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6: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

第一篇: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

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 [摘 要]振兴低碳经济需要发展生物质燃料,我国拥有开发和发展生物燃料的雄厚潜力。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高度,为充分满足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对新型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必须大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使之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新能源,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路径。

[关键词]生物能源;低碳经济;能源安全

一、时代呼唤发展“低碳经济”

严峻的情势,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的巨响,使人类猛然惊醒,不得不开始反思和纠正自身不科学地利用能源的行为。在深刻反思贪婪性消耗能源行为而觉醒的基础上,及时把发展新能源、节约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起符合本国实际需要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就我国而言,确保为13亿人口提供安全的、低成本的、“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时代发出了强烈的呼唤:能源生产和消费量巨大的我国,开拓清洁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千方百计减少“碳排放”、乃至“零排放”,振兴“低碳经济”,已成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国的终极目标是,要逐步实现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于负增长,完成由“高碳”向“低碳”的过渡。然而,由各种客观条件决定,我国只能逐步地探求“碳解锁”之道,不断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降低碳强度。与此相适应,选择适用本

国的、包括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等多种技术方式;特别是采取化石能源替代、利用“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等技术途径,以达到控制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速度,最终实现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碳排放显著下降的目标。与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行,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必须革新和改变。经济学意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要双管齐下,扭转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摒弃挥霍无度的高消费行为,提倡科学理智、健康文明的消费风尚,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告别奢华的“高碳生活”,迎接质朴的“低碳生存”。广义而言,低碳生存是一种理智、健康、持续的生存方式。它体现出先进文明的能源消费价值观,并依据“低碳程度”采取低碳消费方式,主要包括“: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节约消费”,即消费主体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生存环境的损害最小;“可持续消费”,即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产品消费”,即更多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产品。

总之,全社会都要履行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转化的共同职责。

二、振兴低碳经济需要发展生物质燃料

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减少、直至摆脱已历经几百年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拓绿色能源,即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自然界的第四大能源。所谓生物质能源(biomass energy),是指以生物质为来源的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是由生物体所产生的有机物

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垃圾与有机废水等。迄今,国内外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利用不同生物质材料、加工生产出不同形态的生物质能源,其战略性产品是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如今,生物燃料日益受到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几乎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新能源。这是由生物燃料多种优越性所决定的。

目前,世界上生物燃料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液体生物燃料,包括利用淀粉类、糖类和纤维类生物材料生产的玉米燃料乙醇、木薯燃料乙醇和纤维素燃料乙醇,以及利用动物和植物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等。第二类是气体生物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汽化、生物质制氢等。像利用粪便和工业废水转化生成的沼气。第三类是固体生物燃料,主要包括成型燃料、“热电联产”与直接燃烧等。像把生物质固化为成型燃料,利用生物质材料燃烧转化生成电能,或利用生物质汽化生成燃气燃烧发电等。

开发和发展生物质燃料具有多种优越性: 一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

利用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沼气等在内的生物燃料,都可明显减少碳排放,减轻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资料表明,使用生物燃料乙醇的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仅为使用石油汽车的三分之一。科技人员曾对几种燃料乙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乙醇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91%,同时在采用先进生产方法的条件下,最高能量输入产出比

可达36。所以,生物燃料被称为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当之无愧。

二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资源极为丰富。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生物质能目前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0~15%。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生物质能的年净生长量约为目前世界能源总产量的10倍上下。各种生物燃料,不管是甘蔗燃料乙醇、纤维素燃料乙醇,还是生物柴油等,与一次性化石能源不同,都是可再生的生物燃料资源,可以再生再利用。

三是,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替代能源”。

利用燃料乙醇或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改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专家预计,生物燃料将是最重要的替代石油能源的产品。开发利用生物燃料,既可以把目前仍大量弃之为垃圾的作物秸秆、农业副产品资源化,又可以大幅度减轻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尤其是,种植灌木树林生物产量大,产生的热值高。例如, 7年生沙棘林,每公顷干柴产量在13~21·67吨之间,可产生热值5693·9~41622·1千焦,相当于标准煤煤2·13~15·54吨。可寄厚望,以“低碳排放”的可再生生物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将会大有作为。

四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开拓“能源农业”。

发展生物燃料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农业农村。为开辟“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料资源,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利用

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即纤维素燃料乙醇。发展这一新兴产业,必将为农业农村开辟发展的新领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大量农业加工副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林木或能源植物,从而获得用之不竭的、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资源。

五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广辟农村能源。

从2003年以来,我国设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农村沼气,目前,全国沼气用户已达3000多万,而且每年还在以400多万户的速度增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已发展到14·4万处。全国沼气年总产量达到104亿多立方米,成为世界上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利用沼气最多的国家。这对减少农村碳排放、改善农村环境、增加优质有机肥料、解决农村能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是,发展生物质燃料将成为振兴“三农”的新引擎。开发和发展生物质燃料,重要途径就是大规模开发“边际性土地”。与此相应,需要建立生物能源原料基地,搜集和运输分散的各种生物质原料,以及兴办多项服务业。这必将为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领域。据估算,为收集、运输和供应加工厂的生物质原料,必然促进运输业、服务业、储藏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全国至少需要增加千万以上的劳力。另外,为开发“边际性土地”,也至少需要增加劳动力数百万之众。这一发展过程,既不挤压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又开发利用广袤的“边际土地”,绿化荒地,改造自然,美化山川。总而言之,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等于建设“绿色油田”。开发利用丰富的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可促进持续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逐步改善能源结构,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由“高碳”向“低碳”过渡,逐步转变人类当前面临的危机为生机。

三、我国拥有开发和发展生物燃料的雄厚潜力

我国生物燃料的研制和加工起步较晚。然而,生物燃料乙醇深加工业在资源开发、技术提升、生产规模、产品销售等方面都初战告捷。从“十五”开始,我国先后建成5个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2005年,全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02万吨;2006年,增长到160万吨;2007年再增到189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对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定点厂实行“四定”政策:一是“定点生产”;二是“定向流通”;三是“定区使用”;四是“定额补贴”。到2006年,国家对4个定点厂的定额补贴统一为1373元?吨,同时免征5%的消费税。展望未来,我国开拓和发展生物燃料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

放开视野,我国拥有丰富的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大。从我国国情出发,可以适量利用玉米和薯类生产燃料乙醇,但以大批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路是走不通的。目前,世界上生物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发展新趋势是,大力开发纤维素燃料乙醇,也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我国必须及时

