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4 06: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

第一篇: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

旬邑统筹城乡发展汇报

中共旬邑县委 旬邑县人民政府

(2011年1月)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全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10镇、4乡、187个行政村、28万人口。

近年来,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旬邑为目标,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县域综合排名从2006年的全省64位进到2010年的27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一是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亿元,区域内财政收入5.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亿元,年均增长17.6%;区域内财政收入5.7亿元,增长5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42.6%。

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对GDP贡献率15%;第二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对GDP贡献率56%;第三产业增加值7.2亿元,对GDP贡献率32%。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44 27 29调整为2009年27 57 16。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

头;奶牛存栏1500头、奶山羊8万只、家禽82万只。发展蔬菜大棚1000多座,亩均效益达到万元以上;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到8万人。二是发展煤炭工业强县。重点抓了原煤生产、煤矿技改扩建、质量标准化建设和青岗坪煤矿、旬东热电联产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原煤产量700万吨。建成8个标准化质量矿井和年产120万吨的青岗坪煤矿,正在建设年产180万吨的旬兴煤矿,建成2×1.5万千瓦旬东热电联产项目,已试产运行;与中电投签订了3×100万千瓦电煤一体化项目合同,煤炭综合利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三是发展旅游产业增收。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石门山森林公园和马栏革命旧址为重点,全力狠抓景区开发建设。投资5600万元,建成马栏革命纪念馆、纪念广场、水上剧场、稍峪沟烈士陵园、马家堡革命家蜡像馆和游客接待中心,维修了马栏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窑洞,正在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培训中心,维修马家堡关中特委和看花宫陕北公学旧址;投资6000万元,建成石门山森林公园接待中心、名仕狩猎中心、马刨泉等,正在抓紧建设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森林公园初验。全县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000万元。

二、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县城为龙头,以镇区为纽带,以农村为重点,从县、乡、村三个层面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有力地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一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旬邑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红旗”单位。近年来,我们在继续抓点扩面、整体推进的同时,结合土窑洞搬迁、移民搬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

三、深化农村改革,消除体制障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抓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林权、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消除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土地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逐步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保障。止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1万亩。同时,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所有林地确权发证任务,进一步明晰了林地产权,搞活了林业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推进户籍房产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旬邑县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进城实施办法》、《旬邑县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实施办法》、《旬邑县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办法》,鼓励有条件的群众进城落户,为975户3938名农村居民办理了进城落户手续,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同时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发证率90%以上。三是实施财政金融制度改革。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全面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监管”,规范了乡村财务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着眼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筹资难题,启动实施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四、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和谐共享。坚持把社会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改善民生质量,构建和谐旬邑,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启动了总投资2.3亿元的旬

用,科学规划,逐步推进。2007年,我们就组织开展了旬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制订了《旬邑县五大塬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去年又修编完善了《旬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县城和13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抓点示范、典型引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产业发展上抓建了丈八寺现代农业苹果示范园、张洪盛世养殖场和太村镇太村街大棚蔬菜等特色亮点,新农村建设每年抓建一批示范新村,小城镇建设上实施了5个关中百镇和太村重点镇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了工作均衡开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3、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保障。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统筹城乡资源,目的是推进县域发展,这不仅需要通过完善政策、深化改革打破体制障碍,而且需要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培植特色产业,健全公共设施。基于此,近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列支3000万元,扶持苹果、畜牧、蔬菜产业发展;列支4000万元,支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土窑洞搬迁;列支2000万元,用于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等社会建设,从而保证了城乡发展需要,加快了一体化进程。

4、加强领导、行政推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不竭动力。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建、企业包扶新农村建设责任制,并抽调县乡干部下到一线,驻村包抓,行政推动,力促落实。同时,坚持把统筹城

第二篇: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

苏州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建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城乡改革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县域经济、小城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城乡规划统筹机制,这些经验对各地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苏州农村过去30多年的变化是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三大突破”,即上世纪80年代初全面实行家庭承包制、9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实施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新世纪以后全面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苏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三次历史性的跨越”,即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快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上世纪90年代,开发区和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加速了农村城镇化步伐;进入新世纪,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时期,是苏州农业现代化推进力度最大的时期,是苏州农村变化最快的时期,是苏州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苏州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既注重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等,更注重构建长效机制,建立起城乡一体制度框架,加快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正在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城乡平等”的发展新格局。

苏州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加强农业深度开发,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苏州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始终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新型农民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二是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把鼓励农民创业作为富民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昆山市实施的“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

三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农村“三大保障”全覆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苏州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大保障体系,对各种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苏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个可喜的变化是正在推进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的逐步接轨。吴中区将失地失业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昆山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推动城乡一体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常熟市逐步将农村各类企业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及雇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苏州正在加快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运行步伐。这些探索在全国都处在领先地位。

