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的体会和建议[大全]

时间:2019-05-14 06: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的体会和建议[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的体会和建议[大全]》。

第一篇: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的体会和建议[大全]

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 的体会和建议

[导读]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其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但普遍存在编制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工程控制程度过低,尤其是深部缺少控制,地质研究程度较差,资料不齐备,编制不规范。这本小册子是我们近年来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它不是对规范的解释,仅是我们对几个问题的认识。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写出来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在工作中一切还是要以规范为准。目 录

一、勘查工作要求

二、工程控制要求

三、报告种类和名称

四、普查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不同要求

五、矿区范围和矿区范围内矿体的勘查

六、矿区地形测绘

七、化验分析成果和内、外检

八、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体重

九、勘查工程网度和矿体外推

十、工业指标

十一、矿体的圈连

十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十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的确定

十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十五、报告章节和附图、附表

十六、关于矿产资源储量报告送审申报材料

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其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但普遍存在编制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工程控制程度过低,尤其是深部缺少控制,地质研究程度较差,资料不齐备,编制不规范。这本小册子是我们近年来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它不是对规范的解释,仅是我们对几个问题的认识。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写出来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在工作中一切还是要以规范为准。

一、勘查工作要求

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的用途按规范规定是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地质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又常常用来作为编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的依据。因此,不能因矿小而降低勘查要求,不论矿多么小,规范规定要作的工作都得做,该有的内容都得有。重点是:

1、大致查明区域地质和成矿地质条件;

2、大致查明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3、大致查明矿区内矿体的数量、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和空间分布情况;

4、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及其变化,矿石的有益、有害组份;通过采样试验或类比大致查明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5、大致了解矿山的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6、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7、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进行概略研究。

二、工程控制要求

要执行规范的要求“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证实”。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只估算最低侵蚀面以上矿产资源储量的可视非金属矿产,如石灰岩,石材矿等,可只有地表工程,不要求深部有工程验证。

地表沿走向应加密工程控制,并用工程控制矿体尖灭端。

三、报告种类和名称

(一)普查地质报告:

1、勘查区第一次提交的普查报告

2、原来提交过普查报告,但没有经过储量评审机构评审,也没有上过自治区的矿产储量表,在原报告基础上重编的或补作地质工作后编的报告;

(二)生产地质报告:已开采矿区, 但没有经过储量评审机构评审,也没有上过自治区的矿产储量表,利用开采工程、资料和原有的勘查工程、资料编写的普查报告;

(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原报告经过储量评审机构评审,或上过自治区的矿产储量表的开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为核实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而编写的报告。

(四)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在已经过评审通过报告的矿区内由于矿界变动需要按矿界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割而编制的报告;若矿区在报告评审通过后已经开采,则报告要称为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核实报告。

(五)年度检测报告: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是在已经作过正规地质工作,其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经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的基础上,按年度检测年度动用矿产资源储量,得出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而编制的报告。

(六)报告名称的组成:报告名称由新疆+县名+地名+矿种名+勘查程度组成。矿山企业名称一般不出现在报告名称中。一个矿区内有多个矿山时,为了区别,可以在地名后在括号内注明企业名。要用《普查报告》,不要用《地质普查报告》

四、普查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的不同要求

(一)普查报告:资料来源为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按《固体矿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写;

(二)生产地质报告:总体仍然是要按《固体矿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写。要突出论述矿山的开采和生产情况。重点是估算保有的矿产资源储量,但也要对采空区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进行叙述,有可能时要估算采空区内已消耗的矿产资源储量;

(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总体仍然是要按《固体矿勘查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写。其重点是核实采空区以下现保有的矿产资源储量。编制方法有两种:

1、在原报告的基础上,若矿体变化不大并且矿山新的地质资料和原报告差别不大,可以在原报告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上估算采空区的矿产资源储量。扣除采空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后得出保有矿产资源储量;

2、若矿体变化比较大,应在原报告的基础上,用矿山工程和资料(及已有的勘查工程和资料)直接估算采空区以下的保有矿产资源储量;

不论哪种方法都要进行探采对比,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增减数及原因;报告最后要附表说明原报告(原批准)矿产资源储量、采空区(摊销)矿产资源储量、勘查增减矿产资源储量、保有矿产资源储量;

(四)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要在已经评审通过的报告基础上进行。在原有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上按矿界分割。估算方法、块段划分不要变动。矿界未通过的块段可以照搬原结果,仅对矿界通过的块段进行分割。分割后矿界内、外矿产资源储量之和要等于原报告的矿产资源储量。

对于已开采矿区则要编制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核实报告.要先分割后核实。

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的内容要突出矿产资源储量的量。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内容可以从简,只要讲明与原报告有何不同即可。

矿产资源储量分割报告一般不单独使用,要和原报告同时使用。

五、矿区范围和矿区范围内矿体的勘查 有以下几件事值得注意:

1、报告的矿区范围要与采矿证、勘查许可证确定的矿区范围一致。不一致的,要明确关系。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和矿区范围要相协调。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一定不能超出矿界,超出则有可能造成越界开采;矿区内也不允许有大片的无矿空白区;矿区范围要标示在有关的图件上(地质图、剖面图、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

