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次党代会县委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2011.10]中国共产党普安县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件之二
抢抓新机遇 转型新起点 跨越新征程 为推进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普安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2011年10月29日)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普安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普安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全面开启“十二五”征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谋划今后五年更大的发展,选举产生中共普安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科学发展促转型,励精图治谋跨越,全力推进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垃圾填埋场即将竣工。青山城镇集群、罗汉、楼下、龙吟等城镇建设工程纵深推进,城镇化率从15.1%增长至20.1%。高速公路、铁路从无到有,全县通车里程已达1066.2公里,初步实现出县高速化、通乡油路化、通村砂石化的目标。水利建设纵深推进,先后对11个病险水库进行了治理,新建小(2)型水库1座,五嘎冲水库已通过国家水规总院评审,全县小(2)型水库已达19座,总库容1435.38万m,实施饮水安全工程326处,完成投资5588.48万元,解决饮水安全12.26万人、1.6万头(匹);建成小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7.27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度,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第三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以雨歇220KV、盘水110KV、铅矿35KV输变电站为代表的电力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有效缓解。五年来,我们扩大开放、调整结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7.3 %提高到35.29%。以烤烟、茶叶、草地畜牧、干果(核桃)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巩固,建成人工茶园6.6万亩,核桃2万亩,草场13.57万亩、载畜11.4万只,烤烟已拥有21万担规模,成为全国优质烟基地县之一和湖南常安优质烟叶“基地县”,山区农业经济初具雏形。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煤炭、电力、建材、黄金、矿冶、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不断壮大,招商引资工作效果明显,成功引进中电国际、河南永煤、贵州
通”工程2.68万座,移动覆盖率达100%,联通覆盖率达70%,村通电话率达100%,乡镇通宽带互联网率达100%。先后实施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民办实事资金达7亿多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00元,年均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0.25%。五年来,我们干群团结、政通人和,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卓有成效,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整脏治乱”工作扎实推进。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蓬勃开展。军民融合式发展成效显著,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统战工作全面加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更加和谐。依法治县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全面达标,政法队伍大整顿和社会治安大整治成效明显,“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信访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安全工作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工商联、残联、文联、慈善、红十字等群团组织彰显活力,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有效推进,关心下一代以及老龄、老干部、老体协“三老”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机要、保密、史志、科协、编制、移民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中国〃普安春茶节”的成功举办,以茶为媒,以节造势,被评为“中国古茶树之乡”,龙吟大花苗从深闺走出大山,其多声部合唱团多次获奖,登上省、过去的五年,成就显著,变化深刻,进步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的务实奋进和县几大班子团结共为,记载着全县人民的团结奋进和创新拼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十届县委向所有为普安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普安建设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五年来,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立足县情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针对“慢、调、转”三重叠加的特殊县情,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富民”“三化同步”战略思路。实践证明,提出的目标、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普安的实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形成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成为凝聚全县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强大动力。二是必须突出重点抓项目。大项目支撑跨越发展,新产业引领跨越发展,新科技驱动跨越发展,这既是五年跨越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科学发展的精华总结。随着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大项目和新产业越来越成为跨越发展的新亮点,越来越成为产业“华丽转身”的最强引擎。三是必须解放思想求突破。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有所作为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砝码。回首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的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特色产业还没有做强,转型升级压力还很大;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煤独大”仍未有效突破,资源精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逆能力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不强;城镇建设步伐不快,拉动作用还不够突出;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全民创业的格局仍需加强;一些民生领域仍需加强,影响稳定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开拓创新意识不够、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有待加强,谋发展、促跨越的本领仍需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要明确态度,广泛听取,认真研究,逐步解决。只要是群众说得对的,我们一定要听;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只要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纠正和调整。
二、突破重点,亮剑拼搏,奋勇争先跨越新征程 告别辉煌的过去,展望灿烂的未来,普安已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年,是普安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是普安提速跨越的冲刺期,是普安加快转型的关键期。——跨越发展“天时已到”。就是外部条件更加有利。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大幕已经开启,今后五年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等力度将显著加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益紧密,东盟自由贸易区方兴未艾,东部沿海地区向
一是各级领导关怀普安,省委书记、省长在今年5月亲赴普安调研,州委书记、州长多次莅临普安检查指导工作,对普安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以厚望。二是开放合作格局形成,积极融入“长三角”、“珠三角”,与央企对接,中电国际、永煤集团、湖北宜化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将投资普安开发。三是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全县干部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实干,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更加深厚,愿望更加强烈。禀天时,凭地利,聚人和,普安大发展、快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臵身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境界,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就一定能把潜在机遇和有利因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黄金机遇期”成为“黄金发展期”,共同谱写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五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坚持“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富民”三大战略,抢抓机遇、三化同步、多点突破、全面发展,努力构建金州重要能源基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推动普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围绕建设黔西南州经济发展新高地,努力实现“六大新跨越”。
1——群众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要实现上述各项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凝聚全县智慧、统筹全局发展、集聚各方优势,在加快发展、加速发展的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在把握机遇、全面小康进程中不断实现新跨越。
(一)以更宽的视野扩大开放,打造招商引资新平台。大项目带来大发展,我们过去空前强劲的发展态势得益于项目,未来裂变倍增的发展胜势更来源于项目。要进一步转变招商引资思路。转变就资源论资源的观念,坚持“产业链延伸、地方总量扩张、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益提升”“四向”并重,把眼光放在引进投资规模大、回报率高、劳务用工多、对地方贡献大的财源型、劳动密集型项目上,放在引进产业链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上,放在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环保型项目上,以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重点,聚集“央企、集团、财团”密集区,挖掘一切资源,发挥一切优势,调动一切力量,主攻“大、外、快”项目,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群”的集聚效应。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层次。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仅工业要招商引资,农业也要招商引资;不仅经济领
3新高地。工业是普安发展的“短腿”,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无工不强、无工就无跨越”的思想,坚持重心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聚,齐心协力把工业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做优,真正以工业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要强力推进“一园三区”建设。坚持“项目立园、园区兴工”的发展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高效益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有利于园区发展的政策,营造园区工业宽松发展环境,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真正将青山工业聚集区打造成全州居前列、全省有影响的产业聚集区和金州重要的能源基地。将江西坡轻工业聚集区打造成“滇黔黄金线上”有影响力的服装加工基地、重要的仓储物流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大力推进煤炭等传统产业的技改升级。以建设集团化、现代化、安全化、效益化大矿为目标,加快现有煤矿整合技改,加速已规划大矿的精查勘探,促使全县煤炭产业水平达到或接近当今国内发展前沿,重点要督促糯东、幸福、泥堡、地瓜井田由勘探转入建设,并尽快营运达产,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原煤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要全力优化工业结构。坚持以“资源定项目、以项目配资源”的方针,把煤电化一体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普安火电厂建设,加强与永煤、宜化等大集团、大企业、大财团对接,大力发展煤化工、煤矸石电厂等产业,着力构建
5“普安县城”。在经济中心建设上,要把城镇开发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相互配套、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提升城镇集群发展的层次。同时,要以马普线、普水线、320国道线、313省道线“四线”为纽带,加快楼下、江西坡、三板桥、龙吟等建制镇建设,大力推进乡镇所在地的城镇发展,努力形成一批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态势,增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和辐射作用。要提升城镇建设水平。立足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坚持大组团、高标准、集中连片开发,突出特色、突出品位,严禁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每个开发组团既具有自身特色,又体现时代气息,更彰显普安文化,确保不留遗憾、不留败笔。要强化经营城镇的理念。采取以地生财、以房带路、以开发促配套等办法,把房地产开发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房地产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营,确保城镇这一最大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房地产成为我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创新城镇管理理念。加强城镇管理宣传教育,着力构建规范执法、堵疏结合、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社区自治的城镇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座商归店、农贸归市、摊点归区、广告归栏、车辆归站、垃圾归场,全面提升集镇品味和形象,形成环境优美、管理规范、适宜人居、和谐安定的城镇管理新格局。
(四)以更新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
7农户、专业大户+合作社+农户”路子,使企业与农民紧密结合、合作组织与市场拓展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与基地集约经营紧密结合,创出更多知名度的精品名牌,让更多农产品获得外销各地市场的通行证。要大力培育“新农民”。把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务输出体系,提升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弘扬“创业致富”观念,进一步激活创业主体,激发创业激情,推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要把农村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依法普法教育与惠民政策的兑现、公益项目的落实统筹起来,与农村文明新风创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今后,贴息性贷款要优先向创业愿望强烈、有一定经济意识的群体倾斜,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要优先支持群众积极性高、村风民风纯朴和谐的村组,特惠政策要优先覆盖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积极支持地方建设的群众,让“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消失,让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行为难以获得支持,让只想权利、不讲义务的群体没有市场,推进社会风气明显改善。要努力建设“新家园”。按照村庄规划,积极引导农村各类建房向聚居区集中,对移民搬迁、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等安臵户,严格实行靠近城镇的要引入城镇小区安臵,远离城镇的要向就近的农民聚居区集中安臵,努力打造一批乡村风情浓
9“水火并进、水火互济”的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期末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以上。加快推进地方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站、网分立机制,推进国、地电充分整合,提升农村电网建设质量,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成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2座,达到各乡镇有10KV双回路供电目标。
(六)以更实的举措发展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新气象。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幸福指数大幅提高。要把促进就业作为最根本的民生。把技能培训和全民创业结合起来,整合劳动人事、扶贫开发、阳光培训等资源,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动劳务型向技能型就业转移;把引导全民创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要把教育优先作为最长远的民生。巩固和发展“两基”攻坚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午餐工程”制度;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每个乡镇有1所中心幼儿园;加强高中和职业中学的建设,完成“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力争使普安一中进入省级二类示范高中、职业教育中心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中;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把社会保障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着力突出公共财政的民生取向,加大民生投入力
1体协)工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统战、民族宗教等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密切党政军民关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三、加强党建,务实开拓,卧薪尝胆谱写新篇章 实现新的五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党,核心在干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宗旨,以创先争优为重点,着力实施党建创新工程,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普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形成跨越发展的广泛共识。思想解放天地宽。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必须以全新观念引领,让创新的思想竞相迸发、让创业的活力充分涌流。要牢固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破除对创业者求全责备的思想,凡是有利发展的事,要敢于想、敢于试、敢于闯,把该放的政策坚决放宽、放开、放彻底,大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误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愿意来普安发展的人才都能找到发挥的舞台,让一切愿意来普安投资的客商都能找到合适的项目,让一切愿意来普安落户的资本都能找到增值的空间。要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激情。奋勇争先是责任的体现,是精气神的体现,更是工作境界的体现,我们要创造奇迹、创新引领,唯有苦干实干、勇争一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要在争取资金、项目建设上“能快则快”,争资拼速度、建设
