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使用情况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是我国更有世界22%的人口,巨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巨大的粮食需求,因此,耕地的保护,粮食产量的提高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导论: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末端治理” 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我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在家乡重庆市武隆县的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调查写成报告。
一、耕地现状分析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很大,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很少,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且由于农民大量进城务工,耕地抛荒严重,再加上耕地滥占严重,这些种种造成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耕地保护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从1996年12月31日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3.1万件,涉及土地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9.24万件。与此同时,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粮价不断上涨。鉴于我国耕地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已成为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人与耕地关系却日益恶化,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耕地数量锐减,二是耕地质量日趋衰退。这两个原因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受到双重威胁,严重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耕地质量下降造成的隐性流失,由于其隐蔽性往往不易被察觉造成很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在追根溯源分析其原因后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我兴致勃勃地到调研地,受到村干部的热情接待,本以为可以顺利地进行调研,但实际展开调研时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在与村干部交流时发现该村对于耕地没有一个可靠的数据统计,使得我们不能通过数据资料对该村的耕地有一个直观详细的了解,于是我只能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见附录)的方式向村民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情况。再次,在到村民家中发放问卷时又遇到了一个问题,村中劳动力人群大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大都是留守儿童或者是空巢老人,而且十有八九不识字,我们只能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念给他们听,再记录下他们的答案;另外,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一些专业术语(如耕地盐碱化、硬化等)他们都不懂,只好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效率极为低下。最后,分析调查结果,又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调查地比较偏僻,不是在什么城乡结合部,当地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根本不存在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而占用耕地等较实际的问题,只是土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问题比较烦多,所以就不一一赘述各个问题的结果,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趋势:
(一)耕地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缺乏耕地保护意识。
据与村干部的访谈记录,当地十年内耕地面积虽有几年小幅提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耕地抛荒。由于村中的青壮年 劳动力皆外出务工,剩下的老弱妇孺难以从事较重的体力活,是以大多数耕地皆抛荒。
2、房屋建设占用。受农村封建思想 的影响,人们外出务工赚来的钱皆用于盖房,而土地面积较少,人们则占用耕地盖房。在此风潮的影响下,当地耕地面积越来 越少。
3、农药污染。村民过多的使用化肥农药,使耕地硬化、盐碱化,不再适于耕作。
4、自然灾害。每年出现的大旱天气 使离水源地远的耕地逐渐沙化,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使山脚下 的耕地被碎屑物掩埋,因此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二)耕地质量逐年下降。
由于村民受教育水平低,耕地保护意识弱,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加限制,使耕地质量日趋恶化,耕 地硬化、盐碱化面积越来越多。对植被的肆意破坏,使耕地沙 化,因此耕地面积总量日渐减少。
(三)政府支持力度小,在农村地区执行遭遇巨大阻力。
虽然当地政府出台过一些耕地保护政策,但执行不力,相当于一纸空文。另外,政府对耕地保护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也严重不足,水渠、水坝等基本的水利设施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耕地收成。
(四)农民素质亟待提升,科学种地还需要不断普及。
虽说世世代代都是种地的,但是村民的种地方法还是很落后,特别依赖化肥的使用,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山区农民对种地前景并不看好,故而抱着种一年是一年的想法,并没有长远的考虑,对于许许多多的科学名词几乎不了解,不知道如何科学种地。再加上乡村的普及工作也不到位,村里都是老弱病残,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因而这项工作的执行可能性微乎其微。
总结:
总的来说当地农民对于科学耕地是不了解的,只是延续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对于耕地的保护也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为何保护和如何保护。看不到耕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自己的种地目标,急功近利性的种植,化肥使用过量,土地的承载力被超限使用,严重破坏了土地的平衡。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是主要的因素,当地有说法是“种地不科学,科学不种地”。
