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热安全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附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热安全管理
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供热企业担负着保证供热安全和质量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事关集团公司的形象和发展。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供热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供热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处臵水平,保证向热用户安全、可靠、优质供热,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等所产生的蒸汽、热水和工业余热等热源,通过管网为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
第三条 供热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向用户提供安全、稳定、质量合格的供热服务,建立健全供热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 各供热企业在供暖期来临前,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电网调度部门、热力公司和重要热用户进行沟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反映热价、燃料供应、机组负荷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争取政府和电网的理解和支持。与热用户签订正式供热协议(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共同做好供热工作。
第五条 本指导意见是供热管理的基本要求,各企业可结合实际增加相关内容,提高工作标准。本指导意见未能列出的部分,各企业参照集团公司相关标准、制度执行。
第六条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基层火力发电企业、热力公司。
第二章 安全管理
第七条 供热企业要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抓手,落实责任,防控风险;以提高供热企业安全供热、应急管理水平为保障,不发生供热事故,不发生媒体负面曝光事件,力争实现供热机组供热期间“零非停”。
第八条 各供热企业要认真落实集团公司“降非停”工作指导意见和设备专项治理措施,制定保供热行动计划,落实冬季供热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供热保障措施。
第九条 供热期间要提高安全管理的级别,加大重大操作的监护力度;加强生产人员培训,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第十条 制定供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每年供热期前组织进行全面演练。明确应急装备物资(设备备品备件、应急情况下的防寒保暖设施)和储存区域,加强应急队伍日常培训和能力建设。第十一条 供热设备检修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集团公司《防止受限空间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有关要求》,做好密闭空间通风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合理配备安全监护以及个体防护用品,防止人员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及相关反事故技术措施,重点防范全厂停电、锅炉灭火放炮、输煤系统及电缆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杜绝一般及以上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 对于煤炭储备不足、供应紧张,供热能力达到或超过设计出力、供热经营形势困难的供热企业,应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供热机组设备系统出现故障,需要紧急处理时,应与相关热力公司沟通。
第三章 供热风险评估
第十四条 各供热企业应建立供热风险评估机制,成立风险评估组织机构,按照集团公司风险评估标准要求,识别出影响安全供热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
第十五条 各供热企业应按照本指导意见及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中供热企业评估标准要求,每年在供热期前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及整改措施上报分子公司、集团公司。第十六条 供热企业风险评估中查出的问题,应按照“五确认一兑现”的工作方法,立即开展整改、落实工作,确保供暖期前整改完毕;若问题短期内不能解决,应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安全供热。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对供热企业按照风险度由高到低,实行分级管理。
(一)对于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企业为一级(严重)风险度企业,集团公司在供热期间作为重点监控企业,供热期间所属分子公司每周要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供热情况汇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集团公司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1.最大供热量达到设计供热能力;
2.对省级、副省级城市及重要热用户供热且最大供热量达到设计供热能力90%以上;
3.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 4.单机供热企业且无备用热源。
(二)对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供热企业为二级(较重)风险度企业,各分子公司在供热期间重点管控。供热企业每周应将供热情况向分公司汇报,分子公司要将影响供热安全的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汇报。每年供热期前,分子公司要对供热企业组织进行专项检查,督促问题整改。
1.最大供热量达到设计供热能力90%以上; 2.对省级、副省级城市及重要热用户供热企业; 3.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 4.冬季单机供热企业; 5.低于燃煤库存警戒线企业。
(三)除一、二级供热风险度条件以外的企业为三级(一般)风险度企业,各企业应加强供热管理,每年供热期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供热期间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确保安全供热。严格执行生产汇报制度,及时将影响供热安全的问题向分公司汇报。
第四章 设备管理
第十八条 主设备管理
供热企业主机设备安全可靠性直接决定着供热安全可靠性,各单位应把主机设备管理放在首位,供热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排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集团公司降非停工作指导意见,切实加强设备隐患排查及整改,重点抓好防止锅炉四管泄漏、防止保护误动、防止人员误操作、提高检修质量、制定燃烧劣质煤各项措施、确保新机稳定运行等六个方面工作,确保供热机组实现“零非停”。
(二)严格执行防止全厂停电措施,认真分析本单位各系统中可能引起全厂停电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重点防范,避免发生供热中断事故。
(三)加强设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认真开展“设备降缺陷行动”,对于需要停运主机处理的缺陷,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择机消除。
第十九条 公用系统设备管理
(一)切实加强全厂直流系统、升压站系统、电缆沟道、输煤系统、燃油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补给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水源地供水系统、脱硫系统、除灰系统等公用系统的管理,加强设备检查、维护,规范人员作业行为,杜绝无票作业,杜绝误操作,坚决防止因公用系统故障导致全厂停热事件发生。
(二)加强对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的检查,确保消防设施齐全、可靠,确保升压站、电缆沟、主控室、制氢站、油区、氨区等重点防火部位安全措施执行到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 热网设备管理
(一)管网设施
1.应制定《防止供热管网爆漏措施》,每年对管网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检查管道基础无开裂、下沉等缺陷,管道支、吊架无缺陷且符合要求。
3.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规定,保温、外护板破损后,应随时进行修补。室外管道及附件,每年应检查防腐涂料,如损伤、脱落应及时修补。
4.管道管沟通风设施良好;检查事故人孔、安装孔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5.每年对管网管道壁厚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按相关规定对超标管道进行更换。
6.定期检查管道补偿器,应无变形、泄漏、导向支座失稳等缺陷,各类补偿器的使用周期不许超过设计允许使用周期。
7.按规程规定定期对滤水装臵进行检查、排污、清理。8.供热结束后,管网系统要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二)换热站
1.供热结束后应对加热器换热管及时检查、冲洗、吹干,并采取有效隔离及保护措施;供热结束后应对热网加热器循环水进出口门,进汽门的严密性进行检查;热网换热器在正式供热前应进行换热管查漏,对所堵换热管要有位臵记录;加热器膨胀无受阻;热网加热器壳体及其安全附件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关规定。
2.热网除氧器每年应进行清理、检查,除氧器壳体及安全附件符合《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中相关规定。
3.最大一台热网循环泵退出运行,其余热网循环泵的总出力应不少于热网最大出力的70%。
4.应设有备用疏水泵,或有其它疏水排放回收系统,疏水采用母管的应有备用管道。
5.供回水系统中应设有压力高自动泄压保护,且能满足泄掉一台热网循环泵全部压力的要求,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
6.热网循环水回水滤网应定期清理、检查,运行中按照定期排污制度进行排污。
7.每年供热设备检修中对管道、膨胀节、阀门、支吊架、滤网、换热器等进行检查,应满足相关规程要求。
第五章 运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热网运行前的准备
(一)热网投入运行前检查规程、系统图修编、审批完毕。
(二)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投运方案。方案中要说明热网设备、系统检修及改造情况,明确试运计划,并对供热初期、平峰期、高峰期的热网运行方式、机组及供热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的供热方式作出详细规定。
(三)热网投入运行前应对系统的管道、阀门、仪表、支架、水处理及补水设备、转动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要做好各电动门开关试验、转机试运及保护试验,重要保护不能正常投入时,严禁投入该系统运行。
(四)新建、改建、扩建热网运行前应进行试压和冲洗。
(五)新投入运行的蒸汽热力网应经吹扫,吹扫所需排汽口断面不应小于被吹扫管道断面的50%,吹扫压力应为热力网工作压力的75%。蒸汽管网检修完毕,在投入运行前,先进行暖管,暖管的恒温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热网管线升压过程中加强检查,当管网压力接近运行压力时,冷态运行至少2小时。在充水过程中观察排气情况,检查供热管网有无泄漏。
(七)控制供热管网升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20℃。在升温过程中,应加强检查供热管网及补偿器、固定支架等附件的情况。
(八)机组采暖抽汽系统在投入过程或处于备用状态时,应确保排净蒸汽系统内积水,避免发生管道振动。
第二十二条 热网的运行
(一)供热期内,值长应加强与电网调度的沟通,尽量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调整机组负荷。在值长处应有经批准的与供用热合同相符的供热负荷曲线,加强与热力公司调度的联系,按曲线要求调节供回水压力、温度、流量等供热参数。
(二)热网正常运行中,集控室及热网站值班人员要认真监盘,对供热机组和热网设备各种参数的变化认真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处理,确保热网各参数正常。
(三)按照规定的巡视检查路线、周期、项目对热网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对新投入的设备及系统应增加检查次数。经常检查各备用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四)按定期工作轮换表进行热网水泵、补水泵、疏水泵等有关设备的定期轮换工作。
(五)严禁热网系统各设备超参数、超设计能力运行。
(六)闭式热网的补水率,不宜大于总循环水量的1%,如超过1%应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七)机组采暖抽汽系统投入后,在调整电、热负荷过程中,热负荷应本着先减后加的原则,防止采暖抽汽超压。
第二十三条 热网的停止运行
(一)热网停运前,应编制详细的停运方案,热网停运的各项操作,应严格按停运方案进行。
(二)停运后的蒸汽热力网应将疏水阀门保持开启状态;再次送汽前,严禁关闭。
(三)冬季停运的架空热网,应将管内水放净;再次注水前,应将泄水阀门关闭。
(四)事故停运热网的架空管道、设备及附件应做防冻保护。第二十四条 水质监督
(一)每周应对热网供、回水和补水水质化验分析一次。
(二)水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悬浮物≤5 mg/L; 总硬度≤0.6mmol/L; 溶解氧≤0.1mg/L; 含油量≤2 mg/L; PH(25℃)=7~12。
注: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三)蒸汽热网凝结水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总硬度≤0.05mmol/L; 含铁量≤0.5mg/L; 含油量≤10mg/L。
(四)当供热系统有不锈钢设备时,应考虑 Cl腐蚀问题,供热介质中 Cl含量不宜高于25ppm,或不锈钢设备采取防腐措施。
第六章 备用能力
第二十五条 备用热源可靠性
(一)供热企业对外供热能力的选择,应连同同一热网其它热源能力一并考虑;当一台容量最大的蒸汽锅炉停用时,其余锅炉的对外供汽能力应能满足冬季采暖、通风和生活用热量的60%~75%(严寒地区取上限)。
(二)供热企业本身没有备用热源容量时应考虑企业之外相邻供热企业是否具有备用热源容量,制定企业外供热热源设备紧急启动方案,并明确联系方式,联系人。
(三)各供热企业必须保证最小备用供热量能确保本企业机组全停状态下,热网设备及管道不发生冻害。
第二十六条 供热用减温减压器
(一)供热用减温减压器应配备压力与温度自动调节装臵,--当对用户中断供汽时,备用的减温减压器能自动起动。
(二)供热用减温减压器低压侧蒸汽管上应设有能排出全部减压蒸汽流量的安全门,按规定定期校验。
(三)备用减温减压装臵应处在热备用状态。
(四)供热用减温减压器应定期检修。第二十七条 热水锅炉
(一)供热期加强备用热水锅炉的管理,使其处于备用状态,燃料应储备充足,设备缺陷及时消除。
(二)要做好备用热水锅炉的防腐、防冻措施,防止出现冻害隐患。
第七章 燃料管理
第二十八条 燃料采购
(一)积极解决影响燃料采购的煤源、运力、资金问题,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给予帮助,开栓供热之前,燃煤储备至少保证15天用量。
(二)在非采暖期要提前谋划,尽量将优质、贴近设计煤质的燃煤存到采暖期使用,以确保供热质量。
(三)加强与矿方沟通,确保重点合同到货率,加强煤质监督、检验,力争供热期入炉煤质量不低于设计校核值。
(四)在严寒季节,有条件的单位可派驻矿人员现场监装。监督有无盖帽夹心、是否有冻块,有无夹雪、车底积雪,装车时是否下雪以及车辆申请、装车、发出等情况,并及时将以上信息反馈,以便提前采取措施。
第二十九条 煤场储存
(一)要根据煤质的不同特性,在指定区域合理、分类堆放,并建立煤场示意图和堆、存量台帐,有条件的可建立煤场管理信息平台,以利于科学调配。
(二)如煤种为褐煤,则在正常的堆煤过程中,要做到分层堆煤,分层压实,堆到最后高度时,要反复进行压实工作。
(三)从储煤场取煤按先堆先取、烧旧存新的原则进行。定期对储煤场进行翻烧,做到清场彻底,不留底脚及边角陈煤。对褐煤翻烧周期一般不超过半个月,冬季时间可适当延长。
(四)正常情况下,煤场管理人员应每天对煤场存煤进行一次温度测试。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增加测温次数,并作好记录。如温度超过60℃,应及时组织投入喷淋设备,如温度超过80℃,必须立即进行翻烧。
(五)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下雪前对主要燃用煤种进行苫盖,苫盖宽度至少要保证2-3天的燃煤量,以备急需之用。雪后及时对煤场上部积雪进行清理。
第三十条 配煤掺烧