四是建立城乡改革协同推进机制,推进农村制度创新,赋予“苏南模式”新的内涵。苏州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三大合作”形成气候,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苏州注重培育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积极探索政策性保险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了“三农”,农村金融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五是建立县域经济、小城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机制,实现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苏州市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发展壮大县级城市,积极培育中心镇。实践证明,县级统筹已成为苏州城乡统筹的主要形式和主体力量。在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总额中,镇级财政占有半壁江山,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统筹功能也日益增大。

六是建立城乡规划统筹机制。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是一代人造房几代人住,而我们往往是一代人造几次房。这既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又有建设理念的问题,还有规划与建设相脱节的问题。苏州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把城市各项专业规划向农村延伸,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空间网络结构,使全市呈现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新农村为基础的城乡新格局。

以上六点是我们对苏州经验的初步总结。苏州市的许多发展条件是全国很多地区无法比拟的,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复制苏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但苏州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理念和创造的好经验,对各地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城乡统筹”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是“三农”工作中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对待农民,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

成果。当前,对于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矛盾,反映最强烈、最一致的突出问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就业、土地、户籍等方面政策在内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希望苏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方面充分发挥“带头、先导、示范”的作用。

第三篇: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摘录

国内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摘录

转载日期:2012-7-18 21:49:00 来源:互联网

建国以来,我国为快速推进工业化,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实行城乡差别政策和城乡分割体制,由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拉大,并引发了许多难以回避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间无论在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还是发展建设投入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1985年为1.86:1,2005年则扩大为3.24:1。因此,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

与英美日韩等一些较早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国家相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但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和浙江等结合中国国情,从自身条件出发,成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为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发。

一、国内典型区域城乡统筹实践

(一)宁波城乡统筹的实践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不断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构建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县建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全市乡镇由149个减少到91个,街道从16个增加到57个,行政村从近5000个减少到3187个,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化率达到57%,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梯度发展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路、水、电、通信等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实现了市域1小时交通圈,班车通村率达87%,通等级公路行政村达到85.6%;城镇型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展顺利,408个村完成村庄整治,40个村成为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村生态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劳动力及被征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推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和职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有36.5万人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341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06年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宁波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11个市中继续位居第一,处于整体协调阶段。200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41元,比前年增长11.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65∶1,远低于全国3.32:1的水平。

(二)嘉兴城乡统筹的实践

从2003年始,嘉兴市就全面筹划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城乡空间布局、城乡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劳动保障、城乡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城乡环境保护等“六个一体化”同时推进。2007年年底,按《规划纲要》要求,该市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2008年年初,嘉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嘉兴市2008到2012年打造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要利用5年时间,在原先“六个一体化”基础上,再加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层组织保障机制,形成“1+6”体系,有力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在城乡基础建设设施方面,嘉兴主要构制“路网”、“公交网”、“供水网”、“电网”和“信息网”“五大网”。在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就业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形成,2007年已经实现“两个80%”,即农村劳动力80%已从事二、三产业,农民纯收入的80%来源于二、三产业,嘉兴还被联合国列入城乡开发统筹就业的试点城市。在城乡医疗方面,推出了城乡合作医疗保险,目前全市镇、街道、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确保农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三)成都城乡统筹的实践

成都市从2004年开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并将其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成都市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归纳为“三三见六,以一化二”。这里,第一个“三”,是指“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二个“三”是“三大重点工程”,即: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六”是指六句话:一是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二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三是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四是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五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六是以农民身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化二”是指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来破解“二元结构”。摸索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西部区域性经济发展极的扩散效应,用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作为来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

经过几年的实践,成都农村面貌和城乡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2009年,成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9元,比2002年增长11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四)重庆城乡统筹的实践

重庆,中国最年轻,也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地处我国地理中心和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市比较发达,农村特别落后。这种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再加上大库区,处内陆腹地,重庆又具有中等省的构架和欠发达省的特征。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重庆特别具有代表性,在重庆开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具有示范效应。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将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作为发展的宏伟目标,实施了“一圈两翼” 的科学发展战略(“一圈”,即一小时经济圈,是指全市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两翼”,即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指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开创性地建立区域对口帮扶、互动发展机

制,并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通盘考虑,通过建立政府财力向公共服务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的投入机制,逐步有效缩小了重庆城乡经济的差距。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近3年全市支农资金年均增长15.4%,市级财政支出占全市财力的比重始终控制在25%以内,确保75%以上的财力用于区县和农村发展,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已减少到44万人,初步建立起了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框架和城市反哺农村的扶贫机制。二是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到2008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78万人,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5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努力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户最低救助制度,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超过65万人,35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5429公里,通畅率达62%,全市农村实现“户户通电”,建设重心正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五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全市管理层次由直辖前五级减少为三级,初步构建起了行政层次少、运行成本低、管理效率高、比较规范的直辖市新型行政管理体制。

