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结题成果简介
《沿海涨薪潮对宜春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一、课题成果主要内容
1、涨薪潮的由来
今年2月起,江苏开始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按地区差别分三类调整:一类地区从850元调整到960元,二类地区从700元调整到790元,三类地区从590元调整到670元。三类地区主要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而从4月1日开始,上海和浙江也分别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将从960元调整为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从8元调整为9元。这是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第十七次调整,涨幅约为16.6%。目前,上海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位列全国之首。
广东今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升幅度超过20%,升幅超过往年。近来屡见报端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自今年10月1日在深圳地区工厂为考核合格的作业员及线组长加薪66%,而在今年6月1日该集团已经宣布为他们加薪30%。自从江苏省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14个省市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甚至有省份调整幅度超过了20%。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已成为一种趋势,各种迹象都表明,一轮大规模加薪周期已经来到。
本轮加薪可以看作是对2009年工资性收入停滞不前的补偿,然而从更长时段来看,我国的工薪在较低水平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这是长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果,但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这些年屡屡出现局部性用工荒,以及今年5月以来多处工人要求加薪的现象,都在警告用工企业,中国的劳动力不可能再廉价下去。与此同时,受最低工资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迎来了成本大考。
2、涨薪潮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将由丰富慢慢向偏紧趋势发展,受市场供求因素、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影响,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将是一种长期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把人力成本低廉作为最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劳动密集型企业“赚的就是人力成本差”,一旦为员工加薪幅度增大,就意味着我国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引以为傲的低廉价格竞争优势将在瞬间土崩瓦解,企业成本将被无限度的放大,而利润空间将急速缩小。加薪成为我国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如此大幅度的加薪引发了珠三角地带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加薪**,而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大聚集区,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一加薪风潮中势必受拖累,加薪令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急速上升。
面对人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减少等一系列压力,迫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通过各种办法来消化成本压力增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有将触角不断深入内陆用工成本压力小的地区,才是生存之道。它们将加速向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脚步,尽管这是一个无奈而艰难的过程。当然,我国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玩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进程就已经展开。而转移的原因则主要是用工费用的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令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而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慢慢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订单正在逐渐增多,而沿海地区的劳务成本却在继续上涨,正是这些原因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的脚步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内陆许多地区也纷纷向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抛出了绣球,给出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因此,综合看来,内迁确实能够让在夹缝中生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喘口气的机会。
3、政策建议
招商引资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宜春市过好原始积累关和加快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现实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宜春市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受到投资者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受利益的驱动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沿海地区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已开始向宜春流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宜春市如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1)加大宣传
宜春是劳动力资源大市,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因此在招商引资和产业的选择上,宜春十分注重彰显自身优势,积极打造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宜春市人口超过五百万,其中人口近百万的县市有高安、丰城、袁州区。因此,宜春市应十分注重在各种招商引资系列推介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增进客商对当地的了解。要让广东、福建、浙江等许多沿海发达地区客商都知道宜春有几个百万人口大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内地转移的首选地。
(2)选择招商
产业集群的极化效应加大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西移的困难,集群整体转移的模式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产业集群转移模式是指一群原本在地理上集中、关系密切的产业群体,整体搬迁到另一地区,产业的网络关系保持不变。因而东部地区开发区和企业可以通过租赁、股份经营等方式在宜春各县市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设立“区中区”、“园中园”。用这种合作的方式,既消除了产业集群粘性造成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困难,也使东、西部开发区存在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巨大空间。
在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过程中,宜春各县市究竟适合承接什么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根据自己产业发展的承接能力和本地区的竞争力优势来判别。目前,宜春分别建有高安陶瓷基地、奉新纺织基地、樟树盐化基地、上高鞋革基地、丰城电能基地袁州医药产业基地、宜春锂电产业基地。各地应该根据各自的发展情况,积极引导东部产业转移到宜春,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宜春转移。
(3)做好服务
实践表明,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都是招商引资工作做的比较成功的地区;同时,政策的落实和协议的履行情况都比较好。做好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是最有效的招商引资手段。其实对于许多外商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要明确知道作为投资者所应享有的合理、合法的权益并且这种权益得到应有的、充分的保障,至于优惠多少反而是次要一点。外商最怕的就是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公开性和有法不依,因为这样他们就无法预测投资的风险和及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果我们做好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自然会赢得外商的好评;而以商招商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好基础工作。
