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
XX发„2008‟46号
XXX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
实施意见(试行)
(2008年9月1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帮助和监督吸毒成瘾者戒除毒瘾,有效防止侵财性案件发生和减少艾滋病传播渠道,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国务院《戒毒条例》和《贵州省社区戒毒工作实施细则》之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和《贵州省社区戒毒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成立XXX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乡禁毒办、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卫生院、社会劳动保障所、民政办、教育室、村管所、团委等部门组成,在乡禁毒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乡各部门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三、目标任务
1、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管理服务制度。
2、在乡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公安机关的决定为依据,以村(居、社区)为基础,以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吸毒人员及家庭主要成员为工作对象,帮助和监督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3、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就医、就业、就学、生活保障、入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和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自愿戒毒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4、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强化派出所与乡禁毒办的协作配合,依法管理吸毒人员,确保社区戒毒(康复)这一公安执法活动合法、有效。
四、实施时间
从2008年9月开始,在全乡全面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到9月全部完成从社会帮教到社区戒毒(康复)的转型。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
乡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委员会,指导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乡设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在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委员会的指导领导下,具体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工作组根据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数量和情况,分设若干监护小组,针对不同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制定不同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开展社区戒毒(康复)管理服务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1、各级社区禁毒(康复)工作机构职责
(1)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委员会职责:一是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施;二是发展社区戒毒(康复)专业队伍,落实工作场所,提供工作保障;三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组,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各项措施;四是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长效机制。
(2)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组职责:一是组织、协调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工作,落实人员,建立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二是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监督、指导社区戒毒(康复)计划的实施;三是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成员的管理和培训,监督其工作行为,提高其专业知识,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戒毒人员,按规定提出告诫;五是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估;六是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做好相关工作。
(3)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职责:一是具体负责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落实;二是负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接收核对登记,并填写监护工作记录和服务记录;三是负责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属或其他主要联系人共同商议,对戒毒(康复)人员制定戒毒(康复)计划;四是及时掌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理、身理状况,开展必要的帮扶,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医疗、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及指导,帮助其更快地戒除毒瘾,回归社会;五是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六是指导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到上级指定的戒毒医疗机构或乡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自觉接受治疗、辅导和检测;七是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向村(居)民宣传《禁毒法》,为营造良好的社区戒毒(康复)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乡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
(1)派出所职责:一是掌握辖区内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及时下达《责令社区戒毒(康复)决定书》,并与乡做好交接工作;二是对辖区内不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防止漏管失控;三是按规定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严格实行“6〃4〃2”尿检制度,对可疑人员及时抽检,防止戒毒(康复)人员偷(复)吸毒品;四是对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人员及时提出告诫,或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组提出告诫;五是开展社区戒毒(康复)期满人员的审核评定;六是对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收集证据,依法将其进行强制隔离戒毒;七是依法严厉打击辖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
(2)司法所工作职责:一是做好刑释解教吸毒人员的接茬转介工作,确保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社区戒毒(康复),防止漏管失控;二是积极参加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履行司法行政职能。
