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新邵县农田水利建设
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它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新邵县水利局在县政协的组织和领导下,对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形成新邵县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类型、特点和完好情况 新邵县境内有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5处。建国以来,全县各乡镇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了整修山塘河坝,五十年代中后期新建了大批小水库、小山塘,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大搞水轮泵站建设和河坝改造工程,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典型—石马江流域梯级开发水轮泵站工程,七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全县按照六大灌溉体系规划兴建了四处中型水库和一批骨干电灌站,九十年代至今,以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续建配套现有水利设施为主,实行综合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水利建设用工23173万个,完成土石方18534万m3,总投资36007.98万元,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稳产高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农田水利投资,完成了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
建设;充分运用“两工”,组织发动群众完成渠道清淤整治;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小电站、机井、塘坝等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大大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加速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已形成以防为主,山平塘、排水渠(沟)相配套的防洪安全体系和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保证体系。现全县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21座,小Ⅱ型水库61座,已建成山塘29936口,河坝458座,灌溉机埠151处1860kw,灌排渠道3281条1789.9km,渠道完好率为43.8%。其中小型独立灌区渠道336条总长1038.1km,工程完好率41.8%;中型灌区末级渠2660条总长644.4km,工程完好率45.3%;大型灌区渠道285条总长107.4km,工程完好率53.1%。全县水利设施蓄、引、提能力达到2.25亿m3,有效灌溉面积18.6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8%。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维护情况
1、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管理维护情况。新邵共有大中型灌区6处,分别是大型灌区六都寨灌区新邵片,中型灌区尧虞塘水库灌区、下源水库灌区、枫树坑水库灌区、颜岭水库灌区、石马江流域灌区。六都寨灌区新邵片灌溉用水由邵阳市水利局调度,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由六都寨新邵灌区管理所负责管理,目前运行正常;其它中型灌区均设有水库管理所,具体负责所属灌区的用水调度和渠道管理,直属新邵县水利局。其中枫树坑、尧虞塘、颜岭三座水库的大坝已完成了除险加固,目前运行状态正常。下源水库大坝已完成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工程将于近期准备实施。石马江流域灌区由于工程运行久远,目前工
程多处水轮泵站已不能正常取水,引水坝损毁十分严重。
2、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管理维护情况。全县除大中型灌区外还有小型水库82座(其中小Ⅰ型水库21座,小Ⅱ型水库61座),正常库容5468万m3,设计灌溉面积13.35万亩。小型水库多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小Ⅰ型水库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小Ⅱ型水库由乡镇水利管理站或村直接管理。通过水库长期运行,小型水库均出现过病险情况。近几年来共完成了21处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蓄水能力和灌溉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水库的运行状况逐步实现了正常运行。但是目前还有61座小型水库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
3、分散片工程管理维护情况。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目前我县大多数工程管理体制仍然沿用沿用管理所的专业化队伍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即灌区管理所负责干渠和支干渠的管理和维护,灌区各乡镇、村组负责各自范围支渠、斗渠、农渠等灌区末级渠系和大中型灌区外独立的小型水库灌区,两种管理模式并存,一部分小型灌区也参照大中型灌区工程的管理,采用管理所专业化队伍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另一部分小型灌区和部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性改革,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并在民政部门进行了注册,由用水户协会负责工程管护和放水、调水。
三、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情况
1、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县粮食作播耕种面积达85万亩,但由于干旱灾害天气频发,基本每年的 七、八月份都会有一次干旱灾害天气过程,对农业发展构成了极大地威胁。而以前修建的不少水利工程,由于洪水毁坏、工程老化、渠道淤积、水源变化等原因,现常年蓄、引、提能力仅有设计能力的70%。实际灌溉能力更低,很难满足实际耕作面积的用水需要。若能对农村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抢修、配套完善,对病险水库进行整治,对塘、渠、堰、库进行清淤,使现有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将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2、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干旱缺水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大的威胁,洪涝灾害每年都给我县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我县能否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
