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深度班,付钱的)[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6: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深度班,付钱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深度班,付钱的)》。

第一篇:2012年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深度班,付钱的)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课前语

现在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天道酬勤-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坚持;掌握方法(计划和方案)。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是40多分。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原因: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

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第一部分:了解申论

第一节 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 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

a.阅读材料;b.向上级领导汇报;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d.发文执行。1.申论考试目的: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2.考试形式:

(1)试卷基本结构

a.卷头;b.注意事项;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

a.仔细读题;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3.能力要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

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

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第二节 申论的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2.热点特点

以前的要求: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现在的要求:

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3).虚与实的把握:

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第三节 申论的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双人阅卷核分制,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

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4.相关技巧:a.灵活;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第四节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 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第五节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5、练习: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

6、分析热点: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

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8、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第二部分 备考

总体思路: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一个灵活:灵活对应。第一节 申论阅读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

1.主要问题是什么?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d.问题及原因(由于„„)。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

(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

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B. 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C. 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对策的针对性: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

(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

(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

(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1)加大投入;

(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

(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6)建立互助基金,解决特殊主体的救助问题。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练习:对上述的对策进行重新排序(略)。举例: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积极施救; 第三、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调查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法事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以上措施的特点: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

+ 具体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例如:

第二、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守规上路行驶的条件,保障电动车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例如:电动自行车的例子。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相关地方立法机构应修改或调整地方性的法规,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使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的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宽度等方面适合消费者需求,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上路的观念,保障电动车的行驶安全。

第四、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池的流转和回收加强监管;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三包服务方面,尤其是质保时间、退货时间、保修时间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

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9、加强利益协调与协作。

10、引入竞争机制;

11、进行科技创新。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

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例如,可以对策如下:

第一、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机制,杜绝地方政府牺牲地方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结合当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创立既保护环境和文化,又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

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怒江水电站建设争议一例:

A.答复意见没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B.总体上不具体,太原则,没有实际可行性; 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例子:网络募捐例第一题。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

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内在统一的(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关系。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和谐。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 + 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 + 怎么办+ 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例: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例:完善社会救助

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例: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1)教育;(2)司法;(3)医疗。

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①

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②

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

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

意义、作用:1-2句。(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②

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③

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①好好地消化吸收;②申论书仔细读;③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④记忆、背诵标准表述;⑤阅读、分析热点。

第二篇: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

第一节 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

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 a.阅读材料; b.向上级领导汇报; 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 d.发文执行。

1.申论考试目的: 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

2.考试形式:(1)试卷基本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

3.能力要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

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

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第二节 申论的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

2.热点特点

以前的要求:

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 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 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

现在的要求:

(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3).虚与实的把握:

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

中公网通过QQ群或者论坛发送背景材料和背景专题,学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回答所设置的3-5个问题。

第三节 申论的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 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4.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第四节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 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

第五节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5、练习:

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

6、分析热点:

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

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

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8、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

第二部分 备考

总体思路:

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

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 一个灵活:灵活对应。

第一节 申论阅读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

(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本节完。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

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B. 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C. 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

(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1)加大投入;

(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

(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6)建立互助基金,解决特殊主体的救助问题。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练习:对上述的对策进行重新排序(略)。举例: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积极施救; 第三、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调查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法事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以上措施的特点: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 具体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例如:

第二、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守规上路行驶的条件,保障电动车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例如:电动自行车的例子。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相关地方立法机构应修改或调整地方性的法规,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使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的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宽度等方面适合消费者需求,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上路的观念,保障电动车的行驶安全。

第四、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池的流转和回收加强监管;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三包服务方面,尤其是质保时间、退货时间、保修时间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9、加强利益协调与协作。

10、引入竞争机制;

11、进行科技创新。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例如,可以对策如下:

第一、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机制,杜绝地方政府牺牲地方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第三、结合当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创立既保护环境和文化,又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

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怒江水电站建设争议一例:

A.答复意见没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B.总体上不具体,太原则,没有实际可行性;

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例子:网络募捐例第一题。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内在统一的(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关系。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和谐。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 + 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

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 + 怎么办+ 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

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 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

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1)教育;(2)司法;(3)医疗。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① 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 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 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 意义、作用:1-2句。(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 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 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 ③ 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

① 好好地消化吸收; ② 申论书仔细读; ③ 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 ④ 记忆、背诵标准表述; ⑤ 阅读、分析热点。

