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门社区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夯实基层,提升服务水平
台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台门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各项工作,通过采取夯实便民服务基础、狠抓工作落实、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同时也促进了社区事务的发展,下面我就本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台门社区位于六横岛东端,东临国家一级渔港——台门港。社区陆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十二个经济合作社。有党总支部3个,党支部14个,党员人数416人。现有住户3448户,11014人,其中新居民1300余人,是全市最大的渔农村社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渔业、加工业、养殖业综合发展。十二个村社共有耕地面积4072.13亩,其中水田1353.9亩,旱地2718.23亩,有山地1030.5亩。有家庭工业184家,从业人员918人。主要以水产品加工、小五金技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年产值5亿8837万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自从2009年创建小康社区以来,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渔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渔农村人居条件和渔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社区近四年
从2008年到2011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约1822万元,其中修建道路约556万元,约12.2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3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346万元;清理河道2.66万平方米,铺设渠道排污管4.7万米,建公共厕所4只,村垃圾中转站3座,社区农村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90%。基本上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美化清洁化,改善了村容村貌。
二、创建社区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化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着力提高农村党组织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社会基层管理能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整洁、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始终把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二)坚持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原则。积极引导和促进广大居民通过民主的机制和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逐步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坚持合理对接、有机融合原则。完善村级组织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合理地融入社区服务中心内涵中,探索村级管理与社区化管理有机结合的最佳实现形式。
(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着眼,从搭建管理框架、建立有效的社区化管理机制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程。
3、工作思路:
在推进渔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过程中,按照“五个三”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探索,即:夯实“三个基础(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工作基础)”、健全“三个网络(综合服务网络、社会治安网络、就业保障网络)”、加强“三个建设(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阵地建设、社区制度建设)”、打造“三个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参政议政平台、文化娱乐平台)”,注重“三个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相结合)”,并按照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维护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进行布局建设,建好“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和谐文明、功能齐全的社区化综合服务平台。
三、整合资源,扎实推进示范型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为了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今年年初,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入资12万多元。对服务大厅进行翻新和装修,调整各办公室门牌,购买了两台液晶电视机,在社区主要街道上安装电子屏幕,改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建立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即社区办公室、综合治理工作室、会议(党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渔农业综合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救助保障站、社区宣传栏公开栏、村民学校和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就此拓展服务内容,将社会救助保障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渔农业技术服务、党员服务、网格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全部纳入服务范畴。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配备了由社区干部和社区大学生兼任的服务团队。结合社区实际,制订了服务中心的实施、管理、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制度,采取全程代办制、公开办事制、轮流坐班制等服务措施,全力推动服务中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力求改进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我社区服务中心基本功能排布如下:
1、服务中心面积900平方,综合服务大厅设在社区一楼进口处,大厅工作人员2人,面积55平方,整合渔农业、计生、救助保障等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渔农业综合服务站,为渔农民提供渔农产品销售信息,组织做好农业、畜牧、水产等使用技术推广,引进渔
农业技改项目,调整种养结构,引进优良品种,为渔农村经营承包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计生服务站,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办理各种相关证件、证明和辖区内育龄妇女的等级划分、建档等工作。救助保障站,负责受理、核实、上报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申请,做好低保、五保、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协助政府做好开展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用工、求职、培训登记、就业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政策咨询服务;区域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2、社区办公室设在服务中心二楼,2名工作人员,配备齐全的办公用品和设备,面积12.5平方。