(3)财政所职责: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4)卫生院职责:一是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社区医生按照《禁毒法》的规定,参加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开展服务工作;二是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三是动员、组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加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部的建设与管理;四是配合公安民警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尿检和相关检测鉴定工作;五是积极建设有资质的戒毒医疗机构,为自愿戒毒提供条件。
(5)社保所职责:一是对全乡符合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提供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二是组织有培训需求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使之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并积极推荐推荐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三是根据相关政策将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6)民政办职责:一是将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属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或临时困难生活救济;二是对危房户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解决扶贫建房指标。
(7)教育室职责:一是教育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校入学子女要积极配合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的工作;二是不歧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上学子女,对其入学接受教育提供便利;三是对家庭困难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其子女在校学习期间,按规定给予其减免有关费用、给予生活补助;四是若出现在校学生染毒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其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8)村管所职责:根据有关政策对属无房户、危房户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办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住房保障补贴。
(9)团委工作职责:组织乡禁毒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三)建立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乡财政要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基本的工作条件。二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乡要采取多种方式整合人力资源,从乡干部、禁毒自愿者、治安联防队员等对象中挑选符合条件的来担任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公安与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协作机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的延伸,在执行社区戒毒(康复)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必须要与乡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尤其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乡之间的联系,确保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接受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交接;
2、对不参加社区戒毒(康复)或不履行戒毒(康复)协议,经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组进行告诫后拒不改正的,依法实行强制隔离戒毒;
3、加强尿样检测工作;
4、配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委员会和工作组对接受社区戒毒(康复)的人员作出综合评定,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撤管。二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联动机制。乡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要定期组织各村和成员单位,分析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各种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三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督导机制。乡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大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督导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成员单位、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情况,确保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问责机制。对不履行或履行不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的部门、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拒不整改的,报乡禁毒委员会或乡政府按《开阳县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制实施细则》进行责任追究。五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激励机制。按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达一年的,每名奖励工作组100元,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达两年的,每名奖励工作组200元,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达三年的,每名奖励工作组300元,以此调动村(居、社区)干部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建立管理制度
根据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需要,建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尿检制度》、《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执行地点变更制度》、《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报告制度》等制度,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长期性规范化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戒毒方式的重大改革,是贯彻落实《禁毒法》的主要举措,是我国禁毒工作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的一项重要措施。乡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由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则,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实责,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协调、督促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重任。
(二)规范程序,严肃查究。各级组织及个人必须按照社区戒毒(康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开阳县戒毒(康复)工作制度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监护管理和服务。违反规定的,将按照《开阳县禁毒工作责任查究制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XXX人民政府