第三篇:中公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中公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课前语

现在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

天道酬勤-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坚持;掌握方法(计划和方案)。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是40多分。原因:

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

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

第一节 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

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 a、阅读材料;

b、向上级领导汇报;

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 d、发文执行。

1、申论考试目的:

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

2、考试形式:

(1)试卷基本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

(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

(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

3、能力要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

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

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

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第二节 申论的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

第1页

2、热点特点

以前的要求:

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

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 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现在的要求:

(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

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

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

(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

(3)、虚与实的把握:

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

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

中公网通过QQ群或者论坛发送背景材料和背景专题,学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回答所设置的3-5个问题。

第三节 申论的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

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

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

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

4、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第四节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

第2页

第五节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5、练习:

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

6、分析热点:

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

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

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8、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

第二部分备考

总体思路:

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

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 一个灵活:灵活对应。

第一节 申论阅读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

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第3页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

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

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

第4页

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B.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C.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

(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

(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

(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

第5页

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1)加大投入;

(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

(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6)建立互助基金,解决特殊主体的救助问题。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

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练习:对上述的对策进行重新排序(略)。举例: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积极施救;

第三、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调查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法事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以上措施的特点: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具体操作+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例如:

第二、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守规上路行驶的条件,保障电动车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例如:电动自行车的例子。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相关地方立法机构应修改或调整地方性的法规,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使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的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宽度等方面适合消费者需求,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上路的观念,保障电动车的行驶安全。

第四、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池的流转和回收加强监管;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三包服务方面,尤其是质保时间、退货时间、保修时间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

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9、加强利益协调与协作。

10、引入竞争机制;

第6页

11、进行科技创新。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

例如,可以对策如下:

第一、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机制,杜绝地方政府牺牲地方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结合当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创立既保护环境和文化,又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

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怒江水电站建设争议一例:

A、答复意见没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B、总体上不具体,太原则,没有实际可行性;

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例子:网络募捐例第一题。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第7页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内在统一的(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关系。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和谐。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

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

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文章的分论点=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怎么办+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

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第8页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1)教育;(2)司法;(3)医疗。

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

第9页

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①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意义、作用:1-2句。

(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 ③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点题。

5、注意语言要简练。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强调意义+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

①好好地消化吸收; ②申论书仔细读;

③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 ④记忆、背诵标准表述; ⑤阅读、分析热点。

第10页

第四篇:2012年公务员考试-中公李永新申论笔记[定稿]

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40多分。

原因: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

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考试形式:(1)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 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2.热点特点 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

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

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4.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 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 最后做。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 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 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6、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

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

(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本节完。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

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

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

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二、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

+ 具体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

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 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 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 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 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

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 + 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

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 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方法3:小角度写法。

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 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

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 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 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 光)。

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第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1)首先,加强制度建设。(200-300字)①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意义、作用:1-2句。

(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如何加强制度建设;4句 ③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第五篇:中公网国考深度班后期测试题--言语理解

中公网国考深度班后期测试题--言语理解

请开始答题:

1.如果中国制造受到了损害,在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各国也可以说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从贸易方式来看,“中国制造”中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

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来看,是

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A.“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

B.加快知识创新,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C.防范“中国制造”的出口风险 D. 扩大内需,消化“中国制造”

2.汉语的词量具有表量和修辞功能。如“一只鞋”和“一双鞋”、“一头羊”和“一群羊”。

这里的只和双、头和群起着限定和区别鞋、羊之数量关系的功能。修辞的功能,如“一头大

象”和“一只大象”,“一尊佛像”和“一座佛像”,“一幅画”和“一张画”。在这里,“头”

与“只”并没有数量上的差别,而只有形象上的差别。同样,尊和座、幅与张也没有数量上 的差别而只是情感和格调上的差别。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A.表量功能是量词的基本特点 B. 修辞功能是量词的基本特点

C.表量功能和修辞功能是量词的基本特点 D.表量功能和修辞功能都不是量词的基本特点

3.浏览器RSS 阅读器的迅速普及,同GoogleReader 的异军突起有很大关系。目前,GoogleReader 已经成为用户最常用的三款RSS 阅读器之一。而在桌面RSS 阅读器中,排名

