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 各种案例

时间:2019-05-14 06: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管理 各种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管理 各种案例》。

第一篇:社区管理 各种案例

案例:社区参与——杭州西湖区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

没有高悬的国徽,没有肃穆的法袍,社区居民却在“道德法庭”上批判粗野、褒奖文明。这是杭州西湖区德加社区最近出现的新鲜事。

5月9日,浙江省首个社区“道德法庭”在德加社区开庭。听了“原告”、“被告”的诉说,可以知道事情的大概:某天夜里,一位失主与一位出租车司机共同找到德加社区的保安,称失主遗失了重要的文件和公章,失物可能被一个前往德加社区的乘客拾走了。根据失主提供的时间,保安调用录像后怀疑是社区某户居民夫妇,于是采用打电话、上门等方式前往该住户家中调查。在住户否认的情况下,保安再次与路经此地的一位民警上门调查。住户认为,保安深夜扰民,民警态度恶劣,影响了他的正常休息,并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求保安和民警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在法庭辩论后,“法官”作最后的总结:认为保安和民警帮助失主寻找失物,是在实施一种道德帮助,但被告确有不文明行为,今后要杜绝。法庭作出了《道德评判调解书》,由“被告”向“原告”道歉。

德加社区是杭州西部的一个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生活富裕。他们对社区硬、软环境的要求也很高。社区居委会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开设了这个“道德法庭”,在法律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让社区居民对身边的行为作道德大评判,有助于在社区内形成良好、文明的氛围。

近日,“道德法庭”又开始行动。德加社区曾多次发现养鱼池被油污染的情况,保洁员发现,是一位老太太王池里倒剩菜。这件事经“道德法庭”讨论后,责成业主委员会上门对老太太做工作,史事情得到了解决。思考:

1、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对社区建设有何意义和影响?

2、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点评:

1、德加社区成立道德法庭体现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事务与居民息息相关,德加社区的道德法庭是为了倡导一种积极、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和道德风尚,居民参与其中即提升了自身的主人公意识,又促进了社区建设的良好发展。

2、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发达,人力资源却相当丰富的国家,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现实的选择。但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还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客观需要。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宣传教育,培养社区意识;第二,社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如德加社区是一个新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生活富裕,对社区人文环境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因此道德法庭就应运而生,居民也会积极参与;第三,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和位置;第四,从长远来看,要建立和完善参与机制,使得社区参与能规范化、制度化。

案例:三个社会保障典型案例

例1:江苏J村

J村是隶属于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的一个高度工业化的村庄,全村人口800多人,其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2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在村支书C的带领下,J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根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J村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300元,村庄收入1000万元,经济的高度发达使得J村有充分的资源来做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J村的老年福利包含养老金、老年公寓、有酬劳动机会、医疗费用支持和娱乐设施等各个方面。55岁以后,老年人就开始享受每月300-600元不等的养老金,可以免费搬进老年公寓,这些老年公寓每套50平方米,公寓内采用3星级的配套。根据老人自己的意愿,可以得到诸如清洁、园林、食堂方面的工作机会,此外还有医疗补贴等。例2:山东D村

山东D村位于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全村现共有718户,人口2668人,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506元。D村主要依靠自组织的老年协会来发展经济进而实现养老保障。D村是在几乎不存在社区资源的条件下,通过组织动员来生产资源并实现社区养老的。1992年,该村的一些退休老人成立了老年协会。该老年协会注意到当地有蔬菜水果的市场需求,因此决定创办市场。在缺乏社区资源支持的情况下,老年协会会长Y带领这些退休的老年人通过自筹资金、自力更生的方式积极创办经济实体。借助老年协会最初筹资的3万多元和老年人自身的人力资源,D村老年协会成功创办了全国最大的村办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并先后创办了20个经济实体。例3:山西Z村

山西Z村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全村388户,人口1524人,耕地总资源面积1883亩。根据2008年的收入统计数据,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Z村的老年人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Z村紧靠着黄河,其中滩地2700余亩。这些滩地为老年人提供了种植芦笋、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机会。在Z村,老年人主要以个体的方式来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他们的收入极不稳定。在Z村,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社区中的资源无法被充分动员起来,因此无法给村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支持。Z村所处的山西省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并无支持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项目。此外,Z村的老年人有60%以上与子女分开居住,来自子女的经济支持也不多,因此Z村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自由资源实现自养,这使得老年人缺乏深层的安全感,生活处境较为被动。

通过对这3个个案的研究,我们发现:

1、社区现有的资源对于支持农村养老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社区现存的经济资源却并不具有决定意义。社区的分配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2、社区是可以组织起来的,不过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却高度依赖社区领袖的能力。J村的C书记102和D村的Y会长都长期担任社区管理者,具有高度的声望和权威,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资源组织和动员能力。

3、社区养老项目应该充分利用老年人的价值,让老年人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

4、社区项目可以与地方政府的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有条件组织地方政府养老项目。如J村所在的常熟市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市之一,当地政府在1992年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养老保险项目,之后一直不断改革调整。根据2008年的标准,当地老人只要在60岁以上就能享受每月100元的养老金。不过这个标准对于解决当地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是不够的,J村与地方政府项目结合起来,成为当地政府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D村的老年协会在开展项目时,主动与村委会。地方政府配合,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5、社区养老项目的实施明显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增强了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社区的田野调查表明,当老年人掌握资源的时候,他们也减少了对子女的被动依赖,从而使家庭代际关系更为和谐。

案例:青山区武东街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

1、建立绿色工作平台,真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贴心服务:

一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定期分析社区的就业状况;二是坚持思想教育为先导,不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信心;三是开设技能培训课堂,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2、建立政企联动机制,不断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

一是建立企业促进就业再就业联盟。为了挖掘就业岗位;二是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坚持双月与企业用人单位联系一至两次,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通报社区人力资源状况,把长期用工与季节性用工结合起来。

3、建立全民创业基地,积极推进社区全民创业。

案例:智能家居亮相世博

1、当早上起床的时间到了,音响会自动启动,窗帘会自动拉开,咖啡壶会自动煮咖啡,主人出门,只需一按遥控器,家中的安防系统自动启动,各种安防传感器启动„„这些引人入胜的智能家居,在世博会上都得到了精彩验证。

2、泸上.生态家:是唯一代表上海参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实物案例项目。“泸上”代表着这个项目立足上海本土,专为上海的地理、气候条件量身打造,项目由现代设计集团承担总承包商,联手同济大学、上海建科院等共同打造。比同类建筑节能60%以上,让“生态”二字名至实归,而“家”则代表着设计团队将给观众带来的感觉,是“生态技术”优化下的“屋里厢”生活的自在温馨和舒适。

3、海尔U-home物联网家庭:构筑于山东馆尾厅的海尔U-home物联网家庭,秉承着山东馆勾勒的“智慧、创造、文明、和谐的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运用U-home技术,展现了物联网家电带来的美好生活,将物联网的魅力生动地呈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

4、超乎想象的智能家居生活得益于海尔U-home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它在互联网基础上对网络进行了有效的扩展和延伸,采用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物物互联,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方式与家中的带电设备进行互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这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家居生活体验。

5、城市未来馆

6、第四个展区“未来正在实现”

7、未来的社区生活中也处处渗透着科技成果。科技支持下的立体换乘系统、手机车票支付、电容公交车、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将使未来出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案例:“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金山社区

自2001年6月,福建泉州市鲤城区金山社区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下,金山社区建立起了“人民社区人民建,人民社区为人民”的新型治安防范格局,1、对社区进行全面建设整治,实行封闭式管理。(1)完善“物防”设施建设。

在社区四大路口建大铁门设立门岗24小时专人看护,其余小巷建铁门或铁栏围墙,由联防队伍负责关闭开启;在社区大门入口处树立社区示意图、宣传栏,并重新制作楼牌号,并在现有35幢楼安装对讲门;针对社区原有停车场所不足,出现机动车随意停放和被盗等实际情况,社区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增设了2个停车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停车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对车场的整治,制定了社区《停车场人员值班守则》、《停车须知》等制度,并对停车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设立值班登记簿,记录每辆车的进出情况等,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

(2)强化“技防”建设。社区专门投入25万元,装备了10个电子监控系统和27个自动巡更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社区技防水平。

2、建立严密的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网络。

(1)成立领导小组。金山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每年都将治安防范工作摆上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并制定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治安防范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2)成立群防群治理事会。2001年7月金山社区成立了治安群防群治理事会,理事会由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居民群众代表组成。治安工作经费由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筹措。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议,分析案情,公布发案情况,每月公布综合收支情况;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责任管理。

在开展治安防范活动中,金山社区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社区 《卫生制度》、《外口登记制度》、《计生工作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居委会干部工作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并逐一抓好落实。

4、关注重点群体,加强跟踪管理。金山社区高度重视对流动人口、两劳释放人员、闲散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四个重点群体管理工作,采取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引导和预防相结合的原则,落实教育管理措施。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近年来,金山社区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举办法制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大治安防范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社区居民“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群体意识。思考 :、金山社区在 治安防治工作中的坚持了哪些基本原则?、在开展社区治安建设工作中,可以调动社区哪些人力资源? 点评:

1、金山社区在治安防治工作方面,坚持“群防群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方面建立起了有效的治安责任制,明确了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工作人员和群防群治董事会的职责,并制定出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狠抓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既建立健全了社区综合治理领导机构,也针对社区特殊群体开展帮助教育,预防犯罪和减少重新犯罪。

2、在开展社区治安建设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案例:上海程家桥社区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程家桥社区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程家桥社区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程家桥社区全面建成“天蓝、地绿、景美、居佳、人和”的生态型文明社区,成为政治文明、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型的“和谐社区,温馨家园”。

具体目标及任务:

1、社区经济:要在2005年3.86亿元的基础上,每年要以15%-18%的增长速度发展。

2、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建造14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建造18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改建2000平方米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每个居民区有一个便民医疗点。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志愿者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参与率达到15%以上。把各居委会建成市、区级社区服务示范居委、市、区级敬老小区和一级居委会;市、区级科普村达到100%。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优抚对象结对帮困率达100%,社区单位参与帮困率达100%。并着力开展家庭养老。社区内建有2个标准化和1个达标菜市场、4个超市网点,副食品经营面积3990平方米。

3、社区事业发展: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三年内将程桥建成法治型社区,充分发扬和体现政治民主,居委干部民主选举达到100%。

营造文明高雅的人文环境。三年内建成1个社区信息指挥中心和2个信息苑,建成信息化社区;办好社区学校和各类居民文化培训班,调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建成学习型社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加大创建文明小区的力度,将100%的小区建成市级文明小区(目前93%居民生活在市级文明小区内),文明小区创建升级上新台阶,把所有小区建成一居一特小区。

建设健康社区。积极开展环保治理活动,实现无污染社区。具体目标是:无燃煤街道、社区环境噪音、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市级指标;工业废水排放处理率、达标率、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市级标准;社区各项环保质量指标达到市级标准。每个小区都建有环保电子显示屏,建成环境监测网络,每个小区全部建成绿色环保小区、园林小区;新增平溪路、清溪路路口公共绿地,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4.54平方米。

4、社区管理和服务:三年内全面建成安全社区,8个居民小区全部建成市、区级安全小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60%以上的建成安全合格单位;确保社区内公共场所治安秩序良好,民事调解率达到10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小于5%,不发生因调解不当而造成恶性事件和非正常死亡事故,不发生人为的重大治安(火灾)、灾害性事故,不发生影响诠释学的社会稳定事故。

5、社区自身建设: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开发并利用社区各类资源,积极探索社区网络化体系。树立社区党建网格化的新理念,以“凝聚力工程”为抓手,探索以社区为载体,以网格化的方式,打破条块分割,建立起整合资源的管理体制和统筹使用资源的反应机制,切实体现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案例:

深圳市XX区从1999年开始,先后通过三次改革创新,从居委会的“议行合一”的旧体制逐渐向以“议行分设”新理念构建的社区组织体制过渡,让曾经承担着许多政府各职能部门下沉来的大量行政事务的居委会逐渐还位于真正的居民自治组织。

第一次创新在1999年,XX区利用居委会换届选举之机,将居委会与农村城市化之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分离,独立运作,启动了居委会社区化、城市化的程序。

第二次创新在2002年,按照“议行分设”理念,XX区初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议事、决策、监督的机构,在社区居委会下面设立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共同执行社区居委会的决策,使社区居委会的两种角色、两种责任进行初步分化和规范,形成“一会(合)两站”的社区管理模式。但由于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居委会仍陷入行政事务中。

第三次创新在2005年,在原有“一会(合)两站”模式基础上,居委会管理体制实行“议行分设”,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部由选民直接提名产生。标志着深圳XX区成为一个完全的社区自治组织。“议”指由居委会代表社区居民意见和利益进行议事、决策,不再承担政府行政工作。“行”指执行,社区工作站从居委会中剥离,执行街道办事处交办的政府行政工作;社区服务站执行居委会的某些决议,并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工作站隶属于街道办事处,承担政府交办的工作,由政府雇员组成。协助居委会处理居民事务,接受居委会协调、监督和评议。社区服务站向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由社区居委会聘任工作人员。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结合案例,请分析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答: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居委会应该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出发,将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委员会四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力量,共同管理社区事务。如可以将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纳入居委会的管理体系,居委会一方面成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协调者,另一方面成为业主利益的保障者和物业公司服务的监督者。可以建立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和业主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社区内整体性、突击性工作进行总体安排,解决社区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这样一来,居委会不仅拉近了与业主、业主委员会之间的距离,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拉近了与物业公司之间的距离,与之形成合作互助的关系;在保障和监督的基础上,居委会加强了与居民的联系,增加了社区管理中的代表性和公益性。

2.分析案例中XX区管理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

答:首先是法理上的难题。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工作站又是街道的派出机构,这在主体资格的权力推定上,存在合法性的问题;

二是工作站和居委会的关系协调问题。如果两者关系协调,互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否则,在具体工作中就可能出现互相扯皮的可能;三是改革的“效益”问题。新居委会所属服务站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就意味着要通过政府补贴和微利的收入来为居民提供服务,如果处理不当,行政负担很可能没有减少,反而加重。案例:沈阳的社区管理模式

1999年10月,国家民政部在沈阳市召开了“社区体制改革——沈阳模式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经过仔细分析和论证,认为沈阳的社区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那么“沈阳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1.打破街道辖区格局,重新调整社区规模

社区按街道辖区布局,以居委会定位设置是我国城市社区的普遍做法。沈阳市为突出社区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进行了重新调整,把社区规模定位在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委会的层面上。为此,沈阳市打破了街道辖区格局,按居民实际居住地调整社区规模,小的1000多户,大的2000~3000户,全市共组建832个新社区,比原有的2011个居委会减少了58.6%。这种大规模的社区调整在全国尚属首例。

2.按照地缘心理因素,建立新的划分标准

沈阳市根据居民居住区域的地缘关系和人群心理认同感作为新社区的主要划分标准。调整后的社区主要形成了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按照居民居住地为单位的自然低于划分的“板块型社区”;第二种是以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规模的居民小区为单位的“小区型社区”;第三种是按职工家属聚居区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第四种是根据社区的不同功能划分的“功能型社区”。这种划分反映了我国城市社区类型的实际变化,是我国社区类型从统一化、单一化向个性化、多元化迈进的有益尝试。

3.坚持“议政分离”的原则,建设新的管理体系

新组建的社区按照“社区自治,议政分离”的原则,建构了新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和领导层四个层次。决策层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它是社区中的居民和单位代表联合组成的定期开会决定社区重大事项的组织,是社区自治的权力机构;执行层是社区管理委员会,它与规模调整后的居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主要由居委会成员、户籍民警、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集体组成,行使管理职能并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议事层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和单位代表组成,其职能是在社区代表大会休会期间行使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协商、议事,及对管委会工作的监督;领导层是社区党组织,它把握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政治方向,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这种组织管理体系体现了社区自治中的多元主体关系,可以起到各方参与、共同管理、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的作用。

4.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沈阳市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在沈阳市5个区新当选的管委会成员中,平均年龄是45.6岁,其中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698人,占18.7%,党团员由原来的33.6%提高到50.3%,大专以上文化的由6.2%提高到28.2%,他们年富力强,在社区居民中有一定威信,使社区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沈阳模式的出现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成果,也是基层政治民主走向制度化的体现。它以现代社区的整合为目标,以社会化自治管理为核心,在理顺社区内部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等方面作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积极探索

案例:浔埔社区

浔埔社区地处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泉州两江突出部,依山面海,前临涛涛晋水,后依新兴滨城,是一个以渔业为主,工商并举的沿海社区,社区共有住户1635户,总人口6120人,社区设七个居民小组(片区),支部党员79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1人,社区内拥有社区办公大楼一幢,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二处,内外海机动渔船450艘,滩土养殖面积7000多亩。对台贸易码头一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浔埔社区又是泉州市三大渔港之一,现有外海捕捞渔船100艘(其中钢质渔轮15艘),年产量36.98万担,产值1.58亿元,内海以流刺蚵株养殖为主,“浔埔蚵” 久负盛名,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是泉州地区的特产品,经济价值高,产品辐射全市每个市场,为繁荣城乡商品市场作出贡献。渔业生产历史以来是浔埔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其生产总量占全区农业产值的4.7%。勤劳勇敢的浔埔妇女具有独特一格的民俗特色,浔埔现有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蚵壳厝”。随着泉州市沿海大通道浔埔路段建设的进展,浔埔社区将把握有利时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浔埔的民俗特色和古建筑物“蚵壳厝”,发挥沿海渔区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餐饮业,建设海鲜美食一条街,使浔埔岸线成为泉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思考:

1、浔埔社区的地域要素对浔埔社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2、浔埔社区属于什么类型的社区? 点评:

社区的地域要素涵盖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洵埔社区的地域要素对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地理条件来说,洵埔社区处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为社区发展渔业、海上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人文地理条件来说,洵埔社区的民俗特色和古建筑物又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

对社区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1、若以社区的发展状况为标准来划分,洵埔社区是一个发展中社区

2、若以社区功能来划分,洵埔社区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经济社区

3、若以社区区域特征来划分,洵埔社区是一个城镇社区

4、若按社区形成方式来划分,洵埔社区既是一个自然性社区,又是一个法定性社区

案例:深圳人口特征凸显十个最

深圳人口特点是十个‘最’,但这些‘最’绝大多数使我们感到的不是骄傲,而是沉重的压力,如果解决不好,还会使我们丧失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动力。”昨天,我市召开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研讨会,副市长梁道行,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傅伟,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张枫和数十位专家学者对我市的人口和计生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洪旺全表示,我市人口增长、结构、布局等特点可以总结为“十个最”。

一是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最严重,2000至2001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数据显示:深圳暂住人口占普查登记人口的83.45%,比“四普”时上升了22.11个百分点。

二是人口密度全国大中城市里最高,从“四普”时每平方公里825人增加到“五普”时3597人,十年间增长了3.46倍,以年均15.32%的速度增加。而根据各市最新的统计年鉴,到2003年底,北京为881人/平方公里、上海2902人/平方公里、广州975人/平方公里。

三是人口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从“四普”到“五普”,以年均14.91%的高速增长。其中只有不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形成的,而另外近14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是由流动人口迁入造成的机械增长。

四是人口年龄结构最轻。据“五普”资料,全市人口年龄平均25.37岁,且20-3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6.38%,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独一无二。

五是育龄期女性比例最高。据“五普”资料推算,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44.98%,比北京30.36%、天津29.78%、上海29.47%、广州23.81%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在流动人口中女性比例高达53.05%,而且大量处于育龄高峰期。

六是适龄劳动人口平均文化程度最低。在全市的劳动力资源中,受过中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15.21%,而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高达66.52%。

七是全国单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总数最多。2000年全市普查登记暂住人口584.85万人,如果加上当时在深圳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也不满半年的92.36万人,流动人口总数已达677.21万人。经过近几年的增长,流动人口数量更趋庞大,为全国单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之最。

八是女性初婚人数的增长速度和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差距最大。据计生报表统计,2004年度深圳常住人口女性初婚人数比上年增幅达41.53%,比年末常住人口的同期增幅高出20个百分点。

九是农村户籍人口改革力度最大。2004年深圳全面实现了农村户口城市化,成为全国惟一一个没有农村户口的城市。与户籍改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各地流入深圳的农民工数量却是全国之最,这一特殊人群的婚育观念有待转变和提高,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强烈反差是建设和谐深圳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十是人均投入计生经费最高。根据统计,2002年深圳市人均计生经费为58.18元。(载自 深圳新闻网,2005年06月13日)

思考:

深圳作为一个城市社区面临哪一些困难或考验?

