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

时间:2019-05-12 19: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

第一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

各位负责新农保和城居保经办业务的朋友大家好!按照这次培训的日程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下我市新农保及城居保的基本政策、业务经办流程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参保登记

(城)参保对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农)参保对象: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都应该参加新农保。当地的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参保登记后,可以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16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员,需要登记参保(包括参加老农保人员),按当地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年满60周岁,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新农保待遇。

参保登记业务流程

参保人申请

参保人员需携带以下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委会提出城居保、新农保参保申请,1、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享受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的1-2级重度残疾人等特殊新农保参保人员(以下简称特殊参保人员),需提供由本行政区域内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参保本人也可直接到乡镇事务所办理相关手续。乡(镇)保险管理机构经办程序

乡镇事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并按规定时限将《参保表》、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在本月25日前,一并上报区级社保机构。

区级社保机构经办程序

区级社保机构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可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复核无误后,对信息系统中参保人员的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归档备案。

第二节 经办注意事项

检查参保对象提供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参保人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参保表》原则上由参保人员填写,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委会经办人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选择性项目,请在“□”内打“√”。特殊参保群体参保登记,同时需要提供特殊群体人员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制度实施时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填写此表时,“个人缴费额”栏不填

《参保表》上填写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是否准确,检查无误后,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以村民组集中存放。

村协办员要以村民组为单位,建立参保人员台帐。

乡镇事务所

●《参保表》一式四份,参保人员、村委会、乡镇事务所、区级社保机构各留存一份。参保人员留存的《参保表》,需要协办员和村委会签章,村委会留存的《参保表》需要村、乡镇事务所经办人员签章和加盖公章。乡镇事务所留存的,同时需要区级社保机构签章。

乡镇事务所经办人员,在录入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时要特别注意参保人员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和缴费档次,确保录入的基本信息准确。

第二章、信息变更登记

参保人员变更登记包括以下内容: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

第一节、信息变更业务流程

参保人

参保人员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

行政村经办程序

村协办员根据参保人员填写的《变更登记表》,检查有关证件和材料是否齐全,并在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一并上报乡镇事务所。参保农民本人也可以直接办理变更登记的相关手续。

街道、乡(镇)保险管理机构经办程序

乡镇事务所初审村上报材料,审核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按规定时间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上报区级社保机构。

区级社保机构审核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

统,并按规定时间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上报市级社保机构。

市级社保机构经办程序

市级社保机构复核无误后,对农保信息系统中参保人员的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二节 经办注意事项

村协办员

如果参保人的“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发生变更,“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栏应填写变更前的“公民身份号码”和“姓名”。●《变更表》一式三份,村委会、乡镇事务所和县级社保机构各留存一份。

及时汇总本村当期《变更表》及相关材料,按当地新农保制度规定的时限上报乡镇事务所。村协办员要建立参保人员信息变更台帐。

区级社保机构

区级社保机构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将相关材料及《变更登记表》上报市级社保机构。

市级社保机构对姓名、公民身份号变更需要更换银行存折的人员,按照参保登记流程,由金融机构制作《银行存折》,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第三章 保险费收缴 第一节

参保人员正常缴费业务

正常缴费业务程序

新农保的养老保险费实行按年度(自然年度)缴纳,参保人员应在每个自然年度的11月至12月,到保障所申报下个自然年度的缴费标准。未按规定申报的,按本人上年度选择的缴费标准确定。

参保人员应于10月30日前将当年的养老保险费存入《新农保银行结算存折》。对于10月30日前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前一个月,应缴纳本年度的养老保险费。

区级农保机构每月生成养老保险费收缴明细信息并打印《新农保个人缴费(补缴)明细表》上报市农保机构,由市农保机构开具委托收款书,将收缴明细信息传递至市农保机构。

区级农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反馈给保障所,保障所告知村协办员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区级经办机构按中断缴费处理。

第二节 参保人员补缴费业务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参保人员年满16周岁不满46周岁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参保人员年满46周岁不满60周岁的,应按年缴费,并可补交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制度实施当年补缴的,享受政府补贴。也可到达领取年龄前一个月,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不享受政府补贴。参保人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不缴费。

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到村办理补缴手续,填写《新农保补缴申请表》,由村协办员于当月15日前将《补缴表》上报保障所,保障所应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进行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通知补缴人将需补缴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于当月20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区级农保机构。

区级农保机构复核后,应在当月25日前生成补缴明细,上报市农保机构。

第四章 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因户籍迁移需要跨县(市、区)转移保险关系的,转出地县级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新农保工作试点地区的,其新农保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县(市、区、旗)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1、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统筹地转移的,转出地农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新农保关系转入申请表》(以下简称《转入表》)。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本月15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保障所。转入地保障所审核无误后,于本月2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区级农保机构,区级农保机构复核后报市农保机构。市农保机构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并应在7日内向转出地农保机构寄送《新农保关系转入接收函》。