3考核和用人导向。今后,县委对干部的考核,不搞面面俱到,而是要贴近县委工作中心、贴近每个阶段工作重点、贴近各乡镇、各单位的发展实际。考评要交给群众、交给基层、交给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同时,要打破“惯例”,大胆用人,科学用人,真正让有激情、有个性、能啃“硬骨头”、能打开局面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让抓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地方率先出干部;让长期在艰苦地区埋头苦干、做出实绩的干部有“奔头”。要用严格的奖惩机制来激励干部、培养干部、考察干部。大力褒奖干事者、有功者,严厉问责懒惰者、混世者,把那些只有唱功、没有做功,没有“金刚钻”还霸着“瓷器活”的庸官刷下来,把那些“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遇到阻力就退”的懒官请下台,把那些“不会干事只会来事”的劣官剔出去,真正要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不为者退位。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跨越发展的政治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认真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性工程,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建设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基层组织,使之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的领导核心。紧密联系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突出抓好“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团组织和城镇社区
5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浮躁习气,坚决不搞数字游戏、不搞带“水分”的虚假政绩。今后,我们不仅要看干部说了什么、想干什么,更要看干了什么、干成什么;不仅要看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情况;不仅要看洽谈、签约了多少项目,更要看开工了多少项目,到账了多少资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大力弘扬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精心谋划、审慎决策的科学精神,心系大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包容大气、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不断夺取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筑跨越发展的清廉环境。党风正,政风清;人心齐,泰山移。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以严格遵章守纪,保护好自己;严肃管好下属,保护好队伍;严厉惩治腐败,保护好法律“三严三保”为要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全县党员干部坚守思想道德底线、严守党性原则防线,勤政廉政、严格自律,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要注重事前监督,向教育缺乏、管理缺位、制度缺失等廉政隐患“亮剑”,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要加强事中监督,向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纪行为“亮剑”,严肃查处阻碍科学发展、破坏投资环境、侵害群众的问题;要严格事后监督,向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
728-
第二篇:丁大卫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落实八项工程 实现八个领先 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阔步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16日)
丁 大 卫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夺取全面小康胜利、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南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南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六个注重”的要求,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阔步前进。
一、夺取全面小康胜利的五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头20年总的奋斗目标。省委明确要求南通在江苏江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市第十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全面腾飞、建设全面小康新南通的战略部署。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到2009年底,比省委要求提前3年以市为单位在江苏江北率先达到省定小康标准,2010年底又以县(市)为单位达标,建成江苏江北第一个小康县(市)群,取得了全面小康的决定性胜利。
五年来,跨越发展态势强劲,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4.4%的增速列全省第一,2010年突破3400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6位、地级市第8位,均前移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万元,五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突破7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进入全国地级市十强,达到290亿元。工业投入五年累计57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七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1.6%,海工及船舶产业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主导产业转型加快,“六大千亿产业”板块初步形成,家纺版权保护经验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优秀典范;建筑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服务业发展加快,年均增速14.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五年提高4.1个百分点,成为江苏江北首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去年实现产值2424亿元,年均增幅达到41.6%,第五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五年来,江海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南通全面迈入桥港新时代。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苏通大桥通车,崇启大桥即将通车,南通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洋口、吕四两大深水海港正式通航,如皋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门东灶港开发加快推进,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92座,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1.5亿吨。沿海围垦滩涂29.26万亩,用于土地占补平衡的有6.66万亩。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沿海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苏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跨江、跨国合作园区全面启动建设,滨海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具有重大拉动力的新兴产业布局沿江沿海,江海优势竞相发挥的局面正加快形成。
五年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迸发新活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实施,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和市属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教育、文化、医疗、金融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继续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和注册资本保持全省第二,中小板上市企业数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十强。开放型经济跨越赶超,实际到账外资五年累计135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跻身全国十强;去年进出口总额211亿美元,列全国外贸百强城市30强;外经合作保持全省领先。
五年来,城乡统筹成效明显,发展环境呈现新面貌。通州撤市设区,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各县(市)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56%,五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城同创”圆满实现。深入推进“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粮食连年增产,新增高标准农田60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达46.7%,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成效明显,全市94%的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海安在江苏江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耕地连年保持占补平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02%,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成效明显,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
五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生质量得到新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21800元和9900元,五年分别增长88.3%和8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94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6位。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基本形成,五年新增就业4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形成“十大类二十二项”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市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五年分别提高了67%和180%。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廉租房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及经济适用房补贴实现应保尽保。完成区域供水、住房保障、农村公路和桥梁建设等为民办实事工程58件132项。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5%。
五年来,平安法治建设亮点纷呈,社会和谐展现新气象。长安南通、法治南通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现代技防、基层基础建设等社会管理“南通模式”成为又一城市品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公众安全感多年保持高位。进入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城市行列,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成为江苏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诸多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形成了经济持续跨越与社会持续稳定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团结奋进氛围浓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人大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社科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素质教育整体推进,在江苏江北率先以县域为单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才、文化、体育工作迈出新步伐,成功承办省“十六运”,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一日三金”的辉煌,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成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外事工作南通经验全国推广。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富有成效,连续四届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效明显,南通“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实践,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典型,全市共有3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全国唯一文博项目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濠滨夏夜”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发扬光大,“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不断弘扬。
五年来,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实现新提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党员干部队伍展现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行全委会无记名差额票决干部。顺利完成县(市)区和乡镇党委换届。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工作成绩显著。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两个全覆盖”,整体组建率多年全省第一。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监督与惩治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持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机关绩效管理富有成效。
过去的五年,江海儿女奋发有为,江海大地生机盎然,南通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就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打下良好基础以及广大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通部队、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南通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为南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
必须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科学发展。我们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目标定位,系统推出外资民资双引擎驱动、江海联动开发、产业转型升级、“五城同创”等关键举措,强化社会、体制、人才、人文、政治五大保障,展开全面达小康整体布局,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南通具体化,把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和南通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走出了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具有南通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实践告诉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新理念指导南通跨越发展新实践,以思想解放的领先推动发展实践的率先,才能不断夺取南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
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富民优先。我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富民优先作为全面达小康的核心要求,在工作思路上突出为民,在经济发展上突出富民,在改善民生上突出惠民,在社会管理上突出安民,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为民兴办实事,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促进发展。
必须高点定位、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我们坚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的工作要求,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发扬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向、压力传递和激励考评等抓落实机制,把市委的决策转化为各方面你追我赶、勇争一流、埋头实干的生动实践,把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环境趋紧等挑战转化为跨越赶超新契机,实现了危中抓转机、难中攀新高。实践昭示我们,坚持将自我加压定目标、攀高争先抓推进、真抓实干促落实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开辟发展的广阔空间。
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我们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发挥好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实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增强市级领导班子整体合力,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实践表明,实现“两个率先”,关键在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各级党组织在复杂形势下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产业层次还不高;经济均量水平仍然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偏弱,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新形势下维护稳定、促进和谐面临新课题,群众工作有待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干部队伍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执行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同时存在着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今后五年是南通“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关键期,是南通持续跨越的赶超期、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当好“第二个率先”先行军。南通有基础、有条件为全省“两个率先”大局多作贡献。从发展基础看,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等过江通道飞架南北,洋口、吕四千年渔港驶入万吨巨轮,南通结束了“有江无大桥、有海无深水港”的历史,大步迈入通江达海、波澜壮阔的桥港新时代;随着船舶海工、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力、引导力的产业快速崛起,“世界级船谷”、“海上三峡”等重大产业基地正加快形成;随着家纺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向世界,南通纺织之乡、建筑之乡享誉海内外。与此同时,沿海开发、江海联动深入推进,滨江临海大城市框架加速拉开,各类开发园区欣欣向荣,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持续跨越发展的成功实践,使南通人的精气神也得到极大提振,饱满的发展激情正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从发展机遇看,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进程加快,有利于我们自主培育及承接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有利于延长南通跨越发展的周期,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全面释放,有利于更大力度推进跨江合作、更高层次吸纳资源要素、更宽领域集聚发展能量;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有利于我们把社会管理先发优势转化为整体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同时今后五年还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是转型升级的突破期。我们面临经济社会格局变革调整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扩量提质任务更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更突出,通胀压力更明显,后金融危机时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社会矛盾更复杂,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期盼和要求更高。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思想观念的解放增创优势,以志在必得的气魄跨越赶超,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抢抓两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坚强保证,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为2018年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奋斗目标是:
——奋力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南通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15年,全市基本现代化总体实现程度达70%左右,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第二步是到2018年,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份额力争超过10%,以市为单位提前两年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强盛,主要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人均突破8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700亿元,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市综合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在长三角16城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的位次继续前移,成为江苏新的重要增长极;科教更加发达,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教育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社会更加和谐,法治南通、长安南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保障,社会更加祥和安稳、理性包容;文化更加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南通精神”得到弘扬光大,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生态更加优良,建成国家生态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人民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力争五年倍增,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各类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的发展更加全面,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感明显提高。
——奋力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南通的发展得益于上海的引领与辐射,上海的发展也需要新的区域经济中心的支持。国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南通要以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为目标,强化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南通要更加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加快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规模和质量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科技创新水平较高、区域枢纽地位突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为最终形成沪甬通“一体两翼”、沪苏通“小金三角”和“北上海”的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推进“三个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全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合强港,港口设施、管理和运营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国际航运网络,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现代化江海港群;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度明显提高,基本建成长三角北翼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门户城市、枢纽城市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建设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5%以上,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基地;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80万,对各县(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4%。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充分发挥南通滨江临海、山水兼具的自然生态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的建设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和生活品质,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社会文明、民生幸福、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
三、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六个注重”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结合南通实际,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落实“八项工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八个领先”。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主要抓好七大任务。
(一)落实转型升级工程,实现沿海开发全省领先。
沿海开发、江海联动是南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要充分发挥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承南启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推动沿海开发全省领先。
积极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大港口、构筑大通道。高标准推进洋口港区、吕四港区、海门港区的综合开发建设,高起点推动通州湾开发建设;要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整治为契机,推进沿江岸线的整合优化和集约开发,提升沿江港区营运水平,早日设立保税港区等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做大做强现代化江海港群。完成崇启大桥、通洋高速、宁启铁路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兴东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公路大桥、宁启铁路延伸段、通苏嘉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做好崇海大桥、海启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早日开工,提升国省道、县乡道等级,努力构建公、铁、水、空、管五大运输方式协调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有序地推进重点围垦工程,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提升。
积极推进沿海前沿区域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着力提升江海联动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沿海前沿地带是实现江海联动、区域共兴的重点所在。要以2500平方公里沿海前沿区域为重点,调整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提升沿江产业带,加快沿海工业化与城镇化步伐,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确保三年内沿海地区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投入总量超过3000亿元,实现与沿江区域协调发展。注重以大项目带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依托沿海的港口和资源条件,加快沿海园区化开发步伐,促进集约式发展。按照“港城一体、区镇一体”的思路,强化沿海重点中心镇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滨海城镇带。
积极发挥沿海开发、江海联动优势,着力构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发展现代服务经济与发展绿色经济相结合,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推进科技创新与加大有效投入相结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高端化、集聚化水平。要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点实施“310”工程,到2015年,新兴产业规模销售总量突破4000亿元。推动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品牌发展能力,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载体,推进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做强做大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快建设服务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打造“江海旅游休闲”门户城市和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促进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明显提升,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3%以上。
积极推进内外大开放、接轨大上海,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比翼齐飞。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是南通跨越发展的两大强引擎。要全方位地促进内外大开放,加快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步伐。以深度接轨上海和融入苏南为重点,全面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在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对接,全力集聚上海和苏南各种要素参与沿江、沿海开发。要以世界500强和大型中央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引导国资、民资、外资、股资、银资等参与江海大开发。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品牌出口和市场多元战略,推动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转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跨越发展,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等跨国、跨江合作开发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各类开发园区发展提档转型。要以大开放助推民营经济发展质态提升,加大市外民资的招引力度,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加快打造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
(二)落实科技创新工程,实现科技竞争力江苏江北领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南通发展的核心战略,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和科技企业总数五个“双倍增”,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和创业投资规模两个“翻两番”,全市人才总量增幅和“双高双创”人才集聚度全省领先。
强化自主创新,加速“南通制造”向“南通创造”转变。顺应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促进产业优势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创造转变、从加工配套向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转变。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和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突破优势产业关键技术,主攻终端产品、高端产品,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大力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南通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并鼓励发展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技术转移联盟、企业院士工作站等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全面实施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突出人才优先,倾力打造人才特区。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的路子。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招才引智新平台,重点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领军团队。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家队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对适用性人才的培养。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持续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开发、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积极探索国际通行的产权、期权、股权激励方式,体现人才与资本结合、技术与贡献结合的分配导向。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和环境。
优化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形成政府引导性投入持续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快速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深化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务信息化,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务环境。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内在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增强吸纳各类创新要素的能力。
(三)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全省领先。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进“三化同步”、城乡一体,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举措。要继续巩固我市农业产业化在全省位居前列的良好态势,力争成为国家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江苏省外向型农业重要基地,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步伐。
以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项目农业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突出大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倍增、农民合作组织翻番、市场提升等四大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按照“县有万亩园区、镇有千亩基地、村有特品特色”的要求,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大、产业特、品牌亮、效益高的区域特色板块,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渔业)园区。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循环利用好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内容全覆盖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不断提升南通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以加强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围绕“力争2018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推进沿江沿海防洪、区域防洪除涝和骨干河道治理,推动长江提水站、临海引江供水大通道、骨干输水干线清水河道和东凌平原水库建设,实施城市水系规划和引江调水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真正实现大旱有水、大雨不涝,完善南通滨江临海特色的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和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以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发展。要围绕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进一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推动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大以河道、道路、绿化、垃圾清运、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增长机制,通过开发盘活存量资产等途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四)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
南通是全国文明城市,要继续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确保“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树立江海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舆论方针,积极利用包括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内的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重点的主题思想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十百千工程”,引导全市人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自觉维护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基础,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诚信南通”建设,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精品力作。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带动高水平的文艺创作,努力推出一批体现时代风采和南通特色的文化精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凤凰国际书城、方特娱乐城、工青妇活动中心、中华慈善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重点围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会展文博等优势产业,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注重传承与创新,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采。要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借鉴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南通文化的内涵。深入发掘南通江海文化、近代文化、博物馆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的精髓,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优秀文化艺术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探索具有南通特色的文化体制改革路径,推动文化内容形式、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创新。要着眼于增强南通城市的文化品位,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中注入特色文化元素,加大历史遗址遗存的科学保护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南通的文化影响力。