点评 :在短短的 20几年时间内,深圳从一个南海边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结构轻等等,这都是深圳在城市社区规划和管理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其中900万流动人口管理是重点。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实际管理人口107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65万人,其余906万人是流动人口,占全市实际人口的85%左右,而且增长很快。根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的研究分析,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到2010年深圳流动人口总量也将超过1000万。这些流动人口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廉价的、充满活力的青年劳动大军,铸造了深圳的辉煌。但另一方面,这部分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发展、环境、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形成学校、医院、城市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长期超负荷运行的局面。另一方面,流动人口中部分群体缺乏对深圳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产生的消极现象,也是深圳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案例:北大燕园社区服务中心

北京大学燕园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1999年11月16日,它是北京大学领导下的社区服务机构,是国家关于高校后勤化改革精神和北大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燕园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着北大燕园九个园区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其宗旨和工作任务是:为北大教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多方位、高水平、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来体现学校对北大教职工的关怀。

燕园社区服务中心按照服务、经营、管理职能分开的原则,设立“小机关、大实体、多服务”的社区服务体制;燕园社区服务中心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各服务实体实行成本核算;经营实体实行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四自”方针;燕园社区服务中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实体化、产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燕园社区服务中心以创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为目标,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服务于教职工的高校社区服务模式。

北京大学设立燕园社区理事会代表学校管理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理事长由学校分管副校长担任,常务副理事长由社区中心主任担任,副理事长由人事部、财务部、资产部部长和燕园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理事由校内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理事长会和理事会由理事长召集,每年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燕园社区理事会的职责是:审定《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章程》、资源配置方案、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收支预决算等重大事项。

北大燕园社区服务中心是燕园社区理事会的日常执行机构。燕园社区服务中心下设五个职能部:服务管理部、经营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

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实体为社区网络服务中心,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网络服务中心下设三个分系统,三个服务站,社区家政服务中心下辖九个服务区。

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的经营实体为后勤产业中心。产业中心的26个独立经营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经营和社区便民服务,取得经济效益,为燕园社区服务提供经济保障。

燕园社区服务中心现有正式职工186人,外聘职工900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100多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50人。

思考:

1、你如何看待高校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

2、北大的高校社区服务模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评:

1、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单位和机关团体迫切要求社区组织努力承当它们所剥离出来的“后勤”服务功能,高校也不例外。燕园社区服务中心是北京大学领导下的社区服务机构,是国家关于高校后勤化改革精神和北大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很好地满足了北大教职工及其家属的社区服务需求。

2、燕园社区服务中心下属的后勤产业中心打破了高校商业服务业独家经营的传统模式,并加强了与社会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真正实现了一体化管理。这种合作经营方式将有效地解决了商业服务业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机结合的问题,为高校商业服务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在高校内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二是高校与网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高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大市场,北大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案例:厦门市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

从2003年2月开始,厦门市进行了社区规模调整工作。根据岛内各区的户数和人口规模,由原来的165个调整到100个左右。其中思明区根据相关政策调整社区规划的决策,将31个社区调整为20个,社区规模扩大了,社区工作量也加大了,社区居委会也出现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于是,区政府决定向社会公开招聘18位社区工作者。于2003年6月16日举行了思明区社区工作者资格考试,共有58人参加,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50人。考试中成绩列前18名者,将参加思明社区居委会的选举,被选上的人员,具有社区工作者资格,享受各种待遇。

1、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需要哪些条件?

对符合条件的现在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成员的要求是:男在50周岁下,女在45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参加统一组织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获得结业证书,或者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获得大专以上学历。

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用的人员要求是:有厦门常住户口,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专业对口的,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宜超过38周岁。

2、社区工作者待遇如何?

据厦门市社区办介绍,社区工作者任职期间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每人每月800元,岗位工资分三个档次,书记、主任岗位,每人每月600元;副书记、副主任岗位,每人每月400元;委员岗位,每人每月300元。奖金标准由各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和年度考核结果确定。岛外各区可根据财力状况和社区建设实际确定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根据社区建设事业发展情况和全市的工资水平适时调整。社区工作者受聘期间,按照《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厦门市失业保险条例》、《厦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等规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

3、社区工作者的职能有哪些?

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承担的主要职能有五项:

(1)引导职能,引导社区建立其本身的目标,主动鼓励社区发现问题,并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使社区成员认同于其所服务的整个社区;

(2)专家职能,进行社区分析和诊断,提供研究方法和资料,用其他社区的资料、经验和本社区的评估及工作评价,作为社区制定决策的参考;

(3)社会治疗职能,了解社区个人间、团体间和组织间的竞争、压力、紧张及冲突的存在,通过社区领导人物来缓和、消除与调和这些现象;

(4)计划职能,分析社区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作为社区居民的决策参考;

(5)倡导职能,使社区居民知道自己的需要,并加强对其需要的认识,与社区融为一体,帮助他们完成目标。

思考:

1、你怎样看待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

2、从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承担的五项主要职能来分析社区工作者的要求。点评:

1、由于目前中国在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中,没有将“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者”列入其中,因此,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还处于辩识之中。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的道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厦门市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意味着社区工作者慢慢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在 “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形势下,许多过去由政府和单位办理的事情逐步移交给社区,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也逐步由社区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过去在管理和服务上都力不从心的居委会,更好得解决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权益等问题,推动社区建设更快的发展。此外,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将增加就业渠道,为求职者开辟一条新路。但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道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

2、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如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公关知识;做好服务工作的能力、对主体的自我完善能力;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

案例:柯城区上街街道办事处全力打造文化型社区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上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东起环城东路,与柯城乡小南门村接壤;西至江滨路,与柯城乡严家圩村隔衢江相望;北起中河沿 ,与下街街道相接;南至浙赣铁路线,与荷花街道相邻,辖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衢州市商业、金融、交通、餐饮及娱乐等最集中、最繁华地段。上街街道下设15个居委会,164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2700余人,暂住人口约1800人。柯城区上街街道围绕社区文化这一条“主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创建文化型社区,初步形成了长竿街社区的文化氛围,提升了社区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一、整合资源,广辟社区文化的“落脚点”

1、开辟社区科技文化阵地。主动与市图书馆联系、协商,共同在社区居委会二楼筹建了社区流动图书阅览室。通过市图书馆定期向社区交流更换一批图书,赠送一批图书,社区居委会自身购置一部分图书,组织社区居民群众捐赠图书等形式,既丰富了社区图书室的图书数量,又不断更新了图书的内容。同时,还在社区居委会门口开辟“科普文化长廊”,积极组织社区退休教师等人员成立社区学院;

2、开辟社区围墙文化阵地。与市高职院共同合作,开展“彩色围墙文化”活动。结合辖区内“通讯一条街”的特点,与衢州联通公司共同开辟“健康通讯文化标牌示范点”;

3、开辟庭院文化阵地。在辖区内尼山小学、新华幼儿园等教师宿舍楼推进“书香苑”楼道文化建设,在市工行、财税等宿舍楼推进“祥和楼”楼道文化建设;

4、开辟健身文化阵地。依托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健身按摩一条街”、市府山公园等阵地,成立室内、室外社区健身中心和健身按摩培训点,逐步规范社区体操队、腰鼓队、气功队等;

5、开辟“社区戏曲爱好者联合会”、“社区书画活动中心”等社区艺术文化活动阵地,逐步成立和规范社区书画、围棋、养花、收藏等群众社团。

二、多方结合,找准社区文化的 “切入点”

1、结合“热点问题”在平时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做到与学习十六大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国家时事、大事相结合,与社区“四化”工作相结合。如社区结合“学习十六大”主题教育,开展了“社 区露天电影”、“知识抢答比赛”、“宣传团巡回演出”、“社区风采展”等系列社区文化活动,成效明显深受社区居民喜爱,深受上级领导好评;

2、结合“重点问题”。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做到与“温暖行动”相结合,与社区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招商引资、社区综治等重点工作相结合;

3、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引导其与社区文化互为补充,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鼓励社区力量支持,努力为社区文化“开源增效”。在长竿街创建文化型社区启动仪式活动中,获得了衢州电信公司、江南面王、香特莉蛋糕房等企业的加盟和支持;

4、创建其它特色型社区工作相结合。把开展“文化型”社区创建活动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相结合,创建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推动人们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社区文化的全面发展。还有与创建“健身型”社区、“绿色型”社区等工作相结合。

三、创新载体,探索社区文化的“闪光点”

