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适应新形势需求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打造适应新形势需求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近年来,我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江都”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防控队伍、防控网络、防控机制“三大板块”建设,不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了公安机关整体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特别是在奥运、国庆安保工作中,紧紧抓住“破现案、打团伙、治乱点、整隐患、抓防范”这条主线,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全警参与,严打严防严管严控,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全市治安大局稳定的局面。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防控措施与形势任务的发展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治安防控的任务任重道远。
一、加强社会治安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整合“三个资源”。建立起以特警大队为主体,便衣侦控队、城区各派出所、中心所和重点所专业防控队伍参与的统分结合、公秘结合的24小时覆盖城区防控队伍,做到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实现警力资源整合;初步建成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信息中心、国保、刑侦、治安、交巡警、特警、派出所等部门补充、打防控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研发了“一线牵”巡防综合警务平台,实现了各类公安工作信息共享,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星级“技防镇”建设,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K报警装置、主动红外报警器等技防设施,全面建成13个“技防镇”,实现社会资源整合。
(二)密织“六张网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全市建成309个农村警务室及39个专业警务室,建成社区防控网;进一步整合机关、城区各所、专业巡防力量和社会防范资源,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城区街面,建成了点线面相联,全方位、全天候、动态性的街面防控网络;根据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及时调整了治安卡口布局,建立和完善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四圈”卡口网,明确了各类卡口的软硬件建设标准、应急堵控方案和日常守卡运行机制,形成多层布局、运行高效的卡口堵控网络;全市344个探头联入公安监控平台,423个企事业单位的监控探头实现向路面延伸,实现重点路段、重点部位治安状况实时查看,警力合理有效调度,建成视频监控网;强化场所行业信息化建设,全市122家旅馆和15家可留宿洗浴中心全部安装了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84家网吧均安装了实名登记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严格执行实名登记、信息录入传输等制度,建成了阵地控制网;以落实安全责任为核心,以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警务室建设运行为依托,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内部单位防控网络。
(三)建立“五大机制”。一是建立绩效牵引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牵引作用,修订完善了我局的绩效考核办法,将治安防范作为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加大对巡逻抓获和压降案件考核力度,每日网上通报,加强对巡防工作的督查检查;二是建立信息主导机制。充分发挥信息研判的导向作用,紧紧依托省厅“大平台”信息系统,进一步强化一线实战单位勤务指挥平台的实战指挥功能,规范日常勤务运行模式;三是建立勤务运作机制。在城区,根据城区发案特点,在“110按秒处警”的基础上,探索出“招手停流动110”工作模式,通过车巡、步巡相结合,合理调配巡逻时间,在空间上、时间上实现无缝防控,提高了城区防控的效能。在农村,推行“一卡、三巡、五查”的巡卡结合方式,将有限的警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防范的薄弱时段和案件的多发地区,确保警力始终跟着警情走,真正做到点上卡、面上防、时空压;四是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我局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单位“三台合一”系统,建立了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专业巡逻处警队伍和各派出所值班处警力量为主体的应急反应网络,真正实现“点对点”、扁平化指挥调度。五是建立实战练兵机制。我局在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所队内部培训、警种培训、随岗培训、集中辅导、统一考试等形式,组织开展“轮值轮训”工作,并进行实战演练,熟练掌握、使用警用装备和各种“技战法”及巡逻防范技巧,有效提高了全警基本技能,增强了发现、抓获违法犯罪的能力。
二、当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有的领导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规律性认识不够,习惯性运作,“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变成了“有警处警、无警值班”,“屯警街面”变成了“屯警所内”;有的没有意识到局部防控对整体防控的重要意义,抓建设力度不大,投入上不足,或者系统间发展不均衡,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建设,形成防控“洼地”;有的民警责任心不强,防控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出现防控漏洞。
二是防控工作社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防控主体由公安机关单独承担唱独角戏时有发生。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但无法承担全部防范工作,防范责任必须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共同担当。实践中,挂单带名的单位、部门很多,挑头使劲的往往只有公安机关,单肩负重,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治安防范意识的自觉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社会治安,自有公安,与己无关”的思想尚未完全消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治安防范氛围还需进一步巩固加强。
