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部分国内造船企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部分国内造船企业的调研报告
(2014-10-23)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自2013年6月份开始,我国造船行业开始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今年以来国内造船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量更是持续维持高位。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60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9%,其中海船为947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24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7.9%,其中海船为1656万修正总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5471万载重吨,同比增加35.7%,比2013年底手持订单增加18.1%,其中海船为4854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8.3%、53.2%和47.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国内造船企业现况,研究小组在10月中下旬对江苏、浙江地区部分造船生产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了当前国内造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总结出以下一些观点。1.造船订单明显增量,但分配不均
说到造船订单量的增加,这点早已在数据上展示的比较清晰,过去的9个月里面,我国单月造船新接订单量均高于当月造船完工量,因此我们看到今年造船手持订单量在稳步上升,自年初的14493万载重吨升至9月末的15471万载重吨。不过通过走访得知,目前国内造船企业接单情况分配非常不均匀,部分造船企业接单量已经排到2018年底,但有些船厂却无单可接,其中浙江省多数造船企业已经处于倒闭或者即将倒闭的边缘。2.国营、民营造船企业接单方向分化
由于政府对于国营和民营造船企业的区别对待,目前民营造船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船厂多以出口订单为主,而诸如海监船以及国内货轮由于政府不能给予税收优惠,民营船厂很难介入;另外航空母舰和军舰等军事用船建设订单更是不会进入民营船厂。目前民营船厂新接国外造船订单,一般会享受17%的出口退税,这也是船厂愿意接单的重要动力所在。3.分段式造船流程提高造船效率,却增加钢厂生产压力
通过造船新技术的推广,目前大多数造船生产企业多采用分段式建造后再组合造船的流程,这个流程显著提高了造船的效率,以万箱集装箱船厂为例,过去造船周期需要2-3年,而目前造船周期只需1年,甚至最快9-10月便可以完工。
不过新流程的使用却给钢厂带来了麻烦,由于分段式建造需要分段式采购,这样采购的造船用钢譬如材质、规格更为零散,而且同时建造的船只之间又存在规划差异,因此钢厂想要完成批量生产难度增大。
4.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后,造船企业利润空间扩大
据调查了解,目前船只生产成本中很大一块是船用钢材的购买,一般占比在30%左右,以万箱集装箱为例,整体造价在4-5亿人民币,其中用于钢材采购的成本大约需要1.3亿左右。相对于钢材价格的波动,其他成本支出则较稳定,因此钢材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着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
近两年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连续下跌,造船企业利润空间增大,部分船厂表示倘若造船板均价在4200元/吨左右,造船基本无利润,但眼下造船企业手中造船板资源综合成本尚不及3500元/吨,最新造船板价格更是只有3100-3200元/吨水平,因此这部分钢材差价就转成了船厂的利润。
5.船东预付定金比例下降,船厂资金压力凸显
不过当前造船企业显然还不能过于乐观,毕竟眼下新接订单的预付定金比例已经大幅下降,过去至少30%的定金比例,如今10-20%便可以下订单,个别船厂甚至可以接受10%以下的定金比例。在交流中,部分船厂对于当前不景气的海运市场非常关注,BDI走势不佳,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各国又纷纷出台反倾销保护措施,这些无疑都会成为影响船只运输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当前船厂新接一个船单就意味着需要自行筹备70-80%甚至更高比例的船只建造成本费用,这些资金利息需要船厂承担。倘若船东毁单的话,那么船厂面临的压力会更加明显,抑或就是船厂生死分界线。
10月20日,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业绩重大亏损》公告,预计1-9月该公司净亏损约33.62亿元,如此之大的造船企业亏损如此巨大自然需要引发整个行业深思。6.造船企业剩余材料处理值得关注
在走访的过程,我们发现当前造船企业普遍存在剩余材料以及废钢处理的问题,由于不了解钢材销售市场,造船企业对于何时、何地、如何处理剩余材料、边角料以及废钢缺乏管理。
据悉目前一般的造船企业造船板剪切剩余材料占比可能接近10%,如何正确处理这部分物资显然关系着造船企业的利润。通过交流,我们发现钢企对开展电商销售和其他企业代加工模式比较感兴趣。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整个造船企业已经开始走上坡路,但是这个上坡路并不稳健,甚至可以说是道路崎岖坎坷。当然由于造船新接订单的增多,国内造船用钢会有一定的增量,这对于当前钢材市场特别是中厚板这个品种来说是利好的。不过在订单增加的同时,中厚板生产企业需要迎合市场做些调整,如何实现订单批量组合?能否为一些资金压力较大的船企供货?是否可以开展加工配送服务?
当然就一些长期服务造船企业的钢材贸易商来说,如何规避垫资风险增加利润?能否在船厂的废料处理中发现商机?是否可以引入新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值得深思和探讨。
来源:我的钢铁
第二篇:国内造船合同
本合同由_____________________(船东单位全称)(以下简称甲方)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承造船厂全称)(以下简称乙方)就建造______________(船舶名称)(以下简称本船)_______艘,于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_省_______市签订。
第一条 工程内容、建造数量及依据
1.1 工程内容
1.2 建造数量:_____艘
1.3 建造依据
本船由甲方委托______进行设计,技术设计经送ccs审查认可,由______负责施工设计。
下列文件作为本船建造依据,并成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技术规格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2)全船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3)船体结构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4)舾装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5)轮机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6)空调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7)机械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8)电气说明书(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9)总布置图(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0)舯横剖面图(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1)机舱布置图(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2)轮机国内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3)轮机进口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4)电气国内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5)电气进口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板机械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7)舱室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8)主要舾装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19)工程机械设备订货明细表(图号: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凡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船舶应给出上述可能的全部图号,500万元以下的船舶应给出(1)、(2)、(5)、(8)、(9)、(11)和主要订货明细表图号;
②有与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附件应列入此款中,如:本船供图协议、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并经甲、乙双方共同认可的厂商表、由甲方委托乙方办理的进口设备的明细表以及有关文件的文号等;
③如图纸与全船说明书不一致时,以全船说明书为准;
④如全船说明书与本合同不一致时,则以本合同为准。
1.4 工程编号(指工厂的生产工程编号)
乙方必须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本船的建造工作,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把承造的船舶转让给第三方,包括乙方自办的第三产业。
1.5 乙方承担甲方提出的有关技术方面的保密义务。
第二条 概述与船级
2.1 概述
2.1.1 用途
2.1.2 船型
2.1.3 航区
2.1.4 船舶主尺度
总长____________(m)
垂线间长____________(m)
型宽 ____________(m)
型深 ____________(m)
设计吃水____________(m)
2.1.5 船舶主要工程技术指标
(1)系柱拖力:最大系柱拖力为______kn。专指拖船
(2)吊重:(给出何种限制条件下的起吊重量)专指起重船
(3)挖深及其他工程作业指标:(给出何种限制条件下的挖深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专指挖泥船
2.1.6 动力装置
主机生产厂 主机型号 主机台数
最大持续功率(kw)转速
齿轮箱生产厂及型号 速比
发电机组:原动机型号 功率(kw)转速 台数
发电机型号 功率(kw)生产厂
2.1.7 航速、主机燃油消耗率和自持力
(1)试航速度:
船舶在试航压载状态,吃水______米,船体无污底,风力小于蒲氏风力3级,深静水,主力功率为______kw,航速不小于______公里(或节)。
(2)主机燃油消耗率
主机在其制造厂车间台架上试验,在iso标准工况下,其合同最大持续功率(kw)_____,转速为_____转/分,燃油消耗率为______克/千瓦小时+3%。
(3)自持力:
本船主机在常用功率(85%mcr),油水舱柜装满,续航力不小于______公里(或海里),自持力不小于______天。
2.1.7 建造工艺
本船建造工艺按乙方的造船工艺和惯例进行。
2.2 船级和规范
2.2.1 本船的建造、入级,应满足本船建造合同签字之日已公布实施的、必须满足本船说明书中规定的规范、规则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由中国船级社代表中国政府对船舶进行法定和船级检验,按中国船级社的规范和规则进行设计、建造和检验,并取得下列船级符号: [★ csa tug lcelass b ★csm]
2.2.2 本船交船时,应取得中国船级社的证书。申请船舶建造检验和入级由乙方办理,费用包括在合同价格内,由乙方支付。
第三条 材料和设备
3.1 本船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进口的),除按本船说明书或另有协议应由甲方供应外,均按本合同的第一条第三款双方认定的厂商表,由乙方负责订购。甲方有权参加双方商定的船舶主要设备的验收及厂商表中规定的主要设备、材料的技术谈判。
3.2 按照规定,由乙方供应的从国外进口的设备、材料和税金等,均已列入本合同价内,由乙方支付。进口设备开箱时,乙方应通知甲方驻厂代表参加。
3.3 乙方对甲方提供的设备、仪器和材料,应及时检验,发现不符合合同规定时,应立即通知甲方调换或者补充。
3.4 乙方隐瞒原材料与设备的缺陷或者使用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原材料与设备而影响船舶质量时,甲方有权要求更换、修理和减少船价。
3.5 乙方对甲方提供的设备、仪器和材料必须按要求妥善保管。由于保管不善,致使甲方提供的设备、仪器和材料损坏的,乙方应负责赔偿。
3.6 乙方由于原材料、设备、备品、供应品订货困难等原因影响建造进度时,征得甲方或甲方驻厂首席代表同意后,可采用符合船检要求的代用品。凡涉及船舶性能及验船规范的,还应征得船检部门的同意。
3.7 机电设备及辅助机械系统的备品、备件、工具,文件及说明书,乙方应按规范要求和制造厂的标准随机备件清单(或按双方议定的清单)在交船时交给甲方。如有欠交部分,应征得甲方同意,在双方议定的日期补交或作减帐处理。上述清单应编入完工资料中。
第四条 合同价格及付款方法
4.1 合同价格
4.1.1 本船合同价格以人民币(rmb)____________为货币单位计价、结算及支付。
4.1.2 本船每艘的合同价格为人民币(rmb)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______)
4.1.3 上述合同价格包括甲方委托乙方办理的进口设备和材料的费用,暂按______万美元计,汇率暂按______元人民币/美元,折算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写与小写)元整,进口部分价格按对外商务合同和实际支付日汇率进行调整。
4.1.4 上述合同价格包括施工设计、船检审图等费用,包括由甲方支配的监造费、接船费及该船的技术评估费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
4.1.5 上述合同的价格包括进口设备的关税、增值税,手续费、监管费等,总计为进口设备的______%。
4.1.6 本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因甲方提出正式书面意见发生的项目变更或修改而引起的加减帐工程费用,在交船时同本条款4.2款规定的最后一期付款一起结算。
4.1.7 上述价格为无条件的最终封闭价。
4.2 国内部分付款方法
4.2.1 乙方应在船舶建造前将该船的建造计划书面通知甲方,除第一期款外,其余各期付款应在一个月前书面通知当期的进度付款要求,以使甲方及时准备款额。
