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朵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标准
雨朵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标准
一、富在农家
1.注重产业发展。示范点有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2.促进农民增收。各项经济指标高于当地(县、市、区)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高于当地(县、市、区)平均水平300元以上。
3.增强服务功能。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农民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在农家
1.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和劳务就业能力,有一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每年集中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不少于5 次,示范点80 %以上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
2.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
3.营造勤学上进的浓厚氛围。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村寨”、“学习型家庭”活动。经常组织农民学政策法律、学农业技术、学技工技能、学经营本领、学民间手艺,示范点80 %以上农民参加读书用书活动,学习风气浓厚。
三、乐在农家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有村文化活动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村组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有文化小广场、小舞台和宣传栏。文体设施和环境卫生有专人管理和维护,确保能正常使用,室内场所每周开放3 天以上,室外场所实现全天候开放。
2.社会事业发展进步。农村教育、卫生、社保等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明显改善,建有村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计划生育率和义务教育率达100 %,无黑网吧、无辍学、失学现象。积极开展“和谐贵州三关爱”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和鳃寡孤独等困难群众。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有农村文艺队伍、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有当地特色文化品牌节目和作品。举办各种各类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的节日庆祝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 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有制度保障。
4.基层民主健全有效。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村民自治组织、村规民约制度健全并发挥好作用,经常开展农民“一事一议”等村民自治活动。
5.基层组织建设好。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制度健全,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村党支部有凝聚力、战斗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强,干群关系良好,群众满意率达90 %以上。
四、美在农家
1.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实施农村通水、通水泥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善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村务政务公开宣传栏的“五通三改三建”工程,逐步建立完善互联网、垃圾桶、垃圾处理池、排污管网、污水处理系统。
2.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科学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民居,美化村庄村寨,建设农村社区。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墙”、“文化雕塑”、“文化长廊”等文化景观。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厨房干净卫生,房前屋后、厕所、圈舍整洁有序。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农村环境绿化美化,无白色垃圾污染,辖区内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无破坏生态事件和污染事故。建立健全保护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制度。
3.社会风尚文明和谐。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诚信农民”、“五心教育”、“文明村寨”创建活动,有50 %的家庭被评为“文明户”或“文明家庭”。传播科学文明新风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力,村寨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虐待老人等弱势群体及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风清气正、文明和谐
第二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自查报告
XXXXXXX“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活动
自查报告
我局作为今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选派单位之一,与XXX、XXXX组建工作组,帮扶XXXX村。今年帮扶工作已基本结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
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三名副职任副组长,其他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二是选派我局XXX作为驻村干部;三是明确了人员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工作职责。四是加强督查,组建由两位副局长组成工作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竹林村驻村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二、全力支持,作好“娘家”保障
我局选派驻XX村的干部XX,被县委确定为驻村工作组组长,既是荣幸,也是压力。选派单位是驻村干部坚强的后盾和保障,作为驻村干部的“娘家”,局党组全力支持驻村工作,将XX的工作与单位完全脱沟,配备了行李、餐具、生活用品等,局领导亲自送干部入村,实地了解和解决食宿问题。同时,局党组加强驻村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局领导先后5次实地看望驻村干部,增强干部扎根基层的信心,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为美化竹林村环境,局党组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6万元,资助修建篮球场和垃圾池5个。驻村以来,局党组帮助解决问题5个,为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帮出成效作了强力保障。
三、发挥职能,解决突出问题