2008年9月1日
主题词:禁毒工作 社区戒毒△ 实施意见
抄送:县禁毒办、乡属各部门、各村(居)XXX党政办公室
2008年9月1日印发
(共印25份)
第二篇:禁毒工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开展情况
XX镇禁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开展情况
一、XX镇禁毒工作概况
经初步排查,我镇在册吸毒人员1500人,死亡20人,实际在册人数是1480人,是徐闻吸毒人数最多的乡镇。根据禁毒工作规定,目前禁毒办的目前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帮扶和打击整治工作,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在册吸毒人员的建档。打击整治工作主要是依靠派出所,宣传教育主要靠镇政府来推动,目前我镇禁毒宣传这一块工作开展得很不错,但是我们社区戒毒(康复)和在册吸毒人员报告工作非常落后。XX镇做为今综治挂牌整治单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册吸毒人数较大,所以禁毒工作开展的好坏对综治摘牌,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吸毒人员报告率是硬指标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镇符合社区戒毒的对象有人,其中只有XX个对象前来社区报告进行社区戒毒。整个社区戒毒执行率不足百分七,但是根据上级禁毒委的工作要求,社区戒毒执行率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整个禁毒工作考核结果的好坏,可以讲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和在册吸毒人员来报告建档的人数是硬指标。
三、禁毒政策
最近广东省公安厅和禁毒委颁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处置执行工作的通知》,对社区戒毒工作做了进一步要求和规范,其中有一条对符合社区戒毒对象非常关键。即是2017年1月1日后,没来镇禁毒办报告的,镇禁毒做出未报告证明,然后派出所将这个情况录入管控系统。那么这个社区戒毒对象不论在哪里工作,也无论他本人是否再吸毒,都会被当成继续吸毒人员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四、工作进展慢的原因分析
1、禁毒工作开展是摸石头过河。
禁毒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刚刚开展,县禁毒办给以的指导非常有限,造成下面对相关政策吃不透,工作是摸石头过河,再加上迟迟不配备专职人员,所以工作开展缓慢成效不大。
2、村委会畏难、动员力度不大。
从九月份起,镇禁毒办就已经多次将在册的吸毒人员和符合社区戒毒的名单发给各个村委会,要求各村必须大力动员这些对象前来办理报告和签订协议,同时也将社区戒毒对象到禁毒办报告的通告张贴到各自然村,但是各个村委会对这项工作的推动力度不够,除了XX村有对象来报告外,其他村委会都没有一个来报告。这些村委会不向禁毒办反馈吸毒对象不报告的具体原因,只是讲其他工作多,忙不过来,要么就是说吸毒人员他们叫不动。
3、驻点干部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
禁毒工作刚刚转入由禁毒办指导,很多驻点干部对这项工作不了解也不重视,也没有协助村委会落实好这项工作。
四、工作计划
1、完善禁毒人员网格化管理责任制
按照上级的禁毒人员网格化管理要求,在全镇范围设立XX个中网格(村委会),XX个小网格(自然村),将驻点领导、干部、村委会干部、派出所民警、村长、挂点帮扶单位纳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对全镇在册吸毒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底干部考核中,由工作组和村委会对各自片区的禁毒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哪个村委会自然村工作落后,将追究该网格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这项工作需要镇领导的大力支持,确保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能到落到实处,发挥出作用。
2、加大动员力度,不留余力地推动这项工作。
现在距离考核的时间并不长,留给这些对象报告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各个村委会、驻点干部必须抓紧时间将政策、到社区报告的好处和逾期不报告的处罚讲清楚给社区戒毒对象。对于在家的,要采取方法让他们来报告,对于长期在外的,也要直接联系其本人,由干部亲自和他沟通想办法让他们赶着月底回来报告,逾期不报告的对他们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还继续吸毒的对象,至少要动员其家属来禁毒办讲明情况。在吸毒,家庭又没有人联系得上的对象,由其亲属签字、村委会做出失联证明,加盖村委会公章,交到禁毒办。对每一个吸毒对象的情况,村委会要主动及时做好反馈。
3、禁毒专职干部加大对吸毒人员的跟踪力度。
对于村一级无法跟踪的吸毒对象,村委会提供对象本人及家属的联系方式,由镇专职干部进行跟踪动员,做到不漏一人,从而想方设法提高报告率和执行率。
XX镇禁毒办 2016.12.13
第三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状
来源: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
编者按: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厅党委以及我局党委提出了“建设海西、公安先行”。作为禁毒部门,如何围绕海西大局,主动融入,主动对接,尽心作为,着力先行是当前工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此,支队立足于禁毒工作的实际,在总结一年来贯彻实施《禁毒法》基础上,就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社区戒毒、为本市建设服务进行调研和探讨。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国家禁毒委在总结多年来我国戒毒帮教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科学戒毒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一项新的人性化戒毒康复措施,是贯彻实施《禁毒法》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毒品问题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现状分析
某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4650名。2005年至2008年全市有2964名吸毒人员被强制、劳教戒毒和治安拘留,其中强制戒毒676人、劳教戒毒1169人、治安拘留1119人(常住户口2225人、流动人口739人)《禁毒法》实施以来,为推进我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市禁毒委选择了思明区开元街道、湖里区江头街道、集美区杏林街道、同安区洪塘镇等四个街镇开展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开设了两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目前登记入组美沙酮替代治疗逾千人。全市已有986人签订社区康复协议,新增吸食海洛因人数大幅下降。通过有效地社区帮教,已有290人戒除毒瘾,并办理了撤销帮教手续。
《禁毒法》实施前,我市按照禁毒法律法规的规定,突出打击力度,实行“抓获吸毒人员直接强制戒毒”的办法,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是戒毒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原来的强制戒毒期限为3-6个月,劳教戒毒为1-3年。《禁毒法》实施后,取消了劳教戒毒,戒毒模式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戒毒药物治疗、社区康复等多层次戒毒模式。突出人性化管理,实行“抓获吸毒人员先由社区管理,管理不好再强制隔离戒毒”的办法。戒毒工作由关押状态转到社区进行开放式戒毒治疗,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大幅下降,街(镇)的禁毒工作量大幅增加。现在的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强制隔离戒毒2年,可延长1年,社区康复3年。对吸毒人员的法定戒毒周期由原来最长3年6个月,延长到现在最长9年。戒毒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加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首先,对《禁毒法》规定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强制隔离戒毒和药物维持治疗等戒毒措施,是构建一个完整的戒毒体系,对戒毒人员实行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衔接,可以实现生理脱毒、身体康复和后续照顾这一完整的戒毒过程,实现科学戒毒这一理念认识不足,坚守“一朝吸毒,终生戒毒。”吸毒人员一旦染毒,想要戒断毒瘾几乎不可能的错误观念。于是对他们不关心,甚至歧视。其次,对吸毒人员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只知吸毒人员是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者,对其违法行为应予惩处。不明白吸毒人员是公民,是社会