4.2.2 第一期付款
(1)合同经甲方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后,甲方即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格的百分之二十(20%)中的50%的款额,即人民币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以电汇发出的日期为____________(下同)。
(2)合同生效后30个工作日内,甲方即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格的百分之二十(20%)中的50%的款额即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
4.2.3 第二期付款
甲方在收到经甲方驻厂首席代表签认的本船开工报告及付款通知单后7个工作日内(以邮局邮戳日期为准,下同),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格的百分之二十(20%)的款额,即人民币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______)。最迟不超过十五(15)个工作日(下同)。
4.2.4 第三期付款
甲方在收到经甲方驻厂首席代表签认的本船大合拢报告及付款通知单后7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格的百分之二十五(25%)的款额,即人民币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______)。
4.2.5 第四期付款
甲方在收到经甲方驻厂首席代表签认的本船下水报告及付款通知单后7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格的百分之二十五(25%)的款额,即人民币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______)。
4.2.6 第五期付款
在甲、乙双方签订《交接船议定书》后十五(15)个工作日内,甲方即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格的百分之十(10%)的款额即人民币____________万元整(¥____________),并与按本合同有关条款的规定经双方认可的加减帐、赔偿金、罚金等项目一起结算。
乙方同意甲方暂留船价的______% 万元人民币作为质量保证金,如在质量保证期内本船未发生质量问题,则保证期满后由甲方退还乙方。
4.3 进口部分付款要求
4.3.1 进口设备的对外商务合同生效后15个工作日内,甲方即向乙方支付该商务合同价格的______%款额。
4.3.2 根据乙方书面通知,在开具进口设备信用证前至少45天内,甲方即向乙方支付本合同价格的______%款额。
4.3.3 以上是常规付款约定,如进口设备商务合同的付款要求有变化,则甲乙双方可另签补充协议,并以补充协议为准。
4.4 逾期补偿
如甲方未按本条款规定的日期付款,则甲方除付清价款以外,还应支付合同规定付款日的次日算起一直到向乙方实际付款日止应付金额的利息和违约金,利息以同期建设银行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发生利率计算。乙方不能因此影响船舶的正常日期。
第五条 合同价格的调整
5.1 交船期
5.1.1 本船交船日期不超过本合同第九条第9.1.1款规定的交船日期(有与本合同不可分割的补充协议“允许的延误”除外,下同)的当天午夜12时,本船的合同价格不作调整(如有加减帐除外)。
5.1.2 本船从超过本合同第九条第9.1.1款规定的交船日期,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午夜12时起,每天从本船合同价中扣除______%,计人民币 元整(¥____________),并以120天为限。如在合同规定的交船期后的120天尚不能交船,甲方有权拒收该船,或另行商定交船日期并减少船价。如甲方拒绝接船,则乙方除退还甲方全部已付本金(含由甲方提供的材料和设备的价款)和同期建设银行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的利息外,还应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5.1.3 如果甲方要求提前交船并与乙方达成协议,则甲方应付给乙方赶工费,从本合同第九条第9.1.1款规定的本船交船日期前当天午夜12时开始,每提前一天,在本船合同价的基础上增加赶工费人民币 元整(¥____________)。
5.1.4 本船在建造中,如甲方提出要求乙方延期开船,超过本合同第九条第9.1.1款规定的本船交船日期后十五(15)天时,必须征得乙方同意,并双方签订修改交船日期、赔偿金等协议,该协议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3.5甲方代表在工厂或工地执行公务时,应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如非因厂方或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过错而造成的人身伤害时,乙方不承担责任。反之,乙方应承担医疗及善后责任。
第七条 工程变更及修改
7.1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均应严格遵照执行。如甲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停止执行合同,因此而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提出方负责赔偿。
7.2 在本船建造合同履行期内,任何一方提出修改变更合同内容,需经双方的认可并签订修改变更的补充协议,该协议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修改变更引起合同交船期的变动、价格的调整及其他问题均以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为准。
7.3 本合同签订后,由于船舶规范、规则修改并要求本船遵守时,由此修改而引起费用增加,应调整本船合同价格。如引起交船期延长,应视为允许的延长。价格的调整和交船期的延长均以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为准。
7.4 若甲乙双方就本合同的变更或修改达不成协议,应按本合同第十二条规定办理。
第八条 试航(工程作业与验收)
8.1 通知
乙方应在十五(15)天前以电报或传真方式通知甲方关于本船的下水和试航(工程作业)时间。在七(7)天前以电报或传真方式将确定的时间通知甲方。甲方在收到通知后,应在三(3)天内以传真或电报回复乙方已收到该通知,并按时派员参加本船的试航(工程作业)。如甲方未能提出异议又不能按时派人参加试航(工程作业),则认为甲方已放弃参加本船试航(工程作业)的权利,乙方可在中国船级社验船师参加下进行试航(工程作业)。经验船师签认的试航、试验纪录报告,应视作甲方已认可。
8.2 实施办法
8.2.1 在系泊试验前60天,乙方提出“试车试航(工程作业)大纲”送甲方及船检部门认可。
8.2.2 乙方应在消除系泊试验时发现的缺陷后进行正式试航(工程作业),试航(工程作业)时发现的缺陷应在交船前消除。
8.2.3 本船试航(工程作业)由乙方负责。试航(工程作业)内容按双方认可的“试车试航(工程作业)大纲”进行。甲方应根据安全航行的要求提供必要的人员。试航(工程作业)期间因气候突变不能继续进行时,双方可协商暂时中止试航(工程作业),未完成的项目推迟到其后的第一个气候良好的日子继续进行。试航(工程作业)因气候不良而推迟,应视为不可抗力事件,这种延误应视为允许的延误。
8.2.4 本船试航(工程作业)所需的燃油、滑油、滑油脂的供应及费用均由乙方负责。(工程作业)后所剩余的各种油料,甲方按双方签字认可的数量,以结算日油料市场价格结算,作加减帐处理。
8.3 验收
8.3.1 本船试航(工程作业)结束时,乙方与甲方参加试航(工程作业)的代表应就本船试航(工程作业)结果进行协商并签署相应的试航(工程作业)文件。
8.3.2 如试航(工程作业)结果有不符合全船说明书及试验大纲的要求时,乙方应会同甲方代表调查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必要时组织再试航(工程作业)。
第十一条 质量保证
11.1 缺陷的责任及范围
自双方代表签署本船《交接船议定书》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为本船保修期,在此期间凡属乙方施工、工艺以及材料、设备质量而引起的缺陷、故障和损坏,由乙方负责免费修理或更换。
凡属甲方操作或保养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故障和缺陷以及易损零件的正常磨损,由乙方负责修复,甲方承担费用。
11.2 缺陷的通知
甲方在保修期内发现属于保修范围内的任何缺陷应迅速以传真或其他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并说明损坏和缺陷的性质及程度。该通知的最后有效期为本船保修期满后7天(若以信函形式发出则以邮戳为准)。
11.3 缺陷的处理
11.3.1 本船的保修原则上应由乙方安排进厂修理。
11.3.2 如船舶在乙方所在地之外的港口或在航行中发生属于保修范围内的质量问题,船舶不能等待返回乙方解决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乙方应及时派人前往确认处理。如乙方不能派人,应在收到甲方电报后五(5)天内电告甲方,甲方可在就近船厂或维修站进行修理或更换机件。如修理或更换项目确属乙方保修范围,由甲方提供有关验船机构的检验证明和修理厂发票,其费用由乙方承担。更换下的零部件,所有权属于乙方,由甲方随船带给乙方。
11.3.3 本船在保修期届满前,甲方提出保修时,应由乙方按照本条款第11.1款的规定安排本船的保修。若甲方提出水线下的保修工程,需要进坞检查确定,则船进坞后如经核实,水线以下确有由于乙方建造质量引起的缺陷的损坏,则进坞费和缺陷修理费用由乙方承担,如水线以下无上述缺陷则进坞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十二条 争议和仲裁
12.1 甲、乙双方在执行本合同时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和争议,都应及时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双方应将本争议提交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都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三条 合同签署与生效
13.1 本合同的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表在本合同正本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在甲方得到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在乙方收到甲方第一期应付款额的百分之五十(50%)后立即生效。
13.2 合同签订后,不因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表的变动、变更或解除;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发生合并、分立时,由变更后的当事人承担或分别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和享受应有的权利。
13.3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副本甲方________份,乙方________份,副本及合同附件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国内农机企业调研报告
2018年6月
目 录 农机行业定义及分类...................................................................................................................1 2 国内农机行业的现状、特点.......................................................................................................3
2.1 国内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3
2.1.1 行业总体概况.........................................................................................................3 2.1.2 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统计.........................................................................................6 2.1.3 存在问题...............................................................................................................10 2.2 国内农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2 2.2.1 农机行业市场潜力依然很大...............................................................................12 2.2.2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农机行业面临整合...........................................................12 2.2.3 农机产品结构面临调整变化...............................................................................13 2.2.4 用户主体发生变化,对农机生产商的要求更高...............................................13 2.2.5 农机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4 2.2.6 农机销售模式面临转型.......................................................................................15 3 国内农机市场现状及需求特点.................................................................................................15 3.1 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现状分析..........................................................................................15 3.2 存在的问题......................................................................................................................18 3.3 当前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19 4 