我局帮扶的XX村属于一类贫困村,全村720户2580人,是一个空壳村,2012年人均收入1600元,境内有XX、XX两家煤矿。作为安监局,肩负着两家煤矿的安全生产,驻村工作组从不懈怠,始终上紧安全监管的发条。按照“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落实“五制”的要求,局党组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驻村工作。发挥安监部门职能作用,着力解决道路、人畜饮水、矿寨和谐等问题。如,协调村内XX煤矿出资15万余元,帮助解决5个村民组改建人畜饮水工程,让村民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协调水泥100吨,砂石300多方,硬化篮球场及一组的进寨道路。“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送安全进学校、进乡村”活动。认真落实“一线接访回访制”,成功化解了焦万秀、陈直弟、陈学祥等人反映搬迁补助不公平事宜,第10村民小组因饮水问题堵路之事。协调西秀区安发煤矿,盘龙树煤矿、双林煤矿就田变土赔偿有关事宜达成了共识。
四、搞好配合,凝聚帮促合力
“农村要小康,全靠大家帮”。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任务艰巨,仅靠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打捆部门资源非常重要。我局的驻村干部作为组长,积极发挥作用,带领队员深化村情认识,收集民意,制定帮扶规划和计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局党组加强与市委宣传部文产办、XX、XX沟通,统一思想,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形成帮促合力,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市委宣传部文产办的干部协调了安顺山歌选编《美丽安顺—我们唱》700套和1000册书籍,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了5万元的“农民文化家园”项目资金。我局协调了XX为XX 2
更换篮球板,为师生们送去衣服、学习、体育、办公用品等物资,共计2.6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
(一)村容村貌整治效果不明显。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村民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垃圾随处乱倒、乱搭乱建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在驻村工作小组的引导和劝说下有一定的改观,但是效果不明显。
(二)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例会、碰头会等相关会议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固定的会议制度。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种、养殖”做文章,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抓好经济林的项目开发,优化种植结构,增加产量,倡导科技兴农,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把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新品种。
(二)推动新村农贸市场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利用附近的“二官寨”蔬菜基地优势和影响力以及十一组的种养殖合作社优势,进一步完善道路、摊位等基础设施,推进新村农贸市场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X年X月X日
第三篇:平坝县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推进情况
平坝县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情况
天龙镇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努力打造创建活动升级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大山蔬菜基地建设,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的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打造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带给了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不搞简单照抄照搬、不搞形式主义,推动了天龙镇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将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龙镇位于平坝县城西南,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65.02平方公里,全镇共6670户, 2.63万人,辖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组。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75元,市、县级示范点已分别达到8000元以上。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中国古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先进村镇,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村镇,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贵州省十大影响力乡镇”。
二、主要做法
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启动以来,天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创建工作的丰富内涵,既抓设施建设,也抓产业发展,既抓环境整治也抓素质提升,既抓典型也抓普及,给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创建层次,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广泛凝聚各方合力统筹推进,长效管理,切实为农民群众谋福祉。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启动至今,天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进行调研,并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就示范村建设进行指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抓人员及示范村驻村干部学习各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熟悉掌握创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制定“领导包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责任制,至少确保由2名班子成员定点挂帮一个示范村的帮扶制度,各示范村至少有3名驻村干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把帮扶工作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上,帮出成效。
(二)多形式加大宣传
1、有针对性的规范、完善信息宣传工作
加强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为确保信息宣传工作质量,明确专人主抓,挑选各股、室、站文化功底厚、写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专题简报编撰小组。
2、多形式宣传报道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并根据屯堡特色制定宣传碟片及编写山歌传唱,让广大村民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户户共建。
二是天龙村及时召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群众动员会,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用实际行动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坚决遏制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动及乱搭乱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各村宣传栏的作用,利用赶集、节假日宣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宣传融入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共制作宣传牌20块,喷绘9幅,宣传架3个,横幅5条,共花费资金8022元。
