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建设汇报文字稿[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6: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课程建设汇报文字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课程建设汇报文字稿》。

第一篇:小学课程建设汇报文字稿

构建“1 + 2”课程体系 践行科学育人观

——春城小学“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汇报材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丰富多样并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的核心任务。

春城小学的课程设置严格遵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彰显出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特点。

目前,春城小学正在努力构建和实施“1+2”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富有“春城”特色的课程体系,力求真正践行新的课改精神,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还原教育的本质。

“1”——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基础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主阵地。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而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则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春城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将国家、省、市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近年来,学校开设了《三生教育》、《滇池保护》等地方 课程,此外,借助我校作为“国际生态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的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2”——拓展课程和开放课程

一、开发拓展型课程,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春城小学开发拓展课程的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组织实施拓展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拓展课程体系。

(一)走入图书课,走进新课程

从2003年3月起,我校在四年级做试点,开设校本课程——“图书课”,并正式列入课表,每周一节,由江航燕和田梅两位老师自编教材,组织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使“图书课”成为深受同学喜爱的独具特色的课程。2010年,在五年级也开设了图书课,与“三生教育”紧密结合,把书本知识切实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教人、育人又养人。这又是一次新的探索。

围绕“技能、兴趣、习惯”的目标,课程分为“图书及图书馆基础知识、利用图书馆技能、阅读卫生、阅读指导及信息教育”等五个部分,重点培养学生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以人为本,以心育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春城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以下特点:

1、起步早,制度和保障到位,心理健康教育人本化。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

3、以活动为主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化。

4、以“三生教育”为契机,学生心理辅导实践化。

5、以科研为抓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化。

(三)开发“体育舞蹈”校本课程,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舞蹈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它可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从而产生无穷的创造力。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愉快情绪体验中接受新的知识,体育舞蹈正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体育舞蹈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近年来,我校体育舞蹈教学成效显著,获奖颇丰——舞蹈《游春》获新加坡CSTD国际青少年舞蹈比赛金奖、第三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全国总决赛金奖;舞蹈《阳光下的雪莲花》获首届云南省青少年“三生教育”才艺展示活动金奖、五华区第二十届学生艺术节舞蹈金奖;舞蹈《快乐踢踏》获第二十一届学生艺术节舞蹈金奖;团体操《快乐拍手操》获五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自编团体操小学组一等奖;团体操《中国功夫》获五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自编团体操小学组一等奖;团体操《征鼓少年》获五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自编团体操小学组一等奖。

(四)以体育传统项目为依托,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春城小学是昆明市五华区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和武术传统项目学校,我校目前有体育专职教师6名,学校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学生各项运动技术和健康水平,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和武术特色运动。

春城小学足球队伍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多次在省市以及国家级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代表云南省,以及昆明市多次出省比赛,并为昆明市各年龄段的足球队输送了大批苗子。我校短式网球网点从2001年10月开始组队,以“尚德、拼搏、友爱、卓越”为队训,曾获得全国少年网球选拔赛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到台湾访问比赛。乒乓球队积极参加省、市、区的比赛并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为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乒乓球苗子,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学校武术队则连续十年获昆明市少儿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

二、探索开放型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这个日趋开放的时代,教育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生存智慧”作为重要目标。“开放”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放”是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此,春城小学在保证实施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前提下,对“开放型课程”做了一些探索。

(一)打造“春城”特色校园文化,以文化育人。(隐性课程)

1、发掘环境文化,润物细无声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校本课程的范畴。“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春城小学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以学校科研楼为例:一楼是少先队大墙论坛,根据少先队主题活动常常更换论坛主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勇于表达;二楼教走廊上悬挂的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三楼德育走廊则从生态德育、社会德育、人际德育、个人德育四个方面诠释着学校的“大德育观”;四楼图书资料中心张贴学生自己设计的好书推荐;五楼是中华文化走廊。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2、回归传统文化,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校以每天一小课(早读,午读10分钟时间),每周一大课(每周一节正课40分钟时间)的形式进行“诵读经典”。学校要求1、2年级的学生读《弟子规》;

3、4年级的学生读《三字经》;

5、6年级的学生读《大学》。《唐诗》《宋词》贯穿整个小学阶段。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和聆听,让学生热读经典,感悟经典,激发全校师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乃至国外优秀文化的热爱。

