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

时间:2019-05-14 06:1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

第一篇: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

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 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

发表时间:2006-11-19 10:31:00

阅读次数:569

环法〔2006〕38号

申请人:孔祥仁等82人,住址: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住址:浙江省宁波市中兴路655号梅柏公寓四楼

被申请人: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住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306号

法定代表人:戴备军,局长

孔祥仁等82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向我局申请行政复议,要求我局责令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被申请人”)限期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我局于2006年6月16日已予受理。

受理复议申请后,我局通知被申请人提交了复议答辩书,并将复议答辩书发送申请人提出意见。我局派员赴浙江省分别听取了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陈述,实地踏勘了申请人养殖池塘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我局对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复议答辩书、申请人对行政复议答辩书的意见依法进行了审查,现已审理终结。

一、复议申请人提出的复议请求

申请人称,2003下半年至2004年3月,其承包的养殖池塘发生特大污染事件,水产品死亡现象十分严重。温州市人民政府曾进行过调查处理,但当地环保部门没有对污染事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在事情处理过程中申请人了解到,早在2001年4月10日,被申请人在《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中,就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措施提出过严格的要求。但这些环保措施并未落实,申请人认为特大污染事件就是因此造成。

2005年6月15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提出投诉,要求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滨海园区项目投入使用之前环境保护设施没有经过验收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理。被申请人收到投诉书后,批转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办理。7月4日,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经过认定,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重点污染企业排放的污水和温州市龙湾区的企业排放的污水,“都流经养殖场进水口处,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就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园区存在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问题,申请人建议被申请人作出处理。但是,被申请人至今未作出处理决定,“其行为已构成不履行法定期限”。因此,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国家环保总局责令被申请人限期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被申请人的主要答辩意见

被申请人辨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于2000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01年4月被申请人作出《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浙环项建〔2001〕65号),对该区的环保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3月,发生养殖水产品大量死亡事件,滨海新区所在地的龙湾区人民政府和温州市人民政府进行了调查处理。

2005年6月17日,被申请人收到孔祥仁等82养殖户的来信投诉,按照信访程序,委托温州市环保局进行调查处理。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执法人员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并于7月4日根据举报人地址向举报人作了书面反馈,同时也向被申请人做了信访回复。

2005年8月19日,被申请人明确将龙湾滩涂养殖污染情况列入海洋环境保护执法专项检查重点。9月1日,被申请人等六厅局组成海洋环境保护执法联合检查组,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进行了检查。针对养殖户对滨海园区投诉不断的情况,检查组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确保养殖户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考虑对该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调整,以彻底解决工业园区与水产养殖之间的矛盾。2005年11月14日,国家六部委专项督查组会同被申请人等部门到滨海园区进行专项检查。

2006年3—6月,被申请人多次到滨海园区进行现场调研和检查,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等工作,并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出了明确的核查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加快二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危险固废临时堆场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温州市环保局要会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进一步梳理入园企业环保审批情况,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和环境监管。

(三)严格按照园区产业规划控制要求引进项目,强化对入园项目的环境监管,温州市环保局、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企业。

(四)积极推行园区内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五)建议温州市政府尽快做好滨海园区相邻海域的海水养殖功能的调整,协调污水排海管网建设工作。

被申请人认为,环保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开发区内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监管,对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滨海园区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应由环保部门依法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并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在申请人申请复议后,各级环保部门仍将依法对滨海园区内具体建设项目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管理,并对一些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被申请人将进一步加大对滨海园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所有已建、在建项目全面进行排查,强化项目“三同时”监管,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是在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为加强滨海园区环境保护,被申请人对区域环评开展的探索性实践。该文对滨海新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查意见,是为了使区域开发与区域环境保护相协调,总体上看是符合园区环境保护的原则与实际的。但是,该文提出的“滨海新区建成后我局将组织环保验收”的意见,缺乏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及验收标准和规范。被申请人于2006年6月30日发文决定依法撤销这一意见。

三、申请人对被申请人行政复议答辩书的意见

针对被申请人提出的答辩意见,申请人着重对开发区是否属于建设项目,并应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管理提出了不同意见。

申请人认为,法律、法规,尤其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一直都将开发区建设作为建设项目对待。如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条、1987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第三条、1990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第一条、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年《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三条。因此,在被申请人审批滨海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开发区建设应该属于“建设项目”。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一中行初字第374号行政判决已经清楚地表明,养殖户向被申请人的投诉符合法律规定,被申请人具有对于养殖户投诉的事项进行查处的法定职责。也正是基于这一理由,法院才会判决国家环保总局受理养殖户的复议申请。

因此,被申请人在《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中明确,新区建成后将组织环保验收。温州市环保局也建议被申请人对于滨海园区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行为进行查处。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答辩书》新提出来的理由,不能成立。

四、我局认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

经审理查明: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于2000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同年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垦养殖示范园区建立。2001年4月10日,被申请人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了审查意见,明确提出,滨海园区相邻海域的海水养殖等功能,建议作相应的调整,请温州市政府作相应的协调。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3月,申请人承包的养殖池塘发生水产品大量死亡事件,温州市和龙湾区人民政府进行了调查和处理,但养殖纠纷问题没彻底解决。

2005年6月15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投诉,反映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没有落实环评报告书和被申请人审查意见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请求被申请人依法进行查处。6月17日,被申请人收到投诉书后,按信访办理程序交温州市环保局调查处理。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调查,并于2005年7月4日书面答复申请人。