最高的是NetNewsWire。但是,NetNewsWire 的总排名只在第12 位,排在GoogleReader、Bloglines、Rojo 和其它浏览器阅读器之后。此外,作为一种RSS 阅读方式,个人门户占有 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桌面RSS 阅读器。这段材料主要讲述的是()A.命运悬殊的RSS 阅读器 B.桌面RSS 阅读器正在走向“衰亡” C.GoogleReader 的异军突起 D.浏览器RSS 阅读器大有“一统”之势

4.当路易十四沉醉于芭蕾舞时,康熙则在向传教士学习如何使用天文仪器。也许,那时的 中国与西方还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自那以后,两者却走上顺畅程度全然不同的两条道

路。所谓“18 个瞬间”是18 个方面的对比——如《皇舆全图》与《法国地图》、文字狱与启

蒙运动、“摊丁入亩”与圈地运动、乾隆禅位与华盛顿卸任、电报与八百里加急等。

根据以上书评,推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是关于()A.中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 B.路易十四与康熙 C.中华文明落后的轨迹

D.地平线的尽头——法兰西与清帝国

5.古人常常用读书比交友,以交友喻读书,这二者之间有着有趣的一致性。社会交往层面的交

友当然可以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同样,以丰富人生为目的的阅读也可以广泛涉猎,不拘一格。但

是,交友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朋友多,路子广”、“朋友多,方便多”,读书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考试过

关或职场扬帆等所能涵盖。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读书不能太功利 B.交友不能太功利

C.读书和交友是相辅相称的 D.读书和交友是一致的

6.作者长期专业从事古文字研究和《说文》研究,对古文字研究成果和汉字形体发展演变

脉络清楚,这一学养确保了作者在考正过程中能把学界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引证到考正中来。

如黄字,许慎释其本义为“地之色也”,构形分析为“从田,从,亦声”。并认为是古文光字。

后来人们在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黄字构形过程中曾提出不少新说。“考正”作者仔细考察诸

说,联系黄字形体发展演变的实际,确认唐、裘所说是正确的。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 A.考正过程中于诸说抉择精审 B.古文字材料取用准确

C.多字的研究,形体追索到初文 D.独到的发明,每每可见

7.宋朝的朱熹,曾经给《论语》做过注释,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

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人听

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使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

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由于语言不通,朱熹对《论语》的注释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 B.不同的语言、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地区,语义语音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D.孔子、颜回和子路讲的方言和朱熹讲的方言是完全不同的

8.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

“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 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9.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但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决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

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优的经济增长率。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储蓄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相等 B.储蓄增长率与最优的经济增长率成反比

C.储蓄的增长速度如果无限度地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D.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要求最优的经济增长率与之相适应 10.人的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

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赵

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 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36.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意思是: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B.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C.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11.翻开许多城市的晚报,许多航空公司都在刊登如下广告:“飞机远比汽车安全!你不要

被空难的夸张报道吓破了胆,根据航空业协会的统计,飞机每飞行1 亿千米死1 人,而汽

车每走5000 万千米死1 人。”汽车工业协会对这个广告大为恼火,他们通过电视公布了另

外一个数字:“飞机每20 万飞行小时死1 人,而汽车每200 万行驶小时死1 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

A.通过距离与时间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汽车远比飞机安全 B.面对媒体宣传我们不能单方面相信某些信息,了解事实真相还需要作全方位的分析

C.媒体只关心能否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不尊重事实 D.为抢夺客源,新旧交通巨头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12.通常,所有罐子都具有实用性,然而有些罐子却并不是被设计来供使用的。例如:有一

种铬黄罐,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并不能被用来盛东西,据此可知()

A.形式与功能并不一定总是一致的 B.不应制造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C.审美的客体并不具有实用价值 D.实用性应该是第二方面的考虑 13.河北井陉有座山,叫苍岩山;山上有座庙,叫福庆庙;临门有副对联:“殿前无灯凭月

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王维山水诗,据说最得“空寂”神致,但“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山居即事》),还是暴露了“掩柴扉”的人。而“山门不锁待云封”,好像更有“空山无

人,万物随缘”的神意。此段文字主要是要说明:

A.王维在古代诗人中并不是最得“空寂”神致的 B.这副对联的“空寂”神致深受王维诗句的影响 C.这副对联比王维诗句更具有“空寂”神致 D.对联的作者是位归诚佛门、参透神理的诗僧

14.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汉语也不例外。比如在汉语中,“生意”一词就至少

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生机”、“生命的活力”,如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都可以说是生