(二)开展“春城”特色少先队活动,以活动育人。

春城小学的少先队活动以胡锦涛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寄语要求和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探索少先队建设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活动品牌,使我校的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快乐成长,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童心向党,快乐六一(庆祝建党90周年少先队大队主题活动)2011年6月1日上午,春城小学的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快乐儿童节。时任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等领导来到春城校园,看望、慰问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一起分享他们的欢乐和喜悦。

活动当天,春城小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李纪恒、仇和,团省委、省教育厅等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杨皕等市领导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参加“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过队日、升队旗、唱队歌,共同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用最美的诗篇、最嘹亮的歌声,歌唱对党的无限热爱,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在欢快热烈的入队仪式上,又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入队誓词,向他们赠送书籍,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愿他们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李纪恒说,希望孩子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争当‘四好少年’。”要求老师们“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辛勤耕耘。”

2、红领巾胸前飘 队风队纪展风貌

为建设优良班风班貌,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创设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春城小学围绕“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少先队仪式教育”,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对全体少先队员进行了全面的队风队貌训练活动。

活动除了讲述少先队的知识和礼仪,重温少先队的纪律要求外,还详细阐述了敬队礼的标准姿势、少先队大队活动的标准程序等。在 一遍遍的操练和纠正中,队员们把队风纪律融入了日常生活,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目前,“礼仪铸师表 文明伴我行”已经成为春城小学师生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文明整洁、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

3、“学比赶超”争先锋 培育典型树榜样

作为昆明市“创先争优”示范点,春城小学按照省、市、区委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创新方法,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少先队创先争优工作。

我校以建党90周年及建队61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四好少年我争当”主题教育。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倡议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树立远大理想,二是带头勤奋学习,三是带头团结友爱,四是带头参加体育锻炼,并以此为标准,由各中队推选出了一大批优秀少先队员,为队员们树立了“学比赶超”的榜样。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而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我们深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彰显科学育人观的“1 + 2”课程体系在春城小学一定能够“创课程建设新亮点,筑素质教育大舞台”!

第二篇:课程建设汇报

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成就幸福的教育生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腰关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近年来,我校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以“培养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确保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合理处理了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与学生社团课程四者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现汇报如下:

一、一轴三线课程的设置。

“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这曾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曾对素质教育的精辟总结。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我校的教育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促进所有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终身发展,我们全力构建了“一轴三线”的的课程体系。

(1)、一轴的核心主导课程是指常规的基础课程,也就是“每一件事都知道一点”,即语数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这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

(2)三线拓展课程是指“综合选修课程”、“研究学习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三线拓展,即所谓“知道的多一些”,它从知识的层面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又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综合选修课程是一种发展性的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从广度和深度对基础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教师开设的综合选修课程共有知识类、生活类、科学类、趣味类、文艺类等40种第二课程,占全校在职教职工的91.4%,学生参与率达到100%。综合选修课程充分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基础性课程减少的教学时间为综合选修课程的最低保证时间,学生至少要选够这些课时;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不受限制,多选的“综合选修课程”记入学分。

(第二课程统计表)

“社团活动课程”则是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以满足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活动课程。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某一社团,也可以申请组建新的社团。

我校学生社团数分为6大类型,共19个社团:

——学科类:数学社、物理社、化学社、生物社、英语社等。——科技与生活类:电子社、电脑社、环境爱好者协会、环保社、维修社等。

——文化类:经典阅读社、涓流文学社、电影欣赏等。——艺术类:歌唱组合、摄影协会、课本剧演出等。——体育类:足球社、乒乓社、羽毛球社、篮球社等。——语言文字类:演讲与口才、朗诵社、书法天地。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综合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的继续发展,学生对两类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由此构成了以知识应用和研究活动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研究性小课题及有关系料)

二、三级课程的有机整合

“一轴三线”四类课程相辅相成,逐步深化,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才能保证此类课程开展的时间呢?课程整合里出高效。

1、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整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学年,遵循“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确保国家课程开全开足”的原则,重点解决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与国家课程《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历史》的整合,《语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通过学科整合与学科模块整合教学,省略了课时数,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拓展课程的实施上,既提升学生的内涵,又提高了国家课程的教学质量。

(有关材料)

2、三级课程与综合、研究、社团活动课程的整合。例如:我们将综合实践课的《学校名片》、初二下学期美术的《收集交流设计标志》活动及信息技术教育中的《 图像美化 》进行有机整合,开发