(五)落实民生幸福工程,实现居民收入增幅全省领先。
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合理,促进共同富裕。重点围绕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的增收,大力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到2015年,力争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2万元,总量实现倍增,增幅全省领先。
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发挥就业在居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建筑、纺织等传统富民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关注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鼓励农民进城,提高农民就业水平。
以鼓励创业和投资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发挥民营经济在引导创业、扩大就业、致富百姓方面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服务工作机制,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积极扶持投资服务机构和理财机构发展,鼓励居民依法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以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增加转移性收入。确保城乡各类符合条件的群体全部纳入相应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年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大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综合帮扶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启动新一轮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以加大投入和完善服务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坚持不懈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建设,确保市区住房保障覆盖面扩大到20%的城镇家庭,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整合放大、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健全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好基本药物制度,每个城市社区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合格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示范化卫生室,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重视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确保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安全放心。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多元化发展养老事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六)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全国领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是中央和省委赋予南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以争创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为目标,推进“六大创新”、健全“十大体系”,力争各类矛盾纠纷发现预警率、调处率、调处成功率和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公众安全感、社会和谐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长安南通、法治南通、和谐南通。
着力完善管理格局,凝聚各方力量推进社会管理系统创新。要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努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服务优势;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健全管理体系、提供公共服务、狠抓督查落实上;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要不断完善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巩固提升以大调解为重点的矛盾化解机制,不断提高源头治理水平。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要创新完善权益维护机制。以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和发展县(市)区级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要创新完善人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个人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信用管理制度及信用记录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与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要创新完善基层基础建设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全面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基础、服务站为依托、综治办为骨干、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为辅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格局。要创新完善依法行政机制。深入推进法治南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加大执行情况检查审议力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改革创新以大防控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绩效。要适应新形势,不断改革创新大防控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坚持科技兴安,努力打造现代技防城市和全国农村技防第一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构建以县(市)区级社会管理信息综合平台为主体、专业应用系统为支撑的大信息系统,切实加强网络舆情动态引导和管理,健全完善新闻和网络发言人制度,有效掌握区域内社会状况,提高群众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现生态创建江苏江北领先。
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以打造生态优良的中心城市为引领,统筹城乡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完善城乡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南通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一主三副多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继续优化完善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确保城乡规划、专项规划全覆盖。围绕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目标,根据“江海联动、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空间拓展方向,通过新城区、老城区、北翼新城、通州新城、南翼新城、滨江新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加快形成“1+5+8”三个层次的主城区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加快推动中心城市由带状向“一核三片”的T型城市组团发展。要按照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合理设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各类功能区,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深化研究长江岸线规划,建设美丽滨江城市。
精心建设管理,优化城乡形态。现代城乡形态是区域现代化的外在表现,直接体现现代化建设水平。南通中心城市建设要充分挖掘“山、水、江、海、河”兼具、近代文明内涵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自然人文元素,全面彰显时尚秀美、精致协调的“江风海韵北上海、中国近代第一城”魅力,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真正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在梦中留”。中央商务区是南通现代化新城区的标志区。要以现代化的理念、国际化的视野,进一步拓展规划框架、提升功能水平,促进各类要素快速集聚,努力打造功能先进、富有特色、现代气息洋溢的城市新区;要大力提升狼山风景区和沿长江、运河带的滨江濒水景区水平,使之与新城区相得益彰,展现南通作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和山水城市的风貌。环濠河区域是南通老城区的精品区,是南通城市文化的主根脉,是中国近代文明的靓丽窗口,要进一步做精做美,继续精心谋划、精雕细琢,在市民生态休闲公园、城市开放性空间、文博馆群特色、绿化美化亮化、商贸餐饮特色等城市风光与文化方面,与国际国内城市比特色,比魅力!集中展现南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的风貌。要积极打造市区“第二生态圈”,推进北翼新城、通州新城、南翼新城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加快发展。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五个县城要大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加快建成中等城市。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推进土地、资金、户籍、管理权限等改革,突破发展制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切实加强城市的高效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积极有序实施农民转市民工程,为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安居、就医、子女就学等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实施“102030”交通畅通工程,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进供水、供气、停车、排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不断提高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大环保力度,促进绿色增长。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型等节能环保产业,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着重推进重点行业及区域性、流域性、结构性污染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处机制,着力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四、今后五年党的建设主要任务
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关键在于落实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实现党建科学化水平全省领先。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意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凝聚强大动力。要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与时俱进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一要增强学习自觉性。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自觉站在发展前沿,学习现代化建设必需的理论和知识。注重学习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自习制度、党员脱产培训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制度和督查评优等制度,全面推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继续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积极实施“江海精英”培训工程。二要增强政治坚定性。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力量,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要增强能力提升的迫切性。现代化事业是一项新的伟大事业,要把加强学习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培养抓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要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导群众、动员群众,建立和扶持一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地,组建宣讲志愿者队伍,重视发挥各级党校、各类讲坛、市民学堂等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作用,积极运用各类媒体,推动党的先进思想理论进基层、进人心,内化为干部群众的信念追求,转化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进一步改进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使南通的现代化建设获得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一是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以提高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效能为重点,深化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活动,强化全员目标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严治“庸、懒、散”现象,营造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干事氛围,确保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在岗、在行、在状态,使发展上台阶、群众得实惠。二是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要把群众工作摆在党的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拜群众为师,拜基层同志为师,把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创新方式方法。要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综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完善群众工作网络体系,形成群众工作合力。三是牢记“两个务必”,新时期更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规定,严格控制“三公消费”,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到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以实际行动感召群众。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重点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贯彻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继续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先行先试。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凭实绩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进一步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方式,完善民主推荐和测评办法,健全差额选拔干部制度,使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票决等改革举措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加强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各县(市)区是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体,各县(市)区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肩负起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跨越赶超,提升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的位次。
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石。要围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2010-2014年南通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划》,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着力推进农村“富民党建”、社区“和谐党建”、企业“活力党建”和机关“效能党建”。要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重点,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使党的组织在基层深深扎根。注重从致富能手、创业党员、大学生村官、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和党政机关干部等人员中选拔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着力解决一些村基层干部来源较窄、后继乏人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提高做好基层工作的本领。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各行各业的基层党组织都要围绕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从严治党的任务落到实处。居安思危,是执政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面对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更加尖锐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和紧迫。一要坚持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员干部日常管理之中。把关心关爱与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有机统一起来,严格按党章和民主集中制办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使法规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二要坚持把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快构建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南通实际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以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惩戒作用,有效震慑腐败分子,促进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三要坚持把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在各方面监督之中。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三责联审”等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行为失范。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营造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党内民主,增强党内活力,健全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行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要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完善和推广党员议事会等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法制和民主意识,带头依法办事,模范遵守各项法纪法规。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侨联、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广泛凝聚各界共识、智慧和力量,形成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让南通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去创造南通历史上又一次新的辉煌!
