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
自 评 报 告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单位名称:北京市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组织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 登记证号:0230066 法定代表人:张翠琴 理 事 长:张翠琴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20号703室 联系电话:82203881 联 系 人:张翠琴
电子邮箱:xchstb509@163.com 传 真:82203881 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 行业分类:社会服务
业务范围:为民间组织提供培训、交流、咨询服务 概况
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我们工作人员都是退休的老同志。中心的性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业务是按照区社团工作规划的内容,为全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工作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按照社团办领导给我们中心工作的定位是区社团办“管理工作的补充,服务工作的延伸”。监督检查各街道社区社 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情况。自中心成立以来,在业务主管单位民政局和社团办的大力帮助下,按照章程,我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活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已经走在了北京市的前列: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初步形成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社会管理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团队;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程度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先进社会组织”。
西城区现有15个街道办事处,255个社区,人口为166.7万人,户籍人口为133.3万人。截止到去年底,全区备案复核的社区社会组织团队共有2239个(平均每个社区有8.78个社区社会组织),其中社区服务福利类498个,社区治安民调类270个,社区医疗计生类136个,社区文体科教类1094个,社区环境物业类107个,社区共建发展类134个。占全市备案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是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心的宗旨是:“以一流的服务水平,提供一流的服务质量”。中心的共同愿景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共享和谐”。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在同类组织中,争取“西城第一,北京领先”。中心的培育工作方针是:具有引导示范作用,更可感可亲可学 中心的基本培育方法是: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中心的培育目标是:更强、更多、更规范。
为了贯彻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的工作意见》精神,中心及时召开了会议,局主管领导王景彪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心以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规范化水平,真正实现以评促发展。中心从今年上半年就着手准备评估的相关材料,制定了评估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工,明确了工作责任人,保证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先导,提升规范化水平
(一)丰富学习内容。中心的全体同志认真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一是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牢记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这 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工作中把这一思想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必须在认识上明确的事情。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学习国家民政部、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文件和领导讲话;学习现代管理科学,主要是彼得·圣吉关于第五项修炼的著作和沃斯《学习的革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
在学习这些理论中,努力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心全员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理念,形成了共同目标和愿景,基本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系统和学习氛围,建立了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创新发展机制。
中心的全体人员在内心有学习的迫切愿望与需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学习的动力来自于需求。只有激发起每个人心里的真正需求,才能使其真正去学习。可以说,我们中心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普遍的学习需求。如:段文明同志是中华孔子学会最早的会员,《人民日报.海外版.中 华文化之光》的特约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钻研中国儒家思想理论,撰写的论文分别被《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国际研讨会》等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入;发表在核心期刊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华文摘》的封面、《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新华社《北京内参》《北京日报》、《中国社会报》《中国老年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晋阳学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内蒙古社会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中华文化论坛》等报刊和期刊上。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当前中心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各级领导对中心的发展寄予厚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中心和谐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理论素养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在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心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中心引导大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北京精神和西城精神,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中心努力学习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知识,国内外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先进理念、科研成果,学习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