要做好招商引资,关键是要有好的招商项目。要把客商引进来和留下来,必须首先准备好一批好项目。各县市要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各产业基地的发展,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本地资源实际的原则,科学论证、精心编制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项目,搞好项目储备,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要着重超前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谋划一批增加地方财源,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中小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人力资本、特色资源等比较优势,重点围绕各地的产业基地进行招商。项目选择上,既要突出富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又要注重投资小、风险少小项目,尤其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上下功夫。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途径来扩大自身宣传,加强项目推介,提高地方知名度和项目签约率。具体如各种新闻媒体、各地组织的各种大型招商会、各县市的一些驻外办事处、外地招商机构和在外工作人员等。
(5)优化环境
招商引资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地区环境越好,吸引生产力要素的能力就越强,宜春市要坚持“软硬并举,以软取胜”的工作思路,着力改善对外开放环境。要实行比发达地区更开明、更完善的政策,提高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当前,除重点要把已有政策落实到位和用好用活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制定各方面的配套措施,适应招商引资需要。认真落实外来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和挂牌保护制度,严格制止“三乱”行为,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外来企业和投资者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要大力加强水、电、路、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强市场和民营经济园区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载体。
当前,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沿海涨薪潮给宜春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真正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宜春发展、进位赶超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形成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强烈意识。广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原始积累进程,推动经济突破性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措施,要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完善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促进宜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课题成果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今年以来,沿海地区的企业都面临着一轮因工资上涨而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压力,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选择了向内陆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这为宜春市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这种新情况,宜春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以便促进宜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课题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通过走访企业、查找有关统计资料、阅读前人关于沿海地区企业涨薪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成果等方法,深入分析宜春市各县市针对上述的际情况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这对加强宜春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建议。课题是在深入研究沿海地区涨薪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宜春市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目前,宜春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内优势产业聚集、整合和升级,实现工业经济的集群化、跨越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涌现出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建材、医药、机械五大支柱产业和袁州医药、奉新纺织、樟树盐化工、丰城煤电、高安建陶、上高鞋革六大产业基地。为了促进各产业基地经济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是当前各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当前,沿海各地的涨薪潮,使沿海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了向内陆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宜春各级政府应抓住当前有利的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本课题在对沿海各地企业的加薪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宜春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建议,这对加强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已基本实现,但由于针对上述出现的新情况,应该深入研究相关问题,以期研究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宜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课题组将持续关注宜春的招商引资工作,并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将改变研究思路、更新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范围以取得更实用、更具有应价值的研究成果
《沿海涨薪潮对宜春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课题组
2010.12.25
第二篇:结题总报告简介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结题总报告简介
执笔:杨海芬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要求教师不断探索现代教育规律,构建新课程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采取日常观察记录、教师座谈、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办法进行操作,采取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行为观察、日常评价、学生发展记录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确定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表现特征。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一)健全教科研机构,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本课题负责人、副校长杨海芬担任组长,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具体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各教研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小课题组长——各教师的教研管理体系。健全的学校教科研管理机构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化的关键。
(二)建立了以分析“师生教学方式转变”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学校按不同学科年级组为单位确立年级小课题,如“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数教学中的质疑问难”、“后进生的转化”等;教师则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障碍、问题,在小课题下确立自己的子课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课题组教师还围绕研究主题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其他教师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分析思考,研究者与执教者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作出合理解释并力求转变教学方式。
(三)建立了以“教学方式转变”为基础的教学机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为,不仅在研究中要围绕有效教学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要树立“教学方式转变”的意识。因此,学校从2010年3月推行“教学六优”,即优化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训练,优化知识衔接,优化课后反思”。“教学六优”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中都要紧密围绕“教师方式转变”来落实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其次教学过程的实施以教学方式转变为准绳。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发现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将有效教学作为调控标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盯教材和教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有长进、学生的收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最后把教学结果的反思作为有效教学行为转变的评估点。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任何课堂都存在着教师状态的调整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的得失成败将随机出现。这时就需要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随时抽出时间反思教学行为,调整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的定位,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各种要求,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