2005年9月,申请人以前述复议请求向我局提出复议申请,我局未予受理。申请人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决撤销了我局作出的《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我局重新审查并于2006年6月16日重新受理了申请人的复议申请。

因案情复杂,争议的焦点涉及到对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的理解问题,因此在审理过程中我局按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予以了延期,并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将申请人请求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中有关开发区环境管理的规定,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是否一致等有关材料转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审查处理。2006年10月30日,我局收到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复函。

在本案进行行政诉讼和复议审查期间,被申请人多次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环保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

2006年4月26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2006年6月30日,被申请人撤销了《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中“滨海园区建成后我局将组织环保验收”的内容。

我局认为:

(一)被申请人负有依法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责。被申请人已对滨海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了审查,并委托当地环保部门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实施了监管。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市政环保局委托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滨海园区地表水、周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监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温州市环保局对进入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依法要求其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程序;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温州市环保局按照权限对环保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整改、实施行政处罚、报告政府限期治理等。

在申请人投诉后,被申请人也先后多次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指导。针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的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未按审查意见的要求完成;滨海园区相邻海域的海水养殖功能也未得到相应调整等问题,被申请人2006年4月2日提出了明确核查意见,要求有关方面采取改进措施,认真落实各项环保要求。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八条的要求,被申请人应当对其批准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依法处理。

(二)开发区建设与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要求并不相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我局有关开发区环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都未提出对开发区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要求。对开发区的监督管理,要落实到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函〉的复函》(国法函〔2006〕365号)明确答复,“对于建设项目,依照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前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中要求执行“三同时”制度;建设后要求其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对于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31条的规定,仅要求在编制建设规划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复函还明确指出:“有关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经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并未对被申请人是否负有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环保验收的法定职责作出认定,也未对被申请人是否负有查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行为的法定职责作出认定。申请人所依据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于1999年被废止。

因此,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处罚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三)针对申请人2005年6月17日在《投诉书》中要求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对滨海园区进行环保验收,并对开发区“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的行为进行查处的投诉请求,被申请人在收到投诉书后应明确告知投诉人,自己并不具有投诉人要求其履行的职责。但是,4 被申请人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答复投诉人,而是由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答复投诉人,这是不当的,应当改正。

(四)关于污染赔偿问题,申请人依法可请求当地环保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人依法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以上认定,有以下证据为证:

1、《关于建设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的复函》(浙政办发〔2000〕51号)

2、《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温政办〔2002〕200号)

3、《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浙环项建〔2001〕65号)4、2005年6月15日,孔祥仁等养殖户的《投诉书》

5、《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受理中心信访件交办单》(信访编号050617001)

6、《浙江省环境信访系统反馈单》(信访编号050617001)7、2005年7月4日,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致孔祥仁等养殖户的反馈意见

8、被申请人2005年8月24日《通知》

9、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10月14日《关于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反馈意见》(浙环治办函〔2006〕18号)

10、被申请人2006年4月6日《关于印发〈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环境保护核查意见〉的通知》(浙环函〔2006〕99号)

11、被申请人2006年6月30日《关于撤销浙环项建〔2001〕65号文部分内容的函》(浙环函〔2006〕170号)

12、滨海园区已验收建设项目监管情况汇总表

1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2006年1月19日《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温开环建〔2006〕006号)

14、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2005年12月31日《关于温州庆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滨海园区起步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调试报告的批复》(温开环〔2005〕24号)

15、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2006年4月26日《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2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温开环验〔2006〕006号)

16、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对具体项目污水收集系统工程的专项验收意见:2005年12月31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关于温州市恒东皮业有限公司厂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的专项验收意见》(温开环〔2005〕第15号)等

17、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意见:2005年1月26日《关于天开五金器械包装有限公司年产60000万套塑胶五金制品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温开环验〔2005〕1号)等

18、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环保局发出的限期整改通知:2005年4月13日《关于温州日胜树脂有限公司废水治理设施限期整改的通知》(温开环监〔2005〕第04号)等

19、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限期治理决定书》:2005年3月31日温开环通 5 〔2005〕003号等

20、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市政环保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04年6月29日温开环行罚决字〔2004〕第8号等

21、温州市环保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05年3月15日温环罚字〔2005〕101号等

22、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市政环保局委托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污水处理厂及河道的监测结果(2004年7月15日、2004年9月16日、2004年9月28日、2004年10月14日、2005年1月19日、2005年2月8日)

23、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市政环保局委托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滨海园区地表水的监测结果(2005年5月8日、2005年5月19日、2005年6月27日、2005年7月14日、2005年7月26日、2005年8月16日)

24、温州庆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滨海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三同时验收水质分析报告单(2006年4月6日)

25、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6年10月19日《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函〉的复函》(国法函〔2006〕365号)

26、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7月12日《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修正案》(总局令第6号)

27、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12月6日《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号)

五、复议决定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我局作出复议决定如下:

(一)责令被申请人于收到本复议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实《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所提环保要求的情况再次进行监督检查,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对申请人2005年6月17日《投诉书》作出书面答复;

(二)责令被申请人对其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其落实有关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

(三)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进行处罚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邻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和养殖户的纠纷问题,请被申请人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报告,并建议浙江省人民政府督促温州市人民政府及温州市有关部门,对该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彻底解决工业园区与水产养殖间的矛盾。

如对本复议决定不服,孔祥仁等82人可以自收到本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名:袁裕来律师

时间:2006-11-29 14:45:00

行政起诉状

原告孔祥仁等74养殖户(名单附后)。

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法定代表人周生贤,局长

诉讼请求:

依法撤销被告2006年11月15日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环法[2006]38号),判决其重新作出复议决定。

事实和理由:

2000年,经过温州市原瓯海区人民政府政府同意,原告等130多位养殖户以每亩3600元的价格承包了温州市龙湾区永兴街道南片围垦区5500亩荒滩,每亩投入约10000元建设成本,建成了高标准主体套养池塘,取名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垦养殖示范园区。因鱼、虾、蟹、贝类立体混养高产高效模式,被列为省级滩涂养殖科技示范园区。

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3月,发生了特大污染事故,养殖池塘水产品死亡现象十分严重。经过有关部门水质检测,永兴围垦养殖示范区的池塘、水源及附近工业废水有害成分铜、PH值、BOD严重超标。根据专家进一步分析,永兴围垦养殖示范区已经不适宜继续养殖。根据温州市龙湾区永兴街道海水养殖协会的估算,污染给养殖户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1.7亿元。

2005年6月,原告了解到,2001年4月10日浙江省环保局在《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第五条规定,“滨海新区建设开发要按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序的布局;新区要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按规划要求建设各类环保功能达标区;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管、排污管、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固废集中收集处理等要抓紧、提前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的新城区。”第六条明确要求,“滨海新区相邻海域的海水养殖等功能,建议作相应的调整,请温州市政府作相应的协调。”可是,这些环保措施并没有得到落实,特大污染事故就是因此造成的。

2005年6月15日,原告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为由,向浙江省环保局提出投诉,要求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由于浙江省环保局一直没有作出处理决定,8月29日,养殖户们向被告申请行政复议。9月16日,被告以养殖户投诉事项不属于浙江省环保局的法定职责范围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复议申请决定。

9月27日,养殖户们向你院提起行政诉讼。2006年6月1日,你院作出判决,认定养殖户的复议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责令被告于判决生效后60日内对原告提出的复议申请重新作出决定。

6月16日,被告受理原告复议申请,但未在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9月5日原告提出强制执行申请。11月17日,被告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环法[2006]38号)。

基于一些无法说清的原因,行政复议决定书几乎是“杂乱无章”。但总的意思则是,开发区建设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指称的“建设项目”范畴,浙江省环保局没 7 有不能按照该行政法规第28条查处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告认为,被告作出的复议决定是违法的。

首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一中行初字第374号行政判决已经清楚地表明,养殖户向浙江省环保局的投诉符合法律规定,浙江省环保局具有对于养殖户投诉的事项进行查处的法定职责。被告对此也没有异议,不仅没有上诉并且已经受理。被告的行政复议决定实际上形成了与法院生效判决的对抗。

其次,被告仅仅以开发区建设项目是否属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8条的调整范围,或者是否属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调整范围,来判断浙江省环保局有对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法定职责,是不正确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没有将开发区建设项目纳入调整范围,并不意味着也不属于其他法律的调整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第3款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因此,被告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同样应该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法》,而被告2002年10月12日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1条明确将开发区建设项目列入建设项目范围。其实,本案所涉滨海园区属于建设项目是没有争议的,只不过是一个整体的建设项目。滨海园区是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至养殖户提出投诉,滨海园区已经开发建设了5年。

对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未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未建成即投入使用的行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保护法》是完全可以作出责令停止生产、使用处罚决定,这是浙江省环保局的法定职责。《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6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保护法》第36条规定“建设项目的防止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再次,对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保措施,譬如上面提到的开发区排水管、排污管、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固废集中收集处理等基础环保设施,不从整体上予以落实,想从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予以确保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特提起诉讼。

此致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具状人:孔祥仁等74人(见附件)

2005年11月30日

证据清单

1、身份证复印件74份,拟证明原告身份。

2、《行政复议决定书》(环法[2006]38号)及其送达回证复印件1份,拟证明所诉行政行为;

3、《投诉书》、《邮件查单》、《行政复议申请书》复印件1份,拟证明原告向浙江省环保 8 局提出投诉时的投诉请求,以及向被告申请复议申请时复议请求。

4、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一中行初字第374号行政判决书,拟证明被告作出的复议决定不符合判决的意旨。

原告代理人袁裕来提供

2006年11月30日

第二篇:大庆诉宁海县人民政府案: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不服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

大庆诉宁海县人民政府案: 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

(不服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发表时间:2006-11-19 10:52:00

阅读次数:382

(2006)奉行初字第3号

原告高大庆,男,1972年1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宁海县县前街18号。

法定代表人马晓晖,男,县长。

委托代理人祝立标,男,宁海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住宁海县人民政府大院。

委托代理人何尔荣,男,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海洋办主任,住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大院。

原告高大庆不服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于2006年1月4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2006年1月4日受理后,于2006年1月9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2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高大庆的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祝立标、何尔荣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该决定书认定原告高大庆于2005年12月3日向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的事项不属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决定不予受理。被告于2006年1月18日向本院提供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

1、关于西店镇2005年676号收文少一行的说明,拟证明该文件少一项的原因;

2、关于县政府(2005)16号会议纪要差错告知高大庆的情况说明,拟证明文件发生差错的情况已于2005年10月24日告知高大庆本人;

3、(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西店镇党委、政府文件轮阅单,拟证明该文件经有关人员轮阅;

4、何尔荣的情况说明、关于高大庆船只拖离事先告知的说明,铁江村证明、吉山村证明,拟证明西店镇政府也参加的拖船行为是属解救和帮忙行为;