(三)努力拓展学习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探索富有特点、形式活泼、寓学于乐、成效明显的学习方式,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加强和改进专题调研、进行深度研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我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组织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改进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大家一致认为,一个不学习的组织,是没有前途的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社会,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和创造。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学习,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即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的管理思想是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先进的管理科学方法论,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履行职责。学习意义的真正核心,是透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做 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大家在中心这个组织内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中心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仅仅依靠个人素质和聪明才智不能保证中心的持续进步和发展;真正出色的组织是那些能够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发挥聪明才智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即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才能清楚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随时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中心由于有共同的愿景,成员之间能够坦率地相互沟通;主动将个人利益和中心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心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
通过学习,中心在自主管理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中心工作人员能够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中心通过对各类社会组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估总结。中心工作人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了中心的快速应变能力。
中心工作人员将每一项工作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把工作中的反思看作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成长。中心积极鼓励每个人主动承担工作,通过每一次的工作与活动,达到充分的自我超越。
(四)坚持定期学习制度。除参加社团办科务会的学习活动外,确 定每周三下午为中心学习日,在中心营造“人人想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重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持续开展。并且注意将个人学习转变为组织的学习,通过互动研讨等形式,将学习转变成获取新知识的创新过程,将个人兴趣与工作需要有机结合,实现双向强化。
(五)对创建规范化社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一是通过学习十七大文件,领会精神,学习民政部、市、区政府和民政部门的文件,充分认识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是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为社会做好服务,贡献更大力量的客观需要。二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三是通过中心成立以来规范化建设的实践看,对社会组织进行综合评估,是不断加强基础建设、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由于充分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全体同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一是思想高度重视,行动积极自觉。中心多次学习文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和评估自身的情况,明确成绩,查找不足。二是中心全员参加迎接评估,认真起草自评报告并反复讨论修改。三是请主管局领导为大家讲社会组织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四是重新对全部档案资料进行了认真整理和分类。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建章立制的各项工作,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心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把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作为基本环节,抓紧、抓实,为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制定《章程》。中心从成立之初,就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中心章程,按照法律程序产生法定代表人、监事、制定章程,在第二次理事会上章程又做了部分修改,这是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据,增加了民主法制意识,使理事会的工作更加法制化、条理化。
(二)健全组织。成立中心理事会,理事会由3人组成,根据工作进度,理事会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认真做理事会会议纪要。设立监事,监事1人,理事会并听取监事的建议和意见。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建章立制工作,堵塞漏洞,严格约束,制定有较强约束力的切实、可行、管用的规章,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作为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度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等特征,用制度来规范中心成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应当对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做好了如何对待、没有做或者做错了怎样处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通过严格而有效的监督来保证制度的落实。这样,就能使人们有所遵循。用制度指导、规范、约束中心的成员,有利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有利于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中心的创造力、凝聚力。
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一起作为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为中心工作打开良好局面和长效机制。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市西城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将各类规章制度汇编成 册。
制度分为理事会、监事、工作人员、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学习、会议、考评岗位变动、接受捐赠、诚信自律、信息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印章管理、证书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等18类27项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强化了内部管理,保证了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坚持标准。我们制定了《西城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标准》及打分表,有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和基础工作三大部分,8项内容,包括培育创新、申报项目、制度建设、工作计划、管理规范、宣传篇幅、规范达标、档案管理和备案复核符合流程等30多个采分点,以考评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此项工作最后的打分排序已经纳入区政府考核各街道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街道主管领导和主管科长参加会议次数的情况也被作为考评的内容。通过考评工作,提高了各街道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两年的考评工作,使各街道档案整理更加规范,年年有计划,培育有重点,宣传力度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科学创新、规范管理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五)强化培训。由于各街道和社区社会组织的专干调动频繁,每年进行一次不同形式的备案复核工作的培训,以及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作用、意义和规范化管理的目的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我们还应各街道的邀请到街道、到社区培训,提高备案复核管理工作业务的水平。
