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参考
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参考
2011-02-15 19:51:02| 分类: 毕业论文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1)模糊层次分析法<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论文考虑到绿色造船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可以借助模糊评价方法的处理方式,将一些模糊的概念转化成定量的数据。此外,为了表达综合评价目标的层次性,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优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船
舶建造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证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对现实中改善船舶建造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该方法,界定了绿色造船的定义以及综合评价目标等相关概念(第2、3章);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数学评价模型(第4章)。最后,结合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第5章)。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并力求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绿色造船的三大特征,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权威统计数据给予评价指标以定量的数值,最终得出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第4章)。
(4)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32]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现实中,比较研究法几乎成为认识事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总结绿色造船定义中大量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横向比较找出绿色造船和一般造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中、日、韩三国造船现状的比较(第2章);然后,将众多绿色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各个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从而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第4章)。
(5)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辩证逻辑的方法。本文归纳分析了绿色造船的四个流程(第2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绿色造船的三个特征的研究并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
第二篇: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
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
研究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
本论文考虑到绿色造船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可以借助模糊评价方法的处理方式,将一些模糊的概念转化成定量的数据。此外,为了表达综合评价目标的层次性,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优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船舶建造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证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对现实中改善船舶建造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该方法,界定了绿色造船的定义以及综合评价目标等相关概念(第2、3章);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数学评价模型(第4章)。最后,结合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第5章)。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并力求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绿色造船的三大特征,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权威统计数据给予评价指标以定量的数值,最终得出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第4章)。
(4)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32]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现实中,比较研究法几乎成为认识事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总结绿色造船定义中大量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横向比较找出绿色造船和一般造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中、日、韩三国造船现状的比较(第2章);然后,将众多绿色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各个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从而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第4章)。
(5)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辩证逻辑的方法。本文归纳分析了绿色造船的四个流程(第2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绿色造船的三个特征的研究并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
第三篇:开题报告研究思路
开题报告研究思路范文
开题报告研究思路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_范文 附件6: 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现代商业广告伦理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系 别 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 广播电视新闻学 ,,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 指导教师 同组姓名 二?一?年 三 月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一、此本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专用。封面用黑色字迹 笔填写。
二、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围绕该课题,按以下六项撰写)1.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2.研究目标、内容、难点及关键;3.研究方法;4.实施计划进度;5.完成该课题所存在的困难及要求。6.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
三、开题报告书写要求
1.开题报告内容一般不少于2000字。
2.统一要求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6厘米。文字用四号宋体字,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1.5。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
3.版面布局工整美观,图表清晰,文句通顺,内容明瞭。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 主 任 签 字 20 年 月日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一(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
现代社会商业与经济迅速发展,传媒技术的更迭,广告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而广告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比较发达的新境界。“中国广告业从1979年以来呈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中国发展最快,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广告公司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质量、营业额还是从业人员的总量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走向成熟”?广告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信息时代逐步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它 架起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它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的工具和商业文化的载体,因此,广告为大众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如今人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身边铺天盖地的广告,他们囊括了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向社会大众传达着某种信息或者渗透着某种思想。多元化的文化观念以一股强大的实力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广告行业自身发展的利益驱使,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广告行业的运作显现出混乱,一些违背社会道德伦理的广告会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例如虚假广告、媚俗低劣广告、宣扬不良思想的广告等。这些现象不仅打乱了广告行业的运作规则和竞争规则,还可能误导消费者,传达不良思想,扰乱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等,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诚信主题之下,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底蕴之上,已? 陈正辉,广告伦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69页