三、课题的主要进程及阶段
课题研究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课题研究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才可能结出累累的硕果。在研究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实际问题,那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也就成了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因此这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一定要务实,既要着眼于问题研究的过程,也要把“研究过程化”做为追求的境界。所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推进课题研究实践能力
(1)上好课题研究汇报课:“教而不研则死,研而不教则枯”,这是一条古老而长青的原则。因此我们把教与研结合起来,每学期开展“三个一”的研讨课活动。此类活动由教师就选材写出一份教案、一份说课稿、组织一节课。教研组组织听评课,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策略和方法应用上的偏差,然后教者在不拘泥于原有教学设计上进行反思,最后达成共识。这样即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也把教与研有机的结合起来;即互为补充,互促共进,又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真正实现了用行动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即在研究、讨论中发现、解决问题,反馈行动效果,也达到了交流、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目的。
(2)上好“同课异构”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多人施教。参与实验的教师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创造性理解、运用策略、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说课,然后讲课,接着参与评课。每次评课总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学方式地转变往往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最后教者写出案例分析,以研究者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问题分析,找到改进的措施与方法。整个活动通过设计——行动——总结,研究——分析——整合,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落实课题研究实效
教师专业化成长对于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1)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为了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提出了“五个一”。即每天上网浏览一次教育信息,每周参加一次电教培训,每月写出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完成一册业务学习笔记,每年订阅一本以上教育教学杂志。特别是指导教师撰写教学个案、教学随笔实效明显。如:魏红兴老师的《给学生一双翅膀》、马全录老师的《读法种种,用好为佳》、后水霞老师的《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一篇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一个个新鲜典型的事例描述,夹杂着理性的思考,蕴含着智慧与技巧。这些具体的要求,为教师专业成长指明方向,成为有效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注重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听评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教师间相互借鉴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讨论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困惑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听评课这一朴素的教研形式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这块练兵的场所我们一直紧抓不放。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科各类课堂教学活动。有课题研究汇报课、同级教师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及外校教师观摩课20余节,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了专业素养,也使学校教师队伍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3)注重教师科研成果的呈现。课题研究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按学科分年级制定教学研究小课题,要求教师按实际情况自定子课题,开展实效性自主研究,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科研成果。两年间先后有18篇课题研究类论文获省、市级奖励或发表;另外还有一项课题《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也即将结题。
(4)注重教师专业技术的成长。我校制定了教师研修计划、岗位培训计划,其间多次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师德论坛”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连续四学期的师德论坛活动,分别是《师德修养与名师成长》、《如何处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时期教师的修养》以及《让爱与教育同行》。论坛中有独到的见解,有精辟的论述,有失误的反思,更有师爱的永恒。每次论坛都是庄严的洗礼,都是思想的碰撞,都有情感的交融,更有无尽的感动。换句话说,我校的“师德论坛”已经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上升为对每一位教师教育思想的再讨论、再认识,使得教师的工作得到理论的支撑,得到质的飞跃。
(5)大力推进“名师工程”,走名师强校之路。我校坚持开展《我与名师有多远》的电教培训活动,聆听课堂实录,解读教材精髓,这无疑拉近了名师与教师的距离;同时还开展了课程标准研修,撰写课标学习感悟,明确教育方向,掌握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解读教材,撰写教材分析并集中研讨,了解各级教材的重难点,以便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另外通过继续教育、网上研修等培训形式,营造教研氛围,搭建研修平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教科研能力。教师通过新理念的确立,论文的撰写,快速成长起来,全校教师先后获省、市级荣誉称号的有14人次;有53篇教师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有40件多媒体课件获省、市、县三级奖励。
(三)及时总结,推进课题研究
1.对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推广
方法重于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一种挑战。有效的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更是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之一。杨海芬老师对《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被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专家认为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这种“课内教方法,课外来拓展”的阅读指导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技能为目标的,在逐步落实学法指导的前提下,学生便能充分地“自主探究、快乐阅读”。她在近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收集了一定的资料和案例,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并在学校四年级进行相关课题的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使用和研究教学方法的转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改进,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2.对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了总结研究
课题组成员研究的小课题,都属于新课标下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内容。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入手,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来研究和解决师生教学方式的不适当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他们在课题研究中收集了许多资料,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阐明了优化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的一些基本做法和思考。
