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6: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第一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临颍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果和经验

张明铭

摘要: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尽享党的民族政策的福祉和温暖。近年来,临颍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效贯彻民族政策,妥善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全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活动效果

(一)领导到位,奠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组织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县委、县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多次下发文件,分别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适时认真分析研究全县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县委、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抓民族团结工作,主动听取汇报,亲临现场解决问题,形成了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是健全组织。建立了全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民族聚居村成立了村管小组。加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明确县区民族宗教部门机构、人员、编制,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办公用房、车辆等方面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为较好地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强化责任。在全县推行民族宗教工作和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职责范围,分级加强管理,完善了监督激励和奖惩机制,强化了各级维护团结稳定的责任。各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民族政策法规,互通情况,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商讨对策,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二)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临颍县立足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打牢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是深入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每年坚持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民族理论和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确保宣传月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做到“宣传月”年年有新特色、新内容,先后举办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电视大奖赛”、“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构和谐,促发展”卧尔兹演讲比赛等。同时,1

组织民族工作干部、伊协负责人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到民族聚居村开展政策法规巡回宣讲。同时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报告会,报告会邀请省民委副主任李尊杰同志作民族政策法规辅导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使“两个共同”的工作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抓好特殊人员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内容,不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民族理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先后举办了2期基层民族工作干部培训班;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课程,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加强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到革命圣地参观学习、传唱红色歌曲、举办建国60周年成就展使他们品悟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民族地区的巨大进步,展望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创未来的美好前景。

(三)发展民族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临颍县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抓好项目拉动。各级各部门优先安排民族聚居地方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民族聚居地发展环境。近年来,先后向民族聚居地倾斜政策性资金,着重解决民族聚居地的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2006年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民族聚居村开展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活动,为帮扶村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全县民族聚居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饮水基本达到安全标准。

三是坚持服务推动。2009年召开民族企业与金融系统银企对接座谈会,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增进双方了解。协调金融部门加大相关政策落实力度,提高了企业清真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了清真产业。

(四)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一是落实好民族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33号文件)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从2008年开始,每年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按政策规定、损害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现象及时加以纠正,确保民族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维护好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县委、县级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区、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全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列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从2007年开始,先后举办了3期少数民族科级干部培训班,充实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县区人大、政协少数民族代表、委员所占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三是维护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方面的合法权益。规范清真食品管理,保证穆斯林群众饮食方面的特殊需求。根据出台的《漯河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依法管理,伊协、寺管会、“民促会”积极配合,群众主动监督的清真食品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年度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清真食品生产企业、个体商户、学校清真灶等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了因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不规范引发的民族矛盾和纠纷事件发生;在全市率先建起了清真食品专营市场和民族宗教服务培训中心,满足城市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规划建设有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墓地。采取土地置换、集中购买等办法,将位于县内规划范围内的回族墓地进行调整,解决了城市少数民族的殡葬问题。

(五)加强网络建设,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排查,防止小事积大。为把涉及民族宗教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在加强每月定期排查不安定因素的同时,加强对庆祝建国60周年、世博会、“7.5”事件一周年等敏感时段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掌握好重点人员、重点事件的动态,对排查出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加强督查问效,指导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确保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

二是实行领导干部分包责任制,防止大事激化。县推行县级领导分包乡村,乡镇领导分包重点户、重点人,各级分包领导在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的重大问题时,做到“四个亲自”:亲自听取汇报,亲自组织调查,亲自协调解决,亲自督导落实,使重要复杂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置。

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扩大蔓延。民族纠纷往往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县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完备的应急处理预案,对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快速决策、快速行动、快速处置,有效防止了矛盾扩散升级。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大局。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要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着眼于巩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着眼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着眼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关系协调工作,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作者简介】张明铭 学号10151040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10级数学类 指导老师 王丹

第二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发展现状

和困境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教育科技调查报告

xxx

号 0901118

院系(部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任课教师

xxx

完成日期

2010

年 8 月

29日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发展现状和困境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群众生活条件艰苦,教育科技问题严峻。自治区成立后,党委、政府从民族地区实际、少数民族特点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发展教育与振兴当地经济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更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三江侗族自治县 教育 科技 现状 短板

一、广西教育50年现状——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下

1、实现“两基”,大山深处响起读书声

从1986年到2007年的20年间,广西分四个阶段开展“两基”攻坚,投入60多亿元资金,重点对41个重点贫困县的教育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很多山村首次有了学校和教室。

2001年起实施的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政策,给成千上万农村贫困学子带来了福音。广西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小学生按每生每年90元、初中生按每生每年180元核定。同时,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2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3元。

目前,广西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08%,初中毛入学率达104.33%。2007年7月31日,教育部正式下文认定广西全面实现“两基”,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两基”目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2、职教攻坚,服务壮乡发展需要

2005年底,广西启动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2007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作出了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投入60亿元建设100所自治区级示范性职业院校。目前,广西共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163个,高职教育专业298个,涵盖了三大产业的19个行业大类,基本覆盖了广西的产业,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

为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都设立了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元;高职学校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同时,广西实施“职教攻坚”学生资助政策,对一些特殊专业的第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继续给予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2008年区本级财政已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学费资助及特定专业学生第三年生活费资助经费6789万元,让3.6万特定人员和1.3万特定专业学生受益。3年内,各类助学、资助、奖学的投入将超过20亿元。

2007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已发展到457所,招生27.9万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9所,在校生24.35万人。很多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后,已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顺利实现就业。

3、跨越发展,高等教育培育高级人才

1958年,时任自治区主席的韦国清强烈要求国家给广西办一所大学。他说:广西不能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在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被停办的广西大学因之恢复重建,广西有了自己的第一所大学。

如今,广西的高等院校已发展到74所,全区14个市已有13个市设有高等学校,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倍。在校学生规模有60多万人,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316倍,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15%,已进入大众化发展新阶段。

