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根据《XX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1X-201X)》、《XX省201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农信办〔201X〕6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掘起、进位赶超,建设繁荣和谐魅力XX的奋斗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奖补。鼓励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支持通讯部门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 长效机制。
2、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打破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资源分割,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抓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点、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通讯服务站点等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推进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农村区域和产业布局,以及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切实发挥实效,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4、服务农民,注重实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有效地综合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水平,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普惠广大农民。
三、总体目标
以农村信息化建设“六项工程”为主抓手,以“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在巩固试点成果,总结其他地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1X年起,每年在全市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四年努力,到“十 2 二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建站率,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站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大户信息服务覆盖率,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通宽带率四个100%;农村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农业信息入户率两个过半”的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农民信息化能力明显增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基本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四、主要任务
(一)改善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
以“信息化乡镇”建设为重点,围绕省“八项达标”要求,着力抓好电视、电话、广播、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我市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
1、实施广播电视入户工程。以消除覆盖盲区,增强覆盖效果为重点,着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视”、“乡村大喇叭”等建设,加快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确保“信息化乡镇”有线电视普及率、自然村广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实施宽带下乡工程。通过开展“宽带入户”、3G到村等通信基础建设活动,加快光纤宽带和3G无线网络建设,提高有线、无线上网信号覆盖面,确保100%行政村通光纤,50%以上行政村有无线上网信号。各通讯部门要出台宽带入户优惠办法和奖补政策,有效降低农民宽带使用门槛,让更多的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确保“信息化乡镇”宽带入户率达 3 到20%以上。
(二)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依托省“三农信息网”平台,构建市、县综合平台,乡镇有服务中心,行政村有服务站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并逐步向新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产业大户延伸,着力提高信息进村入户水平,发挥信息为三农服务的效益。
1、实施综合平台完善工程。依托“江西三农信息网”平台,进一步完善XX市“三农信息网”及各县(市、区)子网的建设,切实整合全市涉农信息资源和农村信息化队伍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设一个全市涉农信息发布、交换和共享的“三农信息超市”。积极抓好各乡镇、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在“XX三农信息网”建设网页工作,推广电子政务和村务管理应用,实现行政村村务管理应用率100%。
2、实施服务堡垒建设工程。通过与乡镇农技推广站“两站合一”,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共用”等模式,在每个乡镇集镇所在地建设一个集农村综合信息收集、发布、咨询、农业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供销、行政事务代办、农民培训、村级服务站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打造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堡垒。
3、实施服务终端延伸工程。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 程教育服务点、村级办事大厅、村级卫生室、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文化书屋等,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并逐步向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产业大户、通讯部门代办点、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延伸,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确保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大户信息服务全覆盖。
(三)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以信息化知识培训、信息化产品开发应用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民信息化能力,加快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
1、实施信息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一个信息服务站一名信息员的要求,实行信息员聘用和考核制度,建设一支有政治素养、有操作能力、热心信息化事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信息员主要在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技推广员等各类有财政补贴的基层服务岗位,以及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人员、优秀返乡农民工等进行选聘。信息员考核办法由各级农村信息化办、远程办、通信运营企业共同制定。
2、实施“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工程。以县(市、区)农工部、通信运营企业为主要组织单位,结合“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化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实施信息入户惠民工程。积极推进 “农信通”、“农村手机报”、“短信平台”等信息惠农产品地开发普及工作,通过免费体验、咨费优惠等措施,为农民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确保“信息化乡镇”电信田园快讯、移动手机报、联通手机报等农民手机报普及率达到40%以上。
4、实施农业信息科技应用工程。实施“智能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推进以畜牧、蔬菜、水产、水果为主的智能农业系统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应用新典型和新模式。完善农业生产和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以金农工程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为依托,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测、质量监管、产品追溯、信息服务等系统,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样的专家智能咨询服务体系。完善重大自然灾害防范预警和动植物病虫害监测等业务系统,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物联网的应用。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要切实抓好本地农村信息化试点各项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尚未成立领导小组要及时成立,因人员变动需调整的应及时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 部,负责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把农村信息化重点任务列入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调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优先支持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建设进度快、标准高的县、乡、村给予奖补。各县(市、区)要按照省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的文件要求,“每个乡镇中心站不少于3万元、每个行政村服务站不少于0.5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并安排不少于10万元的工作经费,要把农村信息服务员200元/月的工资补贴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由县、乡两级与通讯企业协商,每个信息化乡镇确立一个主要通讯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通讯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乡镇人、财、物的投入,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形成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三是切实抓好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整合。