另外,研究本课题我们特别重视教学反思,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发现与课题有关的问题,善于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问题。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改善教与学方式的情况以及对学生发展性评价几方入手,总体感觉这次课题研究收获颇丰。
四、已取得相关成果的社会评价:
(1)课题负责人杨海芬2009年被评为定西市“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所带学科在全县同级统一测试中稳居第一;课题组成员李绪明被中英项目聘为《课堂管理》、《儿童学习策略》培训者。
(2)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发表的论文在校内至各兄弟学校均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会引起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思维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造就了一支有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经过课题实验研究,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科研能力也不断提高,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及规模,建造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他们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思考,能文能武,在教学中成绩优异,是教学的主力军,在国家、省、州、市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色,成绩优异。现在教师队伍中,有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骨干教师7名,县级骨干教师18名。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开展多项相关课题研究,发表国家级、省、市县级论文11篇;论文获奖5人(次);课堂教学评比获省级奖1节(次)。
(4)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我校 2009年获“岷阳学区语数英三科合格率第一名”;2009、2010年两次在岷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教学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2010年,学校在毕业班统一检测中,获全县第一名。在全省中小学论文评比活动中,我校教师杨海芬、郭玉泰、李绪明、柳育荣均获省级二等奖;在全县优质课创新课大赛中,我校教师王永明,李金梅再展风采,分获中年组、青年组一等奖;我校还承办了全县校本教研现场会、全县(区)毕业班研讨会、英语教学研讨会等研究交流活动。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一年多来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我校教师执教县级示范课6节;县级课改研讨课、公开课10多节;课题组成员李绪明老师,在2009年甘肃省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评比中,获小学数学组二等奖;另有5位教师在省、地、县语文、数学、劳动技能等课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设想
研究的过程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少具体的研究方法,缺少准确的实验数据;研究的持久性不强,很多工作做不到坚持不懈,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开发;对教学评价研究不够;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流于形式;实验研究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理论研究不够深刻。
总之,我们实施的课题研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步伐,承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使命,其内容和形式是我们现在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其涵盖范围广阔,研究内容丰富。虽然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配合,我们课题组有信心继续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恳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并支持我们继续实施研究,将“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的课题延续下去,以便获取更大的成效。
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课题组
第三篇:课题结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
课题主持人: 李应军 中学高级教师 校长 济源市邵原二中 主要研究人员: 李自强 杨寸现 卢小宝 李芳芳
张晶晶 陈小云 王 成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成果公报
内容摘要: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让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促成长、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研修;鼓励老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教育科研 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
正文:
一、内容与方法
(一)、制定多样教研制度,保障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1、“解读中青年教师”制度
即在教研活动前,根据教研的专题,收集来自青年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了解中年教师的困惑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中年老师的成材。
2、“骨干教师论坛”制度
所谓“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就是让中年教师把整理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这一教师群体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从新手走向成熟,积淀了一定的教学心得,但他们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没有了激情和动力,学校要求他们撰写教学反思,来帮带青年老师成长,让中年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逐步向名师发展。
3、“青年教师展示课”制度
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个体差异,适时适宜地提出“秀一秀”制度,力图为每位青年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锻炼的舞台。安排青年教师“研究课”,验证教研活动研究的方法策略是否可行。鼓励青年教师做“分享课”,突现青年教师个性发挥,彼此之间相互观
摩,寻找差距。激励青年教师做“展示课”,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大空间和舞台,在锻炼中提高专业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三位一体的班主任”制度
青年教师对于班级建设、落实常规管理存在困惑,为避免因教育过程的割裂造成低效教学,让班中的三位教师成为合作伙伴,教育的整体。我们成立了中青年教师项目研究小组,研究制定了不同年龄段主配班进班制度。每个班级配备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让中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这项制度有效解决了青年教师在基础性常规工作方面的困惑,使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更全面。
5、“书香校园”的学习制度
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教学业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此我们建立了“书香校园”学习制度。学校不断丰富书籍库,给这些教师推荐一些教育教学专著,此外,我们还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经费,鼓励他们到各大书店去找寻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
6、“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制度
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掘“亮点”树立自信,为此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的“教坛新秀”和中年教师的“教学能手”评选制度。让中青年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让教师们也能在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成功的价值。
(二)、守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活动
1、改革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模式,确立新课改理念
