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合作社的报告格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申请书
名 称
备选名称
(请选用不同字号)1.2.住 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成员出资总额(元)
业务范围
法定代表人姓名
成员总数:(名)
其中:农民成员:(名)所占比例: % 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名)所占比例: % 本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设立,提交文件材料真实有效。谨对真实性承担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名:
年 月 日篇二:合作社运行报告
单县延雷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
运行报告
单县延雷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元月,自元月份开业以来,秉承为农民服务、支持农业发展、富裕周边农民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富民号召,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五统一管理标准,即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防治作物病虫害防治,统一种子发放标准,统一采购农用物资。用五统一的模式,确保种植小麦的优质,确保优质小麦优质优价,确保社员利益的增加。
在运行中,合作社不断壮大,关键在于合作社加强民主监督和科学管理,不仅落实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而且增加合作社财务支出透明度,同时,也强化和完善制度建设促进良性发展
一、健全了组织机构。在单县延雷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之初,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在社员大会上通过了《单县延雷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明确了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职权等。通过社员大会议定理事会、办公室等人员的工资待遇,研究了聘用会计、技术员的工作岗位以及优质麦田的管理事宜。
二、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领导和县农业局的指导下,理事会负责起草了《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合作社监督制度》、《理事会工作报告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股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在运行当中,根据运行实际情况,重新修改制定了针对社员的社员管理规定,合作社社员收割补助标准,合作社成员富裕资金管理规定等制度。
三、明确了分配关系。在《合作社章程》中对利润分配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合作社每年按照利润的20%提取公积金,用于再发展;提取利润的10%作为公益金,用于社员的公益事业;提取利润的15%作为风险基金,用于弥补亏损;提取利润的20%按交售小麦数量进行返利;利润的剩余部分按投资股进行分配。现在,有310户社员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为100%,入股资金达4.75万元。
四、提升社员种植技术
单县延雷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分重视对社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为社员定期订阅了麦田种植书刊、菏泽日报农村版等学习资料,13年4月份出资金组织部分社员到外省市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将内容刻制光盘放给社员,定期请专家、技术人员来合作社授课,使社员掌握一整套的科学规范化优质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五、搞好优质增收
截止2014年元月,共计社员310户,优质小麦田入社2105亩,统一收购优质小麦200万斤,销售190万斤,比普通小麦价格每斤提升近0.2元,亩增收近200元,户均赠收近1500元。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计划2014年新增社员300户。优质小麦田入社2000亩。
2、与种子公司合营,种植优质小麦种,完成2000亩优质小麦育种基地。
3、4、购置占地近15亩容量在500万斤小麦的仓库一座。与山东农业大学联系,在14年10月份请专家为社员培训优质小麦的种植技术。
5、为增加社员闲置资金的收益,为社员提供优质小额融资服务。合作社作担保,负责收回融资资金,不提取任何费用。社外需融资客户,合作社提取0.5%的服务费。
6、合作社计划在今年6月份、11月份两次,为50岁以上社员免费体检。在农业局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乘着国家惠农春风,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契机,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国家的富民政策为指导,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以提升小麦优质优价,带领社员致富为己任,带领广大社员做好优质小麦种植大文章,扎实工作,迎难而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三:农业专业合作社申请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申请书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提交文件目录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经办人为全体设立人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
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姓名 : 姚军胜 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权限:
同意 □ 不同意 □ 修改有关表格的填写错误。指定或者委托的有效期限:自 2013 月 日
年 12 月 20 日至 2014 年2 委托人(全体设立人 □ 法定代表人 □ 清算组全体成员 □)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注: 1.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按授权内容自行填写,主要包括:办理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或备案等;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更正有关材料的权限,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并在 □中打√。2.在选择的委托人类型 □ 中打√,委托人是自然人的由其签名;委托人是法人的由其盖章。3.指定代表或者委托代理人证件复印件应当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本人签名或者单位盖章。
4.委托人签名、盖章写不下的,可另备页面签名、盖章。特别提示:经办人为法定代表人的,不必向登记机关提交此证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登记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清单
成员出资总额:(元)
法定代表人签名:
年
月 日篇四:关于成立农业合作社联社的申请书
关于成立金寨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申请
县工商管理局:
你好,我们是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为了商议如何能够更好的带动帮助广大合作社成员致富增收,促进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我们聚在了一起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最终大家得出结论:通过大家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商业实体——合作社联合社,可以帮助县各农民合作社成员更好地获得收益、取得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县整体农业发展水平的最终目的。
纵观全国农业发展现状,国家实行农业改革至今,中央提出发展以“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道路现已深入各农村,而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改革需要更加深入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更加突破性的成绩。因此,我们各合作社代表于2014年3月1日在县党校展开讨论会议。