实施了《班徽设计》校本课程。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先有美术教师指导美术设计,再有思品、语文教师指导内涵界定,最后有信息技术老师指导用电脑完成班徽的制作。(材料班徽设计校本课程、指导、作品等图片),同时还把这一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学校的美术社团联系起来,让社团组织班徽设计比赛活动,并让其社团成员参与对这一活动的评价。

课程的有机整合,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我们能行有余力的开展三线拓展课程。

三、校本必修课程和四大养成教育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遵循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从学生的社团活动开始,继而开发综合选修课程,综合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由此而构成知识应用和研究行动为特征的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的深入和研究成果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通过长期的实践,结合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选定了全校的校本必修课程:《书写美丽人生》(每周1课时习字课)、《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与晨诵结合每学期12课时)、《我们的班徽我设计》(与班会结合共4--6课时)、《阅读让生命更美丽》(与午读结合,每天不少于30分钟)、《反思,前进的不竭动力》(与暮省、班会结合)、《青春期教育》(针对初二、三学生,每学期10课时)、《升旗仪式课程》(针对升旗班级,每班2课时)。

(班级文化建设、班徽、完美教室缔造、完美办公室缔造等材料)

初一生活习惯,初二学习,初三交往。初四考试习惯

四大养成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初中生活,只不过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各有侧重。在习惯课程的设臵与开设中,我校还把常规检查与新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开创性的以“课堂教学每月一事”活动来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每月一事资料)

活动主要内容为下:9月,让学生的学习从整理课桌开始变得条理;10月,让学习态度从坐姿开始变得端正;11月,让学生从举手大声发言开始变得自信;12月,学会倾听交流是课堂生活的主要方式;1月,学会复习,我们的知识才能巩固;3月,学会反思,我们 的课堂才能高效;4月,课堂的合作关乎事业的成功;5月,课堂的质疑关乎一个民族的创新与腾飞。两者的结合,课程的开发,实践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铸就学生辉煌一生”,让学校管理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四、一点三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核心特点是过程性评价。依据这个思路我校拟定了《腰关中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一个核心点: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三个辅助面: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满意度调查材料、每周最佳教师评选、教室日志、作业清单、教师常规自查记录)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学校质量分析会、班级学情分析会)

以上便是我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点滴做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乘着莱城区教育改革的东风,广纳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满怀激情的把我校课程建设得更加完美。

第三篇:软环境建设汇报稿

从开展软环境建设活动以来,我局党组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经过全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准备、自评、助评、整改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收到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我局严格按照瓦房店市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内容、范围、方法和要求,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狠抓查、整、改、建四个环节的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软环境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落实“五个抓”,确保行评工作有序进行 一抓机构建立。我局把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作为全面提升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纳入全局和全系统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软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行评的日常工作。

二抓方案制定。根据司法行政系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瓦房店市司法局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对全系统软环境建设活动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了指导思想、方法步骤,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三抓思想发动。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共召开两次大型会议,对软环境建设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并组织开展软环境建设年百人签名活动,还结合全局大会和支部会议等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把全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局部署上来。

四抓责任落实。为了确保软环境建设活动查、整、改、建四个关键环节得到落实,局长分别与机关各科室科长、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负责人签订了“市司法行政系统软环境建设工作责任状”,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为软环境建设工作责任人。

五抓宣传造势。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政风行风评议的全过程,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利用“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等平台,印制和发放法制宣传资料。通过及时向社会宣传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职能,报道软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公开征求群众意见,使群众充分了解和参与司法行政系统的软环境建设活动。

二、通过多方式、多途径,确实找准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自纠和广泛征求意见,基本上找准了司法行政系统在软环境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还不能持之以恒,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沟通协调不够,工作布置多亲自检查少。班子成员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深入的调查较少,倾听群众的意见还不够;科室之间相互沟通和协助还存有不足的问题。三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扎实。有个别单位、个别公务员还存在工作不够扎实、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极少数公务员对待工作热情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不注意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对群众的咨询解答缺乏耐心,导致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三、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多层面搞好整改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一下关于我局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全局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树立“思路创新、党员创优、干部创绩、行业创效、社会创安”的实践理念,深入落实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机关组织隶属关系,全面开展“五型”机关党组织建设,引领“五型”机关建设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积极探索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精心组织,抓好检查,加强监督指导,确保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此报告。