2、转出地农保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八条有关规定,于次月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农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3、转入地农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属地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关于新农保及城居保的经办流程我就讲到这,城居保的经办流程和新农保基本一致,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新农保与城居保比较突出几个不同之处,分为以下几点:

1、2、参保人群的不同,一个是农业户籍,一个是城镇户籍。新农保在开展当年已经达到60岁以上老人要领取到55元基础养老金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其子女是农业户籍的人群应当参保;而城居保对60岁以上老人领取65元基础养老金没有对子女要求应当参保的条件,但鼓励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积极参保。

3、市辖八区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参保录入系统上有区别,就是新农保是乡镇录入而城居保则是社区和办事处都有参保录入的权限。

4、市区内当地新农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在参保当年应按照参保人员正常缴费的规定按年缴费,但需要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并给予相应的缴费补贴;也可在退休年龄到达之前补缴,但不享受补缴部分的缴费的政府补贴。对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

关于我市新农保及城居保的经办流程今天我就介绍到这,讲解的不一定很到位,希望大家见谅,同时也希望咱们大家在今后 的经办工作中相互多学习、多沟通,多交流。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根据国家鄂人社发布 [2010]54号的文件,此文件主要内容是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全面覆盖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发[2009]32号文和鄂政发[2009]64号文的有关规定,依照人社部发[2009]161号文,省厅制定了相关经办的规程。

一、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新农保业务由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含管辖有农村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三条

新农保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内控稽核、档案管理、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第四条

新农保基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二、参保登记流程

第一条

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需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在异地无法签章或留指纹的,可由其指定委托人代签。

第二条

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第三条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第五条 : 年满16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需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参保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在异地无法签章或留指纹的,可由其指定委托人代签。

第四条

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于每月18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第五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的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与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六条

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村协办员每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第七条

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跨县(市、区)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有:(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3)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4)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5)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6)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第八条

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三、保险费收缴

第一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于每月月末前将当月新增参保人员、需更换银行存折人员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为新参保人员和变更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等信息的人员制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存折》(附件一,以下简称“银行存折”)。已办理新农保参保登记和需要更换银行存折的人员,应于办理参保登记或变更登记的次月,由县(市、区)社保机构负责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

新农保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参保人员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将当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参保人员在新农保制度实施当年应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也可以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第二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定期生成扣款明细信息,并将扣款明细信息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县(市、区)社保机构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金融机构在扣款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给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金融机构反馈的扣款结果信息导入新农保信息系统,根据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核对扣款明细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县(市、区)社保机构将扣款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汇总表》(附表四,两联),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告知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第三条

村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每月10日前向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提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资助)明细表》(附表五,以下简称《集体补助(资助)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指定金融机构收入账户。

第四条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照第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按年缴费,也可补缴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对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也可补缴。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到村(居)委会办理补缴手续,填写《补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申请表》(附表七,以下简称《补缴表》),由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补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待审核通过后,通知补缴人将需补缴的保险费存入银行存折。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对参保人员的补缴资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补缴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于每月18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第五条

对于暂不具备通过金融机构直接扣缴养老保险费条件的地区,可暂由政府委托的征收机构会同金融机构进行收缴,开具省统一制定的新农保缴费票据。

四、个人账户管理

第一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为每位参保缴费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包括重度残疾人地方政府代缴)的养老保险费作为“个人缴费”记入;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老农保参保人员转入新农保时,可将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记入新农保个人账户。

第二条

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县(市、区)社保机构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将个人缴费额和地方财政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同时记入个人账户,并从缴费的次月起开始计息。县(市、区)社保机构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补贴汇总表》(附表九,三联),其中一联交区财政部门。

第三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

第四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于一个结息结束时对当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算。当年个人缴费账户储存额按人民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记利息,历年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人民银行同期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五条

参保人员可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第六条

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县(市、区)社保机构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第七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出现第十条有关情况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五、待遇支付

第一条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每月底前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次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名单,生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单》(附表十一),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第二条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一月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参保人员从到达领取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当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第三条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不一致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当月18日前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第四条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金额,生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第五条

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按照第二十四条有关规定,通知其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后,按照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于次月按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对于已经领取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在按标准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之上,加发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

第六条

对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或死亡等情况,需要一次性领取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参保人员或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需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注销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村协办员应于每月10日前内将《注销表》及有关资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资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按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额有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并将核定结果书面逐级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第八条

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提请县(市、区)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养老金不予补发。

第九条

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待遇领取人死亡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向县(市、区)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第十条

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金。

第三篇: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统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9〕35号)、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劳社办[2009]93号),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新农保业务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含单独设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服务中心”)具体经办,并授权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三条 新农保经办工作包括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领取待遇资格认证、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统计管理、内控稽核、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内容。