5、《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十七条,拟证明原告高大庆申请复议事项不属行政复议受案的围范及被告作出行政复议不予受理的依据。

原告高大庆诉称,2005年10月12日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就吉山村和铁江村部份村民强行拖走原告浙宁采103采沙船一事召开了协调会,会后形成了(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事后,原告向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要求查阅该会议纪要,但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提供给原告的会议纪要与原件内容不一致,属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真实,当事人对此可以申请复议,至于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未经原告同意擅自拖移原告被扣的采沙船,且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造成了船只倾覆,给原告带来损失,其行为也属行政复议的受案 1 范围,原告就上述事项向被告提出行政复议并要求国家赔偿,被告针对该行政复议申请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属适用法律错误,为此请求法院撤销被告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并判令被告受理原告的复议申请及限期作出复议决定。原告起诉时向本院提供的证据有:

1、原告高大庆身份证、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村委会证明、船舶名称申请书复印件各一份,拟证明原告是浙宁采103采沙船船主;

2、不予受理决定书复印件一份,拟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

3、行政复议申请书一份、(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二份、证人证言四份、估价意见书一份、采沙船被抢财物及相关经济损失清单一份,拟证明原告提出复议申请以及提供的材料。

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辩称,原告高大庆向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的事项不属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向原告提供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与原件内容不一致,其行为符合《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五)项情形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真实的,应按该条款规定的程序处理,而不是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与其他部门一起拖离原告被扣的采沙船是应原告多次要求,才实施的解救和帮助行为,原告所主张的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擅自拖离被扣船只与事实不符,至于船只拖到码头后造成倾覆是意外事故,给原告造成损失要不要赔偿是民事法律关系所调整的范围,不是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为此,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针对原告高大庆的复议申请所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经庭审质证,原告的委托代理人认为被告提供的证据1、2、3、4与本案没有关联性,是被告在受理复议申请后应审查的内容,且村委会没有作证资格,被告未提供相关证人的身份情况,该些证人证言也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原告对被告提供的依据没有异议。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没有对原告在起诉时提供的证据提出异议。

经审理,本院确认以下事实:2005年10月12日,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专门就吉山村和铁江村部份村民扣留原告高大庆浙宁采103采沙船一事召开协调会,会后形成了(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事后原告高大庆向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查阅该会议纪要,但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提供与原件内容不一致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给原告。2005年10月20日上午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与其他部门一起,将原告高大庆被扣的浙宁采103采沙船从铁江村拖离至峡山码头,后浙宁采103采沙船倾覆沉没,倾覆原因不明。为此,原告高大庆于2005年12月3日向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要求:

一、确认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向原告提供虚假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行为违法,二、确认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擅自将原告船只拖到码头后未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致船只倾覆的行为违法,三、责令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赔偿原告损失40万元,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针对原告高大庆的申请,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了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该决定书认定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本院认为,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向原告提供内容不全面的(2005)16号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议纪要,其行为符合《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五)项情形 2 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真实的,而《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三十二条对发生上述情形的处理规定已很明确:由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或主管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为此,对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主张的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提供信息不真实的行为不属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观点,本院予以支持。对于包括宁海县西店镇人民政府在内的由多个部门参加的拖回原告高大庆被扣在铁江村的浙宁采103采沙船的行为,本院认为,这是政府各个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平息矛盾所做的调和工作,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应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事实清楚、程序合法、依据正确,本院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之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宁政行复(2005)23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

本案诉讼费280元,由原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二00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姓名:袁裕来律师

时间:2006-11-19 10:44:00

撤诉申请书

申请人高大庆,男,1972年1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手机:***。

被申请人宁海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宁海县县前街18号。

法定代表人马晓晖,县长。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法定职责行政纠纷案,现申请人寻求其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本案已没有实际意义,故自愿申请撤回上诉。望准许。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高大庆

特别授权代理人袁裕来

2006年3月27日

姓名:袁裕来律师

时间:2006-11-19 10:44:00

行政上诉状

上诉人(一审原告)高大庆,男,1972年1月17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手机:***。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宁海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宁海县县前街18号。

法定代表人马晓晖,县长。

上诉人因不服奉化市人民法院(2006)奉行初字第3号行政判决,提起上诉,请求:

一、撤销一审判决;

二、撤销被上诉人2005年12月13日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2005]23号】,判令被上诉人受理原告复议申请并限期作出复议决定。

事实和理由:

被告不予受理决定适用法律错误,一审判决予以维持错误。

上诉人申请复议的第一个对象是宁海西店镇人民政府向上诉人提供虚假或者说不真实信息的行为。向上诉人提供真实的信息,是被上诉人的法定职责,提供信息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其实,《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34条第2款就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政府机关违反本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向政府机关查阅政府信息或者档案,遭到拒绝或者认为政府机关提供的信息不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几乎已是一个常识问题。至于《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第34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政府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监察部门或者上级政府机关举报。”只是就政府信息公开增加了一个内部监督措施,不应该因此否定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地方规章也无权限制或者剥夺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权利。

上诉人申请行政复议的第二个对象是,西店镇人民政府未经上诉人同意擅自拖移船只且造成了船只倾覆的行为。西店镇人民政府拖移过船只,船只已经倾覆,双方都没有争议,被上诉人没有提供西店镇人民政府拖移船只经过上诉人同意的证据,也没有提供船只停放后,已经向上诉人交付的证据,也即西店镇人民政府未经上诉人同意擅自拖移船只且造成了船只倾覆的行为,是完全可以认定的。而且,正如被上诉人也一再强调的,西店镇人民政府的行为是执行公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被上诉人处于平等法律地位实施的民事行为,被上诉人认为与西店镇人民政府与上诉人之间存在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因而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显然是无法成立的。