经开始关注商业广告的伦理问题,并试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支撑下,对商业广告活动中伦理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理论的探索个建构,例如张金花、王新明著有《广告道德研究》一书,对社会主义广告道德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服务”的社会主义广告道德基本原则;陈汝东著的《传播伦理学》,则通过丰富的实例,阐述了传播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探讨了传播的道德属性、传播与社会道德的辩证关系、传播的社会道德功能与传播过程中的道德作用机制。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的胡蓉的论文《论广告的伦理缺失和社会道德责任》,论述了广告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高阳,在《谈广告道德建设》一文中着重分析了广告道德不完善的原因及如何建设。二(研究目标、内容、难点及关键 1.研究目标
本文将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探讨商业广告在传播中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宏观的、系统的探讨商业广告伦理道德缺失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希望能使广告活动主体认清伦理道德失范带来的危害,认清自己在广告活动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广告受众和社会文化来说,希望能净化广告传播环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在社会的文化和道德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2.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广告、伦理道德、广告伦理基本概念概述 第一节 广告的定义 第二节 伦理道德的定义 第三节 广告伦理的定义
第二章 商业广告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形态研究 第一节 虚假广告 一(虚假广告的界定 二(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
(1)可以隐瞒产品的质量或服务缺陷(2)夸大产品的某项功能或优点(3)承诺的使用结果无法兑现 第二节 贬损性的比较广告 一(贬损性的比较广告的界定 二(贬损性的比较广告的表现形态(1)直接或间接攻击竞争对手 篇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例 韶 关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古代数学对现代数学的影响 学生姓名:黄达清 学 号:08110021110 学 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 级:2008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孙宇锋 副教授 2011 年 10 月 16 日
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 3 注: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选题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调研,并撰写开题报告,要求
尽量做到思路清晰,各阶段目标明确,各部分任务之间时间安排松紧得当,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已提前接触和课题相关工作的学生,其前期所做的相关工作均可作为论文工作的一部分,并在论文工作计划中注明。各院(系)要组织指导教师、教研室审查开题报告,凡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确和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开题报告必须重写,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在每次检查(抽查)后要填写情况记录并签署姓名和日期。4 篇三:开题报告范文模板(共10篇)篇一: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最全面,最实用)1.开题报告方法介绍: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
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2.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
一、开题报告封面: 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课题的重要性): 1.论文的背景;2.理论意义;3.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应结合毕业设计题目,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3.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思想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应结合所要研究内容,有针对性)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预期的结果
七、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论文提纲)
八、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要丰富,不要写得太简单,要充实,按每周填写,可2-3周,但至少很5个 时间段,任务要具体,能充分反映研究内容)
九、参考文献 下面是开题报告模板: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学 生 姓 名: 学号: 指 导 教 师: 职称: 所 在 学 院: 专 业 名 称: ****大学 年 月 日
祝福大家~ 谢谢大家~~ 结 束~~~ 篇二: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指 导 教 师 院(系、部)专 业 班 级学 号 姓 名日 期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三、研究进度
篇三: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版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篇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1)研究目的
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研究探讨的比较多,不过由于我国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许多问题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直到今天,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价值以及理论本身,都没有居绝对优势地位的学说。虽然对于期待可能性刑法理论上尚争论不休,但其合理意义早已存在于刑事司法实践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着重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研究,先简要介绍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形成发展等基础法律问题,再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和适用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对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2)研究意义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考虑行为人本身的实际情况,不强人所难,能达到事实上的合理性和实质正义,不给被告人附加多余义务。因此,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刑事责任的认定提供人性的标尺,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在刑事司法方面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对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更容易实现我们司法公正与合理的目 标。
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
1、期待可能性的概述
(1)刘昌强、崔志鑫在《穿越的路径》中主张从狭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仅从行为时的外部情况考虑,期待行为人不为犯罪行为而为其他适法行为的可能性。
(2)崔兰、崔志强在《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张从广义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认为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行为人行为时的各种因素,能够期待行为人选择合法行为,如果不能期待
行为人实施其他适法的行为,就不能对行为人的行为要求承担一定的责任。
2、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
(1)龙立豪,马六生在《论期特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中主张故意、过失构成要素说,他们认为应当把期待可能性置于故意、过失中来理解,期待可能性是故意和过失的构成要素,包含在故意与过失之中,有期待可能性,就存在罪过心理,无期待可能性,就无罪过心理。
(2)陈兴良在《刑法学》期待可能性一章中主张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说,他认为期待可能性作为客观的责任要素,与责任能力以及作为主观要素的故意、过失构成责
任的三大要素,只有三者同时具备,行为人才具有有责性。(3)姜晓贞在《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与我国刑法的关系》中