对于耕地的明天,我们应当深思。
二、应对策略
耕地关系着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耕地是保障一个地区经济 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资源,也是攸关国家甚至是国际社会的粮食安全问题。而当地耕地形势如此严峻,对耕地加强保护刻不容缓。我们根据调研结果,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力图对当地的耕地保护工作有所促进。具体方案如下:
(一)针对耕地抛荒问题,主要是由劳动力缺乏引起,鉴于此,我们建议尽快施行土地流转经营制度,将分散的耕地集中在某个人或某个组织集体手中,实行规模化生产。这样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能提升耕地产量,还能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机会,给家庭带来收益,是极好的解决方法。
(二)对于房屋建设占用耕地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可以特别规划出一块区域供大家建设房屋;也可以将陈旧的危房拆除,在危房基础上建房子。这样不仅能解决房屋建设的地址问题,规范房屋建设也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三)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耕地减少,主要应该修缮水渠等水利设施,合理调节水源,使各地都有水源灌溉,杜绝因为缺水而引起的耕地沙化、盐碱化;另外,政府加强植被保护措施,制度严格的树木砍伐制度,杜绝山体滑坡现象的产生。
(四)对于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我们认为其根本就是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他们的耕地保护意 识。只有让他们了解过多使用化肥农药的后果,再告诉他们如 何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村的耕地质量必将有所回升。具体 的措施包括政府开办农业知识学习小组,让大家积极学习相关 的科技知识;图书馆中要多储存一些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便于大家随时查阅;也可以请专家下乡巡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五)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贯彻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另外还要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物质投入,用于修缮渠道、水坝等相关设施。农业机械的价格也要宏观调控,必要时可以 发放农业补贴。我们提出的策略只是针对当地的耕地保护问题,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希望某些方面能对我国的耕地保护有所借鉴。
三、经验教训
虽然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地调研的经验也要吸取。要调研,关键的是选址,这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首先,要考察调研地的情况是否与我们调研的最初目的一致,去那里调研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二,设计问卷时要考虑调研地人的文化水平。若他们水平不是很高,在问卷中最好不要用专业术语,尽量是语言通俗易懂,这样人们在做问卷时才不会有疑惑,效率才能提高。第三,要考虑调研地的语言情况,我们去调研是否能听得懂他们的语言,是否能与他们交流,这点来说在本次调研中倒不是问题,因为是在家乡,但这在以后的调研中值得注意,故在这里提出来。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对调研产生阻碍。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社会问题。首先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中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整个村里都呈现出一种荒凉的气息,让人心中渐感沉重。其次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现今的中国,城镇发展得如火如荼,而乡村却是一副荒凉落后的景象。村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学校破旧,村民文化素质低,甚至还有文盲„„这都是让人心痛的问题,看过之后就难以忘记。经过一次实地调研,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切感受到了一 些从未触碰过的东西。是的,现今的中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明天会更好,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普及,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在制定中,新农村建设已经展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附录:
耕地保护调查问卷
1、您认为耕地是否应该受到保护? □是
□否
□不知道
2、您认为对耕地保护都是谁的责任或者说是义务?(可多选)□农户
□村委会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3、您认为耕地保护是否重要?
□很重要
□重要,但不能过分强调
□不重要
4、您认为农户参与耕地保护重要性如何?
□非常重要
□重要
□不太重要
□一点也不重要
5、您认为国家实行耕地保护的前景如何?
□很好
□还行
□不太好
□不好
6、您认为耕地保护的目的是?(可多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证社会稳定
□作为农民养老保障
□调节气候
□防止水土流失
□其他
7、您认为造成耕地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等)
□修建道路(铁路,公路)
□城镇扩建占地
□退耕还林
□耕地抛荒
8、您认为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
□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土壤盐碱化
□土地的过度使用
□其他
9、如果您参与耕地保护,是否会给您及家庭带来影响? □会
□不会
如果选择会,您认为会带来什么影响?
□改善生活环境
□增加耕地产量
□增加农业收入
□提高农产品质量
□其他
如果会带来负面影响,请您列出:
10、您所在镇或村是否开展过耕地保护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
□有,较多次
□有,但很少
□没有
□不清楚
11、您所在地政府在耕地保护中开展过以下哪些工作?(可多选)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发放相关农业补贴良种、苗木、机械
□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低息贷款、农业风险补助、技术培训
12、近几年您所经营的耕地质量怎样变化?
