新城区,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以轻工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园区已投产企业28户。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5.黄花塔拉羊绒皮草加工区。黄花塔拉羊绒皮草加工区位于黄花塔拉苏木。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5家,主要有友弘绒毛制品、太行羊绒制品、蒙特利羊绒制品等项目。
6.南部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区。矿产开发区主要集中在奈曼旗南部山区的新镇、青龙山镇、土城子乡等乡镇,立足南部山区丰富的麦饭石、大理石、油母页岩、金矿、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金属矿采选加工业为主,包括土砂石开采加工业等非煤矿采产业,现有企业36户,形成了年产300公斤黄金、14万吨铁精粉、1.5万吨铅粉、1.5万吨锌粉的生产能力,开发麦饭石产品500多种。
(三)优化承接环境情况
为更好地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奈曼旗下大力气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多角度、深层次提高投资、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交通、供电、水源地和物流等基础设施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产
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提高全旗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和三条发展轴”集中发展奈曼旗特色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明显改善全旗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严格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消耗评估,建立企业节能减排准入制度,大力倡导清洁生产,优先发展节能、节水、节地等资源节约型企业。
(四)重点产业发展和布局情况
1.建材产业。以发展水泥及水泥制品为主,现有企业72户,形成了年产300万吨水泥熟料(中联水泥年产150熟料万吨,宏基水泥白音昌原址年产熟料20万吨,宏基水泥技改项目建成后年产熟料120万吨,昱祥水泥、青龙山水泥两户粉磨企业年产成品水泥80万吨)、5万吨覆膜沙、4万吨孚盛砂、10万立方米矽酸盐制品、5万吨玻璃及玻璃制品的生产能力。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完成增加值5.1亿元。重点企业:中联水泥(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9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仁创沙产业、东昇玻璃制品等。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宏基水泥技改项目(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4.5兆瓦余热发电项目)。
2.化工产业。以发展活性染料和医药化工为主,现有企业29家、化工产品56种,形成了年产7000吨磺胺、12万吨硫酸、6000吨活性染料、6000吨H酸、4万吨氯磺酸、4万吨硫酸钾、4万吨盐酸、1万吨对位酯的生产能力。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完成增加值23.1亿元。重点企
业:明州化工、克瑞特化工、天擎化工、青龙化工、塞北制药、海雨化工、翔意化工等。重点在建项目:投资1.2亿元的佛山南海北沙制药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7000吨磺胺)、投资0.9亿元的天擎化工工业杀菌剂项目(年产1万吨工业杀菌剂及相关产品、600吨农用及卫生烟剂)、投资0.8亿元的大连染化液体硫化黑项目(年产3万吨液体硫化黑)。
3.金属矿采选加工业。以发展金属矿采选加工业为主,包括土砂石开采加工业等非煤矿采产业,现有企业36户,形成了年产300公斤黄金、14万吨铁精粉、1.5万吨铅粉、1.5万吨锌粉的生产能力,开发麦饭石产品500多种。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完成增加值4.5亿元。重点企业:新型镍铬复合材料项目、霸王扣金矿、大三家子铁矿、天地矿业、蒙豪矿业等。重点在建项目:蒙豪矿业铅锌矿探采项目(日处理矿石200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4.装备制造业。以打造东北地区机械设备制造业配套车间为目标,吸引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汽车配件、成套设备、铸件加工、大型智能机械设备等行业入驻,现有机械制造与冶金企业14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完成增加值4亿元。重点企业:泓海机械、津蒙线缆等。重点在建项目:投资1亿元的鸿胜重型机械设备制造项目(由遵化市盛世天豪重型矿山机械厂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耐磨材料及矿山成套设备项目总投资1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0万吨耐磨材料及相应的矿山成套设备,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金3000万元,安置150人就业)、投资0.5亿元的品乘钛合金产品加工项目(年产3万吨钛合金产品,总投资5000万元,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税金1000万元,可安置80人就业)。
5.轻工食品加工业。以生活用纸、食品、服装制造、农
畜产品加工为重点,现有粮油加工、牲畜禽类屠宰加工、食品加工、酿酒、木材加工、服装加工、皮绒加工、工艺品加工、印刷、纺织等企业110户,形成了年梳绒2万吨,加工服装1000万件、万寿菊2000吨,屠宰肉鸡1000万只、肉牛10万头、羊30万只、生猪30万口的生产能力。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完成增加值15亿元。重点企业:博浩生物、朵兰纺织品、铁骑王酒业、蒙和吉乳业、老哈河粮油、宇鹏肉食品、华宝麦饭石等。重点在建项目:投资0.8亿元的森亚糖业冰糖项目(年产7000吨冰糖、1万吨绵白糖)、投资0.5亿元的聚信通手机项目(年产手机50万部)。
6.能源产业。以发展风电、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石油探采等能源产业为主,现有企业8户,形成了年发电10万千瓦,生产原油10万吨的生产能力。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完成增加值0.7亿元。重点企业:辽河石油探采、国电龙源风电、鑫辰林木质电厂等。重点在建项目:投资分别为5亿元的国电内蒙古电力巴彦塔拉风电场(一期装机规模4.95万千瓦)、华电秦天图布日格风电场(一期装机规模4.95万千瓦)、中节能永兴风电场(一期装机规模4.96万千瓦)项目。
7.硅沙产业。依托丰富的沙资源优势,全旗依沙而建的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年吞沙规模50万吨以上。我旗先后建成了年产3.5万吨标准瓶的东昇玻璃制品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灰砂砖和仿真花岗岩系列产品的华鑫矽酸盐制品公司、年产2万吨覆膜砂(新型精密铸造材料,用于机械制造业)和5万吨孚盛砂(新型压裂防沙支撑剂,用于石油开采业)的仁创沙产业园。同时,我们在推进已有企业扩大生产能力、鼓励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产业方向,策划编制储备了一批硅砂系列开发项目。
8.商贸物流产业。全旗已建成各类大小专业批发、综合市场40多个,现有7个大型商场,50多家专卖店,100多家连锁店。全旗现有物流企业35家,华明、蒙东等大型物流园区初具规模,物流从业人员2000人以上。老哈河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为AAA级物流企业。
9.文化旅游产业。全旗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17家,从事文化产业人员1000多人,每年上缴税金达100万元。
此外,玉米生物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已与投资60亿元山东雪花玉米深加工、30亿元浙江梦家园玉米生物科技、26亿元紫农(北京)科技(奈曼)共生园、22亿元亿粒沙材料科技亿粒沙硅砂产业园区等项目正式签约,正在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三、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建设资金配套问题。