三是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控队伍经费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全额保障还有很大差距,防控基础设施的投入缺少保障,特别是技防建设和协警人员的经费保障问题难以落实。警力上虽不断得到充实,但不少地区出现民警向机关回流苗头,加上辅警人员的急剧减少,民警工作时间长、人员缺口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群防群治组织弱化。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公安机关的努力,保安和协警队伍不断得到扩充和加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基层基础工作重要内容和维护社会治安重要力量的群防群治组织,如农村、社区、企业的治保会、调解会、护村队、护厂队等都呈现弱化趋势,但大部分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有的无人干事,有的报酬不落实,工作积极性不高。
五是物防技防措施相对薄弱。目前全市建成的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数量并不少,但由于从业人员应用意识不强、业务技能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每年依此破获案件数的比例还不够高。另外,部分企业、村居、社区人员缺乏防范意识,对部分要害部位门窗不加固,门锁不更换,不添加防护网,不愿掏钱装防盗器,给不法分子留下较大的犯罪空间。
六是高危人群管控尚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常住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业闲散人员处于松散、流动状态,给管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外来人员中流窜作案、伺机作案的增多,虽然,我局在高危人群排查、信息剥离以及日常管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外来人口增幅快和警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作的深度不够,通过高危人群管控及时发现犯罪、抓获嫌疑人员所占比例不高,高危人群管控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系统工程,范围大,涉及面广,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公安机关必须抓住重点,从治本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以防控队伍专业化为主导,进一步充实整合防控力量。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相结合,规范和加强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形成警民联动、各司其职、整体作战的工作格局。一要做精做强公安专业防控队伍。基层民警是公安机关专门从事防控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基层防控的组织者和责任人。要按照社区警务战略的要求,把扎根社区和深入村居的专职民警队伍建立起来,切实提高管理人口、熟悉社情,调查取证、破案打击,排解纠纷、化解矛盾,宣传法制、组织群众的本领,履行好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特警大队、便衣侦控队是采取巡逻防控的主力,要在现有巡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巡逻控制职能,加强巡逻、堵截、盘查、抓捕、救助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培训练兵,提高快速反应和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刑侦部门要强化以打促防职能,形成强大震慑;治安部门承担着公安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要提高在复杂行业、场所管理中预防、发现、打处违法犯罪的能力;国保部门要加强各类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及时掌握各种敌社情动态,严密落实隐蔽战线的防控措施;交警、经侦、消防等各个部门都肩负着防控职责,都要结合各自工作,落实防控责任,提高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能力。二要重视建设公安机关直接管理的专职防控队伍。目前,保安辅警是一支重要的防控力量。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训练,使他们掌握治安防范、安全保卫的基础知识,具备参与治安防控、协助侦查破案的基本技能;要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岗位职责、管理使用等制度,将治保人员参与防控工作的业绩和报酬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要管好用好市场化保安专业队伍。要以贯彻国务院《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公安部《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为指导,加强保安服务监督管理,落实保安人员的资格准入、岗前培训制度,规范保安服务行业行为。四要壮大社会志愿者队伍。要发挥群众工作优势,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发动党员、团员、民兵、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参与治安防范,组织群众开展楼院自管、行业自治、社区自防等力所能及的治安防控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共保平安”的良好氛围。
(二)以防控手段科技化为支撑,进一步加强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防范控制能力。一要加强物防技防设施的规划立项。要进一步宣传“花钱买平安、物防保平安”的理念,引导全社会加大物防、技防建设投入。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把防控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规划、同落实、同发展。在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居民小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保需求,配套建设相应的防火、防盗、防事故安全设施。在主要道路的建设中,配套建设必要的治安卡点、道路电子监控设施。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区、村居及有关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监控系统,通过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达到多方共赢、共保平安的目的。二要加强物防技防资源的整合利用。要以推进技防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技防资源的联网、整合、利用,纳入公安科技防控的总体格局,联网共享,分级处置,使有限的科技防控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三要强化科技防范设施向乡镇的普及延伸。要进一步深化“技防村镇”建设,积极开展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和区域报警服务,积极推动在企业和经营网点安装经济实用的技防措施,有效预防盗窃案件的发生。