把握新趋势,大力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开拓纤维素生物燃料乙醇的广阔前景。在我国,纤维素生物质原料是最普遍、最丰富、最廉价的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另一类是灌木林和能源作物等。据估算,中国的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加工副产品的年总产量就高达7·8亿多吨(折合标准煤3·883亿吨)。其中玉米秸秆33182万吨(约占总量的42·4%)、小麦秸秆15362万吨(19·7%)和稻草秸秆11955·3万吨(15·3)等是“三大秸秆”,占全国农作物秸秆总量的77·4%以上。第二类是灌木林和能源作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灌木能源林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其标志是:(1)树种繁多。全国大约有6000多个灌木林树种,其中,可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利用的超过1000种。

(2)面积广阔。全国灌木林地总面积高达4529·68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6·02%以上。近年来,我国每年营造灌木林面积在60多万公顷。目前,灌木林面积超过50万亩的县就有163个。

(3)总生物产量巨大。目前全国每年可生产的总生物量大体超过2·02亿吨。

(4)发展空间广大。全国拥有4600万公顷的宜林地和1100万公顷荒沙与荒地。若将这些土地资源的一半种植灌木林,既可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又可使全国每年新增木质纤维素原料5亿吨以上。

(5)综合利用潜力雄厚。包括采伐后留下的枝桠、梢头、被砸伤树木及遗弃材等,估算总量有7·6亿多吨。这些数据说明,灌木林业将会成为一个我国生物燃料的原料基础。

(二)我国拥有雄厚的资源潜力。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中,广袤的“边际性土地”尚处在沉睡状态,充分开发利用将为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打下牢固的原料基础。所谓“边际性土地”,是指条件较差、不适于种植粮食的土地。根据相关土地资源调查文献资料,中国“边际性土地”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宜林宜农荒地。中国拥有未被利用的土地2·45亿公顷,其中条件较好和可以利用的土地8874万公顷,宜林土地5704万公顷,可开垦宜农土地734万公顷。第二类是现有林地中的木本油料林、灌木林和薪炭林。其总面积高达5176万公顷,依次为343万公顷、4530万公顷和303万公顷。第三类是在现有1·3亿耕地中,约有5027万公顷不适宜种植历史作物的低产农田,其中有2000万公顷低产田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成为能源作物生产基地。以上3类“边际性土地”的总面积达到13653万公顷。迄今,国内外已经形成共识:利用条件恶劣的“边际性土地”种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高生物量、适宜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原料的能源作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标志着生物燃料生产由“以粮为主”向“非粮为主”的转变,成为中国生物燃料产业的战略走向;而且为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开拓出一条具有

深远意义的新路径。

四、对发展我国生物燃料的对策建议

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高度,为充分满足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对新型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必须大力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源,使之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新能源,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路径。

(一)高屋建瓴制定战略规划,确立我国生物燃料科学发展的方略

能源足,经济兴,国力盛。面对方兴未艾的“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必须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尽快制定出全国生物燃料的发展规划,确立生物质燃料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包括:发展生物质燃料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思路;战略思路和基本原则;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其中,我国必须确立振兴生物质燃料的战略地位,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迎头赶上开拓“低碳经济”的潮流。在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过程中,我国要大力开拓和发展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即“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做到“五坚持”:一是坚持为“三农”谋利的战略原则,工农结为一体,振兴生物燃料,点燃农村新经济增长点。二是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在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政策下,适量利用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低碳经济革命”,致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策略,多元开发,突出重

点,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自主创新,包括创新生物燃料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流通方式,给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注入“现代文明”。要以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物科技为武器,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材料无害化、资源化,转化为各种生物能源产品。

(二)狠抓关键,加强科技支撑,研发生产生物能源的关键技术 振兴我国生物燃料产业,技术的成熟性和经济性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目前开发纤维素燃料乙醇,既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也遇到经济性、即产品的成本效益障碍。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在于狠抓科技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解决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瓶颈”:一是尽快研究制取出高效纤维素酶菌株;二是尽快研制出能够同时高效代谢戊糖和己糖的发酵菌株;三是尽快研制出提高纤维素乙醇成熟醪酒度的技术,以及研制出处理而纤维素乙醇废液的污水处理问题等。为此,国家应该成立“国家生物能源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以加强组织研究发展生物燃料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课题。同时设立“生物能源专项科研经费”,加大国家财政对生物燃料产业的先期投入,支持、引导与保障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

(三)深化改革,勇于探索,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体系振兴 生物燃料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经济,从一开始就需要深化改革和强化创新,探索生物质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建立健全适应生物燃料运行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及完善的市场体系。当前,必须抓好以下环节: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生物燃料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基地建立,都要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市场体系。需要建立包括生物燃料原料市场、生物燃料产品市场、销售市场、技术市场,以及生物燃料服务市场等。以上各类市场需要相互有机结合成为统一组织、规范灵活的市场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生物燃料的价格体系。包括转变生物燃料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体系,国内和国外价格接轨,建立和实行保护价格,即建立必要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

(四)探索和创新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新形式

一定意义而言,生物燃料产业是“农业能源功能属性”的发现和开发。发展生物燃料产业与“三农”息息相关。要把发展生物燃料产业的过程当作振兴“三农”的事业,将可能探索出一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和产业化经营新形式:首先是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其次是培育和壮大具有强大实力、带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再次是实行新经营方式,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生物能源企业要彻底转变传统运营方式,与农民开展“订单生产”。与生物燃料产业化经营相适应,建立生物燃料原料产销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兴农村现代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业。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制和兴办社会化服务,解决生物燃料生产集中性与原料分散性的矛盾,完备生物燃料发展的环境条件。

(五)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展生物燃料,既是我国一项刚起步的新兴产业经济,又是一项涉及“三农”、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之举。鉴于目前我国生物燃料原料基础薄弱、生产成本较高、销售市场不畅、技术标准不全等问题,所以从新产业起步到产业成长、形成、乃至发展的整个过程,加大国家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对原料生产、企业加工、科技研发、市场流通等环节给以扶持和补贴。当前,应该采取如下扶持补贴措施:一是对利用“边际土地”种植能源林木提供专项资金补贴和融资优惠;二是对建立生物能源原料供应基地提供资金扶持,建立“加工、基地、市场”相统一的机制;三是对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收集利用提供奖励;四是对地沟油、有机垃圾等废弃物收集利用提供奖励。五是对推广农村沼气继续提供资金扶持。与此同时,对生产和经销生物能源产品的“定点企业”对定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在一定年限内继续进行专项补贴;对经营这些产品的经销商給予一定财税优惠;对于进口国内发展生物燃料产业需要的关键技术设备的进口关税可适当降低。最后,要强调提出的是,国家对生产生物燃料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发,以及生物燃料专业合作社建立原料基地和开展专业化服务等,都应提供财税优惠政策。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形式上是增加了支出,似乎是“负担”,但实际上通过扶持和补贴必然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新的价值,是“物有所值”,在一定期限内应该财政化、稳定化和持续化。