3、会议(党建活动)室在社区服务中心三楼,面积210平方,会议室能够满足全社区各村党员、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和开展教育培训等工作,并配有音响、投影机等设备。党建活动室负责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发展等各类党务政策咨询和党内宣传教育。
4、综治工作室设在一楼,由社区党工委委员负责,提供民事调解服务,主要服务有本社区邻里乡亲家庭成员抚养、继承、债务、赔偿、房屋宅基地、交通等方面的纠纷调解。并配有兼职的“一警二保”人员,建有相关工作台账。
5、图书阅览室,藏有图书2115册,面积152平方,配有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居民借书看书。
6、老年活动室设在各村(社)分别为台门农业、大夹屯、中胜、下宅山、西厂、外湾、礁潭、高峰、田岙和台门居委会共10处,平均建筑面积192平方,配有各种活动室和音响、娱乐设施设备。
7、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在各中心村,有田岙、礁潭、台门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建筑面积530平方。
8、村民学校设在社区服务中心三楼,面积170平方,配备有课桌椅子,音响设备。
9、室外文体活动场所设在各村(社),面积约6580平方,配有相当数量的健身器材,并设有器材标志牌、功能牌和活动须知,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
四、强化管理,加强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1、实行集中办公。为切实解决群众办事“不好找人”、“不好找门”的问题,社区服务中心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农合、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政、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等6个类别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便民服务大厅,抽调2名工作人员,设立2个便民工作台,持证上岗,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扇门、少走一道程序,使他们进一道门办“多家事”。同时,根据镇里的统一安排,每周一至周五为社区集中办公时间,其他时间,由2名工作人员值班,实行随到随办或预约办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公时间为早上8点到下午四点45分,方便了群众办事,很好地解决了群众以前有事只能定时办、分散办、节假日办不了的问题。
2、实施阳光操作。在为群众办事和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中心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等统一公布上墙,同时印制了台门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指南,严格
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五公开”,让到中心办事的群众一看就明了、一看就放心。
3、明确办事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服务中心制定了“热情接待、耐心受理、细心承办、真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和“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恪守职责、勤奋敬业、廉洁奉公、用语文明”的工作人员守则,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制定了社区党工委、社委会会议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来访接待制度,办事承诺及全程办理代理制度,AB岗工作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要求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详细登记备查。
五、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展现新貌,渔农村社区建设初显成效
1、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条件,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同时,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原来农户门前柴草乱堆乱放及塑料袋、泡沫、果壳等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形成,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2、社会治安有了根本转变。正是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窗,录刻法制宣传广播,通过分片分组管理,发挥社区民警和综合调解室的作用,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工作室和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深入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畅通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
态,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平安发展,形成了敬老爱幼,移风易俗,干群关系融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
3、为民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与救助、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医疗卫生等群众最迫切和关心的公共服务,基本达到了治安有联防、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困难有救助的效果,使广大群众在享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同时,加深了对社区建设和服务理念的认识,逐渐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今年以来,社区服务中心先后新发展党员9人,转接党组织关系7人,走访老党员、困难党员、重点优抚对象15人次;办理一胎准生服务手册62人,二胎《生育证》5人;办理新增低保户4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60多个。
4、社区班子凝聚力有了显著增强。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构建,党员设岗定责,社区工作人员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具体,社区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上级党委和社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示范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把此项工作当作今年的首要任务来抓,社区班子奔着这个目标,紧紧团结在管委会领导下,积极探索服务中心的建设模式,相互探讨交流,整合各部门资源,精诚合作,班子成员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基本达到了上级领导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社区居民满意的预期目标。
第二篇:社区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陆圈镇中心社区简介