政策及环境.................................................................................................................................20 5 农机营销模式.............................................................................................................................23 5.1 植保类农机将成为又一个蓝海市场..............................................................................23 5.2 发展农机流通电商化有诸多的有利条件......................................................................26 5.3 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思路及措施..................................................................................28 6 国内农机领先企业简介.............................................................................................................30 6.1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30 6.2 中联重科农业装备..........................................................................................................31 6.3 沃得集团-沃得农机........................................................................................................31 6.4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32 6.5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33 农机行业定义及分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提升农机化水平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农机产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到已经形成内燃机、拖拉机、运输机械、收获机械、牧业机械、拖内配件等诸多小行业,并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农机定义
农机是农业机械的简称,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据农机工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业机械属于相对概念,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属于农机具的范畴。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称为农业机械化。
农机类型
农业机械一般按用途分类。其中大部分机械是根据农业的特点和各项作业的特殊要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如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另一部分农业机械则与其他行业通用,可以根据农业的特点和需要直接选用,如农用动力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中的水泵等;或者根据农业的特点和需要把这些机械设计成农用变型,如农业运输机械中的农用汽车、挂车和农田建设机械中的土、石方机械等。
农业机械主要类别
农业机械还可按所用动力及其配套方式分类。农业机械应用的动力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农业机械的行走或移动,据此可分为人力(手提、背负、胸挂和推拉)、畜力牵引、拖拉机牵引和动力自走式等类型;另一部分用于农业机械工作部件的驱动,据此可分为人力(手摇、脚踏等)驱动、畜力驱动、机电动力驱动(利用内燃机、风力机、电动机等)和拖拉机驱动等类型。在同一台农业机械上,这两部分可以使用相同的或不同的动力。按农业机械与拖拉机的配套方式,可分为牵引、悬挂和半悬挂等类型。
按照作业方式,农业机械可分为行走作业和固定作业的两大类。在行走作业的农业机械中,又有在连续行进过程中作业的连续行走式
和行进与作业过程交替进行的间歇行走式两类。在固定作业的农业机械中,则有在非作业状态下可以转移作业地点的可移动式和作业地点始终固定的不可移动式两类。
按照作业地点,农业机械分为野外作业(田间、牧场和果园等)、场院作业、室内作业(厂房、机房、库房、温室和禽畜舍等)、水中或水上作业(河流、渠道、水库和水井等)、道路作业和航空作业等类型。国内农机行业的现状、特点
2.1 国内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1 行业总体概况
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5年增长5.8%,但增速却下降到近10年的谷底。行业呈现农机保有量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升级速度快、全行业增幅趋缓等特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机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国内农机装备应用呈现出不平衡性。(1)地域上:西北、东北等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西南地区机械化水平低;(2)品种上:主粮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3)作业阶段上:耕中、耕收环节机械化水平高,耕前、耕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
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除了应用上的不平衡之
外,目前我国农机装备还存在着产品品种不全、品质不高、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特别是在高端、大型农业机械方面与国外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分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
分品种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率仍有提升空间,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015年
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约为63%,到2025年的目标是达到75%。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率仍将继续提升,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
1、品种范围扩大,主粮品种中小麦由机械化程度较高,玉米、水稻有较大增长空间;在经济作物中机械化率还非常低,如棉花、甘蔗、马铃薯等有较大增长空间。
2、生产环节扩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在耕中阶段,但耕前与耕后机械化率仍有待提升,随着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耕前及耕后环节的农机装备需求将逐步释放。
农业领域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对于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推升对于农用机械的需求。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有利于农业机械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促进更加大型、高效的农机应用,农机装备需求有望扩大。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16年6月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350万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题数量超过270万家。
农村劳动力结构改变增加农业机械化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业人口持续减少。2015年我国农民工人数达到2.77亿,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46%。农村人口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人口不足,农村雇工工价持续增长,至2015年每亩雇工工价达到112.4元,相
比2008年增长142%。
农民工占农村人口比例持续上升
农村劳动力成本持续
2.1.2 各地区农机保有量统计
目前我国华东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31025.9万千瓦。当中农
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79.79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615.32万台。
我国华东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华东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我国中南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6076.4万千瓦。当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66.82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567.79万台。
我国中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中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我国华北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7699.7万千瓦。当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91.33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26.62万台。
我国华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华北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我国西部地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0122.7万千瓦。当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107.76万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24.14万台。
我国西部地区农机保有量分省市统计
西部地区农机保有量分布格局(按动力)
2.1.3 存在问题
(1)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偏低
我国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缺乏。近
20年来,农机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未超过0.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自主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主要技术性能、产品可靠性等指标,相当一部分只达到经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少部分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国际技术水平,尤其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更为明显。(2)产品结构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格局导致长期以来农机企业生产的田间作业机械以小型、中低端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规模化经营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逐步兴起,市场对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多数国内农机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要,农业机械产品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3)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分散
我国农机行业组织结构散乱、企业数量众多和经营规模弱小的问题比较突出。近1万家农机制造企业创造3000多亿元的产值,前5位大型农机企业的产值之和仅占行业总产值的24.6%,福田雷沃重工、中国一拖两家收入规模最大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也不足4%。总体上看,我国还未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未能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现象较为普遍。(4)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逐步增大
近年来,我国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低端产能扩张,低水平重复制造严重,农机产品同质化明显,部分商家为销售产品不惜打价格战,无序竞争激烈。随着市场对低端商品的需求逐步减少,产能过剩的风险正逐渐增大。2013年以来,收获机械行业的企业库存加大,占用资金较多,降低了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成为行业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2 国内农机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2.1 农机行业市场潜力依然很大