(三)高起点谋划,分类指导,突出示范效应
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编制上,因地制宜,注重天龙屯堡特色。结合天龙村实际,投入资金3.6万元,重新测绘了合并后的天龙村地形图,聘请上海东方设计院对天龙村做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规划。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与保护屯堡民居文化、景观整治、拆违控违等工作相结合,突出屯堡文化特色。对于屯堡景区和景观大道沿线,核心景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通过加强拆违控违,规划建房审批程序,规划集中建房点,目前无违法违章建筑。
(四)全面把握创建工作内涵,进一步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内容 “富在农家”优结构、树品牌,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以来,我镇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提质量、树品牌、增收入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提升现代农业,积极抓好沪昆高速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2014年,烤烟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6000担;蔬菜面积35000亩,总产70000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450亩;新增水果1000亩;新辟茶园500亩,绿肥种植面积1000亩,金刺梨1000亩。预计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以上。
“学在农家”重成效,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加强道德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融入创建活动,深化“道德讲堂”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等约束引导作用。一是以“雨露计划”为平台,举办了阳光工程(蔬菜)培训,参训人次400余人,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二是举办了“妇女之家——屯堡文化传承〃妇女手工刺绣”培训,投入资金8万余元,培训150人次。三是以“道德讲堂”为契机,结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大力倡导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乐在农家”为纽带,逐步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档次。结合节假日开展“三八”“六六屯堡文化活动节”等各种宣传活动。如天龙村举办了大型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文艺汇演,歌唱、象棋比赛,书画展以及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展示(屯堡绣花鞋、银饰等民间技艺精品);高田村举办了篮球运动会、苗族“跳花”活动;合旺村举办了歌舞比赛、拔河等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高田村成立了“鸿鹄励志奖助协会”,为奖励、帮助高田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对本村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清洁户”、文明评比及开展结对共创、联创共建等评选活动,村文明办对评选出的清洁街、清洁巷、清洁院落及清洁户以挂牌和悬挂灯笼向外公布,对评选出的好儿媳、好公婆给予挂牌和颁发荣誉证,使广大村民学有榜样
“美在农家”加强村庄整治,搞好垃圾、污水等环保设施建设。坚持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整合各种资金、集合各方力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一是加大力度整治环境卫生,努力提高村民卫生健康知识。清除垃圾堆放物 12 处,清理河塘土方15万方。做好“三清”工作,清理河塘,打捞水面漂浮物洁净水源,疏浚田间沟渠,打通水系。聘请25村民作为保洁员,实行专人保洁,并制定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与保洁员签订责任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全镇摆放了65个标准化移动垃圾箱,做到垃圾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统一清运,全天候保洁,实现村内垃圾日扫日清。环境脏、乱、差状况得到彻底根治。
二是通过整合项目资源,以改善城镇面貌,优化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品味为目标,继续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规范和完善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结合100个旅游区景区和旅游升级改造,努力建设景观旅游型小城镇,让小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同时,为提升小城镇形象,进一步加大对镇域内不符合规划的违法违章建筑的治理力度,截止目前,累计查处违法违章建筑37户,依法查处面积4245平方米,累计强行拆除15户,拆除面积1804平方,目前无违法违章建筑。
三是建成了日处理垃圾10余吨的垃圾中转站并已投入使用,目前规划总投资为1960万元处理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中。
四是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打造新农村建设靓丽名片,带给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小康路工程:已完成7条。分别为天台村大坡脚至天台村小学(长650m,宽4m)、高院村穿洞至路口(长2km、宽3m)的通组路硬化工程;已完成天台村山口关至小箐(长950m、宽3.5m),芦车坝村天织路口至5组(长4.8km),新华村虾蟆关至原小煤管站(长2.5km、宽4.5m)的公路优化提等工程;已完成芦车坝村天织路口至马桑冲(长4.8km)的公路畅化工程,新建贵安大道至垃圾填埋场道路(长204米,宽4.5米),项目资金28.5万元,已完工。
小康水:8个项目。兴旺村双硐片区1000亩蔬菜接水灌溉项目工程,新建管网4.8公里,投入资金45万元,目前已完工;天龙村山背后片区大山坝及山背后组管网更新改造3.5公里,耗资20万元,已动工建设;天龙村大山蔬菜基地提灌10km管道建设,投资50万元,已完工;天龙村三洞桥蔬菜基地提灌建设饮水工程新建管网2.5公里,打机井一眼,目前已完成打井;天台村供水管网改造更新管网0.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已动工;天龙村保障性住房供水工程,新建管网6.8公里,新建高位水池300立方米,目前已完工高位水池开挖;二官村龙井灌溉工程,修建管网18.5公里,打机井1口,已完成打井;竹林村盘龙树八、九组人畜饮水管网长2km,投入资金10万元,已完工。
小康房:截至目前,我镇小康房任务数50户,目前开工44户,竣工15户;而天龙村岩园新村建房点,占地面积29.7亩,已有15农户已经入住,目前正在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全面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内容,打造天龙屯堡旅游升级版。
天龙镇编制实施了19个子项目(景区入口大门及配套设施建设、天龙政府至景区停车场道路改造及沿线房屋立面整治、天龙古镇内部房屋立面改造、天龙派出所至樱花园道路建设、古镇人车分流环线道路建设、天龙高速公路出口至天龙镇政府大门道路改造、贵烟路至屯堡广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贵烟线天龙小学入口至铁路桥出口左200米段沿线房屋立面整治、贵烟线天龙小学入口至铁路桥出口左200米段三线入地及路改、屯堡大明广场建设、贵安大道至天龙学堂〈次入口〉道路改造及沿线房屋立面整治、天龙安置房土建工程建设项目、安置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屯堡新区公共信息线路符号系统建设、天龙屯堡博物馆建设、老停车场至樱花园道路改造及沿线环境整治、天龙镇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天龙屯堡景区景观用水建设项目、大明城河道建设。同时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分项目负责,分线负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方式,动员镇、村、组各级组织,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扎实推进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旅游升级改造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内容。