会上分析了现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以后的发展方向。讨论认为:如今全县农业发展是以各农业专业大户牵头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新型农业的主导力量,在经过这几年政府的指导发展和农民自身努力下,已经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收益。各农民合作社目前的任务是深化产业现代化,扩大经营范围,开拓新的市场,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而且政府不断推出的惠农政策也是一直在支持着新型农业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才能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待。
但是,毕竟由于个人的力量有限,单独的农民合作社在闯市场以期获得发展时,无论是技术支撑、还是资金支持等资源上都较为匮乏,因此在进行市场推广、信用担保、争取产业项目等市场竞争中总会显得捉襟见肘,力所难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扬长避短,我们决定成立一个由各农民合作社组成的联合社。大家联合在一起,以一个商业实体的形式共同闯市场、求发展,这样提升的不仅仅是经营资本。由不同的产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的联合社可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从而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同时,一个好的项目可以由大家共同完成,加强了各合作社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起到信息互通、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效果,各合作社成员之间也可以做到相互分享资源,共同发展。另外,在信用担保方面,一个联合的经营主体的信用评级要远远高于单独的经营单位,因此联合社在获得融资方面的难度更是降低了很多。这样,相对于单独的合作社,一个农业联合社亦是更加容易获得发展,成长为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和活力的新型农业主体。最终形成一条以农业联合社带动合作社成员共同发展,以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新道路。
如今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已不是一个新名词,纵观全省及全国 各地的农业改革,以联合社形式的道路获得发展的实例比比皆是。目前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要求我们顺势而为、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务实推进,加快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发展新型农业主体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农业发展支点,推进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要求。未来的农业发展,需要更多、更强、更具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信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道路可以为此提供一个新思路。因此,我们十一家农民合作社在此联名申请成立金寨县首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以达到联合发展、共同进步,帮助广大农户致富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终成就。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够予以支持,谢谢。
第二篇:农业合作社
牛泉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经济发展助推器
本报讯(通讯员 秦 飞)近年来,莱城区牛泉镇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立足本镇农业特色,围绕种植、养殖、深加工等支柱产品,通过在规范办社、提升品味上下功夫,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该镇已发展养猪、养鸽、花椒等45家合作社,入社会员788人,入社农户年人均收入近5000元,比非成员农户收入高出20%左右。
在规范办社上下功夫,该镇坚持依法办社,依法保护合作社和全体社员的利益,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一”,即有一个完备的章程,即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本镇实际,建立健全合作社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等切实可行的制度;有一个良好运行机制,按照“大户牵头,统一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合作社的组织机构;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按照合作社民主管理、协调运作、行业自律的办法,建立健全信息服务、资金积累、风险保障等制度。
同时在提升办社品味上下功夫,把发展合作社的立足点放在拓展深加工领域,整合现有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上,实现特色、规模、效益与大市场相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一
村一品”相结合,特色产业和合作社生产基地相结合,合作社与龙头产业相结合。目前全镇的45家合作社已基本形成了“专业牵头,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扶持”的良好发展格局。
第三篇:农业合作社
一、概念
农业合作社是建国初期人民公社的较低级形式,在当时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恢复生产,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成立的农村生产互助组织,后来农业合作社的活动不断扩大,发展到完全的大公无私,发展成人民公社。
二.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业合作社的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合作经济组织盈余返还上,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这几年也出现了个别农业合作社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导致难以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很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思考。在财务管理上,农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只能参照有关企业财务制糜运行,加上有关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问题迫在眉睫。农业合作社大都过多地强调对社员的收益分配,而未留足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基金,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分配方式上,一些合作社过多地强调按股分红,而不是以利润返还为主,甚至一些地方的合作社根本无利润返还这一环节,使得合作社“按交易额进行盈余返还”的基本原则未得到很好地贯彻,而难以体现出合作社的“交易的联合”的本质特征。
(二)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合作社支持不力
由于理论宣传不够,目前的合作社,协会型的多,经济合作型的少。随着农民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认识的提高,要求演进为合作社的迫切性已经很强,而政府相关部门却缺乏好的引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认为合作社是农民个人的事,政府不应该管,所以就采取“无为”的态度。因此,新一代农业合作社虽已产生多年,却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和创新。农业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发展也很不平衡。政府对合作社扶持漏洞很多。因为政府资金有限,只能集中扶持几个点,因此,有的农户办合作社只是为了套取政府部门的补贴,这既使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又容易引发腐败。这就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广泛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三)资金短缺
合作社和其他盈利性企业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对自有资金的需求。合作社筹集资金往往受到自身的限制,这是因为:
1.股金集资受到限制。合作组织是个体劳动的联合组织,实行资本报酬有限原则,社员的权利是与个人劳动相关而不是与资本相关,表决权和按交易量参与盈余分配的权利与股金额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最低限度的股金已经确保了完全的社员权力,由此导致了一个趋势: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每个社员把他的那份股金看作是为了获得服务而进行的一种集资,而不是看作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
2.依靠社员投资的制约,合作组织还鼓励其成员投入资本股金,合作组织对这种股金支付红利。在合作组织发展初期,其成员投资完全能满足经营需要,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作组织仪仅依靠社员提供的资金从事生产经营很难把合作组织办好,更难以同以他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竞争。因此,局限于向本社社员范围集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社员退社的影响。合作组织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而当社员退社时,可以要求合作组织退回其股金。合作组织的股金与波动的社员人数相结合使合作社的股金成为处于变动之中。
4.发展模式的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巾,很多省市地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当一部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起来的,对龙头企业有很强的依附关系,甚至出现“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的情况。这样就容易造成中央政府对合作组织的税收、财政专项资金等优惠政策被企业截留,而无法落实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来。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加 强宣传 《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I使农民充分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 的概念、合作社实施的意义以及将会带来的好处,以此来增 强农 民对农 民专业 合作社 的认 同感和入社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农民专 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 和经营管理 制度 我 国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 已出台,但 这部法律 的有关规定是 原则性 的,与现有 的法 律也有一 些不一致 的地方,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 作社法律法规,制定 地方实旅细 则,因地制宜地推 动合作社的发 展。出了国家层 面的立法,还 要建立健全 与合作社有关 的组织章程、管理制度、风险 调节机制相关 的法律法规,将农 民合作 社韵 建 立、发展和 管理纳入规 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的轨道,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吸纳专业人才。各地 应该制定相 关的制度法规,对 农业专合作 社的成员进行 业务培训,使他 们熟悉合作社 有关的理论和相 关政策,以便 减少他们在 经营管理决策 方面的局 限性 和片面性,使农 民更好 的开办 农民专业合作 社。相关政府部 门要制定一系 列鼓励政策,鼓励 大中 院校学 生和农业技术 人员到合作社 中任 职,提 高合作社 的文化素质水平。
(四)、建立农 民专业合作社 的有关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合作社各主管部门的职责,使 他们各司其职,确保为农 民专业合作社 准确及 时的提供政 策指导和 咨询、农产品 的价格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等;积极举办和参与农产品展销会、发布会等活动,特别是参加农 博会,为农 民专业合作社 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比如 开办讲座、办学习班等 形式,加 强对 农民 的教育,逐步提高农 民的文化素质和 劳动素质,使农 民真正跟上 时代 的步伐,成 为”三 有”..有 文化、有 技术、有素质 的新农 民。
第四篇:农业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视角下的研究评述
摘要:本文针对之前学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和国内理论、动因、组织、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最后作出简要评述。我国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较多反应政策、性质、地位与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应注重合作社制度变迁与安排、经济效益、国外形式与国内实践结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理论
影响因素
简要评述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世纪早期在美国出现后,国内外针对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根据美国商业组织的基本法律形式的表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生产者合作社”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营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和供应合作社。我国20世纪末期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逐渐大规模增加,也形成一些理论和成就。针对其定义我国最普遍公认的是2006年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解释,即:“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资源结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分类总结和评述。
1.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视角
1.1 西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
20世纪早期学术界影响力最高的农业合作社理论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学派和市场竞争标尺学派。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皮诺(Aaron Sapiro)主张按照产品类别来组建专业合作社,并使其成为合法的单一产品垄断组织,这样便会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纠正不公平贸易条件;后者的主要代表人物艾德温·G·诺斯(Edwin G·Nourse)认为合作社具有充当“市场竞争标尺”的功能,生产者可以依据这一功能来衡量其它从事销售行业企业的竞争程度如何。西方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研究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但对于农业合作社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农业合作社是对“农场的延伸”(即纵向一体化模式);二是认为农业合作社是一种独立的投资所有者企业变体(即(Investor一owed Firms,简写为IOFs);三是认为农业合作社是由生产者的联合行动而存在的一种联盟形式(即横向联合模式)。针对三种具体模式研究本文借鉴刘洁(2011)对20世纪40-80年代末农业合作社研究的理论整理(见表1)。
表1
20世纪40-80年代农民合作社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视角 主要作者 Robotka(1957)、Phillips(1953)Enke(1945)、Helmberger & Hoos(1962)
视角 伸(纵向协调)独立的企业(IOFs的变体)
理论方法 合作社理论框架、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新古典理论、合作社模型构建
新古典理论、主要观点 成员企业为从纵向协调中获益的一种联合 追求成员利益
优/缺点 缺点:个别模型缺陷 缺点:缺少稳Emelianoff(1942)、农场的延
最大化的企业 态均衡 存在成员间利
优点:假设更Kaarlehto(1955)、农场主的Ohm(1956)、Trifon(1961)
联盟(横向联合)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益冲突的一种横向联合
加贴近实际
