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公老师的申论课堂笔记(看过包申论过)(定稿)
如题
开始几分钟的概说
学习申论 首先要转变观念以阅读和概念为核心 最后一篇在练习时要求写 900字,且要在900字内写完 要注意文章中定性的东西,例如《……》里面的东西
报名时 如何进行职位设计 有条件要去意向单位进行面访,例如要男还是女,应届还是在职,注意条件要求特多的慎报 公务员的职业风险/升迁
从三lu事件看出——> 汇报即免责 申论主要在于联系
一、申论成绩这么低的原因 原因:
1、不懂申论:不懂命题机理和答题原则 建议看看05以来的国考和02以来的浙江题
2、能力弱
①社会认知能力弱: 常识差不会正规用语 ②解决问题能力弱: 解答没有可操作性 ③文字能力差: 以勤补拙
二、申论是什么?本质?
是一种考查方式 ——> 办公室的文件处理能力 源头:① 法国 考察高级官员的方式 ② 汉代 策试:公开提问当场作答 目的:
“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政,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 也就是:申论的主旨与时政有关①深刻反应时政需要 ②远见卓识 ③对策可行 ④语言流畅文字美
(概括练习到位——>写900字 就能得55分)(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 多看上海题)
模拟在机关工作: 例如:阅读材料 概括——汇报、摘要
对策——解决实际问题方略、方法
论述——行文好、有见解、有证据、有办法(对比式用 eg: 有——好得出 有好 没有——不好)形式: 5题
最后一题: 主旨和精神
主旨就是给主题一个动向 eg 经济与环境—— 可持续 和谐发展 如何应对:
有问有答、不问不答 严格按照要求答题,不要画蛇添足 命题原则: ①分析而非记忆
②材料优先——几乎所有答案都在材料 有逻辑地组合材料
二、申论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中央原生态逻辑指向性差删除多余材料抓主线 地方人为加工强仔细分析每一则材料抓清线索脉络
一般3000字文章,只有500-600字有用 数据没用,数据前后的定向性词语有用
2、热点特点
①涵盖面宽: 政治上敏感热点不会考,其他年度内社会热点问题却有可能会考 eg 减灾 ②国考与地考有区别 ③关键在分析
主题与次主题 找逻辑关系 三
必备基础理论:
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大专项宏观政策 ①减灾减贫
②建设“两型”社会与节能减排
③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自主创新、物权法
(没看一个热点——总主题——次主题——次主题下的层次)把1
握之间逻辑
重大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1、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医疗问题
2、资源与环境问题
3、就业问题、教育、住房、老龄化问题 政府改革与发展
1、服务型政府、政府信息公开
2、作风建设、官员问责制、腐败问题与廉政建设 热点选材(重大课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第1——7次的学习,其中 第1——6次 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44次
第3、7、21、23、25、27、28、30、31、32、34、35、38、39、40、41次
上网查具体什么内容 信访角度 比以往减少的 比以往突出的 ①环境污染 ②社会保障
③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和建设问题 ④医疗事故、纠纷 老问题目前依然严峻 ①农村征地
②城镇拆迁 ③农民工权益 ④腐败 ⑤涉法涉诉 ⑥企业改制
分析提问——找问题对应的材料——整合材料、分析作答 对文章中以下敏感:①原因②省部级以上领导说话③现状定性
3、例子数据可以略读
4、注意标准句 概括的精神
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时间分配 150 阅读30分钟 审题 10-15分钟,100-100分钟原则,依据材料,尊重材料,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和原有背景知识
一般而言:热点 与政府有关
与政府 指导、监督、引导、支持、帮扶……有关 减灾(主要灾害)地震 强台风
局部强降雨出现的地质灾害 极端低温、特大雪灾 高温热浪和重大旱灾 森林草原火灾灾害 沙尘暴灾害 农村病虫害
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 宋震 课堂笔记 第二、三天的 申论的阅卷
基本形式 2人阅卷 取平均分 且 分差少于总分的(15%-20%)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
有,一般抽2000份答案,取最佳十份借鉴 相关技巧 作答角色:
1、政府角度 定位:行政主体态度:积极应对、建设性解决措施:与政府职能相联系
例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公务员角度 也就是:这是我的事,我要把它做好…… 要理性、沉稳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阅读提问——大体浏览材料——仔细阅读材料(眉批方式)——
多少分值就做多长时间 总体备考申论的应对原则与方法
1、泛读材料热点:看材料——阶段性热点——分析材料的背景、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研读真题(15-20套题)——要动笔写
3、如何做练习?不要写完马上对答案、先写完再改几篇、分块练习不要整体练习、打草稿
4、不再理想化(完美主义)
5、为阅卷人儿作答,取悦阅卷人 申论备考 申论阅读 读什么?
1、阅读核心:抓主题,抓主线数字、例子略过 核心问题是什么? 辨证地提出 材料具体表现哪些方面
原因为何?影响、意义怎样? 有解决方案吗?
注意:原因分析、解决思路方向、专家意见、政府意见、领导讲话 怎样读?