针对相当数量的贫困生无法上大学的情况,2007年,自治区政府将“帮助家庭贫困子女上大学”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积极帮助经济困难的学子入学。截至2008年10月底,广西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审批通过6.04万人,发放金额6.25亿元。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说,广西推行的以“奖、助、贷、补、减、缓”为主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让寒门学子也同样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

二、广西科技50年历程——八桂科技抒写辉煌

1、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发展。五十年来,引进、培育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了大批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平均超过90%,森林覆盖率达52.71%,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0%以上。水稻平均亩产从1958年的120.5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385公斤,增长了1.9倍,抛秧技术、免耕技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单交种系列、南校系列、墨白玉米系列和玉美头系列等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使广西玉米大幅增产,玉米平均亩产从1958年的65.5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277.5公斤,增长了3.23倍,并实现了由高产向优质高蛋白方向突破。培育成功的广西三号无籽西瓜,在国内近20个省区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推广,是国内无籽西瓜推广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品种。畜牧禽、水产良种繁殖和推广也取得大量科技成果。广西黄牛、水牛繁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奥尼罗非鱼、彩色珍珠等繁育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养殖。全区肉类产量从1979年的37.4万吨提高到2007年329万吨,增长了7.8倍。

科技创新提升了工业水平。五十年来,广西逐步建立了一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平台,依靠科技进步,形成了电力、化学、医药、轻工、冶金、机械、制糖、汽车、建材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广西特色的工业体系。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广西木薯研究中心,对木薯深加工开展了系列研究。金属产业在科技创新支撑下,已由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广西成为我国重要的铝、锡生产基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铟生产基地。金属锰的开发利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率先在国内推出达到欧Ⅳ、欧Ⅴ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工业新产品产值率由“九五”期末的11.2%上升到“十五”期末的15.75%。节能减排成果显著,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从1985年的5.25吨标准煤下降到2007年的0.69吨标准煤。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从9.6%提高到92.8%。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先后建立了桂林、南宁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和柳州、北海两个自治区级高新区,其中1991年桂林高新区成为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在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下,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高新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5%,高新区对所在市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五十年来,广西围绕社会科技发展和关系民生的医疗卫生、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开发、自然灾害防御技术、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仅2000-2008年,社会发展领域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就达898项,投入经费9690万元。组织实施的“广西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及桂中旱片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8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区,有效地缓解了示范区农业用水紧张、人畜饮水难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受益人数达2.8万人,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项目实施前提高50%以上。另外,在石漠化、四江流域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整治方面也取了可喜成绩。

科技合作和交流得到加强。五十年来,广西大力开展国内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组织“一招三引”(招商、引技、引智、引资)活动,利用广西科技活动周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杨凌农高会等各种会展及一些大型外事活动等平台,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展示、交流、洽谈与合作。先后与65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个机构,开展政府间或民间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2000多项,引进人才3.6万人次,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卫生、机电、生态环保等领域。仅1999至2007年,广西先后组织参展科技项目2.8万项,与国内外客商签约合作合同、协议2100多项,合同金额达380亿元。

2、创新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自治区成立前,广西科研机构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科研基础相当薄弱(1957年,广西仅有29个科研机构)。1958年自治区成立以后,科研机构得到较快发展,“九五”以来,广西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到2007年,广西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拥有了县及县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数210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9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8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个,企业技术中心101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同时,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103家,常设技术市场14个,各类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组织1900多家。

五十年来,广西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了科技投入体系,科技经费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自治区成立的1958年,广西财政划拨科学事业经费为140万元。到1978年,广西财政科技拨款为2146万元。1986年,广西实施科研事业费拨款制度改革,改进科技经费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建立健全了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投入快速增长。“九五”期间,自治区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8.25%,到了“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6.65%,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到2007年,广西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0.2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7.62倍。

3、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五十年来,科技管理体系和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服务、知识产权、科技激励等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重要决定和政策法规.。1984年以来,广西先后建立了专利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定了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法规,建立了鼓励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制度,使广西的专利知识产权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自“七五”以来,广西专利申请量由1986年的282件发展到2007年的3480件,年均增长12.7%,专利授权量由1986年的57件发展到2007年的1907件,年均增长18.2%;有26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全区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广泛开展。

当前,广西科学技术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区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关科技发展战略方针,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的”战略思想,加速广西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广西创新特色少数民族教育体制——民族教育获大发展

1、构建民族教育保障体系

从2003年起,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实施科教兴桂和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加快广西民族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学有序发展。一是拨出专款,建设独立建制的民族小学157所,民族初中36所;二是在24个民族县、边境县、革命老区县50多所中小学举办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初中班;三是每年投入1400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投入950万元,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民族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受益学生达3.8万人;四是采取措施重点提高民族学生在其他学校的入学率,民族学生还能享受高考加分或降分录取政策。

大力开展支教工作,帮助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我区从1996年开始启动支教工作,开展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帮扶教育工作,全区共组织了830个支教队,近4万名支教队员,投入支教款4.63亿元,支教物资、设备价值1.3亿元,受益县69个,受援学校2.4万所,援建校舍65万平方米。此外,广东省等派到我区82个支教队,队员394人,支教款物、设备、图书总计为2亿多元,受援学校341所。除了物质援助以外,广大支教队员还通过培训、上课、教研、出谋划策、言传身教等多种形式,帮助受援学校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创新特色少数民族教育体制

为改变民族贫困地区重男轻女旧观念,女童入学率低等问题,从1995年起,我区分别在龙胜、融水、西林、三江等地举办少数民族女童班,确保偏远村寨的贫困女童优先入学。经过10多年的实践,我区现已经形成女童班、女子初中班和女子高中班的女童教育“一条龙”模式。截至200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08%,其中男生入学率为99.08%,女生入学率为99.07%;初中在校生221.98万人,其中女生104.16万人,占全部初中在校生数的46.92%。这说明,广西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男女差异已基本消除。