3、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从传统的大田粮棉作物种植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县农田水利设施的标准和功能还很不适应。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及其构成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水利建设用工23173万个,完成土石方18534万m3,总投资36007.9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681.4万元,地方2109.58万元,群众自筹17217万元。新建了枫树坑水库,扩建了尧虞塘、颜岭两座中型水库,启动了六都寨水库北分干新邵灌区工程和
县城防洪建设,动工整治了20余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解决了10.069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难题,基本完成了干旱死角村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新建电灌站735处,装机14370千瓦,三厢混凝土防渗渠道746条,长1264公里,新修田间渠道475公里,混凝土面板防渗山塘2369口,清淤防渗山塘3673口,整修河坝106座,整治河道8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万亩,总投资1000万元,长为980米的主城区(人民二桥到赛双清公园)防洪堤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小水电装机22处、41台、10065千瓦。年发电量达3000万千瓦时。充分挖掘了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开创了水利建设的新局面。为新邵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功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由于国家、党和政府的重视,及时发现了现行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逐步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我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分别对24座中、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6座大、中型水库灌溉渠道每年进行清淤、止漏和扫障;改造和扩建了一批山塘;2007年—2010年在太芝庙、潭府等乡镇实施国土整理项目,在坪上、寸石等乡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新田铺等乡镇实施小农水专项资金整治,项目总共实施面积达5.8万亩。通过这些项目,我县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高。建设项目以渠道节水改造,新建、改造山塘、小型灌排泵站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
重点,使部分因原有工程老化失修衰减的灌溉面积得到恢复,同时,新增一部分灌溉面积,不但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使种植经济作物有了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工程的建设极大改善了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灌溉用水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2、推动了工程产权改革,工程效益得以持久发挥。通过项目区集约建设,一方面,使已建的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得到加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多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应运而生,承包、专业管护等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进一步深化。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正逐渐形成,从而保障了工程效益得以持久发挥。
3、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生态效益得以初步体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提高了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既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将节省的水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和发展沿渠庭院经济,美化了环境,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得以初步体现。
4、密切了干部群众关系,管理效益得以迅速提升。项目的实施,不但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客观上架起了村干部和农民之间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不但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避免了农忙时节的争水纠纷,而且通过工程建设中的民主管理、民主议事,建后工程的自管维护,使农民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我县结合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探索、总结了农田水利建设中“一事一议”的“八步工作法”,核心是两点:一是
群众全过程参与议事程序,二是实行“群众管钱,干部管事”,较好的推动了农村民主管理,较快的提升了管理效益。
六、农田水利建设专业队伍状况
新邵县水利局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2008年组织了全县水利系统(水利局机关、下属二级机构、各乡镇水利站)46人赴长沙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专业知识培训,2010年局机关选送4位年轻技术人员到长沙理工大学进行三年的脱产学习与深造。目前,全县水利系统(包括下属二级机构和各乡镇水利站)专业技术人才共计97人,其中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74人,但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副高职称7人中有5人都在50岁以上,中级职称中也有7人在50岁以上,这对于我县水利后续长远的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七、各级各部门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各级领导部门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都相当重视,2011年中央1号文件更是聚焦水利,其中就明确指出了要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湖南省委1号文件也提出了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新邵县委、县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对于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为加快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成立了新邵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邵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吴劲松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放,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培中,县