三、特点与特色 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基本特点和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位居北京市前列
1、出台规范性文件。在没有可借鉴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证,先后下发了《关于西城区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西城区各街道建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关于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复核工作意见》、《关于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心对备案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备案程序、统一备案方法、统一备案标准、统一备案格式、统一备案模式。这些创新管理与服务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市社团办领导的好评。
2、培育的先进典型可感可亲可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我们对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出严格要求:制定值班制度、工具、设备管理使用制度、派工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并且必须做版上墙公示。同时要求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全部人员花名册、组织管理状况,备有记事本,做好资料积累等等。我们在培育、发现、挖掘先进典型,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上下功夫,使社区社会组织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团队。我们经常深入到社区面对面地倾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他们共同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从而使社区社会组织都显示出自己的地域、人群特点的服务亮点。现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社区社会组织,基本形成了一个组织一个特色、一个组织一个亮点。金融街二龙路社区马广明便民服务队的特点是以服务明星为榜样,带动整个团队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什刹海柳荫街社区连心便民服务队将社区便民服务的对象,从为老服务和为弱势群体服务扩大到了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全体成员。西长安街街道西黄城根南街社区技防维修服务队逐步改变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能力。德胜街道裕中东里社区健康咨询室准确定位服务项目,围绕老年人健康开展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街口街道前公用社区为老志愿者服务队为居家养老巡视服务提供了规范服务的范例。培育的12个社区社会组织共有成员:818人,共开展活动1221次,受益人群约35510人次。
3、协助社团办组织开展的全区性“社会组织风采展示”社会影响广泛。结合国内重大节日,举办有数万人参与的大型社区社会组织丰采展示周活动,共进行了4届,活动中,组织社会组织免费磨刀、理发、教授编制手工工艺、修理小家电等,受益人群近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培育支持特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2009年,从政府福利彩票资金中拿出38万多元,用以购买大屏幕彩电、大功率音响设备、自行车、舞蹈服装和体育用品等总共四大类15种物品,2010年和2011年,各申请政府资金15万元,培育了以公益服务为主要特点的12个社区社会组织。
5、坚持信息报送制度。为执行好制度,我们专门请段文明老师就如何写好新闻稿和信息进行培训。考评标准中规定:每个街道每年 报送12条信息,媒体宣传文字和图片各3篇。仅今年1-5月各街道就报送了216条,超过20条的就有5个街道,分别是展览路街道43条、德胜街道34条、椿树街道27条、白纸坊街道20条和什刹海街道20条,在216条中选出了其中写的信息详实、文字生动、活动特点突出的17篇刊登在中心的信息简讯上。通过信息的报送,了解了各街道开展活动的情况,通过刊登在中心的信息简讯,达到了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
(二)调查研究取得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好评。多年来,中心积极配合区社团办结合中心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调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每年确定一个调研主题,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一抓到底,直至实现成果转化。1、2006年,为使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确定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调研课题。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的“社会组织建设与社区建设应当互融、互动、互利、共进”的理念,成为出台《关于各街道建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的主导思想和确立“二级服务”格局及在社区层面建立第一个社区建设协会的客观依据。2、2007年,配合区社团办完成了2万多字的《西城区社团评估研究报告》,提出建立社会团体监督评估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实施后,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组织的自律意识和规范发展。3、2008年,确立的 《关于西城区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调查与 思考》调研课题,被市政府确定为当年的重点课题。4、2009年,与社团办共同撰写的《按照社区居住环境分类指导,行之有效的培育方法》调研报告,被民政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社会组织论坛评为一等奖。5、2009年,在全国老龄办主办的百余家媒体报道的第二届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再加些助力 态势会更好》的调研报告被评为三等奖。该调查报告是北京市区县民政系统中唯一入选大会论文集的文章。
6、对系统思考的成果、在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筛选、整理、分类的同时,与社团办一起从2006年开始每年编辑印制成册调研材料汇编,截止到2011年已编印6册。
(三)落实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的力度逐年加大。结合西城区开展“
十、百、千工程”,组织百支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评选工作。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受社团办的委托,对各街道上报的百支优秀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评选,经过历时近二个月的20项内容测评,从全区100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中保质保量的筛选出100个社区社会组织为优秀社区社会组织,编辑印制西城区百支优秀社区社会组织风采图册。
(四)协助社团办圆满完成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系列活动。我们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负责承办西城区社会组织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歌咏比赛和征文活动。有近万人同时参加的社会组织歌咏比赛的规模在西城区是史无前例的,由于计划周到,组织有序,使活动取得了预 期的效果。中心从各社会组织提交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122篇征文中筛选出18篇优秀文章,在民政部主办的《中国社会组织周刊报》以专版的形式进行了刊发。
(五)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考评推动了各街道的管理工作,这在全市是唯一的。根据《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细则》文件,我们制定了《西城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标准》及打分表,有领导重视、组织管理和基础工作三大部分,8项内容30多个采分点,以考评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此项工作最后的打分排序已经纳入区政府考核各街道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街道主管领导和主管科长参加会议次数的情况也被作为考评的内容。通过考评工作,提高了各街道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社区社会组织科学创新、规范管理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四、社会评价