一审判决就这一焦点作出判决的理由更加莫名其妙,认为是“政府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平息矛盾所做的调和工作,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应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上诉人认为,即使西店镇人民政府是确实是在调处过程中或者是为了更好完成调处工作,才实施了拖移船只的工作,拖移船只行为也是一个独立的行为,造成了上诉人财产损害,也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第9条明确规定,对于这种行为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请求国家赔偿,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综上所述,特提起上诉。

此致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高大庆

2006年3月4日

第三篇:82位养殖户诉国家环保总局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撤销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2006年

82位养殖户诉国家环保总局案: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

(撤销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发表时间:2006-7-19 15:51:00

阅读次数:489

(2006)一中行初字第374号

原告孔祥仁等8 2人。

诉讼代表人王振法,男,1964年5月10日出生,汉族,养殖户,住温州市龙湾区永兴街道沙园村。

诉讼代表人林祥峰,男,1972年8月20日出生,汉族,养殖户,住温州市上陡门路21弄4号。

诉讼代表人陈志衡,男,196 4年11月5日出生,汉族,养殖户,住温州市龙湾区灵昆镇海恩村。

诉讼代表人林国岳,男,1947年2月5日出生,汉族,养殖户,住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黄不村。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法定代表人周生贤,局长。

委托代理人夏军,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赵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干部。

原告孔祥仁等82人不服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的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于2005年9月2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4月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的诉讼代表人王振法、陈志衡、林祥峰、林国岳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夏军、赵柯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2005年9月16日,被告作出环法[2005]27号《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以下简称被诉决定)。被告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的规定,原告提出的要求其责令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浙江省环保局)限期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复议申请,不属于法定的复议范围,决定不予受理。

在法定期限内被告提供了以下证据证明被诉决定合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号);

4、《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浙环项建[200]65号);

5、《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的复函》(浙政办发[2000]51号);

6、《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滨海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温政办[2002]200号)。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不同性质的,区域开发不是建设项目,浙江省环保局无权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开发区进行验收、实施处罚。

7、《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

8、《关于温州汇浩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年产6500吨亚麻纱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温环建[2003]142号)。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具体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由当地机关负责。

9、《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

10、《投诉书》;

11、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受理中心信访件交办单:

12、浙江省环境信访反馈单;

13、《行政复议申请书》;

14、浙江省环保局《关于孔祥仁等8 2养殖户要求我局限期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行政复议案件有关情况汇报》;

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环法[2005]27号)。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浙江省环保局依信访程序由温州市环境保护局对原告投诉予以处理,原告如有不服,可以申请复查、复核。

原告诉称:2000年,原告等130多位养殖户承包了温州市龙湾区永兴街道南片围垦区5500亩荒滩。2000、2001年养殖池塘偶尔发生水产品死亡的污染事件。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3月,发生了特大污染事故,养殖池塘水产品死亡现象十分严重。原告了解到,早在2001年4月10日,浙江省环保局在《关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中对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其中第五条规定,“滨海新区建设开发要按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序的布局;新区要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按规划要求建设各类环保功能达标区;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管、污水管、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固废集中收集处理等要抓紧、提前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的新城区。第六条明确要求,“滨海新区相邻海域的海水养殖等功能,建议作相应的调整,请温州市政府作相应的协调。可是这些环保措施并没有得到落实,特大污染事故就是因此造成的。2005年6月15日原告向浙江省环保局提出投诉,要求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滨海园区项目投入使用之前环境保护措施没有经过验收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但是浙江省环保局却一直未作出处理决定,其行为已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2005年8月29日原告向被告提出复议申请,请求被告责令浙江省环保局依法作出处理决定。2005年9月16日被告作出被诉决定,对原告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原告认为,滨海园区环境措施没有落实,就有可能导致养殖池塘发生污染事故,而且事实上也已经发生了特大污染事故,原告要求浙江省环保局对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属于《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因此原告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判令被告限期受理原告复议申请 2 并作出复议决定。

原告提供了以下证据:

1、(2000)浙温瓯证字第635号公证书(复印件);

2、(2000)浙温瓯证字第4038号公证书(复印件);

3、永新南片围垦孔祥仁等养殖户养殖场面积一览表(复印件);

4、龙湾区永新南片围垦海水养殖示范区污染损失估算(复印件);

5、温州市龙湾区行政区划示意图(复印件);

6、检验报告(复印件);

7、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的说明(复印件);

8、照片9张(复印件)。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原告养殖池塘位置、面积、受污染情况。

9、《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

10、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给孔祥仁等养殖户的答复(复印件)。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违法行为存在。

11、《投诉书》(复印件);

12、邮件查单(复印件)。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浙江省环保局收到了原告的投诉材料。

13、《行政复议申请书》;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环法[2005]27号)。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原告申请复议、被告不予受理的事实。

15、生产养殖合同3 5份(复印件);

16、生产补助协议6 1份(复印件)。

上述证据用以证明原告养殖户身份,与投诉事项有利害关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该证据用以证明本案应当适用《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九)项,属于《行政复议法》的受案范围;依据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对于决定不予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而被诉决定未在该法条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而被告在对本复议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中,未听取原告意见仅听取浙江省环保局意见且未告知原告,违反了《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二、二十三条的规定。