我校有模式“5+1课堂教学模式”,但不唯模式,让教师在践行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张扬个性。本学年教导处重新完善了“1”这一课前热身环节,对其提出的依据、环节操作及遵循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全体教师能够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形成了我校独特的课堂教学风貌。为使课堂模式更加实用,各学科组探索归纳出了适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5+1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2、开展“五课两活动”,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把“听-评-议课”作为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通过“五课两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五课”即:教研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招教师汇报课。“两活动”即:“我的模式我的课诊断”活动,分为“自我诊断”、“同事诊断”与“课堂医方”三个内容;“同课异构课堂矫正”活动。此项举措,使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业务、比素质、创先争优”的热潮,达到了互帮互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组织多种教研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推荐阅读材料和书目的大阅读活动
为了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组织中青年教师学习初中特级教师们的书籍,通过认真学习特级教师走过的成功教育之路和认真分析她们成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了中
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年来,各教研组向教师推出了十几本阅读书目,如《叶圣陶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赏识你的学生》、《教育常识》等,教师们通过阅读,汲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举办“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讲座活动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作“教育心得”的讲座。作讲座的老师介绍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或围绕课题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平台。
3、请名师和名校教师来学校为青年老师开展大讲堂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源头活水的作用,让老师们不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进步、成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校多次请进镇级名师和送课下乡的教师来学校讲学。邀请郑州九十六河南省名师教师张春旺老师来学校作讲座,使学校青年教师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名师名家,对学校的青年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4、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活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听专家讲座,他们回来后向学校教师汇报学习体会和收获。一年来,我校的青年教师高英、李林盈、李芳芳等青年教师分别前往南阳、浙江、郑州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学校的中年教师杨小梅参加了河南省名师培训。
5、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以比赛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中青年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价值,体验成功愉悦的机遇。一年来,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如教师的论文、案例、优质课评选活动。
6、引导教师写学习心得并网上发帖,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为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求: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至少20篇,可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在网上交流;每学年中年教师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一篇,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平时业务考核和教研组考核。
(四).构建多元教研模式,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以主题教研和案例分析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我们将教学中具有典型、真实、普遍性的教学案例呈现出来,先让青年教师们自己查资料,研究分析问题,做好前期准备,然后在案例分析讨论会上,当场选出一名教师主讲,陈述问题,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再由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研组织者要起到导航的作用,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关注点适时给予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互动,在关键的时候抛出问题、摆出观点,引导教师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由于这种研讨方式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活动进行,将日常教学与行动研究自然结合,有助于教师带着研究 6 的意识去开展每天的工作,从而促使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育行为中。
2、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教研活动
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要来源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要,都是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惑,从而使中青年教师们乐意做这样的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我们要求起码有校课题,对骨干教师我们要求至少有市级立项课题。我校有省市级立项课题《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等四项。个人课题有荆惠芳的《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等三项。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教师们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了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同时课题研究也提高了青年教师们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以学科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组为主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
我们把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科为单位教研活动,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或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学习研讨,或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学习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等,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第二层面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由年级组长或中年教师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年级组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励志教育等为研究课题,年级组开展的数学竞
赛、经典诵读和英语听写大赛等多方面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第三层面是年级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学校把星期四晚上确定为集体备课活动,把本年级的两个或三个相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一周来遇到的教学困惑进行讨论和交流,安排共备下周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三个同学科教师的进度统一,教案统一,学案统一。也可以比较随意,也可以有一定的主题。这种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尊重了教师的教研兴趣,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使教师都能从教研活动中受益。
4、撰写每月教学总结、教学心得,教研成果推介会活动
中青年教师们通过教研实践产生了好的教育效果或研究出了有效的教研成果,学校要求教师每月中青年教师撰写一篇教学总结和教学心得,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心得,在学校教研会议上进行交流学习。实践证明教研成果推介活动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起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年教师获得了成功感,进而使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得以不断延续。
(五)、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活动 为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把立足校本教研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在校本教研的形式和途径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1、过硬基本功——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我校专门为老师们布置了“练功室”,实行日练、周评、月总结,形成常规,强化教师的“五功六能”。(其中“五功”是指:两字一