(一)安全生产是开展配煤掺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化、细化配煤掺烧管理,保证责任到人、措施执行到位,坚决杜绝锅炉灭火放炮、制粉系统爆破、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配煤掺烧要综合考虑所配煤种的发热量、水分、挥发分、灰熔点等因素,结合供热企业的供热能力,通过试验确定混配方式、混配比例。
(三)混配煤后应加强对煤粉细度的化验、监督,确保煤粉细度与煤质相适应,并满足锅炉燃烧的需要。
(四)混配煤后应定期进行结渣特性分析,及时调整燃烧和吹灰方式,减少结焦和高温腐蚀的发生。
(五)要加强煤质监督,为掺配提供准确的依据,来煤直上时可通过快样分析及时调整掺配方案。
(六)要通过配煤掺烧信息平台或其它手段提前向运行人员通报掺配煤质和比例,以便运行人员做好预见性调整,确保锅炉设备的正常运行。
(七)遇有严寒天气来煤冻块较多时,要充分利用解冻库对冻煤进行解冻,必要时组织突击队处理棚煤、堵煤。
第八章 应急处置
第三十一条 处臵原则
高度重视供热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要关口前移,提高应对能力,营造和谐的供热社会环境。对停止供热事件应急处臵工作应坚持“及时主动报告、居民采暖优先、主动发布信息、正确引导舆情”的原则。
(一)及时主动报告:企业发生停止供热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报告事件初步原因、采取的措施以及事件控制情况;要与当地政府(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含报告、通报),争取得到更多理解和实质性地帮助。恢复供热后,按原报告渠道报告停止供热事件处理结果。
(二)居民采暖优先:企业发生停止供热事件后,确保居民采暖和重点用户优先恢复供热。
(三)主动发布信息:企业发生停止供热事件后,要利用服务热线电话、在受影响的区域内张贴布告等形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四)正确引导舆情:企业发生停止供热事件后,应主动向新闻媒体通报事件原因、故障处理进程、预计恢复时间等情况,引导舆论报道,并密切关注舆情。
第三十二条 现场处臵
(一)现场恢复工作需要跨部门调动资源,必须建立高度集中、统一领导和指挥的应急管理系统,由企业主管领导统一协调,实现可用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政令的畅通。
(二)根据故障点分析,确定抢修恢复方案,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抢修任务。抢修人员在故障处理时要做好安全措施。
(三)停运热网的架空管道、设备及附件应做防冻措施。
(四)在抢修恢复过程中,物资供应部门要保证抢修物资及时到位。
(五)在积极组织抢修的同时与供热公司加强沟通,了解受影响区域范围和居民供热受影响程度。
第三十三条 媒体沟通
(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企业应设臵新闻发言人,准备标准的新闻通稿,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要正面引导,不要闪烁其辞,故意隐瞒和撒谎,避免对立,消除误解,维护企业形象。
(二)供热企业应处理好与地方主流媒体的关系。充分利用公众开放日、媒体联谊等活动,与地方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让媒体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与社会贡献,积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分子公司、各供热企业在每年供热期结束后2周内上报供热工作总结。
第三十五条 本指导意见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应商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采购管理,规范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专业公司及基层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应商,是指有意愿为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包括物资供应商、施工或服务承包商(火电厂燃料及其运输供应商除外)。
第四条
根据采购需求,供应商分为集采供应商和分采供应商。
集采供应商是指可为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分采供应商是指可为集中采购外的分散采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
第五条
供应商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登记、供应商评价、管理结果应用及不良行为管理等。
第六条
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凡有 1 意愿为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应纳入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管理。
第二章 组织职责
第七条
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招投标中心)是负责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供应商管理制度;
(二)负责建设、管理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
(三)负责制定供应商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对不良行为供应商进行处理。
第八条
集团公司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配合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招投标中心)开展供应商管理工作。
第九条
集团公司成立供应商服务中心,设在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
(二)配合集团公司开展供应商管理工作;
(三)负责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
(四)负责审核供应商登记信息;
(五)负责供应商培训等服务工作。第十条
分子公司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
(二)配合集团公司开展供应商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基层企业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制度;
(二)配合集团公司开展供应商管理工作;
(三)负责提供供应商履约评价信息。
第三章 供应商登记
第十二条
供应商管理实行登记制度,供应商按规定完成登记后,方可为集团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十三条
供应商登记管理主要包括对供应商注册信息、资质业绩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供应商注册信息管理:
(一)供应商按要求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完成注册后,方可参与集团公司采购活动;
(二)供应商注册信息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税务登记信息等基本信息内容;
(三)供应商注册信息管理流程:
1.供应商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上自行注册; 2.供应商服务中心对供应商注册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完成注册工作。
第十五条
供应商资质业绩信息管理:
(一)供应商按要求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完成资质业绩信息登记后,方可为集团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
1.集采供应商应在收到中标通知书后5日内完成资质业绩信息登记工作;
2.分采供应商资质业绩信息采取自愿登记原则。
(二)供应商资质业绩信息主要包括供应商的资质情况、财务状况、业绩信息(含合同、用户证明等)、产品鉴定或试验报告、施工机具、主要技术人员等内容;
(三)供应商资质业绩信息管理流程:
1.已完成注册的供应商,自行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资质业绩信息;
2.供应商服务中心对供应商资质业绩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完成资质业绩信息登记工作。
第十六条
对供应商已登记生效的信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核实:
(一)社会监督,包括用户监督、供应商监督等;
(二)评标委员会或采购小组在采购评审期间进行核实;
(三)根据需要,对供应商进行文件核实或现场考察。上述第(二)、(三)项核实后,由供应商服务中心在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中进行标记。
第十七条
已完成登记的供应商参加具体采购活动时,仍应按采购活动的资格要求进行相应的资格审查。
第十八条
供应商登记生效的重要信息如有变化,应及时向供应商服务中心提交变更申请,并按原审核流程进行审核。在此期间,变更部分信息不作为采购评审时的参考依据。
第十九条
供应商对登记时所填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关责任。
除法规禁止或与集团公司另有约定外,供应商已登记生效的信息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公开,接受监督。
第四章 供应商评价
第二十条
供应商评价管理主要包括对供应商履约评价、集采供应商综合评价的管理工作。供应商评价管理统一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上实施。
第二十一条
供应商履约评价管理:
供应商履约评价是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后,由采购需求单位和供应商分别对对方合同履约情况所进行的评价。
供应商履约评价由采购需求单位评价和供应商反向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
(一)采购需求单位评价主要包括总体评价、分项评价、专项评价三部分:
1.总体评价是指采购需求单位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合同履约全过程的评价。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个等级;
2.分项评价是指采购需求单位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分别从质量、进度、服务水平等方面所进行的评价。评价 5 以评分的方式体现;
3.专项评价是指采购需求单位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合同履约过程中某一特定方面所进行的评价,采购需求单位也可在产品和服务质保期内对供应商进行追加评价。评价以文字说明的方式体现;
4.供应商可针对采购需求单位的专项评价,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
5.采购需求单位对供应商的履约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二)供应商反向评价主要包括总体评价、专项评价两部分,评价规则同采购需求单位相应评价规则。
第二十二条
集采供应商综合评价管理:
集采供应商综合评价是指根据集采供应商的基本信息、资质业绩信息、履约评价信息、不良行为信息等内容,对集采供应商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对集采供应商的各项信息进行记录,对所记录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类别,按照一定权重加权计算得出该类别内集采供应商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第二十三条
对供应商评价的内容、得分以及排序在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公开。
第五章 管理结果应用
第二十四条
供应商管理结果主要应用在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采购活动中。包括以下情况:
(一)除特别要求外,供应商参加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采购活动时不需重复提供已登记生效的信息内容;
(二)将供应商评价结果引入采购评审环节,供评标委员会或采购小组评审时参考;
(三)除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外,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发出采购邀请时,必须在供应商管理信息平台中已登记生效的供应商名录内选择;
(四)对于综合评价结果优秀排序靠前的供应商,将主动告知采购信息,并在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
(五)处于停止授标状态的供应商参加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采购活动时,由评标委员会或采购小组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做出否决投标决定。
第六章 不良行为管理
第二十五条
供应商不良行为是指供应商在为集团公司系统各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诚信、质量以及其他违法违约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况:
(一)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
(二)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存在串通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中标结果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
(五)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造成安全事故的;
(六)其他违法违约情况。
第二十六条
供应商不良行为信息来源主要包括:
(一)国家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构或行政监督部门发布;
(二)行业权威部门发布;
(三)评标委员会或采购小组依据法律法规做出的认定;
(四)责任双方共同认可的事实;
(五)经查实的投诉举报。
第二十七条
根据供应商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对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处理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警告;
(二)通报(包括内部通报和外部通报);
(三)停止授标(包括有限期和无限期)。
第二十八条
对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处理不代替合同约定的对供应商违约责任的追究。
第二十九条
集团公司鼓励对存在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的供应商进行实名举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招投标中心)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办法》(大唐集团制〔2006〕17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供应商管理细则》(大唐集团制〔2008〕16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建设项目工程承包商资信评价管理规定》(Q/CDT 20903001-201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信息化服务商管理办法》(大唐集团制〔2012〕3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燃煤发电企业烟尘排放指导意见(试行第三版)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燃煤发电企业烟尘
排放控制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除尘器新建及改造工程设计选型、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法规标准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燃煤发电企业烟尘排放控制,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编写参照以下标准: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719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 GB/T 16845 除尘器.术语
GB13223-201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3931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DL/T748.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除尘器检修 DL/T 1121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DL/T 387 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 DL/T 362 燃煤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DL461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DL/T514 电除尘器
