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庄园红岫家庭农场介绍(终稿)
石埠经济发展区 青山庄园红岫家庭农场介绍
青山庄园红岫家庭农场位于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东靠下小路、潍莱高速出入口,西傍潍河,南依309国道,北邻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一家集采摘品尝、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果蔬农业基地。
青山庄园总占地面积400亩,于2014年2月开始进行整体规划与建设,以前,其所在位置青山南麓土层浅、地势高洼不平、水源匮乏,土地非常贫瘠。通过园区的开发建设,既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创造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
依托地势与土层条件,园区按功能规划分为大棚瓜菜采摘区、露天林果采摘区、农耕体验区共三个区域。东区土层过浅,我们采用了深挖回填的方式,建成半地下式高温暖棚和春秋大棚;西区山岩沟洼太多,我们就利用机械回填整平翻耕,将荒沟改造为良田,建设为露天采摘园和农耕体验区。为寻找水源,我们走访了周边的村庄老人,多方打听、实地考察,最终找到了原始山泉水源地并实施挖掘蓄水,确保了果蔬灌溉优质水源。同时,对整个园区进行开沟下管,安装了微喷滴灌系统,行走速度和喷水量便可自行调节,既实现了灌水均匀、合理施肥,又实现高效节能的水肥一体化的浇灌模式,提高了水源利用率。
目前,庄园一期工程已结束。大棚瓜菜采摘区占地170亩,总投资900万元,分别建设了20个春秋棚和12个无立柱钢架式高温暖棚。今年又将高温暖棚全部安装全自动智能控温系统,春秋大棚安装半自动控温系统,实现科学合理的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使棚内形成更加适合蔬菜生长的优良环境。露天林果采摘区占地70亩,总投资200万元,建有桃园、杏园、柿子园、葡萄园、樱桃园等。农耕体验区占地80亩,总投资100万元,主要种植红薯、土豆、大姜、大白菜等。挖掘山泉蓄水池38000立方米,打120米深井5眼,铺设灌水管道4200米、排水管道460米,建设护坡墙体7600立方米,开通道路1960米,硬化路面600米。
现在,青山庄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300 万元、占地3500平方米的恒温库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对果蔬保鲜贮藏,降低病源菌的发生率和果实的腐烂率。同时,为进一步突出庄园特色,我们正在积极筹建青山庄园休闲文化娱乐广场和生态餐厅,项目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0000平方米。还准备在林间散养鸡、鸭、鹅、猪、羊等动物,为游客营造一个纯生态的自然野生环境。
园区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的绿色林果蔬菜产品。林果蔬菜全部采用优良品种,严格按照绿色果蔬生产标准种植管理,全部采用山泉水浇灌,肥料以土杂肥为主,不使用化肥和高毒农药,不使用任何催熟剂,依托地势立体栽培,通风透光好,且为沙岩土质,果蔬风味、色泽、品质俱佳。所产西红柿、黄瓜、地瓜、辣椒、甜瓜、西瓜、葡萄、杏、桃等众多果蔬,全部达到绿色质量标准,真正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放心食品。在庄园全体员工精心管理下,青山红岫西红柿、青山红岫西瓜、青山红岫甜瓜等果蔬,以其优良而独具特色的品质,受到众多客户的青睐,周边地区前来采摘的游人络绎不绝。
青山庄园红岫家庭农场,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游人至此可赏可游,可摘可品,既可体验丰收的乐趣,又可远离都市的喧嚣,尽情的亲近自然,充分享受轻松和谐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
第二篇:灵武农场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终稿)
深化改革
攻坚克难
全力构建“活力、绿色、富强、和谐”新农场
----灵武农场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宁夏农垦创建60周年,也是巩固扩大农垦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农垦事业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局第三次党代会及农垦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主题和农场的中心工作,把构建“活力、绿色、富强、和谐”新农场作为全场最大的政治任务,进一步理顺政企分开改革后的各种关系,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场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现就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恪尽职守、改进作风,以创先争优促工作发展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场充分借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场全面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完成。
一是与完善规章制度相结合。2010年是我场制度规范与执行年。按照局党委工作要求,各单位、部门围绕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管物、管事”目标,按照农场现行体制与职责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完善,起草完成经济建设、项目管理、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平安创建等各类规章制度18个,健全完善行政
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建房管理、计划财务与合同管理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等制度32个,收录整理了财务审计、项目资产经营、党务与干部管理等规章制度20多条,完成了《灵武农场管理制度汇编》,形成适合农场发展实际,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建立了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狠抓落实,从场领导到一般职工,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按制度办事,保证了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二是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制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每周二机关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学理论学技术活动,保证党员每个月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全年不少于48小时。同时,利用农垦、农场创建六十周年之机,场党工委坚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种上级文件精神以及场规场纪、农场发展史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以此激发爱岗敬业,热爱农场的热情;还利用队(站)广播深入基层宣传安全生产、禁毒、防艾、计划生育等知识。同时,宣传工作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对内加强了场情场史和各种法规的宣传,共出刊黑板报148期,出刊《农场简讯》28期;对外加大了与各个媒体的合作力度,积极宣传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事迹。还组织撰写了34篇庆祝宁夏农垦创建60周年征文。全年共被《足迹》、《劳模丰采录》、农垦信息网及各新闻媒体采用稿件22 篇(幅)。
三是与效能机关建设相结合。全力抓好机关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围绕危房改造和征用土地全力维护
稳定大局,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一是全力以赴搞好拆迁和土地征用工作。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被拆迁户和失地人员家中,不厌其烦进行解释宣传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处理征地拆迁矛盾、解决征地拆迁纠纷和群众反映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千方百计沟通感情,赢得了被拆迁户及失地人员的支持配合。经过努力与拆迁户达成拆迁协议,共拆除危旧房68户、224间、5630平方米;二是在建党89周年之际,全场各级党组织按照农场党工委的要求,组织党员重温党章,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方面的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机关各部门积极倡导节电省水、废纸回收利用等活动,从每一个小的细节开始,自身体会低碳的意义所在。
四是与反腐倡廉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学习上级关于反腐倡廉的文件精神。年初,修订编制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制度16个;“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政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法规文件知识学习进行了考试验收,参学率达100%,考试合格率达100%。
(二)以人为本,规划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我场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安居富民工程入手,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
1、危房改造及“塞上职工新居”建设进展顺利。根据局发展规划处下达的2010年“塞上农民新居”计划,我场完成了场部西苑小区、北苑小区、清华苑小区和一站、四站及农五队塞上新居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新居共222户、2.26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
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现已预售房屋120套,收到预售资金1558.3万元,其中清华园848.7万元,北苑小区709.6万元。