□下降
□提高
□变化不明显
□说不清楚
13、您是否愿意参与耕地保护?
□愿意
□不愿意
如果为不愿意,其原因是?(可多选)
□宣传、技术指导
□其他
□不满意
□农户的意见得不到重视
□农户不愿意改变己有的耕作方式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
□没时间、精力学习新的耕作技术
□对提高家庭收入没有多大帮助
□其他
14、您是否愿意长期施用农家肥, 以改良耕地的土壤质量?
□非常愿意
□不太愿意 如果是不愿意,原因是:
15、5 年后您对耕地经营的打算是?
□继续经营自家耕地
□将耕地部分或全部转包
□增加耕地经营面积
□不确定
16、您认为下列产品市场价格是否合理?
农产品市场价格:□非常合理
□比较合理
□不合理 农资产品市场价格:□非常合理
□比较合理
□不合理
17、如果您参与耕地保护,您需要得到以下哪些帮助?(可多选)
□提供政策支持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其他
第二篇:耕地保护论文
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最为重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关键词】: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能力 重要性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目前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近年来,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8亿公顷,到2000年底,保护率达到84%左右,基本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得到控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达到29个,比1998年增加12个。1995-2000年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00万公顷。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
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 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 3 75亩的 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 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耕地保护的原因
(一)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我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
度,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
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 我国耕地严重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有日趋减少的趋势。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无论是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解决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问题,必须主要立足于国内,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的方针,从来没有动摇过。为了切实贯彻这一方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管理工作必须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首要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95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减少要求控制在9661万亩以内,耕地保有量应控制在19.2亿亩。根据预测,我国人口即将达到13亿,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届时,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即使耕地面积保持不减,人均耕地还将减少。我国在法律法规上对耕地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三)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我国耕地本不富余,但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处理城镇化进程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挤占了不少耕地。近年随着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征地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一是征地规模过大。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二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土地作为生财之道,违法违规征地时有发生。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这些问题暴露出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方面的缺陷。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保护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一要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用地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土地用途一旦划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作他用。二要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要把为公益性项目而进行的征地与一般经营性项目用地严格分开,缩小征地范围。征地权是国家的强制性行政权力,应当主要用于水利、交通、国防、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检法设施等国家重点公共设施建设,一般不能用于商业开发,更不应变成企业行为。要慎用征地权力,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工商企业需要用地,应当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向国家、向农民集体购买、租赁等市场方式取得,价格由市场决定。三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要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可征可不征的尽量不征,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必须征和必须用的尽量少征少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也要节省用地,减少征地。城镇建设要尽量盘活存量土地,控制城区过分扩张。企业用地多少,应当和产业特点,投资规模挂钩,防止投不多的钱,办不大的厂,占 很多的地。四要改进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低,土地增值分配不合理,是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也是造成耕地占用多的重要因素。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应当是农民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的过程,应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城乡差距。要调整土地收入分配结构,确定补偿安置最低标准,给被征地农民以及时、合理的补偿,并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长远生计的办法。农户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土地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权益,要保障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侵犯。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1、坚决制止耕地闲置、抛荒。全面清理占而未用、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组织乡(镇)、村、户及时复耕,并由土地征用单位支付复耕费用;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处以罚款;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对常年和季节性抛荒的承包地,可由种粮大户耕种。县、乡两级政府对制止耕地抛荒承担直接责任,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耕地抛荒严重的地方,坚决追究、严肃查处当地领导的责任。
2、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各类建设特别是城镇建设合理集约用地。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减少用地报批环节,缩短报批周期,积极主动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用地服务。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依法用地,决不能以用地报批程序慢或缺乏征地资金等各种理由,擅自用地、越权用地、违法用地,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严格巡查,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土地动态巡查制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组,坚持定期巡查,巡查到位、不留死角。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重大违法案件要公开查处,一抓到底,既要处理事,更要处理人,构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4、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根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少、质量不降和绝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立县乡村保护基本农田领导小组,形成保护网络,对基本农田管理实行定位、定量、定人,确保每片都有一个责任人,村村都有专职管护员。