1、基本方法
关键句:首句、尾句、中心句、引用等 一般案例里不会有关键句
做眉批:写小概括(简要概括要点以提示)读的技巧:
1、把握首句和中心句
2、善于合并抽象
概括的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联系:包括同和异
区别:主要内容——材料中所有点
主要问题——要点中政府工作不足、存在问题、有待改进部分
一般 主要内容 > 主要问题 作答思路: 要点重于逻辑 A、概括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有逻辑地正和药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缘起 —— 现状 —— 分析 —— 结论(提出问题)(情况)原因等政府…… 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要点罗列 环节
B、概括主要问题 基本原则:围绕问题展开 方法一:围绕问题展开 主要问题是什么? 主要问题表现在那些方面? 原因、影响为何? 有无解决方法
方法二:由现象——本质 提出问题 —— 分析 —— 解决 现状(问题)原因结论 罗列法
Eg: 提出问题——列举问题——简要分析——简要结论 概括流程: 做眉批 合并同类 分析要点 选取要点 草稿 成文
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有用段落为实、无用段落为虚)
2、处理好材料与自己背景知识的联系
3、科学地整合材料要点,切忌超级抽象
4、要点重于逻辑
5、少用形容词、副词
6、语言准确、规范、流畅
7、少举例子,少用数据
8、字数限制少于200——180~200800左右——700~900不少于200——200字多一点
9、注意标点规范 申论对策 基本结构
铺垫——针对……应采取以下措施 主体——4~6条,最多7条 总结——简短 铺垫的写法: 基本写法
针对……问题……角色……特提出以下对策 对策
直接——间接——根本 重要——次重要——次次重要
紧急——不紧急 宏观——微观 目前——长远
观念——制度——操作——监管 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
3、强化执行
4、加大执法力度
5、加强监管
6、引入竞争机制 文章 题目 论点关系 论证 开头 结尾 语言和文面 如何写文章 题目:
1、标题即论点
2、要明确、不求创新,但求鲜明——求稳江水暖鸭先知”类似的禁用:口号式 eg: 节约一点点 幸福你我他
3、写法 主题词+核心思想 主题词+目的意义 题目命题要求: ——自拟: 不要副标 ——以……为题:列个副标 ——以……为副标:加个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列主题
不要写什么“春题目写法:标准 论点:立意
立意明确,符合材料基调 符合国家大政方针 分论点
中心论点统领分论点——文要对题 论证方法:
第一步:描述现状、重点 1-2句 第二步:分析危害 2-3句 第三步:论证对策 2-3句 第四步:作用、效果、意义 1-2句 结尾两种结尾
非解决型:总结观点——指出解决思路——作用、意义解决型:重要性——总结观点——强调意见
第二篇:中公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中公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课前语
现在开始全力以赴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
天道酬勤-人间正道是沧桑:付出;坚持;掌握方法(计划和方案)。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是40多分。原因:
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
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
第一节 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
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 a、阅读材料;
b、向上级领导汇报;
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 d、发文执行。
1、申论考试目的:
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
2、考试形式:
(1)试卷基本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
(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
(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
3、能力要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
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
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
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第二节 申论的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
第1页
2、热点特点
以前的要求:
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
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 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现在的要求:
(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
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
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
(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
(3)、虚与实的把握:
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
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
中公网通过QQ群或者论坛发送背景材料和背景专题,学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回答所设置的3-5个问题。
第三节 申论的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
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
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
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
4、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第四节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
第2页
第五节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5、练习:
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
6、分析热点:
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
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
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8、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
第二部分备考
总体思路:
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
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 一个灵活:灵活对应。
第一节 申论阅读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
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第3页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
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
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
第4页
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B.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C.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
(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
(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
(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
第5页
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1)加大投入;
(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
(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6)建立互助基金,解决特殊主体的救助问题。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
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练习:对上述的对策进行重新排序(略)。举例: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积极施救;
第三、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调查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法事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以上措施的特点: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具体操作+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例如:
第二、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守规上路行驶的条件,保障电动车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例如:电动自行车的例子。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相关地方立法机构应修改或调整地方性的法规,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使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的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宽度等方面适合消费者需求,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上路的观念,保障电动车的行驶安全。
第四、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池的流转和回收加强监管;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三包服务方面,尤其是质保时间、退货时间、保修时间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
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9、加强利益协调与协作。
10、引入竞争机制;
第6页
11、进行科技创新。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
例如,可以对策如下:
第一、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机制,杜绝地方政府牺牲地方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结合当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创立既保护环境和文化,又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
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怒江水电站建设争议一例:
A、答复意见没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B、总体上不具体,太原则,没有实际可行性;
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例子:网络募捐例第一题。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第7页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内在统一的(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关系。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和谐。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