(六)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强化其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 迄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能源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然而,中国生物燃料法律法规还较薄弱,急需要健全完善生物燃料法律法规,强化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这包括:要健全完善生物能源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框架。要根据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要,制定专门的《生物燃料法》,其主要框架包括:振兴生物燃料产业经济的战略地位和主旨;生物燃料原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各类生物燃料产品的生产加工与企业;各类生物燃料成品的市场销售与服务;各种生物燃料产品的消费与节约;生物燃料产业的财政扶持与优惠措施;生物燃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三农”;生物燃料产业的国际合作与贸易等。与制定国家统一的专门的《生物燃料法》相配套,各地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地方性生物燃料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迄今,人类已进入“后石油时代”。整个世界面临着能源、环境、粮食等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制约的、影响人类命运的严峻挑战。我国应该从本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包括普遍“节能减排”;降低经济的单位能耗;开发推广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燃料,逐步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实施这些举措,将开辟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拓“低碳经济”的广阔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凯·驳“中国能源威胁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6,(11): 4-5·

[2]徐华清等·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择要(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145, 154.[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资源调查·[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5·

[5]杜祥琬·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06·

第二篇:低碳经济与能源对策论文

学号 : 2012302590141

低碳经济与能源对策结课论文

院(系)名 称 :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专 业 名 称 : 学 生 姓 名 : 指 导 教 师 :

化学基地班 马乙洋 曾洪涛 副教授

二〇一四年四月

摘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施低碳革命,发展低碳经济,营造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而低碳生态社区建设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分析,进而引出打造低碳社区、享受低碳生活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社区;能源;污染

目录

第1章 低碳经济概论............................................................................................1 1.1 低碳经济的概念..............................................................................................1 1.2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1 第2章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2 第3章 建设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背景......................................................3 第4章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4 4.1 国外低碳社区建设案例..................................................................................4 4.1.1 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4 4.1.2 德国弗班可持续模式社区....................................................................4 4.2 国内低碳社区建设案例..................................................................................4 4.2.1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生态社区....................................................4 4.2.2 长沙市开福区太阳星城绿色低碳社区................................................5 第5章 低碳社区建设分析..................................................................................6 5.1 低碳社区建设理念与原则..............................................................................6 5.2 低碳社区建设的内容......................................................................................6 第6章 低碳社区建设对策..................................................................................8 6.1 优化社区用地..................................................................................................8 6.2 加强节能建筑建设..........................................................................................8 6.3 合理开发新能源..............................................................................................8 6.4 培养节约习惯,充分利用资源.........................................................................8 6.5 鼓励低碳出行..................................................................................................8 6.6 提高公众参与..................................................................................................9 第7章 结语..............................................................................................10

第1章 低碳经济概论

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1.2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第2章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确保能源安全,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

第三,立足国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有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包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应将调整优化结构做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尽管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能短期逾越,但可以通过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从结构上促进经济的低碳化。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首先强调的是节能减排,其次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办法,创造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步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责任的举措,也是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大契机。展望未来,低碳经济必将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

第3章 建设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的背景

“低碳生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倡导低碳生活、形成低碳意识是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根本。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环境,它不能简单的定义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它的界定需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被看作是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个优秀社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居住功能,还在于它还体现着城市的形象、反映城市的环境。因此,在社区中落实低碳观念,是低碳城市宣传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低碳社区是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可以从居家、办公、休闲等方面来营造低碳社区的理念。

低碳社区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低碳社区贯彻了环保的理念,其建设将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创建出绿色、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建设涉及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4章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4.1 国外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在国外有很多低碳社区建设的案例,例如英国贝丁顿社区、德国弗班社区、瑞典的维克舍、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这些社区都是以低碳或可持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低碳社区是贝丁顿社区、弗班社区。4.1.1 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生态村是英国政府 2001年推出的一个零碳项目,其设计理念“零能 耗”,即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居住的解决方案,以及减少能源、水和汽车使用率的良策。小区的设计标准要求非常高,尤为强调对阳光、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都是从低碳环保的角度考虑,而且简便易用,经过证明都切实有效。4.1.2 德国弗班可持续模式社区

德国弗莱堡市享有“欧洲太阳能之都”及“欧洲环境之都”的美誉,也是全球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之一。其弗班区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该社区注重用可持续社区理念来实践社区的建设,通过“弗班论坛”和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尤其是参与到节能行动。它在节能、减少交通、社会整合等方面都获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

4.2 国内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目前中国有少数已建成的低碳社区,很多也已经在规划和建设中,如长辛店“低碳生态城”、湖南长沙“太阳星城”、上海崇明岛“低碳示范社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低碳社区是北京长辛店低碳生态规划区及湖南长沙太阳星城。4.2.1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生态社区

北京丰台区长辛店低碳生态城规划区内构建了人工湿地公园、科技园区、居住社区和地区公共服务中心,这些区域的绿化以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为主。长辛店生态区的空间布局、道路系统都将会与当地的季节风向结合,不仅营造了地区内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也减少了建筑季节性的能源消耗。该社区还采用了可再生

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和慢性交通出行条件,减少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倡导节约用水,以及提高对再生水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水平;通过用地布局来适应地方的气候条件,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等。4.2.2 长沙市开福区太阳星城绿色低碳社区

太阳星城定位为“以绿色居住为导向的国际化大社区”,绿化用地占50%以上。其建设目标是将建造成一个真正的与自然环境友好和谐、最低碳排放、最适宜人居住的绿色低碳社区。主要表现为:①实现长久地保护多样化的天然植被及其“碳汇”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域对水和空气的自然净化机能,维护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天然植被和水资源合理综合利用,降低维持洁净的社区环境所需要的能耗和碳排放。②实现对采用新技术和新型设备的最大适应性和弹性,针对新型能源设备、设施投入实施有前瞻性的动态规划。③大面积地选用低碳、可循环再生、本地出产的低碳建筑装饰材料和原材料,在整个项目的续存期内提高循环用水、循环用材的比例,实现废物排放以及碳排放的最小化。

第5章 低碳社区建设分析

国内低碳社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国外低碳社区建设发展及管理中,居民参与积极性较高,政府制定出了相应的参与政策,便于居民的参与,而在我国的低碳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到低碳社区设计、规划及决策的积极性不高。国内外低碳社区的建设都是遵循低碳环保的基本理念,建设内容相似。

5.1 低碳社区建设理念与原则

低碳社区都提倡碳排放降到最低的建设理念和零能源消耗原则。低碳社区建设的核心是零能源消耗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化石能源使用的目标,实现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循环利用的居住模式。