目前,各类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如下:
1、天龙山口至天台停车场已征地157户,106亩,房屋丈量22户,已付款17户,完成征拆任务的80%。
2、古镇民居修缮项目需整治修缮153户,已协调同意修缮102户,完工1户,正在施工36户,已完成脚手架搭建准备施工的有50余户。
3、古镇人车分流环道修建征地项目应征地83户,12亩,已征地55户,6.119亩。
4、大明广场项目应征14户,已征地6户,7.775亩,现已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已完成征地任务的40%。
5、天龙派出所至樱花园道路已基本完成,待石油管道主管部门同意后,既可进行道路硬化。
6、古镇景区三线入地、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管网铺设4000余米,现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工程进度的60%。
7、景区主入口建设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已开挖25000余方量,完成工程进度的25%。
8、天龙镇政府至景区停车场道路人行道及房屋立面整治项目工程设计已完成,正准备开工实施。
天龙镇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29日
第四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捐赠方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捐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精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活动,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总体要求,全省将以“富在农家”推动经济发展,以“学在农家”培育新型农民,以“乐在农家”实现文化惠民,以“美在农家”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近年来,遵义县龙坑镇人民政府、遵义县龙坑镇共青社区居委会上下紧紧围绕“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广泛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变成现实。
欧化家具企业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广州花都;1998年进驻遵义,成立贵州区分部。到目前为止欧化家具旗下有:广州花都美泰家居、贵阳欧化家具广场、遵义欧化美家美居等共22个商场,经营面积达30万平方米,二十年来欧化引导家具销售新模式——不断地创新思维,策划出高效可行的销售模式,强力执行、实现热销。在2012年,欧化家具集20年的发展倾力打造了10万平米集高、中、低档的大型综合性家具卖场-------欧化家具采购中心,并成长为遵义家具行业的标杆企业。欧化家具采购中心作为贵州第二大专业家具卖场,遵义第一大家具综合性卖场,是遵义县重点招商引资进驻的项目之一,欧化家具一直以来以“打造遵义家具第一品牌”为企业愿景,并秉承“诚心、忠心、孝心、爱心”的经营理念,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对社会出一份微薄之力,也为了响应遵义县人民政府、龙坑镇人民政府、龙坑镇共青社区居委会的号召,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计划作出一点贡献,特针对这一重大举措及号召欧化家具采购中心对枫乡镇进行以下捐赠方案:
二、活动主题:美丽枫香·和谐欧化
三、活动地点: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人民政府大楼
四、活动组织机构:遵义县龙坑镇人民政府、遵义县龙坑镇共青社区居委会
五、捐赠单位:欧化家具采购中心
六、受捐赠对象
遵义县枫香镇下属乡村
七、捐赠方式
(1)现金捐赠方式:欧化家具采购中心以现金方式对枫香镇捐赠人民币:¥:10000:00元(大写:壹万元整),作为枫香镇新农村建设资金用(已捐赠)。
(2)物资捐赠方式:欧化家具采购中心以购物券的形式对枫香镇捐赠100000:00元(大写:壹拾万元整),作为枫乡镇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家庭居住环境改善用。
八、捐赠金及代金券的发放方式:
10000元现金直接交给枫乡镇人民政府。100000元购物券(每张面值300元,共计:300张,无门槛消费)由枫乡镇人民政府分发到每个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分发给每家村民手中。
九、活 动 目 的
通过本次捐赠活动体现政府及商家对村民的人文关怀
欧化家具采购中心通过本次捐赠活动体现了对社会出一份微薄之力,也遵循了长期以来的经营理念。
十、捐赠购物券的使用方法:
1、进店有礼:凡持有请柬的村民入场并可领取精美礼品一份
2、活动期间,全场商品实行批发价销售,凡持有购物券的顾客还可获得补贴方式如下:
在指定的批发馆不限消费金额使用面值300元购物券一张;
3、家具下乡政府补贴13%(由欧化家具采购中心承担):凡持有邀请函及购物券的村民,均可享受欧化家具采购中心全场产品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再优惠13%
十一、购物券使用时间:
凡持有邀请函和购物券的村民在2014年7月5日下午2:00-6:00点钟可到马家湾欧化家具采购中心参加专场团购会。
十二、活动现场
(入场即可获赠精美纪念品)
入场: 2014年7月5日下午2:00 之前(设迎宾)签到 活动开始:2014年7月5日下午2:00 活动结束:2014年7月5日下午18:00
十三:车辆接送
枫香镇所有参加团购会的村民,均由欧化家具采购中心派车辆定时定点接送。
欧化家具采购中心营运部 2014年6月26日
第五篇:XX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XX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XX年来,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六项行动为抓手,加大项目资金整合,突出示范带动、镇村联动、村景融合,紧紧围绕道路硬化、村庄靓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成效显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领导机制。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陈湘飚同志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梦英同志及县委、政府相关副职为副组长,县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办,由县政府一名副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专门配备一名专职常务副主任,负责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分别从县交通局、水务局、供电局、财政局、住建局和工科局各抽调一人集中办公,抽调人员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年终考评以创建办为主,混编为综合、项目、督导三个组,各施其职、分工协作,为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以六项行动为抓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我县创建工作以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行动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各项行动快速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资7383万元,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110公里;小康水完成投资万元,解决农村(包含学校)饮水安全人口29368人,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8839亩,新增地下水机井32口;小康房完成投资万元,建成小康房300户,保障房8145套,改造农村危房2717户和完成棚户区改造;小康电完成投资万元,新建中压线路千米、配变34台、配变容量6335千伏安、低压线路千米、无功补偿容量1740千乏;小康讯完成投资万元,改造农村危旧邮政普遍服务网点2个,建设村级邮件接收场所6个;小康寨完成投资万元,主要用于美丽乡村道路硬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乐化等“五化八工程”项目建设。