自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社区报》等媒体都不同形式的介绍了西城区培育社会组织的成绩和经验,其中《社区建设腾飞的双翼》一文在《中国社会报》发表,文章以述评的形式,介绍了西城的经验。《构建和谐社会:民间组织全新的发展空间》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报》头版。文章对我区提出的民间组织与社区“互融共进”的理念给予了肯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播发了相关消息。2011年,中心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先进社会组织”。
鉴于区社团办和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在培育社会组织工作中取 得的成绩,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信息》以专刊形式介绍了西城区的经验,肯定了西城区做法,认为:“西城区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积极探索社会团体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渠道和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市场之间的中介、沟通和服务职能,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五、基本工作经验及体会
(一)切实把学习作为先导。把学习贯穿到了每项工作,真正体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所以才能够始终坚持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学习是工作的取胜之道。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当前,哪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强,哪个组织就能赢得主动、取得成功。
把学习看作是素质之基。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努力实现以学养德、以学增智、以学促干。
把学习看作是创新之本。当前,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社会组织有许多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如何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根本上还在于善于学习、不懈学习。
把学习看作是务实之举。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是工作的核心,“只有把学习作为起点,事业才有支点;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
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思想上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文件是行动依据、是工作遵循。我们在认真学习好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基 础上,充分认识到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好各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上级文件精神、领导指示,虚心向学者专家学习,通过实践向广大居民群众学习,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形成共识:
一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营造居民自治和谐氛围,有利于维护和谐社区建设成果。广大居民在参加社区社会组织举办的科教、文体等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社区的魅力,而且会产生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提高了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二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居民广泛参与程度,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社区社会组织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民主权利、社会责任、志愿奉献观念对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培育了共同理想,倡导了和谐精神,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逐步提高,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推动社区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的党组织通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先进政治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推动社区文明建设。
四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构建新型社区救助体系,维护居家养老居民的利益,建设新型社会养老体系。政府部门目前为老有所养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短缺的状况难以在短期 改变,营利组织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而社会组织具有不以营利为目的和志愿参与的特点,它在提供社区慈善救助服务方面独具优势,是社区养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载体。
五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构建新型社区救助体系。社区社会组织具有的民间性、志愿性、群众性、公益性等特点,使它在理顺居民利益关系、满足弱势群体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他们的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服务。
六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服务社区多元化需求,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它可以把政府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驻社区单位对社区服务的支持、社区居民的公益心等,整合转化为社区公益行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七是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架起政府与社区居民沟通桥梁,化解社会矛盾。社区社会组织是居民放松焦躁情绪、温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为居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多种渠道与合法性的表达方式。作为政府与社区居民联系的纽带,其公正的立场极易被社区居民认同。
(二)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年来,区民政局对社区社会组织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我们对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达标考评工作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明确街道层面的管理职能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组织。西城区在区划调整后,街道由原来的7个增加到15个,为统一全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三级管理(区、街、居)、两级服务体制(区、街),多次召开全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各街道做到“三个明确”和“三个着力”,即:要明确责任,完善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明确任务,强化管理力度;明确工作平台,做好区划调整后的资源整合;着力发挥区、街两级管理实施和统筹协调功能,着力扶持公益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着力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专业化服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西城区对备案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实施五统一:统一备案程序、统一备案方法、统一备案标准、统一备案格式、统一备案模式。街道主管部门从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参加人数、活动地址是否固定,社区团队服务社区和对周围群众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以得分情况评价社区组织的作用,以此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力度。德胜街道成立了以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会长、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理事,各类社区组织为成员的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严格规范志愿者工作档案,为每支社区社会组织队伍、每名志愿者建立统一管理档案,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地址等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存档备案,并根据志愿者不同的工作经验、专业特长、身体状况等分别编排在相应的志愿者队伍。
