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报告开头怎么写
读书报告怎么写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
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具体注意事项: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
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
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读后感的方式却是种种式式,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读书,应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
即把它们写下来。
若是自己的书,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
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
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
的书来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他作品;
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严家其的 《文革十年史》等)。
如果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褒与贬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褒与贬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
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批评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
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
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 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
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
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
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
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读书心得报告的写作过程、类型与格式
一、步骤
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
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
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需要阅读“全本”;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摘记原文:根据论
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可参见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定;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定。(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
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
与认识。
务必注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内容
基本内容: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7)读后感:①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②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③(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④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⑤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重点内容:
(1)引言:关于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的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于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
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5)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次、页数等,分项填写于题目下方。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澀的成長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四、頁數:141
五、內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題,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愛」,阐释愛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愛的曲解以及贏得真愛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誤解青春的特質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勞,独立自主又淳朴谦
虛气質,进而体認出一个人的價值,在於他对人類社会的实际貢獻。
第三篇「火鳳凰」,係以火鳳凰的行徑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獻身的精
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領子、袖子最易磨損」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
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認領導人物,註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簡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領略孤
独的況味,以及学習多單独思考問題。
第六篇「怨尤」,說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務实,切忌好高蜻h。
第七篇「蠱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質与優良傳統,进而培養有为光明遠景獻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年長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們由陰暗的角落里走进陽光,享受現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說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簡化中,才能使心靈蘇活,提高生活的境界。末篇「人類的母親」,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須有尊严,就得 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現在有成就而將來成就不可
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導師。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過苦,現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過人生重叠的层
面,看得深,看得遠,有智慧。他在備嘗生長的痛苦,又把痛苦轉化为喜悅之后,用心写一
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價值大的书。他費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紛紛用
悲观來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詣的时代,他这本
书完備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貴。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長途之后,佇足回頭,看看
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樣,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獻,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絡相通,渾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
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沒有哲学和沒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決
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設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
章,一方面探討了人生潛藏於內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給理想
的中國青年摹出風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東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
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
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響斯应。篇二:读书报告之范文
1、仔细体会本文的结构。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我设计这三个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luo同学的读书报告,在结构上问题较大,而且阅读时过于纠缠细节,缺乏整体的把握。这点我在此前的通信中已经指出,我希望他能从陈先生的书评中,体会到如何有层次地展开写作的技艺。第二,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关注他人的优点,并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好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luo同学很快给了我一个回复,尽管这个回复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整体上理解还算准确,而且能够把握这篇书评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写作,有针对性地反思,提出合理的写作计划,我以为非常不错,所以转载在下面,供其他同学参考。同时我也希望有志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够多做一些这样的工作,即有意识地向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luo同学的回答。粗体字是我认为写得不错的部分,括号内是我的一些看法。
1、本文的论证结构。
首先在第一部分作者由一个大背景引出这本书,以及本书要讨论的主题。作者在主题方面做了简要的概括。其次,第二部分作者就本书的章节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回顾,梳理了每一章的大意,每一章作者的论证所体现出来的“洞见”。第三部分作者开始综合评价此书,提出这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并加深论证予以补充(原著作者集中于讨论英美法系的法治,作者认为视野还应该更广阔,故补充了德国法治建设的过程)。最后再对比德国的情况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的把握不够准确,作者最后介绍了国内学者的一些看法,但在此之前,作者对法治为何能够作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算是对前文的一个概括和反思,并基于这一看法重新反思了法治的“中国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最后一个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升华之类的说法过于含糊,应该具体说明升华的“内容”)作者的讨论不再仅仅停留在欧美法治的层面上,提出了将中华文化与法治相结合的思路。(这句说明也不准确,可以重写。不准确是因为读得不深入,尚未把握作者的论证要旨,而这一部分正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a.先说整体的感觉。结构非常清楚,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什么,第二部分说什么,第三部分说什么都交代得非常明了,而且是层层递进的思路,读者读起来就很有一
气呵成的畅快感觉。我觉得我那篇就读起来很喘气,读一会儿长篇大论一下,读一会儿又长篇大论一下,读到最后,作者写作的线条都串丢了。b.第一部分:开头很好。背景介绍得很清楚。问题引出得也很直接。读这里的时候想起老师上次发给我的您的《法学方法论》短评。我觉得那个开头就特别好。您一开篇马上就提出了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个论证思路我觉得就十分典型,应该可以作为模板的一种。对比我之前写的,就发现我的开头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缺乏对问题的背景介绍,缺乏对本书核心问题的引出;其次一读起来就是“就书读书”的感觉,开头非常生硬,没有那种“带着问题读书,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点我会再好好改进。c.第二部分:作者对全书的介绍一气呵成,对作者论证结构的梳理简明扼要,而且都写到了点上,重点突出,安排也很合理。我记得老师的那篇短评也是这样的,最后梳理作者观点时都只是纯粹地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不会在这个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读起来我就一点梗的感觉都没有,很顺畅。对比我自己的读书报告,就发现我把对作者论证的总结和自己的观点全部杂糅在一起了,显得非常杂乱,没有章法。我在想,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里,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和概括应该算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吧,即便读者本人读完此书,没有产生任何自己的观点,只要能够把作者的论证思路阐述明白,这样的读书报告也能算是完整的了吧。我觉得我当时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想明白,总想着要提出所有值得讨论的问题,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可做挑选了„其实这样反而显得杂乱无章,找不到重点,执迷于细节,忽视了核心与方向。这点也是我该改正的地方。d.第三部分:作者在这个部分主要论述自己的读后感。他用辩证的态度指出了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又不流于无力的批判,并写出了大概的作者认为可以作为弥补的部分。我觉得这点十分可贵。很多人写批判的文章,仅仅是批判,说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但是却不会进一步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篇文章作者的态度就很好。批判也批判得十分有底气。他认为作者的书没有讨论德国法治的部分比较遗憾,所以他就对这方面进行了补充,进而结合我国的法治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与倡议,即我国的法治国家构建应该与我国的法治文化和历史相结合,寻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法治思路来。(这部分要结合作者对法治的理解来谈,注意,作者对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才能顺利过渡到后面的论证。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反思自己为何会漏掉了这一点。)
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
这个我在上一部分也粗略说了些,这里总结一下我的读书报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本书的主题缺乏一个有背景有力度的引论。开头十分干瘪。再次,写作层次与结构十分混乱。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但我的过于执迷于细节,忽略了对整本书整体的体系化的把握。开头部分本来就没有开好,到第二部分的写作时又将作者的论述总结与自己的随意观点杂糅在一起,感觉完全没有重点,写作太随意,结构太松散,没有凝聚力。另外,即便是写自己观点的地方的论证也都十分弱。当然,我了解得不多本身也是个原因,还需要深入阅读,形成比较体系化的观点和概念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还需要做以下修改: 其一,开头重新写。按照老师的短评的方法,或者陈的这篇读书报告的方法。思路是以背景提出问题。重点在于将问题提出来,然后用最简练的方法总结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其二,把第二部分中作者的论证与自己的观点剥离开。第二部分整体只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这部分的介绍一定要有重点,简练,有力,这部分十分考验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对问题的概括能力。所以一定要好好写。
其三,可以集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但切记不可流于对某些问题的逐一评论。最好是能够按照作者写作本书的思路来串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写出串起来的感觉,要使这部分的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松散。也不要仅仅提出问题,切记不要用自己朴素的正义观来论述,这是外行人的做法。最好有理有据。
最后,最好做一个升华。可以结合大陆的实践谈一谈发展方向。毕竟法学之理论探讨到最后也是为法律之实践服务。若能结合一下,应该能使此读书报告的写作显得更有价值一些。(如何写好这部分,还要多思考和揣摩。读书报告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谈,但不必一定要落实到如何为实践服务。把理论问题谈清楚了也是一种重要贡献。)
另外想补充的是,看完老师的批改后,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估计得全盘推翻„加上本身对法学方法论的东西了解得也不多,我在想,我是再将杨的《法学方法论》精读一遍再理出一份专门针对此书的读书报告呢(这样我觉得论证有些干瘪,因为老师提到的那些名字还有他们写的书我都没看过,比如什么阿列可西啦,拉伦茨的那本书我也没读过),还是先大致了解一下其他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著作,结合这些了解再深入地重写读书报告?这样视野会不会就宽一点?写作也不至于流于无力的讨论?(此点我在信件中会有所建议,略)
突然想起我准备学术十星答辩的事儿。那时候文章已经写完了,但是答辩要求花5分钟左右介绍自己的论证结构与思路。当时我的方法就是画图。拿出一张白纸开始一点一点缕思路,理结构。从哪一步到哪一步之间的逻辑纽带是什么,论证的理由够不够充分,整篇文章的体系有没有偏离轨道,是不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作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后来我觉得这个方法对我的写作来说十分有用。每一次的反思都促进了我进一步完善论文,本来有一些没理清楚的地方因为自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发问也理清楚了。跟老师说这个,是想问老师,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在所有的写作中呢。或者说,或许也可以用在阅读中,读书的时候也边读边画图,在每一个画箭头的地方都写上,从论点a到论点b的逻辑思路。额,只是突然想到的。或许这个方法能融到整个阅读,思考,论证,写作的过程中去呢。(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提炼和升华,转化成自觉的技能)
感谢老师的批改和指导!