省级社保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全省各级社保机构开展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制定全省新农保工作目标任务并对市州社保机构进行考核;汇总编制全省新农保基金收支计划,审核市州新农保基金收支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省新农保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等业务管理规范和基金管理、会计核算规范;制定全省新农保内控和稽核制度,开展内控和稽核工作;负责全省新农保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维护和数据的集中管理;汇总编制、上报全省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等工作。

市(州)级社保机构按照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业务管理规范,负责组织指导本市(州)所辖县(市、区)社保机构开展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根据省下达的新农保工作目标任务,对县(市、区)社保机构进行目标管理;汇总编制全市(州)新农保基金收支计划,审核各县(市、区)新农保基金收支计划;开展内控和稽核工作;汇总编制、上报全市(州)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负责全市(州)新农保业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县(市、区)级社保机构负责编制本地新农保基金收支计划;按照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业务管理规范负责新农保的参保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领取待遇资格认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并对乡镇服务中心的业务经办进行管理和监督考核;负责对乡镇服务中心新农保业务经办人员和授权委托的村协办员进行业务培训。

乡镇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接续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基本信息、缴费档次等有关信息,整理上报新农保业务档案资料,为参保人员打印新农保缴费通知单,并负责领取待遇资格调查核实、政策宣传、情况公示、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

村协办员受新农保经办机构授权委托为参保人员代办新农保相关业务手续,负责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和上报,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

第四条 新农保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章 参保管理

第五条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须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应携带县级以上相关机构认定的证明原件,下同),养老保险费实行金融机构代扣的还须提供在社保机构指定的金融机构开设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银行存折》(以下简称“银行存折”,附件1),到户籍所在地乡镇服务中心申请参加新农保,选择缴费档次,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以下简称《参保表》,附件2)。若本人无法填写,可委托亲属或经办人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当年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应在11月20日前完成参保登记。第六条 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也可委托村协办员代办新农保参保手续。但须携带第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材料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申请代办新农保参保,选择缴费档次,填写《参保表》,必须由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在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银行存折复印件和《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参保人员须在复印件上留指纹确认。村协办员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和银行存折复印件等材料,于每月2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服务中心。

第七条 乡镇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盖公章,并于当月25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银行存折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级社保机构。

第八条 县级社保机构应于当月月末前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可与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确认无误后,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经复核,登记信息有误的,县级社保机构应及时返回乡镇核实。

第九条 参保人员相关信息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银行存折账号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乡镇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以下简称《变更表》,附件3),也可委托村协办员代办。代办变更登记的村协办员每月20日前应将相关证件、材料及《变更表》上报乡镇服务中心。

乡镇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当月25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县级社保机构。县级社保机构当月应完成复核,复核无误后,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第十条 参保人员变更为城镇户籍未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其个人账户在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封存,并按有关规定记息。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出国(境)定居或依法确认死亡的、参保关系转出的、变更为城镇户籍未参加其他养老保险且本人自愿申请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乡镇服务中心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以下简称《注销表》,附件4)。也可委托村协办员代办。代办注销登记的村协办员每月20日前应将相关证件、材料及《注销表》上报乡镇服务中心。

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本人身份证及以下材料:

(1)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2)参保人员死亡的,其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提供有权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

(3)新农保关系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4)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

第十二条 乡镇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当月25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县级社保机构。

县级社保机构复核无误后,参保关系转出的按第七章有关规定办理,其他终止关系办理注销的,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将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对注销信息进行确认,终止其新农保关系,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第三章 保险费收缴

第十三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每年的缴费截止日为12月10日。参保人员应于缴费截止日前到指定金融机构缴纳养老保险费。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当年养老保险费的,视为中断缴费。中断缴费后继续缴费的,可补缴中断缴费部分,但不享受补缴部分的缴费补贴。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参保人员,到龄当年可以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达到领取待遇年龄人员不用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不足年限的缴费部分可以一次性补缴,在当地新农保制度实施两年内一次性补缴的享受相应的缴费补贴,两年后补缴的不享受缴费补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规定按年缴费,并享受相应的缴费补贴。

第十四条 新参保人员应于参保登记时申报选择缴费档次,并作为当年缴费依据,当年不得变更。

需变更缴费档次的往年参保人员应于每年缴费前申报变更,每年只能变更一次;未申报变更缴费档次的,按上年缴费档次执行。参保人员变更缴费档次应到乡镇服务中心办理,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变更申请表》(以下简称《缴费档次变更表》,附件5),也可委托村协办员代办。变更当年缴费档次也可通过零星缴费申请办理。村协办员应于每月20日前将《缴费档次变更表》上报乡镇服务中心;乡镇服务中心应及时将已办理的缴费档次变更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当月25日前将《缴费档次变更表》上报县级社保机构。