3、报告中要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最好3度带直角坐标)。矿区的中心点用经纬度表示,注意要落在矿界内;

4、矿区内的所有矿体都要进行勘查,不可有选择的勘查。够工业指标的都要估算矿产资源储量;不够工业指标要求的也要有工程和样品来说明其规模和矿石质量,报告中还要说明不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原因;

5、矿区范围内不能有地质工作空白区。

六、矿区地形测绘

规范对矿区地形测绘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对于准备作为编制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的普查报告则应该作矿区的正规地形测绘。既是为开发利用方案服务也便于更直观表示矿体的形态、产状。对于主要的探矿工程和采空区范围均应测其坐标并附坐标表。地形测绘要和国家的控制点连网,不允许用独立坐标系统。

七、化验分析成果和内、外检

化验分析要由有资质的单位来作。要有内、外检,质量要附合规范要求。报告要附化验分析测试单位资质复印件、分析成果表、内外检结果表,并对化验分析质量进行评述。

很小的矿区,样品数量很少,未作内、外检时,要附有资质单位的原始分析化验单的复印件。

八、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体重

有条件的矿区以及周围没有类似矿山的矿区,要作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体重测试(对饰面石材要作“试采”),并附测试结果。周围有类似矿山的,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矿石体重可以用类比来确定。类比要详细比较矿石的类似程度,从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粒度大小、化学成份、品位等方面来论述其相似程度,作出可不可以类比的结论并评述本矿区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选择合理的体重值。

九、勘查工程网度和矿体外推

作为小型矿,勘查工程的网度(间距)的确定可不必用地质统计学或SD方法来估算,参照规范执行就可以了。规范只给出了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的网度,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网度可以在控制的网度基础上放稀一倍。

地表工程按规范要求要在确定的工程网度基础上加密一倍。对于矿体长度很小的小矿,其工程间距应比确定的工程间距小,以保证沿走向有两个以上见矿工程控制。矿体的尖灭端要用不见矿工程来控制。

工程外矿体的外推(无限外推)的原则是:工程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这里说的工程间距不是实际形成的工程间距,是报告确定的勘查工程网度(间距)。

工程间(一工程见矿,一工程不见矿)矿体的有限外推:按实际工程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

不要采用按矿体长度进行矿体外推的方法。

十、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一般采用规范中的参考工业指标。开采矿区可以采用矿山实际应用的指标。

采用的工业指标若高于规范的指标,应按有关程序论证和报审; 采用的工业指标若低于规范的指标,应征得矿山企业同意,并由企业出具认可文件。

十一、矿体的圈连

1、要用工业指标来圈矿,够工业指标的才能算矿;

2、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按地质规律圈矿,如层状矿体要进行矿层对比,不可穿层圈矿;构造控矿的要按构造特点圈矿;

3、工程外推测的矿体厚度要小于工程控制的厚度;工程内被夹石分开的矿体在工程外不能合并;

4、矿体顶、底板要用样品控制。对矿体和围岩界限清晰、肉眼可以判断矿与非矿的矿石,在有样品验证的情况下,顶、底板可以不作系统采样,并要在文字中论述清楚;

5、对可以分品级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石,要先圈矿体,再在矿体内圈品级界限;

6、对多种元素共、伴生的矿体,要根据选矿结果来确定矿体的圈定方法:若选矿时可以同时回收、采矿时不要求单独开采的矿石,则不必分圈分算;

7、正确运用“穿鞋戴帽”的原则。对矿体内和顶、底达到边界品位、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在不影响块段平均品位的情况下应尽量圈入矿体,以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对可以连片的工业品位以下样品才可以圈为低品位矿石(2S22)。

十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因为是小型矿,工程比较少,无法采用地质统计学或SD方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用算术平均法则过于简单,一般不要采用;一般是采用断面法或地质块段法。

断面法要求有比较多的地质剖面图,一般是用在形态复杂的矿体,特别是形态复杂,厚度变化大的、有较多工程控制的囊状、块状矿体。我们建议:在一般情况下,形态较规则的板状、脉状、层状、长透镜状矿体还是采用地质块段法为好。它简单、直观,便于随着资料集累不断修改、补充,便利于矿山使用。矿体产状平缓的采用水平投影,产状陡的采用垂直纵投影。

十三、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和预测资源量(334)?的确定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从工程控制来讲应该是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验证。

对于小型的金属、非金属矿产,为了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在达到以下工程控制要求时:地表沿走向应加密工程控制,并用工程控制住矿体的尖灭端,深部要有工程验证,可以从见矿工程向外、向下平推相应工程网度(间距)的1/4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再向下、向外不宜连续外推预测资源量(334)?。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只估算最低侵蚀面以上矿产资源储量的可视非金属矿产,如石灰岩,石材矿等,在有地表工程控制的情况下,可以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十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规范规定普查要达到了解区域和矿区范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对开采技求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以与同类型矿山进行类比。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适当的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以及近矿围岩强度。