JB/T 6407 电除尘器设计、调试、运行、维护 安全技术
规范
JB/T 7671 电除尘器 气流分布模拟试验方法 JB/T 10921 燃煤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 JB/T 8532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JB/T 5906 电除尘器 阳极板 JB/T 5913 电除尘器 阴极线 JB/T 5917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 JB/T 5916 袋式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 JB/T 5910 电除尘器
JB/T 10862 电除尘器用低压控制装置 JB/T 9688 电除尘器用晶管控制高压电源 HJ/T 324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HJ/T 325 袋式除尘器 滤袋框架 HJ/T 327 袋式除尘器 滤袋 HJ/T 328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环境保护部《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第二章 除尘器整体技术要求 第四条 燃煤机组烟囱出口烟尘排放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烟囱出口烟尘排放浓度(标态、干基、6%O2)应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标准限值要求。其中:2012年1月1日起,新建火电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不超过30mg/m,重点地区新建火电发电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不超过20mg/m;2014年7月1日起,现有火电发电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不超过30mg/m,重点地区现有火电发电锅炉烟尘排放浓度不超过20mg/m。
(二)静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应与发电机组相匹配。
(三)静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系统漏风率不大于3%、2%、2%。
(四)静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系统阻力(三年后)不大于200Pa、1500Pa、1700Pa。
第五条 除尘器选型或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一)对锅炉燃用煤质应进行深入的了解及统计,主要了解燃煤中的灰分、硫分及发热量,燃用或混烧褐煤的锅炉要了解燃煤水分含量;同时对粉尘的比电阻值以及粉尘成分如SiO2、Al2O3、粒径分布、碱性金属含量等进行分析,这些数据是选型除尘器类型的基础参数。
(二)对目前锅炉烟风系统进行测试,测量在满负荷工况下锅炉烟气量、烟气温度及系统漏风等参数,同时对锅炉使用等离子或煤油混烧对除尘器影响进行评估。333
3(三)对现有除尘器出入口粉尘浓度、本体阻力、除尘效率、本体漏风、气流分布、烟气量分布进行摸底测试。
(四)对现有除尘器的设计是否满足现有运行条件进行评估,同时对除尘器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如本体内部部件及构件的腐蚀、磨损、变形、积灰及板结等问题对除尘效率影响的程度。同时对干除灰系统运行出力进行评估。
第六条 除尘器选型或改造总的原则
(一)除尘器选型或改造应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粉尘浓度限值要求。能用静电除尘的,优先选用静电除尘器。对现有电除尘器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恢复性能、完善配置、加强运行维护管理、电源、电控改造等提高除尘效率,其次考虑本体改造。
(二)针对目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要求对大气中的粉尘PM2.5、PM10的限制,需要对除尘器能否去除超细粉尘进行确定。
(三)要考虑燃煤电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如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城市水源地、环境脆弱地区等因素,进行除尘器选取。
(四)考虑工艺流程特殊的要求如半干法脱硫、氨法脱硫等需要。
(五)除尘器选型或改造不设置旁路烟道。
(六)根据除尘器下游设备脱硫系统的除雾器性能,脱硫系统可以做为二级除尘设备,除尘效率根据具体情况按50%——70%考虑。
(七)综合考虑除尘器的建设工期、、一次性投资、占用场地、运行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的选型或改造方案。
第三章 管理程序和要求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的烟气除尘设施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以满足烟尘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
第八条 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除尘改造工程基本管理程序和要求如下:
(一)立项申请。根据燃煤机组烟尘排放控制要求,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发电企业提出烟气除尘改造立项申请,经所属分(子)公司、集团公司审核审批。列入国家和省(市)政府重点治理计划,以及列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计划的烟气除尘改造项目,视同集团公司已批准立项,发电企业可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要求,新建除尘改造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上报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三)可行性研究。编制除尘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分(子)公司、集团公司审查同意。
(四)招投标。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在资金来源和技术条件已落实的基础上,根据集团公司招投标管理规定,开展招投标工作。
(五)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六个月内,完成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报告上报分(子)公司、集团公司。
第九条 除尘改造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包括以下支持文件和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文件;招投标文件及批复;承包建设合同;设备技术说明书和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文件及批复;试运行期间烟气连续监测报告;环保验收监测报告或性能试验报告;除尘设施操作及维护保养制度;人员培训记录等。
第十条 除尘改造工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分(子)公司在承包合同和监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要求,并动态监控工程计划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进展情况等。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具有法规要求的资质证书,具有同类技术、同等规模工程监理业绩,人员及专业配套应满足工作需要,负责对除尘工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协调各方面关系,保障工程项目按预期目标建成投产。
第十二条 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和调试过程中出现工期、质量、造价等问题的发电企业,应及时向所属分(子)公司报告,查清问题和责任主体,依法追究承建企业和监理单位的责任。
第四章 静电除尘器技术改造
第十三条 静电除尘器改造应以下列两个烟尘排放控制标准确定技术路线:
(一)以控制除尘器出口排放烟尘浓度为改造控制指标,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控制≤30mg/m或≤20 mg/m。主要以城市周边电厂、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及对PM2.5、PM10有要求的区域,以控制除尘器出口排放烟尘浓度为改造控制指标。
(二)以控制烟囱出口排放烟尘浓度为改造控制指标。即除尘器及加湿法脱硫技术综合烟尘排放控制的技术,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控制≤80mg/m及烟囱排放浓度≤30 mg/m。
第十四条 静电除尘器技术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根据锅炉类型、烟气成分及条件、燃用煤质及其变化等条件,确定是否采用静电除尘器技术。
(二)静电除尘器提效改造技术包括:静电除尘器本体增容改造、小分区供电、烟气调质、高频电源、电控改造、机电复合双区、旋转电极、降低烟温等。各种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技术可根据除尘器具体设备运行工况进行相应的技术组合。
(三)各种类型技术的选取及应用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选择哪个类型的技术均需发挥其设备的优点,避免其使用的缺点,在新建及原有除尘器改造时,针对本电厂的设备实际运行工况及现场条件进行选择。
(四)静电除尘器技术改造应结合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风机改造等进行整体系统性考虑,优化除尘器和烟气脱硫匹配方案,3
3确保全寿命周期内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
(五)静电除尘器改造前首先对除尘器进行整体评价,对除尘器原始设计效率、比集尘面积、煤质、灰分条件、运行状况、本体及内部构件的腐蚀、磨损、变形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除尘器实际运行效率和排放浓度,找出不达标的原因,以便确定改造的技术路线。
(六)在充分利用原有除尘器基础上,优先选用电除尘器增容改造的条件:
1.目前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控制浓度≤80mg/m,对脱硫系统运行进行评估后确认无石膏颗粒物排放。
2.锅炉燃用煤质、灰份特性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3.燃煤含硫量Sar≥0.8%或燃用褐煤;
4.粉尘成分中(Al2O3+SiO2)≤80%,同时Al2O3≤40%;Na2O>0.3%。
5.原则上煤质平均灰分≤35%; 6.除尘器场地满足要求。
(八)改造后电除尘器的设计参数:
1.电除尘器可进行多电场及小分区供电的设计,设计电场数量5-7个;
2.电场有效驱进速度≤7.0cm/s,比收尘面积大于100m/m/s小于或等于130m/m/s;
3.烟气量按照BMCR工况设计,同时考虑烟气量增加10%、烟气温度加10℃的裕度;
232
334.电除尘器极板长高比≥1.3,宽高比适中,极板高度≤15m。5.电除尘器电场内风速≤1.1m/s;
6.电除尘器入口气流分布δ≤0.2,入口烟道烟气量分配偏差≤5%;
7.不同电场采用不同的放电极类型。极线长度原则上不超过2.5米。
第十五条 静电除尘器改造技术路线
(一)除尘器设计出口烟尘排放浓度≤50 mg/m时,原有电除尘器一般不需进行改造,对于特殊区域及要求的除尘器可进行提效改造。
(二)除尘器设计出口烟尘排放浓度在50-100 mg/m之间,粉尘成分中SiO2、AL2O3总量≤80%、同时Al2O3≤40%;Na2O>0.3%。比集尘面积在100 m/(m/s)以上,宜进行高频电源及相同功能的电控改造。当比集尘面积在80-100 m/(m/s)之间,可进行增加一个电场和采用旋转电极配合电源改造等。
(三)除尘器设计出口排放在100 mg/m以上时:
1.比集尘面积在90-100 m/(m/s)之间,粉尘成分中SiO2、AL2O3总量≤80%,Na2O>0.3%。可同时考虑进行增加电场、高频电源及配合末级旋转电极改造;
2.比集尘面积在90 m/(m/s)以下,粉尘成分中SiO2、AL2O3总量>80%,Na2O≤0.2%, Sar≤0.5%,可选用电袋或袋式除尘技术。
(四)静电除尘技术与其它技术应用组合
3232
31.采用电除尘器+烟气调质:适应比集尘面积在100 m/(m/s)以上,粉尘成分中SiO2、AL2O3总量>80%,Na2O≤0.1%, Sar≤0.3%,的电厂。
2.采用电除尘器+旋转电极:采用未电场安装旋转电极的除尘器前面设计至少有三个电场,比收尘面积≥90 m/m/s,此技术适合除尘器要求出口粉尘浓度≤30mg/m、电场风速低、粉尘中CaO2含量高、粒径偏小、粉尘比电阻适中、粉尘粘度高等情况。
3.低温电除尘器:采用此技术的除尘器首先满足出口浓度在≤80 mg/m、除尘器比收尘面积≥100 m/m/s及电场风速略高,同时烟气的粉尘比电阻高、粉尘浓度及SO2浓度低的条件,原有电除尘器设计烟气量小于实际烟气量,可只采用低温电除尘器进行提效改造。
第五章 袋式、电袋除尘器技术改造
第十八条 选取袋式除尘器应按照DL/T 1121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及DL/T 387《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相关的技术要求执行,同时满足以下的条件:
(一)电厂除尘器出口的粉尘排放浓度要求≤20mg/m;
(二)设计三、四电场的电除尘器,增加电场已没有空间;
(三)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PM2.5、PM10粉尘控制有要求的城市及地区;
(四)锅炉燃煤煤质变化波动较大;
3233
2323
(五)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50g/m;
(六)灰成分的SiO2、AL2O3总量≥80%,Al2O3≥40%;Na2O≤0.1%。
(七)锅炉燃用煤质的烟气含硫量Sar≤3.0%,含湿量相对低,锅炉配套脱硝SCR装置;
(八)烟气温度正常运行≤160℃。
(九)滤袋滤料选取应根据锅炉的烟气条件进行确定,同时滤袋加工的工艺应按照DL/T 387《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原则上采用进口滤料,国内缝制原则。
第十九条 袋式除尘器设计选型原则
(一)袋式除尘器的设计过滤风速≤1.0m/min。
(二)袋式除尘器本体阻力一年内阻力≤1200 Pa,三年后本体阻力≤1500Pa。
(三)如脱硫系统为无旁路烟道设计或旁路烟道已封堵,则相应设计为无旁路烟道的除尘器。
(四)除尘器入口气流分布应δ≤0.20,除尘器本体漏风率≤2.0%。
(五)除尘器设计有烟气超温的降温设施或运行控制的措施。
(六)对于半干法脱硫、氨法脱硫以及湿法脱硫对副产品有较高要求可选用。
(七)滤袋的材料选取、缝制按照相应行业标准执行。
3第二十条 选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应满足以下的条件:
(一)电厂除尘器出口的粉尘排放浓度要求≤20mg/m。
(二)适合原有电除尘器的改造,原配置为四、五电场的电除尘器改造。
(三)对空气中固体颗粒物PM2.5、PM10控制有要求的城市及地区。
(四)锅炉燃煤煤质变化波动大。
(五)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比较高,粉尘浓度>40g/m。
(六)灰成分中的SiO2、AL2O3总量≥80%,Al2O3≥40%;Na2O≤0.1%,粉尘颗粒中位径大及硬度高。
(七)锅炉燃煤的烟气含硫量Sar≤3.0%、含湿量相对低。
(八)烟气温度正常运行≤160℃。第二十一条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选型原则
(一)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设计过滤风速应≤1.1m/min。
(二)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应选取有过滤细粉尘功能的滤料,滤袋的材料选取、缝制参见相关行业标准。
(三)考虑前面电场故障可能性,后部袋区的滤袋总过滤面积设计应考虑一定裕度。
(四)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本体阻力一年内阻力应≤900 Pa,三年后本体阻力应≤1200Pa。
(五)电场区与滤袋区设计应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考虑电袋复合式的电场区与滤袋区气流均布及导流。
(六)如脱硫系统为无旁路烟道设计或旁路烟道封堵,则相
33应设计为无旁路烟道的电袋除尘器;
(七)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电场区宜采用小分区供电方式。
(八)除尘器有烟气超温的降温设施或运行控制的措施。
(九)除尘器入口气流分布应δ≤0.2及除尘器本体漏风率≤2.0%。
(十)氨法脱硫及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应采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第六章 相应其它设备的改造
第二十二条 原有除尘器改造同时需要进行其它相关设备的改造,如电除尘器增容改造要相应增加电气设备及干除灰系统。
第二十三条 电除尘器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时,由于阻力的增加需要对锅炉引风机进行改造、同时由于除尘器各个灰斗积灰量的重新分布,干除灰系统的仓泵容积和输送需重新校核。
第二十四条 在改造引风机时要同时兼顾除尘、脱硫系统及脱硝系统的阻力。
第七章 运行维护管理
