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占补平衡现场会的讲话(模版)
加大开发复垦力度
保障发展用地需求(西乡县在全市占补平衡现场会上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国土资源局的精心指导下,西乡县多措并举,全面加强了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促进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每年年初,召集各镇、各部门召开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专项会议,专题安排下达土地开发复垦工作任务,全面强调“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工作理念,并与各乡镇签订年度“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责任书,夯实占补平衡工作任务。
二是定期召集林业、农业、水利、国土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布局,留足耕地后备资源空间,为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奠定基础;认真论证筛选、积极组织申报市级“占补平衡”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同时严格规范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管理程序,实行专户专账管理。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一是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件,科学编制了《西乡县整治规划》,通过开展以荒山、荒滩开发治理增加耕地;将废弃工矿、道路、旧村庄和灾毁农田复垦增加耕地;以零星旧居民点复垦来保证乡镇村集体建设和村民建房用地需求,整治出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二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发展生态农业。由于西乡县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川地区少,海拔相差大,不良气候多,全县山区面积占94%,其中80%海拔在10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地分布比较复杂,为搞好土地开发复垦工作,我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对全县待开发复垦整理的土地现状、数量、分布、适宜性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平川后山区、先连片后零散、先高产后低效、宜粮则粮、宜烟则烟、宜茶则茶、宜果则果的工作思路,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整治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三、严格考核,明确奖惩。
一是县政府将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任务列入各镇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加大分值权重,实行月评季考,对占补平衡工作推进不力,或未按要求落实到位的乡镇,在通报批评、考核扣分的同时,冻结该乡镇的建设用地审批,促进各乡镇全力以赴,抓好占补平衡工作落实。二是按照“谁开垦、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占补平衡项目的申报、实施。要求各乡镇政府和国土所协同抓好占补平衡项目工程实施监督,层层落实项目责任,明确奖罚措施,确保项目全面完成。2 并按照生态优化、最佳利用和可行的原则,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四、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对已经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及时纳入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设立保护标志,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全面落实保护责任和任务。并将项目后期跟踪问效工作,列入辖区镇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责任书,定期进行考核评定。
五、整合项目,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了三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我县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增添1521.3亩用地指标,新增耕地1805亩,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是近几年我县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建设规模4196.76公顷,省级投资6973.3827万元,已完成投资5042.66万元,建成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生态平衡的基本农田1858.83公顷。达到了田、水、路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提高的目的。
在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2014年,全县上报市国土局批准立项占补平衡项目51个,规模面积5140亩,实施项目33个,新增耕地2867.6 亩;2014年立项18个,可以新增耕地1873 亩,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预 3 算编制,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将尽快实施项目招投标。通过全县土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有力实施,一是为全县的非农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二是使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当地农民生活提供了方便,增加了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三是使耕地质量有提高。一些宜农荒地荒滩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增加了耕地面积;通过项目实施,一些区域农业生态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耕地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减少了水土流失,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近年来相继有白勉峡镇三岔河村、城关镇余家山村、杨河镇双厂村等干部群众,在感受到开发复垦带来的便利后,自发组织到县国土局,以送锦旗,放鞭炮的形式,表达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效的认可和称赞。
2014年8月16日
第二篇:占补平衡名词解释
1、耕地占补平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即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含义是: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后,占用者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所占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如果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土地不符合要求的,则应当按照当地的规定来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2、什么是补充耕地储备制度
补充耕地储备制度,是指县(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先行开发整理耕地,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将新增耕地指标划入耕地储备库,当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需要补充时,收取耕地开垦费,从耕地储备库中划出耕地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补偿指标,从而实现先补后占。
3、什么是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
我们将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的耕地,经验收合格后,在储备库中登记管理起来,用于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这个储备是在哪里储备,就是将新增加的耕地用指标的形式储备在“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登记表中,这个表就是我们所说的“储备库”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4、什么是“先补后占”
“先补后占”是指在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之前,建设单位先履行补充耕地的义务,补充耕地任务完成后建设单位方可占用耕地。为了认真执行这一政策,许多地方建立了耕地储备库,建设单位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后,使用储备的耕地补偿指标,实行“先补后占”。
5、什么是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
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是指在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需要补充耕地时,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中选取已经过论证并批准立项的项目与建设项目挂钩,拟定补充耕地方案,并利用建设单位所缴纳的耕地开垦费,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
”
第三篇:占补平衡知识
土地整治问答
一、什么是耕地占补平衡?
