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时间:2019-05-14 06: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第一篇: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请问市审计局的领导,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徐州市审计局就如何加强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及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参加询问会的人员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委、室的负责同志,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及邀请参加的10名人大代表。本次问讯也是江苏省辖市人大率先实行专题问讯的一次探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徐州市已有20多万被征地农民为徐州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解决不好他们的利益诉求,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此,徐州市审计局积极应答,坚持民本理念,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今年民生审计的重点,采取“四个明确”,加强对被征地农民补偿资金及社保资金的审计,促进惠农政策制度的出台和完善,和各项政策的落实。

一是明确责任处室。该局指定城市土地与经营审计处专门负责被征地农民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情况的审计,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情况纳入年度审计计划。二是明确审计范围。围绕2004年以来城区大宗土地征用所发生的征地补偿费用的筹集、管理、拨付、使用等情况,以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资金到位及管理,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审计。三是明确审计目的。了解该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保障资金筹集和管理情况,理清结构、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积极探索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逐步健全“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构建被征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让被征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四是明确审计重点。实现三个“重点关注”,关注征地补偿费用的筹集、管理、拨付及使用等情况。重点调查相关部门对征地补偿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筹集是否到位、是否专账管理、拨付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数量变化台帐;是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财政专户;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是否合理,计算是否准确等。关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调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是否建立,是否按照文件规定履行职责、执行政策。了解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应筹集数,实际筹集数,资金缺口情况;按照资金流向检查资金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是否存在资金不到位、不及时、克扣资金的情况;检查资金是否存在跑、冒、滴、漏,是否存在被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行为等;调查分析资金存在问题的原因,比较目前各种保障方式的资金需要量,资金管理方式的利弊,积极推进制度的完善。关注被征地农民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查了解相关部门是否对被征地农民领取《就业登记证》的人2 员提供一次性职业指导培训,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是否根据国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规定的标准,从当地的土地有偿收益中一次性安排划出,纳入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调查了解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目标完成状况及达到的效果。

第二篇: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和《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题询问,指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工作领域相关情况,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向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宁波海事法院进行询问,是依法履行监督职权的一种具体方式。

第三条 专题询问遵循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专题询问的议题应当是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般可结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确定。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常委会工作机构)应当在每年十二月上旬前提出下一拟进行专题询问的议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以下简称办公厅)汇总后,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除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专题询问议题以外,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市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在主任会议确定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的七日前,提出与会议审议议题有关的临时性专题询问,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第六条 专题询问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协助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具体实施方案。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根据主任会议决定,承办专题询问的有关具体工作。

开展专题询问应当成立专题询问工作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分工联系主任担任组长,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专题询问工作的实施。

专题询问工作组可聘请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担任咨询员。

第七条 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拟制专题询问工作实施方案。专题询问工作实施方案包括:询问的目的、询问的议题、询问人和被询问人建议名单、时间、地点、会议议程、主持人、参加(列席)人员、旁听人员和新闻报道等内容。

询问人建议名单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推荐或者个人报名的方式产生。(原第十条第一款修改调整至此)

第八条 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围绕专题询问的议题,可以根据下列途径了解情况,拟定询问的主要问题:

(一)市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与询问议题有关的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询问议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议案、建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通过调研、代表座谈会、群众来信来访、征求意见函和媒体网络等收集的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六)其他途径汇总的意见中比较集中的问题。

第九条 办公厅一般应在召开专题询问会议一个月前,将询问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议题等相关事项通知被询问机关。在专题询问会议召开的七日前发出正式通知。

临时决定的专题询问的相关事项由办公厅在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后通知被询问机关。

第十条 专题询问一般在市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或全体会议上进行。对于突发性、特别重大的事项,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闭会期间安排专门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在专题询问会议前,可以事先就相关议题进行分组审议。

第十一条 专题询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根据专题询问所涉工作,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宁波海事法院院长,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根据专题询问需要,被询问机关可以邀请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会说明情况。

第十二条 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对同一问题可以补充询问一次。(原第十四条、第十六条归并)提出询问应当征得主持人同意,在被询问机关职责和询问议题范围内询问。提出的问题应当重点突出、事实清楚、客观公正、条理清晰。

被询问人应当如实准确地回答询问人提出的问题,不能推脱或者回避问题,不得对询问人提出反问。

被询问人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说明原因。并在下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前书面答复。(原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调整至此)

第十三条 询问问题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应当以承担主要职责的部门为主答复,其他有关部门可以补充答复。

第十四条 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整理形成专题询问文字实录,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以专题询问意见的形式交由承办机关研究处理。