2、千方百计引进建设资金。为解决危房改造工程资金不足的难题,打破了思维定式和思想束缚,改变了过去按步就班、有钱就建没钱观望的传统做法,引进了具有资质和实力的宁夏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紫苑西区住宅小区,目前已完成小区规划,正在开展危房拆迁工作,年底前开工建设,规划建设住宅楼3栋、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住户120户。
3、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利用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契机,采取农场开发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临街营业用房。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全场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10户、380人,年取得销售收入2330万元,实现利润131.5万元。
4、环境治理整顿工作稳步推进。我场对原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实行改革,组建了新的物业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职工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周到的物业服务。全年投入资金8.9万元,人工1500人次、机械300台班,对14个责任区、3800米道路、9座露天公共厕所进行重点整治、整修和拆除,清理卫生死角8000平方米、清运垃圾2100吨。进一步加大全场“庄点绿化”建设进程。农场场部新增绿化面积53亩,新植各类景观苗木2800株,总投资57502元。同时建立长效整治机制,每周五在全场范围内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场区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为满足职工健身活动的需求,投资近70万元改造职工文化广场10000平方米,新建露天舞台400平方米,建设职工活动室130平方米,休闲长廊80米,使广场成
为集文化交流、文体演出、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中心,结束了农场无文化广场的历史。二是为保证冬季正常供暖,共投资74.3万元维修改造供暖设施和供暖管道,其中投资44.3万元维修改造供暖管线1.3公里,投资30万元更换变频水泵。三是投资100万元在场部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底前即可投入使用。四是投资46万元,硬化西苑小区二期住宅区道路;投资58万元,新修农九队居民区水泥道路7200平方米;五是去冬今春以来,我场共安装天然气1423户,解决了职工的生活之便,切实为职工办了一件实事。
(三)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场区和谐安定有序 面对新时期矛盾凸显的稳定工作新局面,特别是随着灵武市新区建设不断加快发展,灵武农场的4000多亩地被征用,有205户、614名职工家属的耕地被征,如何做好征地后职工稳定工作,成为农场今年信访维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针对上半年职工群众信访矛盾突出,集访、重访、越级上访问题凸显,农场认真贯彻落实农垦局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配合农发公司采取果断措施严肃纠编,有效扼止了重复访和越级访。维护了稳定。
1.完善维稳、信访工作机制。场党工委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五项制度,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了农场的稳定和主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五项制度为:建立领导干部维稳工作联系制度。农场、子(分)公司及其所属中基层单位各级领导实行层层分片包干到基层,一级包干一级,做到人员、责任、措施三到位,使维稳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建立重点人员的教育联系制度。各级组织、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
重点联系人员,开展一对一的交心、谈心活动,把上级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各自的联系人员进行宣传、解释,农场党工委还组织了由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宣讲组,到各单位进行宣讲,让职工群众、失地人员真正弄懂上级的政策,消除误解;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不定期地听取维稳工作汇报,研究、布置维稳工作,及时排查矛盾,调解、处理各类纠纷,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对失地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在政策范围内和有能力解决的,尽早、尽快给予解决,对解决不了的,则耐心进行解说,把道理讲清楚,取得理解和支持;建立零报告制度。坚持三级组织、领导值班、零报告制度,确保各类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早准备、早防范、早处理,确保场区的稳定。
2.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职工对当前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把这一时期失地人员上办公楼来“反映”问题,变为管理人员下基层“下访”职工,场领导班子一行带领有关部门人员分成五个分包小组,分包小组定期走进农业职工家中并与职工拉家常,询问职工住房、及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认真仔细的听取职工反映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通过查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把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各部门都认真做好失地人员接待工作,对来访者坚持做到“耐心、细心、热心、诚心”,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失地人员生活,主动加强与重点人员的沟通,致力于为失地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取得职工的理解,使得失
地人员思想稳定,有效扼止了群体越级上访事件,为灵武新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四)关注民生,善待职工,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为了确保农场社会稳定,今年在社会事务工作中也作了大量工作:
1、认真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是夯实了社保基础工作,对全场参保人员建立了社保台帐,截止到今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243人,离退休2678人全部纳入了社会化管理,全年发放退休养老金3633.8万元,确保了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二是全年按时、足额向灵武市医保中心缴纳医疗保险金326万元,使全场4898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看病有了根本保障;三是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的档案清理送审测算工资,作好前期准备;四是对全场退休人员参保情况进行了认真年检。
2、城乡低保体系初步建立。我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全年为425户、1051名享受低保待遇人员发放低保金162.1万元;为284户、666名低保户争取到廉租房补贴40.3万元;为低保户发放春节慰问金6.3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农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社会救助全面实施。农场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温暖活动。春节前,为困难职工发放冬季临时生活补贴金10.58万元及门诊医疗费7.88万元;为31名特困重病高龄老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02万元及春节临时生活补助费1.78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2人,补助资金8000元。为失岗待业的人员48人办理就业失业证,使他们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帮他们度过难关。
4、创建“平安农场”。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格按照已建设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下联运、群防群治,加强对公共场所、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做好外来流动人口教育、管理、服务,完善农场治安防控网络,努力把建设“平安灵武农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搞好社会热点、难点的排查和处理工作,正确处理各类民间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共接待来访65起,协调解决53起,群众满意率95%。
5、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2010年期初常住人口9532人,年内出生34人,出生率3.52‰,比灵武市出生率11‰,下降了7.48‰,计划生育工作完成责任目标、人口出生率、婴儿性别比都达到上级要求,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全场现有已婚育龄妇女1896人,实行了全员信息化管理,落实避孕措施的有1756人,综合节育率为92.6%。举办了计划生育学习班一期,对全场680名女工进行妇科普查。及时有效的为已婚育龄妇女办理准生证,积极督促已婚育龄妇女做好孕前检查及两筛,做到优生优育杜绝病残儿的出生。