人民政府副县长肖松海、贾珍文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罗松林、县财政局刘建民、县水利局周正军、县农开办钟威山、县国土局李凡中、县发改局张刚、县农业局唐超、县林业局孙三喜、陈家坊镇傅翔、坪上镇蒋命贤、新田铺镇隆郑为成员。以确保项目顺利展开。同时,今年4月1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培中同志亲赴长沙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基本确保我县顺利进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八、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环境情况
新邵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春夏之交多雨潮湿,夏秋之交炎热干旱,冬季之时冰冻寒冷,年平均气温17.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多年平均降雨量1375.5mm,最少的是2007年950mm;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4—7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暴雨出现次数较多,易形成洪灾。年最大风速13m/s,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县域内土地肥沃,生物资源种类多,矿产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大。
九、农田水利建设争资立项及开工建设情况
1、争资立项情况。一直以来,新邵县水利局都把争资立项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市各有关领导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并多次邀请有关领导来我县视察和指导。目前,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中型灌区配套、石马江、西洋江流域综合治理;麦园、高坝、梧桐、高家坳、粟米冲等5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多项山塘清淤和面上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设计、评审工作正有序
展开。同时,我县尚有5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已进入国家新编规划。2011年,我县山塘清淤及沟渠建设工程已到位资金860万元,石马江和西洋江流域综合治理已得到湖南省水利厅的批复,预计7月份可到位资金2000万元。
2、在建工程情况。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在建工程现有坛木、鸭家冲、大坝、骡马等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石马江流域(红星至立新段)综合治理以及一些小型的山塘清淤、沟渠项目和面上工程。其中坛木和鸭家冲2座水库可于近期完成水下工程项目,整体工程在汛期结束后一个月可全面完工。大坝和骡马2座水库在年底前可全部完成。石马江流域(红星至立新段)治理工程将于四月底结束。
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病险水库依然存在、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管理体制还比较落后等。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必须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级领导部门争取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现有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落后的局面,切实发挥水利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好的造福于全县人民。
第二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以奖代投”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办好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加强我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政府决定设立“以奖代投”财政补助资金,引导、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兴修小型水利工程。为规范管理,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以奖代投项目分实施,资金由区财政预算安排,设立资金专户,主要用于补助小山塘、小渠道河港、小泵站、小堰坝、小涵闸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第三条 各乡镇要加大财政投入,发动受益村组、农户和其他组织筹资投劳,确保项目建设的投入需求。
第四条 以奖代投项目建设按照统一规划、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以灌区、村组或水系为单位开展示范点建设,山丘区以山塘、堰坝、人工渠道、天然河港建设为重点,湖区以泵站、涵闸、渠道建设为重点,形成完整的灌排体系。
第五条 以奖代投项目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组织建设,在明晰产权、落实小水利建后管护机制的基础上开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六条 区水利局、区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区财政局主要负责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区水利局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指导和管理。
第七条 邀请区人大对以奖代投项目的计划安排、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进行监督。
第八条 以奖代投项目的建设情况纳入党政绩效考核。
第二章 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和建设标准
第九条 以奖代投资金补助的具体范围为:
(一)山塘新建或改造。
(二)万亩以下灌区、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的灌溉渠道、控排面积100亩以上2立方米/秒流量以下的排涝渠道新建、改造、清淤、硬化,天然小河港的清淤护岸。