在实际工作中,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以不作抽水试验和岩石力学性质测试,但要通过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向,了解地下水的排泄方向,了解矿区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对未来矿坑的涌水量有一个定性的评价;要了解近矿围岩的完整性、断裂、节理发育程度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定性的评价。

十五、报告章节和附图、附表

1、报告的基本图件应有: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含矿区范围)、采样平面图、矿体剖面图(小矿体要有一个,稍大矿体<走向上有3个以上工程控制的>的应有2个以上)、见矿工程编录图、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等;

2、报告的基本附表应有:矿区范围坐标表、探矿工程坐标表、样品测试(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小体重)结果表、工程、工作质量评定表、工作量表、厚度计算表、单工程、块段、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表等;

3、报告章节要按规范要求。报告文字要规范(常见的不规范用语有:计算<估算>、储量<资源储量>、比重〈体重〉、批准〈评审通过〉等)、宽度(厚度)。

十六、关于矿产资源储量报告送审申报材料。

第二篇: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县(市、区)××矿区(井田、矿段,下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核实区范围

一、位臵

核实矿区的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区间经纬度坐标。

二、交通

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附交通位臵图)。

三、核实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采矿权设臵情况,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边界起止拐点号及直角坐标、开采标高和面积。若开采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直角坐标、开采标高、面积。同时,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四、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工作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及气象等资料。

第三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简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的勘查报告全称及批准(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

二、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应详细叙述矿山建设时间、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规模、实际生产能力、开采范围(包括开采标高)、开采对象、开拓方案、采矿方法、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累计动用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矿山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及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

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

叙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重点是对含煤地层和煤层影响的构造及岩浆岩。

第三章 煤层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煤层特征

矿区煤层赋存层位、层数、分布范围,各煤层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和煤层的稳定性。

第二节 煤层对比

说明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对比依据、对比可靠程度标准、对比结果评述。如与核实依据的报告无大变化,可略去此节。

第三节 煤质特征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及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简单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第四节 共(伴)生矿产

若核实范围内有共(伴)生矿产的,要叙述共(伴)生矿产种类,各组分 2 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和开发利用情况;新发现共(伴)生矿产的,应初步查明矿产赋存情况,初步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叙述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及与周边矿井水力联系。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叙述井巷和采空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对其稳固性重新做出评价。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包括: 3 瓦斯、煤的自燃、煤尘爆炸性、地温等灾害进行对比和评述,提供矿井瓦斯监测资料。

2、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矿井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做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简述工作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概述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及依据,利用矿山地测资料开展核实工作的,要说明选择利用的原则。

阐述核实地质工作勘查类型和核实工程布臵原则等。

第二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对地质测量、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采样点选择及布臵、岩矿石的采样、测试、加工、鉴定、分析项目等工作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加以说明。对于使用矿山地测资料的,也应进行质量评述。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和对象、范围

一、工业指标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依据的文件、文号及内容(目前我省采用的工业指标普遍按照闽国土资综„2007‟46号文执行)。

二、估算对象、范围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煤层号、估算范围(包括估算标高)。若矿区被分割的,应分别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一、估算方法

说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和合理性。对开采或勘查中新发现的煤层和原先未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含共伴生矿产)应根据煤(矿)层的形态、产状、规模特点,结合本次地质工程布臵情况进行估算。

二、参数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面积、体重等,说明上述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特厚点的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

三、煤层圈定原则

说明工程间煤层连接的原则。

四、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采空区边界确定应根据测量成果。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第三节 块段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一、块段的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应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

二、类型的划分

根据煤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分条件及空间分布。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一、煤

说明矿区截至××年××月底查明资源储量、开采消耗量、增减量、保有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用表格列出)。

二、共(伴)生矿产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程度。

三、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七章 探采对比

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认定、备案)的储量报告(以下简称依据报告)。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00万吨以下的,可以只写“地质新认识”,放在第五章第三节中叙述,略去本章;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大于200万吨的,按本章要求的内容叙述。

第一节 构造对比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依据报告对比,叙述核实矿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煤层、煤质特征对比

与依据报告对比,说明煤层的数量、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及稳定性和煤质等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与依据报告对比,说明核实区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如发生突水等水患应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害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勘查工作对比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6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化及原因

通过资源储量对比,说明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资源储量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批准(认定、备案)的储量报告,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区已做过可行性研究,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可略去本章。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应做概略研究,报告中简要说明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第九章 结论

一、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作概括性的评述。

二、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三、指出今后生产勘探和开采、矿山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四、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为报告插图)

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现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等)

3、煤层对比图

4、勘查线剖面图

5、资源储量平面图或立面图(须表示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同时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6、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即槽、井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7、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井上、井下对照图)

8、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图(水、工、环三项应根据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项或综合图件)

9、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1)工程见煤厚度表(2)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3)体重测定结果表(4)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8、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2、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3、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增减。

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除普通建筑材料用的砂石粘土类矿产外的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xx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和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工作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说明资源储量核实的矿区位于所在市(县)的方位、直距,行政隶属××乡(镇)××村,矿区边界、面积和地理坐标,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开采标高、面积;若有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矿权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工作区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并作简单评述,还应写明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的各类型资 10 源储量。