缴费困难群体选择缴费档次,须经本人申请,乡镇服务中心初审,县级社保机构确认。

第十五条 新农保个人缴费采取金融机构代扣、零星缴费两种方式,社保机构不办理现金收取业务。参保后缴纳正常养老保险费实行金融机构代扣;补缴中断养老保险费、制度实施时补缴不足年限的一次性缴费、转出或满60周岁前月未到指定扣款时等,需提前缴纳当年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采用零星缴费,零星缴费实行金融机构代收。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代扣本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应于缴费截止日前将当年的养老保险费足额存入银行存折。县级社保机构应于每年5月15日、12月10日前分两次生成扣款明细信息,并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扣款日为5月15日和12月10日。

金融机构根据县级社保机构提供的扣款明细信息从参保人员的银行存折上足额划扣养老保险费,不足额不扣款。金融机构在扣款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等反馈给县级社保机构。

县级社保机构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金融机构反馈的扣款结果信息导入新农保信息系统,根据扣款结果信息、资金到账凭证核对扣款明细信息与实际到账金额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将扣款金额记入个人账户。

县级社保机构应在每年12月1日前,提示乡镇服务中心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反馈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应于12月5日前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

第十七条 零星缴费的参保人员应到乡镇服务中心提出零星缴费申请,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零星缴费申请表》(以下简称《零星缴费申请表》,附件6),选择缴费类型及缴费档次等,及时办理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补缴中断年限、提前缴纳本养老保险费等手续。零星缴费的参保人员也可委托村协办员代办。代办零星缴费申请的村协办员应于当月20日前将《零星缴费申请表》上报乡镇服务中心。乡镇服务中心应对参保人员的零星缴费资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补缴中断年限、提前缴纳本养老保险费等零星缴费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零星缴费通知单》(以下简称《零星缴费通知单》,附件7,三联),于当月25日前将《零星缴费申请表》和《零星缴费通知单》上报县级社保机构。零星缴费的参保人员应在《零星缴费通知单》规定的缴费有效期内到指定金融机构缴费。

零星缴费参保人员也可直接到县级社保机构办理零星缴费申请,并持《零星缴费通知单》到指定金融机构缴费。金融机构在收到款项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到账凭证反馈县级社保机构。

县级社保机构收到到账凭证后,应及时将到账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为参保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第十八条 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员给予补助或资助的,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乡镇服务中心提交经公示的(公示期不少于10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以下简称《集体补助表》,附件8),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县级社保机构指定账户。乡镇服务中心3个工作日内将《集体补助表》录入信息系统,并上报县级社保机构。

金融机构在收到款项的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到账凭证反馈县级社保机构。

县级社保机构收到到账凭证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到账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对集体补助明细信息进行确认,并将集体补助金额记入个人账户,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汇总表》(附件9,两联)。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缴费5个工作日后,可凭金融机构出具的有关收款凭据,到县级社保机构索取《四川省社会保险费专用票据》。县级社保机构应确认参保人员缴费到账后,向其出具《四川省社会保险费专用票据》。第四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二十条

社保机构应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缴费”;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记入“集体补助”;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和为缴费困难群体代缴的养老保险费记入“地方政府补贴”。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养老金支付信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信息、转移接续信息、终止注销信息等。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额到账后,社保机构应将个人缴费额和地方财政对参保人员的缴费补贴同时记入个人账户,并从参保人员缴费到账的次月起开始计息。县级社保机构每季度应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补贴汇总表》(附件10,三联),其中一联交县财政部门。第二十二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记账利率,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确定,采用月积数法计息。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结息。对待遇领取、出国(境)定居、死亡等人员的个人账户结算按上利率计息。第二十三条 社保机构应于一个结息结束时对当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进行结算。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可到县级社保机构打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附件11),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各级社保机构都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级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同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参保人员。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第二十六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除第十一条规定情形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它用。第五章 待遇支付

第二十七条 乡镇服务中心按月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生成下月年满60周岁参保人员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办理手续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附件12),每月10日前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并提醒参保到龄人员缴纳当年保险费或补缴中断保险费。愿意缴纳的,应于年满60周岁当月20日前按零星缴费规定到指定金融机构缴费。

第二十八条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银行存折和《通知单》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服务中心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也可携带相关材料原件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委托村协办员代办,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在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银行存折复印件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参保人员须在复印件上留指纹确认。村协办员将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银行存折复印件和《通知单》等材料,于每月2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服务中心。

第二十九条 乡镇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并于每月25日前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上报县级社保机构。

第三十条 县级社保机构应于每月月末前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金额,生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两联,社保机构和参保人各存一联,附件13)。

县级社保机构应于次月1日前根据领取新农保待遇、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等情况,编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审批表》(附件14),送县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于次月10日前将新农保基金划转到支出户,金融机构应于3个工作日内将到账信息通知县级社保机构。

第三十一条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每月20日为养老金发放上账日。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委托指定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

县级社保机构应将待遇支付明细清单、资金转账凭证等于15日前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于20日前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银行存折等指定账户,同时向县级社保机构传送支付回执,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县级社保机构反馈资金支付情况明细。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县级社保机构核对无误后,将支付信息输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记录额。第三十二条 对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后,按照第二十八条有关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于次月按标准发放基础养老金。