20世纪80年代,我区开始创办寄宿制中小学民族班,在12个民族自治县和部分贫困山区县、边境县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举办,招收本市、县品学兼优的农业人口少数民族学生,自治区财政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用于补贴寄宿制中小学民族班学生的学习补助。到目前为止,全区寄宿制民族班在校生总数达3.8万人。寄宿制民族班的创办,有效地配合了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

自1981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了汉壮双语教学的教育,壮文是广西唯一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校教育的文字,自治区财政每年单列专项经费413元用于开展壮汉双语教育。目前,全区共有24个县(市、区)的68所壮文试验小学、66个教学点,分布在46个乡镇小学生近3万人;有民族中学(壮文初中)24所,学生近2万人。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广西的壮汉双语教育学工作正积极稳妥地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受到各组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与此同时,我区在高等学校招生中,执行降分照顾、定向招生、定向推荐就业等照顾少数民族考生的一系列政策,保证各少数民族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高校学习。20多年来,民族预科教育共为高校输送了1.3万名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3、民族教育人才促进民族团结

广西一直重视在民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学校管理人。目前,我区培养、培训了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民族地区教室队伍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49个民族贫困县和58个民族乡,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4.2%和87.83%。由于少数民族教师掌握本民族语言,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在促进民族团结、民族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小学生为16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5%,初中生为84万人,占学生总数36%;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学龄人口所占的比例,小学高7.4个百分点,初中高8.66个百分点。全区少数民族学生毛入学率小学达到132%,初中达到137%,分别高于全区小学、初中毛入学率28和33个百分点,分别比实施“两基”攻坚前提高17和31个百分点。

四、民族地区教育的“短板”在哪里

虽然自治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我们通过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调查,对其只有一所高中学校,3所中专职校感到忧虑,以此了解到了以下教育还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农村税费改革的启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也出现了复杂的新情况。例如:“一费制”的实施,尽管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教育专项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但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抽掉了维持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的主要来源,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出现较大缺口。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有的学校因无钱买试剂,停止了化学试验;由于无法支付水电费,只得让学生在晚上点蜡烛或油灯上自习。投入不足也造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资助贫困学生等工作缺乏资金来源。

2、一些地方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报上的初中辍学率是4.04%,加上休学的学生数,辍学率将高达7%-8%。其次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蔓延。另外,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课程偏多、教学内容偏难等多种原因也造成学生厌学或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3、在民族地区广大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步履维艰,民办教育陷入困境。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一年不如一年,班级、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部分职业技术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办普通高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跳龙门”,而农村职校教育改革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办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同时城市职校敞开招生,与农村职校争夺生源。

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改革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广西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73%左右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依然十分薄弱,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教育的不均衡性和滞后性,正是因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体偏低,造成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低和效益低。

对于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严峻问题,不止需要国家与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农村地区的文明开化也是解决其问题的基本着手点。对此,经过资料查询与深入探讨,我认为目前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可以着眼与以下几点:

第一,要继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经过调查了解到,要发展教育就必须在资金投入上保持连续性,迫切需要在各项转移支付补助中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给予倾斜照顾,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中给予民族自治县特殊照顾。地方财政在预算中要专项安排资金,用于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制定并实施激励政策,鼓励市县级财政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对民族自治县教育方面的财力性补助。

其次,要放宽视野,拓展教育形式。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文化教育与技术培训、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十分重要,大力发展以广播、电视、网络为载体的教育形式,使人们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和各种实用技术。同时,应通过设立科技文化集市、提倡赶科技文化集等形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开辟新途径。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在开展职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此外,还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强化东部与西部的结合,强化校企结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城市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努力扩大教育培训的范围,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作技能和再就业的能力。

第四,继续下大力气改善民族地区教师待遇,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我们在一自治县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一些代课老师每月的工资在200元以下,学校住房困难,一些津补贴至今未得到解决,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为此,各级政府应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待遇问题,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薄。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实践,我真正深入到基层群体去了解农村的现实状况,更深一步的了解家乡发展的现状以及出现的困难,并为家乡以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更坚定了我回归本土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调查的这段时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我以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广西发展教育事业纪事:沐浴在公平教育的阳光下> 作者 庞革平.2008 [2] <广西辉煌50年 八桂科技抒写辉煌>作者 张江元 刘发丁 陈俊.2008 [3] <广西创新特色少数民族教育体制 民族教育获大发展> 作者 陈帆 记者 周仕兴.2008 [4] <从广西看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出路> 作者 张周来.2010

第三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和谐社区建设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镇黄龙村民委员会

姓名:黄俊超

学号:1114301

3院系:药学院

专业:药物制剂

任课老师:王丹

完成时间:2012年8月25日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镇黄龙村民委员会的乡村概况

摘要:黄龙村委会是通海县秀山镇的一个行政村,通海县(Tonghai Xian)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9人,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地处滇中,东与华宁县接壤,南与石屏县、建水县交界,西连峨山县,北邻江川县,古为滇南重镇和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文化兴盛,人杰地灵,素有“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礼乐名邦”的美誉。黄龙村委会地处秀山镇北面,属于坝区。距秀山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通海县城1公里。东面邻东村村委会,南面邻县城,西邻万家村委会,北面杞麓湖。辖老鸦营、李家营、黄家营等4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78户,有乡村人口4816人,其中农业人口4636人,劳动力27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70人。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彝族和傣族等。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15.6℃,适合种植水稻、烤烟、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922亩,林地455亩,人均耕地0.41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06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1.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关键字:黄龙村委会第一产业种植业农作物农民

一、黄龙村民委员会的基本情况

1、人文地理

黄龙村委会是通海县秀山镇的一个行政村,通海县(Tonghai Xian)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9人,是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地处滇中,东与华宁县接壤,南与石屏县、建水县交界,西连峨山县,北邻江川县,古为滇南重镇和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文化兴盛,人杰地灵,素有“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礼乐名邦”的美誉。