5、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挂钩制度,严格按项目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制度,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导向,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形成补偿耕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总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保护耕地将是我国目前急需着力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始终是增产粮食的基础。多年来,中国制定和完善了《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抑制了耕地面积锐减势头,使耕地净减少面积由九十年代前的年均30多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万公顷。随着今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对耕地的需求压力仍然很大,中国政府将按照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进一步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乡村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工业小区,调整村镇居民点用地,改造村镇,退宅还田;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同开发、复垦挂钩。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但是今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之全社会具有稳定做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护耕地。要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的破坏,其中的重要方向是切实抓好耕地占卜平衡。
2、耕地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正红、燕新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3】 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
第三篇:耕地保护自查报告
承德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检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中纪发„2011‟2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现将我市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的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情况1、2011年,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中规定,到2010年末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502.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431.625万亩。到2010年末,我市耕地面积为603.503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33.5万亩,均高于省政府下达的任务。2006至2011年我市的耕地面积从501.8909万亩增加到二调后的耕地面积603.5037万亩,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田坎系数变化较大影响耕地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影响耕地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等。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1
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市长为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承德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领导小组,负责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从而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采取技术手段,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传输体系和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及时监测耕地变化状况,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并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及时掌握用地情况,严格执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坚持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乱占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违法占用土地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实情况
1、促进原有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贯穿平改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一思路,彻底改变原有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利用粗放,各类用地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三年大变样期间,我市对碧峰门、会龙山、酒仙庙和迎水坝四片棚户区进行了综合改造。群众居住生活环境较差,有的房屋还是解放前后建成的,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多,属于严重的危房,人民的生命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城中村更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土地利用粗放,与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理念、与集约节约用地更不相符。因此,我市抓住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这一契机,对原有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对原有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统一拆迁并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净地后纳入储备,由规划部门统一进行规划开发。首先政府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原有住户的回迁安臵房,并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确保人民居住条件有改善,生活水平有提高,维护并实现了广大回迁居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他结余出的土地公开进行出让,即弥补了拆迁费用的不足,又实现了住宅用地的有效供给,对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稳定房价都有着深远意义。按照有关部门统计,四片棚户区原来的平均容积不达不到0.7,经过统一的规划开发整改,现有平均容积达到了2.2,很好地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强力推进“四个集中”。为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我们强力推进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城市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农村居民向规划新村集中。一是大项目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我们认真落实工业用地的相关规定,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不低于项目所在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项目的投资总额、投资强度、环境影响、科技含量等指标从严控制,重点向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零污染的大项目倾斜,凡是投资密度、容积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项目不准进入
园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如果投资密度、容积率达不到标准,责成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做出相应处理。二是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二层或多层标准厂房。三是城市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通过推进旧城改造,提高土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等办法,把城镇建设的目光投向存量土地挖潜上,尽量减少居民建私房、建矮房,特别是临街建筑。对于拆迁户的宅基地安排,在征得拆迁户同意的基础上,优先购买商品楼、优先回迁。四是农村居民向规划新村集中。针对目前我市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市按照省政府和承德市政府要求自去年起,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为我市的重点工作,对实施新民居改造的村庄统一进行改建或新建工作,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经济,满足发展需要。
三、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和“双保工作”监督检查情况
(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1、基本情况。今年,省厅共下发我市2010土地矿产卫片图斑2287个,监测面积30605.6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图斑2164个,监测面积28731亩;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123个,监测面积1874.4亩。经各县区初步核查,属于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637宗,面积25968.2亩,其中耕地面积11520.9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用地20宗,面积1009.8亩,其中耕地面积706.18亩;临时用地47宗,面积481.4亩;其他实地伪变化180宗,面积3121.57
亩。
新增建设用地当中合法用地441宗,面积22995.15亩,其中耕地面积10389.43亩;违法用地196宗,面积2973.08亩,其中耕地面积479.8亩,包括省重点工程违法用地5宗,面积192.3亩,其中耕地面积16.6亩。全市2010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4.16%,较2009的4.99%,下降了0.8%。下辖十一个县区均不超过15%问责线。