5.2 低碳社区建设的内容

①用地:顺从当地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住宅用地,最大限度的利用原地域环境。如湖南长沙“太阳星城”精心保留了社区内原生乔木和大片的原生楠竹林,作为未来社区的天然“碳库”和景观树。北京长辛店生态社区将空间布局、道路系统与当地的季节风向结合,充分利用季节性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②建筑:在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利用低碳环保材料的同时,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湖南长沙“太阳星城”除了在建筑结构方面使用的材料外,在外装铺设、装饰用材方面,杜绝使用如陶瓷等高能耗类建材。装饰设计上要求以再生速度快、生长期短的竹制品和速生林木制品作为装饰主材。

③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低碳社区的特色之一。英国贝丁顿社区屋顶的风帽随着风向不断转动,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输入每个房间,同时将室内空气排出,进来的空气被出去的空气加热,因此室内温度不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有所下降。

④资源:合理利用及重复利用资源,从生活的点滴中节约资源。英国贝丁顿社区每栋房子的地下都安装有大型蓄水池,雨水通过过滤管道流到蓄水池后被储存起来。蓄水池与每家厕所相连,居民都是用储存的雨水冲洗马桶,冲洗后的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一部分用来灌溉生态村里的植物和草地,一部分重新流入蓄水池中,继续作为冲洗用水。由于利用了雨水,居民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了47%。

⑤出行: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倡导在出行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北京长辛店生态社区考虑了“邻里结构”,也就是以人的步行距离设置邻里单元的空间尺度,减少机动车使用率,居民不需要“动用”汽车就能够满足基本的购物、休闲要求。同时,生态社区里还有自己独立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步行500米即可方便地乘坐。德国弗班社区实行了“禁车”措施,截止2009年5月该社区70%的市民已经不再使用私家车,还有57%的周边社区居民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卖掉自己的汽车搬到该社区。

第6章 低碳社区建设对策

6.1 优化社区用地

在设计低碳社区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和地貌,注重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结合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各种实际情况,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应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小的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同时,建设低碳社区应充分利用社区绿化,以实现增加碳汇、吸附污染物、减少热岛效应、达到节能减排等效果。

6.2 加强节能建筑建设

低碳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应鼓励节能环保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生态城的应用。扩大低碳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在具体的操作中,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漏排水等设计理念;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以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6.3 合理开发新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使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传统化石燃料。社区中应广泛宣传节约能源和鼓励使用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使社区居民了解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加大新型清洁能源在社区的推广和应用,尽可能的使用可重复利用和可再生的材料。

6.4 培养节约习惯,充分利用资源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利用资源并节约资源。例如社区应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和回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网管系统,并设置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后,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在节水方面,小区应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及中水回用系统,倡议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型马桶,节水龙头等。

6.5 鼓励低碳出行

汽车使用的能源及排放的尾气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渠道,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要大力宣传低碳出行理念,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出行。鼓励社区

居民采用地铁、公共车、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是确保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改善城市交通、提高空气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6 提高公众参与

居民参与低碳社区设计是建设可持续社区的重要环节。居民节能减排参与意识的提高,是落实低碳社区建设的群众基础,把参与观念贯彻到居民的日常行为中,号召社区居民加入到低碳社区规划、决策、管理中来,做社区建设的主人,这样可提高居民的责任感,并将低碳社区理念、制度、方法等向周围的社区推广,逐步构建低碳城市。

第7章 结语

低碳社区的建设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使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行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区及低碳城市,把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篇:生物能源发展调查报告(生命科学)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报告(生命科学)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一

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日前超出每桶70美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近一个多世纪来,石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它不仅仅是能源之母,还是纺织、电子、化工、材料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材料。油价高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需要,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直接制约我国加速建设“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我国有能力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研究有数十年历史,在生物质能加工转化及相关环保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专家认为,我国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

石油消费仍是我国国民消费水平标志,巨量进口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进入本世纪,石油价格上涨已让很多平常百姓感到压力。以车用93号汽油为例,目前价格已经从2000年前的1.8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4.4元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我国由1993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4年进口原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8,占国家石油总供给量40以上。今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57。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到1.7亿吨。好范文版权所有!

另外,我国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材料,如乙烯、醇类,需求量激升。2004年实际消费量1600多万吨,进口量占40以上。专家预测,到2010年,此类产品的需要量将上升到3000万吨左右。这些是化工、电子、汽车、纺织、塑料、能源产品等的基础原料。而且,目前这类石油加工品的成套设备均为国外大公司垄断。

据有关部门的粗略统计,2004年一年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我国增加支付金额60亿到80亿美元,相当的2000万待业职工一年的低保费用。2005年8月25日,纽约油价再创新高,突破67美元。同时,美国高盛公司预测油价还将继续上升,最终可能达到每桶10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再次预测,由于中国石油进口持续大幅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稳定攀升100美元以上。更有专家分析,发达国家将把石油价格不断推升,作为压制中国、印度等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手段。

石油是基础能源原材料,由于资源制约因而无法调控价格,对国内市场已经造成很大压力。以安徽为例,3月下旬,安庆市因成品油价格上调引发了出租车行业的罢运、上访,全市瘫痪。此前,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发生多起。8月1日,合肥再度发生因油价直接导致的出租车行业罢运事件。即使不考虑国际政治变幻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要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也成了当务之急。

建设“小康社会”汽车工业发展仍是主流

汽车,被认为是现代小康社会的标志。2000年,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当年,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出现井喷,同时出现由集团购买为主变个人购车为主的重大转折。安徽奇瑞集团介绍,汽车业界把2000年确定为“中国汽车元年”,认为这是中国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起始点。

现在的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对汽车工业发展与产品普及有一定影响,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趋势看,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之势不可逆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再次预测,中国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3.9亿辆,约为现在的20倍。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国汽车人才的摇篮之一。记者采访中,专家、教授们一致表示:“发达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步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支柱。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有关“国家经济发展时期”研究的课题组得出结论,任何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均离不开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贡献。过去的100年间,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比得上汽车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轿车的普及以民族意识的改变、国民素质的飞跃式提高,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汽车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集大成者,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全方位的。汽车还是高度产业关联的工业,按公认的数据,以家用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对辅助产业、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可达1:7:11;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有7个,其中包括中国。其余6个均拥有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每千人拥有汽车数200-600辆。唯有中国在民族汽车工业方面相对落后,因而同列gdp总值大国,人均则只有6强的二十一分之一。

据国家科技部调研室的一项调查,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两年增幅超过30。2003年与上年同比,汽车产量增长35.20,销售量增长34.21。