第三篇:阿左旗十二届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富民强旗为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阿拉善左旗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阿拉善左旗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吴忠岩
(2011年8月2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阿拉善左旗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次大会,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回顾总结旗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未来五年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阿拉善左旗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进一步动员全旗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阿拉善左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阿拉善左旗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旗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旗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旗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旗按照“做强工业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壮大第三产业、推进城乡一体、保障改善民生”的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温棚种植、舍饲养殖、特色沙产业快速发展,巴彦霍德等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规划建设了腾格里、敖伦布拉格两个产业园区,实施了庆华百灵等31对矿井技改、太西煤基活性炭、香港丽源染料、银星风电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了煤化工、盐化工、硝化工、金属采选等主导产业,培育了风电、光电、煤层气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出台了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十条优惠政策,激发了社会投资三产的积极性。国有回购南寺旅游景区,整合开发北寺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月亮湖、敖伦布拉格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借助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观赏石之城的品牌效应,以举办全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奇石文化旅游节、伊克奈尔、那达慕大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为契机,不断打造“中国秘境”特色旅游品牌。2010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103.55亿元,是“十五”末的3.38倍,年均增长27.58%。财政收入达到16.21亿元,是“十五”末的5.77倍,年均增长41.98%。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7.5:54.7:37.8调整为4.6:75.3:20.1。综合经济实力连续5年跨入全国西部百强县之列,由“十五”末的38位提升到27位,名列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百强县第16位,在全区入围的27个旗县中列第8位,并挺进自治区工业十强旗县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旗相继完成了撤乡并镇、政府机构改革、巴彦浩特街道办体制改革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了“乡财县管”的财税体制。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大了BT、BOT等各种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外合作交流领域不断扩大,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合作交流更加密切,开通乌力吉口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修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进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投融资环境,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五年来,全旗共引进项目85个,实际到位资金48.7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五年来,我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旗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7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03倍,年均增长24.82%。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扩镇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退牧、禁牧天然草场达1175万亩,人工造林15.5万亩,封山育林37.2万亩,飞播造林1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6%,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贺兰山实现了全面退牧还林。认真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关停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71家,建设了巴彦浩特污水处理厂、腾格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巴彦浩特集中供热等一批重点减排项目。“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0.14%。大力推进东城区建设、西城区综合改造,实施了营盘山、生态园综合改造、城镇街巷道改造、街景亮化绿化、给排水管网改造、新井水源地引水供水、引天然气入巴彦浩特、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新建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了吉兰泰、腾格里、敖伦布拉格等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牧区饮水安全覆盖面达到81.56%。蒙西电网覆盖全境,供电状况明显改善。实施了临策铁路,巴银高速、乌巴一级、巴吉一级等公路建设项目,全旗公路总里程由“十五”末的2308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671公里。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治不断加强的五年。五年来,我旗社会事业投入资金达18.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倍,年均增长39%。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深化,实施科研项目194项,申报专利11项,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8%。实施了校安工程,先后完成了24所学校改扩建,进一步优化了教育布局。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了十五年免学费教育。成功举办了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全区宋庆龄杯青少年足球比赛、“苍天的驼羔”蒙语诗歌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编排创作了风情歌舞剧《苍天般的阿拉善》,拍摄了电视连续剧《角斗士》。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社区文化、全民健身运动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建了旗妇幼保健院,全旗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每千人占有医院床位数和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2.3张和3.7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03%。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保持在6.57‰和4.05‰以内。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顺利完成“五五”普法任务。继续加强双拥共建工作,连续五年荣获全区“双拥模范旗”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局面和谐稳定的五年。五年来,我旗共投入10.8亿元,在全面落实区、盟两级承诺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承诺兑现为民办实事54项。健全和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依托退牧还草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建立了项目区农牧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到93%。扩大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了补助标准。2010年底,全旗共有3222户6310人享受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的应保尽保。加快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基本解决了城乡社会困难群体的就医、就学等困难。全面提高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和在岗干部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996元和7090元,是“十五”末的2.1倍和2倍,年均增长16.4%和14.95%。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消除了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开展书记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排查,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全面推进“平安阿左旗”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我旗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旗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旗级领导服务基层、结对帮扶、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千百工程等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民主议事决策和领导干部教育、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制度。广泛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推进党内民主,在嘎查村党支部换届和温都尔勒图镇党委书记、中蒙医院党支部书记选用中试行了“公推直选”。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十公开”制度,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苏木镇党委和嘎查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强化农牧区、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成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成立了方大村镇银行党支部、阿盟首家新社会党组织——阿左旗观赏石协会党支部和退伍军人、大学生之家两个特色党支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加大查办案件、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和源头治理工作力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的管理,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依法监督、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高度重视统战、人武、民族宗教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以及残联、红十字会、科协等群团工作。
同志们,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来之不易。这是盟委、行署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旗各级党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全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社会各界朋友建言献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阿拉善左旗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旗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为阿拉善左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阿拉善左旗建设和发展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奋斗历程,我们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果,更积累了推进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用发展的思路攻坚克难。五年来,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旗情的认识,不断完善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国家的政策、上级的要求与阿左旗实际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用惠民的举措构建和谐。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认真兑现为民承诺办实事项目,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制定改善民生的决策和政策时,广泛听取和采纳两代表一委员、各族各界及老同志和群众的意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四是必须坚持维护稳定,用稳定的环境保障发展。五年来,我们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及时疏导和化解各种矛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一方平安。五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领导的核心凝聚力量。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履职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四大班子精诚团结,全旗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六是必须坚持勤政廉政,用廉政的成效取信于民。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规定,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试行了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旗干部职工思想有了明显改观、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在阿左旗的生动实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一以贯之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旗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欠发达的旗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有待于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仍以“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发展不足;农牧业比重逐年下降,粗放的经营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经营城市、管理城市及配套服务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还有明显差距;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发展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水资源短缺依然是制约我旗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基础设施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压力大,农牧民、企业退休人员、弱势群体收入偏低,劳动者择业观念落后,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税收增幅很大,但可支配财力有限,仍未摆脱吃饭财政的局面;资源勘查程度低,地质详查工作任务重;对社会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在清醒认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发展机遇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出台了《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我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我旗发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优势,加快发展风电、光电产业带来新契机。沿海及发达地区因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受土地、环境、电力紧缺等因素影响,会使部分产业“北上西移”步伐加快,为我旗发挥比较优势,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国家出台《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公益林补偿政策和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有助于加快我旗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同时,提高农牧民收入,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将有助于我旗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从自身发展看,乌力吉口岸的即将开通,两个“园区”的重点建设,将为我旗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奠定基础;临策铁路、巴银高速通车,将为我旗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大流通大物流产生积极作用;通勤机场即将开工建设,将为我旗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地区形象、促进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以及旅游业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庆华、盾安两个“双百亿”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优化我旗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以“十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党委书记述职述廉、惩防体系建设等工作,全旗上下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越来越高,争先进、创一流的干劲越来越足。这种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将是推动我旗今后五年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旗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富民强旗为目标,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着力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开创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旗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累计突破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突破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5%,力争实现五年翻一番目标;各项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范围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第一:一是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旗情实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阿左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民谋福祉、增实惠,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促进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协调好发展生产与生态保护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第一保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全旗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绿色有机为品牌,稳步发展特色农牧业
