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试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上,所以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及潜在的投资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水平的主要信息来源。为了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揭示的真正的经济内涵,我们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那么,如何对这些会计报表及附注进行分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否则,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三)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帐款周转率,通常可采用帐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帐和坏帐,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如非生产性企业,由于存货较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所以,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即用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客户的应收帐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该指标由于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帐款,因此,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4.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而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
5.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4.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率。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5.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有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对这些重要事项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报告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动态,从这些附注中找出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这些附注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有价值的主要包含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性交易。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企业的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所以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中披露,这些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3.关联性交易。企业的关联性交易,是关联企业之间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对这些交易,我们应着重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报告,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第二篇: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内容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 发展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论文代写,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代写毕业论文,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在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
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收益表缺乏相关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其财务报告在危机之前仍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缺乏前瞻性、预测性的信息,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误导了投资者,使其判断失误。
5、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1、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
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3、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由慢速、单向向高速、双向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慢速、单向为高速、双向,而且能适应网上交易的需要,实现实时数据的直接输入输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愈来愈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更多地利用Intranet(企业内部网)进行内部协同工作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这样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发布,通过网络完成会计对内对外的目标成为了可能。
三、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即Jenkins Committee)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1994);Steven M.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1996);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理论界讨论的十分热烈的还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一)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代写会计论文,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上网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第四财务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代写经济论文,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黑匣子,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要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当然,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三)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不论将选择何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在推行之前,首先要完善它的外部环境:
第一,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尤其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拓展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第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为突破实现原则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的是不同的,如上所述,财务会计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考虑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税务会计的目的则是保证国家能够公平、足额的征税,要考虑收益的实现性和确定性。鉴于现有财务报告的附注越来越长,企业在处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时能够有制度和法律可循。
第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经济守门员”的作用。
第四,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也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人员的使命,以上我就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了自己的看法,谨希望对会计报告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葛家澍,2002.02:21世纪财务报告展望--迎接竞争、技术和全球化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财务与会计
2.葛家澍,2000.12: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会计研究
3.葛家澍,1996.01: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会计研究
4.葛家澍,1993.02-03:九十年代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上、下),上海会计
5.程春晖,2000.12: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于振亭,2001.04: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财会月刊
7.劳伦斯·A·温巴奇,1997.08:九十年代的财务报告 势在必改,会计研究
8.肖泽忠,1996.01: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
9.李端生 李征,2001.11:网络经济下会计发展趋势,会计研究
10.陈毓圭,1996.05:围绕信息需求 改进企业报告,会计研究
11.2001.06:2001最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汇编,中国物价出版社
第三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 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 办法。
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会计科目的设备
1.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和“机械作业”
科目。
2.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 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本办法对其核算内容进行 了补充。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损失准备通过在“存贷跌价准备”科目下增设“合同预计 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核算。
3.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拨付所属资金”、“上级拨入资金”和 “内部往来”等科目。
(二)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233周转材料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库存和在用的各种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周转材料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 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
二、本科目应设置“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
个明细科目,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可以不设置以上三个明细科目。
三、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施工企业接受 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周转材料、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周转材料 等,以及周转材料的清查盘点,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四、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分期摊销、分次摊销 或者定额摊销的方法。
(一)一次转销法。一般应限于易腐、易糟的周转材料,于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二)分期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期限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三)分次摊销法。根据周转材料的预计使用次数摊入成本、费用。
(四)定额摊销法。根据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 定额,计算确认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金额。
五、领用、摊销和退回周转材料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借记 “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按其全部价值,借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贷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摊销时,按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 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退库时,按其全部价值,借记本科目(在库周转材料),贷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
六、周转材料报废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将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周转材料转销额 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项目,贷记“工程施工”等科目。
(二)采用其他摊销法的,将补提摊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 目(周转材料摊销);将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周转材料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等有关科目,同时,将已提摊销额,借记本科目(周转材料摊销),贷记本科目(在用周转材料)。
七、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施工企业,月度终了,应结转当月领用周转材料应分摊 的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记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八、在用周转材料,以及使用部门退回仓库的周转材料,应当加强实物管理,并 在备查薄上进行登记。
九、本科目期末借力余额,反映施工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在本科目下设置“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核算工程施工合同计提的 损失准备。
三、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 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
合同完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费用时,应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按确认的工程 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确认的工程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 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同时,按相关工 程施工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 “管理费用”科目。
四、“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应按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 行明细核算。
五、“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 工程施工合同已计提的损失准备。
1506 临时设施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的 实际成本。
二、施工企业购置临时设施发生的各项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 科目。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发生的各有关费用,先通过“在建工 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本科目。