(三)新建或改造100千瓦以下的固定机埠。
(四)新建或改造河渠上的堰坝
(五)新建或改造河湖渠道堤防上的水闸和涵管
第十条 以奖代投资金补助对象为筹资投劳落实到位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
第十一条 以奖代投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五小”工程建设中的材料设备费、机械使用费等。补助标准为:
(一)山塘工程:清淤和加固土方工程按方量3-5元/立方米补助,护坡和涵管按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
(二)渠道工程:渠道硬化按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人工渠道清淤(含新开渠道)区分渠道大小、工程量多少按2-6元/米补助;天然小河港清淤按方量6-8元/立方米,砼、浆砌石等护岸按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
(三)机埠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机房、机电、配电设备、供电线路、进出水管道、引水渠和进水池、出水池和出水渠道等,按经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
(四)涵闸建设:水闸:闸室清淤和土方工程按3-5元/方补助,砼和石方工程、闸门和启闭设备工程按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涵管:清淤、改造或重建按经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
(五)堰坝建设:清淤和土方工程按方量3-5元/方补助,砼和石方工程按审核的工程预算70-75%补助。
第十二条 建设标准和要求:
(一)山塘工程:清淤:淤泥清除干净,见塘底(自然土),塘堤(土堤)内、外坡整修至稳定边坡; 坝体加固:不渗漏,堤顶宽度不小于1.5米;涵管:输水通畅,启闭方便,不漏水;塘坝护坡:坡面平整,护坡厚度、坡比符合规范要求;溢洪道畅通稳固。加固山塘一座,销号一座。新建山塘:坝体稳定不漏、塘周稳固、溢洪道、涵管等齐全。
(二)渠道工程:人工土质渠道清淤至自然土,坡面修整至标准断面,渠道比降符合输水要求,天然河港无障碍物,河床清淤至自然断面,岸坡稳定,能够保证五年一遇洪水行洪通畅。U型槽、砼工程、石方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观质量良好。
(三)机埠工程:外观质量良好,泵房稳定,泵房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砖混结构,屋面防漏,内外墙面和地板粉刷;机电设备齐全,安装布臵合理,运转正常;进出水池护砌,进出水渠通畅。改造泵站一座,销号一座。
(四)涵闸工程:水闸闸门安装得当,启闭设备运转正常,闸室、边墙护砌,闸墩稳定,无淤积,进出水池无淤积;涵管通畅,无破裂,比降合理,管内无淤积,堤身结合部无渗漏。外观质量良好。
(五)堰坝工程:浆砌石或砼结构,坝身稳定,前池50米无淤积,岸坡稳定,下游护坦护砌完好。外观质量良好。
第三章 建设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条件:申报范围符合第九条所称范围,并符合农田水利建设整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支农资金支持的项目不予申报;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项目申报单位;筹资投劳和建后管护责任落实;工程产权明晰。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审批:项目自下至上申报,由项目申报单位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乡镇农业站审查确定实施方案和预算,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农业站签具意见后在每年4月底前向区水利局提出申请,区水利局会同财政局审查核定、综合平衡后提交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区财政局、区水利局联合行文下达实施计划。
申请小农水补助资金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及申报表(附各项目申报单位的申请报告与申报表);
2、各项目位臵图(附建设前照片,A5彩色相片图)、总规划平面图及主要施工图;
3、各项目实施方案(含基本情况、建设内容、工程量、工程预算);
4、各项目筹资投劳方案和承诺,建后管护制度和管护承诺。
5、结构复杂的工程必须提交由设计单位编制的建设方案。第十五条 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批准的计划和方案执行,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标准及预算需调整的,必须按第十四条程序报区水利局、财政局批准。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为组织实施主体,实行镇(乡)长负责制,根据下达的项目和资金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各乡镇农业站为责任单位,负责审查项目方案和预算、计划申报、村组筹资投劳、工作协调、技术指导、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初步验收、资料整理。
第十七条 批量成品材料和大额设备应实行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应择优选择有多年施工经验、责任性强的工程队施工,对投资较大、结构复杂的项目,应选择有资质的工程队施工。工程质量由农业站技术员、村组负责人、群众代表进行监督,区水利局不定期抽
查,发现问题,及时返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八条 各乡镇要加大群众的宣传教育,落实筹资投劳;公开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以宣传栏的形式在乡镇、村组公示建设内容、资金来源、项目投入、验收等情况。区财政局、区水利局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查和指导,随时跟踪了解项目实施情况,督促进度、质量。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农业站、财政所、受益村组、农民受益户代表、施工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对验收质量、工程完成情况等多方签字认可后,出具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和竣工验收卡,向区水利局申请验收。区政府组织区水利局、区财政局、区农办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区人大监督。在竣工验收卡上签署验收意见,出具竣工验收报告,报区人民政府批准拨付资金。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1、乡镇初验的竣工验收卡;
2、施工总结,工程竣工图(附A5大小相片质量图片);材料设备发票复印件及清单;经乡镇审计的竣工决算报告。
3、申请验收报告
4、乡镇人民政府的产权移交证书
5、建后管护责任书
第二十一条 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予补助;未按要求完工的项目原则上不予补助;未及时完工的项目削减补助额度。对于因筹资投劳不到位导致工程无法完工的村组,取消申报资格,所在乡镇削减计划额度。
第六章 资金管理和拨付
