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与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目录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
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XX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xx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
一、数量不足。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4.3%。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传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塑造先进典型。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XX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一是保证建设用地。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鼓励通过整合、臵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臵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实行收费优惠。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三是适当减免税费。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本文 来自好:)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推动社会共建。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
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资源。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臵。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西门中学驻川店镇龙山村工作组根据实际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结合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现状对我区农村养老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拟通过对川店镇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一、当前农村养老现状
从川店镇龙山村获得的资料来看,龙山村现有农村人口1103人,其中老年人达176人(60岁以上)之多,和全国几乎所有农村地区一样,龙山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龙山村的养老现状如下:
1.家庭养老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敬老院和其他公共养老为辅。通过公共养老的方式,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可以得到政府的救助。公共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3.一部分老人尚能自食其力。一些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他们还在从事田间生产,被称为“闲不住”的人。由于绝大部分中青年离开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和搞经营活动。老人们在田间劳动中承担着“一分天下过其半”的重担。家住龙山村一组的梁大昌老人,今年63岁,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与老伴两人在家仍然耕种着16亩地,年收入有2万余元,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样的
情况在农村也很普遍。
但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儿无女的“三无”仍占一定比例,其中,60周岁以上的占其中的绝大多数。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我国农村还普遍采取家庭养老的模式,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没有完整地建立。但是,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各种疾病日益增多,微薄的农村养老保障金满足不了农村老人生活的需要,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2.“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促使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家庭养老失去了基础。“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 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再有,老伴去世的话,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其中的少量“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也是很低的。
3.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乏力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XX年以来,国家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现在参加人数已达8.15亿人,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但补贴水平尚低,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状况的改变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农村人口养老难的原因
1.农村发展滞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农民,几千元的种植收入,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和子女入学等必要支出,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赡养老人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减小。
2.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降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 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将更多地需要医疗护理、生活照料。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拒养老人消极情绪的增加。
3.农村医疗保障薄弱,加重家庭养老负担。在农村,XX年享受离退休金的老
年人仅占农村老年人的4.0%,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依靠家庭的经济供养。农村的医疗保障总体还很薄弱,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老年人的医药费。而最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部分老人的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门槛高、程序复杂、就医费用“水涨船高”等是影响农民从中受益的主要问题。其中不少村民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医疗费用的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
4.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农村青年人向往和追求城市生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老人的晚年生活开始呈现边缘化倾向。
四、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是解决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是政府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等的体现。可以通过整合用于农村的各类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养老的财政补贴。同时,还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和林地的生产要素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使农村养老得以获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应设立农村养老基金,政府承担一定比例的农村社会养老成本,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从公共财政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直接作为农村养老基金。
二是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要整合敬老院资源,保障“五保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些敬老院因年久失修和养员的增加,住房和基础设施急需完善。部分贫困地区的敬老院养员人数少、资金运转困难。因此,应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精简乡镇敬老院,将条件差、养员少的敬老院合并到条件好、供养能力强的敬老院,以利于综合管理、优化资源配臵,实现资源的整合。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的保障功能。要逐步降低农村低保的限制条件,扩大低保的覆盖面,适当提高农村低保的补助金额,使农村养老困难的家庭得到必要的保障。
2.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筹划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地建设,当地政府将有相当一部分近郊农民的土地被征占或征用,一次性补偿的数额虽然可观,而一旦被补助人不善理财或遭遇突
然变故,补偿金花光后,无地、无工作,老年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因此,应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从实际出发,根据适度保障、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使他们逐步从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换。
二是加快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使他们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中,逐步从土地保障转换到社会保障系统。在制度设计上,要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社会保险权益可以方便地转移接续,并保证其流动就业过程中社会保障权益不受侵害。
三是对于仍然固守在农村,以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则需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能力。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变“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应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根据各地区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水平,并同步增加保险的享受标准。要科学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
3.发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特色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一是加强对发展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引导和舆论宣传,逐渐在农村形成浓厚的社会化养老氛围。相应制定对农村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给予社会办养老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二是要根据我国农村的环境和消费水平,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当前,“家政型”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既易于接受又经济可行的方式,即由民间资本成立敬老院或“老年服务公司”,政府在政策和管理上给予优惠和帮助,大多数农村老人仍然住在自己家中,由家政公司派专人每天(或定期)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需要的家政服务,有条件的
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及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医疗保健服务,服务人员和服务项目由老年人自主选择。“居家养老”主要针对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可满足多数农村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经济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农村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家政服务队伍。家政服务人员应经过一定的培训,并由公安机关备案,工资由家政公司统一发放。人员应尽可能在本区域选择,这些人容易被本地老年人接受,还可降低成本。我国许多农民工在45岁以后由于身体不能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因此45岁至55岁的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可以成为农村“居家养老”所需要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生力军。应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家政基本知识培训,既满足了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再加上这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不断增多, 家庭平均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空巢老人陷入了养老的困境。
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养老的实际需要。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开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指老年人不脱离原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满足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段人群的日常需要而提供的有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和照顾。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照顾、精神抚慰等等。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在管理、服务方面具备了一套相对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在努力探索符合各地区养老实际的养老模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进步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许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撑。比如社区养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政府和
社会各界的承认,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只有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在整个城市社区养老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也没有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列入到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来,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地区城市社区养老发展的滞后,也就不能真正的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二)社会各个方面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缺位
很多地区有关老年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资金以及物质条件的制约外,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老年意识比较薄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客观上,由于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物,使他们无暇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只是社区工作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主观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老年群体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认识不到位。整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本应该是社区“以人为本”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区养老管理混乱,缺乏资源整合
