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
造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造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从事船舶建造单位(以下简称造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造船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
造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
第四条各镇(街道、园区)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造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造船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五条造船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物质保障责任:1.具备《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CB/T3000-2007)规定的行业准入标准;2.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遵从“三同时”规定;3.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4.配备必需的应急救援器材。
(二)资金投入责任: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2.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或意外伤害保险费;3.确保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所需资金;4.提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治的资金;5.保障职业防治所需的资金。
(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四)规章制度制定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五)教育培训责任: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全体员工上岗前都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并建立教育培训档案。
(六)安全管理责任:1.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3.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4.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5.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7.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1.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3.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第六条造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分解落实安全责任,与安全管理员和施工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目标和责任追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安全专项检查,并形成记录;
(六)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区安监局备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七)及时、准确、完整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组织事故救援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造船企业在产权变动期间,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产权变动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该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后果。
第八条造船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发包单位、出租单位承担相应后果。
第三章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九条造船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车间、班组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四)其他岗位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条造船企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当覆盖船舶建造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并结合岗位标准化操作实际,定期分析实施效果,适时修订。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应急救援预案;
(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九)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十)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
(十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十三)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造船企业应当教育本单位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和熟练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完善。
第四章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
第十二条造船应当依法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足、配齐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原则为:按照企业员工人数,每300人至少应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造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协助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进行考核;
(三)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具体实施或者监督相关部门落实;
(四)组织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迅速组织或者督促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
(六)配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审查验收工作;
(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确定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八)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九)按规定监督及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有关部门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十)配合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事故预防或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
(十一)本单位确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造船企业应当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保障其开展工作所必需的条件。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不得低于其他岗位同级同职管理人员的待遇。
第五章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十六条造船企业应当在每年初制定本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备案。造船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依据有关规定列支。
第十七条 造船企业每年应当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种类主要包括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脱岗和转岗员工上岗前的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应当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培训情况应记入从业人员教育生产记录卡,并由从业人员和考核人员签名。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造船企业的法人代表、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造船企业行业特点,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相应岗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
(四)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六)造船企业常见和多发事故类型、事故案例及启示;
(七)其他应当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 造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造船企业新上岗的人员(包括调换工作岗位、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的有关岗位人员),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培训方式主要是举办“三级”安全教育、专题安全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和其他专业培训等多种培训班。
第六章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
第二十条 造船企业应当保障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当纳入本单位全年的经费预算。
