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2012(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9-05-14 06:4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代会报告2012(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代会报告2012(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党代会报告2012(征求意见稿)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办公室(通知)定委办发„2011‟94号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办公室关于对《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区属各单位党组织:

根据区委领导意见,现将《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并及时征求本地、本系统的党代表、民主党派以及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建议。意见建议经汇总后,以书面形式于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下班前反馈给区委办公室。

联系人:李 渊;电话:2036881,664626;传真:2034824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办公室

2011年11月25日

解放思想创新业 两创四敢促跨越 争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

——在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我区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幸福宜居定海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回顾总结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基本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中共舟山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创新业,两创四敢促跨越,争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定海经济社会更

好更快发展。

过去五年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定海发展速度最快、投入最多、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构建海岛和谐社会、打造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凝心聚力,创新克难,胜利完成了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海洋经济主导地位,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挑战,经济发展核心指标呈现翻番倍增的良好态势。2011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高出同期全省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309元。工业总产值545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9%。共享区域财政总收入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15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总收入从5.01亿元增加到20.77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五年增两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4%,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8.8亿

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952元和16492元,分别是2006年的1.7倍和2.0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五年前下降19.5%。

——海洋开发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从2006年的4.4:42.3:53.3调整为2011年的2.8:43.9:53.3。临港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405亿元和440亿元,占比分别达到74.3%和80.7%;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亿吨,海运总运力突破180万载重吨,分别是2006年的3倍;海洋旅游、海岛能源加快开发;农渔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始终突出项目带动,实施了临港产业“338工程”、十大重点服务业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长宏国际、太平洋海洋工程、中海油舟山石化等企业相继投产,金塘、老塘山、马岙、册子等港口物流基地初具规模,“一园区六基地十岛屿”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29项,获得各类专利816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631名,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3%,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浙江省科技强区、知识产权示范区称号。

——改革开放再迈新步,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五年累计引进区外投资项目290个,实际引进区外资金177亿美元。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4406.5万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2.2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3亿美元。积极推进重点口岸开放,开放面积达到345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24%。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定海工业园区、水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管理体制不断健全,财政金融体制、公共资源交易体制不断完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市区体制逐步理顺,城乡统筹配套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积极推进。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突出规划引领,编制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启动实施旧城区改造,完成了定海港夜景工程、“数字城管”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扎实推进城镇建设,盐仓开发建设、金塘岛整体开发、白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启动“美丽海岛”建设,实施农房小区项目30个,农渔村道路实现“村村通”,农渔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农渔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累计建成小康社区70个、村庄整治社区65个。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行动,完成重点企业污染整治70家,建成省级生态乡镇7个,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入230亿元,新建公路444.3公里、码头12座,大陆饮水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基本完成全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围垦工程12处、新增土地面积7557.5亩,220KV大陆联网工程等电力设施建成投用。

——社会民生大幅改善,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参加率均达到90%以上,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推进教育集团化改革、学前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城乡卫生服务中心(站)69个,基本形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深入实施,阳光庇护所和第三社会福利院加快建设。深入实施“明珠〃百花”工程、“十百千文化人”培育工程,形成了“唱响定海”等群众文化品牌。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级文明区,6度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形成了双联制、魅力网格等特色品牌。高度重视舆论引导,成立了区新闻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逐步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得到加强。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连续六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

——与时俱进创先争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两创四敢”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不断提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扎实推进“定海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标准化工作,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快形成。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三推三考三延伸”、区委全委会差额票决干部等工作机制,竞争性选拔科级领导干部17名。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实施了《科级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了党员关爱基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全面推进廉情预警体系建设,加大大案要案查办力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建立完善区领导“八个一联系”制度,全面推行大众评机关活动,有效推进了作风转变。全面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注重发挥统战、群团组织和国防后备力量的作用,全社会形成了齐心协力谋跨越、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老干部、人口和计生、对台、外侨、审计、档案、史志、老龄、关心下一代、慈善、保密等工作也取得了新业绩。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驻定部队、武警官兵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舟山市定海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定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为我们谋求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再起新征程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主要是:

必须树立“解放思想、创新破难”的胆识气魄。五年来,区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谋发展、求新求变解难题,总结提炼并大力弘扬以“海纳百川、敢为人先”为核心的定海精神,围绕大桥时代来临、海洋经济发展、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冲破观念束缚、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全力

化解要素瓶颈制约,坚决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为定海跨越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必须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五年来,区委始终坚持以跨越目标凝聚人心,以任人唯贤汇聚力量,以民主公开集聚智慧,以先进典型激励斗志,引导全区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增强全区上下热爱定海、广大企业扎根定海、外来客商投资定海、优秀人才奉献定海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区形成了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

必须坚持“统领统筹、重点重抓”的工作方法。五年来,区委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统筹全局,鲜明提出了工业强区、创业创新、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等战略导向,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效益有机统一,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有机统一,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牢牢把握工作重心,一以贯之地狠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乡建设、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的快突破,带动了全区大开放大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共进。

必须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发展宗旨。五年来,区委始终把民生优先作为第一导向,高度重视并切实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在重大事项决策中更加注重听取民

意、汇聚民智,在经济发展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在公共服务上更加突出优质均衡,在设施配套上更加突出便民利民,在社会建设上更加突出安民乐民,形成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和谐社会全民共建的生动局面。

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实干苦干”的工作精神。五年来,区委始终坚持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工作导向,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深入实施执行力建设工程,大力发扬高度负责、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齐心协力、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咬定目标不放松,集中精力抓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方针。五年来,区委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目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大力营造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排位次的浓烈氛围,努力造就一支敢闯敢拼、干净干事、团结一心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成绩与经验面前,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高定位、高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解放,少数干部的精神状态、执行能力、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党

风廉政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层次还不够高,基础设施承载力、重大项目支撑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定海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提速期和社会建设的转型期。定海正处在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未来五年,大有可为的机遇不容错过。从内部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定海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历史性地迎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机遇。从外部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格局调整加快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正在加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全面拓展,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态势;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人才、技

术、资本、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这些都为定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广空间、搭建了更高平台、注入了更大能量。定海谋求大发展、实现大跨越,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未来五年,复杂艰巨的挑战不可忽视。世界经济处于艰难调整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国内以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地区间的竞争焦点集中转向创新领域,区域竞合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定海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才、科技等创新要素短缺,资源环境紧约束日益凸显,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各类矛盾不断显现,群众诉求趋于多样,民生保障压力更集中更多元更复杂。定海谋求大发展、实现大跨越,压力很大、任务艰巨。

未来五年,争当新区建设排头兵的责任不敢懈怠。过去五年,定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保持全市领先。在新的发展时期,市委要求定海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中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争当开发开放排头兵,争当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争当创新发展排头兵,争当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争当海洋文化建设排头兵,争当社会建设管理排头兵。这“六个排头兵”,既是市委寄

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在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背景下,定海谋求大发展、实现大跨越,目标更高、要求更严,我们唯有积极进取、奋发作为,才能不辱使命、勇立潮头。

综合以上分析,我区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创新驱动、优质增长、全域统筹、幸福导向”五大战略,推动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先行,加快建设幸福宜居城市,争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争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主要经济指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社会发展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实现新的跨越,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要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在以下几个方

面取得新突破: ——思想理念实现新突破。要牢牢把握新区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拉高标杆、开阔视野,以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乃至香港、新加坡为参照,高起点谋划定海新一轮发展。要牢牢把握新区时代新机遇新动力,以超前的眼光和举措,高标准推进定海的现代化建设,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要牢牢把握新区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水平推行全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精细管理,提高效能,优化环境。

——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海洋综合开发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海洋海岛开发建设体制更加灵活,公共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重点在经济发展模式、重大项目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海岛开发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要素供给配臵更加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规划建设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统筹水平不断提升。临港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渔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成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定海工业园区、金塘港口物流岛、舟山水品交易中心、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社会建设管理实现新突破。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

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建设水平取得明显进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定海”、“平安定海”建设得到巩固加强,民主法制环境更加良好,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社会治安满意度继续领先全市,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提升。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取得新突破。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敢于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集体,造就一支为民、务实、创新、团结、清廉的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全力以赴争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

围绕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又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争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

一、深化改革开放,争当开发开放的排头兵 要自觉站在新区的战略高度,以前瞻的思维、广阔的视野、扎实的举措,推动改革开放,推进先行先试。

扩大开放,借力求强。坚持深度融入新区。自觉把发展要素放到新区层面去统配整合,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重要改革试点布局定海。准确把握新区开发开放的趋势,使各项决策既突出自身优势特点,又体现新区总体要求,形成规划统筹、体制衔接、政策协调、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坚持一切工作按照新区的标准来衡量,形成区域开发开放强劲态势。坚持开放搞活。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机制,充分发挥新区效应,强力吸纳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最大限度地承接辐射和带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做强出口品牌。

锐意改革,先行先试。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海洋海岛综合开发配套改革,创新海岛开发开放、海洋生态保护、陆海统筹开发等体制机制。创新开发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构建适应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各区块功能释放的组织架构。积极争取完善有关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城乡统筹的大城建格局。紧抓全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紧紧围绕七大试验主题,努力在农房城市化、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等重点难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快要素配臵

改革。健全规范要素市场体系,推动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有序流动、优化配臵。深化区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定海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创投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持续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快构建信息、担保、技术产权交易等多功能集成的区级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拓展空间,特色发展。推动发展格局大优化。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确保规划实施推进更加理性、更加务实。科学布局功能分区,坚持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体系紧密结合,高水平编定定海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编制完善重点区块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为城乡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海岛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分类管理,合理配臵沿海深水岸线资源。推动发展空间新拓展。按照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推进重点区域的围垦工程,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有效增加空间容量。以农房改造为抓手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向二次开发要空间。建立完善重点区域工业用地退出流转机制,加快“三高”企业退出步伐,推动闲臵低效利用土地腾退改造。建

立健全项目用地综合评估机制,严格项目准入,切实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基础先行,增强后劲。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发展的先导性工程,力争五年完成基建投入**亿元。完善全区城乡道路体系规划,重点推进南部沿海大通道、本岛快速通道、定马复线等重大工程,谋划实施长白大桥工程,推进海天大道、329国道等主干公路升级扩容,建设盐仓综合枢纽、金塘货运枢纽及一批码头站场。围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金塘、老塘山、马岙等港口开发,高标准打造集疏运网络和港口配套设施,完善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完成大陆饮水二期工程,深入实施强塘固房工程,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加快推进电力联网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布臵电力网络,着力构建设智能、高效、安全的绿色电网。提升“一园六基地十岛屿”产业平台功能,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二、加快转型升级,争当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要坚持以项目投资为动力、产业提升为路径、环境优化为支撑,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强区。