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但是
有的地区现在实际应用的社区管理体制其传统的行政色彩仍然比较浓厚。基本上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等基层
街道管理的格局和办法,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社区老年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社区还不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其日常工作内容多以被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主,不可能从组织上、资金上、人力上自主自发的为本社区居民特别是为老人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这也是制约社区老年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行社区管理时,为避免上述的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必须要有效地利用社区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注重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充分发挥本社区的优势。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天津市是我国首个开展社区服务的直辖市,有着二十余年的社区服务发展经验。滨海新区是推动天津市经济实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政府旨在打造新型社区的试验点,一直以来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社区服务,健全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应该一直起到主导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树立风尚、制定和实施政策、监督和检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积极扶持社区养老的制度建设,是提高社区养老事业水平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调节资源的有效配臵、整合社区资源,使原本是闲臵的资源或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在老年服务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政府应该及时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法律是一切制度的保障,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最终是靠健全法律法规来支撑的。泰达应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违反者的惩罚力度,把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政府还要及时制定出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保证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及监督管理力度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应该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这一事业的发展,将社区养老问题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泰达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加强对社区养老事业的领导,并保证每年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方面的建设。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速对老年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改变传统认为养老主要是义务性服务和福利性服务的观念。将市场竞争机制带入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宏观管理调控、社会中介组织经办运作、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只有形成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新的发展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具有更强的生机和活力。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内容繁重的工作,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具体做法来说,一是以泰达社会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招聘专职人员,培训合格后进入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二是设立社区公益岗位,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社区困难老人养老的问题;三是组织志愿者和义工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义务服务。
同时,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加强对其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出老年服务职
业资格标准,加快养老服务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泰达地区有条件的院校可设学位培养老年学高级专门人才,以便为社区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还要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的水平,制定老年服务业社区服务的具体标准,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政策并认真加以实施,要求其全面的达到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经济、日常起居等全方面的照顾。
(四)加强和完善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按需求发展差异性服务 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按年龄段为老年人进行登记。60岁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信息,实现区街共享;60岁以上退休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对社会孤老、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以及经济困难老人进行重点登记。要完善社区内的电信电话设施,使居民小区内部遇急呼叫、购物求助、医疗求助等通话更加的便捷。
探索和建设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首先, 要建设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要从老人的不同实际需求出发。其次, 要探索新型的社区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和老年人需求的日益多样性,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五)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应该系统化、科学化
社区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社区有效的管理运作。只有正视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办法进行解决。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由于城市社区组织还不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在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时就会
带来诸多的问题,这是严重的制约社区老年人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行社区管理时,管理模式应该更加的科学合理,根据本社区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有效的利用社区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注重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充分发挥本社区的优势,真正的做到为本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
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臵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
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臵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
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XX‟19号、国办发„XX‟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
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
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
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
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
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
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
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
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目录
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时代下,不幸于不能体会到过去人们创造这一传奇历史的艰辛.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在某个夜晚仰望天空,看着那被历史刻上的漫天繁星.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可我们走出象牙塔,要像红军一样去追求某种精神。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今年8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我班组织了大家前去献血宣传,和去敬老院慰问两件大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历来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树立理想,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我们选择周浦敬老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心老人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老人。二是我们以为敬老院里可能会有过去参加红军的老党员,想去采访他们,这一点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兴趣。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
XX年8月23日我们到周浦敬老院,门外硕大的铜字刻着周浦敬老院几个大字。走进大门一位热心的阿姨接待了我们,还一边给我
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
浦东南汇周浦敬老院位于浦东十八镇,周浦 已经准备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
我们一行人从早上到中午12点,走了部分老人房间。慰问了老人们。到了老人吃饭的时间,大家就跟着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一边慰问一边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一边喂才行。这时大家早已没有先前的拘谨同学们都争着给老人喂饭,虽然动作显的笨拙。可一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的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下午1点多,等我们吃完饭,一般这时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了.敬老院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们在散步和锻炼身体,看见我们来了.就和我们一起玩些小游戏.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过来的。虽然有的刚刚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逐渐习惯起来。
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
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敬老院的1楼住的老人大多是行动较为不便的。2楼的老人有相当部分是刚住进来没一年的。我们上了2楼,发现有些老人在和他们的子女聊天,有的老人在下像棋。
我们慰问到一个老婆婆,她居然哭了出来。很是伤心难过。我们耐心的和她聊天,听她说她把她的退休养老金都给了她的子女,她子女不管她就把她送到这里来,而且很少来看望她。有一位同学和阿婆说“我们都是您的子女。“并给阿婆表演节目,阿婆才破涕为笑,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到下午3点了,我们依旧不忘初来的目的,寻访老红军。我们去门访找到了那位阿姨,问了她敬老院里是否有老红军。很可惜,没有。我们顿时感到有点失望。可阿姨告诉我们有一位过百岁的党员。大家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想去访问下那位百岁老人。
我们来到那位老人住的蓬屋顶房,我们等候在门口阿姨进去和老人说了声,我们健步迎上去,用双手搀扶着老人,跟他做介绍:“我们是建桥学院大二的学生’,今天我们来看看您!”,百岁高龄的他,慈眉善目,显得十分和蔼可亲。他笑着说“好!好!”,我们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他一一点头表示欢迎。
这是一个几米大的房子,地是水泥地,旁边有个写字台和几个水杯。墙壁上挂着一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行书字。字体显的各位苍劲有力道,落款有点模糊不清了。
我马上发现一张靠近门口的旧藤椅,估计这是老人平常坐的椅子,于是大家将老人扶到藤椅上坐下,同时我们将水果根据老人的意思放在旁屋的地上。听老人跟我们讲他过去的事情。当我们说起长征的事,老人眼里泛出的了光芒。他说道:“虽然他没实际性参加过长征,可对长征十分了解。
老人说到说:“过去的长征很艰苦的!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有经历
过艰苦的锻炼。“
老人很为自己是党员而感到骄傲,他说:“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没有可以让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家”。
我们一边慰问老人的日常生活一边有的同学帮老人整理了下房间。
老人家说完,我们不禁从心里充满了敬佩!后来我们问他:“您做为中国共产党员认为当年长征最重要是什么?”时,使我惊讶的是,老人家居然头头是道地说了四条: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官兵团结,关心群众......一个百岁的老人思维还那么清晰这不得不叫人尊敬和佩服!我们和老人在一起侃侃而谈,和我们讲述着他当党员和长征的故事,相处的非常融洽,不知不觉好几个小时过去了。
临走我们部分同学和老人一起合影留念。照完相以后,老人对我们说:“你们照片洗出来后能不能给我一张?上面写上你们的名字。”“好的,好的,没问题。我们过两天洗好后给您送来!”我们争着答道。
就这样,我们以这样一个结尾,告别了老党员,告别了敬老院,告别了这里曾几 何时拥有和我们一样梦想的老人们。我们回去的时候和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别样 的心境。
或许我们慰问敬老院,已经不是单纯的来敬老院看望老人。而是怀着一颗赤诚之 心访问亘古时代老一辈革命家老一辈人梦想的深邃。
我想那个时候已成我人生中重要的回忆,那些可爱老人的笑脸。我们拍了一叠照片回来,每次翻开相册一幕幕感人的现象:一位
老人拉住了我们 志愿者的手,在志愿者亲自给他们喂饭穿衣时的喜悦,说出的那句话:不是“儿 女胜似儿女”。我心中有点酸酸的,老人们毕竟还是孤独的,他们需要人关心,爱护,敬老院的 设施好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更加需要社会上的一些关注。因为正是那些老人造 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历史的功臣。而他们现在仅仅需要我们的关爱,仅此而已。
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是最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
我们现在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经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们可能会特别的想念自己已故的亲人,不自觉得就想和老年人们亲近亲近,就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想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而他们也会把我们当成孙女,孙子一样,拉着你的手,把他们的那份慈祥加注在你身上,而我们也欣然地接受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孩童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经历生与死。我们现在还是青年阶段,未来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也许当我们走完我们的人生旅程,该休息时,是否也会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样快乐开心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呢?