资料来源:对刘洁(2011),《农民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中的文献资料整理所得。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化、多元化,形成了把合作社视为“企业观点”的延伸,“联盟观点”的延伸,以及“契约集观点”的延伸,本文借鉴刘洁(2011)对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合作社研究的理论整理(见表2)。
表2
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合作社研究的理论拓展
主要作者
视角
理论方法 产业组织理论 博弈理论
主要观点 会福利最大化;能够促进市场竞争 质性,其行为是不同参与者讨价还价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目标最优化过程
Eilers & Hanf(l999)、Hendrikse & VeermanBijman(2002)中的文献整理所得。
1.2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
民国时期,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民生主义之实现则是依靠建立合作社,当时的合作社是三民主义之“民生”主张需要,是基于“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基础。陈岩松(1953)先生对民国合作研究所得,基于工资制度的弊端,需发扬工农民主制,促使劳资合作,惟有合作社能解决问题。他认为合作社分为两类:区域性及专业性,区域性应与行政组织合一,专业性合作社对于城市专一经营一种业务,对于农村则是多种经营。陈果夫(1952)对三民主义与合作社关系的论述,“民生主义的内涵,为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欲求达到这两项目的阶梯,胥惟合作是赖。故合作运动,亦可以说是革命运动。”建国后到1955年,我国合作社发展相对稳定,之后开始进入大跃进,形成农村供销合作社、城市消费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渔业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等,针对农业合作社来看,其演进过程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四个阶段(见表3)。表3
我国人民公社的演进 名称 互助组 时间 1952年
成因 个体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不
特点
四个或五个农户组成,以自愿互利原则结成劳动、农具
优/缺点 缺点: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 缺点:忽略了组织内部结构和决策特征 优点:治理结构的研究—打开“黑箱”之谜 Sexton(1990)、“企业观Feinerman etc.(l991)、点”的延Tennbakk(l995)
伸
Zusman(1992)、Fulton “联盟观& Vercammen(l995)、点”的延Alback & Schultz(1998)、伸 Hendrikse(1998)
“契约集观点”的新古典理论、合作社的目标是社
新古典理论、合作社是成员非同
代理理论、交不完全契约理论
合作社是一组契约结构和投资决策方面有其独特性
易成本理论、关系的集合,治理(2001)、Hendrikse & 延伸
资料来源:对刘洁(2011),《农民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创新
出现新的形式:季节性和常年性互助形式 能接轨,出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同时闲置劳烦情况 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 1953年末 日益变成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 初级社和互助组高级社 1956年初
政府组建人民公人民公社 1958年 社体制,为推进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基础上形成
和耕畜等生产资料要素互助关系,生产决策由农户独立做出
建立在私有基础上,土地归成员所有,只作价入股,统一经营,归私有的耕畜和大中农具归合作社有偿使用 以公有、集中经营为特征,除自留地其他土地归集体无偿使用,农民靠统一身份的劳动取得收入
是政权的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公社为农村全部财产的主人,政府直接参与经营与统购、统销
由于按照出勤次数以公农业增长缓慢,存在较大波动
层单位,实现“政社合一”,分制分配,但效率低下,初级社将总收入扣除生产费用、税金、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剩余以劳动报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报酬的形式分给成员 虽然扩大和深化了合作社规模,但是失去了自愿原则和退社自由
资料来源:仵希亮(2010),《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历史变迁、利益分析与空间扩展》中文献整理所得。
20世纪80年代小岗村“大包干”之后,我国掀起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热潮。林毅夫(1988,1990)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变革,并进行了经验研究。邓小平(1993)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至于第二次飞跃,从长期来看,他认为仍然是集体化、集约化。接着形成了股份合作制,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内涵和拓宽了外延。康德琯和卢晓媚(1994)认为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产物,呈现一种混合经济形态,兼具有集体所有制、股份制和合作制三重属性。2006年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后形成了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多个法律法规文件,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理论。
从国内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发展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比较早期和完善,主要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更多偏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研究其经济效果,比较具有说服性和推广型。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还主要是从政策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研究过程,且起步较晚,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2.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动因
在国外研究方面,形成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两个学派。新古典经济学家是从如何应对市场失灵的层面来解释合作社的产生。其中Veerman(2001)认为由于农产品投资的专用性一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季节、气候、自然灾害等条件比较依赖,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或者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和相对力量不均,交易对方会利用这些专用性资产来谋利,此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会容易出现形成。新制度经济学家则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合作社产生动因。Ollila和Nilsson(1997)指出相对于独立的农户来说,合作社不仅有较强的规 模经济和竞争力,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风险,克服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频率,从而获得更大、更稳定的收益,这样形成利益诱导模式的农民合作社。