二、开采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采选矿方法、开采方式、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当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金属量、矿石体积矿物量、荒料量、损失量及开采回采率(荒料率)等。

三、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和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简要说明矿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

叙述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层序、厚度、时代、岩性、岩相及与矿产的关系)、构造(基本构造形态及其复杂程度、主要断层控制程度,说明主要断层、褶皱与矿床控制、破坏等情况)、岩浆岩(种类、时代、分布、岩体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床生成、破坏的关系)、变质岩(变质岩类)、围岩蚀变的特征及与矿体富集的关系。

编写重点要突出与成矿(或破坏矿体)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叙述矿床分布范围、矿体(层)数量、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厚度、延深、品位及其变化规律;共伴生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与主矿种的关系等内容,说明矿体(层)顶、底板围岩和矿体内部夹石情况。

对饰面用石材矿床应对矿体中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对荒料率、荒料块度的影响进行论述,并提供实际荒料率、荒料块度有关统计资料。

第二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区各矿体(层)各类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和生成顺序;矿石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有害组分、伴生组分含量),简要说明变化规律;矿石类型和品级,说明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情况;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分布。

对饰面石材矿,应着重对矿石的颜色花纹、结构构造、矿石中的色线、色斑等影响石材装饰性能的分布特征作详细论述,并提供放射性测试结果。

第三节 矿体围岩和夹石

叙述矿体上、下盘围岩种类、蚀变情况,与矿体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种类、数量、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情况等。

第四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选矿回收率和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主要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叙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裂隙(岩溶)发育程度等;矿区主要含水层及断裂构造的富水性、导水性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确定矿区(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阐述矿区、矿坑涌水量变化情况,并预测矿坑涌水量结果及开采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对于开采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以下的,应作详细分析研究)。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坑道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 12 件、类型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采、选矿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等内容。简述矿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编写重点要突出总结矿山开采以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提出新认识,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第五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利用矿山地测资料开展核实工作的,要说明选择利用的原则。

阐述勘查类型和网度的确定原则、勘查工程布臵原则等。

第二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测量、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采样点选择及布臵、岩矿石的采样、测试、加工、鉴定、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上述各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应以数据来说明。同时对于使用的矿山地测资料质量应进行评述。

报告应当有岩矿石采样代表性情况的详细说明及其分析结果,应含有益、有害组分的分析。基本分析结果应做内、外检测试(应由具有地质测试资质单位进行);采样和内外检的数量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六章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 13 度)、矿种和矿体(层)号;矿区被分割的,应分别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规范)、文号及内容。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臵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和空间分布。

第五节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第六节 资源储量计算(重算)参数的确定

一、平均品位的确定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体平均品位。

二、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平均厚度(宽度)。

三、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精度。

四、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五、体重测定及计算

叙述矿石小体重样品的采集、数量、测定方法,计算矿石体重平均值,对矿体矿石不同品位应采取具有代表性样品进行测定,样品数量及是否测定大体重和湿度校正应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第七节 资源储量核实估算结果

估算结果应包括:①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②历年累计开采量、损失量;③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④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核实结果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分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全区矿石量、金属量、品位及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等。其结果应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进行划分表示,并与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

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七章 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构造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核实依据的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矿体特征

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矿石质量等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变化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勘查工作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有效性和合理性,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第九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地质工作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保有资源储量核实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工作和开采的建议。

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 要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臵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

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

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

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

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

10、其它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确定)

11、矿区水文地质图

12、矿区工程地质图

13、矿区环境地质图

11~13号图可按可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

主 要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

(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3、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4、原“勘查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等实际情况增减。

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建筑、铺路、回填、烧制砖瓦的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类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核实工作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和开采标高、面积;若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核实矿区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各类型的资源储量。

二、矿山设计、开采及资源利用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标高、开拓方案、采矿方法,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设计和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或矿体体积)、损失量和开采回采率等。说明产品规格质量、产品用途、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

三、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核实工作的起止时间、核实依据的地质报告名称,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简况

简述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其与矿体的关系、赋矿层(部)位等概况。

第二节 矿体(层)特征

叙述矿体(层)数目、空间分布;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大小(长、宽、延深)、矿层厚度;矿体(层)内夹石(夹层或岩脉)的岩性、分布及对矿体(层)的影响;矿体中裂隙发育情况、矿体顶部风化带和第四系浮土层覆盖及厚度情况。

第三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矿区矿石的类型、品级;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粒度(细度模数)等;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含量、有害组分含量。建筑用石料矿产要叙述矿石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抗压强度、视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等;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及混凝土骨料等重要建筑工程的矿石,需叙述破碎成碎石样品的颗粒级配、坚固性、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和轻物质有机物及碱集料反应试验等测试结果。用于高速公路的矿石还需叙述磨耗值、磨光值及有害物质SO3含量,对沥青的粘附性等测试结果。

对于建筑用砂矿,如抗压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值、磨耗值、对沥青的粘附性等项目测试可不必做。对砖瓦粘土矿需叙述粘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 20 等测试结果。