近10年来,尽管我国农业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2013年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才到59%,距离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农机发展潜力依然很大。近年来国内粮食消费总量以年均3%~4%的速度持续增长,而耕地总量在缓慢减少,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率高速提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农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将助推农机的持续增长;土地加速流转导致农业经营集中化,农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持续进行,补贴规模有望稳定增长。这些都给农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2.2.2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农机行业面临整合
我国是农机制造大国,也是农机消费大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一批国内外装备制造行业巨头。目前,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
装备制造大型企业正在进入农机行业。约翰迪尔、爱科、久保田、洋马等外资巨头通过建厂、合资、并购等多种方式在中国安营扎寨,大举进入中国农机市场。国内外诸多企业的进入,必然会加剧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同时,随着农机补贴逐步向大型、高效和高端产品倾斜,主要在低端竞争的企业可能因经营困难而面临整合,只有资金充裕、研发实力强,并有先进管理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整合中胜出。
2.2.3 农机产品结构面临调整变化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形态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一是对大型拖拉机、大型农机具和大型收获机械等与粮食作物相关的大型产品需求增多。二是在发达的平原地区,我国多数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的重点将向收获后深加工、烘干等处理机械转移。三是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移,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逐步推广机械耕种后,小种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耕作的机械化需求将逐步扩大。四是对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机械、微耕机械及适合西部高原地区地貌特征的免耕机械、植保机械和牧草机械等需求快速增多。
2.2.4 用户主体发生变化,对农机生产商的要求更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新兴农民组织蓬勃发展。据统计,2012年农业合作社数量达73万家,涉及5300多万农户。农
业合作社的快速增长推动农机市场消费主体悄然生变,过去分散的个体消费群体被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消费集群所取代,成为农机厂商争夺的主要客户群体。
用户主体的变化,一方面要求农机厂商能够提供从整地准备、种植、管理、收获到产品加工等系列化机械、成套农机装备;另一方面,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和农业的规模化运营,用户更加需要系统化综合解决方案,对农业生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社、家庭农场运营模式策划商等需求强烈,这对仅能提供农机产品的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遇。
2.2.5 农机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产品对机电液一体化、电脑智能、故障诊断监控系统、地头自动管理系统和GPS定位系统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先进适用、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和高效率的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精细农业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装备成为农机工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同时,用电子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机械,促进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农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是未来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
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不断趋紧的压力下,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等绿色环保技术将引领未来农机行业发展。
2.2.6 农机销售模式面临转型
一是农机销售对金融工具的需求增加。当前多数农机产品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销售,运用金融工具销售产品的比例较小。随着全价购机模式的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对大型、高效农机需求的增加,使用金融工具减轻用户购机资金压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二是电子商务拓展农机销售渠道。2013年农机电商开始萌芽,预计已经进入的企业和机构将在未来加快线上销售的步伐,新的电商将会大量涌现。由于电子商务有助于销售者快速突破地域限制、匹配买家,降低商品流通和交易成本,可能会对传统销售渠道带来冲击,争取终端客户将成为各厂商争夺的焦点。国内农机市场现状及需求特点
3.1 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1)我国粮食需求刚需增长,进口增长,促进农机行业整体发展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性矛盾加剧,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因此,中央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产量有一定的促进和加速生产 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土地流转形成种植大户等因素影响,农业机械化必将成为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2)机械化水平较低,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农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绝对数值仍较低。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51.57%,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进一步来看,机械化水平低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得到较快发展;本身市场空间大的子行业,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粮食安全受高度关注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子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鼓励部分农业机械细分行业的发展:
(3)更新换代频率较高,行业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我国各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增。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由于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农业机械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农业机械细分行业收获机械为例,2013年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113.43万台,而玉米收获机2013年全国保有量仅为28.68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机械化率较高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需求逐渐减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是农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使用时间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一般在使用5年左右即需要更新。
此外,由于农机更新换代有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对农机报废更新。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2012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试点范围内依法报废旧机并换购新机的农户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补贴机具
包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因此,即使农机行业快速发展,达到较高农业机械化率,农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仍然存在,农机行业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3.2 存在的问题
(1)产品适应性弱,供给不充足
我国农机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就目前来说,农机市场就有很多弊端农机市场出售的农机产品很多,但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供过于求,使农机市场货品囤积,增加生产成本,农机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像高科技农机特别少,市场上缺乏实用耐用的农机,性价比高的农机少,正品名牌农机缺乏,这些正是农民所需要的农机,然而市场却很少,生产不及时,使农民对农机业很失望同时,农民不需要的农机却很多,如杂牌农机低质低价新潮农机品牌传统小型农机等都非常多,造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并且生产这些农用机械的成本很高,一时又销售不出,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了经营策略他们开始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农民,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根本无法辨别农机真伪,农民购买的机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时盛行,使农民不再敢买农业机械,这严重影响了质优名牌农机的出售,使农民原就有限的购买力又大打折扣,这对农机市场起到了抑制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发展。(2)农民收入有限,购买力弱
农机市场主要是销售农机,它的消费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收入极其有限,主要依靠种地来换取钱财,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掌握的技术也特别少,种地主要是凭借多年的经验,根本不是科技种田,如果年头不好,收入就会减少,收入十分不稳定农民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购买力极其有限,这严重阻碍了农机市场的发展。(3)售后服务质量差
由于大多数购买农机的是农民,农村交通差,设施不齐全,造成售后服务的负担,农机市场发展的不景气,利润少,在农村设置的售后维修与保养的站点也很少,这样使农民买到机器后维修却成了问题,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如果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会占用很多农忙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农忙时间,反而加大,使农民的成本提高,形成了买机器容易维修机器难的局面,而且有些机器单位,十分不负责任,在售完机器后,什么责任都不承担,农民的机器在出现问题后,百般推脱,不加以解决,由于以上原因,农民不再相信农机企业,不再购买农机,这严重影响了农机业的发展。
3.3 当前农村对农机需求的特点
(1)需求潜力大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引进,农业一改以前的手工作业为机器作业,逐步向农业机械化迈进,农民对农业机
械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十分大,潜力十分大,这极大地促进农机业的发展,农机业的前景一片广阔。(2)农机需求存在差异性
农机市场最重要也最突出的特点是差异性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广,居住闲散,地形复杂这造成了农机需求的差异性首先,不同地区的农民的购买力也不同,富裕地区的交通便利地区的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就大,贫困地区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就小,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对农机的购买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消费环境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地形变化大,包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草地、沙漠、江河、湖海等,由于地形的不同,对农机的要求和性能上也不同,这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同一个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同,自然购买力也就不同,富足的农民对农机的质量性能和外观上都有要求,贫困的农民对农机的要求可能会少,只要求经济适用就可以,这都决定了对农机需求的差异性,因此,在做调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机市场的特点。政策及环境