毒品问题的受害者,对其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应予保护;不明白吸毒人员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赖者,是病人,对其毒品依赖成瘾的病症应予治疗;不明白吸毒人员中部分身处社会弱势群体或低层,对其生活无着的状况应予救助。对吸毒人员这种法律身份的多重性、复杂性的处理没有采取综合施策的办法,对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着重处罚、轻矫治的现象。再次,有的认为国务院《戒毒条例》还未出台,下一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不知如何搞,辖区内目前吸毒人员也不多,对社会危害不明显,加上人、财、物都不具备,没有必要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没有认识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禁毒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禁毒法》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一系列新的戒毒康复制度,纳入禁毒的法律体系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吸毒人员的一种人文关怀。就社区戒毒康复而言,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也是病人,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尊重、单位的接纳、朋友的理解、家人的关爱。但我们也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单位、朋友、家庭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的厌恶、疏远、拒绝、憎恨,这样逐步使这些人成为格格不入社会生活的边缘人群,造成有些人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甚至重操旧业,重蹈覆辙。因此,在禁毒工作中,必须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重视和关爱戒毒人员,这样有利于增强戒毒人员的信心,争取他们及其亲属的配合和支持,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重新步入正常生活,从而达到提高戒毒效果的目的。
(二)有的禁毒成员单位职责履行不到位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既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工程,又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禁毒法》实施后,有的成员单位没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禁毒法》;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对待禁毒工作,把禁毒工作孤立起来看待,错误认为禁毒工作是公安部门的责任,跟自己关系不大,没有认识到禁毒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工作主动性不强,没有认真的履行自身的法定责任。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
《禁毒法》施行后,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区、街(镇)的重视下,全市有序开展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虽然有的区、街道这项工作开展得不错,但总体发展不平衡,研究得还不够,存在怕麻烦图省事的思想,工作力度有待加强。有的片面认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可以慢慢来,等其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开展好了,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了,可照搬照抄,省心省力,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这项工作。
(四)宣传力度不大
客观上《禁毒法》实施时间不长,主观上有的单位和禁毒职能部门没有研究制定《禁毒法》贯彻实施意见或办法,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尤其对流动人口、不良行为青少年、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无业闲散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毒品预防教育不到位,流于形式。上级有要求就宣传一下,没有强调就没有行动,一般是“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宣传一阵子,应付了事,平时宣传得少,甚至没有宣传,更没有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络等媒
体,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党和政府禁绝毒品的方针政策不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有的区、街道没有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成效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没制定计划目标;有的虽然年初制定了目标计划,但很少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年底更没有考核和奖惩,不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禁毒工作积极性,致使干好干坏一个样。
第四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主体
根据《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规定: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机构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1、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任组长。
2、综治、公安、卫生行政、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劳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
按照乡镇、街道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30∶1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不足30名的,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
社区戒毒工作小组
由社区戒毒专(兼)职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戒毒人员的家庭成员以及禁毒志愿者组成
社区戒毒适用对象
1、对吸毒成瘾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 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并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本人及其家属,通知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
2、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3、社区戒毒的执行地点是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所在县(市、区)
4、社区戒毒自期满之日起解除。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送达社区戒毒人员本人及其家属,并在7日内通知社区戒毒执行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
社区康复的适用对象
1、对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3年的社区康复。
2、社区康复参照社区戒毒的规定实施。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工作流程
督促报到
1、以15日内按时报到人员,办公室及时进行登记。