若现有矿山或邻近矿山同类型矿石有测试的项目,并具有可比性的,可收集利用,不必再作测试。

第四节 矿区地质新认识

根据开采揭露的地质构造及矿体的变化,说明原勘查报告对矿区地质和矿体特征的主要认识和评价是否符合开采实际及其变化情况,提出对矿床地质的新认识。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建筑石料矿要收集矿山现有破碎加工的生产工艺资料,简述石料和加工技术性能;对建筑用砂矿要收集现有开采选矿工艺资料及使用情况;对砖瓦用粘土矿要收集现有砖瓦的生产工艺资料及砖瓦质量情况。

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简述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影响矿山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采场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对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开采、选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程度,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废石渣、尾矿渣、污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对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做出预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的建议意见。

第四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简述勘查工程布臵原则和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对普通砂石料矿区一般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勘查核实,至少按一定间距布设2~3条垂直矿体(层)走向的勘查线,编绘地质剖面图。

第二节 勘查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岩矿石的采样、物化项目测试、加工、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采场、采坑应进行实测。对上述各项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说明。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采矿证核定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资源消耗量及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的工业指标及其依据的文件、文号。

第三节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以样品物化测试结果为依据,按采矿权确定的开采范围和工业指标圈定、连接矿体,说明外推原则。对于正在开采或已开采完的矿体应在野外实地测量并在图上画出采空区,重新核实资源储量。

第四节 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根据矿体产状及工程控制程度,将矿体中相邻两剖面或两勘探线之间的矿块及剖面外推部分划分为若干块段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复杂程度,结合所圈定矿体的控制程度、开采情况和研究程度,进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结合探矿工程布臵,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写明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六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矿体平均厚度。

二、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误差精度。

三、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及采空区体积。

四、小体重测定

对砖瓦粘土矿应采代表性样测定矿体小体重(按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并说明体重值求取方法。若矿山已有测定资料,可搜集利用。

第七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矿体,分资源储量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截至××年××月××日矿区资源储量及其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情况等。应包括:①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②累计探明或重算的资源储量;③采空区资源储量;④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⑤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第八节 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

根据资源估算结果,分析说明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矿体开采标高变化、矿体规模、厚度变化、断层或岩浆岩侵入的影响,采空区资源消耗,原先未估算或新发现的矿体等造成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等。

第六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叙述该矿产品市场需求程度,矿山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供矿山开发的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年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第七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工作的建议。

矿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1∶1000或1∶500;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及坐标、采空区范围等)

3、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图中应标示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采空区范围)

4、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或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或纵投影图上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5、其他图件

主要附表

1、资源储量估算表(含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2、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3、其他附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最近“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

第三篇:关于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模版)

关于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 要:在对河道管理单位内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的评价时,需要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通过对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根据整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评价主要是为了保证防洪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进而保证河流领域的整体利益,促进整个经济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来避免建设项目的施工使防洪体系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防洪 评价报告 编制 过程中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2

一、基础资料收集

编好两座大桥的防洪评价报告,除了要依据国家、部、省、市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外,还应对水系河道现状及相关规划文件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在实际操作中,水系河道现状情况交待不清,水系情况应从大到小,从流域到支流,河道断面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附以图片、现场照片交待清楚;相邻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要经过实地调查,资料要详实准确;流域、河道整治规划及实施情况的交待,要多方位收集资料,对现状、规划、整治的实施情况要加以对比说明,结论要准确明晰。

二、设计资料整理说明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对各种设计资料首先自己要理解,原有资料丰富的要简化、整理;原有资料缺少的要理解、描述;介绍项目设计情况时,要突出重点,突出主体工程设计,主体工程跨堤、穿堤设计。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介绍

工程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往往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深度通常不足,根据要求,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括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施工布置、施工机械和器具、施工交通、施工废弃物处置、度汛安排等内容。同时,由于编制人员缺乏施工经验,对一些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要提高,也难以达到进行施工影响分析的深度要求。因此,施工组织设计要理解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施工组织设计介绍要条理清楚、语言顺畅,要图文并茂。

四、河道演变情况分析

在对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各桥梁概况、桥梁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有关水利规划等作了介绍后,应进行河道演变分析,主要包括各桥梁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近期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定性分析。随着防洪评价业务的拓展,应注重学习理解河势内容分析的重点;要注意平时积累,平时要注重对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流域规划等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要学习外部资料以弥补河道演变情况分析内容。

五、专家要求

防洪评价报告通常由水利行业内部专家进行评审,随着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体系的日趋完善,现阶段专家对报告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参加报告编制过程和参加报告专家评审会,明显感到专家评审要求很高。若根据桥梁的桥型布置和相应工况水位进行桥梁数模计算分析,工程建成后,桥墩最大阻水面积必须在5%~8%,同时必须采取较为严格的补偿措施。若超过8%,肯定是不予评审的。专家对报告书的要求呈现三方面发展趋势:注重桥梁施工方案及相应评价内容;注重汛期桥梁施工,汛期桥梁下部结构不得施工,跨汛期施工要有相关度汛方案专项审定;注重细化河道断面影响补偿方案,要进行专项设计且经专题论证。