第三十三条待遇领取人员对待遇领取额有异议,提出重新核定书面申请的,县级社保机构应对待遇领取标准重新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书面反馈待遇领取人员,确需调整的,经待遇领取人员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后修改信息系统记录,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

第三十四条 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协办员和乡镇服务中心应提请县级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应继续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第三十五条 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多个法定继承人均应履行签字手续)应在其死亡后60日内,按第十一条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第三十六条 县级社保机构应按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从次月起停止发放其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月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

第六章 基金管理

第三十七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按照国家现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基金管理。试点期间参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字[1999]20号)执行。

第三十八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设财务管理部门和相应专业工作岗位,配备专职会计和出纳,财务人员应具有会计专业资格,持证上岗。

第三十九条 社保机构负责新农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试点阶段,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和统筹层次提高,逐步提高管理层次。

第四十条 新农保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应在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金融机构开设。收入户用于归集新农保基金,暂存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除向财政专户划转基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实行月末零余额管理。支出户用于支付和转出新农保基金,除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及该账户的利息收入外,不得发生其他收入业务。支出户应留存2个月的周转金,确保新农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第四十一条 每年年初,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编制本新农保基金收支计划(预算),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二条 财政补贴资金的申请与划拨。每年10月底前,县级社保机构应根据新农保参保实际人数、预计年末参保人数、缴费补贴标准、次年60周岁以上农村户籍人口预测数和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等,提出下财政补贴计划,并填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计划表》(附件十五),经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初审后,逐级上报至省社保局审核汇总,由省社保局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审核。县级社保机构应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在财政补助资金划拨至财政专户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单据提交社保机构记收入账。财政补贴资金在“财政补贴收入”科目中核算,并按中央、省级、地(市)级、县级进行明细核算。社保机构应与财政部门按月对账。

每年1月15日前,县级社保机构应根据上年新农保实际参保人数、60周岁以上农村户籍人口数和缴费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和上年财政补贴到位情况,编制财政补贴资金结算表,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结算。

各级社保机构和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新农保基金拨付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拨付金额准确无误,及时足额下拨。第四十三条 每年年末,进行基金决算。社保机构应按统筹层次编制财务报告,逐级上报汇总,并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计划执行情况。第七章 关系转移

第四十四条 参保人员在领取待遇前转移到其他新农保统筹区域的,转出地县级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农村户籍转移到尚未开展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其新农保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第四十五条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乡镇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以下简称《转入表》,附件16),也可委托村协办员代办。委托村协办员代办的,村协办员应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并于当月2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乡镇服务中心。

转入地乡镇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于当月25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级社保机构。转入地县级社保机构应于2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县级社保机构寄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以下简称《接收函》附件17)。第四十六条 转出地社保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结算个人账户,在《接收函》上填写转出人员个人账户信息寄送至转入地社保机构,并于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社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同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第四十七条 转入地社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第四十八条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不得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第八章 统计管理

第四十九条 各级社保机构和乡镇服务中心要明确统计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职责,认真开展统计工作,按规定上报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统计数据服务。

第五十条 县级社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报表制度和相关规定,定期整理、汇总业务信息,编制各类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规定的报表类别、统计口径,准确、完整、及时地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五十一条 各级社保机构的统计部门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统计指标、收支变动趋势分析基金运行状况和潜在的问题,形成统计分析报告。第九章 内控与稽核 第五十二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参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和《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建立健全新农保内控制度和稽核制度。

第五十三条 各级社保机构要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稽核部门应对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各个岗位严格执行经办规范,准确、完整记录各类信息,并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

第五十四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重点稽核新农保的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金额是否真实且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和欺诈行为。

第五十五条 上级社保机构要对下级社保机构的各项业务经办活动、基金收支行为等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将其执行制度情况列入考核进行考评。第十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六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管理新农保档案。参保人员的档案由县(市、区)社保机构负责统一管理。第十一章 公示、宣传咨询及举报受理 第五十七条 社保机构应会同乡镇服务中心和村协办员在行政村范围内,于每年3月底前对上年领取新农保待遇人员名单及享受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困难群体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十天。

第五十八条 社保机构和乡镇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新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采取各种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新闻媒体及印发宣传手册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宣传新农保政策及办理流程。

第五十九条 社保机构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实行首问责任制,及时受理举报投诉。对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经核实后,县级社保机构应封存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可参照四川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公安厅、民政厅《关于切实加强防范冒领养老金工作的通知》(川劳社办【2002】16号)规定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业务经办工作,待有关政策办法出台后继续完善。

第六十一条 社保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程规定,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并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提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二条 本规程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第六十三条 本规程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 ]32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 ]161号)及《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意见》(黔府发「2009]3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新农保业务实行市级管理、县级经办,由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等(以下简称“乡镇事务所”)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本规程所称参保人员是指新农保参保缴费人员以及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待遇人员。