承办机关应当在收到专题询问意见的三个月或主任会议指定的时间内,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先送交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决定将专题询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原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调整至此)

第十五条 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应当对专题询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被询问机关在询问答复中提出的具体事项进行重点督办。

被询问机关对专题询问意见落实不力、工作不到位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依法采取其他监督方式督促落实。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就专题询问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或者作出决议、决定。

第十七条 专题询问情况,应当向市人大代表通报。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市民政局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报告

保山市民政局2006年以来的

工作报告

尊敬的杨副主任、评议组的各位领导:

根据保山市人大常委会2011监督工作的安排,我代表保山市民政局,就2006年以来的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06年以来,保山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指导帮助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围绕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履行“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各项民政工作得到了有力加强和较快发展。

一、取得的成绩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月保障标准从2006年的的166元每人 每月(五县区)提至2010年的213元每人每月(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和228元每人每月(腾冲县)。截止2011年6月全市有28555户43651人进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中:隆阳区18509人,施甸县7727人,腾冲县5861人,龙陵县5255人,昌宁县6299人),月发放保障金707.37万元,1至6月累计发放26.1785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4242.74万元,人均月补助162.07元。农村低保。2007年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对象从2007年的1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2.41万人,人均月补助水平从30元增加到现在的70元。2010年共支出农村低保金17192.41万元,2011年 1-6月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261.82万元。

二是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得到推进。全市 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符合《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条件的五保对象18629户210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0.95%。目前,全市五县(区)农村五保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350元至550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9所,现有床位1047张,集中供养906人,还有10所敬老院正在建设之中。

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按每人30元的参合标准,对全市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2个边境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边境一线农村群众新农合个人缴纳的参合资金给予全额补助,并资助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 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隆阳区2006年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试点,2008年在全市全面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10年10月,隆阳区开展老人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手工操作模式)试点工作。农村医疗救助。到2010年农村医疗救助达292483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4595.37万元,2011年上半年救助1551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375.9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到2010年城市医疗救助困难群众4039人次,支出资金1126.51万元,2011年上半年救助1402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80.86万元。

四是启动城乡临时救助制度。2008年,启动了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对困难群众出现的特殊问题,给予了必要的临时救助。2011年上半年临时救助共救助了10955人,共支出救助资金876.4万元,充分保障了城乡低保边缘群众的基本生活,整体发挥城乡社会救助效能。

(二)完成了繁重艰巨的救灾任务,救灾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至今,全市累计拨发救灾款17890万元,其中生活救济款11302万元,救济灾民近150多万人次;拨发灾民建房款6588万元。及时履行了腾冲2007年“7.19”年特大大泥石流灾害、2009年腾冲森林火灾、2010年百年一遇特大旱灾和2010年隆阳区瓦马乡河东村“9.01”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灾害的各项救灾任务,保证了灾民基本生活。全面完成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2010年旱灾的接受捐赠工作。全面实施农村民房灾害保险工作,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政府投入资金510多万元,为全市51万多户农村居民开展民房灾害保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是村民自治不断完善。2007年,市委、市政府连续两次表彰命名了一批村民自治模范乡镇、村民自治模范村和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2010年又命名表彰了70名优秀村干部。同时,全市还涌显出了一批全国和全省的民主法治示范村,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被评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13个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10年全市70个乡镇的872个村圆满完成了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任务。通过换届选举,新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4552人。选出村民小组长10869人,登记选民总数为1580313人,参选率达94.6%。积极稳妥地推进“一肩挑”和“交叉任职”,511个村实现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高了妇女任职比例,共选出女性村“两委”成员1520名。

二是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保山的基础工程,有力推进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 1月,我市隆阳区黉学社区、腾冲县秀峰社区荣获“省和谐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同年10月黉学社区又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荣誉。

(四)社会福利和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一是城乡社会福利工作保持了较快发展。开展了“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疝气手术康复计划”、“义肢助残”活动等项目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工作。保山市儿童福利院、保山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预计 2011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保山市民政精神病医院和腾冲县安定医院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二是社会组织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到2010年末,全市社会组织共300个(市级95个),较2005年增长75%。其中社会团体由2005年的142个增加到2010年10月的24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由2005年的29个增加到2010年10月的53个。分布在各个领域,形成了门类繁多,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殡葬改革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市委成立了市长为组长、市纪委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保山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隆阳区、腾冲县先后制定了殡葬改革实施细则,腾冲县出台了遗体火化奖励暂行办法。2006年至2010年隆阳区、腾冲县共火化遗体 3995具。新建昌宁、施甸两县殡仪馆。2008年4月配发给昌宁、施甸、龙陵县3辆殡仪服务车,为推进殡葬改革创造了条件。

