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陵县地质灾害防治汇报
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电视会议的情况汇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28日组织召开了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会上许绍华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并就德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事项作了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具体贯彻落实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并于6月29日组织召开了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及县辖机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就抓好今年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并对陵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好地落实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 任组长、分管 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县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工作,编制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落实完善上级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项制度,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三、加强宣传,群策群防 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知识,提醒广大村(居)民随时提高警惕,常备不懈,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人有责,以达到群策群防的效果。
四、统一思想,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监控时间长,各级干部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配合监测人员做好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以确保本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各单位要做好人力、物力等各项准备工作,服从县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总结汇报
地质灾害防治总结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两个”保障,打好地灾防治工作提前量。一是落实后勤保障,夯实防治工作基础。牢固树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理念,加强专业力量配置及物资储备的保障。4月22日,我局通过竞争性磋商方式确定了*区2022—2023年地质灾害驻守督导单位,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分级分类储备了足够的铁锹、防水苫布、编织袋、对讲机、照明设备等应急救援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快速调拨,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及时控制险情。二是落实方案保障,健全防治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了《*区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22年修订版),正按程序送审。督促各镇(街道)编制了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一表两卡一预案”,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断档,共计发放防灾预案表、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工作明白卡各84份,实现了受威胁对象“一表两卡一预案”发放全覆盖,责任压力全面传达到防治的神经末梢,真正做到防治工作“上热下烫”。(二)狠抓“两个”重点,织密地灾防治工作安全网。
一是狠抓隐患治理重点,打好防治工作“主动仗”。目前,全区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分类制定了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防治措施,相关治理工程全面有序推进。其中:*街道*村5、7组危岩已完成工程治理待验收,*镇*村2组红碑梁子滑坡、*街道*村3组石灰窑滑坡、*街道*村8组尹家湾滑坡等3处治理工程正在进行施工费财评,*镇*村4组危岩治理工程正在进行勘察设计,*街道*村2组新尔湾滑坡、*街道*社区5组唐家岩危岩和*镇*村8组石灰窑滑坡等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拟进行避险搬迁或其他搬迁政策。二是狠抓隐患排查重点,下好防治工作“先手棋”。
坚持树立“以防为主”的理念,把风险隐患排查作为打赢防治攻坚战的“第一道关口”。在汛期组织各镇(街道)、驻守督导单位等相关人员对全区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重点紧盯各镇(街道)上报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投入运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区在建工程、傍山切坡建房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部位、重要设施和薄弱环节,先后友情提醒区级有关部门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在建工程4处,涉及教育、交通、民政和水务等部门,切实做到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不留任何一点工作“死角”。(三)紧扣“两个”环节,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
一是紧扣防治演练环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4月14日,在*镇*村2组红碑梁子滑坡隐患点组织了全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9个镇(街道)及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演练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在实战中进一步完善预案、磨合机制、拉练队伍。二是紧扣宣传培训环节,加强群众地防灾减灾意识。3月16日,组织召开区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地灾防治能力。利用各类集中宣传活动及日常巡排查等契机,集中或分散宣传培训人员累计达1200余人,累计分发宣传册400余本,切实增强全社会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存在问题。
一是去年镇(街道)及村委换届后,过去负责地灾防治的基层领导干部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干部对地质防治工作认识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汛期来临后,全区各类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需要监控的点位多、防控的难度大。三是地灾防治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持续鏖战下的基层干部群众或多或少存在麻痹松懈、消极厌战的情绪。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应急演练。督促各镇(街道)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及时开展应急抢险演练,坚决做到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打折扣,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动避险意识和能力。(二)强化隐患整改工作。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整改工作,对已排查出来的隐患,要逐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及时编制防灾预案,设立警示标志,采取防灾措施,制定隐患整改台账并实行闭环式管理。为实现市政府制定的“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我区2023年将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清零且保留隐患点上限为0的艰巨目标,因此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整改到位,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三)强化隐患动态排查。