三、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不需用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通过“临时设 施清理”科目核算,按临时设施账面价值,借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按已提摊销 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收 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临时设施 清理后,如为清理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 如为清理净收益,借记“临时设施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临时设施种类和使用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期末临时设施的账面原价。
1507 临时设施摊销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各种临时设施的累计摊销额。
二、施工企业的各种临时设施应当在工程建设期间内按月进行摊销,摊销方法可 以采用工作量法,也可以采用工期法。当月增加的临时设施,当月不摊销,从下月起
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临时设施,当月继续摊销,从下月起停止摊销。摊销时,按摊 销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临时设施的 累计摊销额,可以根据临时设施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临时设施的原价、摊销率和实际 使用年限等资料进行计算。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临时设施累计摊销额。
1702 临时设施清理
一、本科目核算施工企业因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临时设施 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二、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不需用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按临时设施 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提摊销额,借记“临时设施摊销”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临时设施”科目。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收回的残料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临时设施清理后,如为清理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如为清理净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被清理的临时设施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临时设施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收入(清理 收入减去清理费用)。
第四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由会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企业应当在每一会计期间结束后,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进行验证。从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可以得知,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的需要,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目前,世界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的密集度,而是从密集型转为集约型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同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相关信息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目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缺陷与不足。笔者就财务报告在当今环境下产生的弊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工具和信用工具加速的运用给企业带来大量利润的同时,由于其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也给企业带了潜在的风险。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出对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开始多样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合作伙伴、其他需求者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传统计划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信息使用者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甚至获取预测信息。他们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商机。但是,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过长,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也已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暗算操作创造了时间条件。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财务数据、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原料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表现出来。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是否能抢占先机达到获得利润的目的根本原因。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4.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传统会计报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利润概念和收入费用基础之上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报告文件。它在物价基本稳、市场经济活动单
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一个国家的货币快速变动,往往会影响到周边国家;技术进步也会导致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
5.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时,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而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所以,会计报表可能带有虚假性。这对财务会计报告直接用者是不公平的。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1.会计数据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会计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手续和业务量。利用同一基础数据,通过会计软件可实现信息的多次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变为由计算机运算
以前会计人员面对大量的会计数据总是通过算盘进行计算,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工作时间长。目前,有些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做账,提高数据处理、加工的速度,促进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凭证的传递速度的加快。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地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三、未来财务报告发展趋势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大多来自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专家认为,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1.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集中更多的社会分散资金。为了做到这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随时向外提供信息;财务信息的质量,仍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
(2)未来财务报告方式。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大大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转输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月1日发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必须网上公告,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2.未来财务报告模式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
第一,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方便和理解上的混乱。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他们借助各种披露的信息,预测企业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因此,在信息不明了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走进空白,随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要完全满足这些需要,企业在报告模式上可以借鉴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让外部信息使用者进入企业内部,使之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企业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改变用户被动接受会计信息的现状。同时,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减轻信息的单方向流传现象,提高资本市场的流转效率。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反馈系统参与报告的生成过程,能更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过交互式报告模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监督之下,从而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第二,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针对财务会计报告做出正确判断提供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隔一个周期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其他相应的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2012年03月16日 来源:http://
为了更好地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与以往相比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 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 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 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
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 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 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在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 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3、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网络的出现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表现在:
1、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载体。
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改变,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诸多分类与再分类的技术环节;利用同一基础数据可实现信息的多维重组,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无限的自由空间。
2、会计数据处理工具由算盘、草稿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计算。计算机的使用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的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加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局限。这种改变将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注重信息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三、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 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即Jenkins Committee)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1994);Steven M.H.Wallman的《财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1996);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理论界 讨论的十分热烈的还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
(一)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报告方式
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
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
2、未来财务报告方式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总有一天会取消纸 质(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获取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仅限于文字与表格 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
(二)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
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 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第四财务 报表)为支柱。
首先,未来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会显得更加冗长,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 上的不便。事实上外部信息使用者总是试图索取更多的信息,源于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企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黑匣子,而他们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却 不得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因此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要求增加信息量,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
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在计价模式上将向多元计价模式发展,由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将有很大的扩展,将多多反映非货币性的信息,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财务报告模式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特别是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信息的要求。
(三)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的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 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 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