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校一品一特色”校园建设工作
阿克陶县实验小学“一校一品一特色”校园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品位,按照阿克陶县教育局要求,以“一校一品一特色”为载体,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创建原因:
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创建理念: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开展“一校一品一特色”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创建目的:
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健全学生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树立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培养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创建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具体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篇目。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教师。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创建步骤
(一)准备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做好动员和前期准备工作。
(二)创建阶段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低段开始诵读《三字经》,中段开始诵读《唐诗三百首》、《弟子规》,高段开始诵读《千字文》等,至小学毕业完成。
2、完成《〈弟子规〉讲解》等校本课程印刷和编订工作。
3、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校园宣传栏、走廊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5、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途径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
2、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
3、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亲自抓落实,由德育处具体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内容的选择,落实讲座及实验活动项目,德育处、少先大队具体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研究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的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围绕德育科研课题,组织系列研讨活动。
4、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
5、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
阿克陶县实验小学 2015年4月17日
第二篇: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品 一校一特色
一、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第十二中学成立于2014年8月,是在原鄂尔多斯市农牧学校的基础上新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2015年8月,随着全旗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和优化整合,十二中又迁入原达旗一中的校址。学校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锡尼街83号,占地面积8699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181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分为教学、生活、运动等几个区域。
学校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918名。
二、体育工作
学校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用成功的教育奠基成功的人生”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毫不吝啬的对体育器材和训练队伍上投入大量的资金,领导的重视,为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一校一特色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下,有计划的组织好体育课和三操活动,做好课外体育训练和阳光大课间活动,以中长跑为主线,引领各个球类活动。突出足、篮、排球的主体地位,兼顾各小球的原则。
四、辉煌成绩
2014.9获全旗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15.4获旗长杯校园足球赛男子第四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5.10获全旗校园足球选拔锦标赛男子第三名。2016.10获全旗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道德风尚奖。
2016.10获全旗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女子第一名和男子第二。
第三篇:“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皋兰四中“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
工作总结
自开始“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以来,我校结合阳光体育运动、体艺“2+1”等活动,因地制宜,依托本校教学资源,突出专项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努力促进本校体育教学形成特色,有效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对我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一、“规范+特色”让每一个孩子爱运动
每天课间或放学以后,在学校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学校运动场上一个个神采飞扬、蹦蹦跳跳、挥洒汗水的阳光少年,他们一会儿跳绳、一会儿跳竹竿、一会儿做武术操……玩得大汗淋漓,不亦乐乎。这正是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场面。
一直以来,坚持“规范+特色”是我校体育教学的总体思路,学校要求教导处和体育组要精心安排,确定体现本校特色的2到3个项目,努力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如今,学校各班级有十几个体育项目“百花齐放”,跳竹竿、跳绳、武术操……这些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已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体育运动技能、级级有体育特色项目”的目标。体现全校性特色的体育项目有跳竹竿、跳绳、武术操等项目,1
并定期开展训练和比赛。每年九月底,学校都要举办秋季运动会,项目多样,全员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也促进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大力倡导教师参与健身活动。每到大课间,操场上都会呈现“师生共舞”的壮观场面,校园内生龙活虎,师生共同健身,效果良好。教师的带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人人参与“阳光行动”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学生喜欢,家长放心”。
为了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要求,学校制定了大课间特色活动、课间操常规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及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体育管理目标延伸到班级,延伸到每位学生。
二、以学生健康为核心开展体育锻炼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我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发展各自特色的体育项目。七年级学生,在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集体性、趣味性体育游戏为主;八年级学生,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耐力和力量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九年级重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体育特长,为顺利通过中考体育测试打下基础。此外,学校的音乐老师也为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制作、剪接了学生喜欢又适合体育活动使用的音乐,欢快、愉悦的音乐使阳光体育活动充满了艺术性。