6、职工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农场紧抓庆祝宁夏农垦创建60周年的机遇,本着“隆重、热烈、节俭”的原则。着重搞好数字电影放映、文化服务进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职工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和体育运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场形象。实行电影下乡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共放映130场,观看人数达16238人次。为老干部、工会购买图书310本,订阅报刊、杂志266份,组织成立了象棋、民间器乐、中老年太极拳及健身等9个协会,极大的活跃了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举办了庆祝宁夏农垦创建60周年文艺演出,表演的秧歌、社火、扇子舞、中老年健身操等演出效果显著,历时三个小时,表演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结束,前来观看的群众1600余人,展示了农场职工精神风貌。
(五)三方联席、凝心聚力,建联动机制共谋发展
在农垦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农场和子(分)公司领导班子在“两个实体,一个党工委”的框架下,从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建立联动机制,实行“三统一”,即:凡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安排、重大的经济决策、人事决策、重大发展计划共同研究制定;凡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接待,农场、分公司要互相通报,并积极参加;在外树形象,内强管理方面要保持农场、(子)分公司的一致性。通过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在管辖区域范围内进行经济社会的全面合作,携手抓好环境卫生整治、职工危房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普查、场镇队站基础设施建设、信访等各方面工作。实现了“职能分,工作合;机构分,整体合;人员分,人心合”,促进了农场和(子)分公司的稳定和发展。
在整治环境共建家园方面,农场和子(分)公司分工抓落实,农场重点整治场部小城镇环境卫生,(子)分公司则负责抓好基层生产队居民点环境卫生整治,使场部及生产队环境干净卫生。农场派驻工作组下到各生产队蹲点抓职工危房改造,生产队干部全力配合,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拆迁工作,使职工从起初观望到后来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危房改造,报名户数远远超过农场年初的计划任务,确保了危房改造工作紧张有序地推进。
在维护稳定共创平安方面。农场和(子)分公司从农场的整体利益出发,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共同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促进和谐发展。特别是针对今年灵武新区征地安置补偿工作中出现的集访、重访问题,农场会同子(分)公司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究问题出现的根源,共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抽调机关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集中开展了征地补偿信访问题排查活动,共清理出征地补偿、失地人员安置等屡次重访的7宗信访件。为查明原因,尽早息访息诉,农场按“六定五包”责任制对该7宗信访件统一进行了调处。经综合分析,将群众反映强烈的补偿标准偏低、征地程序执行不规范等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场职能部门与纠纷发生地农发公司联合进行处理,做好矛盾稳控和化解工作;通过宏观分析和政策讲解,让信访人明确自己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诉求,坚决制止极少数非正常上访人员无视法律、为所欲为的非法行为;明确责任和期限,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包案人员限时办结,实行每周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全力做到“执行政策、依法处置,公平公正、案结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清理,7宗“钉子案”、“骨刺案”蕴藏的矛盾得到全面缓解,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正有序开展。
在改善民生共筑和谐方面,(子)分公司反映生产队环境脏、乱、差问题,农场立即想方设法给予解决,重点对四站新村、农九队的环境进行整治,为农九队庄点道路硬化8000平方米、四站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总投资152万元。并且制定出台了《灵武农场环境治理整顿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职工住房漏雨,农场积极推进职工危房改造工程,并且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予农场和(子)分公司职工每户补贴6000元,积极营造职工安居乐
业的生活环境,还积极配合农发公司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它工作。子(分)公司对农场的工作也给予充分配合、积极响应。如计划生育、职工危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子(分)公司都把农场制定的方案转发到基层生产队,贯彻到干部职工中去,而且子(分)公司领导还亲自在干部大会上布置,提出具体要求,每逢下队抓生产时,也不忘对生产队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一年来,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农垦事业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灵武农业发展公司和灵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密切配合。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由于目前正值农垦改革实践的磨合和过渡期,农场和实业公司子(分)公司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理顺;二是由于改革后农场不是一个经营实体,无任何资金来源,因而在实施有关公共事业重点项目时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三是公共社会事业项目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四是改制企业举步维艰;五是资金的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安居富民工程进展速度,危房改造任务艰巨。六是维护稳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因建设征地、拆迁和补偿标准等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部分职工欠产欠收、职工子女就业、离退休职工(含内退)反映的待遇问题引发的矛盾,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要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总体思路和重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幕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个目标,把深化改革和推进跨越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创平安、促发展、强基础、建安居、保民生、筑和谐”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平安农场创建工程、抓项目促招商倍增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和谐农场构筑工程。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和实施奠定基础,力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新的更大作为。
(一)落实维稳长效机制,创建平安农场
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综合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治保调解、普法、帮教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武装保卫和群防群治队伍等社区综治队伍建设,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加强“调访一体化”建设。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场每季度排查一次,场属单位每一个月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同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做好社会治安工作。严格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实行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一票否决”。四是继续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安置、补偿、稳定工作。积极配合农发公司,按职责要求共同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政策宣传解释、问题协调处理、信息沟通等相关工作,确保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抓项目促招商加快发展 以农场区位、土地、人才优势为依托,充分利用毗邻灵武市的地缘、人缘优势,面向灵武新区,全方位抓住商机,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能使农场安身立命的大项目,推动
农场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区内外优强企业和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能延长产业链的农牧产品加工的企业,优化农场非公有经济结构,鼓励支持场内职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构筑非公有制经济集群发展的农场区域经济新格局。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和自治区突出加强新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请示对接,争取得到重视和政策上的倾斜。2011年计划申报建设农贸市场项目、污水排放项目、场部道路硬化项目、四站文化广场项目、农九队文化广场项目共5个,总投资719.8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场示范带动功能。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工作软实力