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
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 神,一种为他人服务,为创造和谐美好社会的一种精神。志愿者------一个新时代的名词,那是一帮有志青年,怀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但与过去相比不变的依旧是那长征精神。
从意义上来说,这时我们成长了。一次敬老院的慰问,使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访问了那些老人年轻时的点点滴滴。我想那就是生命所创造的财富,异常珍贵。
十年,二十年,三年,四十年……当我们老的时候,是否可能在那个时候又会想起那时候的老人,是否又能过的比他们幸福呢?这一切都是问号,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把握。那个时候或许我们也成为历史的功臣,成为新中国历史长流中璀璨的一个颗心
极易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社会机制转型中观念更新的影响。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指导教师: 各课程任课教师
3、确定调查的主题、内容、方向。
调查对象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可操作性。社会实践主题可以围绕几大板块:
在社会实践前首先确定小组名单;其次确定实践方向和内容,写出实践提纲,包括主题、方式、问题、思考等;作出时间课题,再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最后撰写实践报告。
5、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以固定基地和流动基地相结合、本地基地与外地基地相结合。固定基地可以通过团委就近联系曹路镇团委到相关企业或居委会,流动基地可以由同学自行联系自己居家附近的居委会、企业或其他方式。本地基地指广州地区,外地基地指走出广州如汕头惠州韶关等地。(后者由教师组织少数人参加)。
四、社会实践的考核、考核内容 社会实践考核内容应该包括社会实践的全过程,从提纲的草拟到采访调查的具体经过、到最后实践报告的完成等。因此,考核时必须提交的材料有:小组参加人名单(写
明每个人的具体分工)、社会实践提纲或计划书、访问记录、实践报告(XX 字左右)等。、考核方式 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应该与四六评价相结合。四六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推进,即40%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社会实践材料进行实践过程的考核,60%成绩由指导教师对研究报告进行评定,最终得出本课程的实践分数。既保障督促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又避免了对学生总评过程中任课教师盲目不可知现象的发生。
五、经费安排
1、设备、社会实践常用设备有录像机、照相机等,由教师带队
小组配备和学生自己准备。
2、经费问题 如果到广州其他地区社会实践则需要一定的经费。
七、寒假对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活动计划书
1.写一份研究方案
2.调查地点:养老院、孤儿院、家庭 3.调查内容:
(1)了解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2)了解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对社会的期望。4.调查方式:
(1)至少调查3名以上人员。
(2)调查过程中可以进行采访、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3)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包括 a.采访、访谈、座谈的录音或录像; b.与被调查对象的合影照片; c.被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照片; d.被访谈者签名证明或被访谈单位盖章。
5.必须调查的问题:(除以下问题外可以增加其它问题)(1)经济收入情况如何?(2)身体状况情况如何?(3)亲情情况如何?(4)娱乐或学习情况如何?(5)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设想,对家人、社会或学校有什么期
望如何? 6.研究成果:
(1)录音或录像及其内容整理的文字稿、照片、签名或盖章证明等资料
(2)1000字研究报告 7.调研经费:
(1)对广东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考察(2).对广东农村教师生活现状的考察(3).对广州公园免费使用现状的考察(4).对广州房地产价格现状的考察(5).对广州珠江新城的治安现状的考察(6).对我院学生环保意识与时政意识的调查
(7).对我院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意识与参加志愿者组织情况的调查
2.社会调查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
3.调查将采用自主调查的形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些具体的现象或问题进行调研。
4.学生必须按3-4人小组形式参加社会调查。
5.应注重实地调查,重视数据、材料的分析,使用问卷法、观察法、座谈法等调查方法。作好调查过程记录。切忌网上直接下载或照抄有关部门、单位资料,调查过程中尽量拍摄照片以增加调查的真实性。
6.撰写调查报告,必须让事实说话,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调查报告字数原则上XX字以上。
大学生的身份?思考了两天,我背上背包,带上相机,去上海——一个在我心中年轻,活力,充满梦想的城市。
姐姐在杨浦区一所医院工作,由于工作比较繁忙,所以我的好朋友,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的xxx同学就担当了我的全职导游。特别感谢他的陪伴。叮嘱爷爷奶奶们平时多吃水果,保重身体。爷爷奶奶们接过水果,开心的称谢,夸我们是好孩子。一位老奶奶还爱抚地抚摸着我的手,点头微笑。一片欢乐的气氛。
接下来就是为爷爷奶奶们的表演时间了,契合着墙上“庆祝建党91周年,老年朋友唱红歌”的标语,我们集体大合唱,为老人们奉上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和《唱支山歌给党
听》两首歌曲。一位同学因为赶时间为老人们制作小短片没有时间好好练歌,就把歌词全都抄在手上,满满的,一手黑,但我企业着实感受到了那颗炽热的红心,歌曲唱罢,老人们都显得很欣喜和激动,不知道是不是勾起了他们对往事,对那段青葱岁月的回忆,虽然我不曾经历过,但那段时间肯定格外的动人,美好……在一位较为年轻的奶奶的倡导下,老人们也要为我们演唱一曲《团结就是力量》。那位染着棕色头发的看上去比较“潮”的年轻奶奶打开钢琴,一段激昂的旋律想起,又有一位身着紫红色衣服的胖奶奶起身为老人们打拍指挥,一场在我看来精彩绝伦,无与伦比的演唱就这样开始了。也许声音并不洪亮,也许合唱并不够齐整,但却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让我看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接下来,三名男生围老人们表演了一段健身操,动感的旋律张扬着青春的活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段舞蹈给老人们带去年轻的朝气。
随后,那位“满手小抄”的同学打开电脑,播放了一个短片,展示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逐步变化,一天天,越来越好,社会越来越繁荣的景象。这位细心的同学还搜集了许多老人们在养老院的生活照,制作成动感影集,许多并没有接触过网络,电脑的爷爷奶奶们一
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位老爷爷还情不自禁地感慨到:“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呀……”
活动展示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自由的和爷爷奶奶们交谈,我来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身旁。问她今年高寿,奶奶只是一个劲的冲我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摇了摇头,原来奶奶的听力有障碍,我贴近奶奶的耳朵跟她交谈。奶奶告诉我他已经82岁了,我一边比划着一边贴着奶奶的耳朵说:”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奶奶被逗得乐呵呵的。从交谈中我了解到奶奶她原来也是江苏人,听说我也来自江苏,奶奶显得有些激动,只是感慨自己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回去过了。当我讲到我来自徐州师范大学,给她讲到那里曾经发生的淮海战役后,奶奶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泪花,原来奶奶的一个哥哥也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兵荒马乱的年代,失去了联系,至今不知道哥哥是生是死,身在何方。我一边帮奶奶擦拭着泪水,一边安慰着她。我的心也在隐隐落泪。革命先辈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一切,却不能亲眼看着中国慢慢强大,不能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去不满,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奋斗!想到这里,我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梦想:好好读书,回报社会,为我们的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爷爷奶奶们娓娓的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我们静静的聆听,听一个时代的故事,我们也向爷爷奶奶们讲述如今社会的点滴变化。敬老院里一片祥和。充满着爱的味道。这时我又注意到一位身穿红色上衣,戴红色鸭舌帽的叔叔坐在角落里,时不时的冲着我们一个劲的笑,但眼神却显得有些呆滞,经过了解,原来这位叔叔是为智障人士,腿脚也不是很灵便。我走过去,想跟叔叔进行简单的交谈,但是叔叔只是
一个劲的冲着我笑,我剥了个香蕉递给叔叔,他像个孩子一般乐开了花,我的心里却是很酸楚,祝福他一切安好吧。
一个上午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将近午饭时间,为了不打扰老人们的正常作息,我们拍完照后不舍的离去,爷爷奶奶们紧紧地抓住我们手,同样不舍得我们的离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还健在,尽尽我们想孝道吧,也许就是一句关切的话语,也许就是一个在乎的眼神,也许正如那首歌里唱的一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不要让他们孤寂,不要让他们哭泣。让他们感受到子女满满的爱……
活时阿姨拉过我们,给我们讲这些日渐年迈的老人,给我们讲他们的思念,给我们讲他们的伤心,给我们讲他们的病痛。这些都与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出门在外,一个个以赚钱为借口的不孝子。而这些老人之所以选择养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一人自说自话,在孤独中老死;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而那些子女却不晓得,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才知道为时已晚。他们何时才会明白这些守候他们的父母希望的是每天见到自己。
小时候,父母牵着我们的手,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从不厌烦,从不要求什么回报,他们只是一心的希望我们好。怎么当他们老了,我们却厌烦他们的抱怨,厌烦他们的迟钝了呢?曾看到过一句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正如古代先贤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善待天下所有的老人,尊老爱幼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下午三点左右,天开始刮起了大风,乌云也慢慢遮住了天。老人们开始催促我们可以回家了,天要下雨了,要晚了。其实今天天气预报报道说多云,而这些老人就是担心,害怕我们淋了雨感冒,紧张我们晚了路上会有危险。他们就是这样总是时时刻刻在为着每个人担心着,为了出门在外的孩子担心,为着每一个忙碌的人担心,为着每一个善良的人担心。因为他们都是一群善良的人,可是这个世态炎凉的
社会有过担心他们吗,有过为他们做什么吗?答案似毫没有,他们给善良的他们是冷眼观看。
老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身肩重担,将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这次社区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了同学们的爱心,并且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刻的理解了雷锋精神的伟大意义,大家都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把雷锋精神继续传扬下去。
结果:虽然这次敬老院之旅只有短短一天。我们却受益匪浅。虽然我们不能从根本 上解决老人的孤单问题,但我们确实给老人带去欢乐。并且从老人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更加体会到了父母时刻为子女着想的心。
总结体会。:政府应履行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建立养老院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老人健康水平。还应坚持从群众中到群众中的去的工作方法。诚心诚意为老人服务。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我们作为高中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仅要尊重那些孤寡老人,更要尊重家中的父母。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对父母大声呵斥。我们应该与父母好好相处。即使有所谓的代沟。我们也应该静下心和父母沟通。而不是火冒三丈得去和父母较真。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对于他们的爱我们怎么能伤害?
第二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2011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第三篇: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1年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1年
x月下旬至xx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赴xx县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调研xx县、xx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老人生活起居情况,详细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委托xx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市户籍人口xxx.xx万人,其中:xx周岁以上老人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xx岁以上老人x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xxx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xxx家,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xx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xxx家,共拥有养老床位xxxxx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xx.x张。
(一)养老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编制了《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养老服务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将养老服务机构布局纳入总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规划的养老设施用地需求。健全完善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在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竞买土地新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x.xx-x.xx万元的补贴;对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补助。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把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报酬和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办养老机构日常运转。