1.工作时间短,业主催得急

项目往往在发改委立项批复后,进行可研时才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建设单位因急于进行可研评审,留给报告编制单位的工作时间往往非常短,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就要拿出防洪评价报告,这期间还要收集很多资料,还要进行地形图、河道纵横断面测量,还要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等,时间相当紧张。

2.对专家意见较多的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

2.1对工程侵占河道行洪断面的补偿。补偿断面扩大,一般不建议河底清淤或挖深,应对岸坡切滩或削坡;对于侵占较多的,需做退堤工程,以弥补河道行洪断面。

2.2对河道边坡护砌的补偿。对于比降较小的河道,一般根据经验,工程上游护砌30~100m、下游护砌50~200m,护坡高程从坡脚至常水位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以上采用草皮或生态护坡。

2.3对防汛道路的补偿。防汛道路属于三级道路,路宽不小于6m,净空不小于4.5m。桥梁跨河道,堤顶需预留空间以满足今后对堤防达标的实施,并满足最小4.5m净空要求。如桥梁无法满足净空要求,需对桥址处堤防达标建设后,再在背水坡增做防汛道路,坡度不大于8%。

2.4对桥墩局部冲刷防护,一般采用抛石措施,抛石厚度根据冲刷最大深度确定,抛石顶高程与规划河底高程齐平,抛石范围在桥墩周边,半径一般取桥墩直径的2~3倍。

六、做好建?O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建议

1.要注重基本情况的介绍

只有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才能判断防洪影响情况。为尽量避免评审专家提出基本情况介绍不充分或不太清晰的问题,除了要注意收集大量的资料外,还要实行“拿来主义”,去伪存精,进行甄别,同时要善于挖掘资料。有时受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制约,甲方提供的材料十分有限,这就要挖掘资料,使报告丰富起来,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资料库,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2.加强对评价单位的管理

防洪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占有主要地位,评价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的结合,包括水利方面的知识、规划、管理、设计、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评价单位众多,很多单位并不具有一定的资质,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好审查工作,对评价单位的专业技术及能力进行分析,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质量。同时,由于在进行评价工作时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相应的人才管理方面也应加大重视,保证对人才的培养,吸纳各地的优秀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每个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特点,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完成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目标。

3.规范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机制

评价报告在设计上,必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提出相应的意见。在对评价报告进行编制时,由于现实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很难保证报告的公平,同时对于水利行业的利益也很难得到保证。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实际情况不同,在审查建设项目时应结合真实情况,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时,要公开进行,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行政审批。对审查和批准手续必须严格审理,以使评价报告达到一定的标准,使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具有实质意义。

4.要注重加强沟通和学习

要加强与水利局等行业内资深专家的联系与沟通,要加强向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学习,报告送审前,先请报告编制单位内部人员审查,严把质量关,同时,请水利相关专家进行预审。

5.要注重把握工作进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遇到影响报告编制进度的问题要多与相关单位联系,要提请业主适时组织召开由水利、交通、设计、勘测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协调会。

总而言之,评价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部分,评价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质性,不能过于敷衍,涉及到的实际数据应进行严格的测量,保证其真实可靠,避免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应保持建设项目与防洪体系稳步进行,二者不产生冲突,在进行建设的同时,也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避免洪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永华,刘国梁,丁昌春.呼口大桥防洪评价雍水及回水计算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1:10-13.[2]林阗.涉河项目防洪评价指标评判标准研究[J].水利科技,2016,01:7-10.[3]简淑仪.桥梁防洪评价计算及综合评价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11:5-8.[4]阙云龙.松花江某音乐主题公园的防洪影响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12:30-33.

第四篇:对“非转农”问题的几点看法及建议

“非转农”问题将引发不稳定因素

今年来,路口镇不断接到“非转农”申请,要求将之前转出的户口转移至本镇中来,共同享有和村民同样的待遇。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城郊土地收益增大,大量“非农户”将户口迁到农村,参与分享农村各项福利,农村户口变得日益抢手,特别是在城乡结合地带“非转农”现象激增,极大加剧了农村矛盾产生。“非转农”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不乏为这几年农村形势转好,农民利益增加,每年可以享受分红、土地补偿款、房屋补偿款等,许多人就想方设法把户口迁回来,享受其利。

“非转农”现象引发和激化了家族、派别矛盾,增加了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农村大局的稳定和农村各项政策的实施。通过对路口镇回迁人口调查中发现,基本没有企业家或者技术人才,对农村的发展可以说几乎起不到积极作用。这些人回迁的目的大多是取利来的,这将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恶化。针对这种现象,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遏制住此类现象。二是进一步要规范“非转农”手续,由有关部门联合审批。三是要建立起“非转农”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民主决策和审核监督,摸清底数,区别情况,分类对待。只有对返村的“非农户”回村条件、享受福利待遇等方面明确规定,作出限制,才可能逐步扭转目前的返村潮,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基层稳定。

第五篇:高校非事业编制员工加入工会面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高校非事业编制员工加入工会