(四)以调查研究为基本工作方法,寻找工作突破点。调查研究 不仅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科学的工作理念。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并以此寻找工作突破点。几年来,中心配合区社团办结合社会组织管理实际,每年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先后写出数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并完成了成果转化。课题组深入社区,通过填写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有的调研在时间上达到2个月,范围多达100多个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从而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五)把培育典型作为日常工作,实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下功夫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身边典型的宣传。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需要从培育、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到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一步一步做实。这需要把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摆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总体布局的突出位置。为进一步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社区民主自治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心为落实市社团办关于加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精神,在区社团办的指导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典型工作。
2009年争取福利彩票资金38.4万元,为部分社区社会组织购置了手风琴等乐器和多功能音响、数码照相机、液晶电视机、演出服装、体育用品和自行车等物品;2010年和2011年两年,每年争取15万元,为12个社区社会组织分别提供了近3万元的资金,进行重点培育,这是西城区第一次以政府专项经费的形式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培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事迹才具有最强的感染力。我们在宣传社区社会组织先进典型时,注重还先进典型的平民本色,以平民的视角、平民的欣赏习惯来表现典型团队和典型人物,而不是随意拔高。如对马广明便民服务队等服务类团队的宣传,坚持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说理,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品德得到了生动直观、亲切自然的呈现。
近年来,我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团办和各街道的积极培育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平均每年增加15%以上,与此同时,涌现出的一批争先创优的先进典型团队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公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了西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载体,服务我区改革大局、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新西城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010年下发了《关于开展西城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评比的通知》,对全区各街道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做的好的进行了评比表彰。
各位领导和专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自身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工作落实还有差距。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有关社会组织的新认识、新发展和新要求,结合我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新 形势、新课题,新挑战开展工作。更要从培育、扶持和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要在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上下功夫。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再接再厉,认真落实在这次规范化建设中各级领导和专家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意见,将专家对我们的期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争取为增强社会活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餐饮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餐饮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根据2013年餐饮服务中心工作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对照总公司相关目标指示,创建和谐奋进的工作团队,学习进步查找不足,能够圆满的完成餐饮服务中心本工作任务,为此作如下自评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综合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饮服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具体承担餐饮服务中心的安全稳定工作和任务,对本部门的安全稳定工作负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职责,主要责任目标有全力做好就餐服务的责任、食品安全管理责任、防火安全责任等个项责任。部门成立了以部门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餐厅创建小组,以深化就餐安全为目标,定期召开各餐厅例行会议,把深化就餐安全工作列入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部署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认真执行所签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促使餐厅健康发展。
二、建章立制、确保创建效果,制作各类台账、创设平安餐厅
1.从维护广就餐员工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餐厅在原料加工、制作、出售、留样、清洗消毒、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各个环节符合规范。
2.广泛宣传、形成维稳共识。从全体员工思想上抓起,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通过对各餐厅重点部位的管控,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狠抓关键环节的管理,严把原料采购关,做好剩余食品处理、留样记录、蔬菜检测检验,严格餐具消毒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法》、《五常法》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确保食品安全。比如,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有效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水池和消毒水池不能混用。消毒后餐具要存放在专用保洁柜内,并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登记;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建立严格的食品留样登记制度,做到食品卫生意外事故有据可查,并提供原始材料,本着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
三、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做好原料价格维稳工作