意盎然的象征。另一种是指“买卖”,亦即“商业经营”,如沿街叫卖、炒股放债、长途贩运,也都叫做“生意”。这两种“生意”其“能指”相同,但“能指”下边蕴涵着的“所指”却

迥然有异。

这段话中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指的意思是:

A.词的表面意义和实际意义。B.词的外在的意思和内在的意思。C.表面内容和实际内容。D.词的书写形式和实质意义。

15.原始信仰中对死亡起因的神话解释在现代人看来或许是浅陋的,但这些观念信仰在原始

生活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作为一种心理支持力量和社会支持力量而存在。这段话支持了 这样一种观点()

A.这些观念信仰所以能存在,是由于有心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B.原始信仰中对死亡起因的神话解释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C.在对死亡起因的神话中,原始人获得了心理和社会的支持力量 D.现代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力量是从原始信仰中发源的

16.当一个高压锋遭遇一个低压锋时,通常会发生降水,气象学家通过测量两个相向移动的

锋的速度,可确定它们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相遇,借此来预测降水。据此可知()

A.气象学家的职责是预测降水 B.低压锋总是向着高压锋方向移动 C.降水不一定需要低压锋的出现 D.某些降水的预测是基于高、低压锋的一般反应

17.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虽然有许多优越性,但也有许多弊端,只有计划经济配置资源才是人

类社会资源配置的高级理想形式,传统计划经济配置资源导致许多弊端,其原因是社会主义 资源配置方式的误解。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与计划经济配置资源各有许多弊端 B.计划经济配置资源有着更多的优越性

C.传统计划经济是人类社会资源配置的高级理想形式 D.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应与计划经济资源配置相结合

18.史学家的思想和撰述一旦成为某种社会表现形态,即以各种形式的著作出现,它就成为

了社会的一种精神产品,从而也就必然要接受社会的评论。这段话支持的观点是()

A.史学家的思想和撰述必然要接受社会的评论 B.社会的精神产品必然要接受的评论

C.史学家的思想和撰述是一种必然要接受社会评论的社会表现形态 D.史学家的著作一出现,史学家就必然要接受社会的评论

19.所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租赁制,是指国家作为全部土地产权的所有者,通过协议将这

些土地的使用权租给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生产者进行经营,并由承租者向国家缴纳定量租金 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据此可知,如果实行了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则()A.土地将归农业商品生产者所有 B.农民将成为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经营者

C.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统一归国家所有 D.土地的经营方式将发生变化

20.国务院最近通知指出:国有企业本年9 月30 日以前的离退休人员从本年10 月起分别按

通知所列标准增加离退休金。92 年以来,有些地区、单位和部门未按国家规定自行给离退

休人员增加了离退休金的,其增加金额高于本通知规定标准的,这次不再增加离退休金。

由此最能得出的一个结论是()A.自行增加的离退休金高于“通知”规定标准的部分,国务院未予否认 B.擅自增加离退休金行为得到国务院理解 C.“通知”仅作为增加离退休金的参照标准 D.对此法规可据本地区、单位情况作适当补充

21.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

争。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才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 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 项关键

技术。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

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培训农民超过1 亿人次。这段文字 的意思是在强调()。

A.农民亟需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B.国家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C.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D.每年有大量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2.中国老百姓无论怎样穷,怎样苦,也往往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孩子上学念书。他们 很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才可能拥有未来。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毫无疑

问,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

A.教育是一项非常费钱的事业 B.对教育应该投资而不应从中谋利 C.对教育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成本 D.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力度 23.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

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

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

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 游戏

24.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与大型动物的

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现象。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A.公路发展的趋势 B.公路对动物的影响 C.动物生存状态的变化 D.不同动物的不同命运

25.在国外,很多遗传、传染类疾病属于公民隐私范畴,而在我国,有些机构随意披露公民

这些隐私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导致这些隐私被披 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的是:

A.我国的有关机构应严格保护公民病情隐私 B.我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 C.我国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D.在医疗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26.关于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尽管我国这几年在探测设备方面投入较大,数值预报也开始起

步,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不过,由于国外的预报员经常换岗,而我国拥有一支认真负责、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预报员队伍,弥补了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方 面的不足。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A.国外的预报员不如我国的预报员工作认真 B.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决定了台风预报的准确率 C.台风预报的准确率也受预报员本身情况的影响 D.我国的台风预报准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7.在社会大生产条件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种使用价值的需要,就要付出各种性质不同 的劳动,就要根据各种使用价值需要的相应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 个观点,即:

A.在社会生产中,各种使用价值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B.应通过市场的价值规律来调节社会总劳动的分配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在社会总劳动的分配中实现的 D.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8.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正在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而把构成人们语言交

际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导入语言教学。这就必然对作为语言教学重要环节的语

言测试提出相应的要求: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不妨可以说,这是语 言测试中的“文化测试”。最能准确地复述这段文字意思的是:

A.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即语言测试中的“文化测试”

B.社会文化因素教学的导入要求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

C.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正在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这要求把社会文

化因素也导入语言教学

D.社会文化因素教学的导入,要求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 限境地。”

29.在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后,整个世界表现出对受灾国的极度关心和同情,许多国家和国际

组织纷纷通过提供救援资金、物资等途径来帮助他们。对于一个病人,需要输血,需要输氧,但是病人健康地生活最终还要靠自身的生命力和自身的机能转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 种观点,即:

A.海啸后,受灾国家不能迅速得到救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他们的救 援力度不够

B.只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能持续他们的援助,受灾国的社会经济就会恢复蓬勃的生机

C.在接受各种救助后,受灾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终还有赖于其自身的努力

D.对危急病人的抢救先要输血、输氧,但病人的健康恢复却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免疫能力

30.现代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少。今天大企

业的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报表来与自己的下级打交道,来获得信息和进行管理。这段话

支持了这样的看法,即企业规模的日益增大: A.带来了一些更好的企业管理方法 B.在企业中形成了一些不同的阶层

C.造成企业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紧张 D.使管理者可以更客观地对被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评价 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________“非典”工作。

②青年如果不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那将是对个人青春年华和国家教育________ 的浪费。

③人们________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________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与修 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A.防治 资金 不但╱还 B.防止 资金 不单╱也 C.防止 资源 不但╱还 D.防治 资源 不单╱也 3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虽因当年让球事件而各受争议,但事实证明,他的敬业精神和专

业水平是毋庸_____的。

②对一个事物,我们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它,而应该深入了解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之间的 ____联系。

③运用市场机制,我们_____指望行政机关的仁慈,仅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劳务

公司也会积极地为外来民工追讨工资。A.质疑 互相 不妨 B.质疑 相互 不妨 C.置疑 相互 不必 D.置疑 互相 不必

3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_____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

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②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的思维方式,年复一年地_____着学生正在生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③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_____在一个稳定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和科技_____会赶上或 超过世界水平。

A.禁锢 消蚀 只要/就 B.束缚 消蚀 只有/才 C.禁锢 消释 只有/才 D.束缚 消释 只要/就

34.春华秋实,没有那()的春风,又哪会有这满野秋色的大好收成呢? A.温和 B.温柔 C.和煦 D.强劲

3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非常紧急和恐怖的情况下,人有时能____ 自己的生理极限。

②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千古情思,留下了难以____ 的名篇佳作。

③这一段话,表明了宋代人欣赏诗注意的是一联一句,并不重视全篇,___ 这也正是中 晚唐人作诗的方法。

A.超越 计算 然而 B.越过 计算 而 C.越过 数计 然而 D.超越 数计 而

3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___大量童工为他们进行繁重的劳动。②这个人真是有___,别人对他态度那么横,他却一点也不计较。③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位老华侨___感慨地说:“真是换了人间啊!” A.驱赶 涵养 无不 B.驱使 修养 不无 C.驱使 涵养 不无 D.驱赶 修养 无不

3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那样做,____ 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②下岗分流人员自谋出路,自觉承受改革的艰难,政府相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也当不折 不扣地____。

③学生作文要改得好,教师就得自己动手练习习作,甘苦备尝,冷暖自知,___ 能提高

自己的写作水平,_____ 能更好地指导学生。A.本意 兑现 不仅/也 B.本意 实现 不仅/也 C.本义 实现 从而/并 D.本义 兑现 从而/并

3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截至目前,全国共勘定县级___十三万多公里,其中吉林省的勘界工作已基本完成。

②讨论结束,要认真____主持人的小结,______有益的思想,_____有分歧的问题。

③广和深也是统一的,_____ 广了才能深,_____ 深了才要求更广。A.界限 听取/吸取/思考 也只有/只有 B.界线 吸取/听取/解决 只有/也只有 C.界限 吸取/听取/解决 也只有/只有 D.界线 听取/吸取/思考 只有/也只有