第二十五条 未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不得停止烟气除尘系统运行。由于紧急事故或故障必须停止烟气除尘系统运行时,要降负荷运行,同时通知脱硫系统运行人员加强观察烟尘浓度的情况及吸收塔浆液化验的频率,如无法处理机组停运后应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
第二十六条 除尘器运行期间加强锅炉燃用煤质的分析及控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进行配煤工作。
第二十七条 除尘设施是电力生产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全厂统一管理。实行点检定修的发电企业,应至少设置1名除尘点检员;暂未实行点检定修的企业,应设置除尘专工,负责全厂除尘设施的设备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发电企业应配备除尘运行人员,负责除尘设施运行管理,运行人员数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除尘运行工作由值长统一管理。
第二十九条 除尘控制系统应具备通过机组辅控DCS操作员站对整个工艺系统、设备和过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事故处理的功能。
第三十条 发电企业应对除尘系统的管理和运行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上岗培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家相应的法规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等。
(二)除尘设施及系统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规范、设计及调整控制参数。
(三)除尘装置投运的必备条件及投运前的检查项目。
(四)除尘装置以及各分系统设备启、停的操作步骤。
(五)除尘装置正常运行的参数监控、调整及巡回检查内容。
(六)除尘装置运行故障的检查、发现、排除。
(七)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操作原则及步骤。
(八)除尘设施的日常与定期维护检修项目等。
第三十一条 除尘系统的维护检修应纳入全厂维护检修计划,检修周期与锅炉同步。设备管理人员应对除尘设备进行定期试验、检查、更换、检修、改造,及时消除缺陷,并做好设备检修、维护、改造等记录。
第三十二条 加强除尘系统台账记录管理,主要记录内容包括:
(一)除尘系统投运、停止时间。
(二)除尘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包括电除尘器二次电压、二次电流、一次电压、一次电流、火化率、充电比、变压器油温、出入口烟气温度等;电袋或袋式除尘器需记录出入口烟气温度、脉冲吹扫压力、布袋内外压差、除尘器系统压差等。
(三)除尘系统主要设备的检修情况。
(四)设备和系统故障处置,以及报告请示批复情况。
(五)定期检测、评价及评估情况。
(六)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检修记录、缺陷记录、两票三制管理记录等。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指导意见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电机组启动试运指导意见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火力发电机组启动试运指导意见(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集团公司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总体要求,规范和指导火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启动试运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试运水平,确保机组安全、优质、文明、按期达标投产,实现机组“零缺陷”移交,根据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规、办法和标准制订本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二条 “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子公司投资的新(改、扩)建火电机组,其他机组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机组的启动试运是全面检验主机及配套系统的设备制造、设计、施工、调试和生产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机组能安全、可靠、经济、文明地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性环节。
启动试运是指机组“分部试运、整套启动试运、试生产”的三个阶段。
(一)分部试运:机组从高压厂用母线受电开始至整套启动试运开始为止。分为单机试运和分系统试运。单机试运是指单台辅机的试运,分系统试运是指按系统对其动力、电气、热控等 所有设备进行空载和带负荷的调整试运。
(二)整套启动试运:从炉、机、电第一次联合启动开始,到完成满负荷试运移交试生产为止。分为“空负荷调试、带负荷调试和满负荷试运”三个阶段。
(三)试生产阶段:自机组满负荷试运结束开始,至其后六个月的试生产期。
第四条 各火电工程项目要贯彻“调试及早介入”的原则,在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机组安装与调试之间的衔接关系,坚持以调试计划指导制定施工计划。要科学制定调试计划,严格落实调试条件,严格执行调试程序。要保证合理的调试工期,要坚持严格的调试质量标准。参加机组启动试运的各方要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启动试运组织工作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第二章
第五条 集团公司的职责
(一)统一制定集团公司有关火电机组启动试运方面的管理制度;
(二)统一制定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负责达标投产机组的复检和审批命名;
(三)审批直管项目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
组织和职责
(四)组织或参加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第六条 分(子)公司职责
(一)组建、审批其所管理或所属项目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报集团公司备案;
(二)组织项目机组的启动验收,督导项目公司做好机组启动试运的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启动试运中有关工期进度、试运管理和重要设备质量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组织试运机组的试运环境、条件及安全工作的检查和考核;
(四)组织项目机组的达标投产自检并参加复检;
(五)组织开展工程总结和竣工验收。第七条 项目公司的职责
(一)组织成立试运指挥部,报上级部门备案;
(二)负责组织编制试运管理制度,组织编制调试大纲及整套启动调试措施、调试报告,全面协助试运指挥部做好机组启动试运全过程的组织管理,负责对启动调试期间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工作进行控制并制定具体考核奖励办法;
(三)负责及时提供机组设计及制造等文件、资料,主持机组试运各阶段的工作检查、交接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协调解决合同执行中的问题和外部关系等;
(四)负责完成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根据调试要求或运行规程的规定,提供机组运行系统图册和经审批颁布的机组运行规程;保证试运物资如燃料、水、汽、气、化学药品等的供应;
(五)根据机组启动试运进度安排和电网调度部门要求,负责及时提供电气、热控等设备的运行整定值;
(六)在启动试运中,运行人员在锅炉首次点火之前应正式整编制上岗,按照与施工单位的协议,做好设备的代保管,按运行规程和调试措施的要求负责设备的启停操作、运行调整、事故处理和自身的文明生产工作,对运行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好运行设备与试运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参加启动试运和启动试运各阶段的签证;
(七)确定机组调试过程中急需设备的采购,审批启动中损坏设备的更换,确定整套启动过程中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的数量和清单。
第八条 启动验收委员会职责
启动验收委员会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一个月成立,启动验收委员会由投资方、建设、质量监督、压力容器检验、监理、施工、调试、生产、设计、电网调度、各主要设备供应厂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主任委员由分(子)公司相关负责人担任。负责审议试运指挥部有关机组分部试运情况及整套启动准备情况汇报,协调整套启动的外部条件,决定机组整套启动时间和启动条件;研究决策整套启动试运中的重大问题;在完成整套启动试运后审议试运指挥部有关整套启动试运和交接验收情况的汇报、协调整套启动试运后的未完事项,决定机组移交试生产后的有关事宜,主持移交试生产的签字仪式、办理交接手续。
第九条 试运指挥部职责 试运指挥部在分部试运前一个月成立,由项目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组织、领导和协调机组启动试运和试生产工作;对试运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全面负责;审批启动调试重要方案和措施;启动委员会成立后,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筹备启动委员会全体会议;启动委员会闭会期间代表启委会主持整套启动试运的常务指挥工作;协调解决启动试运中的重大问题;组织、领导、检查和协调试运指挥部各组及各阶段的交接签证工作。通常可下设五个组(室):
(一)指挥部办公室
负责试运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督促各有关单位解决试运中产生的问题;组织安排专题会议,编写会议纪要及有关决定,发布试运信息;负责启动试运期间的缺陷管理工作;负责试运指挥部的文秘工作;负责各单位与试运有关的文件传递和管理工作;督促检查试运现场的安全、文明试运管理工作;负责试运后勤服务、核查协调试运现场的安全、消防和治安保卫、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项目公司工程部门负责人担任。
(二)分部试运组
负责分部试运阶段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和指挥领导工作,组织和办理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及资料交接等。分部试运组组长由主体安装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担任。
(三)整套试运组
负责检查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应具备的条件;编制整套启动试运计划;组织实施启动调试方案和措施;审查有关试运记录;全面负责组织整套启动试运的现场指挥和具体协调工作。整套试运组组长由调试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担任。
(四)验收检查组
负责建筑与安装工程施工和调整试运质量验收及评定结果、安装调试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资料的核查和交接工作。验收检查组组长由项目公司负责基建的副总指挥担任。
(五)生产组(含生产准备组和试生产组)
负责核查生产准备工作,包括运行和检修人员的配备、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所需的规程、制度、系统图表、记录表格、各类工作票和操作票、设备标牌、阀门及开关的编号牌、管道流向标志、安全用具、生产维护器材的配备情况。负责试生产阶段的常务指挥工作;组织协调试生产阶段的调试、性能试验、消缺和实施未完项目,组织试生产和移交生产达标工作计划的实施。生产组组长由项目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指挥担任。
第十条 施工承包商职责
(一)在试运阶段全面接受试运指挥部的领导,执行指挥部的各项决议;
(二)牵头组织分部试运工作,协调各有关单位的配合协作,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研究解决分部试运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完成分部试运工作及其验收签证;
(三)负责组织各专业组根据全厂设计范围,编制单体试运的项目清单(电机、阀门、执行机构等),根据项目清单、调试大纲编制试运网络进度计划;
(四)编制单体试运的措施,组织交底和实施,单体设备试运结束时组织验收签证;
(五)完成启动试运所需要的建筑、安装工程和试运中临时设施的施工,做好试运设备与运行或施工中设备的安全隔离;负责设备系统的临时标牌制挂;
(六)消除试运中暴露出的施工缺陷,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消除非施工原因造成的设备缺陷;
(七)提交单体试运的记录和有关文件、资料,配合设计单位做好竣工图;
(八)负责向生产单位办理设备及系统代保管签证;
(九)参加并配合机组的整套启动试运工作,负责整套启动试运范围的设备和系统的维护、检修、消缺工作,参加整套试运的签证工作;
第十一条 调试承包商职责
(一)接受试运指挥部的领导;负责整套启动试运的牵头组织工作;
(二)负责编制机组调试大纲,并在厂用受电前一个月通过审查;负责编制各分系统及整套启动试运的调试方案和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和实施;
(三)在机组分系统调试过程中,提供厂用受电时机组DCS系统电气监控的显示、保护和操作手段;完成机组电气、保护装臵的机柜内元部件调试;机组热工控制各系统本机元部件调试、控制逻辑检查传动和回路的二次检查;负责提供分部试运时必要的DCS系统显示、逻辑保护和操作手段;确认单体调试的结果,参加单体与分系统调试的验收签证;全面检查机组所有系统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按合同规定组织实施各分系统调试工作;
(四)在机组整套启动调试过程中,作为调试的技术总负责、总归口单位,负责安排整体调试程序,对调试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确认,指导运行操作及对设备系统进行调整,组织指挥并按合同完成机组整套启动试运过程的调试工作,完成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
(五)对调试质量予以把关,负责提出解决启动试运中重大技术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填写调试质量验评表、提出调试报告和调试工作总结;
(六)调试期间行使启动试运的组织、协调、指挥的职能,负责指挥启动试运工作,主持试运组交接班会议,对机组在启动试运中发生的设备损坏、人身事故或中断运行的事故参与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在移交生产后继续完成合同中未完成的调试项目。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职责
(一)负责机组启动试运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主持调试大纲的审查,负责调试方案、措施的审核,跟踪调试过程,检查确认试验结果;
(二)组织检查机组启动试运应具备的条件;
(三)组织分部试运、整套调试的质量验收和检查评定签证,负责监理在调试过程中各施工单位进行的各项工作(如技术方案措施、安全措施审查和缺陷统计及验收等),负责完成监理总结;
(四)组织协调设备及系统代保管工作;
(五)确认设备缺陷处理情况。第十三条
生产单位职责
(一)做好生产运行规程的编制和运行人员上岗培训工作;
(二)参加分部试运及其验收、签证;对建筑物、设备系统代保管;
(三)组织编制运行规程、操作标准和绘制系统图;按机组试运进度和电网要求提供电气、热控定值;在单体试运前编制机组、系统、设备的运行报表、技术台帐、班组台帐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四)根据启动试运方案、措施及运行规程的规定,从单体试运开始在调试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完成操作工作;
(五)按《新建发电机组启动试运行阶段可靠性评价办法》规定,对机组在启动和试运行阶段的启动、停止和运行情况进行可靠性统计和评价;
(六)从试生产期开始,对试生产机组的运行方式、生产调度、设备及缺陷、消缺计划、安全生产、运行记录等进行全面管理,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正常维护、以及事故处理全面负责;
(七)在试生产结束一个月内,提出机组试生产工作总结, 按“达标考核标准”(2004版)的要求,做好自检、迎检的准备工作。
第十四条 设计单位职责
(一)负责所承担设计部分必要的设计修改,按设计合同完成与各设备供货商所供设备及其系统功能的接口设计工作;
(二)完成启动委员会提出的完善设计工作,参与施工质量和调试质量的评价工作;按时完成并提交设计竣工图及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主要设备供应商职责
(一)按照设备供货合同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保证设备性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二)及时处理设备供应商应负责解决的问题,协助处理非责任性的设备问题;
第十六条 各单位、各组(室)在调试过程中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第三章 试运管理主要制度及要求
第十七条 为加强试运过程管理,项目公司要在试运开始前一个月组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在试运中严格执行。
(一)试运例会制度