整合“六项行动”牵头单位、发改、国土、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万元,重点围绕者相镇纳孔村、永丰街道必克村、珉谷街道坡旗村等18个州级美丽乡村进行打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支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做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分类指导,围绕定位打造。我县按“沿景区、沿高速、沿省道”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三模式”打造“三型”(示范型、提升型、普及型)美丽乡村,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新路。一是按照镇村联动,村景融合模式打造示范型。我们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良好区位优势,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融合,高标准打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如纳孔村利用三岔河景区风光,打造成村景融合的旅游景区,坡旗村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后花园,采取政府投资撬动,强化金融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逐步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按照农旅结合模式打造提升型。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做美村庄、做美产业,发展山地观光农业。如在连环乡关山村平寨组,抓好106户特色民居改造的同时,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连环乡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仅平寨组就发展砂仁种植500亩、生姜种植500亩、李子种植200亩、板栗种植300亩。三是按完善基础设施模式打造普及型。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环境较差村、把重点主要放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如鲁贡镇板怀村,该村农户主要散居在贞望公路两侧,没有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的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结合该村实际,着力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近年来逐步安排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到该村实施,吸引农户集中连片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四)抢抓机遇强推进,镇村联动同发展。今年9月,全省第四届小城镇观摩大会在者相镇开展观摩,者相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依托双乳峰景区,紧紧围绕“水墨者相五彩画廊”打造旅游景观型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分别选择了纳孔村、萝卜寨、新寨三个村作为镇村联动示范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纳孔村投资万元,实施民居风貌整治、生态停车场、湿地污水处理站、布依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新寨村投资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民居改造、高标准农田整治、者南大道等项目;萝卜寨村投资万元,实施精品水果、土地整治、通组路硬化、串户路等项目,实现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五)注重保护建设,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民族特色,严禁拆毁古墙、古房等行为。注重村庄整治规划和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特色民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传统建筑的保护,注重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的保护,注重珍稀名木、风景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注重溪流、湿地、山丘等生态细胞的保护。按照古朴、实用、和谐、自然的原则,改造路、房等设施,防止破坏自然环境,严禁大拆大建。改造民居按照原汁原味、功能现代、设施完善的要求,注入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元素,使现代设施与自然古寨浑然天成,既保留传统风貌,又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注重产业培育,向青山绿水要财富。美丽乡村建设,绿水青山先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产业培育,立足因地制宜,坚持“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农业,重点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互助社等,做大做强做美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如在今年建设的示范村中,永丰街道办必克村预计投资800万元建设1000亩智慧精品观光综合项目,投资500万元发展XX亩樱桃示范基地已种1000亩,投资100万元发展500亩玫瑰基地已种200亩;珉谷街道办坡旗村实施蔬菜种植100亩,总投资31万元,经果林种植200余亩,投资60万元,辐射带动产业800余亩,受益人数1600余人。连环乡巧岩村规划在原砂仁面积的基础上实施砂仁种植3000亩,目前已种植的1700亩;龙场镇定塘村总投资249万元,发展生猪养殖30头以上的四个项目,每个示范村均重点发展1~2个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实现让百姓富的根本目标。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充分展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成果,5月份以来充分利用州、县报刊和门户网点,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截止目前,在州级媒体报道14篇,县级媒体报道17余篇,编发简报28期。10月份我县组织知名摄影人士到必克、纳孔等美丽乡村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县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旨在通过各摄影师镜头,从不同角度展现**村庄靓、生态兴、风情浓、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篇章,增强群众建设设美丽家园的信心,以此进一步宣传**、推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有力酝造了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宣传氛围。
(八)注重规划引领,让美丽乡村更美。美丽乡村建设是否能有序推进,规划引领是关键一环,由县创建办牵头,委托**设计院对全县自然村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已完成,明确村寨打造类型(示范性、提升型、普及型)、建设内容和完成时限,确保实现全县1395个自然村寨全覆盖,让美丽乡村更美。