2、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22.00亩(其中:田1922.00亩,地0.00亩),人均耕地0.41亩,主要种植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45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0亩,主要种植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0.00亩。

3、基础设施 黄龙村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1346户通自来水,有32户饮用井水,有1378户通电,有11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7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7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78户。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1922.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2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1亩。该村到2011年底,有38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9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二、黄龙村民委员会的经济建设

1、农村经济的建设

该村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67.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615.00万元,畜牧业收入1965.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110头,肉牛120头,肉羊0头); 林业收入0.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7533.00万元,工资性收入60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1.00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76.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0人,在省内务工394人,到省外务工6人。

2、特色产业的建设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外。2011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79.0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蔬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为了使黄龙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向前发展,立足黄龙实际,应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三、黄龙村民委员会的人文建设

1、人口卫生的建设

黄龙村现有农户1378户,共乡村人口4816人,其中男性2398人,女性2418人。其中农业人口4636人,劳动力2776人。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09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52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84户。黄龙村的整体医疗卫生体系比较落后,医疗条件总体较差,医疗设备比较落后,村委会卫生所里的医生大多数都学历不高。一些小病基本可以在黄龙村委会卫生所解决,但是许多大病就必须去大医院解决。

2、文化教育的建设

黄龙村的小学生就读到黄龙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通海十六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中学2.00公里。俗话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目前黄龙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43人,中学生199人,但是黄龙村的高素质人才比较少,大多数孩子仅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后就踏入社会,村民总体的文化素质不高,文盲现象比较普遍。

四、黄龙村民委员会的村党组织建设

1、村务公开的建设

黄龙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29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22.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47.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215.00万元,有固定资产1669.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05.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2、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

黄龙村设党小组5个,党员总数163人,党员中男党员125人,女党员38人。团员62人。

五、黄龙村民委员会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黄龙的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向前发展,立足黄龙实际,应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功地实现工业与农业的联姻,走上了“以农业促进工业发展,用工业的发展来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道路,促进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不断加大发展高效绿色农业的力度,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大家的文化素质水平。

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黄龙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取得新进展。黄龙村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结合黄龙村的实际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业,实现粮食的增值,提高附加值;选准主导产业,走公司加农户、基地连群众,培育了一批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基地,有效地拉长农业产业链,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民的效益。农村经济已由传统农业向商品化、产业化经营方面转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新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各种农业投入逐年增加,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形成“种植、畜禽、旅游”等支柱产业。

3、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信仰的缺失带来的是文化的失衡,甚至是文化体系的混乱和盲目,云南省作为多民族地区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在全中国 56 个民族的基础之上,而同时文化又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是以人的存在为基础,人是文化的主体。对于多民族地区来说,文化形态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从当前多民族地区发展状况来看,各民族之间虽然在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下,文化上呈现明显的互融、共存现象,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民族传统习俗文化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此,和谐文化的构建还应该以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为重要内容,注重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应该不断地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让大家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综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是 “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生态和谐、民族关系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黄龙社区的和谐社区建设中仍然有许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但我相信我们黄龙村居民委员会的未来之路会越来越美好,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让我们一起共同建设我们的和谐社区。,药学院

药物制剂2班

黄俊超(11143013)4

第四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调查报告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

完成日期2013年11月03日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

摘要: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广泛流行于土家族集居区的传统体育和艺术活动,在体育界有“土家族体育舞蹈”的美誉,也有“东方迪斯尼”之美称。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它在土家族的社会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古老的土家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文字,这在无形中就给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增加了很多的阻碍,然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形成了鲜明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站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土家族传统文化完整、健康发展的高度,对其实施综合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传承 保护

古老传承

土家族文化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它节奏鲜明,形象优美,舞姿朴素,有着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深为土家族人民所喜爱。摆手舞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接的酋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一带,尤以酋水流域最为集中。古代摆手舞主要服务于祭、祈祷活动。而各地对摆手舞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湖南龙山一带叫做“社巴日”,保靖称之为“调年”永顺则称之为“社巴巴”。虽然有不同的称呼,但他们都代表着“祈禳”的民俗意义。

土家族的摆手舞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其中和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 ①这段文字,生动的描绘了漫水土家人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整个活动过程中有祭祀、跳舞、唱歌等形式。祭祀则是纪念“八部大王”跳舞,即跳摆手舞,而摆手舞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时候规模上的不同,其中大摆手每隔两三年的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以前,山寨各村的土家族男女老少,汇集在大摆手堂,举行3~7天的大摆手活动,以求娱乐、健身、祝福。其参加人数少者上百,多达数百上千。而小摆手,土家族叫“舍巴日”。小摆手与大摆手不同:规模小,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人数少,一般为数十人或百人;时间短,一般只摆一天或一夜,一年摆一次,其中有正月堂和三月堂之分;内容较简单,供奉的是彭公爵主、向佬官人、田好汉。与大摆手相同的是:摆同边手和锣鼓拍子。②)。每年春节期间,土家村寨筹办祭品,参神拜祖,“男女相携,翩跹进退”,载歌载舞。到了现在,摆手舞已逐渐褪去祭祀程序,发展成为纯粹的娱乐性的歌舞。伴随摆手舞产生的摆手歌俗称“舍巴歌”,它是土家族的创世史诗,由祭祀歌和伴舞歌两部分组成。

摆手舞特点

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土家族的摆手舞虽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特点却是一致的,主要包括:

1、动作稳健,线条粗犷、有力。

2、在摆手动作中,绝大部分都是顺摆,即顺拐。摆右手出右脚,甩左手出左脚,即同边手。

3、摆手动作的面积较小,手的全部动作高度一般都不超出肩膀,即下摆;只有仙仁小白的“上摆”动作过肩。

4、下矮墙(桩),惯穿在整个舞蹈中的都是曲腿。在所有的动作中,只有“单摆”和“双摆”是最典型和最核心的舞蹈语汇,也是最基本的舞蹈元素,这也是之所以被叫做“摆手舞”的根本所在③。它的根本特点就是“同边摆手”,即摆“同边手”,而其它摆手如回旋摆等都是由单、双摆变化而来。