试运期间每天按时召开试运例会,分部试运阶段由施工承包商出任的副总指挥主持会议、整套启动试运阶段由调试承包商出任的副总指挥主持会议;会议要落实试运计划的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各方提出的问题、布臵下步的试运工作;会议由试运办公室组织并记录,编写并由会议主持人签发《试运日报》(或《试运纪要》)。
(二)试运前检查确认制度
在设备和系统试运前,试运负责单位向施工单位、调试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及设备厂家发送试运通知单,组织对试运设备或系统进行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检查、确认并签字。
(三)试运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制度
在试运期间进行设备试运、检修和消缺工作,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实行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四)试运结束验收制度
每个设备、系统试运结束后,试运负责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调试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对试运结果进行确认、签证。对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设备、系统按照缺陷管理程序进行消缺,缺陷处理完后应重新组织试运。
(五)设备代保管制度 独立系统经过试运合格,由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组织施工、监理、建设、生产、调试检查,填写代管签证卡,各方确认后交生产单位代管,遗留问题及其处理意见应在签证卡中说明。代管的系统应制订代管协议,明确代管范围、代管责任和代管后的管理方法。代管系统在机组移交生产前由施工承包商负责维修和消缺。
(六)备品备件管理制度
备品备件由项目公司对多台机组统一采购、管理和协调使用;施工、调试承包商要根据需求及时提交试运机组的备品备件申请和计划,项目公司按照计划调用。
(七)试运消缺管理制度
试运中的设计缺陷、设备缺陷、安装缺陷、调试缺陷由监理单位建立缺陷台帐,并监督、检查验收各责任单位的缺陷处理;缺陷责任单位要对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消缺意见并及时进行消缺,缺陷消除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填写缺陷消除返回单。对暂时不能消除缺陷,应将原因以书面形式向指挥部试运办公室汇报。
(八)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试运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安全、消防组织机构,制定启动试运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试运消防、防误操作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试运工作的安全、消防责任单位、安全责任人,试运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消防工作规定和反事故措施。
第四章 试运基本条件和要求 第十八条 为确保实现机组启动试运的成功,必须通过有序、高效、高标准的过程管理来保证,各阶段的试运工作必须要满足必要的条件和要求,具体见附件一。
第五章 质量、安全控制主要要求
第十九条 启动试运质量控制要求
(一)严格按照《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的要求执行;
(二)调试大纲必须明确调试程序、重大调试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试运前各设备、系统调试(试运)措施经监理审核通过,并确保做好试运前的技术交底工作;
(三)加强设备出厂的检验和监造工作,建立主要设备、控制装臵出厂前的检查验收台帐,避免设备、装臵问题在现场解决;
(四)严格控制现场试验人员的资质、试验设备(仪器)有效检验证书;
(五)认真做好试运记录和验收签证,保证记录和签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六)加强试运中的缺陷管理工作,对试运中发现的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的缺陷建立统一的管理台帐,落实责任单位,缺陷消除后必须重新验收;
(七)严格控制试运条件,安装缺陷不能带入分部试运,分部试运缺陷不能带入机组整套启动,整套试运缺陷不带到168小 时试运,168小时试运后做到无缺陷移交;
(八)试运过程中重点控制系统清洁度、设备温度和振动、系统严密性等各项指标,系统试运行时各种保护要全部投入。
第二十条 试运安全控制要求
(一)机组启动试运过程中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根据机组设备的特点,针对启动试运中的各个环节,结合“二十五项反措”,要求施工、调试、运行单位制定机组的各项反事故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试运期间严格执行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所有电气操作和投入运行系统操作必须使用操作票,带电和运行系统作业必须使用工作票;
(三)试运工作开始前要组织对试运环境的联合检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照明、安装孔洞及沟道盖板是否完善,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易燃物品和垃圾已清除,所有试运设备的平台、梯子、栏杆安装完毕,试运设备与安装设备之间已进行有效的隔离,对于氢、油系统周围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不满足试运措施条件要求的试运项目坚决不能试运;
(四)启动试运期间,每一试运工序开始及机组主辅设备的首次启动或重大项目操作前,要求安装、调试单位必须向运行及相关操作人员同时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防止误操作等情况发生;
(五)试运期间凡发生机组设备跳闸故障,必须查明原因并 有防范措施后再启动,不允许同一种情况重复发生;设备系统启动前,必须确认保护的投入状态;
(六)开展机组试运安全分析活动,针对机组启动试运中发生的不安全情况和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危险点分析,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事故发生。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启动试运的各项工作要与集团公司新建机组“创一流”工作相结合,各项目公司要及时做好试运总结和试运指标的上报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启动试运相关的标准、规程、规范等文件见附件四。
第二十三条 本意见由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
火电工程机组试运基本条件与要求
火电工程机组启动试运基本条件与要求是按机组的典型配臵方案考虑的,其他情况可以参照执行。
一、DCS受电 1受电前的基本条件
1.1土建方面:机房内地面应保持平坦通畅,如有井坑孔洞,应敷设盖板或围栏。机房内应有充分的照明条件,并应配有适当的消防设施。
1.2安装方面:计算机机柜和盘台应安装就位,供电、配电系统接线完毕且工作电源(UPS正式电源)正常,预制电缆已连接完毕,接地系统连接完毕。
1.3 DCS厂家应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并派专人到现场负责首次受电工作的实施和监督。2通电前应具备的条件 2.1环境条件
2.1.1控制室、电子间装修完毕,确保无尘、无水。控制室应铺设防静电地板。
2.1.2控制室、电子间空调设备已投入运行。环境温度应保持在控制系统规范所要求的范围15--30℃内,建议保持在21±2℃。环境相对湿度应保持在控制系统规范所要求的范围20%-80%内,无结露,建议保持在40±10%。
2.1.3控制系统附近不应用较大的动力电器设备,不应在计算机室内使用较大功率的对讲机、手提电话等,即环境磁场强度应限制在控制系统规范所允许的最小磁场强度以下。
2.1.4 DCS机柜周围地面的振动,应保持在控制系统规范所要求的最小值以下。
2.1.5计算机室应远离较大的低频噪音源。
2.1.6控制系统周围空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和可燃性气体。2.1.7控制系统周围空间灰尘浊度不应超出要求的限值。2.2设备要求
2.2.1机柜(机箱)安装应直立、牢固,柜面平整、光滑无变形,无擦伤、无碰伤,油漆无脱落,柜门开关灵活,无磕碰卡涩,柜面应有醒目的正反标记,无柜间间缝。
2.2.2机柜前后应留有充分工作空间,地面应无杂物、器械堆放,未开皮电缆应清理捆扎整齐,做好标记。控制系统DCS应与其他系统机柜保持足够空间,以便维护。
2.2.3柜内配电装臵、用电装臵周围应留有足够散热空间,保持通风流畅,电源接线头应有遮挡板,以便于维护。接线处应有电源规格、火线、地线、零线的标记,配电装臵面板的状态指示灯不应被其他物体遮盖,以便监视。
2.2.4机柜应与安装基础用绝缘板隔离,机柜之间不允许直接用金属物直接连接,应用带有绝缘套管和绝缘垫片的螺栓紧固联 接。
2.2.5柜内冷却风扇应完整无损,电源配线应连接可靠,并配有独立的断路器和熔断器。
2.2.6机柜框架应无结构错误,柜内卡件应插装整齐,标志醒目有序,无缺件。
2.2.7控制柜系统各种硬件的外观应完好,数量及安装应正确;控制柜内的电缆应配备齐全;电源设备的安装应正确无误。2.3接地要求
2.3.1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DCS系统应有独立的接地系统,接地极接地电阻应符合DCS系统接地要求。机柜以成组的形式连接接地极,DCS系统的交流电源地和内部信号的逻辑地均应接入该接地系统。
2.3.2系统地与信号地的接地线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系统的系统接地和信号接地的方式应正确,接线应牢靠。按照系统电源接地系统接线图的要求,应逐个检查确认各个机柜的系统地和信号线的连接情况。
2.3.3所有接地只能采用并联方式接至接地母排,绝对不能采用串联方式。
2.3.4现场总线通讯电缆不能与强电电缆一起布臵,如确实需要,应对通讯电缆加装外套金属屏蔽套管,金属屏蔽套管应单端接地。如现场总线通讯电缆周围有大电流设备时也应如此处理。2.4电源要求 2.4.1电源等级:符合DCS系统电源要求;
2.4.2配电柜向每个电源柜提供两路220VAC/6A电源,其中主电源来自UPS,副电源来自厂用电保安段;
2.4.3配电柜至各机柜之间的电源线应满足系统要求。
二、厂用受电 1环境条件
1.1带电区域的道路应畅通,带电设备周围不应有脏乱杂物,无孔洞。
1.2带电范围的建筑工程(包括照明、通风、消防、采暖、装饰装修、电缆沟道及盖板、隧道、变电站架构及围栏等)已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1.3各配电间门窗完善、加锁,钥匙集中保管。
1.4各设备名称及回路按正式要求进行编号标志,标志应清晰正确。
1.5在变压器场地、配电间和单控配备足量的、适合电气及油类火灾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等。2受电前应具备的条件
下列设备装臵及相应的控制、保护系统全部安装调试完,并经验收签证合格。
2.1 110KV(或其他电压等级,下同)启动变间隔母线和设备 2.2 启动变压器系统(包括110KV母线、隔离开关、PT、CT、断 路器和6KV备用封闭母线)
2.3 主厂房厂用电系统的厂用高低压成套配电装臵 2.4 厂用低压变压器
2.5单控室启动变保护屏、电度表屏、变送器屏和BTG屏 2.6厂用电DCS操作系统
2.7直流系统的动力控制直流屏、蓄电池 2.8厂用带电系统的电缆敷设、接线 2.9 UPS电源装臵 2.10接地系统
三、分部试运 1试运环境条件与要求
1.1厂区内场地平整,道路畅通。
1.2试运范围内环境干净,现场的沟道及孔洞的盖板齐全,临时孔洞装好护栏或盖板,平台有正规的楼梯、通道、过桥、栏杆及其底部护板。室内外装修装饰完成。1.3消防系统处于可靠备用状态。1.4排水系统及设施能正常使用。
1.5现场有足够的正式照明,事故照明系统完整可靠并处于备用状态。
1.6在寒冷气候下进行试运的现场,应做好厂房封闭和防冻措施,室内温度能保持+5℃以上。
1.7电话等通讯设备安装完毕,可以投入使用。2单机试运应具备的条件
2.1转动设备按要求安装完毕,外观完整,连接可靠,所有螺栓都已拧紧并安全可靠,转动部分的安全罩已装好,有关表计应投运。
2.2转动设备电动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2.3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
2.4转动设备电机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2.5转动设备程序启动、停止逻辑,保护、联锁、报警条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2.6与试运设备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使用。
2.7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2.8转动设备润滑油站安装完毕,并已注入规定的油质达到正常油位,油泵经试运合格,并建立正常的油循环及冷却水循环;各轴承轴承冷却水投入,流量正常;注入规定的润滑油,轴承油位正常。
2.9转动设备事故按钮传动完毕。3主要辅机系统试运条件与要求 3.1电动给水泵及其系统试运
3.1.1设备及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记录齐全。3.1.2保温完毕,管道支吊架调整好。
3.1.3所有的二次浇灌应完成,浇灌层达到应有的强度。3.1.4有关承压设备、管道经检验验收合格。3.1.5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及压缩空气气源。3.1.6各水位计、油位计正常投入,转动机械加好符合要求的润滑油脂。
3.1.7各阀门传动检查合格,已编号、挂牌并处于备用状态。3.1.8各就地指示仪表经校验指示正确。
3.1.9参加试运的各种容器已进行必要的清理和冲洗。3.1.10设备及表计清理擦拭干净并标注名称。
3.1.11各热工表计经校验合格,热工测点、信号、保护和自动控制在分系统调试时应逐项检查和调试好,在DCS的CRT上应有正确的显示。
3.1.12试运前对各压流表计一、二次表门进行冲洗,表计投入正常。
3.1.13润滑油系统的油循环符合要求(油质合格),偶合器油箱油位正常(最高油位)。
3.1.14电气部分安装完毕,其回路及电机绝缘合格,有关马达的空载试运完毕,转向正确。3.1.15液力偶合器操作系统正常。
3.1.16机械密封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冲洗合格、系统恢复正常。3.1.17热工做好电泵启动后流量计的投入及校验工作。3.2汽动给水泵及其系统试运
3.2.1设备安装符合图纸和制造要求,并且保温良好。3.2.2热工表计、变送器、压力开关、温度接点、报警、联锁、保护、光字牌、程控逻辑传动正确,且已投入;电气电源合格可靠。
3.2.3各手动、电动、气动门、电磁阀开关灵活到位,有关安全门校验合格。3.2.4油箱油位正常。
3.2.5循环水、开式水、工业水、闭式冷却水系统正常供水,凝汽器水侧投入运行。
3.2.6压缩空气、凝结水能正常供应。
3.2.7小机油系统循环完毕,油质合格,油位正常,油箱加热器能投入,蓄能器充氮合格(0.6MPa),能正常投入。
3.2.8小机盘车装臵,主、辅助油泵、直流油泵、油箱排烟机分部试运合格。
3.2.9除氧器水质合格,水位在正常范围。
3.2.10前臵泵入口管冲洗合格,前臵泵电机试运合格,转向正确,电流表指示正确。
3.2.11主机盘车、轴封系统、真空系统能正常投入。3.2.12小机试运时,采用主机抽真空带抽小机的方式。3.3循环水泵及其系统试运
3.3.1循环水系统按照设计安装完毕,根据安装后检查项目对机械、电气、热控部件及设备进行检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3.2设备、阀门和控制开关标识清楚,系统中所有电动阀门调 试完毕,手动阀门操作灵活可靠。
3.3.3监视仪表安装齐备,指示准确,已正式投入使用。3.3.4热工联锁、保护传动试验正确。3.3.5循环水及汽轮机凝汽器水压试验合格。3.3.6循环水系统胶球清洗装臵安装完成。
3.3.7循环水拦污网完好清洁,水塔水池入水口、滤网、泵入口水管、泵出口压力水管道内应清理干净;循环水泵出口液压蝶阀油站的油箱清理干净,油系统冲洗合格后注入合格油。油站和出口蝶阀调试完毕,能正常投入。
3.3.8冷却润滑水系统安装完毕,冷却水泵运转正常,循环水泵冷却、润滑用水3管道冲洗干净,装上滤网。
3.3.9循环水泵电机完成空载试运,电机转向正确(从电机往泵看顺时针旋转),温升、振动正常。
3.3.10相关系统泵类马达转向正确,试转合格。
3.3.11对启停泵时可能出现的“水锤”现象做好防范措施。3.4凝结水泵及其系统试运
3.4.1凝结水补充水泵试运转试验完毕,可以投入使用。3.4.2直接空冷设备及凝汽器集水箱安装完毕,符合制造厂家技术要求。
3.4.3凝结水系统各管路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
3.4.4凝结水泵安装完毕,电机经单独空负荷试运转向正确,符合技术要求。3.4.5凝结水系统水压试验完成,符合验评标准。
3.4.6系统内表计齐全,各热工仪表开关及流量测量装臵校验合格,安装完毕;凝汽器集水箱水位表已投入且指示正确,压力、流量等表计已做好冲洗投用的准备。
3.4.7凝汽器水箱上水前进行彻底清理,水位应上至水位计量程的2/3以上。
3.4.8凝结水泵轴承润滑油油位正常,油质合格。3.4.9凝结水系统再循环调整完成,能正常投用。
3.4.10按电气说明校对电气接线,并具备可靠的操作电源。3.4.11各手动、电动、气动阀门,经逐个检查调整试验、动作灵活可靠,并标明名称及开、闭方向,处于备用状态。3.4.12完成联锁保护的传动检查,有关联锁保护自动均已投入。3.5真空泵及其系统试运
3.5.1设备及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记录齐全。3.5.2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及压缩空气气源。3.5.3各水位计、油位计正常投入,转动机械加好符合要求的润滑油脂。
3.5.4各种阀门传动检查合格,已编号、挂牌并处于备用状态。3.5.5各就地指示仪表经校验指示准确。3.5.6参加试运的各种容器已进行清理和冲洗。3.5.7设备及表计清理擦拭干净并标注名称。