1、精心打造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活动历时一周,内容精彩纷呈。先后开展了“健身之韵”(社区群体健身舞表演)、“百花争艳”(社区金秋花卉艺术展)、“家庭乐园”(社区家庭才艺表演)、“梨园悠悠”(社区戏曲联谊会)、“相约金秋”(社区共建联欢晚会)、“缤纷书画”(社区书画活动中心成立)、“妙趣横生”(社区手工制作艺术作品展)、“星星点灯”(社区文化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及“颂歌献给十六大”广场文艺演出等九大项专场活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直接参与的居民群众有1500多人次,观众达14000多人次,参加表演的文艺节目有120多个,各类参展作品近千件;

2、建立“社区文化服务超市”。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文化阵地,免费向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开放;

3、开展评选社区“五家”(文化之家、藏书之家、书画之家、健康之家、文明之家)活动;

4、推广“五学”活动。即:“学十六大精神”、“学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学法律”、“学外语”、“学现代化科技知识”;

5、建立“社区文化广场”,每月举办一次社区文化活动。如:“社区家庭运动会”、“社区露天电影”、“社区书画展”、“社区手工制艺术作品展”、“文化社区之歌传唱”等活动。

思考:

1、社区文化建设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柯城区上街的社区文化建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点评:

1、社区文化建设应包括的内容有公益文化、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民俗文化、群体文化、科普文化、专题文化、休闲文化、企业文化、观念文化。

2、柯城区上街的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了社区的团结或整合;为社区带来了良好的秩序;推进了社区建设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成员的“家园”意识;规范了社区的管理;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模式。

案例:北京市天桥街道充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发展社区教育

北京市天桥街道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方资源发展社区教育。1991年在全区率先成立了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成立了以青少年校外教育为重点的社区教育,该举措首先便得到了天桥街道党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街道工委、办事处注重社区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了八个社区教育基地和100多个社区单位组成的教育资源网络,提供了农村、工厂、学校、医院、部队、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俱乐部、报社、技术交流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等广阔多样的社区学习场所。社区某学校还专门腾出四间教室供社区学院使用,地区各学校也积极提供教室、计算机房、科技实验基地等,并聘请了一批国家、市区级的专家担任顾问。

天桥街道从事社区教育的专家、学者、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中小学教师、社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近百人。社区教育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居民终身自由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天桥各社区已经成立包括志愿者协会、读书会、市民英语班、电脑学习班、手工编织班、健身舞队、太极拳队、空竹队、戏剧表演组、器乐小组、书画小组等多种学习化组织,常年参加活动的达5000余人次。人们尽情享受着社区教育提供的这一切,健康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北京天桥街道工委、办事处提出创建学习化机关后,各居委会纷纷响应,学习化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延伸。南纬路社区开展了以创建学习化党委、学习化居委会为龙头的宣传创建活动。学习化社区领导小组走访了社区30多家单位和100多个家庭,以社区图书室和育才学校图书馆为依托,建立了大众读书会、英语、手工编织和戏曲表演等学习小组,成立了篮球队和足球队。居民集体参与社区活动,更多地接受现代社会信息,拓展生活视野,提升生活品位。

在社区建设中,利用学校优势,发挥了教育资源优势,向居民普及科技知识,与街道、居委会签定共建协议,常年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为社区群众的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在假期中学校开展了“回社区报到”活动,学生结合天桥地区改造,深入北京天桥文化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天桥地区居民住房情况,亲身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天桥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变。这样一来,学校也汲取了社区教育的营养,使学校教育得到了扩展和升华。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多次组织低保人员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和各类学习培训。目前,已有30余人实现成功就业,40余人正在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通过多年开展社区教育,在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资源的基础上,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天桥街道的学习化社区创建活动让居民享受到了优质教育服务,社区的凝聚力不断加强,居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说明了充分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的重要性。思考:

1、北京市天桥街道充分利用了社区的哪些资源来发展社区教育?

2、案例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点评:

1、社区资源是指在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发挥作用,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的各类社会资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北京市天桥街道充分利用了社区的所有资源来发展社区教育。

2、北京天桥街道充分调动社区资源 ,取得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通过十多年开展社区教育探索实践,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优质的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的凝聚力不断加强,居民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天桥街道为其他社区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用甘地的话来说:“如果事业是正义的,就会有办法。” 资源就在每个社区中,无论社区多么小,多么穷。为了我们崇高的事业,我们要努力发掘并 充分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

案例:宜城市望江路社区党建工作

湖北省宜城市望江路社区位于城区中心,辖区面积0.8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580户,人口7300多人,驻社区单位42家,个体商业网点628家。社区有纯居民党员63人,在职党员1200多名。近几年来,党总支一班人以创建“社区党建示范点”为契机,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抓班子、带队伍、开展活动,使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一、突出班子抓组建,构筑新型社区党组织体系

社区成立后,按照市委和街道办事处党委的要求,从理顺组织体系入手,按照“便于党员管理、便于党员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组织体系。

1、科学设置社区党组织。

以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为依据,结合本社区人口密集、个体私营户多、城市建设发展快和基层社会工作面广的特点,合理划分了党小组,并按照“一小区一支部(党小组)”的要求,在全市率先把党支部建立到居民区,把党小组建立到楼栋。同时,适应下岗职工党员的特点,新组建了2个下岗职工党员相对集中的专业党支部,使116名下岗职工党员有了新“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

2、配强社区党支部班子。

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岗位作为机动岗,让居民公开竞争,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再正式上岗,年底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和群众的评议,实行末位淘汰。通过这种“定标准”、“腾位置”、“选强将”的办法,将一批事业心、责任感强、熟悉社区工作、群众满意的干部充实到了居民党小组长岗位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素质。目前,12名社区干部中,中专文化的7 名,大专文化的5名;35岁以下的8名,占总数的60%以上。

3、建立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

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台了详细的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党总支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等10余项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管理约束机制。要求每位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不犯经济上的毛病,不出工作上的错误,不搞作风上的问题”。社区党总支书记主要精力放在抓党建工作上,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相互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通过抓社区党总支班子,带社区党小组“小堡垒”,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到12月底,社区实现工商业产值240万元,招商引资110多万元,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针对党员抓管理,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望江路社区处于宜城市中心商务区,人流物流量大,党员构成较为复杂,不仅有相当比例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还有不少下岗职工、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党员。针对各个层面党员的具体情况,望江路社区分层分类抓好管理,努力发挥党员的作用,不断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

1、抓好纯居民党员的管理。

按照居民区党员的从业特点,对他们实行了定岗定责定目标,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奖惩机制,让普通党员头上有任务、肩上有压力、身上有形象,增强他们参与支部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望江路社区共组建党员治安巡逻队6支,扶贫帮困小组6个,吸收党员志愿者50多名,他们积极履行职责,被社区居民称做“爱心天使”。

2、抓好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

成立了下岗党员服务站,对组织关系接转到社区的下岗职工党员,建立特长档案,实行就业帮带制度,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职业特点、求职意向记录在案,通过多方协商联系,帮助提供就业信息。社区已为48名下岗职工党员实现了再就业。

3、抓好在职党员的管理。

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月做一件好事、每月一个奉献日、参加一次义务劳动,帮扶一个贫困户、向社区党支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带头担负起小区保平安、家庭保和睦、环境保整洁、收费保及时的“四保”任务,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在职党员达到800余人。四是抓好老党员和新党员的管理。针对老党员和新党员的特点,社区组织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动。要求“老领导,献余热”,“老劳模,新贡献”,“老党员,带新人”,发挥各自特长,服务社区。对社区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过程中,社区将其八小时外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与表现作为考察内容,把预备党员能否转正的权利交给社区广大党员和群众。

三、贴近居民抓服务,树立社区党组织形象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年来望江路社区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树立了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1、增强社区自身的服务功能。

首先,增强了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在每年的低保普查调查中,重点对贫困户、老年人和残疾人进行特殊登记,平时坚持定期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相结合,发挥党团员力量和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帮扶。其次,依托社区劳动就业服务站,重点对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及时把用工信息传给居民。在社区的积极争取下,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文化、法律、警务、卫生进社区。

2、拓宽社区服务内容。

按照“群众有需要,社区有服务”的要求,先后投资10多万远增设了图书阅览室和老年人活动室,配备了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器材,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主动与宜城市中医院合作,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体检,做好跟踪服务。目前,社区新增的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社会救助、送货上门等特色服务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

3、设立社区服务网点。

根据“拾遗补缺、便民利民”的指导思想,通过转让场地、简化手续等方式,积极支持辖区单位和居民创办社区服务网点,先后建立了煤气配送站、日用品超市、托儿所、书报亭、废品收购站等多种服务机构。社区已建成各种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38个,涵盖家政、医疗、水电维修等多项服务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整个社区的服务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4、壮大社区服务队伍。

在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的基础上,社区党总支广泛宣传动员社区党团员参与社区建设,使社区教育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民兵志愿者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主体,其中,青年志愿者队伍有85人,妇女志愿者队伍有50人,民兵志愿者队伍有25人,他们60%以上为党员。

四、围绕活动抓特色,增强社区党组织活力

在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工作中,望江路社区始终坚持在创新上下功夫,立足社区建设,先后在党员中开展了“进百姓门”、“结对共建”和“双开双推”等各项特色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居一特”的党建工作格局。

1、依托社区党员开展了“进百姓门”活动。社区5名支部成员每人包社区一个片,利用早晚挨家挨户地进百

姓门,知百姓事,要求所有社区干部对每家情况都一口清。同时还尽力解百姓忧,帮百姓富,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班子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干部共包保贫困户42户。

2、依托社区单位党组织开展了“共驻共建”活动。

积极发挥驻区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开展各项共驻共建活动。先后组织发动市地税局、林业局、信用联社等单位集中兴建了一批小区景点,改造和建设了小区绿地、园林和道路;发动国土局、工商局、环卫局等单位党组织疏通下水管道、清理城市“牛皮癣”和“马路市场”,使社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温馨宜人的居住环境。还组织市中医院、市科协、城关中学为居民上卫生、科普、文化知识课;联络辖区单位组建了社区“红太阳合唱团”、“夕阳红艺术团”,在周日和节假日为居民奉献“文化大餐”,还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手段,把社区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区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活动,两年共评出“文明家庭”132户,“文明楼栋”26栋,安全小区数达到社区小区总数90%以上。