(九)加强督促检查,推进项目落地生根。为有效推进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县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建约谈范围,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就乡(镇、街道)创建工作部署落实,18个示范村项目推进情况,培育支撑产业,探索村级运行管理模式的等内容开展督查调度,通过督查调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群众参与度较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项目均全部由国家投入。如在民居风貌整治中,群众基本不出一分钱,国家对其房屋改造等变得理所当然,有时群众还不理解。
(二)民居风貌整治无项目支撑。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域风情、展现民族特色,需对民居风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但无项目资金作为支撑。
(三)物资采购程序繁琐。小康寨建设需要的路灯、水泥、垃圾桶等物资采购程序繁琐,采购周期长,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进度。
(四)资金整合存在困难。由于各项目实施部门资金落实时间不统一,项目启动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两路建设,完善人居环境。优先安排“一事一议”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贷资金项目在贫困村实施,重点建设通组路硬化、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美化、路灯等项目,为贫困村彻底改善村寨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发展奠定基础。
(二)充分用好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在农业农村方面有很多好的政策和指标,根据全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县拟向农发行融资,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目前总体项目规划已完成,部分融资资金已批准,其余的均已进入与农发行实质对接阶段。
(三)依托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三岔河景区、双乳峰景区和北盘江大峡谷沿线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对沿线乡村进行打造,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景区,XX年重点建设者相董箐村和平街小花江村,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码头等旅游配套设施,将小花江村、董箐村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圣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双乳峰至董箐坐船到小花江返回者相三岔河线路打造成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旅游产业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总体规划,整合部门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在打造好精品的同时,按照广覆盖原则,全面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4月11日,XX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总结会在威宁自治县召开。书记陈志刚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通过看典型、看示范、看样板,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寻找差距,以期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用实际行动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高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安玉,市政协主席宫晓农,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出席。会议由副书记李建主持。
陈志刚指出,此次现场观摩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大检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次大展示。通过观摩,感受到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党政重视有力度、结构调整有成效、美丽乡村有进展,特别是赫章县平山乡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致富、带领贫困户脱贫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借鉴学习。但总体来看,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仍未形成大声势、大力度、大推进,认识还有待提高,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工作方法有待提升、工作成效有待增强。
陈志刚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结构调整紧迫性的认识。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门部署。省委常委会在专题听取毕节试验区工作情况汇报时,提出了试验区要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高地的要求。结构调整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关键,美丽乡村是全面小康的外在展现,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攻坚必须把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用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来展示脱贫攻坚成果。
陈志刚强调,务必抓住重点和关键,全力以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四个围绕”:一要围绕规模发展抓结构调整,把规模经营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板块经济,让产业覆盖到每家每户;二要围绕生态建设抓结构调整,树立大农业观,抓住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机遇,将退耕还林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三要围绕农旅结合抓结构调整,把旅游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农业,抓出一批效益明显的示范样板;四要围绕群众增收抓结构调整,借鉴六盘水“三变”经验,把群众增收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推广好模式,真正“帮着农民赚”。同时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要解决好农业组织化问题,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二要解决好农业比较效益问题,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研究农业优良组合种植模式,打造“万元田”、“千元院”,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比;三要解决好“只做盆景不做风景”的问题,办点示范是为了推广好的试验示范经验,实现投入少、覆盖广、效益好、可持续、能推广目标;四要解决好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问题,坚决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培养“懒汉”的行为,彻底走出“政府拿钱、农民种田”的怪圈。