39.利用合同进行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A.欺诈 B.讹诈 C.欺骗 D.诈骗

40.由于他事先没有充分准备,因而遇到意外情况时显得()。A.焦躁不安 B.不知所措 C.束手束脚 D.灰心丧气

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首句说明了材料的中心意思,表明“中国制造”与世界息息相关,“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

2.【答案】C。解析:第一句话是题干的中心句,由中心句即可知道正确答案是C。3.【答案】A。4.【答案】C。5.【答案】A。6.【答案】A。

7.【答案】B。解析: 第一句话是说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造成的语言差异,宋朝的朱熹对《论语》作的注释并不能完全复元《论语》著作;第二句话是说地域的不同一样会造成语言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这段话要表达的主旨是“由于历史时期和地域的不同,会造成语言的差异”。所以答案是B。8.【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理解文意的题型。很明显,B和D超出了材料的表述范围,属于“过”,不符合文意。材料上说只有利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但A答案用了“都”,“都”表示“总括”,过于肯定和绝对。C最符合文意。

9.【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文意理解的题型。材料中提出了“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优的经济增长率”的观点。材料中的关键词是“适度”。A的“相等”与“适度”不是同一概念,不符合文意,应为错。B的“成反比”与文意相矛盾。题干中“但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决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否定了“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因此可以否定D。C项最符合文意。

10.【答案】D。解析:通过第一句话“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可以看出,书法家通过写出的“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的字,来寄托心绪。由此可知“纵横有托”所指正是“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因此排除AB;上下文中并没有提到“分寸把握”的问题,因此答案是D。

11.【答案】B。解析: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晚报还是电视等媒体的宣传都是为了透露某一方面的信息,维护的是出资一方的利益,究竟事实是什么需要全面分析和认识,所以选择B。

12.【答案】A。解析:这是一个文意理解的题型。第一句话是说罐子的实用性是它的主要功能,有些是仅仅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后一句话是举例。D明显错误。C的说法太绝对化,也不符合文意。B超越材料并进行评判,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A最符合文意。13.【答案】C。解析: 从本段文字通过对比对联和王维的诗句,主要还是为了说明这幅对联的神意,所以C项内容是这段文字要说明的问题。14.【答案】D。解析:材料提到,“能指”相同,但“能指”下边蕴涵着的“所指”却迥然有异。D项符合此义。

15.【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文意理解的题型。首先可以排除B,因为“不可或缺”和“村野浅陋”的看法是矛盾的。同样可以排除D,因为材料中并没有谈到现代人的有关信仰发源问题,属于“节外生枝”。A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主客体的关系,从“它们作为一种心理支持力量和社会支持力量而存在”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这些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支持力量和社会支持力量,是主体。而不是“由于有心理和社会支持力量的支持而存在”,从而变成了客体。C的表述最准确。

16.【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理解文意的题型。A说到了气象学家的职责,超出了材料说明的范围。而C明显与前半句的说明有矛盾。锋的“相向移动”说明“低压锋总是向着高压锋方向移动”的表述不准确,故排除B项。而“通常”一词则表示降水的预测是两锋相遇的一般反映(还有些特殊性),因此D项较为准确。