奈曼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可用财力不足是基本旗情。一些政策倾斜项目和民生事业,都需要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会存在经费短缺、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资金匹配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困境之间矛盾突显。
(二)项目核准审批难问题。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对于一些因为投资数额大需要自治区和国家相关部门核准审批的重点项目,存在审批
手续多、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加大了项目的审批难度。
(三)当地资源环境保护问题。
在承接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难免会有对资源环境污染高的企业和项目,如何减少对当地资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也应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四、下一步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在中西部地区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承接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重点经济区(带)”要求,自治区拟设立“蒙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为奈曼旗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在这一大背景下,奈曼旗必须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产业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承接产业转移契机积极发展建材、化工、金属采选加工、轻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落实好与中东部地区产业对接,充分发挥我旗特有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的大范畴,成为连接辽宁“五点一线”经济带和内蒙古东部五盟市经济带的一个重要纽带和支撑点,力争到2017年,将奈曼旗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蒙东经济门户旗县。
一是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契机,坚定不移地发展“煤-电-冶-建”循环经济、机械加工制造及以玉米深加工为主导的生物科技产业。随着巴新铁路的动工修建,奈曼旗将成为内蒙古距离港口最近且有运煤专线铁路直达的地区,这就为冶金、装备和机械制造、发酵工业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人找到了政策、能源、运输、土地及劳动力成本等最佳结合点。发展这些产业,奈曼旗特殊的区位是根本,铁路等通道建设是前提,电厂等能源建设是核心。因此要以现有园区为基础,全力推进铁路、电厂和电网建设,做好与中东部地区产业对接,积极引进发达地区冶金、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和项目,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逐步形成园区小循环、区域再循环、区位大循环的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期末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进一步提升工业的带动能力。
二是依托现有优势,大力开发新资源新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奈曼旗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提升用沙企业创新、科研和生产能力,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值。依托奈曼旗秸秆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推广秸秆板材、秸秆制气等综合利用技术,拓宽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奈曼旗风能较丰富、沙地面积广、光照充足等条件,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型电力能源产业,推进在建风电项目早日建成发电,力促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开工。逐步做大沙产业、秸秆等农林剩余物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开发新型电力能源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把奈曼旗建设成为蒙东地区沙产业和绿色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三是努力壮大物流及仓储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业由传统物流逐步向现代物流转变。大力发展第三方
物流和“飞地经济”,全面推进物流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提高物流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构建奈曼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通辽和东北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加快建设培育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促进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推动物流业长足发展。
四是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立足奈曼旗沙漠风光、民族历史风情等软资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地理条件,重点培育契丹民族与蒙古族风情文化、中华麦饭石文化、沙漠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等知名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文化旅游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人产业,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将奈曼旗打造成为距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最近的原生态文化旅游休息圣地。
五是着力打造无公害现代农牧业基地。依托奈曼旗已有的农牧业基础和极大发展潜力,加大产业对接力度,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施好粮食增产工程,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保持并扩大粮畜总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的优势,继续打造优质玉米主导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方向,发展高产、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扩大高效作物种植和特色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蔬菜、林果、有机杂粮、肉鸡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推进特色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打造优质农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努力把奈曼旗建成蒙东地区重要的无公害有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京津及其它大中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
五、对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实施优惠的区域产业政策。今后几年奈曼旗的产业发展重点仍然是发展建材、化工、能源、装备制造、轻工食品加工、金属矿采选加工六大优势主导工业,但发展过程中受项目核准、资源配臵、土地等条件限制,建议国家、自治区在优势产业发展、项目核准、资源配臵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对像奈曼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应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最大限度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二是政策制定要具体。国家在推进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制定全局性、指导性政策举措,落实到具体细节实施上,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与承接产业转移配套的具体扶持政策,以方便地方发展和政策进行有效对接。