进一步整合全市支农信息化建设资金,建立和完善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促进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和机构人员的有效利用。市、县有关部 门政策、资金要重点向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整合倾斜。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村,要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推动农村信息化有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开展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建立农村信息化联络员制度,每个成员单位要指定一名联络员,定期协商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月报制度。实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月报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年初对建设点进行摸底,确定建设目标、建设进度和工作措施,各地于每月5日前上报上每月农村信息化推进情况。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把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纳入“三农”工作年度考核范围,设立农村信息化综合先进单位若干名,先进“信息化乡镇” 若干名,优秀村级信息服务站若干个,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予以表彰。各地也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县、乡年度目标考评,作为评先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〇一X年十月十六日
第二篇:市公安局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为加速推进我市公安信息化工作建设,力争在2007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的目标,根据《XX市公安局2006至2007年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X公发[200X]X号)精神,结合我市公安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
想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构建信息化与公安业务紧密融合的现代警务机制为核心,以2007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为目标,狠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狠抓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警务工作规范,狠抓应用技能培训和信息化普及应用,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创建和谐、平安江津作出贡献。
在本思想指导下,要紧密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和“大学法”活动,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信息支撑警务的理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的变革,增强实现公安信息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按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和基层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工作目标:通过两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公安信息化工作要力争实现“七个突破”:一是通过基础警务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在实现公安基层信息化上取得突破;二是通过强化民警计算机技能培训,在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上取得突破;三是通过信息化规范警务流程,在创新警务机制上取得突破;四是通过开展“网上作战”,在侦察破案能力上取得突破;五是通过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段,在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上取得突破;六是通过信息化改进工作方式,在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效率上取得突破;七是通过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在提高打、防、控能力上取得突破。举全局之力,确保200X年底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较为健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工作格局,形成运行顺畅、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五统一”工作原则。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坚持统一标准,规范业务与技术;坚持统一审批,避免盲目建设;坚持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畅通。
2、突出实战实用、边建边用、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
3、处理好条与块、业务与技术、当前与长远、共享与保密等关系。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要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根本,进一步优化接入网和机关局域网,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可靠传输和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所队接入网带宽,200X年底前达到4M以上,200X年底前达到10M以上,适时开通接入网的语音、视频会议、图像传输功能,提高接入网利用效率。机关大院局域网在200X年全面完成机关局域网改造,主干带宽不低于1000M,至桌面不低于100M。
2、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200X年,按照公安部《公安信息中心技术建设总体框架》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中心技术建设,购置磁带机备份小型机操作系统,建成网络管理系统。
3、着力提高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200X年底前,我市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0台以上;200X年底前,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0台以上。
4、组建公安350兆无线电同播网。使警用手持对讲机能在XX、XX主城区,XX,XX,XX等地使用。提高跨区域、跨警种协同指挥调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围绕实战需要,构建二级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
1、市局建立“警务应用工作平台”。以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库和门户网站为依托,使“警务信息应用工作平台”涵盖主要公安业务和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公安业务信息化的正常开展,进行各类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录入,建立相应的业务数据库,同时,通过规定的数据抽取整合机制向重庆市局信息中心提供数据并同步维护。
2、派出所建设“基层警务工作平台”。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系统、刑事案件系统为依托,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本文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有文章需求,请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涵盖人口管理、治安管理、执法办案、行政管理、内务管理、信息采集、情报收集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
(三)推广XX市局下达的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全面、及时完成XX市局下达的53项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在推广应用系统中,重点抓好以下应用系统:
1、全面推广应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XX市局将在200X年X月底完成该系统的开发试点工作。200X年底,争取在我局完成该系统的推广应用。
2、全面推广应用新版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户口审批。
3、强化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治安大队、各派出所要将旅店业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提高旅店业系统安装率和住宿人员的数据采集量及比对率。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40%以上,未安装系统的要通过多种方式报送数据,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0%以上。200X年底,旅店业系统安装率要达到60%以上,确保各类旅店住宿人员信息上网比对率达到95以上。
4、加快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完成全市90以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200X年完成全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据采集。
5、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0X年底,XX市局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任务,200X年完成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及部分警用公共地理信息的采集并扩展应用功能。
(四)需自建的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200X年X月全面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资源,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成一个集公文流转、个人办公、工作提醒督办等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2、情报信息报送研判系统。建成集情报信息收集汇总、整合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研判为一体的公安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查询检索、情报反馈、综合分析服务,实现情报信息的高度整合共享和规范化分析研判,为侦察破案、形势分析、科学管理、领导决策等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支持,提高情报信息对公安工作支持的主动性、及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3、案件审批系统。将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批通过公安网络来完成。