陈志刚强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五个着力”。一要着力加大力度。“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西部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经之路,必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落实目标责任,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工作成效。二要着力整脏治乱。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改变群众生活陋习,引导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要着力提升内涵。坚持把“富学乐美”有机统一起来,真正让群众感到未来的美好生活大有希望。四要着力主体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群众既是投资主体,也是受益主体,要坚持规划先行,抓好典型示范,做好宣传发动,真正让群众成为创建的主导力量。五要着力质量保证。严格按照贵州民居建设“八要素”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施工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陈志刚指出,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但机遇也十分难得,要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调度,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基础;要巩固传统挖潜力,抓住煤、电、烟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帮助企业分析、解决问题,努力盘活存量;要着力项目抓固投,全力以赴推进棚户区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积极培育服务业,通过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发展;要加大招商增后劲,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进项目尽快落地;要集中精力抓春耕,抢抓农时农事,实现满栽满种,为农业丰收打下基础;要精准识别贫困户,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陈志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组部要求,把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工作水平。要“弹好钢琴”抓落实、解放思想抓落实、深化改革抓落实、严格考核抓落实,结合现场观摩,认真思考,拿出办法,干出实绩,让毕节试验区以崭新面貌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会议通报了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情况和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对全市经济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威宁县、金沙县、织金县、赫章县平山乡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代表在吴安玉、宫晓农的带领下,分成两组观摩了威宁县迤那镇万亩精品苹果基地、草海镇同心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草海马铃薯三膜覆盖基地和中农发种业集团威宁种源基地。
市直有关部门、人行毕节中心支行、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各县区有关单位及乡(镇、街道)党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西部其他省份发展新路的决定》(黔党发〔XX〕1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XX〕26号),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精神。XX年我们遵循“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原则,按照“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总体要求,创建“生活美、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人文美”的新农村建设小康寨示范点,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建设,各示范点正逐渐形成具有贵州特点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效应正逐显现。
一、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示范点建设的基本情况
1、精心设计、科学布点。XX年初我委制定下发了《X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小康寨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按照相关要求,示范点主要选择60户左右的自然条件较好,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产业基础,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自然村寨,分精品型示范点和普及型示范点两种类型进行创建。重在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建设山水田园村寨和民族特色村寨。同时与传统村落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村廉政文化进农村、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在各地自下而上申报示范点的基础上,经实地考察,最后确定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核桃湾等10个自然村寨作为精品型示范点,观山湖区盘龙洞村窑上等68个自然村寨作为普及型示范点进行创建。
2、围绕小康寨行动计划建设内容,严格项目批复。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新农村建设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之小康寨建设内容,从农民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科学合理确定示范点建设内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突破口,建文化广场,改建乡村道路,硬化庭院,美化人居环境,提高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程度。共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以项目为支撑,共批复78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农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公共厕所和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的修建、污水处理等。其中,投入万元对2916户农户实施“三改”及庭院硬化;投入万元在41个示范点实施垃圾收集和处理工程;投入万元在16个示范点修建18座公共厕所;投入万元在11个示范点修建文化活动所;投入万元在18个示范点建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万元在53个示范点安装2818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万元修建通组公路4040米,投入万元修建人行步道17200米;投入万元在22个示范点建排污沟、寨门和标识牌等其他项目建设内容。
3、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实施情况。在项目批复和资金下达后,各示范点大力整合其他项目资金用于示范点的建设,78个示范点共计整合其他项目资金万元,其中仁怀市坛厂镇枇杷胜利示范点就整合其他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铜仁市10个示范点共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440万元,而带动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7040万元。各示范点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切实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截止12月31日,69个示范点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余9个示范点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在春节前能完成全部项目建设工作。