充分发挥民间非企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职工文化广场文体活动,着力搞好数字电影放映、文化服务进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场形象。一是强化对9个民间非企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发挥好文体协会骨干分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二是以社区为裁体,以居民为骨干,组建文艺宣传队、秧歌队、老年健身队等,广泛开展健身操、太极拳、交谊舞等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群众素质。三是利用农闲和适合露天放映的季节,开展百场数字电影放映活动。保证每月在8个流动数字电影放映点轮流放映影片20场次以上,全年播放数字电影150场次,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简报、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向农垦信息网及区内外媒体投稿,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农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重民生办实事,构建和谐农场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狠抓落实“5大实事”,构筑和谐农场。一是稳步推进安居富民工程。全年计划危房改造200户,全面实施“三区三化”、“三清三改”工程,即在居民生活区、行政办公区、公益活动区实现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实施清理垃圾、清理水沟、清理障碍物,改造厕所、改造道路、改造引水环境工程;建立脏乱差责任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抓好环卫工作。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治理场部沟渠道路,铺设人行道3公里,在农二队和农五队铺设污水管道5.7公里,安装路灯2.8公里,硬化水泥路面4.5公里。投资74.8万元在场部拆除原有农场渠生产桥,新建1座13米宽的生产桥,以解决农场与灵武市交通绕行307国道而产生安全隐患问题。争当申报优秀村镇称号。三是进一步深化物业改革。形成由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双方以合同为纽带、以物业管理制度为依据的经营型管理模式。使物业真正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四是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会议作用,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实行民主决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确保社区居民权力行使,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的,争创先进社区。五是加强社保体系建设。依靠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低保向弱势群体扩幅;医保向因病返贫阶层倾斜;社保向全场职工普及。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保障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帮助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生活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加强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支撑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
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及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班子”建设,争创“五星党组织”、“五星党员”,深入开展“机关党的建设年”活动,使机关党的建设走在基层组织建设前列。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制定出台“灵武农场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签订党员办实事承诺书,全场党员、干部每年要为单位、为职工群众做一件好事或实事。三是实施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廉政制度。在全场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增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廉政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农场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六)继续完善农场、农业发展公司、畜牧公司“联席”会议制度,搞好协调配合,努力为灵武农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服务,继续做好征地拆迁稳定工作,为生产经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我们将对照农垦事业管理局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做好2010年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经济(工作)指标任务,同时谋划好2011年工作思路,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的计划排定和筹划工作,提出具有实际基础的战略性目标,确保2011年实现新的发展。
第三篇:发挥网上家长学校作用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终稿)
发挥网上家长学校作用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就如何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发言。我将就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在2013年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下一步如何发挥网上家长学校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谈谈我们的经验和部署。
一、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及其在2013年家庭教育方面成就的简单回顾。
当前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正涌入家庭教育领域,各地区政府都开始着手建立家庭教育信息化网站,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化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在此契机下应运而生。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已经实现了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无缝对接。下边我作个简单回顾介绍。
(一)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简介
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成立于2008年,是由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妇联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承办,校外传媒协办的公益性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与父母携手同行,助孩子健康成长”为宗旨,依托线上网站推广、线下活动宣传,致力于厦门市中小学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家校和谐互动,协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为学生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历时五年发展至今,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已覆盖厦门市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在家庭教育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卓有成绩,在师生、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二)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2013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2013年,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针对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顺利完成网站改版,使网上家长学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社会各界面前。同时,组建了包括大学教授、中小学高级教师、科研所专家、教研所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在内的网校专家(名师)团队,截止目前,已组织一批省内外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开展专家讲座十几次,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广大家长,并通过网校及时向全市传播。此外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配合市教育局、妇联、文明办、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工作
积极响应教育局德育处的号召,开辟“厦门市暑期百场夏令营活动”评选比专栏“七彩夏令营”,下设图文消息、活动介绍、师资团队、营员日志、家长信箱、常见问题六大栏目。7月中旬,市教育局德育处开展第二届“厦门市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网上家长学校作为网络投票平台配合评比的开展。