祝开心。
luo篇三:怎么写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册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一般来说,读书报告既要写出一本书的主要情节、论述要点,又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反应和评论。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一、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二、简评式读书报告
三、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1.书名、作者、出版社;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个章节标题或主题;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评价;4.对书的印刷质量作一评论.1.多读勤写 2.注意分类整理
3.以范例题材练习写读书笔记
4、获得资料渠道很多,像打工、参加社会活动、听演讲都是,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份以上的综合性报纸,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可扩大自己视野与观点看法。还有专业性的杂志一定要看,除补己之不足外,可就记者或学者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增加自己的认知内涵。纯休闲式的课外读物,一样充满人生经验、生活智慧以及常识。上网找资料当然是最便利最快速的好方法。
没有什么严格的格式,就像读后感一样,感想多就多写点,一二三四五点感受,感想不多就少写点。可以先介绍一下你看的这本书,然后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受到什么启发,对你以后的学习工作有什么帮助,就是这类的东西吧。如果是学术性文章的话,你可以写你同意还是不同意的它的学术观点,不同意的话你自己如何的反驳它。或者如果你没有什么同意不同意的话,可以把它的观点和另外的什么书进行比较,总之,读书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和你看的书沾边,写什么都可以的。
《简爱》读后感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它作品;
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
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二)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
1、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同
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四)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五)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读书报告”、“关于××××的读书报告”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 2.主体。这是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报告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报告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首先对你读的书要有整体概念,想要分享哪些重点内容,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 制作顺序可以按照书的目录,但是一定要有重点分享环节,ppt忌讳大篇幅的引用文字,偶尔可以借用图片或者书里的经典句子帮助阐述重点,所以对书的理解度决定你这份报告的质量。一本书通过ppt的方式展示,一定是展示你看过后理解的内容。以上是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报告怎么写(转)作者:1734269621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后感的方式却是种种式式,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篇四:读书报告怎么写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它作品;
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二)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
1、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四)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五)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篇五:读书报告写法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删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随笔记下一些想法。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他作品; 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第二篇:读书报告开头
1、仔细体会本文的结构。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我设计这三个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luo同学的读书报告,在结构上问题较大,而且阅读时过于纠缠细节,缺乏整体的把握。这点我在此前的通信中已经指出,我希望他能从陈先生的书评中,体会到如何有层次地展开写作的技艺。第二,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关注他人的优点,并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好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luo同学很快给了我一个回复,尽管这个回复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整体上理解还算准确,而且能够把握这篇书评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写作,有针对性地反思,提出合理的写作计划,我以为非常不错,所以转载在下面,供其他同学参考。同时我也希望有志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够多做一些这样的工作,即有意识地向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luo同学的回答。粗体字是我认为写得不错的部分,括号内是我的一些看法。
1、本文的论证结构。
首先在第一部分作者由一个大背景引出这本书,以及本书要讨论的主题。作者在主题方面做了简要的概括。其次,第二部分作者就本书的章节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回顾,梳理了每一章的大意,每一章作者的论证所体现出来的“洞见”。第三部分作者开始综合评价此书,提出这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并加深论证予以补充(原著作者集中于讨论英美法系的法治,作者认为视野还应该更广阔,故补充了德国法治建设的过程)。最后再对比德国的情况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的把握不够准确,作者最后介绍了国内学者的一些看法,但在此之前,作者对法治为何能够作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算是对前文的一个概括和反思,并基于这一看法重新反思了法治的“中国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最后一个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升华之类的说法过于含糊,应该具体说明升华的“内容”)作者的讨论不再仅仅停留在欧美法治的层面上,提出了将中华文化与法治相结合的思路。(这句说明也不准确,可以重写。不准确是因为读得不深入,尚未把握作者的论证要旨,而这一部分正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a.先说整体的感觉。结构非常清楚,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什么,第二部分说什么,第三部分说什么都交代得非常明了,而且是层层递进的思路,读者读起来就很有一 气呵成的畅快感觉。我觉得我那篇就读起来很喘气,读一会儿长篇大论一下,读一会儿又长篇大论一下,读到最后,作者写作的线条都串丢了。b.第一部分:开头很好。背景介绍得很清楚。问题引出得也很直接。读这里的时候想起老师上次发给我的您的《法学方法论》短评。我觉得那个开头就特别好。您一开篇马上就提出了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个论证思路我觉得就十分典型,应该可以作为模板的一种。对比我之前写的,就发现我的开头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缺乏对问题的背景介绍,缺乏对本书核心问题的引出;其次一读起来就是“就书读书”的感觉,开头非常生硬,没有那种“带着问题读书,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点我会再好好改进。c.第二部分:作者对全书的介绍一气呵成,对作者论证结构的梳理简明扼要,而且都写到了点上,重点突出,安排也很合理。我记得老师的那篇短评也是这样的,最后梳理作者观点时都只是纯粹地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不会在这个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读起来我就一点梗的感觉都没有,很顺畅。对比我自己的读书报告,就发现我把对作者论证的总结和自己的观点全部杂糅在一起了,显得非常杂乱,没有章法。我在想,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里,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和概括应该算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吧,即便读者本人读完此书,没有产生任何自己的观点,只要能够把作者的论证思路阐述明白,这样的读书报告也能算是完整的了吧。我觉得我当时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想明白,总想着要提出所有值得讨论的问题,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可做挑选了„其实这样反而显得杂乱无章,找不到重点,执迷于细节,忽视了核心与方向。这点也是我该改正的地方。d.第三部分:作者在这个部分主要论述自己的读后感。他用辩证的态度指出了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又不流于无力的批判,并写出了大概的作者认为可以作为弥补的部分。我觉得这点十分可贵。很多人写批判的文章,仅仅是批判,说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但是却不会进一步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篇文章作者的态度就很好。批判也批判得十分有底气。他认为作者的书没有讨论德国法治的部分比较遗憾,所以他就对这方面进行了补充,进而结合我国的法治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与倡议,即我国的法治国家构建应该与我国的法治文化和历史相结合,寻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法治思路来。(这部分要结合作者对法治的理解来谈,注意,作者对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才能顺利过渡到后面的论证。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反思自己为何会漏掉了这一点。)
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这个我在上一部分也粗略说了些,这里总结一下我的读书报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本书的主题缺乏一个有背景有力度的引论。开头十分干瘪。
再次,写作层次与结构十分混乱。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但我的过于执迷于细节,忽略了对整本书整体的体系化的把握。开头部分本来就没有开好,到第二部分的写作时又将作者的论述总结与自己的随意观点杂糅在一起,感觉完全没有重点,写作太随意,结构太松散,没有凝聚力。另外,即便是写自己观点的地方的论证也都十分弱。当然,我了解得不多本身也是个原因,还需要深入阅读,形成比较体系化的观点和概念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还需要做以下修改: 其一,开头重新写。按照老师的短评的方法,或者陈的这篇读书报告的方法。思路是以背景提出问题。重点在于将问题提出来,然后用最简练的方法总结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其二,把第二部分中作者的论证与自己的观点剥离开。第二部分整体只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这部分的介绍一定要有重点,简练,有力,这部分十分考验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对问题的概括能力。所以一定要好好写。
其三,可以集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但切记不可流于对某些问题的逐一评论。最好是能够按照作者写作本书的思路来串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写出串起来的感觉,要使这部分的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松散。也不要仅仅提出问题,切记不要用自己朴素的正义观来论述,这是外行人的做法。最好有理有据。
最后,最好做一个升华。可以结合大陆的实践谈一谈发展方向。毕竟法学之理论探讨到最后也是为法律之实践服务。若能结合一下,应该能使此读书报告的写作显得更有价值一些。(如何写好这部分,还要多思考和揣摩。读书报告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谈,但不必一定要落实到如何为实践服务。把理论问题谈清楚了也是一种重要贡献。)另外想补充的是,看完老师的批改后,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估计得全盘推翻„加上本身对法学方法论的东西了解得也不多,我在想,我是再将杨的《法学方法论》精读一遍再理出一份专门针对此书的读书报告呢(这样我觉得论证有些干瘪,因为老师提到的那些名字还有他们写的书我都没看过,比如什么阿列可西啦,拉伦茨的那本书我也没读过),还是先大致了解一下其他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著作,结合这些了解再深入地重写读书报告?这样视野会不会就宽一点?写作也不至于流于无力的讨论?(此点我在信件中会有所建议,略)
突然想起我准备学术十星答辩的事儿。那时候文章已经写完了,但是答辩要求花5分钟左右介绍自己的论证结构与思路。当时我的方法就是画图。拿出一张白纸开始一点一点缕思路,理结构。从哪一步到哪一步之间的逻辑纽带是什么,论证的理由够不够充分,整篇文章的体系有没有偏离轨道,是不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作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后来我觉得这个方法对我的写作来说十分有用。每一次的反思都促进了我进一步完善论文,本来有一些没理清楚的地方因为自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发问也理清楚了。跟老师说这个,是想问老师,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在所有的写作中呢。或者说,或许也可以用在阅读中,读书的时候也边读边画图,在每一个画箭头的地方都写上,从论点a到论点b的逻辑思路。额,只是突然想到的。或许这个方法能融到整个阅读,思考,论证,写作的过程中去呢。(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提炼和升华,转化成自觉的技能)
感谢老师的批改和指导!