第三条 新农保经办工作包括参保、变更、注销登记、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统计管理、内控稽核、档案管理、宣传咨询、举报受理等环节。

各地、市级社保机构按照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业务管理规范,负责组织指导本地区各级社保机构开展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协调财政补贴资金及时划拨,汇总编制本地区新农保基金收

第四条 新农保基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单独记账、核算,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第五条 社保机构应按照方便服务农民、提高经办效率、确保基金安全的原则选择金融机构的合作。与金融机构订立委托服务协议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明确养老保险费收缴及待遇支付、信息交流反馈等相关事宜。

第二章 参保、变更、注销登记

第六条 年满16 周岁、具有当地农业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需携带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或户籍证明原件),如系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计生两户等特殊参保人员,还需提供县级以上相关机构认定的相关依据原件,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参加新农保申请,选择缴费档次,填写《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表》(附表一,以下简称《 参保表》);如新农保启动时已达到或超过60 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则需同时填写《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申请表》(附表二,以下简称《 领取申请表》)。若本人无法填写,可由亲属或村协办员代填,但须本人签字、签章或留指纹确认。

第七条 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所填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在《 参保表》、《 领取申请表》 上签

费档次及开户行、银行账号变更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四,以下简称《 变更表》)。村协办员于每月10 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 上报乡镇事务所。经村(居)委会审核盖章后,参保农民本人也可到乡镇事务所直接办理变更登记的相关手续。

乡镇事务所初审、复核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进行确认,并于每月巧日前将相关材料及《 变更表》 等上报县级社保机构归档备案。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到新农保试点地区、依法确认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

参保人员(如参保人员依法确认死亡的,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五,以下简称《 注销表》)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有:

(l)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3)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原件;

(4)参保人员死亡的,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提供医

第三章保险费收缴

第十三条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达到或超过60 周岁的参保人员,如本人自愿,可以补缴,最长补缴年限为15年;距领取待遇年龄不足巧年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也可补缴,但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巧年;距领取待遇年龄超过巧年的参保人员,应按年缴费,其达到领取待遇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巧年的,可补缴至巧年,方可领取待遇。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不享受地方政府缴费补贴。

第十四条 新农保养老保险费实行按自然缴纳。每年的缴费截止日为12 月10 日。参保人员应于缴费截止日前到指定金融机构足额缴纳当年的养老保险费。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当年养老保险费的,视为当年中断缴费。中断缴费后继续缴费的,可补缴中断缴费部分,但不享受补缴期间的政府缴费补贴。

参保缴费人员在新农保制度实施当年应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当年达到60 周岁的参保缴费人员,可以在到龄月份之前缴纳本的养老保险费。

第十五条 新参保人员应于参保登记时申报选择缴费档次,并作为当年缴费依据,当年不得变更。

需变更缴费档次的往年参保人员应于每年4 月1 日前申报变更,每年只能变更一次;未申报变更缴费档次的,视为按上年缴费档次执行。参保人员变更缴费档次应按第九条规定办理变更手续。代扣成功后,参保人员不得再变更当年缴费档次。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汇总表》(附表六,以下简称《 个人缴费汇总表》)及《 参保公示表》,反馈至各乡镇事务所。

乡镇事务所应于每年6 月1 日、11 月1 日前,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反馈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负责对参保缴费人员进行当年缴费提醒。

第十九条 零星缴费参保人员可向村协办员提出零星缴费申请,选择缴费类型及缴费档次等。村协办员于每月10 日前上报《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零星缴费汇总表》(附表七,以下简称《 零星缴费汇总表》)至乡镇事务所。乡镇事务所对参保人员的零星缴费资格进行审核,无误后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打印《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零星缴费通知单》(附件二,以下简称《 零星缴费通知单》)交需缴费人员。零星缴费参保人员也可直接到乡镇事务所办理零星缴费资格审核手续。

零星缴费参保人员应在《 零星缴费通知单》 规定的缴费有效期内到指定金融机构缴费。缴费后由金融机构代开社保专用收款收据,条件暂不具备的,也可由参保人员持金融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到乡镇事务所或县级社保机构确认收费,并换取社保专用收款收据。

金融机构在收到款项后3 日内将资金到账凭证反馈给县级社保机构。社保机构应定期与金融机构进行票据传递、核销等。

县级社保机构应及时为缴费人员记录个人账户。乡镇事务所

第二十一条 村集体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给予补助或资助的,最迟应于每年的H 月1 日前向乡镇事务所提交《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明细表》(附表九,以下简称《 集体补助明细表》),并将补助或资助金额存入县级社保机构指定账户。

乡镇事务所将《 补助明细表》 录入信息系统,并于5 个工作日内将《 补助明细表》 上报县级社保机构。

金融机构在收到款项的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到账凭证反馈县级社保机构。

县级社保机构收到到账凭证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到账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对补助明细信息进行确认,将补助金额记入个人账户,生成《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汇总表》(附表十,以下简称《 补助汇总表》),并从次月起开始计息。