在国内方面,大多研究都是从合作社主体农户的角度进行分析动因。学者黄祖辉(2000)从理论上说明了农民合作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分散性和分散经营的家庭特征,在农村家庭联产经营承包基础上,政府和市场引导和推动农民的合作,形成一种合作制度和组织体系,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马彦丽(2007)考虑农户生产规模小、存在普遍兼业现象,以及农户间的异质性强等特征,她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应若平(2006)通过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协调机制、自主治理机制、利益集团机制,描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发机制,从而把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学者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路径进行探析,其中刘婷(2011)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分析内生和外生力量如何联结起来共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指出不同区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行动者,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不同的形成路径。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成因的研究,国外两个学派分别从市场失灵和交易成本来研究,是从本质成因来解释其原因的。国内则是主要从农业制度和政策的变迁,以及主体农户追求利益和降低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多是从实践中总结原因的逆推方法来研究成因。
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研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研究较多,大多从形成模式、组织程度、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模式的研究。李瑛(2011)按不同标准对农业合作模式进行分类,按合作主体分类,分城市产业资本与土地的结合、农民互助合作社、城市消费资金与土地的联合;按组织形式分类,分契约式合作、会员型合作、入股型合作;按发起主体分类,分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村精英带动型、专家学者带动型、政府带动型。生秀东(2007)运用事前交易费用和事后交易费用概念,通过交易费用的仔细划分,重新解释了“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不断演进的现象。二是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研究。张晓山(2006)分析中指出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展中国现代农业需要创新基本经营制度,发育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和契约联结方式。在特色农产品流通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研究,胡云涛(2009)指出外部企业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是对等关系,目前农民合作组织在特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实施农产品可追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三是针对农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规模的研究。刘婧(2012)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研究,指出合作社资产规模大于200万元的样本存在显著规模经济,最佳社员规模为150~176人;小于200万元的样本不存在规模经济,最佳社员规模为68~100人;样本合作社均具有总体范围经济和特定产品范围经济,特定产品规模经济和产品互补性各不相同。伊藤顺一等(2011)对合作社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用日均劳动收入测算,得出合作社对小规模农户效果明显,对大规模农户效果不显著。四是关于农民合作社组织范围的研究。应瑞瑶(2004)认为合作社变革有其内部问题,也有其外部因素,合作社外延在扩大而内涵在减少。
我国针对农业各产业的专业合作社研究近些年较多,也不断形成一些理论和经验,一些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进形成了实证性分析。
4.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种是定性理论分析。夏英(1999)把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制度因素、利益因素、权利因素、业缘因素(即产业和技术因素)以及地缘和情缘因素五个方面。张晓山等(2001)认为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低下的原因是部门垄断、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体制创新等。黄祖辉等(2002)指出影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分为产品特性因素、生产集群因素、合作成员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尤其是制度环境因素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寇平君等(2004)认为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八个原因:小规模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与观念的制约、农业的弱质性、农产品流通体系、政府管理行为失当、乡镇企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偏差、土地制度、人民公社运动的影响及政策制度管理的约束。另一种是定量模型分析。石敏俊等(2004)、郭红东等(2004)张广胜等(2007)都用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他们认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张广胜指出农户文化程度和农村贫富差距与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而有关部门提供的服务以及现有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是有些学者从合作社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朱红根等(2008)基于对江西省385户稻作经营大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认为户主文化程度、经营规模、农产品价格感知情况、稻作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程度、农田低于自然风险能力等对农户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显著;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种植历史、有无借贷、地理位置、当地农产品流通渠道发育程度对农户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不显著。郭红东(2009)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浙江省农民专业社的调查数据,他们认为物质资本资源对合作社成长的影响最大,组织资本资源也有较大影响,而人力资本资源对当前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并不明显。
归纳起来,朱艳(2009)认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产业因素、社员因素、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和制度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的制度环境因素、政府因素和宏观经济体制因素。
5.简要评述
从规模和质量上看,我国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研究是基于成熟经济学基础很早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理论,现在这些理论成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国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比较完善,针对合作社的经济效果实证研究较多,对于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合作社的性质、发展历程、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合作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因此,国内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针对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变迁、制度安排等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二是对具体合作社的经济性效益研究较少,这样就不能更直观反映合作社的经济作用;三是目前较多地介绍国外农民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但与我国实践相结合方面尚显不足;四是大多集中于政策和法规制度上讨论,缺乏理论深层次分析和创新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岩松.