话、编写教案、撰写说课稿、评课、写教案反思。“六能”是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班务管理能力。)要求中青年教师练好写字功,练好教学设计功,练好课堂组织功,练好班级管理功。学校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勤奋好学,主动参加各项竞赛,尽快成长为镇、市、省级的优秀老师。
2、主题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
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题,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小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如“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堂环节如何过渡更自然”等,努力做到研讨有主题、有实效。其次,学校利用周四晚的集体备课时间,围绕“课堂教学”与“专业成长”两大方面,为老师们精心印发材料,讨论学习并写出“我的反思”。研修活动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利于教师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
3、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我校组织了“说课标,说教材”的专题培训,骨干老师高英和张红豆老师做了示范课,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对课标和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学校还定期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卢小宝老师对多媒体电子白板及展台的运用做专项的培训,掀起了全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使多媒体电化教学有效地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4、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本,我校把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导处对教学反思的范围、内容和书写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每位老师每周书写三个不少于500字的教学反思,并上传到济源教育网的研修茶座上。
5、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抓学习。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让骨干教师同读一本书汲取教育教学经验。搭平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骨干教师专题论坛或说教活动,其内容主要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疑难。重科研。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要求他们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倾政策。对考核过关的骨干教师,学校在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方面予以倾斜。
6、狠抓青年教师培养,坚持实施“青蓝工程”
制订 “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传、帮、带” 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深化落实“八个一工程”。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八个一工程”要求,严格落实,雷打不动。完善建立成长档案。要求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个人规划和成长轨迹。继续定期心灵沟通。每月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与他们交流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给他们鼓劲。
(六).创建合理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确立以“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宗旨,从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着手,尝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我校教师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基本信息与资料,如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经历,个人特长、喜好等。二是能反映教师成长过程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有教师个人三到五年的成长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发表或获奖的教学成果与证书复印件;观摩展示教学或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的记录表等;反映专业成长中的典型事件记录;教师专业学习、培训及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所教学生学习和活动情况等。
二、成果与影响
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和进步,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所采取的途径是有效的。通过这一阶段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有了长足的提升
近一年来,学校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教师进行教育类专业书籍的阅读达210本以上,书写笔记80余本,200多万字,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近500篇,有35论文在市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上获奖或在研修茶座上进行交流。其中青年教师荆会芳的《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青年教师杨艳平《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在《学习周报》上发表;中年教师孔祥胜老师的《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读与算》刊物上发表,《谈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在国家级刊物《试题研究》上发表;青年教师张晶晶老师的网络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在过去的一年
里,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取得可喜的成绩,有省市级立项课题《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等四项;个人课题有荆惠芳的《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等三个课题进行立项,预计在今年将要结题。
(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提升
一年来,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讲普通话、写粉笔字、说教材说课标、编写教案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每月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设置了练功房。教师在课余时间到练功房进行粉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训练。一年来,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明显的改观,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学校有多位青年教师参加市镇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青年教师陈小云的粉笔字荣获镇一等奖,张晶晶在济源市教育局举办的“我的特岗生活”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市“学习身边的张丽莉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创设多种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提升。如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的教材教法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要求中青年教师坚持做历年的中招试题,让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吃透考试和中招动向。理论知识的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基本功的提升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张晶晶老师在济源市首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荆会芳教师在省生
物优质课中我以最年轻的一名选手荣获了一等奖。2011年她又一次代表济源市参加省技能大赛,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有大幅度的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镇市级组织的各类优质课比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青年教师荆惠芳老师被评为“市教学新秀”,青年教师尹娜娜、刘柳杨参加的市教研室组织的数学、地理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青年教师李芳芳、吴艳艳参加市师训科组织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分别荣获二等奖。中年教师孔祥胜被评为济源市优秀班主任,中年教师李正霞荣获济源市师德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五)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辅导得奖方面的提升