牵头组织各镇(街道)及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辖区或行业系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对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人员居住地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尤其是学校、医院、旅游景点、工矿企业、村寨、交通干线、高陡边坡和项目营地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隐患动态排查工作要贯穿于汛期始终。(四)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完善群测群防网络。
广泛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组—点”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等各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人。(五)加强监测预警。
树牢“防灾胜于救灾”理念,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隐患点“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工作制度;坚决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做到“应撤必撤、应撤尽撤”。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
筑牢地灾防御体系,保障群众身财安全
***镇人民政府
(2019年4月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镇地处长江南岸,全镇幅员面积101.52平方公里,境内属河谷浅丘地带。近几年,受强降雨及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损失。为此,镇政府下大力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开展地灾防治,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坚持科学防治理念,去年全年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5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及253户883人,其中山地隐患点27处,库区29处,我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56处隐患点纳入镇级预案管理,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140余份,健全“镇、村、社、户”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和《***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镇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镇、村、社逐级签订地灾防治责任书,各监测人还向村委会出具《地质灾害监测责任承诺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国土所加强与镇应急办、农业服务中心、交管所等部门的协作沟通,建立了地灾防治QQ工作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2017年,对片区地灾负责人、各村(居)责任人、地灾点监测人进行地灾防治专题培训2次,通过培训,明确了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任务,监测记录本填写规范、APP监测软件上报要求,出现险情应急处置措施等,切实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宣传培训,着力提高防灾自救能力。一是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及地灾监测人观看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题片,以直观形式向干部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二是通过“4·22世界地球日”、及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100人。
(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能力。镇政府联合***中学开展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2次,参演人数约120人。通过模拟演练,进一步健全了抢险救灾整体联动机制,积累了救援队伍的实战经验,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公众自救互救技能。
二、突出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着力“避治结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2017年实施了烈火村1组马安石、关门石危岩,梧桐村1组中坝滑坡等3个区级地灾应急治理项目,投入资金77.77万元,2018年1月全部通过竣工验收。投资104万元的***镇新场镇库岸地灾治理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在2018年7月竣工。歇凉村3组油坊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治理工程已实施完毕。对还未治理的地灾隐患点,采取避让为主的原则,对垮土坡、茶树湾、青岗堡、杉树湾4处较为严重的地灾点群众详细宣传搬迁避让政策,讲解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动员其及时搬迁,并重新发放《搬迁避让通知书》,目前已有2户准备搬迁。
(二)加强汛期排查巡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测的监测网络的同时,组织力量对全镇56处地灾隐患点、在建工程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拉网式、滚动式排查,以及应急调查和专业监测指导,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死面。完成28个区级地灾监测站点的告示牌、滑坡体界桩、撤离线路等设施的安装和建立,制定地灾点《防灾预案》28套。在镇财政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整合资金约3万元新购置物资一批,包含半导体高频扩音器、卷尺、雨衣和便携式手电筒等设备,完善了物资储备,增强了应急保障能力。
三、统筹安排,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抓规划统筹,锁定目标任务。结合***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镇、村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注重以小流域或一个水文单元为基础,编制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分实施治理,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二)抓基础调查,明确防灾方向。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开展风险评估,摸清成因、类型、范围和灾害现状。重新建立了《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台账》,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实现了地灾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三)抓知识普及,提升全民意识。编制***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并纳入了全镇的培训总体方案。
(四)抓科学监测,提高防灾水平。借助智能手机APP监测软件和预警信息平台适时向辖区内的干部、地灾监测人和群众预报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有效防灾做好准备。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抓好群防群治,努力打造安全地质环境,推动地灾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doc
汇报提纲
**单位
(年月日)
尊敬的****、专家组各位领导:
你们好!首先表示欢迎检查组一行来我市指导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省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情况比较平稳。下面我将2012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多年来,********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无序开采,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形成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据调查统计,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处,其中地质灾害重灾点***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5种。重灾点主要有:1、2、3、4、5、6、;
7、8、……
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管理机构设置及应急队伍建设情况
2012年,我局认真制定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规划》。《规划》中目标明确,力争通过3年时间努力,基本建成县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普遍建立乡镇、重点部门、1