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
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文章的分论点=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怎么办+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
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第8页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1)教育;(2)司法;(3)医疗。
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
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
第9页
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①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意义、作用:1-2句。
(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 ③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点题。
5、注意语言要简练。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强调意义+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
①好好地消化吸收; ②申论书仔细读;
③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 ④记忆、背诵标准表述; ⑤阅读、分析热点。
第10页
第三篇:中公申论文章写作提高班笔记
2010申论文章提高班笔记
粮食问题
放眼世界,随着传统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生物能源大面积铺开,催生农产品价格上涨。发达国家更是凭借技术优势将粮食作为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工具。(介绍背景,先国际再国内)经济创造财富,政治分配财富,(引出粮食是政治问题)在全球粮食供给可以满足总需求的前提下,粮食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以递进方式加强粮食的政治性)“民以食为先,国以粮为安”,粮食没有替代品,控制粮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粮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武器,粮食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正面论证粮食的重要性)粮食问题不仅危及国内和谐稳定,更会危及国家主权的完整与独立。(反面论证粮食的重要性)因此解决粮食问题必须坚持自给自足的方针。(总结)
必须从材料中挖掘,注重积累,说明粮食是政治问题的重要性。
名言改造
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句 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有农民共享。——改造
实施水电开发,要解决好利润分配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当地居民,发展依靠当地居民,发展成果由当地居民共享。——改造
三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原句
着力把握监管规律,创新监管理念,转变监管方式,破解监管难题。思想等——改造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原句
例如:论证应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将并列转递进。
科学发展观不但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更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同样可用小康社会。
如果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那么也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
文章修改方法:出声朗读、放置再读、他人帮忙、反复抄写
论题——解决的社会问题、论述对象(客观的,材料提供的)
论点——中心思想(主观的——从落实政策、加大投入等各个角度做论述)标题——外挂的论点,要简短,可加副标题
例如:2009年申论,论题是粮食问题,论点是自给自足(立意),标题是自给自足解决粮食问题。
分析:通过现象、原因、影响立意
对策分析:要针对原因提对策,才有针对性。
文章的标题
标题:要概括论题、体现论点、表明观点。(论题必须具备,论点观点各选其一)例如:市场经济要什么政府(论题是市场经济—有,但论点没体现)
发展是就业之本(具备论题、论点)
禁电措置得不偿失(表明作者观点,提出论题)
推荐标题:名人名言
例如:熟视岂能无睹——谈如何抵制网络不良风气/——论同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 寒冬已至春不远 标题的分类:
1.对策概括型——常用
例如:食品安全应标本兼治,证人保护亟待制度跟进 2.观点概括
例如:以“危”为“机”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进步的灵魂在于创新 3.问题评论型
例如:禁电措置得不偿失 责任型政府没有权利真空 4.给定标题加副标题
标题模板:
一、通用类
根本上解决**问题,需从**入手 根除**问题亟需**** 治理好**问题需用好**手段 吸取**教训,防止**发生 防止**问题须在**上下功夫 **(做法、经验、问题、现象),警示政府应当** **问题应依法管理 把**作为**的重要措施
努力做好**工作,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正确处理**关系,走符合**特点的道路 例如:消除市场乱象,亟需强化监督
铲除高考腐败毒瘤,需从外部加分入手
整治酒后驾车,还需综合治理/需多种手段并用(拼凑的不太容易得高分)
处理好社会危机需利用好信息手段 干部付出不透明凸显问责制度不健全
高考加分引争议昭示完善体制紧迫性(从原因入手)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妥善化解社会危机 防止洋垃圾重现,警示政府杜绝管理真空 把加大投入作为确保粮食发展的重要措施 缩小城乡差距让人们共享均等化服务
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走符合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政治类
社会责任铸就企业发展基石
三、文化类
继承传统文脉,彰显文化底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致力推荐文化创新 传承文化经典,涵养书香中国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温家宝 四.社会类
保障粮食安全考验政府智慧
从政府作为看疾病恐慌
透过食品安全看政府责任 五.技巧类(高分标题)
例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岂能因“财”施教
——教育改革公平优先
俭以立国(俭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国)
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突发事件处理
洞察秋毫防患未然
六、比喻类
以文化创新推动城市发展——让文化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强化政府责任扩大内需保增长——政府油门不放松
七、对账类
诚信所至,金石为开
节能减排我行动,政策监管两不松
土之不在,粮将安存——强调土地重要性 国不可无名族意识,民不可无创新精神 问计于民听民意,问需于民保民生
八、标题举例
1.反垄断——不好的标题
抑制垄断行业刻不容缓(毫无意义,只提出了论题,没观点,应写解决问题的标题)多策并举反垄断(不明确)
谴责放垄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标题太大,不好驾驭,观点不明确)国有垄断行业的病该制止了(太俗)遏制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跑题)
消除垄断影响,共建社会发展(标题太大)论述反垄断的必要性(观点不好写)反垄断——好标题
强化政府规范,坚决消除垄断 由鲶鱼效应看消除垄断的必要性
——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 由鲶鱼效应看企业如何化解金融危机 破窗效应(防微杜渐——执法严格)
木桶效应1(发展的平衡性——城乡一体化(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民实现小康,全国的小康建设才真正实现)/ 东西发展部平和 /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 地域发展)
木桶效应2(木板间结合的紧密度,各个行业团结,多种措施相互配合综合治理能治理)木桶效应3(铁箍的紧密程度,监管)木桶效应4(地板的强度,基础的重要性)2.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好的标题
教育平等不能只是口头说说(太白话了,没对策)同在一个屋檐下(无副标题,不清楚内容)
加强综合治理,保障教育公平(对账工整,但“综合治理”用词过重,一般形如极度的负面事件,如酒后驾车、环境污染等)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好的标题
落实教育公平,制度改革先行(户籍制度改革,公办学校)
——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让阳光普照流动的花朵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沐浴流动的花朵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有教无类——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要进行教育。
3.大学生就业问题——普通标题
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问题——好的标题
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拘一格“当”人才
——大学生应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 4.监管职能——普通标题
政府的监管职能应当以公平为先 政府监管——好的标题
公生明,廉生威
——论公正廉明是政府监管职能实现的保证 5.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人无信不可立于世,公务员无信不可在其职 6.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拼速度,未雨绸缪看觉悟 防微杜渐抓安全 未雨绸缪排隐患 7.社会公德与民众关系
德不孤,必有邻 8.房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 9.经济领域
多用看不见的手,少用看得见的手
——发挥市场调解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文章内容要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社会救助——安定有序——和谐社会
社会救助——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社会贫弱者得不到救助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更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的最低收入者得不到救助就无法实现以人为本,更谈不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文章的开头(第12课)
一、转折——常用 内容:提出论题、论点
目的:取悦阅卷人,题目开头尤其重要 结构:先扬后抑再转平。转平是提出论点
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古及今,这些方式使得首段更有层次。例如:09年国考申论
粮食问题举世瞩目。由于粮价飙升,粮食危机正在全球蔓延,然而粮食出口国却国门禁闭,致使粮食进口国处境艰难(可不说)。我国粮食基本平衡、供求稳定,但耕地面积减少不容回避,坚守18亿亩红线也非易事,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吞噬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或农民增收缓慢,种粮意愿下降),这使得我国粮食问题不容乐观。(借用材料中有的内容,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过渡句)所以解决粮食问题应重点提高农民积极性。(提出观点)