三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奈曼旗是国贫旗,受地方财力限制,旗财政对一些大项目资金配套乏力,建议上级在承接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方面提高投资标准,减少或取消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帮助我们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第四篇:2012承接产业转移交通工作汇报
承接产业转移交通运输工作情况汇报
市交通运输局(2012年7月 日)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速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根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工作情况
根据市第四次常代会交通发展有关决定事项和市委《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为全面构筑“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永州建成“湘粤桂省际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多次召开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全力以赴,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为争取一些重大的关键性项目,我们多次陪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省里衔接汇报,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祁 道高速列入了“十二五”全省高速公路规划项目,前段时间重点向省里争取将祁道高速公路进入省“十二五”开工项目并由省里负责实施,目前省里还没有明确表态,仍需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国省干线项目,我们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项目里程达到1242公里(其中规划新开工项目里程742公里,“十一五”续建项目500公里),点全省总规划里程的8%;进入省里实施方案的825公里,占全省实施方案里程的8.2%。另外,今年争取到G322永州全线按标准二级路改造,为全市干线公路路网提质改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全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共35000公里,我市争取到并已通过的规划4064公里,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强。争取到“十二五”规划渡改桥、危桥改造706座,计5.6亿元,为全省的十分之一。水运项目,省里“十二五”规划原来将湘江永州至松柏三级航道改扩建项目作为预备项目,经过我们的争取,省里已同意将该项目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工项目,省交通运输厅邹和平副厅长明确表态支持永州水运建设,并表示将向交通运输部争取,将我市零陵、冷水滩、祁阳等3个千吨级港口与航道改造项目捆绑实施。这对于减轻我市水运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将起着关健性作用。同时,我们配合交通运输部和省里开展了湘桂运河项目规划调研,湖南段总投资达300多亿元的湘桂运河项目已列入省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交通三年大会战 针对我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2到2014年,在全市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着力解决当前交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水运项目建设,重点解决干线公路开工率不高、建设进度迟缓的问题。我们按照大会战的部署,全面启动并组织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一)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工作职责》和《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认真做好综合、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强化组织调度。先后组织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国省干线公路2012年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会、全市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单位座谈会、全市交通建设会战办主任和联络员工作会议等10余次,有力推动了各建设项目进程。
(三)强化督查考核。按照《关于永州市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4月9日至13日,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分南、北两组对各县区一季度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活动开展情况及纳入今年目标管理考核的24个干线公路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形成了《督查通报》和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特别是通过现场督促检查,推动了S323道县柑子园两个拆迁“钉子户”遗 3 留问题的解决。
(四)强化宣传报道。编发《交通会战简报》5期,大力宣传大会战的重大决策、工作成效、典型经验等,营造了较好的活动氛围。
三是加强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督促相关县区及项目业主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要求每个新开工项目的相关建设单位都要制定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表,明确专门力量,安排前期工作经费,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配合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了督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强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对前期工作项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衔接,加快项目施工图设计、工可审批和用地报批进度,争取主动权。为确保工作进展,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在建工程进度,扎实推进前期工作,确保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开工。
二、今年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至6月,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55亿元,为市政府计划任务65.9亿元的35.74%。其中,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投资7亿元,为年计划的53.85%;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06亿元,为年计划的31.44%;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98亿元,为年计划的27.07%;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完成投 资1.52亿元,为年计划的38.06%;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等完成投资7799万元,为年计划的91.75%;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为年计划的58.82%。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1、湘桂铁路。全线正在铺轨。