17.【答案】B。解析:这是一个理解题意的题型。从材料中我们首先要明白,计划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区分了这点,就比较好选择了。C项和D的错误一目了然,可以首先排除。A答案说“市场经济配置资源与计划经济配置资源各有许多弊端”,但材料上只说了前者有很多弊端,而后者反而是高级理想形式,因此不正确。B项最符合文意。18.【答案】B。解析:这是一个理解文意的题型。我们将它作简要的句子成分分析,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著作……成为……产品,(著作)……接受……评论”,是一个典型的连谓句。评论的对象是著作,而不是史学家,因此可以排除D。从句子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得知,史学家的思想和撰述只有变成“著作”形式时,才必然要接受社会的评论,因此A是错误的。史学家的“思想和撰述”在没有变成著作形式之前,不是一种社会表现形态,也没有必然要接受社会评论的道理,因此C也是错误的。B答案最为合适。19.【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理解文意的题型。C的错误非常明显,在实行了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之后,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使用权归承租者。A的表述不明确,“所有”的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农民在承租之前就已经是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经营者,承租后他们的这一身份没有变,变的只是土地的经营方式,因此B是错误的,D正确。20.【答案】A。解析:这是一个理解题意的题型。C和D是错误的,材料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纯属无中生有。国务院对有些单位、地区和部门自行增加的退休金,也没有用“擅自”一词进行评判或表示“理解”,B错误。对“其增加金额高于本通知规定标准的,这次不再增加离退休金”,国务院实际上是承认了这种既成事实,也就是未予否认。A项最符合题意。21.【答案】A。解析:这是一个概括文意强调重点的题型。第一句话首先指出“农业面临着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第二句话指出农业科技竞争的支撑是要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第三句和第四句指出推广和运用技术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最后一句得出结论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显然,这段材料通过“农业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这个前提,指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提高,应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正确答案应该为A。B、C显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D虽可能为事实,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特定语境中的词意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中国老百姓无论如何都要供孩子上学。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上学才可能改变个人命运、才可能拥有个人未来;第三句话是将教育改变个人命运、拥有个人未来的意思引申到国家政策的层面,说明教育应该是公益事业;从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可以看出,整段内容要说明的是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因此,国家应对教育进行投资而不谋利。这段材料并没有提到教育费钱(A)、教育投资收不回成本(C)、国家应增加教育投资(D)。从整段材料的含义以及“公益事业”这个关键句来判断,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B。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文意理解的题型。第一句话提出了一种观点——结构游戏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第二句话指出结构游戏对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第三句话得出结论,只有发挥幼儿教师的作用,才能真正使结构游戏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形成幼儿能力。可见,这段文字的主旨是B答案。D答案本身就不正确,结构游戏对幼儿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促进作用,并不意味着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况且,D也不是这段文字的主旨AC无法从文中推断出,排除,但不是段文字的主旨,所以不能选,因此,正确答案为B。24.【答案】B。解析:A答案只是对第一句话进行概括,没有考虑第二句和第三句,所以较为片面;C答案只对第二句和第三句进行了概括,没有考虑第一句话,所以较为片面;D答案扩大了本段材料的内涵。25.【答案】C。解析:A答案是一个主观推论,不是材料内容的概括;B答案没有把材料的后半句“法律对此还缺乏相关的规定和有效的保护,导致这些隐私被披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意思表达出来;D答案属典型的无关项。

26.【答案】C。解析:从材料第二句中“不过,由于国外的预报员经常换岗”我们并不能推出国外预报员工作不负责任,所以A答案不能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预报员也是台风预报准确率构成的一个因素,所以B答案只把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归因为“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就有些片面,所以不能选;D答案只对材料第一句话进行了概括,没有根据第二句话的内容,所以片面。

27.【答案】B。解析: 这段话主要意思是“根据各种使用价值需要的相应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而“使用价值需要”就是市场价值规律的体现。所以答案是B。

28.【答案】B。解析: 这道题就是要求选出一句话来“复述”这段话,既然是“复述”,就要全面、准确。第一句话是说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中,把社会文化因素导入了语言教学;第二句话是说语言测试中要包含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也就是说这段话包括教学和测试两方面的内容。ACD都只是谈了这段话的一方面,因此排除。答案是B。

29.【答案】C。解析: 第一句话是说世界对受灾国提供了很多资金、物质的帮助;第二句话是说拿病人来类比受灾国,病人需要输血、输氧,但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生命力和机能转换,因此受灾国在接受到世界各国的物质帮助后,更重要是就是自己的发展。因此答案是C。

30.【答案】C。解析: 第一句话是说企业规模的扩大,造成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联系减少;第二句话是说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报表来获得信息和管理。这段话并没有提到管理方法和阶层的问题,因此排除AB,这段话并没有对通过报表来获得信息和进行管理进行评价,因此排除D,所以答案是C。31.【答案】D。32.【答案】C。33.【答案】B。

34.【答案】C。解析:用“和煦”形容春风最恰当。35.【答案】D。36.【答案】C。37.【答案】B。38.【答案】D。

39.【答案】D。解析:诈骗是《刑法》中的法律名词。

40.【答案】B。解析:焦躁不安:是指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不知所措:是指不知该怎么对付,形容惊慌、窘迫;束手束脚:是指捆住了手和脚,比喻毫无办法;灰心丧气:是指因遭遇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本题的前提是“没有充分准备”,那么很显然其结果就是“不知所措”。答案是B。

下载2012年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深度班,付钱的)[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深度班,付钱的)[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