一年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辅导方面也取得优异的成绩,杨小梅教师获得“我的中国梦”征文优秀辅导教师、“文心杯”作文辅导优秀指导教师、“文心杯”作文辅导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杨寸现老师被评为济源市“中小学运动会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语文教研组获市“优秀教研团体”称号;2013年12月5日,我校李芳芳等老师组织的学生经典诵读《情系家乡》在市教研室举行“中学生素养提升活动”展演中获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三、改进与完善
近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对“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对提升中青年教师的自身素
质、业务水平、专业成长等方面带来了成效,给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完善与研究。同样是中青年教师,有的可能善于教学,有的则更喜欢科研;有的可能善于说理技巧,而另一些则更擅长感染艺术;同样搞科研,也会因为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优势领域。另外,教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方方面面都要投入就会出现精力不济、顾此失彼的局面。因此,帮助青年教师保持优势,确立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年教师也应在综合考察内外环境和需求的基础上,寻找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作为发展方向,并形成相应的定位,以帮助自己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相对的优势和在孩子心目中的独特魅力。若不如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可能因方向不明而盲目,既无优势也无特色而流于平庸。
正文(内容与方法,结论与对策,成果与影响,改进与完善等)。
第四篇:课题结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附件5: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2规划课题鉴定成果概况(体例)
课题名称: 农村学习困难学生错误归因及矫正课题类别:E-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批准号:DX(2010)G0208课题负责人: 于万云所在单位: 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龚家大庄学校课题组参与人员:于万云谢亚梅杨振龙师文海
杜娟江卫忠王彩霞梁宙荣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山区九年制学校,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山区,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住宿在学校,大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还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我校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困难学生占很大比例,如何帮助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找回自信心一直是我们这些老师最最关心的。我们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对于形成自己学习困难的错误归因就是其中之一。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我们的课题研究对象为山区农村学校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学龄段学生。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薄弱环节。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理念。义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教无类”,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我们重点研究农村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的归因以及面临的学习障碍,从一个新的角度——学习失败后的归因,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研究,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虽然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可以为其他人对这一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也提高我们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力和解决能力。应该说我们这个课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课题主要任务:本课题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新课程理念、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精华,充分挖掘、探讨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失败归因,并就其中的错误认识的归因寻找一些策略,通过改变其错误归因,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业,树立信心,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
课题次要任务: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提升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以研提升教,激发全体教师焕发活力,使教学更精彩。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心理问卷调查法、书信谈心法、访谈法等。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研究方案,开题实施阶段。组建课题领导小组,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主研人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和方法的培训。
第二分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2月),研究准备阶段。收集、汇编、学习资
料,组织主研人员学习理论,提高主研人员的素质,组织主研人员考察,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况。
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0月),深入研究阶段。
1.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师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困惑与期望等;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2.确定课题的突破方向,拟定实施措施。
3.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专题研讨会师生书信谈心、个别访谈等方式,验证实施矫正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归因的具体策略。
4.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月),结题阶段。检测研究效果,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成册,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作出课题研究结论。
四、研究的内容
1、借鉴各种教育书籍、网络、报刊杂志中相关理论和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在学习困难学生失败归因方面已有的先进理论、经验。
2、了解农村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及现状。
3、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深入实际,严格设计心理问卷。我们课题组分别在2011年4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归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2012年元月对学生学习障碍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准确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归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了解了农村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失败的自我认识,并从中找到错误的心理归因,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回顾两年来的研究工作,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研究带来的成果让大部分老师内心感到欣慰。我们课题组分别在2011年4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归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2012年元月对学生学习障碍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1.80%以上的农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需要引起学校老师家长各方关注,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关爱学生不该只停留在口号上应该融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得到这种关爱。
2.学生对自己学习水平获得途径最主要的是的考试成绩的反馈和教师评价分别占到52%和32%。作为教师要多发现学生有点和进步,哪怕很小的进步只要我们积极去挖掘任何一个学生总会有有点的,只要我们表扬了鼓励了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