四是区划地名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完善。2006年以来,完成了涉及29 个乡镇、减少13个乡镇、减幅15.85% 的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工作。依法公布我市已勘定的165 条 2602.023 公里的乡镇行政区域法定界线。完成了全市第一轮23条县级行政区域1471.714公里界线和界桩的联检工作。2006年12月8日成立了保山市地名委员会。积极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边界纠纷不断减少,边民安居乐业。实施了地名信息建设,建立市县两级地名数据库。2007年7月编辑出版保山市行政区划图,依法公布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市、县、乡、村四级标准地名。

五是福利彩票销售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以来销售福利彩票28000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9300万元。福彩资助项目177个,资助金额4531万元。

六是婚姻登记管理、社会救助、收养登记等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

(五)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双拥工作有新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06至2010年,全市共为部队赠送各种慰问品达3.2万件,安排慰问经费370万元。2007年在全市双拥工作表彰大会上有28个双拥模范单位,29个双拥先进单位和61个双拥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二是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全市有各类优抚对象14120人,其中烈属176人,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172人,残疾军人792人,在乡老复员军人4157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700 人,“两参人员”7123人,近年来几次提高了抚恤补助标准,发放及时足额。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落实率达100%,户均年优待651元,最高达到1223元。为1675户优抚对象办理了房产保险,保值350万元,支付保金10万元。积极开展解“三难”、“爱心献功臣”、“爱心献功臣”巡回医疗等活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共收到捐款17.6万元,各县区自筹32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1800人次,住房难500户,治病难1200人。为3500多名优抚对象看病义诊。

三是安置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5年,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200人,其中农村义务兵1760人,城镇义务兵500人,转业士官60人,纳入城镇安置的共560人,自谋职业540人。自2007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率均为100%。

(六)老龄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保山市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分管副市长任老龄委主任,下设正处级办公室,由民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都相继成立了老龄办和老龄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功能,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市有7.54万人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5.81万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 7 工作,施甸县列入全省16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2009年共为39618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月发放养老金55元。对236500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且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特困、五保、残疾老年人,帮助其交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费用,每年共支出参合费473万元。

三是大力兴办老年福利设施,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老年服务设施有了明显改善。隆阳区、腾冲县敬老公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龙陵县中心敬老院已经完工;施甸县中心敬老院省级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昌宁县投资1300万元的县中心敬老院正在筹建之中。老年教育步伐加快,全市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在校学员达6370多人。全市22个社区设立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生活、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星光老年之年”。农村老年协会“百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成立老年协会625个,会员达80097人。

四是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26项优待政策得到落实,从2008年3月1日起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全市实行了对80周岁以上不满100周岁的老年人和100周岁以上的寿星老人给予保健补助和长寿补助。2010年7月1日起,我市高龄老人生活补助进行了提标,提标后执行标准为80—89周岁每人每月为20元;90—99周 岁每人每月为3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为200元。2006年以来,全市共接待老年人电话咨询约6000多次,接待来访人员2500人次,调处涉老案件达400多件。

(七)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民主决策、规范管理、措施得当,全市民政工作者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民政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在市直民政系统五个党支部中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教育和向杨善洲同志学等活动;开展了全省民政行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隆阳区婚姻登记处、隆阳区殡仪馆、施甸县甸阳镇民政办、腾冲敬老院被评为全省首批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认真按照“一岗双责”责任制要求,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每年都对五县区民政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审计,确保了民政资金安全运行;健全和完善了局机关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按计划完成了社会救助等信息化项目建设。

二、民政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但是离市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实效,狠抓重点。市政府领导和局领导先后多次率领相关科室到民政厅汇报工作,充分利用民政部、民政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到我市视察调研的机会,千方百计反映我市民政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民政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中央和省级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民政事业费从2006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约5.2亿元,2011年预计6亿元。各种补助标准得到全面提高,使民政对象真正得到实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了重大实效。