东明县陆圈镇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39个行政村,总人口79644人,1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个镇级社区服务中心:陆圈镇中心社区。近年来,陆圈镇中心社区坚持服务群众、打造文明示范窗口、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方便群众监督为目的,做到了群众需求、业务创新、流程优化与工作效能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群众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两促进,在2012中心社区先后被省民政厅、民政部在民政系统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命名“群众满意窗口”、“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一是积极搭建群众工作平台为社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11年10月,中心社区办公大楼建成,此大楼的选址定位在社区群众较为集中,方便群众办事、活动的地段。总使用面积1700余平方米,总投资300余万元。整个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建设而成,是全县标准最高的乡镇中心社区。一楼为综合服务大厅,设置了群工、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土管、房管、户籍、民政、劳保、计生、财政11个服务窗口,办事大厅配备了电子显示屏、文件橱柜、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基础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平台。二楼为群工办、综治办、土管、民政、计生、财政、劳保等部门的办公室和档案室,三楼为图书室和多功能文化大厅。陆圈镇中心社区的建成启用,满足了群众政策咨询、流动人口办理、户籍登记、劳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农村低保办理等工作需求,搭建了一个快捷
服务平台,实现了群众工作的“一个大厅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
此外,根据干部分工情况,落实专职人员定岗开展服务、开通便民热线,发放便民联系卡,努力实现“群众咨询有答复,群众办事有代办”的便民服务目标。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为服务的高效性运行提供机制支持
为准确把握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工作目标,提高中心社区规范化水平,制定了《学习制度》、《岗位职责》、《考评奖惩办法》、《政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作了办事手册,建立了公开栏,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公开相关的政策法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办理结果。服务窗口以展示板、电子显示屏、网络平台等方式公布公开承诺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制度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确保大厅工作效率,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而不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努力使制度成为社区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确保了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培养一支专业的社区服务队伍,为社区百姓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
东明县陆圈镇中心社区现有社区服务人员29名,全部为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一人,工作人员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学习培训,组织学习了有关民政法律法规和业务专业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治观念。窗口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举止得体,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统一使用普通话;工作人员采取佩戴党徽、服务卡等方式亮明身份或所在岗位,树立了社区工作者良好形象。同时对办事行为进行规范,设有文明言行和监督手段,在大厅内设有领导值班岗,群众可以面对面反映各种诉求,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把服务真正做到居民心坎上。
五、整合资源,功效明显
通过中心社区的建设,合理的整合资源,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运作机制,使社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职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服务工作,不但使各项日常工作得以平稳推进,社区群众对社区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也密切了社区与居民群众的关系。
第三篇:二坪台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汇报
二坪台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汇报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二坪台社区紧紧围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总体要求,坚持“三抓四结合”工作思路,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发展、稳定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坚持三个抓
1、抓领导,着力奠定活动基础。一是社区党支部抓住领导、责任、任务、进度四个关键,强化领导,精心安排,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和一系列制度职责,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同时对本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统筹安排,规定了各项工作的进度,使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形成了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头过组织生活、带头征求意见建议、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社区党员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抓学习,全力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坚持让每个党员都成为活动骨干的原则,对每位党员发出了《致社区党员的一封信》,制作学习专刊和《创先争优应知应会卡》,对有条件的采取集中组织学,对无法集中组织学的采取切合实际的上门辅导学、邮寄材料学、电话辅导学等方式方法,参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二是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推出“321”学习法,即每周组织开展一次为期1个小时的集中学习,其间安排30分钟的学习,20分钟的讨论和10分钟的小结,交流学习经验,解决工作难题,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实现学习和实践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截至目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间达到60小时,做了1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联系实际工作认真撰写了3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将创先争优活动推上新一轮的高潮。
3、抓宣传,尽力营造活动氛围。我社区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标语、意见箱、学习园地等形式,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宣传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实际成效,宣传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使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广泛交流学习成果,不定期向居民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推动 了活动的不断深入。