通过一系列应用系统的建设,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其效能。
(五)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
积极启动图像监控系统建设,200X年底建成监控中心和覆盖要害单位、重点路段的16个点35路图像,结合公安业务,整合社会图象监控资源,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要推动派出所辖区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有条件的派出所建立监控室,开通辖区图像监控系统。
(六)认真组织开展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200X年,要结合业务工作,采取“会战”等形式,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信息采集活动,做到“应采信息必须采集”,并归类录入相应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日常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变动维护,保证有充足、鲜活的信息资源支持信息化应用。
(七)强化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
必须按照市局大学法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网上教学、民警自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在200X年底,全体民警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达到会汉字录入、会上网、会查询、会比对的基本要求。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应用。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采集、录入制度。信息实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做到“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谁采集的信息发挥效益就奖励谁。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定民警采集录入信息的质量指标,明确民警数据采集、录入、反馈、删除、撤销的时限和要求,遵循有关标准规范,严把数据质量关,及时维护业务数据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此外,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多渠道采集电信、金融、通信、保险、公路、铁路、航运等相关社会信息的制度。
(二)建立数据共享制度。要坚决打破部门界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制度,实现跨地区、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除公安部规定不准上网的信息外,所有信息一律上网,通过PKI/PMI数字证书授权,分级向全警提供共享服务。
(三)建立健全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制度。建立网络运行维护制度,确保通信网络畅通;建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立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结合业务特点,建立业务系统信息化应用制度,做到强力推进、强制入轨,强制应用。
(五)建立信息化工作考评机制。一是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制度。市局将把信息化工作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同民警的晋职晋级晋衔、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各单位要结合市局的考核办法,根据公安信息化的规律和特点,制定能够充分反映信息化应用成效的考核评比制度。二是实行信息化应用通报制度。市局将从各单位对主要信息系统的访问量、网上信息发布量、“一机两用”监控系统注册率、PKI/PMI数字证书的使用、数据采集、数据维护日增量、民警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等多方面进行通报。三是严格信息化工作奖惩制度。市局将根据信息化进程适时开展阶段性表彰,对信息化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信息化成效显著的个人,将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措施不落实,信息化工作不合格的单位,市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于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失职,漏采、漏录、漏报,造成数据差错而带来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设置信息壁垒,不提供信息共享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责任。发生网络安全违规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单位及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
五、工作职责
(一)市局的职责
1、抓好本级信息中心及局域网、接入网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网络安全。
2、依托本局信息中心和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及门户网站,建立本单位统一的“警务应用工作平台”。
3、推广应用各类公安信息系统,抓自建公安信息系统建设。
4、建立信息化工作制度。
5、负责组织实施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目标考核。
(二)局机关各部门的职责
1、做好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协调衔接,负责本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
2、组织本专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培训
3、负责组织、指导业务信息的采集、维护和数据质量管理,协调整合相关社会信息资源,保证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4、开展网上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和“网上技战法”研究及应用。
5、开展信息化应用,规范和创新本警种警务工作流程。
6、建立信息化相关工作制度。
(三)派出所的职责
1、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基层警务工作平台”,并普及应用。
2、负责采集、维护、上传各类信息数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鲜活。
3、全员开展计算机应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信息化工作机制。统筹资源,切实做到人、财、物向信息化工作倾斜。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全力实施,确保信息化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强制入轨,整体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领导带头、全警参与,迅速掀起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新高潮。一要强化培训,做到人人参训、人人合格;二要强力推广,各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和时限要求,抓好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工作;三要强制应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用好已建系统和应用平台。要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信息化紧密融入日常公安工作。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使全局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
(三)引进人才,充实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信息中心力量,壮大公安科技队伍,履行好规划指导、网络与系统维护及安全管理职能。各基层所队要培养一名信息化技术骨干,负责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要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多方筹措,保障经费。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主渠道的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并积极向上一级争取专项资金。同时,从200X年开始,市局将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争取将信息化运行维护经费列入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公用经费用于公安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第三篇:XX市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XX人口局发[201X]X号
关于印发《XXX全面推行“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根据《XXX大力实施人口计生网格化服务管理》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基层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创新,整合优化管理服务资源配臵,为进一步增强村级管理服务能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维护计生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开展“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是主动应对当前基层管理诸多挑战的实际行动,是一项创新
性的工作。各镇、街道既要持积极态度,大胆探索;又要坚持有利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不打破现行管理体制大格局前提下,稳妥推进。
2、坚持上下协同的原则。基层管理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条块力量的整合和各方面责任的落实。既要强化基层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又要致力落实全市各部门的支持义务,调动党员骨干、居民骨干等社会力量热心参与的积极性。
3、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把探索新的组织体系与倡导好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改进、边提高,通过制定务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积小胜为大胜”,使基层管理服务薄弱环节得以切实弥补。
三、目标要求