面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体制不断改革,非事业编制职工(即高校为一些适应临时性和突击性的工作而制定的编制,以下简称非编职工)在全国高校职工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现已成为高校办学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办学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吸收他们加入工会,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构建校园平安、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全国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洛阳周边部分高校非编职工入会现状调查分析,围绕非编职工入会面临的主要障碍,积极探索非编职工当前形势下加入工会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阐述非编职工入会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采用以局部为试点,以保障职工利益为目的,完善机制为准绳,提出加快推进高校非编职工加入工会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非事业编制职工;高校工会 ;对策

一、非编职工入会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高校非编职工入会现况,笔者随机对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的大后勤职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 %。抽样结果为:事业编制职工占29 %,非事业编制职工占71%;非事业编制职工已加入工会的仅有2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劳务派遣

人员(142人)、人事代理人员(26人)、合同工(96人)和其他类型人员(8人),分别占非编人员总数的37%、7%、25%、2%。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后勤多个部门都聘用了非编职工,其中安全保卫、宿舍管理、教室管理、物业绿化等艰苦岗位非编职工占了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俱乐部等部门也用了一定数量的非编职工。由于大多数非编职工尚未加入工会组织,很少一部分非编职工甚至还不知道有校工会的存在,所以为保障其权益,非编职工加入会工作迫在眉睫。

二、非编职工加入工会的意义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以贯彻《工会法》为依据,坚持贴近大局谋发展、贴近基层谋服务、贴近教职工办实事的工作方针,以加强民主管理为目标,全面推进教务公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提升整体教职工队伍素质;以服务教职工为宗旨,系统构建关爱帮扶体系,凝聚人心,构建和谐,实现维护、参与、教育、建设四大职能,在高校深化改革、建设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主要是指高校聘用的不列入学校事业编制,与学校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人员,以及在学校工作的劳务派遣人员,一般不包括勤工助学的学生。人员用工一般为后勤服务人员、实验、教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

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的聘用,一方面为满足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需求, 实现了用工灵活性,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尤其在服务和保障方面更为突出;而另一方面由于非事业编制管理和人员聘用的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高校非事业编制人员用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计划性不强、管理服务不规范,甚至是用工合同不规范,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不明确等问题。

随着非编职工队伍的壮大,非编职工逐步成为高校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应充分认识到非编职工队伍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但由于非事业编制人员与在编人员相比还存在着诸如归属感缺失、薪酬差异、稳定性不强以及个人成长受限等问题,不利于其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此时作为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工会应积极发挥各项职能,吸收非编制人员入会,加强管理,完善体制,实现高校非编职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即保障了非编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非编职工入会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认识不够,非编员工入会难

1、主管部门对非编职工入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部分高校认为非编职工是临时工作人员,因其文化程度低、流动大,不便于管理等特点,导致主管部门对非编职工在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非编职工入会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非编职工入会意识淡薄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非编职工入会意识淡薄,对工会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充分的了解,认为高校工会是正式教工加入的组织,他们没有权利入会,有的认为即使加入工会,工会组织也不会把自己和正式教职工一视同仁,更不会为自己解决根本问题,还有部分人认为自己是“临时工“,甚至没有和学校签订劳动合同,没法预料以后能在学校干多久,随时都有可能被辞退或辞职,加入工会组织将会受到约束,不能”来去自由“,这部分职工入会意愿淡薄,甚至不愿意入会。

(二)非编职工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无处维权

非编职工招聘渠道多样化,构成复杂,有的是政策原因进入高校的,如学校引进人才的家属,有的是转业军人,有的是社会聘用的原下岗职工,有的是通过其他单位招聘的劳务派遣人员,这部分人群大部分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差,受正规培训少,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有工作和薪资问题,对于社会福利、保险等问题不太重视,因此出现劳动合同、休息休假、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等劳务纠纷时,一般采取消极的方式,即自我消化,很少通过法律或其他途径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最终结果是不了了之或辞职。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不知道什么程度算侵权,甚至于不清楚身边有哪些维权机构,权益受到

侵害时,部分嫌麻烦或怕对方不讲理放弃维权,还有一部分担心丢掉工作不敢维权,甚至有的职工想维权但不知道去哪里找那个部门维权。归根结底是非编职工缺乏维权意识,缺少维权渠道,缺少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组织或“家”。学校也缺乏为非编职工维护自身利益所提供的正当而顺畅的纠纷解决途径。

(三)非编职工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偏低,人事流动频繁,合同履行不够严谨,保险统筹涵盖不到位

通过走访了解,非编职工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差异较大、技术素质低、缺乏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且部分岗位的专业技术含量不高,再者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岗位缺乏激励和吸引力,即使部分非编职工有一定学历,但薪酬待遇与在编职工同等学历的人员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心理不平衡,价值认同缺失,不利于调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非编职工用工难、不稳定、人员流动大等问题。

调查问卷显示,76%的非编职工拿到的只是本地最低工资,15%的非编职工工资在1601元—2300元之间,3000以上只占非编职工总数的1%,非编职工对自己收入水平很满意的只有6.5%,有80%的表示收入低,70%的人表示急需解决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已缴纳社会医疗保险的占8%,缴纳养老保险的占10%,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有70%的非编职工尚未缴纳任何保险,连续工作在3年以上的有46人,占12%,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仅有10人,占3%。