祝开心。
luo篇二:读书报告写作格式规范整理
读书报告写作规范(资料来源何海波)
本写作规范包括“内容要求”、“排版格式”、“引注体例”三个部分。内容要求:
1、体裁:全篇报告应该思维连贯、结构完整,不能仅仅是零碎资料的堆砌,内容应该基本覆盖相关主题的基本问题,可以有侧重点,也可以发展为专题讲述或论文。
2、附加信息:在文章标题前面应该注明“第几讲”,标题下面分两
行表明作者信息(姓名、学号)和报告时间(年月日),靠右。不要求写摘要和关键词。篇尾应当注明主要参考文献。
3、结构:文章结构不宜过于繁复。需要区分的依次用一、二、三„„
(一)、(二)、(三)„„1、2、3„„(1)、(2)、(3)„„
4、引注:尊重学术规范,引注重要观点和资料来源应予注明。但不
必繁琐,一句一注。证引前人观点,不遗漏重要的观点,不曲解原作的观点。同一观点有多人表述的,应引注最早的著作,或者引注其他有代表性的著作。证引资料来源,原则上应当引注原始资料;引注第二手资料的,应当引注比较权威的来源。
5、字数:每篇读书报告正文不超过两万字。
排版格式 :
1、文件格式:排版统一用word格式。文件应当著名“第几讲”、标题及作者名字,例如“第八讲。。。(某某某)”。
2、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每段开头缩进两个字。
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主标题下的一级标题,即“一、二、三„„”,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与正文对齐(缩进两个小四字符)。一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主标题下的二级标题,即“
(一)、(二)、(三)„„”,使
用宋体小四,加粗,与正文对齐。二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主标题下的三级标题,使用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与正文对齐。
注释:注释用宋体小五号字,一倍行距,开头缩进两个字。
特殊情况:案例或者引证文字超过三行字的,缩格,并变换字体排版(建议用仿宋体)。正文中的图表,可根据排版需要变换字号。
引注体例:
1、引注方式 引注采用页下脚注,连续编码。
2、引注符号
引注符号直接用阿拉伯数字,不加圆圈或括号。对整句话的引注,引注符号置于句后标点符号外;其余情形,引注符号一般放在句中标点符号前。例如:
在行政诉讼法起草过程中,关于受案范围问题曾有激烈的争论。1„„比起此前各个单行法,《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对受案范围“有所扩大”2,但与概括式规定的主张还相距很远。
3、引注已经发表的著述文献
引注已经发表的著述文献,在保证提供必要信息的前提下,力求文字简略、意思连贯。下面先提供3个范例,然后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例示。
例1:张春生《对全国人大专属立法权的理论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例2: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四章“行政法的法律渊源”,尤其是55、64-68页; 例3:俞梅荪、孙林《行政诉讼法草案修改意见综述》,《法制日报》1989年3月15日。
(1)信息顺序与间隔
引用专著的信息顺序为:作者及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或章节。引用文章的信息顺序为:作者及文章名,刊物名及卷次;作者及文章名,编者及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或章节;作者及文章名,报纸名及日期。
引注翻译作品,还应在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之后,加翻译者名字。作者与书名、文章名之间不加逗号、冒号等标点;出版社与出版年份、版次之间不用标点隔断;刊物名与卷次、报纸名与年月日之间,不用标点隔断。
(2)引领词
直接引用文献的,省略引领词“见”;间接引用的,引注前加引领词“参见”。如显示其他支持性文献,可用“另参见”;其他不同见解或者否定性文献,则加说明性字句,诸如“不同的观点,参见??”。
(3)作者(及编者、译者)信息
编辑、整理作品的编者(主编)、整理者与书名间,应用括号表明“编”、“主编”或者“整理”,个人著作或者合作著作的作品,作者后省略“著”。翻译作品的译者后加“译”,置于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之后。
作者姓名后不加“教授”之类的头衔。但如果文章有显示作者身份的特殊需要,可以用括号注明作者身份,例如“李国光(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在上海法院第三次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94年3月10日”。
作者、编者、译者两人以上的,应显示全部作者、编者、译者名字。
(4)文章名与书名
文章名和书名,均用书名号标明。
文章名和书名应当完整。名称冗长,而又将反复出现的,可以使用缩略名,但应在第一次出现时说明。
(5)出版时间与地点
书的出版时间只写年份不写月份,除非文章有特殊需要。
出版年份后不写“出版”或“版”;再版的,应予标明,如“翁岳生编《行政法》,2000年第2版”。
出版社地点以及报刊的出版地点,一律省略。千万不要写“北京:××出版社,××××年”。
(6)刊载信息 引注定期出版刊物和报纸上的文章,省略刊物的主编、出版社等信息;文章名与刊物名、报纸名之间,省略“载”或者“载于”字样。
引注学界周知的其他连续出版物(包括各种以书代刊的“论丛”)上的文章,也可省略上述信息。例如,“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而不写“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引注其他文集(包括多位作者文章的合集和单个作者的文集)上的文章,除了文章作者和文章名,还应提供文集的编辑和出版信息,可用“载”或者“载于”标明,例如“叶必丰《公务论研究》,载刘莘、马怀德、杨惠基主编《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7)页码等具体引注信息
书的页码,用“第**页”,超过第10页的,可以省略“第”字;连续2页以上的,用连字号标注起始页和结束页,如“90-103页”;涉及两处以上的,页码间用顿号标明,例如“8、15、60-88页”。
如果标注章节或者其他顺序标记,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引文在原文中的位置,可以不写页码,只写章节等其他顺序号,例如“最高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2-1999年合订本)〃行政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案例17、18、37、38”。
引用刊物和书上的文章,一般不再标明页码。如果文章篇幅特别长,为查找方便,也可进一步标明引注内容在刊物或书中的页码,例如“参见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440页”。引用报纸上的文章,注明报纸名称及年月日后,可以进一步标明版次,例如“《法制日报》2002年8月16日第8版”。
4、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
如果文章已在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原则上应引用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传统媒体和出版物未刊载的,可以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传统媒体和出版物曾经刊载但不易查阅的,可以转引互联网上的文献,但应注明转引。
如果多个网站都有该文献,原则上应当引用最初发表的文献;最初发表情况不易确认的,可以引用性能比较稳定的网站上的文献。
5、引用未发表的文献或者口头讲话
引用未发表的文献或者口头讲话,应征得作者同意(不涉及秘密的官方报告、讲话除外),并适当注明文献产生、保管或者公开之时间、地点和方式,例如“何海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2001年行政法年会论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行政庭《2001年行政庭工作总结》”。
6、引注法律文本和其他官方法律文件
引注法律文本,应加书名号,第一次一般用全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后可以简称,仍加书名号,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通常不用“处罚条例”、“征管法”之类的缩略语。
引注法规、规章等并非众所周知的法律文本,通常应注明文本的制定机构和年份,以便检索;涉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可能不易轻易查找的官方文件,通常还应注明文件号。例如“《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民基发(1990)25号,1990年9月26日”。
引注司法裁判文书,应标明司法机构、文书类型和文号,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行政裁定书,(2000)一中行终字第45号”。
7、引注外文文献
直接引用外文文献,包括直接翻译并引注外文文献,可以直接使用该外文。外文文献的引注体例,适用各自的引注规范。
8、转引(c.a.), affirmed(1886), 11 app.cas.47(h.l.),转引自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
9、重复引用
在同一章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第一次应全面显示上述信息,以后可以省略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刊物名称及卷次等信息,只写作者(编者)和书名(文章名),前面标注“前引”,例如“前引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58页”;翻印作品的,还可以省略译者名字,只写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例如“参见前引毛雷尔《行政法总论》,155页”;有多位作者(编者或译者)的,可以只写第一作者(编者或译者),后加“等”,例如“前引刘莘等主编《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篇三:三遍经典名著读书报告--简评
《林徽因传》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孤寂、伤感的印象。
②开头引用书中隽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开头交待得非常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进程:
①文章将“林徽因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写得细致入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林徽因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③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④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⑤作者观察阅读缜密叙沭时井然有序。
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宛然置身于梦境一般。⑦以缓慢低沉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⑧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文章结尾:
①以感想开关以感想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②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③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激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夹缝中的历史》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②开头简明扼要
③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文章进程: ①运用比喻,将“屈辱”比作一根皮鞭。比喻贴切用词生动。②不同角度叙述,选材新颖,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③文章边叙事边抒情。④细节刻画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⑤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⑥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⑦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结尾:
①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②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③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④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目送》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目”与“送”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②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③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文章进程:
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②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③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④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⑤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⑥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⑦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文章结尾:
①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③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篇四: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一)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二)书,是那寒冷冬 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书,是那炎热夏 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书,是那醇美的 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我喜爱 读书,我愿伴着我钟情的书成长。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三)读书是人的一大乐趣,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所以我快乐。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四)“天苍苍,野茫茫,读书没有说书忙。”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古往今来的社会名流及文坛上声名显赫的大人物济济一堂,开始了关于读书的讨论。主持人高尔基(以下简称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高,你也是的,踩着书迈向成功,于心何忍啊!)很荣幸与诸位在此谈书。
关于读书的作文开头
(五)古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现代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名言让我悟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书是我的启蒙老师;书是我的营养品;书是最美味的晚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有几个>故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篇五:关于读书作文的开头
关于读书作文的开头
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在书的指引下,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得以流传和发扬。书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的导师,我爱读书。我爱读书,喜欢在书的海洋徜徉,因为书给予我力量与智慧,在我成长道路上犹如黑暗中的启明星为我指引方向,给我信心与力量,帮助我到达成功的彼岸,充实我的生活,是我忠实的朋友。
第三篇:读书报告的开头
1、仔细体会本文的结构。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我设计这三个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luo同学的读书报告,在结构上问题较大,而且阅读时过于纠缠细节,缺乏整体的把握。这点我在此前的通信中已经指出,我希望他能从陈先生的书评中,体会到如何有层次地展开写作的技艺。第二,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关注他人的优点,并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好落实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luo同学很快给了我一个回复,尽管这个回复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整体上理解还算准确,而且能够把握这篇书评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写作,有针对性地反思,提出合理的写作计划,我以为非常不错,所以转载在下面,供其他同学参考。同时我也希望有志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够多做一些这样的工作,即有意识地向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luo同学的回答。粗体字是我认为写得不错的部分,括号内是我的一些看法。
1、本文的论证结构。
首先在第一部分作者由一个大背景引出这本书,以及本书要讨论的主题。作者在主题方面做了简要的概括。其次,第二部分作者就本书的章节做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回顾,梳理了每一章的大意,每一章作者的论证所体现出来的“洞见”。第三部分作者开始综合评价此书,提出这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并加深论证予以补充(原著作者集中于讨论英美法系的法治,作者认为视野还应该更广阔,故补充了德国法治建设的过程)。最后再对比德国的情况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的把握不够准确,作者最后介绍了国内学者的一些看法,但在此之前,作者对法治为何能够作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算是对前文的一个概括和反思,并基于这一看法重新反思了法治的“中国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最后一个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升华之类的说法过于含糊,应该具体说明升华的“内容”)作者的讨论不再仅仅停留在欧美法治的层面上,提出了将中华文化与法治相结合的思路。(这句说明也不准确,可以重写。不准确是因为读得不深入,尚未把握作者的论证要旨,而这一部分正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
2、你认为这篇报告好在哪里?给出理由。a.先说整体的感觉。结构非常清楚,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什么,第二部分说什么,第三部分说什么都交代得非常明了,而且是层层递进的思路,读者读起来就很有一 气呵成的畅快感觉。我觉得我那篇就读起来很喘气,读一会儿长篇大论一下,读一会儿又长篇大论一下,读到最后,作者写作的线条都串丢了。b.第一部分:开头很好。背景介绍得很清楚。问题引出得也很直接。读这里的时候想起老师上次发给我的您的《法学方法论》短评。我觉得那个开头就特别好。您一开篇马上就提出了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个论证思路我觉得就十分典型,应该可以作为模板的一种。对比我之前写的,就发现我的开头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缺乏对问题的背景介绍,缺乏对本书核心问题的引出;其次一读起来就是“就书读书”的感觉,开头非常生硬,没有那种“带着问题读书,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点我会再好好改进。c.第二部分:作者对全书的介绍一气呵成,对作者论证结构的梳理简明扼要,而且都写到了点上,重点突出,安排也很合理。我记得老师的那篇短评也是这样的,最后梳理作者观点时都只是纯粹地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不会在这个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读起来我就一点梗的感觉都没有,很顺畅。对比我自己的读书报告,就发现我把对作者论证的总结和自己的观点全部杂糅在一起了,显得非常杂乱,没有章法。我在想,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里,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和概括应该算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吧,即便读者本人读完此书,没有产生任何自己的观点,只要能够把作者的论证思路阐述明白,这样的读书报告也能算是完整的了吧。我觉得我当时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想明白,总想着要提出所有值得讨论的问题,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可做挑选了„其实这样反而显得杂乱无章,找不到重点,执迷于细节,忽视了核心与方向。这点也是我该改正的地方。d.第三部分:作者在这个部分主要论述自己的读后感。他用辩证的态度指出了本书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又不流于无力的批判,并写出了大概的作者认为可以作为弥补的部分。我觉得这点十分可贵。很多人写批判的文章,仅仅是批判,说别人哪里哪里不好,但是却不会进一步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篇文章作者的态度就很好。批判也批判得十分有底气。他认为作者的书没有讨论德国法治的部分比较遗憾,所以他就对这方面进行了补充,进而结合我国的法治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与倡议,即我国的法治国家构建应该与我国的法治文化和历史相结合,寻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法治思路来。(这部分要结合作者对法治的理解来谈,注意,作者对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基于这一看法,他才能顺利过渡到后面的论证。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反思自己为何会漏掉了这一点。)
3、与你的初稿做个比较,确定你的读书报告的结构。这个我在上一部分也粗略说了些,这里总结一下我的读书报告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本书的主题缺乏一个有背景有力度的引论。开头十分干瘪。
再次,写作层次与结构十分混乱。一篇优秀的读书报告应该是一气呵成的。但我的过于执迷于细节,忽略了对整本书整体的体系化的把握。开头部分本来就没有开好,到第二部分的写作时又将作者的论述总结与自己的随意观点杂糅在一起,感觉完全没有重点,写作太随意,结构太松散,没有凝聚力。另外,即便是写自己观点的地方的论证也都十分弱。当然,我了解得不多本身也是个原因,还需要深入阅读,形成比较体系化的观点和概念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还需要做以下修改: 其一,开头重新写。按照老师的短评的方法,或者陈的这篇读书报告的方法。思路是以背景提出问题。重点在于将问题提出来,然后用最简练的方法总结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其二,把第二部分中作者的论证与自己的观点剥离开。第二部分整体只介绍作者的论证思路与结构。把作者的观点提炼出来。这部分的介绍一定要有重点,简练,有力,这部分十分考验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对问题的概括能力。所以一定要好好写。
其三,可以集中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但切记不可流于对某些问题的逐一评论。最好是能够按照作者写作本书的思路来串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写出串起来的感觉,要使这部分的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松散。也不要仅仅提出问题,切记不要用自己朴素的正义观来论述,这是外行人的做法。最好有理有据。
最后,最好做一个升华。可以结合大陆的实践谈一谈发展方向。毕竟法学之理论探讨到最后也是为法律之实践服务。若能结合一下,应该能使此读书报告的写作显得更有价值一些。(如何写好这部分,还要多思考和揣摩。读书报告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谈,但不必一定要落实到如何为实践服务。把理论问题谈清楚了也是一种重要贡献。)另外想补充的是,看完老师的批改后,我觉得我的读书报告估计得全盘推翻„加上本身对法学方法论的东西了解得也不多,我在想,我是再将杨的《法学方法论》精读一遍再理出一份专门针对此书的读书报告呢(这样我觉得论证有些干瘪,因为老师提到的那些名字还有他们写的书我都没看过,比如什么阿列可西啦,拉伦茨的那本书我也没读过),还是先大致了解一下其他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著作,结合这些了解再深入地重写读书报告?这样视野会不会就宽一点?写作也不至于流于无力的讨论?(此点我在信件中会有所建议,略)
突然想起我准备学术十星答辩的事儿。那时候文章已经写完了,但是答辩要求花5分钟左右介绍自己的论证结构与思路。当时我的方法就是画图。拿出一张白纸开始一点一点缕思路,理结构。从哪一步到哪一步之间的逻辑纽带是什么,论证的理由够不够充分,整篇文章的体系有没有偏离轨道,是不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作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后来我觉得这个方法对我的写作来说十分有用。每一次的反思都促进了我进一步完善论文,本来有一些没理清楚的地方因为自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发问也理清楚了。跟老师说这个,是想问老师,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在所有的写作中呢。或者说,或许也可以用在阅读中,读书的时候也边读边画图,在每一个画箭头的地方都写上,从论点a到论点b的逻辑思路。额,只是突然想到的。或许这个方法能融到整个阅读,思考,论证,写作的过程中去呢。(这是一个好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提炼和升华,转化成自觉的技能)
感谢老师的批改和指导!祝开心。
luo篇二:关于读书作文的开头
关于读书作文的开头
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在书的指引下,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得以流传和发扬。书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的导师,我爱读书。我爱读书,喜欢在书的海洋徜徉,因为书给予我力量与智慧,在我成长道路上犹如黑暗中的启明星为我指引方向,给我信心与力量,帮助我到达成功的彼岸,充实我的生活,是我忠实的朋友。篇三:三遍经典名著读书报告--简评
《林徽因传》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孤寂、伤感的印象。
②开头引用书中隽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开头交待得非常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进程:
①文章将“林徽因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写得细致入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林徽因传奇的人生经历”进行。③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④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⑤作者观察阅读缜密叙沭时井然有序。
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宛然置身于梦境一般。⑦以缓慢低沉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⑧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文章结尾:
①以感想开关以感想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②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③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激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夹缝中的历史》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②开头简明扼要
③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文章进程: ①运用比喻,将“屈辱”比作一根皮鞭。比喻贴切用词生动。②不同角度叙述,选材新颖,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③文章边叙事边抒情。④细节刻画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⑤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