(三)以防控工作规范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控勤务模式。加强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控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协调、规范运作,不断健全完善各项防控勤务机制。一要完善信息收集和指挥调度勤务模式。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以大平台深度应用为契机,落实全警信息采集责任,完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和交流共享机制,实现防控工作与情报信息良性互动。要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的要求,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对于涉及稳定的重大隐患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预警,妥善化解。要加强基层实战单位勤务指挥室的建设运行,按照实战化指挥调度的要求,健全规范勤务指挥运行机制,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各警种、各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要拓展覆盖社会面的110报警网络,消除盲区死角,方便群众报警。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治安信息,把握媒体导向和社会舆论,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二要完善社区和农村防控勤务模式。要以深化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加强对高危人员管理控制,建立滚动排查和动态管控工作机制,掌握重点人员活动情况和现实表现。要加强社区防控重点人员教育转化工作,加强对“城中村”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提高暂住人口的管控能力。要协调街道、镇村基层组织,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监外执行人员的社区矫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和治保组织,加强民事纠纷的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各种邻里、家庭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要借助“平安小区”的创建,组织群众,合理开发利用民智、民资、民力,推广楼道照明、楼宇防盗门等物防建设,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和治安互助机制。三要完善街面和交通线巡逻防控勤务模式。要按照全面覆盖、疏密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起以特警、交警、派出所民警为主,以社会治安辅助力量为补充的巡逻体制,做到网格化布警,全时空防范。在空间上,根据辖区情况和发案特点,合理划定、分类设置巡区,统筹使用各种巡逻力量,防止出现巡逻防范控制上的“空白点”;在时间上,根据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案件事故多发、防范薄弱的重点时期、重点时段,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在勤务模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打破坐、等、靠的接处警方式,形成“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的防控布局。对存在突出治安问题的区域,采取着便装巡逻、蹲点守候等方式,提高抓获现行率。重要出城路口、交通要冲设立的固定卡点和流动卡点要快速反应、紧急联动,提高发现和堵截能力,形成多层防线。四要完善内部单位防控勤务模式。要督促内部单位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指导其健全保卫制度,形成单位负责、公安监督的防控格局。特别是对党政首脑机关和金融、商贸等重点要害部位,水、电、气、油、通信等关键设施,涉枪、涉爆、剧毒放射物品等重点单位,要加强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五要完善阵地防控勤务模式。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部位、场所、行业的管理,从违法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和吃住行销乐活动轨迹入手,采取公秘结合手段,强化对旅馆、出租房屋、网吧、机动车修理、典当行、租赁业、二手旧货交易市场、劳务市场、歌舞娱乐服务场所等的管控,确保对违法犯罪活动发现得早、控制得住、查处得及时。六要完善网络防控勤务模式。要切实加强对网上“虚拟社会”的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加大网上巡查管理力度,接受网民报警和求助,有效防范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及时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七要完善以打促防勤务模式。要落实侦查破案工作责任制,各警种都要注意发现违法犯罪案件线索,以锋芒性、多发性犯罪和严重暴力犯罪为重点,快侦快破,力争即发即破,最大限度提高现行案件破案率,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
第二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公安机关从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防控犯罪的重要措施,是驾驭和控制社会发展进程中日趋动态、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外经验,走中国特色警务之路的必然结果。
公安机关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就是通过实现其“防控”功能,限制违法犯罪的机会和条件,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总的构想是,牢固树立“整体防控”的意识,坚持公开预警、源头控制、精确打击、动态防控、市场运作的思路,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警力配置、落实警务保障、开展群防群治,努力构建以 110 为龙头、以交巡警管线、派出所控片、警务区守点、群防群治组织看家护院,警民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防范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三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治安防控网络的内容及意义
一、社会治安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刑事发案总量上升。主要表现在:
(一)“两枪一盗”案件总数居高不下。百姓看治安,往往从自己身边最细小的变化开始来感受整个社会的变迁,高发的抢夺、抢劫、盗窃机动车等街面犯罪已经对人民群众的治安承受力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首要治安问题。去年我市的“两枪一盗”案件总数比上年上升两倍多,特别是“飞车抢包”,犯罪分子甚至从晚间抢发展到白天抢,从比较偏僻的场所作案发展到在公众场合公开抢,干部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二)恶势力违法犯罪迅速蔓延。不断蔓延的涉恶势力严重危害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社会恶势力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插手各种行业和经济领域,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插手民间纠纷、收“保护费”、为赌博团伙武斗护场子等,动辄持枪弄刀,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循序甚至政府办公循序,不仅严重威胁本市群众的人身安全,广大安分守己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深受其害。流动人口中的恶势力分子有的与我市不法分子狼狈勾结,有的自成体系,结伙作案。另外,治安管理中,“黄赌毒”等社会导恶现象也打而不止。