坚持把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契机,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有机设施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在退牧禁牧区积极推广梭梭、白刺、甘草等旱生植物种植和人工接种肉苁蓉、锁阳等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沙产业。以解决群众“吃菜贵”为目标,支持巴彦浩特周边及巴润别立等苏木镇规划建设蔬菜基地,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实施好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白绒山羊保护区和保种场建设工程。实行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在水资源相对富集地区,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种草养畜、种养结合,全面推行舍饲圈养、划区轮牧,提高牲畜个体质量和商品率,推动草原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符合我旗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引导农牧区土地流转和农牧民联户承包、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加快农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牧区集体和个人以土地、草场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建设,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水平。健全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农牧民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牧民转移转产,培养农牧业专业服务队伍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业经济组织化程度和服务保障水平,增强农牧业适应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按照全区“沿黄沿线”产业规划和全盟“一带两区”产业发展布局,坚持“四要四不能”原则,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大做强煤化工,盐(硝)化工,多金属采选、冶炼、加工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非资源型产业。按照“两园七区”的产业布局,腾格里工业园区要依托温都尔勒图地区煤炭资源加快发展,重点抓好庆华200吨碳纤维和20万吨己内酰胺及配套煤焦化、盾安20万吨高品质镁合金及配套煤焦化等重点项目,利用盐、硝资源发展硫化染料产业,做大丽源苯系列、渤亚萘系列、锦洋精细化工等项目。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要利用煤炭及多金属富集的优势,整合金属矿产资源,提升多金属采选、冶炼和加工水平,谋划发展过境资源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特色旅游等服务业。宗别立—古拉本煤矿区要发挥太西煤稀有煤种优势,构建以煤炭精深加工为主,以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建成全旗重要的煤炭深加工基地。吉兰泰化工原料—巴彦诺日公石材原料区要发挥盐,碱,白云岩,金、铜、铁资源及石材原料富集的优势,加强内部产业分工合作,合理布局园区发展,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化工原料、金属采选和石材生产加工基地。巴润别立新能源及水泥建材区要发挥石灰石资源及风光资源富集优势,建成全旗重要的清洁能源和水泥建材基地。乌力吉口岸商贸物流区要以乌力吉口岸即将开通为契机,发展仓储、物流、商贸、旅游等口岸经济。巴彦木仁生态产业区要发挥水资源富集的优势,依托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做大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农业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娱乐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哈什哈沙产业区要结合腾格里沙漠人口少、水资源富集、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重的实际,加大转产转移力度,大力发展沙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巴彦浩特环保产业区要立足巴彦浩特旅游、宜居城市的定位和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在做大观赏石产业,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风机制造、生物制药、农畜产品深加工等非资源型产业,加快推进锂离子电池电极膜生产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再上一个过百亿项目。要大力治理整顿矿山秩序,整合矿产资源,坚决打击和治理偷挖盗采、以采代探、无照经营、破坏草原生态等违法行为。加快煤矿质量标准化达标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以增加就业为根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认真贯彻自治区服务业经验交流现场会精神,落实并补充完善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物业管理、园林管护、公益性设施管理等服务业,为城乡劳动力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加快农村牧区现代物流网络和“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农家店、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建设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加快蔬菜、肉食品销售网点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观赏石产业和旅游业。依托独特的观赏石资源,着力打造“中国观赏石之城”品牌;依托贺兰山、沙漠、峡谷等独特自然景观,着力打造“中国秘境—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依托深厚的阿拉善文化底蕴,蒙古长调、民族服饰、餐饮、宗教等文化资源,围绕奇石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越野e族英雄会、民族手工艺品大赛、民族服饰大赛和“苍天的驼羔”蒙语诗歌大赛等文体活动,着力打造“阿拉善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阿拉善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全力推进特色城镇化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突出城镇建设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工作。健全和完善规划管理制度,严格规划实施。按照我旗草原功能区划分方案,统筹实施好国家草原生态补奖、公益林补偿、游牧民定居等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保障体系。根据全盟的统一安排部署,鼓励引导生态保护建设区人口转移转产。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从事草原畜牧业人口向水土条件相对富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集中,以利于统筹规划住房、供水、供电、基础设施配套和发展第三产业等问题,不断改善留守地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边)村、危旧房、棚户区综合改造力度,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力争五年内完成城中(边)村、棚户区综合改造,力争五年内解决本旗户籍无房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全面推进巴彦浩特东城区、西城区综合改造和定远营古城及阿拉善亲王府修缮保护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路网管网、绿地景观、街巷硬化亮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镇公共设施的管护,加大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盘活土地存量,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发挥好投融资公司融资功能,提高民间资本在城镇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比重。
(五)以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将保护草原生态放在优先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施好阿拉善生态绿洲保护与治理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五期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锁边护城”工程,通过禁牧保护、飞播、封育、人工造林等措施,提高沙漠周边植被覆盖度,有效遏制沙漠扩展蔓延。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妥善解决好退牧还草项目到期接续问题,研究解决植被恢复后的综合利用问题,进一步完善草畜平衡制度,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一。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病虫鼠害防治和管护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搂发菜、捉蝎子等破坏草原生态行为。加快推进临哈高速(阿左旗段)、张查高速、长流水至中卫一级公路、腾格里园区至中卫一级公路等公路主干线建设,实现通乡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沥青公路,50%嘎查村通黑色公路。争取临策铁路瓦窑车站—吉兰泰—巴彦浩特—中卫铁路和巴彦诺日公至吉兰泰矿产专线铁路早日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巴彦浩特通勤机场。加强重点建设区水资源调查评价,争取实施引黄河水入巴彦浩特工程,大力实施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饮水安全、中水回用等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乌海及磴口的合作,积极谋划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巴彦木仁黄河凌汛泄洪蓄水工程。提高电网电压等级,扩大网电覆盖范围,做好重点建设区电网规划建设和电网改造工程,实施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更好地满足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加快完善巴彦浩特天然气管道及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施巴彦浩特热电联产项目,在重点地区和有条件的苏木镇实施排污和集中供热工程。
(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加强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金融服务、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慈善事业等领域。制定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工业园区的层次和水平,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树立“抓大扶小”的思想,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协作配套关系。加强与宁夏、甘肃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联动发展。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服务环境,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实施向北开放战略,扩大与蒙古国交流合作,早日开工建设乌力吉口岸,以加大口岸和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鼓励支持企业发展货运、仓储和物流等产业,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七)以富民增收为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民生为本、富民优先的理念,顺应全旗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对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保障的覆盖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支出、创业促进、就业调控、收入分配调节、社会保障、均等化公共服务等六项惠民长效机制,继续扩大承诺为民办实事的覆盖范围和投入力度。牢固树立“招商决定项目、项目决定工业、工业决定财政、财政决定发展和民生”的理念,加快推进珠拉金矿企业股权转让工作进度,用保留的国有股权做大国资公司,通过国资公司投资融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民生项目的投入。切实转变劳动者择业观念,加大对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农牧民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步伐,鼓励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充分就业、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和各服务领域扩大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全民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一体化和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区服务、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和临时救助资金保障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多媒体设施建设和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构建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加大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农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所有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标准,新建巴彦浩特地区6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40%嘎查村配有标准化卫生室。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八)以加强社会管理为基础,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下大力气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社区工作组织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民族宗教的事务管理。巩固双拥成果,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切实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通过建立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引发信访问题责任追究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因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和局面失控。推进平安阿左旗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系,依法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对象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治安和安全隐患的巡查和管控力度,有效遏制违法犯罪及各类灾害事故发生。实行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各类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旗的目标,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发展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学、领导班子带学、领导干部讲学、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促学的作用,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把学习
理论与深入基层调研、传统学习方式与互动交流形式结合起来,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发展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十公开”制度,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关心关注长期在边远基层、苏木镇嘎查村、街道社区和困难较多地方工作的干部;注重培养和选拔在苏木镇、企业工作过的干部;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锻炼。打破地域、单位、行业、身份限制,扩大选人视野,拓宽干部来源,注重从农牧区致富能手、返乡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和人才,培养他们担当嘎查村接班人。特别要重视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培养后备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培养和引进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职业技能建设和党政领导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人才储备制度,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培养造就一批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的干部队伍。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不断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落实好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认真落实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四步”工作法,做好以“党建带群建”工作,以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各民主党派、宗教人士创先争优,努力扩大党的组织基础、民主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推进农牧区、街道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组织建设,逐步推进苏木镇便民服务站(室)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整顿规范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切实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采取联合组建、属地挂靠等方式,扩大“两新”党组织覆盖面。注重发展优秀年轻党员、妇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和生产一线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稳定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党费的使用重点向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两级党组织和机关基层党组织倾斜。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嘎查村、社区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四)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践行宗旨服务发展继续完善旗委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切实增强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和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探索建立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征求群众意见和社会公示制度,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的期盼。坚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调查研究等制度,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促进苏木镇、街道办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拓展和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街道社区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过实施苏木镇生活设施建设,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热爱基层事业,安心基层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高为广大农牧民服务、推进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倡导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廉洁服务。进一步做好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要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把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严肃处理奢侈浪费、挥霍公款的不良行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管理,及时提醒和坚决制止党员干部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倾向。