⑥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⑦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结尾:
①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②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③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④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目送》读书报告——简评
★文章开头:
①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目”与“送”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②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③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文章进程:
①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②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③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④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⑤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⑥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⑦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文章结尾:
①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②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③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篇四:读书报告写作格式规范整理
读书报告写作规范(资料来源何海波)
本写作规范包括“内容要求”、“排版格式”、“引注体例”三个部分。内容要求:
1、体裁:全篇报告应该思维连贯、结构完整,不能仅仅是零碎资料的堆砌,内容应该基本覆盖相关主题的基本问题,可以有侧重点,也可以发展为专题讲述或论文。
2、附加信息:在文章标题前面应该注明“第几讲”,标题下面分两
行表明作者信息(姓名、学号)和报告时间(年月日),靠右。不要求写摘要和关键词。篇尾应当注明主要参考文献。
3、结构:文章结构不宜过于繁复。需要区分的依次用一、二、三„„
(一)、(二)、(三)„„1、2、3„„(1)、(2)、(3)„„
4、引注:尊重学术规范,引注重要观点和资料来源应予注明。但不
必繁琐,一句一注。证引前人观点,不遗漏重要的观点,不曲解原作的观点。同一观点有多人表述的,应引注最早的著作,或者引注其他有代表性的著作。证引资料来源,原则上应当引注原始资料;引注第二手资料的,应当引注比较权威的来源。
5、字数:每篇读书报告正文不超过两万字。排版格式 :
1、文件格式:排版统一用word格式。文件应当著名“第几讲”、标题及作者名字,例如“第八讲。。。(某某某)”。
2、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每段开头缩进两个字。
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主标题下的一级标题,即“一、二、三„„”,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与正文对齐(缩进两个小四字符)。一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主标题下的二级标题,即“
(一)、(二)、(三)„„”,使
用宋体小四,加粗,与正文对齐。二级标题上面,空一行。
主标题下的三级标题,使用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与正文对齐。
注释:注释用宋体小五号字,一倍行距,开头缩进两个字。
特殊情况:案例或者引证文字超过三行字的,缩格,并变换字体排版(建议用仿宋体)。正文中的图表,可根据排版需要变换字号。
引注体例:
1、引注方式 引注采用页下脚注,连续编码。
2、引注符号
引注符号直接用阿拉伯数字,不加圆圈或括号。对整句话的引注,引注符号置于句后标点符号外;其余情形,引注符号一般放在句中标点符号前。例如:
在行政诉讼法起草过程中,关于受案范围问题曾有激烈的争论。1„„比起此前各个单行法,《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对受案范围“有所扩大”2,但与概括式规定的主张还相距很远。
3、引注已经发表的著述文献
引注已经发表的著述文献,在保证提供必要信息的前提下,力求文字简略、意思连贯。下面先提供3个范例,然后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例示。
例1:张春生《对全国人大专属立法权的理论思考》,《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例2: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四章“行政法的法律渊源”,尤其是55、64-68页; 例3:俞梅荪、孙林《行政诉讼法草案修改意见综述》,《法制日报》1989年3月15日。
(1)信息顺序与间隔
引用专著的信息顺序为:作者及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或章节。
引用文章的信息顺序为:作者及文章名,刊物名及卷次;作者及文章名,编者及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份、版次,页码或章节;作者及文章名,报纸名及日期。引注翻译作品,还应在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之后,加翻译者名字。作者与书名、文章名之间不加逗号、冒号等标点;出版社与出版年份、版次之间不用标点隔断;刊物名与卷次、报纸名与年月日之间,不用标点隔断。
(2)引领词
直接引用文献的,省略引领词“见”;间接引用的,引注前加引领词“参见”。如显示其他支持性文献,可用“另参见”;其他不同见解或者否定性文献,则加说明性字句,诸如“不同的观点,参见??”。
(3)作者(及编者、译者)信息
编辑、整理作品的编者(主编)、整理者与书名间,应用括号表明“编”、“主编”或者“整理”,个人著作或者合作著作的作品,作者后省略“著”。翻译作品的译者后加“译”,置于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之后。
作者姓名后不加“教授”之类的头衔。但如果文章有显示作者身份的特殊需要,可以用括号注明作者身份,例如“李国光(上海市高级法院副院长)《在上海法院第三次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94年3月10日”。作者、编者、译者两人以上的,应显示全部作者、编者、译者名字。
(4)文章名与书名
文章名和书名,均用书名号标明。文章名和书名应当完整。名称冗长,而又将反复出现的,可以使用缩略名,但应在第一次出现时说明。
(5)出版时间与地点
书的出版时间只写年份不写月份,除非文章有特殊需要。
出版年份后不写“出版”或“版”;再版的,应予标明,如“翁岳生编《行政法》,2000年第2版”。
出版社地点以及报刊的出版地点,一律省略。千万不要写“北京:××出版社,××××年”。
(6)刊载信息
引注定期出版刊物和报纸上的文章,省略刊物的主编、出版社等信息;文章名与刊物名、报纸名之间,省略“载”或者“载于”字样。
引注学界周知的其他连续出版物(包括各种以书代刊的“论丛”)上的文章,也可省略上述信息。例如,“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而不写“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引注其他文集(包括多位作者文章的合集和单个作者的文集)上的文章,除了文章作者和文章名,还应提供文集的编辑和出版信息,可用“载”或者“载于”标明,例如“叶必丰《公务论研究》,载刘莘、马怀德、杨惠基主编《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
(7)页码等具体引注信息
书的页码,用“第**页”,超过第10页的,可以省略“第”字;连续2页以上的,用连字号标注起始页和结束页,如“90-103页”;涉及两处以上的,页码间用顿号标明,例如“8、15、60-88页”。
如果标注章节或者其他顺序标记,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引文在原文中的位置,可以不(转载于:读书报告的开头)写页码,只写章节等其他顺序号,例如“最高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2-1999年合订本)〃行政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案例17、18、37、38”。
引用刊物和书上的文章,一般不再标明页码。如果文章篇幅特别长,为查找方便,也可进一步标明引注内容在刊物或书中的页码,例如“参见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440页”。
引用报纸上的文章,注明报纸名称及年月日后,可以进一步标明版次,例如“《法制日报》2002年8月16日第8版”。
4、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
如果文章已在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原则上应引用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传统媒体和出版物未刊载的,可以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传统媒体和出版物曾经刊载但不易查阅的,可以转引互联网上的文献,但应注明转引。
如果多个网站都有该文献,原则上应当引用最初发表的文献;最初发表情况不易确认的,可以引用性能比较稳定的网站上的文献。
5、引用未发表的文献或者口头讲话
引用未发表的文献或者口头讲话,应征得作者同意(不涉及秘密的官方报告、讲话除外),并适当注明文献产生、保管或者公开之时间、地点和方式,例如“何海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2001年行政法年会论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行政庭《2001年行政庭工作总结》”。
6、引注法律文本和其他官方法律文件
引注法律文本,应加书名号,第一次一般用全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后可以简称,仍加书名号,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通常不用“处罚条例”、“征管法”之类的缩略语。
引注法规、规章等并非众所周知的法律文本,通常应注明文本的制定机构和年份,以便检索;涉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可能不易轻易查找的官方文件,通常还应注明文件号。例如“《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民基发(1990)25号,1990年9月26日”。
引注司法裁判文书,应标明司法机构、文书类型和文号,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行政裁定书,(2000)一中行终字第45号”。
7、引注外文文献
直接引用外文文献,包括直接翻译并引注外文文献,可以直接使用该外文。外文文献的引注体例,适用各自的引注规范。
8、转引(c.a.), affirmed(1886), 11 app.cas.47(h.l.),转引自高家伟《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行政法论丛》第1卷”。
9、重复引用
在同一章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第一次应全面显示上述信息,以后可以省略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刊物名称及卷次等信息,只写作者(编者)和书名(文章名),前面标注“前引”,例如“前引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58页”;翻印作品的,还可以省略译者名字,只写原作者和书名(文章名),例如“参见前引毛雷尔《行政法总论》,155页”;有多位作者(编者或译者)的,可以只写第一作者(编者或译者),后加“等”,例如“前引刘莘等主编《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篇五: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开场白 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开场白: a: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b: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a: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图书馆。” b: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a:尊敬的老师们 b: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a:现在,我校的读书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b:今天,我们欢聚一堂,“ ——读书汇报会现在开始”。a:当岁月尘封了所有过往的时间与空间,切断了一切回路,是什么将生活转化为回忆,沉 淀为永恒?是书籍,用它优美的文字、浪漫的情怀、真实的故事、动人的情感描绘出来自书海的安慰。b:每读一本书,就像遇到了一位良师,似与圣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这种境界能使人忘 记一切得失荣辱,拥有一份恬谈求知的心境。有时,书又是益友,听着他跌宕起伏的故事,被那种娓娓叙说的气氛感动着,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所以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a:现在我们来听听书中伟人所要告诉我们的话语,有请郑奕燕同学为我们朗读她从《名人 传》中所聆听到的话语。第一部分: 《名人传》读后有感 朗读者:三名 a:谢谢**同学深情的朗读,诚然,《名人传》中的三位伟人,以他们鲜明的个性、丰富的 阅历、睿智以及他们的精神,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奕燕同学将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表达出这三位作家带给自己的影响,那么,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三位作家。首先,有请**为我们介绍这位被尊称为乐圣的音乐家——贝多芬。作品朗读 b: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 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样的伟大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同样,作为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的米开朗琪罗,同样是拥有不凡的才能,却同样忍受着人世间不公平的待遇。