第二十一条 造船企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为本企业全体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有条件的,要积极促使外包队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必须督促外包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参保人员达100%。
第二十二条 造船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第二十三条 造船企业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仓储区域之间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和仓库周边的安全防护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与员工宿舍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施工作业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安全通道和出口,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封闭施工现场或者堵塞员工宿舍的安全通道和出口。
第二十四条 造船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施工人员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施工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五条 造船企业应当对安全设施、设备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起重设备、厂内运输车辆和压力容器必须定期经有权部门检测认可。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维护、保养、检测记录应当包括安全设备的名称和维护、保养、检测的时间、人员、检出的问题等内容。
第七章 安全生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 造船企业应当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积极采用信息化等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十七条 造船企业需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后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取得行政许可后不得降低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第二十八条 造船企业应当按照CB/T3000-2007《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的要求,在船舶建造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转化为施工人员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岗位操作的自觉行为。
第二十九条 造船企业应当按照《高港区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办法》之规定,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当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二)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三)明火(割、焊)、涂装、高空及密闭狭小空间等危险作业场所是否处于安全作业状态;
(四)施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五)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六)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带和熟练使用;
(七)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施工人员违章、冒险作业行为;
(八)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对施工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
(九)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
(十)其他应当检查的安全生产事项。
第三十一条 造船企业的专、兼职安全员必须忠实履行职责,安全员职责为:
(一)对分管范围内施工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教育;
(二)督促分管范围内施工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并对执行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三)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四)强化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安全因素,一时不能排除的要及时报告;
(五)严格执行好各项审批制度,对明火作业、涂装作业和密舱作业落实严格的监管措施;
(六)参加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协助落实事故的防范措施。
第三十二条 造船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的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按照《高港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监控整改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造船企业进行大型分段和设备吊装、舱室动火、喷涂、狭小密闭舱室施工等危险作业,应当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危险作业人员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和纠正。负责现场监护的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第三十四条 造船企业将船舶建造的部分或全部工程发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承揽单位或个人的有关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造船企业负责统一协调、监督和管理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十五条 在造船企业承包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照,主动接受发包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主动接受和配合发包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 造船企业与承包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承包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安全生产内容:
(一)双方安全生产职责、各自管理的区域范围;
(二)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内容;
(三)在安全生产方面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四)对安全生产管理奖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经济赔偿等事故善后处理的约定;
(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配合调查处理等事项作出规定;
(六)其他应当规定的内容。
第三十七条 造船企业应当教育引导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拒绝违章作业;组织、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学习,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
第三十八条 造船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全国性的“六月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百日赛”、“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造船企业的有关组织(如党委、团委、工会、人事、宣教和安全部门等)应当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九条 造船企业应当接受本企业工会的监督,为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工会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应当认真研究解决。
第四十条 造船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逐级、逐层次与相关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完成岗位责任目标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完不成岗位责任目标的,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
第四十一条 造船企业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依法做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工作。造船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第四十二条 造船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特大事故可同时向区以上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谎报、迟报。
第四十三条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四十四条 造船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十五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造船企业应当依法妥善处理事故的善后工作,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事故伤亡人员支付赔偿金,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各镇(街道、园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强对本辖区内造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监管。引导造船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四十七条 各镇(街道、园区)应当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为依法查处造船企业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不得以任何理由直接或者变相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设置限制条件和障碍。