第二十二条 区财政设立以奖代投资金,由区财政局监督使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区水利局商区财政局按审核确定的额度拨付资金,政府采购的材料设备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其余资金拨付到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财政所将资金拨付到以奖代投补助对象。
第二十四条 各乡镇要健全资金支付的审批手续,用好管好资金,专款专用,单独建帐,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区水利局会同财政、审计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违反第二十四条,停止资金补助、调整项目计划,并追究其项目责任人及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区水利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至2016年止。
第三篇: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汇报提纲
一、中央、省一号文件对促进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加快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明确了国家水利建设的基本思路,即“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明确了发展方向,即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是今后水利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主线;
(四)明确了水利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贯穿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我镇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多方筹资5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成标准良田2.1万亩,开挖疏浚沟渠40余千米,修建桥涵60多座,新打机井70眼,农村水利条件大为改善。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当前我镇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较低,建筑材料落后,加之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管理和维护难以到位,大部分工程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2010年夏季,我镇降水过于集中,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毁坏更为严重,直接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目前,我镇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可以用“一少,三难”来概括。
“一少”即:少资金。近年来,虽然我镇经济发展较快,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小城镇建设等各方面都需要资金,而农田水利建设点多面广,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镇政府有限的财力只能用于应急性、临时的水利工程,全局性、根本性的水利工程耗资大,依靠镇财政难以解决。
“三难”即:有水难引、有涝难排、有桥难行
有水难引:我镇的水利工程多数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多处工程老化失修,河道淤积达1.5米到2米左右,致使引水能力大大下降,有些涵洞坍塌,阻塞河道,虽然有时水大能引到地头上来,但地上灌渠大部分损坏,群众灌溉农田只能用小白龙,成本高、费时、费力。为此,农民群众畏难发愁,个别群众甚至靠天吃饭,有水不浇。我镇陈韩干沟因淤积严重,引水不畅,造成附近16个村庄2000余亩耕地灌溉困难,个别地块需铺设七八百米的小白龙,大大增加了灌溉成本。
我镇现有干沟6条,支沟18条,需要疏浚打通的达十万余米;另外现有机井424眼,300余眼没有井房和机电配套设施。
有涝难排:自1995年以来,我镇几乎每年面临干旱,很多田间排涝沟渠淤积严重,涵管坍塌淤塞,个别沟渠甚至被群众平整为耕地种上了庄稼,竹节沟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地不通沟、沟不通河。目前全镇排水沟淤塞十三万米,有竹节沟两千余条,当遇到集中降雨或洪涝灾害时,出现“大河水少小河满、河里水少地里淹”的现象,造成某些地块减产甚至绝收。前赵村南200余亩地靠近大宗旱河,去年夏季降水集中,致使无法排涝,造成玉米被淹两天。镇政府及时组织人员、机械挖通排水沟后,才顺利排涝,但仍然造成了减产20%。
有桥难行:我镇桥梁除省道上的属国家工程建设外,其它生产生活用桥多为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材料差、配套不全、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大部分桥梁都到了设计年限,老化失修,带病运行,难以维计。目前,全镇危桥有180余座,严重的占三分之一,不能通行的有10余座。例如:位于马颊河上的孟家大桥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桥墩表层水泥脱落,钢筋外露,锈蚀严重,桥面中间裂开30余厘米的缝隙,6米多长,护栏全部损坏,河道较宽,桥太危险,已不能通行。村里群众河道两边都有耕地,只能绕行张习桥大桥过河,要多走10余里地,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第四篇: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汇报
社港镇地处XX市最北端,捞刀河发源地,总面移171平方公里,辖13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有401个村民小组,4.6万人,耕地面积29152亩,其中水田面积23460亩,旱土面积5692亩。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水塘2020口,小河坝302座,关山水库灌溉面积11000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今年入冬以来,社港镇就把水利冬修作为农业发展绗头等天事,全面落实我市2014年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有效开展今冬明春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和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充兴修本利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激活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对水利的投入。全镇水利建设工作重点是做好s319省道建设水利恢复,田间渠道清污工程,山塘扩容增蓄工程,增强我镇防汛抗旱能力。计划完成22口山塘清淤扩容整治,田间渠道清淤疏浚450公里,大山塘除险加固5座,新修电排2座,河坝11座,计划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180万元,移动土石方52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1.5万个,目前已动工98处。具体内容是:沟渠疏浚已完成51公里,完成山塘清淤扩容整治12口。具体措施如下:
一、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我镇充分认识到水利冬修工程是防汛抗旱的基础性工作,镇党委、政府从确保社港农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扎实搞好今年水利冬修工作,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畅通农田水利“神经末梢”,提高我镇防汛抗旱能力,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水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财政、农办、水利、国土、烤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组织全镇的水利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带头办点,以点带面,各村明确支部书记、主任亲自抓水利建设工作,镇财政投入150万元用于冬修水利建设。
二、用有力的举措大兴水利冬修
市委、市政府的水利建设工作会议后,我镇于9月29日召开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动员大会,10月11日再次召开了推进会,将全镇水利建设任务分配到各村(社区),各村(社区)迅速将任务分解到组,积极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变“要我修水利”为“我要修水利”,严格按照XX市“民办公助”小农水项目实施办法,gps到点落实到工程项目,并组织动工,掀起了全镇的水利建设高潮。水管站切实加强了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指导和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镇政府将冬修水利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百分制考核内容,实行党政领导联片,站办所负责人联村责任制。
三、以良好的成效确保工程质量
我镇今年水利建设的重点是:s319省道建设水渠恢复、田间渠道清污疏浚450km,骨干大山塘除险加固5座,黄泥界渡槽拆除重建工程。对于重点工程我们严格按照招投标,用最好的工程队,关山水库管理所和水管站技术骨干具体分工到各重点工程监督工程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我们一定抢抓当前,又好又快的推进冬修水利建设工作,确保我镇水利建设任务如期如质如量地完成。
第五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实施方案
附件2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工程特性表
1、基本情况
1.1建设背景
依据《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简述项目来源、建设依据等。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简述重点县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重点阐述本次项目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主要叙述小型水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的类型、分布及完好程度;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简述项目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建设目标与任务
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叙述重点县三年及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主要指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高效农业区喷微灌工程面积、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的指标任务。
3、建设标准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水 1
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等有关规范、规程确定灌溉保证率、工程等级、防洪排涝标准等。
4、工程布局
叙述工程建设范围。以乡镇为单元叙述实施方案主要建设内容的布局,包括小型水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的类型、规模、数量等。分类列出中央财政补助范围的建设项目、整合资金建设项目的工程特性参数表。
5、重点工程及典型工程设计
5.1重点工程设计
要求每年都要有重点工程。重点工程按初设要求设计,主要包括建设范围、规模,方案比较,水力计算,工程布置以及概算等。
5.2典型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分类进行典型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典型工程的规模,主要的结构形式、尺寸等,水力计算,工程布置情况以及投资、单位投资概算结果等。
6、投资概算、资金筹措
6.1投资概算
根据福建省水利厅闽水[2005]财计73号文关于颁发《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等有关规定编制投资概算。
6.2资金筹措
阐述工程投资的资金来源。
7、效益分析
阐述建设任务完成后,通过增加、恢复、改善灌溉、排涝面积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以及增加的粮食生产能力情况等。
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经济评价,计算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各项指标。
8、资金整合计划
根据本县近年来各种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结合重点县建设目标与任务,提出资金整合方案,分析整合资金的预期效益,说明对完成重点县总体目标发挥的作用。
9、工程建设与管理
阐述工程建设管理及建后管理体制、运行管护机制等。建后管理重点阐述实施工程的产权归属、受益对象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建设及发展计划等。
10、进度安排
按照次年2月前全面完成任务,提出每月的投资计划及进度安排等。
11、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资金筹措与整合、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保证重点县建设顺利实施并发挥预期效益的主要措施。
附表:
1、重点县基本情况表
2、渠系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
3、小型水源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
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
5、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
6、小型排涝工程现状及建设任务表
7、重点县建设汇总表
附图:
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工程分布示意图
2、XX乡镇实施方案总体平面布置图(1:5000~1:10000)
3、重点工程总体平面布置图(1:2000)及有关的建筑物设计图。
4、典型工程建筑物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