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体会这位伟人在人生之路的喜与悲。作品朗读 a:在《名人传》三位名人中,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 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在这三人中,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和引路人。在这位被罗兰称之为英雄的身上,体现了激流一般的生命力,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为我们带来的,对于托尔斯泰的感悟。作品朗读 b: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另一个是 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 2 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第二部分 名人的力量 a:前人常以杜甫的“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来喻指潜移默化的力量。书籍对人们的影 响,通常是逐渐渗透、慢慢浸润的。《名人传》中所写的名人,都是一个时代一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有着辉煌的成就,是成功的典范。他们无疑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优秀的头脑之一,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杰出的灵魂之一。他们既像星斗辉煌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b:名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处在成长中的我们来说,名人事迹的激励作用,更是 无可比拟的。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把脸转向太阳,这样你将看不到黑暗。”凡是有血性、灵性、悟性的心灵,无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所激动、所亢奋。让我们把脸转向名人吧,知晓他们,了解他们,从他们传奇的事迹中吸取奋进的力量,从而走向成功。特别是成长中 的我们,更应该用他们来激励自我,指引人生方向。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名人的力量。a:在人生的海洋中,书承载着人们的探索,在波涛中漂流;在人生的旅途中,书引领着人 们走出误区,走入辉煌。曾经,在一本书中,有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惊心动魄。令人永生难忘,令人百看不厌。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同学的朗读,随同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一同去两万里深的海底探险吧。作品朗读 b:《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 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的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a:是啊,大海总是充满着神秘色彩。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地埋葬。幸好,鲁滨逊的船只没有被大海的风浪吞没,于是,才有了他后来的种种不平凡的经历,而在他的身上,也展现了人类的智慧。现在请**同学,为我们讲讲关于这位探险家的曲折故事。作品朗读 b:大海是美丽的,是个充满梦幻的世界。每天吹过的海风,卷起了多少人的记忆。在风的 记忆里,保存着一张忧伤的脸,她孤独地守在白塔下,默默地??下面有请**同学引领我们进入充满着雨后清歌的美丽湘西,那里有甘甜泉水般的的动人的故事,让你遗忘尘世的雾霭,仿若一朵《边城》的水莲花。作品朗读 a:告别一朵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轻轻地从沈从文的边城悄然离去,让我们乘着明媚 的阳光,向遥远的大西洋彼岸靠拢,认识一位如花般的少女。巴尔扎克说:“苦难和挫折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19世纪的这位娇艳的少女,她用行动向我们证实了在人生磨难面前什么叫做坚强和执著。她更像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的奇迹在于永不放弃。她就是生命的斗士——海伦·凯勒。下面请欣赏**同学的朗读:《奇迹,其实就是不放弃》。作品朗读 3 b:奇迹,其实就是不放弃。说得多好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遭受命运捉弄的,又何止 海伦一个?当一位年已67岁的老人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时,祥子的车轮却也滚进了人们的心里。这位老人,就是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被誉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老舍先生。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人民艺术家的作品,感受这位作家不凡的魅力。作品朗读 a:老舍先生已经远去,留下的却是灌注他一生心血的作品,老舍生命的完结,是一个悲剧。曾有人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说这话的人,就是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b: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 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a:读鲁迅的作品,在其间总能感受到他对祖国的一片热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人性的 一种思考。法国思想家笛卡尔说过:“阅读优秀的名著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交谈,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智慧的思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亲近鲁迅,体会闪烁在字里行间的点滴智慧与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作品朗读 b:鲁迅,不愧是人民的战士,英勇的革命家。而在另一个城市,也同样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出身贫苦,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了重要影响。登上文坛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无产 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抨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反动思潮。他的英勇奋战,人民都看在眼里,他的诞生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个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吧。作品朗读 a:谢谢以上这些同学跟我们分享他们心中的伟人,以及这些伟人对其的影响。在我们小时 候,大家一定写过“长大了我要??”之类的作文吧,那时,我们幼小的心灵中,会闪现无数个理想:老师、医生、科学家、作家、军人??我们也会将一些名人铭藏在心:鲁迅、周恩来、文天祥、张海迪??这些从小就深藏于心的名人伟人,时时刻刻在激发着我们奋进。b: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存于心中的名人也会更改变化,但无论在人 生的哪个阶段,我们或多或少地会将某几个时代伟人铭刻于心,化作我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现今社会的成功人士,心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名人来作为偶像,作为参照物,作为奋斗的目标,也正因为有了名人作为人生理想的参照物,他们才从中吸取了力量,最终最得了辉煌成就。a:当然,有时候名人的真正涵义是很难界定的。但无论怎样解释和界定名人,有一点是可 以肯定的,这就是,他们无疑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优秀的头脑之一,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杰出的灵魂之一。a:他们在各自的国度、各自的民族、各自的领域里和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着自己最热爱的 事业,并最大限度地张扬着自己的灵性,勃发着自己的生命激情,时时守护着自己的理想与情操,处处呵护着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与安宁。b:他们是时代的高昂精神的代表,也是民族精神人格化的象征。他们是既像星斗辉煌于当 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 4 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凡是有血性、灵性、悟性的心灵,无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所激动、所亢奋。a:那么,关于这些名人名著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名人名著知多少? 第三部分 名人名著知多少 设计一些卡片,写上作者,名著,以及里面的主人公或者有名的人物,分组进行游戏。结束语: a:一个人在其中学时代,了解那些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有重大影响和对人类有重要启示作用的名人,不仅可以启迪心智、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还能汲取人生经验和智慧,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b:都说没有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 , 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 , 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 , 也许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赴了精神的盛宴,共享了读书的快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读了许多书。”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要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让读书伴我成长!a: 感谢以上各位同学的精彩演讲。今天的读书报告会即将结束,但我们的读书生活才刚 刚开始并将伴随终生。b: 聆听了同学们的演讲让我们领略了读书的优美和崇高,我们对每一天的读书、生活有了 更深更新的认识。a: 好书,能使你畅游瑰丽多姿的海洋; b: 好书,能带你去探索古今中外的趣事奇谈; a: 好书,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为你指出生活方向,教给你做人的道理。
第四篇:读书报告幽默开头语
幽默语言艺术
——以《让子弹飞》为例
经贸 工商管理实验班2013 宣艾宏 201305910122 冯小刚的电影以其独特韵味的冯氏语言艺术,在n年的贺岁档中一直占据着榜首。然而,今年一部《让子弹飞》飞过了冯导的《非诚勿扰2》,且创造了目前为止7.3亿的票房神话。《让子弹飞》如此成功,亮点很多,最亮的当数其幽默得让人兴奋的经典台词。这里,我们就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经典台词的幽默效果构成规律,以便我们更加明了姜氏幽默的魅力所在。
一、岔断律
言语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心理期待猛地扑空,随之又滑到一个并非预期然而又非毫不相干的终点,便可以造成一种“恍然大悟”式的“笑”。“顿跌”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所谓“顿跌”是指在言语交际(主要是口语表达)中,有意把意思连贯的一句话分开来,先说一半,停“顿”一下,暗示语义将向某个方向发展,使听者产生误会,随后再把后半句说出来,造成恍然大悟的“笑”。“顿跌”的“顿”可以只是一种语流的临时停顿。如: 师爷:寡妇,不能睡啊!必有大灾!
张麻子:她??真的是寡妇吗?我看着不像。
师爷:我亲眼看见她丈夫淹死的。
张麻子:她已经成了寡妇,我不能??让她再守活寡!
师爷不甘心自己老婆陪别人睡觉,于是劝张麻子“寡妇不能睡”。张麻子故意把一句话分成两半,先用“我不能”误导师爷不会和寡妇睡觉,让师爷放下心来,但后半句一出却把意思整个拧了过来,让师爷恼得想拿头撞墙,出乎意料地表达引人发笑。
二、干涉律
言语的组合违拗了语言体系对语言组合的规定性,一个词语两种意义的冲突或者两个语词之间的矛盾,造成语言审美经验同现实言语之间的干涉,并进一步在新的层次、新的语言信息解码原则上统一了起来,从而产生出一种饶有意味的谐趣。
(一)精细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使用到数据时,有时必须极为精确,有时又必须含混一点儿。假如在应该用模糊的数据表达大略的数量时,却故意地用非常精细的数字来表达,那么就将产生喜剧效果。如:
师爷:晚了,前几任县长把鹅城的税收到90年以后了,也就是西历二零一零年,咱们来错地方了!
鹅城前几任县长为了敛财,提前征收赋税,这里完全可以说“把税收到几十年之后了”,如此已经可以达到夸张的效果。然而,片中却把时间精细到“90年以后”,即“西历二零一零年”,这恰是影片公映的年代,幽默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二)杂混
“杂混”,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不和谐地并列,由于违反语词组合的形式逻辑而显得不伦不类。这一现象是滑稽的,假如以此来揭示笔下所描写的人物的糊涂、无知,或者以此调侃他人言行之不妥,则不仅形式是滑稽的,而且内容也是有意味而具幽默之趣的。如: 马邦德:写首诗,写首诗,要有风,要有肉;要有火锅,要有雾;要有美女儿,要有驴!“风”“肉”“火锅”“雾”“美女儿”“驴”,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不和谐地并列在一起,造成了语言审美经验与言语现实组合之间的互相冲突,实在是滑稽搞笑的。同时,对马邦德的无知可笑也狠狠地嘲讽了一把。
三、降格律
利用言语形式,混淆崇高和鄙俗、庄严和油滑、精神和身体、人和生物的区别,使崇高者鄙俗化、庄严者油滑化??人为地降低所要表达的事物(或人)的精神层次,废除其尊严,从而达到宣泄自我内心被压抑的情绪的作用。因“降格”而生幽默可笑之感的修辞手段中,最常用的是比喻。比喻的幽默主要在于:故意地用低贱的、鄙俗的喻体描绘本来尊贵的、崇高的事物,使崇高的本体因喻体的作用而鄙俗化。如:
师爷:那你要这么说,买官当县长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子呢。
“一县之长”本是荣耀的、尊贵的、崇高的,但“拉拢豪绅、巧立名目、看人脸色”的卑微相跟“跪着要饭的”确实没什么两样,本体瞬间鄙俗化,幽默效果显而易见。又如,武智冲在县衙被张麻子打后,到黄四郎处诉苦:
武智冲:这哪儿是打我的屁股啊?这明明是打您的脸!
