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业务经办方法
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经办方法
为确保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经办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和统一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四川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精神,结合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工作的实际,制定本经办方法。
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业务由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注销登记复核,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注销登记申请和初审,村(社区)协理员注销登记通知和代办构成,实行属地化管理。
参保人员出现以下情况,应终止其城乡居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一)死亡;
(二)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三)出国(境)定居丧失中国国籍;
(四)其它。
死亡注销登记
参保人员死亡的,村(社区)协理员应通知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其死亡后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参保人员死亡当月内持相关证件、材料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也可委托村(社区)协理员代办。代办的村(社区)协理员应在参保人员死亡当月内将相关证件、材料及《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报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派出所出具的死亡证明原件,或乡镇政府出具的死亡证明原件,或医院出具的医学死亡证明原件,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原件,或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原件;
(二)个人账户余额需拨入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账户的,需提供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三)个人账户余额需拨入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账户的,需提供村(居)委会出具的关系证明。
(四)个人账户余额需拨入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账户的,需提供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大汉县农村信用社账户复印件。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签字盖章,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和《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汇总表》,并于次月15日前将上述材料和《注销登记汇总表》纸质及电子档上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
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复核无误后,终止其城乡居保关系,在《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签字,加盖公章,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重复领取注销登记
参保人员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村(社区)协理员应通知参保人员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参保人员应在办理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退休手续的当月持相关证件、材料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也可委托村(社区)协理员代办。村(社区)协理员应在参保人员提供资料当月内将相关证件、材料及《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报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认真核实参保人员是否造成重复领取,若造成重复领取,需通知参保人员将重复领取金额退回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信用社收入账户***73。参保人员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参保人员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参保人员提供其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三)参保人员造成重复领取的,需提供农村信用社缴款单原件。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签字盖章,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和《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汇总表》,并于次月15日前将上述材料和《注销登记汇总表》纸质及电子档上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
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对有缴款单的参保人员,开具追回重复领取养老保险的票据。对注销人员情况核实无误后,终止其城乡居保关系,在《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签字,加盖公章,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丧失中国国籍注销登记
参保人员出国(境)定居并丧失中国国籍的,村(社区)协理员应通知参保人员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参保人员应在丧失中国国籍的当月持相关证件、材料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也可委托村(社区)协理员代办。村(社区)协理员应在参保人员提供资料当月内将相关证件、材料及《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报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参保人员应提供以下材料:
(1)出国(境)定居并丧失中国国籍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2)参保人员原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签字盖章,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和《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汇总表》,并于次月15日前将上述材料和《注销登记汇总表》纸质及电子档上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
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复核无误后,终止其城乡居保关系,在《大汉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上签字,加盖公章,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以上注销登记是以后常态化、流程化的设想,为了促使注销登记常态化、流程化尽快实现。对于重复领取注销登记还有以下建议。
控制源头是防止重复领取的有效手段,与县社保局做好重复领取协调工作。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县社保局在办理退休的时候,开具核查退休人员是否参加大汉县城乡居保的协查单。退休人员携带协查单到城乡居保局核实。
如无,协查单填无城乡养老保险关系,加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核查章,退休人员携带已核实的协查单回社保局继续办理,应该10分钟能够完成这个步骤,不会耽误退休人员太多时间;
如核实为重复参保但未重复领取的退休人员,凭协查单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办理城乡居民注销手续,办毕,城乡居保局在协查单填已注销城乡养老保险关系,加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核查章,退休人员携带已核实的协查单回社保局继续办理;
如核实为重复领取的退休人员(退休人员延迟办理退休会出现这种情况),凭社保局协查单上社保待遇领取时间,计算出追回重复领取金额,告知退休人员退款注销事宜,凭信用社缴款单原件、协查单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办理城乡居民注销手续,办毕,城乡居保局在协查单填已追回重复领取养老金并注销了城乡养老保险关系,加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核查章,退休人员携带已核实的协查单回社保局继续办理。利弊:
利:有效防止重复领取情况发生,重复领取注销登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降低。
弊:增加社保局开居协查单和居保局核实协查单工作量。(简单查询盖个章比事后处理重复领取工作难度要小得多,城乡居保大厅还是应该要有人流量)
第二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业务流程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注销登记业务流程图
1、参保人员携带相关材料复印件到村(社区),村(社区)经办人员检查相关材料,填写《注销登记表》。
2、村(社区)经办人员将材料复印件及注销登记表上报乡镇事务所,乡镇事务所初审材料,进行登记。
3、乡镇事务所将材料上报县级社保机构,县级社保机构审核材料,录入系统,注销保险关系,并结算个人账户余额,通知银行及时支付个人账户余额。
4、将材料归档备案。
注:对于户籍变更或跨县转移人员,个人账户余额保险关系转移程序汇款。对于出国(境)定居和死亡人员,个人账户余额按待遇支付程序发放。
第三篇:黄山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
黄山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
经办流程
参保人员出现死亡、出国(境)定居、保险关系转出或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应终止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一、操作流程
1、参保人员死亡的,村(居)协办员应通知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其死亡后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二个月内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1)医院出具的参保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2)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余额无法通过原银行账户支取的,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还需提供指定金融机构的其他账户信息。
2、参保人员出国(境)定居并丧失国籍的,应携带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出国(境)定居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注销表》;
3、参保人员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应携带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注销表》;
4、村(居)协办员应按规定时限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所;
5、乡镇人社所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按规定时限将上述材料上报区居保中心;