特别轿车,产量由上年的109.28增长到206.89,增幅达84.7。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专家分析,石油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汽车燃料,过度依赖存在四大问题,包括:国内资源短缺和国际石油争夺剧烈的双重风险;汽柴油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汽车高水平和高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油价居高不下,用户负担增加;依靠进口,要花大量外汇,影响国内就业。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适应汽车消费需求,建设车用燃料替代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至6000万辆。届时,国内汽车年生产量将达1000万辆以上,汽车用成品油市场就将有数千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逼迫中国采取石油替代技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早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天然气替代石油等措施,主要是出于环境因素。目前,天然气、煤炭、生物质能等技术路线替代石油,其燃烧排放都小于石油类40左右。按我国城市进程,2020年前还将有4亿人口“进城”,汽车保有量将急剧增加,不采用洁净的替代能源将无法维持人类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有人这样计算:大城市里按每车每天用15kg汽、柴油计,100万台车即用1.5万吨汽、柴油,它将耗尽18338万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使之变成只含二氧化碳和和氮气等的无氧气体。又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得多,所以,它们大都分布在地面附近,可在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堆积1.83米厚,比正常的中国人还高出一巴掌。如果没有大自然赐予的空气流动,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校长欧阳平凯说,美国国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有机化学品和材料来自生物质原料。我国最先起步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生物柴油是利用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等提炼的车用燃料,可直接替代柴油,低排放,无需改造发动机,而且对车辆发动机还有保护作用。世界各国对此非常重视,发展迅速,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印度等都有庞大的发展计划。欧盟国家用菜油加工生物柴油,2001年加工量已达100万吨。本世纪我国政府也很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相继建成了许多年产量超万吨的生物柴油厂,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

车用能源的市场稳定、数量巨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石油延伸替代市场也非常可观。安徽丰原集团在宿州建设的世界第一个生物质原料乙烯生产厂,2004年底投产,年产2万吨,效益可观。2005年7月底,记者当企业采访,负责人吴玉熙介绍,“当原油价格在每桶35美元左右,企业即可有利润;到40美元每桶,吨产品利润可达5000元,原油超过50美元一桶,吨产品利润可达8000元,利润率高达35以上。

接受采访的专家、企业家强调,石油替代产业还有煤化工替代线路。但用一种紧缺能源替代另一种紧缺能源,只能是权宜之计。生物能源与生物材料产业链长,涉及基础研究、工艺创造、成套设备、运输分销、终端产品设计生产,等等。我国正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接动,能源原材料“内需”强劲,必然呼唤出庞大的的石油替代产业。

替代能源:替代石油将使我国资源状况化短为长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二

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等仍有很多技术上不确定性,何时投入运营是未知数。混合动力汽车造价高,而且仍以成品油消耗为主。另一方面,石油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其衍生的乙烯等化工产品还是比钢铁应用更广泛的基础材料。因此,发展生物能源是必然之路,眼前解决车用燃油问题,中、长期解决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原材料问题。

目前,国际上生物能源技术相对成熟,替代石油的路线是:谷物、秸杆、其它植物等-发酵-乙醇-车用油、乙烯、无毒溶剂及上百种化工、原材料产品等;另一种是利用劣质食用油、麻疯树籽等直接加工生产高品质车用柴油。无论何种生物质转化,都是我国资源的“长腿”。发展生物能源是农业大国和“缺油多煤”资源现状化短为长的最佳契机。

发展石油替代行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环境与资源问题,是13亿人口大国均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建立庞大的“石油替代”能源体系,不仅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机遇,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发展重要驱动力,也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最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之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日前公开提出:让我国农民“种出绿色大庆”。

据科技部有关单位的调研,我国南方的甘蔗、木薯,中、东部地区的小麦、水稻,北部的土豆、玉米,西部地区的油桐。麻疯树,干旱地区的山芋,等等,都是加工转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材料。其中麻疯树籽含油率达50,是制造生物柴油的良好材料。我国西南地区现有1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可达1000万亩。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富余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确可“再造大庆”,即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如果把每年农民白白焚烧的秸杆收集处理后加工乙醇,替代车用油,总量可达6000万到1亿吨。已经开始用生物质能加工品全线替代石油产品的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测算:只要石油不低于35美元每桶,用生物质能加工成燃料酒精、生物柴油、乙烯、聚酯等,都有利可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等专家指出:“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预测表明,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将超过50。”科技难度更大的生物制氢等一旦投入应用,生物能源前景更为广阔。可喜的是,我国生物质能富集区往往是老少边穷地区和纯农业区,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发展生物能源不仅经有经济意义,对解决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很大意义。中国著名农业专家石元春教授等专家强调:发展生物能源要做到“一石四鸟”:其一,生物质能的全面利用,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其二,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发展,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其三,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的中部、西部贫困农村的地区会形成中国生物能源企业集群,从而促进和谐社会进程;其四,结合中国能源战略调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可以考虑生产适应中国能源体系的生物能源汽车产品,在汽车普及化过程中迎头赶上,提升竞争力。

发展生物能源和原材料可以做到“四不”

能源、原材料是国家、社会的支撑体系,战略调整是否会触及社会基础和多方利益,从而引发较大的社会震荡?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进行了大量了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总结为“四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这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新特点,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均强调这一点。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宏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十中、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修志龙等表示:我国科学用粮潜力很大,每年陈化粮、饲料用粮约1亿吨左右,加工转化可获得相当5000万吨的原油,同时还有30继续成为饲料。现状是每年8000万吨粮食直接用作饮料,浪费3000万吨以上的淀粉。利用小麦陈化粮生产燃料酒精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仅小麦麸皮中提取的物质,价值就和小麦差不多。而目前发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原料是分布更为广泛、利用价值更高的植物。如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甜玉米,每公顷产量可达70吨,可生产6吨以上燃料酒精。南方的木薯、甘蔗,生长广泛的菊芋、土豆、山芋,等等。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是转化为生物能源、材料的最佳原料。另外,我国现在每年仅废弃的作物秸杆、林业弃置物达10亿吨,相当于1亿多吨的燃料汽油。

就发展生物能源、材料的土地资源而言,我国有约40亿亩的低质地、荒坡、滩涂等,可以用来种植适宜物种;淮河以南还有3亿计冬季闲田,用来种油菜生产生物柴油,相当于“再造大庆”。专家介绍,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研究时间长,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大连理工大学有教授在山东滩涂种植菊芋(洋生姜)数十万亩,长势很好。这种植物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固沙能力还很强。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结合“山川改造”工程,我国可以大量种植生物质能富集的植物。我国西南地区的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发展迅速,籽含油率达50,现有10万亩,2010年可达1000万亩。

专家分析,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的能源、材料产业,前端是农业,中间是发酵等生物转化,后端依然是现有的大化工。因此,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并不会对传统化工工业产生冲击。同时,我国能源、原材料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量较大,传统石油加工业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薄弱,现在广东等地不断发生“油荒”已是前兆。因此,传统石化领域对生物能源、原材料普遍看好,中石油公司等国家垄断性石化公司也在力推生物质能利用。