始终坚持项目带动。大力实施百项千亿投资计划。力

争五年实施50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1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入。以新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全面提高招商工作实效。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央、省国有大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对接,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落户。加大产业链高端环节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契合度、高带动力、高成长性的项目。加快构建全员参与、分层负责的招商格局,建立健全专业招商队伍、区域联合招商、工作考核激励等机制,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建立完善强有力的项目推进机制。做足做实项目前期,大力推行征地、安臵、保障“三同步”模式和“净地出让”模式,深化无障碍施工区、社企和谐共建等机制,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完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统筹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平衡和良性转换。

大力推进产业提升。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临港工业。推动船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着力打造具有广泛市场影响的船舶产业基地,扎实推进长宏国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择优发展海洋石化业,巩固现有石化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整合和延伸。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金塘国际集装箱物流岛、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积极培育虚拟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业态,大力发展船舶融资、船代货代、海上保险等涉港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我区文化、自然资

源的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推进定海历史古城游、南洞戏剧谷农村休闲等特色旅游项目,突出发展海岛休闲房地产、休闲运动等业态。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培育海洋工程装备、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规模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机械制造业有机融入船舶制造等装备产业,推进水产品加工向特色精品生产迈进,提升建筑业整体素质。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渔业。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为主要平台,进一步规范重点区域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高效发展。依托舟山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推动远洋渔业加快发展。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培育一批农渔业龙头企业和农渔产品特色品牌。到2016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44.2:54。

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努力打造最佳投资“洼地”。着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实施企业培育工程,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助推企业自主创新、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合作经营的政策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五十亿、百亿级航母企业,培育一批在转型升级、规模扩张、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旗舰企业。着力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窗口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全程

跟踪服务机制,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着力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推进“诚信定海”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度和企业、个人信誉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造假侵权等经济领域违法犯罪,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建设智慧定海,争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更大力度的投入、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优越的环境,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依托摘箬山科技示范岛、定海科技研究院科技平台,吸引大院名所设立一批科技研发机构。积极搭建融项目研究、孵化和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合作平台,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向行业化、集成化发展。支持规模企业普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创新战略联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设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科技融资服务等创新保障平台,探索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积极培育创投、风投机构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臵、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科学规划建设人才创业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提升

定海海洋科创中心孵化服务功能,加速科技项目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到2016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以上。

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全面落实“三创十百”人才计划,到2016年,力争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过7万人。围绕重点产业和城市转型需要,大力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型高层次人才,特别注重创业创新团队整体引进。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加快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推动高技能人才本土化,确保五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名。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创新胆略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队伍。健全政府引导、市场配臵、企业主体的人才发展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比重。积极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方式,提高人才适配性。加快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配臵和服务保障机制,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强化创业载体配套。创设有利于优秀人才事业发展、价值实现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纤到户”工程和“无线城市”工程,推进电信网、计算机

网与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推动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突出抓好“大通关”体系、大宗物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深化“电子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公安、城管、卫生、社区服务管理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整合公共服务数字平台,全面推行市民卡,着力打造智慧安居、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健康保障。积极承接周边发达地区辐射,培育物联网、云计算、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智慧产业。加快完善信息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强有力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争当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要始终坚持全域统筹、绿色发展的理念,高水平推进布局优化、功能开发和环境改善,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提高城市整体品位和宜居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城市。树立现代特色城市建设理念,完善城市功能区建设规划。加快甬东区块退二进三步伐和城市功能开发。加快沿港沿线改造提升,稳步推进南部诸岛开发。推动盐仓区块开发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基础性、功能性项目。高标准、成片化实施城中村、老住宅小区的整体改造,提升城市功能。着力推动全域城镇化,按新区建设要求,修编完善集镇建设规划,实施新市镇培育工程,加快金塘小城市建设,推进白泉中心镇和马岙、干览等八个乡镇集镇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充分挖掘城市内涵,发挥海岛、古城特色优势,加强建筑规划设计,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塑造鲜明城市特色。积极培育总部经济、高端商贸、休闲文化等城市经济新业态,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树立经营城市新理念,推进城市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切实改善居住和出行环境,让城市更加洁净清新、繁华有序。

加快建设美丽海岛。深入实施美丽海岛建设行动,按照新区建设要求编制完善全区新农渔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渔村生产生活科学布局、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就业居住方便舒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使农渔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扎实推进农渔村住房改造建设,推动农渔村人口向集镇区集聚、居住向现代农居小区集中。推进基础设施投入向农渔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渔村延伸,加快完善通村联网公路和快速公交客运系统,深入实施农渔村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工程。创新村级经济发展路径,积极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优化农渔村资源、资产和资本配臵,全面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实施新一轮村庄整治工程,加快成片整岛整治进程,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畜牧业整合提升。健全城乡一体环卫保

洁长效机制,完善农渔村垃圾集中收运处臵机制,全面推行城区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营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加快建设绿色家园。坚持把生态作为定海最重要的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大力实施“森林定海”建设,广泛推动植树造林,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景观秀美的绿地生态体系和道路景观体系。全区林木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55.2%和20.2%。突出抓好干道绿廊、村庄田园绿化建设,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离岛,彰显岛城“怡人生态”魅力和“休闲生活”气息。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湿地,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完善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健全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设立“不开发区域”,有效保护生态功能区。完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坚持源头控制、环保倒逼、科技支撑多措并举,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着力创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四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人居环境。

五、繁荣文化事业,争当海洋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提升定海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水平。

突出思想引领,提升居民素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定海精神内涵,锻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文精神,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激发市民热爱定海、建设定海的家园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持续深入地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实施文明道德养成计划,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构建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友善关爱为基础的公民道德体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植根群众的文明宣传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典型培育和长效机制建设,整体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文明素养。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造就适应新区形势任务的新时代定海人。

突出文化惠民,繁荣基层文化。着力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明珠〃百花”工程,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农渔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社区特色团队、文化志愿者队伍。推进区级海洋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坚持送文化与种文

化两手齐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有效供给,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培育区域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基层文化艺术创作,完善文化产品评价激励机制,着力培育一批文化名家,努力推出一批时代感强、独具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增强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重视网络舆论阵地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推进体育生活化,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突出海洋特色,培育文化产业。加快制定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节庆会展、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平台,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投资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青龙山文化园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深化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推动文化投资与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机结合。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和文化交流力度,着力打造对区域发展有长远影响的标志性城市文化品牌,努力提升定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文化建设

制度保障,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完善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民生和法治建设,争当社会建设管理的排头兵 要在加快发展中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加强法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让全区人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安居的幸福和谐定海。

推进富民增收工程。坚持富民优先理念,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健全持续增收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健全以免费服务为基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多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择业观念教育,确保有就业能力的人享有均等的就业机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增加工资性收入。健全创业激励扶持体系,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积极扶持投资服务、理财机构发展,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注重优化分配结构,高度关注农渔村居民、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的增收,努力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普惠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基本社保扩面,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完善社会保险转

移接续机制,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并轨对接,着力构建保障多层次、制度可衔接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深入实施特殊群体关爱机制,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津贴补助。健全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专项救助和临时救济,促进社会救助社会化。积极推广慈善理念,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实施安居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危房改造进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力度,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健全财政投入、社会投资和慈善捐赠等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拓展优质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理顺全区教育体制,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开放发展。大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推进校建工程。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新居民子女同城化,建成省现代化教育达标区。理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群众提供更

加安全、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导向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建设生育适度、素质提升、结构优化的人口均衡型社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新时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内涵、方法和规律,着重在运营机制规范、团队素质提升、常态机制建设、工作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联系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搭建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市民服务中心。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培育发展行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培养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服务机制。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造条件让来定建设者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完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管好、用好互联网。强化源头治理,深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建立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渠道。坚持做强做实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定海”建设,构建现代

化的科技防控网络和立体式的群防群治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推进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法治化、长效化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以新的思路探索研究并大力开展“法治定海”建设,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强化法治意识,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争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定海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激发跨越争先的强大动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臵,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以思想的领先保障发展的率先。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为党的事业、为定海发展、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理论宣讲、基层蹲点调研等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广泛学习海洋经济发展、现代城市管理、社会建设管理等各种知识,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以新的思想解放推动工作的锐意创新,巩固“两创四敢”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思新区发展之路,谋跨越发展之策,勇于对照标杆找差距,理清思路提动力,使争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任务、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化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锤炼堪当重任的中坚力量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宽的视野选干部、配班子,完善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选拔任用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凭实绩使用干

部,把推动工作落实的态度、能力和实际成效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主要标准。注重基层导向,大力选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经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践锻炼的优秀干部,逐步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优化干部选任机制。坚持用制度选准人、用好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与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创新后备干部分层分类培育模式,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创造条件让干部经历多岗位锻炼、多环境适应,形成上下联动、条块互动的干部交流格局。注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引导他们在推进发展中增长才干,在应对矛盾中体会艰辛,在服务群众中提升能力。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推进干部管理精细化,加强经常性教育。完善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注意调动各类干部的积极性。加强干部选任工作全程监督,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干部信息公开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选人的科学性提升满意率,以用人的公信度激发战斗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创先争优的坚强基础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实施新一轮“强基

工程”,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增强活动实效,建立创先争优经常性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坚持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争创品牌亮点。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渔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领域组建党组织的步伐,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对标创标行动”。建立健全统筹共建机制,加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助,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和区域化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推行党员干部全员化、经常化、专题化培训,突出抓好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施青年党员领头雁工程,重视大学生社区干部培养,努力打造“双强”型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创新基层党员和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培养吸收优秀人才入党的工

作机制,完善基层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打造实干为民的良好形象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始终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形象,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力弘扬实干快干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善于决策,勇于突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雷厉风行抓落实,咬定目标不放松,只争朝夕快推进,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善于化解,真正做到沉下心来谋发展、扑下身去干事业。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严密的责任体系,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监督问责等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人负责、落到实处。大力弘扬亲民为民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带着深厚感情、政治责任、敬畏之心做好群众工作,认真办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收入更多一些,生活更好一些,满意度更高一些。领导干部、区属机关要带头深入农渔村、社区和企业驻点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在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在争做新区建设排头兵的36

实践中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影响群众、感召群众、赢得群众。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党员干部越要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浮躁自满,倡导求实奋进;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用在争做新区建设排头兵的实践上,用在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关键的环节上,始终做到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变、艰苦创业的本色不丢。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要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的高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率先建成并不断完善具有定海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使用、管理各个环节,深化反腐倡廉分类分层教育模式。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实效。建立健全及时提醒、诫勉谈话等预防机制,做到常吹“廉政风”、常敲“警示钟”、常打“预防针”。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廉政准则》