3、组织开展了以“开放思想、开拓市场,推动发展、推进就业”为载体“双开双推”活动。

利用社区现有的鄂西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宜城市最大的日杂、副食、建材等专业市场和特色风味小吃一条街的优势,发动广大党员广纳致富和发展信息、广辟招商和创业渠道、广招技术人才和客商到社区安家落户,发财致富。通过党员的联系,襄樊天马制衣、湖北富豪酒业、四川巴乡鱼头火锅等企业先后进驻社区,又及时与企业在社区组织了招聘会,优先选择了本社区8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党员在社区5个专业市场带头实行挂牌服务,从自身摊位开始,规范经营行为,推行诚信经营,接受群众监督,较好地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在社区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

思考:

1、宜城市望江路社区的党建工作对该社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2、如何理解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 点评:

1、党建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有利于加强社区建设,有利于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等。

2、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体现了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原则: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要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充分发挥街道党委和居民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善于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岗位机制,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

案例:无锡成立首个社区流动人口自治组织

2004年5月21日上午,在无锡市广瑞路街道广瑞一村社区门口,挂起了一块“新市民亲情理事会”的牌子,广瑞一村1300多名外来流动人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组织。广瑞路街道是崇安区流动人员居住较多的地区,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社会医疗保障等问题常常没有着落。此次广瑞一村社区在无锡首先成立“新市民亲情理事会”这一自治组织,主要是为社区内流动人口提供各类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地区建设。据介绍,理事会中除了负责人由外来人口担任以外,还特别邀请了司法、工商、学校、卫生、教育等专业人士加入。理事会下设维权、服务、互助、维安四个工作组,有100多名人员参与各项工作,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子女入托入学、找工作、寻求社会保障等困难。

思考 :

1、案例中的自治组织有何作用?

2、如何看待这种自治组织? 点评:

1、“理事会”使流动人口能够通过组织形式,表达其利益、诉求和情况;同时也提供一个“社区交流”平台。社区将通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加强流动人口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融合,真正实现流动人员与社区居民共处、共享、共荣和共同发展。

2、这种自治组织满足了社区中以前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客观需求,解决了社区中出现的新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建立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

案例:数字化社区——改造居住环境 数字化社区进入石景山

“使用我们的‘一指通’报警,警察几分钟之内就能到现场,比用电话拨110还快得多。”八宝山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一指通、热线电话和网上呼叫“三位一体”,织就一个通畅的社区服务网络,让石景山区部分居民提前享受到了超便捷的数字型社区生活。社区服务网络虽然采用的是高科技手段,使用起来却十分简单。在八角街道王建玲老先生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种俗称“一指通”的紧急呼叫系统。看上去是一个只有普通电话机一半大的小方盒,上面有白、绿、红3个按钮,分别标注医疗、家政、报警的字样。这边一按钮,相对应的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或是派出所就能立刻接收到信号。3个月前的一天,75岁的王老先生突发高烧,独自照料他的老伴儿就是靠按下“一指通”上的白钮,把他迅速送进医院,老人才得以健康痊愈。

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或是电脑上网,同样可以迅速接入社区网络,享受服务。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除了报警、报医之外,还可以请小时工、疏通下水道、净菜配送、修理家电、进行各类信息咨询等等,足有 20多项。凡是居家生活可能遇到的需求,在社区网络中几乎都能满足。

据悉,今年年底之前,石景山全区的社区服务网络将全部建成。区委书记陈文占表示,石景山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不断突破,还要建成一个人居环境一流的居住文明区,将来会更有吸引力。(载自《北京青年报》 2002年7月22日)

思考:

1、石景山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型的社区,数字型社区有何积极作用?

2、如果在全国推广数字化社区? 点评 :

1、数字型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提高社区管理的工作效率

让社区居民享受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2、对于建立数字型社区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第二、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

案例:北京住宅景观满意度调查

在新京报 2005年元月举行的“北京住宅景观满意度”调查中,有近90%的人对目前北京社区的自然环境表示不满意,25.52%的受访业主反映社区内噪音污染严重,25.46%的受访业主认为自己小区内绿化面积不足,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对小区外部自然景观不满。

思考 :

1、什么是光污染?

2、社区光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案例点评:、对于生活在城市社区的人们来说,光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时刻威胁和损害着我们的健康。人们把那些对视觉、对人体有害的光叫 “ 光污染 ”。借用 “ 噪音 ” 的称法,“ 光污染 ” 也被称为 “ 噪光 ”。、光污染在国内尚无立法,目前也没有专家专门研究,甚至对 “ 光污染 ” 一词也无权威解释。而国外对光污染的关注也是刚刚起步,许多企业开始在生产产品的时候,考虑其对视觉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最明显的一大景观是高楼大厦的高大明亮、富丽豪华的玻璃 “ 外套 ”,即 “ 玻璃幕墙 ”。而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地、森林以及毛面砖石装修建筑物大 10 倍以上,大大超过了人眼所能承受的范围,城市亮起来的同时就伴随着光污染。北京西城区福绥境街道中直社区 180 户居民正是受到了附近商用楼玻璃幕墙反光的侵害,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目前已准备通过协商甚至法律程序解决此问题。

案例: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卢湾区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为适应卢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区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于 2001 年医院进行了异地扩建。、医院规模和设施

医院位于淡水路 285 号(近复兴公园),占地面积 1500平方米,业务用房 368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 525平方米。门诊大楼就诊室和病房在设计、布局、功能等方面处处贯穿着 “ 以人为本 ” 的理念,候诊厅宽敞明亮,挂号、收费、配药窗口标识清晰,触摸式查询电脑、电子显示屏幕与背景音乐以及预检咨询台等一应俱全,输液室按照标准化配置,让病人感到舒适惬意。病区内宽宽的走廊,牢靠的扶手,防滑的地坪、无障碍通道,专用电梯等设施,便于老年病人休闲散步,病房配有壁橱、卫生间及沐浴装置,卫生间与床头均设有警示、对讲装置,令病人深感方便和安全。开放式护士站与配着墙上悬挂的艺术画点缀更给人舒适恬静,亲切温馨的感受。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中心开设二个病区共 56 张床位,临床与医技科室齐全,运用医疗设备较先进,拥有一支以学历高、资历深的主治医师队伍,同时聘用上级医院二位内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坐诊把关,为临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病员的急救、诊治方面提供精湛技术,严格地把住了医疗质量关,从而确保了诊疗手段现代化和医疗质量高水平。、医院特色

(1)康复治疗中心:以老年人病发率及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为主要对象,由专业康复医师指导,运用多种规范的肢体康复训练器材,开展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并对每位康复锻炼者做出康复训练前后肢体功能的评估。康复治疗中心面积达 130平方米,宽敞明亮,可同时为 20 位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2)痤疮门诊:采用蒸汽离子喷雾、高频火花、针刺疗法,同时配合中西医药物内服外敷,清除严重堵塞毛囊的老化角质皮肤细胞,改善皮肤细胞和皮肤循环,促使毛囊内皮脂排除体外。、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内容是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为个人和家庭及外资企业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全方位服务。、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便病人,送医送药上门。、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常识宣传。、开展卫生防 疫、预防接种、食品卫生、工厂劳动卫生,慢病防治。、为社区和个人建立 健康档案及单位医疗保健服务合同。5、开展妇幼保健、老年入保健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开设家庭病床,开展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会诊、转诊、住院 “ 一条龙 ” 服务。

思考 :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2、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案例点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为社区内居民提供便利的卫生服务,也体现了社区建设的理念和要求。、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首先,门诊大楼就诊室和病房在设计、布局、功能等方面贯穿着 “ 以人为本 ” 的理念,如病区内宽宽的走廊,牢靠的扶手,防滑的地坪、无障碍通道,专用电梯等设施,便于老年病人休闲散步,病房卫生间与床头均设有警示、对讲装置,令病人深感方便和安全。其次,服务中心临床与医技科室齐全,运用医疗设备较先进,拥有一支以学历高、资历深的主治医师队伍,严格地把住了医疗质量关,从而确保了诊疗手段现代化和医疗质量高水平。再次,服务内容齐全,提供包括送医送药上门、开设家庭病床等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该中心最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在 2000 年,被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指定为 “ 慈善医疗定点门诊部 ”,同时被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等单位指定为 “ 卢湾区贫困老人诊疗所 ”。

第二篇:嘉峪关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案例

嘉峪关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案例

2012-7-30 18:08:56 本站原创 宋振祖

【字体:大 中 小】

嘉峪关市以全力打造“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样板城市”为契机,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入手,按照“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整合资源,实行区域化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改革思路,积极探索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扁平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区域化党建的有效途径,有力助推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

一、案例背景

嘉峪关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是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和现实需要;是改革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社区组织构架、规范社区运行机制的的重要实践。

随着嘉峪关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城市进入了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城市社区工作也面临管理服务、职能转换、运作模式等三方面矛盾,直接导致了社区功能弱化、居民参与弱化、居民自治弱化。旧模式难以适应新发展,旧路径难以破解新难题。若要在社区管理服务上有建树见成效,就惟有在“窘境”中“突围”,在变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

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必然催生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必须从社区抓起,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势在必行。特别是嘉峪关市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的同时,因势利导,创新社区工作理念,变传统管制为现代善治;创新服务内涵,变被动应对为贴近服务;创新工作路径,变分散管理为集约管理;创新工作手段,变手工操作为信息化支撑,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稳定和谐的基层服务组织。