(二)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养老资金x.x亿元,福彩公益金投入x.xx亿元。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拨付资金xxxx余万元,对全市xx家农村敬老院实施提档升级和消防设施改造。强化失能失智老人服务经费保障,发放运营补贴资金xxxx.x万元,将失能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x万元(原标准x.xx万元),较原有标准提高xxx%。落实高龄津贴和特困供养政策,在全省率先建立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xxxx余万元。xx县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人提供多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注重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xx场次,培训从业人员xxx人次。加快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建设,建成全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市社会福利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xx县xx镇xx社区被评为省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示范项目。着力提升养老机构建设质量,全市现有三星级养老机构xx家、四星级养老机构x家。注重提高医养服务水平,全市现有护理型养老床位xxxxx张,占比为xx.x%,家庭医生签约老人xx.x万,为xx.x万xx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xx.x万xx岁以上老人进行医养服务指导。不断加大对失能五保老人的服务保障力度,提高集中供养服务水平,我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xxxx人,集中供养率达到xx.x%。
(四)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xxx家,配套床位xxxxx张,配备管理服务人员xxxx人,购置活动器材和设施xx套。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xx家,床位xxxxx张。居家养老模式稳步推进,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x所,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xx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xx所,开通xxxxx“养老服务热线”,xx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共有医养集合示范单位xx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xx家设置老年病区和老年病科,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为xx.xx%,xx区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仅为xx.xx%。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方米,尚缺xxxx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切实转变传统社会养老观念。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和新型的养老模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切实转变广大群众的传统养老观念。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转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以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为背景,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相关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养老事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建设规划。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着力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高度重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按照“立足实际、需求导向、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完善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效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政策。统筹资源配置,科学规划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备,加强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衔接,不断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着力推进适老化环境改造,开展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工作,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设施资源,优化改善农村养老设施设备条件,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突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发展,制定服务流程、实际操作、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有序。发挥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作用,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链接、直接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网路,积极打造xx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能力,实现居家服务管理科学有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居家服务需求。
(四)不断加大养老服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要求,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养老服务质量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发布机制,健全奖优罚劣机制。
(五)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建立参与医养结合社会机构的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标准化。完善“医养结合”布局,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运用和互联网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产业,整合养老和医疗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与医保衔接的具体办法,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签约履约,保障签约老年人就医取药。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结合xx“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设立中医药养老服务专区,推动xx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六)高度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引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与养老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开展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专业教育,探索在xx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规划中增设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专业。针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分类培训,积极构建养老服务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职业保障,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队伍人难招、人难留问题。加强医养结合护理员队伍及服务老年人的家政人员规范化培训,提高专业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四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与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目录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
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XX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xx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
一、数量不足。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4.3%。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传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塑造先进典型。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XX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一是保证建设用地。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实行收费优惠。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三是适当减免税费。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本文 来自好:)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推动社会共建。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
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资源。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西门中学驻川店镇龙山村工作组根据实际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结合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现状对我区农村养老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拟通过对川店镇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一、当前农村养老现状
从川店镇龙山村获得的资料来看,龙山村现有农村人口1103人,其中老年人达176人(60岁以上)之多,和全国几乎所有农村地区一样,龙山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龙山村的养老现状如下:
1.家庭养老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敬老院和其他公共养老为辅。通过公共养老的方式,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可以得到政府的救助。公共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3.一部分老人尚能自食其力。一些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他们还在从事田间生产,被称为“闲不住”的人。由于绝大部分中青年离开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和搞经营活动。老人们在田间劳动中承担着“一分天下过其半”的重担。家住龙山村一组的梁大昌老人,今年63岁,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与老伴两人在家仍然耕种着16亩地,年收入有2万余元,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样的
情况在农村也很普遍。
但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儿无女的“三无”仍占一定比例,其中,60周岁以上的占其中的绝大多数。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我国农村还普遍采取家庭养老的模式,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没有完整地建立。但是,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各种疾病日益增多,微薄的农村养老保障金满足不了农村老人生活的需要,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2.“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促使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家庭养老失去了基础。“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 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再有,老伴去世的话,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其中的少量“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也是很低的。
3.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乏力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XX年以来,国家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现在参加人数已达8.15亿人,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但补贴水平尚低,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状况的改变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农村人口养老难的原因
1.农村发展滞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农民,几千元的种植收入,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和子女入学等必要支出,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赡养老人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减小。
2.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降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 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将更多地需要医疗护理、生活照料。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拒养老人消极情绪的增加。
3.农村医疗保障薄弱,加重家庭养老负担。在农村,XX年享受离退休金的老
年人仅占农村老年人的4.0%,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依靠家庭的经济供养。农村的医疗保障总体还很薄弱,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老年人的医药费。而最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部分老人的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门槛高、程序复杂、就医费用“水涨船高”等是影响农民从中受益的主要问题。其中不少村民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医疗费用的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
4.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农村青年人向往和追求城市生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老人的晚年生活开始呈现边缘化倾向。