(五)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培养、使用、管理各个环节。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廉政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从根源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努力构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干部人事、执法司法、资金支配等方面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推进权力运行依法、透明、高效。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党内监督制度,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加强国有资金管理,全面清理“小金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治腐败行为。继续深入开展行风评议,规范执法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上下功夫,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壮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盟委的正确领导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全旗各族人民的重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鼓舞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阿拉善左旗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千百工程: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主题实践活动。
公推直选: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的自我推荐、党员群众的联名推荐、党组织的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
十公开:选任程序公开、调整动议公开、职位空缺公开、提任提名公开、民主推荐(测评)公开、考察对象公开、组织考察公开、讨论决定公开、人选任前公开、任职试用公开。
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沿黄沿线:沿黄河沿交通干线。
一带两区:沿黄河沿贺兰山经济带,额济纳旗策克—赛汉桃来矿产加工贸易区、阿右旗雅布赖—潮水盆地精细化工及矿产加工区。
四要四不能:在牧区推进工业化,必须要可持续,不能搞“有水快流”;要集约发展,不能搞遍地开花;要依靠科学,不能搞粗放开发;要加强管理,不能搞无序乱建。
两园七区:腾格里工业园、敖伦布拉格产业园,宗别立—古拉本煤矿区、吉兰泰化工原料—巴彦诺日公石材原料区、巴润别立新能源及水泥建材区、乌力吉口岸商贸物流区、巴彦木仁生态产业区、哈什哈沙产业区和巴彦浩特环保产业区。
新网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锁边护城:“锁边”就是在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和亚玛雷克沙漠通过“封育、飞播、人工造林”措施,营造“锁边”防护林建设工程,有效阻止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侵扩张,减少风沙侵害;“护城”就是在巴彦浩特周边通过人工造林等措施建设外围防护林体系,有效改善巴彦浩特城镇宜居环境和城市面貌。
四步工作法:总体部署法,各党(工)委书记年初安排布署1次党建工作,年中督查1次党建工作,年末考核1次党建工作;专项调研法,每年开展党建工作专项调研不少于3次并形成调研报告;定期研究法,每月至少利用1天时间研究党建、社情民意等方面的工作;解决问题法,每年至少为所辖基层党组织解决2件具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四议两公开: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双服务:创建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和落实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
第四篇: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兰州
为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2月11日)
陈宝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兰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兰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努力把兰州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开创兰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赋予我们神圣使命,人民寄予了我们殷切期望。面对加快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全市300多万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保持蓬勃朝气,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创业实干,拼搏奋进,肩负起加快兰州发展、造福全市人民的
目倾斜,向基层和基础工作倾斜,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督促检查和狠抓落实倾斜”的基本要求,在历届市委工作的基础上,迈出了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新步伐,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全市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创新务实、团结奋进的新局面。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八年。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克服了许多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有了长足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先后建成了乌兰原油成品油和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年产1050万吨炼油和70万吨乙烯及兰州卷烟厂易地搬迁改造、兰铝、连铝电解铝改造等重大工业项目,使全市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八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分别登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四个台阶,2006年预计为1998年的2.25倍;地区性财政收入预计突破100亿元大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比1998年增长12584%。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八年。我们确立了“东扩西展,南升北拓”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了安宁新城区、和平新区、西固石化城、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十大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
性突破,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誉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兰州模式”。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西北商贸中心建设完成试点任务,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世界500强企业在兰零投资的突破。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八年。我们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收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干旱山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预计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106%和67%。现在,人们普遍感到,尽管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人民群众从八年来的改革发展中,确实得到了较多实惠。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的八年。我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文化兰州”,创作了以《大梦敦煌》为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实施“治庸”计划,推广“民情流水线”工作经验,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从制度和机制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有力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布局和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2004年,市委积极支持和配合上级纪委对我市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进行查处,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迅速扭转了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八年的实践证明,十届市委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全市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八年来,我们之所以能较好地把握市情、科学决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之所以能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战
必须坚持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衷共济的局面;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些,既是兰州过去八年的基本经验总结,也是未来五年坚定不移的工作方针。
八年的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总量还偏小,经济结构尚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压力大,群众收入增长还不快,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考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基础工作依然比较薄弱,社会治安综安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些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部分干部作风漂浮,反腐倡廉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等等。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加快发展的
落实,中央支持西部发展各项政策的逐步到位,在为我们提供更大支持的同时,也将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经受新的考验和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科学谋划,顺应新趋势,迎接新挑战,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科学发展中增创优势,在重点突破中整体推进,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奋力把兰州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动摇,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不动摇,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
1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经济繁荣、城乡互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健康文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兰州”。
实现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汇集才智,凝聚力量,共同为加快兰州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我们对建设一个民富市强的新兰州充满希望!我们对把兰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充满信心!
三、全面提升经济实力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不断构筑起符合兰州实际、适应市场需求、充满竞争活力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逐步形成现代城市经济体系。
(一)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工业是兰州经济之本、财力之源、稳定之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更好地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做强龙头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建立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
3(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依托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抓住西南、西北铁路大通道建设和青藏铁路通车的机遇,加快建设青藏物流园区和面向西部及中亚的物流基地,着力建设服务产业强市,构筑服务型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兰州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打造具有现代化城市形象标志的中央商贸服务区、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及各类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和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坚持规划引导,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政策扶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各类市场上档次上水平,加速金融、土地、产权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努力以市场化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等级,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水平,以法制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和城市带动的作用,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城镇理念建设农村,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速
5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任务、构建“和谐兰州”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从体制和政策上激活县域内部发展活力,推动以园区经济、小城镇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规划、政策导向和基础设施配置新机制,促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术、学法律,培养造就有文化、有技能、懂法律、重道德、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劳务输出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品牌化程度。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方式,整合扶贫资源,提高扶贫效果,全力推进扶贫开发,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四)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坚持依据规划搞建设、立足民生搞建设、突出重点搞建设、围绕精品搞建设、注重特色搞建设、诚信务实搞建设的城市建设方针,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方位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和西北地域风情、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稳定、适宜创业居住、独具特色魅力的“山水城市”、“水车之都”和“丝路重镇”。
围绕兰州“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城市自然特征,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城市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城市管
7能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的“四方六边”大兰州经济圈。坚持以改革和市场化的理念,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努力增加城市资产,改善城市形象。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坚持规划在市、管理在区、重点在基层和社会化建设、市场化经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形成纵横协调、区块协作、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大城管格局。积极探索以规划促管理、以建设促管理、以法规促管理、以经营促管理和以机制促管理的新路子,靠管理出形象、出品位、出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加快改革开放进程
改革决定命运,改革决定出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用改革的办法消除影响兰州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努力使关系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积极营造解放思想的氛围。深刻认识和把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长期性、艰巨性、时代性、紧迫性特征,不断消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旧思维、旧观念、旧体制、旧机制、旧办法的束缚,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切实从过时的条条框框中解放思想,开拓前进;坚持科学辩证地分析自身优劣,从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解放思想,积极有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已有的经验教训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9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和保值增值。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划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根据部分履行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机制。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划生育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切实保障全市城乡群众公平合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五)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坚持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并重,优化引资结构,创新引资方式,完善引资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坚持把引资与引智相结合,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兰州出口加工区建设。坚持把引进外资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努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为加快发展增添活力。
1治市进程。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司法援助,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国家公务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注重司法队伍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工作机制,确保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证。
(三)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着力从形式、内容、手段、机制上积极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通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丰富党内民主形式,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扩大党内民主渠道,细化党内议事规则,健全党内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四)完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围绕提高执政能力,不断改进治政理事的方式方法,继续办好“一把手”上电视节目,完善民主评议机关、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群众“建言献策”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尊重和