总而言之,土家族的摆手舞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具有较强的自娱和娱人性。所谓自娱是通过练习者身体运动来实现宣泄情绪、欢娱身心;而娱人是给外界观众的满足,能吸引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摆手舞也是一项优雅大方的文艺活动。在雄浑歌声与简洁的一锣一鼓的伴奏中练习摆手舞,有一种仿佛来到了田园牧歌般的自然环境,使人的心灵获得强烈的激情、美好的向往、审美的愉悦。④因此,无论是观看表演或是亲自体验,人们都能从中得到愉快情感的体验、美的享受。

而长期练习摆手舞,能够帮助练习者纠正肩、胸、背、腿等身体不良姿势,克服形体和动作上的毛病,提高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改善体质状况,具有较高的健心健体价值。

摆手舞发展的现状及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昔日相对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的与现代的碰撞十分激烈,而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近乎崩溃的速度消失。传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土家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并没有专门记载摆手舞活动的相关资料,对于摆手舞的真正起源到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也都有它特定的条件,其中,地理环境、族源关系、人文生态等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在自然资源的不合理或者过度开发、外来文化强势能的作用下,使得土家族文化的边界正逐渐缩小,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正在恶化,最终导致土家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摆手舞流传下来的动作也不完整,其中,大摆中的“战舞”动作已经失传,而现存的摆手堂也所剩无几。而长期以来,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体育和艺术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祖辈留下的东西往往被当成“下里巴人”文化而被排斥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美术课堂和音乐课堂之外。人为阻断,导致文化延续的断裂。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自己的悲哀。

同时,我针对身边的土家族同学进行了调查,目前能够完整的跳出摆手舞的同学几乎为零。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能够完整跳出土家族摆手舞的大部分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让我们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大部分同学都说,摆手舞只有在爷爷奶奶这辈的人可以跳出完整的摆手舞,至于他们自己,从儿时就没有跳摆手舞的意识,有的同学甚至连自己本土民族所具有的某些习俗(比如土家族哭嫁)一点都不知道,他们回答最多的就是我们土家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汉化了,自己原有的东西,很多都已失传。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很多时候,国外节日在我国盛行,同样是情人节,2月14号的节日,却总比七夕受欢迎,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外在表现吗?为什么国外的节日就可以在我们国家很好的发展,而本土文化却一再流失,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未意识到?

通过大量的调查显示,摆手舞的发展存在着群众基础薄弱、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才匮乏诸多问题,对摆手舞的传承和十分不利。深入分析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不力的原因,主要归于以下几点:汉文化的渗透,民族认同感缺乏,社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变,西方体育文化冲击。摆手舞文化的传承主要有政府组织,民间大众,中小学校,专家学者和商家。但是没有形成一股合力。因此,只要这五个系统“五位一体”,各自发挥出在传承摆手舞文化中的作用,形成合力,一定会为摆手舞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摆手舞文化传承的意义

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文化的发展、其文化遗产保的护不仅对土家族本身的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

土家族摆手舞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了解其现状、发现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这对于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从土家族摆手舞的继承与发展来看,我们应该以社会平民的角度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每一个公民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其次,此项调研将再一次提起关于非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的考虑,即将民族文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展示于众,进而使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广泛深入的考查调研,将了解到得关于土家族摆手舞的情况展现给社会大众。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土家族摆手舞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这样,一方面,将大大有利于土家族摆手舞的广泛传播与传承,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样将极大的丰富生活文化,作为一种集歌舞、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必将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极大的丰富社会文化和社会大众的生活。而此次调查又是在是在大学校园进行的相关查,必将引起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关注。发掘出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精髓所在,推广土家族摆手舞,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有关国家部门的努力,将摆手舞文化推向国际化的文化大舞台,展现土家族文化的魅力,这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接轨与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摆手舞文化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折射的问题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内涵。然而,在一味发展应试教育的今天,学校课程和外在文化环境的疏离,不仅使外民族缺少对其的认知,甚至本民族亦缺少认同感。比如: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体现了以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品格,同时又体现了以融合各民族先进文化因素为外延的社会与时代特征。然而社会的变革、经济结构和文化意识的变化正使土家族摆手舞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陷入全面濒危的境地亟,而目前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护。

重庆市少数民族多达54个,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为了响应联合国对人类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的调查,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号召,于03年启动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04年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⑤。

而这些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它需要全民的参与,然而,一,由于我国尚未有完善的教育制度,缺少教育经费的支持,故很难形成有序的系统的学校教育,而简单地靠课外兴趣组,一些少数民族院校的推广无异于杯水车薪。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地流入城市,优秀的民族文化缺少继承者,优秀的民间技艺不断地被抛弃,遗忘。三,这些优秀的民间瑰宝,由于之前只是在民间流传,让人们对其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民间的艺术不能和“阳春白雪”相比较。种种原因的存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依然面临着很严重的断层的危机。

为了发展好民族文化,我们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还应让全民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的进程中,而民间文化进校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措施,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让代表着祖国未来的青春一代认识、喜欢上这些民族瑰宝,民族文化才不缺少传承者,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才能建立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社会。1 ①史书中同治本《来凤县志》卷三十二转载《湖广通志》:

②土家族研究论文选集,作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资料室 编 出版社:别:社会文化

③土家族研究论文选集,作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资料室 编 出版社:别:社会文化

④卢兵,湘鄂西土家族、苗族图腾崇拜与体育文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类类

第五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关于回族)