(二)经验和做法
1、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科学编制示范点规划,尤其是精品型示范点的规划,按照“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特别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按照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生态文明、民族特色等不同类型进行重点打造,形成模式多样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格局。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其他项目资金投入到示范点创建。同时示范点创建与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相结合,积极改善园区周边村寨人居环境,形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富裕了农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美化了农村,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传统村落的保护相结合,示范点在布局上有意识地向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倾斜,使示范点在创建同时,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农民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示范点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750万元在威宁、望谟、册亨等13个发展特困县创建1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休闲观光农业工作相结合,有八个示范点同时是全省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以及乡村旅游示范点。
3、狠抓农村基础设施,体现农村风貌。不断完善和提高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亟需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整合资源,加大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建设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标准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各示范点实际,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探索推进“微田园”建设,让“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进入自然村寨,进一步彰显农村特色、体现农村风味、展现农村风貌。同时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使美丽乡村建设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示范点创建注重发挥“两个结合”。一是着力将示范点的创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示范点的创建一定要与示范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相适应,既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不好高骛远。如红花岗区高坊村新华组在实施项目时,积极创新思路,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农业园区建设、周边景观工程建设相结合,打造了300余亩莲藕荷花观光示范带,形成了山水与荷花成片相拥的唯美诗画,吸引了大量游客。二是着力将示范点的创建与社会效益相关结合。通过对示范点的布局和创建,大部分自然村享受公共政策阳光的普照,密切了干群关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战斗保垒作用。通过建设文体活动场所,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环境及休闲健身,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篮球赛、乒乓球赛事以及村民文化活动等演出,既可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又可传承传统文化。
5、权力下移、分级负责。为调动市(州)农委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项目评审、督促检查、竣工验收权力下移的管理模式。简化项目申报程序,省级专项资金投资50万元以下的示范点项目评审交由各市(州)农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50万元及以上的由省农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省级专项资金投资50万元以下的示范点项目竣工验收由各市(州)农委组织人员验收,省农委抽验收,50万元及以上的由省农委组织人员验收。各地农业部门加强对示范点的督促检查力度,省农委重点加强对50万元以上的示范点的督促检查。
(三)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示范点的规划编制及项目安排设计不够合理。个别地方在申报示范点项目工作时,前期基础性工作做得不细,资料不完整,没有科学编制规划,项目建设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再加上对项目建设投资没有进行认真预算,往往造成实际实施情况超过了预算,而要求项目调整、变更,影响项目建设,造成项目不能按期完成。
2、示范点少带动力度不强且布局不尽合理。由于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有限,虽然“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小康寨示范点整合了大量的其他项目资金,但是仅仅在78个省级示范点上,对于全省万个行政村10万个自然村寨,所占比重太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同时示范点布局不尽合理,交通条件较好、有资源优势、经济较发达及各级领导关注的地方示范点多一些,其他地方相对少一些。
3、后续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农村的民主管理程度不高,甚至于有些地方农村治理失序,有些示范点项目建设完工后虽建立了管理机制,但没有认真执行,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群众门前三包实施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农村垃圾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化的消费使农村垃圾比上世纪大大增加,而垃圾收集、处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和生态。
4、农民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主要由各地农业部门组织实施,项目一般采取工程招标邀标的形式,由施工队进行实施,农民的参与度不高,涉及农户的“三改”及庭院硬化、房屋立面整治、人行步道建设等项目等本应“一事一议”农民投工投劳,但都由政府部门来实施,农民参与度与积极性下降。有的示范点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到农民土地问题时,土地协调成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问题。
二、XX年工作打算
XX年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XX年78个示范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做好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认真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督促各示范点制定项目建成后的后续管护机制,使项目建设真正让人民群众长久受益;二是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认真安排好X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力争将示范点打造成精品、样板,发挥好示范点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