以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规定。建设完善廉情预警、重点岗位风险防范、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等工作机制,健全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实名举报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宽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渠道。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观念,加强制度执行的监控督查。强化监督制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落实党政正职监督、“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领导干部问责等制度规定。加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科技防腐,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努力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团结奋进的发展合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38

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完善农渔村基层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代表常任制,加强党代表工作室建设,落实党代表学习培训、调研视察、列席党内重要会议、提议和提案等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支持“两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广泛汇聚发展合力。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强同工商联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保持和发扬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切实做好对台、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巩固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定海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能否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关键在于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区委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的昂扬锐气,深入持久地推进思想大解放,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主动摆

脱传统思维束缚,勇于突破一切阻碍发展的难题,努力闯出创新发展的新天地。要始终保持勇攀高峰、激情创业的蓬勃朝气,树立见贤思齐、见快思超、见强思争的坚强决心,用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用更严的要求推动落实,在激情创业中提升比较优势、求取更大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光辉业绩。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塑造引领跨越发展的先锋形象。要始终保持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定海的事业为重,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浓厚氛围,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众志成城铸大业的强大合力和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目标鼓舞人心,未来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区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争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排头兵、开创定海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主题词:党代会

报告

征求意见

通知

抄送:

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办公室 2011年11月25日印发

(共印70份)

第二篇:2011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

抓机遇谋跨越

快发展促崛起 奋力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

——在中国共产党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送审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上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动员和团结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为我县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一届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108万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综

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11年,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亿元,年均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80亿元,年均增长36.6%;财政收入达15亿元,年均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0元,年均增长1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02亿元。2010年,综合实力列西部百强县第80位,较2006年提升42位。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最强、发展成效大幅提升的五年。以城西工业园、临港工业园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发展到5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6户,实现产值107.6亿元,成功跨入百亿园区行列。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体两翼”优势农业逐步做大做强。水稻单产、总产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2.3%,良种化率达87.5%,仔猪外销稳居全省第一;以龙眼为主的名优水果业不断壮大;水产养殖成鱼年起水3.8万吨、产值4.16亿元,创建成为全省水产示范县。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今年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18亿元,是2006年的2.2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54:24,县域经济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的转变。

——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变化最大、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县城高速公路连接线、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全面竣工,县城城区面积拓展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上升到8万,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城。全县城镇化率30.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以水、电、路、气、机、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功探索出“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丘区新村建设模式。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19个镇财政收入全部超千万元,3个镇综合实力跻身全市乡镇前十强,形成XX特色的“1+19”县镇互动经济发展格局。

——过去五年,是我县开放合作成效凸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五年。承接产业转移迈出新步伐,在广东中山市成功举办2届春茗联谊会,贵州茅台集团、广东四川商会、重庆民生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XX。“归雁经济”成效显著,全县回引“归雁经济”项目367个,总投资达130亿元,投资额占全县新增投资的70%。“归雁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上级高度肯定。五年来,累计签约引进项目785个,其中工业项目480个,累计引进国内县外资金187亿元。外资利用取得新突破,全县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9户,利用外资486.4万美元,外贸出口4272万美元。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两免一补”全面落实,被确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农村高中教育“XX模式”在全省推广。文化、文物工作荣获全国先进,被命名为“中国龙文化之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16.78万人,荣获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建成农村公路1060公里,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26万,“四项”社会保险覆盖65.8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多年保持1.3万人以上。“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6%。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创建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累计投入224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62套,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100余户。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903万元,减少贫困人口4241人。人口与计生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社会管理不断强化,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过去五年,是我县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进程加快的五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强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领

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挂包帮”活动深入实施,“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逐步推进,基层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成效显著,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作用,进一步强化统一战线工作,持续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工作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有效开展。进一步深化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荣获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五五”普法先进县。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五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县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及时确定“两个加速建设,两个积极推进”发展战略,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和积极响应,把我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兴则XX兴、工业强则XX强。县委始终高举工业强县发展旗臶,唱响工业强县发展主旋律,为XX工业经济

跨越发展、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上争外引,是保障集聚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牢固树立争取各级重视、关心、支持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引领各界成功人士积极投身XX发展事业,投资拉动、项目推动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始终坚持县镇互动,是推进统筹城乡的必由之路。镇强则县兴。县委多方调动各镇求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镇谋发展的能动性,激励各镇勇争一流,县域经济内涵不断丰富,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县委牢固树立“大民生”理念,坚持从XX实际出发,切实做好涉及民生的各项工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将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始终坚持崇尚实干,是锻造培养队伍的必由之路。县委坚持“围绕发展选干部、选好干部促发展”,注重在主干线、主战场、重大考验中锻造队伍、选拔干部,努力造就一支不断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干部队伍。

奋斗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

和人民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有了一定量的基础,但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发展质量不够高,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新的进展,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但维护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但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创新不足,个别干部的思想解放不够,执行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发展谋划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昭示未来。纵观国内,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渝经济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XX是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节点,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大有可为。比肩川南,川南经济区正在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增长的第三极,毗邻区县你追我赶,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时不我待。审视县情,工业经济有了一定量的基础,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为全县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就一定能实现XX在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崛起!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两个加速建设,两个积极推进”发展战略,坚持“三化”同步、“三产”并重,立足“两个定位”,力争“三个突破”,做好“四个提升”,实现“五个翻番”。力争领跑XX,领先川南,实现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

立足“两个定位”,即努力把XX建设成为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

力争“三个突破”,即坚持优化提升,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坚持“ 两化互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整体推进,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做好“四个提升”,即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水平;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水平;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学执政水平。

实现“五个翻番”,即到2016年,全县经济总量翻番,达到3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翻番,达到27.8亿元;文化旅游收入翻番,达到 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230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

一、坚持优化提升,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优势优先,优化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强园区布局和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确保工业经济进入全省丘区县前8位。

优化产业升级,促进从体量向质量转变。加强引导,创新方式,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借力泸酒原产地名标志,借势XX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全面优化提升XX酒业质量、效益,凸显酒业支柱地位,大力推进“中国优质白酒产业大县”进程;对接川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机械制造产业升级转型,制订产业激励政策,大力发展以汽车零部件、液压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专业园区。鼓励、支持现有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紧盯成渝,面向大西南,加大招商引资,打造川西南医药制造产业高地。主动做好东西对接,通过承接转移加速推进能源、建材、服装鞋帽制造三大基础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招大引强,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我县新型支柱产业。强化

基础资源配套建设,加强能源、土地、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营销网络和流通体系,切实增强与产业发展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强化园区建设,促进从集中向集聚转变。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完成“两核一带多点”园区空间布局。以城西工业园和临港工业园为核心,努力建设“嘉明—福集—得胜—云龙—兆雅—太伏”工业经济走廊,辐射周边点状产业园,形成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工业发展体系。注重培育园区经济特色。围绕港口经济提高准入门槛,遴选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突出临港工业园“港口”特色;坚持高科技含量优先,绿色环保优先,突出城西工业园“城区”特色;各镇要以现有工业发展为基础,积极发展壮大镇级工业园,坚持配套、丰富、服务“核心”发展,凸显镇级工业经济个性化特色。通过培育“港口经济”、“城区经济”和“个性化经济”,加快实现产业集聚。大力完善园区配套,创新园区管理,提升园区专业化管理水平,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着力龙头引领,促进从分散向集群转变。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企业发展潜力,激励企

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发展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壮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组建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努力促进一批优势企业成长为中型、大型企业,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产品,做精做专一批优势产品,升级换代一批传统产品,打造一批全市、全省、全国知名品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三化”联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XX打造成为枢纽新城、产业新城、商贸新城和宜居新城。

加快融入XX,建设枢纽新城。围绕XX建设川滇黔渝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立足XX“双两百”发展方向,加快XX中心城区至XX快速通道建设。准确把握城市功能区域分工,大力发展特色快速通道经济,全力从空间、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加快融入XX步伐,发挥同城效应,凸显XX城市副中心地位。大力构建“五纵四横三航”立体交通网络经济,凸显XX枢纽地位。加大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基础配套建设,围绕“五纵”把XX建设成四川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桥头堡”。高标准规划设计,尽快启动福清路

建设,以方洞、百和、立石、石桥等东北部镇为先遣,大力发展配套、错位经济,围绕“四横”加快深度融入重庆经济圈步伐。围绕云龙机场建设和临港工业园区建设,积极规划、开发云龙空港经济开发区,发展XX航空和两江航运通道经济。积极扩大县城中心城区规模,加快县城南扩西进,尽快形成主城核心区和城西新区、玉蟾新区两大副中心的县城总体布局。以县城为中心,鼓励错位化发展、差异性竞争,大力开展“六型”集镇建设,建设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一流集镇群落。

推进产城融合,建设产业新城。遵循“产业不空心,城市有内涵”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在城市发展中合理配臵工业园区用地,力求城中有园。加大园区建设规划和管理,统一风貌塑造,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力求园入城市。着力从教育、医疗、文化、治安等入手,同步推进园区和城区公共管理服务,建立与“两化”互动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产城一体化管理,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变,产业社区向城市特色功能区嬗变,推动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经济向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提升消费水平,建设商贸新城。坚持走培育龙头、合

理分区、发展专业、适度超前的路子,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结合现有商贸业资源,积极扶持万福商业广场发展壮大,培育品牌价值,发挥龙头作用。根据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特点,对花园干道、玉蟾大道等主要街道的商贸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分区,积极发展商贸服务“特色一条街”,提升商贸服务业整体活力。依托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专业市场,促进产业与商贸服务业共同繁荣。鼓励商贸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多途径大力发展标志性商务酒店、宾馆等,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档次,增添城市发展魅力。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大力引进知名物流企业,积极扶持本土物流企业,建设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重要物流基地。

完善规划管理,建设宜居新城。坚持科学规划,完善配套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凸显“山、水、园、林”特色,建设精致、宜居现代城市。结合县城至XX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城市环绕玉蟾山南扩步伐,加大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力度,把玉蟾山建设为“城市之肺”、休闲怡情城市公园。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对濑溪河、九曲河的治理和管理力度,发挥濑溪河泄洪闸调节功能,彰显县城水乡特色。加快城市景观、公共场地、道路交通等绿化建设,促进道路林荫化、城区园林化,构筑绿色生

态屏障。大力加强旧城镇改造。升级城市水、电、路、气、讯等基建设施,强化专业化管理,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市顺畅运转。大力推进城市风貌塑造,强化城市建设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风貌塑造,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市政市容管理和执法力度,健全综合执法机制,创建舒适宜居环境。