2、对未在15日之内按时报到的人员要进行督促。(1)有正当理由的,社区戒毒办公室应该督促戒毒人员尽快报到执行社区戒毒。可以采取《社区戒毒(康复)逾期报2 到通知书》的形式。
(2)无正当理由的,社区戒毒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向执行地公安机关(派出所)报告。
正当理由包括:不可抗力,配偶、子女、父母去逝,本人重大疾病或事故,近亲属因重大疾病、事故戒毒人员系唯一抚养人或赡养人的。
签订协议书
1、告知其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后果
2、与其签订戒毒协议
3、落实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开展跟踪服务管理工作 定期检测
(一)应由派出所具有吸毒检测资质的民警担任此项工作
1、社区戒毒人员的定期检测第一年每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二年每2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三年每3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共计22次。
2、社区康复人员的检测第一年每2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二年每3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第三年每6个月检测不少于1次,共计12次。
(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根据检测结果如实填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吸毒检测记录表》。
(三)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在检测次数内进行不定期抽检。定期帮教、劝诫
1、由专职戒毒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承担此项工作。
2、定期在社区开展面向社会和社区戒毒人员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发现社区戒毒人员有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其他轻微违法行为、有复吸毒品倾向时,及时予以劝诫,这是预防社区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有效手段。在开展帮教、劝诫工作中应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对戒毒人员及家庭的隐私保护。
3、每月开展一次,对及时发现问题的要及时帮教、劝诫。
4、形成帮教记录。戒毒知识辅导及心理疏导
由社区戒毒专(兼)职工作人员或社区医务人员承担。戒毒知识的的辅导主要是向社区戒毒人员传授戒毒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戒毒观念,坚定戒毒的信心,提高对戒毒治疗的依从性,主动配合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定期家访(谈话)
1、主要由社区戒毒专职工作人员或社区民警承担此项工作。
2、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每月找社区戒毒人员谈话(家访)不少于1次;每2个月找社区康复人员谈话(家访)不少于1次。
3、目的是要及时掌握戒毒人员的生活、学习、工作及戒毒等情况,要根据国家政策落实帮扶保障措施。
4、家访不仅限于对戒毒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走访,同时可对其邻居、村社干部进行走访。
5、填写家访(谈话)表。帮扶保障措施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要积极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落实帮扶保障措施。
基本的原则:贯彻《禁毒法》第五十二条,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方面不受歧视。
1、加强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开展职业培训,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按规定给予政策扶持,采取集中安臵、分散安臵、提供公益性岗位、自主就业等多种形式促进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就业。
2、按规定将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对符合条件的戒毒康复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补贴。
3、按规定将生活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对因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戒毒康复人员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定期报告
1、社区戒毒人员至少每月向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报告戒毒情况1次;社区康复人员至少每2个月报告1次。
2、报告的内容应涉及戒毒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
3、报告内容要书面形式记录,可折合见面访谈次数。定期评估鉴定
1、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要每个季度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情况进行评估鉴定,每年要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评估鉴定。三年总的次数应为16次。
2、评估内容包括配合程度,表现情况等为内容,康复的情况,是否有违反规定的情况)
3、填写鉴定评估表。告诫
1、告诫的情形: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逃避或者拒绝接受检测,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县(市、区)的
2、填写《告诫书》
正确使用、规范填写《告诫书》是认定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严重违反协议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其他戒毒措施的运用
1、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食阿片类毒品、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本人丧失戒毒信心的戒毒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可以动员、监督其赴当地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参加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登记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戒毒人员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公安机关备案。(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见附件)
2、自愿戒毒:对吸毒成瘾且经济条件允许的社区戒毒人员,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可动员其到正规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自愿戒毒医疗机构见附件)
3、戒毒康复场所:对居无定所、生活无着落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可以动员其到戒毒康复场所戒毒康复、生活和劳动。(戒毒康复场所见附件)
戒毒地点变更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求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的,应当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审批表》,并提供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街道、乡镇一级)同意接收的证明,向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进行申请,经审核后,报县级禁毒部门审批。审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同意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原执行地的管理。