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形成“统一领导、专兼并存、优势互补、运转高效、防范严密、公众参与、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处置快捷”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满足本区域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对工作需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以*****组长、*****为副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加强了以市委宣传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委、财政局、地震局、建设局、水务、交通、铁路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各自的职务分工,做好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
(二)健全各项防灾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灾情速报、月报制度。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发放了防灾明白卡与避险卡,明确值班责任,做到人员到岗、公布了联系电话,确保联络畅通。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又对本系统专门下发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责任机制,在汛期要严格执行灾情日报速报、险情巡查、24小时值班等制度。要有专人昼夜值班,把地质灾害和防汛作为值班值宿的重点,确保汛期工作万无一失,取得良好实效。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做好了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速报准备工
作。
(三)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做好了汛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防护区段巡查、监测准备工作,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落实基层防灾责任制。加强了对全市层区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巡查。如发现灾情有扩大,有加剧异变情况或其他明显征兆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群众转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四)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认真制定了《*****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经市政府批准已下发到各区政府。做好了灾害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重大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防灾和抢险救灾,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
(五)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群测群控。根据部门职责,继续加强与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公路、铁路沿线、矿山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防灾合力。对各类在建工程,尤其是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切坡,要按照“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督促业主依法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义务,维护好边坡,防止和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将省厅分配到****的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共计26台,全部发放到地质灾害点,并按照规定做好灾害监测记录工作,安排人员定期查看,随时监测隐患点险情的变化。
(六)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我局首先从******抓起
地质灾害演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企业和政府间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如*****在6月8日开展了非煤矿山事故救援实战演练,此次演练内容假定以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发井下矿石坍塌事故,两名当班矿工被落石击伤,一人臂部受轻伤、另一人腿部骨折,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并对被困人员展开施救为背景。整个演练过程只用了短短十几分钟,全部演练按计划顺利完成。这次救援演练队伍反应迅速、程序条理有序、工作协调一致、救援技术熟练、施救措施得当,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增强了企业实际救援能力,检验了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七)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预防工作。今年由于汛期来的较早,我局抢前抓早召开了全市地质灾害预防工作会议,6月11日市局紧急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会上****局长强调:必须做到“八要”一是认识要更清晰。二是领导要到位。三是重点要更清晰。四是安排要更精细。五是反应要更快捷。六是综合指导要更主动。七是保障要更到位。八是纪律要更严明。真正做到警钟长鸣,会议结束后,由分管局长带领****、*******对重灾点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各国土分局都能及时同各区政府进行汇报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得到各区政府的配合与支持,并下发了各区的防治预案,确保201
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出现任何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保护条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
(一)加强监管,防患未然。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工作,组织开展汛期地质灾害调查、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汛后地质灾害防治总结工作。主要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发生变化,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有关防治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切实将防灾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测,群测群防。认真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建立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利用地球日、土地日和普法宣传日,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灾知识和自救能力。同时,按照防灾责任制要求,将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切实做好防灾工作。
(三)加强治理,消除隐患。继续争取国家和省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加大治理力度。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对我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分期治理,尽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四)加强保障,抓住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完善预警预报平台,尽早开展市、县地质灾害气象预
警预报工作,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
(五)加强防范意识,搞好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汛期已到,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有省厅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将切实履行职责,有能力,也有信心圆满完成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不因地质灾害而受到任何损失。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典型汇报
监管防控多措并举 治理地灾支撑发展