18、《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严格执行国法函[2 0 0 0]3 1号文件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法律文书质量的通知》(国法函[2001]210号)。

该证据用以证明被诉决定加盖的印章不合法。

19、《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关于中止审理余国玉复议案件的请示)的复函》(国法函[2002]3号)。

该证据用以证明被告应受理本复议申请。

20、《信访条例》。

该证据用以证明被告对于其中第三十四条的理解不正确。

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该证据第二条证明被告一直将开发区建设作为建设项目管理。

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该证据用以证明建设项目的概念。

2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该证据用以证明建设项目包括开发区。

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999年):

2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年):

26、《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上述证据均用以证明建设项目包括开发区。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上述证据均用以证明其中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环境违法应由环保部门查处。

30、《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该证据用以证明温州市也具有查处职责。

被告辩称:

1、本案中,浙江省环保局按照信访程序对原告的投诉作出了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的规定,如原告对该局处理信访的行为不服,应当请求上级行政机关复查和复核,申请行政复议缺乏法律依据。

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属于规划性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也不同于建设项目,法律、法规、规章都没有赋予环保部门对规划环评和开发区组织进行验收的职权,更没有规定开发区不办理验收手续就要给予行政处罚。

3、浙江省环保局不负有验收滨海园区的法定职责,也不存在查处开发区“未经验收即投入使用”行为的法定职责,该局将原告投诉事项交温州市环保局查办,没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开发区进行验收和实施行政处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故,被诉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维持。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发表了如下质证意见:证据1因其生效时间晚于被诉行为作出时间,故其与本案无关;证据2是对建设项目的环评规范,不是对开发区规划的规范,不能证明被告主张;证据3是2002年的规范性文件,不能适用;对证据4的真实性无异议,但未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原文;对证据5、6、8-15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但不能证明被告的主张;证据7与本案无关。

被告对原告证据发表了如下质证意见:对原告的养殖户资格无异议,但原告所处养殖区域签订终止养殖的养殖户已占80%以上,故原告放弃了养殖承包,不具有原告资格。对证据9—1 4的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但对其证明作用不认可。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未将开发区纳入建设项目,之前与其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应予废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可以证明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属于验收范围,未规定对开发区整体的验收、处罚问题。

本院对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经庭审质证并评议,认证如下:

由于本案仅涉及被告做出的被诉决定是否合法,即原告的复议申请是否属于法定的复议范围,因此被告提交的证据8,原告提交的证据1-

10、15—

16、21-30,因其证明事项不属于本案审查范围,本院不予评述。对于被告提交的证据9—1

5、原告提交的证据11—1 4、17—2 0,与本案具有关联,且合法真实,本院均予以确认。

经审理查明:原告于2 005年6月15日向浙江省环保局提出《投诉书》,认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落实《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浙江省环保局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尤其是没有对滨海新区相邻海域的海水养殖等功能作相应调整,以及滨海园区投入使用之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意见中的环境保护设施没有经过验收等,要求浙江省环保局依法进行查处,并将结论及时告知原告。浙江省环保局将此事依照信访程序交由温州市环境保护局调查处理,要求温州市环境保护局将查处结果上报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中心,并书面反馈原告。

2005年8月29日原告向被告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书,认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落实《关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中的环保措施,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浙江省环保局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其法定职责,但是浙江省环保局至今未作出处理决定,其行为已经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被告责令浙江省环保局限期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被告于2005年9月l6日作出被诉决定,该决定落款处印章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行政复议办公室”。开庭审查中,被告明确表示,其复议专用章目前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行政复议办公室”。

本院认为,行政诉讼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被诉决定系被告针对原告向其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书》作出的行政行为,根据被诉决定的事实、理由和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被告作出不予受理的复议决定是否符合《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

《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原告要求浙江省环保局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财产权,但现无证据证明浙江省环保局针对原告的《投诉书》做出过答复并已告知原告。因此,原告针对浙江省环保局的不作为行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属于《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的复议受理范围。被告对原告的复议申请不予受理缺乏法律依据。

《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被告于2 005年9月1日收到原告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书》,至2005年9月16日作出被诉决定时,已经超出了上述法定的审查期限,故被诉决定作出程序违反了法律规定。

对于被告提出的浙江省环保局按照信访程序对原告的投诉作出了处理,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原告对该局处理信访的行为不服,应当请求上级行政机关复查和复核,申请行政复议缺乏法律依据的主张,本院认为,被告的此项理由在被诉决定中并未提及,并未告知当 5 事人,不能在本次诉讼中作为支持其观点的依据,因此,对于被告的此项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严格执行国法函[2000]31号文件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法律文书质量的通知》(国法函[2001]210号)中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出具的各类行政复议法律文书,除告知当事人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复议机关、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转送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通知被中阻出答复等规定情形可以加盖行政复议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印章外,必须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启用行政复议专用章的,可以加盖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复议专用章与行政复议机关印章具有同等效力。但是,不能以行政复议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印章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办公机构印章代理行政复议机关印章。”对于原告提出的在被诉决定落款处盖章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行政复议办公室是被告内设机构,无权以自己名义对外做出决定,无权在决定书上盖章的主张,本院认为,鉴于被告尚未启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严格执行国法函[2000]31号文件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法律文书质量的通知》中规定的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复议办公室是其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的专门机构,且被告认可被诉决定系其作出并对此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故原告提出被诉决定用章不符合国务院有关通知要求的问题,并未对原告的实体权益产生影响。