3.5.8各热工表计经校验合格,热工测点、信号、保护和自动控 制在分系统调试时应逐项检查和调试好,在DCS的CRT上应有正确的显示。
3.5.9电气部分安装完毕,其回路及电机绝缘合格,有关马达的空载试运完毕,转向正确。3.6汽机润滑油系统试运
3.6.1 油系统设备及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油循环冲洗合格,恢复正常系统。
3.6.2 润滑油油质达到合格标准。
3.6.3 主油箱装满合格的润滑油,并备有足够合格的备用润滑油。
3.6.4 各油泵的电机试运合格,排烟风机试运正常;正式电源已经接好,系统检查无泄漏。
3.6.5 油系统设备、管道表面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无易燃物,工作区域内无明火作业。
3.6.6 冷却水系统投入运行,压力正常,各阀门操作灵活。3.6.7 事故排油系统安装正确,阀门操作灵活,各压力表及阀门应有明显标志。
3.6.8油净化装臵设备安装完毕,系统连接正确,阀门灵活,连接处不存在渗漏,各压力表及信号阀门应有明显标志。3.6.10油净化系统设备、管道表面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无易燃物,工作区域内无明火作业。
3.6.11油净化器循环泵泵单体试运合格,确认设备电机转向正 确,正式电源已经接好,系统检查无泄漏。3.7汽机控制油系统试运
3.7.1 抗燃油系统设备及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油循环冲洗合格,恢复正常系统。
3.7.2 抗燃油油质达到标准。
3.7.3 抗燃油箱装满合格的抗燃油,并备有足够合格的备用抗燃油。
3.7.4 各油泵的电机及泵单体试运合格且试运正常;正式电源已经接好,系统检查无泄漏。
3.7.5 油系统设备、管道表面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无易燃物,工作区域内无明火作业。
3.7.6 冷却水系统投入运行,压力正常,各阀门操作灵活。3.7.7 事故排油系统安装正确,阀门操作灵活,各压力表及阀门应有明显标志。
3.7.8再生装臵设备安装完毕,系统连接正确,阀门灵活,连接处不存在渗漏,各压力表及信号阀门应有明显标志。
3.7.9系统中的各个蓄能器检查完毕,氮气压力在正常范围内。3.8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试运
3.8.1密封油系统及氢系统的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安装技术数据记录齐全。
3.8.2密封油系统油循环结束,油质化验合格。
3.8.3主机交流润滑油泵、两台空侧密封油泵、空侧直流油泵、两台氢侧密封油泵、油氢分离器的排氢风机都已经过试运,可以正常投用。
3.8.4密封油系统循环结束后,及时清理空侧、氢侧油滤网。3.8.5氢侧密封油箱补、排油电磁阀操作正常。
3.8.6系统各表计齐全,各热工保护开关及流量测量装臵校验合格,安装完毕;凝汽器集水箱水位表已投入且指示正确,压力、流量等表计已做好冲洗投用的准备。3.8.7油箱油位正常。
3.8.8各手动、电动、汽动阀门,经逐个检查试验,动作灵活准确,标明名称及开闭方向,处于备用状态。
3.8.9完成联锁保护的传动检查,有关联锁保护自动均已投入。3.9定子冷却水系统试运 3.9.1有充足的除盐水储备。
3.9.2定子冷却水系统各管路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3.9.3定子冷却水系统管路冲洗完毕水质合格并验收合格。3.9.4定子冷却水泵安装完毕,电机经单独空负荷试运转向正确,符合技术要求。
3.9.5定子冷却水系统水压试验完成,符合验评标准。3.9.6系统各表计齐全,各热工保护开关及流量测量装臵校验合格,安装完毕;水箱水位表已投入且指示正确,压力、流量等表计已做好冲洗投用准备。
3.9.7水箱上水前进行彻底清理,水位应上至水位计量程的2/3 以上。
3.9.8定子冷却水泵轴承润滑油油位正常,油质合格。3.9.9按电气说明校对电气接线,并具备可靠的操作电源。3.9.10各手动、电动、汽动阀门,经逐个检查试验、动作灵活准确,标明名称及开、闭方向,处于备用状态。
3.9.11完成联锁保护的传动检查,有关联锁保护自动均已投入。3.10吸风机及其系统试运
3.10.1循环水、闭式冷却水、仪用空气、厂用空气等公用系统调试完毕并能正常投入。
3.10.2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3.10.3风烟系统所有烟、风道安装完毕,内部杂物清理干净。3.10.4炉膛、风道、烟道各处人孔门和检修孔门检查后关闭,并用螺栓紧固。
3.10.5炉底渣斗、水封清理干净,具备上水条件,在试运时,将炉底水封槽充足水,全开液压关断门。
3.10.6电除尘器内部清理干净,振打、升压试验完毕,电除尘灰斗加热具备投入条件。
3.10.7吸风机及其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外观完整,连接可靠,转动部分的安全罩已装好,有关表计应投运。3.10.8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
3.10.9吸风机润滑油站安装完毕,并已注入规定的油质达到正常油位,油泵经试运合格,并建立正常的油循环及冷却水循环。3.10.10冷却水系统投入,流量正常。3.10.11电动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
3.10.12与试运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使用,各测点及开关能够保证正常投入。
3.10.13吸风机启动允许、停止逻辑,保护、联锁、报警条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3.10.14空气预热器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0.15引风机电机单体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0.16吸风机事故按钮传动完毕。
3.10.17相关烟风挡板的检查、传动完毕,投运正常。3.11送风机及其系统试运
3.11.1循环水、闭式冷却水、仪用空气、厂用空气等公用系统调试完毕并能正常投入。
3.11.2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3.11.3风烟系统所有烟、风道安装完毕,内部杂物清理干净,各管道连接处密封性良好。
3.11.4炉膛、风道、烟道各处人孔门关闭,并用螺栓紧固。3.11.5炉底渣斗、水封清理干净,具备上水条件,在试运时,将炉底水封槽及螺旋捞渣井充足水,并全开捞渣机关断门。3.11.6电除尘器内部清理干净,具备投入条件。3.11.7送风机及其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外观完整,连接可靠,转动部分的安全罩已装好,就地表计应投运。3.11.8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
3.11.9各轴承注入规定的润滑油,轴承油位正常。3.11.10轴承冷却水投入,流量正常。3.11.11电动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
3.11.12与试运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使用。
3.11.13送风机程序启动、停止逻辑,保护、联锁、报警条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3.11.14空气预热器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1.15引风机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1.16送风机润滑油站安装完毕,并已注入规定的油质达到正常油位,油泵经试运合格,并建立正常的油循环及冷却水循环。3.11.17送风机电机单体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1.18送风机事故按钮传动完毕。
3.11.19相关烟风挡板的检查、传动完毕,投运正常。3.12空预器试运
3.12.1循环水、工业水、仪用空气、杂用空气等公用系统调试
完毕并能正常投入。
3.12.2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3.12.3风烟系统所有烟、风道安装完毕,内部杂物清理干净。3.12.4空预器及其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外观完整,连接可靠,转动部分的安全罩已装复,有关表计应投运,空预器人孔门及检修门孔已关闭,并已紧上螺栓。3.12.5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
3.12.6各轴承注入规定的润滑油,轴承油位正常。3.12.7轴承冷却水投入,流量正常。3.12.8电动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
3.12.9与试运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使用。
3.12.10空预器程序启动、停止逻辑,保护、联锁、报警条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3.12.11空预器火灾报警装臵、停车报警装臵安装、调试完毕,投入正常。
3.12.12相关烟风挡板的检查、传动完毕,投运正常。3.13一次风机及其系统试运
3.13.1循环水、闭式冷却水、仪用空气、杂用空气等公用系统调试完毕并能正常投入。
3.13.2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3.13.3风烟系统所有烟、风道安装及清理完毕,内部杂物清理
干净。
3.13.4炉膛、风道、烟道各处人孔门关闭。
3.13.5炉底渣斗、水封清理干净,具备上水条件,在试运时,渣底关断门关闭。
3.13.6电除尘器内部清理干净,振打、升压试验完毕,电除尘灰斗加热具备投入条件。
3.13.7一次风机及其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外观完整,连接可靠,转动部分的安全罩已装复,有关表计应投运。
3.13.8密封风机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3.9磨煤机及其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与燃烧器连接可靠,有关表计能投运,已具备通风条件。3.13.10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3.13.11各辅机润滑油系统正常投入。3.13.12轴承冷却水投入,流量正常。
3.13.13一次风机电动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3.13.14与试运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相关测点及保护开关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正常使用。
3.13.15一次风机启动允许、保护、联锁条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3.13.16空气预热器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3.17引风机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3.18送风机分部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3.19一次风机电机单体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3.20一次风机事故按钮传动完毕。
3.13.21相关烟风系统、制粉系统、燃烧系统挡板的检查、传动完毕,投运正常。3.14炉水循环泵试运
3.14.1闭式冷却水系统,凝结水系统调试完毕并能正常投入。3.14.2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3.14.3炉水循环泵马达安装结束,马达内部保护液冲洗工作结束。
3.14.4泵组和高压冷却水水压试验结束。
3.14.5炉底渣斗、水封清理干净,锅炉具备上水条件。3.14.6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3.14.7马达注水及冷却水系统能正常投入。3.14.8电动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
3.14.9与试运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使用。
3.14.10炉水循环泵程序启动、停止逻辑,保护、联锁、报警条 34 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3.14.11炉水循环泵首次注水及清洗工作已结束并符合厂家要求。
3.14.12炉水循环泵电机单体试运结束,试运结果符合要求,具备投运条件。
3.14.13炉水循环泵事故按钮传动完毕。3.14.14相关阀门检查、传动完毕,投运正常。3.14.15汽包就地双色水位计及水位变送器投用可靠。3.14.16炉水循环泵二次冷却水应急泵马达电机单体试运完成。3.15制粉系统试运
3.15.1循环水、闭冷水、仪用压缩空气、厂用压缩空气等公用系统调试完毕并能正常投入。
3.15.2热控DCS系统具备在CRT上启、停操作设备的条件。3.15.3风烟系统所有烟、风道安装完毕,内部杂物清理干净。3.15.4炉膛内部脚手架拆除工作完毕,炉膛、风道、烟道各处人孔门关闭。
3.15.5炉底渣斗、水封清理干净,具备上水条件。
3.15.6电除尘器内部清理干净,振打、升压试验完毕,电除尘灰斗加热具备投入条件,电除尘器具备投入条件。
3.15.7空气预热器、吸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密封风机及其系统具备整套启动条件。3.15.8锅炉冷态通风试验完毕。
3.15.9磨煤机及其系统按要求安装完毕,与燃烧器连接可靠,有关表计能投运,已具备通风条件。3.15.10燃烧器冷态检查完毕。3.15.11具有可靠的操作和动力电源。
3.15.12磨煤机电机接线良好,测量绝缘应合格。
3.15.13电机润滑油系统及减速机稀油站试运完成,具备投用条件。
3.15.14与试运有关的热工、电气仪表安装校验完毕,可投入使用。
3.15.15磨煤机启动允许、停止逻辑,保护、联锁条件检查、传动完毕,投入正常。
3.15.16磨煤机和给煤机安装完毕,给煤机皮带安装调试合格,煤量测量装臵校验完毕,给煤机分部试运结束,磨煤机电机单体试运结束。
3.15.17锅炉输煤、除灰、除渣系统分部试运结束,具备投入条件。
3.15.18磨煤机、密封风机经风压试验,系统无外漏点。3.15.19磨煤机石子煤排放系统阀门操作试验合格。
3.15.20相关烟风系统、制粉系统、燃烧系统挡板的检查、传动完毕,投运正常。
3.15.21热控FSSS相关部分检查传动完毕,具备磨煤机启动条件。
四、化学清洗 1环境条件
1.1化学清洗现场应整理干净,道路通畅,照明充足,通讯联络完好。
1.2化学清洗药品验收合格并运到现场,分类堆放整齐。1.3安全、消防、保护急救设施用品齐备。
1.4化学清洗现场临时防护措施应完善,搭建的临时步道、平台应牢固可靠。2设备及系统要求
2.1清洗临时系统安装完毕,水压试验(打清洗泵泵压)合格,临时泵试运完毕,临时阀门便于操作且动作灵活。
2.2清洗系统所涉及的电动、气动阀门传动完毕,能在控制室内进行操作。
2.3清洗涉及到的正式系统设备(如凝结水泵、电动给水泵、相关电动门等)试运完毕,能在控制室内进行操作,相关热工测点具备投入条件。
2.4与机组化学清洗系统连通但不参加酸洗的设备、管道、仪表等已采取了妥善的隔离措施,并设有禁止操作标志,确保与被清洗系统隔绝。
2.5电厂化学车间有充足的除盐水储备并有足够的制水能力。2.6启动锅炉能随时供应足够的蒸汽,临时加热器试投加热完好,满足清洗过程中加热的要求。
2.7除氧器具备加热条件。
2.8机组排泄坑排放系统及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能满足清洗要求。2.9 清洗有关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各阀门挂牌完毕。
2.10 取样分析化验的场所、仪器仪表和药品等条件准备就绪。2.11化学清洗期间,停止与清洗有关系统的安装、调整等工作,严禁无关人员操作。
2.12 锅炉具备点火条件,确保锅炉酸洗后二十天内能点火吹管。
五、锅炉吹管
1公用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1.1厂用电系统调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1.2循环水系统、工业水系统、闭式冷却水系统调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1.3化学补给水系统,取样、加药系统调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并储备好足够的合格除盐水。
1.4主控室空调系统调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1.5燃油卸油泵、供油泵分部试运结束,供油泵再循环调节性能良好,具备正常投入条件。1.6燃料车间准备充足的燃料。
1.7输煤、除灰、除渣设备及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并具备投运条件。
1.8仪用、杂用压缩空气系统调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1.9辅助蒸汽系统吹扫合格,调试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1.10厂房已封闭,门窗安装齐全,能防风雨进入厂房。1.11有碍通行和容易引起火灾的脚手架已拆除,沟道盖板齐全,楼梯步道平台栏杆完好,现场所有杂物清理干净,能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通行。
1.12上、下水道畅通,能保证供水、排水需要。1.13燃油、润滑油系统及电缆已采取可靠的防燃措施。1.14厂房内所有设备工作照明,事故照明完好,保证照明充足。1.15通讯系统调试完毕,保证通讯通畅。
1.16所有岗位消防器材齐全,消防通道畅通,消防系统能投入正常。
2锅炉应具备的条件
2.1锅炉酸洗工作结束,酸洗临时系统拆除,汽包内部经清理验收,并封闭。
2.2吹管临时系统安装工作结束,确认符合要求。吹管用靶板准备充足;靶板表面必须经磨平抛光处理。
2.3锅炉本体安装工作结束,炉墙,管道保温完好;炉内脚手架拆除,灰渣室及烟风道内部应彻底清理干净。
2.4锅炉汽包、过热器、再热器等各级受热面金属壁温测点安装完毕。
2.5炉底渣斗冷却系统、水封系统调试完毕,具备正常投入条件。2.6吹灰器安装完毕已处退出位臵,空气预热器吹灰器能正常投运。
2.7电除尘灰斗加热系统调试完毕,电除尘器气流分布试验、振打、升压试验完毕,具备正常投入条件。