二、强化活动成效,倾力做到四结合
1、与换届选举相结合,打造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事关辖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社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我社区把创先争优活动和换届选举相结合,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明确工作职责,准确把握政策规定,以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严格推选候选人,保证人选质量,选举产生了一支与时俱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群众拥护的新一届两委班子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2、与党员冬训相结合,锻造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党员队伍生机与活力,社区党支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加强理论武装、提升能力素质、推动创先争优、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深入开展党员冬训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党性实践内容,努力建设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能创业、善服务、求发展的社区党员队伍,切实为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3、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推动社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确保活动成效,党支部紧扣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市低保、残联老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创先争 优,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做好本职工作和各项工作上来,切实做到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先后走访居民家庭1000余户,接听民情电话80多个,发放民情连心卡1000多张,进行大病救助5人67180元,救助残疾人家庭6户2300元,特困家庭9户5300元,困难党员2名200元,开展环境治理3次、清除垃圾20余吨,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36本,职业介绍成功14人,切实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群众生活中的难题,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4、与创新工作相结合,一是以“心灵驿站”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室为载体,实现“特色服务零障碍”。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心境日益浮躁,加之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创伤及阴影,久而久之就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纠正错误观念,学会面对现实,二坪台社区于2011年3月成立了“心灵驿站”——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室,尤其是针对辖区学校未成年人、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两劳释解人员等压力大的群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解决和处理社会矛盾,避免矛盾激化,预防犯罪,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预防、治疗、防复发各种精神疾病,提高人才素质,应对突发事件等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进程。
二是以“365信息员”队伍为载体,实现“延伸服务零距离”。为了将服务延伸到驻区单位和居民家中,我社区组建了“365信息员”队伍,不定期走访驻区单位,及时了解需求,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在劳动就业、环境绿化、安全生产、卫生防疫、未成年人成长等方面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通过优质服务使驻区单位逐步认同、重视,积极支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大社区”格局。在楼群院落划分信息员责任区,将信息员姓名、职责、联系方式制作名牌张挂在责任区醒目处,信息员则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日期间走家串户,摸清第一手信息,真正掌握和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急什么,根据群众需求,及时提供为老、助残、扶贫、助困、就业、文化、治安、卫生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特殊家庭进行“一帮一”承包帮扶,通过零距离服务在第一时间满足群众所需所求,使社区各项服务更快捷、更方便,让群众得到更大实惠,充分感受到“困难时刻有党员、党组织就在我身边”,大大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以“三诺两评”活动为载体,实现“承诺服务零投诉”。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党支部积极开展以“公开承诺、主动践诺、如期兑诺”和“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为主题的“三诺两评”活动,对党员提出要求,明确任务,亮出身份,党支部和党员签 订承诺书,进行公开承诺,建立履诺台账,并通过广播站和宣传栏对党支部和党员承诺、践诺以及兑诺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认真做好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的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和整改落实四个环节工作,保证广大党员在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上创先争优,在务实创新、创造工作业绩上创先争优,在坚持学习、提高能力素质上创先争优,在改进作风、切实为民服务上创先争优,在从严要求、提升社会形象上创先争优,努力实现“承诺服务零投诉”,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活动的深入推进,社区党员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化,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力和个人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今后社区将不断提升“三有一化”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创先争优活动成效,通过开展特色服务满足企业、学校和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需求,努力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社区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打算
1、于2011年春节前进行一次信息员全面入户走访工作,切实掌握辖区残疾人员、高龄老人、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和优抚对象等人员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慰问、救助工作。
2、继续做好创先争优活动“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党支部和党员本着”量力而为、尽力而行”的原则,做出2011年公开承 诺。二是党支部对党员个人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相关内容建立台账。三是定期听取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评议,做好群众评议的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和整改落实四个环节工作。