答:耕地占补平衡:指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组织、实施管理、开垦新的耕地各项开支。
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任何建设占用耕地都必须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2)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单位。(3)开垦耕地的资金必须落实。(4)开垦耕地的地块应当落实。(5)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出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履行造地义务。(6)占补平衡原则是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二、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占补平衡政策?
答:占补平衡政策作用:坚守耕地红线有力举措就是占补平衡制度,这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也是对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倒逼,同时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也是落实补充耕地挂钩制度,破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难题的具体举措。
目前国家实行占补平衡政策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家粮食安全必然选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中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因此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压力非常巨大,实行占补平衡政策是现实需要。
(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在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新四化)时代背景之下,粮食安全所需耕地与工业、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为了国家可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占补平衡政策。
(三)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14亿人口从温饱到小康,从食物结构变化对粮食需求,所需最低耕地面积要求,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实行占补平衡政策。
(四)实现中国梦的资源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
三、近几年取得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破解难题,储备占补指标。为了落实占补平衡任务,破解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的难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实施模式,圆满完成占补平衡任务,储备足够占补平衡指标。2012年以来全市共落实占补平衡项目214个,新增耕地3.07万亩,预算总投资2.87亿元。截至目前共验收152个,完成总投资2.52亿元,储备占补平衡指标2.03万亩。
(二)创新理念,坚守耕地红线。新常态下的耕地保护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在占补平衡政策在执行上,不断创新理念、完善管理手段,通过“先补后占”形成倒逼机制,坚守耕地18亿亩红线节约用地,逐步实现数量、质量及生态并重,达到了人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三)精准调控,保障用地报批。全面落实补充耕地挂钩制度,全力破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难题,精准使用占补平衡指标,竭尽做到应保尽保,满足全市建设用报批需要,有力保障了全市各级各类建设用地项目报批。
(四)服务大局,助力精准脱贫。土地整治与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及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稳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基地成为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同时改善了当地农民生活,促进了移民搬迁和生态建设,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了脱贫致富,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四、占补平衡工作目前存在那些困难和问题? 答:一是后备耕地资源匮乏。在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殆尽,剩余的地块由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限制、施工难度过大、投资过高、地块分布零散且单个地块面积较小等种种原因难以进行整治,成为制约占补平衡任务落实最大瓶颈。
二是占补平衡资金落实难。按照中省相关规定,补充耕地义务由占用耕地单位来完成,但是由于受后备资源、土地权属、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由市县国土资源局收取耕地开垦费,代为完成补充耕地义务。这样,一是使得某些占用耕地的单位产生了只要缴纳耕地开垦费即可随便占地的错误认识,二是个别县区为了招商引资随意减免耕地开垦费,使收缴耕地开垦费远远不能满足占补平衡项目需要。
(三)项目环境保障难。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渠道,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主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商洛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不可预见的情况多,变更多,环境保障难度大,加之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成本高,或经济效益不明显,一些镇、村对土地整治的积极性不高。
(四)后期经营管护难。由于市场经济冲击粮食及农产品价格过低,耗时长,投资高,收益低,严重挫伤农民农粮积极性;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耕种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种地只能维持温饱却不能脱贫奔小康,许多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业投入过低、后期经营管理不到位,还存在撂荒现象。五、十三五期间全市占补平衡工作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合理整治保平衡。合理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进一步拓展后备资源空间,切实解决我市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后续乏力的问题,实现全市耕地保有量动态平衡。同时在补充耕地数量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耕地提质改造,提高耕地质量,破解“占优补优”难题。
二是土地整治助统筹。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聚集政策红利、聚合资金项目、聚焦难题热点,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助力扶贫移民搬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镇散乱、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是综合整治建生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四是创新理念显效益。创新“土地整治+”理念,积极探索多样化实施模式,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土地整治与多元要素的跨界融合,打造区域特色业态,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助推脱贫攻坚,彰显土地整治“1+N”的综合效益。