二、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原因
分析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应该说这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并在近几年得到进一步凸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最尖锐、社会治安状况最复杂、治安管理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就我市而言,目前正处于这种阶段性的困难期。
这几年我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财物的大流动,客观上使各种利益冲突加剧,滋生和诱发治安问题的因素也大量存在。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涌入慈溪,至去年底,我市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达43万,私房出租超过5万户。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市这座经济大厦添了不少砖和瓦,功不可没。但是,由于管理服务还缺乏经验,工作措施一时还跟不上,社会面控制出现了薄弱环节,使极少数外来人员流窜到我市作案成为可能。就以群众反响强烈的“两抢一盗”案件为例,作案的犯罪分子大部分是流窜作案的外来人员。据统计,去年我所审理“两抢”案件当中,外来人员流窜作案犯罪占抓获案犯总数的80%以上,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如“飞车抢包”、“色情盗抢”等,几乎都是外来人员所为。大多数外来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外来人员犯罪直线上升的重在原因。
此外,人们对待社会治安的心态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纵容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的人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强烈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但又明哲保身,对知情的违法犯罪不愿举报,不愿
作证,怕多事,怕报复,更不用说见义勇为了。去年我市发生的一起抢包案件中,案发现场周围有几十人,非但不出手相助,连起码的报警甚至大喝一声也做不到,最终犯罪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逃离现场。
合理化建议:
(一)认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不仅是公安、政法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要通过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促使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公安部门应该组织精干力量,建立一个专门的班子,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的巡逻追堵机制,认真研究发案规律,组织警群结合的巡逻队伍,24小时在重点路段伏击,增加群众的“见警率”,增加安全感。以责任区(社区)民警为主力,发动镇村干部,切实摸清全市出租房的情况,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出租房措施,积极探索房屋租赁管理机制,实行治安管理责任制,消除治安隐患,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无牌摩托车进行摸查,对有“两抢一盗”苗头的要进行布控。
(二)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加大治安防范工作和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防范网络建设,强化社会防控体系,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加强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民兵营(连)等基层群众组织建设,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充分
发挥它们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建立农村义务治安巡逻队,形成派出所、警务站、社区、村民小组整体联动的全方位防控体系,增强治安防控的组织能力和防控实效。
(三)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诱因,从源头上遏制一大部分的违法犯罪。开展闲散青少年专项服务活动。各级团组织对本单位本地区的闲散青少年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其闲散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措施。
进行法制宣传。各级团组织设计各种载体,利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青春歌咏、上街咨询等方式加强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等相应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学校。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重点在外来人口积聚地、非公有企业员工中开展教育活动。拓展一般概念上的青少年法制学校,深度建立更广泛的组织,采用宣传、吸收优秀外来青年,成立外来青年法制学校等形式,使法制教育更加经常性、有效性。
(四)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释放、解教时的衔接工作,防止漏管、失控。认真贯彻落实综治委、司法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办好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
刑释解教人员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工作。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五)认真研究收容遣送措施取消后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有效办法,维护我市的治安秩序。加强社区实有人口管理,全方位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劳动部门推进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
第四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浅析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发挥功效,关键是要对构成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发展、提升,使治安防控体系各个构成要素能够互为联动、整体运作,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整体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治安防控运行机制。