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等强调: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农业、能源、环境”难题的最佳切合点。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生物质能与土地资源富集,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可以让这些地区形成新兴产业,让农村地区形成工业化支点。刘教授专门到青海省调查,青海是德国面积的两倍,非常适合种植油菜。现在德国生物柴油年产量140万吨,如果青海能够发展到德国水平,其产业链收益非常可观。我国新疆棉产区面积广大,在棉籽中引入一个产油基因,即可让棉籽产生很高的副效益。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而且年需求量还要扩大;化石产品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相比之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污染排放要比化石燃料低50以上。用生物材料,如聚乳酸等,可制成可降解塑料、绿色涂料和纺织品等。

替代能源:借鉴国外石油代替及生物能源发展经验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三

1907年,汽车发明人福特制造出第一台燃烧纯乙醇的发动机;20世纪30年代,不少国家用醇类燃烧替代石油作为车用能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方不少汽车就是用乙醇作为燃料。但真正形成替代石油的产业,国外发展历史已约20多年。

根据发展改革委的调查,以美国、巴西为主的燃料乙醇替代石油产业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一,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为解决对石油的高度依赖问题。美国、巴西等大规模发展乙醇替代车用油。甲醇等天然气、煤炭化工产品引用汽车能源体系;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解决农产品过剩影响农业发展,和由此引发的农民收入问题;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大增,引进醇类重点解决车用油的增氧剂,利用乙醇等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第四阶段是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并重视石油替代,从各个侧面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对我国而言,则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生物质能转化中的“太阳能-生物质-乙醇燃料-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充分体现了“绿色”和“循环”,备受科学界、环保人士的追捧。现在,加拿大、法国、瑞典、德国、墨西哥、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等,均有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计划,并有不同规模的实施。其中巴西规模最大,目前汽车全部用乙醇汽油,用燃料酒精(乙醇)替代石油份额达43。美国乙醇汽油占市场份额的12。加利福利亚州从1993年开始实施“灵活燃油车辆计划”,制定了e85燃油规格:85的乙醇外加15汽油。

与我国发展石油替代产业最有可比性的是巴西。巴西851万平方公里面积,1.65亿人口,农业是其重要支柱,其中甘蔗种植和蔗糖出口均为世界第一。巴西同样是贫油国家,1930年开始,即有5到15的乙醇加入汽油中使用。后石油价格下降至1美元1桶,巴西又有非常便捷的海上运输,石油替代产品的生产长时间中止。

巴西汽车工业发展较早,国内上世纪60年代汽车即有较快的普及。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当年巴西政府多支付40亿美元用于购买石油,沉重打击了巴西经济,致使政府下决心发展石油替代产业。1975年,巴西政府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和"全国实施发展燃料乙醇生产计划",两大计划的核心是用甘蔗作原料,用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再和汽油混配,作为车用动力。巴西政府在数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扶持该上述两大计划的实施,到20世纪90年代,燃料乙醇产量达1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在车用油品中,燃料酒精添加量从35-5,还有部分纯以乙醇为燃料的汽车。现巴西汽车拥有量达每千人80多辆,远远高出我国的每千人16辆,但车用能源的压力并没有我国突出。

巴西发展石油替代产业,与本国支柱产业蔗糖生产相结合,逐步形成甘蔗生产-燃料酒精-乙醇汽车,一个全新的生产链。全国汽车保有量1290万辆,纯乙醇汽车达370万辆。这些乙醇加工厂在糖价高时生产食用糖出口,在糖价低时生产燃料酒精供本国使用。现在不仅国际石油价格对巴西社会经济影响大大减弱,农民的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也相对稳定。

据统计,在巴西实施石油替代产业的两大计划33年中,政府共投入117亿元,建成10大燃料乙醇生产基地,为国内提供了150万个就业岗位,节省石油进口外汇220亿美元。乙醇汽油相关产业总产值即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超过包括电信业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

根据最新材料,德国大众、宝马两大品牌都在抓紧研发生物能源汽车,预计2008年前推出主流车型供应市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较早开发出“多用途汽车”,利用电子技术使汽车发动机可以适应多种能源。我国福建现有一座万吨级生物柴油工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纵观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到次发达的南非、巴西、韩国,到发展中印度和泰国等,均在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政策制度、技术完善、装置建设和车辆制造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石油替代之路铺平了道路。特别是巴西经验,更具实际意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等权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是巴西的上十倍,资源与市场条件更适合建设石油替代产业链,让我国农民种了“绿色大庆”形成中国特色的能源体系,在当前显得更为紧迫。

替代能源:我国生物质能替代石油起步稳收效显著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四

在我国,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有可能大规模替代石油产品的主要是生物质能和煤炭。自2000年4月国务院领导批准开展变性燃料乙醇研究与实施,2002年在试点城市推广,到2005年4月1日安徽作为第五个省份开始全省封闭运营销售乙醇汽油,短短的五年,已创立了成功的生产、运营模式,并使消费群体初步接受,为我国石油替代产业书写了良好开篇。煤炭转化替代方面研究力度更大,投入更多,也有丰厚的积累和局部运营经验。

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敏介绍,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来源;其次是通过生物技术将粮食转化为生物材料,利用玉米等生产石化乙烯、聚乙烯及乙烯转化的系列化工产品。

我国利用生物质能起步较早。抗日战争期间,河南酒精厂生产燃料酒精供给抗战军队车辆。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第二次石油价格上涨阶段,我国就把生物乙烯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并在安徽宿州投资8亿元建厂,后因技术与成本等原因,此厂未能全面生产。目前,我国已在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5省全面销售乙醇汽油,涉及人口近3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近期还将在山东、河北、湖北等部分省或城市封闭运营。现供给燃料乙醇的企业有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等4家不同类型的企业。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我国采用乙醇占10的配比,替代石油中污染地下水并可能致癌的mtbe,性能更为优越,而且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综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试点地区的情况,生物质能转化替代石油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试点情况表明车用乙醇汽车在我国完全适应。不仅河南、安徽城乡,寒冷地区的哈尔滨、肇东两个城市冬季使用测试表明,燃料乙醇能够适应,为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第二,解决了使用中的技术问题。使用中的油、水分离,个别车辆动力不足、油路阻塞等,都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三,环境保护效益明显,污染物排放降低25-30。第四,生产企业探索出大规模生产模式,普遍提高综合效益。现在生产企业均使用国家战略储备中的陈化粮,以玉米、小麦为主。燃料乙醇生产仅使用其中的淀粉,其它可生产蛋白饲料、油料等。安徽丰原、河南天冠等均能做到“吃干榨尽”。第五,建立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法规。如《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等。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石油替代提供了积累。第六,我国政府和石油销售行业推广石油替代产品积累了初步经验。

根据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巴西1980年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吨价高达849美元,到1998年,成本下降以300元美元以下。而我国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3500元吨,技术水平较高的丰原集团可降到3000元以下,单位综合成本为2993元。