第四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社保机构应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记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补贴、其他补助及利息等。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包括地方政府为特殊参保人员代缴部分)作为“个人缴费”记入;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组织、个人等对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补助或资助作为“集体补助”记入;地方各级财政对个人账户的缴费补贴以“政府补贴”名义记入。个人账户记录项目应包括:个人

《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二,以下简称《 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 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各级社保机构都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级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县级社保机构应通过乡镇事务所和村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员出现参加新农保后再参加其他基本养老保险、变更为城镇户籍、跨县(市、区)转移到未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等情况的,其新农保个人账户仍保留在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并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待有关政策出台后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用于参保人员年满60 周岁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除出现第十一条有关情况外,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它用。

第五章 待遇支付

第三十条 乡镇事务所每月5 日前通过新农保信息系统查询生成下月新增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员《 领取申请表》,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乡镇事务所可以提示制度实施时超过45 周岁且未办理过一次性补缴的人

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明细表》(附表十四,以下简称《待遇支付明细表》),《 待遇支付明细表》 由县级社保机构签章后交村、组公示。

县级社保机构应于每月20 日前根据次月新农保待遇领取、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等情况,编制《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审批表》(附表十五),送县财政部门。待财政部门将新农保基金划转到支出户后,金融机构应及时通知县级社保机构。

第三十四条 新农保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县级社保机构应确保每月20 日前实现养老金发放。县级社保机构应于每月巧日前将待遇支付明细清单、资金转账凭证等提供给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及时将支付金额划入待遇领取人员银行存折等指定账户,同时向县级社保机构传送支付回执,并于3 个工作日内,向县级社保机构反馈资金支付情况明细。月底前,县级社保机构核对无误后,将支付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进行支付确认处理并相应扣减待遇领取人员的个人账户记录额。县级社保机构从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待遇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

第三十五条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 周岁的农村居民,在按第二章规定办理完待遇领取手续后,于次月按标准发放养老金;对于已经领取老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年满60 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直接按标准加发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第三十六条 需要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余额的人员,须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填写《 注销表》、5

第三十九条 待遇领取人员死亡后,社保机构自其死亡次月起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其死亡后60 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按照第十二、三十六条等规定的程序,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手续,并领取除政府补贴本金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按各地规定的丧葬补助费等。

第四十条 县级社保机构应在每年3 -一6 月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由村协办员向上年12 月31 日前已办理领取待遇手续的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表》(附表十七,以下简称《 资格认证表》),规定认证时间、认证方式等。待遇领取人员本人持《 资格认证表》 或《 待遇领取证》、居民身份证原件等,经村(居)委会审核盖章后,按期到乡镇事务所进行资格审查。异地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由户籍地乡镇事务所寄发《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异地居住待遇领取资格协助认证表》(附表十八,以下简称《 异地认证表》),经待遇领取人员现居住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县级社保机构审核盖章后,按期寄送回户籍地乡镇事务所。乡镇事务所审核无误后,在信息系统内进行确认,继续发放其待遇。

至每年6 月30 日止,仍未通过资格认证的,县级社保机构从7 月起,暂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月起补发并续发养老保险待遇。

第六章 基金管理

周岁以上农村户籍人口预测数、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等,提出当年财政补贴计划,并填写本《 贵州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计划表》(附表十九),经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初审后,逐级上报至省级社保机构汇总,由省级社保机构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县级社保机构应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在财政补助资金划拨至财政专户后5 个工作日内将相关单据提交社保机构记收入账。财政补贴资金在“财政补贴收入”科目中核算,并按中央、省级、地(市)级、县级进行明细核算。社保机构应与财政部门按月对账。

一个结息结束时,县级社保机构应根据当年新农保实际参保人数、60 周岁以上农村户籍人口数和缴费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结算。

各级社保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新农保基金给付有关政策规定,确保给付金额准确无误,及时足额下拨。

第四十七条 每年年末,进行基金决算。社保机构应按统筹层次编制财务报告,逐级上报汇总,并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第七章 关系转移接续

第四十八条 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到新农保试点地区的,转出地县级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第五十三条 各级社保机构和乡镇事务所要设臵统计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统计工作,按规定上报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第五十四条 各级社保机构、乡镇事务所以及村协办员要按照统计报表制度,完成统计数据的采集和报表的编制、汇总、上报等工作。统计报表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第五十五条 各级社保机构和乡镇事务所应定期整理、汇总业务台账信息,并建立统计台账,编制统计报表,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第九章 稽核与内控

第五十六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按照《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 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新农保稽核和内控制度。

第五十七条 上级社保机构要对下级社保机构的各项新农保业务经办活动、基金收支行为等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对其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评。

第五十八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重点稽核新农保的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金额等是否真实且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核查待遇领取人员户口簿、身份证、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乡镇事务所提供的生存证明等,确定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以防止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和欺诈行为等。