2、“七一”前夕,开展一次“回顾党史、弘扬党风、增强党性”主题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深刻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和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先进党组织“五个好”和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标准的深刻内涵与时代要求,努力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
3、“七一”期间,对优秀党员以适当方式进行表扬或表彰,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4、紧扣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城市低保、残联老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做好本职工作和各项工作上来,切实做到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第四篇:社区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社区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街道中心地带,东接**社区,南接**公司,西与**万年相邻,北靠**社区,区域面积3.2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环境秀美,民风淳朴。社区常住人口3982人,新居民5100人,采用一社区一村多个经济合作社模式组建,即:**社区**村,下设三个经济合作社,即:**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社区设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2名,村民代表60名,是典型的混合型农村社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社区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我社区立足打造了一个幸福和谐、怡人宜居的新农村社区。
二、塑造一个“六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的服务中心整体形象,为社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11年10月,**办公大楼建成,此大楼的选址定位在社区群众较为集中,方便群众办事、活动的地段。以一楼办事大厅为平台,按照宽敞整洁、设施完备的要求和功能需求,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宽敞明亮、颇具人性化和亲和力的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配备了电子显示屏、文件橱柜、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基础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平台。
根据“一切方便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把各项与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事务,纳入服务工作范畴。社区下设“民生、社会保障、党员服务、农业服务、计生、新居民服务等服务窗口,以及供办事群众取阅的办事手册,各个工作职责上墙公示等。根据社区干部分工情况,落实专职人员定岗开展服务、开通便民热线,发放便民联系卡,努力实现“群众咨询有答复,群众办事有代办”的便民服务目标。此外,在一楼大厅附近设立了座位区,设有阅报栏,供办事群众等候、休息以及服务接洽用。
三、完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为服务的高效性运行提供机制支持
准确把握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工作目标,不应以偏概全,提高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水平,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制度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确保大厅工作效率,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而不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努力使制度成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确保了大厅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真正实现社区 “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指导自治组织”的职能。
四、培养一支专业的社区服务队伍,为社区百姓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
不但“硬件”拿得出手,社区服务队伍这块“软件”也在不断壮大。为加强服务中心的管理,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的服务中心领导管理小组,中心共有工作人员8人,负责大厅日常服务。社区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服务中心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基层组织,就是让居民少跑路,少花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服务
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专业化,接下来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服务质量,把服务真正做到居民心坎上。
五、整合资源,功效明显
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合理的整合资源,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社区的积极性,社区的事大家管,互利的事联手干。
一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运作机制,使社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履职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二是社区群众对社区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通过服务工作,不但使各项日常工作得以平稳推进,也密切了社区与居民群众的关系。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民风,促进了农村的乡风文明。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健康风气,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
**社区
2011年11月25日
第五篇:惠民门社区低保工作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惠民门社区低保工作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广润门街道惠民门社区位于南昌市中心的孺子路西段,辖区面积约0.065平方公里,属老城区纯居民社区,有1682户居民,5686人,其中有近700户居民家庭没有固定工作单位,也就没有固定的收入。因此,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较多,社区现有98户享受低保,享受人口279人,月发放低保金额26082元。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我们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社区干部开展“四百”活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户困难家庭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救助政策