四、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是解决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是政府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等的体现。可以通过整合用于农村的各类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养老的财政补贴。同时,还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和林地的生产要素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使农村养老得以获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应设立农村养老基金,政府承担一定比例的农村社会养老成本,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从公共财政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直接作为农村养老基金。
二是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要整合敬老院资源,保障“五保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些敬老院因年久失修和养员的增加,住房和基础设施急需完善。部分贫困地区的敬老院养员人数少、资金运转困难。因此,应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精简乡镇敬老院,将条件差、养员少的敬老院合并到条件好、供养能力强的敬老院,以利于综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整合。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的保障功能。要逐步降低农村低保的限制条件,扩大低保的覆盖面,适当提高农村低保的补助金额,使农村养老困难的家庭得到必要的保障。
2.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筹划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地建设,当地政府将有相当一部分近郊农民的土地被征占或征用,一次性补偿的数额虽然可观,而一旦被补助人不善理财或遭遇突
然变故,补偿金花光后,无地、无工作,老年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因此,应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从实际出发,根据适度保障、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使他们逐步从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换。
二是加快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使他们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中,逐步从土地保障转换到社会保障系统。在制度设计上,要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社会保险权益可以方便地转移接续,并保证其流动就业过程中社会保障权益不受侵害。
三是对于仍然固守在农村,以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则需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能力。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变“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应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根据各地区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水平,并同步增加保险的享受标准。要科学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
3.发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特色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一是加强对发展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引导和舆论宣传,逐渐在农村形成浓厚的社会化养老氛围。相应制定对农村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给予社会办养老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二是要根据我国农村的环境和消费水平,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当前,“家政型”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既易于接受又经济可行的方式,即由民间资本成立敬老院或“老年服务公司”,政府在政策和管理上给予优惠和帮助,大多数农村老人仍然住在自己家中,由家政公司派专人每天(或定期)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需要的家政服务,有条件的
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及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医疗保健服务,服务人员和服务项目由老年人自主选择。“居家养老”主要针对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可满足多数农村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经济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农村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家政服务队伍。家政服务人员应经过一定的培训,并由公安机关备案,工资由家政公司统一发放。人员应尽可能在本区域选择,这些人容易被本地老年人接受,还可降低成本。我国许多农民工在45岁以后由于身体不能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因此45岁至55岁的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可以成为农村“居家养老”所需要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生力军。应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家政基本知识培训,既满足了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再加上这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不断增多, 家庭平均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空巢老人陷入了养老的困境。
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养老的实际需要。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开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指老年人不脱离原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满足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段人群的日常需要而提供的有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和照顾。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照顾、精神抚慰等等。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在管理、服务方面具备了一套相对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在努力探索符合各地区养老实际的养老模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进步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许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撑。比如社区养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政府和
社会各界的承认,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只有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在整个城市社区养老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也没有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列入到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来,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地区城市社区养老发展的滞后,也就不能真正的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二)社会各个方面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缺位
很多地区有关老年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资金以及物质条件的制约外,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老年意识比较薄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客观上,由于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物,使他们无暇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只是社区工作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主观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老年群体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认识不到位。整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本应该是社区“以人为本”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区养老管理混乱,缺乏资源整合
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但是
有的地区现在实际应用的社区管理体制其传统的行政色彩仍然比较浓厚。基本上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等基层
街道管理的格局和办法,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社区老年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社区还不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其日常工作内容多以被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主,不可能从组织上、资金上、人力上自主自发的为本社区居民特别是为老人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这也是制约社区老年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行社区管理时,为避免上述的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必须要有效地利用社区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注重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充分发挥本社区的优势。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天津市是我国首个开展社区服务的直辖市,有着二十余年的社区服务发展经验。滨海新区是推动天津市经济实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政府旨在打造新型社区的试验点,一直以来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社区服务,健全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应该一直起到主导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树立风尚、制定和实施政策、监督和检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积极扶持社区养老的制度建设,是提高社区养老事业水平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整合社区资源,使原本是闲置的资源或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在老年服务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政府应该及时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法律是一切制度的保障,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最终是靠健全法律法规来支撑的。泰达应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违反者的惩罚力度,把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政府还要及时制定出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保证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及监督管理力度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应该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这一事业的发展,将社区养老问题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泰达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加强对社区养老事业的领导,并保证每年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方面的建设。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速对老年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改变传统认为养老主要是义务性服务和福利性服务的观念。将市场竞争机制带入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宏观管理调控、社会中介组织经办运作、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只有形成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新的发展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具有更强的生机和活力。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内容繁重的工作,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具体做法来说,一是以泰达社会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招聘专职人员,培训合格后进入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二是设立社区公益岗位,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社区困难老人养老的问题;三是组织志愿者和义工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义务服务。
同时,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加强对其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出老年服务职
业资格标准,加快养老服务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泰达地区有条件的院校可设学位培养老年学高级专门人才,以便为社区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还要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的水平,制定老年服务业社区服务的具体标准,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政策并认真加以实施,要求其全面的达到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经济、日常起居等全方面的照顾。