农机促进法及农机补贴出台极大释放农机购置需求。我国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及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给予直接补贴,极大释放了农机购置需求。
中央对农机购置的财政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8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236亿元,增长300多倍;补贴机型已扩展到12大类175个品目,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生产的主要机械设备,补贴范围也已达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农机补贴资金的增长,加速了国内农业机械化进程和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保持增长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之下,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6年7.25亿千瓦增长至2015年的11.17亿千瓦,累计增幅54.06%。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8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
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
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收入保持增长
无人机补贴政策逐步推出,利好产业推广发展。国内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国家补贴政策高度相关,对于植保无人机产业来说,政策补贴的全面推行将推动行业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用航空建设,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农业航空建设,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植保无人机产业发
展。河南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无人机的购置补贴,扣除省级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后,用户仅用1/3售价即可购买植保无人机。
各地出台的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 农机营销模式
5.1 植保类农机将成为又一个蓝海市场
(1)补齐农机短板植保类产品备受瞩目
从农机工业协会官方数据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在2015年已经达到63%,但当前植保环节的农机化水平仅有35%。
此外,农村劳动力的日益短缺,也在倒逼植保机械向更高效率、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但面对植保产品的巨大需求,其保有量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大型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更是捉襟见肘。2015年国内农业植保机械仍是以手动和半手动的小型机器为主,其中手动喷药机、背负式喷药加起来仍占国内植保机械总量的98%;而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植保无人机每年也只有约1000多台销量,作业量只有约
1200万亩次,仅占需防治面积的0.13%;而大型的自走式的植保设备,虽然作业效率高,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当前仍处于市场推广期和用户培育期,很难对整体机械化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植保机械使用频率高,机手的作业收益更有保障。企业研究报告显示,仅单纯的喷药作业,在南方地区的喷药机一年平均使用5次,如果加上水肥一体化施用,一个机械一年最多使用11次。因此,购买大型高效植保产品的机手一年的收益更高,更容易收回成本,这对植保产品的推广无疑是最大的优势。(2)发展格局初现自走与无人机是方向
改变当前“人抬肩扛”植保现状,迅速提高植保机械化水平,发展高效自走式喷施机械和植保无人机是两个主要方向,其中植保无人机近几年发展迅速,俨然成为一个单独的行业。
截至去年,我国植保机械年产量1500万台,其中机械植保设备600万台,虽然数量惊人,但绝大比例是带微小动力的小微型设备。
经过约30年的发展,国内植保机械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浙江台州、山东临沂是我国最大的两个植保机械制造和销售基地,约有100家植保企业。其中浙江台州集聚了富士特、浙江大农、程阳、奥晟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以电动背负式喷雾机为主,手动背负喷雾机为主,并且以出口为主,国内销售为辅;山东临沂以华盛中天、山河永佳为主的产业集群则主要以牵引式或悬挂式、大型自走式拉杆喷雾机、自走式风送喷雾机、弥雾机和电动喷雾机为主,两个产业集群加起来占全国总产销量的70%。此外河北、天津、北京、河南也有
独立的企业或小型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北京现代农装科技有限公司等也是行业内知名的企业。
在传统植保机械领域,国内植保企业主要面临日本和韩国企业的竞争,尤其是日本丸山和井关两家企业,其南方水田型的自走式喷杆机在竞争中优势明显。当前丸山在上海和东北有自己的组装厂,随着国产化水平的提高,以丸山和井关为代表的日资品牌将是国内中型植保设备的最强劲对手。
国内大型植保机械的竞争在华盛中天、北京丰盛、北京现代农装等企业之间展开,但近两年福田雷沃集团、中国一拖、中联重科、江苏沃得、中农博远等强势企业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自走式植保机械,但从市场销售看,其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销售。不过这些大品牌有遍布全国的优质销售渠道,如果这些企业投入精力和资源重点推广植保产品,相信国内植保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另外,山东临沂和浙江台州两个最大的产业集群里的企业都在向大型化、自走式产品转型,所以未来传统植保机械的竞争将在自走式、高地隙等中高端领域展开。
国内植保无人机方面的竞争主要在专业无人机厂商、传统农机制造商、上市公司之间展开。其中,国内专业无人机厂商绝大多数是从航模爱好者转型而来的,所以许多企业只有组装和简单的改造能力,真正有能力开发全新机型的企业并不多,数量不会超过十家。无锡汉和、极飞科技、农飞客、田秀才、安阳全丰、珠海羽人、陕西韦德、北方天涂、深圳大疆等多家植保无人机制造和服务厂家在固定翼、单
旋翼、多旋翼或在服务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
而随着植保无人机热度的增加,受不了诱惑而进入无人机领域的传统农机企业也不在少数,比如国机集团、常发集团、中农博远这些大佬级的企业也先后进入,另外也有农机具制造企业比如河北圣和等企业加入竞争。
(3)行业需求惊人孕育巨大的蓝海市场
现阶段,植保类农业机械正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的当家花旦,5年内将是行业快速上升期,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的长期性短缺,未来5年也将是植保无人机的快速渗透期。
在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日本走在全球前列,目前日本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约为3000架,我国耕地面积18亿亩,是日本的27倍,如果我国也能达到同样水平,植保无人机的新机需求为8.1万架,交易额超过120亿元。
而理想的渗透率为50%,以耕地面积18亿亩,年作业次数5次,单机作业面量2万亩/年,每亩作业价格15元来为标准进行计算,未来我国植保无人机的硬件需求和作业服务需求将有千亿级的市场总额,这将养活数十家制造、流通和服务公司,另外产业链上下游,如零配件、软件、培训、药剂等还将有数亿级的衍生市场。
5.2 发展农机流通电商化有诸多的有利条件
第一,国家农机购机补贴允许农民跨区域购机,为农机流通电商化提供了政策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国家逐步放开了农机购置补贴条件。从县级为单位享受购机补贴,到逐步在部分省市试行省内购机当地补贴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农机流通市场化。特别最近已经有消息显示,国家将进一步打破购机区域限制,推行全国范围购机当地补贴模式,这种大区域无限制购机模式,无疑为农机流通电商化提供了机遇。
在互联网模式下,市场具有无边界、无区域和无缝隙的特点,可以支撑企业超常规发展,这已经在多个行业予以证明。那么在农机流通领域,一定会有优秀的流通企业通过电商模式做大做强,打破过去的经营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农机有形市场的建设,成为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的孵化基地。
一方面,农机大市场业态的成熟,将各区域农机分散、无序经营统一划行入市,增进各农机流通经营者之间的联络和沟通,面对激烈竞争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促成他们联合发展;另一方面,有形农机市场一般都具备展示中心、演示中心、体验中心、物流中心、维修中心、配件中心以及信息中心等模块,有形市场的功能定位为农机电商发展准备了条件,成为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的孵化基地。
第三,互联网普及发展,为农民购买农机提供了新渠道。互联网普及发展,信息和认知呈现无距离化、透明化和全面化特点,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全面和透彻地了解到各种农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及用途,消费者无需到达现场即可以知晓哪些产品更适用
自己,方便自己选择产品。
在这种互联网模式下,以农机有形市场为基础,再打造出农机流通网上平台,将农机信息集中在平台体现出来,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得以明确化,很方便地即可打破消费者在产品认知方面的不对称性,实现消费者自主购机即成为可能。
5.3 农机流通电商化运营思路及措施
第一,强化生产企业的职能作用。
生产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其核心链接对象是电商流通企业,双方在信息沟通、物流组织及资金往来等方面产生直接关系,与区域网点及用户主要辅以物流发送和信息交流联系。
第二,发挥流通电商在市场流通中的核心作用。
在农机产品流通环节中,流通电商是最核心的环节,因此,要充分发挥流通电商的核心作用。
一是流通电商必须按照电商发展要求建立线上平台以及线下有形农机市场,线上平台主要提供信息传导及成交功能,线下有形农机市场主要发挥根据地作用,建立形象展示、物流中转、体验和演示、学习培训、配件供应、维护维修及运营组织管理等中枢版块职能。
二是流通电商通过对大区域市场内的传统农机经销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将原分散的流通主体统一划行入市或者转化为驻外区域网点,按照职能定位重新梳理,转化原来全职能的流通经销商为单纯化、专业化职能部门,这样将分散的品牌管理、区域市场和市场规模等资
源统筹规划,规避不对等合作、区域保护、不良竞争和瓦解分割等弊端,形成“1+1>2”的效应。三是以线下有形农机市场为载体,以线上平台为纽带,承载运营组织管理、形象展示、物流中转、体验和演示、学习培训、配件供应及维护维修等中枢版块职能。
第三,强化区域网点的销售和服务功能。
农机产品作为高价值生产资料通过作业获取收益,农机购买者非常重视农机的使用性能、配件保障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甚至这些是决定购买者是否购买的最为关键性因素,这在农机电商运营中每个环节都是必须要重视的。
大区域农机电商运营,因区域较大,为方便购机者体验购买及享受售后服务,必须就近提供这些服务功能,布置在各地的区域网点则实现跨越购买达成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线下有形的农机市场是大本营,那么围绕有形农机市场辐射在各个区域的网点就是根据地,主要由三包服务人员及配件人员构成,承载在流通中临时性产品周转、客户体验、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的落地功能。
第四,让用户享受超值产品和服务。
在农机产品流通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应该是广大的购机用户,他们通过线上线下能够深刻体验并准确判断购买方向,并享受由于电商化的规模效应带来的购买高性价比,分散各地的区域网点又能及时提供配件支持以及专业的维修服务,保障用户作业收益。
总之,在“互联网”及开放政策的大时代背景下,农机流通电商
化运营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具备初步可行性条件,是完全可以大力研究和推广的。国内农机领先企业简介
6.1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经过60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以农业机械为核心,同时经营动力机械、零部件等多元产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是中国农机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2008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一拖的重组方案,中国一拖正式进入中央企业序列。建厂以来,中国一拖已累计向社会提供了340余万台拖拉机和260余万台动力机械,为我国“三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所属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中国唯一拥有“A+H”上市平台的农机企业。
面向“十三五”,中国一拖将坚持“聚核铸强、创新驱动、发展成套”战略发展思路,以产品技术升级为动力,以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为基础,以资源整合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为重点,以管控变革、协同强化、人才获取为保障,保持现有核心业务领先优势,发展农业装备成套产品,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