合作讲话〔M〕.台北:正中书局,1953.〔2〕陈果夫.陈果夫先生文集(第二册)〔M〕.政治经济,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52:344.〔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4〕郭红东,楼栋,胡卓红,林迪.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 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08):24-31.〔5〕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05):10-16.〔6〕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03):13-21.〔7〕胡云涛,贺盛瑜,杨晗.特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农业合作组织〔J〕.农村经济,2009,(12):127-129.〔8〕康德琯,卢晓媚.股份合作制论述〔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4,(02):28-34,41.〔9〕寇平君.制约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八大原因〔J〕.农业经济,2004,(02):7-8.〔10〕李瑛.论不同农业合作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255-256.〔11〕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刘洁.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13-19.〔13〕刘婷.不同环境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路径探析——基于ANT视角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16-25.〔14〕刘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69-114.〔15〕生秀东.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35-40.〔16〕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35-44.〔17〕仵希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历史变迁、利益分析与空间扩展〔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41-42.〔18〕伊藤顺一,包宗顺,苏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果分析——以南京市西瓜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1,(05):2-14.〔1〕应瑞瑶.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经济学研究,2004,(01):13-18.〔19〕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6,(08):4-10.〔20〕张广胜,周娟,周密.农民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沈阳市200个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68-74.〔21〕张晓山,罗远信,国鲁来.两种组织资源的碰撞与对接一四川射洪棉花协会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07):17-23.〔22〕朱红根,陈昭玖,翁贞林,刘小春.稻作经营大户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385个农户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71-79.〔23〕朱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及变迁的探索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9:30-32.〔24〕Alback,S.,Schultz,C.,1998,“On the Relative Advantage of Cooperative”,Economic Letters,Vol.59,No.2,pp.397-401.〔25〕Eliers,C.,Hanf,C.H.,1999,“Contracts between Farmers and Farmers Processing Cooperatives:A Principal—agent Approach for the Potato Starch Industry””,Galizzi,G.,Venturini L.,In Vertieal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ood System,Heidelberg,Physica,pp.267-284.〔26〕Emelianoff,I.V.,1942,“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Economic Structure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Michigan:Edwards Brothers,Inc,Reprinted by the Center for Cooperativ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5.〔27〕Enke,S.,1945,“Consumer Cooperative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35,No.l,pp.148-155.〔28〕Feinerman,E.,Falkovitz,M.,1991,“An Agricultural Multipurpose Service Cooperative:Pareto Optimality,Price-tax Solution,and Stability”,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No.15,pp.95-114.〔29〕Helmberger,P.G.,Hoos,S.,1962,“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d Organization Theory”,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44,pp.275-290.〔30〕Hendrikse,G.W.J.,1998,“Screening,Competi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Cooperative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9,No.2,pp.202-217.〔31〕Hendrikse,G.W.J.,Veerman C.P,2001a,“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52,No.1,pp.53-64.〔32〕Hendrikse,G.W.J.,Veerman C.P,2001b,“Marketing Cooperatives: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6,pp.205-216.〔33〕Hendrikse,G.W.J.,Bijmall,W.J.,2002,“On the Emergence of New Growers Associations:Self-selection versus Market Power”,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9,PP.255-269.〔34〕Fulton,1995,“The Future of Canadi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Property Rights Approach”,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es,Vol.77,No.5,pp.1144-1152.〔35〕Phillips,R.,1953,“Economic Nature of th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35,pp.74-87.〔36〕Sexton,R.J,1990,“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A Spatial Ananlysi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72,No.3,pp.709-720.〔37〕Tennbakk,B.,1995,“Marketing Cooperatives in Mixed Duopolie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46,No.1,pp.33-45.〔38〕Zusman,P.,1992,“Constitutional Selection of Collective Choice Rules in a Cooperative 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Vol.17,pp.353-362.