先说世界,再切入我国,这样有层次。例子:讲义P56 例如:山东省申论。证人保护亟待制度跟进 开头引用制度,公平正义的名言。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温家宝(这句话很好,但太宽泛了,与主题关系不密切),可以改用“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用一句话切入主题),要实现司法公正必须保证证人挺身而出澄清事实,因此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加强证人保护。”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目前还是公平教育的一款短板,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要„„。”
二、浓缩 例P52
三、突出 不建议用
问题,影响,原因,对策只突出其中一个方面,重点阐释,提出论点。突出问题、现象,例P19-20 突出影响、意义,例P20 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教育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引言式开头——推荐
选择、引用、分析(只有分析才能将引言与文章主题紧密结合)
例如:观点是——要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保障责任的正确履行,必须强化公务员道德建设,端正公务人员的品行和操守。
开头1: 先扬后抑再平
开头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如果公务员不能诚意正身表率于天下,2.用引言强调其重要性
例如:P21 福建2009春节真题
常规性开头:在政府行政行为公开化和现代媒体日益强大的形势下,政府要善于以媒体为镜,要对照查找自身不足,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让政府的言行在媒体上得到反映,同时也让公众对政府得失的种种评价在媒体上一一折射出来。
引言式开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引 言式开头)如果说镜子、史、人是防己过失的镜子,那么媒体则可以称之为是政府的镜子。(过渡句)在政府行政行为公开化和现代媒体日益强大的形势下,政府要善于以媒体为镜,要对照查找自身不足,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让政府的言行在媒体上得到反映,同时也让公众对政府得失的种种评价在媒体上一一折射出来。(对媒体成为镜子的展开,得出结论)3.用引言强调观点
例如:P21 湖北2007真题
常规性开头: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是各级政府的最高政治责任。近来,我国商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相当程度上,这是各级地方官员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尽好。(分析原因)当前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一个重要要求是各级政府切实负起保民平安之责,严格落实责任,履行对百姓的承诺,狠抓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出对策—观点)
引言式开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府要承担起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的责任)这句话言简意深,隐喻着为官之责。为官者,造福一方的最重要表现就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4.引言名言说明对策
例如:P22上海真题
引言式开头:胡锦涛中书记曾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体制。”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5.综合例子P23 推荐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与自然 “中原定,天下安”——统筹区域发展 “诚者,乃做人之本也”——信息公开 5.引言
与论题有关的引言 与结果有关的引言
五、设问式开头
自问自答——引起阅卷人注意 P24
六、例子
山东06年真题,论证人保护 引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司法公正是维护光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证人不能出庭作证,„„,„„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将被攻破。
“如果说发展经济是政府的天职,那么实现公平正义则是政府的良心”——温家宝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邓小平“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包公难断无证之案”,自古以来百姓期望管家政府惩恶扬善、匡扶正义,但是维护正义的前提的司法公正,证人证言在当今的司法审判中尤为重要,但由于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证人安全得不到保障,多证人选择明哲保身,不愿出庭作证,导至案件是非难辨,当事人含冤难伸。这不仅危机当事人切实利益,而且??司法的公正性。因此加强证人保护,维护执法公正,让公正的声音重返法庭,证人保护制度亟需升级。
设问开头:
为什么找证人难,为什么肯出庭作证的证人更难?据权威机构统计,证人出庭作证率不到10%,作为以礼仪之邦/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我们不愿意相信是真人的道义缺失,然而症结合在?是由于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缺失。这也印证了邓小平先生的那句话“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因此,我们必须在完善证人保护制度上很下功夫。
文章结构
一、各部分的比例
开头占10% 分析性过渡占20%(分析原因,意义,影响,危害)对策占60% 结尾占10% 或1:4:4:1或1:6:2:1 要注意题目要求,如果要求中有切实可行则对策要占大部分。
二、文章结构 1.总分式
例如: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统一,坚持道德教育与规范管理统一(自律),同时加强外部约束(他律)。——总分结构
首先要开展道德的宣传教育。(分论点1自律。分论点的论述同样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展开。)因为国民的素质最终是体现在思想道德水准上,真正提高一个民族的道德责要靠提高每个国民的素质来实现。(为什么)引导媒体大量宣传,着力营造道德氛围。怎么办
其次要依法严格管理国民的公共行为(分论点2他律)。+为什么+怎么办 2.递进式——有主有次才算递进 例如:预防职务犯罪 第一、思想重视是前提
第二、法律制度完善是基础 第三、监督管理是保障
第四、责任追究是关键环节
3.并列式——将总论点拆成若干个分论点 例如:证人保护亟待制度跟进 第一、完善证人保护法
第二、激励与约束制度并重 第三、健全预防性保护制度 将总制度分解为几个分论点。
三、文章分析
例如:P108 题目:新农合医疗还可完善(太宽泛,没说哪里需要完善,完善的措施,不恰当。新农合是简称,不恰当,用全称)
资金筹集方式还需完善,管理程序还需完善 落实政策完善监管落实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文章的论述
一、文章三要素
论点:作证的观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理论论据:原理、国家法律规章制度、政府文件、领导讲话、专家意见、科学定理。
事实论据:人物、事件、做法(发达国家的,其他地区),用做例证,可以是材料里的。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立论:
驳论:批驳相反方法的有限性,局限性。
二、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相对于总论点而言,分论点就是总论点的论据。论据证明分论点,分论点再证明总论点。1.因果关系
总论点是果,分论点是从。多用于论证分析问题。例1:P111 禁电措施,得不偿失(从题目可知,是观点形文章,论证得不偿失的原因)第一段:介绍背景
第二段:提出论点:固然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回避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从决策效果上讲不免得不偿失。
第三段:禁电措施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怎么损害中低收入群体利益+为什么不能损害。(分论点1,是总论点的原因)
第四段:阻碍了电动车行业的发展 第五段:损失了中国发展机遇 第六段:影响政府公信力 例2:P110
水上滑板应严格管制
第一段:提出论点:不得不对水上滑板严格管制
第二段:是水上娱乐最致命的方式之一。+怎么+为什么。(分论点1,是总论点的原因)第三段:危害环境
第四段:结论。对策就说一句。分论点是在论述为什么要严格管制,而非如何管制。用因为分论点+所以总论点的方式套,可以验证是否成立。2.主从关系
总论点是主,分论点是从。多用于论证解决问题。例如:P50
以科学的政策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第一段:提出观点:用政策解决粮食问题
第二段:分析问题:驳论,提高粮食价格不可行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体制层面: 第六段:操作层面:
科学政策分为体制和操作两个层面。例如:P50
以科学的政策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第一段:提出观点:用政策解决粮食问题
第二段:分析问题:驳论,提高粮食价格不可行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体制层面: 第六段:操作层面:
论点在先材料在后,不要把文章的全部材料都用上。
构想阶段:材料在前,论点在后。例:解决粮食问题要靠科技自主创新
表述阶段:论点在前,材料在后。例:确定论点后,从给定材料里选取可为论点服务的材料。三.论证方法
1.演绎论证:从一般到个别,是必然性推理 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理论论据—政府文件等 小前提:
结论:论点/或分论点
例如:P28,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师的态度是不行的。”老老实实办事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搞农业也要实事求是。
大前提:世界上所以办成的事都是实事求是的。小前提:农业是要办成的事。结论:搞农业要实事求是。
积累名言警句就是推理的大前提,过渡句就是小前提,都是要为结论既中心论点服务的。“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正其心。”+过渡+公务员欲治国理政,也需修齐身、正其心。
2.归纳论证——从个别到一般,可能性推理。
典型归纳: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推出结论。例如: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有证人保护法,所以推出我国也要建立证人保护法。常用于例证法
例如:完善证人保护制度首先要完善证人保护法(论点)。中国要走向法治社会,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为了公平起见多数社会问题最终都要靠法律解决(理证法),当今世界许多法制国家都立有证人保护法,比如美国„„(例证法)。3.比较论证
(1)纵向比较:同一个事物放到历史中,比较过去、现在、未来,得到发展规律。具有历史性、统一性、预测性。
例:P54
严格保护耕地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今天情况与古代有很大不同„„。例:P22
人与自然
近些年来„„,时至今日„„。
(2)横向比较:同一事物放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环境中,比较发展的相同以不同之处,找到差别,可从正面反面两方面论证。
例:证人保护问题
在美国„„,在德国„„,在我国„„,找到差距,找到症结所在,找到解决方向。(3)对比论证:将两个相反、相对的人物、事物、做法,放在一起比较;或者是同一事物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目的是找不同,从而找优劣,差距。
例:2009国考真题
某跨国企业退出小包装食用油大获成功,将中国企业与之对比,找差距—是什么导致的结果(缺乏创新意识),从而有深刻认识,进一步论证论点。
(4)类比推理:将相似的多个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求同。优势:将抽象事物具体化。例:P110 从篮球比赛规则看市场经济秩序
从篮球规则的修改和补充促成篮球的发展壮大,推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才能保证运转正常。政府应该为企业竞争提供条件。秩序建立需要循序渐进。要执法必严。(用篮球规则推出法律建立也应如此)
例:从木桶原理想到的„„
将社会发展比作木桶,将城乡发展不平衡比作木桶的短板。
破窗原理:法律制定后如何不能很好的执行就好比一扇被打破的玻璃,容易愈演愈烈。
五、利用材料写文章的具体方法
(一).引用法 P29
1、直接引用:小部分引用材料的例子,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政府文件。例:粮食问题举世瞩目