装备成套解决方案,做中国农业装备领导者,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联系方式:4006591899 6.2 中联重科农业装备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20多年的创新发展,使中联重科逐步成长为一家全球化企业,主导产品覆盖9大类别、49个产品系列,800多个品种。中联重科先后实现深港两地上市,成为业内首家A+H股上市公司,注册资本达76.25亿元。目前,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打造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多位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联系方式:400-800-0157 6.3 沃得集团-沃得农机
江苏沃得集团是从事机械制造生产的民营企业,创立于1988年,致力于打造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机械制造专业生产基地。集团主要涉及农业机械、压力机械、园林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产业板块,成员公司21家,其中骨干成员公司包括:江苏沃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沃得精机(中国)有限公司、沃得重工(中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沃得植保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沃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产品类型在行业内占据了领先地位。集团注
册资本16亿元,资产总额超200亿元,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员工近2万人,2016年沃得集团销售收入超240亿元。
沃得集团享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江苏省百强工业企业、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江苏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镇江首家境外上市企业等荣誉,集团拥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联系方式:0511-86348922 6.4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五征集团拥有车辆厂、汽车厂、农业装备公司等5个制造事业部和五征安旭机械公司、日照五征电动车公司等5家子公司,员工14000人,总资产68亿元,2005年底进入汽车产业。主导产品有三轮汽车、载货汽车、客车、皮卡车、农业机械、电动车、汽车配件等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并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先后荣获“山东名牌”和“全国免检产品”等称号,曾两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位居全国同行业第2位,全国机械工业第34位,山东省工业企业第51位,山东省机械工业第7位,资产收益率列全国工业企业第10位。
“十五”期间(2001-2005年),五征全力提升产品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销售收入连年增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同行业前列,以小搏大,迅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创造了发展优势。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五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产品和产业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五征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打造各产业细分市场、细分产品的子品类领先优势,形成了多元化、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联系方式:400-6582-999 6.5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2003年8月改制为民营企业。改制10多年来东风农机始终秉承“服务农业、造福于民”的经营理念,着力深化调整、苦练内功,突出外销和大拖二个战略重点,在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了质的转变。公司每年以20-30%的速度发展,目前东风牌轮式拖拉机产品产销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三位,25-60马力轮拖产销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同行第一,是中国拖拉机工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企业年销售收入从改制初期的1.8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5亿元,并成功跻身《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东风农机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江苏省农业装备与智能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拖拉机及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批先进、实用的新产品相
继荣获国家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公司相继被授予“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全国农机流通行业优质服务“杰出创新标杆单位”;“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江苏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奖牌、荣誉。
公司组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生产已有近60年历史,主要产品累计产销超过300万台,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经销商由2003年的327家扩大到目前的852家;外销国家和地区由2003年的69个扩大到目前的135个。年出口创汇突破6000万美元。
如今,东风农机已形成以事业部制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格局,产品涉及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柴油机、旋耕机、驾驶室、传动零部件、系列机具等“一主两翼”领域。
联系方式:86-519-83256508
第四篇:浅谈造船企业生产管理
浅谈造船企业生产管理
班级 D08船舶 姓名 郑子裕 学号 082201139
一、论文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目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位于浙江舟山地区的造船企业,近年来,该地区造船企业成长之迅速、效益之好,在国内其他地区造船企业中称奇。本文从该地区所处的宏观战略环境分析入手,分析造船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当前造船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国内外造船行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说明我国造船企业发展的道路依旧是漫长而艰辛,必须通过创新手段和安全生产来实现理想的目标。本文通过实地考查、资料搜集、总结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造船生产管理进行剖析,分析出该地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具有人本管理的特征,同时人本管理与企业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采用对比法,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造船企业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人本管理可以明显提升企业效益。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造船行业目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劳动力低成本比较优势具有阶段性,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软实力建设。同时舟山地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给造船企业一个启示:安全生产对于提高造船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论述国内外形势现状、发展动态
船舶造修船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舟山造船企业在中国造船企业中处于中上水平,主要以生产散货船为主,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要真正控制好船舶生产的安全,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重造船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近年来,在国内外的造船过程中,安全也是生产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火灾、爆炸事故不断,使安全成了发展生产的最大障碍。这一情况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及时总结了船舶工业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后,大家深切感到安全管理落后于生产发展是造成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根源,认识到在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关头,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特大事故发生,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应是船舶工业经营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了“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和“三无、两降、一提高”的安全生产方针,多次组团向日本等先进造船国家学习,积极推广壳、舾、涂一体化队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过不懈的努力,1992年全系统工伤死亡事故降到了总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并涌现了以大连造船厂为代表的连续七年未发生工伤死亡事故的一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形成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局面。
这十几年来,船舶市场由低谷逐年走强,近几年更是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对各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各船舶企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防科工委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危险作业的监控,规范外来劳务和工程承包队伍的使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严肃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相关领导的问责处罚等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生产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2006年国防科工委又对低质量船舶生产开展专项整治,对202家低质量船舶生产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一批重大隐患得到初步整改,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目前,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严峻的一面,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和矛盾,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还需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十分突出。
三、主要实施内容、关键技术及典型实际算例
(一)安全生产的投入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设施简陋,安全设施欠缺,人员素质低下,并最终导致事故频发。所以,只有人力投入,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建设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只有物力投入,才能整改设备存在的隐患,才能配置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只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让安全科技变为现实。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无关,而实质上,正是因为有了安全作保障,才能使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投入不仅是成本,更是效益,必须实施到位。
1.物的投入