穆斯林殡葬中的“古兰”文化+09021099+刘安琪

副标题:穆斯林殡葬中的“古兰”文化

姓 名 学

刘安琪 09021099 院系(部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任 课 教 师

汉语言文学 李安辉

完成日期

10年7 月28 日

穆斯林殡葬中的“古兰”文化

摘要:《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尔克”(赞念)、“真理”、“光”、“智慧”等等来称呼。它的全部内容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制度,同时也反映了穆罕默的时代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伊斯兰教传播过程中的斗争概况。分为:

1、开端章(法谛海哈),2、黄牛(巴格勒),3、仪姆兰的家属(阿黎仪姆兰),4、妇女(尼萨仪),5、筵席(马以代),6、牲畜(艾奈阿姆),7、高处(艾耳拉弗),8、战利品(安法勒),9、忏悔(讨白),10、优努斯,11、呼德,12、优素福等等。

关键词:十堰市清真寺,穆斯林殡葬,《古兰经》,伊斯兰教

这次的调查选在我家乡,在十堰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就是回族,市内也有大大小小的回族乡,回族村,如湖北口回族乡,郧县的回族湾,长望的回族村;这些地方都生活着回族人民,这块土地也蕴涵着回族的宗教,习俗,节日等等文化,在近十年中,在省、市委、政府及宗教文化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回民文化及伊斯兰文化进一步传播,进一步被其他民族所了解。

十堰市城区清真寺在茅箭区武当路20号,十堰市委市政府为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在1991年商议建一座清真寺,92年便开始兴建,1993年年底竣工,并请宁夏银川市ma阿訇任清真寺教长,这几年也进行了改善维修,为伊斯兰教教民们提供更好的宗教场所。

穆斯林会定期在这里诵读圣训,做多的还是《古兰经》,现在这部真经也可以说是穆斯林社会礼仪习俗的规范和准则,所以通过穆斯林的一些习俗文化可以稍稍了解其中所渗透的“古兰文化”,我主要做了关于穆斯林殡葬文化的调查了解,通过大致介绍穆斯林的丧葬文化来感受《古兰经》的魅力。

穆斯林的殡葬——

《古兰经》中说:“凡是有气血的,都要品尝死亡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伊斯兰教认为:每个人都要死亡,都要离开这个物质世界,回归造物主——安拉。因此,死亡是必然的,死亡之路就是回归之路。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肉体消失精神升华。有穆斯林说,穆斯林的殡葬仪式是真主赐予的最完美的丧葬礼赞。亲临过穆斯林葬礼的葬礼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葬礼仪式是很考究的,而且不同地方也会有很多差异,但大郅顺序是一样的,大概分为两个大阶段:

一,病人弥留之际到病人“归真”,这段期间主要是守病人的圣行,以及守圣行的人在得知病人归真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要做的筹备。(此处的病人多为愿意在家里寿终正寝,不愿被解剖的)

(一)病人在弥留之际的时候(病人鼻歪脚软,太阳穴凹进,是病危的预兆)1,病人应该做的

(1)不能有怨恨,要真心祈求真主原谅自己犯下的过错,将福泽赐给所有的人。(2)头朝北,向右侧,或者头朝东,面容迎向天房方向。

(3)在“无常”前要留下遗嘱,尤其是关于物质方面的需要交代清楚。伊斯兰教认为每个穆斯林人都应做好死亡的准备。但有的人的死亡有预兆,有的人没有,所以在“无常”时应做好遗嘱,病人一般在卧床两天后要交代后事,尤其是关于物质方面的需要交代清楚。如果还欠有外债,应嘱托亲属代于还清(穆斯林去世后,灵魂会应债务而悬挂,直到还完债务);有积余者,拿出三分之一济贫。亲属应谨遵遗嘱。2,探望病人

穆斯林认为疾病是真主给人的一种祸福考验,穆斯林中有人患了重病,亲朋好友都应该及时去探望,这是穆斯林的基本义务。见病人时做“嘟阿宜”,念如下内容【安拉混麦,哎兹嘿比勒拜俄塞,我西法,安叹霞非,俩霞飞也,印俩西法五开】(意为:主啊,请您消除病人的疾痛吧,您快为他治疗吧,您是万物的主宰,除了您以外,再没有人能治疗疾病)

这点在《古兰经》中有记载,从记载得来此探望之礼。记载——真主说:“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和收获等损失,试验你们,你当向坚忍的人报喜。”(《古兰经》2·155)穆圣说:“报酬的大小与考验的大小相等,当真主喜悦一些人,便要磨砺他们,喜悦者当得到主喜,怨恨者将得到主恼。”又说:“穆斯林对穆斯林的义务有五件:回答色兰;看望病人;参加殡礼;答应邀请;为打喷嚏的人祝福。而且,你们在病人或者亡者身边,你们只能做好‘嘟阿宜’,说好话,因为你们任何一句话,众仙都会乞求真主承领。” 3,守病人的圣行

(1)请阿訇给病人念讨白,祈祷真主原谅病人生前所犯下的一切罪过;(2)“口唤”,平时接触的亲戚朋友,邻里乡亲与病人发生过矛盾,口角的,甚至是接下仇恨的,这是要主动向病人说“色俩目”,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互相原谅。

(3)保持室内外肃静,不得喧闹,病危时只有病人的亲骨肉和懂得伊斯兰教教规的人可以入室。为病人守圣行的人要做大小净(大小净是穆斯林的盔甲,邪魔不敢侵扰),向病人提念清真言,作证言。以便能使“无常”在“伊玛尼”上。

(4)“无常”前病人会很干渴,要常给病人水喝,不可乱哭乱叫

(5)会诵读《古兰经》的人在病人旁边默诵被称为《古兰经》心脏的《亚辛章》(穆圣说:“谁的最后一句话是:‘万物非主,只有真主’,他必会进入乐园。”又说“你们为临终的人提念清真言,你们为病人念诵《亚辛章》。”

(二)病人即“归真”后

1,在场的家属和其他人应该做的

(1)病人刚过世时,家人帮亡者合上双眼,用手巾将他的下巴托起合上嘴。穆圣说“如果病人咽了气,你们要给他抹闭双眼,因为眼睛是跟随生命的。”