计划生育网格化到户到人:在全员人口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网格到户管理模块,将人口电子地图网格化到每一个(村)社区每一个楼院的每一户,一户作为一个“网络”,每个“网络”按门牌号将楼内居住人员的基本信息,明细到户,列表到人。通过这一系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计生服务,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四、主要任务
人口网格化电子地图,准确显示每一社区、每一栋楼、每一户的人员基本信息。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计生服务,同时人口计生、公安、统计、卫生等部门要可以对人口信息交流工享,建立起横
向互通、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资源平台,加大口信息比对力度,提高人口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将人口信息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宏观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信息服务。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6月上旬至6月中旬)。组织调研摸底,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帮助指导片区划分,确定工作日程步骤。
第二阶段:动员宣传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立镇、街道两级“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大会、推进培训会议,广泛宣传发动。
第三阶段:启动实施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下旬)。各镇、街道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启动试运行。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考核验收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工作经验,调整规范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镇、街道成立“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要成立以党组织书记为总责任人,计生站站长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相应组织机构,强化组织保障,抓好分解落实。
2、整合力量、形成合力。“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要结合推进“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建设,统筹安排落实各项举措,努力实现相互融合、互促共进。机关各办(所)、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切实做到条块结合、资源共享。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舆论正确引导,充分运用报刊、电视、报告会等各种途径,加强对深化推进“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和重要作用的宣传报道,大力报道各镇、街道在推进过程中的特色做法和成效,注重挖掘先进人物和生动事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4、落实保障,务求实效市上已把“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纳入基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制订了奖罚机制,各镇、街道要把“网格化到户到人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尽早落实人员、工作场所,健全档案资料,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O一一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推行 网格化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孙竹花部长,市人大侯
正国副主任,市政府董秀芳副市长,市政协马秀丽副主席,本局各局长,计生协会各会长
存档
(二)共印15份
第四篇:农村信息化工作建设方案
为使我乡广大农民朋友及时、准确的掌握覆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加速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奔小康,根据《xx县2012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现就推进我乡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以中心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通宽带建设,促进农村电脑、电视、电话进一步融合,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提高农业领域计算机应用水平。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机构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专家队伍更加壮大,信息处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机制更加灵活有效。抓黄沙坑村、高峰村2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3.农民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县里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组织好农民培训工作。新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夯实农村信息化基础。
1.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通信企业联动,采取“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息中心户15户,对2012年确立的农村信息中心户加大扶持力度。
2.抓好“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具体做到: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7个行政村各确立一名村信息员。
(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按照县农业信息中心的要求,我乡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工作组人员为成员。硬件要求: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服务设备、有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专职信息服务员;软件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
2.大力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按照省信息化办“五个有”标准(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抓好2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加大与通信企业的合作,提高建设效果。
3.建立信息通联制度。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接县农业信息中心,通联农业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广大农户。
4.进一步提高“三农”信息工作水平。要树立农业农村工作宣传与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并重的思想,加大本地农业农村信息的整合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好手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生产生活信息,全面提升为农信息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信息资讯和发布平台建设。由乡统一组织实施,以村为主,建立果业、蔬菜、茶叶、油茶、生猪、家禽、水产、其他等8个农民手机号码、农民固定电话、农民宽带账号数据库,采取短信、自动语音外呼、网页推送等形式,根据季节和农事发送不同的农业科技信息。
2.加强信息的交换与利用。建立信息定期沟通、交流和交换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信息员通联会议。全乡信息员要根据季节、气候、病虫害的变化,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每月最少报送一条。信息报送邮箱:xx。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协助做好“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在全乡2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协助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活动,开展好培训活动。
2.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育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各村信息服务站指导农民上网,通过大力宣传信息致富典型激发农民自主获取信息的愿望,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达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要结合实际,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资源整合、各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投入。
乡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信息服务站、手机短信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和各类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结合实际推荐一名信息意识较强、写作水平较高、工作踏实的同志为信息员,于8月8号之前将本村村信息员名单报乡农村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乡里汇总后报送县农业信息中心。
第五篇: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河南省交通运输局“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以服务于“五大体系”构建为目的,以强化行业管理和优化公众服务为着力点,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手段,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行业业务协同,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为全市道路运输管理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同应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保障安全”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发展、促进融合、提升服务”的突出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领导决策、组织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应用、安全保障、服务保障和考核评价等内容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在应急安全保障、运输市场管理、物流信息交换、综合执法监督、运输电子监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营造有利于全行业信息化工作环境氛围,为建设现代运输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做好“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对“十一五”运输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市处通过组织召开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营造信息化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