三、坚持整体推进,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推动三次产业结构再次大调整。

塑造文化品位旅游。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以龙文化和酒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途径,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加大投入,提升旅游产业策划、设计、包装、外宣水平。加快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龙图腾、龙崇拜等具有丰富内涵的龙文化标志建筑群,建设龙文化主题博物馆。倾力培育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目和品牌,使之成为文化旅游的灵魂。精心设计、包装,将广场健身、老年秧歌、龙舞莲枪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成为集群众健身、城市旅游、厚重城市文化底蕴三位一体的有效载体。大力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积极提升XX农民演艺中心品位、档次。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大力培养旅游经纪人,发展旅游公司。培育和引进一批多元化经营、跨地区发展的骨干企业和集团,开发建设龙文化演艺中心,打造“印象龙城”。积极发掘“农村高中教育XX模式”、“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品牌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多形式开发校园文化旅游,丰富文化旅游内容,促进教育产业化发展。

打造自然风光旅游。结合旅游自然资源实际,重点突破权属、环境、交通、投入等瓶颈制约,打造自然风光旅游的有机统一体。加快推进百和高洞温泉开发建设。充分挖掘整合温泉、瀑布等多种自然风光优势,打造西南地区天然盐水理疗第一泉、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胜地,建设XX首家国家4A级风景区。启动玉蟾山整体旅游开发。充实龙脑桥、宋代石刻文化内涵,依托濑溪河、九曲河,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市场化建设,开发建设沿河自然景观走廊,塑造景观标志,突破环境、交通制约,建设集温泉洗浴、商务旅游、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借力“五纵四横三航”和“三大快速通道”建设,整合玉蟾山、玉龙湖、高洞瀑布、海潮湖等旅游资源,精心包装,升级宣传,加强合作,构建精品旅游环线。

培育园区经济旅游。以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把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纳入城市统一建设,形成凸

显“龙城”特色的工业园区视觉文化。努力寻求园区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推荐一批具有传统工艺特点的产业,挑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围绕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开拓、企业品牌培育、企业文化繁荣、园区精神塑造等多层次、宽领域,丰富、充实园区经济旅游内容,走“文商旅”综合发展之路。将园区建设与宜居新城有机结合,建设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工业、商务、旅游、居住”旅游体系,努力实现“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将园区经济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搭建园区经济旅游平台,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媒介,加大对我县创业环境、产业布局、发展导向等宣传,拓展招商引资途径,努力实现“旅游促进招商,招商发展旅游”,构建旅游与招商的良性互动态势。

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

立足基地,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依托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四川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推进生猪品质改良,提升生猪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以内陆晚熟龙眼为主的水果优势产业,推进龙眼种植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中国龙

眼之乡。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规模,积极引导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建设,重点开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推动粮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拉动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专合组织,规范组织运作,努力实现专合组织“全覆盖”。坚持“内转外输”相结合,加强农民工培训,创建劳务品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整合资源,加快建设美好家园。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市场推动,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美好家园。进一步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形成“拳头”效应,加快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示范片、市级万得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成片推进,确保建成一片、成功一片。各镇要加快新村示范点建设,注重风貌塑造、环境改善、产业支撑,注重特色模式探索和推广。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发挥中心村、非政府所在地集镇人口聚集优势,引导、鼓励农民向小集镇集中,努力建设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镇化进程。

加大投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找准结合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抓住机遇,重点抓好农田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争取国家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快通镇、通村道路改造,大力提高公路入户率。进一步深化、完善电力改革,争取国家投入,加快农网改造步伐,提高农村用电质量和水平。落实资金,加强引导,大力推进“三建六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五、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水平 坚持提升存量,引进增量,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大力提升我县经济外向水平。

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坚持以业招商。注重招大引强,力争引进龙头型、团组式企业,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围绕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重点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业。注重培育生物、电子、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引进一批旗舰企业,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坚持以园招商。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园区平台,大力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坚持全民招商。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惩政策,构建县镇一体综合招商格局;强化对引进企业的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家认同感、归属感,大力推进以商招商;通过坚持举办春茗联谊会等多种形式,优化“归雁经济”平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营造招商浓厚氛围,强化干部职工重商、亲商意识,构建干部、职工、群众人人参与招商的大格局。积极探索业主招商。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加大与环渝腹地和川南城镇群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坚持错位和配套发展,力争在农副产品供应、汽摩配套、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对接方面有新突破,将XX建设成为川南和成渝的城市郊游休闲目的地、重点产业配套基地、蔬菜食品供给基地。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县内企业与东部沿海企业以并购、参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开展联营,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区域间有序流动,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与长江沿江城市合作共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对扩权强县政策的再剖析、再研究,确保极致发挥扩权强县政策功用。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试点,进一步完善考核促进、税收优惠、融资担

保等激励机制,按照财权、事权、责权统一原则,推进县镇互动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全县教育资源结构调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新型金融机构,促进新型金融组织规范发展。推进市场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优化资源配臵,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清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六、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水平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民生投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制造“减振器”、添加“润滑剂”,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共享式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大力优化高中教育,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优质教育基地。加快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臵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养老

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机关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提升城市文明素养。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提高综合覆盖率。

着力改善民本民生。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建立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物价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构建县、镇、村(社区)、组联动的信访机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公共安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臵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推进法治XX进程。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人大代表依法

行使权利。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继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深入开展国防建设,搞好“双拥”共建活动。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努力建设法治XX。

七、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学执政水平奋力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坚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突出理论武装,着力从理想信念上强化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XX实际,创新方式,及时跟进,切实加强对中央、省委、市委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增强创新力,提高执行力。把强化理论武装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力倡导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学基层,贴近实际学群众,坚定党员干部推进XX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提高执政能力,着力从干部队伍上强化党的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在基层锻炼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全面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

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探索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深化“挂包帮”活动,扎实推进“龙城英才”培养工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夯实执政基础,着力从基层组织上强化党的建设。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龙城先锋示范行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党员考核评价机制,理顺不合格党员退出渠道,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确保把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来。

坚持风清气正,着力从清政廉洁上强化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规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

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坚持求真务实,着力从作风操守上强化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四治四促”活动,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治虚促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员干部要带头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不断创造新业绩。治软促严,大兴勇担责任之风。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拼劲、雷厉风行的干劲、锲而不舍的韧劲,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勇于担当。治僵促活,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坚持把创新作风融入干部的思想、行动,以非禁即入的气魄投身实践,提高创新能力。治散促勤,大兴令行禁止之风。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大力治理“庸、懒、散”,增强干部执行力,提升工作效能。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勇担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以不甘落后的志气、敢于挑战的勇气、永争一流的豪气,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为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党代会征求意见稿(推荐)

顺应新形势 把握新机遇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魏塘各项事业新的跨越

——在魏塘街道党员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殳 世平(2011年1月*日)

(数据稿)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魏塘街道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审议,请列席代表和旁听代表提出意见。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推动魏塘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街道党员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站在了新的历 史起点上。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GDP52.2亿元,增长13.7%;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8.9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工业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24.6%;全部工业产值中,规上工业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41.6%;实现财政收入4.47亿元,增长1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1亿元,增长8.3%。

——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2.9:33.7:63.4,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同比增45.3%,其中工业投入6.93亿元,同比增长9.7%;特色产业进一步集聚,木业和五金机械两大主导行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6.9%和29.1%;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新产品产值达到39.3亿元,产值率达到48.2%,同比增长120.1%。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合同利用外资2054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实际利用外资2128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3.7%;实到县外内资32403万元,同比增长35.84%,完成全年任务的141%,内资注册资本27776万元,同比增长104.5%,完成目标任务的308.6 %。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30元,同比增 长15.1%;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就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困难群众生活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先锋服务百分赛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先锋作用明显增强;两新组织、社区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

(一)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快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

全街道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上来,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在超额完成县下达3.9万亩粮食生产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建点、扩面、创特色、树精品”的思路,加快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从抓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着手,推进农业的企业化、产业化经营。尚品芦笋、天地食用菌、大拇指、杜鹃园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已初具规模,2010年申报的6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其中4个已经由县立项,通过精品示范点建设,有效带动了整个街道农业的转型升级,并通过企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国庆、信联2片1.43万亩的标准化圩区工程已基本结束,正在迎接上级验收,全街道13片圩区将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工业新型化进程不断推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跨上了新的台阶,规上工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1家。初步形成了以史丹利、长盛滑动为代表的精密机械,以龙森、裕华、汇佳乐为代表的高档地板,以中集、新华昌为代表的集装箱板和以圣诺盟为代表的高档家具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新的提升,2010年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省重大项目申报1项,省级新产品24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家、县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省级研发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1家、县级研发中心3家。加大工业园区的征迁扩容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园区建设投入达到1.3亿元,基本完成了1.26平方公里扩容地块的征迁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大项目、好项目的能力。

——三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 展,以物流产业带和专业市场群建设为方向,努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引进了兴业市场、华东钢贸城、数码灯具城、红木家具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组织开展320国道沿线开发改造和商贸物流城建设的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规划方案。大力发展商贸、零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引进传统服务业。2010年三产发展实现有史以来最大的突破,全年新增三产固定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51.7%;实现三产增加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3.9%。

(二)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为民惠民作为根本宗旨,切实加大社会事业和“两新”建设

始终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的精神,结合实际,扎实工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满意率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加关心困难群体和农民生活,积极推进养老、医疗、就业三大保障工作,全年街道财政的民生经费支出达到1117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21.97%,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大力实施“新市民就业培训工程”,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大力实施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工程,城乡居保、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2%和97.87%。继 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做好低保标准调标工作。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积极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及时足额发放优抚金和退伍军人安置补偿金,妥善开展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100%和98.3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两新”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抓好“两新”建设的规划布局工作,形成了“1+8”的总体布局形态,加快中心点、x点的建设和农户集聚步伐,全年集聚农户1020户,完成了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中心点和部分x点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加强旧城改造工作,抓好城市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工作,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6处。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着力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积极开展老小区改造工作,完善社区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突出世博安保重点,积极构筑“环沪护城河”安全网,齐抓共管的平安综治工作格局作用发挥明显,全年街道社会总体平稳。信访工作平稳有序,信访量比去年下半年同期下降37.5%,重复访控制在8.5%以下,县长电话受理考核获县一等奖,成功化解了多起涉众性不稳定事件,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一网五联”的信访机制受到了葛慧君副省长的批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 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狠抓食品安全工作,“五五”普法、社区矫正、新居民管理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公共事业建设持续发展。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乡风文明百村赛”活动,继续深化“双结对、创文明”活动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做好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人才、体育、卫生、广电、史志、档案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法制计生、流动人口属地管理、企业法人责任制、生育关怀行动等一系列计生管理服务措施进一步落实。做好学区划分工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就近入学。顺利完成征兵工作,输送新兵34名。全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三)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有力保障,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我们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紧扣活动主题,精心部署实施。活动中,我们注重从魏塘实际出发,全面开展党员“先锋服务百分赛”活动,亮出“一句话”挂牌式承诺,引领党员亮诺100%;开展“双作用”信用式公示,引领党员践诺100%;坚持“三过堂”绩效式考评,引领党员兑诺100%。建立健全民情收集、处理和反馈制度,畅通“三个”渠道,确保民情收集;实行“三色+三星”管理法,强化民情处理;推行四项制度,落实民情反馈,架起了群众与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抓党建促发展、抓活动促转型的思想共识进一步形成,取得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阶段性成效。