6、区居保中心复核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同时对符合丧葬补助领取条件的,同时计算丧葬补助金额,按照待遇发放流程,将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及丧葬补助金)支付给参保人员,支付成功后,对注销信息进行确认,终止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在《注销表》上签字,加盖公章,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二、所需材料
1、医院出具的参保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证明丢失的或其他原因无法提供的,可村委会开具证明,村负责人签字盖章,乡人社所盖章。
2、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余额无法通过原银行账户支取的,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还需提供指定金融机构的其他账户信息。
3、参保人员出国(境)定居并丧失国籍的,应携带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参保人员已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待遇的,应携带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证明材料
第四篇:武汉市新洲区201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武汉市新洲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家和省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由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街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具体经办,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三条 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统计、稽核与内控、档案管理、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稽核与内控工作、档案管理、发放卡证、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负责按时上报基金、会计和统计报表,并对街镇人社服务中心的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提供咨询、查询服务,受理举报,负责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协办员具体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登记建立相关业务台账;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督促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城乡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
第四条 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章 参保登记 第五条 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城乡居民户籍、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携带户口簿和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在异地无法签章或留指纹的,可由其指定委托人代签。
第六条 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第七条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于每月18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区级直接经办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的社保机构(下同)。
第八条 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的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与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九条 参保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填写《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协办员每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街镇人社服务中心。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区社保机构。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十条 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跨区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
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3)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
(4)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5)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第十一条 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区社保机构。
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按照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三条有关规定,将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终止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并将复核处理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备案。
第十二条 区社保机构应于每月月末前将当月新增参保人员、需更换银行存折人员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为新参保人员和变更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的人员制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存折》(附件一,以下简称“银行存折”)。
对已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和需要更换银行存折的,应于办理参保登记或变更登记的次月,由区社保机构负责通过街镇人社服务中心或协办员发放到相关人员手中。
第三章 保险费收缴
第十三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按(自然)缴纳。参保人员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将当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参保人员在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当年应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也可以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
第十四条 区社保机构定期生成扣款明细信息,并将扣款明细信息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区社保机构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金融机构 在扣款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给区社保机构。
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金融机构反馈的扣款结果信息导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根据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核对扣款明细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区社保机构将扣款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汇总表》(附表四,两联),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
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通过信息系统反馈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告知协办员,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第十五条 村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每月10日前向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提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资助)明细表》(附表五,以下简称《集体补助(资助)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指定金融机构收入账户。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将《集体补助(资助)表》录入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集体补助(资助)表》上报区社保机构。
金融机构在收到款项的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到账凭证反馈区社保机构。
区社保机构收到到账凭证后,应及时将到账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对集体补助或资助明细信息进行确认,将集体补助或资助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资助)汇总表》(附表六,两联),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
第十六条 按鄂政发„2011‟40号和当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规定,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到村(居)委会办理补缴手续,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补缴申请表》(附表七,以下简称《补缴表》),由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补缴表》上报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待审核通过后,通知补缴人将需补缴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于每月18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区社保机构。
区社保机构复核无误后,应在当月月末生成补缴扣款明细清单,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第十四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进行扣款和信息反馈。
区社保机构应按照第十四条第三款的有关规定,为参保人员记录个人账户,打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缴汇总表》(附表八,两联)。
第十七条 对于暂不具备通过金融机构直接扣缴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地区,可暂由政府委托的征收机构会同金融机构进行收缴,开具省统一印制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票据。