2、概括引用:概括材料内容,突出自己观点,适度运用材料词句,但要有所改动,注意语 言简练。
例:P50粮食问题举世瞩目。粮食短缺,粮价飙升,粮食危机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粮食出口国国门紧闭,粮食进口国处境艰难(引自材料8)。我国虽然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库存基本稳定,但是耕地面积减少不容忽视,坚守十八亿亩红线(引自材料9)。——不用原句,而将材料高度浓缩为自己的话。
例:P82 材料11,自己概括势力为论点(我国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服务。
医疗救助是中低收入家庭救命在最后一根稻草。但因病致贫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甚至有为母治病公开求助的极端实例发生。——自己写的
看材料的目的是什么——说明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
为救身患重病的母亲,袁雪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卖身救母的无奈之举,这暴露出我国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病有所医的大同世界尚未根本实现。——老师概括(只借用材料的词汇,引用时注意语句简练)
3、分析引用:边引用边分析 例:09年国考真题
P50 在体制层面,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有材料的政策,有自己的语言,有总结性话语)同时,要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使粮食生产走上集约化经营的良性轨道,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不好的表达方式:在体制层面,一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要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三要尊重农民意愿„„(感觉是小题抄过来的,缺乏连贯性)
P56 坚持自给自足 保障粮食安全
(二)例证法:可以是材料的,也可以是积累的。
1、详例:一个典型事例,叙述得较为详细,用了证明观点
例:上文写的袁雪华事例
2、简例:若干个有共同特点的例子,非常简陋的叙述,证明观点。
例:团结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些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因为发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2008年初我们才战胜了南方雪灾,正是因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取得了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正是因为团结我们举办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正是因为团结我们才把神七送上太空,相信全国人民如何能够继续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
3、用法
选例——引例(简短叙述)——析例(关键,连接例子与论点)
4、析例的方法
(1)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的原因和结果
如果事例给的是原因则探求结果;如果给出原因则探求结果 例1:P30 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上勤奋一生却没有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却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却具备数学的思维和创新。(分析例子)由此看来,„„。例2:P44 材料6 稻圣和夫
材料说:技术的革新才能超越困难,成为产业革新的动力。
背后说明的问题:日本当年面临和中国同样的困境,凭借创新精神,产品升级带的产业结构升级。
若论点为产业结构升级,做法为创新,那么理论论证为: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同样它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更是我国实现产业机构升级关键所在。事实论证为:日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与中国类似的瓶颈,但是日本何以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呢?那是因为日本企业把困难当成推进器,不断学习创新,掌握先进技术,从而使得日本经济持续发展(因果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过渡句)今日的中国制造业欲走出产业转型低谷,突破产业结构瓶颈,唯有持续创新。以创新降低成本,以创新提供产品附加值,以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以创新实现持续发展。(怎么办)放眼世界,历史惊人的相似,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问题,但面临„„压力挑战,日本„„。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过渡句)今日的中国制造业欲走出产业转型低谷,突破产业结构瓶颈,唯有持续创新。以创新降低成本,以创新提供产品附加值,以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以创新实现持续发展。(怎么办)
几乎所有的国考材料都引入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好例子。目的:对比出差距,发现问题实质;当做成功经验,写入对策分析。
(2)假设分析法:相反假设推出谬误,然后说明假设不成立,进而证明原来的结论正确。例:P30 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经历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
例:放眼世界,历史惊人的相似,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问题,试想如果日本没有把困难当做推进器,没有不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他如何能使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例:P46 ,2009国考真题,材料7,小包装食用油
几乎相同的食用油,却因为不同的保证而导致极不相同的结果。某食用油集体,因为创新出小包装食用油的概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占据了我国使用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试想如果我国的食用油企业如果具备同样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能够率先推出小包装食用油个概念,就不至于丧失一个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说明创新的重要性)。(3)条件分析法:主要用必要条件
例:证人保护,P65材料20与P64材料17 面对不法事件仗义执言的„„让人钦佩,但是其屡遭打击报复的情况也不容回避,由此可以理解曾经发生„„事件的证人会三缄其口,我们可以指责他们缺乏应有的道义良知,但是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不能指望每一个人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有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条件分析法)勇气也要靠制度来保证。古人云:“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用在法制建设方面(4)正反分析法:有了它会如何,没有它会如何。例:证人保护,P62 材料14 法制发达国家在规定了强制出庭作证的同时,都规定了详细的证人保护措施。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需要约束与激励并重。这些经验为逐步走向法制社会的中国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权利、义务和责任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完整法律规范,证人履行作证义务就应该享有补偿权利。有了完善的约束制度可以„„,有了完善的激励制度可以„„。因此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需要约束与激励并存。——P67(5)辩证分析法:全面、联系和发展的。全面:不能太极端太绝对。
联系:看到任何事物都要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联系起来。发展:班门弄斧,需要赶超前人的劲头 例:证人保护 P65 材料18-20 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需要加强预防性保护。(分论点)完善的证人保护应当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保护,而预防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这些做法可为我国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
从材料里寻找与制度保护的关系
材料2是提出问题的结合材料7,写开头,总论点是制度
分论点:完善的证人保护法;预防性保护;激励与约束并重等。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背景,两个没有变
但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可用来论证艰苦朴素,科学发展关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创新。——马克思
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江泽民
科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全面发展四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资源集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的28字要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简称“民公诚充安人” 操作层面
一.法制建设:
1、立法:
(1)材料体现的问题:无法可依。解决方法:把„„问题纳入到法律调控的范围,填补„„法律空白,改变**领域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无序状态。
(2)材料体现的问题:法律缺乏可操作性。解决方法:在以„„为统领前提下,要制定相关的实施条例或操作细则。
(3)材料体现的问题:法律法规直接的冲突。解决方法:清理与上位法冲突的下位法,与国家法冲突的地方法,使法律协调统一,从而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避免执法者的困惑。(4)材料体现的问题:置后。解决方法:修改原法律,制定新法律,使得法律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
2、执法(1)问题:。解决方法:得不得执行的法律不如没有法律。执行力是政府的生命力。(2)问题:。解决方法:执法体制的要求是权责明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是加大执法力度的前提。
方式问题。部门联动机制,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捆绑式执法。
二、制度建设、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解决不了。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前提性、稳定性、长期性。解决:需要有哪些组成部分的制度
三、投入
为有源头活水来——加大投入,夯实社会救助经济基础。投入是社会救助的源泉,没有投入社会救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制度也是一种投入,是保障性的投入。以制度投入保障人财物的投入真正落到实处。审计就是制度的投入
四、监管
P107
第四篇:2012年公务员考试-中公李永新申论笔记[定稿]
去年申论全国平均分40多分。
原因:1.大部分同学不懂申论(机理、思路、原则、方法)——通过听课了解;
2.基本能力弱(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训练,课上结合课下。目标:提高15分到30分。
考试形式:(1)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 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2.热点特点 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
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