瓦房店市司法局 2012年4月25日

第四篇: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正式稿)

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

我校申报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被列入江苏省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在泰州市文明办、团市委、文联、泰州报业集团和泰州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结对支援学校的倾力帮扶之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规划、论证、设计和建设,课程基地初具规模,各项前期活动顺利开展,课程基地的作用日趋显现。现在将我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内涵以及基础建设等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汇报如下:

一、课程情况简介

㈠《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确立的背景

我校地处泰州主城区的城郊结合部,由于诸多的原因,生源流失严重,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我们抓住省提升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契机,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建设《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目的在于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漫溢带来的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浮出于三水之间。

几千年来,自然的赋予和泰州人民为创造良好水环境而作出的奋斗,形成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

课程基地建设探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 1.河荡文化

水利文化:泰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水城一体”,街河并行,城市特色文化明显。

城河文化: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是抗击金兵的产物。新世纪以来,城河两岸重建望海楼、文会堂、清风阁、桃园等,修建了古城墙,新辟了三水湾,使城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全国城河治理的经典样板。

湿地文化:麋鹿、红粟、淮盐,都产生于江、淮、海这个特定的环境,垛田则是因地制宜的创造。如今,溱湖湿地、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等都是精彩的水乡风光。

遗址文化:泰州发现单塘河新石器遗址、天目山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为良渚文化去向的研究找到实物佐证;南荡临时性居住遗址,揭示了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迁徙的轨迹;最近又发现蒋庄大型良渚中晚期遗址„„

泰州的桥,几乎每桥必有一典,桥文化因水而得。2.盐税文化

淮盐文化:黄海西岸的泰州,拥有广阔海滩生长的大量芦苇柴草可供煮盐,所以是临海煮盐的最佳地点。

漕运文化: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开挖了运盐河,明永乐二年开挖了泰州通往东台连接淮南盐场的泰东河。

盐税文化:从唐朝开始泰州是全国十大盐税征集地之一。明朝洪武年间,泰州两淮都转盐运司是全国六个运司中最大的一个。

盐商文化:泰州的盐商大多是晋商、陕商和徽商,他们的活动在泰州

的戏曲文化、庭院文化、饮食文化、起居文化等中都有呈现。

3.教育文化

泰州的文化在观念上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类型呈现出平民倾向。宋代教育家胡瑗坚持“安民之道”,成为一代宗师;范仲淹在这里率民筑堤,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明代思想家王艮在这里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是泰州学派的核心;清代思想家魏源在这里著作《海国图志》百卷,促进了整个东方的思想解放„„

4.红色文化

泰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沈毅发动“五一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姜堰大地上最先建立起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泰州为新四军东进的桥头阵地,黄桥决战威震华中;国内战争初期苏中战役首战告捷;人民海军建军于泰州白马„„

目前,研究泰州水文化的机构多,成果也多,但是适合青少年参与探索,体验感悟,学习传承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不多,我们希望通过《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弘扬泰州特色文化,借助基地建设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老师充分参与进来,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对地方历史文化学习和传承。

㈡《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效能

1.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生活、活动,让他们感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

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身体验感悟到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有趣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获取的知识更有趣、牢靠。

2.真正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现在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就是获取分数,考上好学校,大部分是在被动学习,要我学。通过泰州历史文化课程基地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工作坊成员的宣传、实地考察、走访以及老师的讲座,开展的各项比赛、征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述、沟通、组织协调等综合实践能力。

4.正向储蓄学生爱家爱国情愫。

学习传承泰州历史文化,是落实泰州市委提出的建设“三个名城”即:医药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建设的需要。尤其,我们医药高新区的教育,更要发挥地域优势,为“三个名城”建设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5.推动转变教师教的模式。

变满堂灌为探究性学习,变一言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生态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地理泰州·三水文化》基地建设为契机,让教师和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四个工作坊的活动中去。如:发动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收集、研读泰州的历史、地理、文化等资料,撰写随笔、随感。带领学生游览泰州

的历史文化遗迹,参观现代科技展览,感受湿地文化,走访淮剧团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文字,相互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优良品质。促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促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全校沐浴在我要科研、我要学习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二、基地建设情况