第四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十八条 区社保机构应为每位参保缴费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包括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及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的资助)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费”记入;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政府对个人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老农保参保人员转入居民养老保险时,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到账后,区社保机构将个人缴费额和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同时记入个人账户,并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区社保机构打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政府补贴汇总表》(附表九,三联),其中一联交区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区社保机构应于一个结息结束时对当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算。当年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人民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历年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按人民银行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省社保机构每年年初公布截止上一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计息利率。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可到街镇人社服务中心打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查询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 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区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区社保机构通过街镇人社服务中心或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第二十三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出现第十条有关情况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第五章 待遇支付
第二十四条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每月底前通过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查询次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名单,生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单》(附表十一),交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第二十五条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一月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登记手续。参保人员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当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上报街镇人社服务中心。
第二十六条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当月18日前上报区社保机构。
第二十七条 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对申报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金额,生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区社保机构应于每月月末前根据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等情况,编制《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审批表》(附表十三),送区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及时将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划入居民养老保险支出户。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区社保机构应在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次月将领取待遇人员支付明细清单、资金转账凭证等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及时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银行账户,同时向区社保机构传送支付回执,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区社保机构反馈资金支付情况明细。每月月末前,区社保机构核对无误后,将支付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记录额。第二十八条 对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应按照第二十四条有关规定,通知其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后,按照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于次月按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对于已经领取老农保养老金待遇、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在继续按老农保规定发放老农保养老金待遇的基础上,另为其按标准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第二十九条 对出国(境)定居、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或死亡等情况,需要一次性领取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参保人员或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需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注销表》。协办员应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资料上报街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资料一并上报区社保机构。区社保机构应按第十一条、第三十三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遇额有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并将核定结果书面逐级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第三十一条 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的,协办员和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提请区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再为其继续发放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养老金不予补发。
第三十二条 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发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待遇领取人死亡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协办员和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向区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第三十三条 因出国(境)定居、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等原因,需要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金额进行结算时,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应填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金额结算单》(附表十五),一次性结算并支付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
第三十四条 区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 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金。
第六章 基金管理
第三十五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按照国家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基金管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设立财务管理部门或相应专业工作岗位,配备专职会计和出纳。财务人员应具有会计专业资格,持证上岗。
第三十七条 社保机构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三十八条 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应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金融机构开设。收入户用于归集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除向财政专户划转基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实行月末零余额管理。支出户用于支付和转出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除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及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入业务。支出户应留存1至2个月的周转金,确保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第三十九条 每年年末,各级社保机构编制下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条 每年年初,区社保机构应根据当年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计划人数、缴费补贴标准和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预测数、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提出财政补贴计划,经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初审后,逐级上报至省社保机构汇总,由省社保机构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区社保机构应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在财政补助资金划拨至财政专户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单据提交社保机构记收入账。财政补贴资金在“财政补贴收入”科目中核算,并按中央、省、市(州)、县(市、区)进行明细核算。社保机构应与财政部门按月对账。
一个结息结束时,区社保机构应根据当年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60周岁以上居民户籍人口数和缴费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结算。
各级社保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给付有关政策规定,确保给付金额准确无误,及时足额下拨。
第四十一条