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4.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 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 最后做。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 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 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6、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
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
(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本节完。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
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
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
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二、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
+ 具体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
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 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 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 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 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
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 + 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
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 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方法3:小角度写法。
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
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 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
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 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 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 光)。
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第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
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
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1)首先,加强制度建设。(200-300字)①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意义、作用:1-2句。
(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如何加强制度建设;4句 ③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第五篇: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中公网李永新老师申论课程笔记
第一部分:了解申论
第一节 申论是什么,申论的本质是什么
原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被取消后改考申论。
原因:调查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 a.阅读材料; b.向上级领导汇报; c.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 d.发文执行。
1.申论考试目的: 为国家机关选拔人才。
2.考试形式:(1)试卷基本结构 a.卷头; b.注意事项;
c.背景材料(5K~8K);
d.提问(概括材料、提出对策、论述文章;变化方向→增加偏重分析的能力:概括观点、概括焦点、分析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启示)。(2)本质
结合背景材料来回答问题,问——答模式。(3)如何应对? 关键在破题。a.仔细读题; b.分析提问的意图。
事例1:以“治理马路摊贩应当以人为本”为题写一篇文章。
以“北京市马路摊贩管理的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对策合理,观点明确,论述深刻,说服有力。
3.能力要求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为人民解决问题)关键:社会认知、分析能力
正确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4.核心的命题原则(作答原则)
反例:春季南方雪灾冰冻自然灾害;5.12大地震。请说出救灾体制方面16个不足。这样考的是记忆能力,不符合选才要求。
关键考的不是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分析热点的能力。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可得出)。
第二节 申论的材料特点
1.形式特点:
a.原生态的材料:访谈、报告、大段材料
(特点:逻辑思路乱,阅读关键是抓主题,抓主线,狠点砍去冗余材料); b.人为加工的材料:一则一则的材料,一段一段的材料。
(特点:逻辑性强,每则材料的选择都有目的性,需要仔细分析材料,把目的分析出来)
2.热点特点
以前的要求:
不能太宏观,不能太微观,要中观; 不能是政治改革、民主改革方面的内容; 不能是没有定论的,存在争议的内容。
现在的要求:
(1).除了太微观、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不能考,其他都能考;(2).媒体(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都有可能考;(3).通常是年内的热点。特点:
(1).多个联系事件反映某一重大主题:
例如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广西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政府的公信力、诚信问题)。领导开博客、胡锦涛上强国论坛、温家宝谈上网、中国已有接近2.2亿网民。(政府角度:关注互联网、管理好、发展好、引导好互联网)(2).在某一背景材料下选取不同的主题来考查:
(冰冻地震灾害材料可考: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煤短缺问题、生态破坏之后的再保护问题)。(3).虚与实的把握:
实体性的材料居多,天津市曾考理论问题。分析热点——通过训练的方式去分析热点。
中公网通过QQ群或者论坛发送背景材料和背景专题,学员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回答所设置的3-5个问题。
第三节 申论的阅卷
1.阅卷的基本形式:
国考及大部分省考采用网上阅卷(将卷子扫描后传到系统,自动分配给各位阅卷员); 2.阅卷的基本规则: 双人阅卷核分制
每位阅卷老师只评一种题。例如:007号考卷(由1357号和0078号阅卷员批改,分别给分20和16,差距小于满分的25%:5分,直接得平均分18分)。若差距超过25%,则评分无效,系统将继续将此卷分给另外2个老师,还有巨大差异则继续分,如是三次之后还有差异则由负责专家核定分数。3.申论是否有标准答案: 有标准答案。
试阅卷:随机抽取5000份试卷,抽象出好、中、差三类标准,作为标准答案。4.相关技巧: a.灵活;
b.特别注意点的把握(这个原则是不变的,按点给分); c.笔的选择:黑色,确保扫描后清晰。
第四节 申论的作答基本流程
1、阅读提问——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1~2分钟);
2、简单浏览材料:
材料形式——原生态材料?人为加工材料? 主题把握——大概印象。
3、仔细阅读:30——40分钟 把握材料主题。
4、分题作答:
注意时间的把握:按分值确定好做题时间,小题部分先做分值高的题目,论述文最后做。
第五节 备考申论的总体原则和方法
1、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 a.公开、公平、公正; b.态度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c.决策依据和手段: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
2、思路上:多角度、辩证、全面:(要考虑到特殊性,但是要按照主流思想回答问题)
3、心态上:不要追求完美,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
了解基本对手的基本状况:→每一小题都比其他人好一点,总成绩就会高很多。
4、申论作答的目的:
取悦阅卷人,取得高分——高度重视形式上调整,阅卷人任务重,一般是凭形式上和总体上的感觉给分。
5、练习:
90天要写30篇申论:重要的真题和模拟题。
6、分析热点:
主要选材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理论版、评论版、时政版),(学校8月底9月初发标准表述的小册子及笔记本)。
7、记忆和背诵:不要背热点,要背标准表述(这对申论至关重要,对面试更是至关重要,申论和面试密切相关)。
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
8、练字(至少会影响5分)。
第二部分 备考
总体思路:
五个环节: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
四个能力: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文章能力 一个灵活:灵活对应。
第一节 申论阅读
一、读什么? 围绕问题来阅读。1.主要问题是什么? 2.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没有原因、影响和意义?
4.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例:行业协会优点、缺点„„政府如何规范? 烟花爆竹解禁,符合民意,带来的危险如何控制? 对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 a.问题——原因——对策; b.专家建议;
c.政府的做法(也是对策的体现); d.领导讲话。
二、怎么读?
1.关键句法——划出重要的句子<首句、尾句、中心句>; 2.眉批法——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 3.合理利用草稿纸:
a.将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后列于草稿纸;
b.有些同学分区块,分别将材料标号列入(问题①②、具体表现④、原因③⑥、影响⑧、对策⑨)。理念:申论成功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草稿纸。
三、读的技巧: 1.详读:
a.首句、尾句、中心句其他重要句子;
b.关键词:目前,因此,但是,与„„相比,这表明了,这说明了,这强调了„„; c.一些重要专家建议、领导讲话、政府的做法; d.问题及原因(由于„„)。2.略读:
a.数据→要了解其想说明的道理、问题、观点,而非数据本身;
b.例子→要把握例子本身想说明什么,多个例子阐述一个道理也是,而非例子本身。例子:网络募捐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中立。好的几个例子,不好的几个例子。引申出:政府需要规范好、引导好、管理好网络。c.人物、例子。
一边读一遍做眉批,一边划关键句。
(1).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2).社会救助问题等材料现场分析做眉批(略)。本节完。
第二节 申论概括
一、概括的核心精神(本质):客观性(忠实于材料)
依据材料,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点进行归纳、抽象与整合。可以体现材料主观,但不能外加主观(自己的精神)。
无论要求写什么公文,其实质都是让你完成概括和对策的问题。
二、概括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1、联系:
同属于“概括”,在概括的本质上是一样。某种极端情况下,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可能相同。
2、区别:
(1)内涵的区别:
内涵是概念的本质属性,表达的是“是什么?” a.主要内容:材料要点;