为应对物价上涨因素带来的影响,各餐厅在餐饮服务中心综合办的指导下采取了积极措施,稳定饭菜稳定,消化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1.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认真做好减省增效、减费增效、减耗增耗的工作;2.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降低原料成本;3.餐饮服务中心是第一批加入各原料厂家联合配送中心的单位,有效把握了原料价格涨幅中的较低价位;4.积极调整内部经营结构,提高成本运行的质量与效率;5.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就餐员工公布物价上涨情况,适时合理地调整菜品结构,坚持大众饭菜不升价,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低价菜,并提供免费汤,确保饭菜质、量、价的统一和稳定,保证广大就餐员工的切身利益.四、实行四级监控模式,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宣传工作
为贯彻落实食品保障安全监管机制的要求,监督餐厅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餐厅特色的监控模式,以保证餐厅的安全卫生达标。
细节上:牢牢抓住五项考核指标(A质量价格B成本核算C花色品种D服务态度E营养卫生);严把“六关”,做好“三防”(六关:A采购B验收C烹饪D销售E食品留样F餐具清洗消毒;三防:A防火B防盗C防食物中毒)
五、创优争先,加强民主管理,共建和谐餐饮。
1、加强与就餐员工的联系,倾听就餐员工呼声,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使食堂工作更贴近员工。各餐厅将员工意见带至每周例会上,餐饮服务中心作出承诺,能改进的,限期改进,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近期改变的向提意见的员工作出说明,取得员工的谅解,因此食堂与就餐员工之间少了份矛盾、多了份和谐。
2、充分发挥就餐员工桥梁作用,完善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各食堂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促进了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的规范管理,推动了餐厅员工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
3、在优质服务月之际,学校餐厅开展了与学生互动的“厨艺大赛”、“美食节”、“学生监督组织进餐厅”等活动,加强了学校餐厅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食堂提高服务质量,达到沟通、理解、提高的目的。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为建设树大和谐餐饮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员工队伍,主要做了以下举措:
1、为了提高员工素质,保证服务质量,部门组织所有员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食物中毒基本知识及防范等内容。通过培训使员工对食品卫生安全及食品中毒有了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了卫生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
2、为提升餐饮员工的职业技能,引导和激励员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餐饮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员工出外学习参观,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各餐厅餐饮服务水平,推进餐饮服务技能的全面发展。
3、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广泛征集员工意见和建议,排查风险点,接受监督。同时,加强食堂原料采购项目的监督,实行阳光操作,杜绝各种漏洞,打造健康向上的餐饮团队。
七、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与保养
加强对食堂线路的检修和老旧设备的更换维修,重视餐厅设备的安检保养工作,做好设备、安全阀、线路等的年检工作,并认真落实消防应急预案制度等,确保不留安全死角。同时,用水、用电、电器设备定人定岗,严格落实责任,把餐厅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确保餐厅安全稳定运行。
总体来看,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加上餐饮服务中心中心全体员工的努力,使餐饮服务中心今年以来无食品中毒案件、无违法、无事故。实践证明,搞好食品安全卫生是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餐饮服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使就餐员工能够满意。
第三篇:便民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便民服务中心自评报告
按照万府办发【201x】10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有关安排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上提出了具体目标,明确了主攻方向,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我镇对便民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万富任组长,副镇长袁伟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袁伟同志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处理便民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进入该中心的各部门同志按照便民、公开、高效、依法行政的原则负责承担各自的业务受理、办结和回复。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按照文件要求制定了《旧院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实施方案》。
(一)选址和建设情况。一是在镇政府综合办公楼的一楼设立了旧院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面积约8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门口设置了醒目的“旧院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挂牌。各个窗口前均在显眼位置标明服务人、服务项目以及联系方式,旧院镇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围绕“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实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建立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服务机制,真正成为方便群众、服务百姓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二是投入资金新购置了档案柜,办公桌椅,液晶电脑,打复印机、饮水机,休息椅等。三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让其了解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特制作了便民卡和设立了公开栏。让其了解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方便群众办事。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情况。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置了六个服务窗口即:民政、社会保障及农民工服务窗口、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窗口、国土建设服务窗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服务窗口、惠民帮扶服务窗口。按照“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熟、服务优”的原则共安排相关人员挂牌上岗。做到便民服务中心与各项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大大地方便群众办事。
(三)工作流程情况。公开各服务窗口的服务事项和内容,并将相关内容公示上墙。同时对进驻部门的办事流程、各窗口服务项目、受理依据、所需提供的材料、收费标准及服务咨询电话等进行了梳理。
(四)管理工作情况。一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实行挂牌上岗,明确了中心负责人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并制定了工作人员具体的考核办法。年底将严格考核,逗硬奖惩;二是建立了“六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和预约服务制度;
(五)优化服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无空岗、溜岗和串岗现象,做到了文明用语,热情主动,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从未出现与办事群众争吵的现象,受了一致好评。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政府行政效能建设。
注重经费保障,配齐设备。注重业务培训,增强办事能力。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选定我镇技术较为精湛的计算机操作员,负责承担便民服务中心计算机系统操作应用的日常维护和培训指导工作任务。注重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知晓率。注重场所建设,统一标识标准,把民政、劳动保障、计生、国土、惠民帮扶、社会保障等服务项目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一体化办公。