综上,被诉决定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依法应予撤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2目,判决如下:

一、撤销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的环法[2005] 7号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

二、责令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本判决生效后6 0日内对原告孔祥仁等8 2人提出的复议申请重新作出决定。

一审案件受理费80元,由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担(于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接到人民法院预交诉讼费用的通知后7日内未预交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长 梁

菲 代理审判员

贾志刚 人民陪审员

雪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二OO六年六月一日 书

第四篇:张国其等12农户诉浙江省人民政府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土地行政复议)(2006年8月22日)

张国其等12农户诉浙江省人民政府案: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土地行政复议)

发表时间:2006-8-22 12:28:00阅读次数:58

1(2006)浙行终字第1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国其,男,1953年10月15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徐明素,女,1 9 6 2年7月8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靖孝,男,1 9 6 0年5月1 6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华龙,男,1 9 4 9年l 2月2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华昌,男,1 9 5 1年6月20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靖华,男,1 9 5 0年1 2月31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召良,男,1 9 6 8年8月10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孝康,男,1 9 3 3年2月1 2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建挺,男,1 9 7 0年4月2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方洁蓉,女,1 9 5 2年3月7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水意,女,1 9 6 5年8月1 8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邦彦,男,1 9 5 0年2月1 5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诉讼代表人:张国其,男,1 9 5 3年1 0月1 5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诉讼代表人:张召良,男,1 9 6 8年8月1 0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诉讼代表人:张靖华,男,1 9 5 0年1 2月3 1日出生,汉族,住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

委托代理人:袁裕来、徐利平,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浙江省人民政府。住所地:杭州市省府路8号。1

法定代表人:吕祖善,省长。

委托代理人:龚洪宾,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张国其等1 2人诉浙江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复议一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 0 0 5年1 2月1 9日作出(2 0 0 5)杭行初字第2 1号行政判决。张国其等1 2人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诉。本院2 0 06年2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并于2 0 0 6年3月1 0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张国其等1 2人的诉讼代表人张国其、张靖华及其委托代理人袁裕来,被上诉人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龚洪宾出庭参加诉讼。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本案延长审理期限两个月。现已审理终结。

2004年5月19日,奉化市人民政府针对奉化市锦屏街道办事处《关于长汀村实施撤村建居的请示》作出奉政发(2004)20号《关于同意撤销长汀行政村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的批复》表示,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撤销长汀村行政建制,建立长汀社区居委会,保持原有区域范围。望接文后,抓紧做好相关工作。2004年5月25日,奉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奉化市土地流转中心将长汀村集体土地登记为国有土地。

2005年7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就奉化市土地流转中心填制的《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一方案’’》作出浙土字[A2005]第20100号批复,同意划拨原属长汀村的22.965公顷国有土地给奉化市土地流转中心使用。张国其等人认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划拨的是所有权人为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使用权人为张国其等人的集体土地,在该地块被依法征用前予以划拨没有法律依据。遂于8月25日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2005年9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属办事机构“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内设办事部门“复议应诉处”,向张国其等申请人出具信函认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的浙土字[A2005]20100号具体行政行为,是省人民政府批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涉及原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与原告不存在利害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不予受理复议申请。张国其等12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原审法院在案件审理时还确认:被告浙江省人民政府提供的证据3即奉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落款时间虽均为2005年7月23日,但依程序该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应当在被申请具体行政行为之后才能作出,因此该证据对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具有证明效力,不予采信。原告张国其等12人提供的奉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征收土地方案公告,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不属案件审查范围,不予采纳。原、被告提供的其他证据具有证据的证明效力,予以采信。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提供的证据证明案涉土地已在2005年5月25日经奉化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办理集体土地变更国有土地登记手续,因此被告认为浙土字[A2005]20100号是省政府批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张国其等申请人不存在利害关系的理由成立,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应由行政复议机关即省政府决定不予受理,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复议应诉处以自己的名义函告原告不符合法律规定,且函告内容中将“批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写为“批准‘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予以指正。原告张国其等12人认为省政府于2005年7月23日作出的浙土字[A2005]20100号同意划拨给奉化市土地流转中心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于奉化市锦屏街道长汀村,使用权属于原告的起诉理由,不予支持。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张国其等12人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张国其等12人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称:1.被上诉人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被上诉人认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是将国有土地划拨给奉化市土地流转中心,故与上诉人没有利害关系,但没有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佐证。原审法院同意被上诉人逾期提供,没有法律依据。

2、《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只有国务院和省政府有权批准征收土地,奉化市人民政府将3760亩集体转登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属于重大明显违法,是无效的行政行为,自始没有法律效力。浙江省人民政府以此为据认定本案所涉土地属于国有土地,是错误的。

3、直至原审开庭期间,浙江省人民政府仍然在审批长汀村的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

4、根据《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一方案”记载,本案所涉土地原所有(使用)单位是长汀村,因此即使长汀村拥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权,也不存在划拨问题。更加明显的是,被上诉人所属法制办公室复议应诉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不予受理复议决定,违反了《行政复议法》第17条规定,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5.被上诉人认为所涉地块的性质属于国有土地的唯一证据是,奉化市人民政府在作出划拨土地行为之前,已经将土地登记为国有土地。但在原审庭审期间,上诉人已经就该行为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本案的裁决应该取决于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故原审法院未予中止审理本案亦属错误。请求撤销一审判决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判令被上诉人在一定期限内受理上诉人的行政复议申请。