(四)加强和完善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按需求发展差异性服务 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按年龄段为老年人进行登记。60岁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信息,实现区街共享;60岁以上退休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对社会孤老、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以及经济困难老人进行重点登记。要完善社区内的电信电话设施,使居民小区内部遇急呼叫、购物求助、医疗求助等通话更加的便捷。
探索和建设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首先, 要建设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要从老人的不同实际需求出发。其次, 要探索新型的社区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和老年人需求的日益多样性,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五)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应该系统化、科学化
社区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社区有效的管理运作。只有正视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办法进行解决。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由于城市社区组织还不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在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时就会
带来诸多的问题,这是严重的制约社区老年人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行社区管理时,管理模式应该更加的科学合理,根据本社区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有效的利用社区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注重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充分发挥本社区的优势,真正的做到为本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
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
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
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XX〕19号、国办发〔XX〕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
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
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
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
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
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
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
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
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
目录
集资兴办。温州永嘉的康乐山庄、玉环的夕阳红山庄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的老年人社区。温州的红枫山庄也应归人此类,所不同的是该山庄由私营业主出面策划,政府划拨土地,私营业主只投入少量启动资金,办妥手续,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资金建房。现红枫山庄的经营者已经由民政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改为工商登记营利企业。上述山庄均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
非营利机构经办。宁波市的颐乐园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划拨土地100余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3亿元兴建的。该院建筑规范,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出资方共同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待遇。该院吸纳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因为条件好、收费低,老人常常排队等候人住,床位供不应求。
民间资本兴办。温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对热心老龄事业的下岗夫妇租用闲置的厂房开办的,年租金15—16万元,收住老人70-80位,满负荷运转。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种形式在浙江全省还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乐园是私营业主王雪飞夫妇卖掉了经营良好的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公寓,所用土地为协议出让。公寓条件较好,现收住100多位老人。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政府划拨用地274亩。规划有高档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是一个设计超前、功能完备的老年人社区,现企业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
纵观以上四种兴办模式,我们以为 离休的局级干部,夫妇二人在此居住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连吃带住加上卫生保洁等费用,每月仅需开支XX元,还不到其离休金的一半,享受着超值的服务。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则可租可售,两头获利,无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会福利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是扶危济困,是帮助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可是人住诸如宁波市颐乐园之类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的服务,实际上是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隐含着不安定因素。温州出台以在工商登记和在民政登记为 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期间,经营者以租金形式分批向主管部门上交部分经营利润。
集资兴办。温州永嘉的康乐山庄、玉环的夕阳红山庄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的老年人社区。温州的红枫山庄也应归人此类,所不同的是该山庄由私营业主出面策划,政府划拨土地,私营业主只投入少量启动资金,办妥手续,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资金建房。现红枫山庄的经营者已经由民政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改为工商登记营利企业。上述山庄均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
非营利机构经办。宁波市的颐乐园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划拨土地100余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3亿元兴建的。该院建筑规范,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出资方共同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待遇。该院吸纳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因为条件好、收费低,老人常常排队等候人住,床位供不应求。
民间资本兴办。温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对热心老龄事业的下岗夫妇租用闲置的厂房开办的,年租金15—16万元,收住老人70-80位,满负荷运转。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种形式在浙江全省还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乐园是私营业主王雪飞夫妇卖掉了经营良好的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公寓,所用土地为协议出让。公寓条件较好,现收住100多位老人。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政府划拨用地274亩。规划有高档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是
一个设计超前、功能完备的老年人社区,现企业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
纵观以上四种兴办模式,我们以为 照顾的老人却无力集资盖房,无法享受此等优惠。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宁波市颐乐园人住的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其中有位离休的局级干部,夫妇二人在此居住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连吃带住加上卫生保洁等费用,每月仅需开支XX元,还不到其离休金的一半,享受着超值的服务。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则可租可售,两头获利,无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会福利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是扶危济困,是帮助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可是人住诸如宁波市颐乐园之类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的服务,实际上是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隐含着不安定因素。温州出台以在工商登记和在民政登记为 标准来区分营利养老企业或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文件以后,由政府划拨土地集资盖房的红枫山庄私营老板立即提出改“民非”登记为工商企业登记,这样就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该老板表示这笔出让金肯定会转嫁到人住在该山庄的老人头上,无形中把政府推到了山庄老人的对立面,导致政府与老年人的直接对立。对此当地有关部门深表忧虑。
存在国际化养老的误区。浙江省有的养老机构为了增加收入,提出吸收港、澳、台甚至外国老年人来人住。如果该机构是按完全成本计价接收入住,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按目前通行的不计地价和造价,仅按运营成本计价的方式接纳入住,就值得商榷。
资本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既弥补了政府社会福利的不足,又为社会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吸纳了很多下岗女工和民工,完全符合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的指导思想,理应给予扶持和推广。但也恰恰是该种模式遇到了政策瓶颈:只有登记为民办非企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可是登记为民办非企又给这些企业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如在温州开办水心老年公寓的一对夫妇,以公寓为家,吃住在公寓,亲自买菜、做饭,惨淡经营,年盈余仅六七千元。即便如此,按照民办非企业的管理规定,这盈余的六七千元也归该公寓所有,而不能属于个人。奉化的99老人乐园因为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受政策限制,投入大量资金盖好的房产成为“福利机构所有”(宁波房管所、民政局出具的不能抵押贷款说明),资金问题凸现,举债无门,经营陷入困境。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由于台州市发文将该山庄定性为“民办非营利福利事业单位”,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将来土地上的建筑物也不能抵押贷款,致使企业资金运作困难,且其投入资金将不能收回,投资商如今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老龄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老龄产业,也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有的又以营利或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我们认为上述看法都是错误的。
首先,社会福利与老龄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福利是国家在
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待服务的社会制度。它表现为国家及社会团体兴办的多种福利设施、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讲求的是公平与公正,是不计成本和盈利的。比如国家办的养老院、福利院,国家投入了土地、资金等大量的人力物力,决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扶危济困,稳定社会。而产业则不同,产业是指生产事业,是经营活动,提供的是商品,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行业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其次,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不仅不科学,而且容易造成混乱。比如,宁波市的颐乐园组建了管理公司,在工商局进行了登记,对外介绍其经营是盈利的。那么能否据此断定它是养老产业呢?结论是否定的。因为它的投资主体是国家、非营利机构(宁波慈善分会)和社会捐赠(大红鹰集团),仍然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所谓的盈利是建立在对原始投入不计成本、不计利息、不算折旧、不求回报的基础之上的,是仅仅以充分享受政府免税等优惠政策之后的运营成本为起算点的盈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极而言之,不过是福利机构管理方式的改进、福利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已。而登记为民办非企的温州水心老年公寓、奉化的99老人乐园恰好应该定性为老龄产业,也是国家应该重点扶持的对象。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国家出台政策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很有必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扶持以养老服务为主体的老龄产业大力发展,既可以弥补国家福利资
金投入的不足,又可以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有投入,有产出,才能称之为产业。如果只有投入而不求回报,不计成本,不讲产出,那是慈善事业,而不是老龄产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既然我们认定老龄产业是 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上海、大连市采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是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使老年人和下岗职工双受益的经典模式,政府的一份投资收到了双倍的投资效益。温州实行投资与经营分离、办管分离、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有效地盘活了福利机构存量资产,提高了资本利用效能,既减轻了政府管理负担,又使老年人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管办一体的实施方法,改为以甄别、确定福利对象,实行货币化补助养老。对于已建好的社会福利设施,也应参照温州的做法,实行办管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社会福利设施的投资效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家节约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稀缺的社会福利资源,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20张,其中民办45家,床位8500张,分别占总数的29%、40%,全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仅XX年,郑州市新增民办养老机构6家、床位XX多张,分别占民办总量的13%、24%,民办机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