第四篇:占补平衡自查报告)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黑龙江省资源厅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14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我局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积极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4年全县共上报审批建设项目7个,批准占用耕地34.118公顷,按照“先补后占”原则,由我局在已验收的新增耕地合格证中抵冲,做到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管理,实现了占补平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补充耕地任务。挂钩使用的补充耕地项目按要求已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取得编号,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关系能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中显示出来,占补挂钩对应关系与补充耕地方案保持一致。自查结论为:合格。
第五篇:占补平衡讲课讲义
部监测与监管系统 应用培训培训教材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
耕地保护司 孙鲁平二○一○年十一月
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
一、近期部制定的耕地占补平衡有关政策性文件及其解读
2008年以来,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耕地占补平衡监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建立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统一备案制度。
2.《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提出构建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实现对建设用地的“批、供、用、补、查”全程监管。
3.《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8号),确定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范围。
4.《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31号):推进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加强监督与考核。
5.《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号):建立补充耕地的“补、备、核、用、考”全程监管制度,利用一张图和监管平台,实现占补平衡实时监管。
二、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的关键点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全程监管的要求,在原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的基础上,将有关占补平衡部分功能,主要是挂钩与指标核销,独立出来,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并根据对各地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主要模式和特点,强化了补充耕地储备库与台帐管理功能,增加了指标库管理功能,尽量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耕地占补平衡的定位:联系土地整治工作与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桥梁,补充耕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与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挂钩媒介(见框图)。相应的: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的主要定位:联系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与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系统以及建设用地备案系统的逻辑关系。
这么做的好处:理顺了补充耕地与占补平衡的工作关系,有利于所有项目统一管理,提高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管理水平。
按照耕地占补平衡“补、备、核、用、考”全程监管的要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所有的补充耕地项目实行统一管理
项目管理均等化。所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无论是否能够用于占补平衡,均按照项目管理规定履行立项、设计、实施、验收等具体要求。补充耕地的项目可因项目的内容,如整理、复垦还是开发,而有所区别,不能因资金或性质,如新增费项目还是开垦费项目,而有所区别(甚至有时开垦费项目有些要求还要严格一些,如验收环节)。最大的好处是提高用于占补平衡的项目管理水平。
(二)所有的补充耕地项目实行统一备案
备案配号唯一性。各类项目,按照土地整治全程监管工作的要求,从项目立项环节开始备案,并取得唯一编号。项目编号作为补充耕地的身份证,一直伴随项目实施、验收,部分项目还延续到占补平衡环节,用于与建设项目的挂钩使用,成为贯穿整个耕地占补平衡监管前后的线索、联系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枢纽。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补充耕地项目的监管水平。
(三)所有占用耕地项目实行挂钩确认
占补挂钩信息传递与复核。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在编制补充耕地方案的时候,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取得占-补挂钩确认信息(在县级填报时取得,或由省级补充取得),一方面在监管系统中传递,并在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中标注与核销指标伴,另一方面随建设用地审批流程,逐级对占补关系的逐级审查。最终在用地批准后或建设用地备案环节,进行复核。最大的好处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审核与监管。
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与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耦合后附带的好处:先补后占的实现与占补平衡台帐的统一。
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控制只有验收后的、可用于占补平衡的项目的编号与指标传递给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有效控制尚未验收项目指标的使用,有利于先补后占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对补充耕地指标的挂钩、使用、核销、指标库管理,以占-补挂钩确认信息形式传递给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形成了区域统一、全国统一的占补平衡台帐。
三、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确保2010年以后占-补挂钩关系及时备案、逐步补齐历史数据的工作安排,今后乃至2011年上半年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耕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备案工作
2010年以来,对省级批准建设用地占补挂钩信息备案工作进行了三次季度通报。应该说效果非常好,除个别省份外,都达到了工作要求。希望各省区市继续做好备案工作,到年终通报时,全面实现占补平衡挂钩信息的实时备案,在监管系统和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备案的两项比例均达到100%。
(二)做好历史挂钩信息的补录工作
司里会同部整理中心对2009年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台帐、2009年补充耕地项目核实信息以及各地积累的备案信息更改和补录工作,具体要求已在今年第三季度占补平衡挂钩信息备案情况通报中发给各地。目前,各地进度不同。希望大家抓紧进行清理需要更改和补录的信息,以正式文件报我司,以便我们审核后及时更新到数据库中。今后,还要利用监管平台的一些功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清理,逐步完善一些数据。
(三)2010年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初步安排
按照部领导关于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监管平台开展占补平衡监管工作的要求,2010年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初步想法是:第一、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作为地图,叠加2010年挂钩使用的补充耕地项目地块坐标,进行地类核实。这主要是室内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委托信息中心专家编制核查软件,基本具备了核实功能。第二、利用软件挑选部分疑虑较大的项目进行实地核实。主要选择一部分没有填报挂钩信息的建设项目,这些主要是今年5月之前报备的项目,以及对应补充耕地项目地类有较大差异的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