第四十八条 负有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职责的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予以许可。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发现其日后违反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撤销原许可。
第四十九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实施严格监管和有效指导,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第五十条 各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工作的总体布局,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总结和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为强化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造船企业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典型案例应当予以通报或曝光。
对不依法履行造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行为,鼓励群众以及造船企业的从业人员予以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五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造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建立专项监督检查、综合监督检查、联合执法检查以及举报案件查处等监督检查制度,及时督促企业排查事故隐患并做好整改工作。
对未按规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造船企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且未按期整改的,由区政府或相关部门责令其停产整顿,以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行政区域内相关为造船企业配套的钢结构件、舾装件等加工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五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造船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五十五条 本暂行规定由高港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造船企业△ 安全生产 管理 规定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办、政协办,区法院、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群众团体,各有关企业。泰州市高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7月31日印发
第二篇:浅谈造船企业生产管理
浅谈造船企业生产管理
班级 D08船舶 姓名 郑子裕 学号 082201139
一、论文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目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位于浙江舟山地区的造船企业,近年来,该地区造船企业成长之迅速、效益之好,在国内其他地区造船企业中称奇。本文从该地区所处的宏观战略环境分析入手,分析造船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当前造船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国内外造船行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说明我国造船企业发展的道路依旧是漫长而艰辛,必须通过创新手段和安全生产来实现理想的目标。本文通过实地考查、资料搜集、总结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造船生产管理进行剖析,分析出该地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具有人本管理的特征,同时人本管理与企业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采用对比法,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造船企业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人本管理可以明显提升企业效益。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造船行业目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劳动力低成本比较优势具有阶段性,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软实力建设。同时舟山地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给造船企业一个启示:安全生产对于提高造船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论述国内外形势现状、发展动态
船舶造修船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舟山造船企业在中国造船企业中处于中上水平,主要以生产散货船为主,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要真正控制好船舶生产的安全,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重造船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近年来,在国内外的造船过程中,安全也是生产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火灾、爆炸事故不断,使安全成了发展生产的最大障碍。这一情况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及时总结了船舶工业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后,大家深切感到安全管理落后于生产发展是造成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根源,认识到在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关头,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特大事故发生,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应是船舶工业经营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提出了“把船舶工业办成安全生产工业”和“三无、两降、一提高”的安全生产方针,多次组团向日本等先进造船国家学习,积极推广壳、舾、涂一体化队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过不懈的努力,1992年全系统工伤死亡事故降到了总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低点,并涌现了以大连造船厂为代表的连续七年未发生工伤死亡事故的一批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形成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局面。
这十几年来,船舶市场由低谷逐年走强,近几年更是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与此同时,对各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各船舶企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防科工委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危险作业的监控,规范外来劳务和工程承包队伍的使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严肃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相关领导的问责处罚等等,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生产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2006年国防科工委又对低质量船舶生产开展专项整治,对202家低质量船舶生产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一批重大隐患得到初步整改,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目前,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严峻的一面,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和矛盾,有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还需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十分突出。
三、主要实施内容、关键技术及典型实际算例
(一)安全生产的投入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设施简陋,安全设施欠缺,人员素质低下,并最终导致事故频发。所以,只有人力投入,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建设强有力的监管队伍;只有物力投入,才能整改设备存在的隐患,才能配置生产需要的安全设施;只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让安全科技变为现实。从表面上看,经济效益与安全无关,而实质上,正是因为有了安全作保障,才能使生产劳动行为顺利达到目的,并最终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安全投入不仅是成本,更是效益,必须实施到位。
1.物的投入
企业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大力研发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发放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企业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物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的安全生产投入;“三同时”投入;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安全评价投入;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其他基金。