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在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中,往往过分强调打击的震慑作用和短期效应,在防范力量上很少投入甚至不投入,往往导致的结果是短期内治安形势得以控制,一段时间过去后重蹈覆辙,形成了打击到再次打击的循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在打防管控四方面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其中严打一方面,需要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注重研究犯罪规律,动员治安防控力量,追求全民参与进来。
(二)社会治安防控参与力量单一。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承担着主要任务和责任,是治安防控的主力军。从目前社会治安状况看,对群众安全感危害最重,对社会治安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及各类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仅仅靠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及作案人的动机,从案发根源找途径解决。从以上可以发现的是,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部分作案人是职业惯偷,部分是迫于生计等人群。由此可见,当前的形势迫切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下,调动社会管理力量共同与公安机关参与到社会面的防控工作中去。
(三)治安防控体系中有效措施欠缺。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投入了大量的物防、人防、技防设施,对整个社会面的治安情况进行全面的动态管控。在建立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强化设卡堵控,加强对人、车、物的盘查、检查和抓拍力度,不断提高卡口堵截查控能力。同时强化阵地控制,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和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加强对车辆修理、废品收购等特种行业和网吧、二手手机市场、二手车市场、旅店等高危场所以及要害部位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人防意识不到位、技防措施欠缺、管理不全面等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措施来完善防控系统的构建。以厂企盗窃案为例,个别重点单位有了一些技术安全防范设施也形同虚设,并没有专人管理,没有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者是单位内部未建立起安全保卫制度,夜间无人值班、巡查,室内未安装视频监控、CK报警器等技防设施;还比如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盗窃案件,被侵害人大多防范意识薄弱,未将车辆入库存放、未安装报警器和防盗锁具。从中可以发现,各种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合理的措施来有针对性地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防范。
(四)治安防控体系运行保障不足。保障体系是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能够高效有序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泉。在实际体系的建设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制度、物质与警力保障的不足。在这几方面的保障工作上的发展不平衡造成防控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统一领导,相互配合,构建大防控格局。要确立“政府倡导、警方指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框架,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以及社区(村居)居民的广泛参与作为有效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社会基础。要使党委政府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形成高度共识,以政府行为的形式协调有关部门参与治安防范,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形成党委政府统抓总缆、专群有机结合、社会各界配套联动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工作,使治安防控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公安派出所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争取政府给予适当的倾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防控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积极构筑一个“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推动、有关部门支持、单位村居自管(自治)、人民群众参与”的治安防控大格局,实现防控机构一体化、防控力量多元化、防控机制规范化的目标。
(二)相互依承,有效串并,提高防控网络整体效能。要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发案的目的,公安派出所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防范工作上来,指导社区民警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强化对场所行业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内部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人防、技防措施,建立起全方位防控网络。通过将各张防控网络有效串并起来,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依承,形成一个循环体系,环环相扣,提高防控体系的整体运转效能。
1、以派出所为龙头,建立社会面防控网络。巡逻控制已成为新时期驾驭治安局势的一项最基本的有效措施。在巡逻中由派出所牵头,以小区域的巡逻带动大范围的巡逻,最终以小安积大安。派出所在巡逻中可坚持“以巡为本,重在盘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指导思想,有效整合各种巡逻力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社会治安的辅助力量摆上街面,增强街面的有警时间和有警密度,压缩犯罪空间,打击犯罪,控制发案。巡逻的方式可采取步巡、自行车巡、机动车巡以及设卡堵截的方式进行。巡逻防控应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治安检查点、汽车站、火车站和出城(镇)的卡口作为相对固定的点,设卡进行盘查和看守;以主要交通干线、支干线、巷道为固定的“线”,坚持24小时巡逻,形成快速反映网络;以派出所和村居为单元,作为相对固定的“面”,由派出所牵头组织社区民警和治安联防力量分时、分段、分片昼夜进行巡逻控制,并随时根据派出所辖区的发案情况灵活调整巡控力量和巡控的重点。
2、以村居为基础,建立村级防控网。基层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和平台,具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不仅要完成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情报信息等职能,更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做好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和发现犯罪的工作,要以村居为基本单元,积极组织和动员村居内的护村队等各种群防群治力量,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有效手段,扎扎实实做好安全防范、重点人口管理和巡逻控制工作,以创建“平安村居”为载体,依靠村居的群防群治力量,构筑起村级治安防控网。