1、镇在编人员较少,加之会电脑操作的年轻同志业务量大面宽,人力资源明显溃乏。乡级财政负债困难,上级财政又无资金预算,办公经费等很难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2、软硬件设施亟待提升。目前,我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软硬件设施提升。
3、宣传力度不够,农村有一部分群众还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4、乡级财政困难,硬件设施不足,难以完全实现现代化办公。
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民心工程”、“廉政工程”、“效能工程”。下一步,我镇从加强宣传、依法行政等方面着手,强化软件建设和办公场地的硬件建设。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宣传栏、社员大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向人民群众重点宣传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地点、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一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尽量短的时间里知道中心,了解中心,让他们认识到中心确实是好,确实便民。
二是依法行政,规范运行。严格规范职务行为。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入手,保证职务行为的合法、规范、文明、高效。实行“窗口受理、分流主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程序。在受理环节上,坚持做到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多头处理并联办、上级审批代理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在办理环节上,对属于本级审批事项,及时予以办理,对属于市级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批的事项,安排专人全程代为办理,限时办结。在回复环节上,全程代理事项办结后,中心将办理结果及时、真实地通知申请人。
三是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一是提高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和乐于奉献精神,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让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达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要求。
第四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展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
绩效考核自评报告
展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一、中心概况
展茅街道位于舟山本岛的东北端,三面环山,北面临海,境内陆域面积为33.45平方公里,下辖6个渔农村社区(村),16个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22440人。展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展茅街道柴家村,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1100平方米,中心内设基本医疗区、预防保健区和综合办公区,功能布局合理,科室设置齐全。中心下辖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螺门、茅洋、黄杨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 家村卫生室(干施岙、田公岙、翁家岙、大使岙、上潘孙、晓辉村卫生室),辖区内居民步行20分钟左右均能到达附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中心为市医保和农保定点单位,站(室)为农保定点单位,均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实时结报,为辖区居民提供24小时门急诊服务。近年来,在区、街道大力支持下,我中心加快了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配备。除了配备尿液分析仪、黑白B超、血糖仪、心电图等诊疗设备以外,还装备了彩色B超、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CR等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辖区内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辅助检查。中心现有职工41人(包括螺门站),其中在编职工33人, 卫技人员34人,具有本科学历8人,大专以上学历29人,卫技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2.35%,中级以上职称9人。另有一体化站(室)的工
作人员14人,其中助理医师1人,乡村医生11人,非卫技人员2人。
二、自评结果
根据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细则(2011年版),中心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自评领导小组,按照考核细则,认真开展自评工作,分层次组织学习考核细则,通过学习、座谈、讨论、分析、研究,进一步熟悉考核标准,统一认识,端正态度,认真做好考核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中心工作可持续发展。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边自评,边总结,边整改,不断改进中心工作,考核根据中心各分管主任,科主任,工作落实责任人的自评,进行量化归一,自查自评结果为:961.5分(包括附加分)
1、机构综合管理:180.5分
2、基本医疗服务:323分
3、公共卫生服务:321分
4、满意度:100分
5、附加分和扣分:37分
三、主要成绩
(一)加强综合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一是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出台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重新核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务,采取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办法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解聘、辞聘等制度。加强辖区内非在编聘用人员管理。制订出台了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了以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
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分配机制,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相挂钩,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我中心制订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近几年有6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大专以上医学学历教育,并获得了相应文凭。加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中心主任、副主任均接受了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举办的管理知识及业务技术培训。年初又委派1名业务骨干参加省复合型公共卫生骨干人才培训。全年有2篇论文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一位同志在全市卫生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三是加强财务资产管理。认真执行财政纪律和会计制度,严格执行预算,财政专项收入专款专用,全年收支结余1.73万元。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历年来未发生价格投诉事件。加强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按规定开展各类设备的强检检查工作。建立了资产登记管理制度。通过加强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室)100%实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建立站室每月例会制度,分管领导带头,对站室开展每月1次检查指导,每次检查覆盖面达100%。五是加强药品管理。规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心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从采购、验收、储存等环节加强药品管理,及时结算药品货款。积极宣传基本药物制度,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的用药习惯,同时多渠道加强对医务人员规范用药的培训。六是重视工作制度,加强行风建设。中心制订了服务质量管理、技术服务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