武智冲是黄府的团练教头、黄四郎重要的爪牙之一,俗话说“打狗看主人”,所以敢动武智冲也就是对黄四郎不敬。从这层意思上讲,打了武智冲确实是等于打了黄四郎的脸面。但这句台词,任何一个听者都会笑得前仰后合,因为在形式上它就是一个“把脸当成屁股”的比喻,本体鄙俗化的同时,也宣泄了武智冲平日对黄四郎敢怒不敢言的内心情绪。
胡范铸先生曾在书中写道,幽默的核心、最“幽默”的幽默,是一种超卓的心志心力,是一种超越的心情心性,是一种生活态度、生存方式,是一种生动感、生命感。对这种深层的幽默,姜文无疑理解得比任何人都透彻。所以,《让子弹飞》必将成为华语电影中难以逾越的里程碑。《让子弹飞》,飞起来的不仅是子弹,还有它的幽默语言。篇二:读书报告之浅谈黑色幽默(《高老头》)读书报告之浅谈黑色幽默(《高老头》)
沉重忧郁的“黑色”,结合荒诞可笑的“幽默”;深刻的抨击,结合滑稽的幻想;悲剧的色彩,结合喜剧的故事——这就是黑色幽默,这就是假期吸引我去探索的文学流派和书籍类型。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病态和畸形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接他们的滑稽行为讽喻现代人,引发我们对自身人性缺陷的反思与改变。约瑟夫·海勒的《高老头》中“卡思卡特着重表现了官僚体制的专横无理,米洛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施科普夫着重表现的是军事机器残害个性”,作者深刻而无情地揭示了疯狂世界中疯狂者们的疯狂心理,他们上战场的目的不是精忠报国,而是以牺牲士兵的生命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筹码,以投机倒把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作者愤怒而无奈地表达了对官僚阶层腐败透顶的批判,现代人卑鄙无耻的厌恶。《高老头》主人公“尤索林上尉像只惊弓之鸟,在一片混乱、荒谬、恐怖的气氛之中,多次不顾军规,为保全小命而无病找病、装疯卖傻逃避作战飞行,最终逃往一个理想化了的和平国家瑞典,完成了‘英雄化’过程,成为一名‘反英雄’。” 由有同情心、是非感和正义感到卑微猥琐、贪生怕死的转变,作者通过尤索林这一角色的命运和思想变化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证伪,表达了他对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和人们坚定信仰的质疑,对人类在残酷现实中的屈从与无奈的讥讽。“ 只消看一看,我就看见人们拼命地捞钱。我看不见天堂,看不见圣者,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捞钱。”文中主人公的这句话,映射了社会现实中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又反映了人的理想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悲剧。人物特征的疯狂荒诞、鄙陋病态与不可理喻,是对现实的反射,是对社会的讽刺。
《高老头》中,“根据高老头的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要求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自己意识到飞行危险而提出申请要求停止飞行,这证明他的神志清醒,并不是疯子,还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倘若从荒诞载体的深层结构及其表现方法着眼,我们就能发现:海勒潜心打造的这一“军规模式”,实际上正是运用悖论推理构筑而成的一种处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中间地带的圆周形循环模式。”悖论的意义在于使事情更加荒诞讽刺,使人物更加滑稽可笑,在黑色幽默的悖论中,作者不仅加深了对现实的批判与嘲讽,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感悟和理解。“高老头还规定:飞行满32架次可不再执行任务。而当约塞连完成任务时,军规又改为40架次、50架次,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为早日当上将军,便利用军规,一再增加轰炸飞行次数,甚至想提高到100次、300次。司令官重复的只有一句话:‘高老头与你回家有什么关系?因为高老头规定,你自始至终要服从指挥官的命令。’”——这些会不会让你想起饮料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本商场拥有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词句呢?“悖论在传统文学中的美学价值主要是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幽默”,然而在黑色幽默中,“悖论里的悲剧与戏剧交融,滑稽与恐怖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给读者一种‘由滑稽感和厌恶感、恐惧感混出在一起的综合感受”。是的,没有悖论便勾勒不出黑色的幽默,悖论的产生加剧了小说的荒谬,深刻了人物的滑稽,讽刺了现实的矛盾,显示了作者的无奈,表达人类对社会的惶惑。用故作庄重的语调描述滑稽怪诞的事物,用插科打诨的文字表达严肃深邃的哲理,用幽默嘲讽的语言诉说沉重绝望的境遇,用冷漠戏谑的口气讲述悲惨痛苦的事件。综上所述,黑色幽默,就是一种用人哭笑不得的创作手法,以引人发笑的荒谬故事和怪诞人
物,讽刺和批判现实社会令人不安和担忧之处,用矛盾的语言来表现矛盾的世界,用喜剧的手断来写悲剧。用网络词语来总结:伤不起,很给力!篇三:搞笑年终个人报告 xxxx年年终个人报告 盆友们好,童鞋们辛苦了。
工作没做完的,快去工作,有空再来。
打瞌睡的,麻烦摆个帅点的pose接着睡。
闲的百爪挠心,无聊的,咱们继续。首先,本人做一下自我介绍:
貌赛潘安,义超关羽,智胜孔明,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出口成章,提笔成文,懂阴阳,测八卦,知奇门,晓遁甲的。。额。我承认这个人不是我。
其实本人上得去山,打不得虎,只能看看小松鼠。腰包不鼓,还在吃苦,小市民着小幸福。童鞋盆友们,你们幸福么?不管你幸不幸福,我姓冯。
据大家目测的可靠数据报告表明:本人一人多高,百十来斤,性别男,爱好女;做事有50%挺靠谱。
虽早已告别尿床n多年,但大家都喜欢尊称我“老湿”。
言归正传
第一章 回顾 xxxx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拉登被吹灭,卡扎菲暴毙、奥运会召开,神七飞天、奥巴马连任、十八大闭幕,钓鱼岛纷争。。这些事虽离我的生活现状很遥远,但却近在咫尺的显示在我的电脑屏幕前。
天天看着这些发生大事,却没有哥参与的份,只能苦痛的使劲抽着烟屁股。思观人生,这样的大工程很费脑筋,所以我经常吃点用五六十度热水冲的泡面补补,千万别说我奢侈啊,这只是顿丰盛的夜宵而已。男人嘛,就要对自己狠一点。等一下,好像有人在敲门,不对,好像是在“砸”。。
(广告时间:。。。马上走开,不要回来。。。头发去无踪,头屑更出众)我回来了 没事,原来是包租婆,刚刚用粗俗的高八度腔调给哥喊了一小曲“这个月的房租你应该交了啊,晚交一天罚一个月,晚交一个月罚一年!”。真是铿锵有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唉。。。。所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实这一年还真有件全世界瞩目的大事,是可以让我操心的。那就是让人翘首以盼,掐着手指头,度日如年期待的12月21日,世界末日。正当我庆幸着今年终于可以不用再做工作总结、计划的时候,坚定着“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信心的时候。严峻事实证明了玛亚人也会扯蛋,办事也不靠谱。我脆弱的心啊,继续煎熬吧。
好吧,面对现实,那我就转而庆幸末日的浩劫之后,我还活着。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难,不是不难,早晚完蛋。————人活着都得给自己个盼头不是。
第二章 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发表140字以内著作多篇,均被知名的球球围脖免费刊登,当然我稿费也没赚到一毛,电费和网费倒缴了不少。本人精选了几篇,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日常工作】
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下班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关闭电脑;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
【日常生活】
有这样一个人:一个人过世界末日;一个人过冬至;一个人过平安夜;一个人过圣诞节;一个人过元旦节。一个人寂静独处,一个人无聊思索,一个人平谈生活;一个人熬酷夏,一个人渡寒冬,一个人冷暖自知;一个人哼小调,一个人患感冒,一个人苦甜自斟;一个人高高兴兴,一个人心情沉闷,一个人忧患与共。
【看看电视】
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有两个人,一男一女,他们天天并肩而坐,却不能交谈一句,甚至扭头看对方一眼都是奢望。” 其实这则故事的标题是:《新闻联播》 【实事评论】
小日本,你也算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了,建立邦交、睦邻友好,你懂不?不干涉别国内政、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你知道不?别以为背后有美国撑腰,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我们打不过美国,还打不过你啊?回去,先把自己家那一亩三分地多大弄清楚,地里都该长啥没长啥弄明白了,再出来得瑟!
【看看电影】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让子弹飞》台词
【读读书】
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土;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能文的倚马千言,用不着时,几张纸盖不完酱瓿;能武的穿杨百步,用不着时,几竿箭煮不熟饭锅。
【研究文学】
突然发现“楼上客房”这四个字,用在宾馆里当提示牌,太精辟了!正过去,反过来,都读得通,意思表达的都对!
【练练太极】
无极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下下饭店】
早晨去买早餐,进店点了四个包子,老板问:你是打包?还是带走?。。额!你是根本就没打算让我坐下来吃,是吧?好吧,你赢了!
【飙飙车】
每当我骑着我的破单车,顺畅地穿梭在被那些“四轮铁盒子”堵的寸步难行的马路上,我就会觉得非常惬意?? 【研究经济】
兔子月薪5千,打算用20万建一个窝。狼不允许,说私自建就是违章建筑,只允许向王八买。王八是搞房地产的,先用20万贿赂狼取得开发权,再用50万元向狼买这块地,投资10万元把兔子窝盖好,向兔子要价200万元。兔子拿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向狐狸借200万元,连本带利300万,20年还清....【好人好事】
在伏牛路口等公交车,遇一九旬老太向我要两块钱说:想买点吃的。我果断在路人的一片惊呼声中扶老太过了马路,到街对面的沙县小吃给她买了一碗五元钱的馄饨。事后想想,总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
【也遇糗事】
西元国际对面几家小商铺真tmd不厚道,换五元零钱坐公交车,连走三家(麦多馅饼、四季小吃、星星超市)没一家给换的。尤其最后一家态度恶劣,手里掐着二百多张一元钱,就是不给换。买东西可以给找零,想换没门!我tmd买你妹,祝你早日黄铺!