石元春院士提出,如果采用高新技术改良物种,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如种植甛高梁生产燃料乙醇,吨产品综合成本可下降到2800元以下,使用麻疯树等木质油料基生产生物柴油,吨成本应在3000元以下。清华大学教授、原清华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主任曹竹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加工替代石油产品的农作物、薯类植物来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早在‘七五’、‘八五’时期,部委、高校就组织科学家研究、攻关,寻找到很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植物种质。如有稳定的市场,推广种植条件相当成熟。”曹教授列举菊芋(洋生姜)为例说明:我国南北方农民都有小规模种植。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贫脊的土地上,盐碱地、滩涂都可以长得很好。一次种下,自然生长。每年挖取其块茎即可,第二年还会自己生发。亩产量可达万斤。糖的含量超过甘蔗30,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这在10年前就有研究结论,只是没有找准大的市场,研究成果无法推广”。

据了解,试点企业中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采用国际最为先进的奥地利高布殊(vogelbusch)工艺技术,河南天冠采用传统技术改造,安徽丰原采取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系统。这些成功的探索为我国大规模发展燃料乙醇提供的技术与装置条件。加上试点销售的成功,现在从南到北,各地利用木薯、玉米、甘蔗等不同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投资热情高涨,具体研发工作大大加强。

替代能源:用自主技术形成生物能源产业条件成熟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五

从领导到居民,从专家到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我国作为13好范文版权所有!亿人口的大国,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能源体系,必须建立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

在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方面,我国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在秸杆发酵利用(水解木质纤维素)等关键技术方面,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利用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形成石油替代产业,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我国已基本掌握生物质能利用关键技术,居部世界领先地位

生物质能利用先是通过发酵、分离、提取和化工加工后形成商品。在整个加工转化过程中,发酵、分离与环保是三大关键部位。与其它领域不同,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里,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关键技术,发酵、秸杆利用等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是最早利用发酵技术加工转化粮食产品的。根据中国科大科技考古专家认定,早在9000年前,淮河流域就发明利用粮食发酵加工制作酒(乙醇)的工艺。现在的燃料酒精生产仍维持这一工艺,只是菌种培育、发酵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成份、过程控制,全部利用现代化手段。利用粮食或淀粉质原料、糖类原料发酵获得乙醇等,我国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近。平均收益率从过去的70多,提高到90左右。这也是我国柠檬酸类发酵产品占世界产量近半数的重要原因。安徽丰原集团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收益率高达94。充分发酵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还为后端环保奠定了基础。

特别需要提及是的农作物秸杆利用技术,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获得突破,并进行工业化实验。据科学组织测算,全世界秸杆或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能约相当与640亿石油,而且真正是“绿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预测的为人类持续提供能源的资源。我国年产生农作物秸杆约10亿吨,其中至少5亿吨被白白烧掉或废弃。相当于1亿吨车用燃油,比中国全年车用油总量还要多。收获季节燃烧秸杆的污染成为各地无法解决的难题。木质纤维素发酵成为世界科学家关注的技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这方面工作,现有一座用传统方法分解作物秸杆,生产燃料酒精。由于成本较高,只能作为样板企业,靠政府补贴生存。我国科学用全新思路开展研究,现用8天时间可使稻草全部水解,近期有望获得更大突破。

生物化工中的现代分离技术运用较为普遍。我国许多高校、研究单位和企业在这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大型企业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安徽丰原集团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分子分离等高技术在生产中普遍应用,个别尖端技术只有美国、日本才掌握。环保是生物质能加工转化中重要关键一环。莲花味精、丰原生化等沿淮河企业曾是国内外出名的污染大户。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下,不同技术类型的环保措施得到运用,同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技术系统。丰原集团投资2.7亿多元兴建了3座环保厂,年回收效益即达5亿元,污染排放仅为国家标准的五分之一。

此外,大连理工学院等高校还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如该校发明的酵母自动分离乙醇发酵技术,是世界上第一套工业化装置,已运用到我国百万吨燃料酒精试点项目中,并取得良好效益。

安徽丰原等企业在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产品方面已探索出成功模式

生物质加工替代石油产品方面,安徽丰原集团历时10年,取得巨大成功。安徽丰原集团引进高技术革新传统的工艺,率先搭建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与分离平台。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产品可全线替代车用油、乙烯等石油产品。

丰原集团的前身是蚌埠柠檬酸厂,由于原料回收率低,消耗高、带来重污染。1995年大规模治理淮河水体污染时,该企业是流域重点关停的19企业之一。生死关头,新任负责人李荣杰带领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清液发酵”新技术,使水、电消耗下降约50,粮食回收率增加30,企业在后来的3年中产值增加了13倍,一举成为我国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化工龙头企业,柠檬酸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精细化工出口额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随后,该企业投入巨资,引入离子束培育菌种,分子分离、膜分离等世界领先分离技术,一方面,加工转化过程中将原料“吃干榨尽”,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出各种产品。在以发酵为前端的生物化工领域,丰原拥有50多项专利,生产模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据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介绍:丰原精细化工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对国际上市场、先进技术密切关注。自2000年起,石油价格上扬。丰原集团在高回收、低成本的发酵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成功研发出利用粮食、薯类、秸杆等深加工全面替代石油产品的生产技术,并分别在蚌埠、宿州等地设厂生产。原料主要来源是国家库存的玉米陈化粮。产品从燃料酒精到乳酸。2004年11月,设立在安徽宿州的淀粉质原料生产乙烯的工厂正式投产。这条生产线是世界第一条粮食乙烯的工厂化生产线,不仅使我国利用生物原料生产石油产品替代品向前延伸了一大步,实现在原材料领域替代石油产品,还是人类迈向“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的有益的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教授对丰原的粮食乙烯生产装置测算后得出结论:如果建设30万吨乙烯生产厂,以石油为原料需要投入45亿元,以粮食为原料的生产装置只需要15亿元。

2004年底,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召开重点流域发酵行业重点企业会议。会上,中国环保协会秘书长王家廉、中国发酵协会工程师冯志合均告诉记者:“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五大工程之一。专家研究认为生物产业的潜在市场是网络市场的10倍。丰原的技术、工艺形成高效益的体系,为我国在环保的前提下,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奠定了基础。为传统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闯出一条新路!”河南天冠等企业在多种淀粉质原料燃料酒精生产方面,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工艺。另外,山东等地也有国产50万吨乙醇生产装置,效果较好。

替代能源:石油替代产业亟需“政府主导”

--生物能源发展调查之六

石油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发展替代产业,宜未雨绸缪。尽管我国乙醇汽油已经销售,但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决胜生物时代”的气度、投入都有一定差距。形成庞大产业亟需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完善的规划,集中技术投资,实施有限的多元化,逐步提高产业成熟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迅速建立“中国化”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体系。