企业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大力研发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发放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企业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物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的安全生产投入;“三同时”投入;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安全评价投入;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其他基金。
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保证安全的投入,保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切实发挥投入自己的作用。要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投入的长远规划和计划,要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专门的帐户或者科目,专款专用。
2.人力投入
安全生产人力投入包括:安全机构的建立、专业人员的配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保险、宣传、评比奖励等。
抓好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因此也是安全投入的重要项目。灵活多样、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活动,对于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对在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可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对于巩固和激发员工遵章守纪、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每年拿出一部分安全奖励金,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评比活动。
3.人力的投入与物的投入的互补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油罐的自动检测液位计损坏了,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但一时无法修补。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流量,定时检测,也能避免冒罐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员工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相较于那些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但使用手动设备的人来说,同样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就是人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互补性。
基于人与物的投入互补性,当企业物的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可以通过加强人的管理,采取合理的监控措施弥补物的不足。同样,当人的投入无法实现时,可以通过提高物的投入来弥补人力的不足。
(二)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生产现场是企业人员最集中的场所,是人们思想活跃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全局,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企业的总目标就难以实现,这一环节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物质消耗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上,而原因主要是出在“人”的因素上。因此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掌控、操作和完成的。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参与管理。生产工人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实行岗位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要做到工人自主管理,就应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培养工人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人的素质,只有现场生产工人的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才能提高工作主动性,也才能够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
(三)加强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船舶工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效益,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难题。企业要在发展中求生存,需要有一个良好、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生产,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使“安全第一”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会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积极导向功能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准则。通常所说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文化一样,具有精神性、群众性、环境制约性、动力支配性、连续性、广泛性等各种属性。所以,企业文化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2.班组建设
随着生产的发展,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都要由人来掌控。而现代化生产活动中强调的团队协作精神,就是班组建设的根本。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是体现企业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班组建设做起,班组建设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四)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职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的;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
中远船务集团以超过20亿元规模的总投资,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大型修船基地,进一步优化中远船务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修船资源布局。企业以安全生产、高效管理理念来管理公司。目前集团拥有10万吨级、15万吨级、30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码头10座。2007年中远船务修理各类船舶120艘,产值26亿元,2008年计划修理各类船舶150艘、造船10艘,实现产值50亿元,将于2010年建成集船舶修理、改装、船舶建造及海洋工程修造于一体的大型修造船基地。
四、结论和展望
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在国内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舟山的船舶工业依靠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产业环境,在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2007年舟山市船舶工业总产值完成192.87亿元,同比增长80.29%,占全省50%,占全国的9%。许多上规模的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成投产。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数据发布的“2007年中国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前五十强”新近出炉,舟山市的扬帆集团、欧华船厂、五洲船厂、舟山中远船务、金海湾船业、东鹏船厂等6家造船企业榜上有名。舟山已经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相信舟山造船企业会继续坚持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船舶工业在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
五、参考文献
【1】郑求真 造船经济与企业管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聂道金 如何做好船舶企业安全生产之我见
【3】陆国泰,张德,韩淑娟 人力资源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袁晓玲 小企业经营管理谋略与技巧 科学出版社,2005 【5】孔祥谦.热应力有限单元法分析 第1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6】陈传明 管理学原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7】刘祖源 船舶贸易与经营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8】杨锦章 船舶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活动分析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第五篇:有关长三角部分企业考察调研报告研究
有关长三角部分企业考察调研报告研究
摘要: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是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关注的问题,如何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及高职生现状做好高职生的就业工作,是目前高职就业问题的热点。文章根据对长三角部分企业的调研,力求寻求更多促进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关键词:高职生就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指导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employment of many i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usiness concern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in securing jobs, higher, higher employment is a hot issue.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art of the research enterprise, to promote more vocational graduates to seek full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 employment;personnel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mployment guidance
前言
在就业市场上,高职生一直处于一种较尴尬的境地,与本科生相比,其理论知识水平显然有所欠缺,竞争力较弱;与中职生相比,简单的基层操作工作显然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于是,就出现了高职生面对就业市场而出现的一种低不成高不就的局面。有人曾说,招聘会上空手而归的多半是高职生。我们对苏州、嘉善、上海、杭州、义乌等地共20多家企业深入考察,我们看到,在所考察的这些企业中,我校毕业生倍受企业的欢迎,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现状让我们精神振奋。现将此次调研情况作一分析,试图寻求更多促进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目前我院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欣喜的发现,我院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管理层、技术人员和外贸人员,不乏成功创业的校友,他们自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那么,为什么有些高职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他们为何在长三角地区深受欢迎,能在岗位中游刃有余?关键是他们准确把握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握住了自己,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肯吃苦,不怕脏、不怕累,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着良好的心态,因此就业前景是很光明的。相反,有的高职生觉得做技术工作太累,想找个天天坐办公室的工作,好逸恶劳,当然会失败了。据了解,我院在长三角地区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首捧的重点,有些企业我院学生录用率甚至能达到80%以上。
其次,他们敢于在一线扎实工作。由于企业里需要的人才是“金字塔”结构,实际对一线从事生产制造的员工需求是大量的,由于我院培养的专门人才技术技能过硬,特别是综合素质相当高,所以企业很愿意从我院学生中录用新员工。
二、考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企业人才定位