3、以内保单位为依托,构建单位防控网。单位内部治安与社会面治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个单位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内部单位治安防控网。要与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相衔接,主要依靠各企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保卫部门的作用,广泛发动组织单位内部的保卫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建立健全单位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防范制度。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单位要加强技防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与公安机关的110指挥中心联通,达到及时预警,及时出警,确保内部单位的安全。
4、以控制犯罪的销赃渠道为重点,构筑阵地管理防控网。对特种行业、复杂场所、二手手机市场等阵地进行重点控制,是打击违法犯罪、预防减少发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渠道。对这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要进行经常性的整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重点行业、场所、市场的业主签定治安责任状,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措施,定期不定期的对这些“吃住行销”的场所进行清查,发现违法犯罪的线索和证据,一查到底,坚决取缔,特别是发现存在黄赌毒的娱乐场所,决不手软。要在这些行业、场所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定期由民警组织培训,通报这些场所发生的治安情况,使业主和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强化治安管理。
(三)强化研判,以静制动,完善情报主导防控作用。要立足信息化建设,把巡防工作的支撑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实现“精确管理、精确防控、精确打击”和“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目标,发挥情报信息“以静制动”的先导作用,不断地完善防范体系建设。
1.完善街面动态治安的信息研判体系。不断完善治安情报信息采集、传递、研判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为情报信息工作提供一套切实、管用、高效的运行准则。民警在接处警、办案过程中获取治安信息的基础上,要主动与辖区群众联系,这是街面动态治安信息最原始的来源,也是最可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安网络加强对周围街面治安信息的了解、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信息。信息的研判要可靠实用,避免夸夸其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准确把握,充分发挥信息研判指导防范工作的作用。
2.完善研判信息的使用制度。根据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要求,对情报信息研判的落脚点在于使用情报信息来指导实践工作,发挥其强大战斗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治安信息的利用中尤显突出。特别是盗抢类街面违法犯罪的特点是作案过程短、遗留证据少、人员逃离快,只有在信息研判的过程中才能最大化地总结其规律特点。根据预警信息的提示,把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用在街面案件易发时段和易发部位上,把重点防控对象用在重点人群上,增强巡逻的针对性和重点性,真正做到“以静制动”打击犯罪。
3、完善信息的公开公示制度。公安机关在做好内部治安信息共享的同时,要对外广泛使用新闻媒体、预警短信等方式,将预警通报和防范建议定期、不定期地提供给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让群众了解多发性案件的作案特点及防范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群众参与防范的意识。
第五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派出所基础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动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范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大步迈进,人、财、物流动加剧,社会治安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力推动“三化”(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和“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机融合,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位一体,天网地网齐头并进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背景中.派出所将成为治安防控体系的阵地.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与其他防控子系统进行有效的协同。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挥派出所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防控犯罪的重要措施.是驾驭和控制社会发展进程中日趋动态、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途径。
一. 履行主责,整合资源,构建大防控工作格局
要确立”政府倡导 警方指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框架,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以及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作为有效推进防控体系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社会基础;一是要充分挖掘、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工作,使治安防控工作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为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派出所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人力 物力 财力等方面争取政府给予适当的倾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防控体系的基础工程建设;三是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 积极构筑 党委政府领导 公安机关推动.有关部门支持 单位村居自管(自治} 人民群众参与”的治安防控大格局.实现防控机构一体化、防控力量多元化、防控机制规范化的目标。