(2)然后帮助他脱去平常的衣物,把身体放平,双腿顺直,放在转过香的木床上或大水盆上,并使亡者头北脚南的仰卧,脸稍微面向西,并在尸体上覆盖一块洁净的白布单。在腹部放一重物,以免肚子胀起。

(3)室内可以放一些卫生香,来避免污气。室内不能有人或者动物的画像,否则天仙不进入房内。

(4)亲属应遵照亡者的遗嘱,也要尽快准备丧葬(穆斯林提倡速葬),缝制克番。(5)尽快讣告病人的家人、亲属、朋友、邻居,说病人已经“无常”,说话要平和,不能给病人的亲属带去过大的打击(注意这和报丧是不同的)。

(三)停尸期间的探埋体(注意的问题:丧家家属不能有任何特别的服饰,如戴孝,戴袖章,穿白鞋等。守护亡人的亲朋好友都要洗大净,保持停尸房内的干净卫生。不可高声喧哗,只可追忆亡者,谈信仰,严禁守夜期间抽烟、喝酒、赌博。丧家不可在家中设灵堂,摆花圈、挽幛、遗照、香烛之类的。前来吊唁的人不可以向亡人跪拜、鞠躬嚎啕大哭等)1,探埋体 相当于遗体告别,阿訇,亲朋,乡邻向丧主家致哀,到停尸房揭开亡人头上的白布单,看看面容,多方面劝说丧家节哀。2,家属应该做的:

(1)忍耐,接受亡者的逝世就是接受真主的决定。《古兰经》的《黄牛》章上有:“我们确实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皈依与他。这些人都是蒙真主的庇佑和慈恩的人这等人确实是遵循正道的。

(2)念“回归“词,即亡者都是要皈依真主去的。

(3)亲属去世,女人可守制三天,不化妆。如果是自己的丈夫去世,必须守4个月零十天。

3,家属切忌做的

(1)嚎哭,穆斯林认为这是愚蠢时代的一种作为。

(2)大脸、扯衣服。因为圣训上说:“抽打脸者,撕扯衣服者、做愚昧的祈祷者都不是我的教生。”(布哈里圣训集)

(3)剃发,根据《本·埃布穆萨传》述埃布穆萨痛晕过去后,他的头在家属中一个女人的怀里,这女人叫他,他没有答应,他醒来说:“我和圣人与之无关的那些人无关,圣人和遇到灾难大叫,剃发的女人、扯衣服的女人无关!(布哈里圣训集)(4)为表悲痛,男人留几天胡须,过几天再剃掉。这是异端行为,《古兰经》有:“凡是异端都是迷误,凡是迷误都导人入火狱。”(5)报丧。

二,入土为安,分为洗埋体,穿克番,行站礼(也叫折那子),抬埋体,埋埋体五大过程。

(一)洗埋体

1,脱掉埋体的衣服,用布遮住羞体 2,拿熬过的碱水从头到脚浇一遍

3,洗埋体的人净手,戴上手套为埋体洗净下半身

4,洗埋体的人第二次净手,拿棉花擦洗埋体的口和鼻,洗面容 5,洗右手到肘子,洗左手到肘子 6,摸头 7,洗右脚,洗左脚

8,埋体如果蓄有头发,再洗一洗头发

9,埋体左侧的人洗右边,从上到下洗三遍;右侧的洗左边,从上到下洗三遍 10,稍微扶起埋体,轻揉其腹部,在洗一次下半身 10,(二)扯克番及穿克番,分男女

1,男性的克番有三件

(1)大卧单(从头到脚,两头有能扎住的量就可以)

(2)小卧单(从头到脚,能将头和脚正好遮住就行,不能过长)(3)砍夹子(从脖颈到脚背,顺肩膀开缝)

给男人穿克番时,先铺大卧单,把小卧单放于大卧单上把坎夹子放在小卧单上面,把埋体抬来穿上坎夹子,先卷小卧单的左面,再卷小卧单的右面,然后卷大卧单的左面,再卷大卧单的右面,两头各用一条布条绑住。

2,女人的克番

(1)大卧单(从头至脚,两头长出能扎住的量就行);(2)小卧单(从头至脚,能把头和脚遮住就行,);(3)坎夹子(从脖颈到脚背,上面顺胸开缝);(4)盖头(三尺长);

(5)、缠腰布(长能缠埋体一圈,宽从胸部到大腿)。

给女人穿克番时,先铺大卧单,把小卧单铺在大卧单上面,再把缠腰布放在小卧单上面,最后把坎夹子放在缠腰布上面,把埋体抬来穿上坎夹子,把头发分成两股子放在前面,再把盖头蒙在上面,从左向右缠缠腰布,从左向右卷小卧单,最后卷大卧单的左面和右面,两头各用一布条绑住

(三)行站立(也叫站折那子)

1行站立的条件

(1)逝者要是穆斯林(即信仰伊斯兰教);

(2)埋体是净洗了的、穿了克番的,站礼的地方要洁净; 在此从右到左,从头到脚洗三遍(3)站折那子的人符合礼拜外边的诸条件(4)埋体放在前面;

(5)埋体的全身或大部分或头和一半在场,不给个别肢体站折那子,也不给不在场的埋体站折那子;

(6)埋体是放在地面上的;(7)举意给这个埋体站折那子。

2,站折那子的步骤

(1)举意给这个埋体站折那子,(2)抬第一个泰克比了后,念如下内容【素卜哈乃,坎拉洪麦,我笔亥目迪克,我特巴乐,克斯目克,我特啊俩,展读克,我俩一俩亥,唉录克】(意为:主啊!赞你超绝万物。万物赞颂你,你的尊名是多么吉祥!你是那么伟大!除你之外再无人可以受拜。)