郑州市的民办养老机构中,郑州市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最给力的 政策是对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XX年,郑州市在河南省率先出台补贴政策,对养老机构给予3000元/床的一次性建设补贴、150元/月/床的运营补贴,截止目前已发放养老机构补贴资金共计1158万元。其它扶持政策则基本没有,有的市级文件虽有规定,但均难以落实。如郑州市在土地供应方面,至今没有养老机构建设的用地计划,用地问题是制约该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首要障碍。在税费方面,郑州市目前有30%的民办养老机构没有享受水、电、气、宽带与居民同价政策。在投融资方面,“贷款难”一直困扰着郑州的民办养
老机构,养老服务的补贴制度也是刚刚建立,标准偏低。在人才培养方面,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尚未引入公益性岗位,补贴力度不够,致使养老护理员难招难留,护理队伍不稳定、服务人员流动快,这直接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在组织领导方面,目前,郑州市的养老服务工作由老龄办牵头负责,但由于多数县(市、区)老龄办(或老龄科)都是挂牌机构、虚设单位,老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有的县市区只有一人从事老龄工作,严重制约了该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郑州市的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中部地区具有代表
性、典型性。在座谈互动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地方和基层财力有限,从而限制财力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支持外,关键是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钱往哪里投,主要取决于领导同志的主观认识和政绩标准。
郑州市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百万,民营养老院存在价位偏高的 状况,而医疗不对口,饭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难度较大,成为制约的瓶颈。
郑州还需要建多少养老机构、增加多少养老床位,才能实现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这些养老机构建在哪里更合适?这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导向性问题,很快将有“指路明灯”。昨天,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老龄办获悉,郑州市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编制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规划。
“郑州每千名老人大致拥有养老床位20张,离目标还有差距。”郑州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包含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养护院、老年公寓、光荣院、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根据目前的测算,郑州市有60岁以上老人108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养老床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统一编制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规划,首先需要统计部门统计、预测各县(市、区)的人口数量,尤其是老年人口,以及到XX年末会有多少老年人。
同时,由民政部门统计、调查各区域养老机构设施现状,已有 和筹建的养老机构床位数,比照“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规划下一步如何建设养老机构。
此外,土地、规划、建委等部门,要根据土地性质和相关规 定,预留并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确保能满足本区域内老年人的养老及服务需求,并向民政部门提供每个区域规划和预留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情况。这对有意投身养老行业者来说,有很大指导意义。
有完全超越传统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而仅仅是体现在养老地点的不同以及看护人员的区分。①而且,机构养老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模式,它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养老机构的经营能力较弱,常年处于亏损的边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在机构设施上的配置较差,缺少相应的医 1 疗服务条件,而且国家对于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导致养老机构的收费较高,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加上养老机构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老年人的入住率常年在较低水平徘徊,机构的生存压力巨大。所以,养老机构往往通过压低看护人员工资福利,降低服务标准,减少服务数量的办法来缩减巨大的营业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营业能力差—降低服务质量—入不敷出—亏损—退出养老产业”的恶性循环。
专业养老看护人员的职业地位较低,护理人才十分短缺。首先,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所享受的工资较低,大多处于XX元左右的水平;其次,工作十分辛苦,工作量很大,而且工作环境较差; 开发产生制约作用。机构养老的功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广义上的养老服务是指一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总称,包括家政服务、医疗护理、保险、老年理财、老年休闲、老年用品、旅游、教育、文化、心理咨询和体育等行业。此外,湖南省 活会让老年人觉得缺少必要的亲情。三是由于养老机构处于亏本边缘,其住院收费较高,迫使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选择其他养老方式。
养老机构的医疗配置低下,缺少疾病治疗功能模块。依据XX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的专题报告中数据显示:现有的养老机构拥有医疗卫生室的比例小于60%,拥有疾病康复理疗功能的比例低于20%;而且有超过50%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生的配置,拥有护理专业的人员以及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的机构比例低于
30%。学者何文炯对浙江省内杭州市、温州市等地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老年人最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比例在浙江省低于20%。②
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日趋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面临困境的机构养老模式,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积极的养老观,体现古代社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理念,要通过实践,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模式,充分调动福利三角模式中的各方力量,解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机构养老发展路径。笔者认为,要加快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政府要加大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引导老年人合理选择机构养老服务。针对目前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同度较低的现状,政府需要加大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创造一种支持机构养老模式的氛围,加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可度,弱化传统的养老观念,进一步消除对机构养老的误解和偏见,引导老年人合理地选择机构养老模式。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调动市场力量推动力机构养老模式发展。政府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机构养老的活动中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壮大机构养老的规模。政府要借助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元素,通过政策法规的杠杆作用,进行行政监督,来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机构养老的发展。比如,上海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养老事业,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15家,其中有321家是由社会资本经营办理,对于机构养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③
强化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首先,政府要加大力度进行养老护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即在卫生、医学、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强化其职业化属性,加大力度推进老年护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其次,针对现有养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缺少正式护理培训的现状,政府要联合养老机构和社会教育培训部门,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理念,完善机构养老的服务体系。最后,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起尊敬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氛围,提升其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使其“体面”地工作。
政府要对有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补助。针对目前养老机构的入住收费远远高于普通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的现状,可以考虑根据各地财政能力、物价指数、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的变动情况,适当给予老年人一定的补助,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模式提供必要的
经济支持和物质基础,进一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家庭养老也要配合机构养老,一起履行养老的责任。从严格意义上说,机构养老是家庭养老社会化的体现,是家庭养老的进一步延伸,并不意味着家庭作为养老的主体之一就不再承担养老的责任了。而且,家庭的某些养老功能是养老机构所无法取代的,也是无法超越的。家人的关怀和精神鼓励,对于提高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
有哪些:
7、您的机构的床位数()长期入住的老人数()您认为对床位的需求是()a供不应求b 供需相当c供低于求
8、您认为老人选择贵机构的主要原因是:
9、养老院的收费标准: 9.您的机构的硬件设施
(1)土地面积()土地产权期限()是否有独立的医疗服务机构 :()a是b 否
提供哪些医疗服务:()a 一般的感冒等小病b定期的医疗检查 c 严重的病 其他:
相对于社会的医院,养老院内部的医疗机构的药品的费用如何:()a相同b 略低c 高
政府对您的医疗机构是否有补助:()a是b 否 表现为何种形式:(3)基础设施有哪些: 10.您的机构的软件设施
(1)是否有绿色通道()a是b否
(2)您的养老院是否为老人提供精神文化服务()a是b否 有哪些:
11.您的机构运营状况如何()a盈利较好b 略有盈余c收支相抵d运营艰难
12.您的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a 资金运营困难b 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c 服务人员质量较低 d 老人不积极配合 其他:
13.您们是否注重向社会大众宣传自己的养老机构()a是b 否 通过何种方式:
主要针对的范围: 政府是否对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a 是b否 采取何种方式:
主要由政府的那个部门管理:
15、政府平常对您的机构是否有政策性支持()a是b 否 主要采取何种方式:
16、相对于本地区的公办养老机构,您的机构具有哪些劣势()a 政府的资金、政策性支持不平等 b.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略有欠缺 c.老人倾向性选择公办养老机构 d.其他 :
17、相比于公办养老机构,您的机构具有哪些优势:
18、为了使得养老院更好地发展,您觉得国家社会应该再做些什么呢?(可以从政策、法律、财政等方面进行阐述)。
政策: 法律: 财政:
第五篇:关于宁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宁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李治贵 岳秀霞 朱 蕾 彭妍晖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厅党组的安排,自治区老龄办组织专题调研组就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全区五市及辖区各市、县(区)实地察看了部分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医疗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与基层广大干部群众、老龄工作者及部分老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座谈,形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于200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虽然比全国晚了10年,却以每年5.0%(全国3.2%)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0.7万,占总人口的12.2%,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6.6万,占老年人口的8.2%;失能失智老人14.98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8.56%。据测算,到“十二五”末,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0万以上,占届时总人口的13%以上,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7.8万,占老年人口的8.7%,且老年人口的失能失智化、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