b.主要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题外话:考试完毕后6-8个月才能到机关上班。(2)外延的区别: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范畴、范围,指包括什么? 内容的范围(全面)>问题的范围(部分)。(3)作答思路上的区别→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a.主要内容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材料的主旨); ②提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思路; ③缘起→现状→原因分析;
④事件发展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⑤事件构成因素或环节; ⑥罗列要点;
⑦其他:依据材料灵活应对。b.主要问题的作答思路一般如下: ①.现象(问题)→原因分析→本质结论(2005年前一般思路); ②.罗列问题(现在有时也可能反映几个不分主次的问题): 第一(一是); 第二(二是); 第三(三是); „„
③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和影响<可略>?有没有解决思路?一般要求辩证表述。)
例子:我国荧屏总体是健康的,但是部分媒体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泛娱乐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选秀节目泛滥;第二,涉性广告铺天盖地;第三,暴力影视充斥荧屏。这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此,我们采取了„„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三、其它概括题型:
1、情况反映——属于主要问题的题型; 最好加上标题:□□□□关于„„的情况反映
2、会议材料整理——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3、概括主要信息——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4、摘要——摘录要点——属于考查主要内容的题型;
5、标题:主题词+核心思想;
6、关键词:体现某则材料主要内容或主旨的词汇;
7、背景链接:(要结合关键词)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和相关的内容展开。
例如:十七大:时间、地点、内容、主题、决议、意义、地位。
四、概括的基本流程:
1、眉批;
2、分析、归纳、整理几大块主体意思;
3、分析问题;
4、赋予逻辑、整合要点;
5、草稿——关键词、关键字的方式。
禁电动自行车为例:好,争议,支持,反对,理由,原因„„
6、成文。
五、概括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数限定:(例如:不超过300字;不少于200字;1000字左右。)掌握一个趋近原则。
2、标点符号: a.算字数;
b.句号不能出现在首列,直接标记在上行最末字后; c.破折号、省略号占2格;
d.GDP、25%等符号无特殊要求,以美观为原则。
3、根据字数分段。
200字以下:一段;300字以上,一般要分段。
4、虚与实的把握;
要点要求是实实在在的要点,不是虚套的要点。
例如:对材料的来源等作大篇幅的说明是不智的,占用了太多的数字而且不能的分。
5、按要点采分。
要点是指关键词、新的主题词。
有说到某关键词才能给某点分、更多地呈现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6、避免超级抽象概括:
例如:“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以及其创意。”就是超级抽象概括,是不能得分的。
7、整合的技巧:(体现实在的要点)
科学发展观的创意体现在它把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统一起来了。
8、要点重于逻辑:
要点体现在适当的逻辑中,纵向、横向分析等。实在不行罗列要点。
例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二是„„; 三是„„
第三节 申论对策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一、对策的总体形式:
1、对策的基本结构;
A.对策的铺垫(总还是要有的); B.对策的主体(最重要);
C.对策的总结(可有可无,根据字数灵活处理)。
2、铺垫的写法(三要素:问题、角色、原则)。
A.针对电动车的大量出现而引发的争议,作为市政府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方便百姓的原则,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B. 针对的问题必不可少,其他可长可短,可有可无,灵活应对。C. 一定要灵活应对,不能死套句式,陷入僵化。
二、对策的针对性: 是对对策最重要的本质理解之一。
1、针对性的本质含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强调不能主观空发对策。
A.问题——原因分析(材料已经给定前两项)——对策; B.问题(材料只给定了第一项)——原因分析——对策。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一(电动自行车):(1)没有正规培训:加强电动车驾驶培训;
(2)电池污染、质量问题多:出台规定,对电池的废弃和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加强监管;(3)标准滞后:制定新的标准;(4)法律冲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5)安全问题:借鉴汽车行业经验,引入强制保险等机制。对策的针对性示例二(社会救助):(1)加大投入;
(2)进一步做好低保制度建设来解决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五保供养问题;(3)建立健全法规和秩序;
(4)对救助资金的审批和使用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落到实处;(5)建立健全救助体系,包括司法、教育、医疗、流浪人员等方面;(6)建立互助基金,解决特殊主体的救助问题。备注:要求不少于5个对策,一般写6个就可以了。
三、对策的逻辑性: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来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1、紧急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2、宏观——微观;
3、直接——间接——根本;
4、眼前的——长远的。
最常采用的思路: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执行层面——监管层面——观念层面。练习:对上述的对策进行重新排序(略)。举例:重庆家乐福的踩踏事件: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 第二、积极施救; 第三、处理善后事宜;
第四、调查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违法事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五、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以上措施的特点:按照紧急重要程度排序。
四、对策的操作性(切实可行)(如何完善对策)
1、每条具体对策的基本形式; A.顺承式:三个要素。
对策制定或者执行主体(相关部门)+ 具体操作 + 作用、效果和意义 B.总分式:总概对策+顺承式(这种方式比较易被阅卷人接受,获得),例如:
第二、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守规上路行驶的条件,保障电动车行使的安全。
2、如何完善?
A.结合背景材料(提供的细节信息); B.结合自己的主观背景知识。例如:电动自行车的例子。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相关地方立法机构应修改或调整地方性的法规,使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使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相关行业组织应制定符合形势发展的新的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速度、重量、宽度等方面适合消费者需求,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上路的观念,保障电动车的行驶安全。
第四、加强监管。环保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电池的流转和回收加强监管;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电动自行车的三包服务方面,尤其是质保时间、退货时间、保修时间做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可以借鉴的对策。
1、完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加强制度建设。(宏观:体制、体系;微观:制度、机制)问责制度、政绩考核机制、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综合调处机制
3、加强领导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4、强化责任,强化落实。
5、加大投入。
6、执行、执法(执法不严——加大执法力度;暴力执法——倡导文明执法;执法方式——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捆绑式执法;违法要惩处;对于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等。)
7、加强监管: △监督:
政府(广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狭义:行政机关。)
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纪委监督>和外部监督(群众、新闻<舆论>)。△监管:
事前(审批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督(效果、结果监管)
8、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加强培训)。途径:网络、平面(报纸)、广播、电视; 形式:专访、报道、新闻、动漫画; 概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教育。
9、加强利益协调与协作。
10、引入竞争机制;
11、进行科技创新。
六、注意的问题。
1、对策的数量,4-6条,不要超过六条,不要少于4条;
2、多于6条-合并;少于4条,拆分、扩充;
3、对策要有平衡性(字数大体相当);
4、对策的分条与分段(300以下分条不分段,300字以上分条分段)。
5、对策的重点是操作性。一般不写原因。
6、如果写原因,也是属于操作性的,简短表述。(例如:第二、制定新的标准。由于旧的标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
7、如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则必须分析原因。A.分析一条原因提出一条对策; B.总体分析原因,总体提出对策。
8、角色对对策没有影响,一律从政府角度出发提出对策。
9、对策、建议、方案无本质区别,核心就是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案例: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概括主要问题的三种思路:现象、原因、本质分析;罗列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方忽略了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要求三个以上对策,一般只写4点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太简单,没有可行性。对于问题,应该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非仅仅是找资料中的微观对策。例如,可以对策如下:
第一、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保护自然环境、弘扬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机制,杜绝地方政府牺牲地方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第三、结合当地情况,借鉴成功经验,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创立既保护环境和文化,又能发展经济的发展方式。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众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
七、概括、对策的有效性分析(05、06年考过)。
1、会倒扣分。
选出罗列出来的对策中的不正确对策,并说明原因。如将对的对策说成不对,一般要倒扣2-4分。因此,拿不准的不要去选并评价。中央的一般是2个,最多3个不正确;地方一般是4个。
2、形式上分三部分:
A.判断。哪项不对。A不对。
B.指出。该项什么地方不对。(实体的或者抽象的,抽象性的比较难,例如挪用资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投入,而是权力的监管。)C.为什么?