㈠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

为了让全校每位师生都能充分认识课程基地建设的意义,积极投入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中去,我校组织了全体师生学习宣传《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通知》,宣讲《地理泰州·三水文化》省级申报时的演讲PPT,通过校报和校园网平台使全体师生知晓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发动全体教师研读泰州的地理、文化等相关资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游览泰州的历史文化遗迹,丰富课余生活。

成立了以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

2、专家指导,细化建设方案

《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省级立项后,局长带领学校领导联系上海研究单位,察看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基地建设规划设计,拿出初步设计方案。经过精心准备,去年初组织召开了基地建设专家研讨会。专家们就“基地建设”展览馆的设计方案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建言献策。2013年12月12日,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检查视导专家组对我校课程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校课程基地的特点是:一校建一馆,一室悟一城,一书知三水。我们又请南京的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的建议再一次对一期设计方案进行定位修改形成最终的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付诸实施正在施工之中。

3、筹措资金,加快硬件建设

根据设计方案,需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省拨30万元和医药高新区60万元已经到账,科教局和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目前投入已超过200万元。

4、加强管理,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

我们十分重视基地活动的软件资料管理,组织机构、工作坊核心成员网络、工作制度上墙,每次的专题会议有记录,活动及时报道;我们各工作坊授课有教案、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照片、有总结,并及时归档。

为了规范软件资料,我们统一印发了课程基地专用信签纸,所有的活动轨迹一律记载或打印在专用信签纸上。

㈡基地建设的内容

课程基地建设建筑主体位于我校综合楼三楼。这是建筑主体平面图,体验馆总面积达到880平方米。

1、泰州三水文化体验馆(结合PPT)

◆泰州三水文化体验馆分为六个展区为: “三水人文馆”、“会船馆”、“盐务馆”、“戏曲馆”、“名人馆”、“试院馆”,衔接6馆的参观主线铺装仿古火烧板,并且在主线两侧安排了民间艺人的街边操作台,再现了整个泰州历史三水的文化变迁。四个工作坊是:水文化探究工作坊、日用即道探究坊、戏剧演艺坊、泰州历史名人探寻坊。

◆这是我们体验馆的平面施工效果图、区域分布图。

◆本款设计以泰州历史为基调,馆内的整体设计偏向于传统中国风。入口处采用了木质镂空双开门屏风,一方面起到了遮罩和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进口处的中国风元素。主引导线路的地面采用的是复古火烧板铺装,用简化版的泰州著名古桥“演化桥”做嫁接直接进入本馆主会场。

◆屏风前的地面也通过地雕的文字展示,点名本馆主题。

◆呼应入口处地雕,桥下也通过凤凰的图腾来凸显泰州凤城的概念。◆过完桥面,整体馆内墙面都采用青砖墙纸方案,让整体中国风的氛围更加浓厚,而每个主题馆外围的大幅画面都展现着每段关于主题馆的历史、人文。

◆这是馆铭表现处。

◆这是主参观线路的平视图。泰州古街道的感觉非常明显,两侧的老艺人摊位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方面学校将吸引民间老艺人来学校进行传承展示,而熟悉的街道和熟悉的货郎担的形式,让这种交流和传承更加有趣和生动。

◆这里采用了泰州老门槛的过渡设计,门槛外为历史展示(三水、盐

务、戏台),门槛内为人文荟萃(试院、名人),使得整个馆在参观线路中又巧妙的做了个分类。

◆对于承重柱的处理,我们也将泰州的各大著名景点融入柱上,使得承重柱也能体现出泰州的人文特点。

◆这是通往试院出口的最后一个展示面。这些都是三水体验馆的外围设计表现

◆这是会船馆内部,会船馆内部分成两个区域,该区域以历史展示为主,通过老照片和老文物的形式,展现了会船这段泰州当地有趣的历史风貌。

◆这是 主要以体验教育为主。舞台的设置可容纳10-20人的戏曲演出,看台的人数可达几百人。当排演的戏曲成型时,可完成家长及社区人员的汇报演出等接待任务。戏台的两侧分别是古戏服及传统乐器。使得戏曲馆基本可形成一个成熟小剧场。

◆这里同样重视文化的展示,展现了各个时代泰州的戏曲文化发展。◆这是各个角度的细节图。

◆这是名人馆的鸟瞰图,也分展示区和互动区。展示区分为物品展示和历史人物展示。体验区有两个触摸屏,犹如一所泰州当地名人历史博物馆,触摸屏的主机内录入了泰州有史以来的名人资料,虽然名人馆的物品和人物平面展示有限,但是加入的触摸屏电脑,使得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人馆。