——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依托“三会一课”、“双休日课堂”、党员远程教育网等载体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党员基础管理,推行社区党员分类量化积分管理,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深化“班长工程”,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业绩档案制度,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政策,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公开招考18名村主任助理;注重培养、吸引,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和招聘活动,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63人,其中中高级人才42人。

——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机关、村、社区、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的建设。通过整合组建、强化管理,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9个城市社区全面推广区域化党建工作,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坚持标准、注重均衡,抓好党员发展,全年共发展党员41名;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健全农村管理服务机制;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双百共建”,全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强村计划,共有10个村实施了16个强村项目,总投资达6515万元,完成了村级经济创业园工程建设,通过招商出租,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45万元;落实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多方筹集123万元建立街道、村两级“党员关爱互助基金”,用于困难党员的扶助,党组织聚人心、推发展、促和谐功能进一步增强。

——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步伐。不断丰富党务公开的内容,创新党务公开形式;建立健全党委班子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突出党委班子的集体领导地位;建立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推进阳光村务,强化民主决策,出台村重大事务决策的“四议”制度,真正做到“制度管人、群众管钱、干部管事”。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街道人大工委、政协联络室围绕中心积极履行职责,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组织县街两级党代表开展经常性活动,全面推进党内外民主进程。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一委七岗”为抓手,网格化推进村务监督工作,设置“七岗”监督员,畅通了民 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新华社每日要讯头版、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批示。以“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目标,全面开展“五零五优”活动。扎实推进“两分两换”惩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三资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深化月”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回头看”活动和“读廉、学廉、考廉”的“三廉”学习。巩固省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的建设,着力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建设,着力打造廉政教育的特色基地。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良好势头是令人鼓舞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上级的殷切关心、倾力支持;凝聚着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奋力拼博;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奉献支持、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魏塘街道委员会,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魏塘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 和谐稳定,做到团结协作、上下齐心、维护稳定,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须进一步加快,高新产业的引进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些历史积累性的矛盾尚未得到全面消除,维护稳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城乡居民富裕程度还不高,持续增收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够强,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信“发展是硬道理”,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用发展来证实一切,用发展来凝聚民心和激励斗志,在发展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2011年目标要求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关键之年。2011年街道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全面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突出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产业提升步伐,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扎实推进以“一带、二区、三中心”为龙头的商贸物流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管理的全面转型。

2011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实现GDP60亿元,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153.8元,增长19.3%,其中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增长20%;规上工业产值100亿元, 增长28%;合同外资1500万美元,实到外资1000万美元,实到县外内资1.5亿元,县外注册资本6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性投入7亿元,增长14%;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财政收入5.4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增长9.5%。

——跨越提升是今年工作的总目标。跨越提升是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强烈愿望。要以跨越提升来吸引人、凝聚人、激发人,引导全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斗志和干劲,围绕街道党委工作大局,以跨越提升为己任,牢固树立不甘落后、争先进位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形成工作合力,激发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夯实基础是今年工作的着眼点。就是要充分认识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奠基之年,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潜心谋事,用心做事,切实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尤其要在构建产业发展的资金平台、科技平台、集聚平台、信息平台、环境平台上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夯实支撑发展的基础。

——自主创新是今年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强化科技支撑,淘汰落后产能,让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成为解决要素和环境制约的根本途径,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强势推进是今年工作的主旋律。就是要以更新的观念、更强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推进发展。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以突破瓶颈促发展,强化运作,优化配置,科学调度,合力攻关,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要以强化责任促发展,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围绕中心,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责任,变大压力为大动力,强势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促进又快又好地发展。

2011年工作任务

全面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站在新的起点,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发展的节奏和脉搏,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胆实施新的发展举措,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跨越提升 加大“四个经济”的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结构,把经济发展的重点由以工业为主转变为工业、商贸、物流并驾齐驱,在保持二产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服务业的比重。

——坚定不移做强先进制造业。围绕建设工业产业新高地,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要狠抓支柱产业的集群发展。实施精密机械、高档木制品两大产业“倍增”计划,重点扶持长盛轴承、史丹利工具和龙森、裕华、新华昌等行业龙头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较大经济规模”方向发展,拉长配套产业链,集中优势资源,鼓励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两个各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要狠抓新兴产业的高端升级。扶持发展以腾业光伏为龙头的新能源制造、圣诺盟为龙头的软家具和豪能包装为龙头的彩印包装业,着力突破终端产品占比相对偏低和先 进水平高端产品相对偏少的状况,支持企业加强技改,引导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品牌化水平。要狠抓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排除项目推进障碍,实现快落地、快竣工、快产出。

——竭尽全力拓展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专业市场,规划发展市场物流群,2011年要加快上海钢贸城、东方兴业城、木雕红木家具城、数码灯具城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不断改造提升华东建材市场,加强传统市场的规划、管理、提升。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普洛斯物流的建设,引进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形成以专业市场、企业原材料供应、仓储加工配送、运输服务等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要提升城市商业经济,结合老城改造的进程,推进老商业区块的改造提升和新商业区块的建设发展,努力建设一批特色街区。要发展一批以休闲居住、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通过这些工作的推进,力争2011年三产投资达到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坚持不懈推进城郊型农业。以城郊型休闲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基地化、规模化、企业化为发展方式,立足于多元化投入、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以工商业投入为主体的农业企业实体,打造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精品农业,力争公司化经营的面积达到3000亩。一要继续加大精品农业 示范点建设。继续扶持好蓝莓基地、尚品等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莴笋、芦笋等有一定规模基础的农产品基地,精心打造主体发展构架,力求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街道农业的品种、产业结构,努力扩大高效产业规模,培育成魏塘街道农业的新亮点。二要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鼓励大拇指、杜鹃园、蓝莓基地、魏中等农业休闲园区加大投入,形成从果园、花园向城市精品观光休闲园发展的态势,建设成国道沿线及城市北部的休闲区。三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通过街道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二)加快北部开发,城市建设实现跨越提升 ——加快实施320国道沿线改造。按照“提升形象、确保通畅、全面转型、拓展功能”的要求,以统筹规划和“点、线、面”全面改造为抓手,以产业发展推动320国道沿线改造,以市场群、物流带、新型工业园、配套商住区四个形态为主要业态,合理分布商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农业。出台沿线企业“退二进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行开发;加快国道沿线成熟地块的征迁和招商工作,通过改造使320国道沿线及以北区块成为嘉善现代物流中心,使之成为联接上海、嘉兴,带动北部各镇的重要增长极。

——积极规划商贸物流城大平台建设。围绕“具有较高生活品质、较强产业支撑城市新区”的定位目标,合理确定 各功能区块和项目的空间布局。做好“一带二区三中心”功能区块的规划,即320国道沿线14公里长的物流带;东北部的新型工业区和西南部的商贸综合区;善西公路两侧、香山路两侧和原里泽集镇三个商贸居住中心区。继续推进拆迁工作,完成农户集聚500户;全力推进“五横七纵”道路框架的建设,不断完善绿化、亮化、供水、供热、排污等配套设施;加强园区的日常管理,进一步提升园区功能和整体形象。进一步抓好史丹利工业园、科级创业园、软家具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努力为建设一批研发基地、创新基地做好基层设施准备,把园区工业经济做精做优。

——大力推进主题招商和接轨上海工作。继续安排招商骨干到东莞、温州两地蹲点招商。要深入接轨上海,特别是要以与浦东康桥镇结成友好镇街为契机,加强深层次对接,强化区域化合作,尤其是要在功能对接、产业配套、实体投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强化产业招商,精心组织特色产业的主题经贸洽谈活动,着力引进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提升引资质量。转变招商理念,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支持企业引进各类投资基金,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设立连锁销售机构和生产基地,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鼓励自主创新,竞争实力实现跨越提升 坚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为主体实施的原则,鼓励各类 经济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创办创新中心,自主开发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鼓励企业产学研联合,依靠高校院所促进技术创新。要加速科技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先导作用。落实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型企4家,提高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覆盖率,创建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3家。依托魏塘科创园(村级创业园),抓好中小企业科创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技术标准,依托长盛轴承、龙森地板等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进一步推进精密机械、高档木地板等行业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加强品牌培育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名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引进大型品牌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创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群。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品牌,培育、引进大型品牌生产集团和商贸集团,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群,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新生,积攒工业发展后劲。要通过典型示范、科技承包、政策引导和行政推进,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形成科研、成果、效益、投入、再科研的良性循环。鼓励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申报 省级以上新产品30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2个,完成专利申请140件。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坚持引进和培育双管齐下,一方面切实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壮大企业技术人才实力;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实际组织实施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企业家教育培训平台,制定企业家培训规划,组织企业家素质培训,通过更新企业家的观念、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助推转型升级。

(四)强化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实现跨越提升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努力实现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大力实施两新建设工程。切实做好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抓好庄港中心点建设,抓紧完成中心点规划评审,尽早启动基础设施和主体建筑建设工作,早日树立新社区的新形象。稳步推进农房集聚,引导农民向“1+8”新社区集中。加快项目用地的征迁进度,加强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复耕,争取完成长秀村14个自然村、621户农户的整体拆迁,盘活存量土地376亩。

——全面改善农村整体环境。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加强经常性巡查;完善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加强河道保洁,坚持每两月一次的量化考核;落实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扎实推进重点绿化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环境。

——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继续抓好各类拆迁工作,提升城市形象。协调县有关部门,加大城市老小区的改造力度。加强城市管理,注重强化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上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推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在管理和服务上的转变,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自治下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的社会组织,紧密结合社区需求,率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比较成熟的领域,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