二是突出基础,狠抓项目。狠抓民政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民政事业可持续发展。世纪金源集团资助腾冲县敬老公寓、隆阳区敬老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儿童福利院和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市民政精神病医院改扩建、市军供站改扩建、腾冲县安定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市救灾救济中心完成土地征用和“三通一平”;施甸、昌宁殡仪馆建设顺利已经验收即将投入使用;龙陵县中心敬老院建设正在扫尾;各县规划立项建设56个农村敬老院。积极推进民政信息系统建设,有力推进“数字民政”建设步伐,从而提高民政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突出创新,狠抓培训。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先后转发了中央、省出台的多个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管理制 度的创新和完善;市政府201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意见》,全市基层民政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临时救助制度建设由城市向农村推进;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初步建立了涉诉特困人员的司法救助制度;建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帮扶社区制度,使社区共建共享迈出新的步伐;安排了市县新任民政局长、副局长到民政部培训15人次,安排市县民政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交流参观,学习考察150多人次,安排全市5个边境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参加了全省边境县边境乡镇民政助理员业务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全省老龄系统行政执法暨信息统计工作培训。这些制度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保山市民政事业的发展。

四是突出责任,完善机制。每年市局都与各县区民政局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救灾救济、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殡葬、社会组织管理、自身建设等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范围;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局机关设立了实施四项制度意见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通过政务公开栏、96128网络查询专线和政风行风上线等形式,定期向社会通报民政重点工作、公示重要事项,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服务,主动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了对民政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四项制度”建设,结合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和“三查三看”教育等活动及时对现有政策措施进行了清理,建立健全了局机关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民政工作的法制化和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廉洁民政”建设,进一步加大专项执法监察力度,对救灾资金、福彩公益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对优抚安置政策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和执法监察。组织参加了全省各项工作交叉大检查,确保民政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政工作现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二是落实资金难度大,项目进展缓慢;三是各项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民政工作规划相对滞后;五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所承担的民政工作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结合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对我们工作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思路,落实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未来五年民政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维护和保障人民 12 群众的基本权益,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基本任务,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强一堡”和转方式调结构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机制,努力提高民政行政管理、社会服务能力和民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 “五个有五更加”即:项目建设有新推进;难点工作有新突破;服务手段有新提升;工作作风有新转变;团结协作有新增进。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工作的机制更加科学;工作的项目支撑更加完备;城乡和区域民政事业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加满意。

(一)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全面实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全市与自然灾害救助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建立和完善全市救灾救济储备设施。完善各县区经常性社会接收捐赠站点。实施以减灾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为重点的减灾宣传教育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二)完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积极探索和开展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认真落实农村五 保供养政策,提高供养水平,推进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建立和完善全市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基本设施。

(三)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加大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整合社会福利服务的设施,加快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构建新型社会福利服务系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福利服务需求,逐步实现社会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

(四)建立完善县区慈善机构设置。形成政府大力引导,社会广泛支持,群众踊跃参与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现代慈善意识,营造扶贫济困、平等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扩大福利彩票发行规模,筹措更多公益金。探索建立志愿者劳动储备制度,在大中学生、党政干部、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员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倡导开展义工活动。

(五)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按每百户200平方米的标准,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活动用房配置到位。每个城市街道拥有一个不低于600平方米,具有示范、培训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拥有不低于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

(六)建立以双拥工作为龙头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努力推进拥军优属工作社会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抚、安置工作。坚持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继续贯彻“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方针,全面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逐步提高烈军属、伤残军人的优待抚恤标准和老复员军人的补助标准。

(七)全面推进城乡基层群众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总结推广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社区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健全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健全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法律政策规定的选举程序,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划,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公开和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八)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重点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慈善性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培育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及时有效查处非法和违法社会组织,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九)抓好殡葬改革、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救助管理,加强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继争取全市的火化率达到25%以上。修改完善《保山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划保山中心城市及周边殡葬公墓,县区完成公墓规划。加强殡仪馆建设,提高殡仪服务水平。继续做好经营性公墓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加强对经营性公墓的建设和经营情况的监督,严格公墓年审制度,确保全市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的良性发展。加大依法进行婚姻登记管理力度。加强对《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做好救助管理工作。

(十)加强区划地名管理,为促进保山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按照保山市城市规划总体部署,加强行政区划战略研究,科学设置行政区划,探索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推进区位重要、发展较快的县改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适度撤并乡镇,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立足于社会公众需要,全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探索市场运作有偿地名,逐步建立标准规范、方便及时、适应社会需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和完善地名管理与服务的规章,严格地名命名、更名的程序和审批。完成城乡村三级地名标志设置专项工作。实施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 16 度和界线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及时调解和处理边界纠纷。编制市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标准地名图。