2、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永蓝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7.7%。厦蓉高速公路永州段,完成投资3.9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9.76%。前期祁冷道高速公路,正在争取省厅组织预可报告评审,项目前期办已初步拟订了招商引资条件和各县区土地匹配方案,待市政府审定。
3、国省干线公路。1至6月完成省考核目标的55.92%,完成市考核任务的27.07%。其中,二广高速双牌连接线、东安至全州公路、新田至宁远公路、S324蓝山段改造工程等4个完工项目完成投资7121万元;S325道县祥林铺至江永龙虎关、G207东安界牌至江华界牌井、G322零陵段改线工程、G322祁阳绕城公路、祁阳至冷水滩公路等5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64亿元;零陵大道扩建工程扫尾附属工程、S323宁道公路附属工程、李达故居道路工程等其它项目完成投资6299万元。计划年内开工的7个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
4、农村公路。已完成投资1.52亿元,完成通畅工程里程328.15公里,完成投资及里程比例分别为计划的38.06%和48.9%。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建成24座、在建34座,正在进行设计和招投标的91座;渡改桥完工2座,在建7座,3座处于设计和招投标;安保工程完成143万元,水毁修复完成610万元。
5、站场建设和干支线养护工程。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冷水滩中心城区公交停车场因征地拆迁进度迟缓,仍于启动阶段。干支线养护工程,已将责任目标已落实到市公路局和相关县区政府,并已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6、水运工程:前段配合省里完成了湘江永州至松柏三级航道改扩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资料搜集工作。3个千吨级港口的选址正在征求意见,预计8月底可完成港口规划编制,年底完成工可报告。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上半年,受上半年低温阴雨天较多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前慢后快、前低后高”基本规律的影响,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市政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但总体而言进展比较顺利。预计下半年能完成投资目标,但任务仍十分艰巨。当前,制约交通重点项目进展的主要因素有:
1、资金缺口很大。受省定额补助标准下降影响,需地方自筹解决的资金比例提高。据测算,除高速公路和水运项目外,要完成这三年建设任务,全市共需自筹建设资金(含征地拆迁)65.16亿元,其中干线公路需自筹48.77亿元,农村公路需自筹16.39亿元。
2、征地拆迁和“三杆”搬迁缓慢。征地拆迁涉及面广、动迁费用较高,由于工程用地未及时交付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房屋及附属设施的拆迁工作未全面完成,致使大部分建设项目进展不理想。杆线搬迁进度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行车安全。
3、项目推进乏力。建设成本持续高涨,导致项目施工方拖延、怠慢工程;县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均衡,特别是跨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区的项目推进效果不理想;部分项目施工环境不尽人意,存在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现象。危桥改造方面,部分县区技术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项目还没有明确改造方案,地方配套资金没有落实。渡改桥建设方面,县区政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情况不理想,新田、东安、冷水滩各1座还没有开工。
四、下半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5.9亿元,确保完成省政府和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调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的要求,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对交通重点项目定期开展督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高速公路的重点是协调处理好在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保持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实现无障碍施工。对干线公路建设目前存在的征地拆迁和杆线搬迁进度慢、工程进度不理想等问题,重点是在抓好调度、协调矛盾,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对照工作目标和市与县区(管理区)、项目业主签订的责任书所列内容,按考核办法逐项督查、逐条考核,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实行奖罚兑现。
2、抓紧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祁道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明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好水运项目前期工作。对干线公路项 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督促相关县区及项目业主加快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对今年计划开工的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报请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实现计划开工的7个项目,年内全部开工。
3、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深入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推行交通建设工程模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施工科学化、工程精细化的“四化”建设。加强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确保所有国省干道、农村公路的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确保不出现质量责任事故。继续强化道路运输、水上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监管,督促企业和业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好转。
第五篇:县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一、总体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为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按照“突破大项目主攻开发区,立足高品位建设旅游城”的要求,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挤进沿江第一方阵,进入全省一类县,努力把青阳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全国
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
二、主要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空间布局。
我县位于《规划》“一轴双核两翼”的一轴上,属于三大组团“铜池枞产业组团”(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承接集中区建设有很大布局空间。在加强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的基础上,确定从县城沿103省道和318国道呈y型空间布局,在丁桥沿103省道至新河老山一线规划建设12.18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产业承接集中区,在木镇沿318国道至乔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非金属材料产业承接集中区,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总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3个2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中园”。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开辟一条青阳童埠至铜陵的通道,以更加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承接产业转移。