“政府之手”是石油替代产业形成的关键

能源与环境,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每一步举动,都将对市场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同样,由于石油替代产业涉及面广、投资巨大,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之手”,形成庞大产业非常困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勇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环境战略的实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而国家能源战略也不完全是市场行为。”

“和发达国家态度积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总体发展计划不够,我国尚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生物能源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目前,我国的生物能源发展的规模还非常小,生物燃料乙醇的年产量才100多万吨,生物柴油也刚刚起步,如再延续这种态度,中国将无法应对能源危机。”科技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广说,发展生物能源既然是大势所趋,中国迟做不如早做,这样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王其昌调查后认为,从2000年到2025年,是世界生物产业大发展开始阶段,各国争相推动本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它只有一个“硅谷”,却有华盛顿、洛杉矶等5个“生物谷”。我国燃料酒精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面积推广乙醇汽油是源于2000年4月广东一位企业家给国家领导写信。中央领导批示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

但是,作为乙醇汽油生产的生物化工行业,行业发展水平低,资源利用、环保仍是瓶颈。记者从丰原集团了解到:发酵与分离是生物化工的基础平台,目前,仅龙头企业丰原集团掌握了先进技术,企业规模与效益居国际一流水平。全行业仍非常落后,企业间技术封锁严重,我国又没有“重大技术行业共享”法规和配套政策,限制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展改革委刘铁男等研究世界其它国家推广石油替代产品的经验,认为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方式对推动替代燃料使用作用巨大。原因有二:其一是经济原因。石油价格时有涨落,当油价低于替代产品价格时,国家应予保障或补贴;其二是法律保障以增加消费者的接受性。美国早在1988年就制订了《国家替代汽车燃料法案》,1990年和1992年又在环保、能源法案中予以强化。

“模板”研究是当务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乙醇汽油有明确的技术标准,生产与营销实施办法,发展与管理法规等相对完善的系统化、标准化体系外,生物柴油及其它生物能源相当薄弱。在替代石油方面,生物化工、煤化工替代两大行业的研究人员、企业对优劣各执一词,甚至互相诋毁现象相当严重,经常误导公众视听。

石油替代产业涉及环节众多,从汽车制造和替代燃料生产,到两大生产领域的成套装备,庞大的营销与服务系统,到消费市场的宣传与推动。都应在政府指导下动用市场机制。专家分析认为,石油替代给生物化工、煤化工企业带来机遇,同样,对国产汽车业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机遇。但我国乙醇汽油已推广约20的市场,使用中也发现乙醇汽油对汽车的橡胶件、金属件都有特殊的要求,但汽车业及零配件产业,难有实质性动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热物理学院副院长顾中柱接受采访时提出,石油毕竟是世界、我国目前占绝对优势的车用能源,石油替代产品种类也很多。不说生物化工、煤化工可替代石油产品众多,工艺繁杂,如混合电池汽车、氢能汽车,尽管突破技术制约仍无把握,毕竟呼声很高。但是,中国地大人多,车用燃料多元化只能是有限度的。国家应明确石油替代战略,制定指导性发展方向和时间表。这样让企业敢于投入,勇于投入,尽量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王其昌强调指出,明确产业扶持、投资与推广政策是当务之急。

加大政府投入,实行税收与信贷倾斜政策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提出,石油替代产业是环保与能源安全的结合点,事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安全,政府应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实行税收与信贷倾斜政策,鼓励生物化工企业、煤炭企业和有实力的投资企业,在石油替代产业上下功夫,多渠道吸纳资金。

记者在安徽丰原集团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龙头企业的发展受资金制约严重,无法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丰原集团是我国唯一在生物替代能源领域长期关注并实施深度开发的企业。近10年由3000万资产发展到116亿,下辖3家上市公司,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10万吨。国内规模最大,国际上有显著地位。企业在蚌埠、宿州等地建起以淀粉质原料加工转化替代石油产品的企业,其中在产的有燃料乙醇、乙烯类等。另外,在通辽、白城、齐齐哈尔等地还在建设年总加工能力约210万吨粮食的企业,产品方向均生物能源、生物材料、无毒溶剂、无毒增塑剂等替代石油产品。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划,丰原年加工能力应达700万吨。但由于股市低迷、配股增发困难,宏观调控措施实施后金融部门贷款门槛提高,企业仅能维持,有些在东北的农产品转化项目已经停工,很难有财力再行扩大替代能源项目投入。

据了解,巴西在实施乙醇汽车的前10年,政府投入100亿美元,这样才形成现43石油低成本替代能力和完善的替代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教授、科技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博士认为:中国企业的模仿与发挥能力很强、投资愿望强烈,如果政府制定明确的路线,扶持

一、两个样板企业,石油替代产业很快会养大,对巩固我国能源安全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不仅如此,这样的投资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地区城市化和相关产业升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低碳经济相关论文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及发展要求的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述

1.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

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五篇:生物作业 十种低碳生活方式

十种低碳生活方式:

1.废水再利用,淘过米的水可以用来洗碗,洗了衣服的水或是洗了菜的水都可以用来冲卫生间。

2.多种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碳氧平衡。

3.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或开小排量的汽车。4.少乘搭电梯,多走楼梯,既减少了碳排放,又锻炼了身体。5.少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筷子,纸巾等,出门建议携带手帕。6.使用节能灯,在不需要照明的情况下,自觉将照明灯关闭。7.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8.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

9.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10.废旧电池一定要送到电池回收处

下载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能源论文:生物能源—开拓低碳经济之新路(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低碳生活生物小论文范文大全

    关于低碳生活 一、内容提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

    低碳经济小论文

    全球气候暖化所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已威胁到了方方面面,如果不加遏制,地球完美的生态系统将有被摧毁的危险。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世界正处于重大灾难的边缘”。为了更......

    城市规划论文--低碳经济

    发展射洪低碳经济,促进射洪城市发展摘要:目前,全球都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

    生物多样性与我的低碳生活

    生物多样性与我的低碳生活 2010-10-19 13:15 提问者: 暗夜§幽灵abc 等2人 我来帮他解答 |浏览次数:1247次 大家帮帮忙啊,我不会写论文啊,我们又马上就要啊! 网友推荐答案 201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精选5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倡议书二OO九年十月二十日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毛泽东思想概论(低碳经济)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对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领域作了具体阐述,并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高碳能源低碳化......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论文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论文题目低碳经济与新能源姓名学号院系 专业心得体会他费用年月日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专业: 学号:摘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

    论文:低碳经济的认识(模版)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姓名 班级 学号近两年来,关于低碳,气候变化的话题已经妇孺皆知,尤其在去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低碳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共同话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