第四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询问会上的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询问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昨天,我们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刚才,多位委员和代表从不同角度,围绕摸清大气环境污染“家底”、抓好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和监管、市区何时用上管输天然气、开展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做好黄标车淘汰、加强企业帮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等问题,有针对地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提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认真回答,还对一些问题开展了交流和互动。副市长张伟亚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很好的表态讲话,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这次专题询问会议始终充满着民主、团结、务实、求是的气氛。委员和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各部门负责人回答问题也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有的放矢。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下面,结合大家的审议发言和专题询问情况,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它列为重点工作和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深入推进抑尘、管车、控煤、禁燃等十大专项整治,大力开展市区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初步遏制了大气污染加剧的势头,政府部门工作辛苦、富有成效,成绩应予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形势依然严峻,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放松,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懈怠。

一是现实有需要。

这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和环境承载容量有限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制约,对城市形象造成损害,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这几年,我们明显感到城市道路变堵了,蓝天变暗了,金华北山也变得朦朦胧胧了。去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靠后,这种状况必须扭转。

二是群众有呼声。

在今年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有3个代表团的50名代表提出了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工作的议案。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当前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群众对此呼声强烈。“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我们履职的根本要求。

三是上级有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雾霾天气频发,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发展下去也必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有关会议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全省视频会议,就省、市、区三级人大联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审议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不断增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承担起保护和改善辖区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职责,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最关键的事情抓起,从最紧迫的任务做起,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以推进。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继续通过审议、视察、调研等监督形式,必要时采取重大事项决定、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措施,助推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二、切实抓好问题的整改落实

询问的落脚点不在于问得有多难、答得有多好,关键在于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会后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意见建议整理好。

在这次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工作中,执法检查组和委员、代表在事前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直面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对推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和有关委员、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市人大相关工委要综合整理好,形成书面意见,交由市政府研究处理。

二是突出问题整改好。

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这次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为契机,进一步摸清我市大气污染基本情况,掌握大气污染的现状、成因,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进一步找准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并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情况。

三是跟踪问效监督好。

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进行反复监督、持续监督,切忌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不痛不痒、办理过程“文来文往”、事后我行我素现象的发生,对有关问题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真正做到为民履职、为民尽责。

三、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我们必须从力量配备、工作机制、制度建设上做文章,才能真正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一要强化合力治气。执法检查组提出“要像抓治水一样抓治气,将治水办和治气办合署办公”的建议,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新意。我们治水之所以能取得目前这个成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全市治水一盘棋、各种力量拧成一根绳的工作合力。治气比治水涉及面更广,治理难度更大,更需要合力推进。建议市政府对执法检查组提出的这条建议的可行性进行很好的研究,市人大常委会也会适时向市委提出建议。

二要依靠制度治气。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和长久性。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防止和克服运动式、被动式的治理方式,切实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督查考核机制上着力,建立完善各项有利于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以制度管人、管事。

三要推进依法治气。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我们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治气,大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强化过程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要探索市场化治气。治气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要依靠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推进治气工作,还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的手段推进治气工作,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大气污染防治,探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形成常态化工作格局。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大气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努力治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金华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鹤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鹤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专题询问暂行办法

(2013年3月2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保障和规范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询问职权,促进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专题询问是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工作领域相关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进行询问,是对法定询问监督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条

专题询问应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公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

专题询问的主体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省、市人大代表也可围绕专门议题提出询问。

第四条

专题询问的对象是询问议题所涉及的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询问对象除市政府由分管领导应询外,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应询人。应询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到会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后,可以委托分管相应工作的负责人到会应

第十条 实施方案包括专题询问的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调查方案、具体问题、方式、程序等内容。

第十一条 专题询问前的调查活动应成立由常委会主管副主任牵头、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相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等组成的专题询问调查组,向社会各界了解相关情况、征集相关问题,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和专题询问提纲向主任会议报告,确定召开专题询问会的有关事项。专题询问提纲于专题询问会举行七日前告知受询问单位。受询问单位要积极配合,按照专题询问的工作要求,及时认真地做好回答询问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

专题询问与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相结合,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持。在听取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后,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询问人每次提问一般不得超过3分钟,受询问人每次回答一般不得超过10分钟。

第十三条

专题询问前应确定询问人,认真做好询问准备。专题询问会上,参加会议的其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经主持人同意后也可提出询问。

第十四条

询问人所提问题应紧扣议题、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询问人对回答不满意的,可对受询问人进行追问。其他询问人也可就同一问题补充询问。受询问人对所提问题已经作出明确回答的,一般不继续询问。

第十五条

受询问人回答问题应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言简意赅。当场不能回答的,应说明原因,并经询问人同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答复。

询问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可以要求一个部门主答,其他部门作补充

下载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徐州审计首次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