3、错误的可能性: A.主体错误; B.绝对化;
C.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有问题。
八、对策的评价(所谓“答复”题型): 概括的本质要求:客观性;
对策的本质要求:针对性、可行性;
文章的本质要求:结合材料有目的有意图的论述。怒江水电站建设争议一例:
A.答复意见没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B.总体上不具体,太原则,没有实际可行性;
第四节 申论中的分析
一、概念分析:
分析的本质:结合材料,有目的的一种抽象概括。
1、内涵:是什么。
2、外延:包括什么。
3、材料中提到的其他方面(作用、目的和意义): 例子:网络募捐例第一题。
二、关系分析: A和B的关系。结构:
1、A是什么?
2、B是什么?
3、总体来讲A和B的总体关系是什么。A对B是什么关系?B对A是什么关系?
4、常用词汇: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不可分,内在统一的(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关系。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和谐。
三、标题分析:
结构:主题词 + 核心思想
把握材料;新的主题词;核心思想。
现在的材料一般都会在材料中提示主题词和核心思想,不需要高度抽象概括。例子:加强食品安全应将责任落到实处;标本兼治保障生产安全。
四、其他分析(焦点分析):
焦点:双方讨论的关键点;斗争的关键点。
对焦点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对立)的观点。死刑是不是最严厉的刑罚; 感恩是必要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感恩才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五、概括的评价
1、倒扣分;根据分值(一般是1对3错或者2对2错。)
2、形式(参考对策有效性分析);
3、错误的情况;
A、基本面错误(直接比较发现错误;逻辑错误如绝对化、偷换概念、违反因果、限定的有无。)B、深层次错误。分析材料内容提升得出。
第五节 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论; 申论:绝大多数是要求写“怎么解决”。
因此,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要掌握申论文章是对策性文章,要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着手。
2、小题的对策和申论文章中的对策如何区别?是否重复?
方法1:从解决角度写文章(解决并非完全只指对策和措施,还包括原则、理念、思路);
例如:第2题,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几点对策(完善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宣传教育)第3题,申论,核心主题仍然是解决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走科技创新之路。)方法2:交叉结合(原则和具体措施结合)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其次,要建设“两型”社会;最后,网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方法3:小角度写法。
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转变观念 首先,政府要转变观念; 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 最后,全社会要转变观念。方法4:翻版。最无奈的方法。文章的分论点 = 第二题的对策。
例如:第二题中,加强制度建设,重在怎么办?操作性。申论题中应为:为什么 + 怎么办+ 意义。先说明当前的缺陷,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加强。
3、小角度是否偏题?
偏题?A.主题是什么?(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转变观念并没有偏题。)
B.有没有违背题目(文不对题)?写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不要随意拔高到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等。
4、写文章时,如何把握自己的主观应用。①一种,完全依据材料写文章:一类卷; ②结合材料,结合主观:也可以做到一类卷。
问题需结合材料,解决思路、对策可以结合自己主观,但是这样做是不智的,高风险。强调:结合材料、落到实处。
二、如何写文章:
(一)文章的题目:
1、立意的要求:
社会认知能力、问题的基本判断、材料的主旨、主观相一致。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
2、拟题的基本原则: ①题目即论点;
②题目要明确,但不要求创新;
③题目的结构:主题词+核心思想;主题词+重要意义;最差也要体现主题词。举例说明:不好的题目——节约型社会之我见,小议、浅谈„„,不能直接体现观点。历届考题:命脉、蓝图、人与自然(命题作文的话,当然不会限定你的观点)。
口号、标准不适合作为标题,因为没有主题词:节约一点点,幸福你我他;你节我约,社会和谐;从我做起,人人做起。
勉强还行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
不错的例子: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从完善法律谈起;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行;生态文明亟需领导重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3、题目的命题要求: ①以A为题目; ②以A为副标题;
③围绕A这一主题(一般在题目中要包含这一主题词); ④自拟题目。
4、题目的书写要求:
①第一行空四格写标题,副标题一般从主标题下第三个字开始写; ②第二行空两格起正文;
③题目务必简练、想法缩到一行以内,实在不行,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④题目一般不写逗号,用空格代替,可以有顿号(让世界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阳光)。⑤如果没有要求自拟副标题,一般不写。
(二)文章的论点及分论点的支撑: 禁电举措有悖执政新理念:
分论点:禁电有悖民主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科学执政新理念;禁电有悖依法执政新理念。禁电举措得不偿失:
首先,禁电损害了中低收入群体利益;其次,禁电阻碍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第三,禁电不利于节约型交通的构建;第四,禁电有悖于形成上下统一的法律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 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 其次,健全社会救助体制;
再次,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或加大投入)。
社会救助重在制度建设:
首先,社会救助要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其次,要加强专项制度建设;(1)教育;(2)司法;(3)医疗。第三,社会救助,要加强互助制度建设。
(三)论证结构:
1、申论最常用的论证结构:
总体来讲: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第一段;
分析问题:二段(基本分析作为第二段<原因、影响、意义等>;换不同层面分析,在某种高度分析,强调重要性作为第三段);
解决问题:三到四段。(首先;其次;再次。)例如:
政府作为不能一禁了之:
第一段:电动车好,好,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却出台规范性文件禁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第二段:这种政府作为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妨碍了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保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不利于法律体系的统一协调。
第三段:结合构建服务性政府来谈,这种做法是不应当的。第四段: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主要解释如何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段:其次,建立新的标准; 第六段:最后,加强监管; 第七段:总结,结尾。
2、并列式: 第一段:提出问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
第三段:A1分论点(厚重:加入分析、操作、意义和作用); 第四段:A2分论点; 第五段:A3分论点; 第六段:结论、结尾。
3、递进式(对比)。A→B→C,C最接近中心论点。例如: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文化发展 第一段:提出问题(矛盾); 第二段:总体上简要分析; 第三段: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发展; 第四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
第五段:总体上来讲,离不开环境文化的共同发展。第六段:简单总结观点且结尾。灵活是关键。
(四)分论点的论证: 例如:
(1)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200-300字)① 描述现状(重点来描述问题1-2句);
② 分析影响、危害(直接—基本面1-2句、间接—理论面2-3句); ③ 政府的作为——切实措施解决。(2-4句)④ 意义、作用:1-2句。(2)首先,加强低保制度建设: ① 强调低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2句 ② 如何加强低保制度建设;4句 ③ 作用意义。1句
(五)开头(大开头的概念):
1、结构:
第一种:辩证性提出;分析相关因素;从某个高度来论述重要性。第二种:辩证性提出;简要分析。
2、辩证性的把握:两点论和重点论。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
目的:铺垫→点题。
4、注意 点题。
5、注意 语言要简练。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实现的最低目标。但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方面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救助水平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材料,辩证性分析。)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社会救助的问题虽与法律法规、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造成的。低保制度不完善,司法、医疗等专项制度不健全,互助救助未启动,这一切要求我们发挥制度的稳定性与刚性优势,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六)结尾
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 例子:社会救助,关键在制度。
社会救助关乎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保障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完善低保、专项、互助等制度,促进社会救助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保障全面实现,为小康社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七)语言
总结:
① 好好地消化吸收; ② 申论书仔细读; ③ 练习写30篇申论文章; ④ 记忆、背诵标准表述; ⑤ 阅读、分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