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沟通机会很少,包括正式的机制,没有正式的方式,非正式的也很少。校方和企业家例行的峰会很少,再一个就是时间要求差距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的职业不断派生,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我们高职是时代的产物,能不能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这些现状都亟需改变,这些现状不改变,我们离企业的需求永远差距很大。企业和学校对人才标准要求有差距,企业要的是包子,学校
给的是蛋糕。这样会给高职院校的就业以及企业的用工带来很大的被动。
对于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沟通现状,企业有怨言,企业对高职院校有很多不满,他们认为,你的课程设置这么落后,不应该有的课程设计这么多,我们要的你们都没有。还有即使是企业认可的课程,里面的内容也很陈旧就不说了。企业到学校实验室来参观后,认为学校里面的实验室设施比企业还落后。企业说你们提供这样的设备,让学生在这么落后的设备上做实验,到我们企业以后,怎么能够在我们先进的设备上做实验。企业人士认为,从公司的角度来讲,企业非常欢迎不但技术精通熟练,同时又具备复合型才能的人才。而复合型才能,应当包括与人沟通、外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非常需要既精通技术、会外语,又懂得成本核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与苏州精实电子等一系列企业的交流中,企业非常希望能够以校企合办的形式开办定向的培训班,课程由企业定,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员一边上班一边学习,企业先与学员签订长期合同,中途加入或者退出也行,学生毕业后在公司工作。这样企业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培养过程,学生也可保证就业去向,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同时企业可承担部分培养费用。现在不少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常常抱怨一线的技术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总想坐办公室当白领,看不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空间。高职院校应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职业道德、技能知识、对行业的敏感度、职业工作规范等,这样才能尽快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
在与调研企业的真诚交流中,所有企业都极力强调企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企业人才定位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的经营管理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的企业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目前部分高职生就业思想认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诚然,此次出行,我们也看到一些高职毕业生常见的就业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离开学院和企业为之精心挑选的工作岗位,频繁跳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想上的“高瞻远瞩”造成的,他们中间不乏很多是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表现出种种与社会客观实际不合拍的现象。
1.问题表现。(1)定位缺乏理性思考。有些高职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总认为自己有专业知识,学业上有一技之长,加上在学院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职业技能证书,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其忽视了社会的需求性与现实性。(2)过分强调专业对口。有的高职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情有独钟,认为自己的父母全力以赴地供养自己上学就是为了学这门专业,狭隘地理解所学的专业必须对口,过分地强调学以致用。具体表现为工作中优先考虑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就觉得不理想,不踏实,上岗缺乏干劲,有投错“佛门”的感觉。(3)期望值过高。有些高职生认为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懂技术,择业观明显表现为热衷于寻找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较高的、地域条件较好的、环境优雅、“舒适”的“实惠”职业去干,极不情愿选择那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域比较偏僻的、信息比较闭塞的、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去创业和工作。(4)心境浮躁,行动盲从。有些高职生看见其他的同学离开工作岗位,也不了解其中原委,心境浮躁,随大流,盲目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问题探析。(1)对社会目前就业现状的把握程度不够。他们认为找工作非常简单,然而,现实社会不是学生想象中的理想社会,社会上的众多职业也不是他们心中绘制好的理想职业,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把剩余的劳动力变为人力资源,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高职生对这些问题,平时接触较少,了解肤浅,认识不足,估计不准,感触不深,所以,一遇理想与现实碰撞,尴尬的事情就会出现。
(2)学生自身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很勤奋,三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他们中间,已经有一大批成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操作型人才。但
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一蹶不振。
四、强化就业指导的创新势在必行
1.应该是工作思想认识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就业指导工作思想认识创新来说,最核心的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毕业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这种和谐发展,就为科学发展观实质的实现,也就是说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2.是工作机制的创新。这次长三角之行,让我们深刻体会就业指导工作中创建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的,专职于兼职相结合的,集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新的工作机制是适应未来学院发展就业工作的新机制。
3.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将随着大众化的进程会进一步社会化。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不变的,继续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
4.工作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手段。这个方面我觉得不仅仅是我们在就业工作的管理工作平台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在服务平台方面,所起的作用。目前,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就业网站基本都建立了。它一方面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更为及时有效,同时使得毕业生信息发布、交流、意向反馈更为方便。我院的就业网越来越引起广泛学生和家长、企业的关注,也是学院与毕业生建立联系的纽带之一。
5.工作内容的创新。主要是就业指导内容的细化,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的指导都出现了,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由单纯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我院形成了由学院党委、就业办、学生处、各系书记、辅导员、班级班主任网络化的工作机制,工作的内容紧跟时代和学生实际,深受学生的喜爱。
五、学院发展与促进学生就业齐头并行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学院领导精心谋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把握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脉搏,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市场的拓宽。在新的形式下,高职院校如何与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紧密吻合呢?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
1.树立“经营”就业的观念,经营是解决问题的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是不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理念促进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搭建新的前进平台的过程,眼光与市场接轨,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与市场保持零距离,理念与国际接轨,观念与地方特色接轨。
2.注重市场化运作。创造性的开展好校企联合,固定时间及地点,变学生身份为员工工作身份,设身处地体验社会对“工作的人”要求的专业、沟通、协作、应变的能力以及承受批评、经受挫折、蒙受委屈等与情商有关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
3.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培养高级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实训条件,利用学院体制灵活的优势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面等筹措资金。主动出击,与社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利用社会资源设施,丰富自己的办学条件。
4.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我院经过人才水平评估、思想政治工作评估和就业工作评估,逐步提升内涵建设,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智能型、技术型、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带有强烈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目前的课程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期符合市场需要,实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实用化与操作化,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求来设置技能课程,加大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与企业合作的相关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5.学校专业设置以职业和就业市场需要为导向。实现现实性、超前性、针对性、动态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每年都要与企业深入探讨,看看专业设置是否符合了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6.引导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需要创新。(1)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市场对人才的总需求,实行“订单教育”培养人才。(2)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是单一的、教条的。(3)要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4)树立就业典型,让学生看能看得见,学能学得着,干能干出样,培养健康体魄,健全学生人格,防止畸形发展,造就合格人才。
7.教学方法需要创新。(1)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由单一的灌输型转变为双向型交流。(2)教学方法应该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才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所授之课,才会有人听,有人学,有人掌握,有人运用,最后创出成果。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3)创新教学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课堂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逐步向学生实习基地——工厂、企业或其他场地迁移,帮助学生架接“直通车”,让学生在就业前思想上就有充分准备,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论放在哪里,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院与企业的联结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将不断孕育产生,与企业零距离磨合的就业局面将逐步呈现,我们有信心看到,我院的就业工作将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朝着健康规范笃实和前瞻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