配合文明办“文明创建活动”,在网上家长学校以“做文明有礼厦门人 建文明美丽新厦门” 主题进行大力宣传。同时,还依托网上家长学校的平台,大力宣传“向国旗致敬”网上签名活动。针对当下儿童屡遭侵犯、健康安全备受关注的热点,配合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在网上家长学校开展“家长保护儿童意见征集活动。此外,还配合全国妇联进行“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之家庭护卫行动”的宣传,配合移动公司第四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的宣传。
2、策划组织暑期夏令营活动以及讲座
积极组织专家讲座,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广大家长,并通过网校及时向全市传播,如:暑期7月华侨大学杜贵斌老师在集美乐安中学开展“明智慧眼看网络、安全文明网上行”文明上网知识讲座,8月25日双十名师张颉老师受邀在湖里实验中学举办关于“备战中考”的心理咨询讲座。11月杜老师在海沧育斌小学进行“防拐防骗”安全知识讲座,12月24日,邀请刘丽来到双十中学,就自己的经历畅谈青春励志中国梦等。同时,组织专家走出网络,走进社区,开展了“雏鹰展翅·欢乐暑假”夏令营以及“中国梦•心智创想”训练营,实现了与家长、学生的“零距离”接触。
3、积极开展对外联络、交流学习
网站承办单位校外传媒先后多次自费到福建省网上家长学校学习交流,并加强和全国网上家长学校、江苏网上家长学校联系,并进行大胆借鉴。目前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已经在全国引起一定关注,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将其一个栏目“成长故事”设定为“优秀地方栏目”向全国介绍;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主动与其联系,先后两次派人前来厦门交流经验,其网校会长、前江苏省妇联副主席亲自带领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主编和采编部主任前来厦门采风并洽谈合作项目。同时,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安徽省网上家长学校、山西省网上家长学校等网校也正在与之联系合作事宜。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的自身魅力正日益生辉。
二、就下一步如何发挥网上家长学校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谈谈我们的一些计划和安排
为进一步推进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网上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全面落实“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工作宗旨,密切家校联系,宣传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我市中小学生和幼儿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网上家长学校作用,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就2014年的工作部署分别从: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家教”有路子;做好“五个一”优化网上家长学校建设途径和采取“六策略”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作用,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三个方面,作如下汇报:
(一)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家教”有路子
网上家长学校学习的对象不同,覆盖面更宽泛,层次性更复杂,时间性更随意,需求性更多元,因此它与学校教育等正常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更好发挥网上家长学校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我们将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结合”。
1. 家教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辟家教的新思路。育才先育人,育德是首位。今年2月18日,在我省召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常务副主任李书磊指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习惯。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是单靠学校教育就会成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我们将根据教育局德育处、市文明办、市妇联、少工委等的要求,充分利用好网上家长学校,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实验,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走下去深入群众与请进来群策群力相结合策略,共同研究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路、方法,并让知名专家、优秀老师、优秀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爱家庭、爱他人、爱祖国的经验,从而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2. 将专题教育与阶段教育相结合。2014年,网上家长学校将结合重大节日,依托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文明办等相关精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专题家教活动。如今年将要走进社区开展的“我们如何作父母”的专题公益讲座;还将根据不同阶段开展相关活动,如中高考时期的心理讲座,寒暑假的夏(冬)令营活动等。切实拓展家庭教育的路子。
3. 将传授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家长的教子方法结合。教子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今年,我们计划对部分家长的教子方法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从而发现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对于,有的家长“棍棒教育”,动不动就“打”字当前;有的则过分溺爱,甚至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却还袒护等问题。印发教子方法判断题,让家长在自辨、自评的基础上明白道理。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的网络宣传正确的教子方法,促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4. 将系列活动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将进一步创办校外活动辅导站,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五老”育人优势,兴办更多校外活动辅导站,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校外教育的阵地,让学生能够在周末、节假日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优化网上家长学校建设途径的“五个一”
1、构建一个更专业、更科学的网站。专业网站是网上家长学校的网络支持。2014,网上家长学校将加大资金投入,从网站的风格布局、栏目设置以及网站涵盖的信息资源入手,全面升级网站,将家校网打造为集家校需求、文化特色为一体的具有丰富资源的专业化的沟通平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为配合妇联的工作将开辟“家庭教育”栏目,下设名人家教、家长妮短、专家帮忙三个子栏目,主要是介绍一些成功的名人家教经验、家长共享亲子沟通中的经验以及专家针对家教中的问题支招帮忙。除了线上交流外,还将引进专家助阵线下面对面交流家庭教育的工作经验,真正为家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源,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一步推动家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总之,我们将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和全国妇联最新讲话精神,服务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大局,更注重研究信息技术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意义、价值,注重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作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建立一个更专业、科学的网站。
2、建立一种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更有覆盖率的新课堂——网上课堂。通过开通不同频道,如:“学校概况”、“政策法规”、“家教天地”(含“家长学堂”、“家教超市”、“家教论坛”)、“名家育子”(含“心理导航”、“名师点拨”、“专家在线”)、“教学博客”、“班级网页”、“课题研究”、“校长信箱”等,畅通和拓宽家校互联的渠道,把好“网管监控”,严守一片洁净乐土。
3、打造一支更规范、更专业的专家队伍。为突出网络媒体的互动优势,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开展好网校各项公益服务活动,让教师与家长能够充分运用网校提供的平台实现家校合作教育,网校将在原有的包括大学教授、中小学高级教师、科研所专家、教研所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在内的几十人的家庭教育专家库基础上,继续聘请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中小学各学科带头人、优秀德育工作者及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研究和热情的老师,组建网校专家(名师)团队。名师团队实行动态管理,要根据工作需求不定期对该团队进行调整。名师团队成员要按照网校工作要求按时完成各自所承担工作任务,学期末或年终将对工作突出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奖励。