(3)第二个泰克比了后念如下内容【 安拉洪麦蒜立,二俩穆罕麦丁,我二俩阿立,穆罕麦丁,我巴雷克,二俩穆罕麦丁,我二俩阿立,穆罕麦丁,克马蒜来特,我巴乐克特,二俩一卜拉嘿麦,我二俩阿立,一卜拉嘿麦,兰白那,银乃克,亥咪东,麦芝得】(意为:真主安拉啊!求你赐福和吉庆于穆罕默德及其家属,犹如你赐福和吉庆给伊布拉欣及其家属的那样,你是伟大的。)

(4)第三个泰克比了后念如下内容【 安拉洪麦饿费了,立喊一那,我满一替那,我啥嘿迪那,我啊一笔那,我索诶类那,我克毕类那,我则克类那,我文仨那,安拉洪麦,麦乃艾亥yai特乎,民那,发艾亥一嘿,二勒里一斯俩米,我满特完fai特乎,民那,发特完发乎,二勒里移吗尼 】(主啊!祈你饶恕我们的活人、亡人、在场的、不在场的、年少的、年大的、男的、女的。主啊!我们中你让谁活,就让他活在伊斯兰教上;让谁死,就让他带着伊玛尼而死。)(5)、第四个泰克比了后出色俩目。3,站礼的可憎事项

(1)在清真寺里站折那子,下雨或伊玛目在做静;(2)在大街或不经他人许可在他人地方站折那子。4,占折那子的伊玛目的人选先后顺序(1)、苏丹;(2)、苏丹的委派人;(3)、当地清真寺的伊玛目;(4)、亲属监护人

(苏丹、苏丹的委派人和当地清真寺的伊玛目之间的先后是“瓦之布”,苏丹或苏丹的委派人在场,必须让苏丹或苏丹的委派人当伊玛目站折那子;当地清真寺的伊玛目和亲属监护人之间的次序是“穆斯特罕布”(也叫“嘉仪”),让谁站都可以,但如果埋体在世时,对清真寺的伊玛目有成见,则其亲属站最好。)

(四)抬埋体,就是讲埋体送到墓穴处

1,抬埋体的圣行

(1)四个人抬,每一边抬上走十步,能赦免四十件大罪;(2)快走,不要跑;(3)不抬的人随在后面走。

2,抬埋体的可憎事项

(1)高声念赞词或古兰经文;(2)有妇女跟随;(3)在埋体没放下之前坐;(4)号丧、挽联、悼词、撕衣服。

(五)埋埋体 1,埋埋体的过程

(1)墓穴需要挖一人长,半人宽大小,最浅也要到胸部的位置,越深越好;(2)女埋体要用布遮住;

(3)坟堆用土垒成鱼脊梁形(不可过高)

(4)下埋体的人念如下内容【笔斯民俩嘿,我二俩损乃替,乐苏林俩嘿。安拉洪麦,哈杂,二卜读克,我卜努,二卜迪可,我卜努,艾麦替克,乃则勒笔克,我安特,嗨录,„„】(大意为我凭真主的名义、按照使者的行为而安放他。主啊!该亡人是你的仆人,是你的男仆和女仆所生,他到了你的阙下,你是最好的待客者,他放弃了尘世,主啊!„„)(5)把埋体右侧卧放下,或平放,但在左侧垫一点土,类似右侧,在埋体头底下用土做一个枕头,解开两头的绑绳,但不揭开埋体的面容;(6)下埋体的人出来后朝坟内撒三把土,第一把念如下内容【米乃哈,合勒个那苦目】

第二把念如下内容【我飞哈,努诶读苦目】

第三把念如下内容【我米乃哈,努合雷竹苦目,他了特乃,务合拉】

(7)埋完后念古兰经文,叫 “特里给尼 【 呀二布胆拉嘿,务子库了,低乃砍勒贼,孔特二来嘿,明社哈得替乃,安俩一俩亥,银兰拉乎;我安乃,穆罕麦胆,乐苏龙拉嘿;我安乃里展乃特,寒公„„】(大意为真主的仆人啊!你当当记住你所坚持的教门,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天堂是真的;火狱也是真的„„);(8)在归真的地方将坟墓掩埋 2,埋埋体的可憎事项(1)、妇女到坟地;

(2)、用水泥、砖、木版等修建;(3)、在坟上书写;

(4)、两个埋体埋在一个坟坑里;(5)、埋在家里;

(6)、把埋体从甲城运到乙城埋;掩埋后再起坟为非法。

这大概就是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墓葬礼仪,从中我们可以略微地感受到博大的“古兰”文化。人类的殡葬是因为人非草木,所以没人愿意将自己的亲人草草安葬,穆斯林的殡葬中,参加葬礼的人们不仅来缅怀死者,更是一起为生者祈福,为民族,为国家,为世界祈福,乞求真主的庇佑和慈恩,在死者逝世的情况下考虑自己的生命本体,人生价值。

“古兰”文化博大精深,从穆斯林的殡葬中可见一斑。(有引用经文的地方,大致是音译),各个地方的穆斯林殡葬也会结合当地的风俗,在细节方面会有些微的差异,但大致过程还是一样的。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4 刘安琪(09021099)

下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调查报告格式要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论文标题;2.作者姓名、作者简介(脚注形式加在首页下); 3.摘要;4. 关键词;5. 正文;6.注解. 例如: 标题: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一、 填充题 1.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传佛......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群众特困、特需问题现状和问题 ——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群众特困、特需问题现状和问题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所) 专 业 任 课 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美丽的民俗村寨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 课 教 师 完成日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摘要:我国......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回族教育问题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 课 教 师 完 成 日 期冯文玲09052025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孙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

    琼州学院社会工作系 课程论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 业: 社会工作 班 级: 2012级 姓 名: 孟令娇 学 号: 12203022 指导教师: 黄星溦 2015年6月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研究 ——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填空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一、填充题 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02任务答案 1.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有何特点?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