(五)天津城乡统筹的实践

天津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经验当属东丽区华明镇“以宅基地换住房”的成功实践。华明镇位于天津市东丽区中部,是典型的北方农村,紧邻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区就坐落在华明境内,区位优势明显,距天津市中心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5公里,交通便捷;区域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总人口

4.1万人,1.3万户,村庄建设占地1.2万余亩。该镇是天津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也是全国宅基地换住房试点镇。从2006年至2008年,该镇试行农村宅基地换住房,集中规划农民居住小区3.3平方公里,建成农民小区房165.6万平方米,目前全镇1.3万户4.1万人已全部入住小区,节约宅基地0.49万亩,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达到了“政府不出钱,农民不掏钱,上级给政策,镇级求平衡”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劳力就近安置、社会保障健全的工作目标。

二、经验借鉴

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宁波、嘉兴、成都、重庆和天津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对我国其它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坚持规划先行和实施科学系统的城乡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既可以避免政府工作的盲目性,也可以通过规划引进智力资源,提升政府和地方的工作水平。科学系统的规划是政府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保证,有利于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各个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宁波、嘉兴、成都和重庆,在探索建成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规划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2005年,嘉兴编制完成了浙江省第一个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的《市域总体规划》。这一规划首次实现了市域范围“城乡全覆盖”,打破了行政分割和部门分割,从市域的角度谋划全市城乡建设和发展,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更好地配置空间、土地、水、岸线等资源要素,实现区域内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现在,嘉兴的城市供水、城市公交、城市燃气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已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公用设施的全社会资源共享,让农村居民得到实惠。2007年,重庆制定了获得国务院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确立了全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各方面发展的空间总体框架,确定了市域的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统筹了城乡空间布局,打破了部门分割和城乡分割,将对重庆的城乡统筹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是我国城乡差异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2003年以来,成都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拓展,有效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农民工和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构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全市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所有劳动者,目前参保人数达300多万人,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正在全面试点;医疗制度覆盖了城乡所有劳动者以及全体城乡居民,目前参保人数达1000万人,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已经全面开展。

(三)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浙江省自2001年起,开展了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连续出台了相关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一是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各试点地区根据本地城乡发展的要求,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破城乡就业二元结构,在试点地区完全取消地域、身份、户籍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登记制度,并在全国较早提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失业标准。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定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规则。四是健全和完善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五是加大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重点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文化和技能素质,增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六是建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目前,宁波和嘉兴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劳动就业市场化、劳动关系法制化、社会保障统一化、享受待遇平等化、户籍登记一体化、教育培训义务化”的政策目标。

(四)整治规划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为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状况,宁波和嘉兴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启动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宁波市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进行了村庄布点规划,确定了170多个全面小康示范村,1000余个整治村,分别制定建设和整治规划。以规划布点村为核心,按照拆迁改造、整改结合、环境治理等不同类型,全面开展村落建设整治。对农村进行城市化或拆村并点,实行村落内部功能分离,推进布局优化、路面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沟通联网,建设覆盖城乡的“路网”、“公交网”“电网”、“水网”、“信息网”,推进道路、供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全面开展流域治理。全市已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50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入27.3亿元。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40个,完成村庄整治408个,建成清水河

道513公里,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和班车的比例都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使用率达到91%。

天津市华明示范镇规划建设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中心医院、老年公寓、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同时结合北方农民喜欢户外活动的习惯,按照下楼不出300米的原则,建设了农民培训学校等服务设施和各类主题公园、花坛绿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教育、卫生、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了住宅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住宅与公共设施的融合,体现出人性化的氛围,彰显了现代田园赏心悦目、贴近自然的人居环境。

(五)推动制度创新,改革城乡行政区划和二元户籍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

推动制度创新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仍存在许多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例如,城乡户籍制度的变革和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在总体的制度环境下,户籍制度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实际需求也需要城乡户籍制度的并轨,同时,城乡户籍制度的并轨也给农村集体的处置带来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市巧妙地采取了城乡户籍“双轨并存”的方式化解过渡时期的矛盾。宁波和嘉兴则放宽户籍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居住和生话,使得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条件和待遇。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宁波进行了城乡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城镇合理集聚和城乡协调发展。重庆则将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层次由直辖前五级减少为三级,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此外,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宁波、嘉兴、成都和重庆也都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 全面建设“八个旬邑” 100