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保证安全的投入,保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切实发挥投入自己的作用。要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投入的长远规划和计划,要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专门的帐户或者科目,专款专用。
2.人力投入
安全生产人力投入包括:安全机构的建立、专业人员的配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保险、宣传、评比奖励等。
抓好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因此也是安全投入的重要项目。灵活多样、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活动,对于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对在安全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可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对于巩固和激发员工遵章守纪、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并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每年拿出一部分安全奖励金,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评比活动。
3.人力的投入与物的投入的互补性
在生产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油罐的自动检测液位计损坏了,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但一时无法修补。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流量,定时检测,也能避免冒罐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操作员工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相较于那些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但使用手动设备的人来说,同样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这就是人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互补性。
基于人与物的投入互补性,当企业物的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可以通过加强人的管理,采取合理的监控措施弥补物的不足。同样,当人的投入无法实现时,可以通过提高物的投入来弥补人力的不足。
(二)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生产现场是企业人员最集中的场所,是人们思想活跃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全局,影响企业整体效益,企业的总目标就难以实现,这一环节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物质消耗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上,而原因主要是出在“人”的因素上。因此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掌控、操作和完成的。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工人参与管理。生产工人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以及实行岗位工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要做到工人自主管理,就应开展职工民主管理活动,培养工人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和参与安全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人的素质,只有现场生产工人的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才能提高工作主动性,也才能够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
(三)加强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船舶工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更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效益,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难题。企业要在发展中求生存,需要有一个良好、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生产,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各个环节,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使“安全第一”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会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积极导向功能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准则。通常所说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文化一样,具有精神性、群众性、环境制约性、动力支配性、连续性、广泛性等各种属性。所以,企业文化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2.班组建设
随着生产的发展,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都要由人来掌控。而现代化生产活动中强调的团队协作精神,就是班组建设的根本。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是体现企业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班组建设做起,班组建设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四)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职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的;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
中远船务集团以超过20亿元规模的总投资,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大型修船基地,进一步优化中远船务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修船资源布局。企业以安全生产、高效管理理念来管理公司。目前集团拥有10万吨级、15万吨级、30万吨级干船坞各一座,码头10座。2007年中远船务修理各类船舶120艘,产值26亿元,2008年计划修理各类船舶150艘、造船10艘,实现产值50亿元,将于2010年建成集船舶修理、改装、船舶建造及海洋工程修造于一体的大型修造船基地。
四、结论和展望
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在国内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舟山的船舶工业依靠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产业环境,在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2007年舟山市船舶工业总产值完成192.87亿元,同比增长80.29%,占全省50%,占全国的9%。许多上规模的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建成投产。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数据发布的“2007年中国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前五十强”新近出炉,舟山市的扬帆集团、欧华船厂、五洲船厂、舟山中远船务、金海湾船业、东鹏船厂等6家造船企业榜上有名。舟山已经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相信舟山造船企业会继续坚持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船舶工业在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
五、参考文献
【1】郑求真 造船经济与企业管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聂道金 如何做好船舶企业安全生产之我见
【3】陆国泰,张德,韩淑娟 人力资源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袁晓玲 小企业经营管理谋略与技巧 科学出版社,2005 【5】孔祥谦.热应力有限单元法分析 第1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6】陈传明 管理学原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
【7】刘祖源 船舶贸易与经营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8】杨锦章 船舶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活动分析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第三篇:工地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暂行规定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暂行规定
1、为了加强在施工、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各专业队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要求全体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规定。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胸卡、安全帽,自觉接受现场安员的检查和监督。
3、严格执行现场动火规定,氧气瓶乙炔瓶分开存放,使用时间不得小于8米,离操作点也不得小于8米。操作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焊接或切割时,周围必须设置灭火器,并不得有任何可燃物体,消除火灾隐患。在危险性大的区域动火,还必须有专人监护。