按照省厅《关于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2010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若干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各县区对增补图斑、历史违法用地和“二次调查”中国土部予以核减的“批而未用”地块进行了核查,未发现上述三类情况。
2、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全市2010196宗违法用地,目前全部下达了处罚决定,共收缴罚款1534万元,没收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72万平方米,拆除1200平方米,复耕37.4亩;提出党政纪处分建议27人,已落实17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1宗。
(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我市2010矿产疑似违法图斑共计45个,其中涉及金属矿的疑似违法图斑29个,非金属矿的疑似违法图斑16个。经实地核查,合法图斑3个,违法图斑26个,伪变化图斑16个。
违法图斑26个,共17宗案件。除1宗直接拆除设备外,其余16宗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共下达罚款69.6131万元,已落实67.613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4.7262万元,已落实130.4262万元;没收违法矿产品1000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宗。
四、土地调控政策用地计划执行情况
1、土地差别化供地政策
今年我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采用差别化供地政策:
一是保障民生项目用地,即保障性住房用地按省下达的用地指标全额保障;二是保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即四个220万千伏变电站用地全额保障;三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三个县除保障性住房项目外,不再安排新增用地指标;四是适当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倾斜;五是适当向协调发展区倾斜,即两县两镇一乡,由于滦平县属于环首都的三县之一,因此适当向承德县、隆化县倾斜;六是适当向中心城区倾斜。在以上前提下兼顾一般项目用地。
2、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执行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共有17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782亩,其中农用地1364亩(耕地1160亩),未利用的418亩。目前,承德西岸龙腾镁合金有限公司镁合金制品项目用地已经省政府批复,该项目用地指标70亩,全部为耕地。其他项目正在组卷,将于近日上报。
在下一阶段,我局将针对“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按照省厅《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监督检查工作内容落到实处。
第四篇:耕地保护工作总结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相关股室的大力协助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红线、保增长”的指导思想,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用地保障工作
(一)创新工作方式,全力保障我县建设用地
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市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各项政策要求。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决策部署,保障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推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地方式转变。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及早组织用地报件,按规定时限完成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有效保证“桥头堡”建设等重点项目及民生项目用地。我局按规定要求积极向省、市上报用地项目,2012年,截止目前上报用地预审批复5件,用地面积11.8125公顷。农用地转用上报批复4个,其中:2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面积6.5285公顷;2个批次用地,用地面积56.2745公顷。同时做好**县2012年第二批城镇建设用地农用地征转工作及其他项目前期工作。
(二)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
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从源头上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在计划上,严格计划管理,禁止超计划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禁向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类项目供地。在布局上,引导企业向工业集聚区集中,以集中促节约。二是切实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依照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用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益、建筑容积率等指标控制土地利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三是优先保障民生用地。四是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
(三)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严格执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严格执行《云南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及《**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具体实施办法(试行)》(第三号公告)规定,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土地征收补偿、附着物和青苗的测算工作,无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无被征地农民来信来访。认真执行《云南省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二、耕地保护工作
(一)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健全耕地保护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逐级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绩效考核及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年末,耕地保有量未低于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按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集中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稳步推进。
(二)全面落实耕地先补后占规定,切实加强台账管理,并积极探索新机制
全面落实耕地先补后占规定,切实加强台账管理,并积极探索新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各项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台账数据齐全,管理规范,更新及时;按要求与市局及时核对台账、报备项目。对经验收合格的耕地及时报请省厅核查确认,核查合格后及时录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进行电子备案;并做好建设用地和占补平衡项目的挂钩工作,确保用地项目上报审批和我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和领会新政策的深度还不够,缺乏破解难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部分工作程序还不够规范,保障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着力解决。
(二)2013年工作打算
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围绕“双保”,做好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各项工作:
1.用地保障工作。继续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特别是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项目的用地服务保障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及时落地;二是要严格用地供应审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定额标准供应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防止浪费滥占土地;三是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产业集聚区、省市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四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利用的新思路及方式,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考核的共同责任机制,将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变成日常的工作;强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的建立入库工作;继续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耕地储备库建设保证城镇建设用地;按要求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建立和实现基本农田管护信息系统,实现地、图、牌、责相一致,积极探索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模式等。
3.严格执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严格执行《云南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及《**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具体实施办法(试行)》(第三号公告)规定。
第五篇:耕地保护培训资料
耕地保护培训资料
一、耕地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耕地的概念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小于1.0m、北方宽度小于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二)耕地的分类 按全国土地分类