(二)加快推进产业规划。
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就是工业主攻三大产业,重点打造四大板块。
国内知名的有色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达到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7户,产值9.89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主要产品有铜杆、数据线、铅合金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鼎胜矿业、大九华铜业、九华金润、九华铜材、金邦铜业、金阳电器、金田通讯等。
全国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43户,总产值11.66亿元,已形成10-20亿元产能,其中采选业36户,产值8.86亿元,非金属矿制品业7户,产值2.8亿元。主要产品:方解石120万吨、方解石粉145万吨、白云石406万吨、轻烧白云石9.5万吨、氧化钙67万吨、石灰石122万吨。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皖南矿业(方解石)、英格瓷颜料(方解石粉)、宝宏矿业(白云石)、兴国矿业(轻烧白云石)、恒基钙业(氧化钙)、元进来龙矿业(石灰石)等。
省内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规划近期发展目标产值为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现有规上企业16户,产值10.34亿元。主要产品有阀门、水泵、矿山机械、农机具、叉车和汽车配件等。目前重点发展企业有:方兴实业公司、天平机械公司、马东机械公司、铮递阀门、昌利锻造、富莱茵汽配、华瑞汽配等。
国内知名的旅游接待基地:旅游服务业是青阳富民重要产业之一,旅游服务业收入为22.8亿元。近期发展目标为实现营业收入30-50亿元,中远期目标为50-100亿元。目前重点建设项目为:九华国际养生园、九华旅游工艺品展示中心、龙泉胜境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新型物流业等。
下步承接产业的重点就是一方面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产品上下游配套和延伸,形成产业链;一方面发挥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扩规改造,进一步提高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加工、非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业三大百亿产业集群。
(三)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根据我县产业现有基础和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以下产业承接平台,包括青阳经济开发区、产业承接集中区、园中园、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共计55平方公里。
1、安徽省青阳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在现有“一主两辅”园区基础上规划扩建,总建设规划面积达到26.84平方公里,其中主园区15.24平方公里,木镇、新河园区11.6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
2、规划建设青阳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在邻近铜陵市的丁桥和新河老山新选择规划建设青阳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承接集中区,规划建设面积12.18平方公里,主要承接铜材加工产业链企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3、规划建设三个特色园中园。在青阳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特色园中园。
一是在青阳经济开发区东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宁波园,重点承接汽车配件项目,现已有富莱茵汽配、日隆机械等企业入园。
二是在青阳经济开发区木镇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铸造产业园,利用产业园平台,重点引进制造业企业。
三是在青阳经济开发区新河园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紧固件产业园,主要承接紧固件(标准件)等加工制造企业。
4、其他乡镇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集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四)加快
推进招商引资。
一是突出产业和“园中园”招商。围绕规划的支柱产业和重点板块,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广泛开展招商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利用青阳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着力引进产业关联的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形成特色产业链。专门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和“园中园”招商优惠政策,“园中园”建设
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政企共建、政商共建、政建企用、企业自建等多种方式。
二是突出以商招商。围绕县内企业扩规转型,有针对性地对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加强股份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弱强联合,促进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的作用,以商招商,以商带商。
三是突出领导一线招商。充分发挥县级领导专职招商工作队优势,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站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在江浙沪有重点的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以资源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发展代理招商,实行重奖招商,广泛开辟招商渠道。
四是突出央企招商。继续加强央企对接,在已完成20亿签约任务的基础上,跟踪做好金田通信与中国联通集团合作的数据线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北京有色设计研究总院和鼎胜钨钼矿的合作、中国铸造协会合作的年产20万吨生铁铸造和镁产业链建设等项目,力争在央企招商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工作,紧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变化,围绕重点投资方向,尽快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交通、水利、节能减排等领域,谋划编报一批带动性强的适合对路的项目,提高项目的获批成功率。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1、品牌环境。充分发挥青阳作为“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科学发展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安徽省平安县、安徽省双拥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和最佳投资环境县及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的品牌效益,打造一流的产业承接环境。
2、政策环境。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撑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持、税收支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人文环境。加强政务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4、交通环境。不断加强我县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道路建设,完善对接长三角的交通体系,以更加完善的交通优势吸引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