4、举办一场大型全国性专家研讨会。2014年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重要一年,也是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五周年生日。同时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党的领导和全国妇联相关领导都对信息化条件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好,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作出了重要指示。作为组成社会的重要元素,家庭应该是孩子温馨的港湾,学校应该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地,如何有效引导问题少年,呼吁全社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帮助青少年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让他们的生命发出璀璨的光华,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鉴于此,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将组织开展“网校零距离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论坛。通过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和其他省市网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网站来参加研讨,一起就“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作用,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进行经验交流和研讨。
5、打造特色品牌,在全市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家校网小记者团”
为丰富厦门市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水平,活跃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更好发挥网校搭建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学习沟通的平台作用,更好发挥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作用,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2014年年初,由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市妇女联合会、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成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小记者团。
家校网小记者团是以厦门市中小学生为招募对象,锻炼中小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小记者月刊》、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为载体,配合特色活动、公益性新闻培训,为青少年成长搭建媒体、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优质教育平台,为其提供学习、实践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打造一个覆盖厦门六个区,横跨海峡两岸,富有厦门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二)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作用,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途径的“六策略”
通过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建设的现代化过程,摸索家长学校的办学规律,完成从传统的办学形式向现代的办学形式的转变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的提高,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我们打算采用下面“六个策略”。
1、“制度”策略——在探究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过程中,构建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保障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如:学习研讨制度、通报例会制度、专题调研制度、协作交流制度、条件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的保障、师资队伍的保障、后勤服务的保障)、评比表彰制度等。
2、“活动”策略——网上家长学校要想活起来,家庭教育水平要想提上来,活动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以活动为基础,以教育导活动,以活动促教育。
为此,2014年,厦门市网上家长学校将结合市教育局德育处、文明办、妇联的工作开展活动。具体说,我们将依托市教育局下达的文件,积极搭建平台,配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评比、征文等。结合文明办的各项工作,可举办“和谐厦门我的家”以及“知荣辱,促和谐,做八荣小公民”赠书和读书征文类的活动以及富有厦门地方教育特色的教育及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从而让家校网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将家校网打造成文明宣传的窗口。配合妇联的家庭教育工作,可以开办亲子学堂,邀请专家现场教学为广大家长传授家教经验。
3、“互动”策略——家校教育的整合,必须充分调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积极性,开展互动性研究。这里的互动既包括家、校、社会的互动,还包括网校间的互动。
网络平台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资源共享。现在全国网校有百余位国家级专家,460集家教讲座视频,作为全国妇联家庭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平台,全国网校有义务也很愿意将这些资源整合转化成数字化成果,分享给各地网校和广大家长。全国有全国的资源,各省也有各省的资源。如果我们充分整合专家资源、组织资源、内容资源把共享平台搭建好。各学校、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广大老师们的才智,好点子就会呈现出来,今后就不愁没有好的、新颖的活动创意;一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产品、服务也会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输送到更多地区,供更多人分享;学校、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也会生机勃勃,网校系统的整体效应会更加凸显。
4、“信息化”策略——随着家长、老师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变化,改进工作,有机促进家校教育的整合。
当前,党中央和有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手段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不仅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作出了重要指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等领导均在不同场合做了关于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或与之相关指示。
党中央的新要求,全国妇联、教育部、关工委的工作新举措、新部署,给家庭教育信息化,给作为家庭教育信息化重要支撑的网校的规模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如何借助网校这一载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5、“开发网络家庭教育课程资源”策略——网络上具有丰富的学校德育资源。在网络背景下,开展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必须要建立在网上家庭教育资源丰富和优化的基础之上。如:联接全国各地家庭教育主要网站、网上德育基地、各类学校校园网、网上家长学校、学科教学网站以及德育工作者个人站点,开通班级网站等。
6、“反思”策略——在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整合运用的方式方法,通过反思加以修正和完善,使其更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终稿)桂林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策略探索(模版)
桂林市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策略探索
刘云峰 薛娟萍
摘要:坐落于桂林市的华侨农场,可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印记和人文价值,成为桂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首选,若予以适当的更新与保护,将大大增强桂林市旅游市场竞争力,扭转当前桂林市旅游业发展不利的局面,为桂林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时代记忆、更新与保护、调整或衰退的临界、华侨集结地、经济增长点
一、前言
桂林市华侨农场只是福建、广东、广西众多华侨农场中的一个,与其他所有的华侨农场一样,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见证了华侨农场兴衰变化的风雨历程,也记录了归国侨民几十年来的的辛劳和苦乐。与此同时,它也有与其他华侨农场相比非常特殊的地方,因为它坐落于国际旅游城市——桂林。
面对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桂林渐渐走过了旅游发展的成熟期,步入了要么调整要么衰退的临界点。因此,承载着那一段特殊历史的桂林华侨农场,必然在扭转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局面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华侨农场的由来与概况
“自从1960年代印尼军人执政开始,印尼政权便开始大规模地排华。他们以“清共”为名,屠杀了50多万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遂与其断交。到1998年,印尼排华骚乱又起,上千华人遇难,而爪哇岛上的华人往往首当其冲。”