结合本社区的情况,于2004年10月成立了社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社区民政专干、社区片警、驻地单位部分代表以及居民代表等担任成员。由聂承辉同志担任专职低保管理人员。社区配备了计算机,使用了低保信息软件。形成社会救助体系,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8支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家庭备案制度,城市低保工作监督制度以及低保台账,完善社会救助各项制度以及工作职责,落实了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帮扶、生活救助、残疾帮扶、社会互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社会救助工作的各项政策,使许多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二、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根据《江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南昌市人民政府第100号令》和《南昌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居民按照常补和非常补分类进行动态管理。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严格申请,审核和资金发放程序,低保资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准确,手续办理及时。根据低保户家庭生活状况,将那些老、弱、病、残,家庭收入一般没有多大变化的低保对象列为常补户,现有32户;对于那些由于临时性下岗、失业等原因导致家庭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纳入非常补户,现有66户,坚持对“常补对象”每年审核一次,对“非常补对象”半年审核一次。为此社区建立了低保政策和低保对象审核情况公布栏,坚持申请名单,审核名单,审批名单“三公布”。全年未发生集体上访事件和低保工作违法、违纪现象。
低保工作政策性强,事关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区稳定,是群众最关心的也是最敏感的。我们严格遵守低保管理条例,按照低保办理的程序做好低保工作。在做好社区居民对低保问题的咨询、申请等工作的同时,做好低保年审工作,经调查核实,收入有变化的,对低保金进行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应出尽出。对于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居民严格按照低保申请的程序来办理;对于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社区居民,坚持原则并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工作,做到不错保、不漏保,按规定列支城市低保金并足额到位。低保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无贪污截留、挤占、挪用低保金现象,确保低保对象按足额领取保障金,维护社会的稳定。2004年元月至今新增6户、享受人口13人、保障金
1197元;退出18户、享受人口57人、保障金4054元。去年根据省、市低保政策调整,低保家庭超生人员可以纳入低保,我社区共涉及25户家庭、新增享受人口26人,新增保障金5053元。
低保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申请户的调查工作由低保评议小组成员共同进行,低保工作中引入监督机制,建立了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明细表,低保政策,申报、审核、审批程序上公布栏,实行低保对象、低保标准、补差金额“三公开”,做到不徇私舞弊,积极发挥社区低保户志愿者的作用,做好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回报社会的公益性劳动工作,服务社区居民。做好低保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支持鼓励再就业。
三、多种形式、多个方面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党和政府的低保政策,使许多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当遇到特殊情况时,部分困难户没有承受能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救助,我们坚持国家保障和社会帮扶相结合。
一是医疗救助。对辖区内生活困难且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并发放医疗救助卡,年人均救助医药费200元,共救助了32人,救助金额达6400元。同时社区与医药厂商共同开展医药救助活动,做到临时救助与长效救助相结合。
二是助学救助。对辖区内小孩就学困难的家庭进行登记,社区低保户中共有子女就学的60户、72人,其中就读九年义务教育39人,社区积极与其就读的中小学联系,将“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再就业救助。低保政策是国家给予最困难居民群众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补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保户生活上的困难,就业才是解决低保
户生活困难的唯一出路。我们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登记,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为他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协助办理小额贷款,多方介绍他们再就业。一是将社工区内的保洁等岗位腾退出来从事给他们安排工作;二是组织家政服务,成立了巾帼家政服务站,组织下岗居民开展家政服务。原享受低保人员中张发、喻小全、曾秋英、陈福荣等12人已经实现了再就业,家庭收入比较稳定,已经超出最低生活保障线,自愿退出低保。
四是生活救助。当低保户遇到特殊情况时,大多没有承受能力,需要社区的帮扶,社区组织党员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的宗旨进社区”和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奉献爱心、扶贫济困”等主题活动,同时联系省高院党员与社区低保户进行结对帮扶,社区巳有38人结对帮扶了85人次。为6户困难居民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共计1200元。
五是残疾帮扶。社区现有残疾人28人,为了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免费为3户肢残低保户送去了机动代步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及时为他们办理低保待遇,现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的占社区残疾人总人数的90%。我们还与江西师大瑶湖新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将社区作为他们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助残服务,走访慰问辖区内的残疾人、为他们打扫卫生等;每周六下午还派两位同学免费帮助辖区残疾困难户胡福香的儿子补习两小时的英语等功课。
六是住房救助。依据政府制定的廉租房制度,对辖区缺房户进行摸底调查,按政策帮助申办廉租房,社区低保户中缺房的现有8户,其中有2户已经住上了廉租房,其他正在办理之中。
七是社会捐助。2003年 8月9日,成立全省首家救助城市困难群众的“爱心超市”。在“爱心超市”里,捐赠者可以随时将自家闲置的各类生活用品捐入“爱心超市”。生活困难的居民若有什么需要的话,只要向社区居委会打个申请报告,经过核实批准后,就可以到“爱心超市”里免费挑选自己所需物品。如果“爱心超市”里一时没有所需物品,社区居委会则在辖区贴出通知,发动大家临时捐赠。爱心超市”开张至今以来,共收到捐赠的物品三千余件,直接受益二百余人.这一举措为社区群众的捐赠开辟了一个畅通的渠道,构筑了“资源共享、双向服务”的良好机制,更架起了一座爱心桥梁,树立了文明新风。
八是司法救助。社区将“三官两员”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针对辖区贫困户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援助活动,进行司法救助。2004年8月,家住17栋的残疾人低保户樊桂兰,丈夫离家出走好几年,抛弃了妻子和儿子,樊桂兰想办理离婚手续,社区干部及时与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无偿为她提供了法律援助,节省服务费用近500元。
我们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而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做好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为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