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索,阳光体育活动在我校发展出不断变化的多种活动模式。从最初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兴趣小组,发展到现在以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社团活动三种不同形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校的体育工作,更促进了校风、校纪的建设,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整体精神面貌,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三、体育硬件软件全达标
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学校体育硬件、软件的大力投入,为此学校多方设法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建设体育场地、添置设施器材,全校学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体育硬件全达标。
除了硬件投入之外,软件投入同样不容忽视。每年一度举行的全校运动会成为对体育教师进行基本功考核和评比的重要窗口,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让体育课的质量、效果和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
四、以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一校一品”创建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还将进一步做好“一校一品”的建设,以体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打好技能 3
基础,继续开展更加完善的大课间活动,让每一次大课间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运动成绩。
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二
第四篇:“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单龙寺学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自开始“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以来,单龙寺学校结合阳光体育运动、体艺“2+1”等活动,因地制宜,依托本校教学资源,突出专项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努力促进本校体育教学形成特色,有效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对近年来我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一、“规范+特色”让每一个孩子爱运动
每天课间或放学以后,在单龙寺学校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学校运动场上一个个神采飞扬、蹦蹦跳跳、挥洒汗水的阳光少年,他们一会儿跳绳、一会儿转呼啦圈、一会儿踢毽子„„玩得大汗淋漓,不亦乐乎。这正是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场面。
一直以来,坚持“规范+特色”是我校体育教学的总体思路,学校要求教务处和体育组要精心安排,确定体现本校特色的2到3个项目,努力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如今,学校各班级有十几个体育项目“百花齐放”,跳绳、乒乓球、篮球、贴“烧饼”„„这些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已初步实现了“人人有体育运动技能、班班有体育特色项目”的目标。体现全校性特色的体育项目有篮球、长跑、乒乓球等项目。初中部各班级都建立了篮球队,定期开展训练和比赛。爱好篮球的学生在七年级时还显得稚嫩,而到了九年级已经身手矫捷、技术娴熟了。每年十月份,学校都要举办秋季运动会,项目多样,全员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也促进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大力倡导教师参与健身活动。每到大课间,操场上都会呈现“师生共舞”的壮观场面,校园内生龙活虎,师生共同健身,效果良好。教师的带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人人参与“阳光行动”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学生喜欢,家长放心”。
为了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要求,学校制定了大课间特色活动、早晚间常规锻炼、午间和课后阳光自主活动及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体育管理目标延伸到班级,延伸到每位学生。
二、以学生健康为核心开展体育锻炼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我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发展各自特色的体育项目。小学阶段学生,在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集体性、趣味性体育游戏为主;初中阶段,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耐力和力量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九年级重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体育特长,为顺利通过中考体育测试打下基础。此外,在活动内容上,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运动项目,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亲自参与到游戏的创编和设计中。游戏项目由学生编,规则由学生讲,组织由学生带。学校的音乐老师也为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制作、剪接了学生喜欢又适合体育活动使用的音乐,欢快、愉悦的音乐使阳光体育活动充满了艺术性。
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索,阳光体育活动在我校发展出不断变化的多种活动模式。从最初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兴趣小组,发展到现在以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兴趣小组三种不同形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校的体育工作,更促进了校风、校纪的建设,提升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整体精神面貌,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三、体育硬件软件全达标
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学校体育硬件、软件的大力投入,为此学校多方设法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建设体育场地、添置设施器材,全校学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15平方米,体育硬件全达标。
除了硬件投入之外,软件投入同样不容忽视。目前,我校体育教师结构合理,学历全部达标;每年一度举行的全校运动会成为对体育教师进行基本功考核和评比的重要窗口,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让体育课的质量、效果和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
四、以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一校一品”创建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还将进一步做好“一校一品”的建设,以体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打好技能基础,继续开展更加完善的大课间活动,让每一次大课间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运动成绩。
第五篇:沧州学校 “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沧州学校 “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10个教学班,学生340 人,教职工34 人。校园占地平方米,建有一个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二个短草篮球场、一个短草排球场,一个室内塑胶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
二、项目确定