温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加强;作为教师批评学生要口下留情以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更要注意,他们本来就很自卑如果老师批评时不注意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毁灭性打击;作为学校要象保密个人隐私一样严格保密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以免对学生尤其学习困难学生造成打击,以至丧失学习积极性。
3.自我认为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优秀是因为自己聪明,勤奋努力,踏实。自我感觉学习优秀、较好、好的水平的学生在班级学习处于优越位置,作为一类进行分析约占18%,他们比较自信,认为形成当前学习水平的成因前七位的是:个人勤奋努力、学习踏实、教师水平高、同学之间的影响、家长的关心重视,学习兴趣、学校学习氛围。学习在差、很差的水平的学生处于班级最底层自卑被人看不起,作为一类进行分析约占16%,他们认为形成当前学习水平的成因前六位的是自己贪玩、基础差,学习不踏实、不勤奋努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刻苦钻研。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差。而所有学生都认为勤奋努力、学习踏实、刻苦钻研、家长关心重视使他们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4.53%的学生对考试会产生的焦虑,这与我们所有人对考试结果的过分关注分不开,我们将我们成年人的焦虑传递给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5.90%以上的学生不是不想学习只是因为基础不好、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目标不明确、学习技能低、认知能力低、情绪不稳定、学习习惯差、字词关未通过等原因才造成了学习困难的现状。
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重视,教育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全社会产生一种集体焦虑。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学生更活跃,然而竞争却又伴随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竞争在造就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败者。当所有人都想赢的时候对输的恐惧就会不断蔓延成为人们不能接受的痛,成为一种具有悲剧意味的结局。大家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社会上胎教、学前教育、各种辅导班、补习班蜂拥而上,真是苦了家长苦了孩子。
以往很多老师常说的学生不努力,岂不知“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并不是他们缺少学习的动机,不爱学习,而只是引发学习动机的原因不对,他们的动机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而逃避学习。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如自己的学习基础、基本的学习技能差、自己“不努力”、学习任务难、父母经常吵架等,我们发现对于形成自己学习困难的错误归因也是其中之一,好的归因方式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错误的归因会瘫痪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自己学习差的归因为脑子笨,从表面来看好像那会
造成学生自卑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对自己很不利。其实这样的归因对学生存在有利的一面:学生进行这样的归因时,可以逃避责任无需努力,这样不努力造成的失败防止了对自我能力低下的归因,从而保护了自我价值。学生进行这样的归因时,用先天的客观的缺陷进行归因,可以原谅自己并减轻失败的内疚感、羞愧感。而这无助于提高他的学习责任心和努力的行为,这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创造各种展现自我的机会,保护好每个学生成功的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难,但更有成功感。通过课题研究对于我校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发现并解决了许多学生学习归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辍学率。不少后进生已不那么自卑,变得合群了许多,后进生的文化课成绩或多或少有所提高。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课题研究范围大,要求高,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思想认识有限,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参差不齐。尽管对课题研究很有热情,在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收获与预期设想仍有一定距离,2.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出现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失责的结果;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3.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访谈法。由于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检验,如增加学生人数,使用量化研究,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有特点,它与一般学生在学业失败的归因上有哪些不同,有没有显著差别,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5.我们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良好学习归因的途径和策略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职责,而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教师今后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归因,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的来说,对于课题取得的成绩我们课题组成员以及全校师生都很满意,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就获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兴奋。我们会踏着胜利的足迹继续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并把它转化为课题,认真研究,最大限度为学生服务,为我市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课题结题成果的一般制作
课题结题“成果汇编”的一般制作
南昌市教科规划办 张工志
一、教育科研成果汇编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按计划完成后,需要将整个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和结题阶段的所有文字资料和实物等进行汇总。教育科研成果汇编是一项总结性工作。它是研究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一部完整的课题研究档案,同时又是科研成果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科研“成果汇编”代表了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全貌。其作用为:
1.为课题结题(或结项、鉴定、验收)作准备;
2.为课题重新评价、检查提供依据;
4.为今后教育科研提供参考资料。
二、教育科研成果汇编的基本原则
1.积累性原则
要注意原始数据、资料的积累,随时建档。千万不可造、凑、补、填文字或数据以搪塞了事。
2.时间性原则
所有背包袱与记录应严格按课题研究的时间序列整理放置,以便人们对研究过程有一个秩序渐进的认识。
3.实事求是原则
成果汇编不要过度追求包装与厚度,不要将无关的内容和关系不大的材料简单地放置,以增加虚假的份量,学生作品除特种典型的以外一般不要纳入汇编。附件必须是对成果有说明意义的,最好在主报告的有关段落上注明“详见附件几”。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该加上相关的点评,以帮助读者理解该个案对主要成果的作用。所有资料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虚假现象,更不能将课题研究中无关联或根本不存有的资料塞入其中。
4.科学性原则
所辑录的资料(含文字图片)以及影印件,一定要服从于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简单说,要具有针对性、明效性、说明性。无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可一并摒弃。
三、教育科研成果汇编的主要内容
1.表述性成果
表述性成果(科研报告或科研论文)是最重要形式,也称主报告,是汇编的主体。专著或论文集可用封面复印件、论文复印件、报刊复印件,最好用原件。
2.实物性成果
可用图片、摄影作品来表现。并备有相应实物成果。
3.相关性成果
可用原件或复印件按重要性或时间序列编排。
4.无形成果
可用文字材料或实物材料予以展示或用文字说明。
5.效益成果
可用文字说明性材料。还要以原始数据予以说明。
6.研究过程
主要以原始记录(含数据、访谈记录、各类测量、统计记录和说明、个案研究、对比和同比记录等)研究实录(课题申报表、课题立项通知、论证报告、课题计划、课题方案、科研活动记录、会议记录、阶段性总结、成果记录等)、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等。
7.课题基本情况资料
包括课题研究、组成(主持人及成员)的基本情况、各自担任课题研究责任分工(以上可用课题信息表代替)。此部分宜放置目录之后、主报告之前。可按顺序放入结题(结项)报告书、课题鉴定证书、获奖证书、媒体报告情况等。
四、教育科研成果汇编的一般款式
成果汇编一般由封面、目录、主报告、附件四个部分组成。统一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1.封面:包括课题名称及编号、课题主持人及单位、课题类别、立项时间和结题时间(内容与课题申报书近似)。
2.目录:将整个汇编内容按一定要求(时间序列、重轻之分)等编写目录。
3.主报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名称和执笔人。
4.附件:相关资料
附:1.“成果汇编”封面
2.“成果汇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