(五)坚持均衡发展,和谐构建实现跨越提升 致力民生改善,进一步加快社会建设,切实加大对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和平安建设的投入,扎实推进社会管理的转型。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抓好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和劳动就业“三大保障”。一是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劳动力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深化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抓好各类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不断提高失业、工伤等保险的覆盖面,努力提升合作医疗参保率。三是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扎实推进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大力发展社 会慈善事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加强社会和谐建设。转变社会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基层管理“三段式”服务法。一是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以“信访接待室、民情工作室、便民服务室”等为载体,加强“农民信访联系员、七岗监督员、和阿姨队伍、三小组长”组织网络建设,搭建“听取民生、反映民意”的平台,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积极作用,在信息传递、协调沟通、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不断完善群体性事件的研判机制,健全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深化班子成员包案制度。二是进一步深化“一委七岗”工作机制。启动和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双评双考”工作,在各村开展以“十有”为目标的村务监督规范化建设。三是深入实施农村网格化管理。不断深化完善网格管理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努力破解传统以社为单位进行管理不适应新形势的难题。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扶持学前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新居民子女教育水平,依托魏塘社区教育中心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街道文化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的长效管理;推进街道图书分馆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惠及全街道基层群众的图书流通点建设。加快发展卫生等事业。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 全公共卫生保障机制;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完善新居民服务管理;继续做好民兵、双拥共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老龄事业发展。

(六)深化创先争优,党的建设实现跨越提升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力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和民主管理水平。

——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以活动为抓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深入开展百分赛活动,深化内涵,扩大外延,强化阶段性考核,力求取得阶段性实效。以“知民情、解民忧、促和谐”为主题,创新开展“社区民情回音站”,畅通民情收集渠道、疏通民情出口、强化民情反馈。着力完善“三位一体”的督导机制,抓好对基层各党组织的督导。精心策划,加强指导,着力培育10个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打造创先争优活动样板。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思想准备、方案准备,努力增加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结合民主评议,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全面了解村干部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做好村级财务审计、清产核资等工作。通过换届选举调整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梯度建设,实 施村级后备干部帮带制度,为村级班子提供人才储备。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扎实推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使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抵制铺张浪费、享乐主义,着力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好经验,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下访、蹲点调研、为民办实事等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评价体系,用正确的政绩观衡量、选拔和使用干部,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加强效能、加强管理、加强服务”为目标,切实加大作风建设力度。要强化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以“五零五优”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关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制度管人、制度管权、制度管事”的党员干部监督机制。突出重点事项、重点岗位的行政效能监察,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推进惩防体系专项构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魏塘已经迎来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新的 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以克难奋进的勇气、创新创造的举措、团结拼搏的作风,满怀激情,开拓进取,为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全面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

提升精神区位

抢占改革先机 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稿)(2011年10月

日)同志们:

中共**区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区进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区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对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选举产生中共**区第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凝心聚力、勇于担当、激情创业,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区面临困难极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围绕区六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影响,战胜了冰冻雪灾、特大内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自区六次党代会提出‚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奋斗目标后,区委立足区情、站位市情、着眼省情,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2009年初,区六届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工作目标;今年初在区六届四次党代会上,区委结合‚十一五‛发展态势和‚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要求,确定了‚力争把**建设成为鄂州副中心、武汉卫星城、鄂东地区交通枢纽‛的奋斗目标。五年间,全区新增设了三江港经济区、蒲团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在坚持工业立区、项目强区、旅游活区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又加入了‚港口兴区‛的战略选择;在发展重点上,确定了‚四带四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构筑‚三城三特三十社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五年来,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进入了建区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符合**区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得到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非常正确和行之有效的。

二、全区坚持招商引资、项目为先,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位增长。实现了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民生型财政‛的实质性过渡,预计今年全区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79倍、5.12倍、4.05倍。项目建设成绩斐然。城际铁路、汉鄂高速、鄂冈高速、鄂黄公铁大桥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我区。四大园区项目承载力和要素吸纳力显著增强,光大船业、鸿泰钢铁、华祥水泥、武重实佳、鄂钢码头等一大批重大亿元项目建成,红莲⑶

⑵⑴ 2 湖数码城、欧阳电器、三和管桩三期、宏良机械、湖北天和等一大批重点亿元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增强了发展后劲。积极争取、申报了一大批中省投资重点项目,五年共争取国家投资5.5亿元,使国家投资成为我区扩大投资的重要来源。其中总投资6700多万元的南迹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总投资5068万元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工程、总投资2350万元的区人民医院改造工程、总投资9700万的蒲团、段店等国土整理和低丘岗地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预计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87%。产业结构更趋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为24:48:28,工业比重占到半壁江山,工业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实现了由‚农业区‛向‚工业区‛的过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旅游、房地产等三产业蓬勃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农业抗灾自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现代农业上注重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特色板块基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全区已发展家庭农场142户,注册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81家,农村新经济组织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生动力。

三、全区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城乡社会发展进一步和谐。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完成了葛华科技新城、红莲湖旅游新城和三江港区的总规修编,启动了**城区和创业园地形图勘测与十项市政专项规划编制,强化了总体规划的‚刚性‛作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以新城建设为支点、特色镇建设为节点、新社区建设为基点的建设格局成效明显。葛华新城真正实现无缝对接,红莲湖旅游新城建设再上新水平。段店、临江、蒲团特色镇建设成效明显,**镇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庙岭镇全力争创全省旅游名镇。社区配 3 套产业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亮点和重要支撑,尤其是恒大(项目拆迁型)、横山(迁村腾地型)、粑铺(产业发展型)等新社区发展模式在全省、全市有影响、有地位。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投入大、力度大、变化大,城区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农民向集镇集中、向社区集中趋势已经形成,人气不断集聚。葛湖路、火车站进站公路、316国道改造等多条骨干道路工程建成或正在抓紧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密度居于全省县(市、区)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全区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参合率达95%。教育、卫生、计生、文体等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逐年加大,无线广播、农村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低保户危房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实现全覆盖。社会安全稳定持续向好。定期开展‚书记大接访‛、‚四访促和谐‛和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活动,区四大家领导带头执行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效防范了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通过定期排查、督办整改各级各类安全隐患,全区安全工作保持了平稳态势。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物防、技防、人防投入,公、检、法等政法部门以‚扫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取得了成效,群众安全感和平安指数逐年提高。

四、全区坚持锐意改革、先行先试,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彰显。加大了体制改革力度。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水管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民主决策、4 行政审批、城市管理、投融资平台等方面改革创新取得较好成效。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区乡村‚三级‛ 行政(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建立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等,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和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全面推进。通过整合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灵活运用BOT、BT和股权合作等多种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开发。加大了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创新力度。公开选拔了一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从村支部书记中招考了一批乡镇公务员,选派了一批区直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选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工作,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资源均衡配臵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优化配臵了教师资源。在全区试行机关事业单位雇员制、园区管委会用人聘任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盘活现有人才。加大了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出台了《全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把风险评估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和前臵条件。以自然塆为单位,每60户为单位在全区组建了819个邻里关照互助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建立了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安全生产等七个专门行业调解机构,实行司信联调、警司联调工作机制,积极处理当前突出信访问题。加大了先行先试力度。五年中,我区党代会常任制、党务公开、行政电子监察政务公开、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均衡配臵、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十项工作列入全省工作试点,为我区赢得上级领导和政策支持、资金和项目扶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⑷

⑸ 5 条件。

五、全区坚持党建统领、提升效能,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集中学教活动,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定期举办中心组学习,利用**讲坛、**干部论坛等学习的平台,开展一周一课、一月一讲、一月一考等‚三个一‛学习形式,编印《精典选读》、《中心组理论学习成果汇编》等,提升了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干事创业能力。让全区干部在学习中集聚智慧,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思考中凝聚人心,在实践中转变观念,在工作中明确举措抓项目服务、抓环境整治、抓经济调度、抓难题破解,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均衡发展。2010年,区委中心学习组被省委授予‚中心学习组先进单位‛,恒大社区被授予‚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臵,深入推进‚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帮助基层党组织理清思路、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创新推广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协会上的党组织覆盖新模式,村支部领导下的‚监事会联手理事会‛的基层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提高村级干部队伍待遇,保障村级组织办公经费等方式,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深入开展‚三述三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区、乡、村三级换届选举工作为抓手,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作为核心,坚持选拔任用干部‚向基层一线倾斜、向项目一线倾斜、向综治维稳一线倾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以反腐倡廉‚十

⑹ 6 个全覆盖‛工作为抓手,着力推进源头治腐工作。在全区开展了‚刹五风‛活动,从严查处了违纪案件,促进了党风政风的好转。深入推进‚治庸问责‛和‚作风建设年‛等活动,重点抓了工作纪律、服务效率、重点工作推进等三个方面的督查,通过推行部门服务承诺、‚一卡制‛收费、职能部门行风评议等制度,严肃查处‚庸懒贪奢‛行为,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干部队伍作风显著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党代表进选区‛活动,扩宽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人大依法监督、民主决策的职权进一步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区政协民情观察活动在全国有影响。党外干部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开放日‛活动有声有色;全省公安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工商联、民族宗教、群团组织、区老促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同志们,区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冲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的五年;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发展成效最为明显、惠及民生最为广泛的五年。五年中,我区先后被国家计生委授予计生信息平台建设先进集体,被中宣部、司法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四五‛普法工作先进县(市、区);先后三次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区)‛、‚省级平安县(市、区)‛、‚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先进单位‛、‚全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优秀等次县(市区)‛,⑻ ⑺ 7 连续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以上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区委共同努力及老干部、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区四大家领导及全区26万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区委,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改革和发展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经验尤为宝贵,值得认真总结。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在远谋近施中抢占先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发展定位,把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改革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坚持走吸纳集聚、开放引进之路,为跨越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积极顺应省市新要求,广大群众新期待,远谋近施、主动作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转变转型,在先行先试中争取主动。要始终以建设‚两型社会‛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为载体,积极争取自主创新、体制改革、金融服务等各类试点,探索破解人才、土地、金融等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率先在功能区、城乡统筹等方面作有益尝试。只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就会有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变转型,就会赢得上级更多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民生中凝聚民心。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拓展民生工程范畴,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

⑼ 8 第四,必须坚持创先争优,在改进作风中优化环境。要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全市争先进,全省争影响‛为目标,不断强化‚先‛、‚优‛意识,大力提升精神区位,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只有咬定‚领先、争先‛目标,改进作风,真抓实干,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建设,在整体联动中推进发展。必须始终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摆在首要位臵,凝聚合力,激发激情,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不胜,我们的力量才会无坚不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一是经济总量偏小、高新产业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二是大项目承载能力不强,破解要素制约的任务还较为艰巨;三是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极其繁重;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全民创业活力还不强,增收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宽;六是党的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五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理性分析面临的机遇,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时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但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进程加快,‚内生化‛、‚低碳化‛、‚高端化‛等新型发展模式成为发展主流,新兴产业