上年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 天。社保机构应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属于虚报、冒领养老金的,县级社保机构应立即封存虚报、冒领人员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章 档案管理

第六十三条 各级社保机构应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管理新农保档案。参保人员的档案由县级社保机构负责统一管理。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业务经办工作待有关政策办法出台后再做具体规定。

第六十五条 本规程由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第六十六条本规程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

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经办规程(试行)摘要

1、新农保业务由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乡镇(含管辖有农村居民的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具体经办,村(居)民委员会协办人员(以下简称“村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

2、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有关信息,负责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并负责政策宣传、情况公示等工作。

村协办员具体负责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登记建立相关业务台账;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要负责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是否齐全,在《参保表》上签字、加盖村(居)委会公章,并将《参保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寸白底彩色登记照等材料,于每月10日前一并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及时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在《参保表》上加

盖公章,于每月18日前将《参保表》、户口簿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录入的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与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3、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户籍性质、户籍所在地址及缴费档次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及时携带相关证件及材料到村(居)委会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附表二,以下简称《变更表》)。村协办员每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相关材料及《变更表》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将复核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同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4、参保人员出现出国(境)定居、户籍性质变更、跨县(市、区)转移或死亡等情况的,应终止新农保关系,并进行注销登记。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应持相关证件、材料到村(居)委会提出注销登记申请,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表》(附表三,以下简称《注销表》)。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发养老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应在待遇领

取人死亡后30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通过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向县(市、区)社保机构申请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注销登记和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一次性领取手续。

办理注销登记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2)出国(境)定居的,应提供出国(境)定居证明;

(3)变更为城镇户籍的,应提供户籍变更证明;

(4)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提供相关证明;

(5)跨县(市、区)转出的,应提供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6)参保人员死亡的,应提供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非火化区除外),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以及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能够确定其继承权的法律文书、公证文书等;人员失踪宣告死亡的,应提供司法部门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

(7)村协办员于每月10日前将《注销表》及有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初审无误后,将注销登记信息录入农保信息系统,并于每月18日前将上述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结算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将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支付给参保人员(或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支付成功后,终止其新农保关系,并将复核处理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备案。

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将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名单通过信息系统反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告知给村协办员,村协办员负责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提醒。至缴费截止日,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中断缴费处理。

5、参保人员可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打印《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细表》(附表十,以下简称《个人账户表》),或登陆社会保障网站查询、下载本人的个人账户记账明细等相关信息,也可通过12333电话查询系统查询相关信息。

6、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需向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逐级申报,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经审核,确需调整的,应由县(市、区)社保机构及时处理并将更改的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保留处理前的记录,县(市、区)社保机构通过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或村协办员及时将处理结果告诉参保人员。

7、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每月底前通过农保信息系统查询次月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参保人员的名单,生成《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通知单》(附表十一),交村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8、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前一月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登记手续。参保人员从达到领取待遇年龄的次月起开始享受新农保待遇。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当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

9、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审核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及其子女参保缴费情况等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以身份证号码为准。符合待遇领取资格人员的相关材料于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年龄当月18日前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

10、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对申报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认定,确认未享受其他社会保险待遇后,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金额,生成《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附表十二)。

11、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村协办员和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应及时提请县(市、区)社保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的养老金不予补发。

12、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应按对新农保待遇领取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向享受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资格认证通知,规定认证时间和方式,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明资料。没有通过资格认证的,社保机构应及时停止为其发放养老金,待其补办有关手续后,从停发之日起补发并续发养老金。

13、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跨县(市、区)转移的,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将其新农保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新参保地,由新参保地为其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参保人员转移到尚未开展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其新农保关系暂不转移,个人账户做封存处理,储存额按有关规定继续计息。

参保人员须持户籍关系转移证明、居民身份证原件等有关材料,到转入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参保表》和《湖北省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申请表》(附表十四,以下简称《转入表》)。村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并于当月10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乡镇人社服务中心。转入地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审核无误后,应将参保、转移信息及时录入农保信息系统,于当月18日前将《参保表》和《转入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社保机构。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寄送《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附件二,以下简称《接收函》)。

转出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接到《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应按照第二十七条有关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并注销申请转移人员参保信息。

转入地县(市、区)社保机构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需要跨县(市、区)迁移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下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操作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小编整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根据《国务院关于......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

    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

    丹人社发〔2011〕 199 号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XX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流程》 (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 为切实做好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社保局企业养老保险科受理业务经办流程

    社保局企业养老保险科受理业务经办流程 一、 依法申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变更、注销 1、 新参保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注册登记:新参保单位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统一代......

    社保局企业养老保险科受理业务经办流程

    社保局企业养老保险科受理业务经办流程 一、 依法申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变更、注销 1、 新参保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注册登记:新参保单位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统一代......

    在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在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7年7月8日至8月13日 调查地点:湘潭县花石镇 调查人: 调查对象:采取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湘潭县花石镇100名居民进行调查。 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