(四)与其他单位签订协议的劳务派遣员工加入工会将会更难

高校劳务派遣职工往往都是通过派遣单位(劳务中介组织)雇佣并签订劳动合同后,派往高校劳动,工资由高校转交派遣单位支付,该部分人群劳动关系隶属不同的公司,部分派遣单位与高校职责不清,相互推诿,且大部分派遣单位没有成立工会组织,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劳务派遣人员加入工会。

其次,派遣单位和派遣人员双方在思想上对派遣人员加入工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知,没有意识到工会的作用,加上劳务派遣人员不在派遣单位上班,与用人单位又没有合同约束,造成了用工关系和劳动关系分离,缺乏责、权、利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再者劳务派遣人员都是非编人员,从事的工作复杂,流动性大,工作内容、薪酬标准、利益诉求与其他非编职工不尽相同,导致该群体在参加工会活动、享受福利方面与其他非编职工和在编职工存在差异。再者该部分人群加入工会后,工会管理难度较大,使得劳务派遣人员加入工会成了一个老大难题。本次走访发现,多数劳务派遣职工表示渴望加入工会组织,发生纠纷时,也希望能帮忙维权。

三、推进高校非编职工加入工会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走访发现,现阶段高校工会组织存在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经费核算不科学等现象,少部分工会队伍人员流动大,缺乏稳定、长效的保障机制。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下面就如何加快推进高校非编职工加入工会提出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领导

非事业编制职工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不可缺的重要力量,是工人阶级队伍和学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非编职工加入工会,不仅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稳定劳动关系、建设现代化用人制度、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各级工会应进一步统一思想,从讲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稳定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高校非编职工入会及权益保障工作,帮助解决非编职工入会面临的障碍。通过完善工会制度,对拒不接纳非编职工入会的单位提出限期整改的意见;建议教育行政和劳动保障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工会权益维护和组建工作,把非编职工入会问题纳入相关工作中,与工会共同谋划,共同考核,共同促进工会工作开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推进非编职工入会工作,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切实表达和维护非编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宣传,提升吸引力

针对大部分非编职工入会意识淡薄,不愿入会的情况,作为工会组织,应在高校校园内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牢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工人服务的宗旨,通过多种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让广大非编职工懂得“国家和学校仍在关心着他们,工会也是他们自己的组织,加入工会是他们的权利”。通过加大宣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服从、服务于高校的发展和稳定,提高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水平。开展关爱非编职工活动和举行集体入会仪式等,积极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非编职工的良好氛围,努力为非编职工融入高校大家庭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提高工会影响力

文体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是团结民心、凝聚民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形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非编职工入会,高校工会在开展文体活动时要定位准确,既要“投其所好”地举办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又要“处心积虑”地开展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提升他们生活层次和水平;经常总结交流经验,保证文体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注意培养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吸引更多的非在编职工参加,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履行职责,切实维护非编职工合法权益,营造“家”的氛围

维护非编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是工会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途径。高校工会要积极组织吸收非编员工加入工会,参加工会活动,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和指导非编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指导非编员工工资协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扩大社会保障面,保证非编人员“五险一金”全覆盖,真正让非编人员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当发生纠纷时,积极主动介入纠纷的调解,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有针对性地做好非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非编职工的思想动态,切实反映他们的愿望呼声,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动解决非编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引导非编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五)加强经费征管,严格、科学预算,让入会会员受益

工会经费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工会都存在经费不足而无能力吸收更多的非编职工的情况,为了保证高校工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财务组织机构和经费征管规定、强化预算执行力度势在必行。

现阶段工会可通过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规范核算,健全工会财务公开制度,实现经费透明化,做到经费使用公开、公正,日常厉行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每一分经费都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另外高校工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高校资源,申请创办经营项目增加创收,确保工会经费的可持续增长,在创新中平稳发展,实事求是竭诚为广大职工谋福利,走出现阶段经费不足的困境。

(六)以“优质服务“为目的,多措并举助非编职工入会

利用高校优质的办学资源,开展多类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为非编职工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采取宣传、举办活动、技能培训、权益讲解、走访慰问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与非编职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的反映问题,实打实排忧解难,精心抓好维权、服务、教育学习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实现工会温暖全覆盖

(七)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以入会为契机,增强其稳定性

目前高校非编职工用工岗位条件艰苦,且工资待遇普遍低,导致非编职工“招工难、难用工“现象,工会作为职工代表的组织,要代表职工利益,充分发挥工会与学校、学校与员工之间的纽带作用。加强工会的组织和改革,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劳资关系中调整的积极作用,解决劳资纠纷,保障职工利益,最大限度地吸收新职工和非编职工到工会组织中来,帮助非编职工与学校进行工资协商,解决非编职工最关心的薪资待遇问题,减少与在编职工之间的差距,真正让非编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四、结束语

非事业编制职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是高校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他们入会,将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是完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高校应该加大工会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全面深入的方法,吸收更多的非编职工入会,把工会打造成非编职工可信赖、能依靠的”娘家“,让每一位职工都有归属感,提升工作热情,能更好的服务于学校。

下载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的体会和建议[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型金属、非金属矿普查报告编制几个问题的体会和建议[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