⑾成为新的引擎,为我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持续跨越带来了巨大机遇。从国内形势看,国家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中央把区域发展重心向中部转移,着力建设‚三基地一枢纽‛,加快构建‚两纵两横‛经济带。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为我区抢抓机遇快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拓展了广阔空间。从省内形势看,‚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集成效应的释放,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为我区更高层次吸纳资源要素、更宽领域集聚跨越发展能量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日益凸显的比较优势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了良好基础。我区拥有5000亩以上的生态湖泊7个,生态资源丰富。我区处于武汉‚20分钟‛经济圈内,已形成比较密集的‚公、铁、水‛立体交通网,是鄂州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桥头堡,是鄂州与武汉同城化的连接带,在鄂州处于接受、传导、放大武汉辐射的重要地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恒大金碧天下、鄂钢码头、鸿泰钢铁、三和管桩以及城际铁路、汉鄂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与国家工程,标志着**桥港时代、高铁时代的来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引领和集聚作用。我区已经培育出了一批骨干企业,积累了坚实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使我们有能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⑿ 10 件,有能力把更多的潜在机遇和有利因素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三是团结奋进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近几年,围绕‚提神、提速、提质、提效‛,区四大家领导统筹分工,齐心协力抓推进;乡镇园区转变职能,优势互补抓推进;创先争优统领工作,明确载体抓推进;工作力量一线倾斜,充实基层抓推进;强化干部能力提升,以学促干抓推进。以区四大家领导为核心的党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战斗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一大批年轻党员干部把基层一线作为增强党性、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舞台,促进了健康成长。全区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干事创业求发展的氛围,进位赶超、优势跨越、劣势超越的竞争态势愈加浓厚,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都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顺时应势、高点定位、自我加压,进一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集聚更多更好的发展要素,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领,以投资拉动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工业立区、项目强区、港口兴区、旅游活区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努力把**建设成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和 11 谐、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的鄂州副中心、武汉卫星城、鄂东地区交通枢纽。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强。到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县域经济考核排名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同比增长20%以上。

——发展方式更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新的突破,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大幅提升。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

——城乡环境更美。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新水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绿化覆盖不断上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群众幸福指数更高。就业、就医、就学、文化、住房、养老和环境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建设和谐平安**取得新成果,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⒀ 12 ——党的建设更具活力。党的执政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上述奋斗目标的确立,汇聚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就一定能不辱使命,让**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未来五年工作重点及举措

未来五年,**逢天时、接地利、得人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正当其时。全区上下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在跨越发展上着力,在创新发展上突破,在和谐发展上用心,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升精神区位,打造跨越发展之魂。自古以来,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之魂。高昂的精神区位,是干事创业的‚内动力‛,是博弈较量的‚软实力‛。当前,我区正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精神的比拼已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在客观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能不能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精神区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狭路相逢勇者胜,弄潮敢向涛头立,全区上下要勇于向先进地区看齐,敢于向竞争对手叫板,卯足精气神,以思促变,以变促干,以干促进,以进促超,把战略举措变为成效,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一要敢想敢为、善谋实干,打造精神高地。思想思维是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第一动力。思想观念不一样,能 13 力水平就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力度、进度也就不一样。就当前而言,就是要打开思想之门、思变之门,围绕‚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排名第一方阵‛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干事同步,形成心无旁骛干事业、奋力赶超谋跨越的浓厚氛围。打造精神高地,就是要在面对你追我赶、日益激烈的发展竞争态势下,能时刻保持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以及‚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雄心壮志,做到立说立行、干就干好、抓就抓成;就是要在困难和矛盾面前,能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拼劲、雷厉风行的干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做到忠诚履职、甘于奉献、勇争一流,为**跨越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要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怕苦畏难情绪,激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意识和负重奋进、事不避难的精神,不断拓展持续跨越发展的新空间。二要转变作风、以为立位,打造服务高地。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力量,作风决定事业兴衰。竞争的比拼就是作风的比拼,作风的比拼就是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比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职责就是服务的观念,大兴服好务、抓落实、求实效之风,以为立位,在位有为。各级党组织要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城镇环境、体制环境、创业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努力做到‚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努力倡导‚企业家老大‛、‚产业第一‛的发展理念,为项目建设、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来**投资兴业。要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解忧促发展‛类似主题活动,让各级干部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服务好市场主体,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村级(社区)党员群众服务 14 中心的平台作用,打造成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中心的服务机构。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工作流程,建立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继续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继续完善‚一卡制‛收费制度,着力构筑 ‚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服务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服务平台。三要勇于担当、治庸提能,打造能力高地。省委李鸿忠书记指出,‚我省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这是‘非常之事’。做好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非常之举措。‛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这一‚非常之事‛,全区党员干部必须变成非常之人,具有非常之能力。‚为官避事平生耻‛,面对社会矛盾凸显、发展难题增多的工作局面,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碰硬,敢于挑战既定利益格局和体制顽症,瞄准一流鼓干劲,锁定任务抓落实,抓住关键求突破,强化举措破难题,创造条件谋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重点是要在推进跨越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征转分离、提前安臵、搬迁补偿、转移就业、社会保障等有效举措,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动员力和资源整合力,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难‛;积极实施迁村腾地项目,用足用活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平移政策,有效破解‚用地难‛;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银政企合作、招引市外金融机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类资金,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区委将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综治维稳、民生问题四个重点,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庸、懒、散、软‛现象,通过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有效解决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服务效能、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造就一支精神状态一流、能力一流、⒂ 15 责任心一流的干部队伍,茁壮心灵,高标准地建设与奋斗目标相匹配的精神高地、服务高地、能力高地,不遗余力地打造跨越发展之魂。

二、扩大开放开发,汇聚跨越发展之力。“求力道,用力道,乃拳道之中枢要旨。力之本源乃劲也,无劲便无力,无力不为拳。‛就发展之道而言,内外力兼收并蓄方显劲道。一要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增强发展动力。要以‚海纳百川‛的大开放、全开放的胸怀与气魄,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创新、促改革。既要积极承接社会资本和东部沿海及武汉地区产业转移,也要努力引进先进理念、技术、人才和管理,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紧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创新招商方式,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吸聚发展要素,提升招商实效。强势推进四大园区开发建设,实现良性互动、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要充分发挥生态、区位、资源等综合优势,做大服务外包、电子信息、商务会展、休闲商住、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设备、高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协作基地、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宜居宜业的旅游新城;**创业园要依托东湖高新区和葛店开发区,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水平,做大做强汽车配件、光机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打造东湖高新区的配套协作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江港经济区要依托武汉新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建设保税港区,打造武汉新港核心港区、华中地区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临港新城;**省级农产品加工园要以绿色食品加⒄

⒃ 16 工为重点,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龙头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相衔接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二要坚持工业领先战略,增强发展潜力。继续推动全区经济由‚粗放、能耗型‛向‚集约、环保型‛经济转变,‚劳动、汗水型‛向‚知识、智慧型‛经济转变,把培育‚两型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积极推动日用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资源融合,实现‚化零为整、扎木成排‛,重点扶持枫树线业上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努力争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光机电一体化两大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冶金建材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产值过100亿产业1个(冶金建材)、过50亿的产业3个(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推进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红莲湖数码城、永邦科技园、华中数控、欧阳电器、普瑞德空调等新兴产业项目,全力跟进华中都市农业综合体、华中电子商务产业园、迪信通信息产业园等重点洽谈项目,形成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三是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增强发展活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异军突起‛。建成保税物流、综合物流、化工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绿色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全力推进新煌物流、鸿昇物流园、昊阳现代钢铁城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金融服务业‚由小到大‛。进一步接轨武汉光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发展信用担保、典当拍卖公司,着力培育金融市场。推动现代商贸业‚后来居上‛。引进扶持武商量贩、⒅ 17 中百超市、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贸综合体,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业态,建设引进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的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提高流通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构筑新型商贸大流通体系、大贸易格局。推动楼宇经济‚从无到有‛。着力引进总部经济、分销中心、结算中心,加快培植法律、咨询、评估、财会、策划、经纪代理等事务所、中介公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

(21)

⒇、互联网产业等。推动社区服务业‚协同发展‛。围绕群众需求,建立完善就业指导、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社区养老等便民服务。

三、全面改革示范,抢占跨越发展之机。市场经济是拼抢经济、竞争经济,更是改革经济、机遇经济。机遇并非唯我区独有,稍有懈怠就会丧失,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抢占先机,才会催生动力。谁在新一轮发展中改革抢先一步、创新高人一筹,谁就能把握主动、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文化底蕴深厚,**人敢为人先。**人彭楚藩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镇成为全市第一家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乡镇;全省第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家旅游度假区先后落户**等等,都说明**人民历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敢闯敢试。因此,全区上下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体系创新。大力促使省市金融网点向**延伸,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基金(23)

(22),积极引入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做大区城投公司,依托四大园区组建新的投资公司,全面开展与武汉新港投、省交投、省联发投等投融资公司、社会资本的合作,构建助推经济跨越发展的金融服务和投融资体系。18 推进生态保护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项目准入机制,对现有重大污染企业实行限期退出倒逼机制,引导和探索排污交易权

(24)

等多元化环保投融资体制,加快环保工程建设,严格保护湖泊生态环境资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市场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效整合集体土地、水面等资源,通过资产股份租赁、建设标准厂房、发展村级民营小区、税收地方留成分配等方式,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推进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在厂商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筑起金色的经济桥梁。二是推进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资源均衡配臵试点工作,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强化以乡镇卫生院为支撑、社区医疗机构、村级医务室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疫病防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方面,推进数字化城管(25)模式,在加强交通、经营秩序日常管理的同时,试行卫生保洁、园林绿化等市场化经营模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城镇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全区各层次人群,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多形式的救助机制,充分发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大病救助等临时救助作用,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济困、赈灾 19 救济中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程,确保弱势人群、受灾群众能够摆脱贫困,过上平常生活。同时,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认真做好就业服务,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三是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园区与乡镇职能分工,启动功能区试点工作,尝试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目标考核体系创新。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考核指标,将综合绩效考评结果与行政问责、干部选拔使用有机结合。推进行政服务效能考评体系创新。规范三级行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再造工作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跨部门并联审批,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电子政务

(26)

创新。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将窗口单位所有行政审批许可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审批,所有审批许可行为纳入行政电子监察,强化治庸问责。推进人才机制创新。拓宽育才、引才的渠道,探索绩效工资制、协议薪酬

(27)

制等制度。大力引进经济、招商、规划、法律等高素质、高技能和紧缺人才,积极营造适合各类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使**成为各类人才荟萃‚洼地‛,从而带动技术洼地、资金洼地的形成。

四、城乡共建共享,统筹跨越发展之道。以鄂州‚两型社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包容性发展