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实行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定期开展医务人员医德考核。严格执行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好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开展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每半年对药房、设备采购、基建等重要岗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廉政谈话。加强医患沟通,落实专人负责投诉及纠纷处理,加强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根据中心满意度测评,社区居民对我中心的满意度达92%以上。
(二)充实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规范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建立健康档案。抽调医务人员上门开展基线调查,摸清了社区居民的第一手资料。至2011年12月底,累计规范建立常住人口个人健康档案20215份,规范建档率90.00%,同时对辖区内499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干预,健康管理率98.11%。二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精心组织和策划,大力开展《公民健康素养知识66条》传播活动,制作更换宣传栏6期,开展了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发放健康处方。2011年开展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讲座10场,社区服务活动5次,影像资料播放58次,让社区居民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了健康养生知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2011年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6.3%。三是规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以慢病人群管理为切入点,提高重点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截止12月底,辖区高血压患病率7.2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3.62%,血压控制率39.54%;糖尿病患病率1.62%,规范管理率74.93%,血糖控制率36.36%;加强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辖区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66.67%,肺结核病系统管理率100%。四是完善妇幼保健和疾控工作。对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建立接种证,建证率100%,五苗接种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85%,三岁以下系统管理率96.56%。预防接种门诊正在创建省级三星级预防接种门诊,现已通过市级初审。强化传染病及应急管理,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专人负责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
五是全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强化书写的内涵质量,安装了门诊全科诊间信息系统,逐步开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等无纸化门诊。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进一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降低群众就医负担。2011年诊疗人次107375人,诊疗人次比2010年的53942人增加99.06%,门诊收入336.15万元,全年共让利233.83万元,门诊收入比2010年的229.87万元增加46.23%,均比2010年同期有所增长。门诊均次费用控制在32.24元。比2010年的43元下降25.02%。在抓医疗服务质量外,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共提供出诊服务1100余次,双向转诊30余人次。六是抓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为规范设置体检流程,采取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医生下村体检与集中体检相结合,指导和支持各村、社区卫生站室医生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完成农民健康体检10853人次,两年健康体检率达62%以上。查出各种疾病2941人次,并结合体检结果,整合现有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学生体检等相关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做好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
四、下步打算
(一)加强单位文化建设,以创建“六型”卫生院为契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单位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使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树立主人翁精神,使全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大幅度的提升,全面改变中心的形象。
(二)加强站室基础建设,使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规范化要求。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使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能有大的起色。
第五篇:自评报告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小学
《综合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课题自评报告
曾都区万店镇小学聂前进等同志承担的《综合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是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综合阅读》研究课题项目之一,经过四年的研究与探索,现已向湖北省教研室提交了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资料,并形成初步的自评报告:
“语文综合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它是一个立足于语文学科,实现内容多样化以及跨学科综合,达成学科间横向沟通的学习领域,它是一个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阅读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阅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以及批评和创新精神。学校课题组高度重视师生这一“大语文”教学观的形成,其选题具有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价值。
自从我校被获准《综合阅读方式的多样化》课题研究时,学校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验小组,组织实验教师深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观摩先进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大胆开展课题研究,反复进行科学实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阅读——链接——交流——评价,掌握了如下的阅读方法: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拓展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广泛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合作性阅读、技能性阅读。课题组还将这些阅读方式推广到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新的“大语文”教学观在师生中广泛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空前提高。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态度严肃认真,管理规范有序,采用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试点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在四年的研究中付出了心血,积累了有价值的认识和实践成果,达到了省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拟予以结题。
课题组组长:聂前进
课题组核心成员:张天华、邹国勇,白桂云,杨华荣、谌祖慧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