二、主要做法

嘉峪关市在推动社区扁平化管理服务中,通过先行先试、精简层级、打造样板、整合资源、培育亮点、优化设置等做法,勇于改革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社区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一)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坚持先行先试,以社区扁平化管理,主动适应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新任务和居民群众的新要求。一是精简管理层级。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城乡所有社区(村)设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撤销街道办事处,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体制,社区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能。二是调整合并社区。以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和地域面积为主要依据,兼顾居民认同感、治安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因素,围绕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圈”,调整划分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将现有的69个社区合并为30个社区。三是理顺管理体系。坚持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将原街道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下放到社区,把原街道行政职能收归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实行分片归口管理,建立社区与区直部门工作对接新机制。坚持合理分流、人事相宜,合理分流原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科学配置社区人员编制,配齐配强社区工作队伍。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设为正科级,配备1名正科级书记,3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每个社区平均配备25名工作人员。

(二)优化社区组织构架。适应社区扁平化管理新体制,创新社区组织设置,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和“两新”组织在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党建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贫困对象联帮、文明小区联建,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一是实行社区“大党委制”。打破传统党组织隶属关系,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选聘社区内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委员,统筹抓好社区党建工作,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坚持从新体制下社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出发,加强和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市场+支部”、“楼宇+支部”、“商圈+支部”、“协会+支部”等模式,将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委管理;根据社区党员爱好特长、志愿服务内容、从业性质等,灵活组建便民服务型、维稳保障型等各类功能型党支部,增强社区基层党支部服务功能;采取“楼宇建党支部、单元设党小组”的方式,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格局。三是加强社区党员管理。针对社区党员结构特点,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对社区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与原单位“双管”,对下岗、解除劳务合同、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接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协管”,组织引导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坚持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大力整合社区人力、党建、信息、文化、服务资源,建立健全与社区扁平化管理相适应的规范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运行体制。社区通过精简管理层级后,实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党委、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的构架。社区党委直接受区委领导,社区服务中心受区行政直接领导,居民议事会负责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筹区域内党务、政务工作,不再承担经济工作职责。二是强化运行保障。开展街道、社区公共资源的清理工作,整合、调整、新建15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将国有资产性资源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统一调配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大社区服务保障体系经费投入,按照“财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社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一类社区每年核拨10万元,二类社区每年核拨8万元,聘用人员工资由原来每月910元增加到每月2000元,同时缴纳“五金”。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在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办事服务大厅,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推行“一站式”办理和“精细化”服务。按照“一个满意”(居民群众满意)、“两个快速”(反应速度快、情况处置快)的要求,坚持“五定”(定岗位、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原则,大力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活动载体,不断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探索建立无偿和低偿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志愿服务团体,全面做好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逐步完善社区义务服务体系。

三、活动成效

嘉峪关市通过社区扁平化管理的成功实施,有效解决了政务部门间分散、分开、分立的现象,有力打造便民利民的质量体系、高效便捷的运行体系、长治久安的防控体系、文明和谐的宜居体系,初步实现了群众、社区和政府“三满意”。

(一)社区服务管理日趋完善,共同打造便民利民的质量体系。全市各社区始终坚持以“创造一流业绩、打造一流队伍、提供一流服务、营造一流环境”为目标,着眼于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一站式”办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首问负责制”、“365爱心行动”等举措,努力规范和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流程,广泛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大力评选“星级社区”和“星级社区工作者”,真正使社区组织建设、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优质高效、日趋完善。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民心、汇集民力、集中民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华社区通过推行“五心”(强化党建凝心、服务居民贴心、管理社区用心、倾听民意真心、繁荣文化润心)服务,在拓展“六个一”(“一站式”办理、“一刻钟”服务、“一揽子”居家养老、“一标准”工作规程、“一家人”社区关爱、“一支”爱心服务队)民生服务新模式上求创新。

(二)社区资源整合日趋科学,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运行体系。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基础。全市通过对各社区物质资源的有力整合,实现了辖区内文化、体育场所等资源的共享共用,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力整合,充分挖掘社区有专长的各类志愿者、“五老”人员、文艺积极分子等人力资源,积极将青年志愿者引入社区,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力整合,依托“12345服务热线”等行政服务信息平台,在协助开展社区管理、社区保障等各类情况、信息、数据的发现采集、提供服务、隐患排查等过程中,有效解决了基础数据重复采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实现了资源效用和服务管理功能最大化。祁连社区通过建立社区QQ群和BBS——“小区论坛”,向社会公布社区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公开推行“六零工作法”(社区服务“零距离”、社情民意“零盲点”、关爱帮扶“零缺失”、矛盾纠纷“零激化”、服务质量“零差错”、工作成绩“零起点”),畅通居民诉求渠道,不断提升对社区“孤、寡、病、残、老、困”和流动人口(新市民)的服务效能。

(三)社区治安状况日趋良好,共同打造长治久安的防控体系。全市各社区通过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筑牢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实现“一区两警两保安多联防”。建立定期排查和经常走访制度,及时掌握辖区情况,对影响稳定的隐患早发现、早排除,对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早化解、早处理。通过推行社区治安联防机制,把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与党组织设置网格化的要求相结合,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健全社区维稳工作网络和突发性应急处置机制。全市共设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小组98个、社区矫正工作站9个,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8%。昌盛社区以创建“平安和谐家庭、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组建了2警7联防治安巡逻队伍,并将辖区划分为6个网格,选聘网格信息员52人,聘请40名社区党员和8名在职党员,实行社区、辖区单位、商业门点全范围包干,无缝隙管理,共同构建定格、定人、定责、保稳定的“三定一保”模式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四)社区生活环境日趋优越,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宜居体系。全市各社区通过不断完善卫生、绿化、亮化、监控、娱乐、文体等设施,使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卫生监督员、科普小分队、义务巡逻队、文艺宣传队、文体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真正使社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绿化覆盖全面提高、安全出行通畅便捷、公共秩序井然有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居民议事会的设立,真正建立了政府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的议事决策机制,社区民主决策得到充分体现,共同营造出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科学文明、平安和谐的良好社区氛围。石桥社区按照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的“五化标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后路畅通工程。完成全村居民点改造260户,村内主干道4.25公里及居民区支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和联网。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对垃圾实行“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市处理”。同时,开通“绿色网吧”,建成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完成6个村民小组文化室的改建和新建,建成3个组的文化体育广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四、几点启示

实践表明,城市社区扁平化管理的实施,方便了群众办事,解决了群众难题,受到了群众的肯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给人以深刻启示。

一是“扁平化”管理是社会发展之需,党员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政府要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就要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条线管理转为属地片区管理,把职能逐步下放,在社区的层面上向居民群众提供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精细化服务。通过对新华、祁连、昌盛三个城市示范社区和黄草营、石桥、安远沟三个农村示范社区的随机抽查表明,居民群众对村(社区)党员干部满意率大为提高,党员干部在解决村(社区)各类矛盾中,充分发挥出“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百姓解愁”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扁平化”管理为社区服务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基层工作充满活力。从“老头老太红袖章”到“80后”活跃在社区一线,如今,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投身社区,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了新气息。历年来,通过考试选拔,共向全社会选聘480余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使社区建设管理充满活力。

三是“扁平化”管理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扁平化”社区管理,是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进行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创新,使居民群众的各项需求得到有效解决,使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冲突得到及时化解,使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新的提升,共同以各社区的“小稳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第三篇: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个案

来源: 韩浩的日志

一、矫正关系建立

2007年9月,案主出狱接受社区矫正,根据“属地审查”的基本原则,社区矫正工作者与案主在司法所签定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填写了相关表格,并对案主一一说明了日后接受社区矫正有关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奖励处分等注意事项。案主表示同意接受司法所监督管理,遵守相关规定,双方社矫关系基本建立。二.案主基本资料

(一)个人情况

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40岁左右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

(二)家庭成员 妻子:无职业

母亲:无职业 姐夫:做生意

三、案主案件资料

(一)犯罪事实

案主于因伙同他人盗窃摩托车,于1993年9月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判决情况 罪名:盗窃罪

原判刑期:无期徒刑 附加刑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期变动: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7年 社区矫正类别:假释

社区矫正期限: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

(三)收监期间表现

案主于服刑期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004年、2005年被监狱评定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

四、社矫对象问题界定以及分析

(一)通过家访了解掌握案主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

2008年5月,南湖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社会工作者前往案主老家进行家访,实地掌握了案主的现时生活状态以及所在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环境。资料掌握的方式包括与案主面对面的交流、与其家人的谈话,以及与案主所在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对其生活环境的观察等等,在为期两天的探访行动中,从正面、侧面两方面初步掌握了案主的家庭系统与社区系统如下: 1.家庭系统概述:

案主现在居住于广东省四会市,家庭成员包括妻子、母亲,父亲于前几个月前已经逝世。但其居住的房子并非属于案主所有,其产权属于他的姐夫,因为其姐夫外出工作,姐夫儿子也在外面读大学,而案主老家的房子也几近倒塌,因此姐夫同意案主与其妻子、母亲暂时前来居住,一来可以看守房子,二来也可以表达亲情之谊。可知,该住所并非案主一家长期居住之地,需看日后案主一家与其姐夫一家的关系发展。案主母亲虽然身体健康但也缺乏劳动能力,案主夫妇均无正当职业,案主更因为右脚踝粉碎性骨折难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与妻子在家靠养猪维持生计。案主与妻子结婚不久,妻子也早已知道案主社区服刑的身份,不过她并不介意,并十分支持丈夫改过自新,从新做人。他们膝下暂无儿女,经济负担暂不严重,并是却是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2.社区系统概述:

案主现并不居住于罗湖区南湖街道,而是回到了母亲户籍所在地居住,一是因为村中老家房子几近倒塌,而姐夫为他们提供了房子居住的便利;二是因为案主担心在老家居住,会让村中邻居知悉自己的罪犯身份,从而招来有色眼光对待以及中伤言论。在农村环境中,这将严重影响案主的正常生活。由于案主特殊的自身情况,现居住地对其缺乏基本的监管,难以对案主形成配套的跟踪掌握。3.访谈实录(第一次见面谈话内容)社矫工作者 案主 社工分析