(28)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给力城乡一体发展。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注重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蒲团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建设为平台,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 20 群集约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物流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扶持‚农家乐、渔家乐‛等都市农业、观光旅游业和绿色产业,重点打造横山至恒大‚十里生态农业经济示范带‛。构筑现代农业质量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农产品申请原产地域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9),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构筑现代农业保障体系,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农业保险水平,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发展。进一步完善规划。规划是龙头和基础。要继续完善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项专业规划,形成‚三城三特三十社区‛空间布局;完善‚公、铁、水‛一体的大交通规划,全力推进吴楚大道建设,继续做好汉鄂高速、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协调服务工作,筹划实施城乡公交对接工程。着力推进城区和特色镇建设。打造三座新城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等功能性、公共性重大地标

(30)

(31)

工程,建成中央商务区、休闲商业区,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城镇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深入推进城镇环境‚五化‛

(32)建设。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重点治理脏乱差现象;加大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监管力度,从严查处抢栽抢种抢建行为;注重居民素质提升,利用群众欢迎的宣传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培育文明新风。三是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助推城乡一体发展。按照布局合理、产业主导、特色突出、规模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要求,组织实施好30个重点 21 新社区建设。新社区建设,产业发展是关键、是核心。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社区配套产业建设体系,增强社区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农村新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强农惠农资金,提升社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居民教育引导和就业培训工作,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进程。四是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助力城乡一体发展。对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项或重大决策,严格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前臵程序,健全社会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公共事件联合处臵机制、应急处臵救援机制。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搭建多种沟通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让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完善矛盾预警和调处机制,定期加强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排查,做到及时发现、超前防范、主动应对。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生产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隐患排查整改防范举措,持续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邻里关爱互助组作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健康运行。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夯实跨越发展之基。全区上下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庆祝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这条主线,积极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充 22 分发挥**论坛、党校培训等载体作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觉悟,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引领先行。要定期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凝聚发展合力,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以身示范。要强化政治意识,做到顾全大局。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要与区委保持高度一致, 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大局观,切实提高科学决策、长于谋划、精于操作、善做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以及运用和应对现代媒体等能力。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狠抓‚固本强基‛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基层组织‚五联一创‛活动为抓手,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力度,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组建党组织的步伐,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全面覆盖、有效提升。三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强化团结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断强化维护团结的措施,做到团结协作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的原则,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培养成长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有权就有责、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强化落实意识,做到执行有力,从具体工作抓起,从工作的具体环节抓起,以具体求深入、以细节促落实、以行动求实效。四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33)23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文化产业,推出精品力作,促进文化繁荣,努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全区要按照‚覆盖全区、面向全民‛的要求,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在全区加大投入建设一批文体设施、文化广场,扎实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毛主席视察临江纪念馆、刘伯垂烈士纪念馆、彭楚藩烈士纪念馆建成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唱响主旋律,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宣传,以创建‚优化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言行‛为重点,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先进典型,努力提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挖掘保护觉华寺等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和保护好土布织艺、花样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十个全覆盖‛工作。不断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事项

(34)

民主决策机制,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深入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确保各项廉政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及述职述廉、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行政问责等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根本、管长远,让权 24 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监督制约惩处,把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权力运行、资金运行的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六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充分发挥党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任免和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进一步做好党管武装、对台、民族宗教等工作,充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和文联、老促会的群众工作优势,最大限度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参与**跨越式发展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同志们,新目标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奋勇前进、激情跨越,共同描绘**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⑴两个率先:指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⑵四带四园:“四带”,沿江港口经济带、沿316国道现代制造业经济带、沿吴楚大道(规划建设中)高新技术经济带、沿武黄高速旅游经济带;“四园”,红莲湖高新科技园、**创业园、三江港经济区、蒲团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⑶三城三特三十社区:“三城”,葛华科技新城、红莲湖旅游新城、三江港新城;“三特”:段店、25 临江、蒲团三个特色镇;“三十社区”:三十个城镇和农村新社区。

⑷国有资产经营权和国有资本金:国有资产经营权,指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优化配臵、合理利用,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及资产最终处臵权的前提下,将国有资产委托给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其他组织经营管理的方式;国有资本金,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经济资源。

⑸BOT、BT和股权合作:BOT,是英文Build -Operate -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是对一个项目投融资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简要概括;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转让)的缩写,其含义是政府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设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授予企业法人投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企业法人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建设期满,政府按照等价有偿的原则向企业法人协议收购的商业活动;股权合作,指以占有一定股份的若干个股东共同合作的经营活动。

⑹‚三述三评‛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区广泛开展了党支部述职评议、党代表履职评议、党员设岗定责述职评议活动。

⑺十个全覆盖:即‚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是我省2010年起实施的一项反腐倡廉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源头治腐工作采取的重大举措。‚十个全覆盖‛是指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腐败风险排查预警防控全覆盖、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全覆盖、国库集中收付全覆盖、行政服务网络全覆盖、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全覆盖、招标投标综合监管全覆盖、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全覆盖、廉洁教育的‚六进‛全覆盖以及县乡村纪检组织建设全覆盖。

⑻‚刹五风‛活动:2010年,在全区开展了狠刹私驾私用公车风、干部‚走读‛风、抹牌赌博风、公款大吃大喝风、大操大办风。

⑼功能区:是以某项经济社会功能为主建立的区域单元,一般分为非经济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报告中指经济功能区,即指经过国家(省级以上政府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特定功能目标并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经济区域。

⑽内生化、低碳化、高端化:内生化,指用规模发展收益递增内部经济增长的模式;低碳化,指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三低”经济模式;高端化,指经济、产业或技术向高端领域发展,表现为:一是技术上高端,知识、技术密集,体现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二是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三是产业链的核心部位。

⑾新兴产业: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⑿‚三基地一枢纽‛和‚两纵两横‛经济带:中央下发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中部六省,要建成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打造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经济带;推进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都市圈建设。

⒀县域经济考核排名第一方阵:全省县域经济纳入考核排名的县(市、区)共80家,前20名为第一方阵,后20名为第三方阵。2010年,我区县域经济考核排名为全省第34名。

⒁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 26 形态;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⒂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平移政策: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标。土地平移政策,即土地指标平移机制,主要是对已批未供的土地,在符合法规和规划的前提下,将农转用和占补平衡指标调整到急需项目用地上来;对批而未供的土地依法予以收回,定向出让给急需用地项目;对用而未尽的,依法或协商收回,直接供给急需项目。

⒃孵化:孵化本义指孵化禽蛋。后来引入经济领域,用于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研究、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创业者将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中小企业成熟长大形成规模,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最终使企业‚做大‛,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⒄服务外包:指指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商来完成的的经济活动。

⒅国际物流、绿色物流、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第三方物流,指企业把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第四方物流,指专门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并不承担具体物流运作活动的物流运作方式。

⒆楼宇经济: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⒇总部经济:以特有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臵的一种经济形态。

(21)文化创意,指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22)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采取股份制形式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的银行机构。在股权结构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呈高度集中,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分散。目前有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湖北银行等138家城市商业银行。(23)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且专门投资在具有发展潜力以及快速成长公司的基金,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由一群具有科技或财务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操作;股权投资基金,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风险投资基金,是 27 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

(24)排污权交易: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控制污染物排放策略,即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其像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

(25)数字化城管: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

(26)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7)协议薪酬:是指企业或单位和员工通过平等协商和签订协议,确定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工资水平和福利等待遇的一种分配模式。

(28)包容性发展:基本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核心是追求机会公平和权力公平,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9)原产地域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原产地域产品认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的,并按法定程序批准以原产地域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QS是英文QualitySafety(食品质量安全)的缩写,QS认证,指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制性的检验,食品质量安全合格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才能出厂销售。

(30)地标:是户外广告的特殊名词,是指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地区)风貌及发展建设的区域。

(31)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又指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一般而言,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32)五化:指在全区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规范化‛建设活动。(33)五联一创:2010年,在全市开展了“组织联建、队伍联带、活动联办、服务联动、保障联体,创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活动。

(34)‚三重一大‛事项:‚三重‛指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事项;‚一大‛指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第五篇: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议题征求意见

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议题

征求意见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议题。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我对报告议题的看法。

一、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全面实现了 “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可以说,这五年是天津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是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的五年,更是广大市民普受惠的五年。

我认为在回顾五年成绩这一部分可以从九个方面来阐述。

1、综合实力显著增加。

2、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3、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三个层面作用进一步发挥。

14、生态宜居城市的面貌进一步展现。

5、民计民生不断改善。

6、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

7、社会管理与创新取得新进展。

8、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态势初步形成。

9、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总结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在这五年的拼搏奋进中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路子。这些经验我想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上水平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和先进的地区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要不断增强,解放思想的任务仍然繁重艰巨;服务业比重偏低,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社会管理和创新需要加强等。关于经验和不足,我想报告可以围绕这几方面在集体展开阐述。

二、关于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举措 当前,天津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我们将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规划,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肩上,责任重大、使命艰巨。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天津行之有效的思路、做法和举措,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我认为重点工作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大方面:

1、综合实力取得更大进步。其中可以包括,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区县发展活力不断显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等内容。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更大进展,形成与天津城市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现代经济结构。其中可以包括,高水平的实体经济进一步夯实,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等内容。

3、民计民生取得更大改善,社会和谐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其中可以包括,继续实施民心工程,不断满足群众文化和精神需求,实现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内容。

三、关于今后五年党的建设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之所以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这与我们持之以恒地抓党建密不可分。在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氛围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干部们收获了率先发展的信心,收获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力量。

实现今后五年天津发展的宏伟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坚持理论武装。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

4、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5、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等等。

以上是我对市第十次党代会议题的浅见,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下载党代会报告2012(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代会报告2012(征求意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代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材料

    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林区第三次创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明年1月份即将召开的市十一次党代会,将是我市在步入森林经营新时代和全面掀起林区第三次创业热潮的关键时期召......

    十一次党代会县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2011.10]中国共产党普安县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件之二 抢抓新机遇 转型新起点 跨越新征程 为推进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普安县第十......

    党支部书记在市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稿

    党支部书记在市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县×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岸,非常荣幸来参加这次座谈会。市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客观全......

    征求意见情况报告

    安次区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情况的 报告按照中央、省、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中共廊坊市安次区委关于我区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和《中共廊......

    征求意见情况报告范文合集

    征求意见情况报告 一、征求意见的方式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积极查找自身存......

    征求意见情况报告

    东庄村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情况报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村按照上级的部署,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积极查找村两委存在的“四风”问题。一、征求意......

    第十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发言材料(精选5篇)

    区第十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座谈会发言材料 (矿区街道) 各位领导: 在接到区委办《中共兰州市红古区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后,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相关......

    2011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动转型发展 为建设“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新xxx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xxx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 月) 各位代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