每年年末,进行基金决算。社保机构应按统筹层次编制财务报告,逐级上报汇总,并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第七章 关系转移接续
第四十二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的,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将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续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其居民养老保险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待转入地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后,再按照规定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
第四十三条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附表十四,以下简称《转入表》)。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当月1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转入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于当月18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寄送《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附件二,以下简称《接收函》)。
第四十四条 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收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第四十五条 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第四十六条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后,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第八章 信息统计
第四十七条 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实行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业务管理模式,系统和数据省集中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由省统一负责维护管理。市、县、乡镇通过网络管理和使用本级数据。第四十八条
区社保机构负责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信息的审核确认;负责待遇发放、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账、档案管理等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并根据业务数据库生成本级居民养老保险统计台账。根据省授权对数据进行变更和修改。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参保登记、缴费信息、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协办员协助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进行居民养老保险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上报。
第四十九条 区级社保机构和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要设臵统计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按规定上报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第五十条 各级社保机构、街镇人社服务中心以及协办员要按照统计报表的要求,完成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报表的编制、汇总、上报等工作。统计报表按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分别统计,并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第五十一条 各级社保机构和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定期整理、汇总业务台账信息,并建立统计台账,编制统计报表,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二条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省社保机构统一制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由区社保机构负责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集中管理。
第五十三条 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包括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等纸质材料;电子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生成的各类业务数据和影像资料等。
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应按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分类建档。区社保机构应配备专门人员、场所、设施和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认真落实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要求,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五十四条 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协助区社保机构做好纸质档案相关材料的归集上报和电子档案信息录入的基础工作,并通过区社保机构生成的电子档案开展相关经办业务工作。
村(居)委会应建立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台账并妥善保存。
第十章 稽核与内控 第五十五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按照部颁《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居民养老保险稽核制度和内控制度。
第五十六条 上级社保机构要对下级社保机构的各项业务经办活动、基金收支行为及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评。
第五十七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重点稽核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养老金支付情况,严肃查处虚报、冒领养老金等欺诈行为。
第五十八条 各级社保机构要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臵工作岗位,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稽核部门应对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各个岗位严格履行经办程序,准确、完整记录各类信息,并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将各类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第十一章 咨询、公示及举报受理
第五十九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通过新闻媒体及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采取各种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城乡居民宣传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及办理流程。
第六十条 各级社保机构和街镇人社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咨询服务。要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受理咨询。对无法当场解答的问题,经办人员应将咨询人姓名、咨询内容及咨询人联系方式等内容记录在案,并尽快予以答复。
第六十一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社保机构每年应会同街镇人社服务中心和协办员在行政村和社区范围内对参保缴费人员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社保机构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区社保机构应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业务经办工作,待有关政策办法出台后再作具体规定。
第六十三条 本规程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六十四条 本规程从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
丹人社发〔2011〕 199 号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
(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
为切实做好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工作规范运行,根据商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商洛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的通知》(商政人社发〔2011〕336号)、《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丹政发〔2011〕49号)、《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丹政发〔2011〕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八月十三日
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
制定统一规范的经办规程,是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经办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管理信息化的需要。为增强经办的针对性,防止随意操作、避免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特制定如下经办流程:
一、参保缴费工作流程
1、参保对象:携带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残疾人另需提供二代残疾证)等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3份,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社区)提出参保申请。
2、村委会(社区):由村协办员指导参保对象根据经济状况选择缴费档次,填写《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表1,以下简称《参保表》,此表一式三份,村、镇、县各一份)。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村协办员认真检查参保对象提供的证件信息是否一致,是否真实有效、齐全,无误后,由村协办员填写《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花名册》(表2,以下简称《缴费花名册》,此表一式三份,村、镇、县各一份),在《参保表》、《缴费花名册》上加注村委会意见并盖章。
参保对象缴纳养老保险费后,由村协办员为缴款人开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专用票据,专用票据一式三联(第一联存根交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备查、第二联交参保人作为缴费凭证、第三联作为镇社保所记账凭证),专用票据需加盖收款人章、镇社保所负责人章、镇人民政府或镇社保所公章。开错的作废票据三联单完整保存。
3、镇政府:社保所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根据《缴费花名册》填写《参保人员缴费资金汇总表》(表5,电子版)和《财政补贴汇总表》(表10,一式三份,镇一份、县两份)。在《参保表》、《缴费花名册》上加注镇政府意见并盖章。