综合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三方面的情况。我校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的“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项目从长期看,以小学部“足球运动”、中学部“篮球运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的项目。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足球运动”及“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比赛规则及方法。2.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的各项技能与方法,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比赛中的技战术方法。
3.通过足球、篮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磨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性的发展。
4.通过每学期学校组织的足球、篮球比赛,选拔技战术能力强、意志品质强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
5.通过训练,使学生足球、篮球运动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参加校外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展示学校学生的足球、篮球运动水平,检验学校足球、篮球运动的效果。
五、领导小组机构及其职责
(一)“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成及各成员职责
组长:代文芳
职责:总体部署协调“一校一品”工作 副组长:朱宏璋
职责:具体负责“一校一品”工作实施与督促 组员:张书朝 朱国忠 刘毅
职责:负责学生的品牌特色活动的具体开展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及省、市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篮球”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校一品”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3.加强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能教育,使全校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校以“篮球”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校一品”学校特色的创建活动,发动学生积极、有序、有效地参加“篮球”等体育活动。
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有关“篮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既分工,有合作”的态度,做好学校足球及篮球特色的创建工作。
六、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 阶段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足球运动”及“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比赛规则及方法。2.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的各项技能与方法,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比赛中的技战术方法。
3.通过足球、篮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磨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个性的发展。具体工作:
1.2015年3月成立“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领导小组,讨论、设计、制定学校“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方案。
2.2015年4月召开师生动员会,明确目标,全员参与。
3.2015年5-7月继续组织开展“足球”“篮球”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每天利用课间休息、课外活动、体育课等时间进行足球、篮球练习;每学期抽一定时间开展“足球、篮球对抗赛”活动。
(二)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阶段目标:
1.通过每学期学校组织的足球、篮球比赛,选拔技战术能力强、意志品质强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
2.在校园中打造出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工作:
1.每学期定期举行足球、篮球比赛,通过比赛选拔技战术能力强、意志品质强的学生进入校篮球队训练。
2.编排特色“足球游戏““篮球游戏”。3.打造校园 足球、篮球活动文化氛围。
(三)第三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 1.做好“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的总结工作。
2.向上级提出“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验收工作申请。
七、实施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器材、场地经常检修保证安全,教师检查组每天进行检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对锻炼进行正确的指导,防止运动损伤,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准备。
(二)全员参与原则
全体师生要遵守执行体育特色工作方案要求,积极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明确职责。
(三)因材施教原则
在创建体育篮球特色同时,对学生要区别对待,调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四)合理使用器材的原则
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使用的器材,不破坏公共财物。
(五)合理分配时间的原则
全体师生要科学合理系统安排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时间,不迟到,不早退。
八、组织保障措施
(一)时间保障
大课间活动和课间活动由班主任或跟班教师组织,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活动,并向学生宣传篮球活动的意义。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由体育教师组织篮球兴趣小组及学校篮球队训练学习。
(二)组织保障
1、课间操大课间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根据情况安排与篮球有关的活动,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组织,体育教师巡视指导。
2、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由体育教师讲授篮球技术。
3、课间由当堂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织,提示学生进行活动。
4、每天由学生检查小组检查,做好记录,教师检查组随机抽查。
(三)场地器材保障
1、体育教师在操场划分区域,负责分配场地。
2、学生所用器材由体育教师负责协调配备和学生自备相结合。
(四)物力资金保障
由学校体育特色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配备。
(五)制度保障 【对教师的要求】
1、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督查篮球活动情况,保证活动质量。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任务,按时组织活动,保障活动有效果。
3、体育教师要经常从技术上要求和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4、篮球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5、篮球活动时间,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和“放羊式”组织活动。
6、班主任要始终负责学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保障活动正常开展。【对学生的要求】
1、除雨天(地面潮湿)和放假时间外,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安排开展活动,未经同意不能随意参加其他的活动项目。
3、各班每天活动前后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和不参加活动。
4、体育委员活动前后,必须向本班班主任汇报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分学生归还体育器材。
5、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款等处分。
6、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九、评价与奖励
(一)成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检查小组,每天督促学生进行篮球练习。
(二)每个学期末评选篮球先进班级和个人若干,由学校统一嘉奖。
华北油田沧州学校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