第五篇:农业合作社章程
X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加成员收入,实现共同致富,由XXX、XXX、XXX、XXX等四人共同发起,经XX县工商局批准,成立本社,本社定名为XX县X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第二条
本社是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主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方式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宗旨是为成员提供生产、营销、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加成员的经济收入。在本社内部不以盈利为目的,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第三条
本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盈余返还,成员享受平等权利。本社全部财产归全体成员所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第四条
本社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依法组织生产经营,在经济活动中承担有限责任。
第五条
本社自2011年7月成立,办公地址是:XX县XX镇XX村。
第二章
成员
第六条
凡从事与本社生产经营项目相同的农民或相关产业的个人,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承认并遵守本章程者,可以由本人提出书面入社申请,并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即为本社成员。从事相关产业的组织可以申请成为本社团体成员。从事相关产业的非农民身份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七条
成员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下同),并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享有本社提供的各种经济和技术服务,利用社内设施的权利;
(三)享有社内购买物资和销售产品的权利;
(四)享有本社共同成果的受益和分配权;
(五)有权对本社的工作提出质询、批评和建议,进行监督;
(六)有权建议召开成员(代表)大会;
(七)享有参加本社股金分红和按产品交易量返还利润的权利;
(八)有权拒绝不合法的负担;
(九)有退社自由权。
第八条
成员应承担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定;
(二)维护本社利益,保护本社的共同财产,爱护本社的设施;
(三)积极参加本社活动,支持理事会、监事会履行职责;
(四)接受本社技术指导,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从事生产、履行签订的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共同发展本社生产;
(五)不从事与本社相竞争或与本社利益相对立的活动;
(六)按规定交纳社费或股金。
第九条
成员退社须在年终决算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理事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退社。退社时,其入股股金于年终决算后两个月内退还。如本社经营亏损,应扣除其应承担的亏损金额,如经营盈余,则分给其应得红利。退社不退社费,不得分配本社共有财产。
第十条
成员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继承申请,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后获得成员资格,继承股金。继承人不愿意入社的,按照第九条的规定,由其继承人申请退社。
第十一条
成员股金可以转让给本社成员,不得转让给非本社人员。
第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
一、经教育无效者,经理事会决议可以取消其成员资格。
(一)不遵守本社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不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不履行义务的;
(二)给本社正当权益带来严重危害的;
(三)从事与本社利益相违背活动的;
(四)连续两年不交纳社费的;
(五)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构成故意犯罪,被依法惩处的。取消成员资格,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并有出席理事半数以上的票数通过,方能生效。取消成员资格,须结清所有债务,退还其所占股份,不分给应得红利。
第三章
管理机构
第十三条
本社设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召开成员大会有困难时,可以召开代表大会,履行成员大会职权。成员代表由成员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数不应少于成员人数的五分之一。代表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十四条
成员(代表)大会职权如下:
(一)通过和修改本社章程,决定有关本社的解散、合并、联合等重大问题;
(二)选举或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三)审查批准本社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计划和报告,以及财务计划和报告;
(四)审查批准本社生产经营项目、业务发展规划及规章制度;
(五)决定本社各业务部门的设立或撤销,以及重要合同的签订等问题。
(六)讨论决定成员交纳的股金总额、每股金额、每个成员认购股金的最大份额;
(七)讨论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成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不低于1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召开临时成员(代表)大会。
(一)理事会认为必要时;
(二)监事会的建议;
(三)五分之一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一以上成员代表提出。
第十六条
成员(代表)大会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召开。本社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因故不能到会,可书面委托其他成员代理。一名成员最多只能代理两名成员投票。各项决议须有出席会议半数以上的成员同意,方可生效。
第十七条
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前,理事会须提前五天向成员通报会议内容,否则成员有权拒绝参加。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本社的执行机构,理事、常务理事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由理事7名组成,理事会选举理事长1名。理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九条
理事会的职权如下:
(一)组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执行成员(代表)大会决议;
(二)制定本社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计划等,提交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并组织实施本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讨论决定成员入社、退社、奖励、处分、除名、继承等事项;
(四)对外代表本社签订协议、合同和契约;
(五)对成员进行培训,组织成员参加和种协作活动;
(六)聘用或解雇本社工作人员;
(七)管理本社的财务和财产;
(八)履行成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办理章程中所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条
理事会应严格遵守各种报告制度,定期向成员(代表)大会提出有关业务、财务等工作报告。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负责经营业务,保护本社一切财产,如有违法失职、徇私舞弊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情节严重者,须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实行充分协商一致原则,对生产经营计划、人事和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会由理事长主持。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须将其意见记入会议记录。理事会开展须邀请监事、经理、成员代表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
第二十三条