你就是XX吧?我们是罗湖区南湖司法所的工作人员 对,我是,我知道你们今天来的 案主神经紧张,不知所措,双手不停的来回摩擦

你放心吧,我们充分尊重你的隐私权,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过来 好的,真的非常感谢 略有放松,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做法表示感激

在这边生活怎样?还习惯吗? 还好吧,基本上能维持生计,多谢领导关心,而且我本来出身农村,很容易习惯的,但像我这样残废的人也干不了什么了 对自己的标签严重化,难以重新建立自己的自信想念,比较自卑

要对自己有所求,困难是暂时的,首先要保证身体健康,有什么要求跟我们提,我们会尽力协助解决 谢谢你们啊,真的,现在我最想的是把户籍回迁到这里,但不知怎样去办 对我们充满期待,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实际的问题

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有没有什么困难呢? 基本上问题不大,但是因为我的腿脚不灵活问题,去到那些工厂里面没人会请我的,因此也只能自己养养猪,也没其他工作可以做 表面上安于现状,但在其内心其实恨渴望可以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有所为

现在你住的房子看来也不错喔,是你的吗? 肯定不是我的,我哪里有能力盖这么好的房子啊,这是我姐夫暂时给我住的,因为他嘛常年在外做生意,儿子也在外地读大学,所以没人在的,刚好我也出现这种情况,他当时可怜我也好,支持亲人也好,让我暂时住在这里呢。努力澄清现在居住环境的情况,害怕我们对他的现状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他自己的社区矫正各个方面的评价

你老婆知道你的事情吗? 结婚之前不知道,但是后来我觉得这些事情瞒也瞒不了多久,倒不如大家坦诚相见,如果她真的接受不了,以后知道了还是不会和我在一起的;如果她能接受,现在知道也会和我一起,好在,她理解我 对妻子十分的坦诚,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因此感觉很开心,对自己的婚姻状况很满意

有没有想过以后你们两夫妻有孩子了怎么办?现在没职业也没多少收入? 这个问题肯定想过,所以我才那么想把户口迁回这里啊,只要我的户口回来了,我在这边就有分红了,但现在一切都没有着落,孩子暂时还不敢要,经济实在不稳定 重新提起户籍回迁的事情,希望我们能够帮忙解决,也对自己的前途有一定的担忧

放心吧,我们这次过来确实也希望帮你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会尽快的与你当地相关部门协调的,至于能不能,还要看协调的结果才行 好啊好啊,这就最好了,我跑了几次,他们都对我的请求不理不睬的,可能是因为我的身份吧 对自己的身份特殊性认识很深,标签自己,错误认知,同时很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

那好,我们现在过去一下派出所与司法所,到时再联系 嗯,好的,麻烦你们那么远跑来!真的太感谢了!感激我们的到来,感激我们的态度,配合我们的工作,自身有解决问题的渴望

第一次见面访谈结束(时间:40分钟)

(二)问题的确认与分析 1.对案主的监管问题

分析:由于案主犯事后,其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住所已经被公司收回,而案主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做搬运工又不慎从甲板上摔落码头造成右脚踝粉碎性骨折。案主也因此在深圳处于无住所、无职业、无收入、无亲人的“四无状态”,这对他来说是难以在深圳生存的,案主产生了回老家生活的念头,但这却与司法所的监管出现了冲突。2.案主的户籍问题:

分析:案主现在是深圳户籍,但其一直有回老家居住的念头,加上迫于生活压力,案主想把户籍回迁到四会市,由于案主的身份特殊,四会市当地派出所未能接受其户籍迁回申请,而这种状况造成案主在其长期居住地受到多方的限制。3.案主的经济问题:

分析:案主处于残疾状态,难以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这在农村普遍需求体力劳动的环境下,案主将处于一个劣势,而案主与其妻子不久也将会有自己的孩子。就预见性来说,孩子的出生将会给案主这个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必将会需要更加大的经济支持。案主目前的状态发展不利于将来家庭的稳定。4.案主的自我标签化问题:

分析:在我们家访过程中,案主开始时表现得极度不安,谈话过程中总会提到担心邻居的有色眼光以及看法,一旦知道自己身份则难以生存在这个社区环境,害怕别人非议,并表达出不希望自己的身份公开的愿望。案主极少与邻居交往,封闭在自己的家庭圈内,该种状况的持续将影响他正常的生活。

五、初步预估个案跟进的可行性以及困难度

本个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案主属于“人户分离”的,由于距离的限制,司法所矫正工作人员当面与其接触的次数有限,而且深圳市与四会市有关社区矫正制度及法规建设不同步,更造成了一种沟通上的障碍,这对解决矫正对象案主的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度。但就其意愿来说,案主本人也迫切希望尽快解决目前的问题,这是个案跟进可行性的先决条件,并且通过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的协调沟通,该个案还是有解决的途径的。

六、矫正计划开展

(一)个案目标

1.解决对案主的监管冲突问题,既要保证南湖司法所社矫小组对案主的日常监管,也要保障案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摆脱无住所、无职业、无收入、无亲人的“四无状态”。

2.充分了解案主要求户籍回迁的动机,并分析相关的困难度以及户籍回迁所需要的条件,评估一旦把案主的户籍从深圳罗湖区南湖街道回迁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并解决问题。

3.结合案主的实际情况,根据其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以相关方式减轻其经济负担,并给予相关建议。4.通过个别谈话以及心理辅导的方式,以“去标签化”的理念帮助案主脱离自我标签化严重的问题,加强家庭影响,社区影响,走出自身的心理困境。

(二)介入理念 1.心理动机反映

普遍情况下,现实情况的反映是为案主提供当前状况的认识和评价,而案主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以前经历的影响,尤其是案主早年的经历,这对其日后行为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案主在监狱度过了13个年头,以至于案主现在对社区系统怀有恐惧感,从而阻碍了自己社会交往的发展,这就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协助案主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映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心理动力反映。2.“社会—自我”去标签化

当案主由于某一原因而触犯了社会约定或者社会正常运作秩序,他就会被社会认定是一个特殊的人,一个不属于正常社会的人。而案主自身也会对外界社会产生认知,外界社会强加给案主的标签化作用,导致案主的自我标签,这在案主的身上明显体现出来。其回归社会后,案主的交往圈仅仅限于家庭系统之内,极少与外界系统接触,这对案主日后的生活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而所谓的去标签化,是相对于标签化而逆向提出的,目的在于打破案主的自我错误认知,减轻自我标签的影响。

(三)介入措施

1.针对案主想搬回老家居住从而与司法所监管冲突的问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本着“人性化”的监管方式,既考虑到案主回老家居住后所带来的监管问题,包括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等,又要考虑到案主在深圳生活的实际。决定为案主申请“人户分离”的监管方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准备了案主大量的申请材料,向区司法局说明了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查阅了相关的社区矫正法律法规,为案主顺利搬回老家,并维持司法所监管这二者的平衡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

2.而对于案主的户籍回迁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由于案主身份的特殊性,当地派出所不予受理其请求,案主多次奔波未果。社会工作者查阅了相关的法律资料,社矫对象户籍回迁并不会受到影响,可以按照正常程序申请。并向上级区司法局,市司法局作了请示均回复同意案主把户籍回迁。现在主要问题在于当地派出所由于不了解案主情况,导致不愿接收。针对这一情况,社区矫正小组决定亲自前往当地派出所与司法所了解情况,并寻求沟通解决的办法,于2008年5月14日,5月15日,就案主户籍回迁等相关问题与当地司法局、司法所、派出所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交换了双方的意见,并取得了当地相关部门的理解与合作支持,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3.案主身体残疾,缺乏高强度劳动能力,针对案主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提供了多种就业的渠道和方式建议,咨询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所需条件,评估其是否适合拿低保。并为案主回乡养猪提供监管便利等等。

4.通过电话联系,思想汇报查看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案主的思想动态,并到其家中进行探访,关心案主的生活现状。这让案主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工的热情和实在关怀,减轻了自己内心的自卑感,逐步建立起迎接新生活的自信心。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作为南湖司法所代表和当地司法所,派出所密切沟通,要求尊重案主的身份隐私,为其构建新和谐社区环境作出最大的资源配合,并降低了案主的自我标签严重化的趋势,去标签化作用明显。

七、中途评估

(一)前期工作评估

1.解决了关于案主的监管问题,以实施“人户分离”的监管方式,让案主回到老家,消除了案主“四无状态”的存在,而对其监管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人性化”的管理效果明显,案主从实处认识到社区矫正人员和社工对他的关心,并不是为了管他而管他,而是为了他能够真正的重新融入社会,这充分显示了社区矫正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推进了案主户籍回迁的进程,虽然目前,案主的户籍回迁还不能实现,但是南湖街道司法所已经和当地司法所、派出所达成了一致共识,在案主第一阶段解矫之后,双方可以再次商讨案主的户籍回迁一事,打破了僵局,让不可能回迁发展到了可能回迁的地步。

3.案主基本摆脱了自我标签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社会交往恐惧的心理阴影,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为他作出的努力,奔波以及人性关怀表示了衷心的肯定以及感激,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带给他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情感支持,并表示自己在以后的矫正期间一定继续配合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努力重新适应社会,不辜负家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工以及社会对他的期望。

八、延续个案跟进

目前案主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工作远远还未结束,而到了2008年12月,案主才结束他的第一个矫正期;之后,案主又需要进入第二个为期七年的矫正期。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但是我们把信心带给了案主,而案主也认识到我们作为社区矫正人员的用心良苦,双方的目标和意愿基本上上达到了同一水平线上,我们会继续跟进案主的个案,力求协助案主顺利完成矫正任务,同时也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帮助矫正对象实现助人自助。