这段文字是从“百度-百科”中介绍“爪哇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的网页中复制过来的,通过这几行字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桂林华侨农场新建时的情形,大批的华侨逃过死亡的魔爪,从印尼回到阔别多年或者是从未谋面的祖国,匆匆忙忙地营造了自己简陋的家园——华侨农场。
“华侨农场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国家为安置回国定居的归难侨设立的国有农业企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建立了84个华侨农场,分别在广东、广西、福建等7个省区,集中安置归难侨约24万人。”
“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全国84个华侨农场共拖欠归难侨职工工资、退休金、医药费和社保缴费7.15亿元;有危房170万平方米亟待改造;华侨农场土地目前已确权188万亩,尚有300万亩未确权;华侨农场资产负债高达56.8亿元,目前已处置金融机构历史债务16亿元,尚有各种非金融机构债务。”(图1,仍有部分侨民生活在桂林华侨农场。)
“华侨农场具体有自己特点,一是归侨侨眷集中,他们来自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社会制度生活体验;二是绝大多数归侨是被迫离开异国的,在原居留地还有亲戚、朋友,他们与海外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华侨农场由于政策性、社会性负担较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快;四是广大归侨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他们迫切希望加快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
三、桂林市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策略
(一)通过影视创作传承华侨农场的人文价值
从1950年代的萌发、兴起一直走到今天,桂林华侨农场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华侨农场,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生机和风采,只留下破败的断壁残垣。但那一段别样的往事,始终牢牢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从惊魂未定的归国定居,到人心惶惶的十年动荡,到意气风发的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的大国崛起,这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充斥了华侨们两三代人的记忆。可以通过走访广东、福建及广西各华侨农场的侨民,以这一段历史背景为题材,创作影视作品,记录这一时期华侨们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中华民族在前进和斗争中经历的苦难和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宽容、智慧和凝聚力。
在该作品中还可以穿插展示桂林市经济建设和城市风貌的变迁,让游人更深刻细致的了解桂林。
(二)通过筹建“时代记忆”展览馆蓄积华侨农场的人文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迈进,二十世纪中后期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而那一时代人们所使用过的生产工具、日常用品、服装服饰以至某些习俗和传统礼仪,都悄悄的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华侨农场从兴建到衰落的过程,正好见证了这一历史变迁的每一个脚步。
可以以华侨农场现有的部分废旧房屋为馆舍,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修缮加固,布置成能够反映华侨农场当时生活情境的展览厅。适当考虑增建馆舍,收集、展示来自二十世纪中后期全国各地的各种生产工具、日常用品、服装服饰等。为使场景形象逼真,可考虑采用人物蜡像模拟生活情境,在这种模拟中同时反映当时的某些习俗好传统礼仪。(图2,部分旧房具有保留价值,改造后可用作展览场馆。)(三)筹建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追溯华人向全球移居的历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纪念华人华侨为祖国建设所作出的奋斗和努力。
桂林以“甲天下”的秀美山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旅游城市,有着相当辉煌的旅游历史,年游客接待人次超过1000万。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其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受到迅速崛起的沿海地区和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挑战和冲击。从旅游发展的阶段来看,以漓江风光为龙头的桂林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桂林走过旅游发展成熟期。面对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参与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的需求已经成为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桂林旅游发展步入了要么调整要么衰退的临界点。
因此,期望以桂林市华侨农场为载体,通过开发华人华侨历史博物馆这一产品重塑桂林旅游形象,可扭转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不利局面。
(四)通过完善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娱乐、商务会议、生态观光、购物餐饮
等配套服务强化华侨农场的吸引力。
可以说,立足桂林旅游发展的时
代背景,从更高的角度,运用更大的手笔,规划建设新的旅游增长极,带动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已成为桂林避免旅游衰退、重整雄风的关键。桂林市全面考虑,决定推出华侨旅游经济区,将其打造成为桂林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图3,秀丽的风景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等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四、实施策略的途径
(一)关于更新与保护的管治
1.由政府、投资商和私人三方共同管治;
2.聘请作家、学者及相关专家创作影视剧本,并投资制作成作品;
3.广泛收集二十世纪中后期人们使用过的生产工具、日常用品、服装服饰,筹建“时代记忆”展览馆;
4.拓展旅游配套服务强化吸引力。(二)关于影视创作
1.第一种创作结果: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题材,反映中华民族在前进和斗争中经历的苦难和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宽容、智慧和凝聚力。
2.第二种创作结果: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题材,反映人类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付出的代价,及人们在时代大潮的动荡中为求生存的痛苦挣扎及在此过程表现出来的私欲与美德。
3.借鉴《庐山恋》的经营模式,制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仅限于桂林华侨农场播放。(三)关于资金来源的策划
1.成立桂林华侨农场更新与保护运营公司,向广大华人华侨以参股的方式集资;2.政府投资一部分,相关单位和个人承担一部分,都以参股的方式参与运营; 3.以参股的形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运营。
五、对桂林旅游经济良性发展的助益
1.丰富桂林的旅游资源,填补人文旅游资源欠缺的不足。
2.增强东南亚乃至全球华人华侨的凝聚力,把桂林建设成为全球华人华侨翘首向往的集结地。
3.建设新的旅游增长极,带动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
作者简介:
刘云峰,(1981-),男(汉),柳州市,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任教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桂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就读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镇规划与设计。联系方式: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君武路168号园林系 邮编:545004 电话:***或***
参考文献:
[1]《城市更新社会成本研究》,白友涛、陈赟畅,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04出版);
[2]《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李玺、李娟文,科学出版社,(2008-06出版); [3]《文化•街区与城市更新》,王伟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2出版); [4]《现代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住宅、生态、治理》,林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4出版);
[5]《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保继刚等,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01出版); [6]《桂林市华侨旅游经济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第五篇:家庭农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经验介绍
某某市文祥家庭农场积极参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介绍