兴山县是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现地质灾害点515处,危及近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277处。为切实保障受威胁群众安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县国土资源局坚持监、管、防、控并举,通过“四强化”,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使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2009年通过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验收,2012年被市国土资源局表彰为全市地灾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健全机构,完善组织领导“四级保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 “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专门承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的责任人和监测责任。各村也根据防灾预案落实责任人,并将具体监测责任落实到组,到人。
明确责任,落实地灾防治“四包责任”。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组级网络建设,除县、乡(镇)两级政府每年签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状》外,凡有地质灾害点的乡镇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驻村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兼任地灾防治联络员包村、村主职干部包点的工作制度。并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进一步夯实了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防治网络。
加强巡查,构建地灾防治“四道防线”。汛前对地灾害患点及地灾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发现隐患,防范灾情、控制险情的第一道防线;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分析研究,划分类别和等级,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测责任,建立起保障灾害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二道防线;汛中在灾情严重、险情加剧的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建立起应急避险的第三道防线;汛后对照监测记录、报表和应急调查报告,结合各地质灾害点地质特点,气象变化情况等因素进行总结研究,探索出各地质灾害点变化规律,为监测预警、防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起提升管理水平的第四道防线。
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全方位宣传。全县累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光盘、知识手册和宣传单数万份,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并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基本的防灾避险知识融会贯通,编成 “房前屋后有变化、积极上报请专家,灾害来时莫惊慌、避险卡上有良方”的 “顺口溜”,让群众容易接受、容易记忆,使地灾防治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了群众防灾自救意识。
多层次培训。每年坚持对乡镇分管领导、国土资源所、村组干部、责任人、监测人进行常规培训,累计举办了40余期培训班,有近3000余人接受了培训,有力的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工作水平的提升。
经常性演练。汛期来临前,县、乡两级政府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民兵、群众和相关部门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各部门的机动协调性、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几年来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0次,参演人员达2000余人,有力的促进了工作思路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的转变。
强化信息掌控,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将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地灾点每年400元的监测经费用于监测人员的电话费、误工补助和监测预警工具支出,每年支出6000元预警平台费用。在库区埋设了130组地表相对位移预制监测砼桩,观察重点地灾隐患点地表变形和裂缝变化情况,同时布设宏观巡查路线定期进行巡查,在汛期和暴雨季节增加巡查频率、加密监测,并一天一报。2010年起与气象、水利、通信部门合作,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平台,提前将预警信息传输到相关人员,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0多条,做到早知道,早防范。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加大地质环境恢复备用金的征收力度,对废弃矿山和有地灾隐患矿山及时治理。成立8个应急调查分队,一旦出现险情,及时赴现场勘查,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并会同当地政府、村干部及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防灾救灾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在每年20到30起的地质灾害险情中,由于应急调查处理及时,没有出现因应急调查不及时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强化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科学编制地灾防治规划。一是编制2005——2015年兴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全县地质灾害预防、治理进行了统筹谋划。二是开展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全县纳入三峡后续规划地灾治理项目28个,总投资1.35亿元。其中库岸治理5个、滑坡治理23个。2011年和2012年已经通过国家批复待实施的项目6个,资金3989万元,目前正在实施。2013年通过国家批复实施的项目5个,资金2970.54万元。2013年争取后续规划以外的应急治理项目1个,资金998.54万元。2014年上报省厅审核并准备报国家批复项目5个,资金4937.34万元。三是2010年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普查,为建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扎实开展地质灾害治理。一是自2002年启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来,共争取地质灾害治理资金3.5亿元,项目55个,治理地灾点64个,使424户1696人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截止目前,有52个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古夫张家坝、后坝和张家坝滑坡3个项目已经竣工正在申报省级验收。二是在工程实施中,通过严把招投标、资金使用、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等关口,所有通过上级验收的项目,均被确定为优良工程。三是注重结合,使地灾治理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与对外交通相结合,库区二期、三期地灾防治项目中,位于游峡、石峡、宝峡复建公路两侧的有25个、资金1.5亿元,在治理中通过明洞、桥梁跨越地灾点的方式,保障了209国道、312省道、以及部分县道和城区主干道路的正常通行及行车行人安全。同时通过对库区7个库岸的治理,保障了兴山县境内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峡口至昭君镇20km的航道安全;与拓展用地空间相结合,地灾治理不仅使项目区周边近6000亩耕地得到保护,还通过建阳坪、古夫后河库岸、耿家河等库岸防护建设,增加建设用地1000多亩,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局面;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后河库岸治理中,通过对该工程进行的绿化、亮化,为市民创建了一个休闲游玩的良好环境。
积极筹措应急治理经费。自2008年起,争取和自筹资金655.65万元,对91处非库区地灾点进行了应急治理。其中自筹资金155.65万元,对非库区89处地灾隐患点进行治理并通过验收;争取国家投资450万元对水月寺高岚椿树槽、南阳镇偏岩屋危岩体进行治理并通过验收;争取国家投资50万元对峡口杨道河不稳定斜坡进行了勘查。通过应急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保护了553户2061人生命财产安全。自2007年起,争取国家投资2500万元,对兴发集团瓦屋矿区、树空坪矿区进行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矿区地质环境,使矿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