2.8锅炉疏放水排污系统,排空气系统,减温水系统调试完毕,具备正常投入条件。
2.9锅炉所有烟风系统风门挡板,汽水系统阀门检查传动、逻辑试验完毕,并挂牌,具备正常投入条件。
2.10锅炉空气预热器、吸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磨煤机密封风机、火检探头冷却风机分部试运结束,锅炉风烟系统具备正常投入条件。
2.11完成炉膛冷态通风试验、一次风调平试验。
2.12锅炉膨胀系统各处膨胀指示器安装完毕,齐全、牢固,检查合格,并标出零位。
2.13锅炉本体膨胀间隙检查工作结束,确认无妨碍锅炉膨胀的地方。
2.14锅炉汽水系统、烟风系统及燃烧系统各支吊架应按设计调整,临时加固设施应拆除。
2.15锅炉暖风器汽源管路吹扫完毕,系统调试完成,具备正常投入条件。
2.16空气预热器辅助蒸汽吹灰系统,消防水系统调试完毕,具备正常投入条件。
2.17燃油泵房及炉前的燃油系统、蒸汽吹扫系统管道吹扫完毕,水压试验合格。
2.18锅炉燃烧器冷态调试完毕,具备正常投入条件。2.19如考虑吹管后期投粉吹管,制粉系统A、B两台磨煤机、给煤机调试好并具备投入条件。
2.20炉膛出口烟温探针安装、调试完毕,联锁保护投入,具备投运条件。3汽机应具备的条件
3.1凝汽器、热水井经清理合格, 凝结水泵经试转合格,能向除氧器供水。
3.2除氧器内部清理干净,并经水冲洗,蒸汽加热管道经吹洗结束,恢复正常,具备加热和投运条件。
3.3电动给水泵试转合格,给水管路经全系统冲洗合格,并恢复。3.4防止向汽机进汽的各项措施已实施,并经检查验收合格。3.5汽机润滑油系统冲洗合格,油质符合标准规定。3.6汽机润滑油系统调试工作完成,具备正常投入条件。3.7汽机盘车系统调试工作完成,具备正常投入条件。3.8汽机真空系统调试工作完成,具备正常投入条件。3.9汽机主汽管道,冷再、热再管道疏水阀传动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3.10汽机缸温测点调试校验完毕,可以正确指示缸温。3.11各抽汽电动截止门关闭严密。
3.12所有引入凝汽器的各处疏水均被可靠隔绝。3.13低压缸喷水可以投入。
4热控应具备的条件
4.1锅炉FSSS系统的炉膛吹扫程序、油泄漏试验、油点火程序控制及煤粉投运条件、磨煤机启动、停止控制程序、磨煤机联锁保护等调试工作完成。
4.2锅炉主保护MFT传动工作完成,保护动作正确,报警、音响信号正确。
4.3各主要辅机联锁、保护动作正确;报警、音响信号可靠。4.4 DAS 系统与吹管工作有关的项目调试工作完成,指示准确可靠:汽包、过热器及再热器压力、汽温、壁温;给水压力、温度、给水流量;汽包远传水位计、云母水位计(就地)监视系统;炉膛火焰电视、炉膛负压、炉膛烟温探针;二次风风量、风压及风温;燃油压力、燃油温度、流量计及各转机电流、轴承温度等。4.5锅炉MCS系统炉膛负压自动、燃油压力自动、磨煤机出口温度自动、除氧器水位、凝汽器水位自动调试工作完成,调节品质良好。
4.6各项保护、报警光字牌声光信号调试传动完毕,能正常报警。
六、机组整套启动 1应具备的环境条件
1.1全厂公用系统安装调试完毕,能可靠使用。
1.2与设计有关的土建、安装工作按设计要求结束;现场平整,道路(包括消防道路)畅通,环境清理干净,试运范围内的施工脚手架要全部拆除,沟道及孔洞的盖板齐全,临时孔洞装好护栏
或盖板,不便检查和操作的部位均相应的要采取措施解决,便于运行人员与调试人员接近,能够确保安全有效地对设备实施监督。
1.3露天布臵的马达、油站及执行器有可靠的防雨措施。1.4在寒冷气候下进行试运的现场,应做好厂房封闭和防冻措施,室内温度能保持+5℃以上。
1.5厂区和厂房的排水系统及设施能正常使用,积水能排至厂外,生活用水和卫生设施可以投入使用。
1.6机组各系统各部位有可靠、充足的正式照明,事故照明系统完整可靠并处于备用状态。
1.7现场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设备齐全,完好无损。消防水系统有足够的水源和压力,并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使用。1.8各岗位通讯设备齐全可用,电话等通讯设备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1.9锅炉本体电梯投入运行,安全可靠。
1.10所有参加试运的设备、系统仪表按设计安装完毕,并完成设计变更和其它必要的修改项目,确认安装质量验收合格。1.11所有的二次浇灌应完成,浇灌层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1.12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良好,仪表操作电源和动力电源必须可靠,保安电源及直流电源经试验可靠且投入。1.13具有可靠的杂用和仪表用压缩空气。2汽机应具备的条件
2.1有关承压设备、管道经水压试验合格。试运中无法试验的汽侧安全阀(如加热器、轴封、辅汽联箱、除氧器等的安全阀)应拆卸后在现场临时装设的试验装臵上经试验整定合格后装回设备上。
2.2参与试运的设备、系统按设计要求完成保温管道的支吊架应安装完毕且合格,防止管道膨胀的装臵必须拆除。
2.3 所有热控仪表经校验合格,各测点信号保护、自动控制在分部试运时应逐项检查调试好,各项报警显示应正确无误。2.4各容器的水位、油位计应按要求标出高、低、正常工作位臵,并有显示和报警,各转动机械轴承应按相应的要求加入足够的合格润滑剂,各油箱、水箱液位应按要求保持正常液位。2.5各系统中的电动、气动、手动阀门经开关试验灵活可靠,开关方向正确,并有开关方向标志,不便操作的高位手动阀门应设有平台。
2.6各蒸汽系统、水系统按相应措施吹扫冲洗合格,正式系统恢复。
2.7主机润滑油系统、保安油系统、顶轴油系统、密封油系统、抗燃油系统、、调节油系统油循环冲洗合格,其油质必须符合汽机施工验收规范的标准,且调试完毕投入运行。
2.8DEH控制系统调试完毕,静态试验合格,符合设计要求。2.9真空系统查漏合格,一般不送轴封时一台水环真空泵运行能将真空抽至40kPa以上。
2.10汽动、电动给水泵按调试措施完成试运,运行可靠,再循环装臵和调速机构启动灵活,联锁保护动作可靠。
2.11发电机密封油系统完成调试,差压阀、平衡阀动作灵活不应有犯卡的现象。密封油箱补、排油电磁阀及油泵联锁动作可靠,发电机氢系统打风压试验合格。(转子在静止状态下额定氢压时一昼夜漏气率应小于1.3%)
2.12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循环冲洗合格,初启动时的电导率允许为10μS/cm,但正常运行时电导率为0.5~1.5μS/cm,。2.13辅机冷却水系统完成试运。
2.14顶轴油泵、盘车装臵试运正常且能投入运行。顶轴高度调整合格,盘车投入、脱开可靠。
2.15高低压旁路联锁控制系统调试完成且可投入使用。2.16排汽缸喷水系统冲洗合格,喷嘴不应堵塞,检查喷水方向正确及雾化良好,自动投入、切除动作可靠。
2.17高排逆止门和各段抽汽逆止门的控制空气管道吹扫干净,逆止门的联锁动作良好,不应有犯卡的现象。
2.18各油系统的直流油泵试运合格,联锁启动作正常,直流电源可靠。
2.19高低加水位自动调整阀门,各汽系统疏水阀联锁试验良好。2.20完成汽机保护的传动试验、润滑油压低、真空低、轴位移大、振动大、超速等项模拟试验,各系统的事故、声光报警试验正常。
2.21完成轴封系统的各阀门调整,随时可以投运。
2.22计算机控制监测、显示、打印、事故及追记、报警均能可靠投用。
2.23完成化学制水系统调试,在机组启动试运期间备有足够的合格的除盐水,保证机组启动试运期间的动态冲洗有足够的补充水。
2.24凝结水系统试验合格且能正常投入运行。
2.25发电机氢冷却系统试运合格,定子冷却水系统试运合格且能正常投入运行。
2.26汽机排汽直接空冷系统完成调试且能正常投入运行。3锅炉应具备的条件
3.1锅炉空预器系统试运完毕,具备投入条件。3.2锅炉吸风机系统试运完毕,具备投入条件。3.3锅炉送风机系统试运完毕,具备投入条件。3.4锅炉一次风机系统试运完毕,具备投入条件。3.5锅炉炉膛冷态通风试验完毕。
3.6燃油系统蒸汽吹扫及油循环工作完毕,储备好试运用油。3.7化学制水设备工作正常,储备好足够的试运用合格除盐水。3.8输煤系统调试完毕,储备好足够的试运用煤,煤种应与设计相近。
3.9除灰、除渣系统调试完毕,可投入使用。3.10制粉系统冷态调试工作结束。
3.11锅炉吹灰器冷态调试工作结束。3.12锅炉连排、疏放水及空气系统可以投入。3.13锅炉取样、加药系统可以投入。3.14锅炉仪表伴热系统可以投入。
3.15工业水系统、闭式冷却水系统、仪用空气系统工作可靠。3.16锅炉就地水位计照明充足,刻度清楚,指示正确,并可以投入汽包水位电视。各水位计指示一致。3.17炉膛、烟风道内部清理干净。
3.18锅炉烟风及汽水管道支吊架在工作位臵。膨胀指示器齐全,并校好零位。膨胀检查完毕。3.19炉膛火焰电视可以投入。
3.20锅炉冷灰斗水封可以投入;锅炉看火孔、人孔门齐全,检查后关严。
3.21空预器吹灰蒸汽管道、暖风器加热蒸汽管道、燃油管道蒸汽吹扫完毕,恢复后可投入使用;磨煤机消防蒸汽可以投入。3.22空预器吹灰器及消防系统调试完毕,空预器火灾检测系统及冲洗水系统可投入使用。
3.23电除尘升压、振打、加热试验完毕、气流分布试验合格。3.24炉膛烟温探针动作及保护试验完毕。
3.25锅炉SCS、FSSS、DAS系统调试完毕,MCS系统静态试验合格。
4电气应具备的条件
4.1 所有带电系统的建筑工程(包括照明、通风、消防、采暖、电缆沟道、建筑构架等)已全部完成,能满足厂用电系统受电要求。试验现场周围应整齐、清洁,无杂物。
4.2 有关带电设备外观应完整、清洁,外壳机座的接地应齐全完好。
4.3 各相关带电设备标识完整、齐全,编号合理。
4.4主变、高厂变散热器、油枕的截门应打开,油位正常、无渗漏现象。分接头位臵应符合运行要求。冷却器经调试传动正确,可投入运行。
4.5发变组保护及自动装臵调试完毕,定值正确。经带开关传动,正确无误,可以投入运行。事故音响及光字牌信号指示正确。4.6检查发电机定子和转子,变压器组,封闭母线,高压开关、刀闸等一次系统的绝缘试验应符合要求。
4.7直流系统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合格,供电可靠。4.8发电机水冷氢冷系统在起动前24小时投入运行,冷却水导电率应合格。
4.9厂用紧急备用电源应可靠。
4.10热工DCS控制系统试验完毕,操作正确,输入输出信号准确。
4.11完成机电炉大联锁传动试验,动作可靠。4.12发电机各项保护跳闸试验和各项报警试验正常。4.13静态励磁系统和自动并网装臵经静态调试正常,具备投入
条件。
4.14检查励磁调节器自动调节及手动调节应符合要求。4.15测量CT二次阻值合理,无开路现象。备用CT应可靠短路接地。
4.16测量PT二次阻值合理,无短路现象。中性点应可靠接地。其高低压保险齐全、容量合适。
4.17检查二次回路交、直流电源保险应齐备,容量合适。4.18调试人员应准备好记录表格,图纸及厂家的有关资料,以便起动试验时使用。
4.19启动前经质检中心站检查,所提出的整改意见已整改完毕。4.20配套送出的输变电工程应满足机组满发送出的要求。4.21满足电网调度提出的并网要求。
4.22启动委员会已批准准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阶段。5.机组满负荷试运的条件和标准
5.1机组进入满负荷168小时试运的条件:
(一)发电机负荷达到铭牌额定功率值;
(二)锅炉断油;
(三)高加投入运行;
(四)电除尘投入运行;
(五)汽水品质合格;
(六)机组保护投入率达到100%;
(七)主要仪表投入率达到100%;
(八)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100%。
5.2完成机组满负荷168小时试运的标准:
(一)机组连续带负荷运行至少为168小时;
(二)连续满负荷运行时间不少于96小时;
(三)连续平均负荷率不低于90%。
5.3机组移交生产应达到的各项指标:
(一)机组保护投入率 100%;
(二)自动投入率 100%;
(三)仪表投入率 100%;
(四)辅机程控投入率 100%;
(五)辅机联锁保护投入率 100%;
(六)真空严密性 <0.3kPa/min;
(七)发电机漏氢量 <3Nm3/d;
(八)汽轮发电机最大轴振 <0.06mm;
(九)各阶段汽水品质 100%合格;
(十)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率(B-MCR)达到设计要求;
(十一)首次点火到168小时结束耗用燃油(单台机组)
300MW机组<3000t;600MW机组<5000t(采用等离子点火考核指标另行规定)
(十二)从点火吹管至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的天数 <70天;
(十三)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的启动次数 <3次;
(十四)500KV及220KV系统继电保护投入率 100%;
(十五)AGC在商业运行前或试生产阶段第1—2个月后投入
七.试生产的要求
1.进一步考验设备、消除缺陷;完成基建未完项目;继续完成
第五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
附件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各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共同做好集团公司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专业公司(以下简称分子公司),各直属企业,各基层企业(包括多种经营企业)。
第三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各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及职能部门,在管理和作业过程中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以及对各岗位履职尽责要求与考核的集成。
第四条 本办法规定集团公司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的原则、基本要求、责任界面划分、编制程序与内容、责任落实与追究。
第五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职责分明、以责论处的原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各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主任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
第七条 “党政同责”指企业各级党、政组织共同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其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行政正职外出离开本地期间,企业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责任的第一委托人,行使行政正职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八条 “一岗双责”指企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职务对应的岗位,既要履行业务工作的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
各级行政副职(安全总监)履行分管(协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对行政正职负责。总工程师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对行政正职负责。
第九条 各企业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应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第十条 各企业应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做到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实行下级公司对上级公司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
第三章
责任界面划分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分为集团公司、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基层企业三级。各级责任主体按照责任界面划分,承担在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二条 各企业职能(业务)部门承担其职能(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是全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接受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监管,对分子公司、直属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使领导、监管责任,对基层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指导、监督的责任。具体职责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标准,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考核落实情况;
(二)制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监督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分解目标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督促两个体系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保障安全生产;监督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四)制定生产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信息管理网络,及时发布生产安全管理信息,指导各企业开展信息交流;
(五)监督分子公司、直属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六)编制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和管理制度,监督集团公司系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先培训后上岗;监督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
(七)依据国家、行业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的要求,制定集团公司相关措施,并监督实施;