本社设总经理1名,由理事长任命并对理事长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社的生产经营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三)拟定经营管理制度。
(四)提请聘任或者解聘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第二十四条
本社设执行监事1名,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列席理事会会议。执行监事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成员与执行监事不得相互兼任。理事的近亲属及本社职工不得担任执行监事。
第四章
服务职能
第二十六条
本社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及成员的需要,以成员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服务:
(一)对成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组织经济、技术协作;
(二)兴办成员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贸易、交易市场等经营实体,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采购和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四)收购和推销成员生产的产品。
(五)向成员提供有关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信息;
(六)提高本社农产品质量安全,开拓新的品牌;
(七)承担国家、集体或个人委托的科研项目和有关业务。第二十七条
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本社可以与其他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经流实行进行股份合作。所获收益按本社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第二十八条
接受本社专业有关的单位委托,办理代销等业务。第二十九条
对外签订合同,开展与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
第三十条
办理本社成员的文化、福利事业,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第五章
财务
第三十一条
本社自有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几项:
(一)成员社费;
(二)成员股金;
(三)本社每从结余中提留的公积金、公益金、教育基金、风险基金等;
(四)兴办经济实体的利润收入;
(五)接受的捐赠款;
(六)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
(七)其他自有资金。
第三十二条
本社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费用开支范围严格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计入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一)本社日常办公费;
(二)发展本社生产经营事业所发生的经营性支出;
(三)科研、咨询、培训、推广和宣传教育等支出;
(四)对特别困难成员的补助;
(五)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用;
(六)本社福利事业支出;
(七)成员和职工的物质奖励;
(八)其他符合财会制度规定的支出。
第三十三条
本社社费定为每名成员10元、理事每年20元。社费不足时,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可以补交一定数额的社费。
第三十四条
本社初次筹集的股金总额为19.2万元,每股金额为1000元,每名社员最多只能认购20股。社员可以以资金、技术、实物、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本社成员的股份采用记名方式登记,由本社出据股权证明,作为分红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本社接纳外部无偿资助,均按接收时的现值入账,作为本社的共有资产。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本社可以按决定的数额和方式参加社会公益损赠。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平调、挪用本社的资产。
第三十六条
本社按公历实行会计核算。理事会须在每月(或第一季度)初将上月(或上一季度)财务收支情况向成员公布一次,并及时解答成员提出的问题。理事会须每年1月31日前向成员(代表)大会提供上经监事会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同时,提出下的财务支出预算,交成员(代表)大会讨论、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七条
扣除当年服务成本后,年终结余按下列项目分配和使用:
(一)公积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扩大服务或弥补亏损;
(二)公益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文化、福利事业;
(三)教育基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社员培训;
(四)内险基金,按税后利润一定比例提取,用于社员生产、营销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补贴。
(五)股份合作社的股金分红;
(六)成员股息以当时一年期很行存款利率为参考,上下浮动不超过20%;
(七)利润返还,按社员对合作社的贡献量,包括交易量和利用本社设施量多少等向社员返还利润。
上列各项的具体项目和提取比例以及分配数额,由理事会提出方案,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实施。
第三十八条
本社聘用职工计划及其工资标准,需经成员(代表)大会批准。所付工资及对模范成员和职工的物质奖励计入服务成本。
第三十九条
本社独资或与外单位联合兴办的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本社作为产权单位行使监督权,享有收益权。
第四十条
本社如有亏损,以公积金、股金依次弥补。不足部分用以后的税前利润补足,因弥补亏损所减少的资金,成员(代表)大会应酌情规定补充的办法和期限。
第四十一条
本社财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会计和出纳不得相互兼任,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本社的财务人员。
第六章
变更
终止
第四十二条
本社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等发生变化时,须向批准建立的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十三条
本社遇下列情况之一,经成员(代表)大会决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解散。
(一)成员少于10人,并无法开展正常活动;
(二)与其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并;
(三)严重经营亏损不能继续经营;
(四)本社生产消亡;
(五)本社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要求解散或重组。第四十四条
在批准解散和重组后,理事会就在一个月内向成员宣布解散或重组。
第四十五条
本社决定解散时,应由成员(代表)大会选出5人的清算小组,对本社的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并制定清偿方案报成员(代表)大会批准。本社共有资产按下列顺序清偿;
(一)雇用人员工资;
(二)外部债务;
(三)按成员认购股份比例返还股金和欠成员的债务。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发展合作与联合。本社经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可以与其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联合会和行业协会。联合会、行业协会与各成员社是协作关系,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维护成员和行业的利益。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由理事会负责修订,或制定其他管理制度,经成员大会讨论修改,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有效。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由成员大会表决通过生效,报主管部门备案。本章程由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有关条款若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应按国家有关法规执行。
XX县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O一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