【偶遇奇葩】
什么情况?听隔壁一女的打电话订餐,问都有啥套餐,还问人家好不好吃?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确认我在男厕所里!
第三章 总结
为了生活,缺食少睡;饥饱无律,常常伤胃;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公司有事,立马到位;一年到头,不离岗位;抛家舍业,愧对长辈;逢年过节,妻儿难会;赚点工资,先得交税;地位不高,还装显贵;身在其中,方知其味;不言辛酸,全是眼泪。其实,也不用那么悲伤,一年中总会有什么事是让人兴奋和激动的,比如:
第四章 计划 xxxx年已经过去,传说中的末日也有来,太让人失望了。据说每天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西边落,但是阴霾难见,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个传说。但做为从小吃着问题食品,喝着污染的水,呼吸着有毒空气长大的百毒不侵的中国人,我们还要坚强的活下去。2013年是个伟大的年份,是个让人奋进的年份。必须遵纪守法的干点啥。在这一年里如果还是啥也没做的话,那么0字也就没了意义,那么这一年您只剩下的三个数字了:2 13(你懂的)
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仍要继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骚年们,雄起吧!篇四:读书报告
回忆鲁迅先生 读书报告
记忆里的他,似乎总是笼罩在子夜般混沌的严肃和深沉里。只知道幼时的他也会憧憬海边的一轮明月,思恋着那名叫闰土的小英雄;也会探索美丽的百草园,或在三味书屋里学习与玩游;再有,就只是读不懂他的文章时在“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打趣里笑着。但透过另一扇窗,我才真正地了解了他,鲁迅,伟大中也有平和的一面。回忆鲁迅先生这篇传记写萧红与鲁迅一家的相处,通过一些日常琐事还原了鲁迅的精神面貌。文章没有明显的线索贯穿,记叙了各个方面的事件,有点类似于冰心的繁星春水。整篇传记都写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处事,到最后鲁迅先生的逝世结束。鲁迅是睿智好学,崇尚伟大的。他对于美学也颇有“研究” :颜色的搭配,胖人和廋人穿着不同,如此详尽,俨然一位服装设计师。他介绍别人看电影,认为看那些非洲猛兽可以增加对动物的认识。他不大去公园,却对它的构造一清二楚。他佩服珂勒惠支的画,更佩服她的做人,因为她帮助印度独立运动,现在又在援助中国,即使受希特勒的压迫。鲁迅是幽默宽厚,善为他人考虑的。介绍客人,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讲鬼时,情节跌宕风趣。他见自己的校样被小贩用来包东西,也不生气。他评价“我”的鞋,专门在“我”不穿时。“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夜深他亲自嘱咐许先生付钱让“我”坐车回家。“我”做得不好的饺子,他也要求多吃。有客人来,他总是备丰盛的饭菜款待,给客人的烟也是最好的。鲁迅是严谨认真,工作努力负责的。他看见“我”和许先生开玩笑戴桃红发带时生气地眼皮往下一放向这边看着,而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海婴说鱼不新鲜时,别人都不相信,只有鲁迅亲自尝了。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自己写字时多用毛笔,蘸很浓的墨。他常在深夜工作,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多半是在下半夜一两点起,天将明了休息。即使病中也坚持工作。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此外,文中的许先生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鲁迅先生生病时,她便担起了所有的繁重的事务,却毫无怨言。她总是在鲁迅先生生病时把最好的饭菜端给他,从未放弃他康复的希望。鲁迅先生工作和休息时,她也不打扰。对待顽皮可爱的小海婴,她也很耐心,当他坚持要在园中种玉米时,她劝阻无果后便也任他去了。在她忙得不可开交时也抽空为他织毛衣。她坚忍,慈爱的品质同样值得钦佩。
另外,还有一些人也使我深受感触。如鲁迅先生家里的老仆人虽并不引人注目,但一个
小细节也凸显了她的可贵之处。她对为鲁迅先生看病的医生很尊敬,在狭小的过道里总是为他让路。与别的传记一味歌颂传主的丰功伟绩不同,萧红的这篇传记全文从小处入手,记叙自己和鲁迅先生一家的小事,从细节里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品质。
文章开头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个特征,一下把他平和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文章主体部分记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一家的事件。萧红以鲁迅先生好友的视角,用细腻而活泼的文笔展现了他的品格。对鲁迅先生的描写也十分生动,如:“鲁迅先生这一看,他就生气了,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我们这边看着”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鲁迅先生生气时的神态。“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眼神的描写,很是精妙,像是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像一把铮亮的刚刀刺了过来”“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样生动。“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这段话没有直接描写鲁迅先生的努力,但更加巧妙地写出了他的废寝忘食。此外还有很多例子。
文章末尾写鲁迅先生的死,也是全文最沉重的部分。这里的文风与前文的轻松明快就有所不同。描写时用极为简短的文字,似乎并没有悲伤之情,但就是这样寥寥数语,使人感到沉重的悲凉:“又过了三个月。
1936年10月17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17日,一夜未眠。18日,终日喘着。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其实,看似简短的文字蕴藏了萧红的悲痛之情,读者透过它们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产生情感的共鸣,尤其是最后“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一下就把鲁迅先生的鞠躬尽瘁,工作到生命尽头的崇高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我阅读这篇传记的感想,在此也表达我对伟大而平和的鲁迅先生的敬意。陈思佳篇五:搞笑语录,搞笑的句子
搞笑语录,搞笑的句子
搞笑语录,搞笑的句子
1、终于发现自己有了一个习惯,如果堕落也算是一种习惯的话。
2、网上自古无娇娘,残花败柳一行行,偶有几对鸳鸯鸟,也是野鸡配色狼。
3、人大终于排在清华北大前面了——卖票大妈卖力地喊:“魏公村、人大、黄庄、北大、清华啦——抓紧时间上车喽!”
4、前20年我们吃饭,睡觉,玩乐,享受生活;接下来的40年为养家糊口疲于奔命;而最后的10年呢,每天蹲在门口,和过往的行人打着招呼?
6、当我微笑时,我的笑容充满了诗人般放荡不羁的气质,在这放荡不羁的背后流露着的却是细腻而温暖的情感。当我沉默时,仰首便仿佛唱诗班纯洁的翩翩少女,垂首则像深刻而高雅的贵族。是的,我便是这样一个将各种仿佛不可调和的特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男子。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在几棵树上多试试死几次??——死就死得彻底!
8、师太,你等着,老衲去让佛祖赐婚!
9、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10、洗澡中,请勿打扰,偷窥请购票,个体四十,团体八折!
11、今天早上出地铁站的时候自动扶梯发生故障,我被困在上面一个多小时,所以迟到了。
12、生活与生存之间就一字之差,但却是天上人间,有多少人在生活,又有多少人在生存?试问自己是在生活还是在生存?
13、第一笔就起错了的画,只好一路地潦草下去。
14、我正被川大***着,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姿势摆对!
15、此地禁止大小便,违者没收工具。
16、男人违章停车被罚款会和警察吵一架,女人在一边劝;女人违章停车被罚款会和身边的男人吵一架,警察在一边劝。
17、男人送女人胸衣,表示想建立情人关系;女人送男人内裤,表示已经有了情人关系。
18、风吹裤裆毛飞扬?
19、鸳鸳相抱何时了,鸯在一边看热闹。20、哥们最大的愿望是:美女不穿衣裳!
21、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22、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23、当我看见美女的时候,首先摸摸兜里,看看有没有钱!
24、有人说生了孩子就不会痛经了,那就生一个吧!
25、刚从日企实习完的女同学回来感慨道:“不管多高档的会议、多高档的人参加,那帮人台上斯文地跟你开着会,可台下却总有人在摸你大腿!”
26、谁说我白,瘦,漂亮,我就跟他做好朋友。
27、逃课太多,一天想去上课,见到教授,教授惊讶地说,这么长时间不见,长这么大了。
28、如果领导下个月再不给我加薪,我就辞职,辞职前再给他送两条中华,抽死他。
29、你就是堕胎失败的最好例子!30、大学是女生乳房发育的最佳时期。
31、双手愿为女人而粗糙。
32、用你的多余添满她的空虚!
33、上联:试问中国男奥有多愁。下联:恰似一群太监逛青楼。
第五篇:关于读书的开头
一本好书像一杯好茶,给人以沁人心脾的舒畅;有时候,一 本好书像一缕清风,给人以最温柔的抚慰;有时候,一本好书像一张 精美的书签,给人以最深刻的历史记忆;有时候,一本好书像一个最 好最陪伴的朋友,给人以孤单的安慰。书,就像沙漠里的指南针,又像是黑夜里的北极星,时时刻刻都默默地在为人们导航,指引正确的方向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它,让我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书是一把金钥匙,是它,帮助我打开成功之路上的扇扇大门;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它,每天都陪伴在我身边,与我结成形影不离的朋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与书为友,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小时候,我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静静品味书中的故事。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同情的泪花;也曾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更为居里夫人、诺贝尔他们追求科学,坚强执着的精神而感动。我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书的百花园采集花粉,又好像一块海绵,日夜不停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吸收水份。我从书中吸取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