(二)建立完善信息化领导决策和组织管理机构。成立道路运输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利用行业内外信息化专家资源,发挥他们在政策、理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智囊作用,提高信息化科学决策水平。根据市处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任务,组织成立信息化重点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重点信息系统建设组织调度工作。市处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定期研究解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信息化建设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员和相关的职责任务,做到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健全、部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形成全市道路运输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
(三)加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制度和标准建设。根据省局出台《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安全管理办法》及信息化各项工作要求,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流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行业信息数据资源“大集中”。各县市区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和单位参照制定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将现有及新建系统数据统一到市局信息数据资源标准体系框架下,确保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共建、共享、共用。
(四)做好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市处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重点信息系统的配套建设,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按计划完成承担的建设任务,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结合各县市区,各自实际,明确重点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
1、完善现代道路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展完善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电子物流建设,实现行业物流信息化共享,实现物流企业和物流试点部门单位全部实现与平台互联,形成组织化、开放性、高效能的道路运输公共物流服务体系,为建设现代电子物流业提供支持。
2、道路运输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统一执法信息内容、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执法程序流转,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2011年完成全市执法人员、车辆等数据库,统一执法文书、执法裁量标准,规范执法流程,促进全市范围内各类执法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执法协同配合。
3、继续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公众出行系统服务功能,将全市从业人员信息全部纳入新运政系统,加快整合客货运站场等重点部位信息发布终端资源,逐步实现出行信息分布维护、分级监管、统一展示。
4、按照省交通部、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和工作安排,做好道路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应用等,完成省局办公自动化(OA)系统推广及应用。
5、继续深化交通运输业务应用。各部门、各单位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业务管理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改造,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推动综合道路运输管理平台信息化工作的建设和完善,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公众也行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5加强城市客运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实时采集出租车运行状态信息,加强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和行业管理,提升公共出行服务能力。
(五)加强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重点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化建设人员横向和纵向联系沟通,充分挖掘现有技术队伍潜力。积极组织举办信息化建设专项培训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实施步骤
全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本次活动由省局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道路运输信息化各县市区相关单位部门同步推进。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5月)。召开市处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全面部署 “十二五”市处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道路运输信息化有关单位部门根据市处统一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发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河南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南省交通运输局“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修改完善各县市区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围绕本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各县市区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制定适合各县市区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抓好实施。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各县市区要对照第一阶段制定的目标任务,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措施。市处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县市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评比,评比结果作为2011各县市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重要依据。
五、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信息化建设事关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大局,是综合道路运输行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技术保障,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要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信息化建设与各相关业务紧密结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门人员专职负责相关工作。牵头部门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牵头组织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方案,配合单位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目标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坚持财政拨款与多方筹资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经费落到实处。各县市区要以此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为契机,加强与各级财政主管单位协调沟通,将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维护资金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积极推动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常态化机制;同时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在物流平台、出行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等面向社会的道路运输信息服务领域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局面。
(三)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按照信息化建设年工作要求,各单位要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和工作报告制度,每个阶段都要对照具体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认真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改进措施,形成阶段工作总结报告,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明确部署,确保每个阶段任务都得到全面落实。市处将根据各县市区工作的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查,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将开展情况作为各县市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活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