◆这里是著名历史人物展示 ◆这里是承重柱文化装饰 ◆这里是物品展示 ◆这里是触摸屏数据库

◆这是试院鸟瞰图,试院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公开课课堂,另一部分为书法工作室

◆这里是公开课课堂 ◆这里是书法工作室 ◆这里是休息室

◆我们还对体验馆南、北的两个阳台进行了景观设计

2、开发泰州历史文化课程校本教材

每个项目组都已经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知社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探寻事物真相,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率。

在专家指导下,编写两套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地理泰州•三水人文》(上、下册),上册以史为线,介绍泰州的由来及泰州的地标;下册介绍泰州独特的民俗风情。

目前初稿已经形成,待定稿后付印。

3、工作坊活动情况

场馆尽管还在建设阶段,但是我们的活动并没有等,成立的四个工作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①“日用即道工作坊”组织全体语文组教师,立足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以七、八年级学生为主体,以对王艮思想感兴趣的同学为核心,请泰州学派研究领衔人蔡桂如教授指导,组织教师、学生对王艮这位泰州学派的创始人进行探究。在语文教师中开展活动,从各个侧面去思索,共收 到教师的各类文章 21 篇,学生收集、撰写的各类文章58篇。

在学生中开展了王艮的《乐学歌》硬笔书法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在建的基地,开展了“我为展馆添风采”的征文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展馆。组织学生参观了胡媛的安定书院。

今后,日用即道工作坊将继续在师生中对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进行普及性教育,引导教师对王艮的“简易快乐”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探究胡媛与泰州学派的关系。

② “历史文化探寻坊”组织部分历史老师,立足于七、八年级的学生,组成了五个探寻课题组(泰州历史文化、泰州历史名胜、泰州历史文化名人、泰州饮食文化、泰州红色文化),学生采用上网搜索、走进图书馆、走访,实地考察方式,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

我们通过组织宣传、走访、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纪念馆、望海楼、范仲淹纪念馆、黄桥决战纪念馆、高二适故居等地方,使学生对“泰州历史文化”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我们在课题组内开展了“我所了解的泰州历史文化”比赛活动。课题组老师认真填写了各次活动记录,并做好了课题活动的阶段性反思。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下一阶段,历史文化探寻坊将以课程基地为平台,带领学生参观基地名人馆,让所有学生了解、学习、宣传我们泰州的历史文化,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说泰州、讲故事、参观探访历史名胜、名人故居、走进红色文化区、品泰州美食、准备食材制作美食等),加深学生的认知,做到“知行合一”,让参观者和体验者都有收获。

③“水文化探究工作坊”组织部分化学、地理老师,立足于七、八年级的学生,组成了七个探寻小组,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带领学生参观、实地考察了望海楼、三水湾、溱湖湿地、桃园、主城区的桥、泰州古文化遗址等,充分利用泰州本土的教育资源,使师生对“泰州水文化”有了较为明确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让工作坊成员向同学介绍泰州的水文化,达到教育学生热爱泰州,热爱祖国的目的。

下一阶段,水文化探究工作坊将继续搜集和整理相关图片、图表和数

据,为充实校本课程和展示馆内容做准备工作;以工作坊为平台,让所有学生了解、学习、宣传我们泰州的三水文化,让学生在阅读校本教材以及参观展示馆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水文化的历史源头和现代发展,让学生在基地的会船体验馆里亲身体验动态投影设计的龙舟竞渡的激情,培养奋发争先的泰州精神,在不断进取中保持争先的状态,延续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既提高了组织课外活动的安全性,也让学生远离了无趣的课堂。

④“戏剧演艺工作坊”组织社团学生从京剧、淮剧的起源以及在泰州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探究。现阶段,我们主要对淮剧做了深入的了解。作为泰州地区的本土剧种——淮剧,如果能够走进泰州地区的中小学校,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在学生对淮剧的起源、代表人物和代表剧目等方面了解的基础上,邀请了淮剧团的老师走进课堂教唱淮剧经典唱段、表演淮剧、指导化妆等,学生在边听边学边做中对淮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一阶段我们戏剧演艺工作坊将重点开展两项活动:

一是走进京剧——邀请泰州京剧老师为学生进行戏剧指导,组建明珠实验学校“明珠京剧团”,响应教育部关于“京剧进课堂”的指示精神,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学校初一年级音乐课程。课程基地中的戏曲馆设置了戏曲舞台,展示了泰州戏曲历史,再现了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景象。我们将充分发挥戏曲馆的功能,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探索感悟,在表演中承继泰州千年的戏曲文化。在这里,每一个人可以静听戏曲大师的高雅之作,可以自己动手画出生旦净末丑的形象,可以登台献艺,传承悠久的戏曲文化。

一是走近号子——号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祖国各地,尤其泰州兴化的茅山号子曾唱进中南海,入选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我们将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本、走访兴化号子演唱者等方式对兴化号子的起源、代表号子等方面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形成书面和影像资料。

三、下一阶段我们的要做的工作

基地建成后我们准备在如何用好、管理好基地上下功夫,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课程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1.建立一套完整的展馆管理和使用制度

制定省课程基地管理章程,促进课程基地规范有序运行。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课程基地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办公场所设在基地,每学期制定展馆开展活动的计划,排出时间表,扎扎实实开展学生体验活动,办出特色,以期达到传承泰州的历史文化,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我校总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放大基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效应。

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先进的基地,还要建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基地,要能影响一大批学校和学科反思教育教学,带动和引领更大范围教师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把基地办成一个对外开放宣传学校的窗口,吸引其他学校的老师同学到基地参观学习体验,促进学校教育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3.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基地建成后,我们准备将劳技、音乐、地理、历史教研组等骨干教师工作室办公室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在基地开展,在全校进行课程基地的功能及使用理论学习,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外出参观交流,开展研讨活动,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校本教材,继续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增强课程基地服务于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综合实践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把课程基地建设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基地。通过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就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谢谢!

第五篇:卫生行风建设汇报稿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促进便民利民惠民

全力打造省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

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以“团结奉献、务实求优、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为精神,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围绕“方便群众就医”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两大工作重心,转变模式、扎实工作,努力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全市打造民本卫生、满意卫生、和谐卫生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建立长效稳定的激励机制

(一)以制度约束人。中心以明确职责、强化程序、提高服务能力、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为目的,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及各类技术操作规范,对责任医生日常服务和言行举止进行规范,使职工在行动上有了依据。2007年出台社区卫生、医疗、行政后勤三套72项规章制度,2009年作进一步完善。

(二)以制度管理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两年一轮开展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和职工双向选聘工作。实行职工代表大会议事制和党员议事制。

(三)以制度激励人。建立和完善中心各部室和站的内部实绩考核标准和体系,引用竞争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将日常考核、集中考核和明查暗访结合起来,以工作质量、服务效率、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考核结果与劳务报酬挂钩。

(四)以制度引导人。蓬勃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深化民主和谐氛围。以强化廉洁行医、廉洁服务意识为抓手,举办演讲会、读书会、周年庆等各类联谊活动及党员红色教育活动,制作中心宣传画册和廉政文化墙,印发职工廉洁服务手册,设立廉政图书角等,立足各种宣传阵地营造舆论支持环境,提升职工文明素养。

二、抓好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推进渔农民健康工程

(一)优化服务环境,为居民求医提供方便。一是按照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推出的国家标准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从功能定位、氛围营造、文化打造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规范内部科室设置,如设立预检分诊台,推出免疫接种电子挂号服务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建富有特色、蓬勃向上的社区卫生文化。二是建设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体系。以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管理系统、体检工作系统、内部办公系统等为基本框架,多层面满足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三是健全和完善服务网络。以步行15分钟为服务半径,在新城范围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其中包括1个新型城市社区,全部与中心实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