二、取得成效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制定规划。国务院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召开了第三次全区老龄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12年4月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构建“9073”(的养老服务模式,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50%以上的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2.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民生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城乡统筹。一是加快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争取纳入一批、抓紧建设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投资建设了宁夏老年人服务中心;实施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加快推进老年护理院建设步伐,新建、改扩建老年护理院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9所。二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建设思路,利用撤乡并镇后的闲置资产,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农村敬老院。目前,全区五保供养机构61所,床位5693张,集中供养率32%。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打造“黄河善谷”的决策部署,投资建设了陶乐幸福园项目,新增机构养老床位600张,为生态移民区的五保老人打造了幸福家园。三是加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将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30件实事之一,采取“财政补助一点、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一点、地方政府配套一点”的办法,投资5000余万元,在全区规划建设了16所老年活动中心,搭建了“老有所乐”的平台。
(三)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对按标准建设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和每年1200元的运营补贴。2010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共安排848.5万元资金,用于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床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全区民办公助养老服务机构12所,建筑面积76056平方米,总投资13342.4万元,设置床位2579张;新建和改扩建的6所,计划设置床位2000张。
(四)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辖区养老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站)等多种资源,依托社区建设了一批具有日间托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探索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学习等多种服务。目前已建成规范运作、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45个,其中城镇社区353个,覆盖率达到了79.5%,农村社区和幸福院共200个,覆盖率接近10%。自治区财政预算资金和福彩公益金补助481.2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慈善资助等形式,累计为5000余名困难老年人购买服务,为5万多名老年人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服务。采取社会力量投资、市场化运作、政府和慈善公益组织资助并监管的方式,委托宁夏援通众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900余万元、自治区资助418万元,建设了集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和“一键式”紧急呼叫服务为一体的宁夏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和心理咨询热线,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和紧急求救等多种延伸服务,用户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五)注重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服务。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建立健全了一批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制度,提升了养老服务功能。先后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试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准入制度(试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单位质量评估制度(试行)》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登记程序、考评办法等,确保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自治区民政、发改、财政等部门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及时跟踪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确保了政府补助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有的市、县(区)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认识不足,未能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摆上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不够,加之,受经济、社会、地域、思想观念等制约,致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如固原市的机构养老床位仅占老年人口的11‰,而石嘴山市的机构养老床位已达20‰以上。
(二)资金投入不足,机构养老床位缺口大。2012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2.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数达到1.2万张以上,集中供养率达到70%。”。但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仅13.9张,农村敬老院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32%。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到“十二五”末需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58万张,其中农村敬老院需新增8000张床位。因此,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三)服务功能不全,社区居家养老推进难度大。我区虽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45个,但由于缺乏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资金短缺,人力不足,服务设施差,功能不齐全,日间照料中心、托护中心发展慢,致使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总体上推进迟缓。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内容单一,大多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日托生活照料和卫生保健服务,多元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难以满足社区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农村养老形势严峻,除敬老院收养五保老人之外,农村老年人只能依靠子女或亲戚朋友的照料。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在土地、税费、用水、用电、用气、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一次性床位补助和年运营管理费等方面出台了一些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配合协调不力,加上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够,地方配套措施跟不上,许多政策落实困难。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目前,固原市还没有一所投入运营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五)从业人员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从事养老服务人员较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据了解,全区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720名,取得专业证书的只有69人,持证率不足10%。由于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只能为老人提供日常性的生活照料。如大武口逢干老年公寓收养123位老人,护理员23人,只有4人取得国家认定的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证书。
(六)体制机制不健全,行业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尚未出台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专项行政法规,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机制尚未建立,民政部门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小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未在任何部门登记,游离于政府监管范围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管。
四、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快推进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规划指导和统筹管理。组织力量深入全区就各市、县(区)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意见》和《规划》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督导检查,促使各地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效能考核,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建设目标,细化配套措施,强化部门职责,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民生工程,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统筹规划发展。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等多种方式,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特别是医养结合的关爱护理院建设,为“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其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和抚养能力)、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经调研,如要达到“十二五”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的目标,需新增床位8000张,按35m2/床、3000元/m2计算(包括简单装修、设备配套和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共需资金8.4亿元。除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0%,即2.52亿元外,需地方投入近6亿元资金。建议自治区和各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支持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确保满足“五保”供养对象入住需求。
(三)健全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将会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生活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因此,要在巩固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成果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养老幸福院建设,加大对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中心、医疗服务站的扶持力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全区智能化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筑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弥补机构养老之不足。从今年起,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将给予每个建成的农村养老幸福院3万元的资助,主要用于设施修缮、设备购置。因此,我们建议自治区财政和区本级福利公益再各给予1万元资助。
(四)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落实国家有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策,加强对我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强制落实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同时,提高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床位补助标准和运营补助标准。建议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次性床位补助由目前的每张床位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运营补助标准由目前的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提高后的一次性床位补助费采取自治区财政50%,区本级福彩公益金30%,市和市辖区各10%,县(市)20%的办法解决;运营管理费由所在县(市、区)政府解决。通过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政府补贴、财政贴息、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支持企业、慈善组织、民间资本等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分期分批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院校毕业生、城镇和农村转移劳动者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在养老服务机构中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广泛开展养老志愿者服务。通过多措并举,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建立一支以养老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工和志愿者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0%的要求,需要对4000余名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除市、县(区)就地培训外,建议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每年专门给民政厅安排500名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经费列入全区的就业培训计划中,具体由民政厅按程序组织实施,培训后报请人社厅审核后将所需费用拨付培训机构。
(六)理顺体制机制,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管理。制定完善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评估办法,实行等级评定制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和指标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认证体系,推行养老服务标准化。强化监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解决其机构、人员、经费问题,逐步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救助标准,促使农村敬老院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