被上诉人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法定期限内未向本院提交答辩意见。在一审期间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证据材料,均由原审法院移送至本院。在本院二审期间,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于2006年3月30日作出浙府法复[2006】18号行政复议案件受理通知书,决定受理张国其等人的行政复议申请。

根据一审审理情况以及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围绕被上诉人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内设部门复议应诉处所作不予受理决定是否具备事实和法律依据等审理重点,进行了质证、辩论。综合双方质证和辩论情况,本院确认如下:

浙江省人民政府所作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第十三条、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本案中,张国其等上诉人原均系涉讼土地的使用权人,且在该涉讼土地之上建有房屋,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12月发出了浙土资发(2003)117号《关于撤村建居集体土地权属处置的意见》,虽然该意见第一条作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且连年土地被征用而剩余计税农地不多的农村建制,经依法批准予以撤销村建制,建立城市居民社区建制,全体成员转为城市居民的,在参照征地补偿标准对原村集体所有计税土地进行补偿的基础上,可将其它土地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直接转登为国有土地”的规定,但就所涉土地具体转登的方式和步骤等问题,该意见第五条又作了详尽规定:“对原村经依法批准的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包括农宅、村办企业及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收回并注销原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直接办理国有土地登记手续,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纳入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统一管理。以后城市建设需要时,参照当

地当年的征地补偿标准对撤村建居后新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予以补偿”。鉴于奉化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奉化市土地流转中心将长汀村集体土地登记为国有土地后,并未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收回并注销张国其等上诉人原持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同时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直接办理国有土地登记手续,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因此,张国其等上诉人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浙土字【A2 O O 5】第2 0 1 O 0号批复仍然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应当享有对该批复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况且,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在接受张国其等上诉人的申请后,以其内设部门“复议应诉处”的名义作出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亦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条之规定。

本院认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且由其法制办公室的内设部门“复议应诉处’’作出不予受理复议申请的决定,亦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应予撤销。但鉴于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已于2006年3月30日决定受理张国其等人的行政复议申请,故本院再予撤销原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已无实际意义。原审法院认为涉案土地已经奉化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办理集体土地变更国有土地登记手续,因此浙江省人民政府浙土字[A2005]20100号批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行为,与张国其等上诉人不存在利害关系的理由不能成立,所作出的驳回上诉人诉讼请求的判决亦属不当,依法应予撤销。上诉人提出的在申请行政复议之时仍然与涉案土地存在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杭行初字第21号行政判决;

二、确认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复议应诉处于2005年9月1日所作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一、二审诉讼费各80元,共计160元,由被上诉人浙江省人民政府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惠忆

代理审判员马惟菁

代理审判员陈裕昆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OO六年四月十四日

书记员管征

第五篇:刘万瑞等49农户诉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案:温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不服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20

刘万瑞等49农户诉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案:

温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书(不服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

发表时间:2006-10-8 9:52:00

阅读次数:341

申请人:刘万瑞等49人(名单附后)被申请人: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法定代表人:戴国森,主任。第三人:龙湾区天河镇新川村委会。法定代表人:王宝友,主任。

申请人因不服被申请人于2004年11月12日与第三人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办公室签订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向本机关申请复议。本机关依法受理,现已复议终结。

申请人称,2004年11月12日,被申请人与第三人签订《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被申请人一次性向第三人支付补偿费469.928万元;征地补偿到位后一星期内第三人需及时交出土地。被申请人签订该协议,实际上是征用位于龙湾区天河镇新川村由申请人承包的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被申请人并没有征用土地的权力,请求依法撤销该征地补偿协议。

被申请人称:被申请人所属征地办公室与第三人签订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如果认定为行政补偿的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只有作为协议一方的第三人才有权提出复议申请。49位申请人与该地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无权提出复议申请。该《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并非征用土地的协议,协议中该436.7031亩土地的征地手续只能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每年的用地指标逐年办理。被申请人只是先期与第三人解决地面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为办理征地手续扫清障碍。协议中的“征地补偿政策”不仅仅指《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中的地面附着物补偿,还包括《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因此,第三人仅收到地面附着物补偿,并不需要交出土地。事实上,第三人收到地面附着物补偿费469.928万元后,也没有交出土地,49位申请人没有任何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其复议请求应予驳回。

经查:2004年11月12日,被申请人因需征用第三人土地,先期对即将征用土地上的地面附属物进行政策处理补偿。经被申请人、第三人双方协商约定:经第三人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被申请人的征地办公室一次性给付第三人地面附属物补偿费153.258万元,另给予第三人拆除补助费469.928万元;征地补偿政策到位后一星期内,第三人需交出土地,如因第三人原因造成进场受阻等情况,该协议自行终止,第三人需退回征地有关补偿款项。2005年1月19日,被申请人将协议约定的469.928万元支付给第三人。

本机关认为:被申请人、第三人在自愿基础上协商一致达成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系对土地上附属物及附属物拆除进行的一次性处理,该协议并不涉及土地的征用与补偿,其内容没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被申请人作为用地单位,为了协助完成该土地征用任务,事先为办理征用手续做好前期工作,其行为也符合省、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申请人称被申请人签订该协议即为征用土地的行为,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申请人的复议理由本机关不予采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本机关决 1 定:维持被申请人与第三人于2004年11月12日签订的《征地补偿补充协议书》。如不服本复议决定,可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温州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九月八日

下载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祥仁等82人诉浙江省环保局案:国家环保总局行政复议决定书(2006年11月19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