(二)出台优惠政策,为居民求医提供实惠。一是实行药品价格优惠。2006年9月出台728种药品价格大幅度优惠,2007年全年让利40万元,服务对象次均费用从上年的60.83元降到53.63元,目前药品加成率为20%,准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利润”销售。二是推出低保困难人群补助办法。向辖区困难人群发放“爱心卡”,实行“四免两减半”(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观察费全免,辅助检查费和化验费减半)。三是加强对重点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以全科团队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手段,以各类“俱乐部”和“服务社”为载体,有特色地开展慢性病和重点人群的社区管理工作,通过短信群发平台、“活动餐车”现场会等,普及健康观念、采取个案干预等措施,关注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疾病防治、康复等全过程,使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居民心中;经调查,2009年辖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2007年上升了5个以上百分点,分别达到了81.87%和80.59%。四是关爱弱势人群,探索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心于2007年探索开展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工作,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路子,目前已为居住6个月以上新居民建立了区域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并动态实施了“网格化管理”和分类服务工作。成立的新居民孕产妇定点分娩救助医院至今已救助孕产妇80余名。2010年3月起,中心建立“新城新居民健康银行”,提供“健康币”充值兑换服务,有效缓解新居民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强化服务功能,为居民求医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实行社区卫生责任网格化。2009年4月,中心在第二轮居民健康调查基础上,积极对接基层行政管理,在全市首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新模式,坚持“以房管人”原则,在辖区公共网格基础上,以20-30户家庭为1个单元进一步细分服务网格,并运用“网格地图”和信息化技术,实行定量、定性、定位管理,精准地掌握了服务人口的基本情况。结合各社区网格内服务对象的数量、特点和范围,中心对全科服务团队进行合理调整,推出社区卫生服务总团队长岗位,负责团队的运行、管理、考核等工作,建立临床、公卫、护理3支专业指导团队,并成立东、南、西、北片区,通过双向选聘,建立4支由团队长负责的全科服务责任团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的全面推行,不仅创新了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使服务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同时还拓展了社区公共网格的功能,消除了服务盲区,提高了居民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和谐。许多责任医生坦言,自从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对自己的“责任田”更加留心了,走门串户也更勤了。有位2天前刚回乡定居的台胞,就是在责任医生上门走访时被及时发现,因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史,责任医生马上联系中心指导团队对他进行了检查、会诊、用药指导和健康档案建立,受到了老人的赞赏。二是完善运行社区健康报告制度。中心于2008年6月起实施该项制度,每月按时向居民、政府、专业指导机构等发布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健康影响因素等。作为一项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互动机制,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配合政府抓好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心把参合群众健康体检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小康社区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第二轮渔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中,共完成体检20776人次,体检率61.02%。辖区慢性病管理人数共7124人,其中高血压管理4328人,糖尿病管理874人,精神病管理153人。社区责任医生及时做好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后续追踪等服务,并将体检情况和随访管理情况记录到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的长效动态管理。

为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立体式、多视角地抓好卫生行风建设,2008年我们还专门聘请了5名行风监督员,由退休教师、乡镇干部、社区干部、民主党派人士等组成,定期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2009年,在中心本部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安装了意见征求箱,并向社会公示“服务承诺”。加强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工作,中心内部成立领导小组,凡有病人或家属反映行风等方面的问题,由小组负责登门调查,有一起调查一起,决不放弃任何线索。通过上述措施,架起了居民和社会与中心联系的桥梁,通过内外结合、协调动作,促使中心卫生行风建设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今后中心将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按照国家新医改方案的指导精神,以强化内涵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质量管理为核心思路,坚持真抓实干,坚持开拓创新,在扎实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强化廉政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不断规范从医行为,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和惩防体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开创全市社区卫生工作新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下载小学课程建设汇报文字稿[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课程建设汇报文字稿[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专业建设汇报稿

    特色专业建设汇报稿 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将从6个方面对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汇报。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团队共有校内专任教师13人,校外兼职教师12人。专任教师......

    文化品牌建设汇报稿

    打造“家在某某”文化品牌推进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某某区文体局“文化品牌”是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精品文化的代言词,具有强大而鲜活的生命力,受到人......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专题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答辩材料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 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汇报

    研发快乐课程,滋润快乐童年 莱芜市鲁矿第二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好! 自全市全面推进新教育以来,我们鲁矿二小作为全市首批实验学校,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高......

    东营小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汇报材料大全

    东营小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为加强学校的育人课程建设,我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解放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

    小学期汇报总结稿

    小学期汇报总结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教技10级 王曼霖 很荣幸站在这里,对小学期的系列活动进行简单而粗略的总结,博学 慎思 笃行 创新教技......

    小学创新课程实施汇报

    林家村镇林家村小学创新课程实施汇报 课程背景 诸城市林家村镇小学地处鲁东农村,西接密州古城,东临青岛海湾,自然环境优良,社会资源丰富。多年来,学校一贯坚持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

    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汇报稿

    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汇报稿 一.专业基本情况说明 2002年开始申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同年获得省教育厅批准,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毕业人数650余人,现有在校生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