统筹城乡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 全面建设“八个旬邑”

参加咸阳市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都与城乡经济社会结构不合理有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我有幸参加这次全市组织的统筹城乡发展专题培训学习班,在这几天里,通过教授讲座、实例教学、讨论交流三位一体的学习培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同时又深感差距与压力,更倍增了动力与挑战,我感到受益匪浅,也深受启迪。现结合这次学习培训的内容和旬邑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前景,简要谈谈自己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对建设“八个旬邑”的重大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能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和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同时能够促进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个统筹”之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践证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城市和农村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

(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新世纪以来,农村社会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农

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抓好第一产业,突出产业融合,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才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三)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是建设“八个旬邑”的根本措施

旬邑工业欠发达,农业基础差、底子薄,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职责光荣,要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关心、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良好氛围。统筹城乡发展对于突破“小农意识”禁锢、改变旬邑落后面貌有着重大意义,对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推进“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就是推进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建设文明、富裕、绿色、和谐旬邑的过程,就是逐步建成“八个旬邑”的过程。

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多予少取,以工带农

工业反哺农业,企业支持农村。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快城市工业资本、社会资本、域外资本向农村投入,发展劳动

密集型、科技型、外向型乡村工业,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实行规模企业帮扶机制,“一个企业帮建一个新农村,一个企业改造一个旧村,一个企业资助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各企业资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5000多万元。围绕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产业层次,促进城乡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使农民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居住设施,有力地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

(二)项目建设,辐射乡村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落户,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县的“首选工程”,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利用我县苹果、粮油、牧草、奶畜、药材、沙棘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开发生产绿色、休闲、保健食品。依托城乡的规划思路,总投资3.65亿元的蓝海果业、全民果干、满仓面粉、水氏乳业、春晖药业、大秦农业、太旗食品、华美花艺等一批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小企业逐渐成形。发展劳动密集型、科技型、外向型乡村工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三)做强产业,带动农户

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以太村产业园区、旬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土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三大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强特色农业板块的建

设,扩大规模,打响品牌,提高效益。积极促使一产向二产逐步转移,先后开发建设大秦农业旬邑啤酒、水氏多肽果汁乳酒、旬邑县果蔬脆片休闲食品加工、旬邑县蔬菜脱水加工、旬邑县牧草饲料加工、旬邑县果脯果酱果醋加工等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科技型、外向型乡村工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就业岗位1200多人。采取“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使企业和农民形成联合的利益共同体,成为扩大城乡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了我县城乡协调发展。

三、正确认识旬邑县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次学习考察参观活动中,我被浓郁的发展氛围和巨大的变化所震撼,被开放的思路和独特的思路所启发,被超常规发展的速度和良好的势头所激励,感受深、触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多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下调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西安—旬邑高速、西平铁路—旬邑专线等项目等都是新的发展机遇,应切实把握好、运用好,真正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与本县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产业项目,统筹解决经济和社会事业

共同发展面临的生态保护、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问题,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创新的发展优势。

(二)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我县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调整和制定。先进县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靠政策、更靠超前的观念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改变观念可以创造机会,创新思维可以创造一切。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和扩张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机遇,结合旬邑实际和区位特点,以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分析和超前谋划,科学研究制定我县“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抢先发展,确保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构筑发展平台,以创新的载体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园区(工业密集区)是先进县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旬邑的园区经济发展已具雏形。要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加快民营企业入园步伐,民营企业要全面向工业园区集聚,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培植民营经济基地、承载招商引资项目和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现代工业聚集区。在发展产业集群上下功夫,以旬东煤炭开发区和中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依托建立煤电能化产业集群;以土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为依托,围绕果品深加工、乳品制造建立食品产业集群;以太村产业园区为轴心,形成企业商贸产业集群。

(四)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推进统筹城乡快速发展。实行规模企业帮扶机制,一个企业帮建一个新农村,一个

企业改造一个旧农村,一个企业资助一个贫困村。规模工业企业,要走出厂区矿井,深入乡村田间,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与农民建立深厚的友谊。着力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产业层次,促进城乡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使农民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大大地改善农村居住设施,有力地推动统筹城乡快速发展。

(五)进一步探索创新,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优势。要借鉴先进县区统筹发展的经验,敏锐把握政策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加强与先进地区的沟通交流,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技术。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全力以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旬邑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

下载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旬邑县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县委书记谈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材料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广泛,但简单讲,就是要改变过去“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做法,构建城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

    统筹城乡发展情况汇报

    滨海县八滩镇统筹城乡发展情况介绍 (2012年4月18日) 一、八滩镇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超前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的要求,着力做好各项规划编制规划工作。20......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大局,以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