第四篇:社区养老案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信息咨询服务

市民王女士今年70岁了,每天都去社区的图书阅览室看报,去文化活动室唱歌,去体育健身室打球,累了还可以去日间照料室休息。饿了有配餐,病了有保健医,不愿意出门,网上养老院的商家还上门服务。这样充实的生活得益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设立。至2011年底,哈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50.94万人,老年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5.2%。哈市各区积极筹划,相继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措施,让老人在家也可颐养天年。

“托老所”能吃喝玩睡有人陪聊天

每天上午10点,在道里区抚顺社区,89岁的马心如(化名)老人就“入托”了。老人“入托”一年多,“入托费”社区给她打了9折,每天只要9块钱,包括一顿两菜一汤的午饭。

老人与女儿一起住,每天早晨,女儿出门时她也跟着出门,在外溜达一会,10点到社区。有时候她会在棋牌室看人打扑克,看累了就回日间照料室看电视剧,或者与助老协管员宋阳聊天。11点多,宋阳叫老人一起去食堂吃饭。午饭是发糕、粥和西红柿炒鸡蛋、干豆腐。老人不吃干豆腐,宋阳让大师傅又给拌了点咸菜。宋阳说,老人每顿都离不了咸菜,遇到食堂没有咸菜,她就出去给老人买榨菜。午饭后,宋阳陪老人散会儿步,老人就回照料室睡觉了。15点,老人起床去超市,宋阳对老人的照顾也结束了。老人说,在超市待一个多小时,她就往家返,17点到达楼下的烧饼店,在那等着女儿回来,一起上楼。

作为道里区居家养老的样板级社区,抚顺社区共有7间日间照料室22张床。道里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道里区以抚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重点,以6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依托,着力拓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日间托管、午间小憩、营养配餐、上门理发、文化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九十岁以上老人享免费服务

近日,家政服务员刘守华来到乡里街67号4单元井凤兰家做家政服务。94岁的井凤兰与72岁的女儿一起生活。政府每个月给井凤兰160元的家政服务券,刘守华就是社区派来给她服务的。除了家政服务券,井凤兰每月还有一张医疗服务券,社区卫生院的保健医会定时巡诊,上门给她量血压,并叮嘱老人注意事项。

道里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岩介绍,2008年,道里区率先在全省开展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了以孤寡、困难、残疾、独居、生活不能自理五类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2010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出台为90周岁以上超高龄老人家庭提供普惠型辅助式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提出不限条件、不设立“门槛”,将居家养老服务普惠所有道里区超高龄老人家庭,同时增设“辅助擦身、辅助护理、时段替补”等特色服务。2011年,制定了为80-89周岁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家庭提供补充式居家养老服务政策,道里区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1067人。仅这两项居家养老服务,区财政每年拿出资金150余万元。

入住“网络养老院”紧急情况专人管

住在乡政社区的袁淑珍是名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70多岁的袁淑珍生活能自理,可就是害怕万一有点啥事,身边没个可以帮忙的人。乡政社区知道了袁淑珍的顾虑后,为她申请了一键通呼叫器,呼叫器连在家里的固定电话上,紧急求救时按红键,网络终端的工作人员就会根据登记信息第一时间联系到所在社区主任及老人的亲属。

早在2009年,道里区就成立了我省首家网络养老院,区政府出资为孤寡三无老人配备了“随身通”应急手机,依托邦尼“呼叫援助指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应急援助、亲情问安和生活资讯等服务。老年人在“随身通”手机信号覆盖的任何地点发生意外情况,可通过一键(SOS)发出求助信号,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援助服务,并在第一时间通知老人亲属、志

愿者、社区干部、指定援助人赶赴现场帮助老人,切实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起到安全呵护作用。道里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至2011年底加入“网络养老院”的老年人已达3200人,为343人次提供了求助服务,为33180人次提供了交流、咨询、维权等信息服务。同时道里区还建设“助老服务网”,整合仓买、浴池、饭店、理发店、洗衣店、粮油店等服务资源1128项,维修队300余人,累计提供社区助老助务7622人次。

“志愿者是我的好邻居”

半个月前,家住江桥社区的田永生家安了一个奇怪的门铃,这是政府免费配备的“爱心”门铃。只要田永生按动这个门铃,他的邻居,与他住对门的王强就能听到并赶过来帮忙。

田永生今年79岁,他的老伴乔淑芳今年75岁,心脏不好,刚做过乳腺癌手术。此外,他家里还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儿子。虽然老两口都有退休金,生活不成问题,但家里却始终少一个可以随时照顾他们的人。一些老邻居虽然也能帮忙,可万一要是有个紧急情况,不能去敲老邻居家的房门可怎么办呢?政府免费配备爱心门铃后,田永生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王强说:“田叔那么任信我,把爱心门铃连到了我家,我也一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守好这个门铃。再说,我都50多岁了,咱老了不是也需要邻里的照顾嘛!”

道里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空巢老人生活孤独、精神寂寞等问题,社区组建了以“老人好邻居”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为4900个“空巢老人”家庭安装“爱心门铃”,将空巢老人与好邻居志愿者结成对子,为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目前,社区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已累计达196.9万小时。

居家养老需要更多志愿者

道里区是哈市居家养老工作开展得很好的一个区,共有109个社区,但助老协管员只有65人,这65名助老协管员都是分到办事处的。有的办事处会将他们分到社区,进行助老服务。没有助老员的社区助老工作只好由社区主任兼职完成。一方面社区的人手不够,另一方面,社会上又不乏爱心人士,南岗区民政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赵啸锐表示,很多志愿者有时间有精力愿意为社区老人服务,可是却苦于找不到门路,只能在门外徘徊。

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居家养老作为我国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政府已经把大的框架搭建好了,里面的服务细节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去填充,比如精神慰藉。

三年内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刘凤兰介绍,目前我省70%的城市社区已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总数有17.6万人,其中接受免费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总数达3.4万人。居家养老服务一般包括五大类服务内容:一是生活照料服务,二是精神慰藉服务,三是医疗保健服务,四是文化娱乐服务,五是信息咨询服务。具体内容根据各地情况和老年人实际需求有所不同,一般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将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内容制作成菜单式选项,由老年人按需求选择服务内容。

我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100%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面覆盖,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最终实现全省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为老服务功能实现居家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刘凤兰表示,在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尤其是失能养护型专业养老机构建设,同时要持续推进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最终的目标是全面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福利制度为保障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记者宫玉范文/摄

老哥俩在社区文化活动室下棋

闲时在社区阅览室画画

在社区保健室做个按摩放松一下

“托老所”的午饭了,两菜一汤

第五篇:社区护理案例

案例分析

贵阳路社区是位于位于贵阳路的一个居民住宅小区,该小区的住户大多来自城乡各地,汉族为主,居民的收入有所差距,该区住宅居民多数为已婚中年工作人员,生活给他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时间安排的紧凑也让他们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该区还有大量的工人和民工,特点:人口密度偏高、下岗的职工居多、流动人口偏多、老年人口多、收入差距大、经济生活带来的压力大,居民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多数为初中文凭以上。

小区居民住宅面积为1.2m2不等,住户大多进行了装修,室内采光、通风条件存在一定的缺陷,住户基本熟知火警电话,但只有部分使用了灭火器并熟知用法,由于人口密度较大,楼道比较狭窄。小区内绿化条件比较差,路道拥挤,没有集中的农贸市场,居民用水基本为自来水。住宅区附近没有工厂,没有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但整个小区人口多、车辆多、灰尘大、噪声污染严重。

社区内有两所幼儿园,还有一所聋哑学校,还有一所思修的补习班,基本能满足小区儿童以及相关人群的入学需要,派出所尚无住户酗酒、肇事、吸毒等不良行为记录。但住户有财物被盗事件发生。小区内有的娱乐中心为居家养老,以麻将为主要娱乐方式。小区内尚无特殊信教,无正式宗教团体。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主要为电话、电视、报纸等。该小区每年会在社区医院进行每年3~4次的健康宣教,居民的健康观念现在稍有改进。部分儿童有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观念不够强。小区内有一所私人医院和两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模比较小、功能不够齐全。

该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只有少数家庭有高血压患者,现已调整好正确的饮食方式。而个别居民因工作繁忙的原因饮食不规律、营养状况不是很好,还需要更多的自我保健知识。

下载社区管理 各种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管理 各种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文化建设案例

    案例1:柯城区上街街道办事处全力打造文化型社区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上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东起环城东路,与柯城乡小南门村接壤;西至江滨路,与柯城乡严家圩村隔衢江相望;北起中河沿 ,......

    管理案例

    你要是在美国好莱坞或贝弗利山举办一个晚会,肯定会有这样一些名人来参加:尼科尔森、麦当娜、克鲁斯、切尔、查克。查克是一个停车服务员,没有他,你不可能成功举办晚会。在南加州......

    管理案例及评析

    管理案例及评析2: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 管理案例及评析2: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 新的学期开始了,以到了幼儿园一年一度分班的时候。每年,园领导总要为分班的事开好几次会,仔细......

    经典管理案例

    案例一 可口可乐公司研制新可乐(玉米糖代替蔗糖),为了决定是否推出该新产品,国内公司在十三个城市举行了由19.1万人参加的未标明品牌的新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对比尝试,结果为,......

    管理案例之二

    案例一:人力资源案例分析:走出项目团队管理的误区 李先生最近刚刚荣升为项目团队的项目经理,他信心百倍,带着分配给自己的十几个人一头扎进了项目的研发中,刚开始,整个团队踌躇满......

    管理案例 (范文模版)

    管理思想的发展 案例1:同仁堂传奇 在北京大栅栏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古朴庄重的楼阁,这便是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尊育创建的、......

    管理案例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 第一章 1、社区的含义: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构成要素: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生态要素、结构要素、社会文化要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