审批同意的,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出具《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向接收地办理移交手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应当自《关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函》出具之日起15日内前往接收地街道、乡镇报到。接收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部门应当按规定重新签定社区戒 毒(社区康复)协议,继续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时间自报到之日起连续计算。
社区戒毒(康复)的中止
社区戒毒措施中止的情形,即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拘留或者逮捕。此处所规定的“拘留”,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行政拘留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拘留。此处所规定的“逮捕”,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强制措施。对在社区戒毒期间被依法拘留或者逮捕的戒毒人员,社区戒毒措施中止,期间需要戒毒治疗的由羁押场所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其释放时,到原社区戒毒的执行地继续执行社区戒毒剩余的期限。
社区戒毒(康复)的终止
社区戒毒人员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此处规定的“收监执行刑罚”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的有关规定,由监狱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由看守所代为执行的,以及被判处拘役的罪犯在拘役所中执行刑罚的,也属于“收监执行刑罚”。“强制性教育措施”指的是劳动教养。社区戒毒(康复)终止无需出具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
请假外出程序
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 期间如需暂时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所在区、县(市)3日以上的,须提前一天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填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请假审批表》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同意,发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后,方能外出,并必须按时返回销假。
外出期间,需要进行定期检测的,要按协议规定,凭《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外出准假通知书》,主动到外出地公安机关进行检测,并按期寄回外出地公安机关检测结果证明。
解除社区戒毒(康复)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毒(康复)期满,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提出意见,报送相关材料,由当地派出所报送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予以解除。社区戒毒执行地公安机关应当开具《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并将解除信息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同时7日内通知社区戒毒(康复)本人、家属、作出社区戒毒(康复)决定的公安机关。通知书复印件交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存档备查。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档案制作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档案》要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有条件的要建立电子档案。内容包括:
1、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
2、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登记表
3、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
4、社区戒毒(康复)计划
5、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6、定期见面/谈话、家访记录
7、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吸毒检测通知书
8、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检测记录
9、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告诫书
10、请假审批表
11、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变更戒毒地点审批表
12、季度、现实表现评价
13、解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通知书
第五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堕却乡社区戒毒康复
安排意见
为深入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乡禁毒委副主任为组长、综治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堕却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乡综治办,负责本乡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实施。
二、工作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通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功能兼备的戒毒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吸毒人员戒断毒瘾、身心康复、回归社会。
三、具体任务
(一)明确和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具体职责。派出所、司法、卫生院、社会事务办、团委、妇联等单位认真履职、协作配合,积极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建立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队伍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各村要配备社区戒毒(康复)不得少于1人的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帮扶措施,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四、工作职责
要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各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力度。
(一)派出所:对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和登记,实施动态管理;责令吸毒成瘾人员接受社区戒毒和决定强制隔离戒毒,责令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接受社区康复;参与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的日常管理;配合卫生院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二)司法所:对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司法援助,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吸毒人员登记。
(三)社会事务办:指导基层组织将社区戒毒(康复)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促进和指导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将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戒毒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四)财政所:负责保障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经费。
(五)中心校:对社区戒毒人员(社区康复人员)的文化教育给予支持。
(六)工会、共青团、妇联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堕却乡禁毒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