二,相互依承,有机关联,提高防控网络整体效能
要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发案的目的,派出所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防范工作上来.指导社区民警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强化对场所行业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人防、技防措 施,建立起全方位防控网络。通过将各张防控网络有机关联起来.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依承.形成一个循环体系,环环相扣,提高防控体系的整体运转效能。
(一)、以派出所为龙头.建立社会面防控网络。巡逻控制已成为新时期驾驭治安局势的一项最基本的有效措施。在巡逻中应由派出所牵头.以小区域的巡逻带动大范围的巡逻,最终以小安积大安。派出所在巡逻中可坚持“以巡为本.重在盘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指导思想,有效整合各种巡逻力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和社会治安的辅助力量摆上街面.增强街面的有警时间和有警密度,压缩犯罪空间.打击犯罪,控制发案。巡逻可采取步巡 自行车巡、机动车巡以及设卡堵截的方式进行。巡逻防控应采取点和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治安检查点 汽车站火车站和出城(镇)的卡口作为相对固定的”点”.设卡进行盘查和看守;以主要交通干线、支干线、巷道为固定的”线“,坚持24小时巡逻.形成快速反应网络;以派出所和村居为单元,作为相对固定的“面”.由派出所牵头组织社区民警和治安联防力量分时、分段 分片昼夜进行巡逻控制.并随时根据派出所辖区的发案情况灵活调整巡控力量和巡控的重点。
(二)、以村居为基础.建立村级防控网。派出所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平台,具有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任务.不仅要完成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情报信息等职能.而且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做好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和发现犯罪的工作。要以村居为基本单元.积极组织和动员村居内的护村队等各种群防群治力量,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有效手段,扎扎实实做好安全防范、流动人口管理和巡逻控制工作,以创建“平安村居“为载体,依靠村居的群防群治力量.构筑起村级治安防控网。
(三)、以单位为依托.构建单位防控网。构建单位治安防控网.要与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相衔接.主要依靠各企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保卫部门的作用.广泛发动组织单位内部的保卫干部 治安积极分子,建立健全单位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防范制度。派出所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对重点部位、重点单位要加强技防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电子监控设施与公安机关的11O指挥中心联通.实现及时预警、及时出警.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
(四)、以控制犯罪的销赃渠道为重点.构筑阵地管理防控网。对特种行业、复杂场所、二手手机市场等阵地进行重点控制,是打击违法犯罪、预防减少发案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方法。对这些重点地区 重点行业、重点场所要进行经常性的整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与重点行业、场所、市场的业主签订治安责任状.落实各项治安管理措施,定期不定期地对这些”吃住行销”的场所进行清查,发现违法犯罪的线索和证据 一查到底,坚决取缔.特别是对发现存在黄赌毒的娱乐场所.绝不手软。要在这些行业、场所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定期由派出所民警组织培训.通报这些场所的治安情况 使业主和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强化治安管理。
三、强化研判,以静制动,完善情报主导防控作用
要立足信息化建设.把巡防工作的支撑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实现 精确管理、精确防控、精确打击 和 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目标.发挥情报信息以静制动”的先导作用,不断完善防范 体系建设。
(一)、完善街面动态治安的信息研判体系。不断完善治安情报信息采集、传递、研判等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为情报信息工作提供一套切实、管用、高效的运行准则。派出所民警在接处警、办案过程中获取治安信息的基础上,要主动与辖区群众联系,这是街面动态治安信息最原始的来源,也是最可靠的来源。同时,要充分利用公安网络加强对周围街面治安信息的了解、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信息。信息的研判要可靠实用,避免夸夸其谈,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准确把握,充分发挥信息研判指导防范工作的作用。
(二)、完善研判信息的使用制度。根据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的要求 对情报信息研判的落脚点应在于使用情报信息来指导实践工作,发挥其提升战斗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治安信息的利用中尤显突出。特别是盗抢类街面违法犯罪的特点是作案过程短.遗留证据少、人员逃离快,只有在信息研判的过程中才能最大化地总结其规律特点。要根据预警信息的提示 把派出所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用在街面案件易发时段和易发部位上.把重点防控对象用在重点人群上,增强巡逻的针对性和重点性.真正做到 以静制动”打击犯罪。
(三)、完善信息的公开公示制度。派出所在做好内部治安信息共享的同时,要对外广泛使用新闻媒体发布、预警短信等方式,将预警通报和防范建议定期不定期地提供给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让辖区群众了解多发性案件的作案特点及防范措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群众参与防范的意识。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派出所在这一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就是通过实现其“防控”功能 限制违法犯罪的机会和条件.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总的构想是,牢固树立 整体防控”的意识,坚持公开预警、源头控制、精确打击、动态防控、市场运作的思路 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警力配置、落实警务保障、开展群防群治,努力构建以派出所为龙头,以交巡警管线、派出所控片、警务区守点 群防群治组织看家护院,警民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 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防范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