某某市文祥家庭农场位于辽宁省某某市宝山镇大营子村八组,是一家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驱动,以引进良种、实施良法、改造良田为手段,努力推进粮食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目标的农业企业。于2015年2月4日在某某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农场经理夏文祥。从20岁起即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是宝山地区农机行业领军人物。妻子高淑艳,中共党员,2014年因开展科学种田,促进粮食安全方面的成绩突出,被评为某某市劳动模范。目前农场累计资金投入16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固定资产价值120余万元。包括:各类大型农机具17台套,小型农机和农产品加工设备32台;玉米仓储库容200吨,玉米晾晒场地两块1650平方米。2016年农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玉米410亩,为玉米种植大户提供农机耕作服务2万多亩。2015年实现利润27万元,2016年实现利润32万元。党的政策里就有真金白银,文祥家庭农场今天的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认真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某某市两级农业部门和宝山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调好调优调顺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提质增效,开创了文祥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新局面。为维护 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某某宝山镇及周边乡镇各民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祥家庭农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一、机械兴粮,降本提效,调好玉米生产方式。
玉米是三大粮食之首,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长期以来,玉米作为某某市旱田主栽作物,由于土壤贫瘠、地块分散、原始的人力耕作等客观原因,造成农民从事玉米产业的劳动强度大、产出效益低,农民要么转产、要么草草种完了事,也不管出多少、更有甚者弃耕撂荒。玉米产量少也使以养猪、养鸡为代表的农村庭院经济日趋萧条,影响农民增收。
文祥家庭农场成立以后,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首先从影响玉米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既人工种植玉米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玉米产量低入手,先后购置了日本久保田、约翰迪尔等三台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旋耕机、玉米精播机、农药喷洒机、玉米收割机、玉米输送机、玉米剥皮机、玉米脱粒机等十余套玉米机械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玉米从整地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尤其是投资40万元购进的约翰迪尔1404大马力拖拉机,标志着某某地区玉米耕层由平均15厘米,达到30厘米以上,在不采用其他增产措施的前提下,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大田玉米增产10%以上,如果某某80万亩大田玉米全部使用该设备,将年增加玉米产量4万吨。
通过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农场玉米平均亩产实现 了1500斤,比普通农户非机械化生产增产50%。扣除人工、机耕作业、农资投入、流转费用,亩收入60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农场还对外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民背着手、张张嘴就把玉米收回了粮仓,再也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艰辛劳作,真正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文祥家庭农场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后,玉米生产的耕层深度、通透性等技术指标比人工耕作明显优化,仅耕深突破30厘米这一项措施,就可以使亩产提高10%以上,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一增一减,使玉米生产进入了降本增效快车道,即使玉米价格降低,也能够通过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来赚钱,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贡献。
二、科技兴粮,示范引领,调优增长路径。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是文祥家庭农场开展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体现农场示范效应的主要方式。为了让农民信服、进而掌握和使用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文祥家庭农场建立科技兴粮产业基地,为增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两年来,农场在基地上共种植郑单859、良玉88、良玉66、良玉99、辽单111等五个玉米新品种,实施深翻深松、玉米大垄双行、密疏密交错、玉米补锌、阳光晒种、玉米去雄、植株矮化、秸秆发酵还田、秋季整地等九项种植新技术,开展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吨良田》两个项目的科技攻关。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农场还因地制宜开展耕作机械研发和创 新,先后开发出深松整地机、蓝莓种植一次成垄机,有效降低了整地环节的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107年,农场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某某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实施了《辽宁省玉米产业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农场流转的位于大营村八组300亩土地被确定为项目实施核心区,进行玉米新组合生态适应性鉴定、玉米优新品种展示、玉米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示范、玉米肥料示范、玉米病虫害防控试验、玉米节肥试验及特种玉米示范、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等七个科技项目的技术试验与研究。目前,试验作物长势良好,试验和示范效果十分突出。
三、创新兴粮,需求为本,调顺种植结构。
我们文祥家庭农场受以往种植经验所制约,一直把生产的重点放在粮食生产方面,对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生产存在“不务正业”的认识误区,通过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学习,农场认识到种什么要跟着市场走,顺应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奶牛市场、牛肉市场的分析后,我们感觉到随着消费者对牛奶、奶制品和牛肉需求的持续增长,必将带动青储玉米市场的需求。同时,经过学习相关知识,我们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我们种植饲料不仅不是不务正业,而且是走的一条金光大道。饲料作物也是粮食,是动物的粮食,并且有些草食性动物吃饲料是比吃玉米更适合动物消化和营养的补充。所以从2016年开始,我们有计划地增加青储玉米的生产面积,达到200亩,除去各项成本亩收 入300元左右。
四、服务惠农,让村民分享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大营子村八组是一个以少数民族成员为主的村民组,少数民族成员占90%以上。其中满族占40%,锡伯族占32%,汉族占26%、苗族、回族、蒙古族占2%。文祥家庭农场成立两年来,各民族同胞在农场搭建的现代农业经营平台上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在春耕大忙、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季节,农场及时组织村民成立播种互助组,保证不误农时。在秋收时节,组织农用运输车、玉米输送机、玉米脱粒机等玉米收获机械互换使用,保证村民的劳动果实颗粒归仓。
两年来,文祥家庭农场组织劳动力互助活动210人次,小型耕作机械、农作物加工整理设备互换、借用等互助活动130余次,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文祥家庭农场还能够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需,为全村老弱病残提供代耕服务面积200多亩,减免农机服务收费近万元。通过投资上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为社员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个,每年支付劳动报酬6万元以上。
为了解决村民农机具日常修理无场地、无设备、无专业人才的问题,文祥家庭农场还投资15万元成立了农机维修车间,配备了专门的修理技师和电焊机、切割机、电磨等维修设备,为村民提供修理和保养服务120人次。文祥家庭农场两年来的发展得到某某市农经局和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文祥家庭农场先后承担了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土壤有机质提升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全镇发展粮食生产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综上,某某文祥家庭农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事业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为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距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及某某市农经局和镇村两级政府的部署、农民增收致富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驱动,以引进良种、实施良法、改造良田为手段,努力推进粮油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目标。”的总体发展构想,到2020力争土地流转面积突破1000亩,玉米亩产突破1800斤,种好田,多产粮,为贯彻总书记关于“中国人要吃中国粮”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宝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某某市文祥家庭农场
2017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