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耕地可划分出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等5个地类 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水田、水浇地、旱地 按管理需要
基于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的需要把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
(土地资源调查曾把土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八
大类。)
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粮食生产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实物需求,人们生存的基本粮食需求总量构成了粮食安全总量,保证粮食供给必须要确保对应的耕地资源。
2、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作为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是非人力所创造的,土地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地域性、整体性、有限性是固定的,人类对它的依赖和永续利用程度的增加也是不可逆转的。保证对土地的永续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对防止通货膨胀、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耕地保护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耕地保护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管理法》在总则第4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所确立的核心制度,对农用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这是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对我国来说,是耕地保护的根本性措施。
《土地管理法》围绕土地用途管制,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用途管制的基础是分类确立土地用途
《土地管理法》法第4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并且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实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制定了控制目标,规定了下级规划应依据上一级规划编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规划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的控制指标,二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村庄和集镇的建设用地规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3、实现土地用途管制的关键是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通过审批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
一是建立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期预审制度。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土地管理部门要参与论证,对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按规定办理压占矿产和地质灾害评估有关手续、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资金和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是否得到落实等进行审查,并提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批依据。
二是把用地报批分为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计划分批安排的建设用地,在依法审批后,由当地政府按项目提供用地。
三是把用地批准分为农用地转用批准和土地征用批准。农用地转用批准权限按建设项目批准机关和城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批准机关确定,土地征用批准权限按征用土地面积确定,均在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批准权限在同级政府的,同时办理批准手续。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土地管理法》第34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就是将优质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建立的制度。
1、基本农田的含义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
(三)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严禁通过调整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变相占用基本农田。
(四)禁止破坏和闲置、荒芜基本农田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六)基本农田监督检查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定期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七)基本农田地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基本农田承包经营者,要采取措施,培肥地力,防止基本农田污染。
三、耕地保护责任制度。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土地管理法》第31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规定‚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在实际工作中,称其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义务人: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由建设单位承担补充耕地的义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分批次农用地转用,由市、县、乡政府负责补充耕地。按省级行政区域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由省级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责任。
2、实现占补平衡的措施
一是建立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在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经过论证审查,确定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按不同规模建立国家、省
(区、市)、市(地)、县(市)各层次的项目库。制定建设项目补充耕地方案时,可在项目库里筛选,把补充耕地落实到具体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上,并按项目管理要求进行验收。
二是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逐步做到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运用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先行组织实施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储备补充的耕地。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时,建设单位确实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可以购买储备的耕地补偿指标,实现先补后占。收取的耕地开垦费再用于新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储备补充耕地,向建设项目提供补充耕地,资金回收后再投入新开发整理项目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三是抓好补充耕地资金的落实。单独选址建设项目要通过抓好建设项目用地的前期预审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费用列入项目投资总概算。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涉及占用耕地,市、县政府要先筹集资金开垦耕地,进行储备,以后供地时再向用地单位收取耕地开垦费。
五、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
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六、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七、土地税费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占用耕地,如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应
缴纳耕地开垦费,用于开垦新耕地;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闲置、荒芜耕地要缴纳闲置费;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城市郊区菜地,要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要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规定,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要缴纳耕地占用税。法律规定的税费制度,是以经济手段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
八、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土地,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四、涉及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法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耕地保护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一)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二)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是指行为人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造成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