主张阻却责任事由说,认为期待可能性不是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也不是故意、过失构成要素,而应当将不存在期待可能性的情形,理解为一种责任阻却事由。(4)马克昌在《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张可罚的阻却、减少责任说,他认为没有期待可能性的场合,如同没有责任能力的场合一样,并不是成为没有责任,只是成为没有可罚的责任。
3、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1)陈兴良在《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中主张行为人标准说,他认为以行为人自身的具体情况为标准,根据此人在此时此景之下是否能够实施适法行为来确定。(2)舒洪水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本土化思考》中主张国家标准说,认为应当以期待行为人实施适法行为一方的国家或国法秩序为标准,考虑其具体要求。
(3)卢蕊在《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一文中主张平均人标准说,她认为应当把平均人放到行为人的处境看是否能够期待他们实施适法行为,根据平均人是否会实施与行为者同样的行为来确定。
(4)付立庆在《人权标准说—认定期待可能性有无的一种新标准》中主张人权标准说,将期待可能性有无之认定应以被期待者之人权之充分关注为旨趣。
4、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
(1)杨兴培在《期待可能性的实践批评》中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引入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在法治社会里,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评价
与认定,应当坚持“规范在前、价值在后”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颠倒,期待可能性作为一种人文价值,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应当让位于刑法规范。
(2)高晓飞在《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思路》主张引入期待可能性,他认为引入期待可能性有利于促进我国刑法基本理念变革,有利于合理解释我国刑法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使刑事责任认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满人性。
我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期待可能性的地位和判断标准两个问题,学者们的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造成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适用上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刑事责任的确定缺乏人性的标尺,使得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鉴于期待可能性存在的理论价值,我认为应当对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地位和判断标准作进一步研究,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提出我国刑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借鉴的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参考文献: ,1, 刘昌强 崔志鑫.《穿越的路径》.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10年第7期 ,2, 崔兰 崔志强.《论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载《企业家天下》2009 ,3,龙立豪 马六生.《论期特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年第2期 ,4,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姜晓贞.《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与我国刑法的关系》.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5期第29卷 ,6,马克昌.《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载《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1月第1期 ,7,陈兴良.《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8,舒洪水.《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本土化思考》.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 ,9,卢蕊.《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载《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8月 ,10,何立庆.《人权标准说---认定期待可能性有无的一种新标准》.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1,杨兴培.《期待可能性的实践批评》.载《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第1期 ,12,高晓飞.《期待可能性理论中国化的困境与思路》.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5期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主要研究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地位,主要分析主流学说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部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适用问题,包括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第四部分,主要谈我国刑 法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意义。研究目标: 通过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刑法理论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提出一些浅见,希望对立法和理论研究能有所启发。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
四、进程规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1.2011年3月1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2.2011年4月15日前,完成论文修改稿并提交指导老师;3.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论文第三稿提交指导老师审阅与定稿;4.2011年6月10日前,提交论文答辩稿,准备论文答辩;5.2011年6月18-19日,参加论文答辩。篇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格式及开题报告范文的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格式及开题报告范文的写法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
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
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本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 千 叶帆文 摘:开题报告研究思路范文)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
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
第四篇:研究思路与方法
选题内容: 江苏省苏州市镇湖镇刺绣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深入苏州刺绣产业密集区镇湖镇,通过实地考察记录,对这项传统工艺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合理评估,并初步判定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意义: 刺绣是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极有可能在转变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与风险。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考察一个产业如何实现与时俱进,如何克服发展可能存在的阻力,找到适应时代要求,产业特点的最佳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 将整体调研对象分解为多个分项,逐一核实。
第一步,对产业集群的一般理论进行学习,如产业集群的条件、优势等。
第二步,实地考察,在调研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具体分析镇湖当地具体特点、条件、优势及不足等。
第三步:整理调研资料,统计并进一步分析,总结当地可推广的普遍经验,适当提出建议。研究方法: 通过资料来源和调查对象两方面的综合考虑,得出“观察法”和“问卷法”结合、“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结合的方法,最终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
从资料来源来看,由于实地调研的特点,多数资料属于原始资料(即未固定未加工的素材)。小组成员将进入相关产业基地渗入交流研究,因此采用观察法,同时将分别对该产业业内人员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因此采用问卷法。从调查对象来看,由于时间和人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主要针对典型且具有当地特色的企业展开研究,以此来近似代替当地整体状况。
第五篇: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五、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六、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七、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八、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3.什么叫“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