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陕西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镇社保所统一打印《缴费证》,将《参保表》、《缴费花名册》、《参保人员缴费资金汇总表》、《财政补贴汇总表》、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一并上报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村(社区)协办员定期(3天)将资金及时上解到镇政府开设的基金过渡户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凭银行缴款单到镇社保所对账结算,做到《参保表》、专用票据、《缴费花名册》、银行缴款单相符。
4、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对参保信息进行复核,在《缴费证》上加盖公章,对各镇上缴的《参保表》、专用票据、《缴费花名册》、银行缴款单与镇社保所对账。对账无误后,将个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并将相关材料归档备案。
二、养老待遇支付工作流程
1、参保人申请:首次待遇发放的人员,应持身份证或户口证件原件及复印件3份,本人近期1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社区)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2、村委会(社区):由村(社区)协办员代填《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申请表》(表12,以下简称《待遇领取申请表》,一式三份,村、镇、县各一份)。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完整,核对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及个人缴费情况等内容是否真实、准确。根据《待遇领取申请表》填写《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花名册》(表16,以下简称《待遇领取花名册》,一式三份,村、镇、县各一份),并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由村委会(社区)、村监委会共同出具《公示证明》(附件3),一并报镇审核。
3、镇政府:社保所对村上报资料进行审核,无误后,根据各村上报的《待遇领取花名册》,以镇为单位录入成电子文档(EXCEL格式),由镇社保所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打印《待遇领取证》,将电子档案、表册一并上报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4、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审核发放 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对符合条件的全县60周岁以上人员进行复核,无误后,在《待遇领取证》上加盖钢印。编制《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审批表》,报送县财政局审批拨付资金,待财政拨付资金到位后,将全县的《待遇领取花名册》、报送银行开户制发银行卡,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稽核与内审
稽核与内审的重点是:主要稽核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是否真实且符合有
关规定。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村协办员每月及时上报镇社保所享受待遇死亡人员名单,并协助办理注销。镇社保所根据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通知的安排,每年组织一次领取养老待遇人员生存认证。领取人应按镇社保所通知时间,自觉持本人《领取证》及相关身份证件参加认证。对年老多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镇社保所工作人员要上门认证。愈期未参加认证的人员,从下月起停发养老待遇,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发放。
四、保险关系转移
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区域转移,只转移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本息,不包括财政补贴及利息;统筹区域内转移,只转移保险关系。
统筹区域内转移参保人员转移的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委会(社区)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表15,以下简称《转入申请表》,一式三份)。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定期将《参保表》和《转入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镇社保所。转入地镇社保所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并将《参保表》和《转入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级经办机构。转入地经办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经办机构寄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附件2,一式三份)。
转出地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转入地经办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的,其保险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不再转移保险关系。
五、注销登记
参保人员发生以下情形时,应进行注销登记,并终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
1、出国(境)定居;
2、跨统筹范围转移;
3、参加其它社会养老保险;
4、死亡;
5、参保人员迁居到尚未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地区的。
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委会(社区)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表4,以下简称《注销表》,一式三份)。
办理注销登记时提供的材料;
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3、跨统筹范围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4、参加其它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社保机构出具的已参加其它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明;
5、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
6、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地区的社保机构证明。
申报注销程序:村协办员应检查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提交的《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镇社保所。
镇社保所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将上述材料上报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县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将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对注销信息进行确认,终止其保险关系,并及时将有关资料归档备案。
六、统计管理
县、镇、村(社区)三级要建立健全统计制度,设臵统计岗位,明确职责,按规定上报统计信息,完成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报表的编制、汇总、上报等业务。特别是镇级做到统计报表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社保所应定期整理、汇总业务台账信息,建立统计台账,编制统计报表,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七、档案管理
镇社保所负责归集上报,及时整理本级业务材料和信息录入等基础工作,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镇级经办机构要配备专门人员、场所、设施和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管理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及待遇发放纸质档案。纸质档案按专柜管理要求实行一镇一柜、一村一档的模式进行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动态档案,对新增、转移、注销的参保人员资料要及时补充完善,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准确。在安全管理方面,严禁以任何形式将参保人员的户口薄、身份证等相关信息泄露,纸质档案要防火、防潮、防蛀;电子档案要严防病毒入侵,确保数据不损坏、不丢失。
村委会(社区)应建立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台账并妥善保存。
八、公示及举报受理
镇政府和村委会(社区)应建立公示制度,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缴费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资格、残疾人、特困户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受理举报,对举报情况进行处理和答复。
领取人死亡,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未及时办理注销手续的,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办公室应封存被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处理。
附件:
1、《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发放银行卡领取花名册》
2、《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
3、《公示证明》 附表:
1、《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
2、《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花名册》
3、《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
4、《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
5、《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缴费资金汇总表》
6、《XX县补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7、《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缴汇总表》
8、《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
9、《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汇总表》
10、《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汇总表》
11、《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
12、《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申请表》
13、《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
14、《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审批表》
15、《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
16、《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花名册》
17、《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