(八)组织召开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存在问题,部署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九)监督各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评价)、重大危险源管理、可靠性、技术监控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完善制度,培训队伍,构建管理体系,及时总结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构建隐患识别、评估和防控、治理体系,实施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
(十一)监督分子公司、直属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全过程,确保其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十二)按照集团公司有关事故调查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监督“四不放过”原则的贯彻落实;负责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十三)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负有事故责任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分子公司、直属企业是集团公司的二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对所管理和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直接管理,并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一)组织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程、标准和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本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监督、考核制度落实情况;
(二)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制定本公司的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本公司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四)制定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网络,及时发布生产运行管理信息,指导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开展信息交流;
(五)监督本公司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六)制定本公司安全培训计划,监督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及公司本部安全培训计划的落实;监督本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先培训后上岗;负责监督所管理和所属企业新建项目生产准备工作,积极协调、配合做好新上岗员工安全、技术培训;
(七)监督本公司落实国家、行业、集团公司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的要求;
(八)组织召开本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九)负责组织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评价)、重大危险源管理、设备可靠性、技术监控管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十)组织开展所管理和所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存在的隐患督促整改,并实施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
(十一)对本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进行全过程管理,监督其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环保设施、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监督、指导、协调新建、扩建工程做好生产准备工作;
(十二)负责审批所管理和所属企业机组(A、B、C、D级)或装置检修计划或设备定检计划;合理安排检修周期和检修时间,制定检修质量考核标准;监督更新改造项目的按期完成。负责制定所管理和所属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管理制度,优先安排反事故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监督计划实施及资金使用;
(十三)按照集团公司有关事故调查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监督“四不放过”原则的贯彻落实;负责本公司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
(十四)对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提出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负有事故责任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基层企业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安全生产工作,并承担安全生产直接责任。
(一)落实执行国家及本地区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完善本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范等;
(二)根据上级公司的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职能;充分发挥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四级控制”;
(四)利用集团公司和本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化、信息化;
(五)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六)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动态考核机制,制定并落实本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先培训后上岗培训;
(七)落实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及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的要求,制定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和反事故措施计划,并保证“两措计划”的落实;
(八)组织召开本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安全生产分析会和基建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查找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九)建立技术监控网络,开展可靠性管理,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
(十)建立外包工程和所属多种经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外包工程和多种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
(十一)开展生产、基建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对查评出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做好整改工作;
(十二)建立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和制度,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定期组织预案演练;
(十三)组织开展本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十四)加强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十五)做好机组(装置)检修、技术改造、设备定检、设备维护和日常消缺等工作;
(十六)强化基建项目的技术选择、设备选型、设备监造、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的管理,保证基建工程质量管理;
(十七)坚持项目法人和施工企业共同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则;负责新建、扩建工程生产准备工作;组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环保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八)及时、如实向上级单位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本企业人身、设备不安全事件调查;分析本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制定整改措施;做好事故防范工作,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十九)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提出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负有事故责任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各企业与相关方安全生产责任界面划分
(一)对于接受委托管理的参股企业,或代管与集团公司无资产关系的企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执行。
(二)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特许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履行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责任,并按双方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对环保特许经营企业,必须与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内容、范围、方式以及双方承担的责任,根据代管协议行使安全管理职责,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章
编制程序与内容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程序
(一)成立以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编制小组,明确牵头部门,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工作方案;
(二)编制小组依据人力资源部门明确的企业岗位设置,组织所有员工参加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编制工作;
(三)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经逐级审核后,上报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汇总后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审核,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审核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经本企业安委会讨论审定后,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批准,以正式文件发布。
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内容
(一)本岗位涉及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具体内容;
(二)本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参与以及监督检查等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内容;
(三)本岗位负责管控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四)党、政领导班子各成员应负的安全生产职责。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制应做到简明、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上下配套、逐级衔接、不留空白,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至少每三年修编一次。当组织机构、业务领域、生产规模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组织进行完善和修订。
第五章
责任落实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奖惩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对所管理、所属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集团公司系统内部考核上,上级公司为下级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三条 集团公司对有下列情形的分子公司、直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进行约谈:
(一)安全生产机构、人员配备不满足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要求的;
(二)安全生产长期不稳定,集团公司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和整改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未解决,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的;
(三)安全风险控制评估、重大危险源评估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反映出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风险高易诱发事故发生的;
(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未形成长效机制,重大隐患未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的;
(五)基建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混乱,基建安全专项检查问题突出,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的;
(六)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应急预案存在严重缺陷并未按要求整改的;
(七)同类生产安全事故重复发生的;
(八)集团公司认定应约谈的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事件。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对所管理、所属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约谈的办法由分子公司、直属企业自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根据事故责任划分,分别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并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办法》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要求,对事故单位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违反法律或构成犯罪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有下列行为或事项的,即使无后果也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发生事故的从重处罚。
(一)有关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被责令限期改正事项,逾期未改的;
(二)对《安全生产监管意见书》、《安全生产限期整改通知书》未按要求及时整改的;
(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被集团公司挂牌督办的;
(四)集团公司通过其他方式正式提出的安全生产要求没有落实的。
第二十六条 外包工程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与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按照事故调查结论和责任的划分对外包工程单位进行责任追究,业主单位承担责任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大唐集团制〔2005〕41号)同时废止。