3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创业精神。坚持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大力培育有利于创业实干的创业文化、创业精神,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创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支持和鼓励全体社会成员的创业行动,努力使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支持、创业才能得到发挥、创业精神得到鼓励、创业成果得到承认,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和活力。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市最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广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要内容的“五城联创”活动和“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军政军民团结,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形式,完善创建机制,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力争到2008年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2011年或再长一段时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使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立足区位优势,整合文化资源,挖掘发展潜力,打造特色文化,精心构建“兰州文化圈”,努力把兰州建成区域特色浓厚、时代特征鲜明、充满和谐与魅力的西部文化大都市和高品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文化
5兰州”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正确把握全市城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关系,更加注重解决城乡差距特别是收入差距问题,保障城乡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公正维护。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组织实施好零就业家庭援助活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积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慈善自愿救助、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等制度,加速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好社会保障的调节稳定器作用。
(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立足兰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知识创新体系和以各种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院地合作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加快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水平,7友好型”城市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力度,巩固提升南北两山绿化和退耕还林成果,管护好天然林和自然保护区。切实搞好以防治大气污染、黄河水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行集中供热,继续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程,推广洁净技术和清洁能源,改善大气质量,确保黄河兰州段水质和全市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不断提升兰州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努力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环保的家园。
(六)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立足兰州实际,深入扎实开展以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领导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关心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大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不断探索和丰富各种和谐创建活动方式,建立全社会踊跃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全社会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不断取得“和谐兰州”建设的阶段性进展。
(七)建立健全和谐机制。坚持用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谐兰州”的机制框架,抓紧建立对建设“和谐兰州”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兰州实际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重大灾害应急机制、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法律维
9于学习的模范;坚持以民为上,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做勤政廉政的模范;坚持以实为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做求真务实的模范;坚持以德为基,端正品行,崇尚科学,做明荣知耻的模范;坚持以和为贵,顾全大局,和谐共事,做团结协作的模范。
(二)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兰州改革发展最为紧要、最为关键的问题来抓,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甘当重任、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切实端正用人导向,营造“靠个人实绩获得资格证、靠群众公认获得通行证、靠集体领导获取任命书”的用人氛围,努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创业实干、群众满意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大对扩大民主、改进考核、加强监督、干部教育培训和有效激励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的创新力度,不断探索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新路子。深化和落实“治庸”计划,大力倡导和践行无功就是过、平庸也是过、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加快建立与责任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有为、淘汰平庸的激励机制。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实施各类人才建设工程,努力为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优良环境,鼓励各类人才在兰州创业发展。
(三)积极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扩大党内民主为基础,以推进党务公开为关键,以完善党委常委分工负责的领
1党建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统一的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和运转协调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街道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大力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的作用,推进共驻共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党建要立足自身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改进和加强。
(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贯彻中央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反腐倡廉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在政治领域,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完善和落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经济领域,围绕建立健全正确利益导向机制这个核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约和减少权力“寻租”机会;在文化领域,立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在社会领域,抓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拓宽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3这次大会确定的宏伟蓝图,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任务,为加快“和谐兰州”建设步伐,为把兰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厂窖镇十一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厂窖镇第十二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厂窖镇纪委书记 蔡 辉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中共厂窖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托,现将2006年以来五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建议,向中共厂窖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在县纪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我镇纪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履行职责,按照中央、省、市、县纪委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依靠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圆满完成了上次党代会提出的反腐倡廉目标,为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工作氛围,推进全镇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增强
五年来,镇纪委深入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开展牢记“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等主题教育,认真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政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党政班子成员经常开展政治学习,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学习上级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和党的有关廉政理论。二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通过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互相沟通了感情,查摆了问题,对一些不良苗头及时敲响了警钟,增强了班子团结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做到了党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针对性教育。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周一学习例会、镇村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环境,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二、健全制度,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
为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把廉洁从政融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具体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机关运转的规范性制度,镇机关修定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来客接待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这些制度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行动准则,同时对于机关工作中的人事、财务、开支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安排,一律实行集体研究,及时向机关干部通报,在经费支出上严格实行“归口管理,一支笔审核报销”。二是认真落实谈话制度。镇党委开展 了一级对一级,上级对下级的谈话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主要领导与副职谈话,副职与部门负责人谈话,各分会教导员与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部谈话。通过谈话制度,对一些平常工作拖沓、作风飘浮、工作不到位,出现一些苗头性倾向的同志敲警钟,起到了警示和促进作用。三是认真落实“三公开”制度。坚持做好政务、村级监督工作,把重点收费项目、办事程序进行公开,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和工作透明度,并积极参与“舆情在线”,在网上接受监督。
三、强化监管,镇、村干部作风好转
一直以来,我镇机关干部严格请假制度,加强干部考勤,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机关办事效力。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都保证有党政干部带班值班。为提高机关办事效力,不让群众跑重复路,冤枉路,给群众满意的办事效果。镇纪委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作风建设,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是认真抓好“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对照检查和落实整改三个阶段的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党性、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二是规范机关干部的工作秩序,严格工作纪律;三是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为重点,抓好村账镇管,有效防止村级职务犯罪。
四、加强信访,突出案件查办,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五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55件。对群众的来信来访,镇纪委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及时进行登记并进行调查处理。共调查案件21件,立案4件,处分党员4人。对于在国家惠农补贴中打农民主意的行为,毫不手软,坚决查处。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影响面大的信访案件,请求上级纪委予以支持查办,确保处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一些确属不实的信访举报,为涉及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保护了干部。对有一般违纪问题的党员、干部,则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治人”的方针,通过批评教育,帮助其主动改正,使他们自觉地走向正确的轨道,为经济建设献身出力多作贡献。
2006年以来,我镇建立和完善了全镇信访网络,镇政府设立信访接待调处中心,配备了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加强制度建设,开展信访知识业务培训等,将我镇的信访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制度完善,减少机关干部、站所干部和村组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达到减少群众上访的目的,及时化解和疏导了各种矛盾。基本达到了组建三级信访网络的根本目的。
五、涉农项目、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做好农民直补资金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挪用、抵扣农户直补资金的事情发生,坚决禁止打农民的主意,严格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对一事一议中的违规资金,责成村里退回。五年来我镇通过办点干部、财政所长、财贸镇长、镇长把关农民负担,基本没有发生涉农部门收费行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违反党的纪律,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一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还不够强,勤政、廉政意识不足,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等歪风在个别部门、单位依然存在。在工作中,一些单位、部门及村对反腐倡廉工作认识不足,民主生活会、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等制度没有健全,导致在群众当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的党员干部,由于长期不参加党的生活,没有自觉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纪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稳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 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党风廉政
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列入到党的组织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及村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督促他们以身作则,做廉洁自律的表率,督促他们抓好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勤廉公示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实施有效制约的监督;积极推行党务公开;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参与党内日常生活、维护自身权益、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监督等权利;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及时便民和利于监督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制 度,增强公开实效;积极扩大村务、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医院及各执纪执法单位的办事公开,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规范运作。
三、进一步强化纪检的职能作用,努力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根除党员、干部腐败土壤,增强干部廉洁意识和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干部素质,纯洁党员队伍。
二是狠抓《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有关规定的落实。
三是严格依纪依法办案,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有案必查,严肃查处贪污、行贿受贿、以权谋私、挪用公款、贪赃枉法和严重的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等各类案件,重视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及时化解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坚持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我们必须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作为一个重点,彻底纠正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以及敲诈勒索,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镇纪委要专门设立举报箱,让广大党员、群众对这些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监督。
五是坚决打击党员和干部违纪行为。严禁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参与色情、赌博、吸毒、贩毒活动,参与者符合一条 处理一条,决不手软。
六是坚决反对和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的行为,严肃查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的违纪行为。
各位代表、同志们,各级党委对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也作了宏伟规划,明确了全镇的奋斗目标,这些奋斗目标的实现,要靠良好的政治环境,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要靠在座各位同志的身体力行和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全镇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就一定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好务,本次党代会所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201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