4、做好用电的管理工作,做到节约用电、安全用电,严禁私拉乱接,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热毯、电炉、电取暖器等,如有违反,罚款1000元。
5、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如有违反,罚款1000元。
6、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爱护施工现场的清洁卫生,做到文明生产,要求活干完,场地清,按现场规定按时清扫现场包干区。
7、维护好办公室、宿舍生活区的清洁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乱倒污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本暂行规定在正式规定颁布之前,希望全体人员严格执行。
2003/4/28
第四篇: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坚持以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最根本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因此,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安全法津法规、安全专业知识,以达到客观地、科学地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部门、各工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很难落实。通过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事故责任。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4个环节,切实做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实现安全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关心职工生活,推行人性化管理是安全管理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职工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的安全我有责”的思想,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的过程中企业的安全文化,为实现长期安全生产奠定坚定的基础。
第五篇:浅议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浅议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加强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公司供水区域的拓展,社会用水量剧增,供水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也扩大到取水、制水、供水管网、加压站、电气设施设备运行以及供水项目的建设改造施工等领域。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各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上出现了各自为政、管理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随时掌控各部门的安全运行状态,协调好跨部门的工作,有效地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实现供水企业的安全平稳发展非常必要。
二、供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网络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并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企业法人代表与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单位与班组签订安全责任书等措施,把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以制度的方式层层分解到各个环节。
2、安全教育培训
一是对企业内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要结合企业 实际购买和自编涉及安全生产知识的教材,通过自学和讲课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培训。2009年,我公司组织汇编了《宝鸡市自来水公司安全知识手册》,重点涉及供水设备设施运行及维护、管网设备检修、水质化验及实验室安全操作、电气安全运行、管道施工、消防知识、车辆安全管理等。近年来,对两批进厂15名的新员工进行了上岗前的安全知识培训及考核。二是加强企业员工外送培训及复训的管理,如维修电工、值班电工、特种设备、水质化验及操作、电气焊工等岗位的培训及取证。
3、取水的安全管理
水司通常在江、湖、河中直接取水,或选择水库、小湖泊通过谁原生态保护工程,使之成为天然的“沉淀池”和绿色的“蓄水池”水源。但因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对取水口的水质化验报告作常规监管检查的项目有: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6-9)、耗氧量(≤6mg/L)、溶解量(≥5mg/L)、氨氮(≤1.0mg/L)、藻类数量等。在夏秋季原水高藻期间,要求水质检测部门深入到水源取水口上游水域超前取样,关注藻类飘动方向。另外,水源管理部门要在水源入口处设置深度适宜的格栅机进行过滤除藻。必要时,企业要启用高锰酸钾盐组合工艺为主的除藻应急预案。
4、制水生产的安全管理 各部门要以文件为依据,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一是各生产部门要对消防器材进行周检并开展消防演练,每月对职工进行安全用氯、用氧知识的讲解,进行现场操作泄氯抢修工作、模拟演练漏氯事故的应急处理,每旬对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巡查;每周对CK报警装置进行自查,运转班组每隔两小时对生产设备进行巡查。严格执行用电、用氯、起重特种设备和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班交接时要做到:岗位不洁不交;正在操作和故障处理不交;生产不正常不交;生产物品未移交不交;运行记录不清不交;接班人醉酒、病态、精神恍惚不交。二是要求物资采购和使用部门突出液氯和液氨的管理,严把四关:采购关,按生产用量制定采购计划,申报采购证;运输关,委托有资质的液氯生产厂承运;使用关,做到双人领、双人用、双人管、双把锁、双本帐;储存关,防盗、防泄报警设施先进可靠。三是要求设备维护部门增加对重点设备运行的巡检频率,倡导使用部门对运行设备的动态评价,及早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
5、供水的安全管理
一是对设置在供水区域的所有水质采样点,每月取样自检或送检化验的数据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106项检测指标。(我公司每月进行2次采集全分析,4次管网监测点水样分析)。二是出厂水压要求保证用户用水。三是对供水设计,其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计师关键点,要做到:二次增压设备的选型,其产品应具备不降低市政管网的最低运行水压和无二次污染的功能;设计小区有二路安全供水;用设计秒流量来决定增压泵组的额定流量。四是对供水工程要做到:工程项目发包、施工、竣工验收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每个施工工地一周至少巡视二次,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设施、施工方式等进行全程监管。
6、对新建项目安全基础设施使用前、使用后的安全 管理
一是委托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做好储存、使用剧毒品液氯或高毒品液氯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和重大危险源评估,可借助防雷防电检测、作业场所检测、电气检测、CK报警装置报告、隐患整改等了解将投入运行的系统情况。二是对现场安全设施,如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水处理的制氧车间配置的环境低浓度臭氧/氧气监测仪、制水机增压供水的加氯间设置的漏氯检测、报警、吸收装置要监视其试运行,对漏氯抢修工具要清点规格及件数,对防毒面具要查破损,对氧气罐要查气压和备罐。三是对用于主要生产区域的监控装置,要经试探调整,要覆盖易发生误操作、人身和设备事故的死角。四是灭火器材选用要恰当,设置要合理。五是远程监控系统与高层住宅二次增压供水设备的要安装同步,利用CDMA技术将二次增压供水设备的运行信息数据集市传输到设备维护中心电脑上,通过在线数据通讯,实时监控二次增压供水设备的运行状况,提高维修效率,以增加二次增压供水的安全性。
7、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
一是对安全生产和供水影响大、危险性高,具有易燃易爆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等特点的要害部位,如液氧储罐区、制臭氧车间、高压配电室、加氯间、氯库、危化品库等要造册登记。规定使用部门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确保该部位各项安全设施齐全,做到有值班巡逻、警示标志醒目、安全操作规程上墙、隔离栏到位、消防器材齐全有效。二是加氯间、氯库的氯气泄漏探视头,使用部门要每月进行检测一次,以氯气泄漏设备自动运行为合格。
8、季节性的安全管理
夏季高温供水高峰,是对供水水质、水量、水压和生产设备的严峻考验。主要原因:一是水库中的极速生长藻类,取水水质浊度急剧增加;二是用水量猛增;三是因用水量猛增造成的水压下降;四是在高温和超负荷下连续运行或遇雷暴雨,电气设备极易跳闸,水泵的设备则开足无备用。
对此,企业应高度重视,要突出管理重点,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各部门前一天主要生产及设备的动态,借此提示安全注意事项,对各类隐患和突发事件,申报部门要有书面材料,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深入现场进行跟踪整改,必要时,经领导批准启动应急预案。例如,一般在每年的春季,要向供电部门申请进行停电设备、线路清扫和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消除,从而保证供电、供水加压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发生在一定区域的停水事件,要根据相应的级别启动应急预案。
6、各种应急预案可行性的管理
要做好供水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预案的制定、完善和演练,内容应包含水质污染事故应急技术预案、水厂工艺事故应急技术预案、水厂电气维护及事故应急预案、夏季高峰供水预案、春节高峰供水预案、防雪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水厂突然停电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等。在拟定方案时要提出管理的对策,预案颁布后要让大家了解,还要通过演练和实战来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并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